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陇县城乡居民老有所养作出新贡献(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22:08: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陇县城乡居民老有所养作出新贡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陇县城乡居民老有所养作出新贡献》。

第一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陇县城乡居民老有所养作出新贡献

锐意进取 开拓创新

为陇县城乡居民老有所养作出新贡献

陇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中心

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起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建立新农保制度,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工程,是国家为了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而出台的一项重大惠民政策。为了检验这一政策的可行性,国家要求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逐年扩大覆盖范围,而后实现政策的全覆盖,宝鸡市被国家列为首批新农保试点城市。早在2007年,宝鸡市所辖12个县区就陆续开展了新农保试点工作,按照市上安排,当年11月县委、县政府及时成立了工作管理机构——陇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中心,由县人力资源和劳动社会保障局直接领导。2007年,我县在城关镇朱家寨村、东南镇菜园村、温水镇闫家湾村、八渡镇西坡村、火烧寨镇火烧寨村5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开展了新农保试点,2008年,在巩固5个村试点成果的基础上,将试点范围扩大到了火烧寨全镇,2009年,在全县15个乡镇和关山管委会总共158个村进行了全面推行。

2010年,我县被列入新农保国家试点县。按照省市要求,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心谋划,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出台了《陇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细则》、《陇县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细则(试行)》和《被征地居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实施细则》,对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工作

步骤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目前的试点情况看,我县新农保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是顺应民心、合乎民意的。

2010年,我县新农保工作以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无缝隙为目标,以开展新农保标准化、信息化、规范化建设年活动为抓手,强化管理服务,规范经办程序,扎实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各项工作任务,向县委、县政府及全县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1.养老保险金征缴新突破。2010年,农保系统全体工作人员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想千方百计,克服困难,用千言万语,宣传政策,以千辛万苦,把城乡居民个人应缴纳的养老保险金收了上来,并超额完成。全县全年参保人数达11.9万人,累计征缴养老保险金1704.3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1.5万人的104%,征缴总额、征缴率和增长率均全面超过去年。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1329人,达到了预期工作目标。

2.争取财政补贴资金新突破。为了确保财政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农保中心领导积极向县委、县政府以及市县局汇报,争取各级的大力支持,想方设法筹措配套资金。截至目前,共争取市县两级财政补贴资金1094.4万元。同时,组织专人深入各县(市)、区调查研究,在全面、详实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反复磋商、讨论,公开、公平、科学的拟定资金分配方案,确保了资金分配公开、公平、科学、合理,得到了各级管理部门的一致认可。

3.养老金发放规模不断扩大。截至目前,全县共发放养老金达1066万元,其中本县财政支出336万元。负责待遇发放的同志在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刚刚投入使用,工作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的情况下,主动放弃

双休日,加班加点,按时完成了待遇享受人员确认工作,并用手工重新进行了核算,做到了一分不少、一分不错。农保中心还建立了来电来访接待受理制度,由主要领导负责,指定专人定期接待,真正做到了让群众满意,让党委政府放心。

4.残疾人和被征地居民工作做得实。集中精力抓好残疾人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工作,严格把好残疾人全额补贴支付关,2010年,全县共有150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进行了资格认证;按照《陇县被征地居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实施意见》的相关规定,严把政策关,按程序进行摸底、公示、审核、上报,七个批次的征地社会保障方案已上报省市,正在审核审批阶段。在人手少、服务对象多的情况下,中心工作人员下乡村,进社区,解民情,送温暖,主动开展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5.基金管理工作常抓不懈。大力整改问题基金,通过开展多次专题汇报、协调,彻底解决了老农保基金遗留问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管理新农保基金,建立健全基金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加强基金内控机制建设,在自觉接受上级基金专项审计的同时,坚持做到每半年进行一次常规审计,确保基金封闭安全运行。2010年底,顺利通过了国家审计署西安特派员办事处的调查审计和市人社局的专项审计。

