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2023-03-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大禹治水教学设计》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

板块一、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

(一)治水的原因

1、观看视频理解 “滔滔的洪水”

(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 (ppt出示第一节文字)

(2)看视频理解“滔滔的洪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洪水来的时候,房屋都冲倒了,他的声音像野兽一样,给你什么感觉?

请你带着这种感觉,读出来

(3),出示词卡:滔滔的洪水齐读。

2、想象画面理解 “无家可归”

(1)出示词卡:“无家可归”,看着这个词语,你眼前出现怎样的画面? 房屋都冲倒了,老百姓只能——;庄稼淹没了,老百姓只能——

(2)读好这个词。

3、想象画面,读一读。

(二)治水的过程

1、请三位学生读,每人读一句,读完整。(ppt出示第二小节文字)

2、分句指导朗读

(1)第一句:读出决心。

①把你的决心放到句子中

②让我们一起来表表决心

(2)第二句:抓关键词,感受治水的艰辛

①为了治水,他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再请你读,你觉得准备工作简单吗?理解“千辛万苦”

③你从哪些词语中看出大禹治水艰难的?他吃了那些苦?(禹渴了……,禹饿了,……)

④这么多的苦都藏在了那两个字中?(“千”和“万”)

⑤理解“千山万水”

禹不仅吃了很多苦,还受了很多累,课文中有一个词语是告诉我们他翻过了很多座山,趟过了很多条河,这个词你找到了吗?

⑥积累千( )万( )的词语

先同桌交流

再师创设情境:

一个人要说的话很多很多(千言万语)

打仗的时候,有很多的兵马(千军万马)

天上的白云变化很多,(千变万化)

(3)第三句:知道“九”表示很多,并勾连生活中与“九”有关的词语“九牛一毛”、“九死一生”。

3.指导背诵。

(1)示范背诵。

(2)传授背诵秘诀

这段话非常的有意思,你发现了吗?看:PPT出示:第一个三行;再出示第二个三行。

看,第一个三行跟第二个三行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两短一长”,再看看,这两行短的,又有什么相同点?你真会发现,他们长短是一样的。如果咱们数一数字数,怎么样?哦字数相同的`。对,这样的句子我们看上去很整齐,读起来非常有节奏。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体会体会:引读:他吃尽了……走遍了…仔细察看了……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劈开了……引导……

发现了这个秘密,我就这样来记:他的准备工作怎么做?我抓住了“吃尽”“走遍”“察看”这三个词,他带领老百姓怎么做?我抓住了“挖通”“劈开”“引导”这三个词来背,这样很轻松的背下来了。不信你也试试!

(3)生练背

(4)师引导看PPT,一起背

4、治水的故事

(1)自由读《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2)填数字,质疑

讨论:禹为什么不进去看一看他的儿子和妻子呢?

(3)齐读

同学们,看一看能耽搁多长时间啊?难道他真的不想见他的妻子和儿子吗?可这间,禹为了让老百姓尽快地重返家园,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看一看,这是多么的“大公无私”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小节

(三):治水的结果

1、理解词语“安定的日子”和“代代相传”

(1)引读第四自然段

大禹这样的努力,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洪水被“制服”了(板书:制服)引读第四小节

(2)想象画面理解“安定的日子”

曾经冲垮的房屋,现在……曾经淹没的农田……现在……

人们终于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板书)指名读,齐读

2、语言描述理解“代代相传”

所以啊,大家都很感谢这位治水英雄。爷爷把这个故事说给孙子听,孙子把这个故事再说给他的孙子听,就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这就是——“代代相传”

板块二:扣“大”质疑,深化主题

1、老师质疑:为什么文中前3处用“禹”最后和题目用“大禹”?

①老师有一个疑惑。你看在“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禹在外治水13年”“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这里都是叫他“禹”,那为什么题目和最后一段中要加上一个“大”叫他“大禹”呢?

②洪水让老百姓无家可归,是大禹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板书“→”

2.小结引读。

他是伟大的禹,所以我们称他——大禹

他是大公无私的禹,我们称呼他——大禹

板块三、识写“治”与“制”

1、识写“治”

(1)怎样记住“治”的呢,?利用“抬”识记。

(2)师范写,生描红

(3)你能给它组个词吗?

2、学习“制”

(1)出示“制”, 你是怎样记住“制”的?

(2)师范写,生描红,左宽右窄,注意左边的笔顺。

(3)“制”组词

板块四:布置作业

1、把《大禹治水》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习字册》上将“治”和“制”描两个,写一个。

【板书】

无家可归

大禹治水

制服 安定的日子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运用综合识字的方法,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7个。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在课文情境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3、弄懂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难点 :

通过文中词句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课前自己阅读,做到能用简练的语言说出大概的意思。

教师准备:大禹治水的历史及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并认真地读了,把你读的故事简单介绍给大家。

师:是的,《后羿射日》、《夸夫逐日》、《女娲补天》……等等神话故事都歌颂了真、善、美,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其中的.一个动人的传说——《大禹治水》。

师:(板书课题)如果让你针对课题来提问,会有哪些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疏理板书:为什么治水?怎样治水?结果如何?)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边读边为自己的问题找答案。

1、生自读课文,同学互动,检查识字情况。

2、课件出示生字,师生评点正音。

3、分小节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解决提出的三个问题。

(三)细读故事,体验感悟。

师:刚才同学们读书为自己的问题找到了答案,对这个小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相信再细读课文,你会有更多的收获。

师:究竟哪些原因使大禹投入了治水中呢?课文中哪些段落写到了原因?

1、生读第一、二自然段,理清大禹治水的两个原因。

(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来自自然的:洪水淹没村庄、冲毁房屋;二是来自父亲的:治水不利,临终嘱托。)

师:是啊!看到洪水带来的危害,想到父亲临终前的叮嘱,大禹坚定了治洪的信念,他是怎样治水的呢?你觉得大禹是个怎样的人呢?从哪里看出?

2、生选择喜欢的方式读第三、四自然段,划出受感动的句子,说说理由。

根据学生交流汇报的顺序,教师确定自己的教学进程,可抓住以下几个句子引导学生着重理解:

a、“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过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引导学生比较大禹的治水方法和父亲的不同之处,体会大禹的聪明。)

b、“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拄着棍子走路。”

(让学生从读中体会,大禹为了治水起早贪黑,不辞劳苦,忍受了巨大的痛苦。并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c 、重点研读第四自然段,体会大禹公而私的奉献精神。

(教师补充“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故事,课件配画面:大禹带领老百姓日夜不停地凿山开渠,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和睡觉。一年又一年,他每天到处奔波,一心治水。有一天,大禹经过家门口,他的妻子刚生下孩子。大禹听到孩子哇哇的啼哭声,可是怕耽误治水,没有进去探望,匆匆走了。几年后,大禹又经过家门口,妻子抱着儿子站在门口,儿子挥着小手在叫爸爸。大禹深情地望了他们母子一眼,又抓紧时间赶路了。又过了几年,大禹第三次经过家门口,儿子已经十多岁了。大禹让儿子告诉妈妈,等治好洪水后一定回家。大禹说完就脚不停步地向前奔去。)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师:是的,大禹就是这样一个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了人们,一心扑在治水上。让我们带着对大禹的崇敬一起来读这一段。(课件出示第四自然段文字,同时音乐响起。)生读句子。

师:(课件将本段中的词语:“才、仅仅、就、却”打成红色。)请同学们注意文中的红色的字,再读这一段,体会词语中包含的意思。读到这里你又有什么感受?在你的心目中,大禹是个怎样的人呢?(学生回答,教师引导体会出大禹的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

3、读五自然段:理解“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师:洪水终于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象,同学们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景象?(学生展开想象,自由表达。)

师:看到这种现象你心情怎样?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最后一段……。

师:谈谈你对“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这句话的理解。

(四)搜集故事,拓展延伸。

师: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的爱戴的英雄,在漫漫历长河中,在我们的周围、身边,也有很多像大禹那样舍小家、顾大家的英雄,请同学们课下收集你心目中的英雄资料,下节课我们来交流。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3

学情分析:

这个故事虽然流传千古,但是上古时代距离今天也有上千年,孩子们可能在理解治水艰辛这一部分有些困难。这就需要老师的情景渲染,对比烘托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另外,本班孩子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能力较强,教学时可大胆放手,由孩子们自读自悟可能效果会更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课文,从而懂得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是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1、以学生为主体,同桌合作学习

2、抓关键词句,引导学生理解品读,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树立奉献的意识。

教学重点:

深入体会大禹治水过程中的辛劳,从他“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事迹中,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语段的重点词句体会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回顾来训练孩子们归纳全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并教会孩子们在遇到“谁,干什么”这类课题时归纳全文大意的小窍门)

2、勾画课文如何评价大禹的句子。

3、发现课文分总的结构。

(设计意图:通过课后思考题及观察勾画句子的位置,来初步掌握文章结构)

二、精读指导: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为什么治水?

2、抓“淹没”、“倒塌”、“冲走”、“冲毁”、“四处逃荒”来理解洪水的凶猛、无情。

3、齐读第一自然段。

(设计意图: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通过让孩子抓感受洪水凶猛的词语,教师渲染,学生再读从而深刻体会洪水无情而凶猛)

(二)学习二自然段

1、面对无情的洪水,禹在想什么?

2、除了大禹心系百姓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让他更坚定地投入治水之中?

理解:父亲鲧临死时叮嘱儿子: “一定要把洪水治好。”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人物心理活动,初步树立人物形象,从理解鲧的心系百姓转为大禹的心想百姓;重点理解“叮嘱”,引读“一定要把洪水治好”,把父亲的遗愿转为大禹的志向。)

(三)学习三自然段

1、勾画大禹用什么方法治水的句子,并与父亲鲧的治水方法进行比较,体会大禹科学治水。

2、抓“常常”、“天蒙蒙亮”、“长年”、“脚跟都烂了”、“只好”等词来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

(设计意图:着重由学生自读自悟,圈出重点词语,自己说说体会这样的方式来理解课文,体会大禹治水的艰辛,让人物形象逐渐高大、丰满)

(四)学习四自然段

1、两个句子对比,自己体会“才”、“仅仅”、“就”、“却顾不得”的意思。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汇报,练读

(设计意图:力图通过两个句子的对比,体会副词的作用,从中感受禹为了治水,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并学会一些简单的朗读批注。)

(四)学习五自然段

1、通过和第一自然段洪水来时的场景对照,想象洪水退去的景象。

2、理解“欣欣向荣”。

三 、归纳小结:

1、为什么大禹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板书回答问题)

2、全文都是称呼“禹”,为什么题目是“大禹”?

