汛期等恶劣天气非煤矿山企业需重点防范的内容

时间:2019-05-14 22:28: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汛期等恶劣天气非煤矿山企业需重点防范的内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汛期等恶劣天气非煤矿山企业需重点防范的内容》。

第一篇:汛期等恶劣天气非煤矿山企业需重点防范的内容

汛期等恶劣天气非煤矿山企业需重点防范的内容

(一)地下矿山要重点防范透水、淹井事故,凡存在淹井可能的地下开采矿山,要果断撤出人员,停止生产,其他地下矿山也要加强对水患矿井的监控,加强供电、排水设备设施的维修保养,认真落实地面防洪、井下探放水的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对水患威胁地区,要采取有效可行的措施,通过开挖泄水沟道,修筑防水堤坝,设置挡水围堤等方式及时加以解决。

(二)露天矿山要重点防范高陡边坡和山体滑坡、泥石流事故。凡存在高陡边坡和山体滑坡、泥石流事故隐患的,一律停止作业,按照“五落实”要求进行隐患整改。同时要撤出人员,做好机械设备和工业厂房尤其是爆破器材库房的防雷工作。要严格雨后的安全检查,严防降雨引发滑坡、坍塌及泥石流而造成人员伤亡。

(三)尾矿库要重点防范漫顶、垮坝溃坝事故,严格做到“八查八看”:查责任制与度汛方案、抢险预案、人员撤离计划制定情况,看防汛度汛准备工作是否到位;查尾矿坝稳定情况,看是否存在异常沉降、位移、坍塌、沼泽化、浸润线逸出等隐患;查尾矿库安全超高、调洪库容、干滩长度,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查排洪构筑物结构尺寸、入水口高程及建筑材料,看是否与设计相符合,是否存在变形、位移、损毁、淤堵、排洪不畅等隐患;查库区周边,看是否存在山体滑坡、塌方和泥石流等异常现象,是否存在违章爆破、采石、排放废弃物等危及尾矿库安全的行为;查尾矿回采是否按照设计采挖,看是否破坏原排洪设施,是否影响安全度汛;查在建库是否建设规范,看是否严格按照设计施工,是否落实防汛措施;查岩溶发育地区尾矿库防汛措施落实情况,看库区周边地下水是否有异常情况。

(四)非煤矿山矿区各工业厂房、居民生活区、工棚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凡存在泥石流、滑坡、坍塌等隐患的地方,要果断撤出人员;建立在排土场废石堆上、排土场以及高陡边坡下的建筑物要立即撤出人员并拆除建筑物。

(五)从事野外作业的地质勘探企业,要特别注意钻机的防雷管理,作业工棚要远离高陡边坡和易发生泥石流的地点,必要时,停止作业并撤出人员。

此件一式二份,送达企业一份,安监办留存一份。

送达人:

签收人:

第二篇:《关于非煤矿山企业汛期防灾工作指导意见的函》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一司关于转发河南省安全监管局

关于非煤矿山企业汛期防灾工作指导意见的函》

(安监总管一函〔2008〕32号)

为有效防范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引发非煤矿山事故灾难,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7〕38号)精神,印发了《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管局关于非煤矿山企业汛期防灾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现转发给你们。

河南省的《指导意见》是对多年来防汛工作深入细致总结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对于全面搞好非煤矿山汛期防灾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请各地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学习《指导意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8〕23号)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出本地区行之有效的防汛防灾的方案,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做好非煤矿山汛期防灾工作。

附件:河南省安全监管局关于非煤矿山企业汛期防灾工作的指导意见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监管一司

二○○八年五月七日

河南省安全监管局关于非煤矿山企业汛期防灾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省辖市安全监督管理局,有关中央、省管企业:

近年来,我国汛期因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引发了多起矿山事故灾难,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有效防范因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引发矿山事故灾难,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7﹞38号)精神,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建立健全汛期防灾工作机制

1.非煤矿山企业应当建立健全防范汛期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组织机构和制度。成立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汛期防灾领导小组。编制汛期防灾工作方案,明确任务和责任,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和检查相关工作落实。加强汛期期间调度和值班工作。做到领导到位、隐患治理方案到位、信息接收与值班工作到位。

2.非煤矿企业应当主动与气象、水利、防汛等部门联系,建立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预防机制,及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掌握危及矿山安全生产的暴雨洪水灾害信息,密切关注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信息,掌握汛情水情,及时主动采取措施。并加强与周边相邻矿山的信息沟通,当矿山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当及时向周边相邻矿山进行预警。

