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雷达装备防雷接地性能测试方法及接地性能改进措施
雷达装备防雷接地性能测试方法及接地性能改进措施
徐绵起 王 斌 徐瀚智
(94981部队 南昌市330200)
和平时期,对雷达装备及其使用保障人员来说,最大的安全威胁来自于雷电的袭击。雷达站大多部署在高山、海岛等地区,易遭受雷击伤害。在雷达防雷措施中,装备的良好接地是最重要、最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
本文详细分析防雷接地措施和要求,介绍几种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和步骤,提出雷达装备防雷接地性能改进措施。
一、防雷接地措施分析及接地电阻要求
雷电对雷达装备的威胁分为直击雷威胁和感应雷威胁。直击雷主要通过雷达天线对雷达装备造成伤害,感应雷主要通过电源线和信号线对雷达装备造成伤害。防直击雷也称为外部防雷,防感应雷也称为内部防雷。防直击雷和防感应雷两道防线,互相配合,各尽其职,缺一不可。所以说防雷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
(一)外部防雷
外部防雷的目的是将绝大部分雷电流直接引入地下泄散,所以对地泄放电阻越小越好。
1、雷达站外部防雷
雷达天线架设在阵地上,易遭受直击雷伤害,通常采用避雷针将雷电流引入地下,从而保护雷达天线不受雷击伤害。
2、避雷针防雷接地技术措施
避雷针防雷技术措施可分接闪器(避雷针是接闪器之一种)、引下线、接地体。
接闪器——根据建筑物的地理位臵、现有结构、重要程度等情况,决定是否采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联合接闪方式。
引下线——断面积足够大,连接牢固。
接地体——防直击雷接地宜和防雷电感应、电气设备、信息系统等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装臵,并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接;天线阵地避雷针,可以采用独立接地。
3、避雷针防雷接地电阻要求
避雷针防雷设施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0Ω。
(二)内部防雷
内部防雷的目的是快速泄放沿着电源或信号线路侵入的雷电波或各种危险 过电压。
内部防雷系统主要针对库房内易受过电压破坏的雷达电子设备加装过压保护装臵,在设备受到过电压侵袭时,防雷保护装臵能快速动作泄放能量,从而保护设备免受损坏。内部防雷又可分为电源线路防雷和信号线路防雷。
1、电源线路防雷
电源防雷系统主要是为了防止雷电波通过电源线路而对雷达电子设备造成危害。为避免高电压经过避雷器对地泄放后的残压过大,或因更大的雷电流在击毁避雷器后继续毁坏后续设备,以及防止线缆遭受二次感应,应采取分级保护、逐级泄流原则。
2、信号线路防雷
由于雷电波在信号线路上能感应出较高的瞬时冲击能量,而目前大部分雷达电子设备由于电子元器件的高度集成化而致耐过压、耐过流水平下降,设备在雷电波冲击下遭受过电压而损坏的现象越来越多,因此必须加装必要的防雷保护装臵。
3、线路防雷接地电阻要求
无论是电源线防雷装臵还是信号线防雷装臵,都必须有良好的接地,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Ω。
4、雷达工作车、收发车等防雷接地电阻要求
无论是针对防雷、抗电磁干扰还是其它电磁兼容性要求,雷达工作车、收发车等雷达装备车辆都必须有良好的接地,接地电阻要求小于4Ω。
二、防雷接地电阻测量方法
影响接地电阻的因素很多:接地桩的大小(长度、粗细)、形状、数量、埋设深度、周围地理环境(如平地、沟渠、坡地是不同的)、土壤湿度、质地等等。为了保证设备的良好接地,利用仪表对接地电阻进行测量是必不可少的,常用的测量仪器是手摇式地阻表和钳形地阻表。特殊情况下,也可用普通万用表测接地电阻。
(一)手摇式地阻表测量接地电阻
手摇式地阻表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测量仪表,它的基本原理是采用三点式电压落差法。其测量手段是在被测地线接地桩一侧地上打入两根辅助测试桩,要求这两根测试桩位于被测地桩的同一侧,三者基本在一条直线上,距被测地桩较近的一根辅助测试桩距离被测地桩20米左右,距被测地桩较远的一根辅助测试桩距离被测地桩40米左右。测试时,按要求的转速转动摇把,测试仪通过内部磁电机产生电能,在被测地桩和较远的辅助测试桩之间“灌入”电流,此时在被测地 2 桩和辅助地桩之间可获得一电压,仪表通过测量该电流和电压值,即可计算出被测接地桩的地阻。
(二)钳形地阻表测量接地电阻
钳形地阻表是一种新颖的测量工具,它方便、快捷,外形酷似钳形电流表,测试时不需辅助测试桩,只需往被测地线上一夹,几秒钟即可获得测量结果,极大地方便了地阻测量工作。钳形地阻表还有一个很大的优点是可以对在用设备的地阻进行在线测量,而不需切断设备电源或断开地线。
测量时,钳形地阻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通过其前端环形卡口(内有电磁线圈)所构成的环向被测线缆送入一恒定电压E,该电压被施加在回路中,地阻表可同时通过其前端卡口测出回路中的电流I,根据E和I,即可计算出回路中的总电阻,即:被测地阻Rx=E/I。
事实上,钳形地阻表通过其前端卡环这一特殊的电磁变换器送入线缆的是1.7kHz的交流恒定电压,在电流检测电路中,经过滤波、放大、A/D转换,只有1.7kHz的电压所产生的电流被检测出来。正因这样,钳形地阻表才排除了商用交流电和设备本身产生的高频噪声所带来的地线上的微小电流,以获得准确的测量结果,也正因为如此,钳形地阻表才具有了在线测量这一优势。实际上,该表测出的是整个回路的阻抗,而不是电阻,不过在通常情况下他们相差极小。钳形地阻表可即刻将结果显示在LCD显示屏上,当卡口没有卡好时,它可在LCD上显示“open jaw”或类似符号。
由于钳形地阻表的特殊结构,使它可以很方便地作为电流表使用,很多这类仪表同时具有钳形电流表的功能。另一方面,虽然钳形地阻表测试时使用一定频率的信号以排除干扰,但在被测线缆上有很大电流存在的情况下,测量也会受到干扰,导致结果不准确。所以,按照要求,在使用时应先测线缆上的电流,只有在电流不是非常大时才可进一步测量地阻。有些仪表在测量地阻时自动进行噪声干扰检测,当干扰太大以致测量不能进行时会给出提示。
(三)用普通万用表测试接地电阻
用普通万用表测试接地电阻具体测量方法如下:
找两根8mm粗、1m长的圆钢,将其一端磨尖作为辅助测试棒,分别插入待测接地体A两侧5m远(B、C两处)的地下,深度应在0.6m以上,并使三者保持一条直线。在这里,B、C用做辅助测试棒。
然后用万用表(R×1挡)测量A与B、A与C、B与C之间的电阻值,分别记作RAB、RAC、RBC,再经计算就可求出接地体A的接地电阻值。
