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公司的调查报告与分析(张双权)
对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调查
与分析
系别:国际学院
专业:酒店管理
年级:2010级
班级:20103341班
姓名:张双权
学号:2010334141
实践单位:云南省红河州红云红河烟草集团
有限责任公司
实践时间:2012年8月19日——8月21日
组织者:红云红河集团职工 参与者:大学在校生 摘要:红河卷烟厂年生产能力达到150万箱,日创税金上千万元,人均实物劳动生产率居行业前列。该企业是红河地区很靠前的一大企业,该企业效益不断增长的同时任然不忘回报社会。以下内容由本人参观了解企业收集资料所得!
目录 红河卷烟厂集团简介 2 地理环境 3管理文化
4改革重组
5重组优势 6企业荣誉
7红云红河集团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8社会责任
红河卷烟厂集团简介
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素称红河州 “北大门”的弥勒县城;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穿越中部,具有得天独厚的烤烟生产自然条件,有“烤烟之乡”的美誉,拥有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现有在岗员工1029人,资产总额 98.73亿元,是国内装备配套、技术先进的卷烟企业之一。目前,红河卷烟厂年生产能力达到150万箱,日创税金上千万元,人均实物劳动生产率居行业前列,且连续12年实现了产销规模和效益的同步增长。红河卷烟厂于 1985 年筹建,1987 年试产,1988 年正式取得国家烟草生产经营许可证,并上划云南省烟草公司,现企业法定代表人邱建康,现有在岗员工 1029 人,平均年龄 33 岁,资产总额 98.73 亿元,是国内装备配套、技术先进的卷烟企业之一。目前,集团年生产能力达到 160 万箱,日创税金上千万元,人均实物劳动生产率居行业前列,且连续 12 年实现了产销规模和效益的同步增长。
1993 年起,红河卷烟厂实现单品牌生产,是全国唯一只生产单一品牌的烟草工业企业。目前形成一个品牌(红河),15 个品种,兼顾高、中、低档次,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的品种结构。“ 红河 ” 品牌 深受消费者喜爱,先后被评为“全国名优卷烟”、“中国最具竞争力的民族品牌”、“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十大梦想品牌”等。2007 年品牌产量 161.5 万箱,品牌销售收入 160.2 亿元,实现税利 99.8 亿元。
红河卷烟厂创业之初,工厂生产水平低下,产品质次价低、入市困难,1991年前连年亏损。企业处于极度困难乃至困境之中,1992 至 1993 年两年间,通过整合品牌,实现了全嘴单品牌生产,产品质量有所提升,同时企业确立了 “不求最大,但求最好”的发展理念,系统实施了原料、技改、人才、管理、名牌“五项工程”,重视技术发展,完成了 从拿来主义到局部创新,进而到以企业为主体的全面技术创新,多项科技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新型实用技术获国家专利。1992 年扭亏为盈,1993 年起对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多次重组、定位; 1997 年始企业转入全面的软件建设发展阶段,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进入以人本管理为主体的智力时代; 1998 年开始为实现企业高度的信息自动化启动 CIMS 信息系统工程。经过红烟人的艰苦探索和努力,逐步建立了市场化程度极高的有效运行机制,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满足市场需求、解决劳动就业、拉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2004 年,红河卷烟厂紧紧围绕国家局提出的 “ 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共同发展 ” 的行业主要任务,推进企业间的联合重组,与昭通卷烟厂重组,成立红河卷烟总厂。2005 年,又完成了与新疆卷烟厂的联合重组工作,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2007 年 5 月 18 日,红河卷烟总厂改制为 “ 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迈出了公司化进程的重要步伐。地理环境
位置:红河集团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素称红河州“北大门”的弥勒县城。
地理环境
位置:红河集团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素称红河州“北大门”的弥勒县城。
气候:红河州地处低纬高原,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穿越中部,具有得天独厚的烤烟生产自然条件,有“烤烟之乡”的美誉。
交通:弥勒县北距省会昆明 143 公里,南至州府蒙自,通往东南亚的326 国道经弥勒县城纵贯全州南北抵国家级开放口岸河口,滇越铁路跨越其西境,具有良好的区位和交通优势。
管理文化
经营理念
红烟的经营理念是“不求最大,但求最好”,这种思路使得企业得以在对手环伺的市场上找准自身的发展方向、路径及目标,聚指成拳,稳中求进,进而求强,并不断在否定自我、超越自我中发展。红烟在发展中形成了“以人为本”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强调发挥人的劳动价值,通过发展人来发展企业,进而发展品牌。人本理念使红烟较早在企业内推行扁平化管理,给予员工在各自岗位自主发展的充分空间。“红河”品牌多年来坚持“做最好的产品,与客户真诚合作”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以品质赢市场,以品质求发展,才得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而红烟更为人所称道的,是其责任为怀、回报社会的举动。在为国家贡献税收的同时,红烟应尽其所能支持社会各项公益事业的发展,投入大量资金,建成了高水准的湖泉生态园、庆来公园、庆来学校,极大地提升了弥勒的城市品位。红烟投资建设的公益事业已经延伸到教育、赈灾、体育、艺术、环保等领域,在全省仍至全国都产生了很大影响,红烟在公众心目中已经成为了倍受尊敬的企业。
二十载斗转星移,今天,伴随着红河集团的成立,企业又站在了一条崭新的起跑线前。新组建的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由红河卷烟厂、昭通卷烟厂、新疆卷烟厂及所属的几个控股公司组成,将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联合重组的工作部署和《公司法》要求,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法人治理结构。云南省中烟工业公司作为出资人代表,参与组建红河集团新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并由董事会任命总裁,聘任总裁班子,从而形成责权清晰、分工明确、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高效法人治理结构。
红河集团清醒地认识到,从工厂制到公司制的转变,是对企业经营能力的一次新考验。随着行业改革的深入发展,大企业、大品牌不断涌现,红河集团业已形成的优势都有可能被逐渐削弱,而现实面临的将是品牌、市场、技术、人才的多重压力和挑战。红河烟草集团将凭借体制的创新和一贯的执着进取,勇敢迎接这些挑战,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节能文化 在红云红河集团所属的红河卷烟厂,可以看到生产、办公区域内筒灯光源选用的都是功耗小、发光效率高的品牌节能灯,所有照明设施全都自主设计了分布式照明自动控制系统,按早晨、上午、午休、下午、下班、加班、夜保卫等客观工作时段和阴晴天气情况,自测变化,自动控制照明回路。红河厂办公照明节能创新与控制不断进行完善改进。