(设计意图:力图成功塑造大禹这一英雄形象。)

《大禹治水》教学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力求以教材为凭借,以学生发展为最终目标,经过教学实践的检验,我认为本课的精彩之处在于:

一、把握教材特点,紧扣主题。

本单元的主题是“奉献”,本节课 以“禹因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崇敬和爱戴的英雄?”为切入点进行教学。最初孩子们只能简单地认为大禹是为了治水而成为英雄,教学中,力图通过理解大禹为什么治水?(体会洪水带来的灾害以及父亲临终的叮嘱,有心想百姓的胸怀)大禹怎么样治水?(让学生自读自悟,抓重点词句来理解大禹治水历经艰辛,治水成功)结果怎么样?(给人们带来了欣欣向荣的景象,造福人民)最后总结出大禹所做的这一切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别人,为天下百姓,这种为别人付出不求回报,我们就称为奉献,回扣了单元主题。从“英雄”入手,回到“英雄”,其间诠释了大禹为什么是英雄,也将这一英雄形象变得高大、丰满。

二、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这节课,我抓住一切可以训练的机会,对孩子进行听、说、读的训练。

1、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进行引读,最后小结课文中正是用上了这些动词才更准确地描写出洪水的凶猛。整个引读过程中我努力让孩子体会动宾词组和主谓词组的搭配,孩子加深了印象,也对语言文字进行了细细的品位。

2、理解“叮嘱”一词。禹因为不忍让百姓受苦而想治水,这是第一个治水原因。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让大禹更坚定地投入到治水中?孩子的回答是因为父亲临死前的叮嘱。这时,我及时抓“叮嘱”一词,理解叮嘱的意思。父亲为什么要叮嘱?孩子回答因为父亲没能把洪水治好而放心不下受苦的老百姓,因为父亲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帮自己完成未完的事业……这样,孩子既加深了对这个词语的理解,也树立了一定的人物形象,理解到鲧的心系百姓,进而也能理解到大禹的.心系百姓。加上我刻意的四次引读“一定要把洪水治好”,成功地把父亲的遗愿转化为大禹的志向。

3、当教学到让孩子找出文中大禹治水方法的句子时,我抓“开凿”这一动词,抓“九条河”这一量词,通过引读和渲染,让孩子体会到大禹治水这一工程是如此的巨大和不容易。

4、大禹的奉献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象贴标签似的讲读,也没有让孩子直接说出大禹有什么样的精神,而是让他们边读边勾画感动的句子,圈出自己认为重点的词语,谈自己的体会。抓“常常”“又”体会到大禹不只是一次这样,而是经常,多次。体会到大禹为治水风餐露宿都是常有之事。当孩子说到“天蒙蒙亮”能体会出大禹很早很早就起床。抓长年,理解一年很长时间大禹的脚都泡在泥水中,抓“脚跟都烂了”体会连最不容易烂的地方都烂了。抓“才”字体会到大禹为了治水结婚很晚,抓“仅仅”体会到大禹为了治水在家住的时间之短。抓“却顾不得回家看一看”中的‘却’字时,通过“十年”和“三次”的对比,让孩子们体会到本来回家次数就很少了,就该进去看看,但大禹为了治水,“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这里,我还声情并茂补充典故,三过家门而不入,又一次回扣了“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让孩子们更理解“却”字的语法意义,也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大禹为了治水,抛下小家而为大家,这一英雄人物形象在孩子们的心中越发高大。另外,在教学这一部分时,孩子感受到哪句就出示哪句,我完全尊重他们的选择,让孩子们更自主地学习。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使课堂教学出现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地学,独立地学,创造性地学的生动活泼的局面,使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得到发展与提高。课后,我发现还存在着不足,在引导孩子自读自悟时,应根据他们的理解和体会,适时地加入朗读的训练和方法的指导,这样,读和悟才能更有效地结合,课堂教学的效果才会更好。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大禹治水虽然吃尽千山万苦,却仍意志顽强的语气。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洪水的凶猛,了解大禹是一位为民造福的大英雄。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第

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通过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感受到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感受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复习词语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齐读课题。

2、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

洪水 淹没 无家可归 治理 挖通 千辛万苦 制服 英雄 代代相传

5、你能用上其中几个词语说说课文讲了生一个什么故事吗?(大禹决心治理洪水,最后终于制服了洪水。)

过渡:说得多有条理!大禹治理的是什么样的洪水呢?快读读第一自然段吧。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读完了吗?在这段话中,你认为哪些词最能看出洪水的凶猛?把它们圈出来。 2.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

(1) 哪些词语写出了洪水来势凶猛?(滔滔 淹没 冲倒 ) (2)抓住这些词语,你能读出洪水的凶猛吗?

(3)这滔滔的洪水什么样?想看看吗?(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 凶猛的洪水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淹没了农田,人们将—— 冲到了房屋,人们将—— 谁再来读读?

3.多么悲惨呀!谁再来读读?

过渡:这一切禹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中,所以——

三、品读文字,精读感悟 学习第二自然段

板块一 体会“治水”决心 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1.指名读。是啊,洪水摧毁了家园,害惨了百姓,真该治一治它!板书:治理 ? 2.谁愿意做禹,再把决心表一表?(决心还不够坚定!决心很大) 3.咱们一起来表表决心。(齐读,读好“下决心”) 过渡:禹这样想的,又是怎样做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第二小节,边读边画出禹做了哪些事情? 禹先做了什么?后做了什么?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 板块二 感受“治水”艰辛

谁读读他先做的事:出示: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1.同学们,禹先要要察看水流和地形,这其中的每一座山都要一一爬过,这其中的每一河都要一条条趟过,这就叫走遍了——“千山万水”引读。

2.看图。大家看,这儿近处,远处都是大大小小的山,山与山之间还有无数条河,大禹都要一一走遍,一路上非常辛苦。用文中的词就是—“千辛万苦”

3.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4猜想一下:禹一路上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困难呢?(投影出示情境)

5.师补充介绍: 据说禹为了寻找治水的好办法,他的脚跟泡烂了,脚上的皮磨破了,汗毛都磨光了。这么多的苦都尝遍了就叫做吃尽了——“千辛万苦”

6.我们一起再来读这句话。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大禹?(????) 7.仅仅查看水流和地形就如此艰辛,更大的辛苦还在后面,谁来读读禹又做了哪些事情?

板块三 感知“治水”之智

随学生读出示: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1.这里有有两个带数字的词,分别是——(齐答)九条、九座 老师告诉你们,这里的“九”并不是刚好九个,而是很多很多的意思

那么挖通九条大河就是——挖通了很多很多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就是劈开了——很多很多座大山呀!

3.没有挖土机挖河,没有炸药炸山,闭上眼睛你仿佛看到大禹劳动时怎么干的? 多不容易呀!能把这句话读好吗? 生有感情地练读。

4.读到这儿,老师不由得想起了禹的父亲鲧(gǔn),他治了9年的洪水,采用的是堵的方法,治水没有成功。禹吸取了父亲的教训,这种引导洪水流入大海的方法叫——疏,治水最后取得成功,从这里你能看出禹是一个怎样的人?(聪明,爱动脑筋、肯吃苦、有智慧)

5.是呀,那咱们把第二小节连起来,再来感受禹治水的艰辛和智慧。 过渡:禹治水中,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课文第三自然段就有一个,请小朋友读一读,然后请读得认真的小朋友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四、咀嚼数字,境中悟情 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

1.大家读得很投入。 谁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

2.故事听完了,老师要来考考你们,看谁刚才读得最用心!你会填吗? 3.出示:禹在外治水( )年,曾经( )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 )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 )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1)仔细看填入的词语,你有什么新发现吗?(都是数字) (2)你们知道13年有多长时间吗?四千七百多天哪!如果你是七周岁的禹的儿子,那意味着你还有六年看不到爸爸!你能读出时间的漫长吗? 5.禹真的不想妻子和儿子吗?那为什么到家门口也不进门去看看?谁代表大禹说句话?

6……

7.是的,禹舍小家顾大家,一心为民造福,真是——大公无私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叫作——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齐说)

五、深悟文本,提升形象

1.天下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十三年啦,禹一心一意扑在治水的工作上,终于“洪水被制服了”,看图,看——洪水像听话的孩子,在各条河道里乖乖地流向大海,不再淹没农田,不再冲倒房屋,老百姓呢?看图(读“安定的日子”。)

2.让我们怀着对大禹的感激之情,一起读读最后一段。

3.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你觉得这还是什么样的日子呀?(幸福、快乐、安居乐业)

4.假如你是老百姓,你想对禹说些什么? 5.是的,所以呀,大家非常感激大禹,从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传。

6.为了纪念他,人们还为他塑了像,你能代表当时的百姓表达一下对大禹的感激之情吗?

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像大禹这样的伟大英雄多得数不请,有:开天的盘古,补天的女娲,尝药的神农,射日的后羿??课后,我们多读读这些故事,不知不觉,我们身上也会感染他们的优秀品质,也许有一天,你的名字也将代代相传。

教学反思:

教学本文,我紧扣“治水”,瞻前顾后,逐步深入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播放洪水课件,让学生体会洪水之大。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等词来体会百姓的生活困苦,从而明确大禹治水的意义与迫切。

在教学大禹治理洪水的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查看水流和地形。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说明大禹为治水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以及治水工程的浩大。这是全文的关键句,在教学中我紧紧抓住“走遍、察看、挖河、劈山引水入海”等关键词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指导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体会到“千”和“万”以及“九”在这里都表示很多很多的意思,从而让学生感悟到禹治水的不容易。再请孩子们想象大禹带领百姓在开河劈山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通过想象大禹不怕吃苦,百折不挠的形象也深深的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

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是其中最广为流传的一个。让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并圈出其中的数字,再结合插图,让学生想想从“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这些词中感受到大禹大公无私,一心为民的形象。

课文教完了,反思自己的教学,我深有感触。我想,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设计及思路,还需要我不断努力和改进的。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5

尊敬的老师、朋友们:

大家好!

