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新形势下劳动人事仲裁院廉政文化建设
浅谈新形势下劳动人事仲裁院
廉政文化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把反腐倡廉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旗臶鲜明地反对腐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劳动人事仲裁院必须扎实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构建符合劳动人事仲裁工作实际、具有仲裁特色的廉政文化,切实发挥廉政文化在劳动仲裁队伍反腐倡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仲裁院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意识形态及其指导影响下所形成的根本制度、社会行为和物质成果的总称。劳动人事仲裁院廉政文化建设是围绕廉政主题开展的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使广大仲裁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落实“严格执法,服务群众”方针的基本要求,并以文化建设的作用和影响,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浓厚氛围,为仲裁院反腐败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仲裁院廉政文化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层次,即思想文化、制度文化。
(一)思想文化。廉政文化首先是一种思想文化,加强仲裁院廉政文化建设,必须用廉政的思想文化教育广大仲裁员,使廉洁公正成为广大仲裁员共同的信仰、追求和自觉实践。思想文化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仲裁员的道德文化,一方面指仲裁员作为普通公民应具有“爱国守
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道德品质,另一方面指仲裁员应具有符合其职业特点的保持清正廉洁、加强自身修养、约束业外活动等职业道德品质;二是培育积极向上的司法文化,一方面要承传和发扬我国历史中形成的秉公执法、清正廉明、惩恶扬善等优秀司法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也要借鉴和吸收权力制约、人人平等、权利至上等西方的优秀司法文化传统;三是要旗臶鲜明地反对官本位、权大于法、司法人情化等消极司法文化和腐朽文化,大力弘扬和倡导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符合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廉政文化。
(二)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约束仲裁员行为的规范性文化。廉政制度是仲裁院廉政文化的规范化表现形式,是仲裁员保持良好职业操守和公正廉洁办案的重要保障,而健康向上的廉政文化又促使仲裁员更加自觉地遵守仲裁院各项廉政制度。要结合“规范办案行为,促进断案公正”专项整改活动,一方面健全完善内部监督制度,容易出现违规办案、不文明行为等岗位和环节上进行整改和规范,通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案件质量评查制度等措施,构建规范办案活动的长效工作机制;另一方面强化外部监督,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从制度上保证仲裁员依法办案和自身的廉洁性。
二、仲裁院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仲裁院廉政文化主要指全体仲裁员及其工作人员,对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及社会评价。仲裁院廉政文化既有廉政文化的共性,也有符合仲
裁工作特点的个性,其核心价值观是为民、公正、清廉,其中“为民”是本质特征,“公正”是根本要求,“清廉”是内在要求。
(一)廉政文化建设是落实“公正办案,维护和谐劳动关系”指导方针的必然要求。“公正办案,维护和谐劳动关系”是新时期仲裁院衡量全部仲裁活动的根本标准,也是仲裁院廉政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一方面,廉洁与公正从来就是联系在一起的。“公生明、廉生威”,一个清正廉洁的仲裁员,能促进仲裁公正,提高劳动仲裁公信力;反之,如果仲裁员不廉,贪赃枉法,则必然导致仲裁不公和劳动仲裁公信力的缺失。另一方面,廉洁与为民也是密不可分的。廉洁是对领导干部从政的基本要求,也是对仲裁员从事仲裁活动的必然要求。如果仲裁员漠视人民群众的诉求,利用仲裁权谋取一己私利,徇私舞弊、枉法裁判,则与仲裁为民的要求格格不入。因此,要做到公正办案,维护和谐劳动关系,必须大力加强仲裁院廉政文化建设。
(二)廉政文化建设是构建仲裁员廉洁自律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仲裁院必须着眼于建立“不愿为”的仲裁员自律机制,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加大源头防治腐败力度,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为根本,切实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构建仲裁院反腐倡廉工作的新机制。
三、仲裁院廉政文化建设要注重“三个结合”
仲裁院廉政文化是仲裁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仲裁院各项制度与目标的思想保障和确保仲裁员遵守各种行为规范的内在约束。加强仲裁院廉政文化建设,必须 3
充分认识和把握仲裁院廉政文化的特点和规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体而言,要注重与三个方面的结合:
(一)仲裁院廉政文化建设要与建立“四不为”机制相结合。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惩防体系实施纲要,着眼于构建“不愿为”的自律机制的仲裁院廉政文化教育,必须与构建“不能为”的防范机制、“不敢为”的惩治机制、“不必为”的保障机制紧密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廉政合力,努力实现从治标到标本兼治的转变。一要切实推进仲裁院廉政文化建设,加强形式多样的反腐倡廉教育,筑牢仲裁员队伍拒腐防变的政治思想道德防线,努力形成“不愿为”的自律机制;二要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制约,健全完善廉政制度体系,确保仲裁权的正确行使,努力形成“不能为”的防范机制;三要进一步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的力度,健全完善由人到案、由案到人的违法仲裁责任追究机制,强化“不敢为”的惩治机制;四是把从严治院与仲裁员待遇从优结合起来,强化仲裁员的职业保障、经济保障和人身保障,激励广大仲裁员公正、廉洁地行使权力,积极探索“不必为”的保障机制。
(二)仲裁院廉政文化建设要与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教育活动相结合。仲裁院廉政文化建设要摒弃空洞、枯燥、教条性的教育方式,要将教育性与娱乐性结合起来,突出宣传、教育、娱乐的作用,加强教育的互动性、参与性,增强仲裁院廉政文化的感染力和渗透力,营造春风化雨式、充满人情味的廉政文化氛围,使仲裁员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宣传即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刊物、简报、快报等形式宣传仲裁院的廉政建设及廉政典型;教
育即通过制作宣传版面、廉洁自律警示牌,发放廉政卡片,开展廉政知识竞赛、理论考试、上党课、观看电影录像等形式,进行不间断的廉政教育,使廉政文化深入人心,强化全体仲裁员的廉政意识。
(三)仲裁院廉政文化建设要与借鉴吸收其他部门成功经验相结合。仲裁院廉政文化作为人社系统廉政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部门的廉政文化建设相比,既有符合仲裁工作特点的个性,更有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而体现的共性特征。因此,推进仲裁院廉政文化建设,既要结合仲裁工作实际进行不断探索和实践,同时也要积极借鉴吸收其他部门的成功经验,将仲裁院廉政文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
