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与新生儿结局的临床研究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与新生儿结局的临床研究
[ 11-12-06 11:57:00 ] 作者:王润芝 编辑:studa090420
【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对新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16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该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母婴结局。结果 160例产妇进行阴道分娩试产62例,40例试产成功,再次剖宫产120例。阴道分娩组的产后再出血率、出血量、产褥感染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新生儿结局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不是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应该给予试产的机会。【关键词】剖宫产;再次分娩;阴道分娩;新生儿结局
合理利用剖宫产解决在分娩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是衡量产科技术质量的标志之一[1]。近年来,随着剖宫产手术指证的放宽,产妇行剖宫产率也逐渐增加,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也相应增加。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是选择阴道分娩还是再次剖宫产已经成为产科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往由于过度强调子宫破裂问题,绝大部分孕妇直接选择了再次剖宫产。为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现对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160例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产妇16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妇,均无传染病史及凝血功能障碍,无精神病,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28岁。孕34~41周。文化层次:大学24例,初高中120例,小学16例。前次剖宫产术式:腹膜外剖宫产24例,子宫下段剖宫产115例,子宫体部剖宫产4例,术式不详17例。
1.2 分娩方式的选择:
经详细查阅病历及询问病史,了解切口无延长及异常裂伤,由医生及其家属共同商量决定产妇的分娩方式。阴道试产指征[2]:①孕妇愿意接受试产。②此次妊娠距上次剖宫产2年以上。③无相对头盆不称。④无再次子宫损伤史。⑤前次剖宫产指征不复存在,又未发现新的剖宫产指征。⑥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⑦产前B超提示子宫下段瘢痕厚度≥35mm。试产要求:临产,临产后实行一对一全程陪伴分娩,必要时合理谨慎使用缩宫素,试产中医院需具备随时手术、输血和抢救的条件,密切观察产妇的宫缩强度、产程进展、胎心变化,一旦出现头盆不称、先兆子宫破裂或胎儿窘迫,则及时改行剖宫产,适当阴道助产缩短产程,第二产程禁止加腹压以防子宫破裂,产后注意探查宫腔,尤其是子宫下段疤痕处是否完整。不同意试产或无阴道试产指征者均择期再次剖宫产。
1.3 评价指标:
统计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比较两组产妇的再出血率、出血量、产褥感染率,以及新生儿发生窒息、湿肺、吸入性肺炎、肺不张、颅内出血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记数资料采用结果以(X±s)表示,用SPSS13.0统计软件。t检验做组间比较,卡方检验做计数资料比较,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娩方式分析及产妇结局:
该组160例产妇,进行阴道分娩试产62例,有22例出现头盆不称、先兆子宫破裂或胎儿窘迫及时改行剖宫产,40例试产成功,占25.0%,再次剖宫产120例,占75.0%。阴道分娩组的产后再出血率、出血量、产褥感染率分别为7.5%(3/40)、152.6±14.3ml、5.0%(2/40);对照组分别为20.0%(24/120)、396.1±25.3ml、15.8%(19/120);阴道分娩组的产后再出血率、出血量、产褥感染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2 新生儿结局分析:
