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2016最新考纲编写:中考政治(思想品德)知识点全面归纳整要点

时间:2019-05-14 21:59: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按2016最新考纲编写:中考政治(思想品德)知识点全面归纳整要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按2016最新考纲编写:中考政治(思想品德)知识点全面归纳整要点》。

第一篇:按2016最新考纲编写:中考政治(思想品德)知识点全面归纳整要点

政治中考复习全面整理(九年级全一册 本册所属部分:心理道德+法律常识+国情部分

第一单元 承担责任 服务社会 第一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一、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 1.责任的含义、产生。

含义:是一个人应该做的事情和不应该做某些事情。

产生:人都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

2.角色不同,责任不同。

①随着所处的环境和场所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地变换自己的角色,调节角色行为,承担不同的责任。

②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

③作为子女,应当孝敬父母;作为学生,应当遵守学校纪律,完成学习任务;作为普通公民,应当“位卑未敢忘忧国”;作为社会成员,应当保护环境,维护正义。

④出现角色冲突时,要分清责任的轻重缓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正确选择。

3.自己对自己负责。(为什么?怎么做?)

①谁对自己不负责任,谁就要对这种不负责任所造成的后果负责。②只有对自己负责的人,才有资格、有信心、有能力承担起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

③如果不能自觉承担相应的责任、对自己负责,你就永远无法长大成人。④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

⑤小到约定守时,大到终身信守诚信、自尊自信、自立自强,都是对自己负责的表现。

二、不言代价与回报 1.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

回报: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这种回报既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要说回报,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如良好的自我感觉、他人的赞许、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等。

代价:承担责任不仅意味着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而且还意味着可能因做得不好受到责备,甚至受到处罚。

2.选择可以选择的责任。

①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可以选择自己承担的责任。

②凭借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进行正确的评估,作出最合理的选择。

③一旦我们作出自己的选择,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承担起我们应负的责任。3.主动承担不可推卸的责任。

①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然要为它们承担责任。如果采取抱怨、懈怠等消极态度,同样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

②改变我们对待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的态度,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全身心地投入,做到我承担,我无悔。

4.感恩不言代价与回报的人。

他们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第二课 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一、承担关爱集体的责任

1.个体与集体的关系,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关系。

①集体离不开个体而存在。个体也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②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

③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2.为什么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①集体离不开个体而存在。个体也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②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

③只有人人都主动关心、爱护集体、为集体建设出力,集体才会真正成为我们依恋的家。

3.怎样关爱集体?

①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为集体建 设贡献才智。

②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③在集体中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4.团结的集体。

集体的力量不仅取决于成员数量的多少,而且取决于成员之间的组织和配合。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1.为什么要承担社会责任?

①我们都生活在社会中,任何人脱离了社会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更不可能成就任何事业。我对自己负责,说到底,也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责任感。

②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③广大社会成员不言代价与回报地履行责任,我们的生活才更加安全,更加多彩,更加温暖,更加充满希望。他们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④有利于使我们的社会成为一个互帮互助,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⑤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2.如何承担对社会的责任?

①承担起管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 氛围。

②当国家的尊严受到侵犯时,我们要挺身而出,坚决维护国家的尊严、荣誉和利益,③国家处在困难时刻,我们要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④我们要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⑤热心公益,服务社会。3.为什么要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①我们生活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互帮互助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人人相互关爱的社会。

②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中,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③当你参加公益活动时,将会吸引众多关注的目光,得到众多人的积极响应,从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三、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为什么要信守承诺?

①我们许下诺言,也就意味着自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②我们信守承诺,就会为自己赢得信任。失信于人,既是对自己不负责任,也是对他人的不尊重,甚至会对他人、对集体的利益造成损失。③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是我们负责任的表现。

2.为什么要勇担过错?

①当我们做错事时,承认错误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而承担错误所造成的后果更能考验我们的勇气。

②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也是一种负责任的表现。2.自觉承担责任的要求。

①自觉承担责任,就是我愿意承担责任,我主动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

②自觉承担责任,就要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并在承担责任中不断成长。第二单元 了解祖国 爱我中华 第三课 认清基本国情

一、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

1.日益强大的中国和面临压力的中国。

①当今世界,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同时是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国家。

②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仍然面临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2.认清国情,科学发展。

我们只有在认清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实现科学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

族的伟大复兴。

3.现代化事业取得巨大成就。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4.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基本国情)①原因(表现):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②含义: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③时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算起,至少需要一百年时间。

④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5.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6.国家的总任务。

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7.为什么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①在九十多年的艰辛探索历程中,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②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

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③旗帜就是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

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

二、党的基本路线 1.党的基本路线。

①依据: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②出发点: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前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核心),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途径),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目标)。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①含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