四、推进仲裁院廉政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第一,必须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加强仲裁职业能力建设和构建创新型工作思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一系列工作要求和目标结合起来,使仲裁院廉政文化建设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保持健康向上的良好发展势头。
第二,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仲裁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总体部署,筑牢仲裁员拒腐防变的第一道防线,着力营造良好氛围,切实发挥宣传教育的基础性作用,为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具体到我们,就是要坚决贯彻和模范遵守关于廉洁自律的一系列规定,把仲裁的各项工作统一到局党组的要求上来,始终围绕仲裁工作,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对重点和典型案件坚持以案释法,在
活动中做到清正廉洁,以法办案,展示仲裁院和仲裁员的良好形象,为黑河市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第二篇:浅谈新形势下劳动人事仲裁院廉政文化建设
浅谈新形势下劳动人事仲裁院
廉政文化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把反腐倡
廉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旗臶鲜明地反对腐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劳动人事仲裁院必须扎实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构建符合劳动人事仲裁工作实际、具有仲裁特色的廉政文化,切实发挥廉政文化在劳动仲裁队伍反腐倡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仲裁院廉政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意识形态及其指导影
响下所形成的根本制度、社会行为和物质成果的总称。劳动人事仲裁院廉政文化建设是围绕廉政主题开展的一系列文化教育活动,其目的在于使广大仲裁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落实“严格执法,服务群众”方针的基本要求,并以文化建设的作用和影响,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浓厚氛围,为仲裁院反腐败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仲裁院廉
政文化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层次,即思想文化、制度文化。
(一)思想文化。廉政文化首先是一种思想文化,加
强仲裁院廉政文化建设,必须用廉政的思想文化教育广大仲裁员,使廉洁公正成为广大仲裁员共同的信仰、追求和自觉实践。思想文化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仲裁员的道德文化,一方面指仲裁员作为普通公民应具有“爱国守 1
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道德
品质,另一方面指仲裁员应具有符合其职业特点的保持清
正廉洁、加强自身修养、约束业外活动等职业道德品质;
二是培育积极向上的司法文化,一方面要承传和发扬我国
历史中形成的秉公执法、清正廉明、惩恶扬善等优秀司法
文化传统,另一方面也要借鉴和吸收权力制约、人人平等、权利至上等西方的优秀司法文化传统;三是要旗臶鲜明地
反对官本位、权大于法、司法人情化等消极司法文化和腐
朽文化,大力弘扬和倡导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符合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廉政文化。
(二)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约束仲裁员行为的规范
性文化。廉政制度是仲裁院廉政文化的规范化表现形式,是仲裁员保持良好职业操守和公正廉洁办案的重要保障,而健康向上的廉政文化又促使仲裁员更加自觉地遵守仲裁
院各项廉政制度。要结合“规范办案行为,促进断案公正”
专项整改活动,一方面健全完善内部监督制度,容易出现
违规办案、不文明行为等岗位和环节上进行整改和规范,通过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案件质量评查制度等
措施,构建规范办案活动的长效工作机制;另一方面强化
外部监督,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主动接受政
协的民主监督、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从制度上保证仲裁员依法办案和自身的廉洁性。
二、仲裁院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仲裁院廉政文化主要指全体仲裁员及其工作人员,对
廉政的知识、信仰、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及社会
评价。仲裁院廉政文化既有廉政文化的共性,也有符合仲
裁工作特点的个性,其核心价值观是为民、公正、清廉,其中“为民”是本质特征,“公正”是根本要求,“清廉”
是内在要求。
(一)廉政文化建设是落实“公正办案,维护和谐劳
动关系”指导方针的必然要求。“公正办案,维护和谐劳
动关系”是新时期仲裁院衡量全部仲裁活动的根本标准,也是仲裁院廉政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一方面,廉洁与公
正从来就是联系在一起的。“公生明、廉生威”,一个清
正廉洁的仲裁员,能促进仲裁公正,提高劳动仲裁公信力;
反之,如果仲裁员不廉,贪赃枉法,则必然导致仲裁不公
和劳动仲裁公信力的缺失。另一方面,廉洁与为民也是密
不可分的。廉洁是对领导干部从政的基本要求,也是对仲
裁员从事仲裁活动的必然要求。如果仲裁员漠视人民群众的诉求,利用仲裁权谋取一己私利,徇私舞弊、枉法裁判,则与仲裁为民的要求格格不入。因此,要做到公正办案,维护和谐劳动关系,必须大力加强仲裁院廉政文化建设。
(二)廉政文化建设是构建仲裁员廉洁自律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仲裁院必须着眼于建立“不愿为”的仲裁员
自律机制,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加大源头防治腐败力
度,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为根本,切实加强反腐倡廉教育,构建仲裁院反腐倡廉工作的新机制。
三、仲裁院廉政文化建设要注重“三个结合”
仲裁院廉政文化是仲裁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
实仲裁院各项制度与目标的思想保障和确保仲裁员遵守各
种行为规范的内在约束。加强仲裁院廉政文化建设,必须
充分认识和把握仲裁院廉政文化的特点和规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具体而言,要注重与三个方面的结合:
(一)仲裁院廉政文化建设要与建立“四不为”机制
相结合。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惩防体系实施纲要,着眼于
构建“不愿为”的自律机制的仲裁院廉政文化教育,必须
与构建“不能为”的防范机制、“不敢为”的惩治机制、“不必为”的保障机制紧密结合起来,以充分发挥廉政合力,努力实现从治标到标本兼治的转变。一要切实推进仲
裁院廉政文化建设,加强形式多样的反腐倡廉教育,筑牢
仲裁员队伍拒腐防变的政治思想道德防线,努力形成“不
愿为”的自律机制;二要加强制度建设和监督制约,健全
完善廉政制度体系,确保仲裁权的正确行使,努力形成“不
能为”的防范机制;三要进一步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的力度,健全完善由人到案、由案到人的违法仲裁责任追究
机制,强化“不敢为”的惩治机制;四是把从严治院与仲
裁员待遇从优结合起来,强化仲裁员的职业保障、经济保
障和人身保障,激励广大仲裁员公正、廉洁地行使权力,积极探索“不必为”的保障机制。
(二)仲裁院廉政文化建设要与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
文化教育活动相结合。仲裁院廉政文化建设要摒弃空洞、枯燥、教条性的教育方式,要将教育性与娱乐性结合起来,突出宣传、教育、娱乐的作用,加强教育的互动性、参与
