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的园子》说课稿

2022-11-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祖父的园子》说课稿》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祖父的园子》说课稿》。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祖父的园子》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作品《呼兰河传》。文章描绘了祖父园子里的美丽景象,回忆了自己和祖父在院子里干活的趣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蚱、啃”等10个生字,会写“蝴、蝶”等14个字,读准多音字“晃”,能正确读写“蝴蝶、蜻蜓”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父园子的特别之处,感悟作者表达方式。

3.体会作者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父园子的特别之处,感悟作者表达方式。

难点:祖父的园子

体会作者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与默读结合法

本课语言优美,要让学生多朗读,边读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象,感受景物之美。同时,本课有默读要求,通过默读,锻炼学生的默读能力,让学生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中描写园子景物的句子,感受祖父园子的特别之处。要重点分析课文中的拟人句,正确体会句子中所蕴含的情感。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查找作者资料,了解萧红。课内主要是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之情。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课前要安排预习,教学流程如下: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我们上节课感受了古时候乡村儿童自由闲适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作者简介,自由谈谈从课题想到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出示生字,教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生字:蝴蚂蚱嗡樱拔瞎铲锄割承拴瓢逛

3.教师相机指导正音。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提示易错字:“拔”的右边是“犮”,不要写成“发”。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通读课文,边读边想:

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好玩、充满快乐、美丽、自由……

画出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

2.理清课文顺序和脉络,划分段落。(除第一自然段外,其余按时间顺序记叙)

第一段(1-3)对园子的印象;第二段(4-15)“我”和祖父在院子里的趣事;第三段(16-20)自由自在的园子。

3.默读课文,交流印象深刻的情景。

第二课时

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

根据课文,说说对园子的印象。(昆虫丰富多彩,非常可爱,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二、深入学习,感受情感

1.学习第二段,“我”和祖父在院子里的趣事。

说说这一段讲了“我”和祖父的哪些事?(种菜、铲地、摘黄瓜捉虫子、浇水)

“我”在院子里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对比感受欢乐)

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朗读,读出快乐

2.学习第三段,感受院子里生命的自由。(找出印象深刻的词句,分享感受)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要……就……”“愿意……就……”

院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

3.齐读第17自然段,有感情朗读,多种方式读。

4.谈谈自己的感悟。(觉得好的句子,为什么好)

描述的画面自由,给人的感觉自由自在

三、总结拓展,领悟写法

1.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将一个小孩所做所想所说如实记录,具有真情实感,才会引起读者共鸣。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2.读读阅读链接,说说对课文新的体会。(凄凉)(怀念)

3.完成课后习题。

四、课文小结

园子是作者童年的乐园,给了她自由和快乐。祖父的慈爱与呵护,让作者的童年充满温馨。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深切感受到童年的纯真美好,作者对童年自由快乐生活的回忆,对祖父的怀念。

五、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女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这是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亲情依依”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重点描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这份自由和快乐,不仅来自于祖父的园子,更源于祖父的爱。

本文用儿童化的语言,生活化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农家园子的风景图,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童年自由和快乐的眷恋以及对祖父的深情怀念。

二、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能感悟语言文字的意境,感受到充满生机的园子、慈爱的祖父和自由快乐的“我”。

3、通过体悟文中“我”的自由、快乐,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由衷地说出自己的自由、快乐。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感受园子的生机、祖父的慈爱和“我”的自由快乐(这里的我是隐藏于文字背后的作者)并巧妙地迁移到学生自己的自由快乐。

四、说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一:读

通过深情并茂的朗读读出:

什么样的园子?

什么样的祖父?

什么样的“我”(隐藏于文字背后的作者)?

教学方法二:写

学习第13自然段的拟人化的,借物抒情的表达,进行语段仿写训练。

教学方法三:说

说出自己的童年趣事,学会用文中的句式和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生字、通读课文。教学用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本课,我分为三个板块:

1、整体感知;

2、精读品悟;

3、情感迁移。

板块一:整体感知

这个环节我从书后的“作家卡片”来导入。手持《呼兰河传》说,这本书的名字叫《呼兰河传》。著名作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本文节选自这部名著。从而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然后我便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听写生词:蝴蝶、蜻蜓、蚂蚱、倭瓜、黄瓜、玉米、韭菜、谷穗、摘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然后让学生当场自我批改,说说错了什么词。针对学生错误较多的词语进行重点讲解。因为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自习能力,我们要尊重学生的预习成果,只教学生不会的,以提高课堂效率。

接着,由这些词语自然地引入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这是什么样的园子?因为这些词语,课文的内涵有了形象的根基。

板块二:精读品悟

朗读一直是课堂里最美的风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感觉到另一番情致,那是情由心生的。孩子们会通过文字与作者产生情感上共鸣。围绕这是“什么样的园子?园子里有个什么样的祖父,什么样的我?”指导学生对文本精读品悟。

(1)走进园子,抓住关键词来读

我抓住“美丽”和“自由”两个特点,对第2自然段的昆虫多,色彩丰富,对第13自然段的三个“就像”;五个“愿意”; “一会……一会”进行重点品析。指导学生赏析作者是怎么来写园子中的自由的?注意那些有趣的、特别的词句并划下来。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园中的昆虫、花草、庄稼,这一切事物都是自由的?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读,联系上下文来想。在学生说出“作者的童年生活是自由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看园子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了。”这层意思之后,我指出:像作者这样把人物的情感倾注在事物上,借助事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怀,这种写法就叫借物抒情。作者写园子的自由实际上是要表达“我”童年生活的自由。接着,让学生把这种自由的感受带进这一段中,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其中,对于第13自然段的这些拟人化的,借物抒情的表达还可以进行一些仿写训练,为下一个环节“说快乐”做铺垫。

(2)走进童年,自由品悟“我”的自由快乐

教学3—12自然段。我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式,轻声地、自由地读课文,提醒他们注意那些最有趣、最快乐的细节,读一读,划一划,可以在课文旁边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然后交流,品析,再次指导朗读。朗读时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一边读书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如教学第12自然段时,品析“我”是怎么浇菜的?让学生读读课文,找出描写“我”动作的词和短语“抢,拼尽了力气,往天空里一扬,大喊”。说说通过这些词语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这一大瓢水落下来,你浑身湿淋淋的,像只落汤鸡,此刻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把你内心的自由快乐读出来。

我仿佛看到你和祖父的头发都在滴着水,可你却看着祖父傻傻地大笑呢,这哪是在干活,分明是拼尽了力气在玩耍呢!多么可爱的孩子,多么淘气的乱闹,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一段,和作者一起回味那段自由快乐的时光。

接着,让学生通过师生接龙来感悟这份难得的自由: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下种,(我就瞎闹);祖父铲地,(我就乱勾);祖父浇菜,(我就乱闹)。带着学生漫步在祖父的园子里,看到一个可爱、顽皮的“我”。说出只要“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完全不必担心有人责怪。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在祖父的园子里“我”完全是自由快乐的。

(3)走进心灵,感悟我和祖父的亲情

最后,我提出问题,你在文中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祖父?作者的自由快乐仅仅是来自于园子本身吗?让学生思考回答。从而让学生在进一步品悟文本的时候感受到祖父对“我”的爱。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指出:正是有了祖父的爱,我才真正拥有了这个自由的园子,这片快乐的天地。

板块三:情感迁移,说出自己的快乐

教师指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自由快乐)。通过事先准备的几个孩子写的童年趣事的片段来启发学生,学会使用“愿意……就……”这样的句式和借景抒情的方法。有了前面细致的品读感悟和情感激发,到了这里学生的语言表达应该是积极热烈、快乐自由的。

在学生回答时,我还会引导他们说出这份自由和快乐源自哪里?从而达到回归文本情感内核的目的。

七、板书

我 和 祖父的园子

我??自由、快乐? ?←? ?爱? ?祖父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3

一、说教材

《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主要写了祖父园子中各种美好的景物,以及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言语新鲜自然、率真稚拙,充满自由想象的表达方式,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犹如一幅清新和谐、富有童话色彩的画。是一篇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朗读训练、言语训练的范本。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孩子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对于作者来说,祖父的园子是她童年时候的乐园,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着或向往着这样的一方天地。祖父园子里面的各种趣事,很多都是学生们亲身经历过的,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在文章中获得感知,加以模仿,发展想象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我在园中的趣事及描写园中景物自由与快乐的语段;

2、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补白、仿写精彩语句;

3、体会祖父对我的呵护和关爱。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进而初步感悟园子对于作者的精神意义。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在读中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感受祖父的慈爱和对我的关怀。

难点: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进而初步感悟园子对于作者的精神意义。

五、说教法学法

1、结合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方法,分析本班学生的学情,我主要采用以趣激情,以读悟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读文、赏文,在读中理解、感悟、想象,在补白、仿写中提高学生对言语形式的迁移、运用能力。

这节课重点、难点的突破上,我充分使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

1、根据文本需要,加入昆虫的图片,声音,变抽象为具体,变单一为丰富,听、看、说相结合,激发学生想象;

2、在充分调动学生想象力的基础上,尝试补白、仿写,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使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景,烘托气氛,调动学生情绪,深化感受,体会“园子的精神意义”,有效地解决突破教学难点。

六、说教学程序

我的教学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走近“园子世界”——了解文章大意

走进“园子世界”——体会景物自由、人的自由

怀念“园子世界”——感受祖孙深情

铭记“园子世界”——升华感情

(一)走近“园子世界”

1、了解出处,导入新课

利用课件,铺展画卷,走近园子

师: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人的名字。(板书:萧红)这个人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作者)

师:萧红一生走遍大江南北,但她的心始终停留在一个地方,那就是她故乡——呼兰河。

呼兰河,很好听的一个名字,那是东北的一个小县城,那是萧红长大的地方。萧红在《呼兰河传》里,把她童年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用文字记录下来。尤其重点描写了她家里的园子,她称之为“祖父的园子”。

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的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近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板书:祖父的园子)

2、检查预习,复述大意

接下来,请同学根据预习复述课文大意。

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提出整体交付问题:园子中的哪些景物或事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下来,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然后组内交流。

(二)走进“园子世界”

再现园子,以读生情,补白仿写

在学生自读,组内讨论后,让我们一起走进园子,师生共议。

在这个重点教学环节,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完成:再现园子,以读生情,补白仿写。以完成教学重点。

再现园子:

1、表演读文:

祖父的园子样样都有,都有什么?

种类样样都有——(出示课件,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2、既然是样样都有,就不仅仅是这几种,还有什么?(生自由回答)

3、颜色样样都有

师:除了种类样样都有,你还发现了什么样样都有?(课件中将表示颜色的词语变色,提示颜色样样都有)

4、声音样样都有

师过渡:除了各种昆虫,各种颜色,我们眼前还出现了一个吸引人眼球的小东西—蜜蜂(播放蜜蜂的叫声)。

说一说它怎么吸引人眼球?指导读,读出蜜蜂的可爱。

园子里只有蜜蜂的声音吗?你听……听到这声音,你眼前出现了一只怎样的小动物?(播放各种昆虫鸣叫声,生自由说)

5、园子里的昆虫种类、颜色、声音样样都有!

(播放音乐:大自然的声音,配乐朗读)

七、说学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得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发挥激发学生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八、说板书

快乐

祖父的园子

眷恋怀念

自由

板书设计含概了本文的两个要点:

1、园子带给我的是快乐和自由

2、透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板书简洁,精练,让人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4

一、说教材:

《祖父的园子》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多彩的童年生活”为主题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主要写了祖父园子中各种美好的景物,以及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言语新鲜自然、率真稚拙。充满自由想象的表达方式,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使文章犹如一幅清新和谐、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是一篇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朗读训练、言语训练的范本。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色彩明丽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这里是“我”童年生活的地方,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不只是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我”心灵的自由,放飞了“我”的心灵,舒展了“我”的人生。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自在的嬉戏生活。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我”跟随祖父做着看似相同实则完全不同的活动,祖父是劳作,而“我”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自由的,祖父没有批评,甚至没有一丝责怪,是完全理解甚至是赞同的。祖父给与“我”足够的宽松氛围,让“我”自由快乐的成长。祖父允许“我”随便玩闹,对“我”倾尽了爱心和耐心,祖父给了“我”心灵的自由,他的爱放飞了“我”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我”自由、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本文善用寄情于景,寄情于物。课文中描写倭瓜上架上房、黄瓜开花结瓜、玉米生长和蝴蝶飞舞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实际却是作者把自己自由快乐的心情寄托在它们身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自己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寄情言外,清新自然。

作者语言选择很有意思,大量使用短句表达情感。文中选择短句营造出轻松欢快的氛围,表达了自由快乐的感情,读来流畅自然,轻快灵动,亲切感人。再则,语言儿童化、口语化,更显童年的稚气和童言的天真无忌。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教学目标 :

(1)学会文中的“蚱、晃”等11个会认字,会写“蝴、蚂”等14个会写字;会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园子里有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3)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2.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3.教学难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三、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和阅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对于作者来说,祖父的园子是她童年时候的乐园,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着或向往着这样的一方天地。祖父园子里面的各种趣事,很多都是学生们亲身经历过的,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在文章中获得感知,加以模仿,发展想象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结合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方法,分析本班学生的学情,我主要采用以趣激情,以读悟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读文、赏文,在读中理解、感悟、想象,提高学生对言语形式的迁移、运用能力。

充分使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创设情景,烘托气氛,调动学生情绪,深化感受,有效地解决突破教学难点。

2.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发挥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流程:

1.了解作者及出处,激趣导入新课。

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兰河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为走进园子做情感铺垫。

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的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这些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2.走进园子,了解园子。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表现了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使学生感受到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思想感情。“明晃晃”一词,这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红的红”“绿的绿”这些词语富有感情色彩,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对眼中事物的满心喜爱。

