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1
《少年闰土》是写人的文章。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是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作品抓住了这些特点,将人物刻画得十分成功。我们的教学过程也要体现这样的特点。“教案设计一”在如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1、由扶到放:
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经过提问直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看瓜刺猹”这件趣事上,以人物的动作描述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接近闰土,认识闰土,了解闰土的特点。悟出方法后,自我学习理解捕鸟、拾贝壳、看跳鱼儿三件事,在读、想、评、议的主动学习实践中领悟并得到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思想资料,体现“教是为了到达用不着教”的训练过程。
2、启发想象:
闰土看瓜刺猹这幅画面给作者和读者都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启发学生想象画面,再现语言文字所反应的客观事物,让闰土这个人物在画面中鲜明地树立起来,深入人心,从而利于学生掌握人物的特点。
3、体会感情:
课文中闰土的四件事都是采用对话的形式描述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闰土的语言来体会他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特点,同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热爱农村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读写结合:
课文对闰土的外貌描述简洁而精彩。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上最有特征的方面去体会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点。这样既贴合认知规律,又贴合写人文章的写作规律。并带动思考·练习4的指导,做到读写结合。
5、课后拓展:
课后阅读《故乡》原文。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来体会长大后的“我”和闰土的内心活动,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中年闰土是怎样一个人。将课内的学习方法用于课外的阅读实践当中,到达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的设计点都得以落实,教学重点完成得很好;教学难点也得到很好的突破。但整堂课存在以下不足:
1、顾及教学目标是否如愿完成,对朗读的指导不够到位,学生也读得不够精彩。
2、教学过程中略平铺直叙,精彩地方不够精彩,正如小说中得高潮部分还未能呈现出来一样。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力求突破的。
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2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自己思考,文中闰土分别告诉了“我”哪几件事情。学生由于课前预习,很快地就说出了文中的四件事: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心里十分清楚,学生的这些答案无非是自己看了相关的参考书。看似学生的回答让我很满意,然而我对于这样的结果却是很失望的。如果学生不懂得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那么在今后的学习或考试中遇到相类似的题目,学生可能还是不会。于是,我就反问了学生:你是怎么得到这样的答案的?大部分学生一下子就被我问住了,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接着,我告诉了学生对文中故事拟小标题的方法。我先让学生自己比较这四个小标题,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有的学生很快就发现了这四个小标题中,每个标题都有一个动词。我引导着学生原本完整的标题应该是“谁(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状态)做什么”,因为主语是大家都知道的,所以省去 了。在我的引导之下,大部分学生都懂得了拟小标题的方法。为了进一步地使学生学会相关的方法,我立刻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巩固。我让学生们自己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分别给文中的四个事件起一个小标题。学生将所学习到的方法进行了较好地运用,很快就拟好了四个小标题,分别是: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地熟练掌握,我又向学生出示了鲁迅《藤野先生》中的两段话,分别让学生进行拟小标题。学生很快就拟好了两个标题,分别是:修改讲义、纠正解剖图。通过这样反复地实践练习,班上的大部分学生基本上掌握住了给文中故事拟小标题的方法。
学习完拟小标题这个内容之后,我又向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在这篇文中,“‘我’认为闰土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通过预习和思考后,也分别说出了闰土是一个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人。接着,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这四件事有没有内在联系?在学生自己的思考和交流及我的引导之下,学生明白了这四件事都是为了突出闰土的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品质。接着,我又让学生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先让他们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学生很快找到了文中中心句是最后一段“的'确,我的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我又让学生思考文中的四件事与这个中心句的内在联系,学生很快就说出了这四件事都是为了突出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紧接着,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少年闰土》中,加上一个故事写闰土读书非常用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加上一个故事写鲁迅一生出版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有很多粉丝。你觉得合适吗?学生纷纷说道不合适,因为与文中所要表现的人物品质不统一。我又让学生回到文中,比较一下四个故事作者在写的时候着重点是否一样。学生很快发现了,《少年闰土》中重点写“看瓜刺猹”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重点写“救助车夫”的故事。我告诉学生,用几个不同的事件来突出一个人的品质时,每个事件指向的都应是人物的同一品质,并且几个不同事件在写的时候要抓住最突出的事件来写,这便是文章的写作思路。
学生懂得之后,我让学生自己思考,如果你要写某个同学,你准备用几个不同的事件来突出他的品质,你打算怎么写。学生经过讨论交流之后,分别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整个构思比较清晰合理。
在这节课中,我虽然只引导学生学会了拟小标题、理清文章的主要思路两个小目标。但整节课下来,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在语文方面的能力有所提升。整节课目标集中、单一清晰,学生学习得较为扎实有效。只有基于单元导语,展开整合教学,理清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的语文课才会更加简约,学生才会学得更加充分。
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3
《少年闰土》一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3、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其中“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以及“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课前,我将本课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以预学单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预习时能抓住重点,带着目标去预习。而到了课堂上,学生根据课前预习的内容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再适时引导,及时补充、共学,提高课堂效率。
为了解决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在预学单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闰土在和‘我’相处的过程中,给‘我’讲述了哪几件事?认真读一读这几件事,从中你体会到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画出相关语句,并抓住动作、语言等描写,联系上下文,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课文空白处。”按照惯例,这个问题本应放在课堂上,给学生专门的时间来阅读、批注,但我觉得学生在课下完全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至少在读完文本之后,会对闰土有个初步的印象,因此,为了在课堂上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展示交流,我把这个问题放在了课下,让学生在预习时批注体会。
当交流到这一问题时,我先让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出示交流提示:
1、交流时应先说明:‘请大家随我看第x自然段,我从哪句话中体会到闰土是一个xxxx的孩子’并说明原因。
2、积极发言,认真倾听,取长补短,完善自己勾画的内容和所做批注。
通过这样的提示来规范学生交流时的语言,并让学生明白只有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才能取长补短的道理。在小组简单交流后,学生对闰土的印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全班交流。从整体上看,孩子们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如在交流“雪地捕鸟”时,他们能准确抓住闰土捕鸟的动作体会到闰土的聪明能干,抓住段末的省略号,体会到闰土的见多识广。因为课前有了充分的预习,小组内有了充分的交流,因此,在全班交流时,孩子们很快就通过四件事总结出了闰土的特点,但遗憾的是,在交流时,我的评价不是很到位,同时也缺少生生互动评价。
除此之外,由于想呈现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因此把本应两课时完成的教学内容压缩在一课时完成,结果造成课堂容量过大,尽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但整堂课上下来,我觉得有点累,相信学生听得也并不轻松,看来,以后还是要学会取舍。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的激情不够,导致课堂气氛比较平淡,随机应变能力也有待加强。一堂课下来,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不会的东西、不明白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新的环境、新的挑战,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好好跟着前辈们奔跑吧!
