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的点滴体会
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的点滴体会
读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的这本书,我感触很深的有两点,主要是对因材施教的原则和因材施教的意义两方面印象很深刻。下面就以这两方面为例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因材施教的原则在不同的学习场合之中,不同类型、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表现是极为复杂的,需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智慧灵活地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因材施教策略的设计和施行,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教师要留意观察分析学生学习的特点
学生在出现问题时的表现尤其是值得分析的迹象,从中有可能发现他们独特的认知特征和动机倾向。教师要多提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感到困惑,卡在哪里了?”“为什么老是出同样类型的错?”“为什么会出现反常现象?”学生学习中明显的顺利也是值得关注分析的,从中可以发现学生擅长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和学习的动力所在,分析学生在什么状况下特别顺利,在思维和理解方面具有什么特点,等等。通过观察分析,了解学生的特性。
(二)对待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做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有的学生因为思维水平较低,有的学生因为学习风格的限制,有的学生因为学习动机的障碍,导致了学习成绩差。在实际情景中,动机因素和能力、风格的因素是交杂在一起、相互作用的,因此,必须从动机的激发维持和学习方法的指导等多方面入手。采取不同的措施使学生在自尊自信的状态下学习,对于能力水平低的学生尤为重要。如果教育不得法,抹煞了能力较差学生的自尊心,则无异于雪上加霜,抽去了他们发展的动力之源。
(三)教师要根据对学生学习风格的了解,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提供风格相配的教学方式
有研究表明,当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风格相匹配时,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比如,对于喜好图像表征的学生用图式来讲解概念,避免把喜欢安静的学生安排在教室门口坐等。由于任何认知风格都不会适用于所有的知识学习,如果学习者在学习中坚守某一种认知风格,势必会在一些不适于自己风格的学科学习中失败。研究者认为,个体的学习风格是一种习惯,后天经验和训练起着很大的作用。要注意的是,方式先配的教学不会像匹配性教学那样容易展开,必须细致渐进,并且随时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及时进行调节。
需要指出的是,因材施教并非是要(也不可能)减少学生的差异。实际上在有效的因材施教策略影响下,学生学习水平的发展差异可能会更大,因为能否更充分地得益于受教育条件,这本身就是潜能高低的一个表现。在较适宜的学习条件下,潜能低者能够开发出潜能,潜能高者会发展得更快。教师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应设计不同的发展蓝图,这样才能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二、实施因材施教的意义
对于教师
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教师要监控学生的发展过程并适时纠偏。其一,老师要适时布置作业,并及时批改,发现问题及时纠错。如果老师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与学生完成作业的时空不对称,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学生很容易摆脱老师的监控。其二,学生的行为表现也必须在老师的监控之中,其行为表现实际上是记忆力、兴趣和爱好、反响速度、摹仿能力和耐力等五种行为特征的综合反应。哪一种行为的偏差都会对一个学生的成长产生影响,所以老师必须关注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表现。其三,鼓励和强制同样都是使其“乐知”的法宝,有的人天赋反叛心理,强制的方法只能逼迫他向相反的方向走,这类人是少数;但大多数人是需要管理和监督的,即使是逼入知识的殿堂,终究会有尝到知识的美味那天,待那时自然就是“乐知者”了。其四,作为教师应彻底消除偏见,切不可厚此薄彼,因材施教的精神就是有教无类,人人都应得到公平的教育。
对于家长
因材施教同样对家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家长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应该扮演一个主要的角色,切不可把自己扮成旁观者和不相关者,错误地把教育当成只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其一,家长要向老师报告学生的在五个行为表现方面的真实的具体的情况,配合学校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其二,家长要参与到孩子的学习和活动之中,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鼓励其优点,纠正其缺点,不要等到报考分的时候才秋后算帐。其三,把学习与人生的职业取向和价值取向区分开来,有的家长动不动就把孩子的行为活动或学习上的问题与未来联系起来,这是非常错误的。其四,兴趣、爱好和志向是可以被引导或纠正的,但却不可把父母的兴趣、爱好和志向强加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给孩子更大的空间,让他们自由的成长。其五,鼓励、承认和欣赏给人以动力,责备、反对和不被重视的打击往往使人陷入无助的境况很容易破罐子破摔。做一个有责任心的,有爱心的,懂得欣赏的父母,是实现望望子成龙的根本保障。
对于学校
学校是实施因材施教的一个独立法人意志的机构,在教学实践中应当秉承因材施教的精神有教无类,实现教育的公平原则。其一,学校应当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系统的学生个性特征的测评制度。其二,学校应当建立一套因材施教的教学过程控制系统。其三,改革现行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制度,教学分工的专业化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班主任应当从任课教师中分离出来,专门负责教育和教育管理工作。
以上的两点体会只是本人从书本上学到的一点点皮毛,关键要看我们怎么把这些理论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去,才真正的为我们所利用!