红河卷烟厂把节能降耗作为设计主导思想融入到科技楼一楼的建筑规划改造中,在设计办公区域照明方案时采用了“泛照明+桌面台灯”的思路,所用灯具数量明显减少,照明总负荷由改造前的20千瓦降至改造后的7千瓦,每年可节省3.5万千瓦时。产品研发中心和行政办公楼办公照明优化改进灯具布局、完善回路控制、增加工位遥控功能,以提高操控便捷性、提高照明覆盖有效性实现照明节能,在这里节能已经成为管理文化的内容。
通过集团节能减排办公室、工会和云南省节能中心、高效节能灯中标企业之间的相互协调,2008年红云集团、红河卷烟厂在集团、全体职工中进行了“节能减排、绿色照明进万家”的高效照明产品推广活动,使高效节能照明灯具迅速全面普及,全集团共计推广使用31万只节能灯。
红河厂根据车间、办公照明实际配件需求和员工数,确定合理需求数量,按政府财政补贴价格申购高效节能灯,对企业员工按每人10只免费发放,如果还有员工需要,则公司按照中标价的一半、市场价的三分之一销售给职工,引导员工树立节能、环保的意识,推进企业绿色照明的应用。通过节能灯的推广使用,集团职工在未来几年使用照明灯具的过程中可以产生近5000万千瓦时的节电量,折合标煤约6145吨,相应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5万吨,二氧化硫排放463吨。
改革重组 从红云集团重组后开始运行,到2008年1月正好两年。作为中国烟草行业首家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工业企业,红云集团实现了效益、品牌的重大突破。2007年,全集团实现利税220亿元,比重组初期增加了57.8亿元,同比增长35.6%。进入2008年,集团继续保持旺盛的上升势头,1月份产销卷烟40万箱,实现利税40亿元,重组优势进一步显现。
红云集团的联合重组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3年到2004年期间,在此阶段,国家烟草专卖局为打破企业小、品牌弱这一制约中国烟草行业发展的瓶颈,提出了“大市场、大企业、大品牌”的三大战略思想以及“深化改革,推动重组,走向联合,共同发展”的主要工作任务。2003年初,《10万箱以下卷烟工业企业组织结构调整规划》出台,至2004年底,10万箱以下小烟厂基本关停。
2003年,昆明卷烟厂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拿出相当于当年利润三分之一强的资金,和太原卷烟厂联合,尝试企业跨省联合开拓市场。当时,太原卷烟厂每年的利润有1000万元左右,却有3个多亿的不良资产和呆、坏账。山西省烟草局和原太原卷烟厂两级领导班子从实际出发,最终坚定了与昆烟联合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山西昆明烟草责任有限公司于2003年7月16日挂牌成立。
2004年与曲靖卷烟厂重组的会泽卷烟厂原是县属企业,生产的品牌受市场欢迎,但年产量仅为 10万箱左右,是国家关停政策范围内的企业。2004年,云南省实施烟草行业的大规模整合,云南从9家卷烟厂变为4家。会泽卷烟厂并入规模较大的曲靖卷烟厂。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呼和浩特卷烟厂和春城卷烟厂分别与昆明卷烟厂实现了联合和重组,乌兰浩特卷烟厂与曲烟进行了重组。
这些企业有的面临关小压力、有的面临经营和市场压力,情况虽然有所不同,但都在中国烟草改革的大背景下,与规模和实力较强的昆烟和曲烟实现了联合重组。
第二阶段昆曲两厂的压力来自更高层面。截至2005年年底,中国烟草行业拥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卷烟工业企业减少到44家。其中,15家卷烟工业企业的年生产规模超过100万箱,生产集中度明显提高。随后国家烟草专卖局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形成10多个重点骨干品牌、组建10多个重点骨干企业的“两个10多个” 目标。国内烟草业的重组,进入了大企业与大企业之间重组的阶段,对立志做大做强的昆曲两厂而言,时不我待。
尽管经过不断重组,但当时就昆曲两厂单个企业来看,在行业内的优势并不明显。靠昆曲两厂各自的力量,要想实现进入中国烟草行业“两个10多个”的理想是不现实的。重组对双方而言是必由之路。原曲靖卷烟厂厂长、红云集团副总裁俞瑞方说,重组前,曲靖卷烟厂年产量过百万箱,利税近50亿元,为什么还要重组呢?大家的共识是:与昆烟联合成立红云集团,目的就是要做强企业、做大品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
2005 年11月8日,全资拥有春城卷烟厂、控股山昆公司、参股蒙昆公司的昆明卷烟厂和拥有会泽卷烟厂、乌兰浩特卷烟厂的曲靖卷烟厂进行强强重组,成为中国烟草行业第一家实现现代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试点单位,红云集团作为现代企业发展的主旋律由此奏响。国家烟草专卖局领导认为,红云集团的成功组建是中国烟草工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的标志性事件,是中国烟草改革的方向,是中国烟草工业的希望所在。
经过这两个阶段的联合重组,红云集团完成了外延式扩张,形成了规模、品牌和原料三大优势。在规模上,红云以每年250多万箱的计划资源、超300万箱的品牌市场规模,名列全国第四。
红云集团董事长、总裁朱绍明坦言,“重组的过程并不轻松。”回顾红云集团两年来的发展历程,其中有两项改革举措影响最为深远。“核定基数、确定比例、集中申报、统一纳税、跨区分配”,是红云集团在改革中的独创。烟草财税实行的是各省区向中央包干的体制,烟草税收上缴后中央和地方共享,处理不好重组就不会成功。红云重组的企业涉及昆明市、昆明市五华区、曲靖市、会泽县、呼和浩特市、乌兰浩特市和太原市政府,所以如何保证地方政府的财税分配利益是重组的前提。在云南省政府和相关各级政府的支持下,红云集团在省内实现了既定目标。
通过统一纳税,对重组企业所在的地方政府而言,首先保证了原有基数,其次是分享了企业成长带来的成果;对红云集团来说,真正实现了各生产厂生产计划和生产任务的统一调度,以及品牌共享,为做大品牌奠定了基础。
对烟草企业合并前后给地方带来的变化,云南曲靖市长期主管烟草工作的市政协主席赵建华说,“大钱增加了,小钱减少了。”“大钱”自然是政府财税体系中的增长,而“小钱”则指昔日烟草企业给地方的各种支持。红云集团会泽卷烟厂所在地会泽县副县长刘明武告诉记者,“会泽烟厂和红云重组后,税收得到的收入逐年在增加,不过原来除了正常税收外,烟厂每年支持地方建设的钱平均是5000万元左右,最高的年份曾经达到过8000万元,现在这份钱没有了。”
据了解,2006年中国烟草行业的所有企业资产,按国务院规定正式上划中国烟草总公司,所有烟草企业的支出开始受到严格控制。因此,除正常税收外,烟草企业所能用于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资金减少是自然的事。这对红云集团和云南各级地方政府而言,是必须适应的变化。
品牌整合,提高品牌的集中度,是又一块硬骨头。红云集团组建之初,迅速提出了双百战略目标,力争在三年之内,让其两个主要品牌年产销量超过100万箱。2007年,又提出云烟单品牌利税超过100亿元的目标。2005年重组时,集团在产9个品牌、50多个规格。通过整合,2007年在产品牌减少2个,规格压缩到30个。
作为中国烟草行业第一家工厂制变为公司制的企业,红云集团的重组因中国烟草行业的改革而发生,正像云南中烟集团总经理张水长所说的,重组是在没有更多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边摸索,边实践,重组和改革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
2008年11月8日,红云红河烟草集团在云南卷烟工业重组整合大会上正式挂牌。重组之后的红云红河烟草集团,一举荣登全国烟草行业老大的宝座,成为了继奥驰亚集团、英美烟草、日本烟草、帝国烟草集团之后的世界第五大烟草集团。从一个地方性的小型卷烟生产厂成长为年品牌销量超过500万箱、实现税利超过300亿元的大型卷烟工业企业。红云红河烟草集团不仅实现了企业规模的稳步扩大、实力的不断增强,而且肩负着中国烟草行业“大型卷烟工业企业(300-400-500万箱规模)”的试点使命,肩负着做大做强中国烟草企业的历史使命。
