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年哈尔滨秸秆收集和还田机械
2017年哈尔滨市秸秆收集和还田机械
购置补贴实施方案
按照《哈尔滨市2015-2017年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上年度秸秆收集和还田机械购置补贴项目实施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抓龙头、补短板、解难题”为原则,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有效解决秸秆焚烧难题,提高秸秆机械作业能力,逐步形成与下游产业对接,与秸秆禁烧区域有作业联系的秸秆收储体系。秸秆收集出地依托我市现代农机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增配秸秆收集作业机械;秸秆还田依托我市现代农机合作社,增配秸秆还田作业机械,形成秸秆利用增量与机具配备的动态平衡。为我市秋整地、促进秸秆综合利用提供支撑。
二、补贴机具类型、方式、标准
(一)补贴机具
1.秸秆收集机具。包括捡拾压捆机、搂草机。
2.秸秆还田作业机具。包括秸秆粉碎还田机、深松机、带深松功能的联合整地机、翻转犁、圆盘耙和免耕播种机六类机械。
(五)机具核实。各区、县(市)农机部门负责机具核实。
(六)资金结算。各区、县(市)农机部门负责资金结算,并提供《2017年哈尔滨市秸秆收集和还田机械购置补贴资金对象明细表》(附表1)、《2017年哈尔滨市秸秆收集和还田机械购置补贴登记表》(附表2)、《2017年哈尔滨市秸秆收集和还田机械购置补贴信息登记表》(附表3)、购机发票复印件、人机合影、工商执照复印件,装订成册后报市农委农机化管理处。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购机核查,接受监督。防止出现虚假购机、套取补贴指标、变卖机具等现象发生,购机单位要与农机部门签订书面承诺书,杜绝购机补贴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在补贴工作结束后,各区、县(市)农机管理部门要以公告形式将享受补贴的购机者信息(公示信息表内容为:“黑龙江省2017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工作实施方案”附件3-5)在“黑龙江省农机购置补贴信息公开专栏”公布。
(二)建立购机补贴档案。各区、县(市)农机管理部门要按照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规定,将补贴档案完整备案封存。
附件:1.2017年哈尔滨市秸秆收集和还田机械购置补贴资金
对象明细表
2.2017年哈尔滨市秸秆收集和还田机械购置补贴登记表
3.2017年哈尔滨市秸秆收集和还田机械购置补贴信息登记表
4.2017年哈尔滨市秸秆收集和还田机械购置补贴标准一览表
第二篇:农作物秸秆机械还田技术
农作物秸秆机械还田技术
秸秆是农作物的主要副产品,也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秸秆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我国每年产各种作物秸秆6亿多吨,占全世界秸秆总量的20%-30%,约有秸秆总量的1/3,即2亿吨左右剩余秸秆尚未得到综合利用,每到夏秋收获季节秸秆被堆积到田边道旁或就地焚烧,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甚至造成人身伤亡和交通事故。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作物秸秆的产量也会越来越高,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仅能减少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还可以提高整个农业生产系统的产出水平,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大力推广农作物秸秆机械还田技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必将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农作物秸秆机械还田技术及其特点
农作物秸秆机械还田技术主要是指机械化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技术,是以机械的方式将收获后的农作物秸秆粉碎直接还田,并均匀抛撒于地表,随即深耕翻埋,使之腐烂分解,对于改良农业生产环境,改善土壤理化性能,培肥地力,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农作物秸秆机械还田,效果显著。
一是经济效益显著。表现在秸秆还田能疏松土壤,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理化性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通气性能提高,贮水量增加,能培肥地力,提高产量。比如经过多次调查研究和科学试验,发现湿玉米秸秆内含有丰富的氮、磷、钾、钙、镁等多种营养元素和有机质,含氮量为0.61%,含磷量为0.27%,含钾量为2.28%,有机质含量能达15%左右。1250公斤鲜玉米秸秆相当于4000公斤土杂肥的有机质含量,氮磷钾含量相当于18.75公斤碳铵、10公斤磷酸钙和7.65公斤硫酸钾。连续2-3年实施玉米机械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0.15-0.2%,增加速磷33-45%,增加速钾25-30%,增加含氮量1.06%,一般能提高单产20-30%,如:我市西张庄镇4.12万亩地,年经济效益达200万元,是一项低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重要措施;二是社会效益显著。以往玉米秸秆当作燃烧物,堆垛在道路两旁、村舍西周,影响了村容村貌,采用秸秆还田,不仅能使作物增产,还避免了环境污染,消除了火灾隐患,真正达到了变废为宝的目的,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三是生态效益显著。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既解决了大量剩余秸秆的出路,避免了秸秆因废弃霉烂和焚烧造成的大气、河流等环境污染,减少了由此引起的影响民航、铁路等交通障碍的弊端,又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了地力,减少化肥施用量,避免过量施用化肥造成的农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污染,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是在旱作农业区实施,增加了土壤含水率,改良了土壤结构,使土质疏松,提高了土壤吸纳雨水的能力,减少径流损失,最大限度地保存和利用了自然降水,使旱作农业区生态环境趋于好转。对于在全球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发展农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四是实施机械化秸秆还田,能大大提高作业效率。一般一台拖拉机一台秸秆还田机每天可作业40-120亩,比人工青贮玉米秸秆的效率可提高40-120倍。大大减轻了“三秋”生产的紧张程度,促进农村大批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