第二篇:学困生教学方法的点滴体会
学困生教学方法的点滴体会
袁莎
学习困难生的界说众说纷纭。小学数学学习困难生指的是因身心的某些障碍而未能充分发挥自己数学方面的潜能的学生(如获取数学信息、加工和运用数学信息、保持数学信息等)。他们的数学成绩与潜能发挥之间存在着差距而导致学业的暂时“落伍”,不能适应常态学习,需要老师们在教学中特别的关注和训练。笔者就多年来的教学工作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体会。
一、强化行为
斯金纳的操作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行为的改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行为与其积极结果之间的相依关系。如果一种学习行为得到肯定、表扬、奖赏等形式的强化,这种行为就会增强。如我们班上有几个同学不喜欢做作业,很少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主要原因是太贪玩。针对着一点,我特准备了一张名册,每批改完一本作业就在名册的姓名旁用符号记录该生的作业等级,只要发现谁拖欠,就及时叫他(她)来办公室补上。这样连续操作一段时间后,渐渐地他们已习惯于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对于学习态度越来越认真的同学,我都会给他(她)们一些物质奖励,甚至还让他(她)们当当小组长、班干部等,使其精神也得到奖励。
二、榜样示范
学生学习数学存在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知道如何执行数学问题解题的程序,在某项解题技能获得的初期,他们往往需要观察别人的解题过程,因此用榜样来示范能帮助他们获得这些技能。如我在班上让学生结对子,请一名成绩优异的同学帮助辅导一名学困生,边探讨边示范解题方法。平时上课,教师也给学生演示问题解决过程,也可请成绩优异生在黑板上进行演示,学困生弄懂以后也可让他(她)们上黑板板演,接受全班同学的检阅。这种互动场面极大的鼓舞了学困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意识。实验证明,一个持久的榜样,经常对学困生进行演示,大大改善了学困生的数学成绩,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三、指导方法
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正确、直接影响学习效率的高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认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过程,进行思维训练、探究活动训练,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如学习“相遇问题”时请两名学生就在教室里表演相遇的情景,体会“路程”、“时间”、“速度”三者间的联系。又如为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作如下教学设计安排:
1、呈现问题
小丽有两支铅笔,哥哥的铅笔支数是她的3倍,问两人共有多少支铅笔?
2、展示方法
(1)简单排句法:有助于问题理解 小丽2支铅笔,哥哥的铅笔支数是她的3倍,问两人工有多少支铅笔?(2)画重点词
小丽有2支铅笔,哥哥的铅笔支数是她的3倍,问两人共有多少支铅笔?
(3)画线段图
四、自我指导
自我指导是指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自选学习方法,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提示等。如对学习应用题来说,可让学生先大胆的读题目,读完后大声的陈述问题,寻找关键词理解,可借助画图来理解,再写出算式并解答,最后关键一步要检查答案是不是和题目的意思符合。实验证明,自我指导能让学生更加独立,不过分依赖别人,自学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 不断增强,使他们不但能“学会”,而且能“会学”。
事物是发展的,人是可以转变的。教师若能正确把握学困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就能使学困生早日走出学习困境,在各个方面有很大的提高和发展。
第三篇: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
分层递进教学着眼与协调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可能性的关系,使之相互适应,从而推动教学过程的展开。这一教学赞成关于学生学习的可能性与对他们的要求之间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是教学过程的动力,两者之间对立统一关系被破坏是学业不良的基本原因的观点。认为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是由他生理和心理的一般发展水平与对某一项学习的具体准备状态决定的,学生学习可能性的构成因素中既有相对稳定的因素,又有易变的因素。学生学习可能性中相对稳定的因素决定了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可能达到的学习水平的范围,决定了学业不良学生要取得学业进步只能使一个渐进的过程,也使发生暂时学业不良的学生有可能迅速排出障碍。学习可能性中的易变因素使学生能再一断时间内可能达到的学习水平的范围,决定了学业不良学生要取得学业进步之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使发生暂时学业不良的学生有可能迅速排除障碍。学习可能性中的易变因素使学生能在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下提高或降低自己的实际可能性水平,从而促进或阻碍学习可能与教学要求之间的矛盾的转化,加快学习成绩提高或降低的速度。一些优秀教师之所以能比较快地转化学业不良学生,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善于使学生学习可能性中的易变因素成为一种积极的力量。因此,教学要求与学生可能性应是一种积极的适应:
第一,要调动学生学习可能性中的易变因素,提高学生的具体准备水平; 第二,要将教学要求置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三,要使学生的学生可能性水平与教学要求在两者都不断提高的过程中相适应,成为动态的协调过程和递进的过程。分层递进教学,包含了以下五步:
(1)学生的分层: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区分为若干层次;
(2)目标的分层: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教学目标;
(3)分层的施教:通过面向全班(或某一层次)学生的教学活动、学生的自学、小组各做学习、教师有重点的辅导、有不同层次要求的作业等途径,实行分层区别教学;
(4)分层评价:通过形成性评价,及时乐杰学生达到分层教学目标的程度;
(5)分层提高及时矫正、调节,确立新的目标。1.学生的分层
学生的学习可能性区别分为两个相互联系的概念:一般学习可能性与具体学习准备。了解和研究学生、对学生进行分层也可相应地分为两步,一是了解学生的一般学习可能性,将学生分为在一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层次;二是了解各层次学生的具体准备情况,根据本单元或本节课的任务,临时调整各层次的对象,这两步的目的是为了在切实了解学生的准备状态以后,能使教学要求对于各层次的学生更加适合,至于将学生分层,只是了解学生的结果的表现形式。2.教学目标的分层
分层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据学生一般学习可能性层次提出的较为长期的分层目标。这些目标与学生的学习能力、习惯等因素有关,需要比较长时间才能形成、见效。例如,有以为中学语文教师奖初三一个班的学生按原有学习习惯的基础分为四层,提出了一年内要达到的同学习习惯、品质有关的四层目标:
底层目标——认真预习、认真听课、完成作业、书写讲求格式、不懂就问;
中偏低目标——除达到上一级目标外,还应主动自求、勤读勤些勤修改、质疑讨论;
中偏高目标——除非到两级目标外,还应快速读些、讲求时效、完整表达见解、独立钻研与彼此切磋、多读多写多修改; 高层目标——除非到以上各级目标外,还应自读自写、自评自改、自结自测。
在每一单元教学前对学生的准备水平进行诊断以后,需要形成具体的分层目标。这是在最近几节课内要达到的目标。制定分层目标比较棘手的问题是图和处理与大纲、教材的关系。另一个问题是在想学生提出分层目标时,如何做到既适应学生目前的学习准备水平,又能促使学业不良学生向高一层次递进?
第一种是准备性的,完成这一水平的任务,有助于学好应掌握的内容;
第二种是赶上中等水平的,学业不良学生在完成这些作业的情况下,就能与中等学生处于同意水平上;
第三种是前景性的,学业不良学生如能完成这些作业,就能置于全班学习活动的前沿。
如把远期目标与近期目标结合起来,形成明确、具体的阶梯,引导学生层层递进,根据三层次学生现有的基础水平,拟定从朗读起步培养阅读理解能力的适用半年的分层递进目标。这个目标系列共分三次七级:
(1)能用普通话朗读,不读错字;(2)能读的比较流畅,不读破句;(3)能在朗读时读出表情;
(4)能脱离书本,比较正确地复述出故事大意;(5)在复述故事时,能运用原文中的好词好句;(6)能对原文中的好词好句进行分析、评论;(7)能对文章中某一片断进行书面的分析、评论。
底层学生从第一级目标开始,半年内达到第三极,鼓励超过;中层学生从第三极目标开始,半年达到第五级,鼓励超过;高层学生从第五级目标开始,半年达到第七极。第二至第七目标都以达到前面的目标为基础。
第四篇: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点滴谈
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点滴谈
篆角初级中学 陈福光
语文是基础性学科,工具性学科,人文性学科。教语文容易,教好则难。难怪好些中文专业毕业的教师也不愿意选上语文课。其实,语文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字、词、句、段、篇的训练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和潜移默化地传承人文素养的过程,也是师生互动前行、共同提升的过程。学好语文首先要热爱自己祖国的语言文字。学生要有兴趣,吃得苦,肯用功,有苦才有乐。教师要树立“大语文”观念,要善于引导学生向课本学习语言,向名著名篇学习语言,向报刊、广播、影视、网络等媒体学习语言,向身边的人学习言语,向社会学习语言,向生活学习语言。然后,能够把自己学习到的有用的东西和所感所悟通过口头或文字符号的形式表达(现)出来。
时代在发展,教学要创新。教学语文光靠传统的方法和手段不行,必须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创新。要改进教学方法,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在教学中做到“三化”。即:大众化、农耕化、本色化。“大众化”就是要达到“奇文共赏,疑义相析”的目的。关注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农耕化”一要播“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要除“草”(做到目标简明、结构简单、过程简洁,切忌冗繁庞杂);三要施“肥”(重在积累好词好句、精彩段落、优美篇章以及生活体验);四要归“仓”(让学生做到学法迁移、写法迁移和语言移植)。“本色化”就是人们常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重视认读
