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 岳 县 广 播 电 视 局全 民 健 康 素 养 提 升 行 动 方 案
安 岳 县 广 播 电 视 局
全 民 健 康 素 养 提 升 行 动 方 案
机关各科室:
根据安岳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安岳县全民健康素质提升行动2011-2013年实施方案》(安爱卫[2011]10号)文件精神和要求,为继续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全面落实提升行动计划,确保活动取得实效,现结合我局工作实际,特制定全民健康素质提升行动工作方案。
一、工作思路
充分发挥我局新闻媒体职能作用,紧紧围绕“讲卫生、树新风、展风采”活动主题和《健康素养66条》,全面做好健康素质提升行动各项工作的宣传报道;紧密结合卫生防病知识和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卫生热点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卫生防病宣传和健康教育,发布核心卫生信息,对活动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
二、工作目标
1、对照安岳县全民健康素质提升行动2011-2013年实施方案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要求,坚持定期组织开展自查,进一步梳理存在问题,及时予以整改,巩固成果,立足健康素质提升工作长效管理;
2、持续开展单位环境卫生清洁行动和干部职工健康教育宣教活动,扎实做好我局爱国卫生、健康教育、健康素质提升等工作;
3、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主流媒体优势,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大力倡导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努力提高广大市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4、坚持长期开设《健康教育》专栏节目,普及卫生科普知识和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卫生热点问题,及时发布核心卫生信息;紧密结合我县“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卫生日”、控烟宣传等各项健康素质提升活动,加强宣传报道,提供正确的舆论引导;
5、协助县卫生局、县爱卫办、县健康所及社区完成好各项爱卫和健康教育工作目标任务。
三、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完善制度,为健康素质提升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做到目标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到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和各有关部门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局实际,把全民健康素质提升工作作为爱卫工作的重点,继续将健康教育工作列入全局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加强领导,认真履行职责,加强与各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共同推进“素质提升行动”工作。
2、广泛发动干部职工,做好自身环境卫生。继续巩固我局无吸烟单位和卫生先进单位成果,各部门所管理的区域要达到爱卫工作的各项要求。认真实行“门前三包、门内达标”,保持环境清洁,管理良好。
3、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围绕我局干部职工健康需求和卫生防病工作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宣教活动,加强全局人员关注健康、爱护环境的意识。一是利用健康教育手册,让大家自学有关健康知识,常见病的急救和预防知识;二是紧密结合卫生防病热点问题办好健康教育专栏;三是保护好干部职工的身体健康,定期组织体检。要通过以上措施,使全体干部职工的健康行为形成率、知识知晓率、教育覆盖率均达到规定的比例,进一步提升我局(站)广大干部职工的健康素质。
4、重视对口联系社区的健康素质提升工作。要抓好落实,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严密组织,在人力、财力上给予对口社区一定的支持,协助其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宣教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5、发挥广播电视的职能作用,做好对人民群众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广电站要积极组织采编人员收集健康教育资料,及时报道各级各部门在此项工作中的新举措、新经验。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文明、健康意识。要充分利用《健康教育》专栏,及时发布各种卫生科普知识和核心卫生健康信息,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教内容,对活动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营造浓厚舆论氛围。为全面推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促进清洁卫生、优美文明、规范有序的城乡环境建设,提升城乡居民健康素质做出应有的努力。
第二篇: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方案的通知
Xx镇“公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全国健康教育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05—2010年),普及《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试行)》,切实提高我镇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现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人的健康为基础,构建居民健康素养普及教育与监测体系,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推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高效、协调和科学发展。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动员、群众参与、政策支持、法制保障的基本原则,全方位开展居民健康素养普及教育与监测。
三、工作目标
建立和完善与xx镇相适应的居民健康素养普及教育和监测、评价体系。通过普及健康素养知识与技能,促进居民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形成全民参与健康促进工作的社会氛围;通过建立居民健康素养监测体系,掌握居民健康素养状况,采取有效措施,逐年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一)建立“xx镇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网络,网络覆盖率达到100%。
