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浅谈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是否该调整

时间:2019-05-14 22:32: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财政学—浅谈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是否该调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财政学—浅谈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是否该调整》。

第一篇:财政学—浅谈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是否该调整

浅谈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是否该调整

个人所得税(personal income tax)是调整征税机关与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间在个人所得税的征纳与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凡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和境外取得所得的,以及在中国境内无住所又不居住或者无住所而在境内居住不满一年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所得的,均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

免征额是在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它是按照一定标准从征税对象总额中预先减除的数额。免征额部分不征税,只对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从2008年3月起其免征额由原来的1600元增至2000元,而这一指标在20世纪80年代为800元,该数字实在保证人民基本生活消费支出不受影响的前提下确定的。根据当时的人均收入水平,绝大多数人都是出于费用扣除额的范围之内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收入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到纳税的范围内。个税免征额的调整是与我国CPI的一路飙升紧密联系的,其调整问题也一直颇受大家的关注,尤其在近期是否进一步增加更成了热点问题。

以下是我从网上截得的一些图:

注:目前公众对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与“免征额”的概念存在混淆,在财政学中是两个不同的定义,在这里暂且将起征点和免征额视为同一含义。下同,不赘述。

以下是我查到的一些数据:

第一个数据是最近毕业大学生的薪酬信息。7月是大学生毕业离校进入社会工作的高峰月份,7月2日智联招聘发布2010年年中薪酬盘点报告,通过对全国5866家企业样本数据的分析得出,今年企业给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薪酬工资为2694元。

第二个是最近全国房屋租金大涨的消息。据媒体报道,从4-5月开始,全国的房屋租金大涨,普遍涨幅在10%以上,一线城市许多城区达到20%甚至更高的涨幅。

第三是从今年7月1日起,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调高了当地的最低工资。其中上海、浙江、广东的最低工资已经超过1000元。

从这些图标和数据可以看出,“起征点”问题,一波又一波的热议不断在民间展开。从2000元到3000元、5000元乃至1万元,各种方案观点不一而足,各种传言纷至沓来,真假难辨。每一个观点的背后,几乎都能够找到有力的数据、事例和依据。个人所得税也似乎跌进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巨大漩涡。

由于中国目前的个税免征额只有2000元,所以连租房都租不起的大学毕业生,却仍然需要缴纳个税,他们的可支配收入因此更加低微。

贫穷的群体成为缴纳个税的群体,与个税的本质定位形成了强大的反差。1980年中国开征个税时,开征的理由是调节收入,缩小贫富差距,所以起征额是800元,为当时城市职工收入的12.5倍左右。但是发展到现在,“富人税”变成了“平民税”。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是2435元,个税免征额已低于平均工资。另据统计,1998年中国工薪所得纳税人次占总人口的比例不到10%,而到了2007年则上升至65%左右。

个税是来源于西方的一个税种,在西方国家却仍然是“富人税”。《中国青年报》曾报道,虽然美国几乎每个成人都有纳税的义务,但是将近50%的工薪阶层只承担了联邦所得税的5%,10%的高收入者却承担了个税的60%,1%的最高收入者承担了30%。

所以从历史对比来看,目前我国的个税实践已经背离了中国开征个税时的初衷。现在的个税,不仅起不到调节收入差距的正向作用,反而可能拉大贫富差距。从个税实践的横向对比来看,工薪阶层也不应该成为缴纳个税的主力。

目前国内个税最大的弊端在于现行税制没有体现公平税负,合理负担的原则,没有起到调节社会公平应有的作用。首先,工薪阶层税负过重。如今国内工薪阶层月薪3000元-5000元里面增加了很多的支出内容,如住房公积、医疗支出、教育费用、养老保障,这部分月薪实际上对许多工薪阶层仅够维持生计用,但目前税制仍然按照富人的标准来对他们征税。其次就是调节的重点对象有失偏颇。中低收入工薪阶层本不是个人所得税要调控的对象,反而成为了征税主体。再次,有逆调节的趋势,二次分配处于一种“倒流”状态中。这样做只能是富人愈富,穷人愈穷。

因此,个人所得税免征额上调有其必要性:

1、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合理现状需要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主要是居民收入和政府收入的合理平衡,这样政府在行使其职能的同时国民生活水平可以逐步的到提高。但我国的现状是财富的分布过于偏向政府,居民收入占GDP比例太少。根据我所查阅的数据显示:在政府收入占财富比例不断大幅增长的同时,在1984年到2005年中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不断降低,可以看出在国家财富分配中政府通过各种方式占有了越来越大的比例,而居民收入和消费比例逐年萎缩,政府的财政收入已远远超过行使国家职能所需的份额,按发达国家的理念,政府如果花不了那么多钱就不该收那么多税,百姓把钱交给政府是为了让政府把钱花到为百姓服务上。然而我国各级政府存下了大笔存款;同时地方政府也聚集了大量钱款。

2、个人所得税的纵富劫贫现象需要提高起征点。我国贫富差距巨大。个人所得税似乎可以发挥它应有的功能,但实际情况完全不是如此。个人所得税在我国占全国税收的6.8%,其中工资薪金所得项目的增长十分显著。有关统计显示,当前我国就业者中绝大部分人是月工薪收入在1000元一8000元之间的普通收入阶层,是工薪所得税负担的主力,普通收入阶层作为社会的主要群体。

个人所得税的作用之一在于缩小贫富差距、调节收入分配,但是事实是我国个人所得税真正的纳税主体是低收人的工薪阶层,主要原因在于工资薪金所得的代扣代缴比较规范,偷逃难度很大,我国真正的纳税主体是低收入的工薪阶层。

总体来说是因为我国的个人所得税统计有很大缺陷,很多高收入者都有大量的隐性收入和优惠未计入纳税范围,以及广泛存在的灰色收入完全脱离与纳税的视线之外。这样高收入者缴纳的税额跟他们的真实收入完全不成比例。这种劫贫纵富得做法已经很难体现调节贫富差距的功能,个人所得税的合理性完全被扭曲,在这种情况下,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对于减少普通工薪阶层的负担很重要。

起征点的提高,最直接的受益对象是低收入的工薪阶层,这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更加有利于和谐社会发展。另外,国家各地区的税务部门在提高个税免征额的同时,应加大征管力度,起到缩小贫富差距的作用。

另外,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减轻老百姓税收负担,收缩政府财政开支,精简行政效率,能体现受益原则。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减轻老百姓生活压力,也体现了负担能力原则。调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减少行政配置资源数量,藏富于民,老百姓掌握更多经济资源,获得更多经济机会,体现了机会原则,这三方面正好体现了税收的公平原则。

由于学识有限,以下是我在参考并查阅了许多文本后收集整理的、并加入自己一些观点的比较切实可行的个税改革建议:

1、不能只考虑工资薪金的起征点问题 如果起征点能提高,不能只考虑到工资阶层,也应该考虑到靠劳务报酬维持生计的低收入的弱势群体,应该同时提高工资薪金所得的起征点和劳务报酬、稿酬所得等的起征点。

2、以家庭为单位征税

在一些亚洲和西方国家,很多个税是按全家人口平均收入计算的。在我国,根据数据显示:人均负担月支出达1586元,一个三口之家,若只有一人有收入,即使数额较高,但家庭人口平均收入不高,按我国现行的个税机制,只要超过2000元就要纳税,这样就会间接加重中低收入者的税负。所以我国个税税制改革的方向应该将个人收入与应担负的家庭负担结合起来,让百姓受益也让国家少受损失。

3、考虑地方差异

目前“一刀切”的起征点对于经济发达地区有些偏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非常大,与老百姓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商品的地区价格差异很大,尤其是房价的差异更大,这种情况下,采取全国统一的起征点不合适。较为科学合理的方法,应该考虑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当地消费水平,在相互比较的基础上,由政府制定基数,按照不同区域消费指数制定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这样基本上能达到税负公平。

4、实行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混合型税制结构模式。我国现行所得税制采用的是分类所得税制,它是将各种不同性质和来源的所得分为若干类别,分别按不同的适用税率计算缴纳:而多数国家采用的是综合所得税制,即将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所得综合起来,减去税法规定减免和扣除项目,余额按累进税率计算缴纳。分类模式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课征简便、课税所得范围小、减少汇算清缴的麻烦、节省稽征费用,这些都与我国当时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税收征管能力较低、居民收入来源单一的客观事实相适应。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应尽快由目前的分类征税模式向综合征税模式转型,可考虑实行分类综合相结合的模式。

这种征税制度,兼有分类所得税制与综合所得税制之长,既能覆盖所有个人收入,又能避免分项所得税制可能出现的漏洞,还能体现“量能负担”的公平征税原则,比较符合我国目前的征管水平。