3.建立汛期巡视制度。非煤矿企业在汛期应当安排专人负责对矿井、尾矿库、露天矿边坡、矿区道路、通讯、电力等建筑物、构筑物及周边废弃老窑、地面塌陷坑、裂隙和可能影响矿山安全的水库、湖泊、河流、涵闸、堤防工程等重点部位进行巡视检查,特别是接到暴雨灾害预警信息和警报后,要实施24小时不间断巡视。矿区降大到暴雨时和降雨后,应当派专业人员及时观测水量变化情况。

4.建立紧急情况下人员撤离制度。非煤矿企业应当建立暴雨洪水可能引发淹矿、滑坡、尾矿库垮坝等事故灾害紧急情况下及时撤离人员的制度,明确启动的标准、范围、撤人的指挥部门和人员及撤人的程序等,发现灾害严重可能引发事故时,应当立即撤人,在确认隐患已彻底消除后方可恢复生产;凡没有落实防范暴雨洪水等引发事故灾难的治理计划和防范措施,存在重大隐患的,汛期应当采取停工撤人的措施,不得进行作业。

5.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检查制度。非煤矿企业在汛期前应当全面检查防范暴雨洪水引发事故灾难措施的落实情况,对排查出的隐患,要落实责任,限定在汛期前完成整改。

二、加强汛期防灾基础工作

6.非煤矿企业应当查清矿区及附近地面水系的汇水和渗漏情况、疏水能力和有关水利工程情况。查明当地水库、水坝、江河大堤、河道、河道中树木和障碍物情况。掌握当地历年极端天气降雨量和最高洪水位资料,存在隐患的要采取积极的防范和整改措施。

7.非煤矿企业在汛期来临前,应当组织力量对防排水设施、蓄水设施检修、清挖、泄流,保证在汛期有可靠的蓄水能力和水路畅通。位于地表河流、洪水部位、水库等附近的矿井,矿坑、尾矿库、工业场地等应当修筑堤坝、开挖沟渠等截流分洪设施,有效防止地表洪水倒灌。

8.非煤矿企业应当定期对供电、防排水、防雷电设备设施进行维护检修,在汛期前应当进行防排水试验,保证汛期各种防汛设施可靠运转、发挥作用。

9.非煤矿企业应当按设计规定留设各类防水矿(岩)柱,相邻矿井的分界处应当留设防水矿柱。已经破坏的防隔水矿柱应当注浆加固并建立隔水闸墙等设施,保障隔水安全。

10.非煤矿企业应当准确、及时地将矿井的采、掘工程绘制到采掘工程平面图等图纸上,定期收集相邻矿山和关闭废弃的老窑情况,并在井上、下工程对照图上标出其井口位置、矿区开采范围、开采年限和地面积水情况,准确掌握矿井受水患威胁情况。

11.非煤矿企业对地面采空区裂缝应当及时充填加固;对采矿后形成的塌陷坑及时进行彻底治理;关闭废弃的矿井井筒应当充实填死。

12.非煤矿企业应当安装和完善井下通讯、通风系统。保障通讯系统畅通、通风系统可靠,提高矿井防、抗灾能力。

三、认真开展汛期防灾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3.非煤矿企业应当认真组织开展汛期防灾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隐患排查的重点是位于地表河流、湖泊、水库、山洪附近的矿山、尾矿库的防洪设施和防范措施是否到位;有可能与矿区联通的采矿塌陷坑是否填平压实;井口标高低于历年最高洪水位的矿井是否采取提高井口标高的措施;违法违规开采安全防水隔离保护矿柱的矿井是否采取了加固和阻隔工程措施;关闭废弃矿井是否充满填实;防排水系统是否完善;存在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洪灾及可能导致溃坝、溃堤、淤积河道等自然灾害威胁的,是否落实了防范治理措施;尾矿库坝体是否稳固;露天矿边坡是否稳定;预防暴雨洪水预警机制和制度是否建立等。

14.对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应当分类定级,制定专门治理计划,落实责任、方案、资金、人员、物资、期限和预案,并在当地汛期来临之前完成整改并组织验收,确保整治到位。

四、建立健全汛期防灾应急救援体系

15.非煤矿企业应当将防范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灾害预防处理计划》。落实防范暴雨洪水 等 自然灾害所需的物资、设备和资金。建立抢险救灾队伍,或与专业抢险救灾队伍签订协议,每年汛期前应当进行救灾演练。加强对职工防范暴雨洪水自然灾害知识教育培训,提高职工互救、自救能力。

16.非煤矿企业发生因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引发险情后,应当按规定 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启动《 事故 应急救援预案》,积极开展救援工作。

