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加几教学反思

2023-04-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9加几教学反思》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教学反思1

《9加几》的教学,是一年级刚进入进位加的学习,因此,学生学起来肯定有点困难。但是,教师在本节课能根据新教材编写的意图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快中获取知识。老师在教学9+4和9+7的例题中运用生动的喜洋洋摘苹果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望、还通过让学生动手摆一摆花片,重点归纳出凑十法的计算方法。然后充分让学生口说算法。这样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能力和思维能力,既突出重点,又解决了难点。老师在反馈掌握知识面技能中,练习设计充分,练习形式多样化,能根据小朋友的的`口味,设计活跃思维的练习,如:口答、抢答、找规律、笔算、讨论、游戏等等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参与性,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

从学生的反馈表现来看,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快,比较牢固,反映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好。今后更加努力让数学课堂教学更加精彩。

9加几教学反思2

最近似乎有了一个习惯,每次讲一节新课前要翻看教参、自己把习题做一遍,因为想让自己的授课过程更加的高效,所以要一再斟酌,力求新课讲完孩子做习题就不再有问题。每次讲完新课,又习惯性的再看一遍教参,看看本课的目标达成自己是否有遗漏,并且在讲过一遍后再回过头去看教参上的讲授建议似乎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加系统的认识。

关于“9加几”和”几加9“的进位加法讲完了,感觉课上的还算流畅,毕竟上完后自己感觉很舒服,学生的参与度也还可以。课后的练习,孩子们做的也不错,出错率很低。可是再细想想总觉得哪里还有不太对劲的地方。再次翻看教参,又回想着省优质课的观摩体会,觉得我是错过了一点,就是对孩子们算法多样化的鼓励和启发,而是过去强调凑十法的教授。想想我讲这一课时的课堂,学生因为有了太多的已有知识铺垫,很多在学前班都已经学过凑十法,当”9+6“的算式一出来,有不少孩子很快就口算出了答案,我就势问: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孩子较为清晰的讲了他所知道的凑十法,我接下来的.处理是直接引入凑十法,我说”对今天我们就学习凑十法“,然后是带着孩子系统的理解凑十法的算理方法。

现在想想,我虽很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可是对于孩子们的思维训练,对孩子们的长远发展真的是有益的吗?要求孩子们用标准的方法解决问题再加之大量的习题练习是快速提高成绩的好办法,可毕竟在我的内心深处,真正想培养我的孩子们的不是他们的高分数,是他们良好的数学思维。

因此就这一课来说,在详细讲解凑十法之前,我应给学生一个自由探索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如果孩子们的思维早已被外界的压力所限制和固着,我还应给予恰当的引导,让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努力吧,接下来”8加几和几加8“的新课教授我需要改进,虽然在孩子们已经熟悉凑十法之后,让孩子们再去探讨其他的解法有些困难,但是我得尝试让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起来。

9加几教学反思3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第一课,是今后学习进位加法的关键和基础。在教学中,我力争给学生们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通过这些有效的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生动有趣小动物开运动会的教学情境。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三、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感兴趣的小动物开运动会为主题,通过观察、交流、讨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指出: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以往的教学给学生训练的题目绝大多数是条件完备、答案唯一的封闭题,因而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开放性问题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和挑战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能给他们提供探索创造的空间,促使他们去探究、去创新。基于这一认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让他们运用今天学习的9加几的算式,选其中自己喜欢的一道编编生活中的题目。这样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又从根本上保证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9加几教学反思4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我们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是: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初步理解“凑十法”和“9加几”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计算。2、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3、通过交流和动手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意识。教学重点: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难点: “凑十法”的思考过程。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主题图为主要教学手段,采用让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游戏等活动中完成教学。设计个四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与10有连续的数学知识和数数大比拼来唤起“凑十法”的意识。

第二个环节是获取新知的过程,教学中我将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这个环节我原本将分三个步骤来完成。1、交流,得出方法,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看主题图找出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让学生通过互相交流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学生议一议每种方法。给予学生赞扬和鼓励。在交流过程当中,学生探讨出的方法有很多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有:(1)依次一个一个的数1、2、3、4、……12、13;(2)先数箱子里的9盒,然后再接着数10、11、12、13。(3)9加4等于13,13是怎么算出来的,算数可是要讲道理的,让学生在摆小棒,移动小棒中感悟9需要几凑成10,9和1凑成10,4可以分成1和3,先算9加1等于10,10再,3等于13.让学生明白“凑十法”的过程,并且用图示的方法板书出来。可在原生课堂中所出现的情况并没有设计的`那么完美,首先在学生掌握数学信息和问题后没有马上出现算式,而在出示算式后过于着急让学生说自己是怎样算9+4=13的想法,这样一来就剥夺了大部分学生思维的过程,让一个人代替了全部人的想法,如果这里能放慢脚步让学生把动手摆小棒的过程分享给同桌或其他人,尽量让更多的孩子说自己摆的思维过程,更能达到探究9+4=?的效果。在理顺算理之后让学生多说算理的过程,这样也就能更好的掌握9+几的算理了。

第三环节:利用教材练习9+2= 9+5= 9+7=进一步巩固“凑十法”的应用。从而让学生去发现分成1和几的的重要性,1就是为了与9凑成10而更方便计算的。

第四个环节;游戏。一年级学生注意力不持久,在突破重难点之后,我用数字对对碰的游戏,让学生说出卡片上正确得数的形式,将9加几的算式有规律的排列,先让学生发现每个算式的第一个加数都是9,从而引出课题“9加几”,再让学生计算结果。既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巩固了9加几的知识。再观察得数特点,发现规律,找寻又快又对的计算的小窍门。得数的个位都比第二个加数少1,而这少的1去哪了,给了9凑成10了。在这一环节中老师说的过多,没有真正把这9加几的小窍门种在学生的心里去。第二个游戏:谁是神算手是对前计算小窍门的巩固,提升学生在计算中的数感。

整堂课下来,收获颇多。数学教学是思维获得与提升的一门学科,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在今后的数学教育中还有很多需要潜心去研究。

9加几教学反思5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1.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学校正在开运动会,你们想去参加吗?要想参加,就得先过两关,下面就让我们闯关吧。(采用“闯关”的形式复习“1和几组成几”与"“0加几等于十几”的习题)

2.师:我们顺利地闯过了两关,赶快到运动场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出示校园运动会的场景图)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境,教学例1。

1)师: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仔细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

生:有踢毽的。跳绳的,跑步的,跳远的。

(2)你最喜欢哪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

生:我最喜欢跳绳的,有3人参加……

(3)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们参加这些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给运动员准备了许多好喝的饮料(出示数饮料画面),送走了一些,请仔细看一看,还有多少盒没送?

生:还有13盒没送。

(4)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讨论、汇报。

5)师总结: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出示课件)有的同学用点数的方法,从1盒、2盒、3盒一直数到13;也有的同学用接数的方法,从9盒接着数:10盒、11盒、12盒、13盒;还有的同学更聪明,在箱子外拿1盒放到箱子里面,使箱子里面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外面剩下的3盒,就是13盒。这么多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生:我最喜欢数的方法。

生:我最喜欢把9个再加上1个变成十的方法。……

(6)师: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再回到比赛的现场(出示画面)这时运动场的比赛更加激烈了,现在老师想根据场上的比赛项目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请同学们注意听:踢毽子和跳远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谁知道怎样列算式?