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新生儿在窒息、湿肺、吸入性肺炎、肺不张、颅内出血的发生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1。表2-1 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新生儿结局分析(例,%)3 讨论
产妇的分娩是一种正常的生理过程,而剖宫产只是解决难产、妊娠合并症、胎儿窘迫等异常分娩的一个补救措施[1]。但随着近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麻醉、手术技术的改进,剖宫产手术指证逐渐放宽,越来越多的现代女性因抗拒产时疼痛或是选择“良辰吉日”而倾向于剖宫产。还有部分孕妇担心阴道试产失败再行剖宫产增加痛苦,自然分娩会使阴道松弛不易恢复,影响膀胱的功能和夫妻性生活的和谐。而且部分孕妇及家属对剖宫产术认识存在误区,对剖宫产的并发症不甚了解。于是近10年来,世界各国剖宫产率普遍升高,有的医院甚至达到80%左右。剖宫产术后会存在一定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母婴健康。有的医院把前次剖宫产史几乎当成了绝对指征。业内人士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是选择剖宫产还是选择经阴道分娩,一直没有达成统一的观点。本研究结果表明160例产妇中有40例试产成功,占25.0%,再次剖宫产120例,占75.0%。阴道分娩组的产后再出血率、出血量、产褥感染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新生儿结局显著性差异,P>0.05。这提示有选择性的阴道试产,是有剖宫产史者成功阴道分娩的先决条件,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者阴道试产是一个可选择的分娩方式[3],但实际操作中应该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和禁忌症,其禁忌症为⑴前次剖宫产为古典切口、子宫下纵短切口、“T”形切口或切口不详者。⑵前次剖宫产切口为子宫下段切口,但愈合不佳,出现感染。⑶有严重的妇科或内科合并症。⑷有子宫破裂史。⑸多胎妊娠。⑹此次妊娠距上次剖宫产时间<2年。
综上所述,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选择阴道分娩有利于减少产妇的产后再出血率、出血量、产褥感染率,减少新生儿在窒息、湿肺、吸入性肺炎、肺不张、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因此,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不是再次剖宫产的绝对指征,应该给予试产的机会。参考文献 [1]黄磊.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208例分娩方式临床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8,25(3):521-522.[2]邝凤田,陈雪雁.剖官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探讨[J].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051-2052.
[3]王蔚.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与新生儿结局的临床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7,28(22):2085-2087.
第二篇: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管理的专家共识
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管理的专家共识(2016)
原创 2016-08-29 妇产科空间 妇产科空间
选自:中华妇产科杂志2016 年8月第51卷第8期第561-564页
作者: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近年来,有剖宫产史再次妊娠的妇女人数逐年增加。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时存在瘢痕子宫妊娠、凶险性前置胎盘、子宫破裂等风险。关于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有选择性再次剖宫产(elective repeat cesarean section,ERCS)和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 section,TOLAC)两种。TOLAC的成功率各国报道不一,从60%~80%不等[1-4];且子宫破裂的风险高于ERCS,但整体风险率不足1%[5-6],一旦发生子宫破裂,孕妇输血率、子宫切除率和围产儿发病率、死亡率明显增加。因此,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但有TOLAC意愿的孕妇必须在产前充分评估、具备阴道分娩适应证、规范的产时管理、具备相应的应急预案的前提下实施TOLAC。