2、调节土壤物理性能,改造中低产田。
秸秆中含有大量能源物质,还田后生物激增,土壤生化活性强度提高,接触酶活性可增加47%。秸秆耕翻入土后,在分解过程中进行腐殖质化释放养分,使一些有机质化合物缩水,土壤有机质含量递加,微生物繁殖增强,生物固氮增加,碱性降低,促进酸碱平衡,养分结构趋于合理。此外,秸秆还田还可以使土地壤容重降低,土质疏松,通气性提高,据试验测定,还田一年后土壤容量下降0.03-0.16克/立方厘米,土壤孔隙度提高1.75-7%。犁耕比阻减小,土壤理化性状明显改善。
3、形成有机质覆盖,抗旱保墒。
秸秆还田可形成地面覆盖,具有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储存降水和提高地温等诸多优点。据测定,连续6年秸秆直接粉碎还田,土壤的保水、透气和保温能力增加,吸水率提高10倍,地温提高1-2℃。
4、降低病虫害发病率。
由于秸秆机械还田要疏松和搅动表土,能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能,破坏玉米螟虫及其它地下害虫的寄生环境,故能大大减轻虫害,一般可使玉米螟虫害程度下降50%。
二、秸秆还田要结合好农艺措施
现以玉米机械秸秆还田为例,结合我市实际介绍秸秆还田农艺措施:
使用玉米秸秆还田机具把玉米秸秆就地粉碎直接还田作小麦底肥,这是一项省工、省力又增产的有效措施,但有的效果不明显,原因何在?据我们调查分析,主要原因是没有很好地与农艺措施相结合,怎样与农艺措施相结合呢?我们认为:
一要带皮掰棒。玉米穗皮柔软,特别是半干不湿的,韧性较大,不易粉碎,这是影响秸秆粉碎质量的因素之一。因此,收获时要带皮掰棒。
二要趁青粉碎。青玉米秸秆较脆,容易被粉碎。因此要对玉米及时进行收获,掌握秆青80%的穗皮黄而不干,掰棒后立即进行粉碎,提高粉碎质量,争取秸秆残体短、碎、散布均匀。趁青粉碎,还可以减少秸秆内糖分损失,对加快秸秆腐解,增加土壤养分大为有益。
三要加施少量氮、磷化肥。玉米秸秆在土壤中的腐解过程,亦即微生物生命活动过程,要吸收土壤中原有的氮素、磷素和水分。据科研部门试验,玉米秸秆腐解过程需要碳、氮、磷的比例为100:4:1左右,而玉米秸秆中这三种元素的比例是100:2:0.3左右,因此当底肥不足时,就会出现秸秆腐解时与作物争水争肥的问题,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如果每亩翻压秸秆500公斤,再增施4.5公斤纯氮和1.5公斤纯磷,既可加快秸秆腐解,尽快变为有效养分,又可解决麦苗缺氮、缺磷问题。
四要旋耕或耙地灭茬。完成切碎、加施化肥作业后,要立即旋耕或耙地灭茬,使秸秆残体分散均匀,与土壤混合,并进入0~100毫米的土层中,同时要把玉米根茬切开,以利于腐解。
五要深耕翻压。耕深要求200~250毫米,使秸秆残体既掩埋好,又保留在整个耕层中。促使秸秆腐解,以充分发挥肥效。
六要浇足塌墒水。秸秆被翻压后,对土壤有架空现象,这对秸秆的腐解、小麦种子的发芽、麦苗的生长发育极为不利。因此,耕翻后必须浇足塌墒水,解决土壤被架空问题。同时足够的水分是秸秆腐解和小麦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必备条件。所以浇足塌墒水是可行的措施。
七要耙好地表再播种。小麦播种前要精细整地。通过耙地消灭明暗坷垃,达到地平土碎,又可进一步解决土壤架空问题,加强秸秆残体碎片与土壤的混合和接触,以加快腐解。通过耙地,使土壤上虚下实,也是小麦播种的农艺要求。
八要浇好封冻水和返青水。玉米秸秆在土壤里腐解过程中需水量较大,如不及时补水,不仅腐解减退,还会与麦苗产生争水矛盾。因此,要浇好封冻水,来年春季还要适当早浇返青水,促进秸秆腐解,保证麦苗生长发育所需的足够水分。
二、农作物秸秆机械还田应用前景广阔
由于秸秆还田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和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发展生态农业、环保农业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土壤的有机质等养分需要及时补充,根据试验测定,还田秸秆时以能够维持和逐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为依据,秸秆不还田,每公顷土壤有机质每年至少要消耗810千克,每公顷每年还田秸秆6000千克,可提供有机质900千克,就可以补偿土壤有机质的损耗,并且可逐年提高有机质含量,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因而秸秆还田是一项需要长期应用的技术,在全国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三、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尽管秸杆还田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情,目前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一是认识上的不足,农民还没有长期效益观念,焚烧秸秆履禁不止,还有因焚烧秸秆造成人身伤亡或其他社会问题的现象发生;二是技术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还田技术的具体实施没能严格按照技术规范操作,如配方施肥的配用量和除虫剂、除草剂的型号是否与虫草害对应,喷施量不够精确,带病带虫秸秆没有清除而一同还田,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作物的病虫害发病率,还田秸秆不易腐烂,影响下季作物播种质量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影响该项技术的实施水平;三是机具的问题,还田机具价格偏高,利用率低,配套动力要求较大,而且机具大都是针对平原地区设计的,缺少丘陵山区适宜的还田机具。因此,要把秸秆综合利用,特别是秸秆还田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来抓,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从财力、物力、人力和政策上支持。为保证秸秆还田技术的持续发展。针对上述问题,应采取下列措施: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认识,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纠正长期依赖化肥的思想,改变农民传统精耕细整的耕作观念,树立环保意识,逐步建立起用地养地相结合的良性循环机制,同时合理利用秸秆资源。
