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
中班科学教案1
活动意图:
幼儿好奇、好问,乐于动手尝试,喜欢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但是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优越,网络、电视等虚拟的世界使他们渐渐失去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在生活中,很多幼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很少自己动手参加劳动。此活动,幼儿能够通过动手种植,在观察、实践操作、交流分享中,掌握种植的要领及科学的观察、记录方法,既可以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激发起幼儿的责任感,又能让幼儿体验到劳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目标:
1、参观幼儿园的种植园,了解一些植物的名称及特征。
2、了解种植的过程与种子生长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3、尝试自己参与种植,体验种植的乐趣。
4、爱护植物,尊重劳动成果。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园种植园的蔬菜:水萝卜,生菜,大葱,油麦菜:还有幼儿园种植区的树:山楂树,
2、活动前准备观看种子发芽的录像
3、活动前请家长引导幼儿了解种植的方法。
活动过程:
1、请幼儿观看种子发芽的录像,引发幼儿兴趣。
提问:小朋友,种子是怎么长大的?你觉得神奇吗?你们想不想参观一下我们的种植园的植物,看看种子它们长大没有?(教师积极鼓励幼儿进行回答,并及时的给予表扬)
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的种植园,并提问:前几个天这里是什么样的呢?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2、参观幼儿园的各类植物请幼儿观察,并了解其名称以及特征。
A.你知道这些植物的名称吗?
B.教师为幼儿介绍各类植物的名称以及特征。
3、分组讨论:了解种子发芽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教师提问:种子放在什么地方最有助于它的成长?为什么?”(这些地方空气流通好,阳光充足,浇水方便) 教师总结:种子生长的基本条件是阳光,水,土壤,空气
4、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幼儿一起讨论种植的方法。
(1)引导幼儿互相讨论,讲述种子的种植过程。教师提问:谁知道怎样把种子种到土壤里?种子种好以后,需要做哪些事情?
5、教师和幼儿共同梳理经验,明确种植方法。 种植过程:将种子均匀地撒在土壤表面(种子不能放得太多),再用细土将种子完 全覆盖,最后给种子浇适量的水(水要将容器内的土壤全部润透)。
6、幼儿分组到盥洗室或适宜的场所进行种植活动,教师进行重点指导。
(1)教师引导幼儿按照正确的步骤进行种植。
(2)教师引导幼儿在种植的过程当中思考:种子种在土壤的什么位置最合适?为什么?”(种子不能太深,太深发不了芽;也不能太浅,太浅会干死)
7、分享交流——亲亲我们种植园的宝贝。
教师组织幼儿分享参观后的感受。
8、教育幼儿要爱护植物,知道植物来之不易,懂得尊重他人劳动成果
活动总结:
教师总结幼儿今天的表现,表扬和鼓励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幼儿。让幼儿在进行种植活动的同时,感受到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快乐。同时,教师要照顾到那些在活动中比较安静的幼儿,使其也能在活动结束的时候获得快乐,以培养他们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延伸:
1、绘画《咱们一起来种植》。
2、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记录。
中班科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了解花生的组成结构,认识花生的生长过程。
2、学习从内向外有序的观察。
3、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对花生的认识。
活动准备:
PPT课件,每组准备一小筐花生,电脑,布袋(内装花生),各类花生制成的食品。
查看课件:中班科学课件《认识花生》PPT课件
下载地址: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布袋):“我的袋子里有一样东西,我要让你们来摸一摸,看看你能不能猜出是什么?”
2、个别幼儿上台隔着布袋摸一摸并说出自己的猜测。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测及理由。
3、教师倒出布袋中的东西证实幼儿的猜测结果。根据幼儿猜测的理由初步印证花生的外部特征。如:硬硬的、麻麻的不光滑。等等。
二、幼儿进行探索活动。
1、探索花生的外部特征。
(1)每桌发放一筐花生。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拿到的花生的外型特征。幼儿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发现。
教师:“每人拿出一颗花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先看看花生长的什么模样?”
教师:“花生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教师:“最后我们来闻一闻,花生是什么味道?”
2、探索花生的内部特征。
(1)教师:“花生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幼儿回答)“是你猜的,还是你看到的?”“怎样打开花生?”(幼儿说出自己的方法)
(2)剥开花生。
教师:“用你自己的方法打开花生,并仔细观察花生内部特征。”
教师巡视幼儿活动情况并给予适当指导。
(3)教师小结观察结果。
教师播放花生图片,再结合幼儿的观察结果,进行总结发现其内部的花生粒是红色的,并且个数不同,有1个、2个、3个的还有4个的和一粒也没有的。
三、利用课件集体观察花生剥开后的各部分及生长过程。
1、教师对照花生的实物从外向内介绍花生。
2、教师:“花生是生长在哪里的?”(幼儿回答)
3、教师出示花生的生长过程的图片。
教师对照图片向幼儿介绍花生的生长过程。以及根据花生的结果实时的特点,向幼儿介绍花生又叫“落花生”。
四、讨论了解花生的用途。
1、教师:“人们很聪明,不仅知道花生可以吃,还把花生制成了各式各样的美味食品。你知道花生以做什么食品呢”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看到的、吃到的花生制品。
2、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花生的药用价值。如:花生红皮可治疗贫血、胃不好的人常吃花生可以养胃等等。
中班科学教案3
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从而知道两种颜色加到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
2、通过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记录实验结果。
3、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发展幼儿大小肌肉动作。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一瓶黄颜色的水。每组三个透明的小缸,分别装有红、黄、蓝色三种颜色及棉签等
2、记录材料每组一份,涂色纸若干。
3、魔术师帽子。
情境准备:
1、魔术天堂
经验准备:
1、认识颜色、熟悉叶子、橘子、茄子的颜色和及气球的画法。
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以看魔术表演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 “小朋友们看看,我是谁啊?告诉你们,我是一个魔术师。我会变魔术!你们相信吗?”*“那你们先看看老师这有瓶什么颜色的水?”(黄色。)
*“好了,小朋友仔细看清楚了,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咯!千万不要眨眼睛哟!”
*教师摇晃瓶子,变变变,请幼儿观察。
“好了!我们一起来喊一二三,好不好?一,二,三,变成什么颜色拉?”(绿色)
*教师揭开谜底,将蓝色和黄色混合就会变成绿色。
“谁看出魔术师是怎样变魔术的呀?他怎么变?最后怎样?”
2、幼儿动手操作,探索颜色的变化。
*你们想成为魔术师嘛?你们想不想也去变一变呢?”老师为每组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请你们随便选两种颜色混在一起调均,看看,蓝和红两种颜色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呢?黄和蓝两种颜色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然后把你的操作记录下来。
*教师讲解操作时注意事项。
现在,请小朋友也来当魔术师,好不好?不过当魔术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不能把颜料涂在衣服或者桌子上。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操作,并注意引导幼儿记录操作结果。
3、说说颜色的变化.
*你们用红和黄两种颜色变出了什么颜色的?还有哪一组和他们是一样的?同样的方法:红和蓝手拉手变出了什么颜色?蓝和黄手拉手变出什么颜色啦?
*幼儿说一种,教师就出示一张调色卡。
红+黄=橘黄
黄+蓝=绿
红+蓝=紫
念儿歌:红和黄手拉手,变出橘黄色画橘子;
黄和蓝手拉手,变出绿色画叶子;
蓝和红手拉手,变成紫色画茄子。
4、通过涂色游戏,发展幼儿对颜色的感知力。
*我们也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变出你喜欢的颜色的气球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好吗?
*最后把幼儿的作品粘贴在主题墙“我变的颜色”。
会变的颜色
颜色 + 颜色 我的猜想 探索结果
中班科学教案4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2、增进幼儿对树叶的认识,了解树叶最常见的几种颜色,形状,简单地知道树的一些用途。
3、提高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活动准备:放大镜,各种树叶,图片,油画棒,幼儿绘画用纸,音乐《小树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观察树叶的兴趣:
教师讲述:“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引导幼儿说出秋天的气温,农作物、树叶等的变化。
教师:“秋风轻轻地吹,树叶宝宝从树妈妈身上飘落下来,我们来和小树叶做朋友,好吗?”“请小朋友在筐里拿出一片干树叶和一片新鲜的落叶,”“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你的好朋友,好吗?”
二、观察认识树叶:
1、引导幼儿比较干落叶和新鲜落叶有什么区别?
幼儿观察后,教师提问幼儿:干落叶和新鲜落叶看上去怎么样?
干落叶和新鲜落叶摸上去怎么样?干落叶和新鲜落叶用手一抓会怎么样?