6.优质服务工作做得实:一是抓政策服务,当好政策的参谋员和宣传员。去年在城乡各处共张贴宣传标语160多条,在县城主街道和广场设点宣传5次,接受群众咨询450余人,通过一系列的宣传形式和手段,极大的方便了群众对新农保政策的了解。为确保成效,中心和县局领导对宣传工作都非常重视,自觉克服工作多,压力大的困难,积极协调新闻媒体,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我县新农保工作。二是创新服务方法。不断改进资金发放方式,主动进村入户,上门解决残疾人和高龄老人领取养老金不方便的问题。三是规范服务措施。编制了十多个业务工作流程,实施业务规范化管理,把依法行政、政务公开落到了实处。四是窗口优质服务。窗口的同志从细微之处入手,从小事做起,精诚团结,精益求精,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赢得了社会广泛好评。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县农保中心被市政府评为新农保工作先进县,2009年,被市农保处评为财务管理先进县,2010年被市农保处评为信息系统建设先进县。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组织正确领导的结果,更是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努力、辛勤劳动的成果,是“团结、敬业、创新、奉献、孝廉、公正”的陇州新农保精神的结晶。

新农保事业刚刚起步,面临着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加快推进新农保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城镇化加速,人口老龄化来势迅猛,迫切要求我们建立新农保事业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人民群众多层次、个性化的需求日益增加,对加强和完善城乡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县委、县政府和广大群众对新农保管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期望也越来越大,但制度建设仍有较大缺失,对市级统筹和省级统筹甚至全国统筹我们的准备还不够;城乡两级分割格局亟需改变,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衔接,利益关系调整难度不小;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对制度持续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新老农保管理系统对接遗留问题处理难;干部的作风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认真 的研究并加以解决。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我们新农保人要以此为契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民生为本促进新农保事业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职能实现优质服务为工作主线,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践,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工作方针,加强体系建设,加大扩面力度,让更多的人享有养老保障。加强征缴争资,确保各项养老保险待遇的按时足额支付;优化资金发放方式,强化基金监管,规范各项基础管理;积极改进服务方式,不断提升新农保服务水平,让广大参保人员及待遇领取人员享有更加方便、便捷、优质的服务。

为落实这个思路,农保中心对本年度工作全面进行了部署、安排和布臵,以“团结、敬业、创新、奉献、孝廉、公正”的陇州新农保精神为动力,增强奉献意识,坚持奋发有为,力争确保新农保全年各项任务圆满完成,向党的90华诞献礼。

(一)立足本职岗位,求真务实。

2011年的新农保工作任务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多。中心根据年度工作思路,结合实际,对股室工作和个人分管工作进行了细化和具体,进一步完善了单位内部8项管理制度,工作实绩实行领导审阅制度,工作效率实行逐月考核、季度通报、责任倒查制度,做到了科学发展责任化、工作责任具体化,力争全员都干事、事事有人干,人人有责任,个个有压力。各股室和个人都把各项管理制度转化为实际行为、内化为务实作风,积极推动工作开展,为全年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突出重点工作,以点带面。

抓工作要抓住主要矛盾。今年,中心在推动各项日常工作开展的同时,重点突出月审年检工作和实现市、县、乡、村四级联网办理农保业务工作。本着公开、公平、公正、效率的原则,开展扎实细致的养老金资格享受月审年检工作,按照张贴公示公告、入户核查、随机抽查的工作程序,对月审年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通过这一工作,杜绝不规范现象发生,使养老金申报发放程序更加规范、公平、公正。抽调精兵强将,开设乡镇农保信管系统理员培训班,通过扎实系统的业务培训,使其熟悉系统的操作流程、信息录入技巧和有关要求,确保优质高效的实现四级联网办公,以推动新农保工作“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

