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改革探究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改革探究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改革探究
【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未来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事业单位作为行政单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进行各方面的革新;另外,随着我国公共事业的迅速发展,对作为管理部门的事业单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日常办公运行的基础保障,随着我国事业单位办公环境的不断优化,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已经越来越重要。但是,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效果却不尽人意,本文通过分析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问题并对如何改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资产管理;改革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各级事业单位组织履行自身管理职能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最基础的物质保证,是不可或缺的。尤其是随着我国的经济水平的日益发展,公共事业也得到了飞速发展,近年来,我国在公共事业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大幅度的拨款,尤其是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等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因此,全国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也形成了一笔巨大的财富。固定资产具有消耗小、使用时间长以及比较贵重的特点,因此,如果好好对其进行管理,可以为国家节约很大一笔财富。而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工作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相关管理制度不完善、责任划分不清,进而产生大量固定资产丢失、挪用、损毁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成为国有资产流失的一大原因,另外,也严重地妨害了我国公共事业的健康发展。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形成有效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思路,着实增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成果,对于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目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从近年来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具体实践来看,事业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思想认识上不够重视
在现有行政体制下,事业单位的资金都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而对于资金的使用方面,主管部门并没有严格的监督机制,只要进行固定资产的采购申报,通常都可以很轻松的拿到拨款。正基于此,事业单位在思想观念上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并不重视,最终导致在预算、实施、保管和维护的时候存在各种铺张浪费现象,甚至出现违法乱纪等重大问题,最显著的就是超标采购,媒体上经常汇报道各种行政单位采购的“天价”物品,这些物品明显标价与自身价值不符,这其中就反映出了以权谋私的违法现象。
(二)管理制度上不够完善,责任划分不清
我国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的制度构架并不完善,难以起到相应的监督作用。由于没有一个全国统一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导致各个单位的管理制度都不一致,甚至有的单位内部没有制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有的单位即使制定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也由于制度不严导致形同虚设。当制度和具体工作脱节的时候,管理工作中的漏洞就会给固定资产的管理带来极大困扰。
(三)人员配置上不到位,管理工作大打折扣
虽然各个事业单位都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设置了专门的的管理部门并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但是通常只有1到2名工作人员,由于这项工作的复杂性和综合性,使得管理工作很难开展,而且会使各部门间经常产生矛盾。由于人手不够,使得相关管理工作只能大打折扣,不能严格按照管理制度来执行。
(四)资产审批上不够规范
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审批程序不够规范,有的机构的审批比较松散,基本形同虚设,只要打报告、写申请都会进行批准,不看该申请单位是否真正需要进行相关固定资产的采购。而有的审批单位则是设置重重障碍,导致那些急需采购固定资产的部门十分被动,最终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这种标准不一的审批制度使得整个资产管理工作效率降低。
(五)资产管理程序仍待完善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资产管理工作的落实有着一套严格完整的程序,它涉及到如何采购、如何登记、如何分配、如何保管、如何维修、如何防损、如何处置等一整套的流程。每个流程都需要有着相应标准和规范。显然,我国目前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程序和方式有着很大的改善空间。
(六)财务管理上不够到位
会计人员对于固定资产核算的不规范,致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存在缺位,固定资产的全貌无法通过财务账面直观反映。由于财务管理、监管缺失,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物品和账目对不上号的情况十分常见。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改革的建议
(一)从思想上重视固定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改革首先应该从思想观念上增进重视程度,落实到每一名职工都应当端正对固定资产管理的正确认识,让每一个职工都了解固定资产管理的相关知识。使单位职工可以从思想观念上重视改革固定资产管理的重大意义,才能有效杜绝铺张浪费的发生,让员工认识到改革固定资产管理和增进单位效益息息相关,从而为固定资产管理的改革奠定思想基础。
(二)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监督体系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应该得到更加周全的监督,每个单位应当结合自身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对管理的目的、方法、固定资产的分类、购置、入账、使用、处分及报废等各个程序进行周全的监督。为了实现有效的监督体系,应当结合财政部门和单位内部的其他机构共同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抽查。并且形成制度化的刚性要求,切实落到实处。