3.走进生活,感受快乐。

新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在学生体会到了园子的特点,我进而引导他们感受园子的快乐有趣的生活,文中的几个主要场景都透露着作者的快乐和有趣,因此让学生细细品味这几个主要场景,从中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为了便于学生轻松体会感受,可以采取表演的形式把几件有趣的事表现出来。通过朗读表演让学生体会园子对“我”的重要性。这一环节对于整堂课比较重要,因此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

4.了解花、鸟、虫子、倭瓜等,感受园子里的自由。

学生自由读课文16—17自然段,鼓励学生交流看看能了解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在课堂交流中,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词句,在反复朗读中体会院子里的那份自由。

鼓励学生把自己当成园子里的一只蝴蝶或者一朵花、一棵树,来讲述你的快乐和自由。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在这部分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采用质疑提问,感情朗读,想象说话等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还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文中的场景和意境,并把语言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5.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引导学生小组交流,了解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通过探究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

这一教学环节不仅引导学生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表达方法,而且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的习惯。

七、说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文中体现童真的句段。有助于学生深化感情,积累优美的语句。

2.推荐阅读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扩展视野,提高阅读兴趣,增加课外知识,走进作者的童年,感受作者的童真。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含概了本文的两个要点,一是园子带给“我”的是快乐和自由;二是作者透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板书简洁,精练,让人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5

[教材分析]: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祖父的园子就像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自由的家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文章用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寓意不凡。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平等对话的过程。”所以在设计中力求站在儿童的角度,以儿童的视野阅读课文,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设计言说的主题,选择言说的方式,营造富于童趣的对话情境。使师生都融入文本,紧扣文中关键字、词、句,不断地品味、感悟、内化,实实在在地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从而使学生获得充实的收获,在得到语言文化的熏陶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体会祖父的爱,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进而引发学生对自己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我与祖父在园中自由、快乐地劳作玩耍的情景。

教学难点:借物抒情的表达方式及感悟园子对作者的精神意义。

[教学准备]:

女作家肖红的资料及相关作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走近萧红的回忆

1、师述:三十年代,鲁迅先生称一位女作家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这位女作家就是萧红。介绍萧红以及《呼兰河传》。

2、《呼兰河传》中萧红用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着重写家里的园子。她称它为祖父的园子,自己的后花园。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进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出示课题)。

(设计说明:引发学生对作者的关注,一位作家为何一生对一个普通的园子念念不忘,设置悬念,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自读,走进祖父的乐园。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同时思考:你对祖父的园子有什么了解?(自由、快乐……)

2、检查自读:说说对园子的了解过程中解决以下问题,

(1)比较难理解的词语:如蜂子、倭瓜、谎花、铲地。

(2)难读顺的句子: 当祖父下种,种小白菜的时候……用脚一个个地溜平。哪里会溜得准,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那锄头杆……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

(设计说明:通过初读,对文章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对园子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一些方言土语,有必要进行适当的讲解与点拨。)

三、品读,感受祖父的爱园。

我的快乐、自由:

1、我跟着祖父在园子里做了什么?轻声读课文。

(栽花、拔草、下种、铲地、浇水……)

2、写了一天里,我和祖父在园子里:祖父栽花,我也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就铲地;祖父浇水,我也浇水……这样写说明什么?(我跟祖父亲密无间……)

3、祖父劳动,我也在劳动吗?快速默读,用了哪些词写我在劳动。关键词画下来。再用心体会,在我的表现当中,体会到什么?同样是铲地,浇水,我的祖父有什么不同?交流时说、议、读相结合:

(1)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就拔草。我好像是祖父的“影子”、“小尾巴”,一老一少,一顶大草帽、一顶小草帽相映成趣。

(2)种小白菜时瞎闹、踢飞菜种。哪里是在种小白菜,我就是在瞎闹。

(3)铲地时,爬在地上,用锄头的“头”乱勾一阵,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

我是怎样铲地的呢?引导学生抓住“爬在地上”、“乱勾一阵”看似平淡的两个词,用心读一读,想一想,理解“我”铲地有趣的样子,一边往前“爬”一边“乱勾”。

(设计说明:学生阅读的兴奋点在“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爬在地上”、“乱勾一阵”看似平淡,细细琢磨,却活化了人物形象。阅读教学应该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

(4)水瓢浇菜。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读书联想起了自己的经历,读书读出了自己。

(5)第11节。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文字。数一数,这段话中有几个“又”字,再轻轻地读一读,你体会到了什么?(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非常自由。)

4、祖父是怎样对待我这个小淘气的呢?是怎样的态度呢?请同学们再默读3—12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可以在旁边简单地写一写。

(1)我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祖父很宠爱我。

(2)祖父慢慢地把我叫过去,讲给我听,很耐心,很形象。

(3)祖父笑了。祖父大笑起来,笑得够了,还在笑,笑声中,他仿佛在说什么呢?(课件呈现课文插图)他仿佛在说:_________________。请你看看图上祖父的笑容,联系上下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

祖父的笑是疼爱,是呵护,是宽容,当我把狗尾草当谷穗留着时,祖父是慈爱的笑;当我把水扬向天空,祖父还是那样慈爱的笑,祖父的笑永远留在我的心底。许多年以后,萧红这样深情地回忆“祖父的眼睛笑盈盈的,祖父的笑,常常笑得跟孩子似的。”

(设计说明:祖父的“笑”是耐人寻味的,祖父“笑”的含义在文中是一处空白,引导学生想像,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使祖父的爱鲜活、具体起来,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因为有祖父的爱,才有我的自由”。)

景物的快乐、自由:

过渡:其实,我在园子里做过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曾经有一次祖父拔草时,我偷偷地在他的草帽上插了一圈玫瑰花,红通通的二三十朵,祖父完全不知道,还以为是因为春天雨水大,园子里的玫瑰花开得香呢……课文除了写自己的生活,还写了景物。用了两段话。看看这些动物、植物在祖父的园子里生活得怎么样?(连景物都是快乐、自由的!)

1、代表园子里的动物、植物说说你的快乐、自由。

(1)自由地,认真地读这两个自然段,把自己当成园子中的一只蝴蝶、或者一朵花,或者一棵树等,来讲述你的快乐和自由,可以运用课文中的语言,也可以先写一写。(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写。)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成为园子里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从儿童的角度,以儿童的视野阅读课文,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营造富于童趣的说话、写话情境。孩子们很快就能融入文本。)

(2)说说景物的快乐、自由。

在学生说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课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等修辞如,学生以玉米的身份讲述园子里的快乐:

我是一棵长在爷爷园子里的玉米。园子里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太阳在园子里特别大,天空在园子里特别高。花开了,好象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好象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好象在说话似的。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在这样的园子里生长,我感到快乐、自由。

(设计意图:这种让学生转换角色说说动、植物的快乐的语言训练,绝不同于三言两语,一句半句的回答,这是一个学生自我体验、自我内化的过程,能够增强学生运用课文语言的自觉性,并且促使他们在阅读中更加积极地内化课文语言的自觉性。)

(3)感情朗读中体会景物的快乐、自由。

2、题目是祖父的园子,想写出自己的快乐,为什么课文里用这么多的笔墨写动物、植物的快乐?

交流:

(1)因为我的心是快乐的、自由的,所以身边的一切都是快乐的自由的,也是借这里的自由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2)指导写作方法:这是非常重要的写作方法,这个方法叫做——借物抒情。

(设计意图:老师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道知其所以然。)

3、作者有一个怎样的童年生活?(快乐、自由……)

这一切都是因为有了祖父的爱,祖父给了我一个童年的爱园!

四、延读,领悟祖父的家园。

(引:作者因为有祖父的爱,所以拥有了一个快乐、自由的园子,拥有了一个金色的童年!所以开头这句话是这样写的。读一读。)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

1、有没有发现作者写得很特别?呼兰河小城里边就住着他的祖父?

引出:在我眼里只有祖父。因为祖父给她幸福的童年,给了她家的温暖!作者萧红,从小父亲不喜欢她,妈妈去世了,后妈更不喜欢她。再读第一句!

2、你觉得当她写下“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时是一种怎样的感受?带着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对亲人的深深的怀念再读第一句!

3、所以课题 起《祖父的园子》,作者把深深的感情都寄托在这园子里!这个一个乐园;这是一个爱园;这是一个家园!再一次读第一句!

(设计意图:通过三次反复地递进式朗读,读懂作者开门见山的写法,读懂了作者对童年的眷恋,对祖父的怀念,隐约地看到那抹淡淡的哀愁。)

4、如果你一天,两天,如果一直在园子里,会有什么感受?去读读萧红的《呼兰河传》吧,肯定会给你与此时不一样的感受!因为这是一本值得一辈子去读的书……

(设计意图:课了情未了,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引发学生阅读《呼兰河传》的兴趣。)

板书设计:《祖父的园子》

乐园

快乐 童 爱园 年 自由

家园

《祖父的园子》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是女作家萧红写的篇优美的散文,文笔挥洒自如。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课文中的语言富有孩子气,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真实地再现出来了,学生读来感觉亲切,感觉这事就像发生在自己身上。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只是用真情实感去表现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所以会打动读者。

本文是略读课文,所以要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在充分地自主地读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或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交流中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读一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由于本文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理解起来很容易。

最后,再细细品读课文,对学生的引由浅入深的引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向深入,而又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带来负担和痛苦。做到起于学生实际,通过点拨、引导、启发,使学生达到另一高度。比如,《我和祖父的园子中》中要引导学生体会的自由。我首先问,作者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什么?——体会我和祖父关系的亲密。再问:祖父在劳动,我也真的在劳动吗?从一些词句中,你看出了什么?从而感受我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再说说形成这一切的原因。这一系列的问题设计,引导让紧贴学生的原有水平,再稍加点拨,学生就过去了,没有任何跳跃和生涩的感觉,只是很自然的像泉水一样淙淙流淌着。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6

一、文本解读

《我与祖父的园子》选自苏教版第十册,这篇课文节选于著名作家萧红写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通过对“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情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

课文共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通过蜜蜂、蝴蝶等的描写,来反映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 第二段(3--12自然段):我和祖父在园子中劳作的情景,体现出祖父的园子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第三段(13-14自然段):作者记忆中的园子里一切都是鲜活的自由的。

文章语言平实、质朴、自然,富有独特的艺术个性,既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农家园子的风景图,又勾画了一个天真、活泼、顽皮的农家小姑娘形象。正如著名作家矛盾所说的,萧红的作品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

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当然这都是童年游戏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

选编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二、说设计理念

题目中最核心的词语是“园子”。是园子给了萧红自由欢乐、幸福的童年,是园子承载了祖父和萧红纯真、亲密而浓厚的亲情之美。园子中的两个人物,“我”如此的调皮、捣蛋,在园子里瞎闹、乱闹、尽情玩耍;祖父慈祥,有亲和力,只要我开心,祖父就是快乐的。祖孙二人互为对方快乐的源泉,说说笑笑,其乐融融。课文的核心情感是自由,在园子中小萧红是自由的,园中的万物也是自由的,正因为心是自由的,所以眼中的物也是自由的。教学时要扣住这条情感线索,展开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相关要求,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情境,学习生字新词;感知课文内容。

3、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园子的快乐、自由。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

其中,教学重点为:感受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

教学难点为: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以及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时,我大致安排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原著导入,引出课题。

上课伊始,借由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写下的心声“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引出课题。以“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领着学生一起走进文本。

设计说明:以小说中经典的语言过渡、拓展,将课文置于《呼兰河传》的背景中,既与文本的理解相得益彰,又可引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二)、初读检查,整体感知 。

1、检查对课前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整体感知。

2、在三组词:蜜蜂 蝴蝶 蜻蜓 蚂蚱、倭瓜 黄瓜 玉米 谷穗 韭菜、栽花 拔草 下种 铲地 浇菜的教学中把握“倭瓜、下种、蚂蚱”等词语的读音,理解“倭瓜”的意思。并利用三组词的不同规律找出课文中的相应段落。

3、指名读直接描写园子中花草虫鸟的段落。

4、读我和祖父在园子中劳动的内容,并选择有趣的场景读给大家听。

设计说明:略读课文前的“学习提示语”和每组课文前的“单元导语”,意在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前后联系,还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所以要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

(三)、走进园子,感受园子的快乐与自由。

1、自由的读第2小节,在“我”眼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

抓住“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体会园子里样样都有;抓住“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些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体会园子中色彩之美;抓住“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体会园子的生机之美。并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感悟领略到这是一个给人带来欣喜、快乐的园子。

2、读第13小节,说说在“我”眼里,又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以“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为总领,抓住“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体会花儿、鸟儿、虫儿的自由;抓住“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体会作物的自由。在体会中感悟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

设计说明:精读文本,抓住重点句段,采用质疑提问、感情朗读、想象说话等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还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文中的场景和意境,并把语言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四)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1、同学们,读着读着,我们开始羡慕作者的童年有这么一个园子,我们也似乎读出了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因为它是一个——快乐的园子,因为它是一个自由的园子。同学们当我们下次再次走近这个园子的时候,也许你就会有许多新的感受。让我们深深地注视着这个园子,轻轻地与它告别——我和祖父的园子。

2、课后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或鲁迅的《三味书屋和百草园》。

设计说明:通过课文的学习,为学生架设一座桥梁,以此走进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知道一本名著《呼兰河传》,知道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学生的视野稍稍地越过课文的围墙驶向更遥远的天地。

五、说板书设计

附板书: 快乐

我和祖父的园子

自由

板书设计含概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即园子的精神意义——快乐和自由,简洁,精练,让人对课时内容一目了然。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7

【教学目标】

1、速读课文,捕捉文章重点信息;运用摘录法、圈划法,归纳、提炼文本重点信息,学会长文短读。

2、借助视像化、体验式朗读,感受萧红文字的独特魅力,体会侧面描写、借景抒情对表情达意的作用,初步体味萧红文字独特的“阳光味道”,激发进一步阅读萧红文字的兴趣与热情。

3、通过“眼中园——心中园——梦中园”的全新解读,建构自由明亮的儿童精神家园。

【预设流程】

板块一:浏览课文,鸟瞰园子

1、板书课题,交代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通过速读、默读进行学习。

2、借助脚注,弄明白课文的来龙去脉;补充:《呼兰河传》是萧红的自传体小说;一般来说,自传体小说中的“我”指作者本人。

3、速读课文,寻找文中对园子直接描写的段落,并从这些段落中,找出关键词语,概括这是怎样的园子。

板块二:眼中之园,样样都有

1、交流第一段。这一段你圈出了哪几个字,来概括这个园子?