(三)创新工作方法,强势推进。

中心积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通过听取经验介绍、查看资料、面对面交流探讨等形式,认真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创新养老金征缴方式,探索扶助特困群众参保办法,引进各种社会力量进行养老服务试点,扩大养老保险工程覆盖面,化解各项遗留问题,维护社会稳定;完善养老金管理内部监控体系,健全稽核机构,创新管理办法,确保资金安全和保值增值;深化新农保内务精细管理,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可持续的干部梯次结构,强力推进新农保机构管理,打造一支能征善战执行力强的新农保队伍;以庆祝建党90周年活动为契机、起点和动力,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市县局的安排部署,从细微入手,从点滴做起,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更精细的规范、更优质的服务落实好各项工作,为老百姓送出最新的有关新农保的政策。

(四)严格目标管理,奖惩兑现。

我们将在近期制定出台《陇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中心工作目标管理考评办法》,认真完善股室业务部分的考评办法,按照“随机督查、及时督办、月查月报、季度点评”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抓好工作落实,运用考评结果发挥激励和导向作用,营造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全体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促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农保中心作为一个社会保障部门,时时刻刻都在为老百姓服务,时时刻刻都在接受老百姓的监督。我们将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市县局的要求,全面加强机构建设,提高工作效能,为实现我县新农保工作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第一,加强基础建设:农保中心将严格贯彻落实中省市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分析我县新农保工作形势,完善机构建设,健全工作人员,明确职责任务,争取县委、县政府和市县局的大力支持,使我县新农保工作真正做到领导到位、机构健全、责任明确、基础稳固。

第二,突出主题活动:农保中心全体干部职工将严格按照干部作风及廉洁自律工作要求,把提升单位形象和个人形象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结合全县创先争优活动和创建全国文明县城活动以及平时的业务工作,提高认识,积极参与,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充分展示陇县新农保人新风貌、新气象、新形象。

第三,狠抓工作落实:我们将不等不靠,主动宣传,全身心投入,按照精细化管理细则抓落实;持之以恒,善始善终,脚踏实地完成每一项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新变化,发现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

问题,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真心实意把参保对象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新形势下的新农保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相信,有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市县局党组的给力,有社会各方面的密切配合,有我们振奋的精神、坚定的信心、求真务实的工作,一切困难都将成为“浮云”,我们就一定能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圆满完成党和政府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推动新农保事业科学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为我县城乡居民创造更多更大的幸福,为实现“现代陇州,和谐家园”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为繁荣企业生态文化作出新贡献

为繁荣企业生态文化作出新贡献

当今社会,人类在取得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创造巨大的物质文化财富、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同时,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大规模地污染破坏生存环境,以及由此带来的气候变化、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一系列生态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当代人和后代人的生存发展,迫使人们开始对工业文明进行深刻的文化反思和新的文明抉择。党的十七大作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决策,明确要求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胡锦涛主席在首届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上指出,要发挥森林多种功能,妥善处理发展和保护、产业和生态的关系,充分发挥森林在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多种效益,实现平衡发展。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述了森林功能新的定位,明确赋予了林业新的职能和任务,丰富拓展了我们对林业地位作用的认识,加速提升了我们对林业文化功能的理解,为我们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提供了行动指针。林业文化是生态文化的主要源泉和重要阵地,生态文化是弘扬生态文明的先进文化,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文化基础。大力繁荣生态文化对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生态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集中体现,具有广泛的社会

基础,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存共荣的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基本一致。几千年来,这些传统文化影响了中国一代又一代,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华文化永恒的价值追求。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必须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营养,让她的精髓发扬光大,成为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文化基础。实践表明,大力弘扬生态文化,能够使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能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意识;能够逐步树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理念,使保护森林、改善生态成为全社会的共识,进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生态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已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迫切要求。生态文化作为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的重要载体,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总体趋势,反映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和前进方向。

生态文化是现代林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也是林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根植于我国林业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是推动我国林业改革发展的精神动力。通过生态文化建设,激发了全体务林人改革创新的积极性,有效破解了长期以来严重制约林业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了有利于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重大政策措施的出台,解放和发展了林业生产力,促进了林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使林业改革成为全国经济体制改革 的一大亮点。