(三)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制度体系的构建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根本,只有在转变认识,加强监督后,将既有改革成果固化成相关的管理制度才能有效的推行。只有制定完善且切实可行的制度,才能让固定资产管理的每一步流程,从购买入账、领用分配、日常维护到折旧报废都能有章可依。有统一的操作流程才能更加明确的维护和监管,才能让改革的效果得到巩固。而对于制度的完善方面,可以好好学习有关企业的管理方法,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那些优秀的企业在成本管理方面都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很值得学习和借鉴。
(四)明晰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相关人员的分工和职责
随着相关管理流程的专业化和精细化,固定资产管理部门不能再笼统管理,而是应当由专人负责固定资产的增减、统筹、监督等工作,将具体工作具体到人,建立相应的问责负责人制度,出现问题能找到对应的人立即来解决,而不是互相推诿。从而权责统一才能有效保证制度得以运行。
(五)理清固定资产的财务事务
改革应当对过去进行系统的总结,并对未来的规划做好系统的准备,其中理清财务事务有着关键的效用,可以说财务事务是资产管理最基本的构成,只有做到财务账目和实物一一对应,才能更有效的掌控资产的动向。只有每一份资产从开始入账到最终保费都有全程的财务记录,才能使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规范有序。这就要求财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一起通力合作,分门别类,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对固定资产的清算,才能让管理和监督有确实的数据。
四、小结
总之,改革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对于我国事业单位发展乃至整体的公共事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改革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循规范、科学和人性化的指导思想,从思想认识、监督管理、制度构架、职责分工和财务审计等不同的方面,对目前存在桌问题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的改革,这样才能使国有资产得到充分利用,才能更加惠及事业单位所服务的社会大众!
参考文献:
[1]赖爱云.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0(12)
[2]侯秀荣.浅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现代企业教育.2011(24)
[3]陈漾.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研究[J].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18)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4]马汝范.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经济视角(中旬).2011(09)
------------最新【精品】范文
第二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530.67文献标识码:a
摘要: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开展日常业务工作及其他活动的物质基础,目前,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重投入轻管理、重钱轻物的思想。如何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将是事业单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对策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对确保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保障事业单位履行其职能有很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2006 年5 月, 财政部出台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监督、管理、运行和使用行为,2007 年财政部组织开展了全国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借此摸清单位“ 家底”,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单位资产管理。
一、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管好规模日益庞大的事业资产,使事业单位在构建和谐社会,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更有效地发挥作用。然而事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却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底不清, 账实不符
目前还有不少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不按规定核算,有总账,无明细账、无卡片账,存在账实不符。在增加资产时,不能及时、正确地账务处理,如新购的固定资产只作经费支出, 减少现金或银行存款,不增加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使其资产直接在账外,失去控制。在减少的资产时,该核销的账不核销,淘汰报废设备,拆除的房屋,出售的资产不办相关核销手续,长期挂在账上,名存实亡,造成有账无物,相关人员谁也说不清楚有多少资产,导致固定资产账实严重不符。
(二)缺乏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
事业单位对所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要定期清查, 做到家底清账账相符, 账卡相符、账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目前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总账与明细账与实物没有严密的稽核关系,有大部分单位只以流水账形式记录,未分门别类按资产性质、类别进行明细登记,账面数与实物数长期不核对,从而导致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处置未按规定办理报批手续。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也是一项重要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较大,按规定国有资产处置应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但事实上仍有部分单位在处置时未办理报批手续,存在随意出售、转让,随意核销现象,而且处置金额也相当大。单位工作人员借用的固定资产如照相机、笔记本电脑等未办理借用手续, 有的经管人员调动,没有按规定办理移交手续,甚至发生将其随身带走占为已有事例。
(三)固定资产的核算不完善
购建固定资产时,以固定资产原值增加当期事业支出,形成的实际成本直接列支,导致固定资产购人当期的结余虚减。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计提折旧,一方面造成资产负债表在任何时点只反映固定资产原始价值,虚增了在其报废之前各个会计期间的资产和净资产总量,再加之不计提减值准备, 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以及国有资产的减值无法得以反映另一方面也造成固定资产使用期内的各会计期间的成本低估,结余虚增,不能真正体现会计核算的配比制度。比如买一台照相机,在买之前要经过一系列手续,一旦照相机买回来了就不象买之前那样重视了,没有专人保管,谁逮着谁用, 时间长了,这台照相机不好用了,又会有人申请购买一台新的,新的买回来,大家都会用新的,而那台旧的不知被丢到哪个角落,没有人再过问,更别说办理报废手续。
