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教学心得
七年级数学教学心得1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这一头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第二,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第三、“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我觉得撇开教师这头,学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保证。教七年级数学,深切的感受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影响教学进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低,或者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太大。都将影响上课的效率。课堂要有效,老师一般都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练习。而在七年级学课,计算是贯穿全过程的。如果计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练习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谈了。有时候,还只能放慢上课速度来照顾全体。所以,我觉得在七年级,抓好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至关重要。
七年级数学教学心得2
今年5月23号,在文昌第三中学参加了新课程培训,通过一天时间的学习,并与其他同仁进行交流,探讨,收获很多。现谈谈我通过培训学习后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新教材的内容特点
1.人教版有了更多的图片,且图片清晰,形象,生动,它少掉了很多的文字表述,取而代之的是丰富、形象、有趣、易懂的图片。
2.新教材中还安排了很多的阅读与思考、实验与探究等阅读材料。让学生自己先阅读,进行思考分析而后讨论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变为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问题的能力。
3.根据知识结构合理安排知识点。人教版教材的单元习题中,改为复习巩固、综合运用和拓广探索。
二、几点想法
1.譬如在第七章讲三角形的边的关系时,书中讲到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我觉得应该同时提到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因为很多练习里都涉及到了求第三边的取值范围,还有应该把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改为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样学生理解会比较透彻。
2.第八章里讲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时应该把书中的“把具有相同未知数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改成“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一次的两个方程组成二元一次方程组”,这样概括的比较全面。
总之,七年级是学生知识奠定的根基时期,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课堂与课后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日后进一步进行数学学习打好良好的基础。
七年级数学教学心得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凝眸反思,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的问题情境
《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有了新的变化,教师都乐于去创设情境开展教学,这确实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有些课创设的问题情境复杂、牵强附会,学生不能捕捉有效的信息,致使课堂教学流程舒缓有余而紧凑不足,教学效果不佳。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二、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要在课堂有效的时间与空间里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的组织尤其重要。具体做法是:
1、好的探究情境。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起源于新颖的问题、情境或材料,因此,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仿真性的探究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解决一些相对复杂而灵活的挑战性问题来学习。
2、灵活采用探究的形式。探究形式通常有学生个人独立探究、学生临时以自愿组合的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大班集体探究等。课堂上,可根据不同的探究需要,采用一种形式,也可以几种形式交叉进行,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充分。
3、热情地参与学生的探究。教师的参与是对学生莫大的支持与鼓励,教师的热情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4、宽容与欣赏学生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并利用评价来有效地组织探究学习。
三、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因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我们有些教师却把它演绎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成了形式和走过场。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至少应注意:
①、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
②、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小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
③、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七年级数学教学心得4
初一学生基本上是13、14岁的少年,处于人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他们好奇、热情、活泼、各方面都朝气蓬勃;但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总之,初一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掌握其规律教学,更应善于引导,使他们旺盛的精力,强烈的.好奇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认真学习的精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自觉学习。通过这近一学期的实践教学,我谈谈对初一数学的体会:
本学期是我走上三尺讲台的第一年,按照学校的要求规范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 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结。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较虚心的听取其他老师的指点,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优秀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四、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
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在此同时我还特别注意对学生学习思想方法的教育。
一、强调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曾指出的:“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从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来看,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积极主动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要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技能,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学习方法指导得以进行的基础.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烈,但学习的持久性不长,如果在教学中具有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基础,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盛不衰.<1>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我采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 <2>锻炼学习数学的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磨刀石”.我认为应该以练习为主,在七年级的数学练习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解决问题,但注意难度必须适当,因为若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 <3>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的孩子习惯“闷”题目,盲目的以为多做题就是学好数学的方法,这个不良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注意纠正。
三、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1>合理渗透.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有时侯我就给他们编顺口溜,这样选取生动、有趣的记忆法来指导学生学习,有利于突破知识的难点。<2>随
机点拨。无论是在授课阶段还是在学生练习阶段,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3>及时总结。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我在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后都让孩子们养成自己总结的习惯,使单元重点系统化,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4>迁移训练.总结所学内容,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在训练中掌握学法.