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4
《少年闰土》是一篇老课文,在组织教学设计时,我大胆地将《故乡》中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引进课堂,让学生通过对比闰土少年时的纯净与天真,中年时的苍老与悲苦,对帮助学生感悟鲁迅写人物的特点,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具体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自己的体会:
1、在课堂上,我从转变自身角色做起,对学生采用“导”而不是“给”:
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我不给学生讲闰土的身世和名字的来历,也不讲闰土的外貌特征,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品味、去想象,最后让学生动笔学着写,来实现以读学写、学以致用的目的。
2、我一改往日由老师津津乐道地讲解如何“捕鸟”,如何“看瓜刺猹”、“拾贝壳”、“看跳鱼儿”等故事情节的传统教法,而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尽量让精采的语言出自学生之口,并且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口吻说:“我知道,有些同学喜欢捕鸟,有些同学对“看瓜刺餷”感兴趣……那么,你喜欢什么内容,就仔细阅读这一部分,然后把怎样捕鸟,怎样看瓜刺餷的乐趣和拣贝壳,看跳鱼儿的情景说给大家听听,也可以采用“我”和闰土对话的形式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好吗?”这样一引导,学生立刻活跃起来,有的模仿文中的“我”和闰土个性化的语言分角色朗读起来,有的展示自己收集有关“跳鱼儿”的画片,资料与大家分享,有的津津乐道捕鸟的方法和保护鸟类的意义……谁能没有自己的喜爱?谁能没有自己的感受?不同的情节,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即便是同一情节也是如此。学生的这种感受可能是幼稚的',也可能是令人发笑的,但它却是最真实的,是学生自己的。实践又一次告诉我,这样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对话,比老师唱“独角戏”,“孤芳自赏”要好的多。
3、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发展而服务:
在课堂上学生出现自读不领悟,讨论无结果探究无法深入下去的时候,教师不能观望,更不能等待,而要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从而推动合作学习的深入,使学生受到积极情感,审美观念的教育。如在对课文第十六自然段“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时,我引导学生先理解第十四自然段“我素不知道天下有着许多新鲜事……”有了这一个过度句的理解,学生再理解“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就容易多了。
当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教室角色转换时有时做得不够好,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学习,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5
伴着铃声,一堂《少年闰土》的公开课结束了,随之,这节课的反思也开始了。《少年闰土》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的文章,我在教学之后许多思绪随之而来,诸多的“不足”与“不错”在心里交织。静下心来理出几点作为自己今后教学的借鉴:
一、优点与不足的反思
本堂课从备课开始,我一直注意关注全体学生,一堂课下来,有三个方面我认为是做得较好的:
1、抓住了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2、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地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3、课堂中进行了有效地练习,及时巩固了学生知识,并进行小练笔。如:扫除生字障碍,进行外貌描写。
同时这堂课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对文本的朗读不够,形式比较单一。
针对以上的优点与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不断改进教学。
二、教学内容的反思
《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的课文,鲁迅文章特点之一是字词难理解,因此我选择了第一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祭祀、如许、先前、装弶、无穷无尽”等词语;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用外貌描写的方法,体现人物的.特点。本节课学生对字词和课文内容这两方面掌握较好,因为课前布置了预习的任务,同时学生在此之前已读过鲁迅的不少作品,对字词有了一定的积累,所以学生完成得较好。
学习鲁迅的文章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在学习本课之前已对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作了详细的介绍,学生对鲁迅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以后的教学中,在课文内容的归纳上多让学生自己总结;人物外貌描写上,要有效利用课本,让学生在文本中体会,在读中理解。
三、授课过程的反思
整堂课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由于是第一课时,重点关注中等生和潜力生,积极调动这部分学生尤其是潜力生的学习积极性。基础知识的讲解,所以,这堂课教师讲得较多,学生以回答、汇报、读、练为主。这堂课虽然学生讲得不是很多,但课堂上我充分调动了潜力生的积极性,这部分学生在这堂课上举手较积极,问题回答的也很棒,学生,基础掌握较好。另外,要加强文本的朗读,让学生在文本中理解体会。
这次公开课,让我感受颇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我还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多补充,多学习,多反思,多积累,多磨练。
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6
《少年闰土》一文,作者采用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地刻划出了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
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读一读,然后进行讨论:“你觉得这段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通过理解体会到:从“戴小毡帽”中看出闰土是一个住在?shy;南一带农村的孩子;从“紫色的圆脸”可看出闰土是一个?shy;常被太阳晒,海风吹的孩子;还可以看出他?shy;常劳动,是一个能干的人;从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这时,我小结说外貌描写能让读者准确地认识人物。我们对少年闰土的`形象身份的认识和概括都是从少年闰土外貌描写中体会出来。这时我抛出一问:“课文中没有写出我的外貌,那么你能根据“我”当时的年龄和身份想象出我的外貌吗?”学生想象的积极性高涨。大家七嘴八舌地描绘出我的外貌说:“我头戴皮帽子,脚穿小毡靴,脸又白又红润,口齿伶俐?shy;?shy;”这时我再要求根据刚才的讨论,有条理地口述出“我”的外貌特征。然后,我让学生观察班里的同学,抓住特点进行描写,把同学的外貌写出来。让没有见到我班同学的人,也能通过同学的描写认识他!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完成了教学要求,又使学生动口动手,养成了读写的习惯,真可谓一举两得。只要通过平时的读写训练,以点带面,因小见大,读写结合,我想,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能得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便能得到提高。
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7
《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选自于鲁迅先生的作品《故乡》,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朴实、健康、活泼、机灵、勇敢、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形象。在文中给“我”讲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捡贝壳、沙地看跳鱼儿等一件件有趣的事情中,跳动的是一个活泼的生命,表现出少年闰土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特点。几件事有主有次,有详有略。由于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必然要使学生在读文过程中人物的特点,感悟作者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闰土“看瓜刺猹”这幅画面给作者和读者都留下了极课的印象,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简洁而精彩。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感受句子所描绘的情境,要求学生一边读文,一边在脑海里浮现画面,变“话”为“画”,让闰土这个人物在画面中鲜明地树立起来,让这幅画面在学生脑海里“活”起来。在经过品读和形象感受之后,学生感受到了“看瓜刺猹”的有趣以及闰土的勇敢。
“雪地捕鸟”这一事我主要抓住“扫出”、“支起”、“撒下”、“一拉”、“罩”这几个动词,在学生读来好像看到捕鸟的现场,又仿佛自己亲自在动手操作。
在理解“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对比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来理解。联系文中“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这一句让学生说说是指的哪些事,当闰土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时,“我”在干什么?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有的说“我”可能在烤火、有的说“我”可能在读四书五经,还有的说“我”可能在背古诗……对比了闰土和“我”的生活,学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作者说自己只看得见“四角的天空”了。