重组优势
一、创新企业制度,是红云红河烟草集团立足于世界前五的强大根基
在 2008年9月份公布的“中国企业500强”名单当中,红云烟草集团以2007年营业收入315.33亿元位列中国企业500强第163位,位列中国烟草行业第4位;红河烟草集团以137.82亿元分别位列第337位和第9位。2008年10月份公布的“2007年度中国企业纳税100强排行榜”上,红云烟草集团以纳税150.29亿元位列中国纳税企业100强排行榜第10位,位列中国烟草行业第4位;红河烟草集团以49.94亿元分别位列第35位和第 12位。重组之前,两家集团就已经是中国烟草行业响当当的企业,而重组之后,红云红河烟草集团的规模更将达到一个更高层次。
然而,整体规模只是做大企业的一个方面,只有具备创新企业制度才是红云红河烟草集团立足于世界前五的强大根基,才是真正做强红云红河烟草集团的坚实基础。红云红河烟草集团要想与四大国际烟草巨头展开竞争和较量,就必须要在企业制度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改革,从而为真正做强红云红河烟草集团奠定坚实的基础。
2005年11月8日,由昆明卷烟厂和曲靖卷烟厂强强联合组成的红云烟草集团正式挂牌成立,成为中国烟草行业首家由工厂制向公司制转变的母子公司试点单位。红云烟草集团从此迈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组建后的红云烟草集团成立了董事会、总裁班子、监事会,进而实现了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的三权分离,初步形成责权明确、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权力制衡机制,实现了重大事项按程序、集体、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机制。那时,红云烟草集团首创了中国烟草行业的“红云模式”,而这更为今日红云红河烟草集团的融合做足了充分的制度安排,这种创新企业制度的优势,必将成为红云红河烟草集团立足于世界前五的强大根基,也必将让红云红河烟草集团的整体竞争实力得到一个全面的提升。
二、整合品牌资源,是红云红河烟草集团立足于世界前五的有力保障
重组之前,红云烟草集团拥有云烟、红山茶、石林、小熊猫等品牌,其中云烟、红山茶两个品牌是经过品牌不断整合后红云烟草集团的主力品牌。这两个品牌都进入了中国烟草百牌号目录,其中云烟品牌荣获了“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成为云南烟的主要代表之一,其品牌影响力遍及全国。2007年云烟品牌销量达到创纪录的116万箱,税利140亿元,实现了“双百”目标,而红山茶品牌销量也达到了138万箱。2008年,云烟品牌更是以345.18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第23位。但如果让云烟品牌独立实现从“高端到低端”进行全面的产品覆盖,却也很有难处,云烟品牌始终还是立足于中高端市场。
同样,重组之前的红河烟草集团一直以来就都实行单品牌战略,红河是其唯一的品牌。红河品牌以其稳定的品质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在中国烟草行业内也很有代表性。红河品牌也进入了中国烟草百牌号目录,并荣获了“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2007年红河品牌实现销量214万箱。2008年,红河品牌更是以94.52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列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第65位。但在中国烟草行业做大做强的大背景之下,红河烟草集团也遭遇了成长的烦恼,规模发展已经面临瓶颈,高端产品不具优势。
与此同时,面对四大国际烟草巨头的冲击,中国烟草行业更需要实施烟草品牌资源的有效整合,需要创造“高附加值”的烟草品牌产品,才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其中,结构调整更是烟草品牌资源的有效整合的先决条件。重组之后红云红河烟草集团将不仅满足了原红云和红河集团对规模扩张的需求,更重要的是,对现有的烟草品牌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
红云红河烟草集团将拥有云烟、红河、小熊猫、红山茶、石林等品牌。其中云烟、红河这两大核心品牌将肩负起企业发展的重任,而红山茶、石林、小熊猫则有可能被逐渐整合或成为区域性强势品牌。而这样一来,云烟品牌便可以专注于中高端,红河品牌也突破了指标的瓶颈向更大规模发展。届时,云烟品牌有望实现 “180-200万箱”,红河品牌则将实现“250-300万箱”。而这既符合了国家局培育全国性重点品牌的战略意图,同时也是红云红河烟草集团立足于世界前五的有力保障。
三、整合技术优势,是红云红河烟草集团立足于世界前五的最佳动力
随着国际烟草行业竞争的不断深化加剧,烟草企业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开始上升到“内功”竞争的层面,而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整合则是这“内功”的重要支撑要素,而且中式卷烟大品牌的形成并参与国际化的竞争,最终也要依靠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整合。因此,整合技术优势,这正是红云红河烟草集团立足于世界前五的最佳动力。
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成立后,本来就具有很强技术优势的两个企业,强强联合,由两家变成一家,人员、技术、制度等这些优势资源,在经过不断的适应和融合后,必将整合成一股更为强大的技术优势,使得红云红河烟草集团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四、拓展国际市场,是红云红河烟草集团立足于世界前五的必经之路
重组之后,红云红河烟草集团将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加快拓展国际市场。首先,加大了名优卷烟产品的出口量,2008年预计会达到2万箱左右,2009可达到3万箱以上。重组之前,红云烟草集团因曲靖卷烟厂的加盟而拥有了缅甸的果敢卷烟厂,这个工厂产量预计可达到5000箱。其次,借助国外销售渠道加大拓展国际市场竞争力度,初步打算在2009年出口量的基础加上海外生产量要达到5万箱以上,力争在2008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
与此同时,2008年11月11日,在澳门烟草博览会上,红云红河烟草集团召开了新品发布会,对外宣布一款面向东南亚烟草市场的高档卷烟——烤烟型大重九正式亮相。此举的意义在于优化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拓展海外市场的产品结构。大重九是云南第一个品牌卷烟,具有悠久的品牌历史,在中国和整个东南亚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作为红云红河烟草集团的一个重要卷烟品牌,大重九将成为红云红河烟草集团在国际市场的形象产品。
综上所述,红云红河烟草集团秉承着“创新企业制度、整合品牌资源、整合技术优势以及拓展国际市场”这四大关键原则,前三大分别为红云红河烟草集团立足于世界前五打下了强大根基,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最佳动力,而后一大则更是红云红河烟草集团立足于世界前五的必经之路。当然,这四大关键原则正是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所具备的“新的优势”和“新的实力”。
企业荣誉 2005 年 9 月,红河卷烟总厂荣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中国名牌”产品证书及奖牌。