二、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改善当前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要以现阶段事业发展对资产管理的客观要求为基础, 使固定资产管理与效能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存量资产的潜力,实现资产的最优配置和最佳使用。
(一)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
事业单位要实行主要领导为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使用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三级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职责范围,将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 定期考核责任履行情况。财务部门应建立固定资产总账及明细账,并负责对资产管理部门及专管人员进行业务上的指导和监督。《严格执行ⅸ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对达到标准起点的固定资产进行分类编号、登记人账。建立健全购买、验收、出入库、保管、领用制度,对登记人账的固定资产进行定期盘点,对调出、出售、报废和报损的固定资产按规定程序及时处理,明确责任,做到账实、账账、账卡相符。建立离任核查制。单位领导或资产管理使用人员离任时,要组织核查,办理资产移交和监督手续,确保人走账清,防止资产流失。
(二)加强对固定资产的购置管理
遵循固定资产的配置与实际工作相挂钩,不搞一刀切,不片面追求固定资产的“高精全”而造成资源的无端浪费,资产价值要及时准确人账;坚持科学评价资产的使用绩效、能够为预算管理提供精细化的服务为原则。
(三)采用过程化,作业化方法管理固定资产
事业单位要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范固定资产的业务操作和管理流程,完善档案保管体系,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将各个管理过记录下来,形成固定资产电子档案,留下可便捷索的线索。对固定资产实行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的管理。财务部门或固定资产管理部门要在固定资产账下,按照资产分类账户进行金额核算,资产管理或专管员要按照资产的类别、品种、规格、型号、存放地点或使用人设置明细分类账户和实物卡,在进行价值形态管理的同时,做好实物形态的管理,做到物尽其用,充分发挥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最大效益。对于固定资产的购置、维护保养、大修、报废、处置、内部转移等,都要在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办理的同时,在固定资产金额账、实物账、固定资产卡片上作及时、系统全面的反映。及时做好对账和盘点工作。财务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应每半年对一次账,盘一次点,以便做到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对于清查盘点中发现的问题,应查明原因,追究有关单位或个人的责任,以严肃财政纪律,同时编制有关固定资产盘盈盘亏表。
三、小结
随着社会进步,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事业单位拥有的资产规模迅速增长,种类呈现多样化,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事业单位的“死资产”也以不同形式变为“活资产”。事业单位的资产经济地位日益突出,但从资产管理现状来看,目前事业单位对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的管理相对薄弱。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有效的建议是当前很重要的问题,只有落实各项相关的措施,才能使其既能够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保证事业单位业务的发展,又不造成资源浪费。
第三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目 录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概述.............................2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分析............3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4
(一)产权意识模糊,管理意识淡薄.......................4
(二)手工处理数据方法落后,效率低,效果差...............4
(三)管理机构不健全, 管理人员素质不高.................5
(四)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固定资产存量不清...............5
(五)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闲置和浪费现象比较严重........5
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善造成的后果及影响............6
(一)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6
(二)容易滋生腐败..................................6
(三)在社会上造成了不好的影响........................6
五、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措施....................6
(一)明晰产权意识,提高管理水平.......................7
(二)加快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7
(三)加大培训力度,增强责任意识......................7
(四)规范固定资产核算方法,落实固定资产盘点制度.........8
(五)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配置管理.....................8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初探
【摘要】纵观当前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大部分还停留在几十年前传统的笔录纸存的模式上,不论从流程的时效、系统、准确和满足管理需求等方面都无法适应当前现代化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如何对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的管理,用足、用活这些资源以辅助业务发展,是事业单位非常关心的大事,也是管理部门规划和考虑的工作重点。本文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概念入手,分析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影响,提出了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问题
对策
从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现状来看,不同的单位,计算并编制固定资产的相关报表,在固定资产的折旧上,某些管理者出于不同的目的,存在人为的多提、少提或不提折旧的现象,影响事业单位发展的真实性。随着财务制度的不断改革,旧的程序不能及时更新,会造成对经营真实性的影响,也给税务、内外部审计部门的事后检查带来相当大的麻烦,同时也给一些不法分子一些可乘之机,直接影响到国有财产的安全。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概述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含义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事业单位重要的经济资源,是完成各项科研工作、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物资条件。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主要特征:一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数额标准。一般固定资产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备单位价值在800元以上,或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均应作固定资产管理。二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财产特点。可长期使用并保持原