由于接地电阻指的是接地体与土壤间的接触电阻。设A、B、C三者的接地电阻分别为RA、RB、RC。再设A与B之间土壤的电阻为RX,因为AC、AB距离相等,3 可以认为A与C之间的土壤电阻也为RX;又因为LBC=2LAB,所以B与C间的土壤电阻近似为2RX,于是:
RAB=RA+RB+RX(1)
RAC=RA+RC+RX(2)RBC=RB+RC+2RX(3)
综合以上三式,可得:
RA=(RAB+RAC—RBC)/2(4)
(4)式即为接地电阻的计算公式。
例如,今测得某接地体的数据:RAB=8.4Ω,RAC=9.3Ω,RBC=10.5Ω。于是:
RA=(8.4+9.3—10.5)/2=3.6Ω
即被测接地体A的接地电阻值为3.6Ω。
需要注意的是,测量前需要将A、B、C三个接地体用砂纸打磨发亮,并尽量减少表笔与接地体之间的接触电阻,以减少测试误差。
三、防雷接地电阻测试方法评价
以上三种测试方法各有优缺点,什么情况下采用以及测试结果的可信性分析如下:
(一)手摇式地阻表可获得较高的精度,是常用的地阻测量工具
在许多情况下,需要埋设接地体、引出接地级,以便将仪器设备可靠接地。为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要求,通常需要专用的接地电阻测试仪进行测量。
手摇式地阻表在使用时,应将接地桩与设备断开,以避免设备自身接地体影响测量的准确性,手摇式地阻表可获得较高的精度,而不管是单点接地和多点接地系统。
(二)万用表和接地电阻测试仪所测数据相近
实际工作中,专用的接地电阻测试仪价格高,有的雷达站没有配备,可用万用表测量接地电阻。作者用万用表在不同土质的土壤对接地电阻进行了实验,并将万用表所测数据和专用接地电阻测试仪所测数据进行了比较,两者十分接近。
(三)钳形地阻表使用最方便,但不能测量开路接地桩
在单点接地系统中应慎用钳形地阻表,对于已埋设好而尚未与设备连接的开路接地桩,其地阻根本不能用该仪表进行测量。地线上较大的回路电流对测量会造成干扰,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甚至使测试不能进行,很多仪表在这种情况下会显示出“Noise”或类似符号。
对于钳形地阻表,其最理想的应用是用在分布式多点接地系统中,此时应 对接地系统的所用接地桩依次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测量结果,然后进行对比,对测量结果明显大于其它各点的接地桩,要着重检查,必要时将该地桩与设备断开后用手摇式地阻表进行复测,以暴露出不良的接地桩。
四、防雷接地性能评价及整改措施
评价防雷接地性能的好坏,主要看各类防雷设备和车辆是否接地以及接地电阻是否符合要求。当接地性能达不到要求时,应该进行整改。下面主要探讨降低接地电阻的方法。
在确定降低接地电阻的具体措施时,应根据阵地原有状态、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特点和土壤电阻率的高低等条件进行全面、综合分析,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因地制宜地选择合理的方法。
降低接地电阻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更换土壤
采用电阻率较低的土壤(如:粘土、黑土及砂质粘土等)替换原有电阻率较高的土壤,臵换范围在接地体周围0.5m以内和接地体的1/3深处。这种方法人力和工时耗费都较大。
(二)改良土壤
在接地体周围土壤中加入化学物,如食盐、木炭、炉灰、氮肥渣、电石渣、石灰等,提高接地体周围土壤的导电性。加入食盐,对于不同的土壤其效果也不同,如粘土用食盐处理后,土壤电阻率可减小1/3~1/2,砂土的电阻率可减小3/5~3/4,砂的电阻率可减小7/9~7/8;对于多岩土壤,用1%食盐溶液浸渍后,其导电率可增加70%。这种方法虽然工程造价较低且效果明显,但土壤经人工处理后,会降低接地的热稳定性、加速接地体的腐蚀、减少接地体的使用年限。因此,一般是在应急时才采用。
(三)深埋接地极
当地下深处土壤的电阻率较低时,可采取深埋接地极来降低接地电阻值。这种方法对含砂土壤最有效果。据有关资料记载,设3m深处的土壤电阻系数为100%,则4m深处为75%,5m深处为60%,6m深处为60%,6.5m深处为50%,9m深处为20%,这种方法可以不考虑土壤冻结和干枯所增加的电阻系数,但施工困难,土方量大,造价高,在岩石地带困难更大。
(四)利用接地电阻降阻剂
在接地极周围敷设了降阻剂后,可以起到增大接地极外形尺寸,降低其与周围大地介质之间的接触电阻的作用,因而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接地极的接地电阻。降阻剂用于小面积的集中接地、小型接地网时,其降阻效果较为显著。
降阻剂是由几种物质配制而成的化学降阻剂,是具有导电性能良好的强电 解质和水分。这些强电解质和水分被网状胶体所包围,网状胶体的空格又被部分水解的胶体所填充,使它不致于随地下水和雨水而流失,因而能长期保持良好的导电作用。这是目前采用的一种较新和积极推广普及的方法。
(五)采取伸长水平接地体 或布置地网
一般说来,水平接地体的有效长度不应大于 接地体的有效长度。布臵地网则工程量极大,一般在阵地建设时便设计施工完成。
(六)采取深井接地
有条件时还可采用深井接地。用钻机钻孔(也可利用勘探钻孔),把钢管接地极打入井孔内,并向钢管内和井内灌注泥浆。
(七)采取污水引入
为了降低接地体周围土壤的电阻率,可将污水引到埋设接地体处。接地体采用钢管,在钢管上每隔20cm钻一个直径5mm的小孔,使水渗入土壤中。
(八)多支外引式接地装置
如接地装臵附近有导电良好的河流湖泊,可采用此法。但在设计、安装时,必须考虑到连接接地极干线自身电阻所带来的影响,因此,外引式接地极长度不宜超过100m。
(九)利用水井、水池等水工建筑物
充分利用水工建筑物(水井、水池等)以及其它与水接触的混凝土内的金属体作为自然接地体,可在水下钢筋混凝土结构物内梆扎成的许多钢筋网中,选择一些纵横交叉点加以焊接,与接地网连接起来。
五、结束语
本文介绍了雷达站防雷接地措施和要求,较为详细地分析了几种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和性能评价,提出了雷达装备防雷接地性能改进措施。对于指导雷达站装备防雷工作具有现实意义,对于上级机关对基层雷达站进行防雷工作检查考评也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作者简介:
徐绵起,94981部队装备处高工,65年11月生,硕士,空军高层次人才。研究方向:雷达装备原理与维修。
王 斌,94981部队装备处处长,74年5月生。研究方向:雷达装备原理与维修。徐瀚智,94981部队装备处雷修所雷达师,大学专科。研究方向:雷达装备原理与维修。