为规范TOLAC的适应证、产时管理及应急预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经验以及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相关指南[1-5],结合我国目前的现状,制定了“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aginal birth after cesarean,VBAC)管理的专家共识”。由于很多方面尚缺乏有效的、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尤其是缺乏我国的循证数据,需要在将来的临床实践中不断完善本共识。
一、TOLAC的适应证
1.孕妇及家属有阴道分娩意愿,是TOLAC的必要条件[1-3,7]。2.医疗机构有抢救VBAC并发症的条件及相应的应急预案。3.既往有1次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史,且前次剖宫产手术顺利,切口无延裂,如期恢复,无晚期产后出血、产后感染等;除剖宫产切口外子宫无其他手术瘢痕[1-3]。4.胎儿为头位。
5.不存在前次剖宫产指征,也未出现新的剖宫产指征。6.2次分娩间隔≥18个月[5,8]。
7.B超检查子宫前壁下段肌层连续[9-11]。8.估计胎儿体质量不足4 000 g[12]。
二、TOLAC的禁忌证
1.医疗单位不具备施行紧急剖宫产的条件。2.已有2次及以上子宫手术史。
3.前次剖宫产术为古典式剖宫产术、子宫下段纵切口或T形切口[1,10,13]。
4.存在前次剖宫产指征。
5.既往有子宫破裂史[14-15];或有穿透宫腔的子宫肌瘤剔除术史[16-17]。
6.前次剖宫产有子宫切口并发症。7.超声检查胎盘附着于子宫瘢痕处[18]。8.估计胎儿体质量为4 000 g或以上。
9.不适宜阴道分娩的内外科合并症或产科并发症。
三、提高VABC成功率的因素
1.有阴道分娩史,包括前次剖宫产术前或后的阴道分娩史。2.妊娠不足39周的自然临产。
3.子宫颈管消失75%~90%、宫口扩张。4.本次分娩距前次剖宫产>18个月。5.孕妇体质指数(BMI)<30 kg/m2。6.孕妇年龄<35岁。
四、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产前宣教
1.孕妇及家属应了解VBAC的利弊,及发生胎儿窘迫、子宫破裂等的紧急处理措施,利于做出分娩方式的选择。
2.适宜的孕期营养及运动,合理控制孕期体质量,降低巨大儿发生率。
五、分娩前的评估
TOLAC前应充分评估,可提高TOLAC的成功概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建议在孕36~37周由高年资产科医师为孕妇确定分娩方式、计划的分娩日期、是否引产等。
1.严格掌握并充分分析TOLAC的适应证及禁忌证。2.评估孕妇骨盆情况、胎产式、胎方位、胎儿估计体质量等,是否存在头盆不称及生殖道畸形等。
3.建议妊娠满36周开始超声评估子宫切口处肌层的连续性[19-21]。
4.建立本医院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分娩方式的评估表及规范的VBAC知情同意书。
六、分娩期的监护及管理
为TOLAC孕妇提供严密的母儿监护、严格的产程管理、迅速的应急处理及新生儿复苏,以保障母儿安全。
(一)自然临产者
1.备血、留置导尿,开放静脉通路,做好紧急剖宫产的术前准备。
2.建议行持续电子胎儿监护,观察胎心率变化,判断胎儿宫内状态。
3.注意产妇主诉,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子宫下段是否存在压痛、血尿等情况。
4.产程进展缓慢,需要缩宫素静脉点滴加强宫缩时,尽量使用小剂量。
5.当产程停滞或胎头下降停滞时,可放宽剖宫产指征。6.第二产程时间不宜过长,应适当缩短第二产程,必要时可行阴道手术助产,助产前需排除先兆子宫破裂。
7.发现胎心异常、先兆子宫破裂或子宫破裂等征象时应实施紧急剖宫产,尽快娩出胎儿,手术中请新生儿科医师到场协助抢救新生儿。
(二)TOLAC的引产
TOLAC孕妇的引产指征同非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但引产方式的选择及引产过程的监测与围产期预后密切相关。关于引产的安全性,目前尚缺少循证医学证据。因此,需要由高年资医师通过评估母儿状态、引产条件及方式,并与孕妇及家属沟通后再决定引产。1.引产前的准备:
(1)评估母儿状态、胎儿体质量、骨盆情况、胎头下降、子宫颈条件、子宫下段等情况来判断是否具备TOLAC的适应证。
4(2)引产前需充分向孕妇及家属交待母儿情况、引产条件、引产方式、子宫破裂的风险、子宫破裂对母儿的危害、医院的监护及应急处理措施,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3)备血、留置导尿,开放静脉通路,做好紧急剖宫产的手术准备。
2.引产方法的选择:
(1)有引产指征的孕妇可考虑使用水囊引产或小剂量缩宫素引产。缩宫素引产要特别注意缩宫素的剂量、宫缩强度、产程进展、胎头下降及母儿状态。
(2)不建议使用前列腺素类药物(如米索前列醇)促子宫颈成熟,可增加子宫破裂的风险[22-23]。