17.各非煤矿企业应当按规定储备必备的抢险物资和装备,确保抢险救灾时能够及时到位,发挥作用。

五、加强汛期防灾监督管理工作

18.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与当地气象、水利、防汛等相关部门建立暴雨洪水预报预警协调联动机制和通报制度,并及时将预警信息和可能引发洪水的情况通知到矿山企业。

19.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对辖区内汛期可能导致引发事故灾难的重大隐患建立档案,督促企业和协调有关部门治理,落实除险加固措施,消除事故隐患。

20.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矿山企业汛期防灾的监管检查工作。督促矿山企业成立汛期防灾组织,落实所需物资和救援人员,跟踪落实隐患排查和整治情况。对企业上报的重大隐患,应当协调相关部门限期完成整治工作;对未落实汛期防灾措施、存在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引发事故隐患的矿山,要责令其停产整改,限期整改仍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提请当地政府依法予以关闭。

21.对未开展汛期防灾隐患排查治理的企业,要依法查处,存在重大隐患的要暂扣相关证照,责令其停产整改;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不力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22.各级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将汛期预防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引发矿山事故灾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认真研究部署汛期防灾工作,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

23.各级安全监管部门接到矿山企业发生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引发险情报告后,应当按规定报告当地政府、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主要领导亲临现场,指导、协调各部门和企业全力抢险救灾,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各级安全监管部门要及时将本指导意见转发到辖区内各个非煤矿山企业,并抄送有关部门。并可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做好汛期防灾工作。

河南省安全监管局

二○○八年四月二十日

第三篇:非煤矿山重点整治内容

非煤矿山重点整治内容

本次专项整治以完善地下矿山通风系统为重点,突出井下火灾防范和通风安全管理,强制推行下井人员配备自救器和有毒有害气体检测装备,加快淘汰容易引起火灾的老旧设备和非阻燃材料,强化应急管理,切实提高地下矿山安全生产水平。

地下矿山企业要严格按照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GB16423-2006)、《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通风技术规范》(AQ2013-2008)等安全生产标准的要求组织生产,对井下生产系统进行全面排查,特别要针对可能造成中毒窒息事故的隐患开展集中排查治理,确保达到以下要求:

(一)矿山企业必须建立通风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通风技术人员和测风、测尘人员。严格落实矿领导下井带班制度。

(二)矿井必须安装主要通风机,并设置风门、风桥等通风构筑物,形成完善的机械通风系统。机械通风系统必须能实现反风,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反风试验,并保留试验记录。

(三)独头采掘工作面和通风不良的采场必须安装局部通风机,严禁无风、微风、循环风冒险作业。

(四)所有通风机必须安装开停传感器。主要通风机必须安装风压传感器。在回风巷要设置风速传感器。

(五)矿山企业必须为每一位入井人员配备自救器,并确保随身携带。

(六)矿山企业必须为从事井下作业的每一个班组配备便携式气体检测报警仪,人员进入采掘工作面之前,必须检测有毒有害气体浓度。

(七)井下废弃巷道必须及时封闭,并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八)井下使用的动力线、照明线、带式输送机、风筒等设备设施必须具备阻燃特性。淘汰容易引起火灾的老旧设备和主要井巷木支护。

(九)井下切割、焊接等动火作业必须制定安全措施,并经矿长签字批准后实施。井下严禁吸烟。

(十)矿山企业必须制定火灾和中毒窒息事故现场处置方案,在井下主要通道明确标示避灾路线,并确保安全出口畅通。

第四篇:苏州市非煤矿山、冶金等工贸行业、烟花爆竹行业防范遏制重

苏州市非煤矿山、冶金等工贸行业、烟花爆竹行业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实施方案

为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以及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要求,深刻汲取近期全国非煤矿山、冶金等工贸行业和烟花爆竹行业发生的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教训,切实强化全市非煤矿山、冶金等工贸行业、烟花爆竹行业安全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着力解决企业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有效预防各类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根据国务院安委办印发《标本兼治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的通知》(安委办〔2016〕3号)、国家安监总局印发《工贸行业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意见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6〕68号)、《省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江苏省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的通知》(苏安办〔2016〕96号)、苏州市安委办《关于印发<苏州市开展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方案>的通知》(苏安办〔2016〕129号)要求,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系统建设,提高对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重要性、紧迫性和事故规律性的认识。把非煤矿山、冶金等工贸行业、烟花爆竹行业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作为安全生产“牛鼻子”工程,摆在重中之重的突出位置;把安全风险管控挺在隐患前面,把隐患排查治理挺在事故前面,扎实构建事故应急救援最后一道防线。坚持综合施策,实施制度、技术、工程、管理等多元化措施,有效防控各类安全风险。强化过程管控,构建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行闭环管理;强化监管执法,及时发现和消除各类事故隐患,防患于未然;强化长效监管,狠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和运行,积极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作;强化事后处置,及时、科学、有效应对各类重特大事故,最大限度减少事故伤亡人数、降低损害程度。通过建立网格化、信息化等多元化、多层次、多维度的安全体系,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重特大事故。

