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年后看村官(范文)
20年后看“村官”
——河曲县培养大学生“村官”的探索
人生如棋,人如棋子。坨坨圆木,刻上“帅”便能雄居九宫,写成“卒”就是普通一员。刚刚步入社会的大学生 “村官”犹如一块璞玉,如何雕琢,至关重要。
选拔优秀大学生“村官”到农村和社区任职,其意义决不仅限于缓解就业压力,“把中国最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放到农村锻炼,使其了解国情,熟悉农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致富带头人,为农村干部升级换代提供人才储备。20年后看大学生‘村官’,他们中的佼佼者定会脱颖而出,成长为有理论、有实践、熟知国情的县长、市长乃至省长。”这是有识之士的战略谋划,也是选聘优秀大学生“村官”的深层用意。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河曲县倾注大量心血,对大学生“村官”从严管理,立体帮扶,大胆使用。他们的经验已在忻州市推广,并受到省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
不了解农村,就无法了解农民;不了解农民,就不能透彻了解国情
“三门”干部(家门、校门、机关门)、“空降兵”(没有基层经历,上级机关下派的干部)因缺乏基层历练,在处理群众问题和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政策中,已暴露出自身经历的“短板”。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一半还多,新农村建设固然需要资金,但比资金更短缺的是人才。艰苦环境的磨炼是人生难得的财富,在蜜罐里长大的80后、90后,到农村历练是成就事业的需要。
农田到户,大学生“村官”去了能干啥?这是记者的疑问,也是众人的不解。
土地到户不假,但基层政权仍在。无论是村级事务管理,还是引领、示范村民致富,农村“两委”班子有大量工作要做。实践证明,哪个村“当家人”过硬,致富的步子就快。选好致富带头人,在新农村建设中至关重要。
大学生“村官”选聘结束后,管理工作就是重中之重。几年来,作为大学生“村官”的管理部门,各级组织部门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其中,河曲县用“民情日记”解决“下得去”的问题,办法简单,效果不错。
当好“村官”,第一课就要住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
“传闻有些大学生‘村官’光拿工资不到岗,河曲如何破解这道难题?”
河曲县委常委、组织部长王志荣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他们用民情日记解决大学生“村官”“下得去”的问题。在大学生“村官”赴任之初,人手一本民情日记,把自己在村里开展工作的情况逐日记录下来。为防止作假,要求当事人或村干部签字,县委组织部定期检查,并以此作为发放工资和年度考核的依据。
眼见为实。记者查看了几十本民情日记,每篇日记就是他们昨天工作的见证。透过字里行间的柴米油盐、春播秋收,我们看到大学生“村官”在融村之路中的探索与苦闷、憧憬与喜悦,见证了他们由幼稚迈向成熟的心路历程。
张松蓬是巡镇镇上庄村的主任助理,到任之初,为尽早熟悉村情,恨不得一夜之间就和村民打成一片,可村民反应冷淡,对他这个外来户有种本能的排斥。小伙子并不气馁,求助村党支书和村委会主任,请他们带着自己挨户走访。半年过去了,转眼到了春播季节,张松蓬得知有5户村民连化肥都买不起,就用自己不高的工资,花2000元购买了2吨化肥,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张松蓬的诚心,逐渐被乡亲们接纳。