教师:干落叶卷曲不平坦,颜色呈黄褐色,叶脉干瘪,把它放在手中一握,成了碎片。未干落叶形状平坦,美丽,颜色黄绿色,红色等,叶脉柔软,有水分,把它放在手中握一握,伸展开还和原来一样。
2、你还见过什么样的落叶?引导幼儿发挥想象,把自己见到的落叶形状、颜色、大小描述出来。
3、展示图片,让幼儿欣赏,告诉幼儿:秋天来了,树叶有的变黄,有的变红,从树上落下来,这样的树叫落叶树,也叫阔叶树。
4、用放大镜观察认识叶子的外观,用手摸叶子的脉络,认识树叶正反面的不同。
5、认识树叶的用途。
三、做树叶拓印画。
四、作品欣赏,。
欣赏幼儿作品,说出用的是什么树的落叶?让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并说一说在活动中的感受,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亲情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我们之所以有这样的作品,应该感谢树妈妈,怎样感谢树妈妈?引导幼儿说说自己的做法。唱歌《小树叶》,加深对树妈妈的亲情感,教育幼儿保护树木。
六、活动延伸:
请幼儿找一找哪些树是落叶树,哪些树不落叶?加深幼儿对科学自然的探索和求知欲望。
中班科学教案5
活动目标
1、让儿童通过看图、讨论、理解春的内容。
2、能用语言、绘画抒发情感。
3、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情感。
4、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绘画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解春天的主要特征、抒发对春的情感、提高语言能力和绘画能力
难点:能用绘画表达对春天的情感
活动准备
1、大挂图、大字卡
2、幼儿用书、录音带
3、相关春天的图片资料(柳树、桃花、小鸟、小草、燕子、风筝)
活动过程
活动(一)春天走来
①出示大挂图,请幼儿看图说话;
教师:“美丽的春天来到,你们喜欢春天吗?老师这里有一幅关于春天的图画,请你们仔细观察画面,说说看见什么?”
幼儿:“柳树、桃花、小鸟、小草、燕子、风筝、小朋友”
教师:“柳树到春天有什么变化?什么颜色?小鸟在干什么?春风吹过来,柳条怎样回荡?什么花儿开?小朋友在做什么?”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其它事物的变化,并逐句引出儿歌
教师:“小朋友说得对,你们看柳条发出嫩绿的新芽,在春风中来回的荡漾,小鸟高高兴兴地唱起歌,桃花也开满枝头,小朋友在草地上放风筝。”
②播放录音,教师带领幼儿欣赏、朗读儿歌
活动(二)字宝宝乐园
① 请幼儿打开书,边听录音边用手指划读
② 玩字宝宝游戏:“小孩小孩真爱玩”。
教师:“咦?怎么儿歌中有的字宝宝不见呢?原来字宝宝要和咱们玩游戏呢。”请幼儿一起说:“小孩小孩真爱玩,摸摸这,摸摸那,字宝宝××就回来;哈哈,××回来!”
活动(三)绘画
①引导幼儿观看有关春天的图片资料(柳树、桃花、小鸟、小草、燕子、风筝)
②讨论春天的美景,启发幼儿扩展思路,并用画笔画出更多春天的景象、春天的颜色。
③ 指导幼儿初步构图,柳树、桃花、小鸟、小草、燕子、风筝的简单画法等。
活动延伸
① 请家长周末带幼儿春游,发现更多春天的秘密。
② 教师和幼儿一起布置增添有关春天的图片。
③ 带领幼儿播种各种种子,观察其生长过程。
幼儿园春天来教案,春天是美丽的季节,现在正是大好的春季,万物复苏,呈现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对于幼儿来说,春天来就代表着春游的季节到来,咱们应该要让幼儿更加深入的解春天的到来。
中班科学教案6
活动目标:
1、对空气有初步的了解,感知空气是到处都有的,无处不在的。
2、通过小实验,使幼儿知道空气的特征: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
3、对科学小实验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玩塑料袋的经验,喜欢参与户外活动并能在大自然中感受到空气
2、物质准备:塑料袋人手一份、塑料瓶、气球、手帕、玻璃杯、透明水缸。
活动重点:
感知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特点。
活动难点:
通过小实验,使幼儿知道空气的特征:空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看不见摸不着的。
活动过程:
一、找空气。教师变魔术,引出活动。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们变魔术,请小朋友们仔细看哦。
1、教师出示塑料袋变魔术,并提问:变变变,刚才扁扁的塑料袋现在变成什么样的了?
2、幼儿回答。
3、师:谁能告诉我是什么让塑料袋变的鼓鼓的吗?那你知道老师是从哪里找到空气宝宝的吗?
4、教师换地方找空气,引导幼儿说说是在哪里找到的空气。
5、幼儿变魔术寻找空气引导语:小朋友可以到教室的各个角落寻找空气,但是空气宝宝有点淘气,如果你不紧紧的捏紧塑料袋口,空气宝宝就会跑出去了,然后告诉我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空气宝宝。
6、师幼交流:你是从哪里找到的空气宝宝的呢?
7、教师总结:你刚才找空气的时候,你看得见它吗?你闻到什么了吗?你来摸一摸,摸的到吗?原来空气宝宝既看不见又摸不到闻不到的,而且他到处都有。
二、实验:手帕的变化,进一步验证空气是到处都是的。
师:空气宝宝还想和小朋友们变魔术,我们来看看他是不是到处都是。
1、教师出示干手帕,并请小朋友们验证。
2、实验一:玻璃杯里的空气师:出示一只空玻璃杯和一只干净的手帕,把手帕塞在玻璃杯底,把杯子垂直倒扣在水槽中,请小朋友猜一猜,玻璃杯里的手帕有没有湿?(出示玻璃杯里的手帕)
3、教师提问:手帕为什么是干的?是什么东西把水挡在了外面呢?
4、实验二: 玻璃杯里的空气师:出示另一只空玻璃杯和另一只干净的手帕把手帕塞在杯底,把杯子倾斜倒扣在水槽中,请小朋友猜一猜,玻璃杯中的手帕有没有湿?(出示玻璃杯里的手帕)师:为什么第一次手帕没有湿,第二次手帕湿了呢?(请幼儿回答)
5、教师总结:因为第一次玻璃杯是垂直放入水槽中的,空气没有进到玻璃杯中,所以手帕没有湿。第二次玻璃杯是倾斜的,玻璃杯里的空气跑出来了,水进到玻璃杯里,所以手帕湿了。
6、重复进行实验一实验二一次并总结。
三、游戏:气球鼓起来。
1.教师出示瓶子和气球。
师:这是一个塑料瓶,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把气球套在塑料瓶上,请小朋友们动动脑筋,怎样才能让气球鼓起来呀?我们一起来事实好吗?
2.幼儿操作,教师随机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3.教师小结:塑料瓶里什么使气球鼓起来?我们的瓶子里是空的吗?里面装的是空气。
四、教师总结。
空气是到处都有,无处不在的,看不见闻不到摸不到。
师幼手拿塑料瓶离开活动室
中班科学教案7
设计背景
班上放着一把纸做的小伞,几个好奇的孩子站在桌子旁看桌上的那把小伞,就伞的作用和材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看孩子对伞兴趣这么高,我班进行了一节与伞的材质有关的课程。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记录的方法。
2、了解伞的质地与防水性。
3、了解伞的不同作用及其生活中对人类的作用。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重点难点
1、伞在遇到水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2、能够清楚不同的伞有不同的作用。
3、学会填写记录表。
活动准备
1、各种材质的伞(布,塑料,纸,油纸)
2、制作伞面的材料(普通纸,玻璃纸,塑料布,蜡纸)
3、伞的记录观察表,一盆水。
活动过程
一、请幼儿观察一个实验:“伞面会不会湿?”
——出示塑料伞,纸伞,布伞,油纸伞。教师引导幼儿认识不同材质的伞并且用手去感觉不同材质的伞面布。
——在记录表上找出相对名称的伞栏,并且能够在怕水的伞栏打钩。
——请幼儿猜猜:将水直接洒在伞面上,伞面会不会湿?水到伞面之后不同材质的伞会有伞面样的反应?
