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渑池昌平2-2煤11040设计及措施、车场优化情况Microsoft Word 文档
优化后的2-3煤11020下巷车场
2-3煤11020回采工作面,位于运输上山、轨道上山及回风上山的西侧,西为井田边界,南为2-2煤11020工作面,北为2-3煤层露头。
2-3煤11020下巷车场采用2.8×2.8m矿工钢梯形棚支护,棚距0.5m;净高2.56米,上净宽2.5米,下净宽3.9米,净断面为8.19㎡。
优化后的2-3煤11020下巷车场,不但服务2-3煤11020回采工作面,还将为下个2-3煤11040上巷运输服务,使2-3煤11040上巷运输系统不再重新施工。
2-2煤11040工作面防火设计及措施
一、工作面概况
渑池县昌平煤业有限公司11040首采工作面,上巷长300米,下巷长300米,切眼长86米。位于运输上山、轨道上山及回风上山的西侧,西距井田边界30m,南距井田边界20m,北距2-2煤层露头85m。埋深平均为140米,煤层厚度平均4.8米,倾角为11°,属于较稳定煤层。煤自燃倾向等级级为I类,自燃发火期为1到3个月。
二、防火设计
(1)、由于我矿2-2煤有自然发火特性,为防止发生煤炭自燃,在11040工作面上巷进行注浆防火。(2)、注浆系统路线:地面注浆站—主井—运输上山—主井联络巷—11040上巷回风巷—11040上巷,注浆管路主管路为4吋,支管路为2吋。
(3)、注浆材料:采用黄土、粉煤灰、水、阻化剂等;配比:取土量:粉煤灰:水 1:2:5
用量:注浆量:2 m3/h。
(4)、注氮系统
在地面设置制氮站,选用150m3/h(99.999%)变压吸附制氮-碳载型纯化系统(FD99.999-150型制氮机)。注氮的氮气浓度不得低于 97%,低于 97%立即停止注氮。注氮严格坚持“少量多注”多循环进行。注氮机压力不得超过 6MPa。
地面制氮站——主井(4吋)——主井联络巷(三吋)
一路:运输上山(三吋)——11040上巷回风巷——11040上巷上拐头
二路:运输下山(三吋)——11040下巷——11040下拐头
下巷采空区预埋注氮管。
(5)、上下巷隅角每3m打设一道土袋墙。(6)、工作面防灭火设计
(一)巷帮钻场注水钻孔设计
1、钻场布置:钻场在上巷开采煤层下帮布置6个,1号钻场距切眼50米,2号钻场和1号钻场间距50m,钻场规格:梁长3.6m,腿长2.7m,巷高2.3m,钻窝深4m。
2、钻场防火布置9个钻孔,孔深44~81m,偏角15~75°(呈扇形布置),立角-11°。
三、安全技术措施
1、注水钻孔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严格按照设计参数施工注水钻孔。必须按设计眼位开孔和挂线控制钻孔方位角。如钻孔参数出现异常与设计不符时,必须及时向通风部汇报,经通风部同意后方可修改参数但必须进行补孔。
(2)施工过程中必须记录钻孔编号、位置、倾角、偏角等参数及煤、岩变化情况。
(3)钻孔施工地点必须悬挂钻孔设计参数牌板、钻孔验收管理牌板。
(4)钻机的电源必须和该巷道的瓦斯探头实行风电、瓦斯电闭锁。
(5)施工钻孔前,巷道断面符合设计要求。
(6)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设计施工钻孔。钻孔施工前,要将钻机摆放平稳,打牢压车柱,吊挂好风水管路和电缆,保证钻孔施工期间的正常供风、供水及供电。
(7)在钻孔施工过程中,通风队要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中的有关规定对施工地点瓦斯等气体进行检查,严禁瓦斯超限作业。施工地点必须悬挂便携式瓦斯报警仪、便携式一氧化炭报警仪、便携式硫化氢报警仪。
(8)在钻孔施工过程中,若发现有异常现象时,瓦检员和施工负责人要迅速组织工作面施工人员停止作业,切断电源,撤至安全地带,并及时向生产调度中心汇报。
(12)施工钻孔时必须采取孔口除尘措施,杜绝煤尘飞扬现象;打钻地点必须配备4台干粉灭火器,严防打钻引起火灾。
(13)施工钻孔的所有设备,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挪动与拆卸。施工完的钻孔参数必须及时填写在钻孔施工记录牌板上。
2、注水安全技术措施:
(1)施工队要严格按注水孔参数施工,注水孔角度误差不得大于1°,深度不小于设计深度,间距误差不大于0.1m。
(2)注水孔采用封孔器(或马丽散)封孔,封孔深度不小于6m,要求封孔严密不漏水。封孔后必须把注水管固定牢靠,确保安全。
(3)每个注水孔注水时要安设流量计、压力表,随时监控注水流量和注水压力,并做好详细记录。
(4)注水前必须检查注水地点附近巷道的支护情况,必要时进行加固,确保安全后方可开始注水。
(5)注水开始后,注水孔3m范围内必须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注水管必须在孔口支架上固定牢固,以免注水过程中高压管封孔器喷出伤人。注水过程中严禁人员在注水孔附近逗留。
(6)注水时先低压,后高压,由低到高逐步提高压力,并严密监视钻孔封孔情况,确保封孔严密不漏水,发现钻孔漏水立即停止注水进行处理,必要时重新封孔。
(7)注水前首先对注水管路进行耐压试验,试验压力不小于工作压力的1.5倍,经试验注水管路系统正常后方可进行注水工作。
(8)注水严格按要求注够设计水量,注水时随时观测巷帮情况,发现煤壁渗水、煤壁涌动等情况必须立即停止注水,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9)施工队要对注水钻孔工作过程作详细记录,记录内容包括:时间、地点、孔深、孔数、角度、开泵时间、注水压力、停泵时间、注水量等,同时认真记录钻孔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卡钻、顶钻、喷孔等现象。
(10)每一个注水钻孔终孔时,必须由安检员、瓦斯检查员、跟班队长(或班长)共同对钻孔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共同签字记录,否则,禁止进行注水作业。
(11)注水孔施工结束后要必须悬挂孔口牌,孔口上应填写注水钻孔的时间、地点、孔号、孔深、角度、注水量等内容。
(12)施工队在每一个注水钻孔注水结束后,要及时将该注水钻孔的注水钻孔施工记录和注水钻孔工作记录报通风部等有关部门。
(13)施工队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与有关单位协调解决。
第二篇:优化高炉喷煤系统设计的思考111[模版]
优化高炉喷煤系统设计的思考
梁玉君白金德
(西宁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西宁810000)
摘要:针对高炉喷煤系统设计中一些认识上的差异,探讨了设计观念以及原煤贮运、制粉、喷吹、烟气制备、控制系统、能源介质等子系统的部分问题,提出了初步的优化改进方向。
关键词:高炉喷煤优化设计
中图分类号:TF538.6+3文献标志码:B
Consideration of blast furnace coal injection system designing optimization
LIANG Yu-junBAI Jin-de
(Xining Special Steel Co., Xining 810000)
Abstract:Aiming at the understanding difference on blast furnace coal injection system designing, part of the problem discussed design concepts and coal transportation, milling, injection, waste gas preparation, control systems, energy, media and other subsystems, proposed improvements to optimize the initial direction.Keywords:blast furnace,coal injection,optimization,design
1引言
近年来,由于国内钢铁产能过剩,很多钢铁企业从转型升级、大型化改造、节能环保、降本降耗等方面下功夫,不断提高市场的竞争力。为此对高炉喷煤系统新建和改造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虽然高炉喷煤系统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工艺流程趋于成熟,但随着高炉大型化改造进程的加快,高炉冶炼强度的不断提高,浓相喷吹技术的快速发展,生产运行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炉喷煤系统的设计在某些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2设计观念的改进
第三篇: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存在问题及优化措施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存在问题及优化措施
[1000字]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存在问题及优化措施
摘 要
教学设计的质量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质量,优化和创新教学设计是落实新课程理念、实践课程改革的关键步骤。过去的三十年,我国课程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设计的研究上取得了众多的理论成果。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高中地理教师面临着实践优质课堂和推行素质教育的双重挑战。所以,优化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是接受挑战、完成使命的必由之路。
基于上述思考,本文将重点探讨当前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路径。首先,本文从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入手,分别从理论基础和实践调查两个层面进行分析和挖掘,找出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存在的诸如重固化预设、轻科学生成;重教材展现、轻链接拓展;重一次成型、轻反思完善;重知识教学、轻结构设计;重生活导入、轻生活课堂;重节点设计、轻过渡整合;重过程预期、轻目标展示;重课件展示、轻板课结合等一列的问题。其次,结合观摩、参与优质课比赛经历以及自身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经验,对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并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了加强科学预设,留足生成空间;加强拓展链接,丰富教学内容;强化反馈机制,打造优质课堂;强化结构设计,优化课堂脉络;加强环境链接,充实生活课堂;打造流畅课堂,促成和谐氛围;明确目标预期,促成自主评价;认清“枝叶”关系,实现和谐课堂等一系列相对应的措施或建议。最后, 依据高中地理学科内容特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高中地理教学案例并依据上述措施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实践,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对结果进行客观反思总结。
在本文结论和讨论部分,主要整理本文的重要研究结论,讨论本文的研究不足,以及对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方向进行了预测。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新课程;优化路径
Problems existing in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design and 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by optimizing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design depends on the quality of classroom teaching, optimizing and innovating teaching design is the key step to carry out the new curriculum idea in the practice of curriculum reform.During the past 30 years, some curriculum experts and educators in China have made many great theory achievements on teaching design.Along with the advance of new curriculum,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ers face dual challenges to carry out high-quality lessons and quality education.Therefore, optimizing the design of the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is the only way to accept the challenges and complete the mission.Based on such think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urren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design and the measures that can solve these problems.Firstly this paper st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on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design in two aspects by analyzing theory bases and investigation to find out a series of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design.Such as“pay attention to a rigid assumptions, belittle science generated;pay attention to showing the teaching material, belittle linking to develop;pay attention to completing at one time, belittle reflections on perfecting;pay attention to imparting knowledge, belittle designing structure;pay attention to guiding into class contacting life, belittle life classroom;pay attention to panel point designing, belittle transition and tidying;pay attention to expecting process, belittle showing objective;pay attention to showing courseware, belittle combining the courseware and blackboard writing.”Secondly, I make a thorough exploration to the problems in the reality of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design by observing excellent lessons and concluding my own experiences on participating in high quality lesson competition and giv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that exist in it.Such as“enhance science the preset, keep producing space;enhance expand the link, increase content of courses;Strengthen machine made of couple back, create high-quality classroom;strengthen the structure design, optimize classroom context;strengthen environment catenation, enrich the classroom of life;make fluent classroom, form harmonious atmosphere;clear goals expected, facilitate the independent evaluation;get a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courseware and blackboard
