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钟》说课稿优秀
《花钟》说课稿优秀1
一、教材分析
《花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的一篇文章,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是不同的。并形象例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原因。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
三(4)班学生63人,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个体差异较大。考虑到在实际教学时会有资源生随同上课的情况,在教学时会针对这部分学生能力水平做出相应的教学安排,如跟读课文、回答简单的问题,简单复述等。其他7名学生均能跟上学习进度,学生摸读水平较好,课堂上表现活跃,学习求知欲较高,喜欢、善于探究问题,有较好的学习氛围。对于三年级的学生,特别是对于盲生而言,他们缺少许多必要的感性认训,“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是难以理解的,因为其中还涉及到地理、自然等方面的学科知识。
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我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定位在:
知识目标:
初步了解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的原因。理解昙花在晚上九点左右开花的原因。
能力目标:
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重、难点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了解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
三、教法、学法
教法: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体验性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读中感悟、读中体验,采用“激趣——发现——感悟——实践”的思路,引导学生在自主中学习本文。
学法:
1、以学生为主导,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动手实践,解决教学重难点。
2、采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在读中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利用多媒体课件让低视学生欣赏千姿百态的花,让全盲生能过阅读材料了解花的`知识,让他们在不同形式的知识拓展中互相帮助,共同发现鲜花的奥秘,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
四、教学流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是分四个环节进行设计的:
(一)复习导入,欣赏花钟,激发兴趣
1、复习第一课时中要求掌握的九种花开的不同时间及表达方式。
2、分组活动,让学生动手做花钟。把全班分成四组,确保每组都有低视生,由于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过时钟,我就每组发一个大钟,花形卡片若干,卡片上写有花名,这钟几点开的,就把它粘在相应的时间点上,让学生把这种花开的时间在相应时间点粘上,在活动过程中要求低视生帮助全盲生,优秀的同学帮助后进生,全部花粘好以后再一同欣赏这个花种。
3、引导学生思考:对这个你们自己亲手做成的花钟,你有什么想法?或你想知道什么?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或想法,进入下一个环节的学习。
(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不仅复习了上节课的知识,并且他们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积极的状态。)
(二)学习第2自然段,理解文意
课文第二段是归纳原因,我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1、要求学生大声地朗读本段,读给伙伴听,同时在文段中找一找: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先找出答案的同学可轻声朗读这两句话并帮助没有找到的组员找答案。然后明确答案:①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②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2、小组讨论:以昙花为例,说说昙花的开花时间和温度、湿度、光照有什么关系。那么由于这里联系到生物与地理的学科知识,盲生对温度、湿度、光照等词不了解,学生在讨论时我会对学生加以引导,比方说:一天之内,温度、湿度、光照有所不同,并对上述词语作解释。
3、在学生理解第一种原因的基础上,我将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未知问题的思考,还有的花,开花时间与昆虫活动时间相吻合,你知道为什么吗?在这里,对“昆虫传播花粉”一词对学生作一个难点突破,同时给学生介绍相应的知识,如这种花叫“虫媒花”,油菜花、桃花等都是这一类花。
(三)自主学习,实际运用
学生发现了鲜花的秘密,了解了其中的原因,该实践运用了。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鲜花盛开的一些秘密,下面请你想想,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知识做什么?在学生自由发言后归纳并引入第三自然段的学习,“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植物学家是怎么做的。”在让学生充分阅读以后结合课前的做花钟活动说说这是不是很有趣呢?