生态文化建设源于人民创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大力繁荣生态文化,普及生态知识,倡导生态文明理念,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推动了全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了经济社会绿色增长,提高了社会公众的文明素质,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

当前,我国生态文化建设面临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要以贯彻落实胡锦涛主席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动力,按照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策部署,把大力繁荣生态文化作为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任务,放全面推进生态文化体系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撑和思想保证,为加快生态文化产业发展,推进森林城市建设步伐作出新贡献。

第三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文章标题: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

同志们:

今天,市政府召开全市乡镇企业工作会议,目的是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经济工作计划,总结交流我市上半年乡镇企业工作经验,部署下半年工作。这次会议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内容丰富,任务很重。张局长对今年上半年的乡镇企业工作作了全面客观的总结回顾,对下半年的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思路。二个县(市)的代表作了有代表性的典型发言,省企业局胡局长传达了全国乡镇企业工作会议精神,并对我市乡镇企业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会议开得很成功。与会同志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会议精神。大家回去以后,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加以贯彻落实,确保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下面我就乡镇企业工作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乡镇企业为农村奔小康作出突出贡献

1、乡镇企业的发展,对推动我[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积极作用。我市农村31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生产水平不高。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打破了农村经济以农为本的旧观念,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方向,表现了旺盛的生命力。从1978年到2005年的27年间,我市乡镇企业总产值由0.73亿元发展到353.2亿元,增长484倍,年平均递增30以上,这是我市经济史上的奇迹,对推动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重大作用。农村经济中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量的80以上。乡镇企业就业人员占农村劳动力31。职工人均纯收入达到7307元,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1.39来自乡镇企业,乡镇企业为农村提供支农建农资金490万元。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占全市GDp的28.08,其中乡镇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65.78。农村社会增加值的28.08来自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在农业、农村和全市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贡献越来越大。

2、乡镇企业的发展,对促进我市农村经济的繁荣作用尤为突出。去年我市乡镇企业产值超过5亿元的乡镇22个,比上年增加11个。超过亿元的村有15个,比上年增加9个。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的县(市)、乡镇和村的崛起,迅速改变了当地面貌。凡是农村稳定、政策落实好,无一例外都是乡镇企业发展快的地方,它给农民带来的实惠是有目共睹的。乡镇企业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代表着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和愿望,代表着农村先进的社会生产力,是农村经济中最活跃、最富革命性的因素。它的产生和发展体现了农村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方向。实践证明:乡镇企业是牵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正如江泽民总书记1998年4月21日在考察江苏乡镇企业时指出的“乡镇企业的发展,对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和支持农业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和吸纳富余劳动力,对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实力和支持农村社会事业,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市乡镇企业正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民非农化的过程中起着龙头、支撑和主力作用。因此,实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坚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是必然的选择和方向。

3、乡镇企业的发展,对加快我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我市乡镇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把广大农民从农业文明带入工业文明,从村落文化带入城镇文化,并创造出自已特有的文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市乡镇企业异军突起,蓬勃发展,广大乡镇企业干部职工艰苦奋斗、开拓进取,平均每年有一万多人(次)的乡镇企业职工接受学历教育或培训,使他们的理想、道德、文化纪律及先进技术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乡镇企业生产经营的许多产品,极大地丰富了城乡市场,方便了人民的生活。乡镇企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村的文化教育、体育卫生、民政优抚、村容改造等各项社会性事业发展的同时,乡镇企业在发展中,还造就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二、三产业劳动大军,涌现出一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乡镇企业家和具有现代专业技能的员工队伍。目前,全市已有近百名厂长(经理)被评为全国新长征突击手、优秀乡镇企业家和全国、省劳动模范等称号。在我市首次评选的闽东改革开放十佳人物中,我市乡镇企业系统就占了一半。我市乡镇企业从业人员中,我们自已培养评聘的具有初级以上职称人员就有4865人,其中中级职称1716人,高级职称128人。乡镇企业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十分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倡导企业精神,开展争创“青年文明号”活动,不少企业家踊跃捐款给“希望工程”和社会公益事业。