四、开设数学学法指导课,并列入数学教学计划。在我所任教的班级里,我每两周用一课时给学生上数学学法的指导课。结合正反例子讲,结合数学学科的具体知识和学法特点讲,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讲,边讲边示范边训练.
教学中的困惑:在教学中,我注重采用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他们,但对于哪些调皮学生来说,他们感觉我这老师没有什么脾气,不按我的要求再去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日趋严重,作为教师的我十分头疼,如何解决呢?
七年级数学教学心得5
我有幸赶到诸葛第一初级中学听课。在短短的一中午时间里,听了李振花和赵夕锐两位数学老师的课,讲的内容都是分数的简单计算,李老师讲了三个例题,赵老师讲了两个例题。此次听课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不仅让我领略到了两位数学教师的讲课风采,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在课堂教学方面自身的浅薄与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现将我个人的听课感受发表一下看法。
一、注重创设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
例如:李老师的《分数的简单运算》一课,首先把学生们引入到一个芳芳过生日切蛋糕的情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从分蛋糕中得到学习,知识点明确。这便是情境所起的作用。这种情境的创设非常适合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这两节课里,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在思考中学到知识。
二、语言亲切,有亲和力,师生互动良好。
在课堂上,老师们都注重对学生使用亲切用词,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为上好课奠定了感情基础,另个老师们对学生的鼓励很及时到位,有利用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三、教学手段多样化,但都紧围教学目的。
如赵老师,利用温馨提示选一张任意图形的纸,把纸平均分八分,涂出一个小于八分之三的分数,学生有的涂长方形,有的涂圆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良好。学生们都想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老师看。
四、课堂气氛活跃
上课过程中,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且声音非常洪亮,勇敢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而不是呈现问题,充分发散学生的思维。李老师以歌曲开始上课,而且以歌曲结尾,完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别外,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共2页。
“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所以每堂课都有很闪光的亮点供我们参考、学习、借鉴。所以我会把其中的精华加以吸取,尝试运用到以后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来逐步的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方法,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七年级数学教学心得6
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快一年了,我们学校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感觉不出来,好或者不好,只是记得,我们上初中那会,几何还跟代数分开呢,而现在所使用的教材,每册都有相关的代数跟几何,而且问题都很具体,很实际,几乎每一个知识点都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想必,新教程改革要让孩子们学有用的数学,这点体现在教材里,当然也体现在我的课堂上。
之前上课,老是感觉时间很短,中学的45分钟,大学的90分钟,除了自己喜欢的课,时间通常都是很漫长的,不过那时还是学生的身份,现在,我想,我已经习惯了,是老师,是一名教给孩子们好的学习方法的老师。从花尽40分钟还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到讲练结合,突破难点,联系考点,我想,我努力,我进步吧。感谢那些直言不讳的领导,老师们,我的成长跟他们是分不开的。
乡下的初中,与城里的截然不同,生源有一定关系,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观念的问题。很荣幸,我所教的这门课,学校,学生都还算重视,但差距的存在,又着实让人恼,除了坦然面对,我还学会了改造。把我所知道的一切都告诉他们,也许不是很多,但可以让他们了解,除了课本还有很多是他们不知道的,书上的东西也值得怀疑,我说的话也会有错的时候。只是希望他们的好奇心可以让他们的人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教材的第八章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九章是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两章都是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对代数的进一步学习,所以,检查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掌握情况,显得尤为关键,所幸,在上册的习惯养成上,大花工夫看来是没有白费的,虽然有那么一点教条,但从现在学习的效果来看,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比我想象的好多了。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系数化为1,这些在孩子们中间耳熟能详的步骤,操作起来,真是如鱼得水。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解决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通过一元的比较,找到了消元,什么时候用代入消元法,什么时候用加减消元法,通过实际的操作,同学们做出了自己的归纳。其实很多的题具体该用哪种消元法都是模棱两可的,相对而言,所以,我就给孩子们布置自主作业,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让证明你的结论,之前,看到大家浓厚的兴趣,我想,我的启发成功了,可是不然,他们手中的资料除了课本就是练习册,一部分在上面“找”了些题来应付,一部分竟然忘了,他们不理解我布置的作业,他们太听话了,所以,墨守成规,等我布置书第几页第几题或者他们会完成的更好些,还是有好几个人的作业让我满意的,至少,他们让我知道他们脑袋里知道些什么,对于两种消元法,他们理解到了些什么。更多的是反省自己,怎么没好好跟孩子们讲讲怎么做作业。再一想,不喜欢耳提面命的我,又怎么习惯,给他们定些死条款呢。还是继续努力吧。