3.引产过程中的注意事项:(1)应由专人监护和观察。
(2)建议持续电子胎儿监护,及时发现胎心率异常。(3)有条件者应对孕妇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孕妇的生命体征;注意孕妇的主诉及一般状况。
(4)密切注意产程进展、胎头下降情况;尽量缩短第二产程。如引产≥8 h仍未临产应再次评估是否适合阴道分娩,并再次与家属交待病情,必要时中转剖宫产。
(5)发现胎心异常、先兆子宫破裂或子宫破裂等征象应实施紧急剖宫产,尽快娩出胎儿,并做好新生儿复苏的准备。
(三)分娩镇痛
建议对于计划TOLAC的孕妇应早期采用椎管内麻醉,以减轻孕妇疼痛,或满足手术产的麻醉需求[24]。分娩镇痛应由麻醉科医师制定相应的用药方案,尽量通过最小的剂量达到最佳的镇痛效果。使用分娩镇痛可增加产妇阴道分娩的信心,且不会增加TOLAC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通常不会掩盖子宫破裂的症状和体征,但可增加第二产程延长和手术助产的风险[25]。
七、并发症及处理VBAC的主要并发症为先兆子宫破裂和子宫破裂,是导致母儿不良预后的主要原因。改善母儿结局的关键是尽早发现子宫破裂,及时处理。因此,尽早发现及识别子宫破裂征象十分重要。
(一)子宫破裂的征象[1,26-28] 1.胎心监护异常,特别是出现胎儿心动过缓、变异减速或晚期减速等。
2.严重的腹痛,尤其在宫缩间歇期持续存在的腹痛。3.子宫瘢痕部位的压痛和反跳痛。4.孕妇心动过速、低血压、昏厥或休克。5.产程中胎先露位置升高。6.先前存在的有效宫缩突然停止。7.血尿。
8.产前或产后阴道异常出血。
9.腹部轮廓改变,在以往的位置不能探及胎心。
胎心监护异常是子宫破裂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发生率为66%~75%,但超过一半的孕妇会出现两个以上的症状,最多见为胎心 6 监护异常和腹痛,子宫破裂的诊断通常在紧急剖宫产或产后剖腹探查时做出。
(二)处理
疑诊先兆子宫破裂或子宫破裂时,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剖宫产终止妊娠,同时,严密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出血等情况,维持生命体征稳定,纠正出血的相关并发症,必要时输血治疗,并积极预防感染。
(三)应急预案
TOLAC应在有母儿急救措施和剖宫产条件成熟的医院开展。制定TOLAC紧急事件的应急预案与急救绿色通道。在TOLAC过程中,应由有经验的医师对分娩过程进行监护。当发现先兆子宫破裂或子宫破裂征象时,应迅速启动院内急救绿色通道及急救预案。
八、产后管理
产后管理是保障VBAC成功的重要环节,不可忽视。
1.生命体征:VBAC后应持续监测产妇生命体征2 h,若发生产妇烦躁、心率增快、血压下降等情况,应除外子宫破裂的可能。2.子宫收缩及阴道流血情况:密切观察宫缩及出血情况,直至产后2 h。若出现子宫轮廓不清、阴道流血较多、明显下腹部压痛等,应警惕子宫破裂,必要时进行阴道检查或盆腔超声检查。3.血红蛋白及红细胞压积:产后监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变化情况,判断有无活动性出血。
第三篇:浅谈妊娠期高血压终止妊娠的时机及分娩方式的选择
浅谈妊娠期高血压终止妊娠的时机及分娩方式的选择
【摘 要】目的:探究与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终止妊娠的时机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选择阴道产较剖宫产相比新生儿窒息率明显升高(P<0.05)。产妇分别在32周以下、32至34周以及34周以上进行分娩后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具有显著差异,且随着孕周的增长,体重也随之增加(P<0.05)。32周以下分娩出的新生儿窒息率最高,其余依次为在32至34周、34周以上分娩出的新生儿(P<0.05)。该组产妇均未出现死亡病例,后逐渐康复出院。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在选择妊娠时机及分娩方式上应根据患者个体病情,治疗情况,孕周来判断,以最大限度的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减少产妇产后出血量,保证母婴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妊娠;分娩方法
妊娠期高血压作为妇产科临床上一类较为常见的并发症,在发病期间可导致患者出现心、脑、肺、肝、肾等多种重要器官的损害,严重时可导致其心肺功能出现衰竭,对母体及胎儿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1]。因此,选择合适的时机来终止分娩并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可作为治疗及控制妊娠期高血压的关键。现笔者对我院收治的8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研究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年龄在23至4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6 ±1.7)岁,初产妇53例,占66.25%,经产妇27例,占33.75%。