在介绍我的课例以前呢,我想和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我对阅读教学的一度困惑:

很长一段时间,当我拿到一篇新课文的时候,我就犯傻了,就好像一个人被关在漆黑的屋子里找门,这里摸一把,那里摸一把,不知那里是边,那里是岸,这种感觉,唉!就叫酸。一次偶然的机会,翻阅杂志时,一只虫子的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示。墙壁上,一只虫子在艰难地往上爬,爬到一大半了,忽然跌落下来。然而,过了一会儿,它又沿着墙根一步一步的往上爬了。第一个人注视着虫子,感慨地说:“一只小小的虫子,这样的执着、顽强;失败了,从头干,真是百折不挠啊!”第二个人注视着虫子,禁不住叹气道:“可怜的虫子,这样盲目地爬行,什么时候才能爬到墙头呢?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方位,它就能很容易地爬上去,可是它就是不愿反省,唉,可怜的虫子。”你们看,观察同一只虫子,得到的启示迥然不同。太阳在白天放射光芒,月亮在夜晚投射青辉----可见世界并不是简单的组合体,同样观察虫子,两个人所处的角度不同,他们的感觉就大不一样,但他们所获得的启示都是对的。那对待我们的阅读教学是否也是如此呢,我想不管面对怎样的课型,只要我们抓准了课文,让我们的课堂立足一个“趣”字;倾注一个“情”字;把准一个“创”字;落实一个“读”字。我们的教学就会条条大道通罗马!

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来看课例《大禹治水》。

【设计依据】

给孩子提供一个真正自由、宽松的舞台,让我用我的眼睛看世界,让我按我的需要来学,让我用我的方式成功,让我爱我所爱,孩子必将还你一片蓝天。这样的课堂才能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有利于学生自主、个性化的来学习。总之,在我们的课堂上与其让人累着,不如让人乐着;与其让人闲着,不如让人塌实着。

根据以上的设计依据我确立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习旧引新,迁情入境。

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具体的【教学过程与教学策略】如下:

一.习旧引新,迁情入境。

这一部分的设计—简明扼要: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请大家比较一下如果我这样问:这一节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上一节课你都学了些什么?这样你不又瑞居在圣坛之上,而孩子又匍匐在讲台之下了吗?在不知不觉中已营造了一个似朋友般面对面交流的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

用简短的过度语导入第二部分的教学:那洪水究竟有多大,老百姓到底有多苦呢?请小朋友去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本课过度语的最大特点是将整个过程汇成了一条无声无息的涓涓溪流。

二.创设情境,读中设境。

这一部分主要是学习课文的第一第二小节。

第一小节的教学以学生情感的梯度发展为主旋律。安排了这样三个环节:

读着读着,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

带着这种心情,再读课文第一小节。并加之生生、师生间的互评。

在动画情境的渲染下提问:读着读着,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这一部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个环节。请看----播放动画,范读课文。小朋友们,读着读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呢?音乐是灵空的,它可以不经过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世界。将画面与音乐两种刺激融为一体,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对语言的多角度思考、多方位想象。孩子们有的说……我看到了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好心的人给点吃的吧!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好心的人快来救救我吧!”我还看到了一个怀抱小孩的妇女,在洪水中艰难地行走着,哄的一阵大浪冲来,卷走了她怀里的孩子,她呆呆地站在哪儿,泪如雨下,不一会儿,她疯狂地冲向那肆虐的洪水,就这样也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了这滔滔的洪水中。

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年复一年的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日子,能让老百姓这种苦难的日子继续下去吗?紧接着进入第二小节的学习。

第二小节的教学,尽可能的把学习的时间留给学生;空间还给学生;自由让给学生。也安排了三个环节:

尽情的朗读课文第二小节,看谁读得最认真,

分四人一小组讨论:你最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这一问题的设计,问域宽,思维强度大,灵活性强,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交流汇报。

最令我回味的还是第三个环节,我把它介绍给大家:小朋友,请你们猜猜看,老师最喜欢第几句话?老师你最喜欢第一句话,NO,第二句话,NO TO,那肯定是第三句话了!YES!YES与NO的加入这不就是多学科的整合吗,使学生为之一震,从而精神倍增。一般按常理我会抓住—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等这几个重点词来进行教学。而在这里呢,我是这样来设计的:给老师一次机会,让我来读读这一句话,播放动画,范读他吃劲了千辛万苦……通过上一课的学习呢,我们已经知道—大禹带领老百姓挖通了许多许多条河,劈开了许多许多座山,那在劈山挖河的过程中禹会吃那些苦呢?你看,老师带着微笑走向孩子,用智慧去开启智慧,用灵魂去塑造灵魂,用生命去点燃生命,在师生完全平等的平台上帮助孩子提炼生活、丰富想象,重新构建原有的知识储备。孩子情不自禁地说:“禹在挖山劈河的过程中,一不小心就会从山上摔下来,摔得遍体鳞伤;可能会被毒蛇给咬了,给大老虎弄伤了;双脚常年浸泡在洪水中,会得一种病--关节炎;炎热的夏天,又没有空调、又没有电扇,会热得中暑;寒冷的冬天,漫天飞雪,冻得浑身发抖……”

用情感填白式、故事连载式学习第三部分。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禹为了治理洪水,风里来雨里去,一干就是13年,在这13年里(填读第一句话)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孩子问:为什么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都不回去看一看,难道他不想自己的妻儿吗?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个问题就像一个个小钩子钩住孩子的好奇心,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

2这些问题不光是你不明白,连禹的儿子也不明白啊!(填读第二句话)

3有一天,禹的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他会问些什么呢?面对儿子的提问娘又会怎样回答他呢?你们看-提问的权利学生拥有,解疑的义务学生承担,这不就是主体性最好的落实吗!

以上只是情感的铺垫,精彩的是以下循循善诱地三次表演。指名试着表演---互相点评后同桌互演----配乐加动作表演。将表演活动设计成有梯度、有层次的螺旋式,符合学生的能力特点,兼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将教学推向高潮----(配上音乐渲染气氛,设计一些动作再现生活—儿子在门前读书,妈妈在屋里缝衣服)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有一天,儿子再也忍不住了,跑去问娘:娘,别人都有爹,我的爹在那里,他为什么不回来看看我们?娘强忍着泪水,摸着儿子的头说:儿啊!爹不回来看我们,自有他的道理,等洪水被制服了,他一定会回来看我们的。这感人的一幕幕,渲染了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了极大的震撼,趁着被燃烧的激情,我顺势推了一把:禹不想自己的妻儿吗?他多想回去看一看那啊!可是为了治理洪水,为了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他舍小家而顾大家,三过家门而不入啊!让我们带着这崇敬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感人的故事吧!孩子们一个个读得热泪盈眶。气氛的渲染、成功的引导,让学生走进了文本,走进了主人公,让学生的脉搏和作者的脉搏一起跳动。

苏霍姆林斯基不是这样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跳跃的时候,知识才能促进人的精神世界。于是用情感对比式学习最后一部分。这一部分相对来说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我给大家展示一下。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就这样,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制服了,那又会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让我们放声朗读吧!

读着读着,现在你的心情怎样,为什么?孩子兴奋地说:“现在我可高兴了,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再也不用四处去流浪了。”这样安排,与第一小节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轻而易举的又一次拨动了学生的情弦,激发了学生强烈得求知欲望。

在这安定的日子里,老百姓都在干些什么呢?(播放流动图)快来看呀!认为此处不必作太多的讲解,动静结合,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幸福美满的日子都是谁带来的,孩子们兴奋地高喊:大禹!所以(填读23句)有意识地把思想教育融于语言文字训练之中,含而不露,隐而不晦,使学生在读思说的教学活动中受到了崇高的人格熏陶和感染。

不是说“言语”的发源来之于具体而深刻的情境。在一片喜庆的祥和氛围中,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的境界里,进一步挖掘教材蕴含的思想性:学到这,难道你不想对大禹说点什么吗?大禹啊大禹-----由于激起了学生内心的情感,孩子的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他们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有的说,大禹啊大禹,你真了不起,滔滔的洪水都让你给制服了,人们永远感谢你;是你又带给了人们安逸的生活,你的美名流芳百世,长大后我要像你一样做个真正的男子汉;如果我也生在那个年代,我就会帮你出出注意,造很多水库,让你不用那么辛苦……

最后构建完美板块,升华情感: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制水的伟大英雄—大禹,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地呼唤他—大禹。让人文性与思想性进一步整合,让学生用“心理视线”去读书,让学生得到情的激发,智的启迪,美的熏陶。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6

教学设想:

识字写字,积累规范的语言,培养语感永远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训练重点。针对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有意注意持续时间较短等特点,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的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有情有趣之中达成目标。基于以上认识,本设计旨在让学生在逐层深入中走近大禹,走进文本,感悟语言。整个设计从字到词再到句直至文,学生在认、读、说、看、思、议等学习活动中习得语言,培养情趣,提升能力。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伟、雄、治、洪、害、姓、理”等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没、倒”,理解相关词语,如“洪水”“无家可归”等。

2、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感悟洪水的凶猛,走进故事背景,初步了解大禹是一位为民造福的大英雄。

3、用心品读、积累语言,感受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丰富和规范口头语言。 教学重点:字词教学和语言训练,感悟洪水的凶猛,体会老百姓的痛苦。

教学过程:

一、在识记练说中走近大禹。

(一)出示音节,同音字交流引出“禹”:

1、字卡出示音节“yǔ”,学生读。(指名读,齐读)

2、读着这个音节,你想到了哪些汉字呢?(学生自由说)

3、确实,我们中国的汉字奇妙无穷!同样一个读音,可以表示不同的字,不同的意思。像yǔ,可以是自然气象的“雨水的雨”,可以是动物身上的“羽毛的羽”,可以是包罗万象的“宇宙的宇”。 而这个“禹”(板贴)又是指的——一(学生答)

【设计意图:识字教学为重的低年级,同音字学习是一大难点。导入环节运用“看拼音想汉字”引出课文主人公“禹”,既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掌握yǔ这个读音的相关同音字,积累词汇,同时还能使学生辨析判断能力得到增强,引出课文也显得水到渠成。】

(二)检查预习,一句话介绍初识“禹”

1、禹是谁呢?经过预习,你能用一句话介绍一下禹吗?(学生自由说)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词卡“伟大英雄”、“治理洪水”和“很久很久以前”。 (预设:

◆如果学生提到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则相机出示词卡“伟大英雄”,指名读准词语,要求学生了解:在名字前加上“大”其实是人们对禹的一种尊称。并相机在“禹”前板书“大”。

◆如果学生提到大禹治理了洪水,则相机出示词卡“治理洪水”。指名读准字音,尤其注意三个生字“治、理、洪”的读音,并齐读。

◆如果学生提到大禹的生活年代,则相机出示词卡“很久很久以前”,指名读准。相机了解这里的“很久很久”指的是4000多年前,并指导读好这个短语,读出年代的久远,可和“很久以前”作比较。

2、现在,你会用上这三个词介绍大禹吗?学生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渗透规范的句式训练:可以把名字放在前面,比如禹是——;还可以把名字放在后面,比如,什么时候,有一个怎样的人,名叫——)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禹治理洪水的故事。板书——治水。 相机教学生字:治。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相机板贴关键词组“伟大英雄、治理洪水、很久很久以前”,一方面引导学生读准读懂并读好,一方面又能通过检查预习和鼓励变换语序,引导学生懂得运用这些词语规范地介绍禹,进行浅层次地句式训练,从而做到触类旁通。】

二、在思考质疑中了解故事。

1、齐读课题。读着课题,有什么想问的吗?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为什么治?怎么治?结果怎样?)