(二)工作目标

到2018年,力争实现以下工作目标:

1.加强安全生产源头治理,构建完善的安全准入制度体系,严控粉尘涉爆企业、涉氨制冷企业、冶金铸造、烟花爆竹等高危企业数量,逐步淘汰和关闭资源枯竭、安全风险大的非煤矿山和安全保障水平低的企业及工艺、技术、装备。严格落实国家有关高危行业企业最低生产经营规模标准,严禁新建不符合最低规模要求的小企业。

2.持续深化粉尘涉爆企业、涉氨制冷企业、冶金冶炼企业、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强化基础,彻底摸清企业和风险底数,精准开展专项治理,根治一批重大隐患,淘汰一批落后工艺技术,整改一批安全保障能力差的企业。

3.加快冶金等工贸行业安全生产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通过法律、行政、市场等多种手段,推动和引导高危行业开展安全技术改造和工艺设备更新。在冶金钢铁企业积极推广炉前测温机器人、煤气柜皮膜移位自动检测仪以及煤气自动连锁报警系统等先进适用技术。在金属粉尘等高风险、人员密集的粉尘涉爆企业,积极推广湿法除尘工艺、作业空间物理隔离、“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等技术改造。

4.依法依规严格落实执法措施,通过“双随机”检查、暗查暗访、联合执法、媒体曝光和重点执法制度,对情节恶劣、屡禁不止、可能导致重特大事故的严重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依规严格落实查封、扣押、停电、吊销证照,以及停产整顿、上限处罚、关闭取缔、从严追责“四个一律”执法措施。

5.健全和完善非煤矿山、冶金等工贸行业、烟花爆竹行业应急救援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根据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做好冶金等工贸行业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预测、预警工作,定期开展培训教育,组织应急演练,切实保障应急物资和技术的储备,及时发布安全风险和事故预警通报,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做好应急处置,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和人员伤亡。6.加快构建非煤矿山、冶金等工贸行业、烟花爆竹行业惩治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制度机制体系,通过安全执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建立公安、检察、审判机关介入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机制,有效遏制因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引发的重特大事故。

7.有效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性工作体系,突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环节和重点岗位,紧紧抓住辨识管控重大风险、排查治理重大隐患两个关键,逐步建立和完善全社会共同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工作机制。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全面加强安全生产源头治理体系建设

1.严格规划准入。加强城乡规划安全风险的前期分析,完善城乡规划、设计和建设的安全准入标准,建立招商引资安全风险评估制度,严格高风险项目建设安全审核把关,科学论证高危企业的选址和布局,严禁违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规范在高风险项目周边设置人口密集区。严格钢铁、有色、金属冶炼企业、涉氨制冷企业准入标准;严格非煤矿山、烟花爆竹批发零售企业安全生产行政许可;粉尘涉爆企业严禁设置在违规多层房、安全距离不达标房和居民区内,大力淘汰不符合安全条件的涉爆粉尘企业。

2.严格规模准入。严格高危企业最低生产经营规模标准,落实淘汰不具备安全生产保障条件生产能力实施方案,严禁新建不符合最低规模要求的小企业,新建、扩建、改建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等高危项目必须完全符合行业发展规划和行业准入条件。大力推动劳动密集型作业场所空间物理隔离技术应用,严格限制劳动密集型作业场所单位空间作业人数。

3.严格工艺设备和人员素质准入。建立定期更新、淘汰危及安全生产工艺、设备机制,并推广应用安全生产先进工艺、设备,对不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一律不予许可投入使用。实施非煤矿山、粉尘涉爆、冶金冶炼、涉氨制冷、有限空间、烟花爆竹等高危行业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准入制度,分行业落实特殊作业和关键岗位安全素质标准和培训考试制度。

4.严格推动淘汰退出落后产能。紧密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国家化解钢铁、煤炭等过剩产能工作要求,顺势而为,研究细化安全生产方面的配套措施,严格安全生产标准条件,依法关停退出达不到安全标准要求的产能和违法违规企业,及时注销到期不申请延期的安全生产许可证,提请同级政府关闭经停产整顿仍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

(二)认真开展较大危险因素辩识和管控

1.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印发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6〕31号)和《苏州市开展冶金等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实施方案》(苏安监二〔2016〕43号)要求,把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工作的推进落实情况纳入日常执法检查,加强监督指导。督促企业对照《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制订相关工作实施方案,按照时间节点有序开展较大危险因素辨识和管控工作。