(2)加强政府职能,加大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各级政府要把推广秸秆还田技术纳入当地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加强政府部门领导的认识,制定政策,确定长远战略目标,把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提高到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和绿色农业的高度来抓,为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3)在技术推广过程中,要做好机具配套、作业配套、技术配套,传统做法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农艺措施与机具相结合、秸秆利用与病虫害防治相结合、还田措施与耕作制度相结合。
(4)加大投入,优化机制。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方针,建立以国家投资为导向,农民和农村集体投资为主体,社会资金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投资新机制。
(5)因地制宜,选准机型,加快推广。组织科研和生产等部门联合进行技术攻关,搞好机械的对比试验和选型定型,不断反馈信息,加强机型的研制和改进,加快适销对路秸秆还田机的推广。
(6)改革耕作制度,推广少、免耕技术,使秸秆还田技术成为少、免耕技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建立良性发展的农业耕作制度,满足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作者:新泰市农机局高级工程师 李加恩 新泰市农业局高级农艺师 王仲贵 新泰市西张庄镇农机站工程师 宋贵永 新泰市新汶办事处农机站工程师 王新)
第三篇:秸秆粉碎还田机械开题报告
青玉米杆收割粉碎机械
1.课题研究的意义
青玉米秸秆机械收割粉碎还田技术,就是在玉米收获后,使用秸秆粉碎还田机直接将留在地里的玉米茎秆就地粉碎并抛撒地表,或人工喂入铡切后抛撒地表,补氮后翻耕入土。
目前新疆玉米面积约123万h㎡棉秆资源非常丰富。玉米杆秆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蛋白质含量一般为8%~9%,经过微化处理后,其蛋白质含量可达12%,比麦草、稻草的蛋白质含量高5~6倍,可作为很好的牛羊饲料。而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目前棉秆利用率只有35%左右,经处理后的利用率低于20%。随着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劳动力的减少,越来越多的青玉米秆遗弃田间或烧毁,造成了青玉米秆资源的极大浪费和对空气的严重污染,甚至严重影响到交通安全。机械化青玉米杆收割粉碎还田技术是将青玉米秆在田间就地粉碎后翻耕人土,使之腐烂分解,达到大面积培肥地力的一项农机化适用技术。研究推广此技术,无论是从保护环境、改善土壤结构,还是从减轻农民负担,都有其不可估量的作用。
要大规模利用这项资源,必须有相应的收获机械。将青玉米秆粉碎还田与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平衡等密切联系,已成为持续农业和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作用,探索棉秆粉碎还田的优化方式也具有深刻的意义。
2.现状及分析
2.1国内外技术现状、专利等知识产权情况分析和国内现有的工作基础
2.1.1 国内秸秆粉碎还田机械的机型
按青玉米杆秆粉碎部件轴的位置分,棉秆粉碎还田机可分为卧式粉碎还田机和立式粉碎还田机两种。卧式秸秆切碎还田机切碎部件在垂直面内做旋转运动,打击秸秆。大多属于无支承式打击切碎。多用于高粱、玉米、棉花等柔韧性差、脆性好的硬秸秆作物。已有机型主要有: 4F-90(70)型秸秆还田切碎机、9Q-1.7型牵引式茎秆切碎机、9Q-1.5型悬挂式茎秆切碎机、JQ-2.0型悬挂式茎秆切碎机、JZH-2秸秆根茬还田通用机、JH-100、JHF-150、JHF-130型秸秆还田机等。立式秸秆切碎还田机切碎部件的轴垂直安置。碎部件在水平内作旋转运动,切碎秸秆。一般都有动刀和定刀,属于有支承切割,多用于小麦、水稻等秸秆柔软韧性较好、脆性较差的软秸秆作物,也有用于棉花等硬秸秆作物的。已有机型主要有: 4Q-31型稻麦秸秆切碎还田机、2JH-1.6型秸秆还田机、2JH-1.7型悬挂式茎秆切碎还田机、2JH-1.9型茎秆还田机、2018型可折翼旋转切割机等。
2.1.2 青玉米杆秆粉碎还田机机型的特点分析
2.1.2.1 1JHYz一系列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机。
工作原理及构造:自走式全喂入谷物联合收割机自身的输出动力,经链条和V带传递系统,通过变速机构,带动刀爪轴上的锤爪刀高速旋转,将被粉碎的秸秆切断并送入壳体内定刀处,次击切成细碎秸秆,切碎的秸秆沿机壳内壁被气流均匀抛撒在还田机壳后边的地面上。
17HYz一系列玉米秸秆粉碎还由机架、机壳、传动齿轮箱、动力传递系统、刀爪、轴、地滚、液压悬挂升降机构组成。
2.1.2.2 2JH-1.6秸秆还田机
该机由拖拉机动力输出轴传入动力,经安全离合器传递给变速箱,变速箱将水平传动改变为垂直增速传动,带动动刀盘作水平旋转,对秸秆进行切割。当拖拉牵引机具前进时,秸秆喂入机壳,在刀片较大的加速度和动能的作用下秸秆切断并打入机壳内。茎秆经过定刀片的重复剪切被切成碎节最后均匀地抛撒在田间。
2.1.2.3 2018型可折翼旋转切割机
美国迪尔公司研制的2018型可折翼旋转切割机属于立轴式秸秆切碎机,该机有三立轴三套切碎装置,动力经动力输出轴输出后由万向节传给各甩刀轴。该机型没有定刀片只有一组动力片,动刀片数目为4个或2个,改变刀片类型可用于切碎不同的作物秸秆。由于刀片数目少,工作幅面宽所以刀端线速度较大,为80m/s以上。这样才能保证切碎质量。该机重量较大,工作幅面较宽所需动力较大,不太适合我国大部分地区使用,但其更换刀片用于不同的作物秸秆等特点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2、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