writing,achieve
harmonious classroom.”Lastly, according to high school geography course content
characteristic,I
select
a representative sample of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case to analyze.Then I redesign it on the basis of the above measures to make it optimized.At last I rethink the result and make a conclusion after putting it into practice.In conclusions and discussion part, this paper mainly importantly elaborates the conclusions of this paper, discusses shortage of the research in this paper, as well as to forecasts the research future of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Keywords: high school geography;teaching design;new curriculum;optimized path 目 录
第一章
问
题的提出........................................................................................................6 1.1
研
究
背景..............................................................................................................6 1.2
研
究
意义..............................................................................................................7 1.3
研
究
思路..............................................................................................................9 1.4
研
究
方法..............................................................................................................9 1.4.1文
献
分
析法.................................................................................................9 1.4.2行
动
研
究法.................................................................................................9 1.4.3描
述
研
究法...............................................................................................10 1.4.4调
查法.......................................................................................................10 1.5
本
文的结构........................................................................................................11 第二章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基础..............................................13 2.1 国内外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现状................................................................13 2.1.1国外
教
学
设
计的研
究
现状.......................................................................13 2.1.2国内
教
学
设
计的研
究
现状.......................................................................14 2.2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基础................................................................15 2.2.1 建
构
主
义
理论..........................................................................................15 2.2.2 多
元
智
能
理论..........................................................................................16 2.2.3 学习的信
息
加
工
理论..............................................................................16 2.2.4 地
理
教
学
理论..........................................................................................17 2.2.5 优
质
课
堂
理论..........................................................................................17 第三章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19 3.1 调
查
对
象的选择................................................................................................19 3.2
调
查
内容............................................................................................................19 3.3 调
查
结
果
及
问
题
分析........................................................................................20 3.3.1
调
查
结果...................................................................................................20 3.3.2存
在问
题
分析...........................................................................................21 第四章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优化路径..........................................................................26 4.1
优
化
理念.............................................................................................................26 4.1.1“
绿
色
课
堂
”
理念....................................................................................26 4.1.2“
生
本
”
理念............................................................................................27 4.1.3“
整
体
性
”
理念........................................................................................27 4.2
优
化
路径.............................................................................................................27 4.2.1 加强科学预设,留足生成空间..............................................................27 4.2.2 加强拓展链接,丰富教学内容..............................................................29 4.2.3 强化反馈机制,打造优质课堂..............................................................30 4.2.4 强化结构设计,优化课堂脉络..............................................................32 4.2.5 加强环境链接,充实生活课堂..............................................................33 4.2.6 打造流畅课堂,形成和谐氛围..............................................................34 4.2.7 明确目标预期,促成自主评价..............................................................35 4.2.8 认清“枝叶”关系,实现和谐课堂......................................................37 第五章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之优化案例......................................................................43 5.1
案
例
选择............................................................................................................43 5.2
优
化
案例............................................................................................................44 5.2.1
优
化
前
案例...............................................................................................44 5.2.2 优
化
过
程
说明..........................................................................................49 5.2.3
优
化
后
案例...............................................................................................51 5.3
优
化
反思............................................................................................................57 第六章
结
论
与
讨论......................................................................................................59 6.1
结论....................................................................................................................59 6.2