2.各地要强化对各级安监部门和企业关于开展风险辨识管控工作的培训和宣贯,并将国家安监总局组织制定的《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辩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年版)使用指南》转发至每一家工贸企业,要求企业参照该指南将较大危险因素辩识责任落实到部门和人员,对企业生产车间、重大危险源、重点监管区域、重点管控设备、班组一线作业场所存在的较大危险因素进行辨识确认、登记建档,制定防范措施,建立风险管控台账,做到“一岗位一清单”。

3.各地要突出重点,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加强对非煤矿山、冶金冶炼(铸造)企业、粉尘涉爆企业、液氨制冷企业、有限空间等重点行业领域的风险管控和监督检查。一是重大危险源;二是现场作业人员超过10人的密集型加工作业场所、粉尘涉爆场所、涉氨制冷加工车间;三是停产、复产、检维修、相关方作业等关键环节;四是高温熔融金属吊运、冶金煤气、有限空间、动火等危险作业。要切实强化安全保障措施。针对劳动密集型作业场所,要依据风险等级,采取作业人员远离危险因素、对危险因素进行隔离屏蔽、限制作业场所人员数量等有针对性的空间物理隔离措施。

(三)构建安全风险评估分级和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

1.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各地要将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为体系建设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切实保障该项工作稳步推进。各相关部门要落实行业监管职责,组织开展对本行业领域的企业的风险排查摸底,重点行业领域企业要纳入信息管理系统,推广“隐患排查清单管理”,使全员熟悉隐患排查内容、排查周期、排查流程、台账填写以及奖惩措施等。

2.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各地要在深入总结分析事故发生规律、特点的基础上,每年排查评估本地区本部门的重点区域、重点单位、重大危险源,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的要求,依据相应标准,督促冶金等工贸行业企业做好重大危险源登记建档工作,严格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监控、应急预案措施,加强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深入开展非煤矿山、冶金冶炼企业建设项目安全“三同时”排查摸底和监督执法检查,对企业违反“三同时”制度,对未依法开展“三同时”的,一律依法予以查处。

3.做好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管控工作。各地要在重点、高危行业领域,强力推进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数据库,绘制市、区(县)以及企业安全风险等级分布电子图。各地要根据本地区和行业领域存在的主要风险,结合实际研究制定行业性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标准,逐步达到风险管控规范化要求。要以非煤矿山、冶金、粉尘涉爆企业、液氨制冷企业、有限空间作业、烟花爆竹等行业领域为重点,持续深化安全专项治理。

5.实施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闭环管理。各地要建立事故隐患数据库,绘制重大隐患分布电子图,建设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网络管理平台并与企业互联互通,对重大事故隐患一律实行挂牌督办,严格落实整改销号制度,真正做到抓牢、抓实、抓细,实现隐患排查、登记、评估、报告、监控、治理、销账的全过程记录和闭环管理。

(四)全面提升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水平

1.突出重点,努力实现一、二级企业创建的新进展。各地要高度重视一、二级企业创建工作,将其摆上企业标准化建设工作重要位置。按照标准化建设工作的要求,排出创建企业名单,制定周密工作计划,落实工作责任,大力实施推进。同时认真做好对标准化创建企业的服务工作,通过深入发动、重点指导、挂钩扶持、跟踪服务、表彰激励、宣传引导等措施,帮助企业早日通过评审,获得一、二级企业达标证书。

2.严格检查,大力提升企业标准化建设成效。各级要加强执法,积极组织标准创建企业“回头看”检查,严格标准条件,对达标的三级标准化企业进行抽查。严格对三级标准化到期的企业进行复审复评,对不符合要求、搞形式的达标企业坚决实施摘牌处理,并强化对摘牌企业的执法和整治。各地要积极引进第三方监管、政府购买服务、委托专家检查等新方式新举措,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质量审计工作,强化安全审计结果的运用,督促企业“真创、真改、真运行”。

3.强化整改,着力提高企业落实主体责任能力。各地要把安全生产标准化作为企业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针对规模以上企业限期内未按规定达标、复审摘牌等情形,切实查清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安全隐患,对发现的问题及隐患要下发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企业,且不能保证安全的,要坚决落实停产整改措施;要严格执法,对企业存在各类非法、违法和违规行为,依法依规予以行政处罚。