(四)完善花钟,拓展延伸
花钟,有些指针上是空白的,正好是延伸课堂知识的机会。“还有些指针该用什么样的花来表示呢?”需要同学们到课外和大自然去寻找,激发学生发现大自然的兴趣。把空缺的时间点所开的花分别在课件和盲文阅读材料中显示,让低视生看课件,可以把自己看到的告诉全盲生,全盲则阅读材料。结束后小给组内把花卡片粘好。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发现,读中体会,学会了合作,积累迁移,并进行小练笔,比较好地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花钟》说课稿优秀2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花钟》。下面我就教材方面、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四方面对这篇课文作一个初步的教学构想。
一、说教材
1、对教材的理解《花钟》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一天之内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最后讲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文章思路清晰,文质兼美。它和后面的《蜜蜂》《玩出了名堂》等课文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突出本单元“细心观察”这个专题,激发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和前面第三单元秋韵相连,传递着自然的神奇,升华了人类的智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2、教学目标的确立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正处于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的过渡时期这一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等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情感目标:激发观察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认真思考的习惯。
3、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感悟鲜花开放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倡导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学语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本课设计时,我删繁就简,围绕“花钟”这个主线,借课件入手赏花钟──以读为本识花钟──合作交流探花钟──延伸拓展编花钟,让学生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这样读书必然是乐趣盎然而又有所收获。
三年级语文正处于由低年级识字教学为主向高年级阅读教学为主过渡阶段。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中注重向学生渗透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法指导,整体把握、品词析句、朗读感悟等方法,悟出效,激活思,调动学生积极性。
三、说教学程序
本课我预设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学习字词,了解大意。第二课时:入情入境,品味花钟,自悟自得,积累语言。接下来我重点讲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
第二课时的教学我分四个板块进行:
(一)悄然入情赏花钟
(二)品读美文识花钟。
(三)合作交流探花钟。
(四)拓展延伸编花钟
下面我说说具体的教学过程:
(一)悄然入情赏花钟
课伊始,,我这样激情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现在让我们一起走入花的王国,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描绘你刚才看到的景象吧。
【这样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教学也因学生的入情而进入积极状态,引入第二环节的学习。】
(二)品读美文识花钟。
引领学生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分这样几个步骤指导学习的。
1、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有哪些花呢?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找花。
2、交流:花钟上有哪些花。问:你认识它们吗?来叫一叫它们的.名字吧。
3、这些花在什么时间开放呢?请学生回答。然后和课文中的句子进行比较,体会交流。带着特殊的朗读体验读这些句子。
【在这个环节中,指导学生在一定语言环境中品词、品句。这样既欣赏了语言文字之美,也提高了学生细心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读写结合,学表达。为了体会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我设计了拓展练习,学习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现花开放。
省略号是文本的又一个亮点。我会问:同学们,你们平时观察到哪些花在什么时间开放呀?借机让学生结合平时观察,生活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填补课文中省略号的空白,以突出这篇课文在本单元中的引领作用。
(三)合作交流探花钟。
课文第二段是归纳原因,我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1、读一读: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议一议:在小组里讨论讨论: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
3、填一填,一天中造成不同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的原因有哪些。
4、说一说:昙花为什么会在九点含笑一现?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在学生充分学习后,进行交流。
5、借助材料理解植物开花和昆虫活动时间的关系。
仙人掌原生长于热带沙漠地区,那里白天气温非常高。到晚上六七点钟,昆虫活动开始频繁,所以,此时开花最有利于昆虫传播花粉。
猜一猜:仙人掌大致在几点左右开花?
