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律文书写作名词
法律文书名词
侦查文书—是公安机关和其他依法具有侦查职能的检察机关、海关缉私机关、监狱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依法制作或者认可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
它与刑事检察文书和刑事裁判文书共同构成刑事诉讼文书的有机体系。P40 侦查文书是侦察活动的产物,是侦查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行使侦查权的主要文字载体,是对侦查活动的真实记载。侦查程序师否合法、有效,案件事实、证据是否确实、充分,法律手续是否完备,都要通过侦查文书反映出来。制作侦查文书对保证严格执法,提高办案质量,研究犯罪活动规律,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是公安机关在接受公民报案、控告、举报或者犯罪嫌疑人自首时制作的法律文书。表格格式,一纸一联。P42 呈请立案报告书—是公安机关的侦查人员在对接到报案、控告、举报、自首材料进行审查后,认为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立案时制作的报请领导审批决定是否立案侦查的文书。P44 呈请破案报告书—是公安机关办案部门对已查清犯罪事实,去人了犯罪嫌疑人,并收集了确凿证据的刑事案件,报请领导批准破案的书面报告。制作呈请破案报告书,报请领导审核,对于确保办案质量,指导侦查破案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P46 呈请拘传报告书—是承办案件的单位在侦查过程中,需要犯罪嫌疑人到案接受讯问时报请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任审判的文书。
P47 取保候审决定书、执行通知书—是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依法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凭证文书。
P49 监视居住决定书,执行书通知书—是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时所制作的文书。
P51 呈请拘留报告书—是承办案件的单位对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需要采取拘留措施时所制作的报请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审批的文书。拘留证—是公安机关依法对拘留人执行拘留所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P53 提请批准逮捕书—是公安机关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且有逮捕必要的犯罪嫌疑人,提请同级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时制作的文书。P54 逮捕证—是公安机关执行逮捕时时使用的法律凭证。它是根据人民检察院的批准逮捕决定书制作的。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时,由公安机关凭人民检察院决定逮捕通知书或人民法院逮捕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决定书签发逮捕证,并执行逮捕。
P57 通缉令—是公安机关为抓获罪该逮捕二在逃的或者逮捕后逃脱的犯罪嫌疑人及从监狱内逃跑的罪犯而制作的法律文书。
P59
呈请搜查报告书—是公安机关为了搜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人,需要对犯罪嫌疑人以及可能隐藏罪犯或其他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处和其他有关地方进行搜查时而依法制作的报请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任审批的文书。
P61 搜查证—是公安机关侦查人员依法对发最嫌疑人以及能隐藏犯罪或者犯罪证据的人的身体、物品、住所和其他有关地方进行搜查时二制作的法律凭证文书。
P62 呈请扣押邮件、电子报告书—是办案人员为了查清案情或者查获犯罪嫌疑人,认为需要扣押犯罪嫌疑人邮件、电报时制作的报请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任批准的文书。
P63 呈请调取证据报告书—是公安机关办案单位向有关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调取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时制作的报请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任审批的文书。
P65 调取证书通知书—是公安机关在办案过程中,依法向有关单位或个人调取与案件有关的证据时制作的文书。
延长羁押期限文书—是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在审理拘留案件时,与三日内未能获取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犯罪事实的证据,报请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延长拘留期限所制作的文书。
P67 提请批准延长侦查羁押期限意见书—是公安机关向上级人民检察院提请延长犯罪嫌疑人侦查羁押期限时所制作的文书。
P68 呈请批准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报告书—是办案单位在侦查过程中,发现已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另有重要罪行,依法呈请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重新计算侦查羁押期限的文书。
P71 P72 P76 起诉意见书—是公安机关对案件侦查终结后,认为犯罪嫌疑人涉嫌某罪,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向同级人民检察院移送审查时制作的文书。撤销案件决定书—是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当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不负刑事责任或已死亡的,需撤销案件时制作的文书。撤销案件通知书—是公安机关对经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发现不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时,而制作的通知原品准逮捕的人民检察院撤销案件的文书。