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江西省南昌县94981部队高工办
邮政编码:330200 联系人:徐绵起
电话号码:07915977644,5977695,***,***
第二篇:数据中心防雷知识与接地方法
数据中心防雷知识及接地方法
1.雷电的产生
人们通常把发生闪电的云称为雷雨云,其实有几种云都与闪电有关,如层积云、雨层云、积云、积雨云,最重要的则是积雨云,一般专业书中讲的雷雨云就是指积雨云。
云的形成过程是空气中的水汽经由各种原因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而发生凝结的过程。使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是形成云的一个必要条件,其主要方式有:(1)水汽含量不变,空气降温冷却;(2)温度不变,增加水汽含量;(3)既增加水汽含量,又降低温度。
但对云的形成来说,降温过程是最主要的过程。而降温冷却过程中又以上升运动而引起的降温冷却作用最为普遍。积雨云就是一种在强烈垂直对流过程中形成的云。由于地面吸收太阳的辐射热量远大于空气层,所以白天地面温度升高较多,夏日这种升温更为明显,所以近地面的大气的温度由于热传导和热辐射也跟着升高,气体温度升高必然膨胀,密度减小,压强也随着降低,根据力学原理它就要上升,上方的空气层密度相对说来就较大,就要下沉。热气流在上升过程中膨胀降压,同时与高空低温空气进行热交换,于是上升气团中的水汽凝结而出现雾滴,就形成了云。在强对流过程中,云中的雾滴进一步降温,变成过冷水滴、冰晶或雪花,并随高度逐渐增多。在冻结高度(-10摄氏度),由于过冷水大量冻结而释放潜热,使云顶突然向上发展,达到对流层顶附近后向水平方向铺展,形成云砧,是积雨云的显著特征。
积雨云形成过程中,在大气电场以及温差起电效应、破碎起电效应的同时作用下,正负电荷分别在云的不同部位积聚。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在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地之间发生放电,也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闪电”。
雷电以其巨大的破坏力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惨重的灾难,尤其是近几年来,雷电灾害频繁发生,对国民经济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我们应当加强防雷意识,与气象部门积极合作,做好预防工作,将雷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雷电的破坏
雷电的破坏主要是由于云层间或云和大地之间以及云和空气间的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25—30kV/cm)时,所发生的猛烈放电现象。
通常雷击有三种形式,直击雷、感应雷、球形雷。
直击雷是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避雷针等装置可将“直击雷”产生的高电压、强电流迅速引入大地,消除雷击的影响,从而起到保护设施的作用。
感应雷是当直击雷发生以后,云层带电迅速消失,地面某些范围由于散流电阻大,出现局部高电压,或在直击雷放电过程中,强大的脉冲电流对周围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发生高电压而发生闪击现象的二次雷。虽然在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内,物体可免遭直接雷击,但“感应雷”可在电力、通信、网络、卫星天线及有线电视等线缆上产生高压感应和电流“浪涌”,并通过导线引入配电间、机房、办公室和住宅等,使电源、通讯及电子设备不可避免地受到损害。因此,防止这些现代社会的雷害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
3.电涌的来源
电涌可来自电气装置外部,也可来自电气装置内部,即来自电气装置内的电器设备。
来自外部的电涌:这种电涌由雷电或公用电网开关的投切引起,这两类有害的电源扰动都可扰乱计算机和微机信息处理系统的工作,引起停工或永久性设备损坏。
当云层上有电荷储蓄,云层下表面产生极性相反的等量电荷时,将引起雷电放电。其后的情况就像一个大电池组或一个大电容器的放电那样,云层和地面间的电荷电位高达若干百万伏。发生雷击时以若干千安设计的电流通过雷击放电,经过所有设备和大地返回云层,从而完成电的通路。不幸的是这个雷电通路常常取道重要或贵重的设备。电涌防护的关键概念是给雷电感应电流提供一个通向大地的短捷有效的通路。这样雷电涌流将从设备外分流。所示为设备处雷电流减少的情况。大的雷击电流值常被例举应用,其实它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来自内部的电涌:来自内部的电涌是经常发生的,诸如来自空调机、空压机、电弧焊机、电泵、电梯、开关电源和其它一些感性负荷的电涌。例如一台20hp的感应电动机(线电压230V,4级,Y结线)在最大转矩时每相具有约39J的储存能量,当其标称方根值电流被截断时,它将产生瞬态过电压。它经常发生,和它自同一配电箱供电的其它负荷将因此易受损坏或工作失常。
雷电是导致电涌最明显的原因,雷电击中输电线路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每一次电力公司切换负载而引起的电涌都会缩短各种计算机、通讯设备、仪器仪表和 PLC的寿命。另外,大型电机设备、电梯、发电机、空调、制冷设备等也会引发电涌。UPS 也可被电涌摧毁。
建筑物顶部的避雷针在直击雷时可将大部分的放电分流入地,避免建筑物的燃烧和爆炸。UPS 不间断电源是处理电压的严重下降。二者非常有用,但都不能保护计算机免受电涌的破坏,而且UPS本身集中很多微处理器,也可被电涌摧毁。25年之前,IBM发现电涌更为常见的来源是电力公司的电网开关和大型电力设备(如空调和电梯)。每天都有这样的电涌通过配电盘进入工作室破坏电子设备或缩短其寿命。因此,在美国几乎所有的有计算机或其它敏感电气设备的建筑都安装了电涌保护器。
4.电涌容易损坏的电气设备
含有微处理器的电气设备极易受到电涌的损坏,这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的辅助设备、程序控制器、PLC、传真机、电话等;程控交换机、微波中继设备;家电行业的产品包括电视、音响、微波炉、录像机、洗衣机、烘干机和电冰箱等。美国的调查数据表明,在保修期内出现问题的电气产品中,有63%是由于电涌造成的。
5.电涌对计算机和其它敏感电气设备的危害