4.突出重点,全面完成重点行业企业标准化建设任务。要突出重点,加大非煤矿山、冶金工贸行业、烟花爆竹行业标准化建设力度,所有非煤矿山、冶金冶炼、粉尘涉爆、烟花爆竹批发企业、涉氨制冷企业、存在有限空间作业企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必须在在2017年全面达到标准化建设要求,夯实企业安全管理基础,提高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和防范事故的能力。

(五)切实做好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管

1.开展冶金等工贸行业重大危险源普查登记工作。各地要严格按照标准和规范,对辖区内的冶金等工贸行业特别是冶金钢铁企业、涉氨制冷企业、非煤矿山等重点领域进行彻底的排查摸底、充分的辨识和分类,全面掌握构成重大危险源企业的数量、状况和分布情况,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工贸行业重大危险源企业数据库。

2.落实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监控、应急预案措施。构成重大危险源的企业要定期对重要的生产设备、设施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检测,并根据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种类和严重程度分析,做好防范事故的对策措施,应急救援演练、备案等工作,同时建立健全重大危险源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进行经常性维护,保证系统正常运行。各地安监部门也要建立冶金等工贸行业重大危险源监控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实现对重大危险源的动态监控、有效监控。3.加强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和“三同时”检查核查。各地要按照要求,督促辖区内构成工贸行业重大危险源的企业定期对本单位重大危险源进行一次安全评估及整改确认,并将有关情况报当地安全监管部门。进一步强化非煤矿山、冶金冶炼等高危行业重大危险源建设项目“三同时”的监督执法检查,对企业违反“三同时”制度,非法、违法、违规建设的,一律依法予以查处。

(六)强化作业现场安全规范化管理

各地要督促企业加强作业现场的规范化建设,建立生产安全风险警示和预防应急公告制度,要在车间现场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车间现场风险点、风险类别、重大危险源和管控措施。在存在安全生产风险的岗位设置告知卡,标明本岗位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后果、事故预防及应急措施、报告电话等内容。对可能导致发生事故的工作场所、工作岗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应急设备设施、应急撤离通道等。各地要督促企业加强作业现场安全监管力度,企业安全管理人员要深入作业现场了解检查督促安全工作,坚决遏制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等“三违”现象的发生。督促粉尘涉爆企业严格落实粉尘作业现场每班清扫制度、督促有限空间作业严格落实“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作业规定。切实做到作业现场各种安全标志齐全,消防安全设施到位,安全装置符合标准,工人作业遵章守纪,粉尘现场清理及时,确保企业高效、优质、安全生产。

(七)深化重点行业、领域的专项整治

1.深化粉尘涉爆企业专项治理工作。各地要始终将粉尘涉爆企业专项整治工作摆在安全监管中之重的位置,对辖区内粉尘涉爆企业进行彻底的排查摸底,做到“无遗漏、全覆盖、无盲区”。各地要严格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4·29”通报和苏州市粉尘涉爆企业三年整治方案中10个重点问题和隐患的治理要求。突出铝镁粉尘和木质粉尘的整治重点,深化“打非治违”、严格执法,继续保持对非法、违法企业的高压严管态势。逐一认真开展作业场所人数众多(重点是单班作业人数超过10人以上)的粉尘涉爆企业的专家核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在完成监控系统建设任务基础上,将信号接入各级监管平台和移动终端实施在线联网运行,及时发现粉尘涉爆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在实现远程实时监控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视频监控监督管理制度,落实部门抽查责任,企业日常巡查责任,充分发挥远程视频监控在日常监管中的作用,切实提高对涉爆企业监管效率。强化示范企业创建,建立各类企业可借鉴、可复制的整改模板。推进技术改造、注重源头治理,在人员密集的粉尘涉爆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推进湿法除尘工艺、作业空间物理隔离、“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等技术改造,降低和消除风险。加强粉尘作业现场的管理,规范风险告知以及严防粉尘爆炸5条规定等警示标识、标语的张贴,严格督促企业落实粉尘作业现场每班清扫制度。

2.继续做好非煤矿山安全监管工作。严格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强化遏制非煤矿山重特大事故工作举措的通知》(安监总厅管一函〔2016〕230号)要求,严格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强化安全生产生产规范化建设,要组织监管人员和专家深入矿山企业开展安全检查,重点严查企业有无违法建设项目、有无违法开采行为等,严格督促企业强制淘汰落后设备设施;严格落实防范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事故的各项工作措施,严防坍塌事故和各种极端天气引发的事故,强化对长期停产、停建矿山的安全监管,同时要对地下矿山防治水、提升系统等开展专项检查督查。要严格执法,严肃查处违反防范火灾事故各项禁令等行为,对未按规定达标配备呼吸自救器和气体检测仪的要一律停产整顿,在强化日常监管的同时,切实做好高新区小茅山铜铅锌银矿停产闭矿期间的安全监管,协调帮助企业完成闭矿的相关手续。根据特殊时期极易发生事故的特点,严格做好非煤矿山企业停产、复工,高温、汛期等特殊时期的重点检查督查。

