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

时间:2019-05-14 21:5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

第一篇: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

【法规名称】石家庄市政府关于加强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 【颁布单位】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发文字号】石政发〔2010〕21号 【颁布时间】2010-3-28

【实施日期】2010-3-28

【失效日期】2015-3-27 【正文】

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为落实《河北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规定》(省政府令〔2009〕第12号)的有关规定,进一步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现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河北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规定》,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重大危险源的监督和管理,实现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和从被动防范向源头管理的转变,坚决遏止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总体目标

确保重大危险源各项安全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确保重大危险源各项监控、监管措施得到有效落实,确保不发生重大危险源安全事故。

三、主要工作

(一)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企业是安全生产的主体,也是重大危险源管理监控的主体,在重大危险源管理与监控中负有重要责任。要严格贯彻执行《河北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规定》,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1依据国家、省有关规定,辨识、确认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并委托具有安全评价资质的机构对确认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区分重大危险源等级。

2经确认的重大危险源要做好登记建档工作,并将登记建档情况及时向安监部门备案,同时按照《重大危险源管理信息系统》有关要求,上报重大危险源数据及相关信息。

3严格落实重大危险源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管理监控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将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逐级分解到厂矿、车间、班组,建立重大危险源单位内部“三级”监控责任体系,责任到人。

4加强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的实施方案。

5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检测监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

6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使其熟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7积极参加市重大危险源监控中心组织的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的相关培训。

8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并对重大危险源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的检测,对重要的设备、设施进行经常性的检测、检验,并做好纪录。

9建立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厂矿月查、车间旬查、班组日查安全检查制度,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档案,对存在事故隐患和缺陷的重大危险源要认真进行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防止事故发生。在排除前或者排除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必须撤出人员,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

10确定为一、二级重大危险源和经安全评估确定需进行实时监控的企业及其重点部位、关键设施要建立有效的安全监控系统,并与县、市级安全监管部门远程监控系统联网。

11联网实时监控的重大危险源企业应当保障联网线路畅通,联网监控设备设施运行正常,并对其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查。

12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装备,落实应急救援预案的各项措施,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13.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和行业的技术标准,推动技术进步,不断改进监控管理手段,提高监控管理水平,提高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稳定性。

(二)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各级政府是安全生产的监管主体。作为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各自职能,认真督导各类企业抓好重大危险源管控工作。

1抓好重大危险源普查、分类、登记工作。各级各部门要依据《河北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规定》中有关重大危险源辨识范围,重新对本辖区内重大危险源组织一次深入普查,进一步摸清底数,准确掌握重大危险源的数量、状况和分布情况,并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分类,重新登记造册。

2抓好重大危险源审查备案工作。市属及以上重大危险源企业的登记建档情况经由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审查后,报送市安监局备案,市安监局对其监管的重大危险源企业的登记

建档工作直接进行审查备案。县(市)、区属企业重大危险源的登记建档情况按以上原则审查备案,其中三级及以上重大危险源企业的登记建档要逐级上报市安监部门审查备案。各级各部门审查备案后,将汇总后的重大危险源企业登记建档有关数据报市重大危险源监控中心,纳入《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统一管理。

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四级及以上重大危险源上报县安监局登记、建档(属于市属以上企业的四级重大危险源逐级上报市安监局登记、建档);三级及以上重大危险源逐级上报市安监局登记、建档;二级及以上重大危险源逐级上报省安监局登记、建档;一级重大危险源逐级上报国家安监总局登记、建档。

3抓好重大危险源企业建档数据录入的培训工作。市重大危险源监控中心要按照《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录入要求,组织各级各部门及企业有关人员就重大危险源建档数据录入开展技术培训,确保数据录入准确。