也许本人也是八零一代吧,有时候,这教材,让我不知所措,介于叛逆心理作祟,在我的课堂上,贸然,改起了教材。上册,在学一元一次方程之去括号,添括号之前,我补充了,单项式,多项式,合并同类项等概念,这一知识点用乘法分配律解决是可以,但是我觉得有必要让他们知道,他们合并的是叫做同类项的东西,我不想他们弄得云里雾里的。还有通过教学,我感受到孩子们脑海里字母代替数的思想,确实不那么清晰,虽然在小学也学了列代数式之类的,一开始我用课外的知识让他们感受字母代替数的由来,慢慢走进代数的世界,我知道阿尔花拉子米是在我上大学的第一堂数学分析课上,因为我的数学并不是最好的,可是我让我的学生们在他们入门的时候就明白了,数学,不就是那么一回事吗?生活需要了,就归纳了。
每一个孩子就像一朵花,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花期,不知道是谁的话,也许这真的不那么重要,天下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虽然我也不太能接受这句话,但是,我想我明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只是等待老师的发现。
七年级数学教学心得7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已逐渐被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所取代。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在“以学论教”的今天,结合一些在教学中的具体案例,谈一点体会。
新课程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从教材的内容编排看
新教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轻能力重知识的要求,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把教材的内容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步子,一会儿几何知识,一会儿代数知识,好比一台机器,把所有的零件放在学生的面前,作为教师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如何组装机器。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半个多学期的教学实践探究,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必须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机械模仿教师的解题过程,死记硬背,这种方法已在教台站不着脚。同时,新教材还有独特的一面,那就是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考虑:七年级的学生还很喜欢色彩鲜艳的图片,所以教材编排了很多想想做做、剪剪拼拼游戏中的数学,学学玩玩,玩玩学学的24点计算,火柴棒、排方桌等生活中的数学,使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了,变的学生好容易理解了,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二、从教学的方面看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习情境的设计者和信息资源的采集者,好比“机器零件”供应商,要从讲台上的“独奏者”转变到后台的“伴奏者”。教师必须要认真地钻研教材,找准教材的重点与难点,处理好教材、学生、教师的关系。寻找相关数学资源、图片、实物模型,创造和平共处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现实生活,体会现实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决心。
如在教日历中的方程时,学生每人准备一张日历表,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小彬在假期中外出旅游一周,这一周各天日期之和是84,问小彬几号回家?问题一出,学生们的情绪马上高涨起来,这时课堂热闹非凡,讨论的场面不言而喻,然后观察学生准备好的日历,找日历中规律,竖列中的数字关系,横列中的数字关系,紧接着玩日历中的数学游戏,学生情绪高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再比如商品中的打折销售,对于学生来说,买卖服装是生活中最平常的事,但其中的数学知识学生知道的还不是很多,只要教师收集的资料准备真实有效,学生的会很感兴趣用数学的知识去解答这些问题,但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针对现在农村学生,阅读课外的读物还不是很多,若看到一些数据无法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教师在上课时尽量做到让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发表意见,做到多鼓励,少批评,同学之间少指责,使他们不再沉默。
新教材的优点很多,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有一些困惑:在教学中,教师注重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但在此过程中,好的学生能积极讨论、发言、学到了很多知识,发展了他们的能力,但对于哪些调皮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放松。什么都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日趋严重,作为新教师十分头疼,如何解决呢?还有待探索和研究。
老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因此,数学教学不能视而不见,不管实际应用,这样恐怕就太不合时宜了。
学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圆的认识”后,我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画一个半径为5米的圆。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圆,有的想到一排人转一圈画一个圆,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围一个圈,沿这个圈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当有人在表演时,观看的人群自然的围成一个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羊吃到草的最大范围是一个圆形?”这些实际问题。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
七年级数学教学心得
七年级数学教学心得1
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快一年了,我们学校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教材,感觉不出来,好或者不好,只是记得,我们上初中那会,几何还跟代数分开呢,而现在所使用的教材,每册都有相关的代数跟几何,而且问题都很具体,很实际,几乎每一个知识点都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想必,新教程改革要让孩子们学有用的数学,这点体现在教材里,当然也体现在我的课堂上。
