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小额保险+小额信贷”模式风险防控研究

时间:2019-05-14 22:4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小额保险+小额信贷”模式风险防控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小额保险+小额信贷”模式风险防控研究》。

第一篇: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小额保险+小额信贷”模式风险防控研究

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小额保险+小额信贷”模式风险防控研究

摘要:小额信贷是21世纪的一种新的 农村金融市场,农民支付一定数额的贷款和规定性金融服务,它必须与一个国家扶贫政策的背景相符合,它的存在和发展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为了社会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主要通过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模式在中国的小额信贷,以帮助农村信用社的生存和发展,农村信用社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在农村小额保险风险模型下的金融视角的分析和提出的策略包括小额信贷,并提出了防范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小额保险小额贷款模式风险的策略。关键词:小额信贷;小额保险;普惠金融

研究思路:本文从小额信贷与小额保险的发展现状入手,阐述了小额信贷与普惠金融的关系,分析了普惠金融下的农村小额信贷供需关系及其失衡原因,再次对农村小额信贷可持 续发展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归纳,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创建措施及建 议供有关部门参考。1选题背景

由于富人和大的企业拥有更多的金融服务机会,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重大使 命就是通过小额信贷或微型金融这样新的渠道方式来为那些传统金融服务顾及 不到的贫困弱势人群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我国小额信贷的引进是与我国扶贫攻 坚的历史任务密不可分,信贷扶贫一直以来是我国政府采取的一种重要扶贫形 式。自1986年我国开展开发式扶贫以来,一直致力于通过发展区域经济来实现 帮助区域贫困人口脱贫。但由于监督不到位,无法使扶贫资金发挥应有效用,弱 化扶贫效果。同时,国外的小额信贷业务尤其是孟加拉格莱珉银行的相关成功经 验说明,以小额信贷的形式不仅可把资本直接输送到贫困人群,而且可以变“输 血为造血”,有助于借款群体实现脱贫致富。这些实效引起了我国相关部门和专 家的关注,并开始尝试开展小额信贷工作,推动小额信贷在扶贫攻坚战中成为一 种直接而有效的工具。自我国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已经经过数十年的持续发展,农村经济面貌也 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革,很多农村早已脱贫,其中不少农村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 地区的农村正向小康迈进。但不可忽视的是,尽管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自20世纪 90年代以来发展迅速,农村人口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绝 对数仍然是一个大数目。目前,我国的扶贫方式主要分为“救助式扶贫”和“开发式扶贫”,前者主 要是分款到户、补贴到人,后者主要是通过特定的项目,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来进 行自我发展。通常我们把“救助式扶贫”比喻为“输血”,而把“开发式扶贫” 比喻为“造血”。如何向农村人口提供金融服务,是农村经济发展必须要解决的 问题,一直以来也是各国政府所面临的难题与挑战。发展农村小额信贷为解决这 一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小额信贷是以农村为区域建立的一种目标完全不同于 传统银行宗旨的金融制度,它是在特定的制度和条件下,直接向目标群体提供生产经营性贷款以及综合技术服务的一种特殊信贷方式。

2、“小额保险+小额信贷”模式基本特征

这些年来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经历了从学习、借鉴、吸收等个三个过程。从时间上看,我国小额信贷发展大致包含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1年到1993 年,主要是项目小额信贷试验阶段。第二阶段为1993年到1996年,是项目小额 信贷与非政府组织操作并行的试验阶段。第三个阶段为1996年到2000年,主要 是因为政府已经意识到小额信贷对扶贫的重要意义,于是开始实施运用小额信贷 方式来进行扶贫,并在全国多数地区大力推广运用,成为一项重要措施。第四个 阶段是2000年以后,主要通过农村信用合作社及民间的各类小额信贷组织,以 机构运作模式开展小额信贷。经历了上述四阶段的发展,我国出现了非政府组织 专业小额信贷、政府组织的小额信贷和正规金融机构运作的小额信贷多元化发展 新格局。小额信贷的理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过去总是认为小额信贷就是