——鼓励幼儿在观察表上记录下自己的猜测。
二、请幼儿自己动手尝试做做这个实验,并且说说自己的观察结果。幼儿分成四组进行试验。
——请幼儿将水直接淋到塑料伞,纸伞,布伞,油纸伞的伞面上,甩一甩伞,摸摸看伞面有没有湿。
——实验后,和幼儿共同讨论哪些伞会渗水,哪些伞不会渗水。水洒到不同材质的伞面上的时候,伞面都有什么不同的变化。——把伞撑在教师的一个角落,观察哪把伞容易干,哪把伞不会干,需要多久才会干?要求幼儿学会等待并且认真观察记录。
——在观察记录表上记下实验结果。
三、让幼儿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得出怕水的伞分类结果。
——与实验前的记录进行比较,说说到底哪些伞会渗水,哪些伞布会渗水。
——请幼儿想一想,为什么有些伞会渗水,而有些伞不会。
——通过比较使幼儿更加明确不同的伞有不同的用途。
——教师带领幼儿对试验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不用的伞可以有不同的用途。
——幼儿自由讨论哪些伞怕水,哪些伞不怕水,仔细观察。
教学反思
1、幼儿通过实验和观察,感知到不同的伞对吸水性的不同。
2、幼儿在实验中,体会到伞是用不同的材质制作成的。
3、在活动中应该多准备幼儿可以实验的材料,使每个幼儿在课程中都能参与,从而更好的了解结果。
4、记录表应该用不同材质的伞面为标头。
5、幼儿在记录的时候,应该注重孩子记录的及时性与准确性。
中班科学教案8
设计思路:
幼儿特别喜欢动物,尤其关注小动物的生长、成长的过程。随着中班的第一个主题《长大的我》,孩子们了解了自己从小到现在长大的过程,因此设计次教学活动,让幼儿了解小动物成长的过程,体验长大的快乐。
目标:
1、了解几种生蛋的动物,知道它们的蛋的形状、大小、颜色的不同。
2、知道蛋宝宝生长的过程,体验成长的快乐。
准备:
1、幼儿每人准备一只蛋,分组放在在框里
2、老师准备录象带、若干动物玩具,几种特殊的蛋
重、难点:
1、比较不同的蛋
2、知道几种孵蛋的过程
过程:
一、各种各样的蛋
1、出示若干动物玩具,找一找哪些动物会生蛋
2、出示各种各样的蛋,请幼儿找一找、分一分谁生的蛋?为什么?
3、比较各种蛋的形状、颜色、大小
4、老师小结:各种各样的蛋
二、孵蛋
1、谁藏在这些蛋里?
2、它们是怎样长大的呢?(幼儿讲述蛋宝宝生长的过程)
3、老师播放录像,了解动物孵蛋的过程
4、老师小结:几种动物不同的'孵蛋的方法
三、送蛋宝宝回家
1、请幼儿把桌上框里的蛋宝宝送到它们的妈妈那里,让它们快快长大。(进一步了解各种各样的蛋及生蛋的动物)
2、感谢幼儿的帮忙,让蛋宝宝快快,体验长大的快乐
四、活动延伸
这些小动物都是从蛋宝宝里变出来长大的。请你们想一想,其他的小动物是从哪里变出来长大的?
中班科学教案9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冬天的用具,知道他们给人们保暖或带来温暖。
2、关心周围的科技产品,学习用打勾的方式记录自己家里的家用电器。
3、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了解一些简单的常识。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笔
2、图片:古老的碳盆、暖手炉、热水袋、火炉、空调、电热毯。
3、幼儿自带冬天的用品。
活动过程
一、提问,引出冬天的保暖用品。
1、天冷了,怎样使自己的身体不冷?你身上那些东西是冬天用的保暖用品?
2、你还知道哪些冬天的保暖用品?他们使用什么材料做的?
二、引导幼儿观察幼儿用书。
1、图上有哪些冬天的用品?他们有什么用处?
2、总结:棉衣、棉帽、围巾具有保暖的作用。空调、火炉、取暖器有取暖的作用。
三、幼儿讲述自己带来的用品,进一步引导幼儿认识各种冬天的用具。
1、它是什么材料做的?怎样使用?怎样帮助我们取暖和保暖?幼儿示范方法。
2、引导幼儿了解各种取暖用具不同的发热反复法及不同的用法。
3、火炉用煤碳取暖;炭盆用木炭取暖;电热毯用电取暖;热水袋用热水取暖。
四、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
1、还见过哪些取暖用具?他们怎样发热?怎样使用?
2、为什么要使用各种各样的取暖用具?你喜欢哪种用具?为什么?
3、长大以后,你想发明什么样的取暖用具?
4、观察图表,打勾记录。
五、初步建立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幼儿安全使用各种取暖用具,防止烫伤、烧伤,使用电器时要在成人的指导下使用。
中班科学教案10
活动目标:
一、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能不受梯形摆放位置的影响,在各种图形中正确找出梯形。
二、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三、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四、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PPT课件、装有几何图形的信封若干、包含有梯形的几何图形贴画若干、音乐。
活动过程:
一、通过情景,复习以前学过的几何图形,引出梯形。
“小兔子的这座房子是什么样的?”“是由什么几何图形组成的?”(提示孩子举手发言)
总结:这是一座特别的房子,都由几何图形组成的,有梯形的房顶,圆形的窗户,正方形的身体,长方形的门和正方形的门,在黑板上一一出示梯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
二、观察图形
(一)、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大家仔细看看梯形是什么样子的?”“和长方形相比呢?” 总结:原来梯形有四个角、四条边,上下两条边是平平的、不一样长,左右两条边是斜的。
(二)、情景,找一找梯形“小兔子的家周围有梯形吗?有几个?”引导幼儿找一找,数一数。
(三)、认识不同摆放位置的梯形变换梯形的位置,(拿梯形教具演示)让幼儿明白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躺着放、斜着放、随便朝那边放,它还是梯形。(课件展示不同摆放位置的梯形)。
三、游戏操作
(一)、找一找、贴一贴小兔子设计了一条漂亮的几何图形的路,请小朋友帮小兔子把路铺好,从信封里的几何图形中找出梯形,铺在梯形的砖上,要注意有的梯形宝宝是经过变魔术的,其他的图形归类放好,师幼找错纠正。
(二)、走一走小兔子的路铺好了,我们一起去找小兔子郊游吧,大家排好队,踩着梯形的砖铺路,一起去郊游(游戏中结束)。
教学反思:
对于梯形,大多数孩子对他都邮感性的认识,这节课我结合幼儿这种感性认识设计了:给小动物喂饼干,找一找,涂一涂,看一看,拼一拼等环节,强化这种感性认识,同时通过比较,老师的点拨,把这种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中班科学教案11
活动目标
1. 能够让幼儿描述勺子照出不同的相貌,感知反射现象。
2. 尝试用画画的方式记录幼儿自己的实验结果。
3. 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培养创作力及耐心。
难点:引导幼儿多参与集体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 不锈钢的勺子(有新有旧、大小、形状差异,数量与幼儿人数相等)。
2. 用纸和笔。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勺子的特殊用法
勺子除了能帮助我们吃饭,还有什么本领呢?
二、游戏:照镜子
教师问幼儿在自己的勺子上面什么地方看到自己?把你的发现画下来。
三、游戏:小小摄影师
1.带领幼儿到室外,借助勺子“摄影”。
2.请幼儿说说在勺子里的哈哈镜里看见了什么?它跟原来的物体相比,有什么变化?
3.引导幼儿思考:用不同的勺子“拍摄”的同种物体,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
4.引导幼儿初步感受勺子大小。
教学反思
1.中班的生活很快又过去了,在各方面的能力也有了不同水平的提高,幼儿思维活跃,幼儿在老师的悉心教养下,良好的情感、态度正逐渐养成,能力、知识与技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2. 对活动过程的反思:
(1)对幼儿发展的反思,结合主题课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积极与幼儿多做户外活动,多给幼儿机会与空间的发展,鼓励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教导幼儿在日常生活各环节中加强观察与指导,多积极多鼓励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2)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结合本班幼儿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我们从幼儿感兴趣的、并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习出发,从实际出发认真制定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教学内容,通过大家合作,互相学习、互相补充,提高了老师之间的凝聚力,增强了老师的参与意识。
(3)对师幼互动的反思,这次活动中,不单是老师和幼儿互动,对幼儿的生活习惯、活动常规还需培养。根据自己本班幼儿的情况,对幼儿在在日常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改掉以前只注重结果的作法。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我们让幼儿在整个活动中提高参与的积极性和兴趣,并围绕了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积极引导幼儿在探索、发现的环境中,我们通过谈话与交流,使我们的主题活动更加丰富和深入得到开展。
4、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多为幼儿考虑更多些活动的环节,让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让幼儿感知并描述勺子的反射现象,产生探究的欲望。自己的实验结果,体验自己发现的乐趣。
中班科学教案12
活动背景:
在一次午餐吃水果活动中,一小朋友拿着手里的香蕉来问我:“老师,这香蕉里面黑黑的、一点点的是什么?”“老师,这个可以吃吗?”我问全班的小朋友:“你们谁知道香蕉里面黑色的小点是什么吗?”有小朋友说:“这一定是香蕉快要烂了,香蕉变了颜色就不能吃了。”马上有小朋友说:“不对,这是香蕉的种子,我爸爸教过我的”我肯定并表扬了这个小朋友。看着小朋友将信将疑的神态,我设计科学活动“找种子”,让幼儿通过操作观察,了解种子的奥秘,萌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知道水果、蔬菜等都有种子。
2、对种子产生探索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萌发对科学、对大自然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准备苹果、香蕉、橘子、西瓜、南瓜、西红柿、葡萄等水果。
2、幼儿每人一份操作纸,各种种子若干。
3、视频转换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昨天老师带小朋友去参观了我们的蔬菜园地,看到了许多碧绿碧绿的蔬菜,你们知道吗?这些蔬菜是由什么长出来的吗?