讨论....................................................................................................................60 参考文献..........................................................................................................................61 附件:高
中
地
理
教
师
访
谈
提纲......................................................................................64
致
谢..............................................................................................误!未定义书签。
错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2009年11月22日至12月19日,亳州市教科所为强化高中教学管理,规范高中各科教学行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对全市的省、市示范高中进行了教学视导。通过本次对全市13所省、市示范高中地理老师的教学设计的检查,发现多数老师的教学设计存在着环节不完整、书写不符合要求等一系列的问题。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必然会对课堂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次视导报告指出高中地理教师存在的诸如没能深入研究课程标准、“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课堂教学中仍然以讲授为主等许多与新课程相悖的消极现象。基于此,完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势在必行,笔者结合自身的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经验和参加亳州市高中地理教学质量视导感悟,以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研究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1.1 研究背景
高中地理与其他学科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上,而且也体现在学科的功能上。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地理课程有五大基本理念,即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要使这些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行为中,必须对影响地理课堂教学的诸多要素进行优化,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地理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成为教育理论研究专家和广大一线地理教师追求的目标。而科学合理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无疑为催生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铺就了健康的温床,起到了强劲的催化作用。
然而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在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更多地关注的是教师,对学生没能有效地关注,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只是作为知识的容器。在这种理念支持下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过多地注重知识与技能,忽视了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新课程倡导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1]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彻底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对知识进行建构;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的培养;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的结合、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结合;注重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
我国学者对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重要节点研究较多,而对高中地理教学整体设计优化的研究则偏少。因此,结合高中地理教学实践来探讨高中地理教学设计这一论题意义重大。通过对这一论题的研究,发现当前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教学实践找出解决对策,并撰写出适应新课改的教学设计,从而进一步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效益,提升高中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最终实现课程改革的五条基本理念。
1.2 研究意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2]《纲要(试行)》为课程改革奠定了能力和情感立意的总基调,同时也为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教学设计指明了方向。中学地理教学设计是一个永恒探索的课题,当然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国内外在教学设计的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向着纵深方向发展,教学设计还有许多值得改进和完善的地方,还需要地理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反思,以主人翁的姿态扛起课改重任。
首先、地理教学设计的应用理论有待探索和实践有待深化。
教学设计是以传播理论和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选择相应的教育媒体,确立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分析、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以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教学设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具有技术特性的教育科学。伴随着新的理论不断涌现,和现代教学设计理论的迅速发展,学术界对教学设计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而这些成果只有付之于课堂教学实践才能够展示其先进的教育实力。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在吸收应用这些先进理论的同时需要做适应性研究和科学性探索。
其次、实现地理优质课堂的需要。
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把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资源来开发,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得有所长,要注重个性发展。[3]福建师大的余文森教授认为:“优质课堂从教师方面讲,主要表现为有思想、有智慧、有激情、有个性、有文化等五个方面。提倡优质课堂,目的就是让我们意识到,这个追求的过程确实是无止境的”。[4]而要实现地理优质课堂,首先必须进行科学的地理教学设计,这也就要求我们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应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灵活运用现代课程论、教学论、系统理论、学习理论、传播理论、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和现代教学设计理论,设计出符合新课程要求、满足全体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教学设计,为实现地理优质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再次、走出地理新课程实施困境的需要。
新课程实施已逾十年,很多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许多老师在面对素质教育和高考的双重压力而力不从心,清楚新课程着实能够改善基础教育教学环境,但就是不知道如何去做。不过有一点是确定的,走出教学困境的重要出路就是设计好每一节课,然而这需要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作指导。强调学习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因为它不但是联系理论与实践、最有助于解决“怎样教”的环节,更因为它是
[5]现代教育理论中直接建立在现代学习论基础上,融合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技术性学科。由于高中地理教学设
计与地理课程目标、与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都息息相关,因而,对于课堂教学设计者的地理教师而言,如何开发出适合于课改实践需要的教学设计规范,亦成为本领域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最后、提升中学地理教师教学专业素养的需要。
教师的教学究竟能否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取决于他们的头脑中是否拥有了先进的学科学习理论和有关教育教学的知识,以及针对每一个学生的特性,在教学的情境脉络中能否将这些知识激活,从而将
[6]其转化为教师个人实践知识的一部分。教师们的职业追求莫过于成为专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所具有的的教
学专长有多种形式,可分为四类:学科知识专长、课堂管理专长、教授专长和诊断专长。[7]其中,教学设计能力是教授专长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高中地理教师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上接受的培训较多,而在教学设计的关注上则较少,很多高中地理教师认为教学设计可有可无,是写给领导看的,从而忽视教学设计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然而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对深入推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意义重大,所以,研究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理念,优化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环节将对高中地理教师教学专业素养的提升起到催化作用。1.3 研究思路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直接影响到地理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的实现,所以加强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提升高中地理教学设计质量势在必行。基于此,本文拟就对目前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结合亳州市高中地理教学视导反馈中有关教学设计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笔者参与亳州市高中地理教学视导活动时对23位一线高中地理教师的访谈记录进行总结归纳,提出了目前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存在的诸如重固化预设、轻科学生成;重教材展现、轻链接拓展;重一次成型、轻反思完善;重知识教学、轻结构设计;重生活导入、轻生活课堂;重节点设计、轻过渡整合;重过程预期、轻目标展示;重课件展示、轻板课结合等一系列的问题,在研究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国内外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现状和高中地理优质课标准)基础上,结合自身高中地理教学实践经验,提出加强科学预设,留足生成空间;加强拓展链接,丰富教学内容;强化反馈机制,打造优质课堂;强化结构设计,优化课堂脉络;加强环境链接,充实生活课堂;打造流畅课堂,促成和谐氛围;明确目标预期,促成自主评价;认清“枝叶”关系,实现和谐课堂等相对应的一系列措施或建议,最后再将此措施和建议应用于优化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实践,并反思优化过程。
创新之处在于:本文提出的解决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的一般路径均系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本文虽不能彻底解决目前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存在的全部问题,但只期望能为当前仍然挣扎于课改困境中的一线教师们提供一丝参考,为课改大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1.4 研究方法
1.4.1文献分析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本文建立在广泛的文献分析基础之上,包括对国内近年来发表在主要学术期刊中的教学设计、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提炼,寻求可借鉴的积极因素;通过其他各种渠道(网络检索、著作阅读等)获取大量关于教学设计的有价值的理论文献以及最近几年中学地理教师关于教学设计的一些论文,进行对教学设计的分析。
1.4.2行动研究法 本文所要研究的地理教学设计具备很强的教学实用性,对教学设计的研究主要建立在与多所学校地理教