4抓好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检查企业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和加强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的情况,以及对存在隐患的重大危险源的整改情况。对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重大危险源存在事故隐患的,要责令企业立即整改;在整改前或者整改中无法保证安全的,要责令企业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难以立即整改的,要限期完成整改,并督促企业采取有效的防范、监控措施。对不履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建档、检测、评估和申报备案等法律义务的企业要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严格处罚,对因重大危险源监控不力、管理失控酿成事故的,要依法严肃追究企业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四、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加强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要把做好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作为转变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手段、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效果的重要途径,真正把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把重大危险源监管作为安全生产领域的一项基础工程,一项治本之策,一项长久任务,切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完善制度,理顺体制,认真抓好《河北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规定》的贯彻落实。

(二)加大资金投入,建立重大危险源监管平台。市政府和各县(市)、区政府要将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建立本区域重大危险源监控信息管理系统,设置重大危险源监控中心,健全监督管理网络体系,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政府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和预警监控平台,对重大危险源实施实时预警监控,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水平与效果。

(三)组织技术培训,抓好宣传教育工作。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做好相关技术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使企业主要负责人、职工学习和掌握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的相关法规、标准,掌握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所必备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了解做好重大危险源管理监控工作的重要意义。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先进经验和有效做法,宣传重大危险源的有关法规标准、政策规定和技术知识,为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从源头上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此意见有效期自2010年3月28日起至2015年3月27日止。湖北省工商局关于开展国庆中秋食品市场专项整治的通知

各市、州、县工商局:

为了维护食品市场秩序,保障国庆、中秋两节(以下简称“两节”)食品市场消费安全,确保人民群众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和省食品安全监管领导小组办公室有关要求,现就开展“两节”食品市场专项整治工作通知如下:

一、整治内容

(一)集中开展节日食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以月饼、奶制品、肉制品、米面制品、禽蛋制品、食用油、膨化食品、冷冻食品、豆制品、糕点、饮料、酒类等节日消费量大以及消费者申诉举报集中的食品为重点品种,突出农村、城乡结合部、城市社区、旅游景区及车站码头等重点区域,加大对小食品店、小商贩、小摊点、小集市的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经销过期霉变、有毒有害和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节日食品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节日食品市场秩序。尤其要针对中秋节食品市场消费特点,以商场、超市、批发市场为重点,加强对月饼经营者的监督检查,监督其严格落实进货查验制度,严把月饼市场准入关。同时加强对月饼质量的监管,加大抽检力度,增加抽检频次,依法查处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月饼,以及过度包装等不符合相关规定要求的月饼。

(二)严厉打击非法销售“地沟油”行为。将开展“地沟油”整治作为“两节”食品市场整治的重要内容,切实保障食用油市场消费安全。一是捣毁“地沟油”黑窝点。以城乡结合部和城市近郊区为重点,仔细排查和清理非法生产“地沟油”的黑窝点,摸清“地沟油”原料来源和销售渠道,对发现的“地沟油”要追查到底,对黑窝点一律捣毁,涉嫌犯罪的要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二是严格规范食用油经营者主体资格。对辖区所有销售食用油的经营者进行拉网式清查,建立健全食用油经营者的经济户口和监管档案,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坚决查处和取缔无证无照经营食用油的违法行为。三是强化食用油经营者的主体责任。依法监督经营者把好食用油进货关,督促经营者仔细查验供货方的证照和检验合格证明,切实履行法定责任和义务。

(三)开展一次性塑料餐盒专项整治。近期集中时间、集中力量,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为重点,加强对一次性塑料餐盒经营者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销售一次性塑料餐盒的行为,确保公众饮食消费安全。对销售未获得生产许可证、未在产品或者包装上标注qs标志的一次性塑料餐盒的违法经营行为,要依法予以查处。对省工商局检测公布的不合格一次性塑料餐盒,要责令相关经营者立即停止销售,并按相关法律规定立案查处。

(四)集中开展食用农产品市场检查。加大对各类批发市场、超市和食用农产品市场的执法检查力度,对市场中食用农产品经营主体进行全面清理检查,依法查处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提高快速检测频率,严厉打击市场上以次充好、销售变质伪劣食用农产品等违法经营行为,强化市场开办单位和场内经营者责任。特别加强对生猪肉品市场的监管力度,严格落实市场准入制,严禁未经检验检疫部门检验、未加盖检验检疫章的商品进入市场销售。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制售注水猪肉、病死猪肉等违法行为,严防不合格猪肉流入市场,切实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时间安排