(四)拓展延伸编花钟
发现了鲜花的秘密,了解了其中的原因,再引导学习课文第三段,学生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我再次播放大花钟让学生欣赏:瑞士的日内瓦花钟把美丽的鲜花与钟表奇妙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美的享受,各国的能工巧匠们纷纷效仿,制做出了形形色色的花钟,这里有俄罗斯花钟、日本花钟、北京花钟。这些花钟装点了城市,美化了生活。
2最后我提议大家一起来做一个花钟吧!同学们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快乐的一起编了一个新的花钟。
最后,读练结合,建议学生们观察周围的花草并写成日记,为本单元习作埋下伏笔。
【语文学习是学习积累、过用的过程,语言运用催生新思想和新言语的双重功能,是言语和精神同构共生的根本途径。】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教案浓缩,课文内容的主线,主题的升华。我利用学生收集的资料图片,编成花钟,作为本课的板书设计,体会到花的有趣与钟表结合的奇妙,回归文本整体。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有效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始终是我追求的目标,这节课也是我追求过程的一个中间站,正如一位专家所言:语文教学没有句号,只有逗号。
《花钟》说课稿优秀3
老师们,下午好!《花钟》是三上第四单元的首篇课文,文章先描述不同时间不同种类鲜花盛开的美好姿态,然后揭示其中的科学道理,最后对课题“花钟”的含义进行通俗的解释。其中第一段语言表达有序、多样,又充满情趣,是语言学习的典范段落。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及本篇课文的语言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积累等方法,在语境中理解“欣然怒放、含笑一现、陆续、大致”等词语的意思,并有一定的拓展。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能够看着钟面复述课文,积累语言。
3、品读第一自然段,感受文本语言的多样性、准确性、有序性,体会写法的精妙。
4、由读到写,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为“把握学段目标,提高教学有效性”,怎样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教学?我具体通过“识花名”、“赏花开”、“品花时”,来层层推进,逐步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 第一层面:“识花名”,初读课文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落实“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这一目标,同时为达成下一目标“领会鲜花开放的各具特色、情趣盎然” 做铺垫。首先,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喊喊花的名字,再重点朗读长句子。这样,从词到句,再到全文,让学生逐步读准读通课文。同时,我利用媒体,将图片与文字进行链结,使学生对本来比较模糊的花儿有了具体的形象感知。另外,在图文对应中,学生对“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的情景有了最为直接的感受,酿造了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情感基调。 第二层面:“赏花开”,品读课文 这个层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们的用意是以文本的语言为依托,引导学生多层次、多形式的读,读进去,再读出来,让孩子们既领会鲜花开放的各具特色、情趣盎然,又感受语言描述的.细腻、多样。具体通过“你能把花开时的不同样子读出来吗?”这一问题,带动整段的朗读。先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由读,让他们与文本做亲密交流。然后,在学生交流展示过程中,教师做针对性的评价。比如教学中,扣住“欣然怒放”“暮色”“含笑一现”等词语,让学生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积累等方法,使词语理解与情感朗读,融为一体,浑然相成。如此,便落实了本课的又一个目标:“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积累等方法,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有一定的拓展”。扫清了词意的障碍后,再通过引读,个别读,赛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的情感随着花开而心花怒放,最后的配乐读,则是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释放——花美,语言更美,情感也美。 第三层面:“品花时”,感悟写法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各种教学手段最终是指向“语言的习得”。
这篇课文中,时间词的运用很有特色。通过改变句子的排列方式——上下对齐,整齐划一,使孩子们对这一特点一目了然,自然发现、感悟写法的精妙。如此一来,在下个环节的拓展写作中学生便能将这种语言形式加以自发的迁移运用,使教学达到情理相谐。设想总是偏向完美,但课堂却又是动态生成、瞬息万变的。因而,这节课,也存在着许多的遗憾。在引导孩子们欣赏花开的的美,体会语言的生动、多样时,由于我的评价,或单一,或滞后,或缺乏针对性,以至于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让原本是亮点的部分,失色不少。由此我思考:目标永远是课堂的指针,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只有具备了强烈的目标意识,才能把课堂中的活动都落实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如何紧扣教学目标,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度,将是我们不懈探索的课题。也恳请在座的专家、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花钟说课稿优秀
花钟说课稿优秀1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花钟》。下面我就教材方面、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四方面对这篇课文作一个初步的教学构想。
一、说教材
1、对教材的理解《花钟》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一天之内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最后讲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文章思路清晰,文质兼美。它和后面的《蜜蜂》《玩出了名堂》等课文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突出本单元“细心观察”这个专题,激发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和前面第三单元秋韵相连,传递着自然的神奇,升华了人类的智慧。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2、教学目标的确立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正处于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的过渡时期这一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等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情感目标:激发观察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认真思考的习惯。