②意义:(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 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其它社会问题的根本途径。

3.四项基本原则。

①含义: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②意义: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4.坚持改革开放的意义。

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②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③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安定团结,综合国力提升,民族凝聚力增强,国际影响力增强。

5.为什么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①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安定团结,综合国力提升,民族凝聚力增强,国际影响力增强。

②我们之所以取得这些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因为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③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必须长期坚持下去。

6.处理好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关系。

①“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有机整体。②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

三、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四面八方。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含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少数民族自己管理自己的内部事务。

②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体现了各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③意义:(灵活)

①民族团结事关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事关祖国统一、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各民族团结进步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③只有民族团结,中华民族才能拥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才能不断创造历史伟业,才能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才能维护祖国统一安全,才能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④维护民族

团结,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

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形成的新型民族关系: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4.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5.维护民族团结。

①促进民族团结进步,是我们每一位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②我们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同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

6.一国两制。

①制定:为了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②内容:“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个国家”是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制度”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③实践: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实践证明“一国两制”方针是完全正确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一国两制”、高度自治的方针,保持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7.解决台湾问题。

①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最佳方式):“和平统一、一国两制”。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8.祖国统一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①历史事实: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②民心所向: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

③历史必然: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第四课 了解基本国策与发展战略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一、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 1.为什么要坚持对外开放?

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无论什么国家要发展壮大,都必须把自己融入世界发展的大潮中去,关起门来搞建设都是不能成功的,闭关自守只能导致愚昧、落后。

②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要发展、要进步、要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一切先进文明成果。

③对外开放使中国融入世界,与世界各国相互取长补短,在竞争与合作中加快自己的发展步伐。

④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二、坚持对外开放

2.怎样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①我国对外开放是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开放。

②任何时候都不能依靠别人搞建设,必须始终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我们自己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

③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④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

计划生育与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一、计划生育关乎国计民生

1.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当代人类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2.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3.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

①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②其它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等。

4.人口多,增长快的影响。

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5.人口问题的本质。

从本质上讲,人口问题就是发展问题。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都与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有直接的关系。

6.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 ①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形势。

②只有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实行优生优育,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才能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顺利实现。③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7.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和要求。

①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②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二、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1.环境问题的成因。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一些地区的发展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

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工业污染治理任务繁重,城镇生活污染增加。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严重,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

3.环境问题的危害。①破坏生态平衡。②危害人类健康。

③直接影响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4.严峻环境形势的正确选择。

①增强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②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5.科学发展观。①核心:以人为本。

②含义: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③内涵:

(1)全面:“五位一体”建设。

(2)协调:城乡、贫富、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各方面的协调。(3)可持续: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我们共同的家园 1.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2.自然资源的基本状况和利用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①我国的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②长期以来,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3.为什么要坚持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①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缓解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②有利于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要求。

①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②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2.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①人口、环境、资源问题说到底都是发展问题,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恶化、生态危机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我们和子孙后代的生存。

②我国面临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③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3.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①自觉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②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计划生育、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③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科技的重要作用。

①科技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促进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

②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3.我国科技的现状。

①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经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

②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4.中国发展科技的意义。

①要迅速提高我国的生产力水平,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科学技术。

②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实现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

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1.处理好经济建设与教育的关系。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时,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始终坚持。

2.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①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

②我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③教育关系子孙后代,和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接受良好的教育,已逐渐成为人们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

④中国未来的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

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三、科教兴国 1.为什么?

①全球范围内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对各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综合国力的增强所产生的巨大推动力量,对我国形成严峻挑战。

②发展教育、科技,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才能早日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怎么做?

①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②全面深化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

③加大科技投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④全面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⑤建立科技奖励制度,奖励科技人才。

四、建设创新型国家 1.为什么?

①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

②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不断开辟新的天地。

2.青少年怎样成为创新型人才?

①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打下知识基础。②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习惯,勤于实践。③要勇于质疑,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④拓展思维,多角度思考解决问题。⑤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善于思考,大胆想象。第五课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一、灿烂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组成。

语言文字、文化典籍、科技工艺、文学艺术、中国哲学、道德伦理等。2.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之中。4.中华文化的影响。

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②中华文化不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中华传统美德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6.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结合时代和实践的要求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是我们青年一代肩负的光荣使命。

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1.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

①基本内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丰富和发展:①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都体现了共产党人身上的民族精神。②新中国成立后所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劳模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

③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发扬光大。2.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②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③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

3.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要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④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⑤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中华传统美德。⑥学习爱国英雄人物,激发爱国热情。⑦在学习中培养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第三单元 融入社会 肩负使命 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

一、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1.人民当家作主。

①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位最高,权力最大。

2.依法治国的含义。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长期治国理政经验基础上提出的治国基本方略。