性,增强仲裁院廉政文化的感染力和渗透力,营造春风化
雨式、充满人情味的廉政文化氛围,使仲裁员在潜移默化
中受到教育和启迪。宣传即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刊物、简报、快报等形式宣传仲裁院的廉政建设及廉政典型;教
育即通过制作宣传版面、廉洁自律警示牌,发放廉政卡片,开展廉政知识竞赛、理论考试、上党课、观看电影录像等形式,进行不间断的廉政教育,使廉政文化深入人心,强化全体仲裁员的廉政意识。
(三)仲裁院廉政文化建设要与借鉴吸收其他部门成功经验相结合。仲裁院廉政文化作为人社系统廉政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部门的廉政文化建设相比,既有符合仲裁工作特点的个性,更有服务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而体现的共性特征。因此,推进仲裁院廉政文化建设,既要结合仲裁工作实际进行不断探索和实践,同时也要积极借鉴吸收其他部门的成功经验,将仲裁院廉政文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
四、推进仲裁院廉政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第一,必须坚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加强仲裁职业能力建设和构建创新型工作思路、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等一系列工作要求和目标结合起来,使仲裁院廉政文化建设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保持健康向上的良好发展势头。
第二,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仲裁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总体部署,筑牢仲裁员拒腐防变的第一道防线,着力营造良好氛围,切实发挥宣传教育的基础性作用,为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具体到我们,就是要坚决贯彻和模范遵守关于廉洁自律的一系列规定,把仲裁的各项工作统一到局党组的要求上来,始终围绕仲裁工作,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对重点和典型案件坚持以案释法,在活动中做到清正廉洁,以法办案,展示仲裁院和仲裁员的良好形象,为黑河市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第三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工作总结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工作总结
今年,XX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在局党委、行政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紧紧把握“精细化管理、信息化平台、科学化考核、数字化成效”的工作主线,在融合中思进取,在压力中求突破,在收获中谋创新,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首获2011-2012XX市“文明单位”、市人保局“优质服务窗口”、XX区“志愿服务优秀项目”、XX区“工人先锋号”、XX区“2010-2012‘五好’事业单位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被市人保局确定为“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2011-今优质服务窗口”候选单位。
(一)精管理、重实效,多管齐下化争议
1、按期结案任务圆满完成
1-10月,共计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6907件,结案6587件,已结案件中,裁决2793件、调撤及其他方式结案3794件,调撤率57.60%,比去年同期上升3.59个百分点。为当事人挽回拖欠工资等经济损失愈5064万元。10人以上集体劳动争议案件39起,共计案件数1093件;涉及用人单位43家,劳动者825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占比达72%。案件特点:
收案同比略降,群体性案件发案量减少。截至10月,仲裁案件收案总数较去年减少1073件,同比下降13.45%,但预期至年终仍将与去年基本持平或略低。其中劳动报酬、社会保险争议、福利待遇及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类争议降幅明显。造成下降的主因一是群体性争议案件呈下降态势,较去年同期减少28起;二是社保案件1850件,较去年同期减少776件,降幅明显。
39起群体性劳动争议中,涉及劳动者825人,其中外劳力597人。上述群体性案件中半数以上由单位搬迁、股东变更、经营权转让等因素引发,劳动者利益性诉求增多,企业关停并转引发争议正成为群体性劳资矛盾的主要诱因。
制造业案发数居首,新设企业用工规范度低。已受理案件中,共涉及用人单位2386家,以国内合资居首,共1398家,涉及案件4042件,占总收案数58.5%,从行业类别来看,以制造业为最,共涉及683家,其次为批发和零售业共476家。
另从单位成立年限看,成立时间5年内的987家,占涉案单位总数的41.4%,6至10年的738家,占30.9%,10年以上的661家,占27.7%。争议发案集中在新设企业。
单位解除合同不规范,劳动者一方败诉率高。从案件请求看,涉及劳动报酬请求的案件数3305件,解除终止合同请求的2636件,社保请求的1850件,分别占总收案数的47.9%、38.2%、26.7%。除去社保案件单独立案影响,上述案件主要多由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引发,其中又以企业解除的为主,为1431件,占该类型案件54.3%。
在劳动者诉单位案件中,共计以裁决方式处理6398项仲裁请求,其中劳动者全部败诉的占43.8%,部分胜诉占39.5%,全胜的仅占16.7%。全部败诉事项主要集中在劳动报酬、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其中证据不足的占全部败诉事项的57%,主张事项法律适用错误的占5%,无法律依据或超过法定标准的占4%。
2、基层指导工作深入精准
案件下移工作成效明显。年中不间断对13个镇、街道、莘庄工业区设立的“1+13”仲裁申请代收窗口进行收案工作指导。并通过在仲裁网络中公布案件信息提供基层选择调解。公开基层窗口联系方式,对每一位申请提交者予以引导调解,进一步发挥基层调解组织作用,加大先行调解力度,提升工作效能。今年以来,各窗口共代收申请书766份,就近申请仲裁的便捷效果日益显现。
案前调解工作成效显现。4月起调解受理庭设立一名专职案前调解人员,强化院内调解服务力度,当月调解案件数愈30件。该月经调解组织调解不成后受理的案件为229件,环比增长近一倍,受此影响,调解率亦环比增长10%,先行调解工作成效逐月显现,我区综合调解率随之逐月提升,至9月达61%。
分庭建设、劳资纠纷预防、调解员培训、带教齐头并进。自2012年起,仲裁员常驻华漕、浦江、江川、虹桥分庭办案,今年下半年,另牵头增设梅陇分庭及调解庭,并为其内部装饰提供设计方案。在对街镇调解人员进行带教过程中,有针对性进行庭审技巧、文书撰写等指导,使分庭全面承担起妥善处置区域内发案的职能,案件办理数逐年上升,截至目前分庭共计承办案件721件。
3、工作联动机制持续推进(1)法院执行窗口。法院执行窗口是对接中心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区法院派遣优秀工作人员在窗口常驻办公,面向当事人提供强制执行受理服务。执行窗口设立至今,共计受理执行申请1634件。(2)巡回法庭。巡回法庭启用至今,区法院劳动争议案件审判人员与仲裁院办案人员定期沟通案件审办情况,在综合分析不服仲裁裁决起诉至法院案件情况的基础上。形成由仲裁院、民一庭办案人员共同参与的庭前调解、庭审观摩、案件讨论机制,为仲裁、法院提升案件审办口径的一致性架起桥梁。
(3)联席会议制度。共计召开裁审联席会议4次。通过例行座谈沟通,及时通报收、结案工作情况并分析当季案件办理特点,统一证据认定方法和原则、事实认定标准及依据,裁审理念深入交融,仲裁案件审办质量得以稳步提高。2012年至今法院案件数量出现连续下降,重要原因之一即裁审对接促进了适法统一,提高了裁审处理结果的一致性,将部分矛盾纠纷提前化解。根据今年统计数据,在一中院2012年审结的1216件案件中,我区为337件,被撤销案件仅为13件,较2010年50余件大幅下降。