本次专项整治自2010年9月上旬开始,至10月中旬结束。

三、工作要求

(一)有效防范,妥善处置“两节”市场突发问题。各地要针对节日食品市场监管工作量大、时效性强、影响面广的特点,坚持预防为主,超前防范,层层落实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处置制度,及时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两节”食品市场突发问题。及时了解各种食品安全信息,掌握食品市场动态情况,综合分析利用各类信息,及时发现可能引发的食品安全事故苗头。一旦发生突发问题,各级工

商部门领导干部要靠前指挥,及时妥善处置。两节期间,全省各级工商部门要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畅通通讯联络,落实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对涉及食品安全的有关重大事项和突发问题,要在向当地政府及时汇报和妥善处置的同时,及时报告上一级工商部门。

(二)严格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各地要切实加强领导,一把手亲自抓,主管领导具体抓,各内设机构按职责分工协作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层层强化领导监管责任制、属地监管责任制以及各职能机构的监督检查指导责任制,严格责任追究制度。要采取重点督查、交叉检查以及明查暗访等方式,督促各项监管落实到位。对履行职责不力、监管不到位、工作不落实造成严重后果的,严格依法依纪追究其责任。

湖北省工商局关于开展国庆中秋食品市场专项整治的通知

(三)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强化部门协作配合。各地要及时依法查处在食品检测和日常监管中发现的食品违法经营行为,对监督检查和食品检测中发现的问题产品,立即采取控制措施,追根溯源,查清销路,依法严肃查处。并及时曝光典型违法案件,震慑违法经营者。涉嫌犯罪的,及时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注意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地沟油”等非正规来源食用油和不合格一次性塑料餐盒的危害,提高食品经营者和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充分发挥12315的投诉举报作用,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强正面宣传报道,大力宣传专项整治行动情况和成效。各地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协调下,依法履职,加强与卫生、质监、药监、公安等部门沟通协作,及时通报信息,强化联合执法,密切协作配合,形成整治合力,确保食品市场消费安全。

各市、州、直管市、林区工商局请及时将相关统计表和专项整治总结(统计表及报送要求见附件)上报省工商局食品处。

第二篇: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规定

无为县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防止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安徽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有关规范性文件,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无为县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

法律、法规、规章、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有关规范性文件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的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主要包括:

(一)贮罐区(贮罐);

(二)库区(库);

(三)生产场所;

(四)压力管道;

(五)锅炉;

(六)压力容器;

(七)煤矿(井工开采);

(八)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

(九)尾矿库。

重大危险源的具体界定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 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县直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本乡镇和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实施安全监督管理,负责监督检查职责内重大危险源的登记、评估、检测工作,监督生产经营单位抓好重大危险源存在安全隐患或问题的整改。

第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是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对相关的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负全面责任。

第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重大危险源的登记范围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和行业标准执行。

第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至少每三年委托有法定资格的中介机构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并出具安全评估报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已经进行安全评价并符合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要求的,可不必进行安全评估。

安全评估的中介机构应当对其安全评估的结论负责。

安全评估报告应当报送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安全评估的费用由被评估单位支付。

第八条 安全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

(二)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

(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四)可能发生的事故的种类及严重程度;

(五)重大危险源等级;

(六)防范事故的对策措施;

(七)应急救援预案的评价;

(八)评估结论与建议等。

安全评估报告应当数据准确,内容完整,方法科学,建议措施具体可行,结论客观公正。安全评估报告所依据的检测检验数据必须由有国家或省检测检验资质的机构提供,检测检验机构应当对其检测检验的结论负责。

第九条 根据评估的结果,按照重大危险源的种类和能量在意外状态下可能发生事故的最严重后果分为四级:

(一)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事故的;

(二)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大事故的;

(三)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

(四)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一般事故的。

具体重大危险源的等级认定按国家有关标准规定执行。

第十条 重大危险源的生产过程、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并及时报告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档案,并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重大危险源申报登记的具体要求,在每年3月底前将有关材料报送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生产经营单位对新构成的重大危险源,应当及时报告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对已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及时报告核销。