老师总结:这些蔬菜是由一颗颗小小的种子长出来,我们平时吃的水果也是由种子发芽的结果的。
(评析:从幼儿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出课题,显得自然而亲切,一个小小的问题,既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明确了活动主题,又增强了学习兴趣。)
二、找种子
1、师: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蔬菜和水果,要请你们用自己的小眼睛找找看,他们有没有种子,找到后,看一看,和同伴说一说,种子它藏在哪里?是什么样?(幼儿自由探索)
(评析:在探索活动中,幼儿对种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对瓜果左看右看,有的用手摸摸,有的用手捏捏,有的用鼻子闻闻,有的交头接耳,相互交流,每个幼儿都处于积极的探索中。)
2、幼儿交流探索的发现。
(1)、谁愿意上来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种子?
幼儿一:我找到了苹果的种子。
师:我们大家来看看苹果的种子的什么样子的?
幼儿:苹果的种子是黑黑的,小小的。
(评析:教师让幼儿找出种子并放在视频转换仪下进行展示。通过视频转换仪放大了种子,幼儿很清晰、明确地观察了种子的外形特征。)
幼儿二:我找到了西瓜的种子。
师:西瓜的种子是什么样子的?
(评析:当幼儿看见西瓜的种子的时候很兴奋,原来西瓜的种子就是我们在超市里买到的西瓜籽,它可以吃呢。)
用同法和幼儿一起观察橘子、黄瓜、西红柿、葡萄的种子。
(2)、师:有谁找到香蕉的种子吗?
幼儿一:香蕉是没有种子的。
幼儿二:我找到香蕉的这个小黑子。
师:其实香蕉它也有种子,这些小黑点就是它的种子,只不过是他们退化了,现在的农民伯伯非常聪明,用科学的方法不用种子也能种香蕉,所以香蕉的种子就慢慢退化了。
(评析:香蕉的种子具有特殊性,幼儿很少了解,通过单独提出,幼儿了解香蕉种子的独特性,达到了教学目标。)
3、我们知道苹果、黄瓜都有种子,老师告诉你们,除了这些,还有许多瓜果、蔬菜都有种子,小朋友以后长大了就会慢慢知道了。
(评析:在本次探索活动中,幼儿积极讨论,主动询问,了解了各种瓜果蔬菜的种子的特征。)
三、操作活动:种子和果实匹配。
1、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小卡片,上面有各种果实,旁边有各种种子,请你们给这些果实找种子,找到后把种子贴在果实的下面。
(评析:教师为幼儿设计一份记录表格,表格的上面是各种果实,考虑到种子的外形特征,教师在下面用双面胶带贴着,幼儿找到种子后就可以把种子贴在胶带上,这样方便了展示。)
2、幼儿交流活动结果,并且请集体检查操作结果的正确。
师:谁愿意上来告诉大家你的发现?我们一起看看他找的种子对不对?
(评析:幼儿从感知到接受、理解,而教师设计这一环节,不但能检查幼儿的学习的结果,还使幼儿学习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四、活动延伸:
1、种子发芽实验。
3、种子贴画。
中班科学教案13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爬行方式,并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
2. 体验观察探究蜗牛的乐趣,萌发关注、喜爱蜗牛的情感。
3. 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4.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重、难点:
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爬行方式,并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
活动准备:
蜗牛视频、关于蜗牛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见过蜗牛吗?你见过的蜗牛是什么样的?
——谁能把你见过的蜗牛画出来,并告诉我它的身体名称吗?
——我们先看个小短片,再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画的完不完整。
二、请幼儿观看视频,了解蜗牛外形特征。
——观看完视频,请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
——教师总结:蜗牛背上有一个壳,头上有触角,眼睛长在触角上,身体是软软的,有点透明。
三、出示PPT《蜗牛》,介绍蜗牛的身体及名称。
——关于蜗牛的壳,你有什么发现呢?(蜗牛壳上有旋转的线——螺线)
——出示蜗牛壳图片,观察(从蜗牛壳中间的螺线向右顺时针旋转的螺线叫右旋,从蜗牛壳中间的螺线向左逆时针旋转的螺线叫左旋。)
——我们再来看看蜗牛的头,它有几对触角?它的眼睛在哪里?——蜗牛的嘴巴在哪里?你知道它喜欢吃什么吗?(蜗牛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它的嘴大小和针尖差不多,但是却有26000多颗牙齿。在蜗牛的小触角中间往下一点儿的地方有一个小洞,这就是它的嘴巴,里面有一条锯齿状的舌头,科学家们称之为“齿舌”。)
——蜗牛是怎样行动的?(蜗牛利用“足腺”分泌粘液,减少摩擦,蠕动腹足移动。)
四、分享寻找蜗牛的经验,并讨论蜗牛喜欢居住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小朋友,你没有有抓过蜗牛?你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
——教师总结:早晨潮湿的树丛中、下雨过后的草丛或墙面、,潮湿的墙角、潮湿的的花盆下都可以找到蜗牛,看来蜗牛待在比较阴暗潮湿的地方。
——最近小朋友有见到蜗牛吗?你一般都是在什么季节见到蜗牛的?(蜗牛要冬眠和夏眠)
——请幼儿观看视频,了解蜗牛是怎样冬眠、夏眠的。(蜗牛分泌一种黏膜把壳的开口封起来,此膜硬化后便形成一道保护身体躯体的膜,可防止外物侵入。这层硬膜具有轻微的透气性,使蜗牛能够呼吸而生存下去。同时,任何水分都很难经此而散失。)
活动延伸:
和孩子们一起寻找夏眠中的蜗牛,用放大镜仔细观察。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观察视频、图片,来了解了蜗牛的外形特征及爬行方式,并了解蜗牛的生活环境。本来本节课打算带孩子们一起用放大镜观察蜗牛,但因为现在是夏季,大部分蜗牛已经夏眠,不好找到了,所以没有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
改进措施:
在区角中投放放大镜与小蚂蚁,请幼儿观察放大镜下蚂蚁的样子,并把观察到的蚂蚁画下来。
小百科:蜗牛并不是生物学上一个分类的名称,一般是指腹足纲的陆生所有种类。一般西方语言中不区分水生的螺类和陆生的蜗牛,汉语中蜗牛只指陆生种类,而广义的蜗牛还包括巨盾蛞蝓。
中班科学教案14
一、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多种多样的服装。
1、了解不同面料的服装。
教师:请你介绍一下你自己带来的衣服,说出服装的名称。
2、请幼儿仔细摸摸自己和别的小朋友带来的衣服,有什么感觉?想一想,你在什么季节穿这个衣服,你穿在身上有什么感觉?
3、先让幼儿向同伴介绍,然后在集体面前向大家介绍。
4、教师小结:我们在一年四季中,都需要穿服装。在冬天穿的衣服叫冬装,冬装的衣料以毛和棉为主,有毛衣、皮衣、棉袄等,具有保暖作用;夏天穿的服装叫夏装,夏装的衣料比较薄,透气性较好,穿在身上比较凉爽,有裙子、短袖、短裤等;在春天或秋天穿的衣服叫春装或秋装,也叫春秋装。
二、观看ppt,了解各种各样的服装。
1、师谈话:今天小朋友们带来的都是我们平常会穿到的衣服,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平常我们不大会穿到的衣服,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集体观看ppt,了解唐装、表演服、舞蹈服等特殊的服装。
3、提问:你们觉得这些衣服有什么不一样?漂亮在哪里?