教师指着板书小结:这是一篇故事性的课文,这样的课文一般是按起因、经过、结果来写的。

2、带着自己的思考再读一读课题。齐读。追问:大禹治理的是什么水?(洪水)

3、教学生字“洪”:齐读。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三、在情境交流中认识洪水

1、联系字义,理解“洪水”:在文中,“洪”是“大”的意思,那么洪水就是指——(很大很大的.水)。

2、视频引入,认识“洪水”:洪水大到什么程度呢?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洪水视频)

2、交流发言,感受“洪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3、指导朗读,感悟“洪水”:像这样水势大而凶猛又对人类有灾害的洪水我们称为——“滔滔的洪水”(出示板贴)

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教师相机评价,读出洪水的大,洪水的猛)

4、小结过渡,引出文本:是啊,这滔滔的洪水给老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传说,在4000多年以前,也就是禹生活的时代,就发生过这样的大洪灾。看看作者是怎样用文字来描写这次洪水灾害的。

【设计意图:理解洪水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是本课时的难点,对洪水危害的认识越清晰,大禹的形象就越高大。学生也许会在课文的叙述中找到描写洪水的语言,但是他们感受不到洪水的凶猛。通过形象而富有感染力的视频带来的冲击,以及师生彼此的交流碰撞,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洪水泛滥的灾害带给老百姓的苦难,在滔滔的洪水声中,学生也更容易朗读出洪水的来势汹汹】

四、在文本语言中感悟洪灾

●教学第一自然段,屏显第一自然段文字

1、读通文本,纠正字音。

(1)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这一段文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漏字,不多字。

(2)指名读。重点指导多音字“倒”和“没”,后鼻音“姓”。

2、读懂文本,感受洪灾。

(1)这里的洪水造成了怎样的危害呢?指名说。 交流并出示词卡: 淹没 农田 冲倒 房屋

(2)教师引读:你看,这滔滔的洪水一路咆哮而来,淹没了( ),农田被( ),冲倒了( ),房屋被( ),真是太——可怕了。

(3)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评价侧重于读出洪水的可怕) (4)理解“无家可归”

大水淹没了农田,就是说——(人们没有粮食吃) 大水冲倒了房屋,这又是说——(没地方住) 人们没有家住,这就叫——无家可归。

指导朗读——无家可归(指名读,齐读。读出可怜、悲惨的语气)

3、读好文本,升华情感。 一读:可怕的洪水,令人们的生活痛苦不堪,就是因为——女生读第一自然段 二读:这样可怕的洪水,来了一次又一次,看,它又来了——男生读第一自然段 三读:洪水退了,老百姓刚开始种上庄稼,准备重建家园时,它却再次咆哮而来——一齐读第一自然段

7、过渡:面对洪水带来的深重灾难,老百姓多么渴望有一位大英雄拯救他们啊,这时,谁出现了?他是如何治理洪水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设计意图:教师变换次序引读“淹没农田”和“冲倒房屋”,旨在通过训练让学生初步感知动宾搭配结构,培养学生的语感。同时,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到洪水的泛滥给百姓带来的灾难,为进一步理解大禹一心一意治水的奉献精神做好铺垫。最后在一次次的朗读训练中洪灾的危害震撼人心,大禹的形象呼之欲出,他带着责任感和使命感走进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在跃跃欲试中走进了文本。】

四、在图文趣读中走进文本

1、初读课文,扫障碍。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多字不漏字。 (2)指名分自然段读,相机出示重点词语正音(2—4自然段)。

【设计意图:扎实过好字词关,是语文教学必须落实的基本目标。在这个环节上,通过引导学生读重点词语来检出预习效果,又借分自然段朗读感知课文大意,达到以课文为依托赋予词语生命活力的目的。】

2、图文联系,明内容。

(1)观察课文的四幅插图,思考分别对应的是哪一自然段。(以找朋友的游戏方式进行)

(2)指名回答,并能结合文字内容简单说说图意。

【设计意图:运用课文插图,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教学辅助手段。它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这篇课文有四幅插图,正好和四个自然段相对应。让学生凭借插图找文本,这种找朋友的游戏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再结合文字解说图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从而训练口语的规范性,促使口头语言进一步发展。这一环节,充分发挥了插图的独到作用,让它为理解文本内容而服务,让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四、在观察比较中练写生字

1、出示要学的生字:治 洪 害 姓 指名读一读并找朋友(扩词)

2、记住字形。

3、学写字:先出示 “治 洪 姓 ”,仔细观察字形,发现什么共同点?(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右同高) 观察“害”,说说怎么把它写漂亮。

4、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观察难写的笔画。

5、学生读帖,自己书写,老师巡视。

【设计意图:生字教学时,摒弃了对每个字字形结构的繁琐分析,采用观察比较三个结构相同的生字,来掌握这一类左窄右宽的生字在书写中的重点和难点,省时高效。在示范指导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读帖,训练学生自己学写字的能力,有效地落实了低年级识字写字这一教学重点。】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7

教材简析:

《大禹治水》是北师大教材三年级下册“奉献”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这个千古流传的神话,主要叙述了上古时代大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大禹的奉献精神代代相传,家喻户晓,成为后世颂扬的英雄。课文虽然只有短短四百来字,但由于语言极其简练,并善于选取几个典型细节和有代表性的数字,把上古时代发生的一件大事、父子两代人治水的过程写得清清楚楚,把人物的奉献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课后有两个思考题:

1、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意在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加深对大禹治水奉献精神的感悟。

2、读第四自然段,体会“才”、“仅仅”、“就”、“却”表达的语气。意在引导学生体会词语的用法及表达的感情。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可能听过许多神话故事,对本文所讲述的故事也许并不陌生,因此很容易对课文内容产生兴趣,所以这篇课文可以让学生自行阅读,把握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就重点内容进行引导点拨。

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已经有了一些体验,初步具备了这方面的能力,课前的资料收集与课上的资料交流可以放手给学生。

对于生字词语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各种识字的方法来读准字音、识记字形,本课出现的10个要求会认的字和7个要求会写的字,学生均能自学掌握,教师只需在个别字形、字音上加以强调即可。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抓住课题和重点词句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通过对比阅读等方法探究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才”、“仅仅”、“就”、“却”表达的语气,并读出自己的感情。

3、使学生明白大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略)

(一)讲故事,导入新课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同学互动,检查识字情况。

2、课件出示生字,师生评点正音。

3、分小节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4、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主要内容。

(三)再读故事,初探问题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整体入手,聚焦“英雄”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最能概括课文内容的一句话。

(禹因此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2、这句话说得简单些就是:禹成为英雄。

3、在你心目中,英雄是怎样的人?

预设:(了不起的、伟大的、无私奉献的……)

4、所以,看到英雄这个词,你的心里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情?

5、无论是敬佩、还是……,都是打动人心的。

二.细读课文,感悟“英雄”

(1)过渡:带着你们心中对英雄的理解认真读读课文,看看文中哪些地方打动了你?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语句,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指生回答,相机点拨:

预设:A、为了治水,大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大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1、(课件出示原句和对比句)读一读这两个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你会有更深的体会。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结婚,在家住了四天,告别了妻子。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才结婚,在家仅仅住了四天,就告别了妻子。

2、指生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3、禹很晚才结婚,按理,他要在家多陪陪妻子,可为了快点治好洪水,他顾不上和新婚的妻子团聚,这叫什么?(公而忘私,舍小家为大家……)还有哪个地方打动了你的心?

(相机屏显):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却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4、我们来看前半句,“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一般情况,事情会是怎样的?可实际情况是(顾不得进去看一看)这一个“却”,表达出——(事实和我们想的完全不同)请读出你的理解。

5、(课件出示,补充讲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故事)同学们真会读书,老师奖励大家一个故事,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大禹带领老百姓日夜不停地凿山开渠,常常忙得顾不上吃饭和睡觉。一年又一年,他每天到处奔波,一心治水。有一天,大禹经过家门口,他的妻子刚生下孩子。大禹听到孩子哇哇的啼哭声,两眼含着泪花,没有进去探望,匆匆走了。几年后,大禹又经过家门口,见妻子抱着儿子站在门口,儿子挥着小手在叫爸爸。大禹热泪盈眶,深情地望了他们母子一眼,又抓紧时间赶路了。又过了几年,大禹第三次经过家门口,看到白发苍苍的'老母亲拄着拐杖站在家门口,儿子也已经十多岁了。他心里一酸,让儿子告诉奶奶,等治好洪水后一定回家,然后就脚不停步地向前奔去。

6、猜猜,这个故事叫什么?对,这就是“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个成语故事的来历。(板书:三过家门而不入)

禹治水十年,十年啊,多少个日子?(三千多)三千多个日日夜夜,难道他不想自己的家人吗?不关心自己的家人吗?(生:不是)是他远在他乡,没机会回家吗?(生:不是,他曾经三次路过家门)。三次路过家门都顾不上进去看看,他一心顾着的、想着的是什么?他下定的是什么决心?

7、此时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大禹?(板书:无私)让我们带着对大禹的崇敬之情一起来读这一段。注意加点的字(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课文还有哪些地方打动了你?

B、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天蒙蒙亮就又出发了。他的脚长年泡在泥水中,脚跟都烂了,他只好拄着棍子走路。

1、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生:……)

2、这么大的工程,在漫长的十年中,禹吃的苦远远不止这些。你们想一想:他可能还吃了哪些苦?(生:……)

3、为了治水,不知他付出了多少的汗水和心血啊,不知他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治水十年,禹奉献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不仅是自己的幸福家庭生活、还奉献了自己的健康)

4、此刻,你的心情怎样?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读一读这两个句子。(生齐读,师板书:无私奉献)

过渡:故事还有什么地方打动了你?

