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尊重生命,切实强化校车安全管理
尊重生命,切实强化校车安全管理
12月12日,17时40分左右,江苏徐州市丰县首羡镇张后屯村公路上发生一起接送学生车辆交通事故,造成15人死亡,多人受伤,按照教育部、市教委通知精神和教委党政领导的批示,对我区接送学生车辆安全工作再次要求如下:
一、进一步加大校车管理力度,加强源头监控,对中小学生和幼儿园儿童上下学乘车情况再次检查,检查结果务必通知到每一位班主任和主管领导,要多关注这些学生交通安全。学校自有校车、班车,更要严格检查,建立安全台帐,采取有效措施,杜绝超速、超员、带“病”上路,全力保证校车、班车安全行驶。认真排查及时整改校车、班车各类安全隐患,防止发生校车、班车安全事故。
二、全面配合公安、安监等部门联合执法,保障中小学生和幼儿上下学乘车安全,并向相关部门举报黑校车。
三、对学生开展安全乘车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真正认识到黑车、超速车、超员车的危害和隐患,自觉抵制黑车、超速车、超员车,并严格遵守交通秩序。
四、强化校车司机和班车驾驶员以及随车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力度,提高自觉遵守交通法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不超载、不超速、自觉做到安全行驶且最高时速不得超过60公里。
五、按照教委雪天应急保障预案,做好应对极端天气交通安全工作,凡是遇到大雾、降雪及路面结冰天气,校车和班车禁止上路。
六、请乡镇教委务必将此通知印发到属地内民办幼儿园、打工子弟学校,严格要求举办者不得超员、超速、使用不合格机动车接送学生;并彻底摸排所有民办幼儿园、打工子弟学校接送学生上下学车辆情况,本周五前,将摸排结果上报教委保卫科,摸排内容包括:学校名称、地址、车号、核载人数、学校需乘车人数、驾驶员姓名、驾驶证号。
特此通知。
房山区教育委员会 2011年12月13日
第二篇:关注安全,尊重生命范文
关注安全,尊重生命
当我们走进一个企业一个生产车间都会看到这样的一句话“高高兴兴上班来,平平安安回家去”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安全,重视安全。安全对一个人来说是健康,一个家庭来说是和睦,对一个企业来说是发展。安全是什么?是责任,是发展,是一种保障。
作为一个刚刚入司的新员工,公司培训的第一堂课就是安全生产,安全对我来说是一种义务,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是对家庭和公司的责任。当我们看到绵长的高压线、轰鸣的机器设备、纵横的交叉线及管道……安全的隐患就在我们身边,常敲安全的警钟,把安全深深的烙在自己的脑海里。对我们汽修部来说,安全就是拧紧每一个螺丝,解决每一个故障,确保每一辆车能够安全的在路上行驶。我们在工作中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安全中的三不伤害要记牢: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
当我们看到那些因交通事故,生产事故造成终身残疾的人们时我们往往会去同情他们,感觉自己四肢健全健健康康是多么的幸福,他们就是因为在行驶中打了一个瞌睡,或者在生产中为图舒适不带安全帽造成了终身的悔恨,他们为了一时的疏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安全往小了说是一个人的健康,往大了说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石。安全工作,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不怕千日紧,就怕一时松。保证一时一刻的安全并不难,难的是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安全工作不是搞搞活动,抓一阵,松一阵,而是长期不懈的抓。
安全第一,不是挂在墙上的标语、口号,也不是我们随口哼唱的歌谣。它维系着我们的生命,牵连着我们的家庭。是多少人用血和泪甚至是生命换来的座右铭,最美好的祝愿是平安,最真诚的期盼是安全。一切源于生命,生命如此宝贵,我们应该好好珍惜,牢记安全,珍爱生命——让安全与我们同行!与生命同行!
第三篇:呼唤安全 尊重生命
呼唤安全 尊重生命
演讲人:孙清华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大家好!
很荣幸我能有这样的机会参加今天的演讲会。我叫孙清华,是富昌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我演讲的题目是:呼唤安全 尊重生命。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了,人民生活富裕了,银行有了存款,也住上了属于自己的楼房,然而我们总觉得缺少了什么。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80%的人们,缺少幸福感和安全感。是的,我们缺少了安全感。
吃的粮食上了化肥,吃的蔬菜撒了农药,豆腐掺了吊白块,喝酒喝到了工业酒精,买药买到了假药。
前年流行非典,去年传染禽流感。南方水上沉船,北方地下矿难。昨天那里井喷,今天这里失火。
这是耸人听闻吗?不,这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活生生的事实。就在今年这个“安全生产月”我们集团公司不是就发生了几起死亡事故吗?就在我要写这篇稿子的时候,公司建材厂家属楼还发生了一起火灾,所幸的是没有人员伤亡。6月10日上午广东汕头华南宾馆失火,死亡31人。我们平时在强调安全生产时总有一句口头禅:人命关天。可我们周围却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安全事故,怎不让我们感到揪心呢!
