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失时机 攻坚克难(深化改革认识论二)
不失时机
攻坚克难
——人民观点〃深化改革认识论二
今日之中国,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面对“世所罕见”的复杂局面,深化改革总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考量。面对这样的改革形势,既需清醒坚定的政治勇气,也要统筹兼顾的政治智慧;既需珍惜发展进程中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改革成绩,也当正视深刻转型中积累的不容忽视的改革问题。
在今天的中国,关于改革的话题总能引起热议。30多年的改革开放,让全体人民切实分享了巨大益处,也让中国的发展跨上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改革”二字总能点燃激情、获得关注、触动思考的重要原因。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从不同层面划定了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明晰了推进改革的关键环节,确立了下一步改革的重点任务。当改革进入攻坚克难的深水区,要形成各种因素最优配比、找到改革发展最优路径,尤需科学研判改革棋局、正确判断改革形势。
30多年改革开放,成就了社会主义中国前所未有的辉煌,让一个13亿人口的后发农业大国,昂首步入现代化。在国际风云几处寂寥几处衰落中,破浪前行的“中国航船”赋予一种崭新社会制度光荣与信心。
经过30多年风云激荡,改革所处的历史环境、动力机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于改革,也存在一些不同认识。只有全面、辩证地 看待改革,才能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凝聚起宝贵的社会共识。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近十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税费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大型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股权分置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体系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改革迈出重大步伐;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各种民生难题不断破解……这些改革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打开历史视野,定位现实坐标,中国从未停止改革的步伐。近十年来,一项项重大改革措施不断推出,覆盖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经济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不断焕发;政治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文化事业生机盎然,文化产业空前繁荣;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加强,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改革全面推进。这一切,既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惠及亿万人民群众。
如果没有持之以恒地攻坚克难,就没有医疗保险全覆盖、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免除,就不会有亿万群众“民生黄金时代”的深切感受;如果没有大刀阔斧的昂然奋进,就没有经济增长年均10%、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城镇化率超过50%,就不会有“中国号”巨轮举世瞩目的进步。
这是我们研判改革形势的基本前提。外国人很难理解,为什么一 个发展如此迅速、各方面都在快速变化的国家,它的国民仍然有着强烈的改革意识,不断重申深化改革。而深化改革之所以成为这个东方大国的主旋律,源于中国现代化的自身逻辑。
小平同志说过,世界上的事物是变化多端的,社会是越发展越复杂。改革也不例外。时至今日,中国社会的发展已经步入一个新的阶段。许多过去被高增长掩盖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如何解决我们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如何让改革成果由更多人共享、更多人受益,如何破除阻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检验着我们党的执政能力”。这是胡锦涛同志一再要求“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现实背景。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牢记改革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这也要求改革的设计必须更加到位,改革的方向必须更加科学,改革的措施必须更加协调。
今日之中国,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面对“世所罕见”的复杂局面,深化改革总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考量。面对这样的改革形势,既需清醒坚定的政治勇气,也要统筹兼顾的政治智慧;既需珍惜发展进程中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改革成绩,也当正视深刻转型中积累的不容忽视的改革问题。我们坚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开拓前进,就一定能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局面。(人民日报)
第二篇:《人民日报》深化改革认识论4篇(2012年2月至4月)
2012-02-24日,人民日报在第八版(《观点》)以“深化改革认识论”为栏题,发表了由该报评论部撰写的系列评论的第一篇——《宁要微词,不要危机》。该文就当前如何进一步深刻理解改革的意义,应该以怎样的认识去推进改革等等,进行了精辟的论述,并引起了广大读者的热议。
宁要微词不要危机
无论方案多么周密、智慧多么高超,改革总会引起一些非议:既得利益者会用优势话语权阻碍改革,媒体公众会带着挑剔目光审视改革,一些人甚至还会以乌托邦思维苛求改革。对于改革者来说,认真听取民意,又不为流言所动,既需要智慧和审慎,更要有勇气与担当
自1978年至今,中国的改革已如舟至中流,有了更开阔的行进空间,也面临着“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挑战。