师的密切接触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与教师访谈和听课,就教师对课程改革和教学设计的理解、教学内容与教学资源的利用、教学方法与策略的选择、教学测量与评价的理解与使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教学实践所得到的数据、案例等进行分析和反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1.4.3描述研究法
描述研究法,它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解释并叙述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和介绍经验,有利于普及工作。
1.4.4调查法
本文主要采用调查和访谈法,主要对教学设计的理解与教学设计的内容、目标、方法、策略、实施与反馈等方面进行研究。本次课题研究是在亳州市13所省、市示范高中的教学视导(听课,作业、教案检查)反馈的基础上,结合对23位地理教师关于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访谈调查,整理、归纳和总结出目前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1.5 本文的结构
依据课题研究过程,绘制本文结构图,如图1。
第二章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基础
2.1 国内外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研究现状
随着教育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学理论和教育技术理论日新月异,尤其是实行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学设计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课题之一。深入研究国内外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成果,将有利于深入推进教学设计研究,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利于促进优质课堂实践,有利于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2.1.1国外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 通常认为,教学设计是伴随着班级授课制一起产生的。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将学习过程分成了四个阶段(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后来,赫尔巴特学派的希勒、莱因等人对其加以改造,提出了五段教学法(分析、综合、联合、系统和方法或预备、提示、比较、总结和应用)是最早出现的系统指导教学设计的理论。20世纪初英国教育家韦斯特等人则从认知科学的角度来探讨教学设计,他们认为教学就是以系统的方式传授知识,是关于技术程序纲要或指南的实施。[9]然而一般认为,教学设计作为一门正式学科是在20世纪
[10]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系统方法的应用而诞生的。从20世纪90年代起,教学设计成为学科教育专家理论
[8] 研究的焦点。当然,这一时期对教学设计贡献最大的莫过于史密斯((P.L.Smith)和雷根(T.J.Ragan),他们于1993年提出了教学设计的定义并发表在他们两人合著的(教学设计》一书中。他们对教学设计所下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指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资料和教学活动的具体计划的系统化过程。”[11]当代著名教学设计理论家西尔斯(SeelsB.B)在1998年出版的《教学设计决策》一书中这样认为:教学设计是通过系统化分析学习的各项条件来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12]当代教学设计大师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及其课堂教学设计理论被我国广大的地理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并用于地理课堂教学设计。加涅认为现代教学设计有如下五个特征:①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体的学习;②教学设计必须基于有关人类学习的研究;③教学设计应该以系统的方式进行;④教学要有短期的和长期的两种设计;⑤系统设计的教学能极大地影响个人的发展。[13] 2.1.2国内教学设计的研究现状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赫尔巴特五阶段教学过程模式通过日本传入中国。之后一段时期内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后,原苏联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过程模式传入我国。从1974年加涅的《教学设计原理》一书问世算起,至今现代教学设计己有40年的历史。然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出版的教育学、教学论和教育心理学著、教科书中几乎看不到有关教学设计方面的论述。具有代表性的是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在《教育研究》(1987)上发表了《从现代教学论看教学设计原理与课题》一文,详细的介绍了日本的教学设计理论和前苏联的控制教学论。在这一时期,人们多数认为教学设计大体相当于课时计划(教案设计),教育理论作者也无需过多予以关注。[14] 然而在90年代中期以后,教学设计缺成了国内教育界研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之一。尤其是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学设计的研究已引起了多方的关注。浙江大学教育系盛群力和李志强合作编著的《现代教学设计》(1998)一书对现代教学设计在中国的研究情况作了较全面的回顾。华东师范大学邵瑞珍、皮连生教授十余年来致力于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也非常重视教学设计的应用。广州市教研室主任麦曦同志主编的《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1996),吸引了广州市的众多教研员与中小学优秀教师开展教学设计理论的应用研究。[15]目前,我国研究比较多的,对教学设计实践影响比较大的,且为众多教师所效仿的教学设计模式,基本上是典型的或传统的教学设计。这种教学设计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由对象、目标、策略和评价四大要素构成。[16]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推进,地理教学设计的研究引起了多方的关注,成为了很对专家学者和广大一线地理教师重点研究的对象,同时也结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成果。主要的论著有北京师范大学李芒教授主编的《中学地理信息化教学设计指导案例》[17]一书,该书向人们展示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巨大魅力,实现了其与教学设计实践的完美融合。东北师范大学的王向东和袁孝亭教授撰写的《地理教学设计的的认识与思考》一文认为:地理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地理学、建构主义、教学媒体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地理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18]此外还有华中师范大学李家清教授对地理教学设计也进行了深入研究,撰写了《新课程的地理教学评价设计研究》、《地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与基本方法》、《地理教学设计引发地理教案撰写的革命》等文章,这些地理专家主要从理论上研究了教学设计。
而中学一线教师大多从实际教学经验出发,主要研究教学设计的实录或课例,多停留在现象的描述,缺乏理论的支撑。本文将力图从现状调查入手、深入思考总结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多方实践经验提出解决高中地理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的措施,并进行案例优化反馈。
2.2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基础 教学设计是对教和学的双边活动进行设计,以人类学习的心理机制为依据探索教学机制,建立教学理论与程序,以便能合理规划和安排教学全过程。教学过程并非总是线性的,地理教学设计要整合各种教学因素,发挥教学系统的整体功能。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既要做到明确每个教学因子在教学进程中的作用,也要为每个因子发挥作用提供时间、条件或机会,[19]所以,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各种教学因子效果发挥最大化的过程。
[20] 现代地理教学设计是以包括地理教学论在内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而不仅仅依赖教师的教学经验。
现代地理教学设计强调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的辨正统一,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21] 本文将重点探讨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地理教学理论以及优质课堂理论等几个对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有着重要影响的理论。
2.2.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不是放之各种情境皆准的教条;学习者的学习潜能及其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差异性;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的过程。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即学习不是知识的转移和接受,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身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内在知识经验的交互作用,来不断的丰富和改造自身知识经验的过程。其
二、建构主义强调社会性相互作用在学习中的重要意义;也即不同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经验世界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他们之间可以交流,讨论和争辩,共同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从而形成对问题多样化的理解。其
三、建构主义强调情境学习,即把所学的知识与一定的现实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情境中感知、讨论和解决问题。[22] 建构主义对学生和教师都有了重新的定位。其
一、学习者不再是知识容器,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新的知识只有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才能变成自身的经验。当然这就要求学生在拥有一定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还 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来完成学习过程。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需要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其
二、教师要从传授知识的角色中转变过来,成为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指导者。教师的帮助者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培养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持久的学习动机;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的教学情境,为学生的自主建构知识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并对学生合作学习方法和过程进行指导等几个方面。同时,与传统教学相比,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各自都有着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也有着完全不同的关系。[23]因而,现代地理教学设计的编制应综合考虑各种教学信息资源的来源、教学环境和条件、师生情况等各个要素,合理安排教学环节。[24] 2.2.2 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每个人至少有九项智能,即语文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和存在智能。[25]这一理论的提出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广泛关注并成为许多西方国家9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当然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多元智力理论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而且这种多元是开放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智力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而且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在评价学生聪明是否、学习成功是否的标准当然也应该是多样化的。多元智力理论在大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小到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和灵活多样的教育评价观都有着重要意义。利用多元智能理论,中学地理教师可以在充分了解学情,把握每一位学生多元智能基本状态的前提下,制定针对不同智力水平学生的多样化的教学目标,合理创设利于多元智能开发的地理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个别学习,积极制定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总之,每一位学生都有着自己突出的智力领域,也都有着适合自己学习的习惯和方法。学校没有差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人才。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更新教育观念指明了新的方向,也为我们进一步完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2.2.3 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提出了一个“由学习与记忆理论所假设的信息加工模型”,即学习过程的一般模式。该模式对教学设计具有指导性作用,既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得大量有用的信息,又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发展思