第十二条 各乡镇和县直有关部门应做好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工作,实行分级报告制度。

(一)一级重大危险源应当逐级上报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登记、建档;

(二)二级重大危险源应当逐级上报至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登记、建档;

(三)三级重大危险源应当逐级上报至地级以上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登记、建档;

(四)四级重大危险源由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登记、建档。

第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其主要负责人和个人经营的投资人应当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检测监控必要的设备、设施资金投入。

第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的实施方案。

第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使其熟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等。其中,负责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工作的人员应参加专项业务培训,并掌握相应的工作技能。

第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现场检测监控和有关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

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以及重要的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检查、检测、检验,并做好纪录。

第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装备,每年进行一次事故应急救援演练。

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必须报送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九条 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企业危险源基本情况及周边环境概况;

(二)应急机构人员及其职责;

(三)危险辨识与评价;

(四)应急设备与设施;

(五)应急能力评价与资源;

(六)应急响应、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七)事故应急程序与行动方案;

(八)事故后的恢复与程序;

(九)培训与演练。

第二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时的危害后果、应急措施等信息告知周边单位和人员,扩大社会知情权和监督权。

第二十一条 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建立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信息化管理。

第二十二条 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重点监督检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重点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的情况;

(二)预防安全生产事故措施的落实情况;

(三)重大危险源的登记建档和备案等情况;

(四)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评估、检测、监控情况;

(五)重大危险源设备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情况;

(六)重大危险源现场安全警示标志设置的情况;

(七)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情况;

(八)应急救援组织建设和人员配备的情况;

(九)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工作的情况;

(十)配备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及维护、保养的情况;

(十一)重大危险源日常管理的情况;

(十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发现重大危险源存在事故隐患,应当责令生产经营单位立即排除;在排除前或者排除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生产经营单位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难以立即整改的,要限期完成整改,并督促生产经营单位采取切实有效的防范、监控措施。

第二十三条 对于生产经营单位未按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管理的,负责监督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安徽省安全生产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下列用语含义:危险物品,是指易燃易爆物品、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等能够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物品。

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位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位定为重大危险源。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自即日起施行。

第三篇:河北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实施办法

河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关于印发《河北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实施办法

(试行)》的通知

冀安监管应急„2010‟73号

各设区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现将《河北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各地在实施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及时反馈省局。

二○一○年八月十二日

河北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实施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河北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规定》(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9‟第12号),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的数量及其他存在的危险能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设备、设施和场所。

第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的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有关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第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是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落实动态监控,联网监测预警的管理原则。

第五条 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据《河北省重大危险源管理 规定》和本办法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危险源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重大危险源实施日常监督管理,并及时互通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信息,实行信息资源共享。

第六条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范围:

(一)储存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贮罐区或者单个贮罐;(二)储存民用爆破器材、烟火剂、烟花爆竹及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库区或者单个库房;

(三)生产、使用民用爆破器材、烟火剂、烟花爆竹及易燃、易爆、有毒物质的生产场所;(四)输送可燃、易爆、有毒气体的长输管道,中压以上的燃气管道,输送可燃、有毒等危险流体介质的工业管道;

(五)蒸汽锅炉,热水锅炉;

(六)易燃介质和介质毒性程度为中度以上的压力容器;(七)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有煤尘爆炸危险、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煤层自然发火期小于6个月、煤层冲击倾向为中等及以上的煤矿矿井;

(八)金属非金属地下矿井,包括瓦斯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有自燃发火危险的矿井、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矿井;

(九)全库容大于一百万立方米或者坝高大于三十米的尾矿库;

(十)国家和本省规定的其他重大危险源。

第七条 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建立重大危险源监控信息管理系统,掌握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信息,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加强监测预警,对监控设备设施、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

第八条 重大危险源的分级:

依据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重大危险源的等级按其危险程度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重大危险源级别评定,依据《河北省重大危险源分级评定试行办法》进行划分。