2、这园子里都有些什么呢?(学生圈划园子里的事物,交流)

3、课文开门见山就说“我家有一个大花园”,可是读完整个第一段,不见作者对一朵花的具体描写。花在哪儿呢?(引导学生细读第一段,从哪里读懂了这是个“大花园”。)

4、引导关注“满身带着金粉”、“满身绒毛”、“胖乎乎”、“园滚滚”、“小毛球”,思考作者这样细致的描写,和“花园”有什么关系?(感受侧面描写的精妙)

板块三:心中之园,一切自由

1、这园子,还是一个怎样的园子?继续交流。

2、交流17自然段,摘录关键词词语,概括这个园子。

3、圈出自由之物。

4.、视像化朗读,感受园子里万事万物的自由(阅读策略之二)。

5、引导学生发现反复的写法;通过对比品读,研究“就”字所传递的率性、自由的味道。

6、这园子里,仅仅是这些事物是自由的吗?仿段练习。(练写——交流)

了,就像()似的。

()愿意()就()。

7、深入思考:这园子里的花、鸟、倭瓜、黄瓜、玉米、蝴蝶,能告诉萧红自由吗?(不会)那为什么作者要这么写?(为了表达萧红心中的自由)

8、回读前文,想一想,萧红在这个园子里可以自由自在地做哪些事情?最能表现她的自由的你认为是哪一件事情?(自学——讨论——交流,师生提炼:栽花、拔草、种菜、铲地、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绑蚂蚱、浇水、睡觉……)

9、是啊,真因为有了这样一位慈爱的爷爷,萧红在园子里才这样自由自在。(师生引读祖孙形影不离地生活在园子里的句子。)

“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铲地,我也铲地。”

仿句:祖父(),我()

10、小结,回应:作者写园子里一切事物的自由自在,其实是写自己心中的自由自在啊!这园子,是眼中“样样都有”的花园,也是心中“一切自由”的乐园啊!(板书:眼中园:样样都有;心中园:一切自由)

11、拓展阅读《我和祖父的另一个世界》,感受萧红的童年生命的自由。

板块四:梦中之园:光芒四射

1、确实,这是一个无比自由的园子。让我们也一起到这个园子里去好好地玩玩吧。这里,一切都是自由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师生对话:

想栽花,就()

想种菜,就()

……

想睡觉,就()

2、疯够了,玩累了,让我们美美地躺在树阴下睡一觉吧!(模拟进入梦境)。

3、学生描述虚拟梦境。

4、介绍萧红身世:18岁的时候,祖父永远地离开人世;19岁,萧红被迫离家出走;直到1942年,萧红因为医生的误诊,死于香港……整整啊,萧红都没能再看一眼她魂牵梦绕的园子。她只能,在梦里,一次次又一次地与这园子里的一切重逢——(屏幕出现重点段提示语,学生尝试背诵:花开了……。鸟飞了……,……)

5、其实,萧红记忆中的这院子里的一切事物,不仅仅是自由的,更是无比地明亮的。屏幕呈现16自然段——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的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小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

6、齐读后追问:那为什么在作者的记忆里,这园子总是那么明亮,那么光芒四射?(完善板书:梦中园:光芒四射)

7、师补充:在萧红的文学作品中,不止一次地写到太阳。而且,萧红笔下的太阳,总是那么明亮、温暖,那么光芒四射。(屏幕阅读《小学生萧红读本》中,关于太阳的几处描写。)

8、总结升华:太阳带给人光亮、温暖,萧红的很多文字,也因为太阳而明亮。萧红的人生是不幸的,但有了祖父这一轮明亮的太阳,她的文字和人生就有了光亮。

拥有太阳,生命就有了自由和光亮!

(完善板书,画一个大圆,将所有内容都括进去)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8

一、说教材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7课。课文节选于著名作家萧红写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先通过蜜蜂、蝴蝶等的'描写来反映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接着写我和祖父在园子中劳作的情景,体现出祖父的园子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最后写了作者记忆中的园子里一切都是鲜活的自由的。课文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选编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二、说学生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随着生理发育和心理素质的不断成熟,在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有了独立思考问题,敢于在交流和讨论中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爱好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感悟的良好习惯,这些因素对本节课的教学是非常有利的,我将充分为他们提供展示才能,施展特长的机会。

三、说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根据课标精神,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课文内容和课型特点以及学生的学情,我拟定了本课教学的如下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认读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快乐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优美的词句。

过程和方法目标: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快乐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快乐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我确定引导学生体会“寄情于物”的表达方法为本课的难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我把本课的教学思路拟定为五个步骤:谈话激趣,揭题导学;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走进园子,品味童年;创设情境,激起思辨;延伸拓展,增进积累。

(一)谈话激趣,揭题导学

童年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和我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我们今天来学习第7*课《祖父的园子》看看课文中的哪些情景,能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接着我板书课题(祖父和园子隔了一段),随后在“祖父”和“园子”前面分别加个括号,请同学们读书后在这两个地方填上两个词语,要求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祖父,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由此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把学生引入文本的自主阅读状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略读课文虽然少了写字、学词学句等许多头绪,但也要扫通识字的障碍,为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做好准备。因此,这个环节我这样做:

1、学生自由、快速地默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并思考: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2、检查预习情况。(出示词语)学生认读生字词。

(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难点,主要是让学生体会祖父的园子是一个自由、快乐的园子。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做的:

1、小组合作学习。找出小姑娘调皮、淘气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2、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这个环节,我又分两步进行,通过读议品读来感悟文章的内容。

(1)感受我的自由快乐。首先各组汇报找出的表现小姑娘顽皮淘气的句子。其次是分层次读一读这些句子:自已领悟读——读出顽皮淘气——抓住重点句段来读(着重读好“浇水”这一部分,通过小姑娘的动作语言来品味顽皮淘气、自由快乐。)

(2)感受祖父的慈爱。

首先,小结导入:我的祖父,园子里的祖父,当我种小白菜的时候,把菜籽踢飞了,他管不管?(不管)当我浇水的时候,把水都浇到天上去了,他管不管?(不管)我在园子里一会儿摘黄瓜,一会儿追蜻蜓,一会儿捉蚂蚱,他管不管?(不管)我在地上随便找个地方睡着了,他管不管?(不管)我锄草的时候,把草留住,把谷穗锄掉,他管不管?(管)

其次,出示对话,设问导学:(出示祖孙俩的对话)请同学们用心读这段话,看看祖父是怎样教育小孙女的?你发现了什么?

再次,通过讨论祖父怎样教育我和祖父的三次笑,体会祖父的慈爱和我在园子的自由快乐。

3、领悟表达方法。(品读17一20自然段),

《课标》在第三学段中提出这样的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我抓住文本的特点,设计如下的学习流程,让学生领悟“寄情于物”的表达方法。

(1)导学:作者写小姑娘的自由、快乐,为什么还要写小动物、花草也自由、快乐呢?请同学们用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读、划、议、品)读一读第十七自然段,看看它们是怎么快乐的,自由的,读的时候,请把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划下来,然后品一品。读完以后,一起做做园子里的花朵、蝴蝶,说一说自己的自由、快乐。

(2)学生读书、自己练说,同桌互说,上台表演。

(3)师生讨论:作者写小姑娘的自由、快乐,为什么还要写小动物、花草也自由、快乐呢?(写小动物、花草也自由、快乐,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健康的快乐的,一切都是活的,这是为了突出小姑娘更自由、快乐。)

(4)教师总结:作者用园子里的这些花草、小动物的自由、快乐,来衬托出我的自由、快乐、这种写作方法叫“寄情于物”,就是把作者的情感、自由、快乐寄托在花草、小动物的自由和快乐中,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写作方法,我们理解了这种写作方法以后,再读课文句子的时候,就有更深的体会。

(5)进一步体会表达方法:着重从“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祖父的草帽上。”这样的句子上去体会。

(四)创设情境,激起思辨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我创设了如下情境,让学生争辩,以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1、提问:同学们,小姑娘在祖父园子里生活得那样自由、快乐、幸福,想怎样就这样,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作为一名学生,上课的时候,我想听就听,想玩就玩,想写作业就写作业,可以吗?为什么?

2、小组展开讨论

3、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是学生,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我国古代文学家韩愈说过“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因此,老师建议同学们: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希望同学们学业有成。

(五)延伸拓展,增进积累

1、拓展: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也能行的!

2、延伸:为了增进学生的积累,我进行了以下的设计:

(1)链接作者的生平背景,推荐阅读《呼兰河传》和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

(2)摘抄文中优美的词语句子,积累下来。

(六)说教法学法及其同步优化设计

围绕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悟语”的理念,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质疑解疑、以读代讲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在学法指导上,力求体现“让学生主动参与,全面发展”的理念,教法与学法紧密结合,努力构建开放而有定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读划议品中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了让课上得更有趣有效,我还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轻松的音乐和丰富的场景中愉快地学习。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9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

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当然这都是童年游戏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

选编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2.词句解析。

(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我”说起花园的昆虫,仿佛一个孩子在掰着手指头,给你显示她的富有,那极满足和得意的神态跃然纸上。当然,拥有这样的花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确实是值得炫耀的,因为这是多么富有童话般色彩的一切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让你的眼前一下子就明亮绚丽起来。

(2)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留意一下这句话中的“明晃晃”一词,这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课文中这样的词很多,说蜜蜂是“胖乎乎、圆滚滚”的,说狗尾草“毛嘟嘟”的,说天空,是“蓝悠悠”的,这些词语富有感情色彩,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对眼中事物的满心喜爱。

(3)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勾勒出老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榆树的活力。

(4)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这些富有孩子气的语言,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描绘出来了,在她的心中,倭瓜、黄瓜、玉米、蝴蝶都是有灵性的,都是做得了自己的主的,是自由快乐的,不受约束的,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的。它们的事情,人不去干涉,太阳也不过问。这样的感受,当然与作者的自由快乐是分不开的,用自由而富有灵性的心感知到的事物,才会如此无拘无束!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建议

1.课始可以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兰河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要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或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3.可以引导学生背诵或抄写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

4.可以引导学生读《呼兰河传》的另一个关于园子的片段,进一步感受童年的快乐,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见“相关链接”)。

5.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倭”容易读错,要提醒学生结合语境“倭瓜”识记,还可以联系课外阅读中出现的“倭寇”来读准;“蚌”也要提醒学生读准字音;“瓢”可结合熟字“飘、漂”来认读。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多彩的童年生活”为主题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寓意不凡。

二、说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因此根据本课及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A类:

1、认识8个生字,结合课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B类:

1、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生活。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c类:

1、通过阅读了解作者眷恋童年美好生活和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推荐阅读原著

三、预习作业:

1、我能学会本课的生字和词语,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能说出我的学习方法。

2、我会动手查资料,也来认识萧大作家。

四、说重难点: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设定为:

1、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生活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说学情

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的能力;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已普遍增强,他们对作品的感受逐渐接近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他们的心灵能逐渐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合拍。能通过阅读与讨论,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形成大体共识。充分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

六、说教法

在这堂课中,从谈话导入,引用鲁迅对萧红的评价,引发孩子们对作者萧红的关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文章学习的重难点,而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性,紧扣关键字词句,对文本进行富有个性化的阅读,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读句子、谈体会、想象情景、有感情地朗读等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七、说学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得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发挥激发学生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八、说过程

第一板块:谈话导入,走近萧红[5分钟]

语文的学习是以课文文本为载体,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感知、领悟和运用来完成的。很多时候,通过预习时的初读课文,我相信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到了教学时,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就显得比较零碎。如果这时直接进入对课文的教学,往往学生不能很好地容入对课文的学习中。

鉴于以上想法,因此在导入时,我引用鲁迅对萧红的评价:“三十年代,鲁迅先生称一位女作家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这位女作家就是萧红。”由此引发孩子们对作者萧红的关注,此时介绍萧红以及《呼兰河传》,既使学生了解了作者,也检查了学生的预习作业(搜集萧红资料)。同时提出问题:“《呼兰河传》中萧红用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着重写家里的园子。她为什么会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设置悬念,激发孩子们的阅读期待。

第二板块:自读,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后,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读,对文章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对园子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同时对学

生的独立自学情况及时进行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

第三板块:细读品味,体会情感。

一、把握主线

文章介绍了“园子的特点”和“我在园子里的快乐生活”。教学时,引导学生从这两个方面着手理解体会。

二、体会园子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文本在整个阅读教学中仍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如何能更好的关注文本呢?那就要带领学生真正走入文本。我先以“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点”为抓手引领学生研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祖父的园子热闹、美丽、自由、充满生机等特点,从而体会我对园子的喜爱,难以忘怀。

三、感受快乐生活

新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在学生体会到了园子的特点,我进而引导他们感受园子的快乐有趣的生活,文中的几个主要场景都透露着快乐有趣,因此让学生细细品味这几个主要场景,在感受到趣的字词、句下面圈圈画画,并写上感受。归纳总结出几件快乐有趣的事,加以想象,从中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在读的形式上我采用默读,因为默读有助于学生用心与文本进行跨越时空的无声对话,有助于学生产生独特的体验迸发思维的火花。为了便于学生轻松体会感受,可以采取表演的形式把几件有趣的事表现出来。通过朗读表演让学生体会园子对我的重要性。这一环节对于整堂课比较重要,因此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

第四板块:领悟表达特点[B25分钟]

新课程标准提倡在阅读中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因此我让学生展开了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第五板块:课外延伸,聆听作者的心声[c1c25分钟]