4、引导幼儿就服装的颜色和花纹来进行介绍。
5、原来服装有很多,服装是各种各样的,有唐装、中山装、舞蹈服装等等,都很漂亮。
三、集体游戏:服装归类
1、介绍游戏玩法。
2、幼儿人手一份操作材料,启发幼儿分别将夏装、冬装、春秋装放进行分类,看谁放得对。
3、幼儿集体进行操作。
4、讲解幼儿操作情况
中班科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教师与幼儿共同商量创设模拟菜场(按物品的属性、种类或功用进行归类),并有意识地让孩子帮助自己寻找要买的东西(引导幼儿到相同属性的区域内寻找),并复习数9以内的“比多少”活动。
2、家长带领幼儿逛菜场,引导幼儿认识各种物品,知道其特征、用途等,初步用归类的思想方法选择自己的物品。
活动准备:
1、准备模拟菜场用的各种物品卡片若干,供幼儿进行归类活动用。
2、记录纸和笔。
3、与菜场的有关工作人员事先联系,请他们介绍菜场的摆放是有规则的。
活动过程:
一、逛菜场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菜场内物品的摆放,要求幼儿知道物品摆放有什么规则,分成几大区,用自己的符号记下来。
2、师生共同参观,先听工作人员介绍菜场的摆放规则。(按种属关系归类)
3、集体讨论交流,菜场里的物品摆放有什么规则,为什么这样摆放。(按从属关系归类)
①青菜、萝卜等放在一起,从属蔬菜类。
②各类鱼虾放在一起,从属水产品类。
③各类水果、瓜类,从属瓜果类。
1、引导幼儿继续观察,还有什么物品可以归类,一共有几个大类。(要求幼儿用自己的符号记录)
2、让幼儿集体讨论,数数1~9,将菜场物品分九大类,即九个大区。(蔬菜区、水产区、禽蛋区、蛋制品区、调味品区、熟菜区、肉类区、瓜果区、干菜区)
3、比较哪个区的品种最多,哪个区的品种最少,多几、少几,复习9以内的“比多少”活动。
4、幼儿分组后按老师的要求买东西。(按属性找物品,一共可以分几个区,哪个多,哪个少,多几、少几?)
交流买的物品,说说自己买了什么,是在什么区买的,比如黄瓜、西红柿是在熟菜区找到的,苹果、西瓜在瓜果区找到的。
二、创设娃娃模拟菜场
在幼儿活动室内设立“娃娃菜场”,提供操作材料并鼓励幼儿共同收集有关的材料,让幼儿把这些材料摆放在菜场内,说出归类的理由。还可以放货上架,按物品的某一属性布置菜场,并用自己规定的符号做记录,巩固提高初步的归类能力。
1、组织引导幼儿总结经验。例如当幼儿能按物品的功用归类出蔬菜、荤菜区、食品区后,老师再引导幼儿观察并组织集体讨论:怎么分的?这样分好不好,为什么?还可以怎么分?引导幼儿从其他角度分类,同时引导幼儿说说分几个区,哪个区最多,哪个区最少、多几、少几?(复习9以内的“数数”及“比多少”活动)
2、老师不断充实新材料,引导幼儿思考应该把新物品归于那一类,让幼儿不断地探索,进一步激发幼儿对归类的兴趣。
小 蜗 牛
活动目的:
1、观看课件,引导幼儿围绕情节,结合生活经验展开讨论,感受努力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懂得坚持的重要。
2、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以境激情,引发幼儿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活动准备:
1、课前使幼儿了解蜗牛,知道蜗牛的一些基本特征;
2、课件:《小蜗牛》 活动过程:
一、点击课件,出现小蜗牛,谈话引出主题
师:你们瞧,这是谁啊?它的表情是怎么样的?它为什么不开心呢?(幼儿猜想)那到底是为什么?还是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观看课件,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展开讲述
1、第一次观看前半段,“从蜗牛艰难地攀爬到被螳螂从树上打落” 引发情感体验:小朋友,你看懂了吗?看了这个片子,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幼儿讲述)噢!你们看了以后都觉得很难过!是什么事让你们觉得很难过呢?(幼儿讨论)那还有些什么事让我们觉得难过呢?让我们再来看一次!
2、第二次观看前半段,(幼儿边看,教师边讲述重点段)(1)自主讨论:蜗牛想做一件什么事?它为什么想要爬上大树?(爬上高高的大树,看地更远!)一路上发生了什么事?遇到了哪些困难? 根据幼儿回答逐一打出相关图片,并提问讲述。小动物超过它(为什么它总是被小动物超过呢?)小蜗牛是怎么爬的,我们来学一学吧!(幼儿与教师表演爬得很慢、感觉很累)它的速度这么慢,想要爬上那么高的一棵大树,容易吗? 那它有没有停下来呢?(虽然它总是被小动物超过,可它还是继续爬)喝露珠(它为什么只喝一点露珠?)小蜗牛连一点吃的东西都没有,多可怜呀!写信(小蜗牛在给谁写信?它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小蜗牛,你会?你们在难过、伤心、一个人很孤单的时候,最想告诉谁?怎么说?)用树叶当被子(小蜗牛连被子都没有,可怜吗?)被螳螂打落(螳螂看起来是怎么样的?它把小蜗牛怎么样了?)(2)点击课件,同时出现五幅图片,引发幼儿情感体验:
师:小蜗牛想为梦想努力,可是却碰到了这么多的困难,最后还被螳螂一掌打了下来,这时候,它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3)激发讨论: 那它会继续下去吗?这样吧,我们和旁边小朋友互相讨论讨论!(教师参与幼儿的讨论)师:讨论得怎么样了?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你认为蜗牛会不会继续努力?为什么?
3、在幼儿充分辩论的基础上,观看后半段录像
(1)师:我们现在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小蜗牛到底继续下去还是放弃了呢?让我们接着看下去;(2)提问:
小蜗牛被谁救上来了?小蜘蛛会对它说些什么?(如果你是小蜘蛛,你会对小蜗牛怎么说?)请个别幼儿上来学小蜘蛛,对小蜗牛说一说鼓励的话,小蜗牛听了小蜘蛛的话,是怎么做的?(一边唱歌,一边前进)原来小蜗牛选择了继续努力,最后怎么样了?(爬上了树顶,成功了!)
三、经验迁移,懂得坚持的重要,培养抗挫心理
师:你们看,小蜗牛遇到了这么多困难,都能坚持下去,那你们以后碰到困难,会怎么做呢?(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师小结:对,做什么事只要我们坚持下去,就能象小蜗牛一样,获得成功!
四、体验成功的喜悦,为小蜗牛的成功祝贺,点击课件,出现小蜗牛的笑脸
师:你们瞧,小蜗牛现在的心情变得怎么样了?(变好了!开心了!)你们的心情呢?(很高兴!)那就让我们带着好心情去给小蜗牛祝贺吧!教学反思:
好喝的牛奶
活动目标:
1、了解牛奶的生产过程。
2、知道牛奶营养丰富。活动准备:
牛奶广告一个、牛奶生产流程图、各式牛奶若干。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鼓励幼儿喜欢喝牛奶
1、一起来看广告。
2、这是什么广告?
3、学说广告语。
4、喜欢喝牛奶吗?说理由。
5、你们都喝过什么牛奶?
6、这些牛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二、牛奶从哪里来
1、牛奶是从哪里来的?
2、出示牛奶生产流程图:奶牛场奶牛-------擦洗乳头------吸奶管道------牛奶生产厂-------送到超市。
3、幼儿根据流程图简单回忆讨论。
三、游戏:买牛奶
1、小朋友当顾客,去三家牛奶店买牛奶。
2、买牛奶的时候应该怎么说?怎么做?
3、游戏开始。
4、和老师分享。教学反思:
我们的树朋友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树木,能用各种方法观察和比较各类树的不同特征。
2、与同伴交流、探讨中,加深对树朋友的亲近感和喜爱之情。活动准备:
事先选择便于幼儿观察的老干部局树林子,测量粗细的标尺。活动过程:
一、认识树朋友,感知各类树的不同特征。
1.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树,你能向我们介绍认识的树朋友吗?(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描述自己知道的树朋友)
2.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隔壁的老干部局,去那里的树林子认识下各种各样的树朋友,让我们出发吧。
3.带领幼儿来到树朋友身边,认识树林子里的树朋友。(说说树的名字,对于幼儿不认识的树木,教师给予介绍。)
二、我们的树朋友
1.引导幼儿用直接接触的方法,集体观察树朋友的特征。(如用脸颊贴一贴树皮,用手摸一摸树皮,看看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闻一闻树和树叶的气味,等等。)
2.重点选取两颗树进行粗细的比较,先引导幼儿进行目测,后教师用标尺进行测量验证。
3.树会呼吸吗?有心跳吗?爱吃什么? 4.你还想了解树朋友的什么?