P77 补充侦查报告书—是公安机关向决定退回补充侦查的人民检察院补充侦查结果时制作的文书。
P79 要求复议意见书—是公安机关认为同级人民检察院的不批准逮捕、不起诉决定有错误时,依法要求同级人民检察院对其原决定重新进行审议时所制作的文书。
P81 提请复核意见书—是公安机关要求复议的意见未被同级人民检察院接受,并认为同级人民检察院的复议决定有错误时,向上级人民检察院申明理由,请求对案件重新审核而制作的文书。
P83 检察文书—人民检察院法律文书,是各级人民检察院为了实现法律监督职能,依法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律意义的司法公文。
P85 检察文书,是各级人民检察院实行法律监督保证法律实施的重要载体,是行使检察权办理案件的重要凭证。又是办案质量的重要反映,是总结经验、宣传法制的重要材料。提高检察文书制作质量,对于依法行使检察权,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P96 立案决定书—是人民检察院对于自己管辖额职务犯罪案件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依法应由本院决定立案侦查时所制作文书。批准逮捕书—是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符合法定的逮捕条件,依法批准逮捕犯罪嫌疑人制作的文书。
P97 应当逮捕犯罪嫌疑人意见书—是人民检察院在审查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案件中,发现依法应当逮捕而公安机关没有提请批准逮捕的犯罪嫌疑人,建议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时制作的文书。P98 起诉意见书—是人民检察院侦查部门对于本院立案侦查的犯罪案件侦查终结,认为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移送公诉部门审查起诉时制作的文书。P100 起诉书—是人民检察院经过侦查或审查确认被告人的行为构成犯罪,应依法交付审判,而将被告人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及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时所制作的文书。
P101 不起诉决定书—是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等侦查机关移送起诉的案件作出不起诉决定时,所制作的文书。
P103 公诉意见书—是出席第一审法庭支持公诉的公诉人代表人民检察院,在法庭辩论时,依法首先发表支持公诉的意见的书面形式。
P107
刑事抗诉书—是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确有错误的刑事判决或裁定依法提出抗诉时所制作的文书。
P109 民事抗诉书—是上级人民检察院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下级人民法院确有错误的生效民事判决、裁定,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要求再审予以纠正时所制作的法律文书。
P113 行政抗诉书—是人民检察院依照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对人民法院确有错误的生效行政判决、裁定,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要求再审予以纠正时所制作的文书。
P115 检察建议书—是人民检察院在依法检察法律监督过程中,对有关单位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为建章立制,加强管理,以及人为应当追究有关当事人的党纪、政纪责任的,向有关单位正式提出检察建议时所制作的文书。
P118 第一审刑事判决书—是指对第一审人民法院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第一审程序,对审理终结的刑事案件,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法律的规定,确认被告人是有罪还是无罪,构成何种罪,并科以刑罚、免除刑罚或者宣告无罪等实体问题作出的书面决定。
P121 第二审形式判决书—是指第二审人民法院根据当事人或者人民检察院对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尚未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所提出的上诉或者这抗诉案件,经审理查明原判决在认定事实或者适用法律上有错误,依照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第二审程序所作出的书面决定。
P132 再审刑事判决书—是指人民法院依照刑事审判监督程序,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确有错误的刑事判决,进行重新审理后,就案件的实体问题作出的书面决定。
P139 刑事裁定书—是指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在审理和执行过程中的程序问题和部分实体问题,依照我国《刑罚》、《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作出的书面决定。
P145 第一审民事判决书—是指第一审人民法院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第一审程序,对审理终结的第一审民事纠纷和商事纠纷等案件就实体问题做出的书面决定。
P153 第二审民事判决书—是指第二审人民法院对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民事判决提起上诉的民事案件,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第二审程序进行审理后作出的书面决定。
P160 再审民事判决书—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审判监督程序,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确有错误的判决、裁定、进行重新审理后,就诉讼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等纠纷作出的书面决定。
P165 民事裁定书—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或者在民事判决执行过程中,为解决程序问题而作出的书面决定。
P168 民事调解书—是指人民法院通过调解方式处理民事案件和商事纠纷案件,根据双方当事人自愿、合法地达成的协议所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