5、调整税率

调整起征点只是对个人生活必需的费用予以肯定,并没有真正达到调节贫富差距的目的。政府征收个人所得税,不仅要增加税收,还要调节贫富差距.要想缩小贫富差距就要让个税起到对高收入者向低收入者再分配的作用。而个人收入又分为劳动所得和非劳动所得,国家对这两种所得又规定了不同的适用税率,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对非劳动收入设定的税率偏低,对劳动所得设定的税率过高,这样既不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也不利于调动绝大多数工人的工作积极性。非劳动收入还会拉大贫富差距。因此,必须让非劳动所得重征税,劳动所得轻征税。

6、形成起征点税收指数化调整制度

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跟工资类似,带有刚性的,一般情况下,只能提高,不能下降。从西方一些个人所得税制度很完善的发达国家做法来看,一般都是每隔半年或1年根据通货膨胀情况调高起征点,很少有国家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降低起征点的(除非是在战争等特殊阶段),所以起征点应该先提高一部分,然后形成每年根据通货膨胀进行调整的制度。

7、规范个人所得税申报、征管制度

(1)完善相关制度和条例。对纳税申报人建立纳税申报评级制度,通过申报人的评级制度与申报人的社会信誉与政府的某些优惠措施等挂钩,形成对纳税申报人的相应激励措施。

(2)加强征管手段,提高征管水平和税务征管人员的素质。税务机关应充实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力量,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征管人员,加大对个人所得税的宣传检查力度。

(3)加强个人所得税偷逃处罚的力度,从示范效应上起到优化税制的作用。我国目前偷税漏税情况较为严重。不是无法可依,而是执法不严和税收处罚太轻。对一些情节严重、数额巨大的偷税漏税行为除经济处罚外,应给予较重的刑事制裁。在加大打击偷税、漏税力度的同时,要深入持久地进行税法宣传教育,净化社会环境,使广大公民在法律的严格监督 下,养成自觉纳税的习惯。

参考书目:

1、百度百科

2、中国统计局网站

3、新浪财经等相关网站

第二篇:男职工生育补贴是否可以免征个人所得税

男职工生育补贴是否可以免征个人所得税

最近,广西自治区的一则案例使得关于单位男职工取得生育医疗费用补贴和生育津贴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问题得到明确。

2013年4月,广西首府12366纳税服务热线接到纳税人来电咨询,关于单位男职工取得生育医疗费用补贴和生育津贴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问题。具体情况为:南宁市某单位男职工因其配偶无工作单位,未能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其配偶怀孕并生产,该男职工按规定取得了社会保障部门给予的规定标准50%的生育医疗费用补贴和生育津贴,纳税人咨询12366该笔收入是否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

12366查询了相关政策,《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生育津贴和生育医疗费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8号)第一条规定:“生育妇女按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的生育保险办法,取得的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或其他属于生育保险性质的津贴、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南宁市职工生育保险办法(试行)》第十二条的规定:“参加生育保险并按时足额缴纳生育保险费的用人单位的男职工如配偶属农村户口或无工作单位,未享受生育保险待遇,在男职工参保后怀孕并生产、自然流产或需要终止妊娠的,按办法规定标准的50%享受生育医疗费用补贴。”财税〔2008〕8号文中只针对生育妇女取得的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等给予免征个人所得税,并未包含男职工依法取得的生育津贴、生育医疗费或其他属于生育保险性质的津贴、补贴。

鉴于上述情况,我中心向自治区地方税务局所得税处进行请示, 得到答复如下:“凡符合国家规定允许享受的由社会保障部门给予的生育医疗费用补贴和生育津贴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因此,男职工按国家规定取得的生育医药费用补贴暂免征个人所得税。

中国财税浪子公共微信账号taxlangzi提示:这个问题在其他地区也多有出现,但税务机关有不同的处理方法。部分地区税务干部理解,如果没有政策文件明确,当地税务机关不会给予免税待遇。也有的税务干部支持案例中的做法。建议对这一政策尽快予以明确,否则如果因此没有扣缴个税,就是存在责任的争议。比如,假设该男职工所在单位没有就生育医疗费用补贴和生育津贴扣缴个税,那么是应该追究所在单位的扣缴责任,还是追究社保部门的扣缴责任。

第三篇:停工留薪期内的工资,是否免征个人所得税?

停工留薪期内的工资,是否免征个人所得税?