女“村官”张琳文笔优美,日记中的人物鲜活生动。2008年,县里开通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让农民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享受专家的指导,实现科学种田。可谁知,在“农党网”开通之初,大部分村民根本不沾网站的边。为了动员村民观看,她几次让人气哭,直到把刚小子动员出来,情况才慢慢有了好转。
刚小子夫妻二人是马束坪村勤恳劳作的典型,可老天偏偏不遂人愿,种地地被水冲,养猪猪得疫病。教训使刚小子明白,不懂科学知识难以致富。在张琳的动员下,他第一个来到放映室,在“农党网”上学会了种植脱毒马铃薯,收益翻番。后来又养了20多头猪,个个膘肥体壮。在刚小子的示范下,越来越多的村民才走近“农党网”。
正是在这种农村琐事中,大学生“村官”凭着自己的坚持和韧劲,用诚心和善意,拉近了和村民的距离,获得了他们的信任。
河曲县也用小日记,破解了“下不去”的大难题。
结对帮带,尝试创业艰辛;特长引导,打造自身优势
“给我一个支点,就能撬动地球。”
年轻人不乏创业激情和勇气,他们有胆识、敢创新,但缺经验、缺资金。对多数大学生“村官”而言,他们稚嫩的肩膀,还不足以独自挑起创业的重任。为了让他们少走弯路,河曲县委组织部调动起全县资源,全方位帮扶“村官”创业。用他们的话说,民情日记解决“下得去”,立体帮扶解决“干得好”。
帮扶形式多种多样,有“结对帮带”“创业帮扶”“团队创业”等等,总之,只要政策允许,河曲县要人出人,要钱帮钱,为大学生“村官”创业大开绿灯。
河曲的思路是:让大学生“村官”在创业中成长,为乡亲们致富趟条路;同时,在创业中发现人才,为党的事业培养接班人。
单寨乡是农业乡,土豆是主产,乡党委提出“产业兴乡,土豆富民”的思路,打算在全乡推广脱毒马铃薯。但脱毒马铃薯的原种只有拇指盖大小,像土豆上长出的小瘤瘤,村民不接受这种“怪胎”。乡党委书记找到胡家坪村村委会副主任杨瑞东,想让他这个大学生“村官”带个头。
2009年5月,杨瑞东领命。在县乡村多方人士的帮扶下,他参观学习、调选优种、动手试验,在2亩地里试种了22个品种。在村党支书手把手的调教下,试验非常成功,证实东北白、2191两个品种适合高山地种植,亩产竟然达到了2000公斤,比传统种植的品种整整翻了一倍!
村民看着眼馋了,第二年不用动员,全村种了400多亩,今年扩大到800多亩。
单寨乡紫河村大学生“村官”胡燕锋是个有经济头脑的年轻人,在方方面面的帮扶下,他吸收了5家农户,成立了“仓廪实地种植专业合作社”,当起了名副其实的农村经纪人。2008年,他整合周边村资源,在江浙一带形成自己的马铃薯销售网络,前后外销马铃薯5000多吨,占全县的60%-70%。胡燕锋还做起了普通农村经纪人不会的互联网销售,占到总销量的20%以上。
像这样的大学生“村官”创业团队,河曲县已有许多。看到这些孩子们如此出息,许多地方争着抢着想要。最近神华集团招工,点名只要大学生“村官”,河曲县一次就有18人考中。
委以重任,打造主干团队;悉心栽培,“村官”初试身手
“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一千个昼夜,我走出了好远,蓦然回首,乡亲们那一张张或期盼、或赞许、或埋怨的脸庞,都已成为我前行的动力。”这是单寨乡马束坪村党支部书记、女“村官”张琳写在创业笔记扉页上的话。
张琳是幸运的,像她一样担任村企“主干”的大学生“村官”河曲县有32人,这意味着他们已进入大学生“村官”的重点班。,这意味着他们已进入大学生“村官”的重点班。
这些不到三十岁的学生娃,能够挑起这副重担吗?对多数大学生“村官”来说,没人帮扶,起步之初未必完全胜任。为什么要花费大量心血培养大学生“村官”?这是党的事业的需要,也是对“村官”本人负责。年轻人需要到农村历练,接班人需要在 “主干”岗位上快速成长。
重点班就要重点培养,为此,河曲县实行“大手”牵“小手”的班主任负责制,初步验证,运行良好。
班主任负责制是借鉴了学校的管理经验,凡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的,由一位德高望众的离退休老干部任班主任,县乡干部数人担任辅导员和联络员,组成一个主干团队,为村里发展献计出力。老干部有时间、有经验、有人脉,大学生“村官”有知识、有精力、有闯劲,老少结合,相得益彰。