P173 第一审民事调解书—是指人民法院依照第一审程序处理民事案件和商事纠纷案件,通过调解方式,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合法地达成解决实体权利义务协议时所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
P173 第二审民事调解书—是指人民法院依照第二审程序处理民事和商事纠纷上诉案件,通过调解方式,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合法地达成解决实体权利义务协议时所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
P174 再审民事调解书—是指人民法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处理民事案件和商事纠纷案件,通过调解方式,在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解决实体权利义务协议时所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
P175 行政裁判文书—是指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为解决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的行政争议,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参照有关行政规章,就案件的实体问题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
P177 第一审行政判决书—是指第一审人民法院在受理行政诉讼案件后,依照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第一审程序审理终结,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参照有关行政规章,就实体问题做出的书面处理决定。P178 第二审行政判决书—是指第二审人民法院依照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第二审程序,对不服第一审判决提起上诉的行政案件审理终结后,就实体问题依法作出的维持原判或者改判的书面决定。
P187 再审行政判决书—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审判监督程序,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生违反法律、法规规定,进行重新审理后,就案件的实体问题做出的书面决定。
P190 罪犯入监登记表—是监狱记载新入监犯罪基本情况的表格类文书。
P195 提请减刑建议书—是监狱依法在对服刑改造期间确有悔改或立功表现已执行符合法定要求的刑期的罪犯,提请法院审核裁定减刑时而制作的一种文书。
P196 提请假释建议书—是监狱依照法定程序,对服刑改造期间的罪犯符合法定假释条件的,建议法院审核裁定假释时制作的一种文书。
监狱起诉意见书—是监狱对罪犯在服刑期间又犯罪,或者发现了判决时所没有发现的罪行,认为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提起起诉意见,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时制作的一种文书。
P200 对罪犯刑事判决提请处理意见书—是监狱在刑罚执行中,如果认为判决有错误,或者根据罪犯申诉,认为判决可能有错误的,依照法定程序,提请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处理时制作的一种文书。
P203 罪犯奖励审批表—是监狱依据监管法规给予服刑罪犯行政奖励时填写的审批用的表格式文书。
P205 罪犯评审鉴定表—是指监狱在年终对罪犯进行评审、鉴定时填写的表格式文书。
P206 罪犯暂予监外执行审批表—是监狱向省监狱管理局请示审批对罪犯暂予监外执行时制作的一种文书。
P208 罪犯出监鉴定表—是监狱填写的记载出监罪犯在服刑改造期间的表现和监狱对其表现作出结论的文书。
P209 民事、行政起诉状—民事、行政案件的原告,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呈送的指控被告的书状。
P213 民事、行政上诉状—民事、行政案件的被告双方,不服一审的判决或裁定,在法定的上诉期限内,向原审法院的上一级法院提出的要求改判的诉状。
P218 民事、行政答辩状—民事或行政案件被告或被上诉的一方,针对原告或上诉方的指控,进行有理有据的答辩的书状。
P221 民事反诉状、刑事自诉反诉状—民事案件被告方或刑事自诉案件的被告人,就原告方或自诉人指控的同一纠纷或行为事实,提出相反指控内容的法律文书,成反诉状。
P225 民事再审申请书—民事案件的双方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已生效的判决和裁定,向人民法院提出的要求再审的法律文书,成民事再审申请书。P226
P230 刑事自诉书—刑事自诉案件的被害人或者他人的法定代理人为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所使用的法律文书。
刑事上诉书—刑事公诉案件的被告人和刑事自诉案件的自诉人、被告人不服一审法院的裁决,在法定的上诉期限内,向原审法院的上级法院提出的要去重审改判的法律文书。
P232 申诉书—通常也称为申诉状,主要是指刑事公诉案件的被告人、刑事自诉案件的自诉人、被告人等因不服已生效的人民法院的裁决而向司法机关递送的,要求按审判监督程序引起再审的书状。
P234 申请书—各类案件就撤诉、财产保全、复议、强制执行等问题提出申请以及民事案件中宣告失踪或死亡等几类特别程序的案件提出申请的书状。
P235 律师函—是手当事人的委托以律师名义发出的阐述有关法律事实,进行法律评价和风险评估,敦促对方履行义务,警示对方将面临的法律后果的文书。
P237 辩护词—是指人民法院审理刑事那件中,被告人委托的辩护人为维护被告人的合法权益,当庭发表的系统性法庭发言。
P238 代理词—民事、行政案件的当事人、刑事案件的被告人以及刑事附带民事案件的原告、被告所委托的诉讼代理人,在法庭审理阶段,为维护其所代表的一方的合法权益,发表的指控、答辩的演说词,称为代理词。
P248 冲裁文书—是当事人间根据已达成的仲裁协议,为解决经济合同纠纷、劳动争议而制作的申请仲裁和仲裁机构为处理纠纷、争议而制作的各种有关法律文书的总称。
P254 仲裁申请书—是指签订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就合同执行过程中产生的纠纷,根据各方当事人间达成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提出仲裁申请的文书。
P255 仲裁答辩书—是指在仲裁过程中,被申请人针对申请人提出的仲裁请求及其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进行答复辩解的文书。