生:9+7=(7)师:谁能像老师这样根据运动场上的比赛项目再提出几个数学问题?

生:踢毽的和跑步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9+6=159+3=12……)

教师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然后板书课题:9加几。

2.探究算法,教学例2的9+3。(

1)师:一年级的小朋友也来到了运动场,他们正在进行摆小棒比赛。你们看,小男孩有9根小棒,小女孩有3根小棒,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该怎样列式?生:9+3=

2)师:怎样计算9+3得几呢?就请同学们利用你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互相说一说。指导学生操作:左边摆9根,右边摆3根。然后,把右边的1根移到左边,使左边的小棒凑成10根,左边的10根与右边剩下的2根合起来就是12根。

生:汇报9+3得几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9 + 3=12 1 210

3.加深理解,教学例2的9+7。

(1)师: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摆小棒的

方法计算9+7得多少吗?

生:能!

(2)师:请你们运用手中的黄花和红花摆一摆,摆好后再移一移,算一算共有多少朵花?生:学生自己操作,让一名学生在投影上操作,并叙述计算过程。

教学反思:

计算教学,重在明理。只有在明理的基础上才能掌握计算方法,熟练计算,减少错误。本节课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节课,重点是理解凑十法。为此,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让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的情景,然后根据运动场上的比赛项目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顺利的引出新课,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是《课标》中提倡的新理念。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摆小棒和小花,获得初步的感知,再让学生同桌互相交流,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接下来的全班汇报中我们看到,此种设计给了学生较大的思考空间,使不同认知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学习,即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又有效地渗透了凑十法的规律:凑大数、分小数。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动脑思考获得的,有些还非常具有创造性。纵观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探索出解决问题方法的。教师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加几教学反思6

《9加几》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一年级孩子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印象才深刻,才能运用自如,迁移到8加几、7加几、6加几等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

本节课有不足的地方:在学习中材料的提供可以在放开,不要过度的强调凑十法,该放手时就放手,该点拨时要及时重点点拨,不能一带而过。在根据学生列的各种算式,找规律这一部分我的点拨不够到位,这里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和的十位上都是1,十位上的1就是10。还要让学生明白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变成10,和的个位上少1,这里可以先让孩子观察,再总结。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课堂的把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每一个环节处理得更加到位。

9加几教学反思7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10加几的口算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它又是以后学习计算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设计的情境有利于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本节课教材共安排了两道例题,例1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学校运动会的场景图,通过学生们喝了一些饮料“还有多少盒?”引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例2展示的是“凑十法”的计算过程和方法。本节课的教学,要使学生会计算9加几,知道“凑十法”计算9加几比较简便,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我们调整了教材的'呈现顺序,力争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创设情境,感悟计算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

教师出示学校运动会的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结果说给组内同学听。学校运动会这一情境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初步感知全景图意的基础上,教师及时提出问题“还有多少盒饮料,你能算出来吗?”,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计算方法上。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以使用的方法也可能是多样的。学生可能会想出三种以上的计算方法,先让学生把自己的方法在同组内进行交流,再让学生在班内交流自己的算法和想法。教师通过9+4重点说明“凑十法”的计算过程,使学生明确“凑十”的思维过程,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二、选择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年级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有一定难度,因此要求教师指导学生选择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进行解答。本节课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从这些资源中选择一定的信息,提出问题,抽象出加法算式,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结果。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可用加法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三、动手操作,体会“凑十法”

“凑十法”是一种简捷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教学并不要求学生必须用“凑十法”进行计算,但是学生应该会“凑十”的计算方法。因此,我们先借助例1,在学习9+4时引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在学习9+6时再让学生自己摆一摆。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掌握“凑十”的计算方法。做一做时再通过圈一圈、看图计算和算一算,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凑十”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做数学。

本节课我们将例1、例2融为一体,从儿童生活情境中抽象出用数字和符号表示的算式,并引导学生摆一摆、算一算,使知识的过程呈现得很自然。这样处理,完成了教学的必要环节,但又不拘于教材,而是对教材进行了再加工、再创造。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北窘诳谓萄У氖9加几的计算方法,应使学生明确“凑十法”是计算的一种方法,同时也比较简便,也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体现算法的多样性。

2薄按帐法”的思维过程不要求学生必须死记,只要学生能够理解就可以了。因此,本课时教学时不必总结计算规律。

3北窘诳问9加几的第一节课,只要求学生能正确口算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口算得又对又快。

9加几教学反思8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本节课通过创设“热闹的运动会场”这一情境,让学生学会“9加几”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初步认识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上课开始时,我出示了主题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再根据图意列式,学生很快列出了“9+4=13”,接着,我让学生“你是怎么想的?”

生1:我把9把放在心里,往后数了4个,就是13。

生2:我是看出来的,幼儿园的时候我就会了。

生3:我用手指算出来的,10个手指不够算,我再拿出3根铅笔一齐算。

生4:摆小棒,先摆9个,再摆4个,一共是13个。

生5:把9分成5和4,把4分成2和2,5+2=7,4+2=6,7+6=13。

生6:我会算9+5=14,所经9+4=13。

学生说出了6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但没有一种是教材上要求的“凑十法”,正当我对要不要引导出“凑十法”感到举棋不定时,两个学生说出来了,确实让我心头一震,欣喜万分。

生7:把4分成1和3,9+1=10,10+3=13。

生8:把9分成4和5,5+5=10,10+4=14

面对如此聪明,肯动脑筋的`学生,我深感学生的潜力不可估量。

教后记:算法多样化是课堂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指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凑十法”并不是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绝对的好方法,所以,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但学生的方法往往不是最简便的,有时导致速度很慢,面对多而杂的计算方法,学困生还可能会看得眼花潦乱,不知所以,导致一种方法也没掌握好,所以,我个人认为教师适时地强调“凑十法”的好处还是有必要的。

9加几教学反思9

《9加几》是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成功之处:

1、复习旧知,为学习新知识打好铺垫

在刚开始上课时,我设计了一些口算题目。如:9+1+8 9+1+4 9+1+3 这些连加式题,让学生观察这些题目有什么共同点?好算吗?这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2、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让学习成为孩子的快乐。如:教学例题9+4时,我不忙着具体分析,而是先唤醒学生已有经验,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学生思维得到解放,众说纷纭: 有的是一个一个数的,有的是接着数的,还有一部分学生是用凑十法算的。我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理念。这样,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就给学生留下了更多展示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策略的机会,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在不断地进行独立思考,创新意识会得到很好的培养,学生们敢于发表观点不一的看法。

3、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课程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但有些学生的方法往往不是最简便的,有时导致速度很慢,所以我适时地强调凑十法的好处,如:挑选两名学生进行口算比赛,其中一名用数的方法,另一名学生用凑十法,引导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算法进行评价,进而慢慢认识到凑十法是一种比较简便的算法,以达到优化算法的目的。同时,我尽量给予学生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动手操作学具,进一步形成凑十法的表象,及时内化计算方法,做到让学生多动手、多思考、多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大可能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也为后面学习加减法简便计算中凑百、凑千奠定基础。这样既呵护了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计算方式的权利,又给学生提供了对各种方法做出比较、反思和改进的机会,促进学生更高智慧的生成。

不足之处:

在教学的过程中,总结的不到位,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一味的求快,直奔主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请孩子们看着图,先提数学问题,然后列式、解答,这样就能给孩子留下一个思考计算过程的空间。觉得自己有时候,考虑问题还是不够全面,不够细,教学时免不了因为一开始的粗枝大叶而走回头路。

9加几教学反思10

《9加几》是小学生在学习和认识20以内不进位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去进行学习的。学生掌握好了本节的知识,就能够使学生在下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时候打下坚实基础。下面我个人就本节课在教学过程所做的反思: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上课开始,我从同学们经常熟悉的操场场景为题材,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发散孩子们的想象力,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同学看到生活中处处都隐藏着数学知识,有很多问题等待我们去发现和解决,从而激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努力地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参与其中。在找出问题的同时我让同学们讲一讲如何计算9+5。在说的过程中,有的孩子们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知道9+5=14;有的孩子们说从9往后接着数,10、11、12、13,14,就是14;也有孩子们说先拿1盒和9盒合成10盒,然后再把4盒加上就是14盒。无论孩子们的哪一种方法我都没有否定。教师应放开思想,多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倡导多种多样的计算方法,只要是孩子们自己发动脑筋想出来的正确的方法,就是最好方法。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去比较哪一种方法更简便。然后再引出今天学习的主题。当然我也认为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还存在着问题,虽然操场是他们熟悉和喜欢的地方。但是他们真正对此还比较陌生,因此虽说能激起学习兴趣,但还是有点远离孩子们的生活,如果从生活中的能凑成十的具体例子而且是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引出课题(如拿矿泉水等),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数学教学和学习中,怎样能够学习和掌握知识,其中我个人认为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愉快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们自己动手实践、在乐中学习。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积累和构建知识的过程。数学的一些知识和方法,就是要由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去理解、想象,体会,而不是单纯依靠老师的课堂讲解去获取。根据我个人对数学理念的理解,我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着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知识的实际出发,所以,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小棒理解和掌握凑十法。引导孩子们思考,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多少根小棒呢?分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让他们继续用小棒操作计算9加几的算式,加深对凑十法理解。因此,只要是孩子们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我绝不会代替的,做到让孩子们多想、多动、多练,提高他们的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一些想象力,使课堂氛围始终活跃,孩子们学习兴趣浓。接下来让孩子们举例生活中能凑成十的事例(矿泉水),如果我把它放在前面一个环节当中可能效果会更好一点的。这个环节当中里有少部分孩子的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是有一定影响,在今后的教学和学习中要多加强孩子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在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凑十法”以后,还要让学生继续理解“凑十法”。因此我拿出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第二个练习是变式练习,发散的学生的思维能力。算出式子找朋友,在学生找完朋友后,有一个数15没有朋友,此时让学生说算式,可能会出现9加6,也可能会出现10加5,还有可能会出现十几减几,还有可能会是连加等,这样不但巩固了9加几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们的灵活的思维能力。当然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做得不够好,还有待教师的引导。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说自己今天学习的收获,部分学生概括的不够详细和完整,不过这样也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参考性依据,让我们反思在以后教学中怎样能够使学生很好参与教学活动,大大的提高学习兴趣和浓厚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更喜欢上我的课。

9加几教学反思11

9加几这节课是进位加法的第一节课,是比较经典的一节数学课,今年教学能手评选就有这个课题。主要让学生通过数、算等数学活动,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理解凑十法的思维方法,在具体的动手操作中,主要通过主题图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这节课是在周一的第一节课上的,在家过了2天轻松的周末,学生每到周一的第一节课就精神懒散,我犹豫了周末2天,到底要不要讲新课,后来还是决定讲新课,不能耽误大好时光。

数学老师都觉得计算课很难上,平时上公开课或比赛,都不愿意选计算课,因为计算课比较枯燥,有的算理还非常难以理解。但是对于这节课来说,课中呈现的内容,绝大多数的学生早已在上学之前就已经会算了。无疑,对于已经会的内容,让他们再认认真真地在课堂上学一遍,势必会很无趣,很枯燥。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设计出一堂能吸引学生的计算课,是我在备课的时候所要考虑的。这节课,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让学生体验多种计算方法,感受凑十法最简单

在主题图中提出问题后,我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一共有几盒酸奶,王晨赫很聪明,提的'数学问题非常规范,他说求一共有几盒酸奶,孩子们都知道要列式9+4,这是我就问孩子们,9+4等于多少呢?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让学生说自己的想法,他们说得非常好,有的孩子说,我是用小棒摆了,一个一个的数的,有的孩子说我从10接着数4个数,就是13,王晨赫说我先从4里面借一个1给9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3就是13,这时,我马上问学生,你们认为这些方法哪种最简单?很多学生毫不犹豫地说:王晨赫的最简单。这时我就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凑十法,非常简单。然后让学生用小棒摆了凑十法的过程,再让很多学生都口述了凑十法,更注重了对于学生算理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我单纯地将算理强加给学生,而是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的过程,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了理解。让学生切实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为学生牢固掌握凑十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了富有童趣的练习题

学生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后,我设计了大量富有趣味的练习题,有摘苹果,答对那道题苹果就落下来。开火车算题,小火车呼呼的开过来,学生计算上面的题目,算得又对又快,孩子们学得非常开心。

三、板书清楚直观

我在板书9加几的计算过程时,特别用彩色粉笔标注分出的1,让学生印象深刻,效果显著。

在教学中,我没有发现一个学生用老办法——数手指。全班学生都熟练掌握了凑十法,这节课确实做到了高效率。

9加几教学反思12

一、复习铺垫

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出示小猴图片)看——小猴今天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呢!

(由小猴带来的口算题进行复习:10+1、10+3、10+5、10+7、10+8、10+6、10+4、10+2。学生口算后,教师将卡片有序排列在黑板一侧)

师:刚才口算的这些题,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10加几的。

生:得数都是十几。

师:计算这些题,你为什么这么快?

生:都是10加几,就能很快算出得数是十几。

二、学习新知

师:(出示图片)有一天,猴妈妈把摘的桃放在桌子上,让小猴算一算一共有多少个,小猴看到这么多桃,馋得口水直往下流,哪有心思算呀,急得直抓头:小朋友们,你们愿意帮助小猴吗?

生:愿意!

师:我们先来看,这些桃是怎样摆放在桌子上的?

生:有一些桃摆在盒子里,还有—些桃摆在桌子上。

生:盒子里有9个,盒子外面有4个。

师:用什么方法可以算出一共有多少个桃呢?

生:用加法。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生:因为是把盒子里的桃和盒子外面的桃合并在一起,所以用加法。

(师板书出算式9+4)

师:那么,怎样算出9+4的结果呢?请同学们先自己探索,再和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独立探索并与同桌交流)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到得数的?

生:我是数着算的,9,10,11,12,13。

生:我是先拿一个放到盒子里,外面还有3个,就是13。

生:我是先想10加4得14,再减去1就是13。

师: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都算出了9加4得13,真聪明!刚才有同学说,;先把盒子里空着的一格放上桃,再加外面的3个,得13。哪个同学能到前面来演示一下?

(师指名一生上台演示,并逐步对应板书——)

师:为什么从4里面先拿1个放盒子里?