我国年生产秸秆约6亿吨, 在农村多用于生活燃料和牲畜饲草。为了更有效地利用农作物秸秆,近几年来国家农业部大力推荐秸秆还田技术。并对秸秆还田方式、时间、数量施氮量、粉碎程度、土壤水分和防治病虫害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制定了秸秆还田的技术规程, 为秸秆还田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就目前而言, 秸秆还田仍局限于培肥效果及作物产量效应研究,而对于桔秆施人土壤后速效养分的动态变化及配施氮、磷对其腐化系数的影响研究不多。从区域研究来看北方旱作区域秸秆还田技术日趋完善, 无论是机械粉碎还田、秸秆覆盖还田和生物化学沤肥都取得一定进展
近年来,河北省邢台市积极推广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技术,到2009 年底,全市拥有拖拉机近24 万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242 台,玉米秸秆还田机12647台,旋耕机14556 台,玉米秸秆还田面积380 万亩,还田率达88%,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河南安阳市从2001年开始, 连续3年被农业部河南省农机局确定为实施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的重点地区。该市以实施项目为契机, 通过“ 重点突破, 以点带面” , 实施以机械秸秆还田为主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使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获突破性进展。3年来, 推广秸秆还田机2319 台(2003 年推广秸秆还田机881台), 总保有量达到 3696 台。2003 年还田面积达到84889hm2(时, 占全市玉米种植面积的56.3% , 加上秸秆青贮和应用其他措施, 玉米秸秆综合用项目已获较大突破。同时, 积极引导发展玉米机械联合收获,2003 年在农业部“ 新型农机具购置补贴”项目带动下, 新增玉米联合收割机29(保有量达到50), 实施面积首次突破7000hm2.,3 年的项目实施, 推广的秸秆还田机具和实施面积超过了 1987 年推广这一项技术以来的前 14年的总和, 累计完成秸秆直接还田面积23446hm2。
农业生产国都十分重视采用秸秆还田技术培肥地力。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是保持和提高土
壤肥力最根本的战略性技术措施,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在秸秆还田技术上做了大量工作。美国把秸秆还田当作一项农作制,坚持常年实施秸秆还田;日本把秸秆还田当作农业生产中的法律去执行;近几年我国对秸秆还田技术也十分重视,黑龙江、吉林、陕西、河北、山东、山西、河南等地坚持秸秆还田工作,并取得较好效益。
3.任务要求及实现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成功设计出青玉米杆秆收割粉碎还田机械应有以下几个任务要求;
①.外形美观、操作简便、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寿命长等优点。
②.由动力输出轴输出动力,经安全离合器和一对锥齿轮后直接传给刀轴,结构紧凑,噪音小,运动平稳,工作可靠,且维修方便。
③.刀片的选材要好,要有较强的耐磨性和较高的冲击韧性。
④.刀片与刀座之间采用铰接方式联接,防止刀片在切割时碰到坚韧的障碍物而被损坏。⑤.留茬高度不宜太高,60~80mm即可。青玉米杆秆粉碎长度在30mm左右。
⑥.多用途。多用于小麦、水稻等秸秆柔软韧性较好、脆性较差的软秸秆作物,也有用于棉花等硬秸秆作物。
4.重点研究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思路
4.1 研究内容
本课题重点研究棉秆粉碎还田机械,实现了青玉米秆收割、粉碎、还田一体化。一机多用,克服了已有技术中的青玉米秆留茬高度过高,粉碎长度过大的现象.刀片的选材要好,要有较强的耐磨性和较高的冲击韧性。刀片与刀座之间采用铰接方式联接,防止刀片在切割时碰到坚韧的障碍物而被损坏。留茬高度不宜太高,40~60mm即可。青玉米杆秆粉碎长度在10mm左右。保证留茬高度和粉碎质量,加快秸秆腐烂速度。粉碎后的青玉米秆被均匀地喷洒到田间。
4.2 解决思路
解决思路如下:
⑴ 动力部分:由大马力拖拉机带动,省油耐用、操作简便、效率高、寿命长、安全等优点。
⑵ 传动部分:采用拖拉机动力输出轴传动,结构紧凑,传动平稳,工作可靠,且维修方便,液压传动装置为刀盘提供动力。
⑶ 粉碎装置:刀片与刀座的结构设计。
5.完成本课题的工作方案及进度计划
完成本课题的方案:在原有青玉米杆秆收割切碎还田机的基础上,增加刀片长度,从而增加作业幅宽;另一方面,在不减小其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减小机体重量,提高作业效率。
第1-2周 查阅相关文献,撰写开题报告。
第3-4周 走访农机销售部门,进行测量、比较,决定设计方案。
第5-6周 根据工作要求,查阅相关手册,对各部门机构设计、计算,画草图。
第7-10周 运用AutoCAD软件,绘制并完成二维零件图、装配图,运用三维设计软件完成整机各零部件的三维建模。
第11-12周 从工艺性能,经济性能,使用性能等对产品进行综合评价,校核,修正。第13-14周 完成产品说明书,准备答辩。
6.主要参考文献
[1] 段宪兵,陈学庚,李亚雄,温浩军.茎秆切碎还田机械发展现状与应用前景[J].新疆农机化, 2003,(2):57-58.[2] 孙学军,王频.秸秆切碎还田机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新疆农机化, 2001,(2):41-43.[3] 黄新平.棉秆粉碎收获机的设计[J].农业工程学报 , 2003,(7):136-138.[4] 黄新平.棉秆粉碎收获机的设计[J].农业机械学报, 2003,34(4):56-62.[5] 帕合尔鼎·阿布来提,吐尔逊娜依·热依木江.几种秸秆切碎还田机的特点及使用要求
[J].新疆农机化 , 2005,(3):56-57.[6] 夏俊芳,袁巧霞,周勇.我国秸秆机械化还田发展现状与对策[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4(2):48-49.[7] 吕小荣,努尔夏提·朱马西,吕小莲.我国秸秆还田技术现状与发展前景[J].现代化农业, 2004,(9):41-42.[8] 米志峰.秸秆还田技术的现状与发展[J].能源基地建设,2000(06).[9] 张庆玲.水稻秸秆还田现状与分析[J].农机化研究, 2006(08).[10] 安素兰,王菊鹏.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推广的现状与对策[J].山西农机, 2002(S1).[11].邢文英,康春晓,刘蔚艳.1JH-60型秸秆切碎还田机的研制[J].山东农机,2004(4).