在让学生体会课文在人物刻画上的特色之一:通过肖像、装束的描写突出人物的外貌特点时,我首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读一读,然后进行讨论:“你觉得这段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都能从这些外貌中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在老师的引导学生体会到:从“戴小毡帽”中看出闰土是一个住在江南一带农村的孩子;从“紫色的圆脸”可看出闰土是一个经常被太阳晒,海风吹的孩子;还可以看出他经常劳动,是一个能干的人,“项戴一个银项圈” 可以看出他的父亲非常爱他。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到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性,感悟作者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8
《少年闰土》一文的人物描写极富典范性,在教学时我抓住人物描写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训练十分有效。
我首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读后,小组进行讨论:“你觉得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可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通过理解体会到:从“戴小毡帽”中看出他是一个住在农村的孩子;从“紫色的圆脸”可看出他是一个经常被太阳晒,海风吹的孩子;还可以看出他经常劳动,是一个能干的人;从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壮、可爱的农村孩子。学生认识到:外貌描写能让读者准确地认识人物。
此时我抛砖引玉:“文中没有写出“我”的外貌,你能根据“我”当时的年龄和身份想象出我的'外貌吗?”学生想象的积极性顿时高涨。“我头戴皮帽子,脚穿小毡靴,脸又白又红润,口齿伶俐……”这时请学生有条理地口述出“我”的外貌特征,并写下来。
读写结合起来,既使学生动口动手,又养成了读写的习惯,一举两得,以点带面,因小见大,读写融合,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培养。
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9
新课改要求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就是一句话,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设计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以及经验需要的课堂设计,放手让学生主导课堂,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师只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新课改倡导小组合作。在《少年闰土》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组合作:
1.小组合作学习4-16自然段,初步了解闰土给我讲了那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上一个合适的标题。
2.小组合作,分析理解小组内最感兴趣的实例,通过学过的借助语言、动作写作方法,分析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对于重点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
3.通过对闰土特点的'分析,来对比“我”这个深居大院的少爷,感受“我”对闰土的喜欢与羡慕,也衬托出“我”孤陋寡闻。
通过本节课的教授,我发现以下问题需要提升:
1.学生能力的发挥没有达到极致,这说明我们教师要积极的通过各种方法,来训练、锻炼学生的能力。
2.小组内个学生的差异性导致了这个小组的表现力,这需要教师和各个小组长同心协力,针对每位学生的学习经验,适时地进行引导与鼓励,打造出一个完美的小组。
3.课前预习的指导,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小组长的参与。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二夕的事情。
4.课改是一个大的方向,一下子达成困难重重。我们可以分解目标,阶段性达成,既让学生有一个能力养成的过程,又可以一步步逼近这个伟大的方向。
这些只是我的个人见解,还请同行多多指教。
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10
《少年闰土》这一文是节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作者采取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刻画出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海边的健康少年。
我上的是第二课时,在这节课中,我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步步突出重点,慢慢解决难点。重点是文中闰土所讲的四件事,其中雪地捕鸟、瓜地刺猹详写,海边拾贝、潮汛看跳鱼儿略写。难点体会句子的含义。首先我导入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了,闰土是这样的一个孩子,出示课件,闰土和我不同之处,让学生观察,同学们很快就说出来了,从闰土的外貌中体会到什么?让学生总结出闰土是一个朴实天真、聪明能干的健康少年。这么可爱的少年多么讨人喜欢,课文中的我为什么喜欢他,同学们很快就能说出,因为闰土的心理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快速的读课文,找一找有那几件事。一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这几件趣事上,以人物的动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接近闰土、认识闰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来感知文章中的中心人物。
我在教学时,“雪地捕鸟”这一事件虽然比较简单,单我花的时间不少,教学时,我引导学生找出闰土捕鸟的几个动作,通过我亲切地启发,一遍又一遍的引导朗读,在学生反复品读之后,利用几个动词把事件串连起来,让学生体会闰土是一个聪明能干有见识的少年。教学中,我很注意在联系中理解内容,体会感情,使学生对闰土的认识逐步完善、深刻、整体化。教学中,我也注意字、词、句、篇的联系,在联系中理解词句的意思;很注意把理解语言文字和思想教育融为一体,恰如其分地渗透了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的训练;还很注意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使学生达到形象完美、情境交融、事理合情的.整体认识的境界。
我这节课的第三个任务是引导孩子们理解“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硬邦邦地要孩子们从字面上理解,我想有点难于是我采用对比的方法来引导孩子理解。“当闰土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时,“我”在干什么?孩子们发挥自己的想象,有的说“我”可能在烤火、有的说“我”可能在读四书五经,还有的说“我”可能在背古诗……我觉得他们说得都有道理。再对比一下闰土和“我”的生活,学生就自然能理解为什么作者说自己只看得见“四角的天空”了。
教学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的问题:
1、整堂课的容量安排显得有点大,因为容量过大,导致后部分“话别”的教学任务没有很好的落实。
2、由于时间关系,学生对“话别”部分,分角色想象表演没有落实到位。
3、教学中注重点词语理解渗透得还不够。
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11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以“我”与少年闰土相识、相知、分别为序,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把握写人叙事类文章的解读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理解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在课堂上,我从转变自身角色做起,对学生采用“导”而不是“给”。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我不给学生讲闰土的身世和名字的来历,也不讲闰土的外貌特征,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品味,去想象,最后让学生动笔学着写,来实现以读学写,学以致用的目的。
2、我一改往日由老师津津乐道地讲解如何“捕鸟”,如何“看瓜刺猹”“拾贝”“看跳鱼儿”等故事情节的传统教法,而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尽量让精彩的语言出自学生之口,并且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口吻说:“我知道,有些同学喜欢捕鸟,有些同学对‘看瓜刺猹’感兴趣……那么,你喜欢什么内容,就仔细阅读这一部分,然后把怎样捕鸟,怎样看瓜刺猹的乐趣和拣贝壳,看跳鱼儿的情景说给大家听听。也可以采用‘我’和闰土对话的形式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好吗?”这样一引导,学生立刻活跃起来。有的模仿文中的“我”和闰土个性化的语言分角色朗读起来;有的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跳鱼儿”的画片资料与大家分享;有的津津乐道捕鸟的方法和保护鸟类的意义……谁能没有自己的喜爱?谁能没有自己的'感受不同的情节?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即便是同一情节也是如此。学生的这种感受可能是幼稚的,也可能是令人发笑的,但它却是最真实的,是学生自己的。实践又一次告诉我:这样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对话比老师唱“独角戏”“孤芳自赏”要好得多。
