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州船拳技艺是当前亟待保护传承的民间武术文化
苏州船拳技艺是当前亟待保护传承的民间武术文化
苏州市吴研究会专题调研组
苏州船拳历史上盛行于太湖流域,是吴地“以船为车,以楫为马”水乡泽国地理环境中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武术文化,也是“有尚武古风”、“多斗将战士”的吴地民风的典型代表,具有鲜明的吴文化特征。当代,对这一已面临濒危的中华传统武学瑰宝、吴地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抢救、保护、传承,仍然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和较高的文化经济价值。
为此,市吴文化研究会专门成立了船拳专题调研组,分别至吴中区越溪地区、相城区北桥地区、常熟市沙家浜地区,对苏州船拳的历史沿革、生存状况和保护现状进行了实地调研。
一、苏州船拳简介
苏州船拳,民间又称“船头拳”,是站立于行进中的船上施打拳术和武术器械的总称。是一种独具江南水乡特色的民间武术。苏州船拳有“开口”(即边打边诵口诀,俗称“开口船拳”)与“不开口”之分。目前流行于吴中区越溪、相城区北桥和常熟市沙家浜等地。
1、船拳起源。历史上关于苏州船拳的起源,大体有如下两说:源于军中说者认为,船拳的起源应为历史上春秋吴越水上交战;三国东吴水军操练;明代抗倭杀敌时所用的一种水上技击术,后逐渐从军中流传至民间,形成了水乡船拳。而源于民间说者认为,苏州船拳是在“以船为车,以楫为马”的江南水网地区,广大农渔民在从事日常农作、渔捕,或进行水上物资运输时,为保家防身,护卫货运,防止湖盗、湖匪袭击而练就普及的一种民间武术。
2、船拳特色。传统意义上的船拳必须立于行进中的船上,在船头方寸之地施展拳脚,其最大特色是因地制宜,即出拳要快、准、狠,搏击对打时必须桩牢身稳,原地腾挪,具有明显的近身短打的武打套路特征。在使用器械进行格斗时,除常用的十八般兵器外,还能因地制宜地在船上利用扁担、渔叉、撑篙、船浆等生产生活用具进行搏击格斗,可谓独具一格。
3、船拳流变。随着时代的变迁,苏州船拳从最初的用以军中水上交战,逐渐演变成了习武健身、护卫货运、保家护村、防盗防匪的一种民间武术,并最终蜕变为水乡民间节庆娱乐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每年的农历八月,在苏州越溪地区著名的传统庙会“游石湖”中的船拳表演,就早已成为广受民众喜爱的传统节庆娱乐活动。
二、保护苏州船拳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我们认为,保护传承苏州船拳这一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武术文化,在当代仍然有其积极的社会现实意义:
1、全民健身。习武练拳,强身健体既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对苏州地区这一具有悠久历史渊源和鲜明地方特色的优秀民间武术——船拳的保护、传承,无疑对苏州的全民健身运动,对提高当代青少年学生的体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文化旅游。建设“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的文化旅游城市”,是苏州“三城三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市委市府为此陆续制定了“苏州文化产业跨越发展意见”等一系列发展文化产业,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的重大规划和措施,苏州文化旅游的发展正面临着重要的历史发展机遇。古往今来,苏州船拳在各式地方传统节庆中精彩亮相,已经成为历史上苏州重大节庆庙会活动中的传统民俗表演之一,成为一项广受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节庆娱乐活动。在现代文化旅游中,相比其它传统技艺,船拳展演则更加吸引眼球,更加引人入胜,也因此往往成为现代传统节庆活动中耀眼的热点和亮点。无论是越溪的“游石湖”民俗活动,北桥的立夏“城隍庙会”,还是沙家浜地区的“端午庙会”,船拳展演都具有其它传统艺术表演所无法企及的优势,在现代旅游中往往能起到“画龙点晴”的功效。无疑,抢救、保护、传承、弘扬苏州船拳技艺,对发展苏州文化大旅游有其独特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可为吴地古老船拳文化的传承绵延注入新的活力。
3、校园特色文化教育。开展校园特色文化教育,业已成为当代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苏州船拳文化作为吴地优秀的传统文化进入学校特色文化教育,无疑是保护传承船拳文化的又一社会切入点。在此,吴中区越溪实验小学已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该校以“传承吴越文化精神,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为宗旨,在抢救、挖掘地区船拳文化的基础上,将船拳文化作为学校特色教育引进了校园,发动全校学生习武练拳。先后举办了“校园船拳文化节”,编制了船拳校本教材,拍摄了开展船拳训练活动的校园电视节目等,对促进学校特色文化的多元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少年儿童的乡土观和爱国主义精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苏州船拳当前的生存状况 经过这次调查研究,我们深感苏州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老的船拳技艺,在当代正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