第二章 辨识与安全评估 第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情况,确认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并对确认结果负责。

第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范围,委托具有安全评价资质的机构对确认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承担安全评估任务的评价机构应当对其出具的安全评估报告的真实性及所作结论负责。安全评估报告应当数据准确,内容完整,结论明确并客观公正,建议措施具体可行。

安全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

(二)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

(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

(四)发生事故的可能性、类型及危害程度;

(五)可能受影响的周边单位和人员;

(六)重大危险源等级;

(七)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

(八)评估结论与建议。第十一条 一级重大危险源每1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估,二级重大危险源每2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估,三级、四级重大危险源每3年进行一次安全评估。

第三章 登记建档、备案与核销

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安全评估后的重大危险源及时登记建档。登记建档、备案时,应提交下列内容:

(一)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单位地址、联系人、联系方式;

(二)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

(三)重大危险源相关技术资料;

(四)检测及监控措施;

(五)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与演练;

(六)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

(七)重大危险源的其他情况。

第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后5个工作日内,依照有关规定将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情况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的主要内容发生改变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更新档案并上报备案。第十四条 对已不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及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核销申请;核销工作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现场核查,符合条件的予以注销。

第十五条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三、四级重大危险源备案和核销工作,并将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二级重大危险源备案和核销工作,并将一级重大危险源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一级重大危险源备案和核销工作,并将一级重大危险源上报至国家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

重大危险源备案登记表和备案证由省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统一监制。

第四章 安全管理

第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技术措施。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臵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信息标识牌。

第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或实际控制人应当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并对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第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和重大危险源信息变更情况,制定并及时修订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重大危险源应急预案应按照应急预案编制导则编写,并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发布,根据《河北省<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冀安办„2009‟13号)的要求,报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备案。

第二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管理机构,落实应急人员,并结合实际,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演练时可邀请相关部门参加,演练结束后应及时进行评估、总结,修改、完善预案,报安监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后的影响范围、危害后果、应急措施等信息如实告知从业人员、周边相关单位和相关人员,使其熟悉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掌握相关应急知识,能熟练应对和处臵突发事故。

第二十二条 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撤离作业现场,或者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采取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现场。从业人员撤离作业现场后,应当迅速向本单位、本部门负责人报告。第二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具有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其他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

第二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监控、管理及相关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技能培训,使其熟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掌握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并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档案。

第二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定期对重大危险源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危险能量和安全设施进行检测和检验,并做好记录。

第二十六条 对存在隐患的重大危险源,所在生产经营单位必须立即进行整改,整改期间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明确负责人,并及时报告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

第二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重大危险源的日常安全检查制度,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措施进行巡检,并做好检查记录。

第二十八条 在重大危险源场所进行施工等作业时,严格执行作业规程,须有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检查、验收。

第五章 安全监控 第三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等级,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监控信息系统,加强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监控与管理,建立和完善重大危险源集中监控系统,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和巡检并做好记录,重大危险源集中监控系统应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部署与所在市、县(市、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重大危险源远程监测预警系统联网,并确保安全监控信息系统和监控设备、设施有效运行。

第三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管理制度,制定完善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与管理的实施方案。

第三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明确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控管理负责人,指定专人负责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并落实监控责任。

第三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重大危险源电子信息台帐和档案,并随时根据变化更新重大危险源信息档案,实行动态监控。重大危险源必须建立有效的动态监控巡检系统,进行不间断的监控,随时掌握危险物品有关参数的变化情况,发现问题立即进行处理,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及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报告重大危险源的运行情况。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领导,将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及时协调、解决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重大问题,防范安全事故发生。设区市及重点县(市、区)安全监管部门应建立完善重大危险源远程监测预警和信息管理系统,实施分级监测预警,及时处臵预警信息,为迅速响应和应急救援提供技术保障。

第三十五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各类重大危险源信息实施动态管理,掌握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信息。把生产经营单位集中监控系统与远程监测预警系统的联网纳入安全设施“三同时”审查、验收的重要内容,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管理。