(4)案件研讨。继续深化法院与仲裁合作建立疑难案件裁审对接研讨机制。就劳动争议案件中当事人民事行为有效性认定、用人单位违纪解除合法性判断、经济补偿金数额确定等十余起案件难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5)信息共享。邀请区法院及一中院法官来院通报案件办理情况或给予最新政策法规的讲解共计3次;建立文书定期交流比对机制、裁审一致性网上分析制度,通过整体裁审比对、个案分析等多层面进行指标分析,一是减少或避免因主观原因造成的裁审不一致情况发生;二是将客观上的不同适法理念及时反馈至法院和市局仲裁处,为政策口径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建议。
部门联动特色鲜明,社会效果明显。一是与工商、法院、公积金管理等部门沟通,探索构建工作联动机制。与区工商行政部门建立注销监控函告机制,遇企业恶意注销、逃避责任,仲裁即向工商部门发函提出注销监控的请求,工商部门接函后即对涉案企业进行注销监控,并将处理结果予以反馈仲裁院;仲裁牵头制定监察、仲裁、法院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办法,明确各方在同一劳资纠纷中的职责,有效提升服务效率;对因企业欠缴公积金引发的确认劳动关系群体性纠纷,及时发现苗头,主动跨前一步与部门外单位取得沟通,磋商解决方案,并在由区府、基层镇(街道)、区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部门决策会中积极发挥作用,作出法律释明,为区领导就此类新问题引发的矛盾所作决策提供建议。二是建立跨省市仲裁机构异地协作机制。针对来沪从业人员劳动争议案件中,有关劳动关系确认难、劳动者在沪临时居住地易变、单位工商登记资料欠缺、社会保险异地缴纳、文书送达费时费力等情况逐渐成为影响仲裁办案效率不利因素的现状,仲裁院自八月起尝试与涉案居多的外省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建立跨省市异地协作新机制,旨在提升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审办工作效率。主动与湖北省XX市仲裁处联系,收到积极回应。双方商定,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仲裁业务协作关系,相互提供案件调查、文书送达等便利,从而落实为民服务宗旨的。
今年,XX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在局党委、行政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紧紧把握“精细化管理、信息化平台、科学化考核、数字化成效”的工作主线,在融合中思进取,在压力中求突破,在收获中谋创新,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首获2011-2012XX市“文明单位”、市人保局“优质服务窗口”、XX区“志愿服务优秀项目”、XX区“工人先锋号”、XX区“2010-2012‘五好’事业单位党组织”等荣誉称号。被市人保局确定为“全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2011-今优质服务窗口”候选单位。
(一)精管理、重实效,多管齐下化争议
1、按期结案任务圆满完成
1-10月,共计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6907件,结案6587件,已结案件中,裁决2793件、调撤及其他方式结案3794件,调撤率57.60%,比去年同期上升3.59个百分点。为当事人挽回拖欠工资等经济损失愈5064万元。10人以上集体劳动争议案件39起,共计案件数1093件;涉及用人单位43家,劳动者825人,其中,外来务工人员占比达72%。案件特点:
收案同比略降,群体性案件发案量减少。截至10月,仲裁案件收案总数较去年减少1073件,同比下降13.45%,但预期至年终仍将与去年基本持平或略低。其中劳动报酬、社会保险争议、福利待遇及解除终止劳动合同类争议降幅明显。造成下降的主因一是群体性争议案件呈下降态势,较去年同期减少28起;二是社保案件1850件,较去年同期减少776件,降幅明显。
39起群体性劳动争议中,涉及劳动者825人,其中外劳力597人。上述群体性案件中半数以上由单位搬迁、股东变更、经营权转让等因素引发,劳动者利益性诉求增多,企业关停并转引发争议正成为群体性劳资矛盾的主要诱因。
制造业案发数居首,新设企业用工规范度低。已受理案件中,共涉及用人单位2386家,以国内合资居首,共1398家,涉及案件4042件,占总收案数58.5%,从行业类别来看,以制造业为最,共涉及683家,其次为批发和零售业共476家。
另从单位成立年限看,成立时间5年内的987家,占涉案单位总数的41.4%,6至10年的738家,占30.9%,10年以上的661家,占27.7%。争议发案集中在新设企业。
单位解除合同不规范,劳动者一方败诉率高。从案件请求看,涉及劳动报酬请求的案件数3305件,解除终止合同请求的2636件,社保请求的1850件,分别占总收案数的47.9%、38.2%、26.7%。除去社保案件单独立案影响,上述案件主要多由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引发,其中又以企业解除的为主,为1431件,占该类型案件54.3%。
在劳动者诉单位案件中,共计以裁决方式处理6398项仲裁请求,其中劳动者全部败诉的占43.8%,部分胜诉占39.5%,全胜的仅占16.7%。全部败诉事项主要集中在劳动报酬、解除终止劳动合同,其中证据不足的占全部败诉事项的57%,主张事项法律适用错误的占5%,无法律依据或超过法定标准的占4%。
2、基层指导工作深入精准
案件下移工作成效明显。年中不间断对13个镇、街道、莘庄工业区设立的“1+13”仲裁申请代收窗口进行收案工作指导。并通过在仲裁网络中公布案件信息提供基层选择调解。公开基层窗口联系方式,对每一位申请提交者予以引导调解,进一步发挥基层调解组织作用,加大先行调解力度,提升工作效能。今年以来,各窗口共代收申请书766份,就近申请仲裁的便捷效果日益显现。
案前调解工作成效显现。4月起调解受理庭设立一名专职案前调解人员,强化院内调解服务力度,当月调解案件数愈30件。该月经调解组织调解不成后受理的案件为229件,环比增长近一倍,受此影响,调解率亦环比增长10%,先行调解工作成效逐月显现,我区综合调解率随之逐月提升,至9月达61%。
分庭建设、劳资纠纷预防、调解员培训、带教齐头并进。自2012年起,仲裁员常驻华漕、浦江、江川、虹桥分庭办案,今年下半年,另牵头增设梅陇分庭及调解庭,并为其内部装饰提供设计方案。在对街镇调解人员进行带教过程中,有针对性进行庭审技巧、文书撰写等指导,使分庭全面承担起妥善处置区域内发案的职能,案件办理数逐年上升,截至目前分庭共计承办案件721件。
3、工作联动机制持续推进
(1)法院执行窗口。法院执行窗口是对接中心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区法院派遣优秀工作人员在窗口常驻办公,面向当事人提供强制执行受理服务。执行窗口设立至今,共计受理执行申请1634件。(2)巡回法庭。巡回法庭启用至今,区法院劳动争议案件审判人员与仲裁院办案人员定期沟通案件审办情况,在综合分析不服仲裁裁决起诉至法院案件情况的基础上。形成由仲裁院、民一庭办案人员共同参与的庭前调解、庭审观摩、案件讨论机制,为仲裁、法院提升案件审办口径的一致性架起桥梁。
(3)联席会议制度。共计召开裁审联席会议4次。通过例行座谈沟通,及时通报收、结案工作情况并分析当季案件办理特点,统一证据认定方法和原则、事实认定标准及依据,裁审理念深入交融,仲裁案件审办质量得以稳步提高。2012年至今法院案件数量出现连续下降,重要原因之一即裁审对接促进了适法统一,提高了裁审处理结果的一致性,将部分矛盾纠纷提前化解。根据今年统计数据,在一中院2012年审结的1216件案件中,我区为337件,被撤销案件仅为13件,较2010年50余件大幅下降。
(4)案件研讨。继续深化法院与仲裁合作建立疑难案件裁审对接研讨机制。就劳动争议案件中当事人民事行为有效性认定、用人单位违纪解除合法性判断、经济补偿金数额确定等十余起案件难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5)信息共享。邀请区法院及一中院法官来院通报案件办理情况或给予最新政策法规的讲解共计3次;建立文书定期交流比对机制、裁审一致性网上分析制度,通过整体裁审比对、个案分析等多层面进行指标分析,一是减少或避免因主观原因造成的裁审不一致情况发生;二是将客观上的不同适法理念及时反馈至法院和市局仲裁处,为政策口径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建议。
部门联动特色鲜明,社会效果明显。一是与工商、法院、公积金管理等部门沟通,探索构建工作联动机制。与区工商行政部门建立注销监控函告机制,遇企业恶意注销、逃避责任,仲裁即向工商部门发函提出注销监控的请求,工商部门接函后即对涉案企业进行注销监控,并将处理结果予以反馈仲裁院;仲裁牵头制定监察、仲裁、法院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办法,明确各方在同一劳资纠纷中的职责,有效提升服务效率;对因企业欠缴公积金引发的确认劳动关系群体性纠纷,及时发现苗头,主动跨前一步与部门外单位取得沟通,磋商解决方案,并在由区府、基层镇(街道)、区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部门决策会中积极发挥作用,作出法律释明,为区领导就此类新问题引发的矛盾所作决策提供建议。二是建立跨省市仲裁机构异地协作机制。针对来沪从业人员劳动争议案件中,有关劳动关系确认难、劳动者在沪临时居住地易变、单位工商登记资料欠缺、社会保险异地缴纳、文书送达费时费力等情况逐渐成为影响仲裁办案效率不利因素的现状,仲裁院自八月起尝试与涉案居多的外省市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建立跨省市异地协作新机制,旨在提升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审办工作效率。主动与湖北省XX市仲裁处联系,收到积极回应。双方商定,建立长期、稳定、有效的仲裁业务协作关系,相互提供案件调查、文书送达等便利,从而落实为民服务宗旨的。