采访中,我们在马束坪村见到了76岁的河曲县原县长刘三虎,这次牵手活动中,他担任马束坪村主干团队的班主任,和他牵手的是该村党支书兼村委会主任张琳。
刘三虎在河曲曾任十年县长,对这里的山山水水了如指掌。牵手当天,老县长就与张琳达成试种草木犀的意向,想为发展生态农业探条路。老县长让一位农户试种了8亩草木犀,并自掏腰包500元给他作试验费。目前,试验已初获成功。
经过“主干”岗位的历练,一些大学生“村官”已崭露头角,沙坪乡前麻地沟村党支书兼村委会主任王志刚,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2008年4月,25岁的大学生“村官”王志刚以代理村党支书的身份来到前麻地沟村。临行前乡干部告诉他,这是个典型的“煤炭村”,因煤产生的干群矛盾十分尖锐,村干部相继辞职,村“两委”班子彻底瘫痪。乡干部叮咛他,先进村看看,实在不行赶紧往外跑。谁都没想到,王志刚到任当晚就召开村民大会,倾听村民的意见建议,寻找问题的症结。他将其归纳为“两个问题”“一个矛盾”,即“因村集体账务不清导致村务不公开问题”“因采煤引起的村民耕地塌陷问题”以及“村与煤矿之间的利益补偿不能平衡的矛盾”。
为解决村里矛盾,他将自己的调查结果形成了上万字的调查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征得乡党委的支持。随后,公布账目、清理遗留、解决问题、建章立制,采煤引起的土地塌陷问题也达成补偿协议。
矛盾的圆满化解,令村民对王志刚刮目相看,2008年村“两委”换届,他成为村里不二人选。在今年的市县换届中,王志刚当选为忻州市政协委员和河曲县政协常委。
大学生“村官”工作是一项新事业,许多问题还在探索和规范中,要让大学生“村官”真正“下得去”“干得好”“流得动”,既需要智慧,更需要管理者付出爱心和汗水。河曲县从严管理、立体帮扶、大胆使用的大学生“村官”管理模式,有创新,可操作,值得借鉴。
20年后看“村官”,希望能给世人带来惊喜!
第二篇:90年后看建党90周年.
90年后看建党90周年.九十年前,一个古老民族的灵魂被重新唤醒,他开始在这片广袤的地上游走,所到这处播种下希望,传递了力量星星之火在所石库门民宅中点燃成为了日后能照耀中华大地的一轮红日。转眼之间,九十年的岁月过去了,当年只有50多位成员的年轻政党,今天已成长拥有近八千万人的世界最大政党唯独不曾褪去的是那鲜红底色。多少共产党人为了今天而失去了年青的生命,才让我们迎来了今天的辉煌,他们丝毫不怕刀山火海,他们也不怕泥潭深渊。
我感动,巾国不让须眉,刘胡兰面对死亡时的镇定自若,义无反顾,我敬仰,董存瑞以身炸碉堡的悲壮与豪迈,我佩服,邱少云在烈火中纹丝不动的坚持。面对恐怖与死亡,他们没有被吓到,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擦干净身上的血迹,埋好了战友,又开始战斗了。不仅在革命时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在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共产党人依然保持着高尚的品质与精神,两弹元勋邓稼先,导弹之父钱学森在美国的威逼利诱之下从未动摇过的是他们加国的信念,焦裕禄于然一身,满腔热情默默的倾洒在西部那贫瘠的土地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周恩来总理更是激励一代又一代的年青人。他们的事迹穿越战火与硝烟,超越光荣与梦想,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他们的精神在浴火中涅重生。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任长霞、郑培民、沈浩这此一心扑在工作上,把生命献给祖国和人民,我们党的优秀儿女依然感动这个时代,支撑起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大厦。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带领中华民族从这个胜利走向那个胜利。
今天是建党九十周年,我们回望过往的光荣,也是为了找回党的源泉!