计算机技术发展至今,多层、超规模的集层芯片,电路密集,趋向是集成度更高、元器件间隙更小、导线更细。几年前,一平方厘米的计算机芯片有 2,000个晶体管而现在的奔腾机则超过10,000,000个。从而增加了计算机受电涌损坏的概率。由于计算机的设计和结构决定了它应在特定的电压范围内工作。当电涌超出计算机能承受的水平时,计算机将出现数据乱码,芯片被损坏,部件提前老化,这些症状包括:出乎预料的数据错误,接收/输送数据的失败,丢失文档,工作失常,经常需要维修,原因不明的故障和硬件问题等等。
雷电电涌远远超出了计算机和其它电气设备所能承受的水平,绝大多数情况下,造成计算机和其它电器设备的当即毁坏,或数据的永远丢失。即使是一个20马力的小型感应式发动机的启动或关闭也会产生3,000-5,000伏的电涌,使和它共用同一配电箱的计算机在每一次电涌中都会受到损坏或干扰,这种电涌的次数非常频繁。
CBEMA 计算机商业设备制造商协会制定了国际标准,该标准是IBM等计算机制造商们设计、制造计算机的依据。中国的行业标准规定:使用 220/380伏电力系统的计算机所能承受的过电压不高于2000伏。
美国广泛地应用计算机比中国早约20年,是通过惨痛的教训后才重视了对计算机的电涌防护。美国的银行、前 500强公司、防卫设施、金融保险系统、服务网络、电讯网络、石油化工厂等都装有电涌防护器。中国将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消费市场。五年前的中国银行还未计算机化。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们也认识到保护这种电子设备的重要性。我国于1998年颁布并实施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的行业标准。
6.雷击保护的基本原则
欲使设备得到很好的保护,首先应对其所处的环境、受雷电影响的程度做出客观的估计,因它与出现过电压的幅值、概率、网络结构、设备抗电压能力、保护水平和接地等有关;防雷工作应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考虑,强调全面防护(包括建筑物、传输线路、设备和接地等),综合治理,且要做到科学、可靠、实用和经济。针对感应雷瞬时能量较大的特点,根据IEC国际标准对能量逐级吸收的理论,及防护区间量级分类的原则,需要做多级防护。
7.雷电防护措施
采用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等可防止和减少雷电对建筑物、人身和居室造成的危害。但已有大量事实证明:在安装了这些避雷装置的室内,计算机设备、通讯网络及微电子器件在雷击时,却仍然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对此,科学家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已经找到了其中的原因所在。
避雷器的种类基本上分三大类型:
(1)电源避雷器:按电压的不同,分220V的单相电源避雷器和380V的三相电源避雷器(安装时主要是并联方式,也串联方式)。“电源防雷器”并接在电力线路上,可遏制瞬态过电压和泄放浪涌电流。从总进线到用电设备端通常配置分为三级,经过逐级限压和放电,逐步消除雷电能量,保证用电设备的安全。根据不同的需要可选用“可插拔模块型”、“端子接线式”和“移动插座式”等品种。
(2)信号型避雷器:多数用于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上,安装的方式是串联。“信号防雷器”接入信号接口后,一方面能切断雷电进入设备的通路,另一方面能迅速对大地放电,确保信号设备的正常工作。信号防雷器具有多种规格,分别可用于电话、网络、模拟通信、数字通讯、有线电视及卫星天线等设备的防雷,各种设备的输入口特别是室外引入端,均应安装信号防雷器。
(3)天馈线避雷器:它适用于有发射机天线系统和接收无线电信号设备系统,连接方式也是串联。
选用防雷器要注意接口的形式和接地的可靠,重要场所应设置专用的接大地线,切不可将防雷接地线与避雷针接地线并接,且要尽量远离、分开入地,8.电视监控系统防雷接地方法
(1)电视监控系统应有良好的防雷接地,以保证人身安全以及防干扰和雷击。
(2)监控设备的工作接地电阻应小于4Ω,当监控系统采用综合接地网时,接地电阻应小于1Ω。
(3)防雷接地应采用专用接地干线。由监控控制室引入接地体,专用接地干线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接地线截面不应小于20mm2。
(4)监控系统的接地线不能与强电交流的地线以及电网零线短接或混接,接地线不能形成封闭回路。
(5)由控制室引到其他各监控设备的接地线,应选用铜芯绝缘软线, 截面积不应小于4mm2。
(6)监控系统一般可采用单点接地。
(7)监控系统中三芯电源插座的接地端,应与系统的接地端相连(保护地线)。
9.选用避雷器的注意事项
作为防感应雷工程的设计者,应选择一个技术先进的制造商,产品应具有详细的说明书、技术指标、产地、符合各方面的标准证书及销售许可证书等。具体事项有如下几点,仅供大家参考。
(1)设计是否有利于用户并且容易安装
理想的产品应该是一个小型、紧凑并且能够安装在现有的空间内,同时易于安装。
(2)一次能够处理的最大电流
最大电流(即峰流)是指一个电涌防护器的处理最大电流的能力。Bellcore实验室为了保护它高度计算机化的实验中心,进行了广泛的调研,确定了电涌防护器处理最大电流的能力和所需的技术参数,一个20千安的电涌防护器即可满足要求,起到防电涌、保护设备的作用。由此可见,在任何建筑物内的分支线供电箱处安装一个80千安的电涌防护器,便足以解决任何可能出现的电涌问题。对多雷击区的贵重电气设备,应在建筑物进口的交流配电箱处安装一个较大的防护器,型号从160千安到400千安。
(3)吸收能量的能力
电涌防护器吸收能量的能力以焦耳(joule)来衡量,焦耳值越高,电涌防护器的使用寿命越长。
(4)钳制电压的能力
也就是将过电压钳制到电器设备所能承受的安全范围之内的能力。计算机被设计在一定电压范围内使用,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就会导致计算机的损坏。因此电涌防护器必须把过电压钳制到安全水平,1998年6月1日开始实施的GA173-1998标准规定用于220/380 伏电力系统的计算机防雷保安器(电涌防护器)的钳制电压应小于或等于2000伏。
(5)符合国际和国家标准
电涌防护器应符合国际标准,包括UL1449、ANSI/IEEE、NEMA和IEC。在我国同样有相应的标准,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要求:所有用于保护计算机的防雷保安器(本文中称为电涌防护器),都必须根据GA173-1998的标准通过检测并获得销售许可证后,方可销售。
(6)产品的可靠性及客户单
了解客户单以及厂家从事产品生产的历史有助于了解厂家的信誉和其产品的可靠性。
