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沽权证的道德争论辩 兼论对金融创新的态度

时间:2019-05-14 22:47: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认沽权证的道德争论辩 兼论对金融创新的态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认沽权证的道德争论辩 兼论对金融创新的态度》。

第一篇:认沽权证的道德争论辩 兼论对金融创新的态度

权证的道德争论辩 兼论对金融创新的态度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刘学华

(邮政编码:450044)

摘要:权证引发的道德争论一直在困扰着我们的思维,笔者以为,在证券市场道德体系和判断标准尚未建立起来的情况下,道德争论只会对市场带来消极影响,监管层也应总结经验、排除影响、解开心结,以积极稳妥的态度推动金融创新。关键词:认沽权证

道德判断

金融创新

经济学是科学还是艺术一直是学术界人士争论不休的课题,福利学派将道德判断引入经济学分析后更进一步加剧了争论。在我国证券市场上,权证是近期道德争论的热点之一(另一热点是大小非减持),再加上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深化的国际因素,已有消息说监管层可能阻止推出包括衍生品在内的新金融产品,把重点放在提升风险管理上,争论的效果已经显现。因此,有必要把围绕权证的道德争论加以梳理评论,以为后来者鉴。

一、我国权证发展史的简要回顾和热点分析

(一)权证简史。1992年6月,沪市大飞乐配股权证是我国证券市场第一个权证,而深市的“宝安93认股权证”在市场上掀起了权证暴炒暴跌浪潮。1994年两市权证全部到期,市场不复存在。此外,当时一些地方证券交易中心也有权证交易,甚至形成了区域性的 权证市场,但因无上市公司股票作标的,加之管理混乱,最终交易被停止,市场被取缔。

2005年宝钢权证正式上市,宣告权证市场重新开闸。这次权证的推出,首先是作为股权分臵改革的配套措施,既非流通股股东以支付权证作为部分或全部对价,以换取所持股份上市流通的权利。其次,权证和股票标的的资产组合给投资人提供了对冲和止损功能,认沽权证提供了国内仅有的做空功能。同时监管层也想以此试水金融创新,为今后股指期货等品种的推出总结经验。到2008年9月,此次累计发行权证53只,其中认购权证35只,认沽权证18只;目前正在交易19只,到期34只,认沽权证已全部到期。

(二)存在问题:即权证理论价值与现实价格走势的巨大差异。按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简称B-S模型),认购权证理论价格:

认沽权证理论价格:

根据BS模型,引伸波幅(将权证的市场价格代入BS公式反推所得的波动率)理论上应该是正股在权证的未来存续期内波动率的市场预期。一般而言,国际股票波动率在60%以上已经比较高了,但我国权证的引伸波幅常常在100%,甚至200%以上,这明显超出了一般意 义上的波幅范围。换言之,我国权证的市场价格和理论价格出现长期大幅度偏离。研究表明,长期供求不平衡是主要原因,数百亿的投机资金快速涌入和退出数十只权证,加之T+0的无限放大,造成权证价格的剧烈波动;缺乏卖空和融资融券机制,单边市现象严重。第三,就是创设制度的缺陷。

二、道德争论分析

争论就必须有两方,进行道德争论就必须有自身的道德标准和依据。在围绕权证的争论中,一方是监管层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实施;另一方则是市场中小投资者及其代言人的道德判断,分述如下:

(一)监管层的道德标准和行为。监管层,指的是中国证监会、沪深证券交易所,他们在制度层面负担了权证市场的运行管理职责。

1、权证无价值。在证券市场中坚持价值投资是正道,投机行为虽不是十恶不赦,但终究不能鼓励。但权证市场的建立与2005-2007年的单边大牛市时间契合,这也造成了权证行权价格普遍设臵较低,根本无法反映股权快速上涨的现实,于是权证几乎都是深度价外权证,没有行权价值,这深深地刺激了监管层的道德底线。风险提示中会出现:“某权证根据B-S模型计算的权证理论价值为0”,“对深度价外权证实施重点监控和风险控制措施”云云。监管层身处道德上的尴尬局面:不能鼓励投机,但买卖权证就是投机;最好停止权证交易,但权证品种又不能取消。