维技能。
加涅提出的学习分类及其学习的层次性和累积性模式,已得到心理学界的广泛认可,尤其是他所提出的学习定义和学习信息加工模式更是被教育界和心理学界广为引用。其不仅探讨了人的一般学习过程,而且集中讨论了学校的学生学习,并以此提出了对教学设计的要求。他的学习理论不仅研究学生的学,还研究教师的教,尤其强调教师的指导方法,为教学设计的实施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加涅的这一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为我们的在教学设计上赋予了众多的启示:教师的教应该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学方式的选择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教师要依据学情精心组织教材;教师要关注教学的反馈作用。当然,教学过程毕竟复杂多样的,不同经验的地理教师和不同智能的学生会演绎不同的学习过程。
2.2.4 地理教学理论
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科学,是解释区域特征、人与环境在地球上出现、变化和分布规律的科学,也是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综合性、地域性和实践性是地理学的三个显著特点。地理教学理论是地理教育工作者在地理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总结,是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最直接的理论基础。地理教学理论认为地理教学应突出人地关系,注重联系区域进行教学活动,突出地域性这一地理鲜明特色。正如历史关注时间一样,地理关注空间。地理教学不仅要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要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和空间变化的规律。[26]地理教学设
[27] 计应有利于学生认识人地关系的种种表现,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基本途径,懂得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所以地理教育工作者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彰显“整体性原理”、突出“人地关系”理论、倡导“可持续发展”思想。将“大地理”思想呈现在每一个教学设计里,运用于课堂的每一个角落。
2.2.5 优质课堂理论
优质课堂教学的标准原则上是无法从课堂教学实证中直接得到的,而只能(以教学理论为基础)进行规范化表述。国外评价地理优质课堂的标准不一,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和教育法专家希尔伯特·迈尔提出的优质课堂教学标准,他认为优质课堂是指具有民主的课堂气氛,建立在教育任务的基础之上,以师生成功协作为目标,能引导学生思想、情感和人格发展,有利于学生能力长远发展的课堂。希尔
伯特·迈尔同时也提出了判断优质课堂教学的十项特征:
一、清晰的课堂教学结构;
二、高比例的有效学习时间;
三、促进学习的课堂气氛;
四、清晰明确的教学内容;
五、创建意义的师生交流;
六、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七、促进个体发展;
八、“巧妙”地安排练习;
九、对学习成果有明确的期望;
十、完备的课堂教学环境。[28]当然,这十条标准并不要求在一节课内全部体现,通常认为,能够表现出2-3个就可以视为一节好课。
国内对优质课堂的评价标准也是见仁见智的。有的老师认为优质的地理课堂教学应强调师生互动与交流、师生关系平等和谐、学生思维激活、教学氛围民主,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地理知识得以不断完善,学生的地理思维得以渐进培养,并促进教师的反思,教学相长,促进师生素质的全面提高。[29]也有的老师认为优质课堂应该具有以下特点: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完整的课堂结构;要有广泛的学生参与;关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熟练运用教育机智;完成既定的学习目标。也有的老师认为优质课堂的判定标准主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是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是否依据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是否体现开放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然而笔者通过观察全国地理优质课获奖的课堂实录,研读各地省级地理优质课大赛评分标准,以及结合本人参加高中地理优质课大赛经历,总结地理优质课堂标准如下:教学语言优美且能体现地理学科特色;教学方法多样且教学手段娴熟;教学目标设计合理、明确且完成度高;教师问题设计独到,富启发性;学生课堂参与度高,师生交流深入、效果好;教学环节流畅自然,气氛活跃且井然有序;课堂教学结构清晰;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意识强。
第三章 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教学设计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分析教学问题和学习需求,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和步骤,选择合适的反馈评价方式等方面内容。[30]新课程推进已历时十年有余,中学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道路中也已走过多年,在目前全国各地课改浪潮的推动下,亳州市三县一区的课改之路走到了何处了呢?教师是否转变了教学方式?是否按照新课程的理念来开展教学?教师在课改的道路上是否享受到课改的成果?在高中地理教学设计还上存在哪些问题?基于这些问题,本文拟对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来了解目前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现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措施。
3.1 调查对象的选择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受到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制约,教育层次参差不齐,课程改革推进的深度也有很大差距。为了便于调查,本文的调查地点选在安徽省亳州市,一是亳州属于皖北重镇,从名校到一般普通学校,高中层次完整,能够全面的反映出各类高中呈现的共同问题。二是笔者在亳州工作多年,对亳州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现状有了一定的初步了解,在加上对亳州市三县一区地理教师较为熟识,便于开展调查工作。三是在读研期间,笔者两次参加了亳州市高中地理教学视导工作,也为调查提供了便利。本次调查是以访谈的形式进行的,共访谈教师23名,其中访谈对象中45周岁以上的地理老教师5人,31至45岁的中年地理教师10人,21至30岁的年轻地理教师8人。
3.2 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主要对高中地理教师关于对新课改的认识程度;对地理教学设计的认识;对课堂教学规律的认识;对教学设计策略的认识;对教学媒体利用情况的认识;对教学评价的认识等方面。其结果表明,教师的教学设计着眼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结合学生原有的知识进行教学,这些确实能使学生在地理学的知识水平方面有明显提高,但是对照新《课标》的精神,以及通过与地理教师的访谈发现部分地理教师在
地理教学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虽然本文只是对亳州市高中地理教师教学设计情况的一次调查,但结合多年的网络教研以及参加高中地理教学研讨经验,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当前地理教师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希望本次调查能为提高高中地理教师教学设计能力尽点微薄之力。3.3 调查结果及问题分析
教学设计中存在问题是普遍现象。高校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和中学一线的地理教师们在高中地理教学设计的研究上从来没有停止过。在过去的几十年内,他们在理论和实践的领域上得出了大量的关于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虽然如此,教学设计的问题仍然没能够从根本上解决。
基于课题研究的需要,2012年10月~12月,笔者对亳州市三县一区的23名高中地理教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访谈。通过交谈,了解了高中地理教师教学设计所处的现状,掌握了高中地理教师们对教学设计的认识和领会程度,同时也探索和总结出了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所处的困境及面临的问题。
3.3.1调查结果
在探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之前,先了解高中地理教师的工作态度、课改态度和教学设计态度等信息,以寻找继续访谈话题的必要性。访谈的结果显示:95.7%受访者对高中地理教师这一岗位很满意,认为地理学科虽然重要性不比语、数、英,但是小学科、大自在,工作压力小等。如:一位中年教师这样说过:?地理在高中的地位与初中相比算是提升了,由于在文综的政史地三科中地理普遍认为是最难的,所以地理的重要性也相对比政史较高些。总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91.3%的教师对新课改没有抵触情绪,并且认为需要改。如一位老教师说:?改是一定要改的,不该就会与世界教育课改大势脱节。?只是对于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怎么评价课改的成功与否等方面许多老师还存在一定的困惑。再如一位探索过新课改的老师这样说过:?实施新课改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也尝试着去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有了一些收获和感悟,但还是不知道我的课算不算课改,改的怎么样?估计还需要请专家来给我指导一下。?除此之外,87.0%的高中地理教师们对于撰写教学设计的认识很到位,他们不仅能够超前完成教学设计,而且还能对他们撰写的教学设计质量进行自我评价,表现出了强烈的探索意识和课改精神。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亳州市高中地理教师们课改态度积极,教学工作热情高涨,教学设计撰写充分,学习课改、研究课改的氛围基本形成。然而,高中地理教师们在高中地理学设计的理论掌握上还有一定的欠缺,在教学设计的操作上也仍然存在诸多的问题。概括总结如下:重固化预设、轻科学生成;重教材展现、轻链接拓展;重一次成型、轻反思完善;重知识教学、轻结构设计;重生活导入、轻生活课堂;重节点设计、轻过渡整合;重过程预期、轻目标展示;重课件展示、轻板课结合。
3.3.2存在问题分析
下面就访谈结果中呈现的重固化预设、轻科学生成;重教材展现、轻链接拓展;重一次成型、轻反思完善;重知识教学、轻结构设计;重生活导入、轻生活课堂;重节点设计、轻过渡整合;重过程预期、轻目标展示;重课件展示、轻板课结合等八个方面问题进行总结并分析如下:
3.3.2.1 重固化预设、轻科学生成
“教学设计中是否会设计的细致到学生的一言一行?”这一问题的访谈结果显示:100%的年轻老师和90%中年教师会撰写详细的教学设计,认为写详细的教学设计是工作认真的表现,同时写一遍教学设计也是熟悉教材的过程,一举两得。如一位年轻老师这样说:?我会设计的很详细,因为我是新老师嘛,还是认真点好。而且把教案写详细了有助于熟悉教学内容,上课的时候才不会手忙脚乱的。?再如我看了一位教师教学设计,预设太过充分:老师提出一个问题,第一个学生怎样回答,第二个、第三个学生是如何补充的,甚至设计到第几个学生能够把问题补充完整。而80%的老教师写简案,其撰写教学设计目的性很强,很实用。如一位老师这样说:?你所说的设计细致到一言一行是不是按照教师怎么做,学生怎么说,然后教师在怎么说的,循环一直进行下去。我懂了,我们以前写的教案就是这样的,那时候都是这样写的,写详案有助于快速领会知识,把握教材。但是现在带的班级多了,时间也不够的,再说了,写详案实用性不强。所以,我一般都是写简案,也就是在课前花个几分钟的时间把一节课的框架理一理就行了,再说了,年年带,教材内容早就熟透了。?课堂是一个生成的课堂,学生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课堂表现不同。教师不可能、也没有能力将学生的一言一行全部预设出来,否则势必会造成教学设计和课堂生成脱节,失去了教学设计的初衷。