发展起来的问题、公平正义的焦虑、路径锁定的忧叹„„在邓小平南方谈话20周年、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人们对改革的普遍关切,标注着30多年来以开放为先导的改革进入了新的历史方位。
冲破思想藩篱、触动现实利益,改革从一开始就挑战着既定格局,也无可避免地伴随着“不同声音”。无论当年的联产承包、物价闯关、工资闯关,还是今天的官员财产公示、垄断行业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改革总是在争议乃至非议中前行。
所不同的是,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改革顶层设计”,从经济领域到社会政治领域,改革越是向前推进,所触及的矛盾就越深,涉及的利益就越复杂,碰到的阻力也就越大。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容易的都改得差不多了,剩下的全是难啃的“硬骨头”,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
改革就会招惹是非,改革就是“自找麻烦”,改革也很难十全十美。30多年后,身处深水区和攻坚期,无论方案多么周密、智慧多么高超,改革总会引起一些非议:既得利益者会用优势话语权阻碍改革,媒体公众会带着挑剔目光审视改革,一些人甚至还会以乌托邦思维苛求改革。对于改革者来说,认真听取民意,又不为流言所动,既需要智慧和审慎,更要有勇气与担当。
在改革进程中,可怕的不是反对声音的出现,而是一出现不同声音,改革就戛然而止。现实中,或是囿于既得利益的阻力,或是担心不可掌控的风险,或是陷入“不稳定幻象”,在一些人那里,改革的“渐进”逐渐退化为“不进”,“积极稳妥”往往变成了“稳妥”有余而“积极”不足。这些年来,一些地方改革久议不决,一些部门改革决而难行,一些领域改革行而难破,莫不与此有关。
然而,“改革有风险,但不改革党就会有危险”。纵观世界一些大党大国的衰落,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只有修修补补的机巧,没有大刀阔斧的魄力,最终因改革停滞而走入死胡同。对于当前各地各部门千头万绪的改革来说,面对“躲不开、绕不过”的体制机制障碍,如果怕这怕那、趑趄不前,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消极态度,甚至将问题矛盾击鼓传花,固然可以求得一时轻松、周全某些利益,但只能把问题拖延成历史问题,让危机跑在了改革前面,最终引发更多矛盾、酿成更大危机,甚至落入所谓 “转型期陷阱”。
小平同志在20多年前就曾告诫:“不要怕冒一点风险。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能力,承担风险的能力”,“改革开放越前进,承担和抵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我们处理问题,要完全没有风险不可能,冒点风险不怕”。事实上,从改革开放之初的崩溃边缘,到南方谈话前的历史徘徊,我们党正是着眼于国家和人民的未来,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改革精神,敢于抓住主要矛盾、勇于直面风险考验,才能化危为机,推动改革开放巨轮劈波斩浪,让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一个长期执政的大党,尤其要时刻警惕短期行为损害执政根基,防止局部利益左右发展方向,力避消极懈怠延误改革时机,所思所虑不独是当前社会的发展稳定,更有党和国家事业的长治久安。面对全新的改革历史方位,当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宽广视野,以无私无畏的责任担当,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所要求的,“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如此,我们就一定能把风险化解在当下,让发展乘势而上,为党和国家赢得一个光明的未来。
《人民日报》评论部22日发表文章,题为《不失时机 攻坚克难(人民观点·深化改革认识论 ②)》 文章如下:
今日之中国,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面对“世所罕见”的复杂局面,深化改革总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考量。面对这样的改革形势,既需清醒坚定的政治勇气,也要统筹兼顾的政治智慧;既需珍惜发展进程中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改革成绩,也当正视深刻转型中积累的不容忽视的改革问题。
在今天的中国,关于改革的话题总能引起热议。30多年的改革开放,让全体人民切实分享了巨大益处,也让中国的发展跨上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改革”二字总能点燃激情、获得关注、触动思考的重要原因。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从不同层面划定了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明晰了推进改革的关键环节,确立了下一步改革的重点任务。当改革进入攻坚克难的深水区,要形成各种因素最优配比、找到改革发展最优路径,尤需科学研判改革棋局、正确判断改革形势。
30多年改革开放,成就了社会主义中国前所未有的辉煌,让一个13亿人口的后发农业大国,昂首步入现代化。在国际风云几处寂寥几处衰落中,破浪前行的“中国航船”赋予一种崭新社会制度光荣与信心。
经过30多年风云激荡,改革所处的历史环境、动力机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于改革,也存在一些不同认识。只有全面、辩证地看待改革,才能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凝聚起宝贵的社会共识。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坚持以改革为动力,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近十年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税费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大型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股权分置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体系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改革迈出重大步伐;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各种民生难题不断破解„„这些改革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