(二)强专业、提素养,人文底蕴育品格
1、教育培训机制不断完善
培训制度常态化。我院高度重视对员工思想政治、职业素养的培养,年初制定全年的教育培训计划,使培训成为员工自我提升、自我发展、自我价值实现的一项重要手段。邀请市仲裁、法院、社保、医保、心理咨询等部门就工作所涉及的各类问题开设专题讲座8次,并通过院内交流等方式带动办案人员业务能力的丰盈和提高。年初开展的“感悟十八大、汇聚正能量”干部职工政治思想和业务能力系列讲座共计7场,通过邀请区法院、局政风办、局工会、组织人保科等部门专家领导开设专题讲座,观看诺贝尔文学奖视频、传达市局政风行风会议精神等,在开年即集中火力,全方位提升干部职工政治思想水平及业务能力。考察调研收获丰。4月初组织业务骨干至XX市人社局及仲裁院进行工作调研,对其服务管理指挥中心、仲裁院、劳动人事争议人民调解中心等部门的信息系统建设、争议预防工作机制和便民举措等方面的成功经验留下深刻印象。我院迅即就太仓经验展开研讨,并制定详细的改进计划,落实仲裁信息系统管理的各项措施。
2、仲裁人员管理针对性强
专职队伍建设。一是积极按照市局仲裁处安排组织工作人员参加仲裁业务培训。落实教育培训计划,加强专职办案人员的业务技能、思想素质培训。在去年大部分人员通过国家人社部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员证书换证考试的基础上,本内及时梳理因产假等原因未能参加资格培训人员情况,上报市仲裁,落实培训发证工作。二是对从事行政管理类工作的员工,侧重管理水平的提升。适时提供管理知识的培训机会,使其具备现代管理理念,提高工作效率。对于从事业务办案工作的员工,则结合员工的成长阶段和业务水平,设计两套成长方案:一类是书记员晋升仲裁员的成长机制;一类是专家型仲裁员的培养机制。同时,仲裁院结合员工自身特点,定期对从事行政管理类工作和从事业务办案类工作的员工进行岗位调换,帮助员工确立最佳的职业定位。兼职队伍管理。2012年5月起市局组建由工会、律所、社会团体等机构人员组成的兼职仲裁员队伍充实到我区案件审办日常工作中,形成了市局选聘、区县使用的统一管理模式,为减轻办案压力提供了较大帮助。本至今,10余名兼职仲裁员在闵行仲裁院开展案件审办工作,共计办结案件213件,累计调解率63%。积极配合市局有关兼职仲裁员管理要求,为其提供如就餐等后勤保障,并配备专门的书记员辅助办案,实行案件质量全流程把控等服务,为其顺利高效办案提供了优质环境。针对近期结案压力,我院积极联系发动条线内各部门、区总工会以及企业联合会骨干力量参加市局组织的仲裁院资格证培训,充实兼职仲裁员队伍。
编制内外统筹。继续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仲裁辅助人员实行同一对待、统一管理的方针。在员工成长方面,将仲裁辅助人员一同归入培训范围,提高其综合素质;在关怀员工方面,工会福利、疗休养待遇一视同仁;在绩效考核方面,实行向制度外人员倾斜的方针,确保其收入待遇。通过各项措施,确保仲裁工作人员队伍整体稳定。
3、人文素养培育广搭平台
交大实习基地建设。通过两年多的建设,实习基地完成多个批次的实习生带教、联合辩论赛和模拟仲裁庭审工作,提升交大学生的法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院内仲裁员、书记员的自身带教水平和业务素养。由院内工作人员指导、交大学生实际操作的法律诊所,开办至今已接受百余人次的仲裁咨询。
本院领导及相关庭室负责同志共计为交大法科特班及法律本科班学生开设11次院文化建设及劳动法律实务讲座,并通过座谈形式实现双向交流,累计完成32名学生的仲裁岗位带教实践活动。法学硕士班部分学生在三季度开始,至我院进行为其三个半月的毕业实习。《行之航
(三)》编撰。全体干部职工积极投稿第三期《行之航》,由干部职工提供幼年、少年、成年三个时期本人或亲朋好友照片的形式,为刊物文章进行配图,提升刊物纪念价值和趣味性,目前已进入最后定稿印刷阶段。
“仲裁员手记”投稿。《XX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期刊与我院合作开设“仲裁员手记”栏目,我院发动干部职工勤动脑、多动笔,结合工作实践,将仲裁员在日常办案中的心得与案件进展的描述融入文章,在全市人保系统亦属首创。7月至10月已登载《劳动关系中的关联企业问题漫谈》、《我们心中的天平》、《突遇心理危机》、《离真相有多远》多篇手记,获各方高度评价。
(三)聚智慧、树品牌,为民服务开先河
1、完善服务细节,巩固“两创”丰硕成果
便民服务举措。一是按办事接待的模式对立案窗口、档案查询窗口重新装修,配置满意度测评机、政风行风满意度测评箱、接待人员铭牌,方便群众对服务质量的监督;二是建立公开电话专人接听制度,同时设置电话录音,由立案庭负责人对接听质量进行抽查和监督;三是在庭审区域设置便民服务箱,放置简单药品、一次性雨衣、一次性口罩、针线等物品,定期更换补充;四是专门配置温水饮水桶,定时续水,以应百姓不时之需;五是设立院长、庭室长接待日及立案窗口值班长制度,确保窗口工作时间无间断提供服务,优质服务理念深入员工内心。
案件绿色通道。严格落实面向孕期、产期、哺乳期的三期女职工及未成年工“爱心券”,重大集体案件“绿色通道”等工作制度,有效为弱势群体维权开辟捷径;采取“休息日仲裁庭”、日常延时庭审、快速留置送达等各类举措促使案件快审快结。
2、大胆探索思考,创新为民服务举措 “社保分案三步联动,破解百姓维权难题”。面对大量社会保险争议,我院全国首创“社保分案处理三步联动”模式,为政府部门公共管理创新提供宝贵借鉴。该模式在立案时为社保案件单独立案,确保社保裁决的有效性;审理中加强与社保中心沟通,建立社保核查工作机制;执行上与法院打通社保执行绿色通道,取得显著成效显著。法院执行庭与执行窗口积极配合社保生效文书的执行,为劳动者维权开辟绿色通道,填补了法律制度的空缺,至今共计执行社保案件4000余起,为当事人社保权益的落实提供司法保障。该模式得到人社部仲裁司高度评价,市局仲裁处对此进行专题调研,以期在全市推广。从模式中提炼的案例经过XX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从全市256件案例中筛选,经专家评审,解放日报及东方法治网公示,最终入选2012XX市依法治理20个优秀候选案例。
自主开发仲裁申请自助系统。结合触摸、二代身份证及条码识别技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只需通过屏幕点击就可轻松完成申请书的填写、案件受理及审办情况等服务。通过扫描收件回执单上的条形码,已申请案件的受理情况、审理进度、相关仲裁员的信息均能一目了然,节约了另行排队取号咨询的时间。该系统使长期以来仲裁窗口费时费力、反复修改申请书的情形得到改观,方便了服务对象,又将接待窗口工作人员从重复劳动中解脱,为窗口服务效能的提升创设了条件。我院配备专人对申请系统操作予以指导,目前170余人通过该系统顺利提交仲裁申请。
3、凝聚集体智慧,丰富仲裁品牌内涵
“闵行e仲裁”品牌推出。为落实局系统品牌创建工作要求,我院采撷“智慧闵行”城市建设关于“感知民生、互联信息、智能管理、共享共用”的政府管理理念之精髓,积聚人文仲裁蓬勃向上之力推出“闵行e仲裁”服务品牌,旨在致力于以公正廉洁的形象向广大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提供专业、高效、优质的服务,并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渗透到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倾心化解地区劳资纠纷,精心铸就仲裁机构社会公信力,为维护地区和谐稳定,贡献源源不竭的正能量。
“智慧闵行”互动平台。今年,我院积极开拓为民服务渠道,积极关注区内重大工程及实事项目,三季度与区科委“智慧闵行”项目相关部门取得联系,拟在东方有线及中国电信开发的两大电视信息互动平台进行仲裁相关信息加载,拓展便民服务渠道,提升仲裁工作群众知晓度。目前已梳理仲裁流程、庭审规则、基层调解组织公开信息等目录,并与科委沟通做好前期调研及资料准备工作。明年起还将就手机软件客户端信息加载事宜做进一步协商,扩大仲裁工作辐射面。
(四)为社会、爱公益,法宣职责善承担
1、广泛调动资源,形成法宣核心动力
拓展仲裁苑讲坛法律宣传服务广度和深度。通过鼓励院内资深仲裁员走出仲裁庭,分享其仲裁实践心得,拉进政府部门与服务对象距离,有效树立仲裁服务品牌,提升仲裁机构公信力。今年,与局五单式服务结合举办的基层现场讲座累计10场,参与企业千余家;参与录制闵行零距离访谈节目8次,在fm102.7频段播出,收到良好的社会反响。随着讲坛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讲坛形式也在不断创新,10月中旬,借力司法局法宣部门推出了“闵行书香法治讲坛•仲裁苑讲坛”联合公益讲座取得良好活动效果。