看一看下面这一组数据:
2004年10月份以来,先后发生了郑煤集团大平矿,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矿,阜新矿业集团海洲主井三起一次死亡百人以上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在国内外产生严重影响。
2005年2月15日,云南曲靖富源县竹园镇一处无证非法小煤矿发生瓦斯爆炸,死亡27人。
3月9日,山西吕梁一处非法生产的小煤矿瓦斯爆炸死亡28人。
据资料记载,我国每百万吨煤死亡率比俄国高11倍,比印度高15倍,比美国高182倍。从近年的统计数据看,我国平均每天各类事故造成300人丧生,每年因各类事故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等于两个三峡工程。
一场场大火,一次次矿难,多少鲜活的生命随风而逝。有多少老人失去了儿子,多少女人失去了丈夫,又有多少儿女失去了父亲?更有的成为了无依无靠的孤儿。不知还要付出多少代价,还要进行多少次总结,才能把我们对生命的重视落到实处呢?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王德学,三年中参与调查了多起重大事故,他曾感慨地说:“几乎每一起重大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
胡锦涛总书记说:“群众利益无小事。”当各级领导、各
个企业真正能把群众利益放在重要位置时,就没有什么“小事”了。
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一幕幕悲剧频频发生的呢?是缺乏监管体系吗?不是,国家负责安全生产工作的国家安全监督管理局已经在全国30个省、市、区,包括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都成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约60%的地市、40%的县市也都建立了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可以说,安全事故是在任何国家都会发生的,那为什么我们的伤亡率要比其他国家高那么多呢?每次灾难发生以后,都会有一批人被处理,一些企业被处罚,可是无论如何,我们能唤回那些逝去的生命吗?我们能分担那些伤残者的终身痛苦吗?
美国也是世界上主要产煤国之一,近年来每年煤矿死亡人数只有40名左右,1976年以来美国一次死亡5人以上的矿难仅有13起,平均两年发生一起。
再看看我们,仅贵州一个省,2003年1—5月份煤矿发生死亡事故205起,死亡398人。
我们的管理者是不是应该研究一下人家的经验,看看我们缺少了些什么?一部《安全生产法》也许是用千万个死难者的鲜血写成的。在全国开展的“安全生产月”也许能唤起那些将生命当儿戏的人的良知。难道在金钱面前,人的生命就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吗?
“遵章守法,关爱生命”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它是逝
去的人和活者的人对安全的一种祈盼,有道是:天灾难料,人祸可防。只有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和严格的管理体制,才能体现对生命的尊重,不要让悲剧一次又一次重演,让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让我们一起来呼唤安全、尊重生命吧!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第四篇:重视安全 尊重生命
重视安全尊重生命
安全是铁路的永恒主题,是铁路工作的生命线。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安全是生命,安全是铁路最大的效益,只有安全这个环节不出差错,我们企业才能去争取更好的成绩,否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安全生产,得之于严,失之于宽,安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如果我们稍有疏忽,侥幸就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一切的美好,甚至宝贵的生命将化为乌有。铁路运输的安全就是整个运输生产过程中和所有运输对象的安全。
2011年7月23日那晚,震惊中外的中国铁路史上首次动车组追尾特别重大交通事故骤然发生,事故让40个生命戛然而止,192名旅客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7.23事故给国家、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给铁路的声誉、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
7.23事故以来,铁道部部长盛光祖指出,全路必须始终把安全摆在第一的位置,牢固树立“三点共识”,即:确立安全工作无小事的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明确影响安全的问题必须立即解决的工作要求。同时也提出了关键要把握好“三个重中之重”的要求,即:把客车安全作为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加强安全管理作为安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抓落实作为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盛光祖部长句句针对铁路运输安全工作,紧扣安全提出明确要求。应当说,这是铁道部深刻吸取“7.23”事故教训,以人为本,重视生命,确保铁路运输安全的“军令状”。安全容得半点麻痹大意,没有安全,生命就没有了保障,幸福也就离我们远去;没有安全,就没有稳定的局面,发展也就无从谈起。“7.23”事故血的教训告诉我们,铁路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铁路事业发展,事关国家声誉。铁路企业必须深打“安全生产大如天,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烙印,时时刻刻想着安全、敬畏生命、警钟长鸣,才能扎实做好安全工作,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筑起坚固的安全长城。