(二)“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网络专业人员培训率达到100%。
(三)建立健全xx镇公民健康素养监测、评价体系。公民健康素养监测每年按要求开展1次,并完成监测报告。
结合我市实际,完善xx镇健康素养监测网络及监测指标体系,定期开展市民健康素养监测,动态掌握xx镇公民健康素养水平。
(四)传播健康知识。充分利用广播、网络、小册子、宣传画、巡讲等传播手段,普及健康知识,逐步提高公民健康素养水平。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充分认识开展“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的重要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提高公民健康素养水平作为关系民生、社会和谐的大事来抓。各单位要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保证“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顺利开展。
(二)加大投入,保障经费。将“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工作经费纳入本单位预算,确保工作正常开展。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健康素养普及教育与监测工作网络,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全镇健康素养普及教育网络工作人员的健康素养理论与技能水平,建设成高素质的健康素养教育服务队伍。
(四)建立健康素养普及教育和监测工作管理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及时了解普及教育及监测工作进展情况,查找居民普及教育与监测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协商解决。
(五)加强督导,考核评估。将公民健康素养普及教育与监测工作内容纳入xx镇健康促进行动考核内容,落实工作责任制,加强对各单位的督导、监督和评估。每对全镇健康素养普及教育与监测工作进行考核评估,并通报考核结果,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给予表彰。
主题词:卫生
健康
实施方案
通知 抄送:区政府办公室,区卫生局,区爱卫办。
第三篇: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
万盛社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实施方案(2017-2020年)
按照《四川省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实施方案(2017-2025年)》、《“健康四川2030”规划纲要》和《四川省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广安区爱卫办《广安市广安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实施方案(2017-2025年)》等文件要求,结合我辖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行动目的
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和健康生活方式的行为能力,创造长期可持续的支持性发展。通过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活动,充分调动有关部门的积极性,营造健康生活方式支持环境,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提供健康生活方式行为指导,培养民众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能力,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二、组织保障
为保障本活动的顺利开展,确保活动延续性开展,我中心领导高度重视,特成立了万盛社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领导小组:
组 长:倪小钢(中心主任)副组长:杨帮芹 谢长鸿
成 员:熊祥斌 周邓 何国蓉 廖文华 张启兰 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公共卫生科,负责每年中心健康教育活动的统筹安排、计划。同时成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推广实施小组:
组 长:肖春艳
成 员:张雪梅 何倩 谢静 朱晋仪 曾德江 谢霜 蒋丹蓝利琼 胡玉岚 胡江 雷翊枚 唐李 伍利伶
实施小组负责全年健康教育活动的具体计划、实施,何倩负责收集每次活动的相关资料,按要求上报。
三、行动策略
(一)科学实施。以“和谐我生活,健康中国人”为主题,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烟限酒、心理健康为重点,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为手段,以六大专项行动为切入点,全面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二)综合施策。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结合卫生城市、健康城市、文明城市等建设工作,依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全民健身活动、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健康中国行活动等平台,积极推进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
(三)创新发展。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健康服务需求,创新管理模式,开发和推广健康促进适宜技术和健康支持工具,逐步建设和完善健康生活方式体验及践行相关设施,满足群众多层次健康服务需求。
四、行动目标
(一)总目标 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第二阶段活动,推广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提升个人健康意识和行为能力,2017年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实现县(市、区)覆盖率达100%。到2020年,全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0%,2025年达到25%,形成全社会共同行动,推广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的良好氛围。
(二)具体目标
2017年至少启动一项“三减三健”活动;到2020年,开展三项以上“三减三健”活动;“三减三健”活动社区2020年覆盖率达到30%;人群合理膳食指导全省覆盖率达到85%;人均每日食盐摄入量较2015年降低10%;居民营养知识知晓率较2015年提高10%。
五、具体行动措施