之前上课,老是感觉时间很短,中学的45分钟,大学的90分钟,除了自己喜欢的课,时间通常都是很漫长的,不过那时还是学生的身份,现在,我想,我已经习惯了,是老师,是一名教给孩子们好的学习方法的老师。从花尽40分钟还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到讲练结合,突破难点,联系考点,我想,我努力,我进步吧。感谢那些直言不讳的领导,老师们,我的成长跟他们是分不开的
乡下的初中,与城里的截然不同,生源有一定关系,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观念的问题。很荣幸,我所教的这门课,学校,学生都还算重视,但差距的存在,又着实让人恼,除了坦然面对,我还学会了改造。把我所知道的一切都告诉他们,也许不是很多,但可以让他们了解,除了课本还有很多是他们不知道的,书上的东西也值得怀疑,我说的话也会有错的时候。只是希望他们的好奇心可以让他们的人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
教材的第八章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九章是一元一次不等式,这两章都是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对代数的进一步学习,所以,检查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掌握情况,显得尤为关键,所幸,在上册的习惯养成上,大花工夫看来是没有白费的,虽然有那么一点教条,但从现在学习的效果来看,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比我想象的好多了。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系数化为1,这些在孩子们中间耳熟能详的步骤,操作起来,真是如鱼得水。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何解决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通过一元的比较,找到了消元,什么时候用代入消元法,什么时候用加减消元法,通过实际的操作,同学们做出了自己的归纳。其实很多的题具体该用哪种消元法都是模棱两可的,相对而言,所以,我就给孩子们布置自主作业,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让证明你的结论,之前,看到大家浓厚的兴趣,我想,我的启发成功了,可是不然,他们手中的资料除了课本就是练习册,一部分在上面“找”了些题来应付,一部分竟然忘了,他们不理解我布置的作业,他们太听话了,所以,墨守成规,等我布置书第几页第几题或者他们会完成的更好些,还是有好几个人的作业让我满意的,至少,他们让我知道他们脑袋里知道些什么,对于两种消元法,他们理解到了些什么。更多的是反省自己,怎么没好好跟孩子们讲讲怎么做作业。再一想,不喜欢耳提面命的我,又怎么习惯,给他们定些死条款呢。还是继续努力吧。
也许本人也是八零一代吧,有时候,这教材,让我不知所措,介于叛逆心理作祟,在我的课堂上,贸然,改起了教材。上册,在学一元一次方程之去括号,添括号之前,我补充了,单项式,多项式,合并同类项等概念,这一知识点用乘法分配律解决是可以,但是我觉得有必要让他们知道,他们合并的是叫做同类项的东西,我不想他们弄得云里雾里的还有通过教学,我感受到孩子们脑海里字母代替数的思想,确实不那么清晰,虽然在小学也学了列代数式之类的,一开始我用课外的知识让他们感受字母代替数的由来,慢慢走进代数的世界,我知道阿尔花拉子米是在我上大学的第一堂数学分析课上,因为我的数学并不是最好的,可是我让我的学生们在他们入门的时候就明白了,数学,不就是那么一回事吗?生活需要了,就归纳了。
每一个孩子就像一朵花,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花期,不知道是谁的话,也许这真的不那么重要,天下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虽然我也不太能接受这句话,但是,我想我明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只是等待老师的发现。
七年级数学教学心得2
我所教的班总体情况不太好,学生不重视该科,上课的时候不认真,大部分学生不能专心听讲,课后也不能认真完成作业。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可是差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做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只有小部分同学成绩有所提高。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小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因为很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厌学,倒至教学工作很难开展,学生的学习成绩很难提高。如何解决呢?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教学中的困惑:在教学中,我注重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但在此过程中,好的学生能积极讨论、发言、学到了很多知识,发展了他们的能力,但对于哪些调皮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放松。什么都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日趋严重,作为教师十分头疼,如何解决呢?还有待探索和研究。
每一个孩子就像一朵花,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花期,不知道是谁的话,也许这真的不那么重要,天下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老师,虽然我也不太能接受这句话,但是,我想我明白,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只是等待老师的发现。
七年级数学教学心得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然而,凝眸反思,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教学多了些新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的问题情境