(7)质量保证
保质期限的长短体现了制造商对其产品是否能不出问题、能长久的保护设备的自信心。一旦产品出现问题,客户是否能得到快速免费的服务,也是用户应考虑的因素之一。
第三篇:防雷接地测试技术方案
防雷接地测试技术方案
批 准:
审 核:
复 审:
初 审:
编 制:
XXXX公司 2017年03月21日
防雷接地测试技术方案
一、项目名称:厂区内防雷装置接地电阻测试
二、项目管理组织机构:
厂部负责人:
生产技术部负责人:
部门或分场名称及负责人: 班组名称及负责人:
三、概述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装的防雷装置,应当每年检测一次接地电阻。检测防雷装置时,应由装置所在单位向有防雷装置检测资质的单位申报,具有检测资质的单位对申报的防雷装置,应当及时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为保证本我厂防雷装置及时得到检测,预防雷害事件发生,特编制此方案。
四、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吉林省气象条例》。《防雷减灾管理办法》。
《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雷减灾工作的实施意见》。GB/T21431-2015 《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 GB/50057-2010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15599-2009 《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 DL/T596-1996 《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五、主要测试内容
1、厂区内独立避雷针接地电阻测试。
2、厂区内生产设备或装置接地电阻测试。
3、厂区内建(构)筑特防雷接地测试。
4、厂区内易燃、易爆场所防雷接地测试。
六、技术要求
1、测量工作应在雷雨季节前进行,避免雨后进行测量。
2、所使用的检测装置应经过校验并有检验合格证及检验报告。
3、测量前应对防雷装置外观进行检查,其连接应符合规范要求。
4、独立避雷针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0Ω。
5、生产设备或装置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
6、建(构)筑物防雷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Ω。
7、易燃、易爆储罐及其管道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30Ω。
8、其它特殊部位或装置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9、测量工作应由我厂专业人员负责监护,检测人员应遵守我厂相关安全规定。
七、费用概算
检测费用,应根据吉林省物价局、吉林省财政厅《关于统一全省雷电防护设施安全检测收费标准的通知》进行技术服务收费。
八、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
检测各防雷设施接地情况,发现不合格的设施及时进行整改,预防雷害事件发生,防止设备及设施损坏,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经济效益不可估量。
2、社会效益
检测各防雷设施接地情况,保障发电设备稳定运行,确保发电可靠性,保障社会生产生活用电。
3、投入产出比
消除设备隐患,保障了设备安全是最大的投入产出比。
第四篇:材料性能试验相关标准及测试方法
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标准及测试方法
1.拉伸实验
[1] 标准
金属拉伸试件按国标GB/T6397-1986《金属拉伸试验试样》[1] 标准ASTM D3039-76用于测定高模量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面内拉伸性能;ASTM D638用于测定试件的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2]; 2.压缩试验
[1] 标准
压缩试件按国标GB/T7314-1987《金属压缩实验试样》[1] ASTM D3410-75(剪切荷载法测定带无支撑标准截面的聚合体母体复合材料压缩特性的试验方法)[3]。3.弯曲试验
[1] 标准
ASTM D7624用于测定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弯曲刚度与强度性能[2]。
4.剪切试验
[1] 标准
ASTM D5379适用大部分的纤维增强型复合材料[2]。
5.层间断裂
[1] 标准
ASTM D5528和JIS K7086,仅适用于单向分层测试。其他的还未有相关标准[2]。6.冲击试验
[1] 标准
金属材料按照GB/T229-1994加工成V形缺口或U形缺口[1] 目前复合材料在冲击后的损伤性能表征主要是损伤阻抗(Damage Resistance)和损伤容限(Damage To tolerance)。
目前关于损伤阻抗和损伤容限的测试标准有ASTM D6264-98(04)和ASTM D7136 /D7136M-05标准。D6264-98用来测量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对集中准静态压痕力的损伤阻抗;D7136用来测量材料对落锤冲击试件的损伤阻抗[2]。7.疲劳试验
[1] 疲劳极限测试标准
单点试验按照航标HB5152-1980规定;升降试验法按照国标GB/T3075-1982和GB/T4337-1984[1]。
参考文献
[1] 金保森.材料力学实验.2005 [2] 郑锡涛.液体成形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研究进展.2010 [3] JM 惠特尼.纤维增强复合材料试验力学.1990 [4] J.M.霍奇金森.先进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性能测试.2005
第五篇:防雷知识及电视监控系统防雷接地方法
防雷基础知识—防雷知识技术名词解释
技术名词解释
1)等电位连接类——等电位连接(Equipotential bonding)将电器设备与外部导体作出连接,以达到相同或相近电位的电气连接器件。电涌保护器为保护带电导体的其中一大类。
2)故障分类—— a)电涌