生:这样就可以放满盒子,一盒10个。

师: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9加1得10,再算10加3得13。

师:刚才大家算得很好。我们再来看,小猴家的花园里栽了两种颜色的鲜花,

(师出示“试一试”图片,如下图)

(师引导生列出算式后)

师: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9+7。也可以在教科书上先圈出10个再填一填。

(生动手圈图并计算)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我是把9朵红花和l朵黄花圈在一起,再加上6朵黄花就是16。

(师结合学生的汇报板书思考过程)

生:我先把7朵黄花和3朵红花圈起来是10朵,再和剩下的6朵红花加起来是16。

师:这种想法也不错!

师:这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先变成10再算的。

师:是啊!我们在计算时,既可以先把9凑成10,也可以先把7凑成10,然后再想10加几就方便了。

三、形成技能

(师出示“想想做做”第l题,如下图)

师:请大家观察图,左边原来有几块?右边呢?

生:左边原来有9块,右边原来有6块。

师:猜一猜,小猴想怎样算呢?小猴为什么只搬1块过去呢?

生:小猴想把左边先凑成10块,

师:是啊!小猴真聪明,也学会了“凑十”的.方法。请大家在课本上的方框里填上数,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怎样用“凑十”的方法计算。

(生独立思考,把答案填在书上,再交流)

四、小结并揭题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加法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9加一个数。

生:得数都是十几,

师:(板书:9加几)今天学习的9加几,在计算时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可以把9先凑成10。

生:得数是越来越大了。

生:得数的十位都是1。

生:得数个位都比加的那个数少1。比如13的3比9+4的4少1。

师:你的观察真仔细!得数个位上为什么会比那个加数少了1呢?

生:少了的l给了9变成10了。

师:根据这个同学发现的规律,如果老师出这样的加法题,你能比较快地算出得数吗?

(师出示9+?=1?让学生推算)

五、课堂作业

按一定的顺序把今天学习的9加几的加法算式进行整理并写在课本上。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主要是抓住了以下几个要点:

1.面对真实的认知起点。

传统的9加几教学,在复习铺垫时一般分以下三个层次:一个数分成1和几,9+1=10,9加1再加一个数。表面上看,这三个层次的复习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凑十法”,但

是,实践表明,如此精细的铺垫设计,同时也可能为学生探究9加几的算法时人为地设定了一个狭隘的思维通道(即一定要把9凑成10),不利于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事实上,依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尽管学生在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时,会出现多样化的算法,但是,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的思路——“凑十”。因此,设计复习题时主要侧重10加几的口算,让学生体验10加一个数比较简便,从而为帮助学生理解“凑十”法做好铺垫。

2.组织结构性的学习材料。

结构性材料的组织和呈现,是课堂教学不同于自然认知的重要标志。

因此,例题的出示,明显地表示两数求和的情境,让学生自然列出算式后,则把重点放在探索计算的方法上。交流过程中,提倡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体现算法多样化思想,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此时,暂不比较算法的优劣,只是在演示和板书时对其中的一种——“凑十”法进行了不露痕迹的关注。

“试一试”的学习,重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思路。由于9和7都离10比较接近,因此,学生可能出现两种“凑十”(把9凑成10和把7凑成10)。结合学生的操作和思考,教师辅以结构化的对应性板书,提炼学生的思维过程,帮助学生在数形结合中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转化。然后通过两种“凑十”法的比较以及“试一试”和例题的对比,使学生对“凑十”法的理解逐步累积起感性经验,为进一步理解“凑十”法的内涵做好准备。

3.在探索规律中发展思维。

在计算9加几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探索计算规律。从课堂板书到组织学生操作和圈画,再到用卡片进行对应计算,以及最后的观察和比较,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发现9加几的加法计算规律,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特别是,比较和小结时,对9加几的算式进行了整理,结合学生的发现和归纳,教师出示了更具结构化的算式,即:9+?=1?,并让学生进行推算、这样的设计,既体现了9加几的计算规律,同时又在引导学生探寻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思维,使学生品味到数学内在的简洁之美。

由本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数的运算的价值追求,除了理解计算原理、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之外,还应学会有序、结构性地思考以及有条理地思维的习惯,进而了解数学发现的方法和基本的思想,学会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灵活计算,从而建立判断与选择的自觉意识,形成灵活与敏捷的思维品质。简而言之,即要实现“思维方法叫思维习惯—)思维品质”的过渡和提升,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理性精神。

9加几教学反思13

我上课的内容是9加几,它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理解掌握凑十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进位加法的重要基础。 我对教材的理解是这样的:9加几是学生学习进位加法的起始课,学生认知基础和思维基础是十加几等于十几,怎样将9加几转化为10 加几的问题是知识的核心,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凑十。而凑十法这种思想及具体的方法,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总结、掌握知识。

本课的`重点是初步掌握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难点为理解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成功之处:

1、激发兴趣,复习导入 本环节我以一组口算练习导入,目的在于对10加几就等于十几进行强化,使学生感知凑十可以使计算变的敏捷,为后续学习凑十法奠定知识基础。

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利用直观的饮料图,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学生的经验是数数法和计算法,我适时介入学生的讨论中引导学生发现凑十法更方便计算。在学生提出凑十的方法之后借助课件,使学生清楚的看出凑十的过程,从而初步感知凑十法。

3、巩固练习,内化计算方法,采用学生先练,老师再讲解的方式。

4、总结规律。将九加几的算式都罗列出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其中的规律。

不足之处:

孩子的想法比较发散,想出的规律是我没有想到的(第二个加数等于结果的个位加上十位),在这个方面上,我应该在备课的时候想周全一点。

9加几教学反思14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课的教学我大体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以实际情境提供计算题,并呈现多种计算方法;第二、让学生动手操作或观察,理解和掌握算法;第三、脱离实物,让学生思考算法。根据《标准》的基本理念及学生已有的经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争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新课开始,根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创设情境,以学生熟悉的运动会为切入点,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2.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根据这一理念,在教学时我注意给学生有自己发现的机会,充分尊重学生自己发现的方法和自己的选择,从中让学生了解计算的多种方法。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初步感知“凑十法”,并从中体验出“凑十法”是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通过操作,使学生进一步形成“凑十”的表象,再把表象转化为图式,及时内化为计算方法。重视方法的统一和优化。为今后的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3、在教学中注意体现数学课的数学味和生活味的有机结合。运用“做一做”中的题目,注重分层次进行练习,不仅巩固新知,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身体验9加几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中也存在许多不足,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根据信息,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可用什么方法计算出结果。这一环节,许多学生不够积极,不善于动脑,学生的积极性不够高,可能与教师的引导有关。再一个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很差。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待加强和培养。

9加几教学反思15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我在教学9加几时就是按传统的9加几教学的。课本的信息窗以“小小运动会”为切入点,深入到孩子的学校生活,非常吸引孩子的兴趣。

信息窗1通过运动员和志愿者报名的情况,引入9加几的计算,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先让同学们动手摆小棒,来算9+6等于多少?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知道9+6=15”。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这些方法还都属于比较慢的方法,但是不管哪一种方法我都没有提出反对。通过课件的演示,引导孩子再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并总结出了“凑十法”的口诀:“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来帮助孩子计算。

在看大数这一个小部分里,我通过“找朋友”的游戏和孩子一起确定了9、8、7、6、5各数的好朋友是谁,也就是以上各数与哪个数可以凑成十,并一起编了儿歌“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xxx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演变为拍手歌,作为课中操让孩子活跃思维。

从这里我明白了,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本课也出现了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是从数数到凑十法演变的过程中,我的角色太过重要,明显地着急让孩子快速接受我的'方法,以至于许多孩子并没有真正理解凑十思想就被动地按照我的方法来做。其次,孩子说得多,动笔少,速度跟不上思维。很多孩子口诀背得很熟但是遇到实际问题还是不会计算。还有一点就是,课本信息窗的内容不能满足孩子学习的情境,我还应该多找一些贴近孩子生活的情境来吸引他们进行学习。

在课堂上发生一件小插曲,让我对一年级的孩子刮目相看。在计算9+7时,根据凑十法将7分成1和8,这时有一个学生突然提出:“老师,我觉得也可以把9分成3和6,因为7和3也是好朋友!”这个想法让我惊叹,分不同的加数这个环节我原本打算在复习的时候提出来让学生思考,但是这个学生在刚刚开始学习就有这样的思考是非常好的。我假装苦恼地问孩子们:“是哦,9找到好朋友了可是7也想找好朋友怎么办啊?”孩子们在简短的讨论之后给出了答案:“凑十法”中提到过“看大数,分小数”,所以大数找朋友比较简单!