3、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感悟鲜花开放的不同表达方式。教学难点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倡导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学语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本课设计时,我删繁就简,围绕“花钟”这个主线,借课件入手赏花钟──以读为本识花钟──合作交流探花钟──延伸拓展编花钟,让学生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这样读书必然是乐趣盎然而又有所收获。三年级语文正处于由低年级识字教学为主向高年级阅读教学为主过渡阶段。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中注重向学生渗透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法指导,整体把握、品词析句、朗读感悟等方法,悟出效,激活思,调动学生积极性。
三、说教学程序
本课我预设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学习字词,了解大意。第二课时:入情入境,品味花钟,自悟自得,积累语言。接下来我重点讲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第二课时的教学我分四个板块进行:(一)悄然入情赏花钟(二)品读美文识花钟。(三)合作交流探花钟。(四)拓展延伸编花钟下面我说说具体的教学过程:(一)悄然入情赏花钟课伊始,我这样激情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现在让我们一起走入花的王国,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描绘你刚才看到的景象吧。
【这样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教学也因学生的入情而进入积极状态,引入第二环节的学习。】
(二)品读美文识花钟。
引领学生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分这样几个步骤指导学习的。
1、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有哪些花呢?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找花。
2、交流:花钟上有哪些花。问:你认识它们吗?来叫一叫它们的名字吧。
3、这些花在什么时间开放呢?请学生回答。然后和课文中的句子进行比较,体会交流。带着特殊的朗读体验读这些句子。
【在这个环节中,指导学生在一定语言环境中品词、品句。这样既欣赏了语言文字之美,也提高了学生细心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读写结合,学表达。为了体会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我设计了拓展练习,学习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现花开放。省略号是文本的.又一个亮点。我会问:同学们,你们平时观察到哪些花在什么时间开放呀?借机让学生结合平时观察,生活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填补课文中省略号的空白,以突出这篇课文在本单元中的引领作用。
(三)合作交流探花钟。
课文第二段是归纳原因,我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1、读一读: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议一议:在小组里讨论讨论: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
3、填一填,一天中造成不同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的原因有哪些。
4、说一说:昙花为什么会在九点含笑一现?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在学生充分学习后,进行交流。
5、借助材料理解植物开花和昆虫活动时间的关系。
仙人掌原生长于热带沙漠地区,那里白天气温非常高。到晚上六七点钟,昆虫活动开始频繁,所以,此时开花最有利于昆虫传播花粉。
猜一猜:仙人掌大致在几点左右开花?
(四)拓展延伸编花钟发现了鲜花的秘密,了解了其中的原因,再引导学习课文第三段,学生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我再次播放大花钟让学生欣赏:瑞士的日内瓦花钟把美丽的鲜花与钟表奇妙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美的享受,各国的能工巧匠们纷纷效仿,制做出了形形色色的花钟,这里有俄罗斯花钟、日本花钟、北京花钟。这些花钟装点了城市,美化了生活。
2最后我提议大家一起来做一个花钟吧!同学们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快乐的一起编了一个新的花钟。最后,读练结合,建议学生们观察周围的花草并写成日记,为本单元习作埋下伏笔。
【语文学习是学习积累、过用的过程,语言运用催生新思想和新言语的双重功能,是言语和精神同构共生的根本途径。】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教案浓缩,课文内容的主线,主题的升华。我利用学生收集的资料图片,编成花钟,作为本课的板书设计,体会到花的有趣与钟表结合的奇妙,回归文本整体。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有效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始终是我追求的目标,这节课也是我追求过程的一个中间站,正如一位专家所言:语文教学没有句号,只有逗号。
花钟说课稿优秀2
《花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一天之内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文章思路清晰,文质兼美,和单元课文《蜜蜂》、《玩出了名堂》、《找骆驼》相互联系,突出“细心观察”的专题,并与第三单元“秋韵”相连,传递着自然的神奇,歌颂了人类的智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提升学生阅读美文的能力,激发学生留心观察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新课程倡导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学语文,倡导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开放而有活力的课文学习,开展以此为基础的语文活动。
根据课程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兼顾学生学情,我确定了“读文识字学词、品文积累语言、赏文提高认识”的教学目标,力求在阅读的同时,淡化训练的痕迹,达到春雨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教学中,我删繁就简,围绕“花”这条主线,走“谈话导趣——析字导学——解疑导练——品句导读——归纳导思”的教学思路。具体的教学过程是:
一、谈话导趣,悄然走进花
完美的阅读课堂绝非“江船火独明”式的“教师一言堂”,而应是师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情感和生活阅历对作品进行理解的过程。如何真正引导学生自主地进入文本,品读文字和感悟文理,使之再推开一扇窗,看到更美的风景?