目前,我市农村、农业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如农村城市化缓慢,大量剩余劳动力沉淀在农村,农业主要靠家庭经营,规模小、成本高、效益低;农业结构长期处于不合理状态,市场不通、信息不灵,尤其是农民增产不增收问题突出等等。在农村,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就是农民的利益。当前,农民最根本的利益就是增加收入,而提高农民收入

第四篇:为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新贡献

为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新贡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近日在西藏调研时强调,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发扬优良传统、总结成功经验,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平安建设,不断提升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服务各族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为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新的贡献。

7月18日至22日,孟建柱先后来到拉萨市和山南地区,深入政法基层单位、街道社区、镇村牧区、学校、企业,向各族干部群众、政法干警致以亲切慰问和崇高敬意,就进一步做好西藏稳定工作进行调研。他指出,西藏的安全稳定事关国家安全和全国社会大局稳定。要深刻认识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始终把反分裂斗争作为西藏发展稳定的首要政治任务,严密防范、坚决打击各种分裂破坏活动和涉恐涉暴等严重刑事犯罪,切实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孟建柱要求,政法机关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坚持执法为民、司法为民,着力提高广大干警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多做为民、便民、利民、惠民的好事,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强有力的执法司法保障,紧紧把各族人民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要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拒腐防变能力,建设一支对党忠诚、能力过硬、能打胜仗的政法队伍,为实现西藏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奉献智慧和力量。

孟建柱还走访了大昭寺、哲蚌寺、昌珠寺、色拉寺,与藏传佛教各教派的僧人代表、驻寺干部座谈交流。他希望藏传佛教界大力弘扬历代高僧大德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止人为恶、与人为善、引人为善,坚决反对分裂破坏活动,守法持戒、潜心修行,积极推动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继续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宗教和睦、社会和谐作出积极贡献。

第五篇: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 为建设幸福广东作出新贡献

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 为建设幸福广东作出新贡献

一、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是新时期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排头兵,建设幸福广东的重大历史使命

(一)加强社会建设,是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基础的根本要求。

从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看,经济发展的水平越高,社会建设的要求就越高,社会管理就越复杂。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就敏锐地指出:“少部分人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现在看,发展起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这一精辟论断在今天仍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们面临的社会挑战甚至比30年前更多。最近,北非和中东发生的社会动荡令人深思。这些发生社会动荡的国家,并不是经济穷国,相反,这些国家都相对比较富裕,之所以出现社会动荡和政治危机,一个重要原因是民生问题和社会分配不公问题相当突出,群众的社会诉求得不到及时化解。可见,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后,社会成员的利益诉求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社会政治参与、个人价值追求、精神生活需求等将会更加迫切。可以 1 说,当今时代的社会建设任务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要艰巨复杂,推动起来需要更加高超的智慧和勇气。

(二)加强社会建设,是引领社会转型、化解社会突出矛盾的迫切要求。

从国际经验看,两条道路两种结果给予我们深刻的启示。在上世纪80年代,不同的国家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之后,走上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东亚的新加坡、韩国,既重视产业转型升级,更注重社会变革与建设,形成了中等收入人群占绝大多数的“橄榄型”社会结构,跨入了现代化国家的行列;而拉美一些国家既不重视产业转型升级,更不重视社会的建设与治理,社会结构呈现低收入人群占绝大多数的“金字塔型”,引发众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导致政局动荡,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不前。这些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启示我们:没有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社会结构的优化调整就失去了基础;没有社会结构的优化调整,经济发展也难以持续。