3.依法治国的意义。

①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②只有依法治国才能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和国家的利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和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

4.依法治国的要求。

①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②一切国家机关都要依法组织和建立,依法行使职权。

③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④人人都要自觉弘扬社会主义法治 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学法、遵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5.依法行政的重要性。

①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

②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③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二、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宪法的地位,作用。①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②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③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④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2.宪法的内容。

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主要有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标志等。

3.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的原因。

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国家立法活动的基础。因此,宪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4.宪法具有最高法律地位的表现。

①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是母法,普通法律是子法。

②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否则就会因违宪而被撤销或者宣布无效。

③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

5.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①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②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③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6.我们对待宪法的态度。

①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

②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三、依法参与政治生活

1.政治权利的内容: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2.我们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主要渠道有哪些?

①可以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②可以采用书信、电话、电子邮件、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③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进行监督。3.我们自觉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的意义。

①有利于有效行使自己的权利,尽到对国家的责任。②有利于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发展民主政治。

③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提高工作效率,预防腐败,建设高效、廉政政府。

④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4.依法行使监督权。

①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

②公民行使监督权时,应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

③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采用张贴大字报、聚众闹事等方法。

5.什么是国家安全?

国家安全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6.为什么要维护国家安全?

①国家的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没有国家的安全,公民个人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

②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宪法规定的 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7.怎样维护国家安全?

①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

②维护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③公民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应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的工作,为国家安全机关执行公务提供便利条件和协助。

第七课 关注经济发展

一、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 1.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是由什么决定的? 它的确立,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同时,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它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其中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4.国有经济。

(1)国有经济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

(2)国有经济的重要性、作用: ①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②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5.集体经济。(1)什么是集体经济?

它是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集体经济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

(2)集体经济的重要性、作用:

①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集体经济体现共同致富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③集体经济对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6.非公有制经济。

(1)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2)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性、作用:

①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非公有制经济对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要,增加就业,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

用。

7.处理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在我国,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形成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局面。这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1.我国的分配制度。

①由谁决定:由基本经济制度决定。

②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③分配原则: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2.理解共同富裕。

①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但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富裕、同等富裕、同时富裕。

②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和帮助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③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有不同的内容,要从我国国情出发,经过长期有步骤、分阶段的努力,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3.为什么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①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②有利于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③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解决社会主要矛盾。

④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⑤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如何实现共同富裕?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②完善国家的分配制度,落实分配政策,防止收入差距悬殊。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援助弱势群体,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④坚持改革开放,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②贫困地区人口要努力学习,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实行计划生育,艰苦奋斗,发展集体经济、特色经济。

⑤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第八课 投身精神文明建设

一、什么是先进文化?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二、为什么要发展先进文化?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事业。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②先进文化始终是凝聚和激励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③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能够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④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⑤联系实际。

三、怎样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国家方面

①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什么?怎么做?)

(1)方向问题是根本问题,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2)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②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为什么?)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③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和科学,培养“四有”新人。(为什

么?怎么做?)为什么:①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 和中心环节。②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③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精神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 “四 有”公民。④有利于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怎么做:①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 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②自觉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③树立“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培育文明道德风尚。④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式?意义?)

(二)个人方面 ①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②善于辨别各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并自觉地加以抵制。③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说明:最后一单元“满怀希望,迎接明天”,按照广东省考纲的内容,为非重点内容,主要 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所以,在此不做整理。注意:最后一单元中的“和谐社会”部分仍然有考主观题,回答时所运用的知识为前面公平正义,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大综合,没有新的专门的知识用来回答“和谐社会”

第二篇:按2016最新考纲编写中考政治(思想品德)知识点全面归纳整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政治中考复习全面整理(八年级下册)本册所属部分:法律常识、心理道德 第一单元 权利义务伴我行 1.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我国法律保障公民的权利。

公民权利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①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②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3.公民权利的特点。

①我国公民的权利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②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我国的普通法律则依据宪法进一步规定公民的具体权利。

4.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③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④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5.如何正确理解和行使公民的言论自由权?