2004 年度中国企业纳税 500 强放榜,红河卷烟总厂 位居中国企业纳税 500 强第 18 位
2004 年 5 月,红烟被红河州人民政府授予“2003年度红河州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这是我厂连续三年获此荣誉。
2003 年,红烟获“全国质量效益型企业”称号。
200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授予红河卷烟厂“全国投入产出调查先进集体”称号。
1999 年 8 月 19 日,全国公共关系协会授予红烟“公共关系楷模”称号,并由会长李道豫先生(原常驻联合国大使、第 49 任驻美大使)为我厂颁授了奖牌。
1999 年 4 月,中国企业联合会(原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给红烟颁发了“中国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
1998 年 2 月,红河卷烟厂获全国烟草行业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称号。
1998 年 1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授予红河卷烟厂“八五期间全国工程建设管理先进单位”称号。
1997 年 5 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红河卷烟厂“五一劳动奖状”。
1997 年 3 月,红烟企业获全国烟草系统“职业道德建设先进集体”称号。
1997 年 3 月,在云南省公布的 78 个名牌(包含省内各行业)产品中,“红河”牌名列第七。
1995 年 5 月,红河卷烟厂被国家烟草专卖局评为全国烟草系统先进单位。
红云红河集团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核心价值观:国家利益至上 消费者利益至上 企业精神: 传承 和谐 创新 超越
企业使命: 履行社会责任 创造恒久价值 企业愿景: 用每个人的成功 打造百年品牌 企业战略: 由大变强 争创一流
品牌理念: 品质成就品牌 特色创造市场 市场观:消费者的选择就是我们的追求 技术观:核心技术 特色品牌 质量观:用工作质量保证产品质量 经营观:协同共赢创造价值
品牌观:优质产品 优良服务 优秀文化 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 和谐管理 组织观:决策科学 运行高效 工作观:严 细 实 用人观:三让三不让 用人观:三让三不让
团队观:团结向上 唯旗是夺 岗位观:爱岗敬业 尽职尽责 行为理念:低调做人 高效做事 做人原则:低调 谦和 诚信 务平衡之道:快乐工作 快乐生活实 做事原则:有目标 有行动 有成效
能力要求:勤学习善思考 勇创新 敢担当 社会责任:关爱他人 报效祖国
社会责任
抗旱救灾保民生集团向弥勒县捐资100万元
弥勒连续四年大旱,尤其是今年1至5月旱情尤为严重。面对旱区池塘干枯、人畜饮水困难、庄稼枯死等严重困难,红云红河集团急灾区所急、想灾区所想,6月14日,专程向弥勒县捐资100万元抗旱救灾经费,以实际行动全力支持旱区饮水工程建设。
“红云图书室”在乌兰浩特市都林第一小学挂牌 6月15日下午,由红云红河集团和《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主办的“红云书香润心田” 全国大型公益活动走进乌兰浩特市都林第一小学,“红云图书室”正式在都林第一小学成立。兴安盟团委副书记刘楷、都林一小校长王东旭、《中国青年报》工作人员、乌兰浩特卷烟厂青年志愿者和都林一小40多名学生代表一同参加了活动仪式。
红云红河 昆明好人——“好人梦想行动”温暖启航 5月24日,在2012年“红云红河•昆明好人”评选活动及“好人梦想行动”的启动仪式上,集团巡视员魏志刚宣布,2012年集团将继续全程支持“红云红河•昆明好人”评选活动,同时提供10万元的好人梦想基金,帮助好人实现梦想。
爱心帮扶 情暖边陲 自2005年开始,集团参与了云南省发改委管理实施的“兴边富民”工程,先后对镇康、沧源等多个贫困县进行对口帮扶,因地制宜地帮助当地修建学校、兴建饮水工程、开展新农村建设等。
一个对社会做出如此多奉献的企业,正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我相信红云红河集团将来必能给我们红河、云南、乃至社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协同营销合作协议-- 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省烟草公司安阳市公司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协同营销合作协议
甲方:河南省烟草公司安阳市公司
乙方: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为认真落实中国卷烟销售公司《2009年工商协同营销工作方案》,围绕等行业名优品牌的培育,经河南省烟草公司安阳市公司(以下简称甲方)、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乙方)友好协商,就双方“工商协同营销”达成以下合作协议:
一、目标协同
按照尊重市场,共同发展的原则,甲乙双方约定如下:
1、2011年上半年销售协同目标
甲方2011年上半年销售乙方卷烟13500箱,其中一类烟1500箱,三类烟9000箱,四类烟3000箱。云烟品牌4000箱,其中一类烟1500箱,三类烟2500箱;小熊猫品牌6500箱,为三类烟;红河品牌3000箱,为三类烟。
2、销售协同合作重点及未来协同目标确定
以乙方三类以上卷烟为销售协同重点,确保乙方三类以上卷烟年增长幅度不低于市场同档整体年增长幅度。每年在五月份和十一月份,召开订货衔接座谈会,协商确定次年销售协同目标,另行独立签订一方卷烟销售协同目标协议。
二、组织协同
甲乙双方约定:为确保工商协同营销工作取得实效,共同指派人员成立协同营销工作领导小组,并在领导小组下设立办公室,负责协同营销日常工作。
三、营销协同
甲乙双方约定:以“目标明确、方向一致,成果共享”为原则,在新品导入、品牌宣传和市场维护等方面,加强协同互动,不断提升营销协同水平,共育品牌。
四、信息协同
甲乙双方约定:建立定期沟通机制,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增强互动互信,不断提升细细协同水平。
五、计划和物流协同
甲乙双方约定:建立订单预测机制,提高订单供货水平,促进“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工作的有效实施。推进物流协同,完善网上配货,并肩计划及物流评估纳入双方绩效考核体系,不负案提升有效货源保障水平。
六、服务协同
甲乙双方约定:在终端建设、售后保障和团队协作等方面加强协同,构建和谐营销队伍。
七、协议控制与效果评估
甲乙双方约定:共同推进协议事项,落实操作,强调实效。尤其在品牌促进、宣传推广和新品培育等推动品牌成长的基础事项上,要发挥各自优势,明确责任人、关键点及期量,确保效果。在执行中由
协同营销领导小组定期进行效果评估,适时调整。
八、其他
1、补充约定
甲乙双方相互将对方定位为战略型合作伙伴,相互竭诚提供最为完善的服务,不断提升营销写作层面。对于协议未提及的双方意向事项,可以本着“平等、互信”的原则补充凡是另行约定。
2、协议持有与解释权
本协议一式肆份,甲乙双方各持贰份。协议解释权归双方共同所有。
代表人代表人
甲方(签章)乙方(签章)
二〇一一年 月日二〇一一年 月日
第三篇:安阳市烟草公司携手红云红河集团召开工商协同营销恳谈会
安阳市烟草公司携手红云红河集团召开
工商协同营销恳谈会
5月16日,安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与红云红河集团共同召开了主题为“一路同行,深度协同”的工商协同营销恳谈会。红云红河集团副总裁李恒、副总监李坤和河南区域市场营销人员,市局(公司)局长、经理蒋中民,副经理殷建立,机关相关科室、营销及物流中心负责人,县级专卖局(公司)局长、副经理和客户服务部主任参加了会议。恳谈会就红云红河品牌在安阳市场的培育情况、成长态势以及工商协同营销情况进行了充分交流,对当前行业品牌战略以及红云红河品牌在安阳的经营状况进行了深入剖析,分析了云烟品牌本地的销售走向及趋势,并针对红云红河集团产品的品牌发展以及成长进行了规划,签订了2011年工商协同协议书。