教学中,一是根据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轻松开课,以趣启思:“同学们,你们喜欢什么花呀?”不知不觉中把学生带入美好的学习情境,这种情境不仅唤醒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也为接下来的学习铺垫了情感和认知基础。
二是引导学生读题质疑:“读课题,你产生了什么问题?”学贵有“疑”,“疑”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是自主探究的源动力。这时,不失时机的导疑,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语文学习由“无疑”到“有疑”进而“释疑”。
二、析字导学,自然感受花
在这一环节里,我首先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当他们在语言环境中初步识字后,展开生动活泼的活动:演一演、写一写、开火车读词语、看图片说意思、读句子谈理解。借助这样的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感受,学习“嫩”、“燥”、“致”、“怒”等生字,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方法规律,形成技能,并且感受文字之妙和花开之美。
识字学词读句教学应贯穿中年级阅读教学。因此,在掌握了生字词的音形之后,我又引导学生把生字词送回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在读中巩固字词、品析语言,从而感悟文本,也就是我教学的第三个环节——
三、解疑导练,欣然了解花
我提出要求:通过初读课文,同学们理解了一些字词的意思。深入学习课文,大家一定会弄清更多的问题。请带着课前所提问题,静静地默读课文。
如此,引导学生通过默读思考解答疑问。这是学生理解课文、运用新知、形成技能的一种方式,是沟通读者与文本的桥梁。它使得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
四、品句导读,怡然欣赏花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里说的“相机诱导”,即“导读”,是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深入思考,以求发掘问题,主动领悟,提高能力。
体现在教学中的是:提炼主线——请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句用心读,读后谈感受,为聚焦主题导航;抓住矛盾——同样写花开,用词却不同。写九种花儿就有九种句子,为什么这样写,为理性分析正航;探微究细——读“一现”,读“舒展”,读“绽开笑脸”等,来一番“咬文嚼字”,引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为剖析中心点睛;注重联系——省略号表示什么,继续往后写诗,联系已有认知,引发对新知的思考,为凝练方法奠基。
接着,回到课文,图文结合,引读美文,让教师、学生、文本甚至与编者融为一体。
五、归纳导思,畅然赞美花
在师生共创的美好境界里,我以两段导语引学生往下读文思考,分别是:
“置身在这美好的世界里,植物学家没有一味的陶醉,他们不仅善于观察,还认真分析!请读第二自然段。”
“得出这些了不起的结论,植物学家没有单纯的满足,他们不仅善于思考,还积极创造,请读第三自然段。”
并相机展示花钟视频,鼓励学生畅谈体会,师生共同完成板书。板书设计是课文内容的主线,是作品主题的升华。本课板书利用学生收集的图片,借助所归纳的词语,以花钟形式呈现,再次让学生体会到花与钟结合的奇妙,以上教学设计,将单元训练重点融进课堂教学,把“读课文,品词句,悟感情”的学习方法春风化雨般地教给学生,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感知内容,在重点品读中感悟内涵,在激发创造中升华情感,从而真正达到掌握知识,激发潜能、彰显个性的多维目标。
花钟说课稿优秀3
老师们,下午好!《花钟》是三上第四单元的首篇课文,文章先描述不同时间不同种类鲜花盛开的美好姿态,然后揭示其中的科学道理,最后对课题“花钟”的含义进行通俗的解释。其中第一段语言表达有序、多样,又充满情趣,是语言学习的典范段落。根据三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及本篇课文的语言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积累等方法,在语境中理解“欣然怒放、含笑一现、陆续、大致”等词语的意思,并有一定的拓展。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能够看着钟面复述课文,积累语言。
3、品读第一自然段,感受文本语言的多样性、准确性、有序性,体会写法的精妙。
4、由读到写,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为“把握学段目标,提高教学有效性”,怎样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教学?我具体通过“识花名”、“赏花开”、“品花时”,来层层推进,逐步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 第一层面:“识花名”,初读课文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落实“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这一目标,同时为达成下一目标“领会鲜花开放的各具特色、情趣盎然” 做铺垫。首先,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喊喊花的名字,再重点朗读长句子。这样,从词到句,再到全文,让学生逐步读准读通课文。同时,我利用媒体,将图片与文字进行链结,使学生对本来比较模糊的花儿有了具体的形象感知。另外,在图文对应中,学生对“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的情景有了最为直接的感受,酿造了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情感基调。 第二层面:“赏花开”,品读课文 这个层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们的用意是以文本的语言为依托,引导学生多层次、多形式的读,读进去,再读出来,让孩子们既领会鲜花开放的各具特色、情趣盎然,又感受语言描述的细腻、多样。具体通过“你能把花开时的'不同样子读出来吗?”这一问题,带动整段的朗读。先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由读,让他们与文本做亲密交流。然后,在学生交流展示过程中,教师做针对性的评价。比如教学中,扣住“欣然怒放”“暮色”“含笑一现”等词语,让学生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积累等方法,使词语理解与情感朗读,融为一体,浑然相成。如此,便落实了本课的又一个目标:“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积累等方法,在语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并有一定的拓展”。扫清了词意的障碍后,再通过引读,个别读,赛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的情感随着花开而心花怒放,最后的配乐读,则是学生发自内心的一种情感释放——花美,语言更美,情感也美。 第三层面:“品花时”,感悟写法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各种教学手段最终是指向“语言的习得”。