第三十六条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做好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工作,实行分级报告备案制度。

第三十七条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危险源实施安全监督管理,负责监督检查本辖区重大危险源的登记、建档、评估、检测、备案工作。乡镇、街道安全管理机构,应加强本辖区内重大危险源的监督检查、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进行登记建档和评估备案。

第三十八条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及有关部门的根据职责范围定期与不定期对重大危险源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及时查处重大危险源违法行为。监督检查的内容包括:

(一)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情况;

(二)预防生产安全事故措施落实情况;

(三)重大危险源的登记建档分级、备案情况;

(四)安全监控信息系统和监控设备、设施的建立和有效运行情况;

(五)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评估、检测、监控情况;

(六)重大危险源设备维护、保养和定期检测情况;

(七)重大危险源现场安全警示标志设臵情况;

(八)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教育情况;

(九)应急救援组织建设和人员配备情况;

(十)应急预案和演练工作情况;

(十一)应急救援器材、设备的配备及维护、保养情况;

(十二)重大危险源日常管理情况;

(十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事项。

第三十九条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及有关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重大危险源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责令生产经营单位立即排除。在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生产经营单位从危险区域撤出作业人员,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第四十条 各级安监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其他部门,应加强协调、相互支持、共同配合,落实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规定和要求,及时通报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的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第四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重大危险源存在的事故隐患及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报告、举报。接到报告、举报的部门应当按职责分工,及时组织核查并依法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第四篇:福建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预防事故发生,依据《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和监督,适用本暂行规定。

第三条 本暂行规定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符合《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的单元,即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主要分为生产场所重大危险源和贮存区重大危险源两大类。

第四条 按照可能发生事故的最严重后果,重大危险源分为以下四级:

(一)一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特别重大事故的;

(二)二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

(三)三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较大事故的;

(四)四级重大危险源:可能造成一般事故的。

第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及时协调解决监督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重大危险源的普查、登记、安全评估和监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和基础信息数据库,对重大危险源的各类信息加强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加强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督促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

省重大危险源监控中心负责承担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建设、业务指导、信息和相关技术的管理工作。

第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是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监控和管理的责任主体,其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和检测、监控工作全面负责,并指定重大危险源管理与监控的具体负责人。

第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本单位的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建立重大危险源管理档案,在每年3月31日前将重大危险源有关材料报送所在地县级以上有关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报送的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应当包括:

(一)重大危险源所在单位基本情况;

(二)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

(三)重大危险源平面布置图、关键设施和重点部位图片;

(四)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检测情况;

(五)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运行及监控措施落实情况;

(六)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方案。

第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对新构成的重大危险源以及与重大危险源相关的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时,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应当向县级以上有关主管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对重大危险源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对已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县级以上有关主管部门核销,同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第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机构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安全评估报告应当数据准确,内容完整,对策措施具体可行,结论客观公正。评估单位进行安全评估结束后,应当出具安全评估报告,并对其作出的安全评估结果负责。评估报告应报生产经营单位所在地县级以上安监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备案。

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应当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一)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

(二)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

(三)危险、危害因素辨识与分析;

(四)可能发生事故的种类及损害程度;

(五)重大危险源等级;

(六)应急救援力量及资源评估;

(七)监控措施方案;

(八)评估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监控,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依据安全评估结果建立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制定安全管理与具体监控措施的实施方案,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定期进行检测、评估,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检测检验和各项监控措施所必要的资金投入。

第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监控和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技能培训,使其熟悉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重大危险源管理人员应当参加专项业务培训,并掌握相应的工作技能。

第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符合《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规定的单元中危险性较大、容易发生事故的重大危险源及其重点部位和关键设施实施动态、实时监控和管理,实现与所在地的县级以上重大危险源远程信息管理系统和应急救援联动系统的联网。

(一)存在一、二级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建立有效的动态安全监控系统进行监控,及时掌握重大危险源安全状况的变化,发现问题立即妥善处理和解决,其监控系统应与所在地的县(市、区)、设区市和省级重大危险源远程信息系统和应急救援联动系统联网;