第四篇:秸秆还田技术
秸秆还田技术
2009-10-1
3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范畴内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发展持续农业、旱作农业的重大措施;是节本增效、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的重要环节;也是促进绿色食品发展的有效手段。全省每年农作物秸秆资源达 1 亿吨,折合干秸秆 5000 万吨,其养分相当于 30 多万吨尿素、50 多万吨过磷酸钙、50 多万吨硫酸钾。连续三年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有机质 0.2 — 0.4%,增产 5 — 15%。
一、秸秆还田有哪些好处
第一 , 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新鲜有机质 , 提高土壤肥力。作物秸秆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一定数量的木质素、蛋白质和糖。这些物质经过发酵、腐解、分解转化为土壤重要组成成分——有机质。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因为土壤有机质不仅是植物主要和次要营养元素的来源,还决定着土壤结构性、土壤耕性、土壤代换性和土壤缓冲性,以及在防治土壤侵蚀、增加透水性和提高水分利用率等方面皆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越肥沃,耕性越好,丰产性能越持久。秸秆还田就是增加土壤有机质最为有效的措施。从黑龙江垦区国营农场获得的资料表明 , 由于长期连续秸秆还田 , 有效地遏制了土壤有机质的继续下降 , 并有逐渐回升的明显趋势 ,平均年增加量达 0.02%-0.04%。特别是麦秸还田后土壤中的细菌数量增加了 16 倍;纤维分解菌提高 8.5 倍;放线菌提高 3.6 倍;真菌提高 2.7 倍。微生物数量增加,活动增强,加速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转化,使土壤供肥能力得到加强。
第二,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使土壤耕性变好。秸秆还田后土壤孔隙度增加,一般增加 4% 左右;容重降低 0.04-0.11 克 / 厘米 3 ; 1-3 毫米 团粒结构增加5.8% ;土壤水分增加 1.1%-3.9%。由于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改善,土壤水、肥、气、热四性得以很好的协调,渗水能力增强,保墒性能增加,抗旱抗涝的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群众总结为“秸秆还田后,土头松,保水强,铲趟得心应手”。
第三,增加产量,降低成本。据调查,秸秆还田后第一季作物平均增产 5%-10%,第二季后作物平均增产 5%。据农业科研单位试验,在秸秆还田的地块上施用化肥,可较好地发挥化肥的肥效,可提高氮肥利用率 15%-20%,磷肥利用率可提高 30% 左右。
二、作物根茬如何还田、作物根茬机械粉碎还田 农艺技术要求是:垄距 65-75 厘米,茬高小于 20 厘米;根茬粉碎长度小于 10 厘米,破碎合格率大于 90% ;根茬灭茬率大于 99% ;根茬混拌于土中的覆盖率大于 75% ;灭茬耕深一般为 5-10 厘米;根茬还田后的垄形较原垄形降低高度一般不应超过 5 厘米;每 666.7 米 2 增施尿素 5-7 千克,补充根茬腐化时所需的氮素。机械操作规程是:作业前要对根茬还田机械进行全面检查。齿轮箱加足齿轮油,紧固件拧紧,传动、转动部件灵活,试运转 2-3 分钟,确无问题,方可作业。正式作业前,要做好耕深和对行调整。通过调整托脚柄高低和旋转刀盘左右位置来达到。作业速度为 1-3 档,并要经常
清除刀轴上的缠草。、作物高留茬还田 作物收割时割茬提高而留茬较长。
①小麦高留茬还田 小麦收割时一般留茬在 20 厘米-40 厘米,用链轨拖拉机配带重型四铧犁,在犁前斜配一压杆将秸秆压倒,随压随翻。技术要求:小麦收割时,要做到边割边翻,以免养分散失,也便于腐烂;必须顺行耕翻,以便于秸秆的覆盖和整地质量的提高;耕深要求在 26 厘米 以上,做到不重、不漏、覆盖严密;耕翻后,要用重耙、圆盘耙进行平整土地;麦茬作物定苗后必须及时追施氮、磷肥,同时灭茬除草。