1.2 治疗方法
该组患者进行硫酸镁解痉治疗,治疗原则为:将20ml的5%的葡萄糖注射液与5g的硫酸镁进行混合后为患者进行静脉推注,并控制注射速度为每小时1g,注射时间不要超过24h。另外,也可选择口服药物治疗,首选药物为硝苯地平缓释片,在服用期间可根据患者血压变化情况选择加用20ml的5%的葡萄糖注射液与10g的酚妥拉明混合后为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治疗,并对患者血压变化情况进行检测。
1.3 观察指标
观察该组患者分娩方式的选择对围产儿的影响,另外对选择不同孕周进行分娩的母儿结局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以均数± 标准差(x ± s)的形式对数据进行表示,以 P<0.05代表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分娩方式对围产儿的影响情况
该组患者中42例选择剖宫产,新生儿窒息率为11.90%,38例选择阴道产,新生儿窒息率为34.21%,选择阴道产较剖宫产相比新生儿窒息率明显升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孕周对新生儿的影响
产妇分别在32周以下、32至34周以及34周以上进行分娩后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具有显著差异,且随着孕周的增长,体重也随之增加,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2周以下分娩出的新生儿窒息率最高,其余依次为在32至34周、34周以上分娩出的新生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 产妇情况
该组产妇均未出现死亡病例,后逐渐康复出院。
3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为一类妇产科临床上极易导致产妇及新生儿出现感染甚至死亡的常见病,诱发因素较多,不仅与产妇的年龄相关,也受到患者的家族遗传史及原发性的影响,对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危害。据临床研究资料显示,妊娠期高血压病变主要以全身小动脉痉挛为基础病变,在发病期间常导致母体子宫胎盘处的血流灌注较低,使得血流减少,影响了胎盘功能,从而影响了胎儿的正常生长[2]。因此,在此种条件上生长的胎儿常存在发育迟缓的情况,严重时可直接导致胎儿的死亡。这时要求临床工作者能够采用地塞米松等药物来促进胎儿肺部成熟,从而提高胎儿的存活率[3]。另外,面对重度子痫前期的患者应于32周左右选择剖宫产作为分娩方式,若在37周后进行分娩,以及导致胎儿出现宫内窘迫的症状,但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由于胎儿在此时期尚未发育成熟,同样可带来危险,因此,要求临床工作者能够做好充分的准备[4]。而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选择阴道产较剖宫产相比新生儿窒息率明显升高(P<0.05)。产妇分别在32周以下、32至34周以及34周以上进行分娩后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具有显著差异,且随着孕周的增长,体重也随之增加(P<0.05)。32周以下分娩出的新生儿窒息率最高,其余依次为在32至34周、34周以上分娩出的新生儿(P<0.05)。结果可见,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与终止妊娠时机及分娩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要求相关临床工作者能够根据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判断,严格遵循剖宫产的指证,并结合孕周、药物治疗治疗情况等方面来选择妊娠时机及分娩方式,以提升母婴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丰有吉,沈铿主编.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77-78.[2]段富英.妊娠高血压疾病及其并发症与母婴结局的关系[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2011,40(04):352-353.[3]刘颖.重度子痫前期及子痫50例临床分析[J].临床医学,2009,29(07):60-61.[4]陈凤.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终止妊娠时机及分娩方式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6):88-89.