有实物形态,属于非流动资产;成本一次列入当期支出不再分期计提折旧。三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来源。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主要来源:出于自身业务和日常的需要,事业单位动用自身的大额资金购进或自己制造;当事业单位资金不是很充裕时,通过融资租赁方式获取的固定资产;接受社会团体、个人等的捐赠等。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按照现行有关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特点包括:
(1)单位价值虽然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作为固定资产管理、核算;
(2)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和减值准备;
(3)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按照取得或购建时的实际成本记账;
(4)事业单位在取得固定资产时增加固定基金,并视资金来源的不同列作当期支出或者减少专用基金中的修购基金,在处置固定资产时,相应减少固定基金;
(5)基本建设项目会计核算游离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之外;
(6)事业单位清理报废、毁损固定资产残值的变价收入和清理费用列入专用基金中的修购基金。
二、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一)深化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的需要
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正经历着一场改革分流、精简机构的体制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经营性单位必须与非经营性单位分离开来,在此过程中,涉及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问题。此外,在此过程中还容易出现暗箱操作等腐败行为,阻碍了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进程。因此,研究制定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迫在眉睫,需要财政部门、资产使用单位提高认识、通力配合、落实措施,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工作逐步纳入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二)和谐社会的建设的需要
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整个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各项事业顺利进行的物质保障。行政事业单位在国家管理机构中的特殊性更是决定了加强其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只有一个文明有序的管理机构才能带领整个社会走向和谐文明。因此,可以说,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仅是直接维护国家管理、维护国家资财的需要,同时也是构建社会文明、进行有序管理的需要。
(三)固定资产管理存在亟待纠正的需要
首先是固定资产的配置问题,事业单位由于没有严格执行或者没有制定科学的资产配置制度,部门之间经常出现配置不平衡的情况,尤其是在购置资产方面,既没有分析购置需求,也没有对比所欲购置资产的性价比,购置不当、购置重复等情况时常发生。其次是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低,事业单位在购置设备和使用设备方面,购置后只适用于一次性的短期任务,之后就闲置不用,另外对于正在使用的设备,缺乏必要保养和维修,严重制约工作效率的提高,也加快了资产的老化程度。最后是资产处置方面的效率问题,单位没有及时调配闲置不用或者利用率较低的固定资产,而需要报废的资产也没有及时进行处理,固定资产管理方面混乱不堪。
三、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产权意识模糊,管理意识淡薄
一是产权意识模糊,没有明确产权主体,也没有严格界定产权关系。主要是把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相混淆,没有明确国家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所有者,而把事业单位对国有固定资产的占有、使用权误以为是所有权,从而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产权关系不明晰、产权主体混淆、资产使用处置不当等不良倾向。二是管理意识淡薄,没有明确会计主体,也没有正确处理会计核算业务和固定资产管理的关系。实施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之后,主要产生两种不良倾向:由当地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代理核算的预算单位,误以为既然固定资产核算业务已经代理了,固定资产核算主体也应该转移,单位再也不用加强固定资产管理了,以核算代管理;未由当地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代理核算的预算单位,误以为财政部门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约束就可以减弱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好与坏是单位自己的事,弱化管理或不管理。由于上述管理意识的淡薄,导致 3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底子不清、去向不明、核算与管理“两张皮”等不良后果。
(二)手工处理数据方法落后,效率低,效果差
固定资产核算重复、繁琐,工作量大,综合查询和统计报表不但数量多,而且各种要求高,手工处理不但效率低,而且准确性、完整性差。事业单位各部门作为使用部门要对其所负责的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与维护,因为各部门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侧重点及要求各不相同,使得管理的数据及报表内容存在差异,极易出现填写不全、账实不符等情况。由于信息分散,一致性差,很容易造成管理上的脱节。
(三)管理机构不健全, 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目前, 许多事业单位由于人员编制所限和经济效益原则,固定资产都由财务或不熟悉固定资产管理业务的办公室后勤人员兼管, 而没有设立必要的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管理缺位现象较为普遍。由于是兼职的,财务只管核算不管管理,财务会计资料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化,单位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总值,没有明细记载资产的实物数量及其价值,由于固定资产实行原始计价一贯制的办法,单位会计无法确认盘存资产数量的多与少及其价值的增与减,账面资产失去了对实物的有效控制。
(四)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固定资产存量不清