②水稻高留茬还田 水稻割茬高度在 10-15 厘米,最好不超过 20 厘米 ;以秋季作业为好,要在土壤含水量25%-30%(不陷车)时结合秋翻进行作业,封冻前结束。耕翻深度以不破坏犁底层为宜,一般为 15-18 厘米,手扶拖拉机牵引两铧犁翻地,耕深应大于 10 厘米。翻平扣严,不重不漏,不立垡,不回垡,深度一致;根茬混拌于土中的覆盖率大于95%。应注意的是:水稻高茬收割还田由于茬高不宜进行旋耕作业,但要进行旱耙(耢)。旱耙(耢)作业适宜的土壤含水量为 19%-23%,耙地深度分轻耙 8-12 厘米、重耙12-15 厘米 两种。耙好的标准为不漏耙、不拖堆、无堑沟,且耕层内无大土块,每平方米耕层内,最大外形尺寸大于 5 厘米 的土块小于或等于5 个。尤其要注意的是水稻高茬收割还田要配施一定量的氮磷肥。结合翻地深施,每 666.7 米 2 用量为 10-15 千克,氮磷比以3 : 1 为好。玉米秸 秆 直接还田的技术要点及要求、技术要求 秸秆粉碎(切碎)长度应小于 5-10 厘米;粉碎秸秆的抛撒宽度以割幅同宽为好,正负在 1 米 左右;秸秆破碎合格率大于 90% ;秸秆被土覆盖率大于 75% ;根茬清除率大于 99.5% ;每 666.7 米 2 增施尿素 6 千克 左右;麦秸还田采用浅层还田耕作办法,浅翻 10~15 厘米或耙耕 10-15 厘米,并结合深松耕作。、要解决好 4 个问题
①秸秆还田的数量和时机 一般秸秆还田数量不宜过多,每 666.7 米 2 还田 300-400 千克 为宜,否则耕翻难于 覆盖。秸秆含水量30% 以上时,还田效果好。
②秸秆粉碎的质量 秸秆粉碎(切碎)长度最好小于 5 厘米,勿超 12 厘米,留茬高度越低越好,撒施要均匀。
③调整 C/N 比 据研究,秸秆直接还田后,适宜秸秆腐烂的 C : N 为 20 : 1~25 : 1,而秸秆本身的碳氮比值都较高,玉米秸秆为 53 : 1,小麦秸秆为 87 : 1。这样高的碳氮比在秸秆腐烂过程中就会出现反硝化作用,微生物吸收土壤中的速效氮素,把农作物所需要的速效氮素夺走,使幼苗发黄,生长缓慢,不利于培育壮苗。因此,在秸秆还田的同时,要配合施入氮素化肥,保持秸秆合理的碳氮比。一般每 100 千克 风干的秸秆掺入 1 千克 左右的纯氮比较合适。
④深耕重耙 一般耕深 20 厘米 以上,保证秸秆翻入地下并盖严。耕翻后还要用重型耙耙地,有条件的地方应及时浇塌墒水。
稻草如何进行直接还田
水稻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中,留在秸秆中的比例大概是氮 30%、磷 20%、钾 80%、钙 90%、镁 50%、硅 80% 以上,也就是说稻草中所含的养分较高,特别是钾和硅的含量高。氧化钾为 1.13%-3.66%,平均 1.83% ;二氧化硅为 5.3%-15.0%,平均 11.0% 左右,并且稻草易于腐烂,因此说稻草还田是水田最有效的培肥增产方式。还田方法:将稻草铡碎或用乱草机打碎,长度为 16-23 厘米 ;将铡碎或打碎好的稻草均匀地撒于田面,一般每 666.7 米 2 还田 300 千克 左右;当土壤含水量 25%-30%(不陷车)时将稻草翻入 15 厘米 土层中,稻草混拌于耕层中的覆盖率大于 95% ;翻前要施肥,一般每 666.7 米 2 施氮磷化肥 15-20 千克,氮磷比为3 : 1。耙地:耙地的适宜含水量为 19%-23%。耙深,轻耙 8-12 厘米,重耙12-15 厘米。耙后耕层内无大土块,每平方米耕层内,最大外形尺寸大于 5 厘米 的土块小于或等于5 个。
稻草还田后的水浆管理:由于大量新鲜秸秆有机物进入土壤后,在淹水条件下进行腐解,因此,水田土壤将具有较强的还原作用,特别在秸秆旺盛分解的阶段更是如此。为了防止水田土壤中大量还原性物质和有机酸的积累而导致对水稻根系生长的毒害影响,要采用落水晒田并进行间断灌溉的水浆管理。
五、怎样制做和使用秸秆肥
秸秆肥制作方法主要是用于秸秆 7 份、人粪尿 1 份、畜禽粪尿 2 份及适量马粪或格荛。于 3 月初,把准备好的秸秆切碎或粉碎成 3 厘米 左右的碎块,按体积比 1 : 2 : 7 的比例将人粪尿、畜禽粪尿和粉碎好的秸秆充分混拌均匀,浇足水(材料含水量以 60%-70% 为宜,即当水加到手握成团,触之即散的状态为宜)。再把准备好的格荛堆成一堆,选背风向阳之处点燃,把马粪用热水浇透抖好(温度在 40 ℃ 以上),盖在点燃的格荛上,做个暖心(发热点),然后把已混抖好的秸秆一层层盖在马粪上,堆成一圆堆,堆高不应低于 1.5 米,堆好后要注意管理,防止人畜践踏,并观察堆温,把堆温控制在 50-60 ℃ 之间,最高温度不能超过 70 ℃。因为此温度范围有利于微生物的活动,加快秸秆的分解速度,同时又可杀死病菌、虫卵,减少氨的挥发。这样堆腐7-10 天,温度达 60-65 ℃,此时可以进行倒粪,然后每隔7 天左右倒一次,共倒 3-4 次,大约需 35-45 天就可以发酵好。发好的秸秆肥具有黑、乱、臭的特点,有黑色汁液和氨臭味,湿时柔软,有弹性,干时很脆,容易破碎。在秸秆肥制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 4 点。一是如果 3 月底或 4 月初造秸秆肥,为了在种地前发酵腐熟好,应采取加大暖心,堆顶用塑料薄膜覆盖和适当多加些人粪尿与畜禽粪的办法促使秸秆尽快发酵。二是在堆制过程中,人不可上去踩,更不能往秸秆肥里掺土和用土压堆,否则不易发酵。三是堆好后应注意观察,发现肥堆冒气挂霜时,及时用拌好的秸秆覆盖上,利于保温。四是秸秆肥不要发过劲或发不好就用,以免影响其肥效。