(二)存在三、四级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通过有效的监控措施,定期监测重大危险源状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其监控系统应实现与所在地的县(市、区)、设区市重大危险源远程信息管理系统和应急救援联动系统联网。

第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定期对重大危险源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检测,对重要设备设施进行检验,对安全状况进行检查。对检查、检测、检验情况应当作好文字记录,建立档案。

第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安全状况进行检查时,发现事故隐患应当立即采取措施予以排除。难以立即排除的,应当组织认证,制定治理方案,限期整改。在排除前或者排除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并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和监控措施。

治理方案应当包括事故隐患事实、治理期限和目标、治理措施、责任机构和人员、治理经费和物质保障等内容。

第十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配备必要的救援器材、装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应急救援机构、人员及其职责;

(二)危险辨识与评估;

(三)应急救援设备和设施;

(四)应急救援能力评价与资源;

(五)应急响应、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六)应急救援程序与行动方案;

(七)保护措施与程序;

(八)培训与演练;

(九)事故后的恢复与程序;

(十)其他有关事项。

第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档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重大危险源基本情况;

(二)重大危险源各项管理制度;

(三)重大危险源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培训情况;

(四)重大危险源管理与监控措施的实施方案;

(五)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

(六)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方案;

(七)重大危险源日常检查情况;

(八)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和演练情况。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对存在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重大危险源存在事故隐患的应当责令生产经营单位立即排除。在排除前或者排除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生产经营单位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并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范和监控措施。难以立即排除的,应当责令生产经营单位限期整改,并督促生产经营单位采取有效的防范和监控措施。第二十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重大危险源存在的事故隐患,有权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报告或者举报。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接到报告或举报后,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组织核查并依法处理。

第二十一条 对生产经营单位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普查、辨识、评估、登记建档,并实施监控和管理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依照《安全生产法》、《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处罚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自二○○八年三月一日起施行

第五篇:5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规定

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规定

(草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和《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指重大危险源是指依据有关国家标准辨识确定的危险设备、设施或场所。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经营单位的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适用本规定;有关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是本单位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

第五条 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预防与应急相结合的原则。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工作实施统一领导、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本规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危险源实施综合监督管理,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其职责范围内的重大危险源实施日常监督管理。

第二章 辨识与评估

第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依据有关国家标准对本单位的危险设备、设施或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

第七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报请主管部门组织行业专家组或委托具有相应安全评价资质的中介机构对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并形成安全评估报告。

第八条 依据国家相关标准,重大危险源的等级按照其危险程度由高到低依次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

第九条 一级重大危险源每一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评估,二级重大危险源每二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评估,三级、四级重大危险源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安全评估。

重大危险源具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重新进行安全评估。

(一)实施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

(二)生产工艺、材料以及生产过程、设备、设施等发生变更的;

(三)外部环境因素发生重大变化的;

(四)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

(五)国家有关标准发生变化的。

第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和承担安全评估的中介机构对其出具的安全评估报告的真实性及所作结论负责。安全评估报告应当数据准确,内容完整,结论明确并客观公正,建议措施具体可行。

安全评估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安全评估的主要依据;

(二)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

(三)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与分析;

(四)可能发生的事故情景、可能性及严重程度;

(五)可能受影响的周边单位和人员;

(六)重大危险源的风险水平;

(七)重大危险源等级;

(八)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

(九)评估结论与建议。

第十一条 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与分级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制定。

第三章 登记建档、备案与核销

第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及时登记建档。

登记建档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单位名称、法人代表、单位地址、联系人、联系方式;

(二)重大危险源种类及基本特征;

(三)重大危险源相关图纸和图片;

(四)检测及监控措施;

(五)事故应急预案;

(六)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

(七)其他重大危险源相关情况等。

第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在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安全评估 3 后15个工作日内,将重大危险源档案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

当重大危险源相关信息发生改变时,生产经营单位应及时更新档案并上报备案。

第十四条 对已不再构成重大危险源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及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提出核销申请;核销工作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现场核查,符合条件的予以注销。