打开历史视野,定位现实坐标,中国从未停止改革的步伐。近十年来,一项项重大改革措施不断推出,覆盖中国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经济体制改革大力推进,新的经济发展动力不断焕发;政治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民主法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文化事业生机盎然,文化产业空前繁荣;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加强,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改革全面推进。这一切,既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惠及亿万人民群众。
如果没有持之以恒地攻坚克难,就没有医疗保险全覆盖、义务教育学杂费全免除,就不会有亿万群众“民生黄金时代”的深切感受;如果没有大刀阔斧的昂然奋进,就没有经济增长年均10%、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城镇化率超过50%,就不会有“中国号”巨轮举世瞩目的进步。
这是我们研判改革形势的基本前提。外国人很难理解,为什么一个发展如此迅速、各方面都在快速变化的国家,它的国民仍然有着强烈的改革意识,不断重申深化改革。而深化改革之所以成为这个东方大国的主旋律,源于中国现代化的自身逻辑。
小平同志说过,世界上的事物是变化多端的,社会是越发展越复杂。改革也不例外。时至今日,中国社会的发展已经步入一个新的阶段。许多过去被高增长掩盖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如何解决我们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如何让改革成果由更多人共享、更多人受益,如何破除阻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检验着我们党的执政能力”。这是胡锦涛同志一再要求“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现实背景。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牢记改革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这也要求改革的设计必须更加到位,改革的方向必须更加科学,改革的措施必须更加协调。
今日之中国,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面对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面对“世所罕见”的复杂局面,深化改革总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考量。面对这样的改革形势,既需清醒坚定的政治勇气,也要统筹兼顾的政治智慧;既需珍惜发展进程中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改革成绩,也当正视深刻转型中积累的不容忽视的改革问题。我们坚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开拓前进,就一定能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局面。
《人民日报》3月29日发表评论部文章,题为《重要领域重点突破——人民观点·深化改革认识论③》 文章如下:
从改革全局来看,关键环节“一子落而满盘活”,关系到改革成效,是改革的有力支点;重要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到改革成败,是改革的重中之重。突破重要领域、打通关键环节,将是下一步改革的关键,对推进改革大业至关重要。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任何人也无法回避,考验着我们改革的智慧和技巧,更考验着我们改革的决心和勇气。
近日,今年经济体制改革重点确定。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等,将成工作重心。实际上,从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到加强社会管理创新;从调整收入分配差距,到破解各种民生难题„„近年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一直就是解决矛盾的支撑点、克服困难的突破口,确保了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当改革从“摸着石头过河”进入攻坚克难的深水区,重要领域的重点突破,必然能将改革不断推向深入。
实际上,这又何尝不是中国改革一以贯之的路径选择?改革初期,“联产承包”推动农村发展,撬动整个中国的改革进程;上世纪90年代,“分灶吃饭”激发地方活力,赋予持续发展的深层动力;进入新世纪,“科学发展”更新治理思路,奠定转型升级、又好又快发展的崭新格局。
从改革全局来看,关键环节“一子落而满盘活”,关系到改革成效,是改革的有力支点;重要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到改革成败,是改革的重中之重。突破重要领域、打通关键环节,将是下一步改革的关键,对推进改革大业至关重要。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胡锦涛同志在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大会上再次要求,“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30多年来,中国的改革本身就是循着从易到难、从局部到全局、从增量到存量的顺序展开。渐进式的改革之路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全新阶段。进一步深化改革,要解决的大多是涉及面广、配套性强、利益关系复杂的问题。医疗、教育、社保,每一项举措的推进,都关乎亿万人民的根本利益;财税体制、户籍制度、收入分配,每一个领域的改革,都涉及整体性、全局性的根本问题。
后金融危机时代,政府与市场如何各尽其责?分税制改革走过近20年,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如何合理优化?城镇化率超过50%,城市与农村如何协调发展?生产总值全球第二,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如何齐头并进?社会转型不断深化,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如何互补短长?如果说改革是一盘大棋局,回答好这些问题,就是理顺各个棋子之间的关系,确定战略中的主战场、找准进攻中的主方向。