P256 仲裁反申请书—是指在仲裁程序开始后,被申请人就其与申请人之间同一纠纷问题,提出相反的仲裁请求的文书。
P257 仲裁保全措施申请书—是指在仲裁过程中,一方认为另一方有可能因其行为造成争议标的物的毁坏、灭失、转移等,或造成日后的裁决难以执行,因而申请仲裁机构对争议标的物采取保全措施的文书。
P258 仲裁裁决书—是指仲裁机构根据当事人的申请,依我国《仲裁法》规定的程序,对当事人间的纠纷进行审理后,就实体问题所作出的书面裁决。
P258
仲裁调解书—是指仲裁机关通过调解方式,解决仲裁纠纷的文书。
P260 公证书—是由国家公证机构根据公民、法人或其他机构的申请,依法出具的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
P260 公证申请书—即当事人请求公证机构对一定的法律行为、法律事实或有法律意义的文书予以公证的申请文书。
P263 合同公证书—是指公证机关依法证明法人、非法人证明、个体工商户、农村村民、农村承包经营户之间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达成协议的证明文书。
P267 继承公证书—是指公证机构依法证明当事人根据我国《继承法》产生的继承法律关系的证明文书。
P267 亲属关系公证书—是指申请人向公证机构请求确认其与关系人之间确实存在某种亲属关系的证明文书。
P268 赛事公证书—是指公证机关对有关科学、技术、文艺、体育等群众性比赛活动的各项内容进行现场监督,并依法证明其比赛结果是真实、合法,比赛成绩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书。
P369
笔录—以实录的性质记录下来的文字材料。
P270 现场勘查笔录—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的侦查人员对与犯罪有关的场所进行勘验检查时,对现场勘查过程、提取证据以及发现线索等情况,所作的文字记载,称为现场勘查笔录。
P271 侦查实验笔录—公安机关为了查明案情进行侦查实验,将侦查实验的具体情况用文字记载下来的材料。
P273 讯问笔录—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在依法办理刑事案件过程中,为了查清案情,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讯问和犯罪嫌疑人就案情所作的陈述和辩解的文字记载。
P275
P278 调查笔录—司法机关办案人员在办理诉讼案件过程中,为查明案情和核实证据,依法向了解情况的人进行调查、询问时所作的文字记载。法庭审理笔录—在人民法院依法开庭审理各类诉讼案件时,由书记员当庭记载全部法庭审理活动的文字材料。
P280 评议笔录—是指在审判长宣布休庭后,合议庭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进行评议时所作的文字记载。
P285 执行死刑笔录—是人民法院在奉命依法对罪犯执行死刑时,将执行死刑现场的有关情况予以记录的文字材料。
P286 死刑临场监督笔录—是人民检察院在人民法院对罪犯执行死刑的时候,派员临场监督所作文字记录。
P287
第二篇:法律文书写作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3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法律文书的主旨和材料在文书制作中的关系是()
A.辩证统一 B.相对独立
C.相互包容 D.相互补充
2.刑事公诉案件的被告人因不服已生效的人民法院的裁决而向司法机关递送的,要求按审判监督程序引起再审的书状是()
A.刑事上诉状 B.刑事自诉状
C.刑事申诉书 D.刑事答辩状
3.人民法院的判决书中,合议庭组成人员有助理审判员的应写明()
A.审判员 B.代理审判员
C.助理审判员 D.人民陪审员
4.补充侦查报告书正文部分的重点是()
A.案由 B.补充侦查经过
C.附项 D.补充侦查结果
5.记载新入监罪犯基本情况的表格类文书是()
A.罪犯评审鉴定表 B.罪犯入监登记表
C.狱内案件立案报告表 D.罪犯保外就医审批表
6.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或者在民事判决执行过程中,为解决程序问题而作出的书面决定是()
A.民事判决书 B.民事调解书
C.民事裁定书 D.民事决定书
7.法律文书在交代事实的因果关系中,除须叙述清楚某一行为的目的、行为本身外,还应写清()
A.行动的动机 B.产生的后果
C.行为的原因 D.造成的影响
8.司法机关办案人员在办理诉讼案件过程中,为查明案情和核实证据,依法向了解情况的人进行调查时所作的文字记载是()
A.评议笔录 B.讯问笔录
C.勘查笔录 D.调查笔录
9.监狱起诉意见书是对服刑罪犯重新犯罪(包括重大的漏判罪行)提出起诉意见的法律文书,送达的司法机关是()
A.人民检察院 B.人民法院
C.司法行政机关 D.公安机关
10.仲裁申请书当事人的称谓写作()
A.申请人与被申请人 B.申诉人与被申诉人
C.原告人与被告人 D.上诉人与被上诉人
11.人民法院依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提审的民事案件,在判决书的主文之后,不写()
A.诉讼费用的负担 B.书记员姓名
C.日期 D.合议庭成员姓名
12.公安机关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时,应当制作()
A.拘留证 B.逮捕决定书
C.批准逮捕决定书 D.提请批准逮捕书
13.在人民法院依法开庭审理各类诉讼案件时,由书记员当庭记载全部法庭审理活动的文字材料是()
A.询问笔录 B.法庭审理笔录
C.调查笔录 D.评议笔录
14.仲裁调解书的效力相同于()
A.仲裁协议书 B.仲裁申请书
C.仲裁裁决书 D.仲裁答辩书
15.代理词的主要论证方法有:据实论证,据法论证和()
A.依据证据论证 B.依据政策论证
C.据情说理 D.依据诉讼请求论证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0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6.法律文书中有关刑事案件的事实要素,应包括哪些内容?
17.公安机关起诉意见书中犯罪事实部分常用的叙述方法有哪几种?
18.第一审行政判决书的判决结果有哪几种情况?
19.第一审民事判决书阐述判决的理由应当把握哪几点?
20.监狱起诉意见书与公安机关起诉意见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三、写作主题(本大题35分)
21.根据下列案情材料,按照《法律文书写作》教材中的要求,拟写一份起诉书。
被告人郑×龙,男,30岁,初中文化,汉族,××省××县人,是××县××乡××村运输专业户。2000年10月13日晚7时,郑×龙驾驶×牌汽车由本县到×县拉沙子。晚上11时40分,当郑×龙驾车行驶至××市郊区时,迎面开来一辆东风牌汽车,此车没有按规定发出会车信号,由于灯光太刺眼,致使郑×龙看不清路面,而郑×龙驾车继续行驶,将一名步行上夜班的女工陈×娟撞倒在地,立即昏迷。陈×娟,女,31
第三篇:法律文书写作格式
法律文书写作格式
一)呈请拘留报告书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文书上方有一“ 领导批示 ” 栏,是供领导人签署意见用的):