3、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发展而服务。在课堂上学生出现自读不领悟、讨论无结果、探究无法深入下去的时候,教师不能观望,更不能等待,而要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从而推动合作学习的深入,使学生受到积极情感,审美观念的教育。如在对课文第十六自然段“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时,我引导学生先理解第十四自然段“我素不知道天下有着许多新鲜事……”有了对这一个过渡句的理解,学生再理解“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就容易多了。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的成功之处是:在本课的教学中,放手于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领会人物特点。在学习课文第一段时,结合图画,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美妙,感受当时宁静的环境。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学生各抒己见,想象丰富,闰土的形象赫然浮现于我们眼前。学生对闰土形象的理解是潜移默化的。我能注重让学生自读,对语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整节课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思维情感在课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要进行平等对话。
三、不足之处
教师角色转换时有时做得不够好,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学习,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出示课件——闰月出生,五行缺土。简介“五行”,根据五行起名也是一种文化。接着自读课文,概括从闰土讲的四件事中提炼出四组词,整体感知。然后合作探究,聊聊闰土。概括闰土所讲的四件事,扎实训练概括能力。出示“的闰土”,找一些关键词填上,并根据课文内容说明理由。谈话:假如你是闰土,你眼中的作者是什么样子?最后疑点争鸣,精读点拨:
(1)以“在当时社会,如果让你选择,你想做闰土还是文中的‘我’”为话题,让学生分正反方来辩论;
(2)对“四角的天空”的理解;
(3)写人叙事的方法总结。
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12
十一月初我执教了六上《少年闰土》第一课时,作为实验阶段的课堂,感触十分深。
课前,我按照学校的“目标导学课堂”方式进行备课,把第一课时的目标具体落实到每一环节中,备课上做到环节清晰,易于操作。
整堂课下来,既有成功之处,也暴露出必须的问题。
值得肯定之处:对于“初识闰土,了解闰土的文学成就”这块资料学习的较好,异常是对于资料袋的梳理,让学生用关键词从几个方面进行概括,教给学生读懂资料的.方法,并且从三个层面上了解了鲁迅,较好地达成了目标。
对于学习单,学生能在小组内在小先生的带领下展开学习、检查,必须程度上到达了“交流中共同提高”的效果。整堂课学生自我学习的时间比较充裕,做到真正把时间还给学生。
不足之处:因为囿于学习单的预设,检测时按部就班,缺少学生思维的碰撞,课堂显得太理性,所以提议对于学习单能够有选择使用,对于难点之处作重点突破,这样有效减少时间。对于课文主要资料的梳理,让学生说出所以然,对于每一小标题的取名要让学生说出相应是从课文的哪些段落里找到的,这样就更多了份探究,学得更到位。
对于闰土外貌描述的段落学习,在导学环节中应当把教师的指导落实到位,如从哪几层面进行外貌描述,应当有个相应的指导,这样学生到位了,对于后面的仿写就水到渠成了,学生可能能较快地达成目标。
走在课改的路上,正视暴露出的问题,我想能更好地促进我不断地反思,期望小组合作模式下的目标教学能不断向前迈进。
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13
我在教学时,引导孩子找出闰土给我讲的四件事,从“看瓜刺猹”这一事件入手,经过品读闰土和“我”的对话来感受“看瓜刺猹”的趣味以及闰土的勇敢。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是很重要的部分,所以我首先引导学生感受句子所描绘的情境,用形象的课件再次把学生带入情境当中,同时也是辅助学生背诵该段落的一种手段在反复引导孩子体会当时的情景,从而感受闰土的机智勇敢。我觉得孩子们在经过品读和形象感受之后,能背下来的人挺多的。这个办法较好。
“雪地捕鸟”这一事件比较简单,我花的.时间就相对较少,我只是抓了其中的几个动词,在学生稍稍品读之后,利用几个动词把事件串连起来,不少孩子也能当场背下来果较好。
我这节课的第三个任务是引导孩子们理解“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硬邦邦地要孩子们从字面上理解,我想有点难度,于是我采用比较的方法来引导孩子理解。“当闰土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时,“我”在干什么?孩子们发挥自我的想象,有的说“我”可能在烤火、有的说“我”可能在读四书五经,还有的说“我”可能在背古诗……我觉得他们说得都有道理。再比较一下闰土和“我”的生活,学生就自然能理解为什么作者说自我只看得见“四角的天空”,“啊”字所包含的深层含义也就迎刃而解了。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如何体会,经过本课的教学,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身为教师的我们必须要反复研读教材,真正和文本融为一体,再精心设计各个环节,层层引入,才能让学生和文本产生共鸣。试讲时,学生对“啊”的含义体会不深,经过反复思考,我把这一难点分解开来,精心设计了一个有梯度的环节,即先让学生回忆闰土讲的新鲜事,再和“我”的生活做比较,学生就会恍然大悟:原先,“啊”字不仅仅体现作者对闰土的敬佩、羡慕,还有对自我生活的不满、厌恶,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14
《少年闰土》是一篇老课文,在组织教学设计时,我大胆地将《故乡》中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引进课堂,让学生通过对比闰土少年时的纯净与天真,中年时的苍老与悲苦,对帮助学生感悟鲁迅写人物的特点,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具体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自己的体会:
1,在课堂上,我从转变自身角色做起,对学生采用“导”而不是“给”:
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我不给学生讲闰土的身世和名字的来历,也不讲闰土的外貌特征,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品味,去想象,最后让学生动笔学着写,来实现以读学写,学以致用的目的.
2, 我一改往日由老师津津乐道地讲解如何“捕鸟”,如何“看瓜刺猹”,“拾贝壳”,“看跳鱼儿”等故事情节的传统教法,而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尽量让精采的语言出自学生之口,并且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口吻说:“我知道,有些同学喜欢捕鸟,有些同学对”看瓜刺餷“感兴趣……那么,你喜欢什么内容,就仔细阅读这一部分,然后把怎样捕鸟,怎样看瓜刺餷的乐趣和拣贝壳,看跳鱼儿的情景说给大家听听,也可以采用”我“和闰土对话的形式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好吗 ”这样一引导,学生立刻活跃起来,有的模仿文中的“我”和闰土个性化的语言分角色朗读起来,有的展示自己收集有关“跳鱼儿”的画片,资料与大家分享,有的津津乐道捕鸟的方法和保护鸟类的意义……谁能没有自己的喜爱 谁能没有自己的感受不同的情节,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即便是同一情节也是如此.学生的这种感受可能是幼稚的`,也可能是令人发笑的,但它却是最真实的,是学生自己的. 实践又一次告诉我,这样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对话,比老师唱“独角戏”,“孤芳自赏”要好的多.
3,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发展而服务:
在课堂上学生出现自读不领悟,讨论无结果探究无法深入下去的时候,教师不能观望,更不能等待,而要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从而推动合作学习的深入,使学生受到积极情感,审美观念的教育.如在对课文第十六自然段“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时, 我引导学生先理解第十四自然段“我素不知道天下有着许多新鲜事……”有了这一个过度句的理解,学生再理解“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就容易多了.
当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教室角色转换时有时做得不够好,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学习,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15
《少年闰土》是一篇十分经典的文章,较难的是学生对当时背景的理解。本文节选自短篇小说《故乡》。课文经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他的怀念之情。教学中我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在合作中学习,完全地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没想到的是,学生们热情高涨,不仅仅对这篇课文充满了热情,并且还生成了许多我所没有预料的精彩,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遵循“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这一理念,下头将这些精彩反思如下:
一、重研读创教学新路
这节课,我改变了以往阅读教学面面俱到、串讲串问的传统做法,以学生研读为主体,探究发现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本事。在初读研究环节,教师出示弹性式填空,“的少年闰土。”并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研读。在交流中,学生从不一样角度、不一样层面丰富填空资料,以较短的时间在整体上感知了教学资料,凸现少年闰土的形象;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我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学习进取性高涨,读思结合,动静配合,在研究中获得了成功的欢乐,真正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
二、重点拨亮思维过程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难免碰壁。这时教师适时适当的点拨可谓点到了节骨眼上,教学也实现由局部向整体推进。“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的理解,正如一生所说,我有点懂,但说不明白,这正是学生学习中的“愤悱”状态,需要教师点拨。在让学生充分地读的基础上,引导:
(1)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指哪些?
(2)“我”往常的朋友指谁?
(3)“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指什么?