电涌在导线与导线之间或导线与地之间发生一个瞬态的过电压,时间少于1ms,该电压远远超过设备的最高允 工作电压峰值,但它并无工作频率。电涌的成因为雷击或者开关误操作(如空气开关过流跳闸)而引起的操作过电压。
b)瞬时过电压(Tranxient Overvoltage TOV)
瞬时过电压是在某地区的波动,时间相对来说比较长,可视为1ms—20ms之间。
3)电涌保护器分类—— a)SPD Surge Protection Device的缩写,其功能是对电涌产生保护功能的器件。
b)开关(限流)型 SPD 按照IEC61312-3的要求,一般用在LPZOB-LPZ1区中,用于电源系统的防雷器,可最大限度的消除电网后续电流,疏导10/350us的模拟雷电冲击电流。
C)限压型 SPD 按照 IEC61312-3的要求,一般用在 LPZ1区和 LPZ2区的防雷器,可较大程度减低电网上的残压,疏导8/20us 的模拟雷电冲击电流。
d)类电涌保护器(第一级)
由于特殊设计,能够承受直击雷的能量和释放部分直接雷击电流的电涌保护器。e类电
e)涌保护器(第二级)
能够释放由远距离或传导雷击以及开关转换而引起的电涌的电涌保护器。
f)类电涌保护器(第三级)
为了保护使用插座的单个负载而设计的电涌保护器。g)电涌保护器前端的保护熔丝(后备保险熔丝)
在所有的电涌保护器前端都必须安装前级保险丝。如果电路中的熔丝的额定值高于电涌保护器元件的最大容许熔丝,电涌保护器必须选择符合要求的前级熔丝串联在前端,进行保护。
4)电涌保护器参数分类—— a)最大持续工作电压 Uc 对于内部没有放电间隙的电涌保护器,该电压值表示最大可允许加在电涌保护器两端的工频交流均方根(r.m.s)。在这个电压下,电涌保护器必须正常工作,不可出现故障,同时该电压连续加载在电涌保护器上,不会改变电涌保护器的工作特性。
B)额定电压UN 厂家设计该设备在正常工作下的电压,它可以用直流电压表示,也可以用正弦交流电压的有效值(r.m.s)来表示。
C)最大通流量Imax SPD不发生实质性破坏,每线或单模块对地,过规定次数、规定波形的最大限度的电流峰值。冲击通流容量一般大于标称放电电流的2.5倍。
D)额定放电电流(In)(标称放电电流)厂家出厂时标称电涌保护器的8/20雷电流波形的电流峰值,它是用来划分C类等级
(Ⅱ级)电涌保护器。e)脉冲冲击电流(Iimp)标准的10/350us雷电流模拟波形,主要参数: *电流峰值 *电量 *比能
它是模拟自然界直接雷击的波形,B级雷击放电器必须能承受适当雷电流的多次冲击而不发生损坏。
f)电压保护水平Up 电涌保护器被触发前,在它的两端出现的最高瞬间电压值。本书第19页表格中列出了符合DIN VDE0110-1(04/97)标准的各类设备的保护电压水平的要求及OBO产品的对应保护水平电压。
G)残压
雷电放电电流通过SPD时,其端子间呈现现的电压。h)100%雷击脉冲箝位电压雷击脉冲箝位电压雷击 在1.2/50us的雷击脉冲电压波形的冲击下,电涌保护器的动作电压,在这个电压波的测试中,对电涌保护器进行十次冲击,保护器均必须动作。
I)额定频率(fn)
厂家设计该设备在正常工作下的频率 j)反应时间(tA)
在本质上,反应时间是依赖于电涌保护器内部所采用的元器件的特性来确定的。反应时间有可能由于浪涌电压的du/dt(电压上升速度)或浪涌电流的di/dt(电流上升速度)陡度而有所限制。
K)短路承受强度
电涌保护器必须在依靠外部或内部的断路器或电路的过流保护装置断开,短路中流前所能承受的短路电流(如保险丝或断路器)将该电流遮断。
l)后续电流(If)
在电涌保护器放电后,流经它的电流,它依赖于不同的电网,后续电流是属于持续开路电流,它的大小是和电涌保护器到变压器的距离及变压器容量有关系。
m)传输频率 通信线路电涌保护器的插入损耗<3dB时的频率。5)建筑物防雷分类—— a)雷击保护系统(LPS)
是对建筑物或屋内防雷击保护的全部系统的统称,包括外部防雷系统和内部防雷系统。
B)雷击保护分区(LPZ)
通过对雷击电磁环境的定义,进行区域划分。
防雷知识及电视监控系统防雷接地方法
1.雷电的产生
人们通常把发生闪电的云称为雷雨云,其实有几种云都与闪电有关,如层积云、雨层云、积云、积雨云,最重要的则是积雨云,一般专业书中讲的雷雨云就是指积雨云。
云的形成过程是空气中的水汽经由各种原因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而发生凝结的过程。使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是形成云的一个必要条件,其主要方式有:
(1)水汽含量不变,空气降温冷却;(2)温度不变,增加水汽含量;(3)既增加水汽含量,又降低温度。但对云的形成来说,降温过程是最主要的过程。而降温冷却过程中又以上升运动而引起的降温冷却作用最为普遍。积雨云就是一种在强烈垂直对流过程中形成的云。由于地面吸收太阳的辐射热量远大于空气层,所以白天地面温度升高较多,夏日这种升温更为明显,所以近地面的大气的温度由于热传导和热辐射也跟着升高,气体温度升高必然膨胀,密度减小,压强也随着降低,根据力学原理它就要上升,上方的空气层密度相对说来就较大,就要下沉。热气流在上升过程中膨胀降压,同时与高空低温空气进行热交换,于是上升气团中的水汽凝结而出现雾滴,就形成了云。在强对流过程中,云中的雾 滴进一步降温,变成过冷水滴、冰晶或雪花,并随高度逐渐增多。在冻结高度(-10摄氏度),由于过冷水大量冻结而释放潜热,使云顶突然向上发展,达到对流层顶附近后向水平方向铺展,形成云砧,是积雨云的显著特征。
积雨云形成过程中,在大气电场以及温差起电效应、破碎起电效应的同时作用下,正负电荷分别在云的不同部位积聚。当电荷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在云与云之间或云与地之间发生放电,也就是人们平常所说的“闪电”。
雷电以其巨大的破坏力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惨重的灾难,尤其是近几年来,雷电灾害频繁发生,对国民经济。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我们应当加强防雷意识,与气象部门积极合作,做好预防工作,将雷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2.雷电的破坏 雷电的破坏主要是由于云层间或云和大地之间以及云和空气间的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25—30kV/cm)时,所发生的猛烈放电现象。
通常雷击有三种形式,直击雷、感应雷、球形雷。
直击雷是带电的云层与大地上某一点之间发生迅猛的放电现象。避雷针等装置可将“直击雷”产生的高电压、强电流迅速引入大地,消除雷击的影响,从而起到保护设施的作用。