1.首部。写明标题(呈请拘留报告书)、编号(ⅹ 公刑拘字〈 ⅹⅹⅹⅹ 〉第 ⅹⅹ 号)和被拘留人的基本情况(依次写明被拘留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户口所在地、现住址)及其简历。
2.正文。写明拘留的理由(被拘留人涉嫌犯罪的事实及触犯的《刑法》条款)、法律依据(《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一条)及结束语(当否,请批示)。
3.尾部。写明承办单位和承办人,注明年月日。
(二)起诉意见书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
1.首部。写明标题、编号(ⅹ 公刑诉字〈 ⅹⅹⅹⅹ 〉 ⅹⅹ 号)、犯罪嫌疑人的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籍贯、文化程度、单位及职业、住址等)和违法犯罪经历以及因本次犯罪被采取强制措施的情况、过渡性文字(经我局侦查终结,证实犯罪嫌疑人 ⅹⅹⅹ 有下列犯罪事实:)。
2.正文。写明:
(1)犯罪事实。即经侦查终结认定的犯罪嫌疑人所犯的罪行。
(2)提出起诉意见的理由和法律依据(综上所述,犯罪嫌疑人 ⅹⅹⅹ 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ⅹⅹ 条第 ⅹ 款,涉嫌 ⅹⅹ 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九条之规定,特将本案移送审查,依法起诉)。
3.尾部。写明送达用语(“ 此致 ”“ ⅹⅹⅹⅹ 人民检察院”)、盖公安局长印章,并在年月日上加盖公安局公章。文末写明附注事项:(1)犯罪嫌疑人 ⅹⅹⅹ 现押在(或住在)何处;(2)附本案预审卷宗共 ⅹⅹ 卷 ⅹⅹ 页;(3)附送赃、证物情况。
(三)立案决定书为两联填空式文书。正本联应写明:
1.首部。写明制作机关的名称、文书名称及文号(× 检 ×× 立〔 ×××× 〕 ×× 号)。
2.正文。写明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六条的规定)和决定事项(本院决定对犯罪嫌疑人 ××× 涉嫌 ×× 一案立案侦查)。
3.尾部为 “ 检察长 ” 及其签名或盖章,制作文书的年月日,加盖人民检察院院章。
(四)起诉书为文字叙述式文书,由首部、正文、尾部三部分构成:
1.首部。写明:
(1)制作机关名称。被告人是外国人或无国籍人的,检察院名称前面应当冠以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字样。
(2)文书名称。
(3)编号。由院名(代字)、部门(代字)、文书性质(代字)、及顺序号组成,即 “× 检刑诉〔 ×××× 〕 ×× 号 ”。
(4)被告人(被告单位)基本情况。被告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涉及刑法第十七条规定的几个责任年龄界限的,应注明出生年月日)、出生地、身份证号码、民族、文化程度、职业或工作单位及职务、住址以及受行政处罚、刑事处罚和因本案被采取强制措施的情况;被告单位的名称、所在地址、法定代表人或者代表人的姓名与职务,以及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者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基本情况(按被告人基本情况内容叙写)。
(5)被害人(被害单位)情况。被害人的姓名、性别、年龄等;被害单位的名称、所在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及职务等。为保护被害人而不宜列明的,应当单独移送被害人名单。
(6)案由和案件审查过程。写明 “ 被告人 ×××(姓名)××(案情提要)一案由 ××××(侦查机关)
侦查终结,以被告人 ××× 涉嫌 ××× 罪,于 × 年 × 月 × 日向本院移送审查起诉。本院受理后,于 × 年 × 月 × 日已告知被告人有权委托辩护人,于 × 年 × 月 × 日已告知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或者近亲属)、附带民事诉讼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委托诉讼代理人,依法讯问了被告人,听取了被害人的诉讼代理人 ××× 和被告人的辩护人 ××× 的意见,审查了全部案件材料,……” ;或者 “ 被告人 ×××(姓名)××(案情提要)一案由本院(或具体办案检察院)依法侦查终结。本院受理后,……” 等等。
2.正文。写明:
(1)案件事实。叙述事实必须客观、准确,要素完整,层次分明,并说明证据情况。(2)起诉的理由和根据。首先,概括阐明被告人行为的犯罪性质;其次,指出被告人行为触犯的刑法条款和构成的罪名;第三,说明被告人是否具有从重、从轻、减轻处罚的情节和法律依据,依法提出量刑的倾向性意见;最后,写明起诉的法律依据与起诉决定(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一条,提起公诉,请依法判处)。
3.尾部。写明起诉书主送的人民法院全称、起诉案件的检察人员的法律职务和姓名、制作文书的年月日并加盖检察院院章。文末写明 “ 附项 ” 内容:被告人羁押处所(现在处所)、证据目录、证人名单、主要证据复印件或者照片名称及数量;或者被害人附带民事诉状 × 份。
(五)不起诉决定书是文字叙述式文书,由首部、正文、尾部三部分构成:
1.首部。写明制作机关名称、文书名称、文号(× 检刑不诉〔 ×××× 〕 ×× 号)、被不起诉人及其辩护人基本情况、案由和案件来源等。
2.正文。写明案件事实(即符合不起诉三种法定情形的事实和证据),不起诉理由、法律根据、决定事项,以及告知事项(被不起诉人和被害人的申诉权利)。
3.尾部。写明承办案件的检察员职务及姓名、文书制作日期,并加盖院印。
(六)第一审刑事判决书的种类较多,其中以公诉案件适用普通程序的刑事判决书最为典型。公诉案件适用普通程序的刑事判决书为文字叙述式文书,由首部、正文、尾部三部分构成:
1.首部。写明:
(1)法院名称(基层人民法院应冠以省、自治区、直辖市名称;涉外案件,各级法院应冠以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的全称)和文书名称(刑事判决书),应分行居中书写。
(2)案号。依次由立案、制作法院、案件性质、审判程序代字、顺序号组成,即 “(××××)× 刑初字第 × 号 ”。
(3)公诉机关 ××× 人民检察院。
(4)被告人的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和因本案所受强制措施情况、现在何处)。
(5)辩护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和职务(与被告人的关系)。