(一)根据不同人群(0-6岁儿童、中青年、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特点,以群众喜闻乐见和易于接受的方式,普及健康生活方式的有关知识。每年围绕一个健康宣传主题,结合9月1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等各类健康主题日,会同相关部门联合举办健康主题宣传活动。每年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不少于4次。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健康教育专栏、健康教育下社区、义诊等多种方式宣传。
(二)结合基公卫健康体检开展活动 通过与基公卫重点人群的健康体检、随访,掌握辖区内重点人群的健康状况,了解目前存在的主要社区诊断,通过研究制定相应的社区健康情况改进方案。积极投身“日行一万步,吃动两平衡,健康一辈子”的“健康一二一”行动、“三减三健”活动。
(三)推出行动技术方案和支持工具。
推出合理膳食和身体活动技术指导方案和简便易行适用于个人、家庭和集体单位的支持工具,用于鼓励和帮助家庭、个人及集体人群采取健康生活方式,同时要动态评价行动效果。(四)创造支持环境。
支持社区、学校、单位和公共场所开展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发展志愿者队伍,形成支持健康生活方式的立体环境。
六、加强组织管理
中心行动根据区级方案要求,组织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定期督导和指导志愿者社区各项行动的开展,按时网报和上报相关信息和资料,总结推广好的措施和方法。
万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017年
第四篇: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年)
为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中“倡导健康生活方式”精神要求,依据《“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第一阶段工作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和解决主要健康问题为导向,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以“和谐我生活,健康中国人”为主题,开展涵盖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烟限酒、心理健康等内容的专项行动,积极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科学传播健康知识,广泛传授健康技能,深入倡导全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升个人健康意识和行为能力,推动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转变,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二、行动目标
大力培训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要求辖区开展行动结合当地情况,深入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适量运动、控烟限酒和心理健康等4个专项行动。实现到2020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0%,2025年达到25%,形成全社会共同行动,推广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的良好氛围。
三、行动策略
(一)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创造健康支持性环境。
各地区将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作为健康中国建设重要内容,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紧密结合国家卫生城市、健康城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和健康促进县(区)等建设工作,依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项目、全民健身活动、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健康中国行活动等平台,开展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卫生计生部门要大力宣传健康生活方式核心信息,推广健康支持性工具,建设无烟环境,培育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队伍,开展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五进”活动(进家庭、进社区、进单位、进学校、进医院)。体育部门要健全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组织,建设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设施,丰富群众身边的体育健身活动,支持群众身边的体育赛事,提供群众身边的健身指导,弘扬群众身边的健康文化,携手卫生计生等相关部门培养运动康复医生、健康指导师等相关人才,推进国民体质监测与医疗体检有机结合,推进体育健身设施与医疗康复设施有机结合,推进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要充分发挥宣传阵地作用,通过组织群众乐于参与的活动推广健康生活方式,积极创造有益于健康的环境。
(二)动员社会,激活市场,倡导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广泛动员社会各界,激发市场活力,在规范合作的基础上,鼓励、引导、支持各类公益慈善组织、行业学(协)会、社会团体、商业保险机构、企业等择优竞争,积极参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针对人民群众健康生活需求,建设健康生活方式体验及践行相关设施,开发和推广健康促进适宜技术和健康支持工具,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智能硬件、手机APP等信息技术,创新健康管理模式,提高健康生活方式相关服务可及性。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健康服务消费环境,帮助群众体验健康生活方式带来的益处和乐趣,提升健康产品和服务供给的百姓获得感,增强群众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
(三)多措并举,全民参与,塑造自主自律的健康行为。
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鼓励个人、家庭使用控油壶、限盐勺、体质指数速算尺等健康支持工具,促使群众主动减盐减油减糖,合理膳食。引导群众积极参加健身操(舞)、健步走、太极拳(剑)、骑行、跳绳、踢毽等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发挥中医治未病优势,大力推广传统养生健身法。深入开展控烟限酒教育,促使群众主动寻求戒烟咨询和服务,减少酒精滥用行为。强调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心理品质,提升自我情绪调适能力,保持良好心态。扶持建立居民健康自我管理组织,构建自我为主、人际互助、社会支持、政府指导的健康管理模式。
(四)科学宣传,广泛教育,营造健康社会氛围。