3.3.2.2 重教材展现、轻链接拓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有拓展吗?都是拓展哪些内容?”这一问题的访谈结果显示:21.7%的老师有拓展,但是拓展的目的性很强,或为了高考,或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如一位老师这样说:?当然有拓展了,有些知识,虽然书上没有,但是高考要考,所以,必须得拓展。至于书上的知识当然需要讲完了,你也知道我们这的学生你不讲他什么也不会,更不会主动去学。?当然还有78.3%的地理老师无拓展或不主张拓展,认为讲透书本就足够了。如有位老师是这样说的:?上课嘛,首先要把书上的讲完,如果有时间剩余可以拓展,当然,也不是拓展的越多越好,学生的学习压力已经够大了,我个人认为,书本才是最重要的,只要学生啃透教材就足够了。?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新课程主张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但是从另一方面讲,教材也只是教学资源的一部分,不是课堂,所以只注重教材的展示,没有拓展链接的课堂不是完善的课堂。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课堂学习的目标是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材内容不一定能够满足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链接拓展是课堂的需要、学生发展和课改的需要。当然,课堂链接拓展的内容要依据学生的需求和能力综合考虑,不能把教师的所谓高考要求强加给学生,否则则是对学生学习主体忽视以及对新课程理念的曲解。
3.3.2.3 重一次成型、轻反思完善
“你的教学设计有反思吗?你知道教学反思环节包括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吗?在撰写课后反思之后你会修改完善教学设计吗?”这一问题的访谈结果显示:100%的地理老师在撰写教学设计时都会撰写教学反思,但是多是迫于学校压力,而非发自内心撰写教学反思,如一位老师是这样认为的:?肯定要写反思的,学校查教案,重点查的就是教学反思,当然学校也没有要求一定要写多少内容,只要有就行,有时候寥寥几句话就可以了。至于反思后再去修改教学设计,我没做过,我感觉好像也没有看见其他老师做过,反思多是给领导看的。?至于课前反思、课中反思和课后反思这三种教学反思的环节,没有一位老师知道。对于反思后再修改教学设计的地理老师很少,91.3%的地理老师表示在完成教学后撰写教学反思之后不会修改教学设计。如一位老师说:?反思肯定要写的,不然教学设计就不完整。反思之后,教学设计没有修改过,有时也真的有好的想法,想去改改,但是教学设计一改就难看了,而且改过了的教学设计在以后评职称时就用不了,还得重新写。?再如还有一位老师说:?上完课后,就没心思去修改教学设计了,自己重点要做的是反思学生学的
怎么样,如何对本节知识进行复习巩固。?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是门艺术。艺术的形成是反复打磨的过程,教学也是如此,没有打磨、锤炼和完善的的课堂不可能是完美的课堂。正如当下最为流行的优质课大赛一样,它正是一种艺术的锤炼完善过程。我们只要把每堂课都当成优质课来锤炼,那么我们的教学设计就会是成熟且完善的设计,我们的教学也必将会是精彩教学。教学设计是教师课堂教学的“风向标”,它指导着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有不断的反思,改进才能形成完善的设计。
3.3.2.4 重知识教学、轻结构设计
“你认为课堂知识结构和知识内容哪个更重要?你在教学中是如何处理二者之间关系的?”这一问题的访谈结果显示:73.9%的老师认为知识本身的重要性强于知识结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强调知识的全部传授,而对学生建构知识有帮助的知识结构则较忽视。如一位老师是这样认为的:?显而易见,知识更重要,结构学的再怎么多,知识掌握不牢也是徒劳的。?当然,也有17.4%的老师认为知识和结构同等重要,并且认为如果将知识按一定的结构呈现出来将是最为合理的。如有位老师是这样说的:?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让学生了解一定的内容结构,这样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有助于将外部知识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知识储备。?当然也有8.70%的地理老师认为两者无法比较的。如一位地理老师是这样说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过程,不能说那个更重要,要看具体的内容。?正如当前在全国各地纷纷涌现出的导学案教学模式一样,这种模式知识呈现充分,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学生在课堂中真正的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但是,这种模式也有它的弊端,那就是学生对教材结构、知识结构和课堂组织结构把握不到位,从而导致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化不够,影响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所以,重知识教学、轻结构设计已经成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一大难题。
3.3.2.5 重生活导入、轻生活课堂
“你上课前设计课堂导入吗?如果有导入,你联系生活进行导入设计吗?如果有生活导入,你在课堂的其他环节中联系生活进行教学吗?”这一问题的访谈结果显示:39.1%的地理老师在平时上课期间忽视课堂导入的重要性,仍然认为导入就是作秀,或者认为导入太费时费力。如有位老师这样说:?上课导入……那都是在公开课的时候才用的,平时上课都是直来直去,没有必要进行导入。?还有位老师是这样说的:?我在上公开
课时会用导入,但不一定联系生活进行导入,导入的方式太多了。平时呢很少使用课堂导入,那都是作秀,没有什么实质意义。?43.5%的老师上课能够主动联系生活进行课堂导入。如有位老师说:?导入很重要,我平时上新课会有导入,良好的导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地理的兴趣,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我平时很喜欢联系生活进行导入,比如我会联系最近的天气,说来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每次我们上到锋与天气时,总会有冷锋的天气伴随。当然在教学的其他环节联想生活就较少了,主要看内容,很多内容不好联系生活,比如说地球运动,三圈环流,地球的圈层结构等自然地理知识联系生活的点就很少有。?17.4%的老师能够将课堂教学内容本土化,生活化。如:有一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的地理老师这样谈到:?我认为有了良好的课堂导入,教学就成功了一半了。课堂导入,尤其是联系生活导入,甚至联系生活教学其实是一项富有创造意义的事情,我认为很有意义,我会坚持做下去的。?上述内容反映出了一个地理教育问题:目前的高中地理教师对实施生活化地理课堂存在一定的困难。学生生活中有用的地理是地理新课程理念之一,实践这一理念的土壤就是课堂。所以,如何学习生活中有用地理是当前地理教学设计的一大课题。
3.3.2.6 重节点设计、轻过渡整合
“你在课堂教学中有环节间的过渡设计吗?你有哪些过渡心得?”这一问题的访谈结果显示:95.7%的一线地理老师虽都能认识到“巧妙的过渡语不仅能保证课堂教学的前后衔接、转换自如,结构上的完整严谨,还能起到内容上承上启下,思路上前后贯通的作用。”但在上课时多是随机过渡,缺乏过渡设计。如一位老师说:?参加优质课大赛的时候设计过,平时也只有在上公开课的的时候才去适当的设计,平时也就直接过渡了,没有设计,多数都是‘刚才学习了……接下来我们来学习……’这样过渡的。?再而只有4.3%的老师从来没有思考过过渡设计的问题。如一位老师说:?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过渡还要设计吗?平时上课多了,在课堂自然就随机过渡了。?通过上文我们发现,教师的过渡设计观念淡薄,是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3.3.2.7 重过程预期、轻目标展示
“在课堂教学中,你会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吗?”这一问题的访谈结果显示:老师们对于“明确学习目标”这一条优质课堂标准认识较少。34.8%的老师认为直接告诉学生学习目标会使学生丧失学习激情。如一位老师
是这样说的:?当然不会,直接告诉学生学习目标,那么一节课就一点神秘感都没啦。学生还哪来的激情呀!?26.1%的
第四篇:风电工程“优化设计、提高效率”的若干措施
中国**集团公司风电工程
优化设计、提高效率的若干措施
2012年,集团公司集中组织开展了优化设计、提高效率、降低造价专项活动。在活动中突出造价管理,完善制度标准和措施,建立完善的造价指标对标体系,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降低造价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3年集团公司将继续集中组织深入开展优化设计专项活动,并在活动中突出提高效率管理工作。
提高效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设计、设备采购、加工制造、安装调试、建设管理、生产运营等各方面。为进一步加强工程优化管理,建立完成统一的优化设计管理体系,推动优化设计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常态化,提升工程管理的整体水平,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效益最大化,依据国家、行业和集团公司的有关规定,结合风电项目管理实际,提出了优化设计、提高效率的若干措施。
1、基本要求和原则
1.风电项目管理工作应坚持价值思维和效益导向,强化前期、设计、招标采购、施工、调试、总结等各个阶段的策划和过程控制,重视设计优化,突出提高效率,建设造价低、工期短、质量优、效益好的精品工程。
2.优化设计应遵循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节约资源、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全生命周期效益最大化原则。
3.各风电建设项目,应结合工程建设实际、针对工程特点,制定明确的优化设计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实施细则,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争取达到国内同时期、同类型机组先进水平。
4.优化设计、提高效率,要做到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四全管理,把集团公司优化设计、提高效率的各项技术措施、管理措施落实在工程建设的各阶段、各系统、各岗位工作中。
5.保证设备选型、系统布置的先进性,突出厂用电率、风功率曲线考核值等影响项目效益的技术经济指标。新建机组无缺陷移交生产,实现机组即投产、即稳定、即盈利、即达设计值的四即目标。
6.推广采用成熟的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流程,并结合项目具体情况努力创新,积极探索风电工程中大功率风机、长桨叶风机、智能化风机控制策略、非晶合金变压器、铝合金电力电缆等方面的实用性,真正做到依靠科技进步降低工程造价、提高效率,提升综合效益。
7.发挥建设单位在优化设计中的主导作用,加强组织领导,把实现目标的各项措施落实在工程管理总体策划、工程达标创优规划和实施细则、工程设计创优、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设计、施工、调试、监理、以及专家咨询单位的积极性,加强协调、配合,深入挖潜,查找问题,深入研究解决方案或措施,加强检查考核,保证优化目标的实现。
2、前期阶段
1.项目公司在获得测风许可后,可聘请设计单位或者专业机构设立测风塔。测风期间,项目公司应定期现场采集数据并记录现场情况,及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发现数据缺漏和失真时应立即进行设备检修或更换。测量数据须作为原始资料正本保存,用复制件进行数据整理,做好数据的保密工作。在出现特殊天气的情况下要随时检查测风设备的运行情况。在测风时间满一年后,或采用插补延长的方法获得一个完整周期的测风数据之后,组织进行风电场风能资源评估,科学评价该风电场的风资源开发条件。
2.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应该根据风电机组的制造水平、技术成熟程度和价格,并结合风电场的风资源情况、风电机组的安装条件和设备运输条件,确定单机容量范围,拟定若干不同的单机容量方案。然后,根据选定的单机容量范围选择若干机型,比较特性参数、结构特点、塔架型式、功率曲线和控制方式,根据充分利用风电场土地和减小风电机组间相互影响的原则,对各机型方案进行初步布置,计算标准状态下的理论年发电量,初步估算风电机组及其有关配套费用。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初步选定推荐机型。
3.项目公司应认真分析项目所在区域的接网和消纳条件,做好项目的接入系统设计和审查工作,要确保项目建设和送出工程同步进行,确保项目建得成、送得出、用得掉。
3、设计阶段
1.风电项目的设计工作一般分为两个阶段,即:可行性研究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在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深度代替不了初步设计时,必须增加初步设计阶段。设计工作应结合国家、电力行业的设计规程、规范和集团公司的《风电工程设计标准》的技术要求,全面坚持和贯彻安全、可靠、经济、环保的原则,保证到达规定的设计深度。
2.在风电项目开工前,项目公司应及时编制优化设计报告。优化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原则、主设备选型论证、风机微观选址、电气系统、集电线路、场内道路、土建工程、五新技术应用、施工组织设计、工程征占地、工程造价估算等。风机设备招标前必须完成主设备选型论证,优化设计报告编制及审查、备案工作必须在项目开工报告审查前完成,没有完成设计优化审查工作的风电项目不得开展主要设备和工程招标。
3.各风电项目应保证各个设计阶段的地质勘测工作深度,当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时,应视具体情况缩小勘探点间距。
4.优化主要设备选型,严格控制采购标准。对于风电机组,需结合风能资源、地形地貌、风机载荷强度、交通运输和安装条件等情况,对主流机型从不同单机容量、不同轮毂高度、不同叶片长度等方面进行上网电量比较和技术经济比选,要全面分析同一风资源状况下不同风机厂家各种机型的风能捕获率,选择单位电能静态投资最低、技术经济性最佳的机型,并优先选用国产机组。机组箱式变压器除沿海、防火等有特殊要求的地区可采用干式变外,一般选择油变。除开关柜关键元件可采用合资品牌外,其他元件均应采用国产。无功补偿设备应选择动态调节响应时间不大于30毫秒、动态部分能够自动调节、电抗器和电容器支路在紧急情况下能快速正确投切的设备。
5.微观选址时,需做好风机厂家、项目单位、设计院三方的沟通与协调工作,落实各方责任。项目单位、设计单位及风机制造厂家必须对风机微观选址方案进行现场实地踏勘,避免发生只在区域图纸上定机位坐标,风机机位与现场实际理想位置不符的现象。风电场的微观选址应综合考虑机型及项目现场的风频分布、风向分布、海拔、地形、地貌、已有设施的位置等影响因素,平衡好风场的资源、风场容量和近远期规划、现场交通运输、场地施工、土地征用、风场整体布局等因素,以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作为中心原则,尤其是对于地形较为复杂的山地风电项目,还需要论证风电机组混排方案。