1、补充生平,升华主题

读xxx文,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文中所写的祖父的园子简直就是充满快乐和自由的人间乐园,那么,萧红的童年生活果真这么幸福吗?众所周知,这与作者真正的童年是不相符的。为了让学生真正走近作者,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在学习完课文内容后,我将出示一段有关作者的生平,通过其生平与文章情节的对比,让学生来体会作者写作时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从而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2、推荐原著,探究学习

学习完一篇文章并不意味学习的结束,而是另一次深入学习的开始。特别是在新课程大力推崇广泛阅读的今天,对于这样一篇节选文章,我们更应义不容辞得带领学生阅读原著。因此,在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后,我将出示一系列问题:是什么驱使她几乎每天都要缠着祖父带她到园子里去?二十多年过去了,萧红为什么还会对当年的园中生活这么眷恋和向往?她又是怎样的一个作家等等。让学生从中选择一个问题进行合作探究,进而引领学生去阅读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

九、说板书

快乐

祖父的园子 眷恋 怀念

自由

板书设计含概了本文的两个要点:

1、园子带给我的是快乐和自由

2、透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板书简洁,精练,让人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

[设计理念]

本堂课的设计始终以《课程标准》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等基本理念为依托,在教学中力求,引领学生真实地触摸文本,紧扣文中关键字、词、句,不断地品味、感悟、内化,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从而使学生获得充实的收获那就是在得到语言文化的熏陶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主要写了祖父园子中各种美好的景物,以及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言语新鲜自然、率真稚拙,充满自由想象的表达方式,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犹如一幅清新和谐、富有童话色彩的画。是一篇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朗读训练、言语训练的范本。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孩子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对于作者来说,祖父的园子是她童年时候的乐园,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着或向往着这样的一方天地。祖父园子里面的各种趣事,很多都是学生们亲身经历过的,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在文章中获得感知,加以模仿,发展想象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我在园中的趣事及描写园中景物自由与快乐的语段;

2.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补白、仿写精彩语句;

3、体会祖父对我的呵护和关爱。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进而初步感悟园子对于作者的精神意义。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在读中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感受祖父的慈爱和对我的关怀。

难点: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进而初步感悟园子对于作者的精神意义。

五、说教法学法

结合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方法,分析本班学生的学情,我主要采用以趣激情,以读悟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读文、赏文,在读中理解、感悟、想象,在补白、仿写中提高学生对言语形式的迁移、运用能力。

这节课重点、难点的突破上,我充分使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1、根据文本需要,加入昆虫的图片,声音,变抽象为具体,变单一为丰富,听、看、说相结合,激发学生想象;

2、在充分调动学生想象力的基础上,尝试补白、仿写,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使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景,烘托气氛,调动学生情绪,深化感受,体会“园子的精神意义”,有效地解决突破教学难点。

六、说教学程序

我的教学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走近“园子世界”——了解文章大意

(二)走进“园子世界”——体会景物自由、人的自由

(三)怀念“园子世界”——感受祖孙深情

(四)铭记“园子世界”——升华感情

(一)走近“园子世界”

1、了解出处,导入新课

利用课件,铺展画卷,走近园子

师: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人的名字。(板书:萧红)这个人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作者)

师:萧红一生走遍大江南北,但她的心始终停留在一个地方,那就是她故乡——呼兰河。

呼兰河,很好听的一个名字,那是东北的一个小县城,那是萧红长大的地方。萧红在《呼兰河传》里,把她童年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用文字记录下来。尤其重点描写了她家里的园子,她称之为“祖父的园子”。

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的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近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板书:祖父的园子)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及文本出处,借助图片等多媒体课件,将作者心中的快乐之源——呼兰河,画卷般的展现出来,入情入境,为走进园子做情感铺垫。】

2、检查预习,复述大意

接下来,请同学根据预习复述课文大意。

【设计意图: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不仅锻炼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还能让学生对文章整体有所了解,以便提出整体交付问题。】

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提出整体交付问题:园子中的哪些景物或事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下来,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然后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首先把问题整体交付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思考问题,获得独特感受和体验,再通过合作学习,相互启发诱导,能够多角度,有创意的增加阅读体会。】

(二)走进“园子世界”

再现园子,以读生情,补白仿写

在学生自读,组内讨论后,让我们一起走进园子,师生共议。

在这个重点教学环节,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完成:再现园子,以读生情,补白仿写。以完成教学重点。

再现园子:

1、表演读文:

祖父的园子样样都有,都有什么?

种类样样都有——(出示课件,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既然是样样都有,就不仅仅是这几种,还有什么?(生自由回答)

3、颜色样样都有

师:除了种类样样都有,你还发现了什么样样都有?(课件中将表示颜色的词语变色,提示颜色样样都有)

4声音样样都有

师过渡:除了各种昆虫,各种颜色,我们眼前还出现了一个吸引人眼球的小东西—蜜蜂(播放蜜蜂的叫声)。

说一说它怎么吸引人眼球?指导读,读出蜜蜂的可爱。

园子里只有蜜蜂的声音吗?你听……听到这声音,你眼前出现了一只怎样的小动物?(播放各种昆虫鸣叫声,生自由说)

5、园子里的昆虫种类、颜色、声音样样都有!

(播放音乐:大自然的声音,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本段的学习主要围绕着“样样都有”,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通过播放图片和各种虫鸣声音,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园子的丰富多彩,进而激发想象,练读、练说。】

以读生情:

1、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语段,根据课件字形、颜色,师生配合读。读出不同的效果。

2、出示后文,学生练读。

(2)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一个怎样的小萧红?(可爱,调皮)

3、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萧红?(生自由说:快乐、自在、可爱)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标示字体大小,提示学生重音,读出不同的感觉,体会作者语言的轻快自然,作者在园中玩耍的轻松自在。】

第14-15段:

预设另一段学生感兴趣的段落:浇花。

1、指导学生表演读:我大声喊,怎样喊得?

2、在读的基础上,启发引导:萧红喊出的是内心的(自由、快乐)。

补白仿写:

学生可能会对这段话很感兴趣。就是文章的第17段。

师过渡:这一段话不仅精彩还很特别,如果你掌握它的特点了,读几遍,就可以把它背下来。(生自由读、试背)

出示课件:(生接读)

(2)配合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引读,激发想象。

师:倭瓜、黄瓜、玉米,可真是幸福,是因为——

C生自由想象,补白内容

(3)最后,体会自由的情感:

师:特别的写法有特别的心情。读这段内容有些“重复”的话,你有什么感受?(生自由回答,引导答出自由、快活即可)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读本段,体会园子里植物的自由,进而体会作者在园子中轻松自在和无忧无虑;通过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想象,拓展学生思维,补白后文,加深体会。】

(三)怀念“园子世界”

在反复读文,放飞想象之后,我们可以提出另一个教学重点:园子中的景物、事物让作者如此快活,难忘。此时此刻,我们想想,园子是属于谁的?(我的)

(1)为什么萧红强调是祖父的园子?(体会祖父对萧红的呵护,给予他这样一个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一方天地)

(四)铭记“园子世界”

这个教学环节是本节课情感升华之处,通过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萧红生平。如果有条件,教师和学生可以当堂通过网络查阅萧红生平,介绍萧红短暂而坎坷的一生:

师:预知其文,先解其人。

作者生平

师引读:当我们了解了她的生平经历之后,我们再去读《祖父的园子》,可能感受会有一点点不同。在种种的困顿、失落、孤寂、病痛缠绕着她时,无数个无眠之夜,她唯有闭上眼睛,回忆曾经的快活与自由,这时仿佛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园子,她仿佛看到了:

师小结:这些人、事忘却不了,难以忘却。此时此刻,你觉得祖父的园子在萧红心中真的只是一个园子吗?(生自由回答:精神的家园,灵魂的归宿,板书:精神家园)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技术,查阅作者生平,从作者坎坷的一生,体会祖父的园子是对作者不可磨灭的精神慰藉,升华感情,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七、说媒体和资源

本节课我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主要从三个方面充分使用多媒体,使我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一)利用多媒体,声色结合,再现园子:

学习我家的园子“样样都有”,通过飞舞的蜜蜂、蝴蝶等动态的效果,清晰地昆虫叫声,再现了园子的种类多样、热闹非凡。有声有色,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园子之中。

(二)利用多媒体,出示句段,补白仿写:

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往往是对文本再创造的过程。这时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本节课,我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的补白和练笔。“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学生通过直观地看,获得感性认识,能够更形象的展开联想,补白仿写。

(三)烘托气氛,凝聚感情

“体会园子的精神意义”是我们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本节课,情绪最为深沉、厚重的地方。音乐的恰当使用,能烘托气氛,结合查阅到的萧红的生平,教师深情的旁白,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体会园子具有的精神意义。在课堂结尾,学生对“祖父的园子”这个主题有了更深的认识。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12

一、教材解读

《我和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第三章,萧红通过对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情景的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念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所以写这个园子,是因为这个园子充满欢乐、甜蜜、温馨、自由,给萧红带来无限美好的回忆。文章的语言很有特点,近乎口语,浅显而不单调,有趣不乏童真,但要悟出这些简单的文字背后包含的那些丰富的情感需要我们细细品读。

二、目标定位

1.寻求阅读视眼的敞亮。构筑立体的园子形象,从实在的园子走向精神的园子,从而使阅读多元起来。多层次多角度地“看”园子,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理解“园子”的精神意义。(具体说就是学生从美丽、充满生机,读到自由,读到快乐,读出爱和温暖,读出这是我和祖父的精神家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本语言的触摸,感悟,还原语言的形象性,丰富语言的积累,体会学习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三、过程设计

1.课前谈话 回到童年

围绕“在你的心中童年是什么?”我用一段童年小诗进行小结,把学生的思绪带到童年中,学生在美美童年回忆中等待课的开始。

2. 导入新课 确定问题

了解预习情况,确定阅读探究的问题——这是个怎样的园子?让学生明白熟读课文的重要,带着问题读书的重要。

3. 带着问题 研读课文

先抓第2和13自然段。第2自然段读出园子的美丽、充满生机。让学生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主要是以读带讲。第13自然段读出园子的自由。先引导学生读出一个词;再引导学生读成一句话;随后引读课文,潜入文本,感知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学习拟人、排比、借景抒情等写作方法。

第3—12自然段读出童趣、快乐。学生两次走进文本,出声地朗读,感知文本;无声地默读,品味文本。通过两首小诗的处理将一长段文字读短。有两步,一是,引导学生交流最吸引你的画面,聚焦祖父的笑,回忆画面,品味祖父浓浓的爱意;二是,引导学生关注文字特点,找出文中反沓的写法,品味祖孙之间亲密无间、形影不离的爱。

4. 适度拓展 深化认识

从萧红的作品中摘抄了四句话,请同学们把这四句话含在嘴里咀嚼。从另一个角度看园子,目的是让学生对园子的理解更全面、更立体、更深刻。让学生明白在萧红的童年生活中,只有一个人喜欢他。所以,她回想起故乡呼兰河时想到的不是母亲,不是父亲,更不是祖母,而是那年迈的祖父。随机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只有一个地方给了她自由和快乐。这园子不只是祖父的,是我和祖父共同拥有的园子,再读课题。从而读出这是个爱的园子,温暖的园子,这是她和祖父的精神家园。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处理成一首诗,学生读后自然过渡到对作品的推荐。在罗大佑的《童年》歌声中布置作业,结束本节课。

四、教学策略

1.一条主线 ,贯穿始终

南京“经典之行”告诉我们,“简简单单教语文,老师学生都快乐。”简单就是环节要简化,问题要精要。一篇文章只要设计一个,最多两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或一条主线,引领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探究、品味、表达……这节课中我紧紧抓住“这是个怎样的园子呢?”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探究。学生对园子的感受从美丽、充满生机、到自由,到快乐,最终到爱和温暖;学生对园子的理解由浅入深,逐渐深刻,逐渐丰满,真正读懂园子的精神意义。

2.品味细节,感受情境

文中“我”和祖父在园中劳动的情景作者采用了叙述的话语,其中的细节值得回味,往往一个简单的动作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这一段的学习时,我抓住祖父那个特别亲切的表情——“笑”来拨动学生的情感心弦。通过引导学生潜入文本,找出最吸引你的镜头;通过对祖父的“笑”的回忆,引导学生感悟祖父一次次笑容背后的真正内涵。学生从“笑”字中读出祖父的和蔼、慈祥、宽容和爱。把祖父的笑读活了,祖父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对园子爱的理解就能水到渠成。

3.关注表达,学习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篇文章在表达方式上有它独特的魅力。文章运用拟人、排比的手法,巧妙地借景抒情,多处运用反沓的写法,这些都值得好好品味。在13自然段的阅读中,我引导学生静心品悟“这些文字好在哪里?”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不仅读出文中表达的情感,还知道了课文是怎么写生动的。潜移默化中进行了文本语言的内化迁移。在3—12自然段学习时让学生找出反沓的语句,让学生品味反沓所要表达的强烈情感。

4、联系原著,适度拓展

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局限在学习课文,要将学生的视角引向更广阔的天地。节选文本的阅读只有回到整个作品中才能有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才能更为准确地把握文本的情感,才能读出文本的厚度。常常惊叹于特级教师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事实上只有回到作家的作品中才能做到这一点。为什么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就只住着我的祖父吗?显然不是,而是作者与祖父的感情很深,祖父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无人能比。所以作者回想起家乡的呼兰河唯一想到的只有祖父。

萧红生活在国家动荡不安的年代,家乡沦陷,祖父去世,“家”在她的心中早已不复存在,她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辗转各地,年仅三十一岁就带着不甘离开了人世。她在去世前用笔在纸上写道:“一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在她的一生中最甜蜜、最难以忘却的是曾经给她无限欢乐的园子,是祖父那刻骨铭心的爱。当然,我们深度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更为准确地把握文本,并不是要把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强加给学生。