六年级:郭紫昕
第三篇:大学生村官看华西Word 文档
在市委、市政府对农村基层干部综合素质培养的高度重视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下,在华西人民的大力帮助下,我有幸参加昆明市村级干部华西村培训班第三期的培训。我到了苏南的各个城市,可由于各种原因,我错失了到华西村参观的机会,给我留下了很大的遗憾。今天,我终于有机会来到这个我向往已久的华西村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培训。通过听新老书记的专题报告、几位副书记的授课、以及实地参观,我感触很多,体会也很多。
一、对华西村的认识
华西,一个令人瞩目的焦点,一个让人惊叹的现实,一个远看像林园、近看像公园、细看是农民生活在幸福的乐园,是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典型;华西,“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模范村民委员会”、“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文化典范村示范点”......。关于华西的殊荣实在太多了,还是说说华西是如何发展壮大的。
(一)、一个好的领路人和领导班子。那就是吴仁保老书记和华西的党组织。华西于1957年建立党组织,党员人数占村民人数的70.16%,正是在老书记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党员的团结和努力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有福民先享,有难官先当。这充分体现了华西领导班子不谋私、不谋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
(二)、有一群高素质的村民。他们爱党爱国爱华西,爱亲爱友爱自己。在华西,如果要召开村民会议,10分钟就能到齐,他们把每一次的会议当作是学习的机会。对党组织决定的事,认真执行,绝对服从。他们相信党,相信华西的党组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华西的党组织就没有现在的华西。他们有一个坚定的信念:社会主义一定能福中国,同样也能福华西。
(三)、有一条好的致福道路。农业只能让农民实现小康,只有工业才能让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从1961年建村时的一个只有667人,0.96平方公里,一个偷偷搞的小五金加工厂的小村,发展到如今的1500多人,家家住400—600平方米的别墅,拥有1—3辆轿车,100—1000多万元的存款,创造年销售额达450亿的华西集团,让世人为之震撼。
(四)、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无论是华西党组织的各项制度,还是华西的村规民约,资金管理,分红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村民的自检自查制度,把华西、华西的村们置于全社会的监督等等,充分体现了华西的制度非常健全。
(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光从华西一年450亿的销售额,纯利润达30个亿来看,很多人都会想,这里的村民、尤其是吴仁保本人肯定有上亿的资产,可实际上,最富的也只有1000多万。所以,在这里的村民贫富差距不大,真正体现了华西的共同富裕。他们把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公司的不断壮大。在华西蓬勃发展的同时,不忘环境保护,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所有这些,都为华西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六)、外在原因。华西今天的成就,有它自身的原因,也有外在的条件。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华西的地理位置,华西周边城市的辐射,还有就是华西的知名度,全国上下70年代就开始学习华西,这对华西自身来说,既是监督,又是提高自身企业知名度的大好机会。
二、对吴仁宝老书记的认识
吴仁宝不是神,他是一个人,一个农民,一个农民的先进者,一个优秀的农民企业家,一个党员,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一个享誉各种殊荣的共产党员;勤劳,他善良,他爱党,他爱民;他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拿全村最高工资,不住全村最好房子,以身做则,自施压力;他善良,胸怀宽广,看到别人的儿子落水身亡,把自己的儿子送给他们,被别人陷害、攻击,他不记仇,一视同人;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化身,是幸福的使者,是华西的骄傲,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三、学华西、谈发展
华西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建立一个好的基层党组织,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改变村民思想,提高
村民素质;大搞可持续发展的集体产业等等,我。我们要学习的地方很多,要做的事也很多,但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认为,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如何真正的投入到农村。不凡回头看一看,我们09年大大学生村官走了多少?08年的又还有多少在岗?我们现在的村官工作短的只有4个月左右,长的也不过1年,那么2年后,3年后,我们又将有多少大学生村官离开这个岗位?短短的时间里,我们能做什么?更谈何发展?大多也就是做到了解民情,刚能处理村里的一些日常事务,就离开了,那么,国家出台的选聘大学生村官到基层的作用体现在哪里?市委、市政府花如此大的代价组织大家到华西学习的目的可否实现?所以,我认为,大学生村官工作要有长期性。09年云南省公务员考试前几天,大家打电话问我:你今年报考的是哪里的公务员?你在哪里考?当时我蒙了,因为我根本就没有想过今年要去报考公务员。是啊!有政策说不可以考吗?没有。所以,如何建立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长效机制,如何真正的服务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待各位大学生村官的无私奉献,有待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的共同研究、探讨。
第四篇:看村官普发兴
观看《村官普发兴》有感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早上接到办公室通知下午去涟源电影院看个电影关于村官的,我就纳闷:我都有十多年没看电影了,看什么电影啊?但联想到自身就是“大学生村官”的身份,便觉得很有必要去看!