温总理谆谆告诫我们,铁路不能再出事故了。盛部长“安全责任大如天”,“安全工作压倒一切”,“高铁安全是重中之重”的三句话震耳发聩。我们要从事故中猛醒,绝不能让悲剧重演,从思想、管理、作风、设备方面深刻反思,重视安全,守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不动摇,树立安全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紧迫意识;重视安全,加强安全基础管理,人员管理,施工管理;重视安全,克服作风浮躁,不落实行为;重视安全,做到令行禁止,加强设备检查、维护,确保作业质量;重视安全,尊重生命,将安全作为铁路工作的生命线。
让我们铭记安全为天,生命至尊,生命天价,安全护航,积极行动起来。以应有的勇气和良好的精神状态,用严格执行“两纪一化”的实际行动关注安全,关心铁路,关爱生命,用安全的丰硕成果让整个社会更加和谐稳定,让铁路事业更加兴旺发达,让每个家庭更加平安幸福!
第五篇:强化监管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安全
强化监管切实提高产品质量安全 宜宾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何 峰
食品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食品质量与安全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关注的热点。近几年来,随着政府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监管力度的加强和大力扶持,县内食品行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受经济发展特点以及饮食习惯的影响,我县食品加工基本停留在传统的食品行业,并带有明显简单化和随意性的特点,小作坊、小企业、小食摊大量存在,食品配套产业缺乏,农副产品缺乏标准化技术引导,食品流通领域、餐饮行业无科学的产品溯源制度和质量控制手段,致使我县食品质量环境不容乐观、质量水平不高。
一、宜宾县食品行业现状
全县有食品生产加工企业163 家,其中54家取得市场准入资格,有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109家,基本属于传统食品行业和简单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长期以来,我县食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众多,且生产规模小,产品结构单
一、档次偏低,食品行业缺乏个体自律,产品质量把关不科学。通过2007年的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100%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签订了食品安全承诺书,食品流通领域经销户90%建立了进货查验程序,产品质量溯源体系基本建立,餐饮经营户环境卫生意识大幅提升,大部分餐饮从业人员能够持证上岗,食品安全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规模小,产业布局不合理。我县食品加工业生产力水平较低,发展参差不齐,生产加工仍以传统的食品加工业为主。如糕点、酱油、大米等多是生产程序和设施相对简单、人员要求相对较低、生产设备简陋的传统工艺,普遍呈现“多、小、散、乱、差”的特点,造成食品行业素质不高,规范性相对较低,短期内难以提高生产水平,整个行业难以做大做强。同时,我县没有食品机械、食品添加剂等生产企业,食品原材料由外地购入,生产成本较高,其他新兴食品行业难以立足,导致我县食品行业配套生产链难以形成。
(二)质量控制手段缺乏。生产环节上,我县以小作坊为主的食品产业格局决定了难以根本把关产品质量。小作坊加工条件简陋,生产设备简单,有的仅靠手工操作,生产和生活区不分,无清洗消毒设施、无防蝇防鼠措施、无防交叉污染措施,因而质量安全难以保证。小型生产企业人员流动性强,大多无质量专业人员,仅靠一些有一定经验的熟练工负责生产环节,原材料及成品的把关仅靠经验,质量的好坏凭市场的反应。这类企业占我县食品企业的95﹪以上。同时,小作坊业主文化素质较低,对产品质量重视不够甚至不重视,根本谈不上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流通环节上,食品销售者多为个体工商户,缺乏系统的进货查验程序。如生鲜食品、食品原料和主食食品等多在集贸市场和饭店出售,少量在超市销售,其质量基本取决于初步的农业生产管理,销售又缺乏追溯机制,质量控制不到位。
(三)监督管理困难。我县地域广阔,乡镇食品加工点散布,这些食品加工点多为小作坊和个体工商户,又是当地经济的组成部分,生产成本低、季节性较强、产品流动快、无规范的账目管理,这些因素都致使监管和处罚难度加大。同时,通过简单的取缔与优化发展环境和解决就业问题本身就存在矛盾,这些都对监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食品质量安全意识淡薄。一是部分企业负责人质量意识淡薄,对食品质量安全管理重视不够。质量出了问题,到处找门路,为自己开脱;二是消费者质量意识不高,法律意识不强。大量农村消费者买到劣质食品,健康受到损害,不知道或不去投诉;部分消费者尤其是农村消费者不具备辨别知识,选购食品时重价格、轻质量的观念仍然存在。