作者:偃师市人民法院 王双喜 杨盼盼

裁判要旨

本案争议的焦点在于,原告工伤医疗期间的工资是否属于免税项目?原告在“工伤医疗期内”并未向单位提供劳动,单位为其发放的“工资”实为依法向原告支付的一种“工伤医疗期待遇”。原告受伤之后的前12个月应作为基本的停工医疗期、停工留薪期,该停工留薪期待遇实为停工医疗期应享受的待遇。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规定属于免税事项。故对职员停工留薪期内的工资应作为“工伤保险待遇”免征个人所得税。

案 情

2012年4月28日,原告因工负伤,即停工接受治疗。原告停工留薪就医期间,其所在单位依照《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第三十三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之规定,支付原告原享有的工资福利待遇。在按工资条目输入单位日常使用的、国家税务总局研发的自动扣税软件中时,原告的工资条自动生成,在原告的停工留薪期内,2012年5月、2012年11月、2012年12月、2013年1月、2013年2月、2013年3月,分别被扣缴个人所得税137.65元、471.51元、13.67元、2365.64元、3323.89元、279.06元,共计6591.42元。

原告知情后,于2015年9月23日,向被告某某税所递交退税申请,要求该税所退还税款6591.1元。某某税所调查了解后,认为原告的申请不符合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下发的《关于工伤职工取得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40号】第二条列举的事项,该工资福利不属于免税的项目,遂于2015年10月14日向原告送达了洛某地税通(2015)004号税务事项通知书,对其申请事项“不予退税”。同日,原告向被告某某税局递交了复议申请。次日,该被告予以受理。经审查,2015年12月14日,被告某某税局向原告送达了洛某地税通(2015)006号税务事项通知书,同意被告某某税所作出的处理意见。原告在期限内诉至我院,要求撤销二被告所作的不予退税通知,并退还所扣的税款,赔偿损失。

审 判

偃师市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在原告的停工留薪期内,被告扣缴原告个人所得税6591.42元事实清楚。原告停工留薪期的工资收入系“工伤保险待遇”的一项。即原告受伤之后的前12个月应作为基本的停工医疗期、停工留薪期,该停工留薪期待遇实为停工医疗期应享受的待遇。原告被扣缴的个人所得税无法律依据,依法应予退回。被告以国家税务总局制作的纳税软件“见工资即自动生成个人所得税”的理由来否定原告遭遇工伤后领取待遇的性质,不符合法律规定,对该辩诉理由不予支持。原告要求被告赔偿其申请退税过程中的损失5000元,无法律依据,对该请求不予支持。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七十条第(一)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三十六条第(一)项之规定,偃师市人民法院于2016年3月29日作出(2015)偃行初字第54号行政判决:

一、撤销被告洛阳市某某区地方税务局直属税务所于2015年9月23日作出的洛某地税通(2015)004号税务事项通知书;

二、撤销河南省洛阳市某某区地方税务局于2015年12月14日作出的洛某地税通(2015)006号税务事项通知书;

三、被告洛阳市某某区地方税务局直属税务所退回扣缴原告李某某的个人所得税款6591.39元,在判决书生效后10日内履行完毕。驳回原告李某某的其他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50元,由被告洛阳市某某区地方税务局直属税务所、河南省洛阳市某某区地方税务局各负担25元。

评 析

本案的关键是如何认定原告工伤医疗期间的工资是否属税务部门免税项目。单就原告“工伤医疗期内”,单位为其发放的“工资”来看,实为依法向原告支付的一种“工伤医疗期待遇”,而与平时所发“工资”在性质上是有区别的。既然时间界定上有区别,那么就不能机械的使用纳税软件“见工资即自动生成个人所得税”的做法来操作执行。这样做既损害了工伤者应享有的合法待遇及权益,又违法悖理失去公允。笔者认为在对“工资”是否免征个人所得税方面,应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具体综合分析、正确界定及妥善处理。

一、原告停工留薪期的工资收入系“工伤保险待遇”的一项,与平时所发“工资”在时间及性质界定上,应认真区别。《个人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下列各项个人所得,免纳个人所得税:„„;

十、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而国家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工伤职工取得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40号】第一条规定:“对工伤职工及其近亲属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规定取得的工伤保险待遇,免征个人所得税”。由此可以看出,原告在受伤后的2012年5月至2013年4月单位为其发放的“工资”性质与正常情况下所发“工资”的时间界限及性质是不同的。什么是“工资”,工资是工钱的一种类型,即员工的薪资,是固定工作关系里的员工所得的薪酬,是雇主或者法定用人单位依据法律规定、或行业规定、或根据与员工之间的约定,以货币形式对员工的劳动所支付的报酬。是劳务报酬(劳酬)中的一种主要形式。而原告在“工伤医疗期内”,并未向单位提供劳动,单位为其发放的“工资”实为“工伤治疗期间的一种待遇”。《工伤保险条例》之“工伤保险待遇”章节中,将“工伤保险待遇”作了一一列举,“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由此可以看出,原告受伤之后的前12个月应作为基本的停工医疗期、停工留薪期,该停工留薪期领取的工资实为停工医疗期应享受的待遇。

