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辽宁省阜新市--突出瓦斯治理 加强安全监管 努力打造地方煤矿安全稳定的生产环境
突出瓦斯治理 加强安全监管 努力打造地方煤矿安全稳定的生产环境
辽宁省阜新市人民政府
阜新是一座因煤而立、因煤而兴的资源型城市。目前,除阜矿集团所属的8户国有井工煤矿外,全市现有地方煤矿152个(其中井工开采146个,露天开采6个),地质储量1.2亿吨,可采储量8000万吨,年产量600万吨,产值12亿元,上缴税金1亿元,安置就业3万人。煤炭开采一直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在经济发展和安置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全面提高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水平,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近年来特别是阜矿集团“2.14”矿难发生后,我市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省煤管局和辽宁煤监局的指导帮助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不断强化“安全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企业管理和政府监管两个主体责任,推进地方煤矿办矿标准和抗灾能力的全面提高,事故死亡人数连续5年控制在省政府下达的指标范围内。
一、强化领导,推进安全监管主体责任的全面落实
面对我市地方煤矿数量较多的实际,近几年我市紧紧围绕安全主体责任,强力推进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煤矿安全生产。市委书记、市长每个季度都要下矿进行检查、调研和指导安全工作。市长每季度召开一次地方煤矿安全生产专题 会议,针对安全隐患问题,提出整改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市政府除明确一名副市长分管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外,又增设了一名专职副秘书长,协助抓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分管副市长和专职副秘书长坚持经常深入煤矿,靠前指挥、检查、指导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同时要求各县(区)政府分管煤矿安全工作的副县(区)长每月至少下矿5次,加强现场检查指导工作。分管副市长每月召开一次煤矿安全例会制度,分析全市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研究部署煤矿安全生产工作。专职副秘书长每周一召开一次市级监管人员工作例会,对一周的工作进行总体部署。
(二)强化监管队伍建设
市煤矿管理部门原来隶属于市乡镇企业局,副处级机构。为加大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2001年单独设置,直接隶属市政府,2005年又将市煤管部门升格为正处级机构,县区级煤管部门为正科级机构。2007年,为了进一步加大煤矿监管力度,市煤管局编制由原来的8名增加到24名,增设1名副局长、1名总工程师。县区和乡镇按照市政府要求,也相应增加了机构编制人数,使各级煤矿监管部门力量得到强化,为煤矿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目前,我市市级和5个产煤县区、7个产煤乡镇的煤矿管理机构已全面组建完成,三级煤管部门共有人员编制141人。此外,为加强煤矿事故的抢险救护工作,2003年以来共投入130余万元组建了地方煤矿救护队,目前救护队共有40名队员,救护装备基本齐全。
(三)明确监管责任
我们明确,各级政府主要领导是煤矿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市政府每年都要与县区政府签定煤矿安全生产责任状,明确责任,建立安全奖惩机制。为全面深入贯彻国家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要求,市政府每年至少下发10余份有关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文件,市煤管局每年印发 130余份,对煤矿安全管理措施进行细化。特别是2007年,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我市先后出台了《地方煤矿生产安全管理人员违法违纪行为和生产安全事故处罚暂行规定》和《关于加强地方煤矿安全监管工作的意见》两份重要文件,对煤矿安全监管人员的监管责任和煤矿企业法人的安全主体责任进行了全面细化,推进我市地方煤矿安全监管逐步走上科学化、制度化,安全监管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大大增强,工作的责任心和积极性明显提高。
二、突出“一通三防”重点,开展全方位瓦斯治理攻坚战
几年来,我市始终把“一通三防”作为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的头等大事来抓。
(一)强化“一通三防”管理制度建设
目前,市、县区煤矿监管部门及煤矿企业的“一通三防”组织机构都已健全,相关专业人员齐备。为加大“一通三防”工作的推进力度,一方面对所有地方井工煤矿实行“以风定产”、“以风定面”。即在每年一次的生产能力核定中,以矿井实际通风能力确定产量,严防煤矿超能力生产。同时根据各煤矿通风能力,确定采掘工作面个数,由县区煤管部门审批备案,煤矿不得私自增加采掘工作面个数。另一方面进一步加强通风设施管理。明确规定矿井必须建设完整的独立通风系统,严禁存在不合理的串联通风、风流不稳定的角联通风、无风区和微风区,做到分区通风。对两台主要通风机能力不匹配或不能满足通风需要的必须进行改造,以满足通风需要。严格的管理制度规定,使我市煤矿通风设施标准化工作进程取得了强有力的推进效应,瓦斯隐患得到了有效控制。
(二)强化煤矿安全监控网络建设
2005年我市开始筹建煤矿安全监控网络,目前全市已投入1380万元,完成了市和各县区煤管部门安全监控中心建设工作。全市已有131个矿井完善了安全监控系统,甲烷传感器、风速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和风机开停传感器都 已安设完成,并实现了与县区和市监控中心联网。此外,投资20万元建立了传感器调校标准气样配气站,负责全市地方煤矿传感器调校标准气样的配制和发放。为加强安全监控系统管理,我市实行局长(矿长)负责制,配备专职监控人员和维修人员,并做到持证上岗。随着煤矿安全监控网络建设的大面积推广,我市地方煤矿瓦斯灾害预防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三)加强对高瓦斯矿井的监管