能力、概括能力、感悟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养)。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要在强化训练和培养能力的平台上实现全面和谐发展。努力营造“人人爱学有价值的语文;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语文;让不同人在语文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教学氛围。
第五篇: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艺术》点滴体会
读《魏书生班主任工作艺术》点滴体会
黄青锋
我有幸参加了2006年6月份黄石日报社等几家单位组织的一次教师培训讲座,聆听了大教育家魏书生的报告,深受教育。最近又读了《魏书生班主任工作艺术》一书,感慨良多。这本书从六个方面(班主任要不断超越自我,学生——今天与未来的主人,发挥学生主体性科学管理班集体,面向知识经济时代,学会学习因材施教 讲求教育艺术,班级活动的策划和指导)阐述了魏书生当好班主任的一些作法。联想到高中阶段的班级管理的实际,我认为要学习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的艺术,起码需要体会到两点:一是“超越自我”,二是“人本思想”。
先谈谈对“超越自我”的理解。
有人说:男人当过了班主任那么他就不是男人了,得女人化;女人当了班主任那么她就不再是女人了,得男人化。暂不论观点是否正确,但起码说明班主任工作的艰难。要成为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就要求班主任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用魏书生的话讲——超越自我,天高地阔。
一个班级,几十学生,各具个性。有的学生很“听话”,但是有的学生也不很那么“听话”,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班级管理上总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的,就拿心情来说吧,有人认为当班主任的人,每天会遇到这样或那样不顺心的事情,每天会是“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作为班主任要正确的面对,要有正确的心态。“人总是要面对一个不尽如人意的环境,总要从改变自己做起,才能适应环境,进而使环境朝着如人意的方向改变一丝,改变一毫。”“面对同样的环境,同样的问题,由于一念之差,而导致天壤之别,生活中并不少见。”(摘引《魏书生班主任工作艺术》)记得魏书生讲过这样的事例:两个人一起在街上闲逛,迎面碰到他们的领导,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招呼,径直走过去了。这两个人中的一个对此是这样想的: “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即使是看到我们而没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而另一个人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顶撞了他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 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因此我们在平时的班主任工作中,如果能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就会少一些偏激,少导致一些教育的“软伤”。例如:上次月考,我班有位学生考试照抄,被记入了考场记载表里,按学校的规定像这样严重违纪的学生是要进行严肃的批评教育的。因为该学生平时成绩很好表现也很好,听说他照抄后,我的确很气愤的。遇到这类情况一般的做法是立即就训斥、写检讨、叫家长。但是联想到魏书生的多角度思维的方法,我就进行了冷处理,两天后该生就写了张说明照抄情况的纸条给我,等考试的总成绩出来后,我就找他到办公室谈话,我说,你的这次成绩除了照抄的学科语文被判零分外,其他的学科成绩还不错的呀,而且如果你不照抄,就你的平时成绩,你的语文成绩也不至于是零分的呀。他哭了起来,说,我怕语文这个学科,倒不是怕你这个人,你平时讲课我都能懂得,但是做试卷我心里就没有了底。我说,你得自信起来,我们来共同努力。之后,我就利用课余时间给他补了课,使他慢慢地对语文学习有了兴趣有了自信,他的语文成绩上升了。后来,从该生家长的口中了解到该学生对我也是很感激的。我从这件事情的处理上,认识到超越自我,不是空的,作为班主任,学识、个性、工作方法等都要有“超越”的意念。
《魏书生班主任工作艺术》一书还指出,班主任要经常保持一种平和愉悦的心情。真诚的微笑,不但可以使人和睦相处,也能跟人带来极大的成功。班主任可以说是班级的灵魂,是引路人,一个乐观开朗笑对人生的班主任带出来的学生也会是心理健康发展的人,乐观的态度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简单了,能够容易与人沟通。魏书生认为可以从九个方面提高笑的水平:
1、首先要多做实事。
2、对别人要一片好心,与人为善。
3、扬长避短,充分肯定自我。
4、老师要看到自身的渺小,不要摆架子。
5、对待人生的不幸要用笑来使它减半。(他强调:阿Q精神有时候还是需要的)
6、做感兴趣的事情。
7、唱几支歌。
8、冥想(愁闷心烦之际,微闭双目,内视鼻尖,以鼻对口,以口对心,气沉丹田,浑身放松,大脑入境,能静则万念俱空;不能静则开始冥想,以一念压万念)。