在改革的重要领域、关键环节上不断攻坚克难,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任何人也无法回避。只有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才能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只有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才能理顺中央与地方及地方各级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更好地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只有深化土地、户籍、公共服务改革,才能理顺城市与农村的关系,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只有推进社会事业、收入分配等改革,才能理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效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只有推进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创新,才能理顺政府与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关系,建设服务、责任、法治、廉洁政府。这些重要领域的关键问题,考验着我们改革的智慧和技巧,更考验着我们改革的决心和勇气。
从这些重要领域与关键环节出发,《政府工作报告》划定了今年改革的六项重点任务。无论是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还是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无论是深化价格改革,还是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无论是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还是加快推进政府改革,这些领域都积累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也面临着不少新情况的挑战。面对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只有积极深化改革、妥善解决问题,才能推动“中国号”巨轮破浪前行。
重要领域,重点突破。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把顶层设计与末端治理结合起来,把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起来,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明确主攻方向、突出战略重点,就一定能让改革健康稳妥向前,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
立足国情循序渐进 2012-04-05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日前发表评论部文章,题为《立足国情 循序渐进——人民观点·深化改革认识论④》,文章如下:
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积极稳妥的改革思路,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的统一,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这是中国所有改革的一条底线,也是13亿中国人民的最大利益所在。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不仅是一个哲学命题,也是我们认识中国改革的必答课题。任何成功的改革,都不是主观臆想的结果,而必须在既定的现实生活中展开。如果没有对现实国情的关照,就无所谓改革;同样,如果不能从具体实际出发,也就不会有成功的改革。
改革是当今中国最鲜明的特征,正如大家所看到的,今天中国改革所处的历史方位,已经今非昔比;今天中国改革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攻坚克难。在这种背景下,以什么样的视野部署改革,以什么样的逻辑深化改革,既关系到改革本身的成败,也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
30多年改革开放,成就举世瞩目,变化堪称巨大。但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的:“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主要矛盾、具体国情,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基本出发点,也是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依据。一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入,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国际形势的新变化,都使得“主要矛盾”表现得更加突出。另一方面,只有更加积极地回应群众关切,更好地把握理想与现实的平衡,使改革一步一步推进、一步一步突破,才能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推动中国社会以坚实的脚步不断向前。
这也正是中国改革的现实逻辑。从一开始,中国改革就走了一条从实际出发的渐进改革之路。无论是安徽小岗村土地承包经营的探索,还是广东小渔村经济特区的试验,无论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初期改革策略,还是现代化“三步走”的宏观战略目标,无论是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实践,还是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要求,中国改革的历程遵循的是先易后难的务实路线,谋取的是由点及面的稳步推展。这其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改革的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空喊口号;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三篇:2021年某县脱贫攻坚深化改革工作要点二
2021年某县脱贫攻坚深化改革工作要点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扎实做好2021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推动扶贫领域改革全面进步,参照市委重大改革项目,结合我县实际,制定2021年扶贫领域深化改革工作要点如下:
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工作要点如下。
一、基本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扶真贫、真扶贫、脱真贫”工作要求,围绕春季攻势、夏季整改、秋冬冲刺的工作总基调,系统发力、重点突破、集中攻坚、尽瑞出战,强化作风建设,压实工作责任,加大资金投入,全力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役。
二、工作目标