从对这一节课的反思中,我明白了要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在交流过程中,提倡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体现算法多样化思想,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此时,暂不比较算法的优劣,只是在演示和板书时对其中“凑十”法进行了不露痕迹的关注。最后让学生比较,哪一种方法好,好在哪里。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知道了用凑十法比较简单,为后面的学习“8、7、6加几”做好了铺垫。

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教学反思1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第一课,是今后学习进位加法的关键和基础。在教学中,我力争给学生们提供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通过这些有效的方式,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了生动有趣小动物开运动会的教学情境。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三、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感兴趣的小动物开运动会为主题,通过观察、交流、讨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四、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初步的创新精神《数学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中指出: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 能得到充分发展。”以往的教学给学生训练的题目绝大多数是条件完备、答案唯一的封闭题,因而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开放性问题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和挑战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能给他们提供探索创造的空间,促使他们去探究、去创新。基于这一认识,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让他们运用今天学习的9加几的算式,选其中自己喜欢的一道编编生活中的题目。这样的设计既培养了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又从根本上保证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9加几教学反思2

《9加几》是学生在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不进位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下面我就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做了以下的深刻反思: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上课伊始,我从学生熟悉的运动会场景为主题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我让学生说一说如何计算9+4。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10、11、12、13,知道是13;也有的说先拿1盒和9盒合成10盒,然后再把剩的3盒加上就是13 盒。不管哪一种方法我都没有反对。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然后让生比较这几种方法那一种比较简便。然后引出课题。当然我也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我认为还存在问题,虽然运动会是孩子们比较熟悉的事情,但他们真正对此还比较陌生,因此虽说能激起学习兴趣,但离学生的生活还是比较远的,如果从生活中的能凑成十的具体例子而且是学生熟悉的事情引出课题(如拿药盒等),这样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基本理念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上述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因此在这里我让学生动手操作手中 的小棒理解凑十法。 引导孩子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在此继续让孩子用小棒操作9加几的算式,加深理解凑十法。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后面让学生举例生活中能凑成十的例子(药盒),如果把它放在第一环节中也许可能会好的。这个环节里有些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是有限,在日后的学习中要多加强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灵活的思维能力。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在学生初步理解了凑十法后,让学生继续理解凑十法。因此出示了一个基本练习,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第二个变式练习,拓展学生的思维。拿算式找朋友,让学生找到朋友以后,有一个数14没有朋友,此时让学生说算式,可能会出现9加5,也可能会出现10加4,还可能会出现十几减几,还可能会出现连加等,这样不但巩固了9加几,还培养了学生灵活的思维。当然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做的还不够好,还需要老师的引导,日后在教学中多出类似的习题,逐渐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收获,可能学生说的不太完整,但这样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此外让学生说自己的心情,注重了学生的情感教育,让生说说心情,同时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依据,让我们思考如何让学生能够喜欢自己的课。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方法还有待提高,让学生真正掌握应该学到的知识和积极的参与学习活动,真正让学生个个成为有用的人。

9加几教学反思3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自主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并在不同算法的交流中,初步理解“凑十法”的计算思路,能正确进行口算。

2、使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分析和比较能力,逐步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3、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落实以上目标,在本节课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知识,使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和表达。下面我就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做了以下的深刻反思:

成功之处:

1.创设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与动机。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上课伊始,我从学生熟悉的小猴数桃场景为主题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在教学例题时,分三个层次组织学生探索9+4的算法。第一,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列出9+4的算式。第二,让学生独立思考算法,并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对各种不同的算法进行比较。在交流算法的过程中,有的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知道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10、11、12、13,知道是13;也有的说先拿1个和9个合成10个,然后再把剩的3个加上就是13个。不管哪一种方法我都没有反对。教师应尊重学生,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然后让学生比较这几种方法哪一种比较简便。第三,给出凑十法的思路,引导学生借助直观,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

2.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基本上是以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来进行的,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作为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我不仅让孩子们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地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他们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帮助孩子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不足之处:

1.在出示教学情境图之后直接让学生列算式不好,应该让学生根据图意说一说从图中知道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再让学生连贯的说说条件和问题。

2.在让学生思考9加4等于多少的时候,不能让学生空洞的思考,可以让学生通过摆小棒或者操作模型来思考。

3.在找规律这一部分点拨不够到位,这里不仅要学生知道和的十位上都是1,1就是10,还要让学生明白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1变成10,所以和的个位上少1,例如5变成4。

4.在各个教学活动之后,我缺乏概念性的总结,没有把完整的“凑十法”概念总结成理论性的语言,所以学生虽然从活动中理解了凑十法,会读算式,会计算。但不大会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课堂的把握和教师的语言规范,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千万不能揠苗助长,使每一个环节处理得更加到位。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还要有足够的应变能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热爱数学。

9加几教学反思4

《9加几》是第八单元的第一课时,是学生在学习了11~20个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有一部分的学生已经学会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但是不是很熟练,而且在方法上各有不同:有些学生使用从一个加数开始往上数的方法;有些用物品摆出来数一数的方法,极少有学生或没有学生会使用凑十法来计算。因而学会9加几的计算方法等有关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整个20以内的进位加法至关重要。学生掌握好了本节的知识,可为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把本节课重点放在理解“凑十法”的思想过程上,“凑十法”不仅是20以内加法的核心方法,也是将来学习加减法简便运算的重要方法(凑整)的基础。上完课后,我对本课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首先利用课件显示10加几的复习题。为新的学习作了铺垫,并由复习题总结出10 是我们的好朋友,找到了10就可以使运算又快又准的进行。接着让学生认真的.观察主题图,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并使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在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进行算法探讨,对不同的算法加以肯定,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计算方法。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标准》关于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为了使学生在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初步认识用“凑十法”来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上课开始时,我出示了饮料图,让学生说说图意,再根据图意列式,学生很快列出了“9+4=13”,接着,我让学生说出“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回答如下:

生1:我是一个一个数出来的。

生2:我是接着9的后面数10、11、12、13。

对学生的不同算法我给予了表扬和肯定,学生的潜力不可估量。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开运动会的主题图,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这节课在学生解决问题这一环节,我首先出示凑十法凑的过程,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自己对凑十法的理解。在学生理解了凑十法的意义之后,我设计了各种有趣、有效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计算能力。接着通过摆一摆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凑十法的过程的同时也加深体会了凑十法的意义。