C、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了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1、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请同学们自己再轻声地读读这句话,想一想,禹带领人们做了哪些事?你发现了哪几个很重要的词?拿起笔来,在词语下面做个记号。(生看书,边读边画。)

3、读了这个句子,你有什么疑问吗?(生思考)(如果生发现不了问题,师可以导问)

4、师生共同研究解答

预设:a.禹垒起堤坝,那不是反而把洪水挡住了吗?(是为了不让洪水四处乱流,他要让洪水朝着一定的方向流到大海。)

b.禹刚好只挖了九条河吗?(古代的数字“三、九”都不是确定的数量,是用来代表很多的意思。)

c.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请问父亲的做法是什么?他为什么要改变?

请从课文中找出一个句子来回答。(生读书、思考)

d.禹的父亲鲧是怎样治水的?

e.(课件出示此句)比较一下,禹和鲧的治水方法有什么不同?

见到人们受苦,鲧心里很着急,就把天上的土偷下来,去堵塞洪水。

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带领人们开凿龙门,挖通了九条河,垒起堤坝,把洪水引到东边的大海里。

f.如果用一个字概括他们的治水方法,可以怎么说?(用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可以怎么说)

g.(课件出示治水方法,对比引读,积累词语)

鲧:堵堵塞堵洪水堵塞洪水

禹:引引到引导疏导疏通引洪水引到大海

5、禹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吸取了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变堵塞洪水为引水入海。从这里,我们能感受到禹的什么?聪明才智。(板书:有智慧)

过渡:故事还有打动你们的地方吗?其实,最打动我的是课文一二两段,想知道我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吗?如果你用心读,一定能感受到。想不想试一试!

D、自由读一二段。

1、你感受到了什么?

2、相机点拨:大禹治水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相机屏显)很久很久以前,洪水淹没了村庄和田野,房屋倒塌了,牲畜被冲走了,庄稼也被冲毁了,人们只好四处逃荒。

a.请跟老师合作读这一自然段。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生:淹没了村庄和田野),房屋(生:倒塌了),牲畜(生:被冲走了),庄稼(生:也被冲毁了),人们(生:只好四处逃荒)。你感受到了什么?(洪水大)

b.你们在电视、电影中看到过洪水泛滥成灾的场面吗?看看当时的情景吧(播放课件)

c.你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d.所以有洪水猛兽的说法。你们能读出洪水的可怕和凶猛吗?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的所有生字并正确美观的书写“治、洪、姓、理、形”五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及对策

重点:把课文的字音都读准了,并且认识生字、写好本课要求的生字。

难点:读好课文中的长句。

对策:让学生来自主朗读。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3、请小朋友仔细听一个关于大禹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小朋友是否也想来讲讲这个故事,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朗读全文。

4、汇报交流并检查字音。

5、范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6、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理、形,指名读。

2、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理、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3、老师范写这些生字。

4、学生在书上描红。

四、作业: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15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9

教学重点:

1、德: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挂图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指名读。学生练习。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

五、作业:

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细读课文。

1、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大禹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

(3)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4)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

(5)“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不是指一千和一万,说明什么?

(6)“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表示什么?

(7)“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说明什么?

(8)想一想大禹可能会吃什么苦?

(9)知道朗读。

2、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找出表示数量的词。

(3)这些数量词强调什么?表现了什么?

(4)知道朗读。

3、细读第4段。

(1)齐读课文。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4)齐读课文。

三、练习背诵。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习。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多音字组词。(出示小黑板)

2、口头扩词。

治( ) ( ) ( ) 久( ) ( ) ( )

理( ) ( ) ( ) 伟( ) ( ) ( )

二、教学生字。

1、教学字形。

理、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指导“伟、雄”的笔顺。

2、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习

读一读,抄一抄。

洪水 冲倒 治理 很久很久

地形 引导 父亲 伟大英雄

按要求填空:

洪:有( )画,第七画是( )

父:有( )画,第三画是( )

理:有( )画,第十画是( )

姓:有( )画,第三画是( )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0

【教学要求】

1.认识“洪、毒”15个生字,会写“洪、灾”8个字。

2.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

3.根据提示,会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2.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难点】

会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孩子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15大禹治水》)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结合课题,谁能来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谁?写了什么事?

2、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出示词语,检查认读。

(一)洪水 毒蛇 猛兽 伤害

(二)认为 教训 棉被 恢复

(三)灾难 仍然 消退 继续

3、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治水前与治水后景象的句子。

4、对比治水前、治水后的句子。

三、精读感悟,体会大禹精神。

1.学习第一段。

(1)理解“洪水泛滥”是怎样的景象。

(2)出示洪水泛滥的影像。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

(3)这样的场面使人们的生活感到无比的痛苦。你能读出来吗?

面对如此悲惨的景象,一个叫鲧的人开始领着大家治水。

2、学习第二段。

(1)生自由朗读,说一说鲧是利用什么方法治水,治水的结果如何?(板书:鲧筑坝挡水,治水没有成功)

(2)指名朗读鲧治水办法的句子。说说什么叫筑坝挡水。

(3)出示“继续”词卡,联系用“继续”说句子。

3、学习第四段,感受大禹的功绩。

(1)大禹又是用什么方法制服洪水的?结果如何?(板书:禹疏通河道,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禹吸取了鲧治水失败的教训,采用疏导的办法治水。”

(2)什么是“疏导”的办法呢?你能用文中的语句回答吗?(课件出示)“他和千千万万的人一起,开通了很多河道,让洪水通过河道,最后流到大海里去。”

你觉得禹是个怎样的人?( 无畏 智慧)

4.学习第三自然段,在禹治水期间,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三过家门而不入)

(课件出示)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十三年,这十三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三次路过自己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一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禹治水十三年三次路过家门都不进去看一看,十三年啊,四千多个日日夜夜,难道他就不想回家么?想象一下禹三次经过家门时的情景:(课件出示)

禹第一次路过家门的时候 听见孩子呱呱的哭声 他 。

禹第二次路过家门的'时候 听见妻子在教儿子叫爸爸的时候他 。

禹第三次路过家门的时候 看见白发苍苍的老母亲站在家门口,盼着他回来,他 。

学生补充说完整。

多么令人感动的“三过家门而不入”,带着你的感悟读读。

5、小结:正因为如此,人们为了表示对禹的尊敬和爱戴,在他的名字前加了一个大字,尊称他为“大禹”。

四、巩固拓展,复述故事。

课文学完了,你会讲这个故事给别人听吗?根据下列提示,讲一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要求:按照板书提示声音洪亮的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五、写字教学

(1)师范写,重点指导“难、紧”并讲述:(板书:难 紧)

(课件出示):“难、紧”田字格课件。

“难”:左右结构, 注意字的结构,中间的“亻”基本站在田字格的正中央,竖压住竖中线。这三个部分都要写得狭长一些,注意互相穿插,不要出格。

“紧”:上下结构,上宽下窄,“又”的横撇、捺舒展,下部糸字底居中。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指正。

六、推荐阅读

《愚公移山》《后羿射日》《女娲补天》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1

情感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能力目标:

能借助图画、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默读能力及边读边想象的读书习惯。

知识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第二、三自然段。

设计理念:

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数量词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

一、复习检查

1、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15课:大禹治水(齐读课题)

2、师:看看这些词语你还认识吗?

(出示词语)

指名读、领读、开火车读、齐读。

3、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古代有个人叫“大禹”,这篇课文是讲他做了一件什么伟大的事呢?(讲了大禹治水的故事)。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师:大禹治理的是怎样的一场洪水?(出示课件)

2、师: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听到——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又好像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

3、(继续播放画面),请你说说此刻你的`心情怎样?(难过)

4、师:(出示第一自然段)小朋友,这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所描写的情景,请你们读一读。想一想:哪些词语体现了洪水的凶猛?

生自由读。

指名读,再指名回答:哪些词语体现了洪水的凶猛?(滔滔、淹没、冲倒)

5、(描述渲染):刚才同学们都感受到了,这洪水来势多么凶猛啊!波涛滚滚,一路咆哮,真是洪水——滔滔,它所到之处,农田被——淹没,房屋被——冲倒,害得老百姓只能四处流浪——无家可归(边说边显现红色: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

6、指导朗读: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以及老百姓生活的不幸吗?(评读激励:通过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我仿佛看到了老百姓拖儿带女地正在四处逃难,真是太可怜了!能把洪水读得再凶猛些吗?……)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导语):看到这滔滔的洪水,老百姓悲惨的生活,大禹会怎么想呢?大禹会怎么做呢?(出示第二自然段)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

2、大禹会怎么想呢?(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

师:禹为什么一定要治理洪水呢?(让学生联系第一自然段来讲讲)生说。

3、你能通过朗读来读出禹的决心吗?指名读。齐读。

4、过渡:小朋友,光有决心还不行,还要有行动。下面请你们自由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用笔划出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词语。一边读一边划。

5、读完了第二自然段,划好了吗?指名回答。(出示关键词语)

(引读:)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他吃尽了_____,走遍了_____,____察看______。____________挖通_______,劈开________,引导_______。

6、理解“走遍、吃尽”(蓝线显现)、“千山万水、千辛万苦”(红色显现)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2

一、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读准两个多音字的字音,认识一个偏旁。

3、通过朗读课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二、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的.生字词,通过朗读感知大意。

三、教学难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感情诵读,学习字词,质疑解疑,了解课文大意,体会感情。

(第二课时)品读课文,学习写法,指导背诵,课外知识交流,写字练习。

六、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板画小河,讲述洪水的形成,引出洪水泛滥的画面。

2、通过观看画面谈感受,揭示课题,板书。

3、介绍时代背景,解释课题,齐读课题,提出问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生字:课件出示本课十个生字,学生开火车读。

(2)读了这十个生字,你发现了什么?

(3)学习衣字部,学写“通”“被”两个生字。

(4)读生词,做拼图游戏:会读的同学请站起来。

(三)、读中有悟,体会感情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自己读,也可以找小伙伴一起读,看看你们能不能做到:(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2、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名朗读,生生交流点评,老师指导点拨,适时予以范读。

4、读中悟,悟中读:读了课文,刚才提出的问题,你们解决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动画出示帮助理解,指导朗读,质疑解疑。

第二自然段:了解大禹治水的方法,感受治理洪水的艰辛。

第三自然段:大禹在治理洪水的过程中,还有什么事让你感动的?