主攻“A、B、C”,实现精准脱贫。即“A”是指全县2021年必保xx人口脱贫,力争xx人;“B”是指实现B个省定贫困村的退出;“C”是指实现C个市定贫困村的退出。
三、重点工作
(一)确保“五个到位”,夯实脱贫攻坚基础。
1.精准识别到位。对照国家精准识别同意部署和要求,及时做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动态识别调整,确保新增贫困人口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开展建档立卡数据比对,摸排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驾驭扶贫、危房改造、安全饮水、社会兜底保障等政策到户到人落实情况,确保贫困户信息采集表内的各项数据与贫困户真实情况一致,与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管理系统一致,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动态规范管理,确保档内无硬伤、档外无真贫。
2.资金投入到位。各级财政加大投入,落实财政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做到应整尽整,形成“多个渠道引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的扶贫投入格局。创新金融扶贫机制,用足用好“产业扶贫信贷通”“财政惠农信贷通”“扶贫过桥贷款”政策,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推进力度,建立健全扶贫小额信贷贴息政策。发挥扶贫再贷款导向作用,用好用足扶贫再贷款。开发精准扶贫产业保险、扶贫信贷保证保险产品。严格执行扶贫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加强资本使用绩效评价,防范资金风险。落实持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始终保持扶贫资金严管严查高压态势。
3.干部配备到位。按照“三二一”扶贫格局,调整完善干部帮扶队伍,配齐配强扶贫干部。深入推进“党建+”扶贫,抓住村“两委”换届契机,选优赔墙贫困村领导班子,加强村民自治建设,大力培养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制定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加大乡土人才队伍培养力度,深入打造“不走的扶贫工作队”。充分发挥乡、村扶贫工作站(室)专职管理职能,安排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每个乡镇扶贫工作站保证3人,村级扶贫工作室落实1-2名专职信息员负责精准扶贫信息工作,推广使用精准扶贫App。
4.思想教育到位。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加大扶贫与扶志、扶智、扶勤、扶德结合力度,注重用扶贫成效和脱贫典型教育贫困户梳理勤劳致富、脱贫光荣的思想。强化正向激励机制,在帮扶资金安排上正向引导,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公代赈等方式,让贫困群众敢想敢干、能干会干,激发贫困户脱贫信心和内生动力,促进自立自强和自主脱贫。对因懒致贫、因赌致贫、因婚致贫、因子女不赡养老人致贫等精神贫困问题,强化村民自我教育、管理、监督等自治方式,在帮扶政策上建立反向约束机制,加强教育惩戒,促进精神脱贫,克服“等靠要”。
5.宣传引导到位。认真学习总结井冈山市和吉安县率先脱贫摘帽的成功经验,为我县如期脱贫出列提供能借鉴、可复制的经验。注重培育发掘和总结宣传脱贫典型,举办脱贫攻坚摄影展,开设脱贫攻坚电视专栏,讲好贫困群众的“脱贫故事”,让贫困群众自我脱贫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赶有标杆。精心评选各地好的经验典型,做好全国脱贫攻坚奖的推选和全省脱贫攻坚奖的评选工作。
(二)发力“四个聚焦”,高质量打好脱贫攻坚战
6.聚焦目标任务脱贫攻坚。聚焦xx个省定贫困村、xx个市定贫困村,实现2021xx名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任务。深入调查研究,逐一采取不同方式,过堂把脉,明确“坚在哪里”“如何攻坚”,坐到谋定而后动。衔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大对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攻坚力度,在惠民项目、涉农资金、财政转移支付、金融保险、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等方面倾斜支持,为贫困村稳定退出、巩固脱贫成功提供有力支持和持久保障。优先支持贫困村自然村组2021年完成“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科学规划贫困村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量力而行,加大贫困村整体提升力度,全面完成xx户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实现100%,加快改变生活条件、发展环境和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面貌,确保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扶持发展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通过建立各种形式的村集体合作经济组织,提供中介服务、土地流转盘活闲置土地、土地增减挂钩盘活闲置宅基地和加大村级财政转移支付等多渠道增加集体收入,实现每个贫困村有村集体经济收入,逐步消除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带动贫困户发展。
7.聚焦稳定可持续脱贫。大力推进“两业”扶贫。要立足产业这个脱贫,统筹谋划产业发展,结合实际,深入推进产业扶贫全覆盖工程,以“村有扶贫产业、户有增收项目”为目标,以优势特色产业为依托,以组建合作组织为渠道,以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为链条,强化长效脱贫根本之策。通过重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发展林下经济等,结合实施光伏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旅游扶贫等,引导“城归”“雁归”人才留乡创业,推进村干部与能人带头领办和党员主动参与、村民自愿参与、贫困群众统筹参与的“一领办三参与”模式。深入实施就业扶贫。围绕方便贫困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继续开展园区企业承接、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链接、扶贫车间吸纳、农村能人引领、公益岗位扶持等六类就近就地就业扶贫新平台,以灵活拓展贫困群众就业门路。着力拓展“雨露计划”等职业技能培训,扎实开展就业扶贫“春风行动”。