在这一次的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众多的不足之处,例如在巩固凑十法的时候出现的形式单一,都是将一个图片移动,凑成十个,其实可以换些比较多样的形式,像是将9个和1个圈起来也表示凑十的过程,就因为在这个点上设计的不够,在后面学生完成做一做练习第一大题的时候,班上有一半的学生不能准确的圈出十个图片来。再来一个明显的失误就是由于对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操作不够熟练,在课堂中出现了操作不同步的现象。

9加几教学反思5

今天听了梁老师这节《9加几》的数学课,感到梁老师是一个非常有经验的老师,态度亲切自然,很有亲和力,学生学的开心,而且课堂气氛活跃,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开课伊始创设了一个学生喜欢的问题情境,喜洋洋与灰太狼,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开始这节课。“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凑十法”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方法,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这部分的教学,梁老师设计了“摆小棒”的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对“把9凑成10”有个清晰的印象。再让学生从动手摆一摆,边实际操作,边对照算式进行计算,具体形象的操作过程与抽象的计算过程一一对应,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算法。并且,学生在活动中合作交流,加深认识。

现在也谈一谈自己不成熟的看法:

第一:算法多样化是课堂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学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并不是指让学生掌握多种方法。学生有着不同的知识背景和思考角度“凑十法”并不是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绝对的好方法,所以,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第二:在做练习:

9+1=10 9+2=11 9+3=12 9+4=13 +5=14 9+6=15 9+7=16 9+8=17 9+9=18

从而总结出规律:“一个加数不变,令一个加数比和的个位多1.”一年级的学生理解这个规律有点困难。而且也不会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下面的

9加几教学反思6

一、激发兴趣,复习铺垫

1.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学校正在开运动会,你们想去参加吗?要想参加,就得先过两关,下面就让我们闯关吧。(采用“闯关”的形式复习“1和几组成几”与"“0加几等于十几”的习题)

2.师:我们顺利地闯过了两关,赶快到运动场去吧,那里的运动会已经开始了!(出示校园运动会的场景图)

二、自主尝试,探究算法

1.创设情境,教学例1。

1)师:运动场上的比赛热闹极了,请仔细看一看,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比赛项目?

生:有踢毽的。跳绳的,跑步的,跳远的。

(2)你最喜欢哪个比赛项目,数一数每个项目有多少人?

生:我最喜欢跳绳的,有3人参加……

(3)师: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这些运动员们参加这些比赛很辛苦,于是学校服务队的小朋友给运动员准备了许多好喝的饮料(出示数饮料画面),送走了一些,请仔细看一看,还有多少盒没送?

生:还有13盒没送。

(4)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先说给同桌听一听。

生:讨论、汇报。

5)师总结:同学们可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出示课件)有的同学用点数的方法,从1盒、2盒、3盒一直数到13;也有的同学用接数的方法,从9盒接着数:10盒、11盒、12盒、13盒;还有的同学更聪明,在箱子外拿1盒放到箱子里面,使箱子里面凑成10盒,10盒再加上外面剩下的3盒,就是13盒。这么多方法,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生:我最喜欢数的方法。

生:我最喜欢把9个再加上1个变成十的方法。……

(6)师:下面老师请同学们再回到比赛的现场(出示画面)这时运动场的比赛更加激烈了,现在老师想根据场上的比赛项目提出一个数学问题,请同学们注意听:踢毽子和跳远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谁知道怎样列算式?

生:9+7=(7)师:谁能像老师这样根据运动场上的比赛项目再提出几个数学问题?

生:踢毽的和跑步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老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9+6=159+3=12……)

教师说:“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然后板书课题:9加几。

2.探究算法,教学例2的9+3。(

1)师:一年级的小朋友也来到了运动场,他们正在进行摆小棒比赛。你们看,小男孩有9根小棒,小女孩有3根小棒,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该怎样列式?生:9+3=

2)师:怎样计算9+3得几呢?就请同学们利用你手中的小棒来摆一摆、算一算,互相说一说。指导学生操作:左边摆9根,右边摆3根。然后,把右边的1根移到左边,使左边的小棒凑成10根,左边的10根与右边剩下的2根合起来就是12根。

生:汇报9+3得几的计算方法。

教师板书:9 + 3=12 1 210

3.加深理解,教学例2的9+7。

(1)师:同学们,你能用刚才摆小棒的

方法计算9+7得多少吗?

生:能!

(2)师:请你们运用手中的黄花和红花摆一摆,摆好后再移一移,算一算共有多少朵花?生:学生自己操作,让一名学生在投影上操作,并叙述计算过程。

教学反思:

计算教学,重在明理。只有在明理的基础上才能掌握计算方法,熟练计算,减少错误。本节课是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节课,重点是理解凑十法。为此,教学中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了让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的情景,然后根据运动场上的比赛项目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顺利的引出新课,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这是《课标》中提倡的新理念。教学中我先让学生摆小棒和小花,获得初步的感知,再让学生同桌互相交流,发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接下来的全班汇报中我们看到,此种设计给了学生较大的思考空间,使不同认知层次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学习,即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又有效地渗透了凑十法的规律:凑大数、分小数。这些算法都是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动脑思考获得的,有些还非常具有创造性。纵观整个教学过程,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探索出解决问题方法的。教师不仅让学生在这个自主学习的活动中不断充分、主动、积极表现自我,同时也注意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加几教学反思7

上完了《9加几》的练习课,感触很多,我及时进行了反思,当初在设计《9加几》练习课的时候,考虑到学生对9加几的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学生已经知道运用数一数的方法和凑十法来解决数学问题,因此设计该课程时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情景教学法,主要特点如下:

1、联系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延伸本单元的主题,继续运用情景羊村运动会,喜洋洋用气球布置羊村的情景,让学生充分观察列示解决问题,把学生通过闯关的形式赢得羊村运动会的门票,进到羊村,参观吃美食等一个完整的故事,使学生对本节练习课充满兴趣。通过羊村运动会的小故事,把9加几的教学知识运用到其中,让学生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各个教学环节没有打破教学情境,让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减少了教师组织课堂的时间与精力,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列举出9+1到9+9的算式,让学生直观来观察这些算式之间的规律的关系,简单渗透函数的思想,学生通过观察,能发现一个加数变大,和也会随之增大。以及熟练运用凑十法。通过村长出题,学生回答的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一年级的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进行学习。

3、在进行了一些基础练习和巩固之后,开始出示一些提高性的题目和口算,让学生通过本课所得的规律等来熟练运算9加几。

9加几教学反思8

9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我在教学9加几时就是按传统的9加几教学的。课本的信息窗以“小小运动会”为切入点,深入到孩子的学校生活,非常吸引孩子的兴趣。

信息窗1通过运动员和志愿者报名的情况,引入9加几的计算,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先让同学们动手摆小棒,来算9+6等于多少?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知道9+6=15”。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这些方法还都属于比较慢的方法,但是不管哪一种方法我都没有提出反对。通过课件的演示,引导孩子再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并总结出了“凑十法”的口诀:“看大数,分小数,凑成十,算得数”来帮助孩子计算。

在看大数这一个小部分里,我通过“找朋友”的游戏和孩子一起确定了9、8、7、6、5各数的好朋友是谁,也就是以上各数与哪个数可以凑成十,并一起编了儿歌“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xxx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演变为拍手歌,作为课中操让孩子活跃思维。