13、三、一、十 (出示,让学生填空,体会大禹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四自然段:治理洪水的结果是怎样的?质疑解疑,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激发情感

总结全文,回顾98抗洪场景,激发学生情感,课外知识延伸,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15 大禹治水

感激

大禹 老百姓

治 制 安

理服 定 无家可归

(简笔画)河水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3

教学理念:

课文是一个传说,由于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操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些困难。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根据低年级学生善于形象思维的特点,可以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力求再现当时洪水泛滥的情景,在读中设境,在境中激情,在情中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加深对作品内涵和人物情感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3、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人民造福的英雄。

4、知道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感受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理解伟大英雄的由来。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习旧引新,迁情入境

1、孩子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禹(板书),今天我们继续将学习大禹治水的故事。个别读、齐读课题。

2、“治”是本课中一个新学的生字,伸出你的小手认真地写写这个字。组词游戏: 治,我是治水,你是?板书:治理

3、课文里还有一个字,也读“制”,跟老师书写,这是什么制?从文中找个词:制服

4、大禹治理、制服的是什么?板书:洪水(左边三点水,右边一个共,合起来就是洪)。指导读出水的气势。

5、齐读黑板上三个词,用上这三个词语说说课文里的主要内容。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了禹治理洪水,最后将它制服的事情

过渡:大禹历尽千辛万苦治理洪水,最终制服了洪水。他是怎样治水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再一次去感受那一场特大的水灾!

二、创设情境,读书入境。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轻声地朗读课文第一小节,看谁读得最认真.

2、孩子们,读着读着,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交流:洪水凶猛,老百姓日子过得很苦。

3、都是洪水惹得祸呀!看出来了,大家的心情都很不好,你们看——(洪水泛滥视频)

4、在动画情境的渲染师配乐范读:洪水泛滥,滔滔不绝,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所到之处一片汪洋大海。

在这滔滔的洪水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老百姓无家可归,互相掺扶着四处去流浪;听到——听到了鸡飞狗叫的声音;我又好像看到了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小孩紧紧地抱着一棵大树,在声撕力极的喊着:“救命啊!救命啊……)

5、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你看,你听,老百姓就这样四处漂泊、四处流浪。正如课文所写的:无家可归指导理解读

6、多凶猛的洪水,多痛苦的生活呀!谁来带着这样的感觉把第一段读好?(个别读、配乐读)。多感人的情景啊!让我们再次低低地、慢慢地来读这一小节。

(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你看,你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无家可归、四处流浪的日子。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能让这样的日子继续下去吗?这洪水该不该治?这时谁挺身而出?是的,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个别读、指导读,齐表决心。

2、治理两个字说起来容易,那做起来又谈何容易!那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在治理洪水中,他做了哪几件事呢?孩子们,去课文第二小节里读一读,找一找。

3、在治理洪水中,他做了哪些事呢?

出示(引读:)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他吃尽了_____,走遍了_____,____察看______。____________挖通_______,劈开________,引导_______。

4、理解“走遍、吃尽”(蓝线显现)、“千山万水、千辛万苦”(红色显现)

“千””万”指得是? 每一种苦都吃过、尝过,这就叫“吃尽”。

要察看水流和地形,就要爬过每一座山,淌过每一条河,这就叫“走遍”。

大禹爬了很多山,过了很多河,这很多山,很多河就叫?(千山万水)

想一想:你看,他查看水流和地形中,你看他,正脚穿草鞋,带着干粮,艰难地跋山涉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困难?

说一说:在爬高山的过程中,大禹会有_______的危险;

在森林里查看地形,大禹会被_________咬伤;

在______________,大禹会______________。

大禹吃得苦太多太多,这就叫?(千辛万苦)

是啊,大禹察看水流和地形,是那么多的苦,那么多的累啊,能把大禹的辛苦读出来吗?(自读、指读)

5、多不容易啊,引读,大禹吃尽了——,走遍了——,仔细地查看-----,齐读。这还只是治水的准备工作,更大的辛苦在后面呢。他还做了什么?

6、指名读。出示句子: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1)指读,找找这句话中有哪两个数字相同?(体会数词的作用)

出示:九条大河 九座大山

这里的“九”说明山、河很多,你能读出多的意思来吗?(指读)

(回忆大山、大河)要劈开大山,挖通大河,容易吗?要劈这么多的大山,要挖这么多的大河,又是怎么样的一种苦呢,你能读出来吗?(自读、指读)

7、介绍大禹的父亲鲧,当年用的是堵上河道的方法 ,却没见成效。为什么大禹不用这个老方法呢?大禹用的是什么方法治理洪水的?

你觉得大禹不光能吃苦,还很?(聪明)

教师小结:禹为了治理好洪水,他总结了父亲治水的经验,察看地形,带领老百姓挖河,劈山,采用了“引”的方法。他的治水方法真棒。洪水一泻千里,因为海能够容纳百川呢!谁来读一读这个好办法!再次朗读第二节。让我们一边想象一边读。一起读。

三、引入情境,境中悟情。

(导读):在大禹治水的这么多年中,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课文中就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同学们快读读看!(出示文字)

1、完成填空:

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

2、体会数字表达的精妙:十三年有多长啊?四千七百多天哪!大禹回过家吗?我想他应该有机会回家的,至少在三次路过自己家门的时候可以回去看一看哪,但他……

重点指导第二句:如果是你,当你一天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不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星期没见到爸爸,你可能也不会觉得怎么样,当你一个月、一年见不到爸爸,你会怎么想?禹的儿子十多年见不到父亲,他会怎么想?(伤心、责怪、觉得父亲了不起……) 能读出儿子的感受吗?

3、指导朗读:难道他不关心自己的家人,不疼爱自己的孩子吗?不是。出示大禹劳作画面。(师讲诉: 相传,禹刚结婚四天,但是为了治水,他告别了新婚的妻子,到处奔波。在治水的中,他曾经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每次他望着熟悉的院子和门窗,分外想念自己的妻子。但是一想到工地上还有那么多人等待自己回去部署任务,他便狠狠心,头也不回地走了。禹第一次路过自己家门口,这时他的妻子刚刚生下儿子没几天,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听见哭声,他非常想进去看看自己的`儿子,但想到一天不制服洪水,百姓们就一天不能过上安稳的日子,他就咬咬牙,没有进去。他怕延误治水,第二次路过家门,抱在妻子怀里的儿子已经会叫爸爸了,但此时工程正是紧张的时候,禹只是远远地和妻子招手,他还是没有进去;第三次路过家门,儿子已长经10多岁了,使劲把他往家里拉。禹只是深情地摸了一下儿子的头,告诉他,治水工作还是很忙,就匆忙地离开了。)

4、老百姓听了这个故事,很感动,给这个故事取了个名字。

出示:三过家门而不入

禹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这就是伟大英雄所具有的崇高品质!让我们再来好好读读这段话。

四、深入情境,情中悟理。

1、大禹经过13年的努力,终于让洪水发生了变化(示图)

看,现在的水怎么样了?(平静、可爱)

水平静可爱了,不危急老百姓的生活了,我们可以说它被——“制服”

现在老百姓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呢?有房可住,有田可种,这样的生活叫什么?——“安定”

说话训练:如果你是禹的邻居,你会对他说什么?如果你是禹的儿子,你又会说什么?

2、这安定的日子谁带来的?带来了什么呢?

3、是的,大伙非常感激这位伟大英雄---禹。禹名字很早以前大家就知道,而且还会一代又一代流传下去,这就是----代代相传!

4、学到这里,课文里都叫禹,你明白为什么课题中称他为大禹?(因为禹不但吃尽了千辛万苦,而且聪慧、无私奉献,所以人们尊敬的称他为“大禹”。)

5、出示:孔子曾说过:“如果没有大禹,我们现在可能都变成鱼虾了。”

6、此时此刻让我们带着对他的无比崇敬之情齐读最后这一小节。

五、指导写字

1、出示:治、制、形

2、指导书写

3、生写《习字册》

六、跃出情境,课外升华。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像愚公移山,精卫填海,课后好好读一读,相信你肯定会有新的收获!

七、作业

读一读:课后阅读《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背一背:背诵《大禹治水》

15、大禹治水

板书设计: 治理

洪水

制服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4

教学目标:

1、词不离句,句不离词,理解“无家可归、伟大英雄、代代相传”等词语。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概述课文。

3 、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一位为民造福的伟大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设计理念:

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数量词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在多份资料的引入,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

教学重点:第二、三自然段。

课前准备:资料(“三过家门而不入”、“洪水之害”、“鲧和禹的治水方法”等)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新授第三小节“三过家门而不入”

1、小朋友们,上节课咱们认识了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大禹”,今天咱们继续学习他“治水”的故事。(指读课题:大禹治水)谁来读好课题?(两生读)

评:你读的音很准。你读得很有气势。

2、师:看,“治”可是一个生字,课文里除了治水,还用它组了哪个词 ?(生:治理)。谁能用它说一句话?(生:大禹治理洪水。评:对,这就是这篇课文讲的主要内容)记得吗?还有一个生字,也读zhì。出示“制”这是什么制?(生制服的制)你能用制服说一句话吗?(生:洪水被制服了。评:对,这就是这个故事的结果。)

(小结:小朋友们真是活学活用的小能手。大禹治水这篇课文就是讲了大禹通过---治理--洪水,终于把洪水---制服了的故事。)(引导学生一起说)

3、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听故事,课文的第三小节,就给咱们讲了一个故事,去仔细读一读,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想快想慢,想高声想轻声,想多读几遍都行。完全读好举起小手。

4、师:读好了,那赵老师就出个题来考考你,看你有没有用心读。(多媒体出示“填空”)(生做)这位小朋友呀,读得认真,记得也很清楚,谁能给咱们读好这个小故事呢?

师相机评:嗯,13年多长呀,4千7百多天哪,你的读让我感觉时间还不长。你再试试。哎?是几次路过家门?你再读读。谁能学着他的样子,读一读。(另一生读)

5、师:禹的儿子十多岁了,引接读----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如果是你,一天两天不见爸爸,也许不怎么样,但是十多年呐,谁来读好这一句?如果你是禹的儿子你会有哪些疑问?(生谈)对呀,禹为什么三次路过家门而不进去看一看呢?他当时想什么呢?赵老师把这个小故事带给大家,取出第一份资料,静心听----

(播放配乐读“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6、师:听了故事,你觉得大禹舍弃自己的小家,是为了谁?(生:为了百姓,舍小家为大家。)禹舍弃自己的`小家,是为了什么?(生:为了治理洪水)对,因为禹是深知洪水的厉害的呀。去读读课文第一小节,你觉得这洪水怎么样?

二、体验学习第一小节,交流洪水资料

1、师:你读到了怎样的洪水?(生谈:可怕的洪水,凶猛的洪水。)你来读一读。

评:这洪水还不够凶猛。多么凶猛的洪水呀,你从哪个词读出来的?(滔滔)还有谁来读一读?(一生读)

评:听了你的读,我仿佛看到了波涛滚滚的洪水正向我们冲来,太可怕了!