这篇课文中,时间词的运用很有特色。通过改变句子的排列方式——上下对齐,整齐划一,使孩子们对这一特点一目了然,自然发现、感悟写法的精妙。如此一来,在下个环节的拓展写作中学生便能将这种语言形式加以自发的迁移运用,使教学达到情理相谐。设想总是偏向完美,但课堂却又是动态生成、瞬息万变的。因而,这节课,也存在着许多的遗憾。在引导孩子们欣赏花开的的美,体会语言的生动、多样时,由于我的评价,或单一,或滞后,或缺乏针对性,以至于降低了教学的有效性,让原本是亮点的部分,失色不少。由此我思考:目标永远是课堂的指针,在我们的内心深处,只有具备了强烈的目标意识,才能把课堂中的活动都落实为有效的教学手段。如何紧扣教学目标,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度,将是我们不懈探索的课题。也恳请在座的专家、领导、老师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花钟说课稿优秀4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花钟》。下面我就教材方面、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四方面对这篇课文作一个初步的教学构想。
一、说教材
1、对教材的理解《花钟》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一篇精读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一天之内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最后讲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文章思路清晰,文质兼美。它和后面的《蜜蜂》《玩出了名堂》等课文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突出本单元“细心观察”这个专题,激发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和前面第三单元秋韵相连,传递着自然的神奇,升华了人类的智慧。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2、教学目标的确立根据新课程的要求、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正处于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的过渡时期这一实际情况,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等词语。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情感目标:激发观察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和认真思考的习惯。
3、教学重难点的确立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感悟鲜花开放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倡导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学语文,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本课设计时,我删繁就简,围绕“花钟”这个主线,借课件入手赏花钟──以读为本识花钟──合作交流探花钟──延伸拓展编花钟,让学生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这样读书必然是乐趣盎然而又有所收获。
三年级语文正处于由低年级识字教学为主向高年级阅读教学为主过渡阶段。根据教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中注重向学生渗透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法指导,整体把握、品词析句、朗读感悟等方法,悟出效,激活思,调动学生积极性。
三、说教学程序
本课我预设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理清脉络。学习字词,了解大意。第二课时:入情入境,品味花钟,自悟自得,积累语言。接下来我重点讲讲第二课时的教学设想。
第二课时的教学我分四个板块进行:
(一)悄然入情赏花钟
(二)品读美文识花钟。
(三)合作交流探花钟。
(四)拓展延伸编花钟
下面我说说具体的教学过程:
(一)悄然入情赏花钟
课伊始,我这样激情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现在让我们一起走入花的王国,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描绘你刚才看到的景象吧。
【这样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调动起来,教学也因学生的入情而进入积极状态,引入第二环节的学习。】
(二)品读美文识花钟。
引领学生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分这样几个步骤指导学习的。
1.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有哪些花呢?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找花。
2.交流:花钟上有哪些花。问:你认识它们吗?来叫一叫它们的名字吧。
3.这些花在什么时间开放呢?请学生回答。然后和课文中的句子进行比较,体会交流。带着特殊的朗读体验读这些句子。
【在这个环节中,指导学生在一定语言环境中品词、品句。这样既欣赏了语言文字之美,也提高了学生细心观察,认识事物的能力。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读写结合,学表达。为了体会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我设计了拓展练习,学习用不同的方法来表现花开放。
省略号是文本的又一个亮点。我会问:同学们,你们平时观察到哪些花在什么时间开放呀?借机让学生结合平时观察,生活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填补课文中省略号的空白,以突出这篇课文在本单元中的引领作用。
(三)合作交流探花钟。