2、权证暴涨就是操纵市场。监管层对权证的暴涨深恶痛绝,其逻辑是:没有价值的证券居然还能暴涨,说明有人操纵市场。但权证 暴跌却是价值回归,理所当然,从未采取临停措施。如在2007年“5﹒30”认沽权证暴涨期间,钾肥JTP1等认沽权证被多次临时停牌,10月25日中集ZYP1因为暴涨临停3次,交易时间从4个小时缩短到不足1小时。风险提示公告说:已对该权证交易实施重点监控,对涉嫌违规行为的帐户将根据有关规定实施限制交易,并上报证监会查处。虽至今未见查处结果,但被多次停牌的权证无一例外的出现暴跌。由此产生道德悖论是,暴涨跟风者不是市场操纵者,那必然是监管层引发暴跌的受害者,其损失是否应向监管层索赔?或可说,监管层在打击了操纵者的同时是否也更多地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3、动用行政干预。行政干预不属于道德争论的范畴,但却是由道德判断引发的结果。因为厌恶投机,临停措施又是一把双刃剑,因此监管层只好亲自下场。在南航JTP1即将到期时,上交所通过各证券公司,直接劝阻投资者不要买卖该权证。我们不否认在成熟证券市场政府也有行政干预行为,但作为中国目前最市场化的市场,这种干预形式显得过于直接、幼稚,甚至有些可悲、可笑。譬如一个足球裁判,知道足球比赛中会有人踢假球,是不是因此可以告诉双方队员:由于有可能有人踢假球,这场比赛取消!

(二)投资者的道德判断。相对于监管层,投资者及其代言人的道德判断就非常简单直接,既然监管层提出把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放在首位,那么凡是损害我们利益的制度和行为就是不道德的。仅以创设制度为例,其本意是为了增加供给、实现供求平衡,但从去年开始成为最受人诟病的制度:罪之一,沪市实行深市不实行造成差异; 罪之二,创设权证等于无风险套利,券商大获其利,如创设南航JTP1盈利前10名券商在2007年仅通过创设共获利149亿元,其中中信证券获利55.42亿元;罪之三,权证创设无限额,南方航空总股本43.74亿股,券商创设的权证却超过了123.48亿份,严重供求不均衡导致权证价格迅速下跌,投资者损失严重;罪之四,大量买入权证视为操纵市场,受到严格限制和监控,而大量创设出售权证却视为正当并得到保护,卖买双方行为性质相同却待遇不同,公平原则如何体现?监管层让我们风受损失就是不尽责,就要被群起而攻之,所以南航JTP1虽已注销3月有余,但为此上访的人数仍居高不下。

三、道德争论辨

(一)道德争论实无必要。判断一项制度、一个行为是否符合道德,前提是必须有道德体系,这个体系必须是公认的、唯一的和全面的,不会因为使用者地位、资产和身份的改变而改变。但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设时期,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建设证券市场的规模尚未能掌握和运用,又何谈市场道德体系建设?因此,在未设定判定标准的前提下这种道德争论只会流于“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境地,不如大家平心静气坐下来,不要用“可耻的认沽权证 可耻的忽悠”、“权证创设制度是一个巨大陷阱”之类过于情绪化的字眼,不要一味否定和指责,而要在建设性、可操作性下工夫,群策群力,一起推动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我为监管层解心结。最大的心结,就是经过科学设计的权证品种怎么成了投机工具。其实投机工具并不可怕,国际证券市场和 金融衍生品市场有投资工具,也有投机工具,多数是两项功能兼而有之,正如我们为什么要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是为了满足不同市场参与主体的需要,投机工具的存在有其客观必然性,不能因所谓道德判断就否定和漠视它的存在,也不能因为出现问题就“因噎废食”。究其本原,权证品种推出是为了发展市场、活跃交易,其出发点是好的。在执行中因为形势变化造成了效果不佳,甚至出现了负面影响,都可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加以改进,切不可只见一点、否定全部。