感应雷是当直击雷发生以后,云层带电迅速消失,地面某些范围由于散流电阻大,出现局部高电压,或在直击雷放电过程中,强大的脉冲电流对周围的导线或金属物产生电磁感应发生高电压、而发生闪击现象的二次雷。虽然在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内,物体可免遭直接雷击,但“感应雷”可在电力、通信、网络、卫星天线及有线电视等线缆上产生高压感应和电流“浪涌”,并通过导线引入配电间、机房、办公室和住宅等,使电源、通讯及电子设备不可避免地受到损害。因此,防止这些现代社会的雷害显得十分紧迫和必要。
球形雷是球状闪电的现象。3.电涌的来源
电涌可来自电气装置外部,也可来自电气装置内部,即来自电气装置内的电器设备。
来自外部的电涌 这种电涌由雷电或公用电网开关的投切引起,这两类有害的电源扰动都可扰乱计算机和微机信息处理系统的工作,引起停工或永久性设备损坏。
当云层上有电荷储蓄,云层下表面产生极性相反的等量电荷时,将引起雷电放电。其后的情况就像一个大电池组或一个大电容器的放电那样,云层和地面间的电荷电位高达若干百万伏。发生雷击时以若干千安设计的电流通过雷击放电,经过所有设备和大地返回云层,从而完成电的通路。不幸的是这个雷电通路常常取道重要或贵重的设备。电涌防护的关键概念是给雷电感应电流提供一个通向大地的短捷有效的通路。这样雷电涌流将从设备外分流。所示为设备处雷电流减少的情况。大的雷击电流值常被例举应用,其实它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来自内部的电涌 来自内部的电涌是经常发生的,诸如来自空调机、空压机、电弧焊机、电泵、电梯、开关电源和其它一些感性负荷的电涌。例如一台20hp的感应电动机(线电压230V,4级,Y结线)在最大转矩时每相具有约39J的储存能量,当其标称方根值电流被截断时,它将产生瞬态过电压。它经常发生,和它自同一配电箱供电的其它负荷将因此易受损坏或工作失常。
不要以为电气装置电源进线上的过电压防护器可以保护电气设备不受内部电涌的危害。它不能,它只能对沿电源线进入电气装置的外部电涌进行防范,因大容量的进线防护器具内部电涌发生处的距离太远。戴恩•内里(Dion Neri)作,王余厚译,黄妙庆校 《EC&M 电气施工与管理》1998年10月第一卷第一期如下趣闻,摘自其他网站,故事的真实性斑竹未考究过。“不一定只有总统才会被瞬态电涌击中”
电涌是微秒量级的异常大电流脉冲。它可使电子设备受到瞬态过电的破坏。每年半导体器件的集成化都在提高,元件的间距在减小,半导体的厚度在变薄。这使得电子设备受到瞬态过电破坏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如果一个电涌导致的瞬态过电压超过一个电子设备的承受能力,那么这个设备或者被完全破坏,或者寿命大大缩短。
雷电是导致电涌最明显的原因,雷电击中输电线路会导致巨大的经济损失。每一次电力公司切换负载而引起的电涌都会缩短各种计算机、通讯设备、仪器仪表和 PLC的寿命。另外,大型电机设备、电梯、发电机、空调、制冷设备等也会引发电涌。UPS 也可被电涌摧毁。
建筑物顶部的避雷针在直击雷时可将大部分的放电分流入地,避免建筑物的燃烧和爆炸。UPS 不间断电源是处理电压的严重下降。二者非常有用,但都不能保护计算机免受电涌的破坏,而且UPS 本身集中很多微处理器,也可被电涌摧毁。25年之前,IBM发现电涌更为常见的来源是电力公司的电网开关和大型电力设备(如空调和电梯)。每天都有这样的电涌通过配电盘进入工作室破坏电子设备或缩短其寿命。因此,在美国几乎所有的有计算机或其它敏感电气设备的建筑都安装了电涌保护器。
4.电涌容易损坏的电气设备
含有微处理器的电气设备极易受到电涌的损坏,这包括计算机和计算机的辅助设备、程序控制器、PLC、传真机、电话、留言机等;程控交换机、广播电视发送机、微波中继设备;家电行业的产品包括电视、音响、微波炉、录像机、洗衣机、烘干机和电冰箱等。美国的调查数据表明,在保修期内出现问题的电气产品中,有63%是由于电涌造成的。
5.电涌对计算机和其它敏感电气设备的危害
计算机技术发展至今,多层、超规模的集层芯片,电路密集,趋向是集成度更高、元器件间隙更小、导线更细。几年前,一平方厘米的计算机芯片有 2,000个晶体管而现在的奔腾机则超过10,000,000个。从而增加了计算机受电涌损坏的概率。由于计算机的设计和结构决定了它应在特定的电压范围内工作。当电涌超出计算机能承受的水平时,计算机将出现数据乱码,芯片被损坏,部件提前老化,这些症状包括:出乎预料的数据错误,接收/输送数据的失败,丢失文档,工作失常,经常需要维修,原因不明的故障和硬件问题等等。
雷电电涌远远超出了计算机和其它电气设备所能承受的水平,绝大多数情况下,造成计算机和其它电器设备的当即毁坏,或数据的永远丢失。即使是一个20马力的小型感应式发动机的启动或关闭也会产生3,000-5,000伏的电涌,使和它共用同一配电箱的计算机在每一次电涌中都会受到损坏或干扰,这种电涌的次数非常频繁。
CBEMA-计算机商业设备制造商协会制定了国际标准,该标准是IBM等计算机制造商们设计、制造计算机的依据。中国的行业标准规定:使用 220/380伏电力系统的计算机所能承受的过电压不高于2000伏。
美国广泛地应用计算机比中国早约20年,是通过惨痛的教训后才重视了对计算机的电涌防护。美国的银行、前 500强公司、防卫设施、金融保险系统、服务网络、电讯网络、石油化工厂等都装有电涌防护器。中国将是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消费市场。五年前的中国银行还未计算机化。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人们也认识到保护这种电子设备的重要性。我国于1998年颁布并实施了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的行业标准。
6.雷击保护的基本原则
欲使设备得到很好的保护,首先应对其所处的环境、受雷电影响的程度做出客观的估计,因它与出现过电压的幅值、概率、网络结构、设备抗电压能力、保护水平和接地等有关;防雷工作应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考虑,强调全面防护(包括建筑物、传输线路、设备和接地等),综合治理,且要做到科学、可靠、实用和经济。针对感应雷瞬时能量较大的特点,根据IEC国际标准对能量逐级吸收的理论,及防护区间量级分类的原则,需要做多级防护。
7.雷电防护措施
采用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等可防止和减少雷电对建筑物、人身和居室造成的危害。但已有大量事实证明:在安装了这些避雷装置的室内,计算机设备、通讯网络及微电子器件在雷击时,却仍然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对此,科学家通过进一步的分析,已经找到了其中的原因所在。
避雷器的种类基本上分三大类型:
(1)电源避雷器:按电压的不同,分22V的单相电源避雷器和380V的三相电源避雷器(安装时主要是并联方式,也串联方式)。“电源防雷器”并接在电力线路上,可遏制瞬态过电压和泄放浪涌电流。从总进线到用电设备端通常配置分为三级,经过逐级限压和放电,逐步消除雷电能量,保证用电设备的安全。根据不同的需要可选用“可插拔模块型”、“端子接线式”和“移动插座式”等品种。
(2)信号型避雷器:多数用于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上,安装的方式是串联。
“信号防雷器”接入信号接口后,一方面能切断雷电进入设备的通路,另一方面能迅速对大地放电,确保信号设备的正常工作。信号防雷器具有多种规格,分别可用于电话、网络、模拟通信、数字通讯、有线电视及卫星天线等设备的防雷,各种设备的输入口特别是室外引入端,均应安装信号防雷器。
(3)天馈线避雷器:它适用于有发射机天线系统和接收无线电信号设备系统,连接方式也是串联。
选用防雷器要注意接口的形式和接地的可靠,重要场所应设置专用的接大地线,切不可将防雷接地线与避雷针接地线并接,且要尽量远离、分开入地,8.电视监控系统防雷接地方法
(1)电视监控系统应有良好的防雷接地,以保证人身安全以及防干扰和雷击。
(2)监控设备的工作接地电阻应小于4Ω,当监控系统采用综合接地网时,接地电阻应小于1Ω。
(3)防雷接地应采用专用接地干线。由监控控制室引入接地体,专用接地干线采用铜芯绝缘导线或电缆。接地线截面不应小于20mm2。(4)监控系统的接地线不能与强电交流的地线以及电网零线短接或混接,接地线不能形成封闭回路。
(5)由控制室引到监控系统其他各监控设备的接地线,应选用铜芯绝缘软线,其截面面积不应小于4mm2。
(6)监控系统一般可采用单点接地。
(7)监控系统中三芯电源插座的接地端,应与系统的接地端相连(保护地线)
9.选用避雷器的注意事项 作为防感应雷工程的设计者,应选择一个技术先进的制造商,产品应具有详细的说明书、技术指标、产地、符合各方面的标准证书及销售许可证书等。具体事项有如下几点,仅供大家参考。
(1)设计是否有利于用户并且容易安装 理想的产品应该是一个小型、紧凑并且能够安装在现有的空间内,同时易于安装。
(2)反应时间 电涌防护器的反应必须比电涌的速度快。反应时间在毫微秒(纳秒)级均符合技术要求。
(3)一次能够处理的最大电流 最大电流(即峰流)是指一个电涌防护器的处理最大电流的能力。Bell core实验室(AT&T-Bell实验室的研究机构)为了保护它高度计算机化的实验中心,进行了广泛的调研,确定了电涌防护器处理最大电流的能力和所需的技术参数,一个20千安的电涌防护器即可满足要求,起到防电涌、保护设备的作用。由此可见,在任何建筑物内的分支线供电箱处安装一个80千安的电涌防护器,便足以解决任何可能出现的电涌问题。对多雷击区的贵重电气设备,应在建筑物进口的交流配电箱处安装一个较大的防护器,型号从 160千安到 400千安。
(4)吸收能量的能力 电涌防护器吸收能量的能力以焦耳(joule)来衡量,焦耳值越高,电涌防护器的使用寿命越长。
(5)钳制电压的能力 也就是将过电压钳制到电器设备所能承受的安全范围之内的能力。计算机被设计在一定电压范围内使用,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就会导致计算机的损坏。因此电涌防护器必须把过电压钳制到安全水平。1998年 6月 1日开始实施的GA173-1998标准规定:用于220/380 伏电力系统的计算机防雷保安器(电涌防护器)的钳制电压应小于或等于2000伏。
(6)体积的大小非常重要 就电涌防护器来讲,体积尺寸的大小非常重要。电涌防护器的内部电感应该低弱,防护器本身的体积尺寸越大,它固有的内部线路电感就越大;防护器本身体积小,电感也小,防护效果也就更好。小体积防护器的另一个优势是可以安装在靠近配电箱处,因为连线本身也有电感,连线越长,对保护系统的限制水平的不良影响也就越大,因此在安装电涌防护器时越靠近配电箱越好,最好是在15厘米以内。在电气设备狭小的空间内不可能安装大体积的防护器。
(7)符合国际和国家标准 电涌防护器应符合国际标准,包括UL1449、ANSI/IEEE、NEMA和 IEC。在我国同样有相应的标准,公安部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要求:所有用于保护计算机的防雷保安器(本文中称为电涌防护器),都必须根据GA173-1998的标准通过检测并获得销售许可证后,方可销售。
(8)产品的可靠性及客户单 了解客户单以及厂家从事产品生产的历史有助于了解厂家的信誉和其产品的可靠性。
(9)质量保证 保质期限的长短体现了制造商对其产品是否能不出问题、能长久的保护设备的自信心。一旦产品出现问题,客户是否能得到快速免费的服务,也是用户应考虑的因素之一。
如何选择数据线防护器 有数百个不同的连接器类型,许多不同的应用程序和规程,6个不同的电压电平,这些都影响“我应该买什么样的数据线防护器”的决定。但是如果您了解了以下三个重要的事实,选择满足您需要的防护器并不困难。
(1)传输电压(Transmission Voltage)应用程序中精确的传输电压必须在每笔定单中注明。一个好的电涌防护器,其钳制过电压的能力应尽可能地接近被保护仪器的额定传输电压。选择数据线电涌防护器的第一步是:确定设备的传输电压,这可以在您的设备手册中找到,但如果您不知道,不要猜测。可以很容易地用电压表测出。下表显示通常应用程序所设定的电压。电压 系统应用程序 7.5 V RS422, RS423,RS485, 以太网, 大多数 LANS 以太网,和局域网 7.0 V 数据电话公司(信道服务单元/数据服务单元,DDS,T1,ISDN,等)12 V 类别 5、100Base -T、ATM155(100兆赫)18 V RS232,令牌环,数字式4-20毫安电流回路 27 V ArcNet、模拟4-20毫安电流回路 60 V 模拟、租用专用线电话公司 240 V 拨号线、调制解调器和传真机。
(2)连接器类型(Connector type)在全世界,有数百种不同类型的连接器用于数据线应用程序中。最通常的几种列表如下。如果你认为你有一种未列在下表中,我们或许也能对其提供保护 – 只要向我们的工程师了解即可。常用的防护器连接器类型--同轴的(Co-axial)双轴的(Twin-axial)RJ 11 RJ 45 串接 9,15, 或 25 针 Centronics 通用串接总线(USB Universal Serial Bus)硬布线(没有连接器)(3)数据传输速度(Data transfer speed)数据传送是以每秒百万比特或兆赫来度量的。一个适合10兆赫应用程序的保护器不能在100兆赫的应用程序下工作。一个设计为保护有线电视同轴电缆的防护器在1.5千兆赫的卫星传输馈线上可能无法工作。许多办公应用程序被设定为 1至10MHz 范围,但被称做Category 5 的应用程序(运行在100兆赫)越来越普及了。数据传送速度能够在你的设备手册中找到并应当包含在每一笔定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