第四篇:产科高危患者转诊因素与妊娠结局研究论文
【摘 要】目的:分析产科高危患者的转诊因素和妊娠解决,为预防和减少高危产妇转诊死亡率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4月~2013年4月收治并转外院ICU的40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转诊因素、妊娠结局等。结果:受产科相关疾病或相关疾病影响,产科高危转诊因素很多,妊娠结局也也很大不同。结论:为了预防和减少产科高危转诊患者的死亡率和胎儿的成活率,应加强产妇的妊娠晚期和产后监护,完善转诊制度和救治方案。
关键词产科;高危患者;转诊;因素;妊娠解决
女性妊娠过程中,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需要转诊的情况很多,每年有很多死于妊娠或分娩过程中的急重症的妇女,加强产科高危患者转诊因素分析,强化产科高危患者的ICU治疗监护,预防和减少患者及新生儿死亡率十分必要。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4月~2013年4月收治并转外院ICU的40例產妇作为研究对象,研究40例患者的孕产情况、转诊ICU因素、并发症、妊娠结局、治疗时间等记录,进行归纳总结分析。
1.2 转诊ICU标准
根据转诊产妇的病例特征、临床特点、妊娠结局的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将妊娠开始到产后42d内由于各种重症、并发症、急性合并症一系列高危症且严重影响母婴结局的临床表现作为转诊ICU的标准。比如需无创或有创呼吸机辅助的、动力学血液监测或监护的、器官功能障碍、内环境严重紊乱、生命体征不平稳等。
1.3 研究方法 分析和研究患者转诊ICU的一般情况,对病因进行总结分析归类,将病征、孕产史、妊娠结局等进行统计学统计和比较,比较产科和非产科相关疾病转诊ICU患者的影响因素、转诊率、妊娠结局等。结果
根据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临床资料,得出以下结论:
2.1 转诊ICU患者的临床情况
产科转诊的这40例高危产妇,年龄在17~49岁之间,平均年龄(27.5±6.12),年龄集中在22~29岁之间,小于20岁的有3例,21岁~25岁的有10例,26~30岁的有12例,31~35岁的有8例,高于35岁的有7例,五个年龄段所占比例分别为7.5%、25%、30%、20%、17.50%。40例产妇中,因产前、产后并发症、流产并发症而转外院的共有34例(85%);转诊产妇中,初产妇25例,经产妇15例,比例分别为62.50%和37.50%。产科相关疾病23例(57.50%),非产科相关疾病17例。40例转诊ICU的产妇中,发病于妊娠晚期或产后的共33例(82.50%);产妇无规律产检占35例(87.50)。
2.2产科相关、非相关疾病治疗与结局
对产科转诊ICU的40例高危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非产科相关疾病患者机械治疗率明显低于产科相关疾病患者,P<0.05;产科相关疾病住院时间和患者死亡率明显比非产科相关疾病的低,P<0.05,在血液滤过差异和多功能器官衰竭的比较上,非产科疾病和产科疾病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体如下表所示:
2.3 不同转诊因素与治疗结局
对40例转诊ICU的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了不同转诊因素和治疗结局,如下表: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发展,我国的产科高危患者的治疗水平和治疗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产妇死亡率下降很多,但是由于我国的区域经济和医疗水平发展的差异,我国产科建设水平高低不同,很多偏远地区、农村基层,产科重症监护室建立不足的地区,产妇的生命安全和相关治疗还没有得到较高保障,加强产妇重症转诊患者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依然十分重要。
首先,医院应做好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向前来孕检、产检的妇女传输科学的相关知识,督促其积极进行产前检查,至少进行4次产检,做好良好的孕前保健工作,学习基本的妊娠常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详细认真的与患者沟通,全面了解患者的病史、尤其是高危病史,一旦发现妊娠异常,必须积极到医院检查,和医生沟通,听取医生意见采取措施。医生应仔细对比孕妇每一次的产检情况,观察孕妇和胎儿的发育情况,及早确立孕妇的分娩方式,对可能发生的妊娠疾病或分娩情况做好预防。然后,医院必须建立完善的转诊制度,加强产科转诊ICU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备足够的先进的技术设备,保障病情的检测、监测、诊断、治疗、恢复等所有环节的医疗设施,并且,加强医院医护人员的诊断治疗水平和护理水平,为及时高效的处理转诊产科高危病患的诊治提供人才基础。最后,要减少产科高危病患的死亡率,必须提前做好高危疾病的预防,加强妊娠晚期和产后护理。研究显示,妊娠晚期和产后是产妇发病和转诊的高发期,妊娠合并外科疾病、难产、妊娠出血性疾病、非安全性引产、产科感染等、心肌炎、妊娠期高血压等疾病对产妇的影响非常大,必须做好患者的病情监测和观察,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
参考文献
方炜烨.危重孕产妇转诊相关问题分析[D].福建医科大学,2016.兰惠英.危重孕产妇250例转诊的临床分析和护理体会[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5(08).王克,刘子瑜.高危孕产妇406例转诊原因和结局分析[J].广西医学.2012(09).胡焕青,张彤,潘晓平,郑睿敏.国内外危重症孕产妇转诊系统综述[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3(01).覃桦,陈强,吴英林,蒙永毅,叶永康,张敏.产科联合重症监护室(ICU)抢救危重症孕产妇的病因及治疗[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