①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滥用言论自由是法律不允许的。

②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③谁公开发表了有损于他人、有损于公共利益的言论,谁就要对言论后果负责。6.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②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③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

④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7.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

①广大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地履行道德义务,既有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又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②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8.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①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②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③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9.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

①法律和道德具有一致性。我国法律和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②凡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③我们积极实施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0.总结。

我们要做到正确地行使权利,忠实地履行义务,做一个具有高度法制观念和高尚道德的合格公民。

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 1.公民的人身权。

①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2.人身自由权。

①含义: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②法律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权。人身自由是一项重要的人身权利。③类似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限制或剥夺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都为法律所禁止。3.生命健康权。

①生命健康权是公民首要的人身权利。②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

③生命健康权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珍爱生命,维护健康既是我们的权利,也是我们对自己,对社会的义务。

④公民要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要积极锻炼身体,要在患病时及时医治,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4.关爱他人的生命和健康。

①我们在享有生命健康权的同时,负有不得侵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道德义务和法定义务; ②我们要关爱生灵,关爱他人的生命与健康,远离暴力,做一个既遵守法律又乐于助人的人。5.人格尊严权。

①任何人都享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和社会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②人格尊严权包括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6.维护我们的名誉权。

①名誉的作用:每个人一生都处在社会评价中,名誉集中体现了人格尊严。良好的名誉不仅可以获得社会的更多尊重,还可获得经济利益。

②名誉权的含义: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对自己的品德、信誉、才干等方面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③侵害名誉权的危害:侵害名誉的行为不仅践踏了他人的人格尊严,而且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

④侵害公民名誉权的行为:侮辱行为和诽谤行为。7.维护我们的肖像权。①肖像权的含义:肖像是以容貌为中心的人体形象的再现。公民依法享有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

②侵害肖像权的行为:未经本人的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肖像。利用肖像进行人身攻击。8.维护我们的姓名权。

①姓名权的含义:姓名是每个人人格的基本标志。姓名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

②盗用、冒用他人姓名,是侵害公民姓名权的两种具体表现。9.什么是隐私? 隐私是指公民不愿意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开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人空间。

10.隐私权的含义。

隐私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11.保护隐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①必要性: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和传播媒介越发达,个人隐私被披露的可能性就越大,人们对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也就越迫切。

②重要性:重视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可以缓解人们对人格独立的担忧,保证人们自由舒畅地生活。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保护人们正常生活不受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能够自觉地尊重和维护隐私及隐私权,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是社会进步的体现。12.依法维护隐私权。①要树立隐私意识。

②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责任与信誉是隐私权的两种最忠实的守护者。③要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④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来保护。⑤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第三单元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 1.受教育权的含义。所谓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受教育既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又是基本义务。2.教育的重要作用。

①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

②它又唤起人的潜能,不断提高和革新自己,从而开辟人性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

③教育能为人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让短暂的生命发光,有尊严有意义地度过一生。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

②对于民族、国家来说,教育成就未来。3.义务教育及其特征。

①含义: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事业。

②特征:强制性、公益性、统一性。4.青少年如何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①其一,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

②其二,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

③其三,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④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树立远大志向,树立终身学习观念。5.财产所有权。

①含义: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②保护方式:民事法律、刑事法律。6.继承权。

继承方式: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7.智力成果权。

①保护的意义:给予创新成果以智力成果权的保护,是对创新精神的最有效的鼓励。②如何保护:(1)保护智力成果权,有赖于公众的维权意识。当自己的智力成果权受到侵害时,要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2)我们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尊重他人的脑力劳动,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8.消费者的权益。(1)安全权、(2)知情权、(3)自主选择权、(4)公平交易权、(5)依法求偿权、(6)结社权、(7)获得教育权、(8)人格尊严与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9)监督权。

9.消费者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①树立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在消费过程中,我们要具有良好的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运用自己所学的消费知识和法律,防止侵权行为的发生。当侵权行为发生后,应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②通过正当合法的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包括: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单元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

1.为什么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 ①社会的稳定需要公平。公平是社会的稳定器。公平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解决社会问题,有利于社会的长治久安。

②社会的发展需要公平。有了公平,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2.怎样面对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 公平是相对的。

①当不公平现象发生时,我们应该增强权利意识,善于寻找解决途径,用合法的手段去寻求帮助,解决问题,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

②当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时,我们不妨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或许我们会更加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③公平意识是道德的重要内容。崇尚公平,主持公道,要求我们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3.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

①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②公平的合作,必然是互惠的合作。4.正义行为的含义及要求。

①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

②正义要求我们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尤其要尊重人的生命权,公正地对待他人和自己。5.正义制度。

公平与正义,必须有正义的制度来保证。6.为什么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正义? ①正义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使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②正义的制度给予人们公平合作的支持和保障。

③正义可以通过制度的调节来避免严重的社会分化,使得我们的社会健康、持续地发展。④正义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防止社会的土崩瓦解。7.正义要求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正义和正义制度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它要求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没有人可以例外。我们要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习惯,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8.如何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

①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

②面对非正义的行为,要采取积极的态度,与非正义行为作斗争。

③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够采用正当方式,奋起抗争;

④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的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

下载按2016最新考纲编写:中考政治(思想品德)知识点全面归纳整要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按2016最新考纲编写:中考政治(思想品德)知识点全面归纳整要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