我市共有11个高瓦斯矿井,1个矿井建立了永久抽放系统,其余矿井全部安装了井下移动抽放系统,实现了边抽边采。为加强高瓦斯矿井回采工作面瓦斯管理,我市对高瓦斯矿井每个回采工作面都配备2名专职瓦检员,并且上隅角都安设甲烷传感器。同时,向每个高瓦斯矿井派驻了安全督导组,加强安全监管。
(四)开展煤矿通风设施达标会战
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煤矿通风设施管理的通知》,进一步明确风门、密闭等主要通风设施的建设标准及管理办法,加强督促、检查和指导工作。通过近一段时期的集中会战,我市地方煤矿通风设施建设得到明显改善。
三、打牢安全管理基础,全面提升煤矿安全管理水平
从2005年开始,我市逐年加大了煤矿安全标准化建设力度。2007年,结合贯彻落实国家七部委《关于加强小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市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地方煤矿基础管理推进年活动的通知》,要求全市地方煤矿以国有煤矿为办矿标准,全面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这项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进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进程,促进了地方煤矿办矿标准的明显提升。
(一)强化煤矿企业内部的安全制度管理
制定了《阜新市地方煤矿安全管理能力标准》,对煤矿企业的矿长及其他管理人员的管理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统一制定了煤矿企业各岗位安全责任制。要 求煤矿企业明确带班入井领导范围、带班职责和权限;建立领导带班情况档案;认真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和报告制度,排查出属于《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列举的15种重大隐患类型的,由矿长负责,制定整改方案进行整改,同时按规定程序及时向县区煤管局写出书面报告;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煤矿要有防范生产事故发生的抢险救护措施和应急预案;坚决杜绝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
(二)狠抓安全投入
2005年以来,我市地方煤矿共投入1.5亿元用于煤矿基础设施建设。各煤矿生产安全设施体系建设,以“一通三防”为重点,不断加强采掘、通风、防排水、机电运输各系统的生产设施及职工浴池、食堂等生活设施建设,使全市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和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三)加强安全技术管理
制发了《安全技术管理暂行规定》,要求煤矿企业必须设置技术管理机构,配备至少3名具备中专以上煤炭专业学历、身体健康的专业技术人员。企业聘用专业技术人员必须经县区煤管局同意,由聘任企业法定代表人签发聘书,由企业下发任命文书。为做好煤矿防灾抗灾工作,全面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市煤管局组建了安全技术专家组,负责全市地方煤矿安全技术论证,为煤矿安全生产、安全技术管理和监管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四)加强生产现场管理
要求煤矿企业必须严格按三大规程组织生产,严格控制入井人数,采煤工作面不准超过29人,掘进工作面不准超过9人。为确保地方煤矿正常生产,维护好职工及矿区周边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我市加大了煤矿安全风险抵押金和采煤沉陷治理抵押金的征收工作力度,目前全市所有煤矿都已按规定实现了足额缴纳。为加快提高地方煤矿的管理水平,今年以来先后3次组织全市地方 煤矿法人和企业管理人员深入阜矿集团所属的艾友煤矿和伊马煤矿参观,学习国有煤矿质量标准化建设和瓦斯治理工作经验,现场观摩单体长壁采煤工作面端头支护技术。通过学习观摩,使地方煤矿管理者看到了差距,找到了不足,进一步明确了企业的发展方向,有力地推进了我市地方煤矿基础管理建设工作的快速发展。
四、重视隐患排查,切实将整改措施落到实处
我市各级政府及煤矿安全监管机构对地方煤矿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工作始终高度重视,按照国家和省煤管局的要求,在认真开展日常检查工作的同时,每年都要结合实际情况开展一系列的专项大检查。
为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的放矢、取得实效,根据我市地方煤矿的实际,将瓦斯监控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存在火、水、瓦斯、机电运输方面隐患,劳动用工混乱,逃避监管、打假密闭等5类矿井列为排查的重点,围绕“一通三防”、机电运输管理、劳动组织等三个方面加大安全检查力度。仅2007年1月到2008年4月,就组织了16次专项大检查,共检查矿井4415矿次,查出隐患问题15834条,给予全矿停产处罚299矿次,工作面停产处罚402面次,经济处罚246矿次。对查出的重大隐患都要求立即落实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资金、落实整改责任人。市和县区煤管部门对整改工程实行全程跟踪监管。
五、强化安全技能培训,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近年来,我市把煤矿安全培训工作摆在了煤矿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加大工作力度。
(一)加强培训机构建设
2007年,我市筹资236万元建立了三级培训中心,各县区筹资100多万元建立了四级培训中心。2007年,三级培训中心培训特种作业人员4700人,四级培训中心培训16960人。
(二)做好在职人员的培训
认真组织二级培训人员参加省局二级培训,2007年全市参加二级培训的煤矿法定代表人、矿长、分管生产和安全的副矿长、煤矿安全专管员、技术负责人共1046人。
(三)开展学历教育
2005年,我们委托阜矿集团职工大学为煤矿企业培训93名中专学历定向学员,2006年9月毕业后已全部充实到地方煤矿,及时解决了地方煤矿人才短缺难题,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阜新地方煤矿安全管理工作尚处于实践和探索阶段,阜新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推进地方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为地方经济的加快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