三、对策建议
(一)改善产业格局,扩大产业规模。一是做大规模。要立足现有特色食品和传统食品,依靠龙头企业,努力带动我县食品产业向规模化发展。我县应立足于现有的特色传统食品,如合什手工面、合什花生、柳嘉醋、潮糕等,以特色为契机,既对现有特色进行深度挖掘,同时又开发全新的特色食品种类,以整合资源,形成合力,造就特色食品品牌,实现规模化发展。对重啤、汇宝肉制品等龙头企业,应大力扶持,积极提供政策服务,实施品牌战略,以品牌铸就信誉,扩大市场占有率,促进经济增长。相关部门要结合我县实际,积极制定食品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建立食品工业配套产业链发展管理体制,把食品配套产业链发展目标纳入经济发展计划,确保其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二是积极引导,规范管理。要积极鼓励众多的小企业、小作坊,采取集中生产和建立合作组织的方式,把分散独立经营的小家小户组织起来,统一管理,统一生产规范,统一检测产品,统一挂牌销售,加强规范管理,变“堵”为“疏”,引导他们走守法经营、清洁生产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让这些小企业、小作坊从暗处走向明处,发挥自己灵活经营的特点,规范进入市场,彻底消灭管理“盲区”,杜绝违规生产,确保食品安全环境进一步好转。三是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要切实强化措施,加大查处力度,杜绝违规使用农药、化肥,为农副产品生产和兽禽饲养提供安全、洁净的社会环境。继续抓好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积极推进科学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鼓励食品加工企业到主产区建立跨区域的原料基地,引导原料基地实现规模化生产,确保加工企业货源稳定发展。同时,对食品工业及其配套产业项目安排给予重点支持,安排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食品工业技术研发、基地建设以及设备引进方面的贷款贴息,并依法给予税收优惠。
(二)强化监管,切实保证食品质量准入安全。一是强化准入监管。质监部门要严格依据市场准入制度把好食品第一关,切实规范用量和使用方法,严禁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对国家要求纳入市场准入管理的食品,要鼓励企业取得准入资格;对暂不具备条件的企业,要积极帮扶,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引导,强化企业规范生产意识;对完全不具备条件的生产加工作坊,要进行重点监控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证照不齐且生产条件极端恶劣的加工点,要及时坚决取缔或改造。二是强化市场监管。要以大型批发市场、商场和超市作为示范点,进一步建立完善食品质量进货检查验收、索证索票、购销台账、质量承诺和不合格食品立即撤柜召回制度。进一步强化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要以村、组为单位,切实落实监管责任人和信息联络人,发现不合格产品及时通报,对行为人进行严厉处罚,并坚决予以下柜。切实加强环境卫生监管,认真落实健康检查制度,对不符合卫生条件的经营户予以坚决取缔。继续做好定期抽查、专项检查和综合检查工作,深入开展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三是强化社会监督。要建立完善举报奖励机制,公布举报投诉电话,切实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进一步加强对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各乡镇、村(社区)、村(居)民小组要建立举报投诉网络,在商场、超市、集贸市场、批发市场等食品销售的大型区域张贴“12315”“12365”举报电话。
(三)深化整治,切实提高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整体水平。一是完善机制。继续把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并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乡镇、本行业的重点产品、重点地区、重点单位的专项整治方案,切实加强目标管理和考评工作,进一步建立完善监管长效机制和应急救援体系。二是强化责任。继续强化地方政府对食品等产品质量安全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负主体责任的工作意识,严格落实整治责任,严肃责任追究,做到责任到人,工作到位,确保专项整治有序有效推进。三是协同作战,严厉打击。县质监、工商、农业、卫生、药监、经商、畜牧等相关部门既要分兵把口、各司其职,又要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地区联动的综合打击局面。要进一步加大打击整治力度,对专项整治发现的各类违法违章行为,要严厉打击,决不手软。四是强化宣传。要继续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宣传专项整治的重大意义,深刻揭露假冒伪劣产品的社会危害性,及时曝光各类制假售假行为,切实提高全民质量法制意识和道德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