第十五条 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四级重大危险源备案和核销工作,并将一级、二级、三级重大危险源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三级重大危险源备案和核销工作,并将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上报至省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省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一级、二级重大危险源备案和核销工作,并将一级重大危险源上报至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第四章 安全管理

第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制度,制定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技术措施。

第十七条 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以及矿山、建筑施工等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正常运转;生 产经营规模较小的,可以不建立应急救援组织,但应当指定兼职的应急救援人员。

第十八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制定并及时完善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

第十九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针对重大危险源每年至少开展一次综合应急演练或专项应急演练,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现场处臵应急演练。

第二十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对涉及重大危险源的从业人员进行应急管理培训,使其全面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第二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后果及应急措施等信息告知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和人员。

第二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臵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第二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根据重大危险源的等级,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监控系统或安全监控设施,保证安全监控系统或监控设施有效运行,并落实监控责任。安全监控系统或安全监控设施应作为安全设施“三同时”验收的内容。

第二十四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的检测,并做好检测、检验记录。

第二十五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对重大危险源、有重大危险源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周边环境开展隐患排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及时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并采取措施消除。第二十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所需资金的投入。所需资金在安全投入专项资金中单列。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七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针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危险源或受重大危险源威胁的周边生产经营单位和社区、乡镇等,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组织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体系,并责令有关单位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第二十八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登记建档、备案、核销、安全管理等工作实行综合监管。

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对本行业(领域)内的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估、登记建档、备案、核销、安全管理等工作实施日常监督管理。

第二十九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建立重大危险源信息管理系统,对重大危险源备案等实施动态监管,并制定重大危险源监督检查计划,对生产经营单位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情况进行专项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检查中发现重大危险源存在事故隐患,应当责令生产经营单位立即整改,不能立即整改的,必须坚持整改措施、资金、期限、责任单位、应急预案 6 “五落实”;在整改前或者整改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责令生产经营单位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事故隐患排除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一条 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警告,可以并处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的;

(二)未对从业人员进行应急管理培训的;

(三)未在重大危险源现场设臵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的;

(四)未将重大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后果和应急措施告知周边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和个人的;

(五)未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与监控方案的;

(六)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未依法保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所需资金投入的。

第三十二条 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制定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的;

(二)未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的;

(三)未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进行经常维护、保养的;

(四)未按照规定定期进行应急演练的;

(五)未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检测的;

第三十三条 生产经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可以并处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一)未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期安全评估的;

(二)未按照规定对重大危险源及时进行备案和核销的;

(三)未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监控系统或安全监控设施的;

(四)未对重大危险源及其周边环境开展隐患排查,并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的。

有前款违法行为,导致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依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三十四条 从事检测检验、安全评估的中介机构,出具虚假证明,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尚不够刑事处罚的,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在五千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五千元的,单处或者并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给他人造成损害的,与生产经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有前款违法行为的中介机构,撤消其相应资格。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的行政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决定。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六条 本规定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 本规定自2009年 月 日起施行。

下载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督管理规定 一、填空题 1、进一步加强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预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局面的稳定,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和集团公司......

    河北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规定

    河北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规定 河北省人民政府令[2009]第12号 《河北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规定》已经2009年12月30日省政府第4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2月1日起施......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一、目的为贯彻加强绍兴明也化纤〔以下简称“公司〞〕平安生产管理,做好重大危险源管理工作,防止重大平安生产事故的发生,按照“平安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

    重大危险源预防措施

    重 大 危 险 源 预 防 措 施 编制: 审核: 审定: 一、对重大危险要采取“两个控制”,即前期控制、施工过程控制。 1、前期控制:工程开工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危险源管理制度 为指导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规范本矿山的危险源管理,保证安全生产,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为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强化各类监控措施落实,确保重大危险源处于可控状态,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公司财产及员工生命安全,制定如下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第一部分......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田堡一矿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把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要求落实到实处。保障煤矿职工的生命和身体健康,做到事先预防事......

    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

    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明确管理职责,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公司氨区为四级重大危险源。氨区指液氨储罐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