每年围绕一个健康宣传主题,结合9月1日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等各类健康主题日,广泛宣传健康科普知识。充分发挥宣传动员优势,以百姓关注、专业准确、通俗易懂的核心信息为主体,采取日常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主题宣传与科普宣教互辅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共推进的形式,策划打造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品牌,积极传播健康生活方式核心信息,努力营造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舆论环境。
四、专项行动
结合工作实际,针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所,组织实施“三减三健”、适量运动、控烟限酒和心理健康等专项行动。
(一)“三减三健”专项行动。
确定重点人群,减盐、减油、减糖行动以餐饮从业人员、儿童青少年、家庭主厨为主,健康口腔行动以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为主,健康体重行动以职业人群和儿童青少年为主,健康骨骼行动以中青年和老年人为主。传播核心信息,提高群众对少盐少油低糖饮食与健康关系认知,帮助群众掌握口腔健康知识与保健技能,倡导天天运动、维持能量平衡、保持健康体重的生活理念,增强群众对骨质疏松的警惕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开展培训、咨询、义诊等活动,引导餐饮业、集体食堂积极采取控制食盐、油脂和添加糖使用量的措施,减少含糖饮料供应。配合学校及托幼机构健康教育课程设计,完善充实健康饮食、口腔卫生保健、健康体重等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内容,开展健康教育主题活动,鼓励减少含糖饮料和高糖食品的摄入。通过开展“减盐控油在厨房,美味家庭促健康”、“聪明识别添加糖”、“健康牙齿、一生相伴”、“健康骨骼、健康人生”等社区活动,组织群众知识竞赛、健骨运动等,传授选择健康食品和健康烹任技巧、口腔保健方法和预防骨质疏松的健康习惯。在职业场所开展健步走、减重比赛等体重控制及骨质疏松预防活动,协助提供个性化健康指导与服务。对基层医务人员和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开展相关核心信息培训,提高社区健康指导能力。
(二)“适量运动”专项行动。
促进体医融合,积极推进在公共卫生机构设立科学健身指导部门,积极倡导通过科学健身运动预防和促进疾病康复的知识和方法,在街道、乡镇开展健康促进服务试点,建立“体医融合”的健康服务模式。积极推进社会“运动处方”专业体系建设,开展家庭医生开具运动处方工作试点,提倡开展个性化的科学健身指导服务体系,提倡社会各单位将健康指标与工作效率相结合的评价机制。鼓励媒体和社会机构宣传体医融合、科学健身的文化观念,在大众中广泛普及科学健身知识,提高全民健身科学化水平。
(三)“控烟限酒”专项行动。
创建无烟环境,禁止公共场所吸烟,开展无烟卫生计生机构、无烟机关、无烟学校、无烟企业等创建活动,发挥领导干部、卫生计生系统带头作用。以青少年、女性等为重点,发挥医生、教师、公务员、媒体人员的示范力量,围绕减少烟草烟雾危害、推广科学戒烟方法等主题,开展中国烟草控制大众传播、“送烟=送危害”、“戒烟比赛”等宣传教育活动,倡导公众养成健康、文明的“无烟”生活方式。推广12320和4008085531戒烟热线咨询,开展戒烟门诊服务,营造“不吸烟、不敬烟、不送烟”的社会氛围。倡导成年人理性饮酒,广泛宣传过量饮酒的健康危害,以及对家庭、社会可能造成的酒驾、暴力犯罪等负面影响。以儿童青少年为重点人群,在学校广泛开展专项教育活动,宣传饮酒对未成年人体格和智力发育等方面的影响,引导未成年人远离酒精,并向家庭辐射传播酒精危害相关知识。
(四)“心理健康”专项行动。
广泛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传播心理健康知识,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养。引导公民有意识地营造积极心态,调适情绪困扰与心理压力。开展心理健康“四进”活动。“一进单位”,用人单位为员工提供健康宣传、心理评估、教育培训、咨询辅导等服务。“二进学校”,广泛开展“培育积极的心理品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活动。“三进医院”,在诊疗服务中加强人文关怀,普及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技术,积极发展多学科心理和躯体疾病联络会诊制度,与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四进基层”,在专业机构指导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社区居民逐步提供心理评估和心理咨询服务,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或基层综治中心建立心理咨询(辅导)室或社会工作站,对社区居民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服务。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工作机制,统筹协调,综合各方力量,依托各个工作平台,共同制定因地制宜的行动实施方案,做好科学指导、组织实施、信息上报和评估工作。
(二)整合工作资源。
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具体内容与健康城市、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全民健康素养行动等工作统筹规划,有效整合资源,确保行动实效。加强对活动实施的组织保障和经费支持,积极推动社会参与,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开展活动。
(三)加强队伍能力建设。
定期开展项目培训,提高行动工作队伍的组织、管理、实施和评估等能力。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健康促进的成功经验,引进健康生活方式相关先进理念和技术,不断完善和丰富行动内涵,促进行动可持续发展。
第五篇: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2014-2020)
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规划
(2014-2020年)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基本健康信息和服务,并运用这些信息和服务做出正确决策,以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健康素养不仅是衡量卫生计生工作和人民群众健康素质的重要指标,也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世界卫生组织倡导各国大力开展健康素养促进工作,为实现千年发展目标提供保障。我国健康素养从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三个维度提出居民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从2008年起,在全国开展健康素养监测,逐步建立起连续、稳定的健康素养监测系统。根据2012年监测结果,我国居民基本健康素养水平为8.80%,还处于较低水平。实施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倡导树立科学健康观,促进健康公平,营造健康文化,对于推进卫生计生事业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健康促进工作,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全民健康素养促进长效机制和工作体系,全面提高我国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目标