风机机位点应优先选择风能资源优良、便于运输、吊装的地点。在风资源可成片利用的区域,可以重点考虑行列矩阵式机组排布方案,行应垂直主风能方向,机组间距参考值为不小于3D,行间距参考值为不小于5D;在风机主要依据地形单排布置时,与主风向垂直方向机组间距参考值为不小于2D,平行与主风向方向机组间距参考值为不小于4D。风机尾流一般应不大于5%。
6.风电场场内集电线路一般应采用35kV架空线路。设计单位在招标图纸出版前,必须到现场进行实地踏勘,选择最佳路径,同时每基杆或铁塔尽量布置在机组箱式变压器附近,在满足条件情况下,尽量少用或不用铁塔。在防护林、景观区、气候条件等有特殊要求时,可考虑采用埋地电缆型式,并应进行现场实际测量,充分利用风场道路,减少征地。
7.优化道路设计方案,尽可能利用原有道路,减少路径长度,控制道路等级和标准。一般应按四级公路标准设计,并根据风机设备运输要求和吊装机械型式,优化道路路面宽度、最大坡度、转弯半径等。场区永久巡视道路一般应结合施工期大件设备临时运输道路要求,按照永临结合原则设计,泥结碎石道路面层待大型起重运输设备撤离现场后再行施工。
8.升压站在满足技术规范要求和布置条件情况下,应尽量采用敞开式,整体布局应紧凑有序,高压配电间尽量靠近控制室,减少电缆及沟道长度。严格控制现场中控室、仓库、办公及生活建筑面积和装饰标准,不得超过集团公司风电工程相应指标。
9.风机基础型式的确定需经过技术经济论证比选,并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合理确定设计裕度,优化钢筋和混凝土用量。一般使用普通基础,必要时通过换填等方式增加基底承载力;软基需增加基础底面积时,一般使用梁板式基础;地基承载力不够需做处理且深度超过4米时,一般使用钻孔灌注桩,湿陷性黄土地区宜采用P&H无张力灌注桩基础。
10.项目公司和分子公司要加强对初步设计的审查工作。重点审查初步设计的内容是否符合规程规定、优化设计阶段的原则、方案及措施是否得到落实、风电场布置、设备选型是否为优选方案、主要设备的技术性能和技术经济指标是否先进合理。初步设计未经审查或未通过,不得开展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设计时,应遵照批准的初步设计开展工作,设计文件内容的完整性和深度应符合有关设计规程、规范规定,抓好专业之间互提资料和本专业设计内容的正确、完整、计算准确;加强专业间的联系配合和综合协调,做好会签和校核工作,避免漏项、相互碰撞、专业接口错位等问题,提高设计质量。加强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
严格控制设计变更,未经审批的重大设计变更不得先行实施。
4、招标采购阶段
1.风电设备必须通过招标确定,高度关注投标单位的应用业绩,加强资质、资格认证核查,选择技术成熟、安全可靠、使用业绩优良、质保体系完善的产品和设备厂家。坚决拒绝使用假冒伪劣产品、三无产品,加强验收把关,确保产品性能和质量。
2.风电机组招标时,应在招标文件中明确风电机组应当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并取得国家权威机构出具的测试报告。风电机组应当满足功率因数在超前0.95~滞后0.95的范围内动态可调。
3.项目公司和分子公司要认真组织编制设备、材料招标文件和技术规范书,做好招标文件的审查工作。对风机、变压器等重要设备的技术规范书,要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对其技术性能保证值和主要技术指标要仔细核对,明确设备规格、型号、数量、供货范围、交货时间和质量标准,保证准确无误。
4.在进行设备招标时,要对设备的可靠性、发电效率、电能损耗等作为主要的技术指标进行考核和评价。同等价格条件下,必须选择消耗少、发电效率高的设备。
在风机招标工作中,招标文件须明确保证风电场发电效益的最低可利用小时数以及由于设备厂家原因造成达不到保证值从而影响风电场发电效率时的罚则条款,对于达不到招标文件中技术性能指标值的,原则上不予选用。投标单位应在其投标文件中明确投标机型功率曲线、可利用小时数和发电量的保证值。评标时,应对投标单位做出的产品性能指标承诺进行认真分析核对,关注投标单位以往产品实际运行的业绩,把实际运行的技术经济指标、复核后的功率曲线作为评标的主要依据。
5.风电施工主体标段一般划分为升压站建筑及安装、风机基础及吊装两个标段,其中的集电线路施工、风场道路施工等,可根据设计进度单独招标。施工招标原则上应在施工图纸完成后进行,宜采用总价承包方式。当施工图纸完成前进行施工招标时,一般采用固定单价和单项总价相结合的承包方式。
6.加强各类甲供材料和设备的采购管理,严格质量标准,加强检查、检测验收。有效协调生产供货,确保供货数量、时间、地点满足工程建设需要。加强施工承包人的甲供材料领用管理,严格材料核销制度,有效控制甲供物资的损失浪费、倒买倒卖,及时校核监控工程量的准确性。要加强施工单位采购材料、设备的管理,所有材料均应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检测,不合格材料不得进入工程现场。
7.要加强设备制造过程中的监造和监检;对关键设备要重视实际的检测、监检;加强工序验收和装配验收,需转序待检的必须按照监检大纲要求,完成检验后才能转序加工。要加强出厂和入场验收把关,严格验收标准,确保设备质量。
5、施工阶段
1.为确立风电工程建设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思路和管理方案,明确工程项目的性能、技术、成本、工期、质量等方面的要求,风电工程开工前需进行工程管理总体策划和达标创优规划工作。没有完成工程管理总体策划和达标创优规划的风电项目现场不得开展实质性施工。
2.项目公司和分子公司应加强电力建设项目工程开工条件审查管理。风电项目开工前,应审查项目工程管理机构、制度建设、工程策划、初步设计审查、主设备和主体施工招标、质量监督手续、工程征地、电网送出、施工图交付计划、工程资金的落实情况,以保证工程开工后能够平稳、顺利地进行基建施工。
3.项目公司应及时组织参建单位编制里程碑进度计划和各级施工进度网络计划,以便指导设备到货、工程招标等工作,编制时要充分考虑送出工程、当地气候、运输条件等影响工期的综合因素。南方风电项目,要考虑雨季、大雾等因素对工期的影响;北方风电项目要避免在寒冷大风季节安排土建和吊装工作。要保证进度计划的贯彻实施和刚性考核,定期盘点工期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纠偏。
4.项目公司和分子公司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认真作好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严细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严格监督、检查安全委员会、安全员等基建安全管理机构的设置以及 安全文明施工协议书和安全责任书的签订情况;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现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程分包队伍的管理、安全文明施工以及应急预案管理等各项要求,并落实整改,举一反三;积极进行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评级工作,自行评价阶段必须达到三级以上标准,确保实现建设全过程的安全目标和基建安全管理的可控在控。
5.加强施工过程质量管理控制,严格工艺纪律和工艺标准,严格按照规程、规范和技术措施组织施工,做好质量通病的防治。工程从设计、施工、原材料质量控制等方面着手,细化工程质量全过程管理,提升工程质量水平。
风机塔筒设备的制造原则上不得分包加工,如有必要须经业主单位批准同意。风电设备必须由第三方进行监造和监检,塔筒设备不得由风机制造厂家进行监造和监检。施工监理应对风机基础浇筑进行全过程旁站监督,确保风机基础施工工艺符合规范要求。风机基础必须连续浇筑,以避免出现施工缝;风机基础的养护应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并做好养护记录。对于直埋螺栓型风机基础,地锚笼施工时,所有预埋螺栓紧固力矩应该100%检验并且所有预埋螺栓必须进行防腐处理。风机基础回填必须严格按照设计手册的相关要求执行。风机基础浇筑后应保养28天,当基础混凝土强度不低于设计强度的75%时方准进行设备安装作业。风机接地电阻值不能达到设计值时不允许进行风机安装作业。风机基础环上法兰水**必须经施工方、监理方、厂家以及业主四方联合验收,合格后方准进行吊装作业。风机的所有螺栓应严格按照风机制造厂提供的安装手册进行紧固,螺栓的紧固顺序与紧固力矩应严格遵照安装手册执行。风机吊装完毕后,叶片应调整到顺桨方向。
6.风电工程应加强全过程造价管理。各级单位应落实工程造价目标管理、分类对标、过程控制、全员参与的总体思路,贯彻执行集团公司 四不、三之内的管理要求,严格过程管控措施,建立以三算控制为抓手的造价目标管理体系,始终坚持设计概算控制在核准投资之内、执行概算控制在设计概算之内、总结算控制在执行概算之内作为控制造价的目标。严格按照管理权限范围和审批程序使用预备费,未经审批的费用不得纳入工程总结算。7.继续深化集团公司对于风电工程达标投产的管理要求,及时组织进行风电场达标投产各个阶段的验收,不断提升风电场工程管理和达标投产水平。风电项目建设工程应及时通过各单位工程完工、工程启动试运、工程移交生产、工程竣工、达标投产验收等阶段的全面检查验收。风力发电工程达标投产验收以核准的每期建设项目为单位,连续建设的多期项目可合并进行复验。达标投产初验应在风力发电工程整套启动试运前进行,达标投产复验应在考核期结束后半年内进行。风电工程必须经过集团公司的达标投产复验。
6、调试阶段
1.加强调试管理,严格调试标准和规程.加强调试的组织,保证组织机构和调试能力落实,调试人员的数量、素质满足调试工作需要。提前介入工程建设过程,了解设计、设备、施工情况,发挥调试单位技术优势,发现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和普遍问题,做好超前技术攻关,为风电场调试打好坚实基础。
2.调试单位要根据工程的特点和要求,认真组织编制完整、准确的专业调试方案、措施和整套调试大纲;项目公司应组织生产、施工、监理、设计和设备供应单位进行严格认真的审查,并按程序进行审批。
3.项目公司应及时成立启动验收委员会,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协调配合,保证试运工作按计划、按程序、按标准规范进行。
4.调试单位要按照调试大纲和调试规程、标准进行调试,施工单位、设计单位要做好配合工作。项目公司要加强对调试工作的组织领导,做好统筹协调工作,严格执行一卡五方验收制度,加强过程检查验收,对调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认真分析原因、制定措施、改进完善,确保调试质量,保证指标达标。
5.项目公司应抓好生产准备人员的上岗培训,坚持考试合格上岗。生产部门要及早完成各项生产管理制度、操作、运行规程等的制定。生产人员要尽可能提前介入,参加安装调试工作。
6.加强机组整套启动试运管理,检查机组整套试运应具备的条件。及时进行达标投产初验工作,并整改缺陷、完善系统和环境,努力实现无缺陷、无基建痕迹移交投产。
7.加强机组投产移交生产后的基建管理,做好工程技术资料的整理,保证资料的齐全、准确和完整,并在投产后的一个月内完成资料移交。
7、工程总结阶段
风电场全部机组投产发电后,项目公司应及时组织设计、施工、调试、监理等单位编制工程总结报告,对设计、采购、施工、安装、调试、移交、达标投产、创优等方面提高效率的措施进行全面总结。分析得与失、经验和教训,对亮点和优秀成果及时总结归纳,完善标准或制度;对教训或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供以后工程借鉴参考,促进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五篇:采区回巷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设计和措施
采区回风巷防治煤与瓦斯突出
安全技术组织措施
一、概况
采区回风巷位于原11601回风巷门口以里15米该巷从A2导线点按270°的方位掘 5米再按183°掘15米,与回风石门掘透。本巷按的-3°坡度角沿C16煤层底板施工,巷道长度25m,竣工后作为主运输巷回风用。为确保施工安全,特编制此措施,审批后,相关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贯彻执行。
二、周围开采情况
根据《采区回风巷工作面掘进地质及瓦斯地质说明书》、《采区回风巷工作面设计图》,工作面对应上覆煤层K13、K14、K15煤层和下覆煤层K17、K29为可采煤层,上覆煤层K13、K14、K15煤层大部已经开采,K16煤层局部开采。K17、K29煤层除浅部被小窑开采外,未开采。在掘进过程中必须做好探放水工作。
地面建筑及地形情况:对应地表无建筑物,无公路等公共设施,地形为高山陡坡,沟壑纵横,属高山山地地貌。
三、瓦斯地质情况
采区回风巷地表无建筑物,地表最高大标高2090m,最小标高1980m,该巷与地表最小高差50m,最大高差为60m。由于该巷处于15层采空区保护范围及回风石门和11601回风巷瓦斯释放宽度内,该巷掘进范围内煤体瓦斯已得到充分释放。
四、“四位一体”防突措施
(一)预测预报:
《采区回风巷掘进地质及瓦斯地质说明书》,该巷处于15层采空区保护范围内,经15层采空区解放及11601回风顺机槽、回风石门释放(C15煤层平均厚度:2.47m,与C16煤层的层间距为42m,11601回风巷、回风石门瓦斯释放宽度为15m),该巷掘进范围内煤体瓦斯已得到充分释放,预测为无突出危险,属无突出危险区。
(二)防治突出措施:
该巷在掘进前已采取开采保护层的区域性防突措施,故该巷在掘进期间,经防突
措施效果检验防突措施有效后,该巷除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外,不再采取其他防突措施,经防突措施效果检验为有突出危险时,必须采取预抽煤体瓦斯的局部防突措施。且在掘进过程中根据瓦斯涌出情况在下帮施工钻场,在钻场内施工钻孔对前方煤体瓦斯进行抽采。
(三)、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1、效果检验方法:
采用钻屑瓦斯解吸指标K1和钻屑量指标S值预测工作面突出危险性及采取防突措施后的防突措施效果检验。
2、突出危险性临界值:根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及我矿实际经验规定为Smax=6kg/m,k1max=0.5mL/g·min1/2。经检验,当Smax≥6kg/m或k1max≥0.5 mL /g·min1/2时,工作面有突出危险,工作面必须停止掘进,采取预抽工作面前方煤体瓦斯的防突措施。
3、效果检验的具体操作为:
(1)、在掘进工作面向煤层打四个直径42mm的钻孔,单孔孔深为10m,钻孔控制范围为:巷道轮廓线外至少2-4m;详见《预测预报及检验钻孔布置图》。效果检验由通风工区防突考察人员进行。效果检验必须由现场施工班长、安检员、瓦检员验收签字,防突效果检验结果必须在井下汇报通风调度(汇报内容包括效果检验时间、K1值、最大钻屑量、工作面位置及允许掘进距离),由通风调度汇报矿调度、安检科及施工单位。防突效果检验单必须在12小时内送达矿长、总工程师、通风副总、掘进副总、安检科等签字。如经防突效果检验后防突指标超过规定,防突效果检验考察人员必须现场立即通知施工班长停止作业并汇报矿调度及通风调度,听候处理。
(2)、效果检验钻孔每钻进1m,测定一次钻屑量S值,每钻进2m测定一次K1值,根据Smax及K1max值确定是否可以掘进。