学生联系语境,在解题中逐渐明白其中之意。再经过读的点拨:将“啊!”与后面“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联系起来想一想,结合上下文资料,整句朗读,反复诵读,深入体会。学生读得十分投入,尤其是一个“啊!”字,融少爷“我”的.种种情感于一体,在赞叹中凸现少年闰土的形象,领悟少爷们的心声,使学生真正感悟到了其中隐藏着的深刻内涵。
三、重活动还心灵自由
争辩研读是整堂课的亮点之一,引活动于课堂之中,不仅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并且使学生的参与变得真情投入。他们的情感、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在争辩、交流中得以反映,充分展示学生的心灵自由,在争辩中进行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课堂是学生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理应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当家作主站起来。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首先我觉得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不够鲜明,不能更好的突出课文资料,反思之后,经过再设计,我感觉下头的设计更好,能够更全面的展示给学生,脉络更清晰,主题也更鲜明。
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
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1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自己思考,文中闰土分别告诉了“我”哪几件事情。学生由于课前预习,很快地就说出了文中的四件事: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心里十分清楚,学生的这些答案无非是自己看了相关的参考书。看似学生的回答让我很满意,然而我对于这样的结果却是很失望的。如果学生不懂得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那么在今后的学习或考试中遇到相类似的题目,学生可能还是不会。于是,我就反问了学生:你是怎么得到这样的答案的?大部分学生一下子就被我问住了,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接着,我告诉了学生对文中故事拟小标题的方法。我先让学生自己比较这四个小标题,它们之间有什么共同点。有的学生很快就发现了这四个小标题中,每个标题都有一个动词。我引导着学生原本完整的标题应该是“谁(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状态)做什么”,因为主语是大家都知道的,所以省去 了。在我的引导之下,大部分学生都懂得了拟小标题的方法。为了进一步地使学生学会相关的方法,我立刻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巩固。我让学生们自己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分别给文中的四个事件起一个小标题。学生将所学习到的方法进行了较好地运用,很快就拟好了四个小标题,分别是: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关心女佣。为了使学生进一步地熟练掌握,我又向学生出示了鲁迅《藤野先生》中的两段话,分别让学生进行拟小标题。学生很快就拟好了两个标题,分别是:修改讲义、纠正解剖图。通过这样反复地实践练习,班上的大部分学生基本上掌握住了给文中故事拟小标题的方法。
学习完拟小标题这个内容之后,我又向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在这篇文中,“‘我’认为闰土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通过预习和思考后,也分别说出了闰土是一个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人。接着,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这四件事有没有内在联系?在学生自己的.思考和交流及我的引导之下,学生明白了这四件事都是为了突出闰土的机智勇敢、见多识广的品质。接着,我又让学生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先让他们找出文中的中心句。学生很快找到了文中中心句是最后一段“的确,我的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我又让学生思考文中的四件事与这个中心句的内在联系,学生很快就说出了这四件事都是为了突出鲁迅先生是一个“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紧接着,我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少年闰土》中,加上一个故事写闰土读书非常用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加上一个故事写鲁迅一生出版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有很多粉丝。你觉得合适吗?学生纷纷说道不合适,因为与文中所要表现的人物品质不统一。我又让学生回到文中,比较一下四个故事作者在写的时候着重点是否一样。学生很快发现了,《少年闰土》中重点写“看瓜刺猹”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重点写“救助车夫”的故事。我告诉学生,用几个不同的事件来突出一个人的品质时,每个事件指向的都应是人物的同一品质,并且几个不同事件在写的时候要抓住最突出的事件来写,这便是文章的写作思路。
学生懂得之后,我让学生自己思考,如果你要写某个同学,你准备用几个不同的事件来突出他的品质,你打算怎么写。学生经过讨论交流之后,分别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整个构思比较清晰合理。
在这节课中,我虽然只引导学生学会了拟小标题、理清文章的主要思路两个小目标。但整节课下来,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在语文方面的能力有所提升。整节课目标集中、单一清晰,学生学习得较为扎实有效。只有基于单元导语,展开整合教学,理清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们的语文课才会更加简约,学生才会学得更加充分。
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2
《少年闰土》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以“我”与少年闰土相识、相知、分别为序,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机智勇敢的小英雄形象。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把握写人叙事类文章的解读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难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总结理解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一、教学效果
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
1、在课堂上,我从转变自身角色做起,对学生采用“导”而不是“给”。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我不给学生讲闰土的身世和名字的来历,也不讲闰土的外貌特征,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品味,去想象,最后让学生动笔学着写,来实现以读学写,学以致用的目的。
2、我一改往日由老师津津乐道地讲解如何“捕鸟”,如何“看瓜刺猹”“拾贝”“看跳鱼儿”等故事情节的传统教法,而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尽量让精彩的语言出自学生之口,并且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口吻说:“我知道,有些同学喜欢捕鸟,有些同学对‘看瓜刺猹’感兴趣……那么,你喜欢什么内容,就仔细阅读这一部分,然后把怎样捕鸟,怎样看瓜刺猹的乐趣和拣贝壳,看跳鱼儿的情景说给大家听听。也可以采用‘我’和闰土对话的形式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好吗?”这样一引导,学生立刻活跃起来。有的`模仿文中的“我”和闰土个性化的语言分角色朗读起来;有的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跳鱼儿”的画片资料与大家分享;有的津津乐道捕鸟的方法和保护鸟类的意义……谁能没有自己的喜爱?谁能没有自己的感受不同的情节?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即便是同一情节也是如此。学生的这种感受可能是幼稚的,也可能是令人发笑的,但它却是最真实的,是学生自己的。实践又一次告诉我:这样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对话比老师唱“独角戏”“孤芳自赏”要好得多。
3、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发展而服务。在课堂上学生出现自读不领悟、讨论无结果、探究无法深入下去的时候,教师不能观望,更不能等待,而要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从而推动合作学习的深入,使学生受到积极情感,审美观念的教育。如在对课文第十六自然段“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时,我引导学生先理解第十四自然段“我素不知道天下有着许多新鲜事……”有了对这一个过渡句的理解,学生再理解“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就容易多了。
二、成功之处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的成功之处是:在本课的教学中,放手于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领会人物特点。在学习课文第一段时,结合图画,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美妙,感受当时宁静的环境。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学生各抒己见,想象丰富,闰土的形象赫然浮现于我们眼前。学生对闰土形象的理解是潜移默化的。我能注重让学生自读,对语言文字予以直接的思考、理解和感悟。整节课都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思维情感在课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要进行平等对话。
三、不足之处
教师角色转换时有时做得不够好,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地学习,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四、改进措施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出示课件——闰月出生,五行缺土。简介“五行”,根据五行起名也是一种文化。接着自读课文,概括从闰土讲的四件事中提炼出四组词,整体感知。然后合作探究,聊聊闰土。概括闰土所讲的四件事,扎实训练概括能力。出示“的闰土”,找一些关键词填上,并根据课文内容说明理由。谈话:假如你是闰土,你眼中的作者是什么样子?最后疑点争鸣,精读点拨:
(1)以“在当时社会,如果让你选择,你想做闰土还是文中的‘我’”为话题,让学生分正反方来辩论;
(2)对“四角的天空”的理解;
(3)写人叙事的方法总结。
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3
新课改要求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要求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就是一句话,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设计出适合学生身心发展以及经验需要的课堂设计,放手让学生主导课堂,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师只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新课改倡导小组合作。在《少年闰土》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组合作:
1.小组合作学习4-16自然段,初步了解闰土给我讲了那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上一个合适的标题。
2.小组合作,分析理解小组内最感兴趣的实例,通过学过的借助语言、动作写作方法,分析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对于重点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