影片是以全国劳模、云南省祥云县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普发兴的真实事迹改编成的电影《村官普发兴》,普发兴做为基层组织的支部书记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一身克己奉公、全心全意服务群众感动了每位在场的观众,回镇后我又在网络上观看了普发兴的各种事迹。
1987年普发兴上任时就已经是年过半百之人,到2007年任职20年来普发兴恪尽职守、勤奋工作、公而忘私、服务百姓,带领全体下庄村民艰苦奋斗,把贫困的下庄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而他本家原是贫困村里的富裕之家,却在他任职村支部书记这天开始慢慢变成了富裕村里的贫困之家。这位基层农村干部、全国劳模、“中国优秀村官”、“6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云南人物”之一,最终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任上。
做好人是做好官的一个前提。俗语说:做一时的好人易,做一世的好人难。可普发兴20年间处处想的都是老百姓的利益,从来不为自己、家人谋取半点好处。以至他女儿都抱
怨:我怎么摊上个你这么个爹,别人是好日子享受,我却是越来越倒霉;他儿子也说道:你就乘势下来,你看看别人都是慢慢变富了,我们家却是越来越穷了。可他用党员的本质告诉自己:我不能退,我是清白的,我经得起人民群众与组织的考验,我还能为村里的发展贡献力量。从带领群众发展经济致富,到引领后辈教育兴村;从补贴贫困户生活,到管理支助款项建房;从处罚女儿家的违章建筑,到改善环境招商引资。都是一件一件从自身做起,从儿女“开刀”。件件小事却体现着其无时无刻不关心民众,无时无刻不关注民生疾苦。现在社会上其实,干部就应该这样:先干一步。干部带头了,为百姓做实事,做好事,许多群众就会模仿,无形中就树立起了村干部的威信。计划生育你在自家亲戚、朋友那做好了工作,群众就会服你;社区村落街道环境卫生你带头搞好了,村民就会自觉维护了;社会文明道德你带头了遵守维护,百姓群众就会拥护你。影片中还有一句话是所有广大村干部可以学习借鉴的:我做不到的,党员可以不做;我的家人做不到的,群众可以拒绝不做。听来普普通通,却震撼人心。敢于大庭广众中如此说,敢将自己及家人主动臵于大众监督之下,无异于随时准备牺牲个人利益及家庭利益。正是这种牺牲精神,正是这种带头精神,党员干部才能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学习学习再学习是不断获得进步的动力源泉。经查阅资
料可以知道普发兴是一个真正“活到老学到老”的模范,他时常把《农村百事通》、《农村致富顾问》、《农村新技术》等实用书籍带在身边学习,这为他带领群众致富奠定了良好的理论指导基础。这也是从影片中可以看到,他的眼光比其他人看得长远;他的思维比别人快;他的能力比别人强。更可贵的是他能知错就改,决不掖着藏着自己的缺点,自觉接受人们群众的监督。土法炼锌他二易其址到为改善投资环境推倒所有炼锌炉;为争取本村多几个入学指标,力争县六中高中部落座本村,下庄村先后出了36名大学生,还有几个考上了“大学生村官”,回本村继续服务群众。件件事实证明其眼光看得何其长远。现在村村都有了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与农家书屋,为的就是党员干部经常受教育、使农民朋友长期得实惠。可我们有的村不但不能好好学习,甚至有些村的设备早就不见了,书屋里的书有借无还。这就希望基层的支部书记能带头维护好设备,并建立起一个科学的长效管理机制,让这个两个平台发挥其最大效益。
好的作风造就一名好的干部。以前的下庄村确实是比较稳定,没有什么社会问题,但那是古代的“愚治”。影片中一开始就出现换届选举后查出村里80%以上的党员都有村公帐欠款,但全体村民却不知情,普发兴一上任就追查所有帐目,使欠款100%追回到位。我们党也早就明确提出村务公开、村财务公开,务必使村民对村里的事务,财务做到心中有数。
村干部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自己心身坦荡。普发兴上任后,其儿子找他帮忙在村上搞建设时去拉水泥、沙子、石料等,他断然拒绝,他老婆铁姑娘队长向他哭诉时,他告戒道:只要我在任一天,我家里人就不能与村经济有挂钩。这真正体现了一名党员干部的大公无私精神。为把高中办到村里,用自己的钱垫付招待考察校址的教育官员,生怕浪费公家财务;认真管理“小上海”的支助款,帮村特困户翻盖危房。一个好村官为人的品质,让人肃然起敬。
普发兴,一个很普通的名字,一个很普通的村官,却谱下了一段不朽的精神,他的人格魅力书写了一个农村“村官”的典范。我做为新一代农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我感受到了自身的责任,我应以他为榜样,学习他那无私奉献的精神、时刻心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学习他始终以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学习他那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积极解放思想,时刻提高自身修养,努力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积极为民,在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活动中再创佳绩。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第五篇:我看大学生村官