秸秆肥一般做基肥或者种肥,一般每 666.7 米 2 用量 1500-2000 千克。
六、秸秆覆盖适用于什么地区和后作物、秸秆覆盖技术,将残茬或作物秸秆保留在土壤表面,不翻入土壤中,成为耕地的一个保
护层。、秸秆覆盖作用 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抑制盐碱在土表积聚,减少雨季坡地的水土流失,增加降雨在土中的接纳贮存,抵抗风蚀,增加近地面空气中的 CO 2 的含量,有利于补充光合作用所需的碳源,增进土壤表层微生物的活性,减少土壤有机质的分解。长期秸秆覆盖同样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增加产量。、采用免耕法 将秸秆全部覆盖于地表面不进行翻耙作用,适宜于水热条件高的南方地区和干旱或半干旱地区采用。在高寒地区,由于影响土壤增温,故不是在所有条件下皆适宜采用的。高寒地区的免耕覆盖作业适宜在旱岗地播种春小麦的条件下采用。
七、在秸秆还田实践操作中怎样确定调氮量和适宜的氮肥品种、确定调氮量的方法
(1)还田时期 在高寒地区,麦秸伏季还田至土壤封冻还有 2-3 个月的有效腐解时间,秸秆的 C/N 比值将会迅速下降,至次年后作出苗时,其 C/N 比值远小于新鲜麦秸的原比值。所以在还田作业时施用少量(约小于 1%)氮肥,主要用于加速麦秸腐解,后作播种时再按常规施用适量氮作种肥;如果玉米秸或大豆秸等晚秋收获的作物秸秆还田,一般需按氮平衡理论值计算调氮量(补充氮量千克 / 公顷 = 还田秸秆量×(1.7% — 秸秆含氮量 %);若麦收后复种绿肥,特别是非豆科绿肥也需按氮平衡理论计算调氮量。
(2)还田深度 秸秆进入不同土层深度,其腐解速度不同,这在北方低温条件下差异更明显。这种判别在粘质土比砂质土壤中也更明显。如黑龙江东部白浆土上于 8 月 10 日 进行麦秸还田,一种采用翻压 20 厘米 方式,一种采用浅耙 10 厘米 方式,于当年 11 月 10 日调查,麦秸粗分解率前者为 21%,后者为 48.5%。这表明,残留麦秸的 C/N 比值已分别下降至原比例的 4/5 和 1/2 左右。假设原麦秸的含氮量为 0.5%,此时残留麦秸的含氮量已分别上升至 0.1% 和 1.0% 左右。因此,第二年春播作物,按秸秆含氮量 1.7% 的氮作种肥即可。
(3)水田调氮量 因为在旱作和水田条件下,还田的秸秆分别处在以好气和嫌气性分解为主的条件下,故土壤氮固定的临界含氮量不同。大量试验表明,在淹水条件下植物残体分解时氮固定的临界含氮量约为好气性分解下的 1/3 左右,即含氮量为 0.54%。如麦秸和稻秸含氮约 0.5%、0.55% 左右,它们还田后就随即种水稻,也不必担心水稻生长过程中出现缺氮症状。所以在北部高寒地区,进行水旱轮作时,秸秆还田一般不调氮也不会产生对后作水稻出现明显的缺氮现象,但北部高寒地区春秋两季土温较低,为了加速还田秸秆的腐解,提高还田当年效果,以及作为稻田的一种经济施肥方式,建议在还田作业时配合施肥。
秸秆还田时调节 C/N 比值对氮肥品种有选择。试验表明,无论旱田或水田进行秸秆还田时,以选择铵态氮或尿素氮肥为好。并且最理想的施入位置是直接施在秸秆有机残体上。因此,可以将氮肥溶液喷洒在已抛撒地表的秸秆表面上,然后进行还田后的机械作业。考虑到施氮和还田秸秆在土壤中分布的不均匀性而可能影响后作幼苗的正常生长,可以将部分氮肥作为种肥施入。
八、在同一块田里是否可以进秸秆连年还田
一般在正常年景(非干旱和涝灾年)情况下,将每季作物秸秆残茬全部还田是可以的。多年的实践证明,连年秸秆还田,土壤肥力提高很快,作物生育、产量性状也得到显著改变,其增产效果有随还田年次增加而提高的明显趋势。
由于连年有大量秸秆残株进入土壤中,为加速秸秆有机物腐解及其同土壤水肥相融,以及防止秸秆残株在土壤中出现隔墒等不利影响,因此,要求秸秆粉碎程度要高,一般切割长度在 10 厘米 以下,对粗茎的玉米秆还要求达到破茎粉碎的程度。如果处在高寒地区的低洼冷凉土壤上,由于有机物分解速度较慢,年分解率不高,故可以根据轮作情况安排间断还田为好。