《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一个好的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身心,让学生主动关注学习的内容;能唤起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学习新知抛砖引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课堂有了新的变化,教师都乐于去创设情境开展教学,这确实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然而,有些课创设的问题情境复杂、牵强附会,学生不能捕捉有效的信息,致使课堂教学流程舒缓有余而紧凑不足,教学效果不佳。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考虑到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二、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探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和课堂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是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理念之一。探究性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但要在课堂有效的时间与空间里有效地开展探究性学习,教师的组织尤其重要。具体做法是:
1、好的探究情境。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往往起源于新颖的问题、情境或材料,因此,在课堂学习中,教师应尽量为学生营造仿真性的探究情境,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解决一些相对复杂而灵活的挑战性问题来学习。
2、灵活采用探究的形式。探究形式通常有学生个人独立探究、学生临时以自愿组合的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大班集体探究等。课堂上,可根据不同的探究需要,采用一种形式,也可以几种形式交叉进行,使探究活动更加深入充分。
3、热情地参与学生的探究。教师的参与是对学生莫大的支持与鼓励,教师的热情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力,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探究热情,促进学生主动探究。
4、宽容与欣赏学生探究的过程和结果。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价,并利用评价来有效地组织探究学习。
三、建立有效的合作方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被越来越多地引入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体现了“与人合作”,并与同伴交流思想的过程和结果,不但充分地体现教学的民主,也给予学生更多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相互交流的机会,是学生取长补短、展现个性的舞台,因而,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很多的课堂上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我们有些教师却把它演绎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点缀”,成了形式和走过场。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呢?首先,教师要明确提出的问题有没有合作的必要。对于那些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就不需安排合作学习。只有那些学生单独不能解决的、并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之间优势互补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合作,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有效合作。其次,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至少应注意:①、分工明确。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学习中都有事可做,使每人在小组学习中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人人都成为小组学习的主人。②、建立机制。必须有意识地强化“学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让每个成员感到自己的行为会影响小组的学习结果,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从而使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局面。③、适时引导。合作过程中学生活动相对分散,干扰因素相对增多,教师要成为学习小组的一员,参与学习活动,并通过提示、点拨、引导等形式,保证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服务。
七年级数学教学心得4
带着几分新奇和自信的笑容,我和七年级新生一同进入初中数学课堂。然而,我发现有50%的学生认为,“数学学科最难学”。通过调查了解,数学教学普遍存在的疑惑就是“我们该如何学好数学?”为什么教学观念在更新,课本在改革,教学方法在改变,而我们的孩子却依然沉浸在数学学习的漩涡中呢?通过一些听课研究,我发觉,在我们的课堂中仍然存在着“教”轻“学”的教学模式。数学教学改革偏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于学生是如何学的,学的活动是如何安排的,往往较少问津。
一、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曾指出的:“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从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来看,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积极主动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在人类进入信息时代的新世纪,人们将面临知识不断更新,学习成为贯穿人的一生的事情,一方面不仅要关注学生素质发展的全面完善以及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技能,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数学学习的常用方法
我国要求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真正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翁看待;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特别是对于七年级,要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打下良好基础,数学学习方法的学习显得更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是一个由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多元组成的统一整体,因此,应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学法指导,目的在于使学生加强学习修养,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进而提高学习能力及效果.