(一)到2015年
1.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10%。
2.东、中、西部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提高到12%、10%和8%。
3.全国具备科学健康观的人口比例达到40%,居民基本医疗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分别提高到11%、15%和20%。
4.在全国建设健康促进县(区)180个,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机关、健康促进企业、健康社区各400个,健康家庭18000个。
(二)到2020年
1.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20%。
2.东、中、西部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提高到24%、20%和16%。
3.全国具备科学健康观的人口比例达到50%,居民基本医疗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传染病防治素养水平分别提高到15%、20%和25%。
4.在全国建设健康促进县(区)600个,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机关、健康促进企业、健康社区各1400个,健康家庭60000个。
二、工作内容
(一)树立科学健康观。正确认识健康的重要性,树立个人健康责任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了解医疗技术的局限性,形成尊重科学、尊重医学和医务人员的社会风尚,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二)提高基本医疗素养。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将基本医疗素养促进工作纳入医疗卫生机构综合考核和健康促进医院建设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切实提高辖区居民获取并利用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能力。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医患沟通,开展患者健康教育,普及合理用药和科学就医知识,提高居民防病就医能力。
(三)提高慢性病防治素养。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将提高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作为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任务。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针对目标人群开展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等重点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工作,围绕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生活方式进行干预。
(四)提高传染病防治素养。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依法加强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宣传传染病防治法律和政策,做好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和流感等重点传染病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城乡居民传染病防治素养。
(五)提高妇幼健康素养。各级妇幼保健机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以及其他医疗卫生机构要将妇幼健康教育纳入日常工作,利用临床诊疗、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社区活动等时机,通过专题讲座、户外宣传、发放健康传播材料、个体化健康教育等形式,普及妇幼保健、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知识和技能,提高妇幼健康素养水平,促进妇女儿童和育龄人群合理利用妇幼保健服务。
(六)提高中医养生保健素养。各级卫生计生行政和中医药管理部门要将中医养生保健素养作为健康素养促进工作的重要内容,继续推进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设立中医药文化科普知识宣传栏,培养中医文化科普宣传队,组织中医文化科普讲座,同时利用好广播、电视、网络、书刊等平台,传播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与技能,弘扬中医传统文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特别是中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要利用提供诊疗服务时机,普及中医养生保健基本知识和技能。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食品安全、精神卫生、地方病和职业病等领域健康教育工作。依法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和风险沟通,普及防范知识和技能,提高公众正确报告和自救互救能力。依法做好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普及食品安全要点和食源性疾病防控相关知识。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采取多种形式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提高居民自我心理调节和及时寻求专科医疗服务的能力。普及地方病和职业病防治核心信息,提高居民对正确饮水的认识,提高职业防护能力。
三、主要活动
(一)大力开展健康素养宣传推广。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修订《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及其释义,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同发布《中国公民中医养生保健素养》。针对影响群众健康的主要因素和问题,建立健康知识和技能核心信息发布制度,完善信息发布平台,加强监督管理,及时监测纠正虚假错误信息。建立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传播资源库,打造数字化的健康传播平台。