这场洪水到底有多可怕,取出第二份学习资料,我们轻声跟着录音去体会。(放录音)

2、师:听了录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生谈)

评:对,洪水使百姓流离失所,家园被毁,无处可去,这就叫----“无家可归”太惨了。想象当时的情境,咱们一起读好这一节。(齐读第一小节)

3、师:所以,禹下决心---引接读。谁来为禹下这个决心?(生读)

三、读学课文第二小节,拓展两代人治水故事

1、师:这决心是下了。但制服洪水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既然同学们这么喜欢读故事,老师就再给你们引入一个故事,拿出第三份学习资料,禹的父亲鲧也治理过洪水,结果怎么样了呢?去轻声读读这个故事。(生读故事)

2、师:这个故事中,你了解到了什么?(生谈:父亲鲧治水没有成功,他用的是“堵”的办法。禹反复察看水流和地形,禹用的是“疏”的办法。最后,禹成功了。等)

3、师:小朋友们,禹的父亲因治水不利而被杀后,他更坚定了自己治水的决心。但治水不仅需要决心,更需要智慧,其间,他吃了多少苦啊!自己去大声读读课文的第二小节,再告诉老师,禹是如何想出“疏”的办法的?(生自由大声读文)

4、生交流:他仔细查看水流和地形。师:在文中找出来读一读。(出示句子)

第一句: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禹吃的苦多吗?(多)哪个词读出来?走过的山山水水多吗?(多)哪个词读出来?你还能说出几个吗?(生谈:千言万语、千军万马、千丝万缕、千头万绪------)

师:各种各样的苦都尝了,就叫---“吃尽了”,各种各样的路都走了,就叫---“走遍了”,谁再来读好这句话?(生读)

师:小朋友们,老师这儿,又要给大家讲个故事,据说,禹戴着草帽,拿着铁锹,亲自察看水流和地形,累得把小腿上的毛都磨光了呢!他吃的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咱们一起读好这句话。(齐读)就是这样,禹才通过反复实验,想到了“疏”的办法。于是,他带领---(引接齐读第二句)

第二句: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师:谁想来读?(一生读)评:挖的河还不多,一条两条。挖的河真多,谁还想来试试?(再一生读)老师再讲一个故事:相传,禹在治理洪水时,经常要夜宿山野,他总是和百姓同吃同睡,要挖河劈山时,他总是走在最前面。从这儿,你觉得大禹怎么样?生谈。禹和百姓一起干活。老师送你一个词“身先士卒”,起个带头作用。

5、禹和父亲两代人治水,一成一败。归根到底是方法的原因。那么,你来看看这两句话能不能互相换一换呢?(投影出示两句话)

生谈:不能换。要先察看水流和地形,再想到用“疏”的办法,去挖河、劈山。

6、师:你说得太好了,像大禹一样,是个充满智慧的人。让咱们一起读好这一小节,再次感受一下禹治理洪水的不易。(生齐读)只有这样,大禹才把这滔滔的洪水给----引说“制服了”。(多媒体出示课文最后一小节)引接读最后一节。

四、体会读文最后一小节,拓展韩国励志故事

1、师:洪水被制服了,听,老师带来一段音乐(放音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

(生谈)百姓在唱呀跳呀。老百姓又过上了幸福的日子。人们杀猪宰羊庆祝胜利。人们感谢大禹------等等。

师:在大街上邻居遇到一起说-----父亲对儿子说---人们遇到大禹说----

2、师:人人都敬仰禹,人人都佩服他,所以,他就是我们的“伟大英雄”(板书)让我们一起带着感激之情,读好这一句。

师:于是,父亲把这件事告诉了儿子,儿子长大了又告诉了自己的儿子,这样一代一代传了下去,这就叫----“代代相传”。让我们喊出他的名字----(大禹)小朋友们,课文前面都称他为禹,为什么课文最后叫他“大禹”呢?(生谈:因为他伟大,因为他的贡献大---)小朋友们,其实,为治理洪水付出了艰辛劳动的人还有许许多多的老百姓,虽然他们没有留下名字,但是,我觉得,他们也是英雄,我们不妨叫他们“无名英雄”。

3、小朋友们,这节课咱们听了许多故事,快要结束了,赵老师都有些舍不得离开你们了。最后,再请你们听一段轻松的音乐吧!(放“大长今”的音乐)这就是的热插剧“大长今”,老师也找来了这位韩国姑娘的故事,她就是“长今”,她的名字前也加了个大字。有兴趣的同学去读读她的励志故事。

4、师:这种能“代代相传”的故事和人,中国有,外国有,古代有,现代也有。课后,老师推荐小朋友再去读两则“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的故事。相信你,同样能从他们身上学到许多东西。

【板书设计】

15、大禹治水

治理 制服

伟大英雄

无名英雄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15

【教材分析】

《大禹治水》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十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文章简短易懂,语言精炼,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禹的赞美。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生活条件优越,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因而对大禹治水的艰辛和不顾个人幸福,一心为百姓谋幸福的高尚情怀在理解和感受上有一定的困难。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有熏陶感染的作用,学生阅读有独特的体验,语文学习应重视学生对学习语文的个人感受和独特体验。因此,教学中,我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通过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启发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式学习,在学生已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抓住段落中的重点词语、句子,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深入思考,积极表达,加深对人物的理解,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受到高尚情感的熏陶。在此过程中,以教材为蓝本,通过听、说、读、写等语言实践活动,学习语言,运用语言,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聪明才智,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

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以及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体会副词的表达效果进而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大禹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揭题检测,回顾内容。

1、水是生命之源,它滋润万物,给大地带来勃勃生机。然而,水也有发怒的时候,当洪水滚滚而来的时候,就变成了一头咆哮的野兽,带给人民无限的恐惧和不幸。于是,从远古时期开始,勤劳智慧的人民就与洪水展开了较量,开始了治理洪水的过程。今天我们就继续走进课文,学习这篇关于治水的古老传说——《大禹治水》。(板书课题)

2、在昨天的学习中,同学们积累了很多词语,看看你还认识它们吗?(出示词语,检测认读。)

3、请同学们仔细回忆这个故事,你能用上这些词语中的一个或几个,说一两句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话吗?

4、谁能从这些词中选几个词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是啊,正是因为这样,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既是对学生识字情况的检测,同时又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了回顾,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概括能力潜移默化的培养。】

二、走进文本,品读感悟。

1、出示尝试题:自读课文,想一想,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画出有感受的词或者句子,读一读。

2、小组交流:在小组内读一读你画出的词或句子,谈谈你的感受。

3、全班交流,相机点拨引导如下:

(1)治理洪水。

A、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谈感受

B、启发引导:同学们,文字是有生命的,它能带你回到过去,走进现场(出示第一段):自己轻声地读读这一段,一边读,一边想,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多么凶猛的洪水啊!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洪水的可怕吗?指导朗读。

C、总结:是啊,无情的洪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灾害,人们的生活可以用这样的词来形容——悲惨,凄惨,可怜,生不如死,水深火热

是大禹让人们结束了这种……的生活状况,是他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安宁,欣欣向荣。在这里,治洪前和治洪后人们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正因为如此,禹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设计意图:课文第一自然段以生动的语句描写了洪水的危害,既是引子,又是铺垫。只有深刻感受到洪水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才能进而体会大禹治水的伟大无私与功德无量。因此,对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我并没有一带而过,而是通过朗读、想象等教学策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洪水的肆虐,人们生活的悲惨,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为后文的学习做好铺垫。】

(2)不怕困难。

A、一个人之所以成为英雄,不仅仅在于他做了什么,还在于他是怎么做的?(出示第3段)禹是怎样治水的呢?读一读这段话,看看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启发学生抓住“常常”“天蒙蒙亮”“拄着棍子”等词语感受禹治水的艰难与不易。)

B、创境想象:是啊,大禹治理洪水历经了整整十年,十年间,爬山涉水,所到之处必然都是荒郊野外,禹为了察看水的流向,确定从哪里把洪水引入大海,不知走了多少路,也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想一想他都会经受哪些磨难和痛苦呢?试着说一说:

为了治理洪水,所有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禹坚强的身影,印下了他坚定的脚步。当他渴了,_______________,当他饿了,_______________,当他累了,_______________。他走遍了_____________,可他_____________。

C、是的,他所经历的困苦和磨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而他却坚持了下来,那是因为,在他的身上有这样一种精神——坚持不懈,不怕困难、顽强拼搏……那是因为,他的心里始终想着——老百姓。

正是这种精神和信念支撑着他完成了治水的伟大工程,也正因为如此,他成为人们心目中——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D、谁来试着读一读?读出他的这种精神。(生生评价,指导抓住关键词语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他不怕困难的精神是课文的重点。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文本,直接与课文对话。抓住关键词句品读感悟,进而创设情境,通过说话练习,将对课文的理解和自己的想象转化为对大禹行为的叙述与歌颂,内化情感,对大禹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阅读——想象——表达——朗读”循环往复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认知,情感体验的激发,还培养了学生品味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3)三过家门而不入。

A、生交流。师相机补充:

三十岁结婚:古人一般结婚比较早,男子一般在20岁左右,女子则在15岁左右。三十岁结婚,在古代来说,已经非常晚了。

B、出示,填空。

为了治水,禹三十岁()结婚,在家()住了四天,()告别了妻子。禹治水十年,曾经三次路过家门,()顾不得进去看一看。

你从这些词语中又感受到了什么?

C、大禹治水共历经了整整十年。十年有多长啊?三千多天哪!大禹回过家吗?就连他三次路过家门的时候都没有进去。有一次,他路过门口,妻子正生下了儿子,孩子哇哇大叫,他却硬是狠了狠心,没有进去;禹的儿子十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子。同学们,看到这简简单单、平平常常的几个数字,你有什么想说的?

是啊,大禹不顾自己的小家是因为他心中装的是大家,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安定幸福的日子呀!奉献、大公无私这就是伟大英雄所具有的崇高精神!

D、指导朗读。谁来读读这一段?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评价,再读。

【设计意图:“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典故虽然感人,但毕竟离学生的生活经历与体验很远。在这里,通过古人结婚时间的介绍、故事情境的创设、数字的品味可以使学生对大禹这种舍小家为大家、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有更深刻的体会。而“副词填空”练习,不仅仅关注内容,体会情感,还将学生的视角引向了作者的表达,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与效果,增强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运用能力。】

(4)讲方法。

禹的治水成功,不仅仅在于他的不怕困难和勇于付出,还在于他采取了正确的方法,他和父亲的做法有什么不一样?