(1)正确认识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一思想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可以通过讲述数学名人的故事,激励学生,我结合《数
轴》一课的内容,在班上讲述笛卡尔在病床上发现数轴,最终开创了用数轴表示有理数的故事。让孩子懂得了获得数学知识,学习数学的方法才是关键。在班级中,我多次召开数学学习方法研讨会,让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介绍经验,开辟黑板报专栏进行学习方法的讨论.
(2)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学习方法指导得以进行的基础.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烈,但学习的持久性不长,如果在教学中具有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基础,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盛不衰.<1>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一课中,教学引入时,我根据学生喜欢玩扑克牌的爱好,和他们来讲扑克游戏,引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有的课教师还可以运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2>锻炼学习数学的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磨刀石”.我认为应该以练习为主,在七年级的数学练习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解决问题,但注意难度必须适当,因为若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 <3>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的孩子习惯“闷”题目,盲目的以为多做题就是学好数学的方法,这个不良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注意纠正。
(3)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
①合理渗透.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有时侯我就给他们编顺口溜,这样选取生动、有趣的记忆法来指导学生学习,有利于突破知识的难点。②随机点拨。无论是在授课阶段还是在学生练习阶段,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③及时总结。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我在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后都让孩子们养成自己总结的习惯,使单元重点系统化,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④迁移训练.总结所学内容,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在训练中掌握学法.
(4)开设数学学法指导课,并列入数学教学计划。
在我所任教的七年级里,我每两周一课时给学生上数学学法的指导课。结合正反例子讲,结合数学学科的具体知识和学法特点讲,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讲,边讲边示范边训练.
具体的我有以下教学心得:
1、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这个段的小孩比较天真、表现欲也很强。2、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学生的感性认识要大于理性认识。
3、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虽然新教材倡导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但在讨论中有部分学生往往滥竽充数,不爱动脑思考,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
4、多给学生写解题过程的机会。学生大都挺聪明,但惰性也较强,在解题时往往只重结果,忽略过程,有部分学生甚至是会的题不稀做,不会的题还做不出来。
5、多给农村学生学习的机会。农村学生与城镇学生的主要差别就是阅历浅、反应慢,而且大多数城镇学生对七年级数学知识在假期里已经补过了,两者在学习中往往形成很大的反差。
6、多给学生复习归纳的机会。七年级数学新教材就是对小学知识的综合与提高,对基础知识差的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应适当的引领学生对小学学生的知识进行复习与归纳。
7、多给学生练习计算的机会。学生计算的准确性不高,加强计算的训练,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尽可能不使用计算器。
综合来看,数学学习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交往、表达等能力.学习活动过程是一个需要深入探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想教师要挖掘教材因素,注意疏通信息渠道,善于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或提出假设,检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勇于钻研、不断探究的习惯,架设起学生由知识向能力、能力与知识相融合的桥梁。总之,七年级是学生知识奠定的根基时期,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课堂与课后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日后进一步进行数学学习打好良好的基础。
七年级数学教学心得5
一节课是否有效,老师这一头是十分重要的。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后备好一节课。上课前的教具学具的准备,对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课的时候,老师良好的教学素质,对课堂的掌握,教学中练习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有没有考虑到面向全体学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练习都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从而达到巩固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无不关系到教学的效果。
所以,我觉得备课这一个环节,是上课有效的前提。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但生成并不意味着不需要预设、不需要备课。相反,有效的教学对预设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预设要能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能为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能促使课堂多向、多种类型信息交流的产生并及时反馈。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让“预设”真正服务于生成性的课堂教学。