会议认为,近年来,安阳市局(公司)与红云红河集团保持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云烟等品牌在安阳市场逐步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和美誉,保持着结构提升、效益增长、实力增强的可持续发展态势,双方携手共进,取长补短,通过多方位的深度协同完全可以实现卷烟销售结构的快速转型、推动双方企业卷烟上水平。
蒋局长在讲话中,就下步的协同营销工作提出五点意见:
一是要深刻理解市局党组确定的深度协同营销的对企业发展深远意义,着眼于企业发展,建立更加坚固的工商协同战略联盟,在知名品牌的培育及销售工作中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是充分发挥工商企业协同营销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强化消费引导,积极好开展云烟品牌的深度协同营销和精准营销工作,用好用活市场资源,通过二至三年的努力,实现云烟、红河品牌销售大幅增长;
三是抓好货源均衡投放,提升市场监管水平,维持正常的市场零售价格和社会库存水平,营造公平有序、适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云烟等品牌价值的提升;
四是工商企业营销人员要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做到真协同、全面协同,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协同,不断丰富协同手段、拓宽销售渠道,相互服务、相互支持,共同把本次战略协同协议落实到位;
五是充分发挥考核评价机制在品牌培育、协同营销工作过程中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有效调动客户经理、电访员以及工业营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时间进度和销售进度保持基本一致,确保全年协同营销目标全面实现。
第四篇:立时集团国际有限公司与武汉立邦涂料有限公司侵犯商标专用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
立时集团国际有限公司与武汉立邦涂料有限公司侵犯商标专用权及不正当竞争
纠纷案
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
(2002)鄂民三终字第18号
上诉人(原审被告)武汉立邦涂料有限公司,住所地武汉市汉阳区鹦鹉大道洲头一村203号。
法定代表人向方,该公司董事长。委托代理人彭在军,该司职员。
委托代理人阮文非,湖北文合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立时集团国际有限公司,住所地香港九龙长沙湾道833号长沙湾广场一期1101室。
法定代表人吴学人,该公司董事会主席。委托代理人袁季雨,上海市浩华律师事务所律师。委托代理人徐劲科,上海市浩华律师事务所律师。
上诉人武汉立邦涂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立邦)因与立时集团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时集团)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不服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2002)武知初字第55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于2002年11月6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于2002年12月19日公开开庭审理本案。上诉人武汉立邦委托代理人彭在军、阮文非,被上诉人立时集团委托代理人袁季雨、徐劲科到庭参加了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1. 原审认定,1.原告立时集团是立邦漆“N”字商标和“立邦漆”文字及图形商标、“立邦”和“立邦”文字及图形商标的注册商标所有人。依据上述商标权核定使用商品分别为共22个类别和共21个类别,其中均包括了第2类,即:“油漆、漆、底漆”等。
2.立时集团从1992年起在中国大陆开始投资建厂,其先后成立了立邦涂料(中国)有限公司、立邦涂料(广东)有限公司、廊坊立邦涂料有限公司等三家独资企业和苏州立邦涂料有限公司、立邦涂料(重庆)化工有限公司等二家合资企业,并在全国22个大中城市设立了办事处销售立邦漆品牌的产品。上述五家关联企业均经原告立时集团授权使用立邦漆文字及图形商标,1998年7月17日,原告立时集团成立立邦武汉办事处,并在武汉开始进行商品销售。
3.立时集团及相关联企业自1992年10月14日起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广 1 告宣传和策划,以促进立邦漆及品牌的推广。在中国中央电视台近年的大型活动中均参与广告发布,并赞助了2001年“世界青年足球锦标赛”,仅2001年一年投入的广告及宣传费用就达1.3亿元人民币。立邦公司在武汉及湖北地区也投入240余万元广告宣传费,并在武汉相关重要路口树立了路牌广告,通过上述广告宣传,使立邦漆及其品牌在包括湖北在内的相关公众中产生一定知名度。
4.立时集团有其关联企业自进入中国市场以来,销售量逐年以较大幅度增长,仅立邦涂料(中国)有限公司一家从1994年到2001年的销售额就从2480余万元增至7.8亿元,8年的销售总额达28.66亿元,这表明商标权人及授权使用该商标的相关企业已占有很大市场份额,公司效益一直较好。
5.立时集团作为立邦商标权人,通过宣传策划及产品营销、售后服务手段,在全国各地被推荐或列为知名品牌,如在浙江省被评为97、98消费者购物首选品牌;在江苏省获得98江苏“买得放心用得称心产品”称号;1998年3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已经将立邦漆涂料系列作为“98年中国消费者协会推荐商品”;在湖北,湖北工商企业名优品牌组委会也将立邦列为名优涂料品牌。因此,立邦漆商标在全国范围内以及武汉当地都已被广大消费者所知晓,并被相关部门确认为知名品牌。
6.2002年2月,向方、陆伟建、向略民等三人合资成立武汉立邦涂料有限公司即本案被告。从工商登记档案资料看,该公司为注册资本50万元的有限责任公司,核准的经营范围为建筑涂料(内外墙乳胶漆)、钢结构防水涂料、饰面防水材料(除国家专项许可产品)生产、销售,被告在申请成立企业公司名称预先核准申请书上申请使用名称为武汉立邦涂料有限公司,备用名称为武汉汉高涂料有限公司、武汉海尔涂料有限公司、武汉宣威涂料有限公司。该公司经工商核准后开始生产经营,其宣传资料和产品包装上均注明了武汉立邦涂料有限公司出品。
原审法院认为,本案争议的焦点:
1.立时集团所拥有的注册商标是否属驰名商标;
2.武汉立邦经核准的字号与原告立时集团注册商标发生冲突是否构成侵权以及应适用什么法律调整;
3.立时集团索赔50万元的依据是否充分。
对于以上争议焦点,原审法院认为,1.立时集团对立邦漆“N”字商标。“立邦漆”文字及图形商标。“立邦”及“立邦“文字及图形商标在核定的商品范围内,依法享有商标专用权。立邦漆“N”字商标、“立邦漆”文字及图形商标、“立邦”及“立邦”文字及图形商标虽然未被国家工商管理部门评为驰名商标,但立时集团在注册了上述商标后即进行了大量的广告宣传,上述商标从1993年注册起至今已持续使用近十年,立 2 时集团的广告宣传持续时间长,投入的广告费用达数亿元,其广告范围涵盖全国大部分地区,且其品牌销售量呈逐年上升态势,立邦漆在普通消费者心中已享有较高声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十四条的规定,本院认定立邦漆系列商标为驰名商标。被告武汉立邦认为驰名商标认定权只有工商管理机构的辨称意见与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相悖,其辩称理由本院不予支持。