3.通过对闰土特点的分析,来对比“我”这个深居大院的少爷,感受“我”对闰土的喜欢与羡慕,也衬托出“我”孤陋寡闻。
通过本节课的教授,我发现以下问题需要提升:
1.学生能力的发挥没有达到极致,这说明我们教师要积极的通过各种方法,来训练、锻炼学生的能力。
2.小组内个学生的差异性导致了这个小组的表现力,这需要教师和各个小组长同心协力,针对每位学生的学习经验,适时地进行引导与鼓励,打造出一个完美的.小组。
3.课前预习的指导,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小组长的参与。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朝二夕的事情。
4.课改是一个大的方向,一下子达成困难重重。我们可以分解目标,阶段性达成,既让学生有一个能力养成的过程,又可以一步步逼近这个伟大的方向。
这些只是我的个人见解,还请同行多多指教。
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4
伴着铃声,一堂《少年闰土》的公开课结束了,随之,这节课的反思也开始了。《少年闰土》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的文章,我在教学之后许多思绪随之而来,诸多的“不足”与“不错”在心里交织。静下心来理出几点作为自己今后教学的借鉴:
一、优点与不足的反思
本堂课从备课开始,我一直注意关注全体学生,一堂课下来,有三个方面我认为是做得较好的:
1、抓住了教学目标进行教学。
2、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有效地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3、课堂中进行了有效地练习,及时巩固了学生知识,并进行小练笔。如:扫除生字障碍,进行外貌描写。
同时这堂课也有不足之处,就是对文本的朗读不够,形式比较单一。
针对以上的优点与不足,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发扬优点改进不足,不断改进教学。
二、教学内容的反思
《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的课文,鲁迅文章特点之一是字词难理解,因此我选择了第一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祭祀、如许、先前、装弶、无穷无尽”等词语;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用外貌描写的方法,体现人物的特点。本节课学生对字词和课文内容这两方面掌握较好,因为课前布置了预习的任务,同时学生在此之前已读过鲁迅的不少作品,对字词有了一定的'积累,所以学生完成得较好。
学习鲁迅的文章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识,在学习本课之前已对鲁迅生活的时代背景作了详细的介绍,学生对鲁迅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以后的教学中,在课文内容的归纳上多让学生自己总结;人物外貌描写上,要有效利用课本,让学生在文本中体会,在读中理解。
三、授课过程的反思
整堂课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由于是第一课时,重点关注中等生和潜力生,积极调动这部分学生尤其是潜力生的学习积极性。基础知识的讲解,所以,这堂课教师讲得较多,学生以回答、汇报、读、练为主。这堂课虽然学生讲得不是很多,但课堂上我充分调动了潜力生的积极性,这部分学生在这堂课上举手较积极,问题回答的也很棒,学生,基础掌握较好。另外,要加强文本的朗读,让学生在文本中理解体会。
这次公开课,让我感受颇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我还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努力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多补充,多学习,多反思,多积累,多磨练。
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5
《少年闰土》是一篇老课文,在组织教学设计时,我大胆地将《故乡》中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引进课堂,让学生通过对比闰土少年时的纯净与天真,中年时的苍老与悲苦,对帮助学生感悟鲁迅写人物的特点,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具体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自己的体会:
1、在课堂上,我从转变自身角色做起,对学生采用“导”而不是“给”:
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我不给学生讲闰土的身世和名字的来历,也不讲闰土的外貌特征,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品味、去想象,最后让学生动笔学着写,来实现以读学写、学以致用的目的。
2、我一改往日由老师津津乐道地讲解如何“捕鸟”,如何“看瓜刺猹”、“拾贝壳”、“看跳鱼儿”等故事情节的传统教法,而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尽量让精采的语言出自学生之口,并且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口吻说:“我知道,有些同学喜欢捕鸟,有些同学对“看瓜刺餷”感兴趣……那么,你喜欢什么内容,就仔细阅读这一部分,然后把怎样捕鸟,怎样看瓜刺餷的乐趣和拣贝壳,看跳鱼儿的情景说给大家听听,也可以采用“我”和闰土对话的形式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好吗?”这样一引导,学生立刻活跃起来,有的模仿文中的“我”和闰土个性化的语言分角色朗读起来,有的展示自己收集有关“跳鱼儿”的画片,资料与大家分享,有的津津乐道捕鸟的方法和保护鸟类的意义……谁能没有自己的喜爱?谁能没有自己的感受?不同的'情节,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即便是同一情节也是如此。学生的这种感受可能是幼稚的,也可能是令人发笑的,但它却是最真实的,是学生自己的。实践又一次告诉我,这样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对话,比老师唱“独角戏”,“孤芳自赏”要好的多。
3、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发展而服务:
在课堂上学生出现自读不领悟,讨论无结果探究无法深入下去的时候,教师不能观望,更不能等待,而要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从而推动合作学习的深入,使学生受到积极情感,审美观念的教育。如在对课文第十六自然段“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时,我引导学生先理解第十四自然段“我素不知道天下有着许多新鲜事……”有了这一个过度句的理解,学生再理解“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就容易多了。
当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教室角色转换时有时做得不够好,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学习,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6
《少年闰土》一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课文通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读写“胯下、厨房、刺猬、畜生、明晃晃”等词语;
2、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3、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其中“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以及“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课前,我将本课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以预学单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预习时能抓住重点,带着目标去预习。而到了课堂上,学生根据课前预习的内容进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再适时引导,及时补充、共学,提高课堂效率。
为了解决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在预学单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闰土在和‘我’相处的过程中,给‘我’讲述了哪几件事?认真读一读这几件事,从中你体会到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画出相关语句,并抓住动作、语言等描写,联系上下文,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课文空白处。”按照惯例,这个问题本应放在课堂上,给学生专门的时间来阅读、批注,但我觉得学生在课下完全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至少在读完文本之后,会对闰土有个初步的印象,因此,为了在课堂上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展示交流,我把这个问题放在了课下,让学生在预习时批注体会。
当交流到这一问题时,我先让学生根据课前预习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并出示交流提示:
1、交流时应先说明:‘请大家随我看第x自然段,我从哪句话中体会到闰土是一个xxxx的孩子’并说明原因。
2、积极发言,认真倾听,取长补短,完善自己勾画的内容和所做批注。
通过这样的提示来规范学生交流时的语言,并让学生明白只有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才能取长补短的道理。在小组简单交流后,学生对闰土的印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全班交流。从整体上看,孩子们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如在交流“雪地捕鸟”时,他们能准确抓住闰土捕鸟的动作体会到闰土的聪明能干,抓住段末的省略号,体会到闰土的见多识广。因为课前有了充分的预习,小组内有了充分的交流,因此,在全班交流时,孩子们很快就通过四件事总结出了闰土的`特点,但遗憾的是,在交流时,我的评价不是很到位,同时也缺少生生互动评价。
除此之外,由于想呈现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因此把本应两课时完成的教学内容压缩在一课时完成,结果造成课堂容量过大,尽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的预习,但整堂课上下来,我觉得有点累,相信学生听得也并不轻松,看来,以后还是要学会取舍。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的激情不够,导致课堂气氛比较平淡,随机应变能力也有待加强。一堂课下来,我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不会的东西、不明白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新的环境、新的挑战,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好好跟着前辈们奔跑吧!
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7
《少年闰土》一文,作者采用倒叙的方法,一开始就把所要介绍的人物介绍出来,然后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抓住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特点,逐步回忆、依次叙述,一步一步地刻划出了一个知识丰富、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海边农村少年的形象。
教学时,我首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读一读,然后进行讨论:“你觉得这段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通过理解体会到:从“戴小毡帽”中看出闰土是一个住在?shy;南一带农村的孩子;从“紫色的圆脸”可看出闰土是一个?shy;常被太阳晒,海风吹的孩子;还可以看出他?shy;常劳动,是一个能干的人;从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这时,我小结说外貌描写能让读者准确地认识人物。我们对少年闰土的形象身份的`认识和概括都是从少年闰土外貌描写中体会出来。这时我抛出一问:“课文中没有写出我的外貌,那么你能根据“我”当时的年龄和身份想象出我的外貌吗?”学生想象的积极性高涨。大家七嘴八舌地描绘出我的外貌说:“我头戴皮帽子,脚穿小毡靴,脸又白又红润,口齿伶俐?shy;?shy;”这时我再要求根据刚才的讨论,有条理地口述出“我”的外貌特征。然后,我让学生观察班里的同学,抓住特点进行描写,把同学的外貌写出来。让没有见到我班同学的人,也能通过同学的描写认识他!