二、职工停薪留职期间的工资作为“工伤保险待遇”,应免征“个人所得税”。财税(2012)40号第二条规定的“本通知第一条所称的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工伤职工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规定取得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工伤医疗待遇、住院伙食补助费、外地就医交通食宿费用、工伤康复费用、辅助器具费用、生活护理费等,以及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规定取得的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等”与《工伤保险条例》中“工伤保险待遇”的规定并不矛盾,故被告扣缴原告享受的工伤医疗期待遇所得“工资”的个人所得税无法律依据,应依法退还原告。

三、被告即税务机关扣缴原告“个人所得税”所谓的理由、依据及误区与立法精神相悖,应予以纠正。二被告则称,《个人所得税》规定,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纳个人所得税,只有“经国务院财政部门批准免税的所得”才属于免税的项目。原告领取的工资达到了纳税的标准,依法应扣除其个人所得税。财税(2012)40号通知将“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取得的工伤保险待遇”列为免税所得,在第二条又对此作了详细规定:“本通知第一条所称的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工伤职工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586号)规定取得的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工伤医疗待遇、住院伙食补助费、外地就医交通食宿费用、工伤康复费用、住院伙食补助费、外地就医交通食宿费用、工伤康复费用、辅助器具费用、生活护理费等„„”,未将“停工留薪期内的工资列举进去”,该部分显属纳税事项。我局只是税务征收机关,无权改变法律规定。该条内的“等”字实为“列举煞尾”的意思。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我局不敢擅做主张。另受伤职工的收入应大于“住院伙食补助费”、“辅助器具费”等项目,而在第二条的详细解释中,未将“停工留薪期内的工资福利待遇”写进,应理解为免税内容不包含此一项目,现要求被告退还所扣的个人所得税,无法可依,不予支持。原告要求被告赔偿其申请退税过程中的损失5000元,法律依据不足,对该部分请求也不予支持。故应驳回原告李某某的诉讼请求。以上是被告税务机关在扣缴原告“个人所得税”方面的理由、依据及误区。究其原因在于未能深刻理解立法精神,机械执法所做出的违法行政行为,应予纠正。

四、职工工伤期间的工伤待遇,应依法予以保障和维护。职工因公遭受伤害,对职工本人而言就是一种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本应依法享有应有的工伤保险待遇,使其得到应有的医治及抚慰。然而税务部门在未认真理解和把握立法精神的情况下,机械的硬将原告享有的工伤保险待遇视作正常的工资收入,强征“个人所得税”,是一种违法行政行为,应依法退还扣缴原告的税款。同时通过此案,我们也建议立法部门将职工因工伤医疗期间应享有的待遇,包括所发“工资”免征“个人所得税”的项目进一步予以明确,以依法及时维护好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使当事人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都倍感司法的公平、正义和温暖。

——————分割线——————

本订阅号是劳动法与员工关系管理交流平台,致力于传播劳动法观点与实操技巧,构建企业用工管理法律风险防控体系。电话:***、010-85892499(唐向前律师)。

第四篇:(桂财税[2006]15号)关于调整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的通知

关于调整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

收入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的通知

桂财税〔2006〕15 号

各市、县(市)财政局、地方税务局,各市地方税务局城区(开发区)分局、直属局、稽查局,区局直属税务分局、稽查局:

为更好地适应广西经济发展,妥善安置有关人员,维护社会稳定,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57号)的规定,现将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1〕157号)第一条“当地上年职工平均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所在地级市上年职工平均工资。如用人单位所在地级市上年职工平均工资低于全区上年职工平均工资的,按全区上年职工平均工资执行。上年职工平均工资的标准根据自治区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确定。如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时,上年职工平均工资数据未公布的,免征额的标准可先按再上一年的职工平均工资确定。上年职工平均工资数据公布后,纳税人多缴纳的税款,可按有关规定申请办理退税手续。少缴的税款应及时申报补税。

二、本文自下发之日起执行。《自治区财政厅、自治区地方税务局转发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个人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取得的一次性补偿收入征免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桂财税〔2001〕57号)所规定的30000元标准同时停止执行。

下载财政学—浅谈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是否该调整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财政学—浅谈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免征额是否该调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