自编、自导、自拍“仲裁法宣微电影”。由院内干部职工自行构思剧本、参与摄制、目前完了第一期微电影“诚信就业”的所有场景的拍摄,已投入后期录音和剪辑。全片制成后,将投入精力进行推广和宣传,这也是我院紧跟信息时代步伐,做好群众工作的一次有益尝试。
2、积极关注公益,丰富职工业余生活
年初,我院前往结对共建的古美街道平吉二村居委会进行节前慰问活动,向生活困难家庭送上大米、食用油等生活必需品。
在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定期探访中谊路养老院结对老人,送上自制的汤圆、馄饨及其他慰问品,与老人交流谈心,通过组织老人来院参观等一系列活动,培养职工良好的公德意识、向上的精神面貌。
通过近两年来的不断美化和创新,我院的员工加油站,图书室“积微阁”、健身房作为我院三大文化名片,已成为员工“爱院如家”的栖息地,设计、布置和管理均由员工包揽。图书室管理“三字经”,独具匠心,开创职工管理文化先河。
建立新进员工院长谈心制度、关心离退休及困难家庭职工,每季度组织庆祝集体生日,给予青年员工细致周到的关爱。开展了覆盖全院的“节水节电”活动。在院内宣传栏及条线平台上发布“节能减排我有责、爱院如家在坚持!”倡议书,鼓励职工积极成为节能减排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院内宣传栏、花草的维护都由干部职工亲自动手,各庭室形成了独有的庭室文化,在紧张工作之余,起到调节身心,美化环境的作用。
第四篇:2010年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工作总结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2010工作总结与2011工作打算
2010年县仲裁院以深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推进和完善仲裁院建设为突破口,建立和健全县级和大型国企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为基础,规范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处理,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工作。现就一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工作情况
(一)、劳动人事争议处理的基本情况与主要特点(数据截至2010年12月20日):
1、劳动人事争议处理的基本情况
(1)、各级调解组织受理446件,比去年同期512件下降了12.89%;调解成功410件,调解成功率为91.93%。
(2)、仲裁部门受理552件,比去年同期330件增长67.27%,不予受理21件,比去年同期27件下降22%。
(3)、受理案件中:劳动报酬345件,占受理总数的62.5%,工伤待遇59件,占受理总数的10.69%,社会保险12件,占受理总数的2.17%,履行劳动合同12件,占受理总数的2.17%,确定劳动关系57件,占受理总数的10.33%,经济补偿金48件,占受理总数的8.7 %,赔偿金18件,占受理总数的3.26%,其他1件,占受理总数的0.1%。
(4)、受理的案件中,从用人单位的性质来划分,其中:私营民营企业452件,占受理总数81.88%,国有企业79件,占受理总数14.31%,其他企业21件,占受理总数3.8%。(5)、仲裁部门办结案件552件(含09年受理),同比上升48.39%,未结案17件,与去年持平。调解处理452件,裁决处理95件,撤销案件1件,移送给其他区4件。案件处理过程中,调解率为100%,调解成功率为81.88%,同去年调解成功率54.8%相比上升27.08个百分点,为职工追回损失547.12万元,同去年850万元相比减少了302.88万元。
(6)、案件处理:企业胜诉135件,占案件处理总数的24.45%,同比去年上升23.11个百分点,职工胜诉340件,占案件处理总数的61.59%,同比去年上升10.51个百分点,企业、职工部分胜诉77件,占案件处理总数的13.95%,同比去年下降了33.63个百分点。
(7)、办结案件时间:在30日内办结的案件为336件,占案件处理总数的60.87%,在31日至45日内办结的案件数为176件,占案件处理总数的31.88%,在46日至60日内办结的案件数为31件,占案件处理总数的5.62%,超过60天结案的有9件,其中7件原因为中止,2件原因为公告,均在法定时效内结案。
2、案件主要特点及原因分析
(1)、案件受理数较去年明显上升,月度受理数呈现出两头月份多中间月份少的局面。由于劳动者维权意识的增强,主动维权的案件增多。我国民间有过年回家团圆的习俗,农民工也因一年来没怎么回过家,都盼望早结工资好回家过年,相对用工单位而言却因农民工回家过年而缺乏完成生产任务的劳动者,对企业业务造成影响,两者之间存在矛盾。部分企业主因缺乏法律意识,以各种理由拖延或克扣工资,是导致过年之际的月份劳动争议案件数大量上升的主因。(2)、劳动报酬争议是争议的主要焦点。劳动报酬争议中,主要集中在加班工资这个重头上。原因多为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缺失,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对加班时间计算标准不一致,以及因计件制工资导致劳动者本人延长工作时间,但用工单位不认为是加班而存在争议。
(3)、集体争议案件增多。部分单位由于用工制度未及时根据《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新颁布的法律及时调整,导致群体性争议频发。部分黑代理在外省市打工者群体中挑起争议也是很重要的原因。部分集体争议案件为隐形集体争议,即在一定时间跨度内,接待窗口接待了同一用工单位较多的申诉人,但又不满足一次性10人的条件,这类案件也呈现上升趋势。
(4)、注册型企业案件多。注册地在本县,实际工作地在县外的企业涉及的争议共有142件,占总数的25.72%。由于劳动者在发生劳动争议时无法向劳动合同履行地仲裁委员会举证,故只能去注册登记地申诉。
(5)、外省市户籍的劳动者涉及的争议多。共有235人,占申诉人总数的42.57%。外省市户籍的劳动者,往往在年底前后前来申诉,对仲裁案件的办案效率提出了很大考验。
(6)、造船业和建筑业的企业涉及争议多。共涉及195件,占总数的35.32%。这些单位用工形式复杂,管理相对混乱,因赶工期导致的加班问题更加复杂,这些企业涉及的劳动争议案件属于较难处理的劳动争议案件。
(7)、私营和个体的单位涉及争议多。共涉及452件,占总数的 81.88%。注册资本少,抗风险能力低,用工流动性强,业主法律意识 差是造成这类企业劳动争议案件多的主因。
(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情况
1、初步完成仲裁院实体化建设
经县政府批准同意,撤销了崇明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崇明县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合并组建了崇明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
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市县两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支持下,崇明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已经落实了机构、经费和人员。2010年共招入了5名工作人员,仲裁院也搬迁到了新的办公地址。在新址上共有2间仲裁庭、2间调解庭、6间办公室、1间档案室和1间机房,办公面积达300平方米。
仲裁院于2010年9月15日正式挂牌运作。市仲裁处、仲裁院领导,全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各委员以及县法院和县司法局的领导出席挂牌座谈会。
2、制定相关规章制度,落实窗口服务规范达标工作
仲裁院正式运作后,制定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办事规则、考核办法、管理办法和业务学习考核办法,行风政风建设规范,政务公开,为仲裁院今后的规范运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局党委的领导下,我院窗口参加了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系统窗口规范服务达标工作。按照要求,我院制定了领导责任制度、首问责任制度、服务质量管理制度、监督考核制度、学习培训制度以及应急预案处理制度等六大制度,基本落实了窗口规范服务达标工作。
3、在仲裁院挤出办公场所成立崇明县劳动人事争议纠纷人民调 解委员会工作室
4、指导成立二家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规范案件处理,完成年初目标