我看大学生村官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城乡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尤其是广大农村青年进入城市,这就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短缺及农村的进一步落后。为了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央组织部等有关部门号召广大高校毕业的大学生走进农村,担任村官一职。目前,就大学生担任村官这一现象,社会上的评论优劣不等。要分析大学生村官这一现象,首先我们就需要了解这一现象的相关背景及其现状。
当前,“大学生村官”已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大批的大学生涌到农村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什么这么多的大学生甘于放弃大城市而进入到农村呢?这就有必要了解我国当前的大背景。
从大学生自身来看,高校的扩招,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涌现到市场,这就必然导致职业岗位的供不应求,当前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高校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才资源。面对大批的失业高校大学生,势必是一种浪费,到农村中去担任村官,可以说是一种选择,也可以说是一种才能发挥的途径。就农村本身现状来看,长期的人才外流导致农村基层人才匮乏,素质有待提高,在很多方面诸如教育、医疗卫生及农业技术等方面都存在着相当严重的问题;另外,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践中,农村干部的作用极为重要。而当前,就农村干部而言,普遍现象是:年龄偏大,文化偏低,缺乏带领大家致富的本领及一种进取的精神,又严重的保守思想,等等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农村的发展。这就迫切需要有知识、有文化、有胆识的人才进入农村,填补长期以来形成的农村人才洼地,广大的大学生无疑是合适的人选。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共中央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大政方针,为大学生深入农村当村官提供了政策导向和支持。各省市出台的关于大学生村官的优惠条件也具有相当的吸引作用。
为了培养基层人才、提高农村干部素质,近年来,全国各地先后采取了多种渠道、多种措施吸引大学生到村里担任村官,争取达到“一村一名大学生”的目标。在政策的号召下,大批的高校毕业生舍弃城市进入到农村。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到达农村担任村官,也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工作者。
选聘大学生担任村官,向落后的农村输送高素质的人才,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首先是缓解就业压力,大学生锻炼自身,了解国情,实现社会人才的合理利用。其次是完善基层组织形式,为基层储备年轻干部,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并且科学定位大学生角色,带领农民致富,推动新农村建设。
虽然从大学生当村官的现状来看,总的来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很多大学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得到了农民的肯定,并且他们的自身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就现实而言,这一政策的实施过程中,阻力在所难免,总的说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制度不健全,造成大学生村官的环境不适应。大学生村官还是一个新名词,由于缺乏统一规范的机制和法规支持,他们还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的社会阶层。但目前,大多数村官是由村民选举出来的,且多由村民担任,村里的任何决策都需要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换句话说,村民特别是村官掌握着村里的人权、决