(三)不可有怠政之心。在认定大小非减持已经对市场信心造成负面影响,监管层出台多项措施,从信息披露等多个方面加以规范。但在权证市场上却依然故我、未见大动作,或是认为市场规模小,参与者少,无需大动干戈;或是决心取消权证交易,听之任之,待现有权证到期完毕市场自动消亡?笔者以为,两者皆不可取。确实权证品种设计和运行中出了问题,确实权证市场规模不大,但因其不大,有问题,更应当将它作为试验田,采取措施解决问题,观察措施效果,研究改进办法。如果我们连权证这么个小品种都监管不好,那还如何引入金融期货这些大品种?

(四)换个学艺对象。国内权证市场的设计参考的是香港,香港权证市场以其交易活跃、品种繁多、交易者众为世界所瞩目。2004年中国香港以总成交金额664亿美元,居全球权证交易第一位。至2005年,香港权证交易额更是同比增长了66%,约占市场整体成交总额比重19%。但遗憾的是,每次学香港我们都得其形未得其实、终致失败,浮动佣金制如此,权证市场也是如此。为何?香港是城市,本 地投资者数量有限,国际化程度高,市场成熟度高;我们则是“新兴加转轨”,实际情况完全不同。与其学香港,到不如好好研究分析一下与大陆市场情况相似的台湾证券市场呢?

四、在控制风险条件下稳步推进金融创新

有消息称监管层可能阻止推出包括衍生品在内的新金融产品,把重点放在提升风险管理上,窃以为不可取。次贷危机的形成确实同衍生产品的重新定价不无关系。衍生产品估值以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模型为依据,对风险偏好十分敏感,然而评级机构对此未采取足够的审慎态度。定价的不确定性造成风险溢价的急剧上升,并蔓延到货币和商业票据市场,使整个商业票据市场流动性迅速减少,虽有美联储的大幅注资依然难以彻底消除流动性抽紧,到商业票据购买方不能继续提供资金的时候,流动性危机就形成了。但对我国而言,金融创新仍应该继续推动,因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本市场体系不完善,金融机构运行效率不高等基础性制度性问题,但创新必须稳妥。

一是基础金融资产的质量需要得到保证。这一点权证市场并无问题,而美国在次贷危机中衍生产品存在过度开发和滥用,基础性的金融资产存在问题,毕竟金融工程和金融创新很难把基础产品中存在的风险消除掉,风险只能层层转嫁传递给投资人。金融创新起到了风险集聚和放大的作用,但是风险本身不是来自于金融创新。

二是金融机构在设计金融产品、资产债券化中,一定要同本身风险防控能力相协调。此次华尔街投资银行之所以改组,原因就在于其高杠杆本来就是一种风险很高的业务运作模式,经济繁荣时期可能会 获利,但是在本身资金来源少、资本金较少的情况下,一有风吹草动就会被连累。

三是监管层要提高反应速度,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我国权证市场出现的问题,最主要是时机没有把握好,市场的迅速上涨加剧了权证风险,而监管层未采取有力措施加以纠正也是原因之一。美国出现次贷危机而我国股市却成为全球跌幅最大的市场,监管层反应速度过慢不无关系。希望监管层认真总结权证市场经验教训,不为市场过激言论所困扰,保持昂扬斗志,继续稳妥推进我国金融创新工作。

第二篇:论金融创新对国际金融法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论金融创新对国际金融法的影响

作者:刘 丰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5期

[摘要]金融创新是指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放松金融管制以来,金融领域内各种要素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产生的新事物。金融创新给国际金融法带来了一系列重大影响:它拓宽了国际金融法的调整范围,促成了国际金融法政策取向的转变,增强了国际金融法规则的科技含量和市场导向性,促进了各国金融法制的统一化和协调化,也导致了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重构。

[关键词]金融创新;金融法制;金融监管;国际金融法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下载认沽权证的道德争论辩 兼论对金融创新的态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认沽权证的道德争论辩 兼论对金融创新的态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