1、苏州著名的船拳之乡,吴中区越溪地区至今仅存唯一的船拳传人,今年已年届86岁高龄的越溪明溪村村民吴根宝,且后继无人。部分拳术和器械套路也随之失传。虽近年以特色文化进入了校园文化教育,但社会化传承基础相当薄弱,船拳技艺在当地正面临断代的危机。
2、苏州另一著名拳乡,相城区北桥“开口船拳”之乡,经过初步挖掘,现有传承人虽有十几位之多,但绝大部分都是高龄老人,且已几十年未曾习练,虽于去年下半年已在地方上重行恢复船拳习练,但显然已力不从心。而中青年拜师学艺者仍属少数,船拳技艺在当地的传承同样堪忧。
3、在常熟沙家浜地区,老一辈的船拳传人仅存二三人,同样年届高龄,虽有一名青年传承人,但地方上的习练者仍然廖廖无几(仅原唐市彭家段一地有三四人而已),且很多拳技套路都已经失传,船拳技艺也面临着断代消亡的危险。
四、苏州船拳的保护现状 可喜的是,近年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工作遗产保护的广泛开展,抢救、保护、传承中华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已在全社会深入人心,在苏州这一中外闻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抢救保护非遗文化的活动,同样开展得如火如荼。在各地的调查中欣慰地看到,无论是越溪、北桥,还是沙家浜地区,都在当地船拳技艺的保护中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并创建了不同的保护模式,值得总结与交流推广。
1、越溪地区的船拳已以“江南船拳”的名义,在今年5月成功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苏州市第五批非遗名录。该地区的保护特色是以学校作为船拳技艺的保护单位,将保护开展船拳活动列入学校特色文化教育,如陈列布置学校船拳文化馆,编制船拳校本教材,举办校园“船拳文化节”,与苏大体育学院合作设立“江南船拳文化研究中心”等,成为了保护传承这一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先行者。近日还得到了来苏调研的国家教育部艺体卫司领导的赞许。
2、关于北桥地区“开口船拳”的抢救保护,目前在当地政府的重视和市武术协会的支持下,在有识之士的带动组织下,已在船拳技艺如何进行社会化传承上作出了一定的成绩。首先,北桥“开口船拳” 作为一项涉及濒危的具苏州地方特色的民间武术,已在2010年“苏州市武林大会”上首次登台亮相,向全社会进行了展示。其次,该地已在北桥新北村专门开设了船拳训练场所,购置了相关服饰、器械,当地10多名老拳师除定期在此习武练拳外,还在现场带徒授艺,已有十多位当地的中年船拳爱好者和3名少年船拳爱好者拜师学艺,定期接受培训,古老船拳的社会化传承已初露端倪。同时,北桥开口船拳也进入了小学特色文化教育,现北桥中心小学已在部分学生中开始了船拳的习练。
3、沙家浜地区的船拳技艺和越溪一样,已同时进入苏州市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该镇已专门设立了常熟市武协“船拳分会”,组织当地部分船拳爱好者自发习武练拳,并自费购置了必要的器械、服饰,还初步整理出拳谱一套。同时,已数次在沙家浜镇有关节庆活动中为广大游客表演江南船拳,让古老的船拳技艺在现代文化大旅游的舞台上登台亮相。
五、当前船拳保护存在的问题
1、目前,苏州船拳技艺由于缺乏保护传承的平台,还远未进入社会化传承层面。主要表现在习练者过少(特别是中青年层面)、培训活动经费困难、必要的练习场地、器械、服饰缺乏,船拳传承仍面临后继无人的窘境。
2、关于船拳文化如何融入现代社会的文化经济发展,如何推动船拳文化进入苏州中小学特色文化教育,融入苏州全民健身运动和现代文化旅游等领域,尚刚刚起步,任重而道远,有待大力宣传弘扬、组织推动。
3、有关船拳文化资料的挖掘、收集、整理与研究,还远未跟上,亟待重视和加强。
六、对策与建议
苏州船拳技艺是吴地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挖掘、保护、传承、弘扬苏州船拳技艺,是苏州抢救、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之一,亟待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措施,扶持这一濒危的文化遗产。
关于苏州船拳文化的保护传承,我们建议:
1、落实一笔资金。建议由市、区、镇相关政府部门在组织、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扶持(例如将该项目列入苏州市、区二级非遗保护扶持资金项目)。
2、建立一个平台。建议由各地区船拳保护单位分别成立苏州船拳保护传承基地,作为苏州市船拳技艺陈列展示、培训学习、保护传承的常设机构。
3、培养一批人才。苏州船拳的保护传承必须走民间武术固有的社会化传承之路,而不能囿于某一特定的范围,必须扩大社会传承面。为此应从社会的层面来考虑船拳人才的培养,并力争对船拳技艺进行老、中、青梯队式的保护传承。
4、抢救性地挖掘、收集苏州船拳的基本资料。建议各地要重视挖掘、收集、整理苏州船拳的文化资料,同时对老一辈船拳传承人的生存状况及其技艺传承实施必要的帮助扶持。
5、适时进行相关保护工作的交流、研究。各地区船拳保护单位应适时开展相关保护传承工作的交流与研究,同时建立必要的比赛、切磋机制,以逐步提高苏州船拳文化的保护传承水平。
我们由衷地期望,通过上述苏州船拳文化的保护措施,能最终为苏州船拳有机融入苏州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为苏州的全民健身运动、校园的特色文化教育和文化大旅游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2011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