2.本案双方的争议涉及商标专用权与企业字号冲突的相关法律问题。原告立时集团的立邦漆“N”字商标、“立邦漆”文字及图形商标、“立邦”及“立邦”文字及图形商标为驰名商标,在其核定使用的商品和非类似商品上均享有专用权,该商标专用权在我国应产生排他的法律后果,被告武汉立邦作为漆类行业的生产者应当知道使用“武汉立邦”企业名称会误导消费者,足以引起公众误认为“武汉立邦”与立时集团授权的相关的企业存在某种关联关系或为同一市场主体,使他人对其商品的来源产生混淆,且造成“立邦漆”驰保商标的淡化。武汉立邦在申请注册企业字号时未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具有明显的过错,给注册商标权人造成相应的损害结果,其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二第第五项之规定,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损害,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原告立时集团主张武汉立邦侵犯商标权的诉讼请求成立。被告武汉立邦以其注册系经审批而不存在侵权的辩称理由不成立。
3.立时集团以损失及被告获利无法取证为由请求定额赔偿的诉讼请求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但该规定仅明确了上限为50万元,故人民法院在确定赔偿数额时根据侵权行为的情节予以考虑。鉴于本案武汉立邦在申请企业字号时,备用的企业名称为汉高、海尔、宣威等知名品牌,故其侵权和主观故意较明显,应给予被侵权人相应的经济补偿,包括权利人为实现权利所支出的合理费用。考虑到武汉立邦于2002年2月才注册成立,侵权时间较短,造成的危害后果尚不明显,故本院酌定赔偿数额为8万元。
综上,原审法院认为,立时集团拥有的立邦漆系列注册商标为驰名商标,被告武汉立邦登记的企业字号与原告的注册商标相同,侵犯了原告注册商标专用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八条、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一、七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第五十六条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条之规定,判决:
一、武汉立邦于本判决生效后下日内变更其企业字号,新企业字号中不得含有“立邦”字样;
二、武汉立邦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销毁带有“立邦”字样的产品宣传资料和产品外包装;
三、武汉立邦于本判决生效后十日内赔偿原告立时集团经济损失8万元;
四、驳回原告立时集团其他诉讼请求。
受理费10010元,由武汉立邦负担。
宣判后,原审被告武汉立邦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诉,一、原审法院审理程序不当。根据最高人民法院1998年7月20日颁布的《关于全国部分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法[1998]65号)文中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知识产权案件纠纷中,凡涉及权力冲突的,一般应当由当事人按照有关知识产权的撤销或者无效程序,请求有关授权部门先解决权力冲突后,再处理知识产权的侵权纠纷和其他民事纠纷案件”的意见,原审法院未告知被上诉人应先向工商管理机关申请上诉人企业名称登记的撤销或无效,就径直判决,违反了法定程序。
二、原审法院认定事实不当,根据我国法律和司法解释,法院不应成为驰名商标的确认主体。
三、原审法院越权判决。企业字号是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则、规章的规定核准登记和管理,是国家行政权的一种,不在人民法院民事审判职权范围之内,原审法院判决上诉人变更企业字号实属违权。故请求:撤销原判;驳回被上诉人的起诉;由上诉人承担本案的全部诉讼费。在庭审过程中,武汉立邦提出,由于最高人民法院在所出台的《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明确规定人民法院在审理商标纠纷案件中,可以对涉及的注册商标是否驰名作出认定,故对其上诉请求进行修正,认为立时集团违法使用其注册的商标,法院不应认定本案所涉商标为驰名商标。
被上诉人立时集团在答辩期内未提供书面答辩意见。在庭审中口头辩称,原审法院适用法律正确,程序无不当之处。请求二审法院驳回上诉人的上诉,维持原判。
在二审审理期间,上诉人武汉立邦为证明其上诉请求,向本院提交了以下新证据:
1.2002年10月21日《衡阳晚报》有关被上诉人生产的立邦漆冒充日本漆被查封的新闻报道。证明立时集团误导消费者,违法使用其注册商标;
2.立时集团拥有的第104404号、第665336号商标注册证,证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所核准的立时集团的商标没有“NIPPON PAINT”字样,而“NIPPON PAINT”可译为“日本漆”,该行为违反我国《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规定;
3.立邦“美得丽”内墙乳胶漆实物桶和武汉立邦生产的武立牌漆实物桶各一个,证明①立时集团违法使用其注册商标;②通过两实物桶外观图案比较,证明其未突出使用企业名称,突出的是“武立牌”商标;整体图案明显不同,不会造成消费者的误认。
立时集团认为,上述证据1涉及的内容仅是新闻报道,不能作为我公司被处罚及违法使用注册商标的依据;证据2是我公司的商标注册证无异议,但不能证明上述人想证明的内容;证据3不能证明我公司违法使用注册商标;且通过两实物桶外观的比较可以证明武汉立邦在其生产的武立牌漆桶上突出使用了“武汉立邦涂料有限公司”企业名称及与我公司“N”字商标相近似的标识。
立时集团为反驳上诉人的上诉请求,向本院提供一份新证据,即2002年7月25日,立时集团作为申请人,请求武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对武汉立邦使用“立邦‘作为企业名称中字号的行为予以纠正的《申请书》,证明立时集团在向法院起诉前曾向行政部门申请纠正。武汉立邦对该证据的真实性无异议,但认为不能说明行政机关曾就此作过处理。
本院认为,上诉人提供的证据1,仅是一则新闻报道。上诉人如欲证明新闻报道中提及的被上诉人生产的立邦漆冒充日本漆被查封一事,应提供有关行政部门处罚和证明,但上诉人未就此进一步举证,故不予采信;仅凭上诉人提供的证据2不能证明立时集团在使用其注册商标时违反我国《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有关规定,故对该证据欲证明的事实不予采信;被上诉人对证据3的质证意见有事实依据,故应认定武汉立邦在其生产的武立牌漆桶上突出使用“武汉立邦涂料有限公司”企业名称。对上诉人的观点不予采纳。被上诉人依据其提供的《申请书》证明其曾向武汉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请求对武汉立邦使用“立邦”作为企业名称中字号的行为予以纠正的事实,本院予以采信。
经审理查明,原判认定事实属实,本院予以确认。
本院认为,本案涉及的主要问题是:立时集团拥有的“立邦”文字注册商标是否为驰名商标;武汉立邦将立时集团拥有的“立邦”文字注册商标在其企业字号中使用是否构成侵权;原审程序是否有不当之处。
关于立时集团拥有的“立邦”文字注册商标是否为驰名商标的问题。根据立时集团提交的商标注册证,立时集团为立邦漆“N”字商标的、“立邦漆”文字及图形商标、“立邦”及“立邦”文字及图形组合商标的商标权人,对上述商标在核定的商品范围内,依法享有商标专用权。他人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其商标。原审法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十四的规定,综合考虑相关公众对商标的知晓程度、商标使用的持续时间、商标宣传工作的持续时间、程度和地理范围等因素认定了立邦漆系列商标为驰名商标。但由于本案系武汉立邦将立时集团的“立邦”文字商标在企业字号中使用而引起的侵权纠纷,故本案仅涉及认为“立邦”文字商标是否为驰名商标的问题。立时集团的其他商标是否驰名与本案无关。在本案二审审理期间,上诉人从被上诉人违法使用“立邦”文字及图形组合商标的角度提出原审法院认定立邦漆系列商标为驰名商标,但既未就“立邦”文字商标提出违法使用的问题,也未就原审法院在认定“立邦”文字商标为驰名 5 商标时考虑的各种因素提出抗辩,且其提供的证据也不足以认定被上诉人在有关立邦漆系列商标上确有违法使用的事实。故上诉人认为不应认定“立邦”文字商标为驰名商标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依法予以驳回。原审法院对此节的认定并无不当。