为了让学生对萧红的童年有个更加全面的认识,我从萧红的作品中节选了四段文字,学生通过这四段文字,对祖父的爱,对祖父的园子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对萧红童年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会更加深刻,更加饱满,更加全面。同时还能激发了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5.诗意语言,诗意处理

《呼兰河传》这部作品的语言充满诗意。茅盾曾高度评论这部伟大的作品:“《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是一串凄婉的歌谣。”基于这样的语言特点,我在讲读3—12小节时,将很长的一段文字浓缩成两首诗,学生既能全面地理解内容,又大大节约长文的阅读时间。最后一个自然段的讲读也运用同样的方法,通过阅读巧妙地过渡到对《呼兰河传》的介绍。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到文章语言的诗意。

因为时间的关系,有一个环节忽略了,拓展后应该让学生再说说“这又是个什么样的园子?”板书:“爱、温暖”。“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深知课堂上有不少的环节值得商榷,还需优化。恳请大家不要顾及情面,从追求课堂有效性的角度,畅所欲言。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13

一、设计理念: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通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一切都是自由的,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的快乐的源泉。

本文是略读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教学时,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作者的写法,并积累语言。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木瓢、圆滚滚”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重难点:

1、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实施:

本课教学分为四个部分:谈话揭题--------激发兴趣-----------初读课文、了解园子--------再读课文、感悟童年--------总结全文、表达情怀

导入部分采用谈话方式,想知道现代著名作家萧红的童年是怎样的吗?激起了学生学校兴趣和读书的强烈欲望。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先组内交流,然后全班汇报的学习方式,初读时,放手让学生充分自主地读课文,了解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品读部分,再次让学生读书,并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作者在园子里过的是怎样的生活?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交流中,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悟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体会作者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

最后,再引导学生完成两个练习。

1、仿写句子:“在这个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的”,通过这个练习,进一步让学生感悟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2、意在引导学生弄懂作者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来源于领她到园子的慈祥的祖父,在作者的眼里,整个小城只有她的祖父才是最爱她的人,至今仍让她难以忘怀。

教师适时补充有关萧红的资料,激起学生读《呼兰河传》的强烈欲望,学习将继续下去,将学生引向课本之外。

总之,本课时教学,我以兴趣为先,读为本,放为旨的教学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读文,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正如玉恒了事说: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实践的能力。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1

一、设计理念: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通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这里的一切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一切都是自由的,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的快乐的源泉。

本文是略读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教学时,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作者的写法,并积累语言。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木瓢、圆滚滚”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重难点:

1、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2、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四、教学实施:

本课教学分为四个部分:谈话揭题--------激发兴趣-----------初读课文、了解园子--------再读课文、感悟童年--------总结全文、表达情怀

导入部分采用谈话方式,想知道现代著名作家萧红的童年是怎样的吗?激起了学生学校兴趣和读书的强烈欲望。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先组内交流,然后全班汇报的学习方式,初读时,放手让学生充分自主地读课文,了解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品读部分,再次让学生读书,并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作者在园子里过的是怎样的生活?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交流中,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悟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体会作者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

最后,再引导学生完成两个练习。

1、仿写句子:“在这个园子里,一切都是自由的”,通过这个练习,进一步让学生感悟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2、意在引导学生弄懂作者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来源于领她到园子的慈祥的祖父,在作者的眼里,整个小城只有她的祖父才是最爱她的人,至今仍让她难以忘怀。

教师适时补充有关萧红的资料,激起学生读《呼兰河传》的强烈欲望,学习将继续下去,将学生引向课本之外。

总之,本课时教学,我以兴趣为先,读为本,放为旨的教学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读文,在读中理解内容,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正如玉恒了事说:用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实践的能力。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祖父的园子》选自著名作家萧红的作品《呼兰河传》。文章描绘了祖父园子里的美丽景象,回忆了自己和祖父在院子里干活的趣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

(二)教学目标。

1.认识“蚱、啃”等10个生字,会写“蝴、蝶”等14个字,读准多音字“晃”,能正确读写“蝴蝶、蜻蜓”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父园子的特别之处,感悟作者表达方式。

3.体会作者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祖父园子的特别之处,感悟作者表达方式。

难点:祖父的园子

体会作者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与默读结合法

本课语言优美,要让学生多朗读,边读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景象,感受景物之美。同时,本课有默读要求,通过默读,锻炼学生的默读能力,让学生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祖父的园子的特别之处。

2.发现点拔教学法

教学本课,要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中描写园子景物的句子,感受祖父园子的特别之处。要重点分析课文中的拟人句,正确体会句子中所蕴含的情感。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课文生字等内容,辅助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查找作者资料,了解萧红。课内主要是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之情。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二课时,课前要安排预习,教学流程如下:

(一)布置预习

1.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童年是最纯真、最令人难忘的岁月。我们上节课感受了古时候乡村儿童自由闲适的生活,今天,就让我们跟着作家萧红走进《祖父的园子》,一同感受她的童年生活。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出示作者简介,自由谈谈从课题想到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出示生字,教师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生字:蝴蚂蚱嗡樱拔瞎铲锄割承拴瓢逛

3.教师相机指导正音。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提示易错字:“拔”的右边是“犮”,不要写成“发”。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通读课文,边读边想:

祖父的园子是个怎样的园子,你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好玩、充满快乐、美丽、自由……

画出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反复朗读

2.理清课文顺序和脉络,划分段落。(除第一自然段外,其余按时间顺序记叙)

第一段(1-3)对园子的印象;第二段(4-15)“我”和祖父在院子里的趣事;第三段(16-20)自由自在的园子。

3.默读课文,交流印象深刻的情景。

第二课时

一、回顾交流,导入新课

根据课文,说说对园子的印象。(昆虫丰富多彩,非常可爱,充满生机、热闹、美丽……“我”对园子非常喜爱,难以忘怀。)

二、深入学习,感受情感

1.学习第二段,“我”和祖父在院子里的趣事。

说说这一段讲了“我”和祖父的哪些事?(种菜、铲地、摘黄瓜捉虫子、浇水)

“我”在院子里是玩还是干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联系生活,对比感受欢乐)

选择句子或段落,有感情朗读,读出快乐

2.学习第三段,感受院子里生命的自由。(找出印象深刻的词句,分享感受)

“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要……就……”“愿意……就……”

院子里植物和动物的自由自在,表达“我”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快乐心情;

3.齐读第17自然段,有感情朗读,多种方式读。

4.谈谈自己的感悟。(觉得好的句子,为什么好)

描述的画面自由,给人的感觉自由自在

三、总结拓展,领悟写法

1.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吸引读者?

(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将一个小孩所做所想所说如实记录,具有真情实感,才会引起读者共鸣。因此,我们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2.读读阅读链接,说说对课文新的体会。(凄凉)(怀念)

3.完成课后习题。

四、课文小结

园子是作者童年的乐园,给了她自由和快乐。祖父的慈爱与呵护,让作者的童年充满温馨。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我们能深切感受到童年的纯真美好,作者对童年自由快乐生活的回忆,对祖父的怀念。

五、板书设计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3

一、说教材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7课。课文节选于著名作家萧红写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先通过蜜蜂、蝴蝶等的描写来反映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接着写我和祖父在园子中劳作的情景,体现出祖父的园子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最后写了作者记忆中的园子里一切都是鲜活的自由的。课文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选编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二、说学生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随着生理发育和心理素质的不断成熟,在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上都有了一定的发展,有了独立思考问题,敢于在交流和讨论中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兴趣爱好积极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感悟的良好习惯,这些因素对本节课的教学是非常有利的,我将充分为他们提供展示才能,施展特长的机会。

三、说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目标的核心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根据课标精神,结合本组教材的教学要求、本课课文内容和课型特点以及学生的学情,我拟定了本课教学的如下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会认读8个生字及“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熟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快乐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录文中优美的词句。

过程和方法目标:体会作者从哪些情景表现“我”在园子里自由、快乐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快乐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我确定引导学生体会“寄情于物”的表达方法为本课的难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我把本课的教学思路拟定为五个步骤:谈话激趣,揭题导学;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走进园子,品味童年;创设情境,激起思辨;延伸拓展,增进积累。

(一)谈话激趣,揭题导学

童年冬阳下的一队队骆驼,给作者和我们留下了难忘的记忆。我们今天来学习第7*课《祖父的园子》看看课文中的哪些情景,能让“我”对童年生活久久不能忘怀呢?接着我板书课题(祖父和园子隔了一段),随后在“祖父”和“园子”前面分别加个括号,请同学们读书后在这两个地方填上两个词语,要求知道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祖父,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园子。由此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把学生引入文本的自主阅读状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略读课文虽然少了写字、学词学句等许多头绪,但也要扫通识字的障碍,为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粗知文章大意做好准备。因此,这个环节我这样做:

1、学生自由、快速地默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并思考:祖父的园子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2、检查预习情况。(出示词语)学生认读生字词。

(三)走进园子,品味童年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难点,主要是让学生体会祖父的园子是一个自由、快乐的园子。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做的:

1、小组合作学习。找出小姑娘调皮、淘气的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2、各小组汇报学习情况。这个环节,我又分两步进行,通过读议品读来感悟文章的内容。

(1)感受我的自由快乐。首先各组汇报找出的表现小姑娘顽皮淘气的句子。其次是分层次读一读这些句子:自已领悟读——读出顽皮淘气——抓住重点句段来读(着重读好“浇水”这一部分,通过小姑娘的动作语言来品味顽皮淘气、自由快乐。)

(2)感受祖父的慈爱。

首先,小结导入:我的祖父,园子里的祖父,当我种小白菜的时候,把菜籽踢飞了,他管不管?(不管)当我浇水的时候,把水都浇到天上去了,他管不管?(不管)我在园子里一会儿摘黄瓜,一会儿追蜻蜓,一会儿捉蚂蚱,他管不管?(不管)我在地上随便找个地方睡着了,他管不管?(不管)我锄草的时候,把草留住,把谷穗锄掉,他管不管?(管)

其次,出示对话,设问导学:(出示祖孙俩的对话)请同学们用心读这段话,看看祖父是怎样教育小孙女的?你发现了什么?

再次,通过讨论祖父怎样教育我和祖父的三次笑,体会祖父的慈爱和我在园子的自由快乐。

3、领悟表达方法。(品读17一20自然段),

《课标》在第三学段中提出这样的要求:“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我抓住文本的特点,设计如下的学习流程,让学生领悟“寄情于物”的表达方法。

(1)导学:作者写小姑娘的自由、快乐,为什么还要写小动物、花草也自由、快乐呢?请同学们用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读、划、议、品)读一读第十七自然段,看看它们是怎么快乐的,自由的,读的时候,请把你最感兴趣的地方划下来,然后品一品。读完以后,一起做做园子里的花朵、蝴蝶,说一说自己的自由、快乐。

(2)学生读书、自己练说,同桌互说,上台表演。

(3)师生讨论:作者写小姑娘的'自由、快乐,为什么还要写小动物、花草也自由、快乐呢?(写小动物、花草也自由、快乐,写园子里的一切都是健康的快乐的,一切都是活的,这是为了突出小姑娘更自由、快乐。)

(4)教师总结:作者用园子里的这些花草、小动物的自由、快乐,来衬托出我的自由、快乐、这种写作方法叫“寄情于物”,就是把作者的情感、自由、快乐寄托在花草、小动物的自由和快乐中,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写作方法,我们理解了这种写作方法以后,再读课文句子的时候,就有更深的体会。

(5)进一步体会表达方法:着重从“天空蓝悠悠的,又高又远。”“白云来了,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祖父的草帽上。”这样的句子上去体会。

(四)创设情境,激起思辨

《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我创设了如下情境,让学生争辩,以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1、提问:同学们,小姑娘在祖父园子里生活得那样自由、快乐、幸福,想怎样就这样,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作为一名学生,上课的时候,我想听就听,想玩就玩,想写作业就写作业,可以吗?为什么?

2、小组展开讨论

3、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是学生,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我国古代文学家韩愈说过“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因此,老师建议同学们: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希望同学们学业有成。

(五)延伸拓展,增进积累

1、拓展: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我们也能行的!