策权等权力,而大学生担任的多为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助理等职务,并不具有真正的实权,为不至于破坏村民自治,大学生村官很难有所作为。虽然这一职业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仍然还有不少地方政府对此重视不够,缺乏关怀和重视,难于留下人才。其次是大学生自身的问题。为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工作,各地出台了不少优惠的政策,在推动阶段,政府给以极大的承诺,诸如考研、考公务员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这就使得政府在吸引大学生到村官担任村官的同时,使应职大学生产生一种把担任村官作为谋求好前途的“跳板”的心理。而且对于刚刚离开繁华都市的大学生,尤其是根本没在农村生活过的大学生,农村条件的艰苦,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差距,再加上工作中的挫折,不少大学生自然而然就会产生离开农村的想法。另外,传统观念的束缚,世俗眼光的影响不容忽视。广大农村在渴望有知识、有文化、懂技术的大学生人才到来的同时,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地方保护主义,部分当地的负责人目光短浅、为了自身利益受损而害怕新型人才的进入甚至可能通过一些理由来裁撤大学生村官。并且在多数人眼中,大学毕业生应该是在城市里找工作而不是农村,认为到农村工作的人不如城里的优秀。最后是关于后期管理问题的担心。目前,各地政府出台了各项优惠政策来吸引大学生,可是这些大学生村官工作期满后,政府真正能在忽视原则的前提下做到承诺吗?这也是大多数大学生担心的问题。
所以,作为一种新生的事物,大学生村官制度有其优越性,在为新农村建设做出了贡献的同时,对大学生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事物的两面性也决定了其在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阻力。然而,这些组里并不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应该做到思路明确,加强制度建设。一项好的制度设计出台后,必须有一系列措施来保证制度的落实。否则就有虎头蛇尾、偏离预期目标的风险。制度上,大学生担任村官,政府必须着手参与,制定具体的政策和优惠条件吸引大学毕业生走进农村,以起到留住人才的作用。同时,对于到任的大学生村官,不能置之不理,而应当是进行定期的培训,以达到在弥补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基础上提高其服务的能力,同时定期的考核必不可少。思路上,要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村官是一项战略工程,而不是权宜之计。所以逐步建立完善相应得配套实施,诸如建立健全必要的法律、法规,以防止大学生村官的过于频繁的流动;国家通过制定更多的政策和待遇。
基层领导对于大学生村官必须有一个观念上的转变。应当明确大学生村官的任务,让他们真正参与到实际的基层项目中,给以实权。同时,还必须明确,作为一个刚刚踏入社会的大学生,到农村,带来的可能是技术,甚至可能仅仅是一腔热忱,作为基层的领导者,不应怀有大学生到村带来的就是资金、就是技术、就是发展,他们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进步,最终带来农村经济的发展。
就大学生自身而言,要担任好村官这一职务,必须做到:首先,必须提高自身的服务农村的能力,这不只是专业方面的能力,还需要在到农村工作后,树立一种村民意识,与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把自己作为农村的一员,融入农村生活;其次,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安心工作,不断提高自己,服务“三农”,不让农村失望;再次,还需摆正一种心态,转变择业观念,敢于挑战世俗的眼光,认识到工作是没有高低之分的,关键是要适合自己。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学生村官所发挥的作用极为重要。可以说,大学生村官的实施对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等方面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可谓一举三得。当然,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阻力,要克服这些阻力,需要的是政府、农村、大学生三方的共同努力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为了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大学生村官必须进行制度化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各项活动有法可依。此外,作为当代的大学生,特别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深知民间现状,更应当响应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号召,回到农村,运用自己的所学,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之中。总之,在多方的共同参与、努力下,阻力并不能称其为真正的阻力。目前,大学生村官制度,需要的是时间,来保证各项配套实施的完善及思想观念的转化。从长远来看,大学生村官制度与我国的实际相结合,具有相当旺盛的生命力,前途是光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