3、研究目的及意义

3.1研究目的:当前我国还没有对普惠金融做出规范的相关金融法律法规,农村金融机构匮乏,农村基础设施不足,城乡金融资源的配置及其不平衡,造成农村弱势群体金 融需求无法得到积极响应与满足,在这种环境下,只有通过优势互补和业务竞争 等措施,打破农村信用社在目前农村小额信贷方面的一家独大的局面,实现规范 化发展小额信贷,以达到真正满足基础个体的多元化金融服务,为建设符合“三 农”特点的全面、广泛、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真正起到“补充”和“激励”作 用,达到构筑普惠金融的目标。3.2研究的意义:随着小额信贷业务不断拓展,信贷资金逐渐增多,规模逐步扩大,民间团体和国际非政府组织多形式渗入,小额信贷出现了业务管理混乱,信贷监管不利,信贷程序不规范,风险防控手段落后等现象,进而导致小额信贷风险随之加大。为防范和分散信贷风险,确保小额信贷能够可持续发展。4普惠金融相关理论

普惠金融:是指一个能全方位行之有效的为社会所有人,尤其是为那些贫困以 及低收入人口提供金融服务的体系,其内涵包括如下三个层面:首先,普惠金融 是一种理念。只有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金融服务,才能让他们有机会参与到经济 发展中来,并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二是为了让所有人都获 得金融服务的机会,就必须进行金融体系创新,其包括制度创新、产品创新和机 构创新。三是由于大型企业和富裕的人己经获得了金融服务机会,因此构筑普惠 金融体系的首要目的就是要把被传统金融机构服务忽视的贫困人口纳入服务范 围中来,这也需要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提供相应服务于那些贫困人群和小微企 业。普惠金融不仅包含了小额信贷和微型金融扶贫的功能,而且还超越了一般金 融机构的服务范围,强调建立一个完整体系,不再忽略边缘化那些有一定扶贫性 质的金融机构。而且,普惠金融体系提出金融机构需将弱势群体、产业、地区纳 入服务对象中,并使其获得公平的服务权益,因此普惠金融体系原则上是一种和 谐金融的表现,其理念是为了满足所有人都能平等地享受金融服务,本质上即获 得公平的信贷机会和融资渠道使用权。但普惠金融体系并不是就等同于扶贫贷 款,扶贫贷款虽提供具有贴补性质的贷款利率,由于实施效果不理想等原因,导 致贷款的还款率低;而普惠金融更强调运营上的可持续,也就是在给贫困群体提 供金融服务的同时还需要维持自身财务上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的金融产品除了常 规存贷款业务外,还包括保险和理财等。从二者的差异可以得出,普惠金融体系 旨在针对弱势对象日益增多的各种金融信贷需求,提供其平等享受金融服务权益 的机会,这也是目前传统金融体系所不能及的。

普惠金融与小额信贷的关系: 普惠金融与小额信贷的产生是出于一个相同目的,即为弱势群体提供相关信 贷服务和其他金融服务,从而使得他们抓住获取收入的机会以便积累资产财富并 减少在危机和困难下的风险,提高社会地位及收入水平。其中小额信贷主张客户 的针对性,即针对贫困者,强调扶贫甚至于某些情况下带有慈善的性质,目的在于解决弱势群体和贫困者的资金方面需求,比较少考虑机构自身的可持续性发展,又或太过于依仗机构外部注入资金,当供给断链时便很难继续坚持信贷业务。伴随小额信贷渐渐向微型金融发展,当金融机构不仅仅提供小额信贷金融服务时,便演变成了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注重贷款的还款率,注重金融机构的可持续 性发展,注重金融服务的覆盖面,注重发挥金融功能和完善金融体系。

普惠金融与小额保险实物关系:小额保险是依据公认的保险原理运营的,由各那些被正规金融忽略或排斥在外的农村地区和贫困 种不同的市场主体为低收入人群应对风险而提供的群体。小额保险包括公认的保险原理、服务低收入一步拓展和延伸,这一理念认同的是只有将包括穷 人群和多种主体提供三大要素,具有保费低廉、条款人为对象的金融服务有机融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 通俗易懂、手续简单等特点。鉴于小额保险在解决低收入群体保量帮助贫困群体降低贫困程度甚至脱贫,因而向贫 障方面的积极作用,世界银行、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困及低收入人群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普惠金融体保险监督官协会、国际小额保险中心等组织和一些系的建立就成为理想目标。普惠金融体系这一伟大 保险机构都在积极推动小额保险的发展。构想的提出,使得为低收入群体提供金融服务进入 保险公司出于成本与收益的考虑,在传统保险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从分散的微型金融机构和金融 市场上的目标客户主要是城市人群中的中高收入阶产品向建立全面的具有包容性的金融体系转变,把 层,低收入人群的保险需求往往被忽略或排斥在保小型化和边缘化的微型金融机构和产品纳入到正规 险体系之外。5风险的防范措施 5.1建立风险补偿机制。