从这里我明白了,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本课也出现了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是从数数到凑十法演变的过程中,我的角色太过重要,明显地着急让孩子快速接受我的方法,以至于许多孩子并没有真正理解凑十思想就被动地按照我的方法来做。其次,孩子说得多,动笔少,速度跟不上思维。很多孩子口诀背得很熟但是遇到实际问题还是不会计算。还有一点就是,课本信息窗的内容不能满足孩子学习的情境,我还应该多找一些贴近孩子生活的情境来吸引他们进行学习。

在课堂上发生一件小插曲,让我对一年级的孩子刮目相看。在计算9+7时,根据凑十法将7分成1和8,这时有一个学生突然提出:“老师,我觉得也可以把9分成3和6,因为7和3也是好朋友!”这个想法让我惊叹,分不同的加数这个环节我原本打算在复习的时候提出来让学生思考,但是这个学生在刚刚开始学习就有这样的思考是非常好的。我假装苦恼地问孩子们:“是哦,9找到好朋友了可是7也想找好朋友怎么办啊?”孩子们在简短的讨论之后给出了答案:“凑十法”中提到过“看大数,分小数”,所以大数找朋友比较简单!

从对这一节课的反思中,我明白了要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在交流过程中,提倡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计算,体现算法多样化思想,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体验。此时,暂不比较算法的优劣,只是在演示和板书时对其中“凑十”法进行了不露痕迹的关注。最后让学生比较,哪一种方法好,好在哪里。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知道了用凑十法比较简单,为后面的学习“8、7、6加几”做好了铺垫。

9加几教学反思9

20以内进位加法是一年级计算教学的重、难点内容,而“凑十法”的建立对于今后的学习都将起着很重要的迁移作用,怎样才能“观念新,思维活,基础实”,将设计思路转换成课堂实践后,我的感悟是:

1、围绕“凑十法”精心组织材料。从创设情境小猴子送信,让学生初步感知“凑十法”的简便快捷为后面发现“凑十法”作了很好的铺垫,再通过学生自由摆小棒,理解“凑十法”的基本方法,掌握其主要特征。最后通过对9加几的整理比较,进一步对“凑十法”的理解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结尾“质疑”为后续教学埋下了伏笔。

2、在课堂上营造一种研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体现出来。本课中“凑十法”探索,不仅使学生的思维经历了“感知发现——理解掌握——巩固运用”,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初步学会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正是课改所倡导的“给孩子猎物,不如教给孩子狩猎的方法”。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这就是自主探索的开始。

9加几教学反思10

《9加几》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进一步学习其他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一年级孩子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凑十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印象才深刻,才能运用自如,迁移到8加几、7加几、6加几等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所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渗透转化思想,应用“凑十法”,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教学关键在于启发学生将9加几转化为10加几。

本节课有不足的地方:在学习中材料的提供可以在放开,不要过度的强调凑十法,该放手时就放手,该点拨时要及时重点点拨,不能一带而过。在根据学生列的各种算式,找规律这一部分我的点拨不够到位,这里不仅要让学生知道和的十位上都是1,十位上的1就是10。还要让学生明白第二个加数给9一个变成10,和的个位上少1,这里可以先让孩子观察,再总结。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意课堂的把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使每一个环节处理得更加到位。

9加几教学反思11

我上课的内容是9加几,它是学生掌握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理解掌握凑十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进位加法的重要基础。 我对教材的理解是这样的:9加几是学生学习进位加法的起始课,学生认知基础和思维基础是十加几等于十几,怎样将9加几转化为10 加几的问题是知识的核心,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凑十。而凑十法这种思想及具体的方法,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总结、掌握知识。

本课的重点是初步掌握凑十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难点为理解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成功之处:

1、激发兴趣,复习导入 本环节我以一组口算练习导入,目的在于对10加几就等于十几进行强化,使学生感知凑十可以使计算变的敏捷,为后续学习凑十法奠定知识基础。

2、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利用直观的饮料图,让学生发现问题,并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计算方法,学生的经验是数数法和计算法,我适时介入学生的讨论中引导学生发现凑十法更方便计算。在学生提出凑十的方法之后借助课件,使学生清楚的看出凑十的过程,从而初步感知凑十法。

3、巩固练习,内化计算方法,采用学生先练,老师再讲解的方式。

4、总结规律。将九加几的算式都罗列出来,引导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其中的规律。

不足之处:

孩子的想法比较发散,想出的规律是我没有想到的(第二个加数等于结果的个位加上十位),在这个方面上,我应该在备课的时候想周全一点。

9加几教学反思12

最近似乎有了一个习惯,每次讲一节新课前要翻看教参、自己把习题做一遍,因为想让自己的授课过程更加的高效,所以要一再斟酌,力求新课讲完孩子做习题就不再有问题。每次讲完新课,又习惯性的再看一遍教参,看看本课的目标达成自己是否有遗漏,并且在讲过一遍后再回过头去看教参上的讲授建议似乎又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加系统的认识。

关于“9加几”和”几加9“的进位加法讲完了,感觉课上的还算流畅,毕竟上完后自己感觉很舒服,学生的参与度也还可以。课后的练习,孩子们做的也不错,出错率很低。可是再细想想总觉得哪里还有不太对劲的地方。再次翻看教参,又回想着省优质课的观摩体会,觉得我是错过了一点,就是对孩子们算法多样化的鼓励和启发,而是过去强调凑十法的教授。想想我讲这一课时的课堂,学生因为有了太多的已有知识铺垫,很多在学前班都已经学过凑十法,当”9+6“的算式一出来,有不少孩子很快就口算出了答案,我就势问: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孩子较为清晰的讲了他所知道的凑十法,我接下来的处理是直接引入凑十法,我说”对今天我们就学习凑十法“,然后是带着孩子系统的理解凑十法的算理方法。

现在想想,我虽很好的达成了教学目标,可是对于孩子们的思维训练,对孩子们的长远发展真的是有益的吗?要求孩子们用标准的方法解决问题再加之大量的习题练习是快速提高成绩的好办法,可毕竟在我的内心深处,真正想培养我的孩子们的不是他们的高分数,是他们良好的数学思维。

因此就这一课来说,在详细讲解凑十法之前,我应给学生一个自由探索算法的时间和空间,如果孩子们的思维早已被外界的压力所限制和固着,我还应给予恰当的引导,让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起来。努力吧,接下来”8加几和几加8“的新课教授我需要改进,虽然在孩子们已经熟悉凑十法之后,让孩子们再去探讨其他的解法有些困难,但是我得尝试让孩子们的思维活跃起来。

9加几教学反思13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10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我设计了9加几这节课,目的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9加几的方法,并初步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让学生经历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这一过程,初步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上完课后,我对教学环节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成功之处:

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上课伊始,我从学生熟悉运动会导入主题图,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从而诱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并提出问题,积极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具体的情境中始终精神饱满地参与教学活动。

2、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建构主义学说也认为,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数学知识、方法、思想等必须由学生在完成活动中自己去理解、感悟、发展,而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根据上述理念,我在教学中紧紧围绕学生的心理,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开运动会的主题图,通过观察、交流、讨论,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在讲凑十法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先让同学们动手摆小棒,来算9+4等于多少?让学生上黑板来摆一摆,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有的说一根一根数的方法,知道 9+4=13。有的说:从9往后接着数,不管哪一种方法我们都不要反对。教师应开放自己的思想,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只要是学生自己动脑想出来的方法,就是好方法。引导孩子再动动脑筋,能不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让老师和同学一眼就能看出有多少根小棒呢?逐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因此,凡是孩子们能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我决不包办代替,做到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思维,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