一是规范案件处理流程,提升案件审理质量。完善案件的登记、受理、处理、信息汇总统计,在市原有的表格的基础上增加数据分析,用于案件的分析和梳理。制定本县劳动人事争议案件受理、处理工作规范,确保一般案件45天结案,复杂案件不超过60天结案。建立专人审核裁决(调解)文书的制度。防微杜渐,为减少差错,设立专人负责审核裁决(调解)文书,斟酌文书中语言的运用,减少可能存在歧义的地方。二是搭建信息沟通平台,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加强与本局其他相关科室沟通,确保案件在本局范围内处理的一致性;建立每月一次的仲裁员工作例会,及时分析阶段性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情况,同时对疑难复杂案件集体会诊。建立裁审例会制度,每季度和法院共同召开一次工作例会,遇有特殊情况临时增加。协调同一仲裁与审理的口径,对法院改判的案件及时反馈、分析、改进仲裁工作中的缺陷。每季召开一次劳动纠纷业务指导小组会议,研究当前情况,制定应对措施,全面落实调解工作的各项任务,指导基层调解组织工作,提高调解成功率。每半年向劳动人事仲裁委员会汇报工作,分析仲裁工作的存在问题,及时解决仲裁工作困难和矛盾。建立重大案件情况通报制度、集体争议、重点案子、行业、区域倾向性问题,及时向乡镇、工会灯有关部门通报情况。
(二)采取各项措施,促进案件调解 提高案件调解的成功率,追求案结事了的结果是仲裁部门一直追求的目标。一是领导重视,确定目标。从年初就制定了案件审理以调解为主的方针,对仲裁员下达了调解率为100%,调解成功率超过50%的工作目标。对于疑难案件,仲裁院领导还亲自参与案件的调解,使今年的实际调解成功率超过80%。二是庭前熟悉,摸清情况。仲裁员在拿到新的案件后,先和书记员熟悉案情,梳理脉络,摸清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开庭前有针对性地寻找案件双方当事人都容易接受的调解突破点,增加调解成功的可能性。三是真诚待人,促成理解。对于申被双方矛盾较为激烈的情况,仲裁员成倍地增加调解的时间,用自身真诚的态度对待双方当事人,寻求取得当事人同意合作的机会。四是宣传法律,加强引导。很多当事人不愿意调解,原因在于不了解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人云亦云,特别是聘用黑代理的当事人,较难接受调解。仲裁员通过不厌其烦的法律法规宣传,对于具有主观恶意的当事人严肃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引导双方往调解的道路上走。五是巧妙借力,推进调解。适时寻求其他部门的帮助,例如当事人律师,当事人信任的人,或者相关科室的同志的引导,借助他人的力量完成调解。
(三)、健全工作制度,提高服务水平
一是推进制度建设,规范平稳运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院正式运作的第一个星期,就颁布了仲裁院的1号文,内容为确保仲裁院财物安全的通知。这仅仅是一个缩影,为了落实局党委下达的窗口服务规范达标工作,同时也为了让仲裁院更规范地运作,我院制定了六大制度,若干小制度。这些制度均落实到庭室与到个人,形成层层抓,一级抓一级的局面,确保能仲裁院能平稳有序运作。二是通过各 种活动,转变工作作风。借助日常学习培训活动,我院给新录用的同志培训首问责任制等内容,杜绝出现政风行风禁止的行为,使首问责任制的了解率达到100%;通过参与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和系统窗口服务规范达标活动,我院在政风行风建设上更上一层楼,增强了仲裁院的服务能力。三是通过三个“一”建设,强调服务功能。我院借助一次信息公开上墙活动,将仲裁活动的须知、仲裁流程图等有利于仲裁双方了解的制度通过宣传板告知社会;建立一个电子大屏幕用以公告开庭信息,排庭安排以及仲裁公告内容;设立一套音频视频监控系统,用以辅助开庭,减少庭审中不必要的纠纷。我院通过看得见的硬件建设和看不见的制度准备,使仲裁院能平稳有序开展工作,确实提高了仲裁院的服务水平。
三、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回顾今年的工作,我们在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市局仲裁处、市仲裁院以及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全院干部职工的团结奋进,共同努力。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新招入员工的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我院是今年成立的新单位,前后共招入了5名工作人员,经过培训,目前掌握了一定的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技能,但尚不成熟。在今后的工作中需加大培养力度和锻炼力度,使他们早日独当一面。二是与基层单位的沟通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我院与管辖范围内的央企、大型集团公司、各乡镇招商小区、三大产业园区的沟通机制尚不成熟。在今后的工作中,需加大与他们的共同力度,搭建沟通平台,为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妥 善处理加下基础。
2011年工作打算
一、总体工作思路
以规范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为主线,以加强仲裁院队伍建设为抓手,依法履行案件调解仲裁职能,进一步加强案件调解的力度,营造健康有序劳动人事环境,为我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添砖加瓦。
二、主要目标任务
(一)、进一步完善仲裁院建设,满足不断增长的案件审理需求 为应对日益增多的劳动人事争议案件的仲裁工作,仲裁院将继续完善实体化建设,拟在2011新建2间仲裁庭,新辟1个调解受理接待窗口。
(二)、加大集团公司与大型国企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建立的力度,探索建立三大产业园区与争议多发行业的行业劳动争议调解组织
(三)、推进规范管理抓好队伍建设,提高办案质量提升仲裁院形象
三、工作举措
(一)、转变机关作风、增强服务意识、认真负责地做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
一是要夯实基础,创建有利妥善解决纠纷的条件。首先要规范仲裁(调解)庭硬件建设。严格按照新时代标准化要求建设仲裁(调解)庭,根据证据展示需要配臵现代化设备,落实仲裁庭笔录专用电脑与打印机等设备,提高笔录的清洁度与可读性,杜绝当事人因笔录是否 曾被更改等可避免的小问题而产生纠纷的可能。设立旁听席,安装音频视频监控设备,增加案件审理的透明度。其次要规范各类报表、信息上报工作。对每月、每半年、每的仲裁案件受理情况、处理情况等做汇总并加以分析,为建立仲裁案件预警机制以及发展基层调解组织等工作服务。加强信息上报宣传工作,落实集体争议当天上报。根据信息公开要求,加大宣传劳动人事法律法规政策力度,营造和谐的劳动人事环境。二是要摆正位臵,树立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理念。首先要规范仲裁人员着装与礼仪。规范工作人员工作用语,严禁发生不符合政风行风工作要求的话语。工作人员需着工作装,开庭需佩戴庭徽,禁止佩戴不符合身份的装饰品,男工作人员严禁留长发,女工作人员严禁化浓妆。其次要规范内设机构政风行风工作。严格执行我院制定的各项工作规章制度,落实工作台账制度,明确各级责任分工,考核实行投诉查实一票否决制。做好自查自纠工作,邀请政风行风工作先进单位传授经验,邀请服务对象对我院政风行风工作评议打分。对发现的问题虚心接受,查找原因,认真处理,及时整改。三是要创新思路,提高案结事了的办案能力。首先要规范受理窗口接待事宜。落实相应岗位职责,制定受理接待窗口工作准则,根据群众需要添臵便民用品,做到指示清晰、宣传到位、办事便利、服务热情。建立案件受理的庭内(调解受理庭)复审制度,严把案件受理关,确保不发生因接待人员过错引发的投诉;为群体性争议及有重大影响的案件建立绿色通道,实行优先接待,了解清楚情况后及时向有关领导汇报,为妥善解决争议打下良好基础。其次要规范案件调解仲裁过程。落实庭前案情熟悉制度,严格按照法律流程办案,探索仲裁审理委员 会制度,实现案件集体讨论制度,落实仲裁文书多人把关流程,营造规范调解氛围,进一步提升案件调解成功率。对仲裁庭审情况实行庭审委员会考核制度,总结庭审过程中的优缺点并加以改进,提升当事人庭审中的公正感。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升业务技能,配合个人特点做好劳动人事仲裁队伍建设