8.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一是保障不愁吃不愁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和工业、服务业,开发更多公益性岗位,优先安排贫困群众就业,促进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推进农村低保提标增效,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扶持脱贫与防止返贫并举并重,对失能弱能的贫困人口应保尽保,筑牢兜底保障底线。二是保障住房安全。把让贫困群众住上安全房作为头等大事,作为重要民生工程来抓,加快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全面完成“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计划,全面完成C级危房加固改造和D级危房改造建设,坚决防止贫困户因建房举债致贫或返贫,确保贫困户不住危房。三是保障义务教育。加强学籍管理系统与建档立卡信息系统动态衔接,继续完善资助体系,建立义务教育扶贫资助政策学校校长与乡镇属地双负责制度,把各项资助政策精准到人,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就学,从制度上消除因贫失学辍学现象。四是保障基本医疗。扎实推进健康扶贫再提升工程,全面筑牢基本医疗、大病保障、补充保险和医疗救助“四道保障线”,切实保障门诊特殊慢性病待遇水平,全面实现贫困人口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报销结算,确保贫困患者医疗自付费用控制在10%以下,15种大病全部得到专项救治,并对深度贫困人口探索建立“爱心”救助兜底机制新防线,确保不让一人因病导致吃不饱穿不暖。
9.聚焦大扶贫格局。加大政府、市场、社会资源统筹力度,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大格局,强化各行各业凝心聚力脱贫攻坚机制。深入营造全社会参与扶贫氛围,重点深化社会扶贫网推广工作,抓成效、抓特色、抓对接,大力提升社会扶贫网统筹整合社会帮扶资源功能,全面提高帮扶资源与脱贫需求的对接质量和成功率。
(三)实施“三大行动”,强力决战脱贫攻坚
10.实施春季攻势行动。为确保2021年全县脱贫攻坚开好局、起好步,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决定1月至4月上旬,在全县范围开展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各乡镇(场)各部门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脱贫攻坚“春季攻势”行动,对标要求,对表脱贫任务,对照肩负工作责任,制定“春季攻势”行动的具体工作方案,集中精力、集中火力打好春季脱贫攻坚第一仗,确保今年脱贫攻坚再战告捷。
11.实施夏季整改行动。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工作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坚决整改落实。本着从严从实、较真碰硬的整改态度,全面查摆、主动认领,列出问题清单、措施清单、责任清单,明确时间表、任务书、责任状,拿出超常举措整改落实到位,确保脱贫攻坚的治疗和成效。
12.实施秋冬冲刺行动。坚持效果导向,紧盯硬目标、强化硬措施,抓调度,促进度,全力冲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确保交上脱贫攻坚工作满意答卷。
(四)压实“三个责任”,筑牢脱贫攻坚责任体系
13.压实主体责任。严格落实脱贫攻坚工作责任,将任务细化分解,逐级签订脱贫攻坚责任状,层层传导压力,级级压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合力攻坚的良好工作格局。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脱贫攻坚的第一负责人,脱贫攻坚工作必须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亲自检查,决不能当“甩手掌柜”。
14.压实行业扶贫责任。各单位要进一步明确细化行业部门脱贫攻坚责任,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特别是“十大扶贫工程”牵头单位要立足脱贫攻坚大局,将部门职能和行业资源进一步聚焦到建档立卡贫困户和贫困村,做到项目优先安排、资金优先保障、工作优先对接、措施优先落实,集中力量解决当前行业扶贫中的短板和突出问题。推进民营企业参加“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完善“百企帮百村”台账系统,探索建立民营企业帮扶与贫困村发展联结机制,实现贫困村与企业共赢发展。
15.压实结对帮扶责任。进一步加强乡镇领导干部包片、乡镇干部包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驻村、结对帮扶干部包户工作。结合脱贫攻坚部署安排,加强日常管理,加大督查考核的力度。驻村工作队员和第一书记必须履职尽责,蹲的住、沉得下、融进去,常驻在村,深入分析情况,制定脱贫规划、思路,与乡村干部相互配合,协同开展工作,切实做好宣传引导、建档立卡、分类施策、项目实施、条件改善、产业发展等工作。结对帮扶干部要切实做到因户因人施策,不能仅停留在走访慰问层面上。
(五)健全“两个机制”,强化对脱贫攻坚结果的运用
16.健全督查问责长效机制。制定我县脱贫攻坚督查巡查计划,加强与省、市脱贫攻坚工作督察组的沟通衔接,整合力量,共享资源,以及时发现问题为重点,以督促整改问题为导向,开展常规性的暗访督查,对不实不力的进行约谈。
17.建立健全正向激励考核机制。出台我县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办法和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的帮扶工作考核办法,对考核优秀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在干部任用、表彰奖励、待遇补贴、人文关怀、抚恤救助等方面,让真抓实干、兢兢业业的扶贫干部得到最大“实惠”,真正树立起勤政、务实、为民的“风向标”。建立基层扶贫干部的容错纠错机制,为改革者鼓劲、为实干者撑腰、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
(六)开展“一个治理”,强化脱贫攻坚工作作风建设
18.开展全县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加大12317扶贫举报电话宣传,推广普及使用的力度。按照中央、省、市的统一部署开好动员部署会,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治理重点、工作举措。严格落实省、市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要求,严格完成规定动作,直面问题立行立改,建立问题清单、整改清单、落实清单、问责清单,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从严从实抓好整改落实,确保专项治理工作实效。