在本文的教学中,我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完成了教学要求,又使学生动口动手,养成了读写的习惯,真可谓一举两得。只要通过平时的读写训练,以点带面,因小见大,读写结合,我想,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能得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便能得到提高。
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8
《少年闰土》是一篇十分经典的文章,较难的是学生对当时背景的理解。本文节选自短篇小说《故乡》。课文经过“我”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闰土的形象,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他的怀念之情。教学中我转变了以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在合作中学习,完全地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没想到的是,学生们热情高涨,不仅仅对这篇课文充满了热情,并且还生成了许多我所没有预料的精彩,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始终遵循“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这一理念,下头将这些精彩反思如下:
一、重研读创教学新路
这节课,我改变了以往阅读教学面面俱到、串讲串问的传统做法,以学生研读为主体,探究发现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本事。在初读研究环节,教师出示弹性式填空,“的少年闰土。”并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研读。在交流中,学生从不一样角度、不一样层面丰富填空资料,以较短的时间在整体上感知了教学资料,凸现少年闰土的形象;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我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学习进取性高涨,读思结合,动静配合,在研究中获得了成功的欢乐,真正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
二、重点拨亮思维过程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难免碰壁。这时教师适时适当的点拨可谓点到了节骨眼上,教学也实现由局部向整体推进。“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的理解,正如一生所说,我有点懂,但说不明白,这正是学生学习中的“愤悱”状态,需要教师点拨。在让学生充分地读的基础上,引导:
(1)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指哪些?
(2)“我”往常的朋友指谁?
(3)“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指什么?
学生联系语境,在解题中逐渐明白其中之意。再经过读的点拨:将“啊!”与后面“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联系起来想一想,结合上下文资料,整句朗读,反复诵读,深入体会。学生读得十分投入,尤其是一个“啊!”字,融少爷“我”的种种情感于一体,在赞叹中凸现少年闰土的形象,领悟少爷们的心声,使学生真正感悟到了其中隐藏着的'深刻内涵。
三、重活动还心灵自由
争辩研读是整堂课的亮点之一,引活动于课堂之中,不仅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并且使学生的参与变得真情投入。他们的情感、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在争辩、交流中得以反映,充分展示学生的心灵自由,在争辩中进行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课堂是学生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理应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当家作主站起来。
当然这节课也有不足之处,首先我觉得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不够鲜明,不能更好的突出课文资料,反思之后,经过再设计,我感觉下头的设计更好,能够更全面的展示给学生,脉络更清晰,主题也更鲜明。
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9
《少年闰土》是一篇老课文,在组织教学设计时,我大胆地将《故乡》中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引进课堂,让学生通过对比闰土少年时的纯净与天真,中年时的苍老与悲苦,对帮助学生感悟鲁迅写人物的特点,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具体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自己的体会:
1,在课堂上,我从转变自身角色做起,对学生采用“导”而不是“给”:
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我不给学生讲闰土的身世和名字的来历,也不讲闰土的外貌特征,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品味,去想象,最后让学生动笔学着写,来实现以读学写,学以致用的目的.
2, 我一改往日由老师津津乐道地讲解如何“捕鸟”,如何“看瓜刺猹”,“拾贝壳”,“看跳鱼儿”等故事情节的传统教法,而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尽量让精采的语言出自学生之口,并且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口吻说:“我知道,有些同学喜欢捕鸟,有些同学对”看瓜刺餷“感兴趣……那么,你喜欢什么内容,就仔细阅读这一部分,然后把怎样捕鸟,怎样看瓜刺餷的乐趣和拣贝壳,看跳鱼儿的情景说给大家听听,也可以采用”我“和闰土对话的形式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好吗 ”这样一引导,学生立刻活跃起来,有的模仿文中的“我”和闰土个性化的语言分角色朗读起来,有的展示自己收集有关“跳鱼儿”的画片,资料与大家分享,有的津津乐道捕鸟的方法和保护鸟类的意义……谁能没有自己的喜爱 谁能没有自己的感受不同的情节,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即便是同一情节也是如此.学生的这种感受可能是幼稚的,也可能是令人发笑的,但它却是最真实的,是学生自己的. 实践又一次告诉我,这样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对话,比老师唱“独角戏”,“孤芳自赏”要好的多.
3,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发展而服务:
在课堂上学生出现自读不领悟,讨论无结果探究无法深入下去的时候,教师不能观望,更不能等待,而要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从而推动合作学习的深入,使学生受到积极情感,审美观念的`教育.如在对课文第十六自然段“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时, 我引导学生先理解第十四自然段“我素不知道天下有着许多新鲜事……”有了这一个过度句的理解,学生再理解“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就容易多了.
当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教室角色转换时有时做得不够好,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学习,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10
《少年闰土》是写人的文章。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是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作品抓住了这些特点,将人物刻画得十分成功。我们的教学过程也要体现这样的特点。“教案设计一”在如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1、由扶到放:
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经过提问直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看瓜刺猹”这件趣事上,以人物的动作描述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接近闰土,认识闰土,了解闰土的特点。悟出方法后,自我学习理解捕鸟、拾贝壳、看跳鱼儿三件事,在读、想、评、议的主动学习实践中领悟并得到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和思想资料,体现“教是为了到达用不着教”的训练过程。
2、启发想象:
闰土看瓜刺猹这幅画面给作者和读者都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启发学生想象画面,再现语言文字所反应的客观事物,让闰土这个人物在画面中鲜明地树立起来,深入人心,从而利于学生掌握人物的特点。
3、体会感情:
课文中闰土的四件事都是采用对话的形式描述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紧紧抓住闰土的语言来体会他勇敢、聪明、能干、活泼可爱的特点,同时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热爱农村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4、读写结合:
课文对闰土的外貌描述简洁而精彩。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外貌上最有特征的方面去体会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点。这样既贴合认知规律,又贴合写人文章的写作规律。并带动思考·练习4的指导,做到读写结合。
5、课后拓展:
课后阅读《故乡》原文。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了解人物内心的方法来体会长大后的“我”和闰土的内心活动,然后同学之间交流中年闰土是怎样一个人。将课内的学习方法用于课外的阅读实践当中,到达课内外的有机结合。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的设计点都得以落实,教学重点完成得很好;教学难点也得到很好的突破。但整堂课存在以下不足:
1、顾及教学目标是否如愿完成,对朗读的指导不够到位,学生也读得不够精彩。
2、教学过程中略平铺直叙,精彩地方不够精彩,正如小说中得高潮部分还未能呈现出来一样。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力求突破的。
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11
《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通过“我”的回忆描述了一个知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反映了“我”和他儿时有过一段短暂而真诚的友谊,表达了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写人的文章,往往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来反映人物的特点。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写法,把握少年闰土外貌、动作、语言上的特点,我在讲读课文时,把重点放在了对少年闰土动作和语言这两个方面的分析与讨论上。
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为的是透过这些表面现象去抓准人物性格特点,所以我在进行这方面教学时,并不满足于学生对人物表面现象的了解,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外表去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如讲到闰土的.外貌特点时,当学生作出正确的回答后,我便追问:“作者为什么要抓这三点来写?”讲到闰土的动作时追问:“课文中讲闰土的动作主要是通过哪几件事写的?为什么看瓜刺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雪地捕鸟,海边捡贝壳这两件事,又表现了闰土的什么特点?”