一般旱作条件下,秸秆还田后进行连作,病虫害有加重的趋势。如在北方麦秸还田后春小麦根腐病加重;在南方则小麦全蚀病加重;大豆秸还田后大豆根腐病和虫蚀率提高。因此,秸秆还田应建立在轮作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其效益。从土传病害的生态学观点来看,施用新鲜有机物质本身也是一种对土传病害有效的生态生物学防治的手段。所以在轮作的基础上进行秸秆还田,是不会造成病虫害大发生的。如果连作情况下还田秸秆,可考虑采用翻耕还田作业,而不采用耙耕浅层还田,同时加强病虫害防治措施。
鉴于土壤处理的一些化学除草剂使用的有效剂量,将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而适当增大。也由于秸秆还田促进了土壤微生物活性强度,从而加快了除草剂在土壤中的降解速度,也就是缩短了药剂的残效期。因此,在秸秆还田土壤中,使用化学除草剂,特别是播前进行土壤处理的化学除草剂,其有效使用剂量应适当提高。如黑龙江省农垦调查表明,大豆第一片复叶展开时调查,秸秆还田区氟乐灵的杀虫率为 91%,而未还田区为 95%。用高梁作生物测定观察氟乐灵在土壤中的残留动态也表明,随着施药后时间推移,秸秆加速了土壤中氟乐灵的降解,一个月左右就达到半衰期,而未施秸秆土壤,两个月以后氟乐灵残留量仍在半衰期以上。
九、秸秆还田作业时后如何施用氮、磷肥料
调节秸秆碳氮比(C/N)的目的是促进秸秆有机物腐解和调节土壤有效态氮素的平衡,避免由于土壤有效氮固定而导致后作物缺氮现象发生。因此,决定是否还需施用氮作种肥,主要依据当地土壤有效肥力水平和栽培施肥经验来确定。在北方高寒地区,特别是采用秸秆深层还田的情况下,由于秸秆处在半嫌气分解状态中,其分解速度又较缓慢,故秸秆的“氮因子”(每 100 份碳氮比值较大的有机物料分解时,固定(同化)土壤有效态氮素的份数,它代表了矿质化与同化这两者对抗力量的平衡值)值较小(禾本科作物的“氮因子”一般在 1 左右,小麦秸一般小于 1)。因此,按氮平衡计算的补氮量中拿出一部分(1/2-2/3)作为后作种肥,不仅不会影响秸秆分解速度和土壤氮素的有效转化,还将促进后作幼苗生长发育,又达到经济施肥的效果。
由于新鲜秸秆在腐解中具有解磷和增磷的效应,所以在一般情况下不必调节秸秆的碳磷比(C/P)也不会出现土壤有效态磷的生物固定而导致后作物缺磷现象。在秸秆还田同时施用磷肥,特别是碱性磷肥,不仅能促进秸秆有机物的分解,提高土壤生物固氮作物和豆科共生固氮效果,减少土壤、肥料氮素损失,从而提高秸秆还田的土壤生物学的综合效应,也是提高磷肥利用率的一种保护性有效施用的方法。
第五篇:秸秆还田技术规范
秸秆还田技术规范
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条件和机械化水平差异很大以及采用不同农艺耕作制度,加之秸秆还田技术适用的作物种类多,因此就形成了各地不同的秸秆还田技术内容。结合陕西省农业生产特点,将秸秆机械化还田技术内容概括为以下4个方面:
一.秸秆粉碎还田技术
采用秸秆粉碎机械将收获后的玉米、小麦、水稻、油菜等农作物秸秆就地粉碎并均匀抛撒在地表覆盖还田,用免耕播种机直接进行下茬作物播种或用犁(旋)耕翻埋、整地后进行播种。
二.根茬还田技术
主要适用于一年两熟区和一年一熟区,在作物收获后,留有一定高度的作物根茬还田或采用秸秆粉碎还田机将残留在地里的作物根茬进行直接粉碎还田。
三.整秆还田技术
作物摘穗后将直立于田间的秸秆,直接采用高柱犁将直立的作物秸秆不经粉碎直接翻埋入土或用编压覆盖机将秸秆编压覆盖在地表。
四.技术内容与技术要求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是针对旱区缺雨少水、蒸发严重、土地贫瘠、产量低而不稳、水土流失严重、难以持续发展的局面提出的一种保水保土、增产增收的耕作法。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其主要内容是用秸秆残茬保护土地、减少耕作、免耕施肥播种、化学除草。其主要作业是地表作物残茬处理、合理深松、免耕施肥播种、用化学药剂进行杂草控制和病虫害防治。
五.秸秆还田的优点
秸秆还田可增加土壤新鲜有机质 , 提高土壤肥力。作物秸秆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一定数量的木质素、蛋白质和糖。这些物质经过发酵、腐解、分解转化为土壤重要组成成分——有机质。有机质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因为土壤有机质不仅是植物主要和次要营养元素的来源,还决定着土壤结构性、土壤耕性、土壤代换性和土壤缓冲性,以及在防治土壤侵蚀、增加透水性和提高水分利用率等方面皆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土壤有机质含量越高,土壤越肥沃,耕性越好,丰产性能越持久。秸秆还田就是增加土壤有机质最为有效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