某县脱贫攻坚深化改革工作要点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部署,扎实做好2021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推动扶贫领域改革全面进步,参照市委重大改革项目,结合我县实际,制定2021年扶贫领域深化改革工作要点如下:
一、健全完善脱贫攻坚问题排查整改防范化解风险机制。
认真梳理开展脱贫攻坚以来,巡视、督导、考核、评估、审计等方面发现和反馈的各类问题,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一是实行挂牌督战制,即每一个具体问题为挂牌督办事项,每一位分管县领导负责挂牌督战,牵头单位、责任单位、责任人具体负责制定整改措施和时限,按时上报整改进度及结果,规范建立“一台帐三清单”。二是实行提级验收制,即村级问题乡级验收,乡级问题县级验收,逐级出具并提交验收报告,验收合格一项销号一项。三是实行限时报告制,按照时间节点,各乡镇、牵头或责任单位每月上报整改进展情况、整改报告、工作台帐、验收报告。有效推进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和提高质量成色,确保脱贫过程扎实、成效真实、验收踏实,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二、建立健全返贫致贫风险防范监测预警干预机制。
实施脱贫攻坚风险防范预警干预机制,完善事前预警、事中帮扶、事后跟踪措施,对XX户XX名脱贫监测人口和XX户XX名边缘人口,通过七个方面进行监测预警和干预帮扶。一是精准预警机制,通过自下而上个人申报、自上而下系统比对、横向应用第三方评价三种渠道,收集预警信息,进行动态监管。二是分级管理机制,根据建档立卡已脱贫贫困户现有的产业、就业及家庭收支状况,以及结对帮扶干部日常帮扶了解的情况,综合判断其脱贫的稳定性,将返贫级别划分为红色预警即濒临返贫户、黄色预警即极易返贫户、蓝色预警即邻近返贫户三个等级,构建定向跟踪数据录入监测系统。三是动态识别机制,畅通渠道,及时发现;严格标准,精准识别;跟踪回访,动态管理。四是救助干预机制,根据预警级别进行“帮、扶、引”三类救助,一级预警濒临返贫户以“帮”为主,二级预警极易返贫户以“扶”为主,三级预警邻近返贫户以“引”为主。五是利益联结机制,建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六是协同参与机制,坚持扶贫先扶志;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农村婚嫁新风尚;正向激励;反向预警。七是政策保障机制,完善政策兜底保障;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将要延续的政策加以明确;提前谋划关键政策2021年后的衔接事项;继续完善重点领域部分政策;做好易地扶贫搬迁人口的后续产业等政策扶持。通过动态管理,降低致贫返贫风险。三、建立健全巩固提升、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一是按照《XX县“巩固提升脱贫成效”行动计划》,围绕工作目标任务,落实针对性政策措施,精心组织实施,形成攻坚合力,激发内生动力,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等专项扶贫行动,确保XX户XX名已脱贫人口脱贫成效得到巩固提升,实现稳定脱贫。二是加强农村低保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对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按政策规定程序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对返贫的家庭,按规定程序审核后,符合条件的及时纳入社会救助制度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开发政策覆盖范围;对家庭困难的重度残疾人、患重病的困难群众纳入单独申请低保范围;对农村低保家庭中的老年人、未成年人、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对象,按照不低于当地低保标准的X%的比例提高救助水平,保障其基本生活;对于依靠扶贫开发暂时无法脱贫或脱贫后再返贫的家庭和人员,符合救助条件的及时纳入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或临时救助范围,给予相应的救助保障,保障其基本生活;对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突发重大疾病或者其他特殊原因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者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暂时仍有严重困难的家庭或者个人,给予临时救助,帮助其解决基本生活困难;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原则上今年全县统一提高农村低保标准不低于XX元。三是实施医疗救助及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确保民政救助对象100%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对经基本医疗及大病保险报销后仍有困难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等特殊群体给予住院救助;将符合特困供养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对于失能、半失能的特困人员足额发放照料护理补贴。四是落实好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及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足额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并及时动态调整补贴标准;开展贫困残疾人康复、就业培训、教育扶助、基层党组织助残等扶贫行动。五是实施助老行动,提高贫困村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大力开展农村互助养老服务和关爱农村老年人志愿服务活动。六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谋划编制“十四五”巩固脱贫成果规划,建立完善减贫工作体系长效机制。四、健全完善督查机制。
统筹安排好常态化督查工作,坚持把督查作为发现问题、落实整改、提高脱贫成色的一项重要手段,紧紧围绕决战完胜总体目标任务,抽调精兵强将,以解决问题、推进工作为导向,严督实查,确保全县上下对脱贫攻坚问题再检视、整改再深化、工作再落实,推动脱贫质量全面提高。五、做好脱贫攻坚普查工作。
协同统计调查部门制定脱贫攻坚普查工作方案,积极配合好上级部门脱贫攻坚普查工作,进一步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进行清理核实,压实底数,为普查工作顺利完成提供必要条件,确保普查过程扎实高效,普查结果真实有效。第四篇:学习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心得体会二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