3.强化金属冶炼企业的集中检查。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安监总管四〔2016〕38号)要求,深入开展钢铁行业安全生产专项行动,对存在文件明令禁止涉及冶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固定龙门钩以及煤气储柜安全防护距离等5个重大问题和隐患进行重点整治。对存在5个重大问题以及其他可能引发重特大事故的其他风险和隐患的企业,要立即下达停产整改指令,经整改后仍不合格的,提请本级人民政府依法依规按程序予以关闭。进一步督促企业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和《冶金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严格落实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制度。积极推进金属冶炼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依法查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冶炼企业,淘汰“低小散”钢铁企业。冶炼、铸造车间必须严格按照规范和要求设计,冶炼、铸造等生产环节起重、吊运铁水、钢水等金属重包的专用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修和维护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突出做好长距离高温液态熔融金属运输的安全防范工作。加大对煤气柜、煤气发生炉等煤气生产、储存、维修维护安全管理力度,防范煤气泄漏,做好可燃有毒气体浓度监测报警、防火防爆及个人劳动防护等各项防控应急措施管理工作。要将金属冶炼企业安全监管工作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相结合,积极推动、督促引导企业大力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如:炉前测温机器人、煤气柜皮膜移位自动检测仪以及煤气自动连锁报警系统等),进一步提高设备设施本质安全水平。

4.加强涉氨制冷企业专项整治工作。各地要进一步巩固治理成果,按照《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督促涉氨制冷企业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加强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安委办函〔2016〕3号),认真开展涉氨制冷企业事故隐患整改情况“回头看”检查,重点是对企业涉及在生产场所采用氨直接蒸发空调系统和快速冷冻装置未按规定设置在单独作业间内的“两类重大事故隐患”必须彻底消除,禁止存在这“两类”重大隐患的企业生产运行。凡今后督查、检查中发现依然存在两类重大事故隐患的涉氨制冷企业,要依法依规实施处罚,对属地监管部门通报批评,并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监管责任。要切实抓好重点区域、重点企业、重点环节的安全监管。紧紧抓住生产场所工作人员超过9人以及液氨储存、使用量超过10吨等三类重点企业的安全监管。特别是氨储量大于等于10吨的为重大危险源,应落实登记建档、备案制度,并采取措施进行监控。各地要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开展涉氨制冷企业“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氨制冷企业各种非法、违法建设、转移、生产、经营等行为。高度关注、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各类涉氨制冷企业向城乡结合部或者其他地区非法、违法实施转移等情形,切实防止出现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死灰复燃”以及擅自、私自恢复生产等现象,严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5.推进有限空间作业条件确认工作。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造纸和酱腌菜生产企业有限空间作业条件确认重点工作专项检查的通报》的要求,深入排查摸底,有效摸清相关企业基本情况,组织开展造纸和酱腌菜生产企业专项工作“回头看”检查。认真抓好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条件确认工作,尤其是工贸企业附属污水处理系统有限空间普查和作业条件确认工作,彻底掌握污水系统有限空间的数目和状况。进一步督促企业对有限空间风险辨识和台账建立、作业人员安全培训、作业审批及执行、警示标识设置、通风检测作业仪器装备配置、应急演练、外围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排查整改。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安全操作规程、检测仪器和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等。根据“以点带面,以点促面”有限空间示范企业创建的原则,各地在创建有限空间作业管理示范试点单位的基础上,通过专家确认,进一步树立可复制、可借鉴的示范企业模板。

6.加强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的安全监管。各地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第72号令)《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安全生产八条规定》,严格按照《关于印发<开展全市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苏安监督二〔2016〕57号)的要求,不断深化对工贸八大行业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专项检查工作,切实提高企业防范事故的能力。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专项检查的重点行业是轻工、电子、纺织、制衣、玩具、制鞋、食品加工和家具木材加工等,重点领域是粉尘涉爆、液氨制冷、有限空间作业和冶金(煤气和高温熔融金属)等,督促企业认真组织开展自查自纠和内部培训教育工作,要强化现场执法,联合公安、消防、住建、电力等部门严格检查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八条规定》贯彻落实情况,切实加强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和隐患的整治。深化“打非治违”,坚决取缔和打击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各类非法生产经营行为。对没有开展自查自改、存在重点问题和隐患的企业,要依法从严处理。要保持检查整改的高压态势,对检查中发现的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无法保证安全的企业,要坚决落实停产停业整改措施。对整改后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要坚决采取关停、淘汰措施,绝不手软。强化措施,大力督促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深入开展标准化建设、落实安全总监和安全责任保险,提高企业防范事故的能力。