(6)案件的由来和审判经过 :“××× 人民检察院以 × 检 × 诉〔 ×××× 〕 ×× 号起诉书指控被告人 ××× 犯 ×× 罪,于 ××× 年 ×× 月 ×× 日向本院提起公诉。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或者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 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 ××× 出庭支持公诉,被害人 ××× 及其法定代理人 ×××、诉讼代理人 ×××,被告人 ××× 法定代理人 ×××、辩护人 ×××,证人 ×××,鉴定人 ×××,翻译人员 ××× 等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
2.正文。写明:
(1)事实和证据。依次写明:① 控辩主张:“××× 人民检察院指控 ……” ; “ 被告人 ××× 辩称 ……”。
② 经审理查明的事实和证据:“ 经审理查明,……”。
(2)判决理由:以 “ 本院认为,……” 开头,依次写明:① 行为的性质及其危害性; ② 触犯的《刑法》条款及构成的罪名;③ 对公诉机关的指控的表态;④ 对被告人的辩解及辩护人的辩护意见的表态; ⑤ 判决的法律依据:“ 依照 ……(判决的法律依据)的规定,判决如下 ”。
(3)判决主文: “ 被告人 ××× 犯 ×× 罪,判处 ××(刑罚种类、期限等)。(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即自 ×××× 年 ×× 月 ×× 日起至 ×××× 年 ××
月 ×× 日止)” ;或者 “ 被告人 ××× 犯 ×× 罪,判处 ××(刑罚种类、期限等);犯 ×× 罪,判处 ××(刑罚种类、期限等)。决定执行 ××(刑罚种类、期限等)” ;或者 “ 被告人 ××× 犯 ×× 罪,免予刑事处罚 ” ;或者 “ 被告人 ××× 无罪 ”。
3.尾部。写明上诉事项: “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的第 2 日起 10 日内,通过本院或者直接向 ××× 人民法院提出上诉。书面上诉的,应当提交上诉状正本一份,副本 × 份。” 并由审判长、审判员(代理审判员或人民陪审员)署名,注明当庭宣判或签发判决书的日期。
(七)第二审维持原判用的刑事裁定书为文字叙述式文书,由首部、正文、尾部三部分构成:
1.首部。写法与第二审刑事判决书基本相同。
(第二审刑事判决书为文字叙述式文书,由首部、正文、尾部三部分构成:
1.首部。写明:
(1)制作机关名称、文书名称、文号(〔 ×××× 〕 × 法刑终字第 ×× 号)。
(2)诉辩双方的基本情况 : 被告人上诉的,写明原公诉机关、上诉人(原审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情况;检察机关抗诉的,写明抗诉机关、原审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情况;既有被告人上诉、又有检察机关抗诉的,写明抗诉机关、上诉人(原审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情况。
(3)案件由来和审判经过: “××× 人民法院审理 ××× 人民检察院指控原审被告人 ××× 犯 × 罪一案,于 ×××× 年 ×× 月 ×× 日作出(××××)× 刑初字第 × 号刑事判决。原审被告人 ××× 不服,提出上诉(如因检察院提出抗诉而引起二审的写为 “××× 检察院不同意原判,向本院提出抗诉 ”)。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或者不公开)开庭审理了本案。××× 人民检察院指派检察员 ××× 出庭履行职务。上诉人(原审被告人)××× 及其辩护人 ××× 等到庭参加诉讼。现已审理终结。”)
2.正文。写明事实和证据、裁定理由、裁定主文: “ 依照 ……(法律依据)的规定,裁定如下:驳回上诉(或者抗诉),维持原判。”
3.尾部。写明 “ 本裁定为终审裁定 ”,并由审判长、审判员署名,注明裁定时间等。
(八)第一审民事判决书为文字叙述式文书,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
1. 首部。应依次写明:(1)标题。由法院名称和文书名称组成,应居中分两行书写。(2)案号。由、制作法院、案件性质、一审程序代字、案件序号构成,即(××××)× 民初字第 ×× 号。(3)诉讼双方的基本情况。依次写明原告、被告和第三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或者当事人单位或字号的全称和住所地、法定代表人(代表人)的姓名、性别和职务。诉讼代理人及其基本情况。(4)案件由来和审理经过 :“ 原告 ××× 与被告 ×××(案由)一案,本院于 ×××× 年 × 月 × 日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公开(或不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本案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均到庭参加诉讼。本案现已审理终结。”.正文。写明:(1)事实。首先写明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和争议的事实与理由,然后写明法院认定的事实和证据 :“ 原告 ××× 诉称,……(概述原告提出的具体诉讼请求和所根据的事实与理由)”,“ 被告 ××× 辩称,……(概述被告答辩的主要内容)”,“ 第三人 ××× 述称,……(概述第三人的主要意见)”,“ 经审理查明 ……。”(2)理由。写明: “ 本院认为,……(判决的理由)。依照 ……(判决所依据的法律条款)的规定,判决如下: ”(3)判决结果。3 .尾部。写明诉讼费用的负担,当事人的上诉事项(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 15 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 ××× 人民法院),由审判员、人民陪审员签署,注明判决日期,并加盖人民法院印章。
(九)公证申请书参考课本
(十)刑事自诉状由首部、正文和尾部组成:
1.首部。依次写明: (1)标题。居中写明 “ 刑事自诉状 ”。(2)当事人的基本情况。依次写明自诉人、被告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出生地、文化程度、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等项。
2.正文。依次写明: (1)案由和诉讼请求。控告的罪名和要求人民法院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请求。
(2)事实与理由。(3)证人姓名和住址,证据的名称与来源。
3.尾部。写明致送的人民法院名称,由自诉人签名后,注明年月日。附项应写明所附刑事自诉状副本的份数和其他证据情况
第四篇:法律文书写作
第二章 人民法院刑事裁判文书
一、名词解释题
1.第一审公诉案件的刑事判决书
2.第一审自诉案件的刑事判决书
3.第一审刑事裁定书
4.第二审改判用刑事判决书
5.死刑复核刑事判决书
6.再审予以改判的刑事判决书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2002年立案第93号刑事案件,第一审刑事判决书的编号可以表述为()。