课文第二段是归纳原因,我采取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1.读一读: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议一议:在小组里讨论讨论:为什么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
3.填一填,一天中造成不同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的原因有哪些。
4.说一说:昙花为什么会在九点含笑一现?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在学生充分学习后,进行交流。
5.借助材料理解植物开花和昆虫活动时间的关系。
仙人掌原生长于热带沙漠地区,那里白天气温非常高。到晚上六七点钟,昆虫活动开始频繁,所以,此时开花最有利于昆虫传播花粉。
猜一猜:仙人掌大致在几点左右开花?
(四)拓展延伸编花钟
发现了鲜花的秘密,了解了其中的原因,再引导学习课文第三段,学生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我再次播放大花钟让学生欣赏:瑞士的日内瓦花钟把美丽的鲜花与钟表奇妙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美的享受,各国的能工巧匠们纷纷效仿,制做出了形形色色的花钟,这里有俄罗斯花钟、日本花钟、北京花钟。这些花钟装点了城市,美化了生活。
2最后我提议大家一起来做一个花钟吧!同学们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快乐的一起编了一个新的花钟。
最后,读练结合,建议学生们观察周围的花草并写成日记,为本单元习作埋下伏笔。
【语文学习是学习积累、过用的过程,语言运用催生新思想和新言语的双重功能,是言语和精神同构共生的根本途径。】
四、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是教案浓缩,课文内容的主线,主题的升华。我利用学生收集的资料图片,编成花钟,作为本课的板书设计,体会到花的有趣与钟表结合的奇妙,回归文本整体。
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就是有效实现三维目标的整合,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始终是我追求的目标,这节课也是我追求过程的一个中间站,正如一位专家所言:语文教学没有句号,只有逗号。
花钟说课稿优秀5
一、说课文
《花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四组紧扣细心观察这个专题的一篇文章,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时间是不同的。并形象举例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接着分析回答了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两个原因:开花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关,与昆虫的活动时间有关;最后扩展开去,谈到植物学家修建“花钟”,其做法很奇妙。选入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二、说学情
学生基础较好,进入三年级,有了比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三年级学生以开设了《科学》学科,学生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
三、说目标
针对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学生要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艳丽、苏醒、娇嫩”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学生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其中,难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用不同的说法表达同样的意思”。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则是了解牵牛花等开花的时间,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大自然时钟的兴趣。旨在鼓励学生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四、说教法
在《花钟》一文的教学中,我本着新课标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根据三年级学生实际情况。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两个课时,今天看到的这一课是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学习了生词,课文学习的重点放到第一自然段,借文学词学句。在课文的教学中始终贯穿多媒体设计:直观性的多媒体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娱乐和信息量大的特点,既能用它的声、形来吸引孩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多学、乐学、好学。同时还能调节课堂气氛,创设教学情境,引导探究为教师实施更有效的教学形式打下基础。努力为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为学生营造一个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学习氛围,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五、说学法
我主要采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读中积累、读中感悟、读中发现读中理解,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姿百态的花,发现鲜花的奥秘,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动手实践,解决教学重难点。
六、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是分五个环节进行设计的:
(一)欣赏花钟,悄然入情;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这一课的教学中从首先教师引学生,对花钟字面意思的理解——“花钟是用花草做成的钟”,随之老师播放课件,向学生展示各地的花钟,学生个个目不转眼的盯着大屏幕,顺着教师的讲解,走进了花的世界。并了解这些教师展示的花钟是“把钟表的机械结构设置在地下,将花卉之美同钟表的工艺结合在一起”,继而进行扎实有序的感悟和训练,让学生参与实践,明白真正的花钟是“不需要机械结构”的,最后让学生带着探究的欲望走出课堂!