学习体会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6月30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紧紧扭住关键,积极鼓励探索,突出改革实效,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今年以来,面对罕见的困难局面,我国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一方面坚决落实“六稳”“六保”任务,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不停步,一系列重磅举措接连出台落地,频率之高、密度之大、分量之重,备受关注——
4月9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公布,分类提出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个要素领域的改革方向,被视为新时代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又一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要成果;
5月17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公布,为破解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可持续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提升开放水平、实现西部地区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明确方向;
5月18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公布,为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系统设计;
6月1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公布,着眼于打造引领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鲜明旗帜和重要开放门户,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迈出关键一步;
6月24日,我国公布2020年版全国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和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在已连续三年缩减的基础上,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再次大幅缩减,释放出面对疫情冲击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明确信号……
乘势而上,此次中央深改委第十四次会议,紧扣当前改革关键点,又审议通过了一系列改革方案。
“必须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深化改革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作用,为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指明着力点和前进方向。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也是我们攻坚克难、开拓前进的重要法宝。当前,国内外形势纷繁复杂,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十分艰巨。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前路有险阻,改革开新路。发展环境越是严峻复杂,越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拿出“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决心和干劲,把创造活力激发出来,把发展潜能释放出来,不断在改革中破局开路、克难前行。
依靠改革应变局开新局,既要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要善于识变求变应变。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越是这个时候,越要保持定力、理性分析、科学应对。要认清发展大势,把握好危中有机、化危为机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改革规律的认识,根据时与势的变化完善改革举措、凝聚改革共识,使改革更加符合实际、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符合人民群众新期待。
依靠改革应变局开新局,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紧紧扭住关键,又强化改革协同,充分发挥改革的牵引作用。无论是国有企业改革还是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无论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还是教育改革,各项改革涉及面广,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做好统筹协调、协同推进的文章。要强化重大改革方案的政策配套,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形成各尽其责、合力攻坚、务求实效的改革局面,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注入澎湃驱动力。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逐浪弄潮创新者强。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敢于探索,善于创新,通过深化改革除积弊、闯新路,充分调动各方面的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危中寻机、化危为机,不断开创发展新境界。
第五篇:全面深化改革加快美丽天津建设党员学习作业本--作业二
作业二
1.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
2.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重要实现形式
3.产权保护
4.30%
5.规范经营决策、公平参与竞争、增强企业活动
6.管资本、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7.非公有制企业、非公有资本控股
8.权利平等、规则平等
书P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