3、不足之处:

让学生说的环节过少,没有做一定量的练习题。但我坚信,通过不懈的努力,在指导老师和其他同事的帮助下,我一定会尽快的成长,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9加几教学反思14

《9加几》是小学生在学习和认识20以内不进位的加法和减法的基础上去进行学习的。学生掌握好了本节的知识,就能够使学生在下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时候打下坚实基础。下面我个人就本节课在教学过程所做的反思: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上课开始,我从同学们经常熟悉的操场场景为题材,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发散孩子们的想象力,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同学看到生活中处处都隐藏着数学知识,有很多问题等待我们去发现和解决,从而激发孩子们主动地发现和提出问题,努力地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参与其中。在找出问题的同时我让同学们讲一讲如何计算9+5。在说的过程中,有的孩子们说一个一个数的方法,知道9+5=14;有的孩子们说从9往后接着数,10、11、12、13,14,就是14;也有孩子们说先拿1盒和9盒合成10盒,然后再把4盒加上就是14盒。无论孩子们的哪一种方法我都没有否定。教师应放开思想,多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倡导多种多样的计算方法,只要是孩子们自己发动脑筋想出来的正确的方法,就是最好方法。然后让孩子们自己去比较哪一种方法更简便。然后再引出今天学习的主题。当然我也认为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还存在着问题,虽然操场是他们熟悉和喜欢的地方。但是他们真正对此还比较陌生,因此虽说能激起学习兴趣,但还是有点远离孩子们的生活,如果从生活中的能凑成十的具体例子而且是学生最熟悉的事例引出课题(如拿矿泉水等),这样更加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数学教学和学习中,怎样能够学习和掌握知识,其中我个人认为就是把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愉快式教学方法”使学生们自己动手实践、在乐中学习。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积累和构建知识的过程。数学的一些知识和方法,就是要由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去理解、想象,体会,而不是单纯依靠老师的课堂讲解去获取。根据我个人对数学理念的理解,我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围绕着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知识的实际出发,所以,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小棒理解和掌握凑十法。引导孩子们思考,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我们一眼就能看出多少根小棒呢?分步引导孩子说出“凑十法”。让他们继续用小棒操作计算9加几的算式,加深对凑十法理解。因此,只要是孩子们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我绝不会代替的,做到让孩子们多想、多动、多练,提高他们的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宽他们的一些想象力,使课堂氛围始终活跃,孩子们学习兴趣浓。接下来让孩子们举例生活中能凑成十的事例(矿泉水),如果我把它放在前面一个环节当中可能效果会更好一点的。这个环节当中里有少部分孩子的动手操作的能力还是有一定影响,在今后的教学和学习中要多加强孩子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三、巩固应用,加深理解。

在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凑十法”以后,还要让学生继续理解“凑十法”。因此我拿出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圈一圈,算一算。第二个练习是变式练习,发散的学生的思维能力。算出式子找朋友,在学生找完朋友后,有一个数15没有朋友,此时让学生说算式,可能会出现9加6,也可能会出现10加5,还有可能会出现十几减几,还有可能会是连加等,这样不但巩固了9加几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们的灵活的思维能力。当然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做得不够好,还有待教师的引导。

四、课堂总结。

让学生说说自己今天学习的收获,部分学生概括的不够详细和完整,不过这样也会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同时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参考性依据,让我们反思在以后教学中怎样能够使学生很好参与教学活动,大大的提高学习兴趣和浓厚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更喜欢上我的课。

9加几教学反思15

9加几这节课是进位加法的第一节课,是比较经典的一节数学课,今年教学能手评选就有这个课题。主要让学生通过数、算等数学活动,掌握9加几的计算方法,理解凑十法的思维方法,在具体的动手操作中,主要通过主题图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这节课是在周一的第一节课上的,在家过了2天轻松的周末,学生每到周一的第一节课就精神懒散,我犹豫了周末2天,到底要不要讲新课,后来还是决定讲新课,不能耽误大好时光。

数学老师都觉得计算课很难上,平时上公开课或比赛,都不愿意选计算课,因为计算课比较枯燥,有的算理还非常难以理解。但是对于这节课来说,课中呈现的内容,绝大多数的学生早已在上学之前就已经会算了。无疑,对于已经会的内容,让他们再认认真真地在课堂上学一遍,势必会很无趣,很枯燥。如何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设计出一堂能吸引学生的计算课,是我在备课的时候所要考虑的。这节课,为了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让学生体验多种计算方法,感受凑十法最简单

在主题图中提出问题后,我让学生自己列式计算一共有几盒酸奶,王晨赫很聪明,提的数学问题非常规范,他说求一共有几盒酸奶,孩子们都知道要列式9+4,这是我就问孩子们,9+4等于多少呢?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然后让学生说自己的想法,他们说得非常好,有的孩子说,我是用小棒摆了,一个一个的数的,有的孩子说我从10接着数4个数,就是13,王晨赫说我先从4里面借一个1给9凑成10,10再加剩下的3就是13,这时,我马上问学生,你们认为这些方法哪种最简单?很多学生毫不犹豫地说:王晨赫的最简单。这时我就告诉学生,这种方法叫凑十法,非常简单。然后让学生用小棒摆了凑十法的过程,再让很多学生都口述了凑十法,更注重了对于学生算理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是我单纯地将算理强加给学生,而是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的过程,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了理解。让学生切实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为学生牢固掌握凑十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设计了富有童趣的练习题

学生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后,我设计了大量富有趣味的练习题,有摘苹果,答对那道题苹果就落下来。开火车算题,小火车呼呼的开过来,学生计算上面的题目,算得又对又快,孩子们学得非常开心。

三、板书清楚直观

我在板书9加几的计算过程时,特别用彩色粉笔标注分出的1,让学生印象深刻,效果显著。

在教学中,我没有发现一个学生用老办法——数手指。全班学生都熟练掌握了凑十法,这节课确实做到了高效率。

下载9加几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9加几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教学反思集锦15篇 9加几教学反思1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之上”,这体现了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尊重。在数学课堂上,......

    876加几教学反思

    8、7、6加几教学反思 亚东一小 姜洪喜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部分学习的好坏,将队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本节课的内容是在......

    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教学反思1 一、复习铺垫师:小朋友们,大家好!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出示小猴图片)看——小猴今天和我们一起学习数学呢!(由小猴带来的口算题进行复习:10+1、10+......

    《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教学反思1 《9加几》是小学一年级数学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第一课时,我设计了“9加几”这节课,目的在于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

    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教学反思 9 加几是20以内进位加法的第一课。它是在学生学习了11—20各数的认识及10加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好本节知识,可以为以后进一步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的数学文化 ————《9加几》教学反思 武汉市汉阳区钟家村小学童玲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

    8,7,6加几--教学反思

    “8、7、6加几”教学反思 8、7、6加几”是人教版第一册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二课时的内容。本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9加几的基础上教学的,因此我确立了以下......

    《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教学反思 《9加几》教学反思1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基础之上”,这体现了对学生已有知识的尊重。在数学课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