9、善于寻找快乐(生活不是缺少快乐,而是缺少发现快乐的眼睛)。
将魏书生的讲座和《魏书生班主任工作艺术》进行对照学习,我想:他所提倡的“超越自我”,就是要求作为一名班主任在学识上要不断提升,在方法上需不断改进,在观点上要与时俱进,在思维上需不断创新,在态度上要永远乐观。
再说说对“以人为本”的理解。
魏书生说他管理班级一靠民主,二靠科学。他借鉴吸收了企业管理中先进的管理思想,并把它结合运用到了班级管理实践中去,从而为班级管理开辟出一条崭新的思路,并且获得了管理的成功。“民主”管理提高了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服从管理,投入管理的问题,以“以法治班”使班级管理形成制度化,走向了自动化;二者结合,不仅没有损伤被管理者的积极性,还在一定程度上极大地解放了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使班级管理沿教师设计的预定轨道上运转,达到了理想的管理效果。魏书生的做法,其实质是现代管理思想中的“人本”观念和“法制”思想。把他的“以人为本”做法,我概括为一下几个方面:一是,尊重学生的人格。虽然班级管理的对象是学生,然而我们不能把学生当作没有思想,没有情感的被动的受管理者,而应该把他们当作有思想、有意志、有情感的主动发展的个体。成功管理的前提是尊重他们的意愿,尊重他们的人格,把他们当作实实在在的“人”,而不是驯服物。耐心倾听,真心接触。学生是天真的,他们会因你老师的一句表扬而久久不能入睡;他们会因你老师的一句盛赞而很卖力地学习。但这些需要你耐心地倾听,和他们真心地接触。二是,完善学生的个性。班级是引导教育学生的重要基地,班主任就是这个基地的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灵魂。作为班主任,他首先要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个性,有时要起到指出方向、纠正偏差、调整心理、养其德性的作用。三是,培养学生主人翁意思。他非常注意提高学生对管理活动的认识。曾经有学生问他:“您还能做我们的班主任吗?”魏书生说:“为什么不能?”学生说:“我们看您太累了!”“那我就请副班主任来管嘛!”学生问:“副班主任在哪?”魏书生说:“就在每位同学的脑子里!”谈话中,魏书生除巧妙地向学生传达了对学生的信任外,还向学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这就是:管理对整个教学活动来说是必要的,但管理不是老师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约束。通过引导学生对管理的认识,使学生自觉意识到管理的必要性,特别是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在客观效果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以至对抗的情绪,大大减少了由人际关系不谐产生的内耗,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管理的实效。四是,系统管理思想。在我们认真研究了魏书生一系列教学经验后,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高效率的班级管理,是魏书生教学成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我们甚至可以这样说,魏书生的教学离不开管理。魏书生是个具有哲学头脑的人,他十分善于从哲学的角度来思考教育问题,他认为,管理从空间上说是人与事(学习活动等)相互协调的系统(如他提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即证),而从时间上说则是一个从决策到执行再到反馈的系
统运作的过程,为此,他花费了大量的心血来构建他庞大的管理工程,在推进管理自动化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且取得了成功的经验。魏书生的班级管理系统主要有三个系统:一是计划立法系统,它包括一日常规、一周常规、一月常规、每学期常规等;二是建立检查监督系统,形成自检、互检、班干部检查、班集体检查、班主任抽检五级监测体系;三是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对执行过程进行信息反馈,以便调整上述三个系统,通过加强对管理过程三个基本环节的管理,从时间上制度上对每项活动的开展作了安排,它保证了班级的一切活动都能按时、按量、高质量地完成。他强化了规划、决策过程中的民主参与,通过引导学生制订班规班法,既使学生的意志与愿望通过合理渠道得到了满足,又密切了师生关系,同时由于学生有为自己的目标负责的倾向,所以它容易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真可谓“一举数得”。这样的班级管理系统,充分尊重了学生们的意愿。照章办事,责任明确。“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且凡事皆有章可循。全员参与,相互制衡。在魏书生的班中,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
尽管魏书生在班级管理方面想到了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好“点子”,但我认为魏书生管理班级的核心思想就是“以人为本”。
从《魏书生班主任工作的艺术》中,我学到了不少的管理班级的好办法,尤其是体会到了魏书生的睿智的思想。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我将努力去实践八个字——“超越自我”“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