A.〔2002〕海刑初字第93号B.海刑初字〔2002〕第93号
C.〔2002〕京刑初字第93号D.京刑初字〔2002〕第93号
2.第一审刑事判决书的判决结果,宣告无罪的,均应表述为()。
A.宣告被告人×××无罪B.被告人×××无罪
C.宣告被告人×××无罪释放D.判决被告人×××无罪
3.未成年人犯罪,且其行为使被害人遭受了经济损失,刑事被告人应当列为()。
A.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人B.未成年人
C.未成年人的父母D.未成年人所在学校
4.一审刑事判决书的事实部分包括()。
A.公安机关指控的事实
B.检察院指控的事实
C.被告人的辩解、辩护人的辩护要点
D.法院认定的事实
5.刑事裁判文书在记叙犯罪事实时,要将下列关键情节叙述清楚:()。
A.有关定性的情节B.有关量刑的情节
C.有无法律责任的情节D.所有查证属实的情节
6.人民法院的刑事判决书记叙犯罪事实的方法有()。
A.突出主犯法B.文字描绘法
C.突出主罪法D.自然顺序法
7.一审刑事判决书的犯罪事实部分应写清哪些要素?()
A.犯罪时间、地点B.犯罪的目的、动机
C.犯罪手段、情节D.犯罪的后果
8.人民法院的刑事裁定书是人民法院依据刑法、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刑事案件()作出的书面处理决定。
A.实体问题B.程序问题
C.实体或程序问题D.程序问题和部分实体问题
9.第一审被告人认罪案件刑事判决书的特点有()。
A.不再表述“起诉书指控的事实和证据”
B.必须写明被告人及其辩护人的辩护意见和证据
C.可以简要写明人民法院审理查明的事实和证据
D.必须写明构成犯罪的理由
10.人民法院审理刑事案件,适用刑事裁定书的情形有()。
A.驳回自诉B.准许撤诉
C.中止审理D.减刑、假释
三、判断并改错题
1.被告人翟×犯渎职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2.深夜凌晨一时许,王×翻墙入院,被当场抓获。()
3.判处姚×死缓。()
4.制作刑事判决书,不仅要列举证据,而且要通过对主要证据的分析论证,来说明本判决认定的犯罪事实是正确无误的。()
5.因公诉机关抗诉和被告人同时上诉而引起的二审刑事判决书的诉讼参加人应依次写明:抗诉机关、原审被告人、辩护人。()
6.一审刑事判决书被告人的基本情况写明:被告人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籍贯、职业或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
7.被告人是未成年人的,应当在写明被告人的基本情况之后,另行续写法定代理人的姓名、与被告人的关系、工作单位和职务以及地址。()
8.一审刑事判决书尾部交待上诉权、上诉期限和上诉审法院,表述为:“如不服本判决,可在接到判决书之日起×内,直接向本院提出上诉。”()
9.一审刑事判决书对刑期表述为:“刑期从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前先行羁押的,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10.因书记员属于法庭的组成人员,因此刑事判决书最后的签署,书记员的姓名应写在审判员姓名的后面。()
四、简答题
1.在叙写第一审刑事判决书的证据部分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2.第一审刑事判决书的理由部分包括哪几个层次?叙述时应遵循哪些要求?
3.刑事法律文书记叙犯罪事实的方法有哪些?分别适用于哪些类型的案件?
4.第二审刑事判决书的作用有哪些?
5.再审刑事判决书的正文部分包含哪些内容?
6.法人犯罪的案件,第一审刑事判决书如何写被告人的身份情况?
7.人民法院裁判文书的特点有哪些?
8.第一审刑事裁定书有哪几种?
9.第一审被告人认罪的刑事判决书的特点有哪些?
10.第二审发回重审的刑事裁定书在写法上的特点有哪些?
五、文书制作题
1.根据下列案情材料制作一份一审刑事判决书。
江苏省南京市市人民检察院指控,2005年3月3日23时许,被告人韩××与被害人
鲁××搭乘出租车到南京市××路边时,被告人发觉被害人为骗取钱财而假扮其女友,为此恼恨被害人,遂持事先准备的作案工具弹簧刀捅刺被害人的颈部,之后逃离现场。被害人被刺后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检察院认为被告人故意非法剥夺公民生命权利,致一人死亡,其行为已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2条的规定,构成故意杀人罪。
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检察院出示了以下证据:证人证言、现场勘查笔录和照片、法医学尸体检验鉴定书、作案工具弹簧刀及被告人韩××作案时所穿着衣服照片、被告人供述、被告人身份材料、被害人身份材料、查询卡内账户清单及银联银行存根、扣押物品清单等证据。
辩护律师陈××提出辩护意见如下:(1)指控被告人故意杀人定性不准,其行为应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首先,被告人主观上不具有杀害被害人的动机;其次,被告人带刀是为吓唬被害人,其行为是伤害被害人而非杀害被害人;再次,被告人是在被害人欺骗、辱骂的刺激下一时冲动刺了被害人一刀,如果被告人意图杀害被害人,完全可以刺更多刀。(2)被告人事后非常后悔,通过发短信给被害人表示内疚,在准备去医院时被抓获。(3)被告人有悔罪表现,主动交代罪行,认罪态度较好,且是初犯,有酌情减轻处罚的情节。
经审理查明,被害人已婚并育有一子,但其以征婚为名假意与被告人恋爱,借此骗取钱财。2005年3月3日晚,被告人约被害人见面后为其购买皮鞋、衣物,后被害人提出回家,并拒绝被告人同行,两人一同搭乘出租车到南京市××路边,此时被告人认为受到被害人欺骗,心生忿恨,遂持随身携带的弹簧刀刺中被害人颈部一刀后逃离现场。被害人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经法医鉴定,被害人系被他人用单刃锐器刺伤颈部,造成颈内静脉破裂,导致急性失血性休克死亡。
2.下面是根据上题所述案情材料作的一审判决,请据此制作一份二审刑事判决书。一审法院以被告人故意非法剥夺公民生命权利,致一人死亡,认定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判处无期徒刑。
第五篇:法律文书写作
一、法律文书:是指我国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监狱以及公证机构、仲裁组织依法制作的处理各类诉讼案件和非诉讼案件的法律文书和案件当事人、律师及律师事物所自书或代书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的总称。
二、法律文书的类别:
1、人民检察院的检察书、法院的诉讼文书、公证文书、仲裁文书和律师实物文书。
2、公安机关的刑事法律文书、侦察文书。
三、法律文书的产生必须具备那些条件:
1、一定社会中的法律必须达到相当完备的程度,因为法律文书是伴随着法律的产生而产生的,是实施法律而服务的。