2、延伸:为了增进学生的积累,我进行了以下的设计:

(1)链接作者的生平背景,推荐阅读《呼兰河传》和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

(2)摘抄文中优美的词语句子,积累下来。

(六)说教法学法及其同步优化设计

围绕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悟语”的理念,我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质疑解疑、以读代讲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在学法指导上,力求体现“让学生主动参与,全面发展”的理念,教法与学法紧密结合,努力构建开放而有定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读划议品中获得语文素养的提高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了让课上得更有趣有效,我还制作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轻松的音乐和丰富的场景中愉快地学习。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4

一、教材解读

《我和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第三章,萧红通过对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情景的描写,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念和对亲人的怀念。之所以写这个园子,是因为这个园子充满欢乐、甜蜜、温馨、自由,给萧红带来无限美好的回忆。文章的语言很有特点,近乎口语,浅显而不单调,有趣不乏童真,但要悟出这些简单的文字背后包含的那些丰富的情感需要我们细细品读。

二、目标定位

1.寻求阅读视眼的敞亮。构筑立体的园子形象,从实在的园子走向精神的园子,从而使阅读多元起来。多层次多角度地“看”园子,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理解“园子”的精神意义。(具体说就是学生从美丽、充满生机,读到自由,读到快乐,读出爱和温暖,读出这是我和祖父的精神家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对文本语言的触摸,感悟,还原语言的形象性,丰富语言的积累,体会学习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三、过程设计

1.课前谈话 回到童年

围绕“在你的心中童年是什么?”我用一段童年小诗进行小结,把学生的思绪带到童年中,学生在美美童年回忆中等待课的开始。

2. 导入新课 确定问题

了解预习情况,确定阅读探究的问题——这是个怎样的园子?让学生明白熟读课文的重要,带着问题读书的重要。

3. 带着问题 研读课文

先抓第2和13自然段。第2自然段读出园子的美丽、充满生机。让学生带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读,主要是以读带讲。第13自然段读出园子的自由。先引导学生读出一个词;再引导学生读成一句话;随后引读课文,潜入文本,感知作者是如何表达的,学习拟人、排比、借景抒情等写作方法。

第3—12自然段读出童趣、快乐。学生两次走进文本,出声地朗读,感知文本;无声地默读,品味文本。通过两首小诗的处理将一长段文字读短。有两步,一是,引导学生交流最吸引你的画面,聚焦祖父的笑,回忆画面,品味祖父浓浓的爱意;二是,引导学生关注文字特点,找出文中反沓的.写法,品味祖孙之间亲密无间、形影不离的爱。

4. 适度拓展 深化认识

从萧红的作品中摘抄了四句话,请同学们把这四句话含在嘴里咀嚼。从另一个角度看园子,目的是让学生对园子的理解更全面、更立体、更深刻。让学生明白在萧红的童年生活中,只有一个人喜欢他。所以,她回想起故乡呼兰河时想到的不是母亲,不是父亲,更不是祖母,而是那年迈的祖父。随机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只有一个地方给了她自由和快乐。这园子不只是祖父的,是我和祖父共同拥有的园子,再读课题。从而读出这是个爱的园子,温暖的园子,这是她和祖父的精神家园。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处理成一首诗,学生读后自然过渡到对作品的推荐。在罗大佑的《童年》歌声中布置作业,结束本节课。

四、教学策略

1.一条主线 ,贯穿始终

南京“经典之行”告诉我们,“简简单单教语文,老师学生都快乐。”简单就是环节要简化,问题要精要。一篇文章只要设计一个,最多两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或一条主线,引领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探究、品味、表达……这节课中我紧紧抓住“这是个怎样的园子呢?”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探究。学生对园子的感受从美丽、充满生机、到自由,到快乐,最终到爱和温暖;学生对园子的理解由浅入深,逐渐深刻,逐渐丰满,真正读懂园子的精神意义。

2.品味细节,感受情境

文中“我”和祖父在园中劳动的情景作者采用了叙述的话语,其中的细节值得回味,往往一个简单的动作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这一段的学习时,我抓住祖父那个特别亲切的表情——“笑”来拨动学生的情感心弦。通过引导学生潜入文本,找出最吸引你的镜头;通过对祖父的“笑”的回忆,引导学生感悟祖父一次次笑容背后的真正内涵。学生从“笑”字中读出祖父的和蔼、慈祥、宽容和爱。把祖父的笑读活了,祖父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对园子爱的理解就能水到渠成。

3.关注表达,学习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这篇文章在表达方式上有它独特的魅力。文章运用拟人、排比的手法,巧妙地借景抒情,多处运用反沓的写法,这些都值得好好品味。在13自然段的阅读中,我引导学生静心品悟“这些文字好在哪里?”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不仅读出文中表达的情感,还知道了课文是怎么写生动的。潜移默化中进行了文本语言的内化迁移。在3—12自然段学习时让学生找出反沓的语句,让学生品味反沓所要表达的强烈情感。

4、联系原著,适度拓展

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局限在学习课文,要将学生的视角引向更广阔的天地。节选文本的阅读只有回到整个作品中才能有更加深刻地理解文本,才能更为准确地把握文本的情感,才能读出文本的厚度。常常惊叹于特级教师对文本的深度解读,事实上只有回到作家的作品中才能做到这一点。为什么文章第一自然段写:“呼兰河这小城里住着我的祖父。”就只住着我的祖父吗?显然不是,而是作者与祖父的感情很深,祖父在作者心中的地位无人能比。所以作者回想起家乡的呼兰河唯一想到的只有祖父。

萧红生活在国家动荡不安的年代,家乡沦陷,祖父去世,“家”在她的心中早已不复存在,她一直过着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辗转各地,年仅三十一岁就带着不甘离开了人世。她在去世前用笔在纸上写道:“一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在她的一生中最甜蜜、最难以忘却的是曾经给她无限欢乐的园子,是祖父那刻骨铭心的爱。当然,我们深度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更为准确地把握文本,并不是要把教师对文本的理解强加给学生。

为了让学生对萧红的童年有个更加全面的认识,我从萧红的作品中节选了四段文字,学生通过这四段文字,对祖父的爱,对祖父的园子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对萧红童年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会更加深刻,更加饱满,更加全面。同时还能激发了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5.诗意语言,诗意处理

《呼兰河传》这部作品的语言充满诗意。茅盾曾高度评论这部伟大的作品:“《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是一串凄婉的歌谣。”基于这样的语言特点,我在讲读3—12小节时,将很长的一段文字浓缩成两首诗,学生既能全面地理解内容,又大大节约长文的阅读时间。最后一个自然段的讲读也运用同样的方法,通过阅读巧妙地过渡到对《呼兰河传》的介绍。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到文章语言的诗意。

因为时间的关系,有一个环节忽略了,拓展后应该让学生再说说“这又是个什么样的园子?”板书:“爱、温暖”。“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深知课堂上有不少的环节值得商榷,还需优化。恳请大家不要顾及情面,从追求课堂有效性的角度,畅所欲言。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5

一、文本解读

《我与祖父的园子》选自苏教版第十册,这篇课文节选于著名作家萧红写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通过对“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情景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怀念。

课文共14个自然段,可以分三段:第一段(1、2自然段):通过蜜蜂、蝴蝶等的描写,来反映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 第二段(3--12自然段):我和祖父在园子中劳作的情景,体现出祖父的园子带给了我无穷的乐趣。第三段(13-14自然段):作者记忆中的园子里一切都是鲜活的自由的。

文章语言平实、质朴、自然,富有独特的艺术个性,既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农家园子的风景图,又勾画了一个天真、活泼、顽皮的农家小姑娘形象。正如著名作家矛盾所说的,萧红的作品是“一幅多彩的风土画”。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

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当然这都是童年游戏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

选编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二、说设计理念

题目中最核心的词语是“园子”。是园子给了萧红自由欢乐、幸福的.童年,是园子承载了祖父和萧红纯真、亲密而浓厚的亲情之美。园子中的两个人物,“我”如此的调皮、捣蛋,在园子里瞎闹、乱闹、尽情玩耍;祖父慈祥,有亲和力,只要我开心,祖父就是快乐的。祖孙二人互为对方快乐的源泉,说说笑笑,其乐融融。课文的核心情感是自由,在园子中小萧红是自由的,园中的万物也是自由的,正因为心是自由的,所以眼中的物也是自由的。教学时要扣住这条情感线索,展开教学。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相关要求,基于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课文情境,学习生字新词;感知课文内容。

3、通过品读语言文字,感受园子的快乐、自由。

4、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

其中,教学重点为:感受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

教学难点为:初步感悟园子的精神意义以及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时,我大致安排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原著导入,引出课题。

上课伊始,借由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写下的心声“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引出课题。以“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领着学生一起走进文本。

设计说明:以小说中经典的语言过渡、拓展,将课文置于《呼兰河传》的背景中,既与文本的理解相得益彰,又可引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二)、初读检查,整体感知 。

1、检查对课前学生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整体感知。

2、在三组词:蜜蜂 蝴蝶 蜻蜓 蚂蚱、倭瓜 黄瓜 玉米 谷穗 韭菜、栽花 拔草 下种 铲地 浇菜的教学中把握“倭瓜、下种、蚂蚱”等词语的读音,理解“倭瓜”的意思。并利用三组词的不同规律找出课文中的相应段落。

3、指名读直接描写园子中花草虫鸟的段落。

4、读我和祖父在园子中劳动的内容,并选择有趣的场景读给大家听。

设计说明:略读课文前的“学习提示语”和每组课文前的“单元导语”,意在燃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与课文之间的前后联系,还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所以要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

(三)、走进园子,感受园子的快乐与自由。

1、自由的读第2小节,在“我”眼里,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呢?

抓住“我家有一个大园子,这园子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体会园子里样样都有;抓住“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些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体会园子中色彩之美;抓住“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圆的就跟一个小毛球似的不动了。”体会园子的生机之美。并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感悟领略到这是一个给人带来欣喜、快乐的园子。

2、读第13小节,说说在“我”眼里,又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以“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为总领,抓住“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体会花儿、鸟儿、虫儿的自由;抓住“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体会作物的自由。在体会中感悟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

设计说明:精读文本,抓住重点句段,采用质疑提问、感情朗读、想象说话等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还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文中的场景和意境,并把语言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四)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1、同学们,读着读着,我们开始羡慕作者的童年有这么一个园子,我们也似乎读出了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因为它是一个——快乐的园子,因为它是一个自由的园子。同学们当我们下次再次走近这个园子的时候,也许你就会有许多新的感受。让我们深深地注视着这个园子,轻轻地与它告别——我和祖父的园子。

2、课后阅读萧红的《呼兰河传》或鲁迅的《三味书屋和百草园》。

设计说明:通过课文的学习,为学生架设一座桥梁,以此走进现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知道一本名著《呼兰河传》,知道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学生的视野稍稍地越过课文的围墙驶向更遥远的天地。

五、说板书设计

附板书: 快乐

我和祖父的园子

自由

板书设计含概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即园子的精神意义——快乐和自由,简洁,精练,让人对课时内容一目了然。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6

一、说教材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多彩的童年生活”为主题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课文描写了“我”童年时代跟随祖父在园子里劳动的情景,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寓意不凡。

二、说目标

新课程标准提出目标要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因此根据本课及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

A类:

1、认识8个生字,结合课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不懂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B类:

1、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生活。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c类:

1、通过阅读了解作者眷恋童年美好生活和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2、推荐阅读原著

三、预习作业:

1、我能学会本课的生字和词语,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还能说出我的学习方法。

2、我会动手查资料,也来认识萧大作家。

四、说重难点:

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此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设定为:

1、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生活

2、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说学情

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的能力;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自主意识已普遍增强,他们对作品的感受逐渐接近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感情,他们的心灵能逐渐与作者的思想感情合拍。能通过阅读与讨论,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形成大体共识。充分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

六、说教法

在这堂课中,从谈话导入,引用鲁迅对萧红的评价,引发孩子们对作者萧红的关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文章学习的重难点,而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性,紧扣关键字词句,对文本进行富有个性化的阅读,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读句子、谈体会、想象情景、有感情地朗读等方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七、说学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得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发挥激发学生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八、说过程

第一板块:谈话导入,走近萧红[5分钟]

语文的学习是以课文文本为载体,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感知、领悟和运用来完成的。很多时候,通过预习时的初读课文,我相信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到了教学时,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就显得比较零碎。如果这时直接进入对课文的教学,往往学生不能很好地容入对课文的学习中。

鉴于以上想法,因此在导入时,我引用鲁迅对萧红的评价:“三十年代,鲁迅先生称一位女作家是“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这位女作家就是萧红。”由此引发孩子们对作者萧红的关注,此时介绍萧红以及《呼兰河传》,既使学生了解了作者,也检查了学生的预习作业(搜集萧红资料)。同时提出问题:“《呼兰河传》中萧红用许多文字写了自己的童年,尤其着重写家里的园子。她为什么会对园子如此念念不忘呢?”设置悬念,激发孩子们的阅读期待。

第二板块:自读,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后,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自读,对文章内容建立“框架结构”的认识,对园子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同时对学

生的独立自学情况及时进行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效果。

第三板块:细读品味,体会情感。

一、把握主线

文章介绍了“园子的特点”和“我在园子里的快乐生活”。教学时,引导学生从这两个方面着手理解体会。

二、体会园子特点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由此可见,文本在整个阅读教学中仍处于至关重要的地位。如何能更好的关注文本呢?那就要带领学生真正走入文本。我先以“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点”为抓手引领学生研读,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感受祖父的园子热闹、美丽、自由、充满生机等特点,从而体会我对园子的喜爱,难以忘怀。

三、感受快乐生活

新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在学生体会到了园子的特点,我进而引导他们感受园子的快乐有趣的生活,文中的几个主要场景都透露着快乐有趣,因此让学生细细品味这几个主要场景,在感受到趣的字词、句下面圈圈画画,并写上感受。归纳总结出几件快乐有趣的事,加以想象,从中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在读的形式上我采用默读,因为默读有助于学生用心与文本进行跨越时空的无声对话,有助于学生产生独特的体验迸发思维的火花。为了便于学生轻松体会感受,可以采取表演的形式把几件有趣的事表现出来。通过朗读表演让学生体会园子对我的重要性。这一环节对于整堂课比较重要,因此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

第四板块:领悟表达特点[B25分钟]

新课程标准提倡在阅读中初步领悟文章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因此我让学生展开了讨论: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

通过交流,老师点拨,使学生明白,作者留心观察生活,并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是写好童年生活的根本原因,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

第五板块:课外延伸,聆听作者的心声[c1c25分钟]

1、补充生平,升华主题

读xxx文,我们真切的感受到,文中所写的祖父的园子简直就是充满快乐和自由的人间乐园,那么,萧红的童年生活果真这么幸福吗?众所周知,这与作者真正的童年是不相符的。为了让学生真正走近作者,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在学习完课文内容后,我将出示一段有关作者的生平,通过其生平与文章情节的对比,让学生来体会作者写作时最想告诉大家的是什么?(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从而使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

2、推荐原著,探究学习

学习完一篇文章并不意味学习的结束,而是另一次深入学习的开始。特别是在新课程大力推崇广泛阅读的今天,对于这样一篇节选文章,我们更应义不容辞得带领学生阅读原著。因此,在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后,我将出示一系列问题:是什么驱使她几乎每天都要缠着祖父带她到园子里去?二十多年过去了,萧红为什么还会对当年的园中生活这么眷恋和向往?她又是怎样的一个作家等等。让学生从中选择一个问题进行合作探究,进而引领学生去阅读萧红的小说《呼兰河传》。

九、说板书

快乐

祖父的园子 眷恋 怀念

自由

板书设计含概了本文的两个要点:

1、园子带给我的是快乐和自由

2、透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板书简洁,精练,让人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

[设计理念]

本堂课的设计始终以《课程标准》的“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等基本理念为依托,在教学中力求,引领学生真实地触摸文本,紧扣文中关键字、词、句,不断地品味、感悟、内化,使学生实实在在地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从而使学生获得充实的收获那就是在得到语言文化的熏陶同时,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7

一、说教材:

《祖父的园子》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多彩的童年生活”为主题的一篇课文,节选自萧红的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主要写了祖父园子中各种美好的景物,以及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言语新鲜自然、率真稚拙。充满自由想象的表达方式,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使文章犹如一幅清新和谐、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表现了祖父的园子是“我”童年快乐、自由的家园,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亲人的回忆。文章文字虽然浅显,但意境很美。是一篇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朗读训练、言语训练的范本。

“祖父的园子”是一幅色彩明丽富有童话色彩的画,这里是“我”童年生活的地方,它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不只是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我”心灵的自由,放飞了“我”的心灵,舒展了“我”的人生。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祖父的园子”里自由自在的嬉戏生活。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我”跟随祖父做着看似相同实则完全不同的活动,祖父是劳作,而“我”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我”所做的这一切都是自由的,祖父没有批评,甚至没有一丝责怪,是完全理解甚至是赞同的。祖父给与“我”足够的宽松氛围,让“我”自由快乐的成长。祖父允许“我”随便玩闹,对“我”倾尽了爱心和耐心,祖父给了“我”心灵的自由,他的爱放飞了“我”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我”自由、快乐而又幸福的童年。本文善用寄情于景,寄情于物。课文中描写倭瓜上架上房、黄瓜开花结瓜、玉米生长和蝴蝶飞舞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实际却是作者把自己自由快乐的心情寄托在它们身上,通过拟人化的描写表现自己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寄情言外,清新自然。

作者语言选择很有意思,大量使用短句表达情感。文中选择短句营造出轻松欢快的氛围,表达了自由快乐的感情,读来流畅自然,轻快灵动,亲切感人。再则,语言儿童化、口语化,更显童年的稚气和童言的天真无忌。

二、说目标及重难点:

1.目标:

(1)学会文中的“蚱、晃”等11个会认字,会写“蝴、蚂”等14个会写字;会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园子里有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什么,祖父的园子有什么特别之处。

(3)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情趣。

(4)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2.教学重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3.教学难点:

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三、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在学习和阅读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对于作者来说,祖父的园子是她童年时候的乐园,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着或向往着这样的一方天地。祖父园子里面的各种趣事,很多都是学生们亲身经历过的,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在文章中获得感知,加以模仿,发展想象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结合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方法,分析本班学生的学情,我主要采用以趣激情,以读悟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读文、赏文,在读中理解、感悟、想象,提高学生对言语形式的迁移、运用能力。

充分使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创设情景,烘托气氛,调动学生情绪,深化感受,有效地解决突破教学难点。

2.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发挥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说教学流程:

1.了解作者及出处,激趣导入新课。

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兰河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为走进园子做情感铺垫。

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的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这些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感受真情。

2.走进园子,了解园子。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表现了昆虫非常可爱;祖父的园子充满生机、热闹、美丽……

使学生感受到作者描写这么细致,说明祖父的园子给了“我”一个美好的童年,让“我”对那里的一切都难以忘怀。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思想感情。“明晃晃”一词,这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红的红”“绿的绿”这些词语富有感情色彩,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对眼中事物的满心喜爱。

3.走进生活,感受快乐。

新课程标准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的质量。在学生体会到了园子的特点,我进而引导他们感受园子的快乐有趣的生活,文中的几个主要场景都透露着作者的快乐和有趣,因此让学生细细品味这几个主要场景,从中体会“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为了便于学生轻松体会感受,可以采取表演的形式把几件有趣的事表现出来。通过朗读表演让学生体会园子对“我”的重要性。这一环节对于整堂课比较重要,因此应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

4.了解花、鸟、虫子、倭瓜等,感受园子里的自由。

学生自由读课文16—17自然段,鼓励学生交流看看能了解到什么?感受到什么?在课堂交流中,引导学生关注重点词句,在反复朗读中体会院子里的那份自由。

鼓励学生把自己当成园子里的一只蝴蝶或者一朵花、一棵树,来讲述你的快乐和自由。体会其中的自由和快乐。

在这部分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采用质疑提问,感情朗读,想象说话等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思考和自由发挥的空间,还能更好地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文中的场景和意境,并把语言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5.回归全文,领悟写法。

引导学生小组交流,了解作者为什么能将她的童年生活写得那样有趣,真实,吸引读者?通过探究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并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把“我”做的、想的、说的如实地写下来。作者的描写具体生动,用了一系列的动作、语言、心理描写,使我们好像真正走进了园子,看到了“我”一样。

这一教学环节不仅引导学生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表达方法,而且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感受生活中的人、事、物的习惯。

七、说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文中体现童真的句段。有助于学生深化感情,积累优美的语句。

2.推荐阅读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扩展视野,提高阅读兴趣,增加课外知识,走进作者的童年,感受作者的童真。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含概了本文的两个要点,一是园子带给“我”的是快乐和自由;二是作者透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板书简洁,精练,让人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8

一、说教材

《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主要写了祖父园子中各种美好的景物,以及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言语新鲜自然、率真稚拙,充满自由想象的表达方式,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犹如一幅清新和谐、富有童话色彩的画。是一篇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朗读训练、言语训练的范本。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孩子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对于作者来说,祖父的园子是她童年时候的乐园,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着或向往着这样的一方天地。祖父园子里面的各种趣事,很多都是学生们亲身经历过的,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在文章中获得感知,加以模仿,发展想象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我在园中的趣事及描写园中景物自由与快乐的语段;

2.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补白、仿写精彩语句;

3、体会祖父对我的呵护和关爱。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进而初步感悟园子对于作者的精神意义。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在读中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感受祖父的慈爱和对我的关怀。

难点: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进而初步感悟园子对于作者的精神意义。

五、说教法学法

结合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方法,分析本班学生的学情,我主要采用以趣激情,以读悟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读文、赏文,在读中理解、感悟、想象,在补白、仿写中提高学生对言语形式的迁移、运用能力。

这节课重点、难点的突破上,我充分使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1、根据文本需要,加入昆虫的图片,声音,变抽象为具体,变单一为丰富,听、看、说相结合,激发学生想象;

2、在充分调动学生想象力的基础上,尝试补白、仿写,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使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景,烘托气氛,调动学生情绪,深化感受,体会“园子的精神意义”,有效地解决突破教学难点。

六、说教学程序

我的教学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一)走近“园子世界”——了解文章大意

(二)走进“园子世界”——体会景物自由、人的自由

(三)怀念“园子世界”——感受祖孙深情

(四)铭记“园子世界”——升华感情

(一)走近“园子世界”

1、了解出处,导入新课

利用课件,铺展画卷,走近园子

师: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人的名字。(板书:萧红)这个人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作者)

师:萧红一生走遍大江南北,但她的心始终停留在一个地方,那就是她故乡——呼兰河。

呼兰河,很好听的一个名字,那是东北的一个小县城,那是萧红长大的地方。萧红在《呼兰河传》里,把她童年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用文字记录下来。尤其重点描写了她家里的园子,她称之为“祖父的园子”。

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的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近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板书:祖父的园子)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及文本出处,借助图片等多媒体课件,将作者心中的快乐之源——呼兰河,画卷般的展现出来,入情入境,为走进园子做情感铺垫。】

2、检查预习,复述大意

接下来,请同学根据预习复述课文大意。

【设计意图: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大意,不仅锻炼学生的概括和表达能力。还能让学生对文章整体有所了解,以便提出整体交付问题。】

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提出整体交付问题:园子中的哪些景物或事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下来,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然后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首先把问题整体交付学生,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思考问题,获得独特感受和体验,再通过合作学习,相互启发诱导,能够多角度,有创意的增加阅读体会。】

(二)走进“园子世界”

再现园子,以读生情,补白仿写

在学生自读,组内讨论后,让我们一起走进园子,师生共议。

在这个重点教学环节,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完成:再现园子,以读生情,补白仿写。以完成教学重点。

再现园子:

1、表演读文:

祖父的园子样样都有,都有什么?

种类样样都有——(出示课件,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既然是样样都有,就不仅仅是这几种,还有什么?(生自由回答)

3、颜色样样都有

师:除了种类样样都有,你还发现了什么样样都有?(课件中将表示颜色的词语变色,提示颜色样样都有)

4声音样样都有

师过渡:除了各种昆虫,各种颜色,我们眼前还出现了一个吸引人眼球的小东西—蜜蜂(播放蜜蜂的叫声)。

说一说它怎么吸引人眼球?指导读,读出蜜蜂的可爱。

园子里只有蜜蜂的声音吗?你听……听到这声音,你眼前出现了一只怎样的小动物?(播放各种昆虫鸣叫声,生自由说)

5、园子里的昆虫种类、颜色、声音样样都有!

(播放音乐:大自然的声音,配乐朗读)

【设计意图:本段的学习主要围绕着“样样都有”,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通过播放图片和各种虫鸣声音,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园子的丰富多彩,进而激发想象,练读、练说。】

以读生情:

1、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语段,根据课件字形、颜色,师生配合读。读出不同的效果。

2、出示后文,学生练读。

(2)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一个怎样的小萧红?(可爱,调皮)

3、读着读着,你眼前出现了一个怎样的萧红?(生自由说:快乐、自在、可爱)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标示字体大小,提示学生重音,读出不同的感觉,体会作者语言的轻快自然,作者在园中玩耍的轻松自在。】

第14-15段:

预设另一段学生感兴趣的段落:浇花。

1、指导学生表演读:我大声喊,怎样喊得?

2、在读的基础上,启发引导:萧红喊出的是内心的`(自由、快乐)。

补白仿写:

学生可能会对这段话很感兴趣。就是文章的第17段。

师过渡:这一段话不仅精彩还很特别,如果你掌握它的特点了,读几遍,就可以把它背下来。(生自由读、试背)

出示课件:(生接读)

(2)配合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引读,激发想象。

师:倭瓜、黄瓜、玉米,可真是幸福,是因为——

C生自由想象,补白内容

(3)最后,体会自由的情感:

师:特别的写法有特别的心情。读这段内容有些“重复”的话,你有什么感受?(生自由回答,引导答出自由、快活即可)

【设计意图:通过反复读本段,体会园子里植物的自由,进而体会作者在园子中轻松自在和无忧无虑;通过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想象,拓展学生思维,补白后文,加深体会。】

(三)怀念“园子世界”

在反复读文,放飞想象之后,我们可以提出另一个教学重点:园子中的景物、事物让作者如此快活,难忘。此时此刻,我们想想,园子是属于谁的?(我的)

(1)为什么萧红强调是祖父的园子?(体会祖父对萧红的呵护,给予他这样一个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一方天地)

(四)铭记“园子世界”

这个教学环节是本节课情感升华之处,通过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萧红生平。如果有条件,教师和学生可以当堂通过网络查阅萧红生平,介绍萧红短暂而坎坷的一生:

师:预知其文,先解其人。

作者生平

师引读:当我们了解了她的生平经历之后,我们再去读《祖父的园子》,可能感受会有一点点不同。在种种的困顿、失落、孤寂、病痛缠绕着她时,无数个无眠之夜,她唯有闭上眼睛,回忆曾经的快活与自由,这时仿佛回到了朝思暮想的园子,她仿佛看到了:

师小结:这些人、事忘却不了,难以忘却。此时此刻,你觉得祖父的园子在萧红心中真的只是一个园子吗?(生自由回答:精神的家园,灵魂的归宿,板书:精神家园)

【设计意图:借助多媒体技术,查阅作者生平,从作者坎坷的一生,体会祖父的园子是对作者不可磨灭的精神慰藉,升华感情,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七、说媒体和资源

本节课我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主要从三个方面充分使用多媒体,使我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一)利用多媒体,声色结合,再现园子:

学习我家的园子“样样都有”,通过飞舞的蜜蜂、蝴蝶等动态的效果,清晰地昆虫叫声,再现了园子的种类多样、热闹非凡。有声有色,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园子之中。

(二)利用多媒体,出示句段,补白仿写:

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往往是对文本再创造的过程。这时恰当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本节课,我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的补白和练笔。“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学生通过直观地看,获得感性认识,能够更形象的展开联想,补白仿写。

(三)烘托气氛,凝聚感情

“体会园子的精神意义”是我们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也是本节课,情绪最为深沉、厚重的地方。音乐的恰当使用,能烘托气氛,结合查阅到的萧红的生平,教师深情的旁白,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体会园子具有的精神意义。在课堂结尾,学生对“祖父的园子”这个主题有了更深的认识。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9

一、说教材

《祖父的园子》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主要写了祖父园子中各种美好的景物,以及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言语新鲜自然、率真稚拙,充满自由想象的表达方式,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犹如一幅清新和谐、富有童话色彩的画。是一篇非常适合对学生进行想象训练、朗读训练、言语训练的范本。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孩子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文本有独特的阅读体验。对于作者来说,祖父的园子是她童年时候的乐园,对于每一个孩子来说,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着或向往着这样的一方天地。祖父园子里面的各种趣事,很多都是学生们亲身经历过的,符合学生的心理,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在文章中获得感知,加以模仿,发展想象力,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描写我在园中的趣事及描写园中景物自由与快乐的语段;

2、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感受萧红语言新鲜自然、率真稚拙之美。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补白、仿写精彩语句;

3、体会祖父对我的呵护和关爱。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进而初步感悟园子对于作者的精神意义。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情境,在读中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乐趣、自由自在的生活,感受祖父的慈爱和对我的关怀。

难点:能够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生平,进而初步感悟园子对于作者的精神意义。

五、说教法学法

1、结合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方法,分析本班学生的学情,我主要采用以趣激情,以读悟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读文、赏文,在读中理解、感悟、想象,在补白、仿写中提高学生对言语形式的迁移、运用能力。

这节课重点、难点的突破上,我充分使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

1、根据文本需要,加入昆虫的图片,声音,变抽象为具体,变单一为丰富,听、看、说相结合,激发学生想象;

2、在充分调动学生想象力的基础上,尝试补白、仿写,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使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景,烘托气氛,调动学生情绪,深化感受,体会“园子的精神意义”,有效地解决突破教学难点。

六、说教学程序

我的教学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走近“园子世界”——了解文章大意

走进“园子世界”——体会景物自由、人的自由

怀念“园子世界”——感受祖孙深情

铭记“园子世界”——升华感情

(一)走近“园子世界”

1、了解出处,导入新课

利用课件,铺展画卷,走近园子

师:看老师在黑板上写一个人的名字。(板书:萧红)这个人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作者)

师:萧红一生走遍大江南北,但她的心始终停留在一个地方,那就是她故乡——呼兰河。

呼兰河,很好听的一个名字,那是东北的一个小县城,那是萧红长大的地方。萧红在《呼兰河传》里,把她童年看到的、听到的`、经历的用文字记录下来。尤其重点描写了她家里的园子,她称之为“祖父的园子”。

为什么她对园子如此的念念不忘呢?这个园子给童年的萧红留下了什么呢?让我们随着作者美好的回忆,走近她魂牵梦绕的“祖父的园子”。

(板书:祖父的园子)

2、检查预习,复述大意

接下来,请同学根据预习复述课文大意。

在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提出整体交付问题:园子中的哪些景物或事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画下来,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然后组内交流。

(二)走进“园子世界”

再现园子,以读生情,补白仿写

在学生自读,组内讨论后,让我们一起走进园子,师生共议。

在这个重点教学环节,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完成:再现园子,以读生情,补白仿写。以完成教学重点。

再现园子:

1、表演读文:

祖父的园子样样都有,都有什么?