(二)学习生词,欣赏词句;
要让学生在语文素养上得到实实在在的发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把握训练的节奏。本课的教学设计中,一是将字词句的学习、理解、运用结合起来,使语言文字的训练扎实、有序。拿生字词的学习来说,一开始,让学生在文中找出生词认读,然后是在课文中读,接着在屏幕上出现生词,离开拼音读,随后让学生找一找在课文中哪些词语是用来描写花的,到后来看看课文中那些描写花色的词语等等。二是将字词的学习与特定的语言环境结合起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而不是孤立地学习字词。教师多次提醒学生到句子中、课文中去理解字词,这样就使得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满起来。三是,教师把信息技术手段直接指向语文学习,比如,屏幕出现花的图片,让学生喊一喊花名。播放花儿开放的动画让学生直观的理解“欣然怒放”这一词所表现的动态美。
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是教学的重点,为了突破这个重点,体会不同的句式表达的效果中,增强语言感悟能力,并引导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能够迁移运用。我设计了一个比较题:课件出示这些花开的句子,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七点左右,月光花开了;晚上八点夜来香开了;九点左右,昙花开了。自已读一读发出现什么?学生读起来觉得枯燥、单调。此时教师请同学们再去自由的读一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又是怎样写的?从比较中的得出:同样是写花开,作者抓着了花的形态特征,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很巧妙。课件用不同的颜色标识花儿开放的时间,学生迅速发现句子的时间不论放在前面、后面、中间其意思不变,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
(三)品位词句,当堂积累;
将积累运用与课文的学习结合起来。我认为,这样的处理足见教师对语言积累的重视,敢于在课堂上利用时间让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并进行方法的引导,对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应该很有启发。同时,在积累的时候,老师注意了对生字书写的引导,老师说:“我想你们应该把这两个词抄在积累本上,要注意看清田字格中这个字的结构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为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惯打好基础。
(四)反复练习,熟读成诵;
第一段语言很美。作者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鲜花的开放,并抓住鲜花的形态特征巧妙地来描写。我让学生通过老师引读、同桌互读、游戏抢答多种形式,达到熟读成诵效果。还可以边读边做动作,看看说就像这些盛开的花朵。有的学生吹起了小喇叭,有的学生则绽开了自己甜甜的笑脸,也有的学生在舒展自己的筋骨……很快大部学生就能把背诵课文。
(四)修建花钟,引导探究;
在最后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课,让学主一起来制作一个花钟,并由我们大家一起给花钟报时。此时,不仅激发了学生兴趣,巩固了上面所学知识,感受成功。花钟制作完毕,教师质疑,只可惜,这花钟上还有几个时刻,没有花来表示,该用什么花来表示呢?这就需要你们,到书中,到大自然中去寻找了!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鼓励学生从课内向课外延伸,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七、说教学效果
通过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对话,在知识环境中寻求人的“适意安居”。课堂中随处可见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氛围,如同轻轻拂面的和风,如同似有若无的天籁,给人一种情感流淌的惬意,一种来自生命深处的生机。课堂上的老师淡化了教学行为,淡化了僵硬的学习,而学生却学得那样轻松自然,愉快充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