由于农业的投入效益低下,农村信用社只得以高成本、低收入的方式向农户投放贷款,而鉴于农村信用社担负着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国家应从不同角度在政策上给予倾斜支撑,让农村信用社在较为宽松的环境中得以发展。如减免信用社支农贷款利息收入营业税等。对信用社投放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利息实行减免税,既可以减少信用社支出,壮大信用社的支农实力,同时又可以减轻农业负担。再比如建立农户贷款保险机制。农民在贷款生产经营中出现的自然灾害风险和市场风险是无法防范的,农民目前的弱势问题不能完全推向市场和完全由农村信用社承担,应建立农户贷款的风险基金保障制度和农户贷款担保机制。5.2健全信用社内控机制,强化贷前调查工作。

贷前调查是农村信用社贷款管理的一向重要制度,是加强和提高农村信用社贷款质量的关键。农村信用社在发放贷款前必须严把调查关。信用社的信贷人员应对农户的家庭人口、承包面积,劳力、家庭年收入、支出、资信状况等进行认真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对农户评级结果达成一致后,由评信小组成员签名确认,明确责任,并联责清收,对农户评信结果应在村公务栏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在发放贷款证过程中,应由信贷员送证到农户手中,严禁将农户贷款证交由村干部或农户代表代送,以防止丢失、涂改、乱收费等现象 5.3加强农村信用社员工的素质建设,把不良贷款风险降到最低

不良资产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农村信用社一些员工自身素质差是造成不良贷款产生的首要原因。因此,农村信用社的第一要务就是要培养一支素质过硬、积极向上的信合队伍,克服信贷投放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加强对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严格规范贷款操作,对贷款“三查”制度落实不到位、贷款手续不完备、信贷人员与贷款户恶意串通骗取贷款、违章贷款、人情贷款等行为,加大处罚力度,对在贷款运营过程中违法违规现象要严加查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对造成贷款损失、形成不良资产的,要实行严格的“问责制”,追究贷款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最终使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改观。

第二篇:普惠金融视角下利率市场化对小微企业融资影响研究

普惠金融视角下利率市场化对小微企业融资影响研究

摘要:普惠金融是指能够以可负担的成本,有效、全方位地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金融服务①,其本质是公平,让每一个人或组织都有平等参与经济的机会。而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融资问题一直是其发展的瓶颈。本文在普惠金融理念下结合利率市场化,首先分析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与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其次以普惠金融为视角分析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的影响;最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普惠金融理念及我国现阶段实际,对利率市场化下的小微企业融资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普惠金融;利率市场化;小微企业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3-000-02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发展进程

利率市场化实际上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②。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启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同年六月,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由借贷双方根据市场资金供求自主决定。2003年2月,中国人民银行在《2002年中国货币执行报告》中公布了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2004年10月不再设定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至此,人民币贷款利率过渡到“由上限到放开下限管理”的阶段。2013年中国人民银行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个人住房贷款暂不调整),由金融机构自主确定贷款利率,贷款利率真正实现市场化,使得金融机构利率市场化机制逐步巩固和强化。但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道路仍然是漫长而艰巨的。

二、小微企业的融资现状分析

1.我国小微企业融资现状

①融资方式多不正规。小微企业多依靠个人储蓄、亲友借贷和商业信用等非正规途径进行融资。②融资成本高,难以降低。由于小微企业自身的缺陷,且利率市场化后,银行从优质企业的贷款利润的损失会转嫁到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上,使小微企业从银行的贷款利率一直居高不下,种种原因使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高且难以降低。③融资渠道难以拓宽。目前小微企业融资仍以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为主,而适合小微企业的直接融资的方式,如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投资基金等尚未完善。④融资需求难以得到合理满足。

2.原因分析

(1)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表面原因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表面原因有以下三点:

小微企业自身层面:①小微企业自身竞争力和成长性不强,抵抗风险的能力较弱;②小微企业具有生命周期过短、变化过快、风险过大、自我约束能力过弱的缺点,加上缺少抵押物和担保,大大降低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③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企业报表造假、不真实现象时有发生,降低了报表的可信度;④小微企业大都未能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仍实行单一的老板制、合伙制和家族式管理制度,产权过于集中;⑤小微企业管理者素质较低。近年来,社会上屡屡出现小微企业老板“跑路”现象,这加深了社会对小微企业的不信任。

金融机构层面:①由于信息不对,银行对于小微企业的实际经营和财务盈利状况难以做出正确判断,极易引发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从而造成均衡条件下的信贷配给现象;②银行信贷准入门槛较高,贷款审批程序繁琐,中间收费环节过多和收费标准过高;③大部分银行缺乏有效的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制约了对小微企业的授信评定;

政府层面:①对小微企业的课税种类较多,税率较高;②长期实行僵化的利率政策,造成利率机制、利率体系不完善,利率市场化程度较低;③没有出台相应的保障小微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缺乏专门的小微企业政府管理机构、信用担保机构和信用评级机构等社会中介机构;④对小微企业信用重视程度低,社会信用环境差,缺少针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

(2)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是融资机制原因,即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都无法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间接融资:在货币市场中,小微企业自身众多不确定性的特点和现有以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为主导的垄断性融资体系不匹配。

①小微企业先天被排斥在商业银行信贷名单之外。

一方面,我国现有的银行组织体系以大型国有银行为主,垄断着国家稀缺的信贷资源,而为了保证国有银行利润水平能够长期稳定在一定的安全区间,便自然而然的不断加大对有国家信用作担保、短期风险较小、投资收益较高的大企业、大项目的信贷扩张,这就势必造成了对国有大型企业的垄断式融资。另一方面,小微企业贷款规模小、频率高、银行对其信贷的管理成本高难度大等融资特点也造成了商业银行一开始就将小微企业排除在外。

②小微企业自身不确定性的特点与融资体系不匹配造成融资难。

小微企业具有生命周期过短、变化过快、风险过大、自我约束能力过弱的不确定性,加上缺少合适的担保和抵押物,资信状况、财务状况、盈利能力不明,使小微企业很难满足银行信贷的条件,严重制约了小微企业的融资能力。

直接融资:在资本市场中,小微企业同样面临融资难问题。

①门槛较高。金融法对股票和债券的发行和上市都有严格的数量和规模限制,即便是创业板市场,也使面向高成长型的企业,小微企业无法满足其条件;②私募股权融资没有全国性的法律法规,也无法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

综上所述,是机制性原因造成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难的困境。

三、普惠金融下视角下利率市场化对小微企业的影响

首先,在普惠金融视角下,利率市场化有利于拓宽小微企业融资途径,减少了其对民间借贷的依赖,使小微企业有机会从银行取得贷款;并且使利率更好的覆盖风险,促进了融资的公平性,有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然而,虽然利率市场化后银行拥有对利率的自主定价权,但是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银行调高贷款利率上限的安排使得小微企业实际融资成本升高:并且利率市场化下仍然存在信贷配给现象,银行还是不愿意花更多时间和成本去详细调查小微企业内未来现金流、投资机会和盈利等情况,使利率市场化对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四、普惠金融视角下小微企业融资对策

对于如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我们认为有“一般治理”和“根本治理”两种思路。

(一)一般治理

一般治理是指在现有金融体制的框架内进行政府政策、商业银行产品制度创新、小微企业自身状况三方面进行调整。

1.政府政策

①大力建设银企合作的网络化平台,以此为基础建立绩效奖励机制和风险补偿制度。②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财税扶持和金融支持力度,将税收优惠政策和财政补贴政策作为服务小微企业的重点。③整合产业链,在生产专业化分工的基础上摒弃不良竞争,加强企业间的合作,发挥集约作用。④通过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监测和分析和对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了解,完善信用档案,使小微企业的信用征集体系不断完善。⑤加快推进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政府成立专门机构为小微企业做担保,设立小微企业信用担保专项基金,对担保机构的代偿损失给予适当的补偿,发挥银监会等监管部门对小微企业信用担保的扶持和建设作用。⑥建立专门致力于服务小微企业的盈利和非盈利金融组织,如城市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和地方政策性银行,将小微企业的资产状况、经营财务状况及信用状况作为对其贷款投资的主要参照标准。