一要继续加强仲裁院各类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仲裁院内部管理,明确岗位职责与工作要求,一切为了提高仲裁案件的审理质量和办案效率服务。二要深入推进每月学习制度。坚持每月开展一次学习活动,根据情况,每季度制定学习计划安排,日常工作安排尽量不和学习计划冲突。力争在2011培养成熟1至2名能着手办案的仲裁员或者见习仲裁员。落实专人负责学习内容的准备。学习内容分政风行风观念与制度的教育培训、法律法规政策以及业务的教育培训两个大的方面,落实专人准备学习材料,负责上课和讨论,必要时通过自测等手段,促进知识的吸收掌握。三要创新培训的方式方法。主动“走出去”,热情“请进来”。在市、县有关部门组织的培训之外,我院职工既要主动走出去,开拓视野看看有关单位的优秀做法,也要热情邀请有关单位的人员前来我院授课,增加我院职工对政风行风以及业务等知识的理解,提高工作能力。四要加强对新进员工帮助提高。确定经验丰富的资深仲裁员,通过言传身教灯手段,利用传、帮、带等各种形式,不断提高新人的办案能力。五要加强对优秀做法的梳理归纳工作。注意收集老同志的工作经验,将他们的优秀做法归纳成为文字并加以推广。同时要求年轻的同志配合日常工作开展科研活动,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确定一至两个调研课题,形成调研报告,并能将调研结果整合到工作中去。
(三)、健全大型国企调解组织,设立劳动争议预警机制,全面有序推进调解工作的开展
一是扩大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覆盖面。首先是在大型国有企业、集团公司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根据崇明经济和争议特点,充分利用劳动保障、司法、工会、、工商联、企业等各类资源,推进大型企业与集团公司,特别是在崇央企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建立。探索在崇明工业园区、富盛开发区和长兴海洋装备产业园区等三大产业园区建立园区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加强劳动人事争议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县级层面调解组织的运转力度。调解工作要向基层铺开,向部门借力,充分利用各类社会调解资源,积极拓宽和解纠纷渠道,成为化解劳资纠纷的前沿阵地,力争将劳动争议化解在企业,化解在基层。仲裁院与各调解组织建立工作联系机制,加强对调解员的业务培训与指导,真正发挥调解网络作用。其次是加大建立人事争议行业调解体系。通过教育局和卫生局组建行业调解组织的试点取得的经验,向各乡镇委办局推广,建立主管部门调解组织,充分发挥事业单位主管部门作用,力争将人事争议解决在行业调解体系中。二是规范基层调解组织工作,促进调解工作有序开展。明确基层调解组织的组织建设、工作职责和工作机制,规范受理范围、工作流程和法律文书等,统一办公室铭牌、印章,打造让老百姓信服的调解员队伍。三是建立群体性争议预警机制。一方面通过每月仲裁数据分析,加强对区域内企业用工行为的掌握。另一方面借助各基层调解组织力量,加强与相 关部门沟通,力争做到早发现,早介入。对于事态较大的群体性争议,特别是在崇央企的群体性争议做到尽早汇报,早做准备,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力争庭前提前调解,确保庭中成功调解。
(四)开拓各类渠道,凝聚本局资源,依法稳妥做好劳动人事仲裁工作
一是加强与相关部门合作,积极争取有力支持。首先要建立相关单位联系人制度。积极与各有关部门联系,建立定期沟通制度,通报当前我县劳动人事争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对应的解决办法。其次要与各有关单位加强合作。要与县法院加强沟通,落实裁审衔接制度。在案件的裁审衔接上,统一操作口径,加强对复杂疑难案件、群访案件、敏感案件的沟通协调。要加强与县司法局合作,向劳动者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用好县劳动人事争议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工作室这个机构,加强对简单争议的调解;会同司法局在法律援助中心设立劳动争议仲裁文书指导窗口。要加强与各工业园区、招商小区的联系,保证注册型企业的诉权。在我县各乡镇、各工业园区的注册企业中有大部分企业实际的经营场所不在岛内,因此劳动者与这些企业发生纠纷后向本会申请仲裁时所填写的地址往往不是企业正确的地址,造成用人单位因不能及时收到相关文书而未能出席庭审。与各乡镇招商办、各工业园区建立联络制度,了解用人单位情况,及时与用人单位取得联系,保证用人单位参与仲裁庭审的权利。要借助县总工会直管优势,扩大企业调解组织分布面。将我院掌握的仲裁案件数据分析情况和调解组织情况与总工会共享,协商督促企业加强调解组织的建立工作。二是加强与局内部门沟通,凝聚发展合力。建立与局内兄弟 部门工作联动机制。定期与劳动监察、工伤保障、信访等兄弟部门研究协商,确定违法用工行为信息沟通机制,确定提前介入群体性劳资矛盾的处理,实现分工明确、资源共享。
(五)、加强法制宣传,推进信息工作,让公众全面正确地了解发展中的仲裁院
一是要加强法制宣传,引导正确维权。针对劳动者和企业对法律理解运用的偏差,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通过专家坐诊、专题讲座等形式为企业和劳动者答疑解惑。编印法律简明小册,无偿提供给需要的企业和劳动者。增加法制宣传的广度,引导劳动者和企业以正确的方式反映诉求和应对纠纷。对大型企业、产业园区展开法制宣传。利用仲裁数据分析,找出涉案较多的企业,以上门服务的方式展开宣传,帮助企业正确理解法律精神。二是要推进信息工作,正确反映现状。建立与崇明报等相关媒体的合作机制,向公众宣传各项规章制度,汇编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增加仲裁工作的透明度,自觉接受公众监督,让公众加大对仲裁法律法规和仲裁院日常工作的了解。对于日常案件受理及处理情况,做到及时统计,及时分析,及时上报。在疑难重大问题上积极寻求支持,确保在市、县两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帮助下能及时正确处理各类复杂案件。
崇明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第五篇: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风险提示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风险提示
1.劳动争议的仲裁时效期间为一年,人事争议的仲裁时效期间为60天。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2.申请人、被申请人、第三人必须是实际发生劳动(人事)争议的劳动者(工作人员)和用人单位,或承担其权利义务依法参加仲裁活动的利害关系人包括其他组织或个人。
3.本院严格按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二条规定的范围受理案件,在翠屏区行政区划、临港开发区范围内且属于市级以下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注册的本地和异地企业发生的劳动争议,人事关系在翠屏区行政区划内的区级及其下属单位发生的人事争议,属于本院管辖。当事人提出管辖异议的,应当在答辩期满前书面提出。
4.申请人申请仲裁,所提出的请求事项应当明确具体,有经济内容的,必须载明具体金额及计算方式。同时有多项请求的,应当逐一列明。对于不符合上述要求的请求事项,本院在受理审查时当场告知其补充修改;拒绝修改的部分,本院不予处理。
5.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负有举证责任,举证不能或者不在本院指定的期限内提供有关证据的,视为放弃举证权利。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否则,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6.当事人增加、变更仲裁请求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当事人提请证人出庭作证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内向本院提交书面的证人出庭申请书。被申请人可以在答辩期间提出反申请。
7.当事人有正当理由的,可以在开庭三日前请求延期开庭;申请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视为撤回仲裁申请;被申请人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仲裁庭同意中途退庭的,可以缺席裁决。
8.本院收到仲裁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未作出决定的;本院受理仲裁申请之日起60日内未作出仲裁裁决的;当事人对《不予受理通知书》、《仲裁裁决书》不服的,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9.其他可能的风险详见《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的规定。
宜宾市翠屏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