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为“预设”打好基础。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每一位教师都要认真研读、感悟、领会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把握教材所提供的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分析教材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学生活动的科学内涵,这样才能体会新教材蕴含的教学理念,备出高质量的教学预案。
其次,要改变备课模式,变“教案”为“学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一切知识经验的获得都依赖于学生的自主建构、自我内化。离开了“学”,再精心的“设计”也没有意义,教师要充分考虑,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一种有准备、有意识的预设。
第二,重课堂动态生成,着眼学生发展
教学过程是动态生成的,尽管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对课堂上可能发生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中,依然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情况发生。面对信息多变、资源多彩的课堂,教师要扮好倾听者、重组者、等待者、提升者这几种角色。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寓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的教学中,不断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生成的各种各类信息,灵活驾驭教学过程,推进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有效生成。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应该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学生由于受到年龄、心理方面的影响,不可能会再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一次机会也就这样消失了。而在课堂中能研究的、能放大的,则必须敏感的捕捉和利用起来,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课堂上能研究的还是不能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的创新精神就会培养出来。
第三、“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
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新课程下的数学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我觉得撇开教师这头,学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保证。教七年级数学,深切的感受就是,学生的计算能力也是影响教学进展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对低,或者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太大。都将影响上课的效率。课堂要有效,老师一般都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练习。而在七年级学课,计算是贯穿全过程的。如果计算能力差,要想加大练习的密度和深度,都是空谈了。有时候,还只能放慢上课速度来照顾全体。所以,我觉得在七年级,抓好口算教学,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是至关重要。
七年级数学教学心得6
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传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已逐渐被生动活泼的数学活动所取代。课堂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充满着求知欲和表现欲。在“以学论教”的今天,结合一些在教学中的具体案例,谈一点体会。
新课程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从教材的内容编排看
新教材改变了传统的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轻能力重知识的要求,出现了许多新的教育思想把教材的内容分解成一个一个的小步子,一会儿几何知识,一会儿代数知识,好比一台机器,把所有的零件放在学生的面前,作为教师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如何组装机器。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通过半个多学期的教学实践探究,使我清楚地认识到,必须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学生机械模仿教师的解题过程,死记硬背,这种方法已在教台站不着脚。同时,新教材还有独特的一面,那就是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考虑:七年级的学生还很喜欢色彩鲜艳的图片,所以教材编排了很多想想做做、剪剪拼拼游戏中的数学,学学玩玩,玩玩学学的24点计算,火柴棒、排方桌等生活中的数学,使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了,变的学生好容易理解了,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二、从教学的方面看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学习情境的设计者和信息资源的采集者,好比“机器零件”供应商,要从讲台上的“独奏者”转变到后台的“伴奏者”。教师必须要认真地钻研教材,找准教
材的重点与难点,处理好教材、学生、教师的关系。寻找相关数学资源、图片、实物模型,创造和平共处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看待现实生活,体会现实生活也离不开数学。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与决心。
如在教日历中的方程时,学生每人准备一张日历表,然后教师提出问题,小彬在假期中外出旅游一周,这一周各天日期之和是84,问小彬几号回家?问题一出,学生们的情绪马上高涨起来,这时课堂热闹非凡,讨论的场面不言而喻,然后观察学生准备好的日历,找日历中规律,竖列中的数字关系,横列中的数字关系,紧接着玩日历中的数学游戏,学生情绪高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再比如商品中的打折销售,对于学生来说,买卖服装是生活中最平常的事,但其中的数学知识学生知道的还不是很多,只要教师收集的资料准备真实有效,学生的会很感兴趣用数学的知识去解答这些问题,但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时刻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针对现在农村学生,阅读课外的读物还不是很多,若看到一些数据无法用数学语言来表达,教师在上课时尽量做到让平时不爱说话的学生发表意见,做到多鼓励,少批评,同学之间少指责,使他们不再沉默。