关于武汉立邦将立时集团拥有的“立邦”文字注册商标在其企业字号中使用是否构成侵权的问题。武汉立邦注册的企业名称虽然是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的,但该企业名称中用于区分不同市场主体的字号“立邦”与立时集团合法持有的“立邦”文字商标相同。立时集团“立邦”文字商标于2002年1月7日经国家商标局批准注册,而武汉立邦立日期为2002年2月1日,立时集团“立邦”商标先于武汉立邦成立而注册,因而在中国范围内产生了排他的法律后果,立时集团享有在先权。故武汉立邦虽经合法注册,但与立时集团拥有的商标权构成冲突,根据保护在先权利的原则,武汉立邦的行为,属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二条第(五)项规定的“给他人的注册商标专用权造成其他损害”的情形,构成商标侵权。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经营者在市场交易中,应当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遵守公认的商业道德。武汉立邦作为漆类行业的生产者应当知道立邦漆这一知名品牌和“立邦”这一驰名商标,也应当知道使用“武汉立邦”企业名称足以引起相关公众误认为“武汉立邦”与立时集团授权的相关企业存在某种关联关系或为同一市场主体,使消费者对其商品的来源产生混淆。并且,从武汉立邦在申请企业字号时,备用的企业名称中含有汉高、海尔、宣威等知名品牌来看,其明显具有“搭便车”的故意,故武汉立邦的上述行为亦构成了不正当竞争。故,上诉人关于其将立时集团拥有的“立邦”文字注册商标在其企业字号中使用有构成侵权的上诉理由应依法予以驳回。
关于原审法院的程序是否不当的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三条关于“对商标侵权纠纷,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工商部门处理”的规定,法律并未就此类权力冲突案件设置程序,立时集团在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对武汉立邦企业名称予以变更未果时,径行向法院起诉并无不妥,原审法院依法受理正确。但是,因企业名称的登记和管理不在人民法院审判职权范围之内,故原审法院直接判决武汉立邦变更其企业字号不当,本院依法应予以纠正。上诉人该部分上诉理由部分成立。
综上,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基本正确,实体处理部分不当。本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四条、第一百一十八条、第一百三十四条第一款第(一)、(七)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十四条、第五十二条第(五)项、第五十三条、第五十六条第二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三)项 6 之规定,改判如下:
一、撤销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2002)武知初字第55号民事判决第(一)项;
二、武汉立邦自本判决生效之日起,不得在其所有产品、产品外包装、产品宣传资料以及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立邦”文字;
二、维持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2002)武知初字第55号民事判决第(二)、(三)、(四)项。
本案一、二审案件受理费各10010元,均由武汉立邦负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判长 蔡晖
代理审判员 宁哲
代理审判员 徐翠
二00三年一月十三日(院印)
书记员 程飞
第五篇:论文2:顶新集团对员工培训效果的分析-双T检验
顶新国际集团培训效果分析
一.案例
顶新国际集团1988年来大陆投资至今,先后在12个城市建立了生产基地,旗下拥有64个公司,46个工厂,大陆地区员工25000余名,至2002年总投资额近15亿美元。集团旗下的“康师傅控股公司”是一家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也是顶新在大陆事业的主体。康师傅控股公司下设方便食品事业群,饮品事业群,糕饼事业群、配套事业群、冷藏事业群五个事业群。
顶新集团下属康师傅控股公司1996年在香港上市,股票在2002年是香港股价增值最佳的前三甲之一,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及政策的不断开放,顶新还会争取第一批加入国内A股上市的行列。
顶新集团自1988年开始在大陆投资建厂至今取得了蓬勃发展。2002年全国营业额超过170亿元人民币,1998年—2001年底集团累计纳税总额达35亿元人民币。顶新自1992年在开发区投资以来,共建立了16家企业,包括天津顶益国际食品有限公司、天津顶园国际食品有限公司、天津顶津食品有限公司等一批著名企业,行业涉及食品、食用油、包装印刷、纸制品、塑料制品、机械、工程、物业、咨询等,累计投资总额达4.9亿美元。近十年来,在天津开发区纳税总额达19.3亿元人民币。2002年集团天津地区各公司营业额达40亿元人民币,上缴税金2.6亿元人民币,分别增长了15%和10%。
顶新国际集团在大陆的经营取得了巨大成功,集团有信息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经营,争取使康师傅成为中国的名牌、世界的名牌,力争在不久的将来跨入世界级企业的行列。但是面对外部环境快速变化、公司规模快速扩张,不管是横向价值创造或者是纵向价值链整合,都需要靠优秀人才具体实践。由于集团公司的组织规模日益庞大、各子公司分布的范围广泛、员工人数众多,优秀人才都是散布在各子公司之中,在集团人才库缺乏管理的情况下,集团总部很难发现集团内部优秀人才是深藏于何处,更何况要运用这些人才为组织创造绩效。除了内部人才欠缺管理之外,对于外部人才的管理更是无所适从,更何况是对于内外人才库进行统一管理,并且 人才培养的速度永远不及市场扩张速度,集团总部如未能订定一套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对于新事业经营或者新版图扩充,都将面临有好的市场机会但却没有好人才的窘境,这也将成为集团发展一大绊脚石。
培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是企业能力提升的基础,是员工接受“再教育”的主要形式。但是,在大多数企业中,培训一直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就在于培训作为一种新形式的人力资本的投资,它的投资成果即培训效果很难通过直观手段检测出来,从而很容易在人们头脑中形成一种误解,使人们对培训后的效果产生怀疑,进而形成连锁反应,使企业更加不注重员工的培训。企业培训效果的反馈,是指企业在组织培训之后,采用一定的形式,把培训的效果用定性或者定量的方式表示出来。我们知道,培训作为一种教育形式,它主要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来提高受训者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在日常工作中到底又起了多大的作用,的确很难测定。这种培训效果难以反馈,是大多数企业不愿组织员工培训的主要原因。试想想,谁愿意把钱花在不见踪影的地方呢?培训效果反馈的复杂,直接导致大多数企业不愿把钱花在员工培训上,这种恶性循环迫使企业在需要人才时,不得不采取“挖墙角”的办法,进而影响了人才的正常、合法的流动。
究竟如何才能解决培训效果在反馈中的难题呢?