三、夸夸树朋友
1.这里还有许多树朋友,它们都很可爱,请你们每个组找一棵树朋友。2.幼儿分组寻找自己的树朋友,用各种感官感知树的特征。3.引导幼儿边观察边和同伴交流树朋友的特征。
4.个别小组比一比,你们的树朋友有什么地方一样,什么地方不一样? 5.引导幼儿以夸赞的口吻向同伴介绍自己的树朋友。(教师小结,树是人类的好朋友,有净化空气,防风固沙,减弱噪音等功效)
6.我们怎样和树交朋友?(带领幼儿用茶杯接水,给树朋友浇水。)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与老干部局的护林员结对,开展“护林小卫士”活动,每组认领一棵树进行养护,经常带领孩子们给树浇水,清理树林子里的垃圾等。
教学反思:
一、活动目标:
好玩的沙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沙子的特性,培养幼儿探索周围物质世界的兴趣。
2、让幼儿在亲身体验、观察、实践中学会比较和判断。
二、活动准备:
沙池;铲子、印模、筛子、漏斗、小喷壶、小水桶等工具。
三、活动过程:
1、谈话激趣:
教师:“今天老师准备了很多工具,我们一起到沙池去玩沙好吗?”
2、教师交代注意事项:“不扬沙,不用手揉眼睛。”
3、引导幼儿在玩沙的过程中探索沙子的特性: ⑴沙子看上去是什么样的?(一粒一粒的,细小的)
⑵沙子摸起来有什么感觉?用力抓一把,把手打开会怎么样?(摸起来感觉有的粗粗的,第一幼儿教育幼儿教育网有的细细的;用力抓会从手指缝里掉下去,打开手沙子就散开。认识沙子是松散的。)
⑶把沙子放在漏斗里、筛子里,有什么发现?(沙子是松散的,很快漏光了。)
⑷水倒在沙子里,怎么不见了?(水渗透到沙子里了。)
4、比较干沙与湿沙的不同:
⑴湿沙摸上去什么感觉?(软软粘粘的)⑵抓一把湿沙放在漏斗里,有什么发现?
⑶分别用干沙和湿沙来印模,有什么发现?(干沙不容易成形,容易塌掉,湿沙容易成形。)
⑷讨论为什么湿沙比干沙容易成形。
5、了解沙子的用途:
讨论:沙子有什么用处?它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沙坑、沙包可以用来给运动员训练;沙漏可以用来计算时间;粗沙和水泥用水搅拌后可以砌房子;可以做沙球当打击乐器;可以制作沙画等。)
6、延伸活动:
提供一些工具和辅助材料,让幼儿玩沙,巩固幼儿对沙子特性、用途的了解。
教学反思:
颜色变变变
活动目标:
1、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从而知道两种颜色加到一起会变成别的颜色。
2、通过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鼓励幼儿大胆尝试记录实验结果。
3、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发展幼儿大小肌肉动作。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一瓶黄颜色的水。每组三个透明的小缸,分别装有红、黄、蓝色三种颜色及棉签等
2、记录材料每组一份,涂色纸若干。
3、魔术师帽子。情境准备:魔术天堂
经验准备:认识颜色、熟悉叶子、橘子、茄子的颜色和及气球的画法。活动过程:
1、情境导入:以看魔术表演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小朋友们看看,我是谁啊?告诉你们,我是一个魔术师。我会变魔术!你们相信吗?”
“那你们先看看老师这有瓶什么颜色的水?”(黄色。)
“好了,小朋友仔细看清楚了,魔术师要开始变魔术咯!千万不要眨眼睛哟!”
教师摇晃瓶子,变变变,请幼儿观察。
“好了!我们一起来喊一二三,好不好?一,二,三,变成什么颜色拉?”(绿色)
教师揭开谜底,将蓝色和黄色混合就会变成绿色。
“谁看出魔术师是怎样变魔术的呀?他怎么变?最后怎样?”
2、幼儿动手操作,探索颜色的变化。
你们想成为魔术师嘛?你们想不想也去变一变呢?”老师为每组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请你们随便选两种颜色混在一起调均,看看,蓝和红两种颜色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呢?黄和蓝两种颜色又会变成什么颜色呢?然后把你的操作记录下来。
教师讲解操作时注意事项。
现在,请小朋友也来当魔术师,好不好?不过当魔术师有个小小的要求:不能把颜料涂在衣服或者桌子上。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操作,并注意引导幼儿记录操作结果。
3、说说颜色的变化.你们用红和黄两种颜色变出了什么颜色的?还有哪一组和他们是一样的?同样的方法:红和蓝手拉手变出了什么颜色?蓝和黄手拉手变出什么颜色啦?
幼儿说一种,教师就出示一张调色卡。红+黄=橘黄 黄+蓝=绿 红+蓝=紫 念儿歌:红和黄手拉手,变出橘黄色画橘子; 黄和蓝手拉手,变出绿色画叶子; 蓝和红手拉手,变成紫色画茄子。
4、通过涂色游戏,发展幼儿对颜色的感知力。
*我们也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变出你喜欢的颜色的气球来装扮我们的教室,好吗?
最后把幼儿的作品粘贴在主题墙“我变的颜色”。会变的颜色
颜色 + 颜色
我的猜想
探索结果 教学反思:
小瓢虫
活动目标:
1、感知瓢虫的外形特征,了解瓢虫有益虫也有害虫。
2、学会与同伴合作探究,体验探索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组织幼儿捉小瓢虫,为瓢虫拍照片,作为幼儿观察的材料。
2、PPT课件,教师与幼儿一起准备“瓢虫的家”纸筒、瓶子、塑料袋放大镜若干。
活动过程:
一、观察瓢虫的外形:
1、演示课件《小瓢虫》,引导幼儿有顺序的观察,身体的形状、头、身体、腿
教师和幼儿小结瓢虫的外形:身体的形状是半球形的,有一个黑色的头,六条腿。
2、把捉到的瓢虫分别放入透明的瓶子里,让幼儿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师:请你看一看捉到的瓢虫长得和图片上的瓢虫一样吗?哪些地方一样?哪些地方不一样?
教师与幼儿个别交流。
师:你看到的瓢虫有几颗星?头部的颜色与身体的颜色一样吗? 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与同伴交流。师:数一数,瓢虫身上圆点的数量各是多少?
3、师:找一找瓢虫的硬壳下面有什么? 引导幼儿发现瓢虫的翅膀,并数数看有几对。
4、师:找找瓢虫的腿在哪,看有几对? 用不同方法发现瓢虫有六条腿。
5、课件二,引导幼儿有顺序的观察瓢虫。
二、看画册进一步丰富瓢虫的知识 介绍画页中的瓢虫,三、讨论益虫与害虫的区别
引导幼儿从外形和食物上区别瓢虫是益虫还是害虫。老师小结
四、在自然角饲养一些昆虫,搜集有关昆虫的知识,或布置一面昆虫墙饰。
五、课外延伸:鼓励孩子和家长一起查找有关昆虫的照片。带孩子去大自然中找昆虫、捉昆虫。
教学反思:
美丽的菊花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爱护花卉的情感。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了解菊花的特征及用途。活动准备:
各种菊花的图片资料。菊花盆载等。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参观菊花展或图片展。这是什么花?
2、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形状和颜色的菊花。引导幼儿从花、颈、叶上观察花的特征。
“请小朋友仔细看看、闻闻、说说菊花是什么样的 ? 教师小结
3、引导幼儿讨论菊花开放的季节及与人们的关系。育 & 婴 „„ 会 菊花在什么季节开放?
在那里能看见菊花?人们为什么要种这么多的菊花?
4、教师教育幼儿爱护花草。
5、延伸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时画菊花。
贴、画、捏“菊花”用不同粗细的毛线,剪刀,橡皮泥,卡纸等。教学反思:
豆宝宝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豆,知道其生长过程
2、了解豆类食品,知道其丰富的营养价值。
3、激发幼儿对豆宝宝的兴趣,产生种植的欲望。
4、运用各种感知觉,培养幼儿对豆宝宝的喜爱之情。教学重点:
1、认识各种豆,知道它们的生长过程、外形特征及不同之处。
2、了解豆类食品,知道其丰富的营养价值。活动准备 课件;
各种豆:蚕豆、黄豆、绿豆、赤豆; 一株实物黄豆,4只小布袋。活动过程
一、认识各种豆,了解各种豆的生长过程。
1、边看课件边讨论黄豆的生长过程。
(1)师: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可爱的朋友,看看是谁呢?(2)教师出示一棵实物黄豆带领观察
2、观看课件以不同的形式分别认识绿豆、蚕豆、赤豆。提问:它是谁呀?是什么样子的?