在讲到闰土的语言时,我让学生谈谈闰土的几段话中,哪些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结合自身体会,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体会到了闰土朴实可爱、聪明能干、见多识广、机智勇敢等性格特点。
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12
《少年闰土》是一篇老课文,在组织教学设计时,我大胆地将《故乡》中中年闰土的'外貌描写引进课堂,让学生通过对比闰土少年时的纯净与天真,中年时的苍老与悲苦,对帮助学生感悟鲁迅写人物的特点,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具体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自己的体会:
1、在课堂上,我从转变自身角色做起,对学生采用“导”而不是“给”:
如教学第一自然段,我不给学生讲闰土的身世和名字的来历,也不讲闰土的外貌特征,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品味,去想象,最后让学生动笔学着写,来实现以读学写,学以致用的目的。
2、我一改往日由老师津津乐道地讲解如何“捕鸟”,如何“看瓜刺猹”,“拾贝壳”,“看跳鱼儿”等故事情节的传统教法,而是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尽量让精采的语言出自学生之口,并且用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口吻说:“我知道,有些同学喜欢捕鸟,有些同学对”看瓜刺餷“感兴趣……那么,你喜欢什么内容,就仔细阅读这一部分,然后把怎样捕鸟,怎样看瓜刺餷的乐趣和拣贝壳,看跳鱼儿的情景说给大家听听,也可以采用”我“和闰土对话的形式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好吗 ”这样一引导,学生立刻活跃起来,有的模仿文中的“我”和闰土个性化的语言分角色朗读起来,有的展示自己收集有关“跳鱼儿”的画片,资料与大家分享,有的津津乐道捕鸟的方法和保护鸟类的意义……
谁能没有自己的喜爱 谁能没有自己的感受不同的情节,不同的学生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即便是同一情节也是如此。学生的这种感受可能是幼稚的,也可能是令人发笑的,但它却是最真实的,是学生自己的。 实践又一次告诉我,这样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对话,比老师唱“独角戏”,“孤芳自赏”要好的.多。
3、在教学中比较注重为学生发展而服务:
在课堂上学生出现自读不领悟,讨论无结果探究无法深入下去的时候,教师不能观望,更不能等待,而要以一种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发表自己的个人见解,从而推动合作学习的深入,使学生受到积极情感,审美观念的教育。如在对课文第十六自然段“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事……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时, 我引导学生先理解第十四自然段“我素不知道天下有着许多新鲜事……”有了这一个过度句的理解,学生再理解“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就容易多了。
当然也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教室角色转换时有时做得不够好,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的学习,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13
经过一番的深思熟虑后,我把我要上公开课的课文定为鲁迅写的《少年闰土》。虽然鲁迅的这篇文章对于我们聋生来说并不好理解,讲授起来也不会有太多的新奇讲法,但是由于鲁迅是我们熟知的大文豪,而且为了让学生对当时封建社会的认识,教育学生珍惜眼前学习的大好时光,因此我选择《少年闰土》这篇文章当做公开课来上。
在《少年闰土》的教学中,我的初衷是放手于学生,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领会人物特点。在学习课文第一段时,结合图画,让学生领略语言文字的美妙,感受当时宁静的环境。给学生以想象的空间,让学生各抒己见,展开想象,让闰土的形象赫然浮现在他们眼前。然后通过对课文重点段落的.学习,让学生用简单的“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来概括文段的小标题。以此来完成我的教学活动,达到我最初设计的教学目标。
但是这节课结束后,关于这节课的反思就开始了,而且萦绕着,挥之不去。为什么无法上出自己预计的效果?感觉自己也能够以学生为本,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但是学生对人物的性格特点是否真的掌握了呢?静下心来理出几点作为自己今后教学的借鉴。
一、学会用教材教
教材只是教学的一个凭借。学生通过对教材的学习,达到其中所蕴含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就应该认真钻研教材,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二、以学生为主体
就像听课老师们给出建议那样,应该将课文讲授的内容再删减点,给学生更多读的时间。应该对学生包办的再少点。整节课都应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的思维情感在课堂中交互流淌;而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学生的合作者,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
三、以读促趣,发展想象
朗读是的学习手段,教学过程中应该多设计几处让学生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加深理解文章内容。本课的遗憾之处是学生自由读,结合体会读以及感情朗读被忽略了。并且还不够大胆地放手,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这将是我今后要克服和弥补的不足之处。
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14
《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选自于鲁迅先生的作品《故乡》,少年闰土是鲁迅先生笔下的一个朴实、健康、活泼、机灵、勇敢、见多识广的农村少年形象。在文中给“我”讲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捡贝壳、沙地看跳鱼儿等一件件有趣的事情中,跳动的是一个活泼的生命,表现出少年闰土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特点。几件事有主有次,有详有略。由于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必然要使学生在读文过程中人物的特点,感悟作者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闰土“看瓜刺猹”这幅画面给作者和读者都留下了极课的印象,作者对闰土的外貌描写简洁而精彩。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感受句子所描绘的情境,要求学生一边读文,一边在脑海里浮现画面,变“话”为“画”,让闰土这个人物在画面中鲜明地树立起来,让这幅画面在学生脑海里“活”起来。在经过品读和形象感受之后,学生感受到了“看瓜刺猹”的有趣以及闰土的勇敢。
“雪地捕鸟”这一事我主要抓住“扫出”、“支起”、“撒下”、“一拉”、“罩”这几个动词,在学生读来好像看到捕鸟的现场,又仿佛自己亲自在动手操作。
在理解“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对比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来理解。联系文中“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这一句让学生说说是指的哪些事,当闰土看瓜刺猹、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跳鱼儿时,“我”在干什么?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有的说“我”可能在烤火、有的说“我”可能在读四书五经,还有的说“我”可能在背古诗……对比了闰土和“我”的生活,学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作者说自己只看得见“四角的天空”了。
在让学生体会课文在人物刻画上的特色之一:通过肖像、装束的描写突出人物的外貌特点时,我首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读一读,然后进行讨论:“你觉得这段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都能从这些外貌中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在老师的引导学生体会到:从“戴小毡帽”中看出闰土是一个住在江南一带农村的孩子;从“紫色的圆脸”可看出闰土是一个经常被太阳晒,海风吹的孩子;还可以看出他经常劳动,是一个能干的人,“项戴一个银项圈” 可以看出他的父亲非常爱他。通过学习,学生了解到外貌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性,感悟作者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六年级上册语文少年闰土教学反思15
《少年闰土》一文的人物描写极富典范性,在教学时我抓住人物描写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训练十分有效。
我首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读后,小组进行讨论:“你觉得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可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通过理解体会到:从“戴小毡帽”中看出他是一个住在农村的孩子;从“紫色的圆脸”可看出他是一个经常被太阳晒,海风吹的孩子;还可以看出他经常劳动,是一个能干的人;从这些外貌中可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壮、可爱的农村孩子。学生认识到:外貌描写能让读者准确地认识人物。
此时我抛砖引玉:“文中没有写出“我”的外貌,你能根据“我”当时的.年龄和身份想象出我的外貌吗?”学生想象的积极性顿时高涨。“我头戴皮帽子,脚穿小毡靴,脸又白又红润,口齿伶俐……”这时请学生有条理地口述出“我”的外貌特征,并写下来。
读写结合起来,既使学生动口动手,又养成了读写的习惯,一举两得,以点带面,因小见大,读写融合,学生的写作兴趣得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