小结:父亲采用了“堵”的方法,水是堵不住的。而他“变堵为疏”,通过疏通水道治理洪水。看来成功治水除了有吃苦精神,还要讲究科学的方法,要有智慧。

(5)有决心。

既然课文主要写大禹治水,为什么作者用了这么长的一段文字写禹的父亲治水?在这里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呢?

小结:治理洪水寄托了大禹父子两代人的的意愿,也体现了两代人的决心,令人肃然起敬。

【设计意图:学习本课,大家都会将学习的焦点集中到大禹治水的顽强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却往往忽略了他的决心与智慧。课文中对大禹父亲做法的描写其实并不是多余的,它既让我们看到了两代人为民着想、立誓治水的决心,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大禹治水所蕴含的智慧与科学的方法,对这两段内容的感悟,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令人叹服!】

四、深入探究,升华感情。

1、故事学到这里,相信大禹的形象已经深深地印在了同学们的心里,现在让我们回过头再来看课题,想一想,他的名字本是一个字“禹”,为什么人们称他为“大禹”呢?说说你怎么理解这个“大”的?(加点)

(因为禹意志坚强,富于智慧,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个伟大的人物,所以人们尊称他为“大禹”。)

2、是啊,这一个“大”字饱含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与爱戴,你的心中又升腾起了对他的什么感情?(佩服,感谢,敬爱……)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原则。通过走进语言文字,品读感悟,大禹的形象已经在同学们的心目中变得清晰、高大。最后,再回归整体,透过一个看似简单的“大”字,感受人们对他无限的崇敬与爱戴,进一步升华情感,内化体验。】

五、拓展练习,总结结课。

1、欣赏纪念大禹的作品:也正因为如此,大禹治水的故事被一代一代流传了下来(课件出示雕塑、画像等),人们为他塑像,为他建庙,写诗,做画,通过各种方式纪念、感谢这位伟大的英雄。书上这幅插图就是后人为他做的画。

2、初识“思维导图”,练笔:刚才我们通过学习,把我们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提炼成关键词按照一定的思路板书在了黑板上,这就是思维导图。画思维导图能够帮助我们理清课文思路,抓住文章重点,不断提高我们的自学能力,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经常使用。

下面再让我们参考思维导图,把对大禹的了解和感受按照这样的句式写下来。如果你能用上黑板上这些关键词会更好。

他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_,他_____________,他就是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大禹。

3、交流分享,评价提升。

4、总结结课: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大禹,永远记住这个代代相传的故事——大禹治水!

【设计意图:大禹治水的故事流传已久,在这里,展示有关他的雕塑、画作、诗歌,可以透过人们对他的`歌颂与纪念,从另一角度使学生感受到他的伟大及对人们的影响。借助思维导图把对大禹的了解和感受写下来,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作用,梳理课文内容,在以后的预习中尝试运用;另一方面,借助思维导图写话,总结课文,升华情感,将大禹的形象铭刻于学生心目之中。】

【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教学本节课时,我努力引导学生用心去感知文本内容,与文本对话,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本课教学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词语搭架,学习概括。

作为第二课时,在课堂一开始,我通过检测词语带领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并将课文中的词语分成四组出示,检测结束后,我又向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你能用上这些词语中的一个或几个,说一两句和课文内容有关的话吗?你能从这些词中选几个词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此举真可谓“一石二鸟”,不但检查了学生第一课时对词语的掌握情况,而且进行了一次很有效的概括训练。为了降低“概括”的坡度,借“检测字词”这一拐棍,有效地帮助学生一步步地迈上“用精简的语言来概括”的台阶。

2、以读促思,读中感悟。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从文本入手,在读中感知人物形象,体会思想感情。课文第三段用简练的几句话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教学中紧紧抓住关键词句,引领学生细细品读,通过感受大禹治水的困难。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想象大禹可能会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危险,加深对治水困难的感受,进而指导朗读。其次,抓住描写治水过程的几个动词,通过反复朗读和想象,感受治水工程的浩大,以及大禹所承受的难以言说的辛劳。这样,大禹不怕吃苦,顽强治水的形象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记,从而激发了学生对大禹的敬佩之情,达到有感情朗读。

3、创设情境,诱发情感。

情境教学法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我们要通过语言渲染,激发想象,将学生带入故事情境,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进而感受人物形象。本课教学中,在想象洪水的肆虐与无情时,在感受大禹遇到的困难与坚信时,在体会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纠结与决绝时,我都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方法,通过调动学生的想象与体验,将抽象的毫无感情色彩的文字幻化为活生生的生活场面,诱发情感的形成与生发,使学生真正“动情”,进而“情动辞发”,达到指导朗读的最终目的。

4、品味语言,运用语言。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任何一篇课文,都只是学习语言文字、进行语言文字运用实践的蓝本。本课教学中,在学习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情感的基础上,我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与运用贯穿始终。紧紧抓住课文关键词语体会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对语言的品读与感悟能力;体会副词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关注“怎么写”;多次创设情境进行语言实践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当然,教学中还有一些不足与缺憾:

1、研读教材、挖掘教学资源还不够。如果能够借助地图让学生了解历史上大禹治水的起始位置及沿途地理环境特点,对于体会人物形象会有推波助澜之效。

2、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在课堂上,随时会有学生灵光的闪现,如何抓住学生的这些语言,将它们与理解文本很好地结合,需要我仔细研究和学习。

3、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及时、多样,没有关注到全体学生的学习,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这些都是我今后教学中需要不断探究和努力提升的方向。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词,指名读,给其中的多音字“倒“、“没”组词。

二、学习新课。

1.过渡:大禹治的是什么水?想看看洪水是什么样子吗? 播放视频。

2.你感觉到了什么?

3.过渡:课文中又是怎么描述洪水的呢? 4.(课件出示第一小节)指名读。

5.同学们,很久很久以前的洪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读一读。A相机出示填空(洪水还会怎样?):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了,了,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B相机理解“滔滔、无家可归”

6.可恶的洪水,使人们没有吃没有穿没地方住,人们只好——过着痛苦的生活,现在谁能将第一自然段读得更好。7.齐读。

8.过渡:此时此刻,大禹也站在洪水之中,你知道他是怎么想的吗?从哪里知道他是这么想的?(评价:你真会读书!)

9.出示:禹下决心要治理洪水。指名读。这句话要读出什么?你读读看。让我们一齐读出大禹的决心。

10.听你们一读,我也觉得禹的决心很大,不过口说无凭,得看行动。你能从他的行动中看出他的决心吗?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一读第二小节。11.学习第二小节。

(1)问:你从他的行动中看出决心了吗?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A从这句话你感受到了什么?哪个词让你印象深刻?

B理解“千辛万苦”“千山万水”,说说这里的“千”和“万”是指的一千和一万吗? C出示填空题:积累千——万——形式的词语。D他会遇到哪些困难呢?指名说。

E出示“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他吃了千辛万苦,走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对比,这两个句子读起来有什么不同?

小结:文中的这个句子更能让我们感觉到大禹吃的苦太多了。指名读。齐读。

(2)过渡:还有什么地方让你感觉他治理洪水的决心很坚定?

出示: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

A.这句话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个词或是字里感受最深? B.这里的九是确定的数字吗?

C.小结:古人常用九这样的数字表示很多的意思。

D这么多大河,这么多大山,都难不倒大禹,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让我们再次感受大禹的决心。D.齐读。

(3)禹的决心真大啊,谁来读第二小节,让我们共同感受一下他为了治水付出的努力。(4)齐读。

(5)问:读完这一小节,你觉得大禹是个怎样的人?从哪里读出的? 7.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大禹一心想的就是早日把洪水制服,有一个成语就来自于他治水的经历,这个成语叫:三过家门而不入。课文中哪一小节讲了这个故事? 出示: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抓住数字问:你为什么这样读?或你想通过这样读告诉大家什么?)A引导想象:禹想他的妻子孩子吗?为什么不回去看一看呢? 情况

一、回去一看就会耽误时间,(引导:我有疑问,看一眼都不行吗?这也花不了多长时间啊)

(填空:禹站在家门口,真想进去看一看日思夜想的家人啊,可是他在心里对自己说:)情况

二、可能就走不了了。走不了就走不了呗,多住几天嘛。

B当他狠狠心从家门口走过去的时候,心里一定有话想对孩子说,他在说

如果你是大禹的儿子,听了这些话,你会对爸爸说:(2)看来大家对这几个数字印象很深,出示(13 3 1 10),能填一填吗?(3)出示填空题,学生填。(4)我们试着把这个故事背下来吧。只留下数字,学生练背。

(5)过渡:大禹用这样坚定的决心坚持了整整13年,他的目标有没有实现?课文又是怎么说的?

8.学习第四自然段。出示第四自然段。

(1)指名读,读前要求:用心听?

(2)指名答:非常感激。大家为什么非常感激大禹?

(3)我们来看一看洪水被制服后的景象吧。出示图片。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它?(4)而在洪水没有制服的时候呢?还记得课文是怎么描述的吗?(练背第一小节)(5)面对此情此景,回想从前,老百姓们会说些什么?

(6)让我们读出感激之情。指名读“大家非常感激这位治水的伟大英雄”

(7)问:文中还有哪个词让你感觉到大家非常感激大禹?为什么?解释:代代相传。(8)像大禹这样一心为人民办事,才是真正的英难,大家永远不会忘记他,谁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

(9)过渡:他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代代相传,从几千年前一直流传到今天,我们要不要把这个故事说给我们身边的人听?同学们试着背一背吧。

三、练背课文。

1.学生练背 2.指名试背。

四、写字。

五、作业。

课后练习: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为治理洪水作出过巨大贡献的人,去查查资料,把他们的名字和主要事迹记在脑子里,讲给同学们听。

下载大禹治水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禹治水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15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数量词的运用,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第一时 教学内容:初读文。细读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2、理解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城南实验小学 黄丽玲 教学目标: 1.通过想象体悟、对比迁移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 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2.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具准备......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晋江灵源街道英塘小学 王世忠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想象,在想象中练习表达; 2.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解大禹“三过家......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学习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一。复习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很了不起的治水英雄大家还记得他是谁吗?这节课我们继续来了解这位大英雄的感人事迹。大家齐读课题。 大家的声音真......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一、导入 我们中华民族有许多优秀的民间传说,比如说女娲补天,精卫填海。除了老师说的这两个以外,你还知道哪些民间传说呢? 有这样一位英雄,他为了带领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