7.做好烟花爆竹行业各项安全监管工作。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安委会办公室转发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加强烟花爆竹“打非”等安全监管工作的紧急通知》(苏安办电〔2016〕21号)和苏州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贯彻落实<苏州市市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规定>实施方案》(苏府办〔2016〕278号文件)要求,精心组织,加强宣传,认真履职,严格监管,确保各项禁放措施落实到位。要积极引导劝说烟花爆竹零售业主主动退出烟花爆竹销售,并对主动退出烟花爆竹经营的零售店,要收回证书,注销许可证,及时向社会公告。同时,根据划分的禁放区域及时调整零售网点的布点计划,会同公安部门严格督促其执行国家标准,引导经营业主逐步减少,直至停止在禁放区内的销售。要深入开展禁放区外的烟花爆竹销售网点烟花爆竹专项治理工作,按照烟花爆竹批发企业“六严禁”和零售网点“三严禁”、“两关闭”的相关要求,深化烟花爆竹经营专项整治活动“回头看”检查,严防死灰复燃。要严格执法整治,深入开展“打非治违”行动,针对元旦春节等销售旺季烟花爆竹各类违法非法生产、储存、经营、运输行为多发高发实际,制定周密实施方案,组织公安、工商、交通运输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非法经营行为。加强对门面房、出租房、空关房以及城郊结合偏僻区域排查,对每一起非法经营事故和案件,都要认真追查产品购销渠道,彻查并捣毁非法经营经济链条,从源头上杜绝非法烟花爆竹流入市场。

三、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各地要深刻认识工贸行业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重要性、紧迫性,认真吸取近期全国各地发生的较大事故教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具体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落实工作措施,细化责任分工,力争取得实效。请各地于2017年2月底前将具体贯彻实施方案报市局监管二处。

(二)落实工作责任,完善工作措施。各地要在认真分析事故规律特点基础上,抓住关键时段、关键单位、关键环节,从构建双重预防性工作机制、强化技术保障、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加强源头治理、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入手,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症下药、精准施策,确保做到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有成效。

(三)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工作氛围。各地要加强安全生产宣传、事故警示教育和网络舆情引导,全面提升广大企业、社会各界对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重要性的认识,凝聚安全共识,提升全社会安全防范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

(四)加强督促指导,强化考核引导。各地要进一步完善工作责任、督查和考核机制,把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辩识管控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等工作落实到领导、部门和人员,并加强工作总结及信息报送。苏州市安监局将适时组织开展专项督查,督促指导工作措施落实,及时解决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工贸行业遏制重特大事故防控工作取得实效。

第五篇:京安监发[2007]96号_北京市机械、冶金、建材、纺织等行业和非煤矿山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指南(试行)

北京市机械、冶金、建材、纺织等行业和非煤矿山

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指南(试行)

(京安监发[2007]96号)

一、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概念及其内涵

安全质量标准化,又称为安全生产工作标准化,是指企业具有健全、科学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各生产环节和相关岗位的安全工作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等规定,并达到和保持一定的标准,使企业始终处于安全生产的良好状态。安全质量标准化是对以往质量标准化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包括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作业行为标准化、生产条件标准化和作业环境标准化,以及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和中介机构在履行各自职责时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对企业而言,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就是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原理,从基础管理工作入手,通过制订各工种的操作规程、运行程序和各组织机构的职责等工作标准,将企业中的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安全生产工作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安全生产体系,从而达到既有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又能互相协调、互相促进的有机整体。同时,对影响安全生产的设备设施、作业环境和职业危害等因素,按照国家、地方标准或行业标准,消除其各种隐患,从而使不安全状态(条件)和不安全行为(动作)得到有效控制,真正落实企业在安全生产方面的主体责任,切实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

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表现为: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具有强制性,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为企业自愿行为;安全质量标准化是以落实国家法律、法规、规程、标准等内容为核心,是建立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基础;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是在实施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和运行控制方面的细化,从而使体系更具有操作性和实效性。对于没有建立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的企业,在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基础上,按照安全体系认证的要求,通过文件化和三级监控机制的实施,完成建立体系的工作;对已建立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的企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是对体系运行效果的验证,使文件化的体系在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工作中得到有效运行。因此,无论是建立还是没有建立体系的企业,都要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

二、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依据

下载汛期等恶劣天气非煤矿山企业需重点防范的内容word格式文档
下载汛期等恶劣天气非煤矿山企业需重点防范的内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