新教材的优点很多,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也有一些困惑: 在教学中,教师注重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但在此过程中,好的学生能积极讨论、发言、学到了很多知识,发展了他们的能力,但对于哪些调皮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放松。什么都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日趋严重,作为新教师十分头疼,如何解决呢?还有待探索和研究。
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新一轮
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就学习数学而言,学生一旦“学会”,享受到教学活动的成功喜悦,便会强化学习动机,从而更喜欢数学。因此,教学设计要促使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从而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
新课程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形成,利息、保险、有奖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因此,数学教学不能视而不见,不管实际应用,这样恐怕就太不合时宜了。
学生学知识是为了用知识。但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大多数学生不知道为什么学数学,学数学有什么用。因此在教学时,我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切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学“圆的认识”后,我有意识地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画一个半径为5米的圆。有的学生想到两个人用一根长绳画圆,有的想到一排人转一圈画一个圆,也有的想到全班人围一个圈,沿这个圈画出一个圆。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解决“为何现实生活中车轮都做成圆的,而车轴都装在圆心上?”、“当有人在表演时,观看的人群自然的围成一个圆,这是为什么?”“为什么羊吃到草的最大范围是一个圆形?”这些实际问题。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
七年级数学教学心得7
初一学生基本上是13、14岁的少年,处于人生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他们好奇、热情、活泼、各方面都朝气蓬勃;但自制力差,注意力不集中??总之,初一学生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掌握其规律教学,更应善于引导,使他们旺盛的精力,强烈的好奇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认真学习的精神,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自觉学习。通过这近一学期的实践教学,我谈谈对初一数学的体会:
本学期是我走上三尺讲台的第一年,按照学校的要求规范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结。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较虚心的听取其他老师的指点,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优秀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
四、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在此同时我还特别注意对学生学习思想方法的教育。
一、强调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曾指出的:“教学方法是由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运用的协调一致的效果决定的.”从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来看,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积极主动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同目标。要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技能,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学习方法指导得以进行的基础.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烈,但学习的持久性不长,如果在教学中具有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基础,可以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长盛不衰.<1>激发学习动机,即激励学生主体的内部心理机制,调动其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我采用形象生动、贴近学生、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2>锻炼学习数学的意志.心理学家认为:意志在克服困难中表现,也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中发展,困难是培养学生意志力的“磨刀石”.我认为应该以练习为主,在七年级的数学练习中,要经常给学生安排适当难度的练习题,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在独立思考中解决问题,但注意难度必须适当,因为若太难会挫伤学生的信心,太易又不能锻炼学生的意志。 <3>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的孩子习惯“闷”题目,盲目的以为多做题就是学好数学的方法,这个不良的学习习惯,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注意纠正。
三、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数学学习方法。<1>合理渗透.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渗透到教学过程中。有时侯我就给他们编顺口溜,这样选取生动、有趣的记忆法来指导学生学习,有利于突破知识的难点。<2>随机点拨。无论是在授课阶段还是在学生练习阶段,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3>及时总结。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我在完成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后都让孩子们养成自己总结的习惯,使单元重点系统化,并找出规律性的东西.<4>迁移训练.总结所学内容,进行学法的理性反思,强化并进行迁移运用,在训练中掌握学法.
四、开设数学学法指导课,并列入数学教学计划。在我所任教的班级里,我每两周用一课时给学生上数学学法的指导课。结合正反例子讲,结合数学学科的具体知识和学法特点讲,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讲,边讲边示范边训练.
教学中的困惑:在教学中,我注重采用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吸引他们,但对于哪些调皮学生来说,他们感觉我这老师没有什么脾气,不按我的要求再去做。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日趋严重,作为教师的我十分头疼,如何解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