“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这是对财产物资核算和管理的基本要求。然而,有些单位财务会计信息不真实、不及时,无法真实反映和有效控制固定资产实物状况,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际数量和增减变化情况;有的单位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原值总额,未建立固定资产台账或卡片,导致账、物脱节,账面总值对实物失去控制;有的单位未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总账与明细账与实物没有严密的稽核关系; 部分单位只以流水账形式记录,未分门别类按资产性质、类别进行明细登记,账面数与实物数长期不核对,从而导致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固定资产存量不清,产生账外资产;一些单位由于会计人员和财产物资管理人员的更换交接不明不清,致使资产账实不符,财务会计资料无法真实和有效反映固定资产数量的增减变化。经审计的基层事业单位中有 70%没有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固定资产账面只反映固定资产总值,没有记载明细资产的实物
数量及其价值,会计人员无法确认资产数量的多与少。缺少相互稽核,账外物资就游离于管理监督之外,账面资产总值失去了对实物的控制,致使账实不符。
(五)固定资产管理意识不强,闲置和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由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配置几乎全部是靠财政拨款实现的,因此事业单位在对待固定资产上普遍存在“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虽然近年来通过全面清产核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规范,但是由于固定资产管理效益的好坏未与事业单位日常工作绩效直接挂钩,因此许多事业单位缺乏正确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很多管理人员思想认识不足、责任心不强,认为固定资产管理与己无关,是单位负责人和财会人员的事情,而单位负责人又常常身陷琐碎的行政事务,无暇顾及或忽略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许多单位负责人甚至只把添置固定资产视为任内最大的管理目标。由此,很多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缺乏规划性、忽视预算管理、重复购置等。可以说,固定资产管理意识缺乏是导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闲置、流失、浪费等严重现象的重要原因。
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不善造成的后果及影响
由于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一方面增加了政府的运行成本,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了公共财政功能的发挥,限制了政府公共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造成了一些不良后果和影响。
(一)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由于许多固定资产在购入或调配时未计账,随着时间的推移及当初经手人员的更换,这些资产便会“说不清”了,会逐渐被遗失或是由个人拥有。尤其是有些单位由于机构改革,单位撤销或合并时,那些未入账的资产就会很容易被流失。
(二)容易滋生腐败
在单位资产的建设及购买过程中,由于未遵守相关规定,由单位领导私自确定,很容易形成腐败。同时也会出现高价资产,或是花了钱未办好事等情况,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三)在社会上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事业单位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的重要载体,其拥有的大量资产是保障政府正
常运转的强大物质基础,管理好这些资产,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如果连自己的资产都管理不好,何以能管理好其他事务。而且由于自身管理不好出现的问题在公众的心目中往往影响更不好,使政府的形象受损,使百姓对政府的期望降低,造成的影响难以弥补。
五、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措施
(一)明晰产权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一是明晰产权意识,理顺所有权和使用权之间的关系。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履行综合管理国有固定资产的职能,加大宣传力度,明确界定产权关系,要使全社会特别是事业单位都形成这样一种意识: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依法确认为国有资产,事业单位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只有管理权没有所有权,即国家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产权主体,事业单位处置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必须经过政府财政部门审批。二是提高管理水平,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要求的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体制。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本地区事业单位国有固定资产管理的规章制度并实施监督检查;各事业单位,无论是否由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代理会计核算,都要明确自己的会计主体地位,是本单位占有、使用固定资产的法定管理主体,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二)加快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
目前,我们在财务管理上率先实现了电算化核算。财务的电算化核算也推进了财务集中的发展,同样,固定资产的管理也需要实现信息化。原先的固定资产卡片可以由固定资产的“电子身份证”来取代。把固定资产的信息实现计算机联网管理。通过计算机网络,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可以在同一管理系统中进行管理操作,其数据也实现单位的信息共享。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不仅加快了数据信息的处理速度,还可以加快信息传递的速度。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报废等增减变化信息直接可以在电脑中反映出来,也减少了原来人为沟通传递信息过程中出错的概率。
(三)加大培训力度,增强责任意识
要从制度上与业务操作上强化培训,提高资产管理人员及会计人员管理水平6
与责任心。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每年定期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资产管理的培训,对资产管理人员实行资格考试,持证上岗,加强继续教育和年检工作,不断更新和提高业务素质;强化会计人员的素质教育,会计人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是对固定资产有效管理的基础。要严格实行会计人员准入制度,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条件的人员,严禁从事会计岗位工作。会计管理部门要对会计人员进行经常性的职业道德教育、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其政治、业务素质,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感和上进心,使会计人员能自觉地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严格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管理。记账人员与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制约。不论单位大小,应明明确工,设置固定岗位,确定岗位职责和权限,记账人员与财物保管人员都应分离,做到“管账的不管物,管物的不管账”,而不能身兼两职,只有这样,才能使财物保管人员的责任和会计人员的责任落到实处,并形成完整的资产监控体系。