种类样样都有——(出示课件,有蜜蜂、蝴蝶、蜻蜓、蚂蚱……)

2、既然是样样都有,就不仅仅是这几种,还有什么?(生自由回答)

3、颜色样样都有

师:除了种类样样都有,你还发现了什么样样都有?(课件中将表示颜色的词语变色,提示颜色样样都有)

4、声音样样都有

师过渡:除了各种昆虫,各种颜色,我们眼前还出现了一个吸引人眼球的小东西—蜜蜂(播放蜜蜂的叫声)。

说一说它怎么吸引人眼球?指导读,读出蜜蜂的可爱。

园子里只有蜜蜂的声音吗?你听……听到这声音,你眼前出现了一只怎样的小动物?(播放各种昆虫鸣叫声,生自由说)

5、园子里的昆虫种类、颜色、声音样样都有!

(播放音乐:大自然的声音,配乐朗读)

七、说学法: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的发展和语文学习得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发挥激发学生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八、说板书

快乐

祖父的园子

眷恋怀念

自由

板书设计含概了本文的两个要点:

1、园子带给我的是快乐和自由

2、透过文章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和对祖父的怀念。板书简洁,精练,让人对课文内容一目了然。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我和祖父的园子》节选自现代女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呼兰河传》。这是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亲情依依”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重点描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这份自由和快乐,不仅来自于祖父的园子,更源于祖父的爱。

本文用儿童化的语言,生活化的描写,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农家园子的风景图,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童年自由和快乐的眷恋以及对祖父的深情怀念。

二、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三点: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能感悟语言文字的意境,感受到充满生机的园子、慈爱的祖父和自由快乐的“我”。

3、通过体悟文中“我”的自由、快乐,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由衷地说出自己的自由、快乐。

三、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感受园子的生机、祖父的慈爱和“我”的自由快乐(这里的我是隐藏于文字背后的作者)并巧妙地迁移到学生自己的自由快乐。

四、说教法、学法

教学方法一:读

通过深情并茂的朗读读出:

什么样的园子?

什么样的祖父?

什么样的“我”(隐藏于文字背后的作者)?

教学方法二:写

学习第13自然段的拟人化的,借物抒情的表达,进行语段仿写训练。

教学方法三:说

说出自己的童年趣事,学会用文中的句式和借景抒情的表达方法。

五、教学准备

学生预习生字、通读课文。教学用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教学本课,我分为三个板块:

1、整体感知;

2、精读品悟;

3、情感迁移。

板块一:整体感知

这个环节我从书后的“作家卡片”来导入。手持《呼兰河传》说,这本书的名字叫《呼兰河传》。著名作家茅盾称这本书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本文节选自这部名著。从而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然后我便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听写生词:蝴蝶、蜻蜓、蚂蚱、倭瓜、黄瓜、玉米、韭菜、谷穗、摘花、拔草、下种、铲地、浇菜。然后让学生当场自我批改,说说错了什么词。针对学生错误较多的词语进行重点讲解。因为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自习能力,我们要尊重学生的预习成果,只教学生不会的,以提高课堂效率。

接着,由这些词语自然地引入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这是什么样的园子?因为这些词语,课文的内涵有了形象的根基。

板块二:精读品悟

朗读一直是课堂里最美的风景。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学生能感觉到另一番情致,那是情由心生的。孩子们会通过文字与作者产生情感上共鸣。围绕这是“什么样的园子?园子里有个什么样的祖父,什么样的我?”指导学生对文本精读品悟。

(1)走进园子,抓住关键词来读

我抓住“美丽”和“自由”两个特点,对第2自然段的昆虫多,色彩丰富,对第13自然段的三个“就像”;五个“愿意”; “一会……一会”进行重点品析。指导学生赏析作者是怎么来写园子中的自由的?注意那些有趣的、特别的词句并划下来。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在作者的'眼里,园中的昆虫、花草、庄稼,这一切事物都是自由的?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读,联系上下文来想。在学生说出“作者的童年生活是自由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看园子中的一切都是自由的了。”这层意思之后,我指出:像作者这样把人物的情感倾注在事物上,借助事物来表达人物的情怀,这种写法就叫借物抒情。作者写园子的自由实际上是要表达“我”童年生活的自由。接着,让学生把这种自由的感受带进这一段中,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其中,对于第13自然段的这些拟人化的,借物抒情的表达还可以进行一些仿写训练,为下一个环节“说快乐”做铺垫。

(2)走进童年,自由品悟“我”的自由快乐

教学3—12自然段。我让学生选择他们喜欢的方式,轻声地、自由地读课文,提醒他们注意那些最有趣、最快乐的细节,读一读,划一划,可以在课文旁边写下自己最想说的话。然后交流,品析,再次指导朗读。朗读时要求学生抓住关键词,一边读书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如教学第12自然段时,品析“我”是怎么浇菜的?让学生读读课文,找出描写“我”动作的词和短语“抢,拼尽了力气,往天空里一扬,大喊”。说说通过这些词语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这一大瓢水落下来,你浑身湿淋淋的,像只落汤鸡,此刻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把你内心的自由快乐读出来。

我仿佛看到你和祖父的头发都在滴着水,可你却看着祖父傻傻地大笑呢,这哪是在干活,分明是拼尽了力气在玩耍呢!多么可爱的孩子,多么淘气的乱闹,让我们再一起读读这一段,和作者一起回味那段自由快乐的时光。

接着,让学生通过师生接龙来感悟这份难得的自由: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下种,(我就瞎闹);祖父铲地,(我就乱勾);祖父浇菜,(我就乱闹)。带着学生漫步在祖父的园子里,看到一个可爱、顽皮的“我”。说出只要“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完全不必担心有人责怪。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在祖父的园子里“我”完全是自由快乐的。

(3)走进心灵,感悟我和祖父的亲情

最后,我提出问题,你在文中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祖父?作者的自由快乐仅仅是来自于园子本身吗?让学生思考回答。从而让学生在进一步品悟文本的时候感受到祖父对“我”的爱。根据学生的回答我指出:正是有了祖父的爱,我才真正拥有了这个自由的园子,这片快乐的天地。

板块三:情感迁移,说出自己的快乐

教师指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自由快乐)。通过事先准备的几个孩子写的童年趣事的片段来启发学生,学会使用“愿意……就……”这样的句式和借景抒情的方法。有了前面细致的品读感悟和情感激发,到了这里学生的语言表达应该是积极热烈、快乐自由的。

在学生回答时,我还会引导他们说出这份自由和快乐源自哪里?从而达到回归文本情感内核的目的。

七、板书

我 和 祖父的园子

我??自由、快乐? ?←? ?爱? ?祖父

祖父的园子说课稿11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随着作者富有诗意的语言,我们走进了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是一幅明丽的漂亮的富有童话色彩的画,画里有树、有花、有菜、有庄稼、有蜻蜓、有蝴蝶、有蚂蚱、有小鸟、有风、有雨,还有太阳的光芒、有云朵的影子,这是作者童年的乐园(作者曾称它为自己的后花园),就像作者说的一样,“花园里边明晃晃的”,“新鲜漂亮”。

这里一切都是欣欣然的,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里是自由的,花是自由的,鸟是自由的,虫子是自由的,菜是自由的,什么都是自由的,空气里弥漫着自由,童年的作者也是自由的,这自由是她童年快乐的源泉。

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跟着祖父在园中,栽花、拔草、种白菜、铲地、浇水,当然这都是童年游戏的内容,不是真正的`劳作,是“乱闹”,至于摘黄瓜、追蜻蜓、采倭瓜花、捉绿蚂蚱,更是孩童的游戏了。玩闹累了,就在园子里睡下。当然,让作者感到自由快乐的,不光是祖父的园子,还有慈爱的祖父。他给了孩子心灵的自由,他允许孩子随便玩闹,对孩子倾尽了爱心和耐心。他的爱放飞了孩子的天性,在他暖融融的爱的包围下,才有了孩子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正是因为作者的心灵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里,一切才是自由的,快乐的,甚至是充满梦幻色彩的。

孩子气十足的腔调,春天的泥土般新鲜的语言,诗意浪漫的景物描述,是本文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点。

选编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地、入情入境地读书,感受作者童年生活的自由和快乐,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并积累语言。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

2.词句解析。

(1)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我”说起花园的昆虫,仿佛一个孩子在掰着手指头,给你显示她的富有,那极满足和得意的神态跃然纸上。当然,拥有这样的花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确实是值得炫耀的,因为这是多么富有童话般色彩的一切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作者写小昆虫,不仅着眼于它们的色彩——“白、黄、红、金、绿”一应俱全,还对蜜蜂的样子和姿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观察,丰富的色彩感和形象感,让你的眼前一下子就明亮绚丽起来。

(2)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留意一下这句话中的“明晃晃”一词,这是园子留在作者记忆中的色彩,这色彩明亮,健康,活力四射。课文中这样的词很多,说蜜蜂是“胖乎乎、圆滚滚”的,说狗尾草“毛嘟嘟”的,说天空,是“蓝悠悠”的,这些词语富有感情色彩,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我”对眼中事物的满心喜爱。

(3)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作者用富有诗意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勾勒出老榆树的高大和不容忽视,也写出了榆树的活力。

(4)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这些富有孩子气的语言,同样富有诗情画意,把世界在孩子心里的样子描绘出来了,在她的心中,倭瓜、黄瓜、玉米、蝴蝶都是有灵性的,都是做得了自己的主的,是自由快乐的,不受约束的,由着自己的性子生长的。它们的事情,人不去干涉,太阳也不过问。这样的感受,当然与作者的自由快乐是分不开的,用自由而富有灵性的心感知到的事物,才会如此无拘无束!

二、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读读记记“蚂蚱、樱桃、蚌壳、瞎闹、锄头、倭瓜、水瓢、圆滚滚、一动不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心情,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建议

1.课始可以从萧红和她的《呼兰河传》入手,介绍萧红短短一生的文学成就,介绍她的《呼兰河传》,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因为是略读课文,所以要让学生结合课前的提示,充分地自主地读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读中感悟语言的特点。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交流“我”在园子里心情是怎样的,是从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或作者为什么对祖父的园子久久不能忘怀,交流中相机引导学生读有关的段落,读出自己的体会,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

3.可以引导学生背诵或抄写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

4.可以引导学生读《呼兰河传》的另一个关于园子的片段,进一步感受童年的快乐,感悟作者的表达方式(见“相关链接”)。

5.本课要求会认的字,“倭”容易读错,要提醒学生结合语境“倭瓜”识记,还可以联系课外阅读中出现的“倭寇”来读准;“蚌”也要提醒学生读准字音;“瓢”可结合熟字“飘、漂”来认读。

下载《祖父的园子》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祖父的园子》说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祖父的园子优秀说课稿

    祖父的园子优秀说课稿 祖父的园子优秀说课稿1 一、说教材《祖父的园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主要写了祖父园子中各种美好......

    我和祖父的园子说课稿

    《我和祖父的园子》 说课稿 刘倩 五年级一班 东阿县第三实验小学 《我和祖父的园子》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亲情依依”......

    我和祖父的园子说课稿

    《我和祖父的园子》说课稿 寺巷中心小学 于春华 一、说教材 《我和祖父的园子》是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五单元——“亲情依依”为主题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重点写了作者在园中......

    我和祖父的园子说课稿

    我和祖父的园子说课稿 我和祖父的园子说课稿1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在园子里充满情趣、自由自在、幸福快乐的生活,体会祖父......

    《我和祖父的园子》说课稿定稿

    《我和祖父的园子》说课稿高唐县姜店联校徐美华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我和祖父的园子》。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 、“教法、......

    《祖父的园子》教案

    《祖父的园子》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2、 3、 能快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抓住重点句进行学习,想像课文描写的“我在祖父园子里的生活情景,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祖父的园子》教案

    教学目标 1.会认读“蚂蚱,樱桃,蚌壳,瞎闹,倭瓜,水瓢,圆滚滚”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并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仔细阅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祖父的园子》的教案

    《祖父的园子》的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祖父的园子》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