(三)加强社会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幸福广东的必然要求。

社会建设与幸福广东相伴相生,与民生福祉如影相随,她们是一对“孪生姐妹”。如果把幸福比作一朵花儿,社会建设就是创造花儿生长的环境和条件。加强社会建设,就是要建设好社会软环境,提供适宜的阳光、空气、土壤,让幸福的花儿自由绽放。毫无疑问,社会建设必将在实现幸福广 东的过程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不加强社会建设,建设幸福广东也就失去了支撑和保障,成为好看但又难以企及的海市蜃楼。

二、明确要求、突出重点,全面扎实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

(一)坚持解放思想,切实转变观念,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我们的思维观念要从过去“依靠群众打天下”向现在“依靠群众治天下”转变,从过去“对社会管理控制”向现在“为社会和群众服务”转变,党委、政府对社会建设要从过去的“撑船”向现在的“掌舵”转变。

社会建设是面向社会的,社会建设搞好了,人民群众是受益者;社会建设搞不好,人民群众就是受害者。

政府要广泛听取和采纳民意,做到科学决策,特别要重视协调好“官意”和“民意”,使两者一致起来,避免用“官意”代替“民意”,造成政府花了钱办了事还得不到群众认可、买不到一个“好”的情况。

要高度重视基层群众话语权,更多地倾听来自基层的“沉没的声音”,而不能把民主变成少数精英的事情。要进一步发挥我省干部和群众双方都具有较好的民主素养的优势,在不断提高公众民主素养的过程中,加强社会建设,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二)大胆改革探索,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要推动“万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该放的权一定要创造条件,逐步下放,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原来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和服务的一些职能转为由社会组织或其他机构承担。这需要一个过程,但必须明确这是一个方向。否则,经济总量愈来愈大,社会问题越来越多;作为上层建筑的政府,服务和管理方式不改革,将不堪重负,难以承受。

要做好社会管理创新的制度设计,建立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体制机制。上世纪80年代,一些拉美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大量农民涌入城市,但是在如何提升城市化管理水平上却缺乏科学的制度设计,造成城市贫民急剧增加,“城市病”日益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阻碍了经济发展。所以说,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在创新社会管理的制度设计和体制机制上下功夫。

(三)大力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要搞好“基本民生”,加快建立人人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要保障“底线民生”,更加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要关注“热点民生”,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

民生事业永无止境,需要长时间的不懈努力。我们不努力不行,但急于求成更不行。要注重建设可持续的民生,切忌“任期制民生”,搞政绩工程;更要防止“吊高胃口乱许诺”、“轰轰烈烈胡乱上”的倾向,造成“寅吃卯粮”、债台高筑,把好事办成坏事。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任期”的理念和境界,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四)强化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夯实和谐社会基层基础。

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心在基层,社会稳定的根基也在基层。历史反复证明,谁掌握了基层,谁就掌握了执政话语权。

要适应我省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大量农民变成市民的需要,加快推进农村社区化建设,把城市社区的各种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延伸到广大农村。珠三角地区农村和粤东西北地区的城乡结合部要大力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其他农村地区要因地制宜、创造条件加快农村社区建设。

(五)大力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和法制建设,为社会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管仲说过,“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习故能谐”,意思是以道德去教化民众,才能使民众和睦、合作,然后变成民众日常 相处的习惯,慢慢就成为和谐的社会。这说明了道德教化在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前段时间,我推荐大家阅读《幸福的方法》这本书,书里提出“真正的持续的幸福,需要我们为了一个有意义的目标快乐地努力与奋斗。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也不是在山下瞎转。幸福是向山顶攀登过程中的种种经历和感受。”这说明,对幸福的追求应当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需要与可能的统一,目的与过程的统一。我们建设幸福广东,一方面要大力改善民生,为人民群众提供幸福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也要建立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幸福文化,培育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良好社会心态。鼓励知足常乐,不是说不再需要努力进取,而是希望社会中每一个人在进取中确立合理的“幸福期望值”,保持一份淡然的心境,在知足和平静中快乐工作、幸福生活,而不是在盲目攀比的浮躁和焦虑中迷失方向。另外,还要重视社会转型期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