(四)规范固定资产核算方法,落实固定资产盘点制度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需要各方面的有效衔接,不仅要有金额核算,而且要有数量控制,固定资产数量、金额核算需要财务、物资、使用部门的通力合作。购置的固定资产,应在验收以后及时登记固定资产明细账与固定资产卡片,并把发票上报给财务部门登账。财务部门按规定程序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另外,《会计法》规定,“各单位应当定期将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款项及有关资料相互核对,保证会计账簿记录与实物及款项的实有数额相符。”因此,固定资产的盘点工作必须认真落实,每年应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彻底盘点一次。由专职人员与财务人员把总账、明细账、卡片核对以后,再分别到各业务科室逐一核对、清点,对盘盈资产要积极寻找原因,如查找不出原因要及时补登上账,对盘亏的固定资产要及时查找原因,追查责任人,如是主观原因造成的,要进行赔偿。在坚持定期盘点的同时,要建立单位主要领导人上任和离任时固定资产盘点审计制度,这样可以让新任领导人对单位的固定资产有一个明确的了解,还可以将离任领导在任期间固定资产的变动情况及时掌握,为领导干部考核提供一个参考数据,从而保证行政事业职能的实现和任务的完成,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完整。
(五)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配置管理
建立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制度。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结合的核心手段是制定资产配置管理办法,建立存量资产与增量预算挂钩的机制,把好资产管理入口关,从源头上规范资产配置,以存量资产制约增量预算。在单位配置资产时,充分分析这个单位存量资产的状况以履行工作职能的需要,并将两者进行科学的匹配,匹配的过程就是增量预算编制的过程,通过预算管理来促进资产管理,促证固定资产配置合理,最终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实现资产管理的动态与静态、存量与增量相结合,发挥资产管理的效力,遏制重复购置、奢侈浪费之风,最终发挥财政资金应有的效用。
六、结论
总而言之,固定资产是影响事业单位的重要因素,在资产价值中占有效大的份额,是事业单位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主要劳动资料。它使用时间较长,单位价值较高,是事业单位重要的经济资源,随着事业单位不断壮大,单位间竞争的日益激烈及科技信息的公开,使原先以投资生产拉动的事业单位不太重视的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导致利润低下变得明显了,发现它对事业单位的生存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关系,有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好,其闲置少,利用率高,由此产生价值高,有些则管理不好,长期闲置,有物无账,有账无物,更别说如何利用产出,导致增加成本重复投资采购。
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基础薄弱,财务行为缺乏控制,这对国民经济发展是很有害的,因此,对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研究和财务管理应当引起关注。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十分重要的和长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潇雪,刍议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0)
[2]胡晓蓉,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效益的探讨,中国集体经济,2010(25)[3]董路,我国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保值增值管理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0(26)[4]许绍坚,浅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核算管理,财经界(学术版),2010(10)[5]吴郁青,浅议科学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及使用,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5)
第四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讨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探讨
摘要: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对于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关注度日益增加。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是维持事业单位正常运转发挥事业单位的科研、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以及自身办公效率提升等功能的重要物质基础。然而,在改革与实践进程中,仍然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基于此本文着重探讨了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基本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 固定资产
一、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概述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即为事业单位所有的固定资产,具体指由事业占有或者使用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基本形态保持不变的资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即根据其价值形式,对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购买、使用、报废、出售等进行全过程的控制以提高其使用效率的过程。
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购置存在漏洞
在资产购置过程中,容易出现“审批权”架空的现象。主要是因为资产购置的审批与使用管理的脱节,以至于监管单位对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状况与具体用途缺乏了解,从而出现审批乏力、监管无效的状况。针对这一状况,虽然在固定资产购置环节,财政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预算上确保了资金的合理使用,但由于资金控制权仍属于预算单位本身,尽管《两个暂行办法》实施多年,但是有些预算单位的负责人把握政策性能力欠缺,利用预算资金购买固定资产的时候,甚至没通过财政部门的审批监管,直接购买固定资产。
(二)资产处置不够规范
在固定资产的处置上,不规范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表现为:资产处置后不上报、处置后收益不上交、固定资产私处理、处理过程缺乏手续等,这一系列的不顾范现象都造成了账务无法调整、账实不符,结果是固定资产处置陷入混乱。
(三)会计核算较为滞后