二.案例分析
分析评价培训效果的具体方法很多,大致分两类:定性和定量。定性分析法有其局限性,辅以定量分析法,效果将更加显著。定量评价方法很多,比如成本——收益评价法、机会成本法边际分析法、假设检验法等等。这里我们将采用假设检验法分析职工培训有效性的情况。
假设检验所要评价的是有关培训效果的显著性问题。目前很多人在进行效果评价时,只是简单地把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认为只要培训成本小于培训后所获收益,即认为该培训计划可行。甚至目前国内很多教材在有关“可行性研究”问题上也是简单沿用这一原理,很少有人针对实际情况作进一步探讨。当然,从理论上讲,这种分析思路是正确的,但在现实生活中,则往往必须查其有效性程度,有效性是否显著?显著性如何?严格地讲,一项显著性很小的培训计划实际上无异于一项失败的培训计划。
假设检验实际上是要求我们通过定量分析来确定培训效果是否显著,从而做出授受或拒绝的判断。下面我们结合一个例题来看看其具体应用。
康师傅企业为提高产品产量,决定对部分职工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培训。为了了解培训效果如何,从经过培训的职工和未经过培训的职工群体中各随机地抽取10名(假设这两组成员在培训前的个体差异很小,甚至没有。当然,如果该企业的前期工作做得比较细致的话,也可直接对比其记录的受试人培训前后的产品产量,这样就从实际上排除了个体差异),记录当月产量(如下表所示)。又假定这两组职工的实际产量均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
单位:件
现在我们要求通过这些统计数据来判断该企业的培训效果,也就是说检验培训对职工产量提高有无显著性影响。一)、采用假设检验法:
因为所选样本为10对独立的观测结果:(X1,Y1),(X2,Y2),„„,(X10,Y10)所以,令:D1= X1-Y1,D2= X2-Y2,„„, D10= X10-Y10,则D服从μD,σD2的正态分布
1.建立假设:
H0: μD=0,即培训对职工产量提高无显著性影响;H1: μD <0,即培训对职工产量提高有显著性影响;2.选择检验统计量:
这里标准差均未之,因此可采用T检验
3.选定显著性水平=0.05,查正态分布表得:tn1t0.0591.8331 4.计算样本D的均值及标准差:通过计算得:d6.000,S4.784 5.作出判断:
在显著性水平=0.05下,此检验问题的拒绝域为t
ds/n
tn1,而n=10,t0.0591.8331,又因为d6.000,S4.784,即有t
ds/n
-3.966<-1.8331,t落在拒绝域中,故不接受H0,即认为未经过培训与经过培训的职工工作水平有显著性差异。
二)、用SPSS统计软件求解该实际问题:
(一)步骤:
1.在数据编辑器中建立变量并输入上述各项数据。
2.依次选择菜单项:
Test
3.在Paired Variables 中选择“未经过培训”和“经过培训”两个选项。单击“OK”。得到对结果的分析表。
(二)结果分析: 输出结果为:
表一
Paired Samples Statistics
表二
Paired Samples Correlations
表三:Paired Samples Test
由此可知:表一中内容包括:均值,数据个数,标准离差和均值的标准误差。
表二中成对样本的测试结果有显著性的线性关系,简单相关系数为
0.910,说明相关性强。
表三中双边概率P=0.003;P/2=0.0015<,因此拒绝H0,即认为未经过
培训与经过培训的职工工作水平有显著性差异。
由上述两种分析方法可知:至少有95%的把握认为培训对职工产量提高有显著性影响,培训效果显著,达到了预期目的。在不考虑其他条件的情况下,对企业管理人员而言,这些信息已足够支持他做出决策。三.案例分析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
(1)进行假设问题时,前期的调研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只有优质的数据才能获得理想的检验结果,如何减小误差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2)在获得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必要的整理后,选择适合的检验方法是处理问题的关键。
(3)这里没有考虑成本和收益,这两个因素可能影响到假设检验的结果分析。实际上,在假设检验结束后,可着手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和机会成本分析(统计数据须重新搜集),以进一步确定培训效果。四.假设检验问题的最新进展及应用。最新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地位的不断提高,假设检验方法的完善以及其假设的更合理设定成为现代统计学研究的核心。假设检验是统计推断的另一类问
题。在总体的分布函数完全不知或只知其形式、但不知其参数的情况,为了推断总体的某些性质,提出某些关于总体的假设。其包括正太分布检验,二项分布检验,游程检验。目前,经典统计方法占据着统计学的主导地位,但是,贝叶斯方法正在国外迅速发展并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我们有必要给以足够的重视。、经典统计学派的假设检验思想经典统计学派运用反证的思想进行推断,即:在认定一次实验中小概率事件不会出现的前提下,若观察到的事件是H0为真时不合理的小概率事件,则拒绝H0。现在,应用证据理论于分布假设检验(仅对0-1分布进行讨论),即根据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分别建立相应的mass函数,然后按证据理论的合成法则进行合成,得到新的mass函数,进而给出检验结果。这种方法不仅适用于中小样本的检验,而且由于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小,提高了检验结果的可靠性。
应用:假设检验方法被广泛应用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1、教育:在教育技术研究中,也开始广泛应用差异显著假设检验:比如新
旧媒体条件下学生的学习成绩提高差异是否显著的问题;对比不同年龄段教师、不同职称对信息技术态度有无显著性差异的问题等;
2、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各个方面的科学研究以及医疗卫
生实践和居民健康状况研究,都需要运用统计方法去分析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
3、心理学:假设检验和信息反馈等方式对于自然语言概念的获得也是
适用的。
假设检验的应用很广泛,它也被应用于以下几方面:
1、改进加工工艺后,产品的平均尺寸是否显著变化?
2、改进工艺后,生产是否稳定?
3、合格率是否符合规定?
4、产品寿命是否符合正态分布?
5、公安系统破案时,对现场的脚印、步幅等同嫌疑人做比较,帮助破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