3、、游戏“请你站起来”,巩固对豆的认识。
二、运用感知觉,了解豆的不同之处。
通过玩一玩、摸一摸、捏一捏、压一压感知豆的不同。提问:
1、刚才小朋友们玩了这些豆豆有什么发现(硬硬的,滑滑的,会滚动)
2、你最喜欢哪种豆?为什么?
三、介绍豆类食品,知道其丰富的营养价值。
1、提问:你们平时都吃过哪些用豆做出来的东西?
2、欣赏课件:豆制品(教师带领幼儿边看边讲)
3、简单介绍其他豆类。
4、、幼儿品尝各种豆制品。
四、活动延伸:种植豆宝宝。
师:你们想不想自己来种豆呀?现在正是种植蚕豆的好季节,那我们一起去种植园种豆吧!
教学反思:
丰收的果实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探索果实的奥秘的兴趣、知道水果长在藤上或是树上 2.幼儿能通过操作区分鲜果和干果 3.了解秋季是果实丰收的季节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用准确的汉语来表达 教学难点:能正确使用记录卡 活动准备
1.一种水果的大头饰,水果篮若干
2.魔法袋,秋季水果(苹果、葡萄、梨子„)干果(巴旦木、核桃、葡萄干)
3.电子琴、水果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教师:“头戴一个水果挂饰,让幼儿猜猜今天班里来了一位朋友是谁?” 小朋友猜到后,和水果小朋友握手,欢迎新来的朋友。
(二)展开部分
1、教师和小朋友相互认识后,老师 给小朋友带来许多礼物,但要求小朋友用魔法袋自己摸而且要猜是什么?
2、老师叫小朋友一个一个上来把手伸进魔法袋里摸一摸,猜一猜是什么?小朋友猜到是核桃、杏干、红枣等
3、教师问小朋友这些干果长在什么地方?并出示一些幻灯片,让小朋友看看图片,小朋友可以眼见为实
4、老师带来自己在农民伯伯家摘来的水果让小朋友品尝,吃完还要告诉老师水果的味道是酸的还是甜的?
活动延伸:教师把水果和干果混合放在一个大盘子里,并给每位幼儿发一张记录卡,往水果超市送水果,每一送一种水果在记录卡上做一次记录。
(三)结束部分
带小朋友到水果全家福去参观水果,并用汉语说出水果的名称 教学反思
捡干果
活动目标:
1.通过看、摸、说等感知活动,激发幼儿为水果干果分类的兴趣。2.在活动过程中,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
3.引导幼儿认识常见的水果和干果,了解其主要特征,能区分并分类。活动准备:
果实图片(人手一份)、篮子、实物果实、水果和干果盒各6个、活动过程:
(一)导入:
出示篮子,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指导语:“大家好!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神秘的篮子,想知道是什么吗?让我们一起来倒数5个数吧!”5.4.3.2.1哇!有好多好吃的果实呢!谁来说说都有什么?有葡萄、苹果、开心果、橘子、核桃、花生„„真多呀!。
(二)展开:
1.调动生活经验,了解主要特征。
提问:在生活中你们吃过这些果实吗?谁来说一说苹果吃起来有什么感受?摸起来又是什么感觉呢?请你来摸一摸。教师出示核桃,谁来说说核桃摸起来有什么感觉呢?他的壳怎么样?吃起来像苹果一样有很多果汁吗?
小朋友谁来说一说,果篮中的果实,哪些像苹果一样吃起来味道甜美,有很多的果汁呢!(葡萄、橘子)哪些像核桃一样外壳坚硬,吃起来干燥少汁呢?(开心果、花生)总结:像这些皮很薄、吃起来有很多果汁的,它们是水果。像核桃、花生、开心果,它们的外壳坚硬,吃起来干燥少汁,这些都是干果,我们一般吃它的种子。
(1)第一次用实物分类。
指导语:“篮子里的果实也放乱了,你们能帮忙分类吗?”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提问: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总结:今天小朋友不但认识了干果和水果,而且能根据它们的特征进行分类,分的都很准确。老师发现每一位小朋友都表现得非常棒!
2.出示加工而成干果食品--葡萄干、红枣,引导幼儿知道这也是干果,是叔叔阿姨经过加工而成的。
瞧!这是什么呀?(葡萄干、红枣!)老师不知道把它放在水果篮里,还是放在干果篮里呢?它们是水果还是干果,为什么?
小结:葡萄干和红枣它们都属于干果,是人们用晒干、烘干等方法把它变成干果。所以他们都属干果,我们要把它放在干果的盘里。
4.画册:《捡干果》 让幼儿做画册找出干果。
三、介绍干过的营养,教育幼儿多吃干果。
四、小结 教学反思:
需要什么车
活动目标:
1、了解马路上常见车的名称和用途,尝试分类和归类。
2、认识各种特殊功能的车,能记住特种车的求救号码。
3、在游戏中遵守交通规则,争做文明的小司机。活动准备:
汽车图书、停车场、小车子、统计表。活动提示:
一、大图书--各种各样的车子(价值分析:通过出示大图书,在情境中使幼儿猜猜各种各样的车子,并且以游戏的形式,待幼儿全部猜出后,把大图书送给他们。)
1、出示一本大图书:师:这里有一本有关汽车的书,想送给大家。但是必须回答我的问题才能赢得大图书。
2、创设情景,请孩子们根据情景说说什么车子来了,答对了,教师就向前跨一步,直至走到小椅子。
(1)卡车:秋天到,秋天到,果园果子成熟了,什么车子来帮忙?(2)大巴士:秋天到了,小朋友们打算去世纪公园秋游,到底乘什么车子去公园呢?请选择:
1、大巴士;
2、小轿车;
3、卡车
(3)出租车:先观看车子的局部,这是什么车子?我们什么时候需要它?
(4)120救护车:在十字路口,小明看到了红灯停下来,可是,这时候一辆车子没有停下来,穿过红灯向前开了?这是为什么?
„„„„
3、幼儿答对了,教师将大图书送给小朋友,把它放在教室的资料区,大家一起来收集车子的资料。
二、停车场(价值分析:创设停车场的情境,结合统计,请幼儿对停车场上的车子进行分类和归类。)
1、这是什么地方?(引导幼儿观察停车场的标志P)
2、介绍停车场:在停车场里有许多车子,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共有几辆车子?
3、停车场里的车子有什么不一样?请孩子们交流自己的发现,做画册把停车场里的车子开到适当的位置。
小结:停车场里有各式各样的车子,有公交车、警车、救护车、出租车、邮政车、卡车等等,它们都是有用的车子,帮助我们做各种事情。
三、我是小司机(价值分析:以音乐游戏的形式,请幼儿来做小司机,在游戏中体验遵守交通规则,做文明小司机的乐趣,在最后按照车牌来停车。)
1、小朋友做小司机,每个小朋友选择一辆车子,听着音乐在马路上行驶,教师扮演交通警察。
2、提醒幼儿根据信号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开车。
3、问题讨论:当红灯时,发现有几辆车子没有停下来,这是怎么回事?(消防车、警车、救护车等它们有特殊的任务,看到红灯可以不用停。)
4、时间不早了,小司机要下班了,大家看看车子后面的牌照,按照自己的车牌号码来停车,在椅子背上寻找相应的号码把车子停在停车场。
小结:小司机们辛苦了,大家都是文明的小司机。
四、课外延伸
让家长带孩子玩碰碰车,感受玩碰碰车的乐趣。教学反思:
收红薯
一、活动目标:
1、知道红薯生长在土里,是块状根。
2、了解红薯的多个品种以及不同的食用方法。活动准备:
1、活动前组织幼儿观看挖红薯,引导幼儿感知红薯,工具:铲子、铁锹等。
2、课件《收红薯》,红薯若干。
3、幼儿画册
二、活动过程
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种吃的东西,它是长在地底下的,它会是什么呢?请大家猜一猜。
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加深“红薯是长在地底下的”印象。
2、出示红薯,了解红薯。师:你见过红薯吗?(见过)
你见过的红薯和老师的一样吗?(一样或不一样)你见过哪些不一样的红薯?哪里不一样?(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大胆表述)
老师小结:红薯是长在地底下的块根,它的蔓又细又长,叶片为绿色,带锯齿,叶脉紫色,红薯有许多的品种,有红心红薯、紫薯、白薯。
3、师:红薯是长在地底下的块根,它是怎样长大?又是怎样把他挖出来的呢?