(3)、效果检验孔深10m,经效果检验为无突出危险时,允许前掘25m。如炮后瓦斯达到2%、时间达到5min或30min内瓦斯降不到0.8%以下时,必须停止掘进,并在迎头打钻进行抽放。
(4)、采区回风巷突出掘进工作面进尺控制牌板吊挂在距采区回风巷迎头最近的导线点处,牌板必须填写清晰,防突允许掘进距离(用导线点控制)、控制距离、当班进尺、剩余进尺要填写清楚,不得出现超掘;进尺由施工单位控制,由安检科、通风工区监督。通风工区、技术科、矿调度、安检科、地测科、施工单位在地面填写的汪家寨煤矿突出煤层掘进工作面进尺控制牌板必须每日填写清楚,便于掌握巷道的掘进进
度,地面填写数据由施工单位向通风工区、技术科、矿调度、安检科、地测科汇报。
4、效果检验单必须及时签批并送矿长、总工程师、安全副总、通风副总、掘进副总、技术科、安检科、矿调度、地测科及施工单位签收。
5、效果检验必须严格按照瓦斯突出参数仪使用说明书操作,严禁弄虚作假。
6、该巷道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把电源及风水管接到位。
(四)、安全防护及施工安全技术组织措施
1、突出预兆:
(1)、有声预兆:煤层在变形中发生辟裂声,闷雷声、机枪声、响煤炮等。(2)、无声预兆:工作面压力增大,煤(岩)壁被挤出,片帮、掉渣,顶板下沉或底板鼓起,煤层层理紊乱,煤暗淡,无光泽、煤质变软,瓦斯涌出忽大忽小不稳定,打钻时有顶钻、卡钎、喷瓦斯现象。
(3)、进入该掘进工作面的人员必须熟悉突出预兆,由技术人员负责组织学习突出预兆,在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突出预兆,班长必须立即撤出人员,并通知机电工切断巷道内的动力电源,并向矿调度汇报,听候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撤人时,由班长亲自组织撤人,班长将迎头所有人员全部撤到运输石门与轨道下山交岔处。由施工班长安排人员在采区回风巷与XXX材料道交岔处往北5m的采区回风巷内打上栅栏,揭示警标,安检员、瓦检员进行监督。
撤人路线为:迎头→采区回风巷→运输石门→运输石门与轨道下山交岔处
2、压风自救
(1)、压风自救装置安装用4″压风管从运输石门接入采区回风巷内。(2)、压风自救装置安装为:距采区回风巷迎头往北25m-40m的采区回风巷安设一组,1602回风巷站岗处、主运输巷进风侧站岗处、运输石门站岗处、回风石门以下站岗处各安设一组、各转载点司机位置安设一组,起爆地点的压风自救袋为15个,其他地点为5-8个,平均每人的压缩空气供给量不得少于0.1m3/min,起爆地点设在运输石门临时避难硐室,(3)、压风自救系统必须保持完好,有压风、且开关阀门灵活可靠,出现停风或压风自救系统不齐全时,必须停止作业,撤出人员。
3、隔离式自救器
(1)、所有入井人员都必须随身携带隔离式自救器(化学氧或压缩氧)。(2)、自救器的正确使用方法由各单位技术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每位职工都能熟练正确地使用自救器,未经培训的,严禁入井。
4、防突施工联系电话:在起爆位置安设一部直通矿调度的电话,作为放炮及其他工作的联系电话,电话必须保证完好及通讯畅通。
5、防突风门:运输石门与采区回风巷联巷风门、主运输巷与运输石门联巷风门、均按防突风门建造。防突风门的溜子孔、调节风窗、风筒孔必须设防逆流装置,通过各风门墙的管子孔、电缆孔必须封堵严实,放炮前,施工单位必须用沙袋把水沟孔堵好。
6、施工期间该掘进巷道必须安设专职瓦检员负责随时检查瓦斯、掌握突出预兆、监督炮泥、水炮泥及防尘设施的使用。防突风门的防逆流装置由现场瓦检员检查、看管,安检员监督管理,风门的防逆流装置损坏或不能正常使用时,必须向通风工区汇报,通风工区立即安排人员进行处理。
7、出现突出预兆、局部通风机停风,瓦检员必须立即停止工作面作业,并协助现场施工班长立即组织人员撤到轨道上山与运输石门交岔处。将人员撤出后,由施工单位班长安排人员在采区回风巷门子口打上栅栏,揭示警标,并由安检员监督,由施工班长和安检员进行撤人站岗,岗哨布置与放炮撤人、站岗布置相同。禁止人员进入警戒区域。
8、通风工区每班安排一名专职瓦检员检查瓦斯,监督现场防突措施及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瓦检员必须是经过培训合格、取得上岗证的人员担任,并持证上岗。
9、通风瓦斯管理
(1)、通风系统见《通风系统图》。
(2)、局部通风机的安装必须实行双风机、双电源,并使用变频调速开关,当主风机停止运转时,备用风机能自动切换启动。
(3)、局部通风机的安装必须符合“三专两闭锁”的要求,即局部通风机供电必须使用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供电线路,采区回风巷的供电必须实现风-电闭锁、瓦斯-电闭锁,当局部通风机停止运转或该巷道回风流中瓦斯浓度超过规定时,能自动切断该巷道内的一切动力电源。
(4)、局部通风机由施工单位指定专职人员进行看管,严禁任何人随意开停局部通风机。
(5)、施工单位小班电工每班必须对局部通风机的供电及完好情况进行检查。备用局部通风机的开关必须保证处在有电备用状态,并保证当主风机停止运转时,备用风机能自动切换启动。
(6)、当采区回风巷工作面风流中瓦斯浓度≥0.8%时,瓦检员通知现场班长,立
即停止电煤钻打眼;当工作面风流中的浓度≥1.0%,瓦检员必须通知现场班长立即停止工作,撤出人员、切断电源、并在采区回风巷与XXX材料道交岔处往北5m的采区回风巷内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站岗位置与放炮的站岗位置相同,禁止人员进入警戒区域,瓦检员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向矿调度及通风工区汇报。
(7)、防突风门的墙体厚度不得小于800mm,门扇的厚度不小于50mm、门框厚度不小于100mm,每道均为正反向风门并进行联锁,各风门、挡风墙必须完好严密。通风工区每天安排人员对斜四采区的风门进行检查、维护,对通风设施及时进行整修,保证通风设施完好、通风系统稳定、可靠。
(8)、测风员每10天对局部通风机地点的全负压风量定期实测,全负压风量不得低于局部通风机吸入风量,并保证局部通风机吸入后的剩余风量满足局部通风机所在巷道内风速不低于0.25m/s。
10、安全监控
(1)、该巷道掘进前必须安设瓦斯安全监测系统,监测分站设在局部通风机位置。分站电源取自该掘进工作面闭锁开关电源侧。
(2)、各被控开关的负荷侧安设馈电状态传感器,监控开关的馈电状态。局部主通风机安设开停传感器,监视局部主通风机的运行状态。
(3)、瓦斯传感器安设位置为:T1安设在距工作面≤5m范围内,其报警值为≥0.8%,断电值为≥1.0%,复电值为<0.8%,T2安设在距采区回风巷与回风石门交岔处往北10-15m的采区回风巷内,其报警值、断电值均为≥0.8%,复电值为<0.8%,T1、T2的断电范围为采区回风巷内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的电源。
(4)、监测信号必须在监测屏幕上显示,地面监控中心值班人员及通风工区调度员必须经常观察监测数值的变化情况,当监测数据发生异常时,必须立即向矿调度汇报,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5)、当安全监控系统出现故障,不能对该掘进工作面的瓦斯正常监控时,瓦检员必须立即通知现场施工班长停止工作,并向矿调度及通风工区汇报,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待监控系统恢复正常后,方可恢复生产。
(6)、因瓦斯超限而停电的电气设备,只有当瓦斯浓度降到规定值以下时,方可恢复送电。因瓦斯超限而停止工作的,只有在瓦斯浓度降到规定值以下时方可恢复生产。
(7)、通风工区监测工必须按规定对安全监控系统进行检查、维护,定期对传感器进行调校,定期做断电试验,确保安全监控系统运行正常、稳定、可靠。
11、放炮安全技术组织措施
(1)、炮眼不得与防突措施孔、效果检验孔相通,装药时,必须用炮泥将措施孔、检验孔封堵严实,并且保证封孔深度不小炮眼深度的1.5倍,严禁在措施孔、效果检验孔内装药放炮。
(2)、炸药、雷管必须符合要求。
(3)、放炮母线接头必须使用防爆接线盒连接,母线与脚线,脚线与脚线的接头使用胶布包好,严禁出现明接头。
放炮撤人范围:采区回风巷、11602回风巷、主运输巷、(4)、放炮岗哨布置
1#岗:运输石门与轨道下山交岔处(兼放炮地点); 2#岗:主运输巷门口
3#岗:运输石门与采区回风巷联巷风门 4#岗:11602工作面上安全出口 5#岗:绞车房
6#岗:回风石门与回风上山交岔处向下5m处。7#地面风门
由通风工区在主运输巷回风口交岔点11602回风顺槽上安全出口向外30米、回风石门上下5米外设置牢固的全断面栅栏;运输石门与采区回风巷联巷风门上锁(钥匙由瓦检员、安全员共同管理)。
需要进入该区域前,必须向矿调度请示,得到矿调度同意后,方可进入。矿调度必须规定进入的时间,人员撤出该区域后必须向矿调度汇报。
人员进入该区域期间,采区回风巷不得放炮。(5)、撤人、设岗及放炮
a、由班长亲自组织撤人站岗,撤人时班组长走最前,安检员走最后,一同从迎头把所有人员撤出后进行布岗。
b、由安全员和班组长组织所有人员撤到警戒区域以外,并派专人在上述七处站岗,严禁人员进入
c、在沿途布置岗哨过程中,必须边搜索人员边布置岗哨,不得遗漏人员在警戒区域内;搜索撤人范围为11602回风顺槽、主运输巷、采区回风巷、回风石门以上及。
d、布置完岗哨后,班长向瓦检员汇报岗哨布置及停电情况,并在瓦检员的记录薄上签字后,按照四人联锁换牌放炮制度换牌后,由施工单位班长向本工区值班领导、安检员向矿调度汇报装药、连线、撤人、停电、站岗和换牌情况,瓦检员向矿调度及通风工区汇报通风瓦斯情况,并由安检员向矿调度申请放炮。
e、矿调度值班人员接到汇报,观察瓦斯监测显示屏的瓦斯情况,确认瓦斯没有超限或无异常情况,警戒范围内无人员进入时,才允许向安检员发出放炮的指令。
f、安检员接到放炮的指令后,由安检员通知瓦检员,瓦检员通知现场班长,现场班长通知放炮员可以放炮,瓦检员将放炮器交给放炮员,放炮员发出放炮警号5秒后,方可启动放炮器放炮。
h、站岗人员必须坚守岗位,未得到班长的亲自撤岗,不得擅自离开岗位。i、炮响至少30min后,瓦检员在回风石门监控分站观察采区回风巷瓦斯传感器所显示的瓦斯浓度,汇报只有当T1、T2所显示的瓦斯浓度<0.8%时,由瓦检员向矿调度汇报瓦斯情况并请示是否可以进入工作面,只有接到矿调度允许进入工作面的指示后,方可先由班长、安检员、瓦检员、放炮员进入施工巷道内检查瓦斯浓度、通风设施、机电设备、顶板等安全情况。
j、经检查施工巷道无安全隐患后,由瓦检员向矿调度及通风工区汇报炮后瓦斯情况,安检员向矿调度汇报检查情况并请示是否可以撤岗,恢复送电、恢复工作。得到矿调度的同意后,方可由班长、安检员一起进行撤岗。
k、施工单位机电工向瓦检员请示是否可以恢复施工地点的动力电源,瓦检员在检查采区回风巷瓦斯浓度在规定值以下时,方可向机电工下达恢复供电的指示。
l、施工钻场时,必须严格按防突放炮的规定执行。
m、装药时,必须正向装药且正向起爆。装完药后,每个炮眼装2个水炮泥,其余部分用炮泥填满、填实,整个过程由现场安检员、瓦检员监督。
n、如出现不能起爆时,至少等30分钟后,方可由班长、放炮员进入掘进工作面查找不能起爆的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7)、放炮停电规定
①、放炮前,班长安排机电工负责切断施工巷道内及其回风流所经巷道内的所有非本质安全型电器设备电源。停电范围为:主运输巷、采区回风巷
②、停电后,机电工必须向班长汇报,由班长向现场瓦检员汇报停电、撤人、站岗情况,并在瓦检员的记录簿上签字后,由瓦检员向矿调度汇报,矿调度员根据安全监控系统确认动力电被切断并符合本措施规定后,方可下达放炮命令。
③、机电工到配电点停送电时,必须严格执行停送电制度。④、严禁甩掉风电闭锁及瓦斯电闭锁。
12、掘进工作面在掘进距离超过500m的巷道内,必须设置工作面避难所。避难所设置向外开启的隔离门,隔离门设置标准按照反向风门标准安设。室内净高不得低于2m,深度满足扩散通风的要求,长度和宽度应根据可能同时避难的人数确定,但至少能满足15人避难,且每人使用面积不得少于0.5m2,避难所内支护保持良好,并设有与矿调度室直通的电话;避难所内放置足量的饮用水、安设供给空气的设施,每人供风量不得少于0.1m3/min。避难所内应根据设计的最多避难人数配备足够数量的隔离式自救器。
13、机电管理
(1)、该巷及其回风流所经巷道内的机电设备都必须加强完好检查和维护,杜绝失爆。
(2)、机电设备必须执行班检、日检制度,确保机电设备完好可靠。
(3)、每周进行防突专项检查时,机电科必须安排专人对防突头的机电设备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发现隐患,必须立即停工处理。
15、避灾路线:
(1)、发生火灾、瓦斯及煤尘灾害时撤人路线:
采区回风巷→运输石门→轨道下山→主(副平硐)→地面
(2)、发生水灾、火灾、瓦斯及煤尘灾害时各站岗人员撤人路线: 1#岗:运输石门→轨道下山→主(副平硐)→地面
2#岗:主运输巷→联巷风门→运输石门→轨道下山→主(副平硐)→地面 3#岗:采区回风巷联巷风门→运输石门→轨道下山→主(副平硐)→地面 4#岗:11602工作面上安全出口→11602工作面→11602运输巷→运输石门→轨道下山→主(副平硐)→地面
5#:绞车房→轨道下山→主(副平硐)→地面 6#岗:回风上山→联巷风门→主(副平硐)→地面
五、组织管理措施
1、矿成立防突领导小组 组 长:矿 长
副组长:总工程师 生产矿长 机电矿长 安全矿长
成 员: 掘进副总 地测副总 通风副总 机电副总 安全副总 安全科长 机电科长 技术科长 通风区长及技术副区长 地测科长 矿调度主任 救护队长 抽采工区区长及技术副区长 施工单位区长及技术副区长
2、防突技术领导小组的职责如下:
(1)、矿 长:全面负责防突措施工作,负责配足防突人员,负责组织防突措施的落实
(2)、总工程师:对组织制定防突方案、防突设计、防突措施的编制,指导、协调、检查防突工作,对防突工作负全面技术责任。
(3)、生产矿长:负责按照防突措施要求组织生产,负责落实各项防突措施。(4)、机电矿长:负责各项防突措施中机电部分的落实。
(5)、安全矿长:对防突措施负监督检查责任,对防突技术方案及措施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防突措施规定的行为组织分析,进行追查处理。
(6)、各副总工程师协助总工程师对分管范围内的防突技术工作负责,对分管范围内的防突技术方案和措施的落实进行指导、协调。督促各有关单位严格执行经批准的防突方案及措施。
(7)、安检科:对防突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威胁安全生产的,必须责令立即停止生产进行整改。
(8)、机电科:要确保采区供电合理、可靠,定期采区电气设备进行检查,严禁电气设备失爆。保证采区供电合理、安全供电。
(9)、技术科:在生产过程中,指导、监督、检查、协调各项防突技术工作。(10)、通风工区:负责防突措施的制定,区域防突措施的效果检验,“一通三防”安全设施的管理、区域防突资料分析,负责指导、监督检查、管理各项防突工作。
(11)、地测科:负责瓦斯地质工作,对地质构造进行分析判断、钻探成果的整理、分析。对防突工作的业务进行指导。
(12)、施工单位:负责按照防突措施要求组织施工,对巷道支护、机电设备管理、防治粉尘、严格按允许掘进的距离进行施工,对巷道掘进工作负责。
3、防突技术领导小组每月召开一次防突会议,研究、解决防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六、其他事项
1、掘进巷道施工前,由安检科牵头,技术科、机电科、通风工区施工单位参加对该掘进工作面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施工。否则,严禁施工。
2、验收内容:该头顶板支护、防突正反向风门、防逆流装置、压风自救系统、电气设备、抽放系统、监测系统、防尘防灭火系统、通风系统。
3、掘进进度由施工单位控制,安检科、通风工区负责监督,严禁超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