三、深刻认识社会建设的内在规律,把握和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一)处理好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的关系。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不是对立的,而是内在统一、相辅相成的关系。当前,我们的一些干部对社会建设的认识还有偏差。有些干部错误地认为,搞经济建设是挣钱的,搞社会建设是花钱的,多做 一点挣钱的事,少做一点花钱的事,表面上看好像是很好的“发展观”。其实他们没有认识到,如果社会矛盾和群众的社会诉求得不到有效解决,社会就会出问题,不做一些花钱的事,挣钱的事也干不下去!

(二)处理好继承借鉴与创新发展的关系。要善于继承中华民族历史上社会治理的优良传统。比如,我国各个朝代都十分倚重道德教化在规范社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还有,我国古代基层乡村自治机制,县以下没有行政机关,主要靠乡绅、里甲自治,大多数社会矛盾在民间得到化解,在基层社会管理中发挥了有效作用。对于这些,我们要善于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性地继承和发展。

(三)处理好统筹兼顾与重点突破的关系。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是既要统筹兼顾,又要重点突破,二者有机统一,不可偏废。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仍然不平衡,在区域上珠三角地区和粤东西北地区差距较大;城乡差距也不小,最发达的城市和最贫穷的乡村并存。面对这一现实问题,统筹兼顾对于我省社会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四)处理好明确方向与探索实践的关系。我们要干成一项事业,明确方向是前提,但更为重要的是,按照正确的方向进行探索实践。只有把两者有机统一起来,我们的事业才能取得成功。

在社会建设领域,凡是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有利于激发社会活力、有利于增进人民福祉的探索,我们都要大力支持,鼓励大胆实践。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社会建设更加实事求是,更加符合规律性,更加体现以人为本,走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社会建设新路子。

四、加强领导、真抓实干,努力开创社会建设新局面

第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政治方向。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党委、政府“一把手”是社会建设的第一责任人,要切实落实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制定社会建设的战略规划,花更大的力气,下更大的功夫,抓好社会建设工作。

一个只懂经济建设,不懂社会建设的领导,是不能谋全局的领导,是“跛脚”的领导,既跑不快,也走不远,甚至还可能会“栽跟斗”。今后,我们既要选拔善于搞经济建设的干部,又要注意选拔善于搞社会建设的干部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第二,要加强能力建设。社会工作人才是解决社会矛盾的“医生”,是社会建设的“工程师”,在社会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他们要高看一眼,厚爱三分。要加大对社会工作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力度,造就一支结构合理、服务民生、社会认同、与社会建设需要相适应的社会工作人 才队伍。要完善社会工作人才相关政策,健全职业规范,拓宽服务领域,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待遇,形成优秀人才安心基层、服务基层、成长在基层的机制和氛围。

第三,要加大投入力度。各级政府安排财政支出时,特别要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基层的社会建设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其社会建设的基本财力需要。

第四,要营造良好氛围。社会建设是全省人民的共同事业,要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动员全省上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搞好社会建设的强大合力。要分解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中的各项任务,发展改革、财政、税收、经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教育、科技、国土、建设、工商、金融等各级政府部门要把加强社会建设作为一项重要职责,发挥职能作用,在制定规划、加大投入、出台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搞好服务,提供保障条件。省编办要为建立健全社会工作管理机构做好框架设计、编制安排等方面的工作。统计部门要建立健全社会建设统计指标体系,开展社会建设和管理的统计发布工作。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要广泛宣传社会建设的成果和先进经验,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和谐文化。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大胆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发挥凝聚群众、组织群众的积极作用,形成社会建设良好氛围。

下载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陇县城乡居民老有所养作出新贡献(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陇县城乡居民老有所养作出新贡献(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