观看课件《收红薯》,帮助幼儿了解红薯的种植、生长、收获。观察红薯的蔓等。
4、幼儿讨论红薯的外貌特征和组成部分。
5、幼儿选择各种红薯看看外衣是什么颜色?幼儿回答 然后切开红薯看看是什么样色?
总结出红薯的种类:红心薯、紫薯、白薯。
6、说一说红薯的吃法:
师:红薯除了蒸熟吃还有什么吃法?(幼儿自由表达)教师小结:
7、红薯的用途:看画册
师:红薯除了蒸着吃还能加工成什么?(自由回答)
师:红薯对身体有什么好处? 自由讨论后师幼小结。
三、课外延伸
请家长和孩子一起用红薯制作食品,体验其中的快乐。教学反思:
动物怎样过冬
活动目标
1、幼儿了解动物的过冬方式,重点了解冬眠和换毛这两种过冬方式,并知道这两种过冬方式的代表性动物。
2、幼儿通过观看多媒体、自主探索的方式,初步了解动物们过冬方式的原因。
3、激发幼儿探索的积极性和热爱大自然和动物的情感。活动准备
1、跳舞的音乐一个。
2、自制小刺猬的家、小青蛙的家
3、ppt:小刺猬睡觉、小青蛙、小博士、小兔子、迁徙和储存粮食
4、两个房子的大挂图:其中一个贴上刺猬和青蛙。
5、各种小动物的图片(蛇、蝙蝠、刺猬、蜗牛、蚯蚓、乌龟、狮子、狐狸、狗、羊、鸡、鸭、兔)
6、小动物的图片牌若干。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老师作小白兔的动作,提问幼儿:你喜欢什么小动物?
2、在音乐中,跳一段动物舞蹈。
二、重点掌握冬眠和换毛的过冬方式:
1、出示下雪天的ppt,“哇,下雪啦!动物宝宝们,我们可以出去堆雪人啦!我们到小刺猬家叫小刺猬出来玩吧!”
教师做敲门动作:“咚咚咚,请问小刺猬在家吗?我们一起出去玩吧!”再次出示小刺猬睡觉的ppt,录音“嘘,别吵,小刺猬在睡觉呢,他不吃不喝,一直睡到春天才出来玩儿呢!”
2、“哎,算了,小刺猬在睡觉呢,我们还是去小青蛙的家找小青蛙玩儿吧!”教师敲小青蛙的门:“咚咚咚,请问小青蛙在家吗?我们一起出去玩吧!”出示小青蛙的ppt:“谁啊,别吵,我在睡觉呢,我要睡到春天才出来玩呢!”。
3、“哎呀,怎么www.xiexiebang.com回事啊?怎么都要睡觉啊?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教师抛出问题,请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
4、“哦,原来他们是在冬眠啊!那他们为什么要冬眠呢?”请孩子说一说。
a、白天他们睡觉吗?
b、他们在睡觉的时候吃东西啊? c、他们要睡多长时间呢?
5、出示ppt,解释什么是冬眠。
老师:“那我们来看看什么是冬眠?”放ppt 小博士:“大家好,我是小博士皮皮,你们知道吗?小刺猬和青蛙都是冷血动物,天气越冷,他们的体温也就不断地下降。有的动物体温只有几度,甚至0度。为了自己不被冻死,像青蛙、刺猬这样的冷血动物就钻进泥土里、洞里,不吃也不喝,整整睡上一个冬天。这就叫冬眠,等到第二年春天才出来活动。你们明白了吗?”
提问:请小朋友说说动物为什么要冬眠?(他们都是冷血动物;还有一个原因是什么?)(听一遍青蛙的话)
青蛙说:“真冷啊!我不像小鸟一样有温暖的羽毛,如果不冬眠,我就会冻死的!”
6、出示动物图片,“又谁呢?请小朋友说一说他们当中什么动物是通过冬眠的方式过冬的呢?为什么?并让小朋友学一学动物冬眠的动作。
7、“小白兔,白又白·····”小朋友猜一猜小白兔是怎么过冬的呢?
8、放ppt。小兔子:“大家好,我是一只可爱又美丽的小白兔,冬天到了,为了使自己更加暖和,我要换上厚厚的毛,就像给自己盖上了一层厚厚的被子,这样冬天就不冷了。小朋友,你知道了吗?”
提问:兔子是怎么过冬的呢?(兔子身上短短的毛慢慢脱落长成了长长的、厚厚的毛)
9、提问:还有哪些动物要像兔子那样需要在冬天换毛呢?
10、请孩子上台来把动物送到冬眠和换毛的家里去吧!”(请个别孩子上台送)
11、请幼儿思考除了冬眠、换毛,动物还有什么过冬的方式?(鼓励幼儿大胆表述)
12、观看ppt:简单了解另外两种过冬的方式:迁徙、储存粮食。
三、结束部分:音乐游戏。孩子戴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牌,冬天来了,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就来到哪个家里。
“春天来了,我们一起里跳舞吧!”“冬天到了,小动物们快点选择一个家吧!”请几个孩子说一说,你是什么小动物,我是怎么过冬的?
“春天又到了,我们一起出去玩哇吧!”结束活动。教学反思:
好玩的磁铁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磁铁,了解磁铁能吸引铁质的东西。2.尝试运用磁铁解决生活和游戏中的相关问题。3.增强好奇心,提高动手能力。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人手一块磁铁,每组数种材料(内有积木、塑料管、雪花片、回形针、钥匙、硬币、小剪刀、瓶盖、布、纸制小鱼等)。
2、经验准备:幼儿在区域里操作磁铁多次。活动过程
一、引出磁铁,激发回忆,调动已有经验。1.出示磁铁,引出课题
老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出示磁铁),你们认识吗? 你玩过吗?磁铁会做什么?
2.鼓励幼儿探索活动
老师: 磁铁特别好玩,你会发现它有许多的秘密,今天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好多东 西,请大家猜一猜,再试一试。
提问:磁铁能吸住什么东西?不能吸住什么东西? 小结:磁铁会吸铁制品,磁铁会吸铁,平时,我们也叫它吸铁石。磁铁能吸住铁制的东西,吸不起来的就不是铁做的。
二、解决问题——动脑筋、想办法 1.创设情境,鼓励幼儿解决问题(1)打捞铁钉
一个粗心工人把他的铁钉丢到金鱼缸里去了,现在请小朋友想办法把它打捞上来。(不能直接用手)
(2)我们的学具盒盖上之后总是自己张开,怎样让它盖得更牢固呢?(3)妈妈缝衣服时,一不小心针掉在了地上,找来找去怎么也找不到,十分着急,请小朋友帮忙想办法。
2、看教师自制磁铁玩具——游泳的小鱼,让幼儿更深的体验磁铁的本领。
(1)出示范例,教师演示游泳的小鱼。(幼儿感到很好奇。)(2)引导幼儿探索:怎样使小鱼动起来?(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自由讨论。)
(3)总结:用一个订书钉订入小鱼的底部,然后用磁铁隔着纸板去吸,此时小鱼会按磁铁移动的方向动起来,就好象小鱼在跳舞。(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磁铁隔着物品能吸铁的特性。)
三、幼儿4人一组,运用曲别针、卡纸和小磁铁,自制磁力小玩具——利用经验,发挥想象,锻炼动手能力。
四、看幻灯片,了解磁铁的其他用途,幻灯片内容包括门吸、磁力火车、磁力画写板、文具盒、磁力起重机等。
四、延伸活动:
让孩子找一找家中什么物品上有磁性。教学反思:
微波炉真方便
教学目标:
1、熟悉微波炉的基本结构,了解安全使用的方法。
2、感受新技术产品给生活带来的方便。活动准备:
1、微波炉、幼儿自带适合微波炉加热的食品,玉米等。
2、科学画册 活动过程:
一、我家的微波炉 请幼儿说一说家里的微波炉帮我们做些什么。
二、试一试,真方便
1、出示微波炉,引导观察微波炉的构造,有定时器、火力选择器、炉门玻璃转盘、旋转圈、烧烤 架、专用容器等。
2、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爆米花,大家共同品尝。
3、指导幼儿合理使用微波炉,体验成功的乐趣。
4、提醒幼儿注意安全用电。
三、讨论
1、使用电器时,应注意什么。
2、引导幼儿看画册,《微波炉真方便》,说一说图上的食品哪些可以用微波炉加热,应选择什么样的 器皿。
四、课外延伸:
在家里,家长与孩子一起体验家用电器给生活带来的方便。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