会计核算准确度不高。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信息失真:第一,由于计价失误而导致固定资产价值缩水,即购入固定资产按票面价值计价而没有将实际支出的运杂费、保险费、安装费等费用计入固定资产;第二,违背了借款利息资本化原则。
未能按规范计提折旧导致固定资产虚增。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进行会计核算时一般都要计提折旧,但是假如由于操作不规范而没有计提折旧,而在设置了“固定基金”科目后,很容易造成固定资产的价值虚增。
会计核算人员的专业素养不够、财务核算技能不足。主要表现在:一,缺乏严谨的财务核算职业约束;二,在具体的核算上操作不规范;三,缺乏业务培训和绩效考核。
三、加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一)提高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意识
意识是行为的导向。首先,应当大力提升事业单位领导者的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增加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其次,应当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整体责任意识,通过明确的责任关系来保证固定资产管理的落实。常见的办法如:对于不同层级所主管的固定资产分别指定全面责任人、分管领导责任人、直接负责人。再者,对于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应当加强固定资产的责任意识,对于本单位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应当积极贯彻责任制。最后,应当将这种以思想意识为基础的的管理活动纳入领导干部的绩效考核范畴,促使并激励着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二)完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机制,建设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制度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机制是在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的管理规范和原则的前提下充分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过程。目前,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由于管理程序混乱、管理方法落后、管理技术陈旧,需要综合改进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方法和技术以及管理程序。
另外,参照企业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制度,建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折旧制度。具体分析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根据固定资产的损耗规律,准确反映因固定资产自然损耗或者贬值等原因引起的价值减损,从而比较准确的反映事业单位的经营情况;二是能够将固定资产投入使用后的价值补偿反映出来。在进行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账务处理过程中,可在资产类别上添加“折旧”以及“累计折旧”科目,直接明了的反映出固定资产的使用后净值。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检查和监督力度
首先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检查与监管体制漏洞,主要表现为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实行双重部门管理体制,横向上受主管部门管理,纵向上又受财政部门和上级单位管理,这种双重管理必然会造成横向节制与纵向管控冲突。因此,理顺监管关系,完善监管体制是必然选择。其次是监管力度不够。这是以事业单位为内容之一的公共部门监管的普遍问题,根源在于监督管理权力不独立。由此可知,增强监管力度,大力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是实用之策。
(四)促进固定资产管理团队建设,注重提升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职业技能和道德素养
第一,对于管理人员而言,首先注重其政治素养、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准,其次加强其管理实务的培训。由于管理人员更加注重全局把握和思想战略,因此重在提升管理思想,这里前面已经专门论述,再次不再赘述。而对于其管理实务而言,重在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内部人力资源、充分运用各种信息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按规则运行。
第二,对于会计人员,首先考察其专业技术能力,坚持持证上岗的原则,其次加强对其具体核算实践的培训,并且进行定期的考核,考核优异者给予提升和奖励,考核不合格者给予相应的处罚并加大培训。再次,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参考文献:
[1]孙宝霞.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商业,2008
[2]潘文燕.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新会计,2010
第五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
1.、严格遵守有关的财经法规,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 要加强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管理意识,就要有一个科学的监督约束机制来保障固定资产管理的运行质量。在对事业单位领导考评系统中可实行固定资产管理效果与领导业绩考核挂钩制度,以督促各级事业单位严格遵守并规范执行国家有关的财经法规,提高管理人员的法制意识,明确落实资产的管理责任,增强并牢固树立依法管理国有资产的意识。
2、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加大监管力度 从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现状来看,对固定资产疏于管理,缺乏长期、有效的资产管理制度,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由财务部门统一建账核算,由资产管理部门统一登记、管理,资产管理部门应当严格坚持和执行有关财经法规和本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3、加强会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改进固定资产账目处理方法 要加强对会计人员业务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坚持会计人员持证上岗,杜绝无证上岗现象;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规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制度,规范和完善账目处理,做好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保证账账相符、账物相符。要改进资产会计核算方法,事业单位可采用按原值和预计使用年限计提折旧的方法,既能真实反映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净值,也有利于事业单位进行成本核算。
4、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监管,落实资产管理责任,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日常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