2.商业银行产品制度创新

①创新贷款方式。可以创新担保和抵押方式,扩大抵押物的范围,比如采取中小企业的应收账款、以其拥有的知识产权和知名商标作为抵押物。②创新贷款产品。根据小微企业的不同类别、不同的风险级别、不同的发展阶段等状况,开发出满足各类小微企业、不同融资需要及具有实际操作性的信贷产品,③建立专业化服务体系。深入了解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建设专业的信贷队伍,用专业化的人才和专业化的服务为小微企业提供支持。

3.小微企业自身层面

①增强自身竞争力,引进人才,提高创新能力。一方面,要明确经营目标,创造自己的品牌。另一方面,要崇尚创新,引进创新人才,增强产品竞争力,提高盈利能力。②规范财物管理制度。规范财物管理制度,增强自身“软信息”的可信度,有利于银行贷款,有利于股权融资。③完善公司治理,合理分配产权,降低风险。应完善公司治理,合理分配产权,降低风险,改变以前的单一老板制、合伙制或家族制式的管理,以增强自身企业实力与盈利能力。④克服自身企业规模小,资本实力相对不足等缺陷。⑤提高自身素质。企业家应提高自己的决策能力,增强企业竞争力。要树立诚信意识,增强社会对小微企业家的认可度,提升企业信誉。⑥合理规划企业现金流。使小微企业的现金流正常、充足和稳定,能支持到期债务,资金运作有序,不确定性较小,则资信随之提高,有利于企业融资。⑦拓宽自身融资渠道,应对利率市场化初期提高的现象。

(二)根本治理

根本治理是建立一整套全新的小微企业融资机制,即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相结合的融资体系。

1.间接融资体系

最关键的是建立小微金融服务机构,用普惠金融公平、有效、全方位、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金融服务的理念建立全新的微金融服务和管理模式,发展微金融。

①制度创新:在现有《商业银行法》的基础上对微金融进行全方位定义,出台制定一系列适合微金融特点的法律法规。

②机构创新:建立专门致力于服务小微金融的盈利和非盈利金融组织,如城市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和地方政策性银行,并成立专门的担保机构为小微企业进行担保。

③产品创新:根据小微企业的不同类别、不同的风险级别、不同的发展阶段等状况,开发出满足各类小微企业、不同融资需要及具有实际操作性的信贷产品。

④监管创新:发挥对小微企业的引领作用,督促银行调整信贷结构,单列小微企业信贷计划,不断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资源的倾斜力度。

2.直接融资体系

最关键的加快推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融资体系,加大对证券市场融资机构的调整,降低准入门款,加强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力度。

①加快改革对主板、创业板市场的结构安排,更好的发挥股权融资的作用,培育一批经营状况良好、高科技、有前景的小微企业在创业板上市,降低中小企业进入股市的门槛,建立小微企业信息披露制度,必要时建立适合小微企业发展的场外交易市场,更好的为小微企业直接融资创造可能。

②债券融资: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放宽小微企业债券融资的门槛,积极推广小微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债券,大力发展小微企业集合债、中小微企业私募债,发展新三板,拓宽债券融资渠道。

③加快推进对私募股权融资基金的管理,制定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并配套措施完善融资体系。

注释:

①朱民武,曾力,何淑兰.普惠金融发展的路径思考――基于金融伦理与互联网金融视角.《现代经济探讨》2015(1)

②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3)》延伸阅读

参考文献:

[1]朱民武,曾力,何淑兰.普惠金融发展的路径思考――基于金融伦理与互联网金融视角.现代经济探讨,2015(1).[2]邢乐成,王延江.中小企业投融资公司-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新途径.山东社会科学,2011(1).[3]邢乐成,梁永贤.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与出路.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3).[4]邢乐成,王延江.中小企业融资难研究:基于普惠金融视角.理论学刊,2013(8).[5]王霄,张捷.银行信贷配给与中小企业贷款.中国金融,2003(16).[6]林毅夫,孙希芳.中小金融机构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经济研究,2001(1).[7]徐洁,隗斌贤,揭筱纹.互联网金融与小微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4).[8]刘光溪,李东辉.推动构建普惠金融体系探索小微企业融资便利化的云南模式.时代金融,2014(1).[9]吕国胜.中小企业研究.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10]武晓荣.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题.银行家,2014.

下载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小额保险+小额信贷”模式风险防控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普惠金融视角下农村“小额保险+小额信贷”模式风险防控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