组织开展健康中国行系列活动。每年选择一个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公共卫生问题作为活动主题。各地要与大众媒体建立长期协作机制,通过设立健康专栏和开办专题节目等方式,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报刊、手机等媒体的传播作用。建立一支权威的健康科普专家队伍,组织开展健康巡讲等活动。针对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流动人口、贫困人口等重点人群,开展符合其特点的健康素养传播活动。
推进12320、12356卫生计生服务热线建设,打造健康科普平台,传播健康知识,回应群众关切,服务百姓健康。
(二)启动健康促进县(区)、健康促进场所和健康家庭建设活动。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的带动作用,落实基本健康教育服务,在城乡基层大力普及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国家卫生计生委制订健康促进县(区)、健康促进场所和健康家庭的标准和规范。每年建设约90个健康促进县(区),健康促进医院、健康促进学校、健康促进机关、健康促进企业、健康社区各200个,每个县(区)建设100个健康家庭。建设活动每年覆盖约4000万人,预计到2020年覆盖人口数达到3.2亿。各地定期总结、推广健康促进县(区)、健康促进场所和健康家庭的建设经验,带动当地健康素养促进工作。
(三)全面推进控烟履约工作。积极履行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落实有效的控烟措施。全面推行公共场所禁烟,努力建设无烟环境,推进全国无烟环境立法和执法工作。深入开展全国建设无烟卫生计生系统工作,发挥卫生计生系统示范带头作用。加强控烟宣传教育,创新烟草控制大众传播的形式和内容,提高公众对烟草危害的正确认识,促进形成不吸烟、不敬烟、不送烟的社会风气。开展戒烟咨询热线和戒烟门诊等服务,提高戒烟干预能力。加强烟草流行监测与相关研究,为烟草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四)健全健康素养监测系统。巩固健康素养监测系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保证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推进信息化建设,逐步建立健康素养监测网络直报系统,完善试题库和数据库,推广健康素养网络学习测评系统。有条件的省(区、市)可在国家监测点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省级监测系统,监测本省(区、市)健康素养水平。加强健康素养理论研究,分析不同人群和重点问题健康素养现状和影响因素,提高监测结果的应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以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为主导,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为龙头,以城乡基层卫生计生机构为基础,包括医院和其他卫生计生机构、机关、学校、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在内的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国家卫生计生委成立健康促进和控烟履约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委内健康素养促进工作。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将健康素养促进提升到事业发展战略的高度,将健康素养水平作为评价深化医改和卫生计生工作成效的关键指标之一,纳入本地区卫生计生工作绩效考核。建立健康促进和控烟履约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制订本地区规划实施方案,设立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办公室和专家组。
(二)加大经费保障。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积极协调财政部门,加大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的投入力度,中央财政加大对中西部困难地区的支持力度。加强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地要积极动员更多社会资金用于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积极推进健康服务业发展,促进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
(三)注重资源整合。要以中央补助地方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抓手,充分整合卫生计生系统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资源,利用好健康中国行、建设卫生(健康)城市和文明城市、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相约健康社区行、婚育新风进万家等平台。在制订、修订疾病预防控制、健康教育、卫生应急、医政药政、基层卫生、妇幼卫生、计划生育、老年保健、食品安全、流动人口等相关政策时,要将提高目标人群健康素养作为重点任务。要不断加大健康素养促进行动项目的整合力度,优化实施方案,强化项目管理,确保项目实施效果。
(四)强化能力建设。健全覆盖国家、省、市、县级的健康教育专业机构体系。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在健康素养促进行动中承担协助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开展规范制定、组织实施、监督评估等工作,为其他机构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原则上独立设置。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负责开展本业务领域内健康教育活动。医院和其他卫生计生机构要以健康素养促进为核心,面向患者、家属、机构内工作人员和社区居民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依托社区、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康教育场所和基地,完善工作网络。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健康教育场馆和基地。
加强健康教育专业人员能力建设,大力开展培训,每三年轮训一次。优化人员结构,到2020年,省级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本科学历以上专业人员比例达到65%,市级达到50%,县级达到35%。加强医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卫生计生机构和重点场所健康教育工作人员能力培养,定期开展健康教育专业培训。
(五)开展督导评估。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制订规划考核评估体系,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及时公布评估结果。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开展及中期、末期督导评估。注重总结推广典型经验,对规划实施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适当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