2、必须具有较为系统的文字工具,因为文书是要用文字来写的。
四、侦察文书:是指公安机关和其他依法具有侦察职能的检察机关、海关辑私机关、监狱在刑事诉讼活动中依法制作或者认可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
五、接受刑事案件登记表:是公安机关在接受公民报案、控告、举报或者犯罪嫌疑人自首时制定的法律文书。
六、接受刑事案件登记使用的条件:
1、公民扭送、报案、控告、举报的。
2、犯罪嫌疑人自首的3、有关单位移送的。
4、公安机关现场抓获的。
七、呈请延长拘留期限报告书:是公安机关侦查人员在审理拘留案件时,于三日内未能获取证明犯罪嫌疑人有关犯罪事实的证据,报请县级以上公安局关负责人批准延长拘留期限所制定的文书。
八、提请批准延长侦查押期限意见由正本、副本、存根组成。
九、起诉意见书:是公安机关对案件侦查终结后,认为犯罪嫌疑人涉及某罪,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向同级人民检察院移送审查时制定的文书。
十、人民检察院法律文书,简称检查书:是各级人民检察院为实现法律监督职能,依法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律意义的司法公文。
十一、起诉意见书:是人民检察院侦查部门对于本院立案侦查的犯罪案件侦查终结,认为应对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移送公诉部门审查起诉时制作的文书。
十二、起诉书:是人民检察院经过侦查或审查确认被告人的 行为 构成犯罪,依法交付审判,而将被告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及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时所制作的文书。
十三、第一审刑事判决书;是指第一审人民法院依照《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第一审程序,对审理终结的刑事案件,依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法律的 规定,确认被告人是有罪还是无罪,构成何种罪,并科以刑罪、免除刑罪或者宣告等实体问题做出的书面决定。
十四、再审刑事判决书:是指人民法院依照刑事审判监督程序,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 确有错误的刑事判决,进行重新审理后,就案件的实体问题作出的书面决定。
十五、民事栽判文书:是指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中,为解决诉讼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的 争议,就案件的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依法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
十六、第一审民事判决书:是指第一审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第一审程序,对审理终结的第一审民事纠纷和商事纠纷等案件就实体问题作出的书面决定。
十七、《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第一审程序包括:普通程序、简易程序和 特别程序。
当事人是自然人的,写明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职业或者工作单位和职务、住址。第一审民事判决书大的尾部,应写明诉讼费用大负担,当事人的上诉权利、上诉请期间和上述法院名称,以及审判人员、书记员的称谓和签名以及判决日期等。
如不服本判决,可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本院递交上诉状,并按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出副本,上诉于XX人民法院。
十八、第二审民事判决书:是指第二审人民法院对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民事判决提起上诉的民事案件,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第二审程序进行审理后做出的书面决定。
1、标题、案号。标题、案号写法可参照第二审刑事判决书写。
2、当事人的身份事项。提起诉讼的当事人(包括原审原告、原审被告、原审第三人)称“上
诉人”,对方当事人称“被上诉人”。双方当时人和第三人都提出上诉的,应并列为上诉人,因为在法定的上诉期内都有同等的上诉权。实际是互为被上诉人。
十九、再审民事判决书: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审判监督程序,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确有误的判决、裁定,进行重新审理后,就诉讼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等纠纷作出的书面决定。
1、原判是一审结案的,写:“原审原告”、“原审被告”、“原审第三人”:原判是二审结案的:写“原审上诉人(X告或第三人)”、原审被上诉人(X告或第三)”,但在原二审的上诉未涉及其利益的当事人,任然写:“原审原告”、“原审被告”、“原审第三人”。
二十、民事判决书:是指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或者在民事判决执行过程中,为解决程序问题而作出的书面决定。
二十一、民事调解书:是指人民法院通过调解方式处理民事案件和商事纠纷案件,依据双方当事人自愿、合法地达到的协议所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
1、我国《民事诉讼法》第八十九条规定:“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
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
2、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条规定下例案件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可以不制定调解书 答:⑴调解和好的离婚案件②调解维持收养关系的案件⑴能够即时覆行的案件④其他不需要制定调解书的案件。
二十二、第二审民事调解书:是指人民法院依照第二审程序处理民事和商事纠纷上诉案件,通过调解方式,在双方当事人自愿、合法地达成解决实体权利义务协议时所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
二十三、行政裁判文书:是指人民法院在行政诉讼中,为解决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为引起的行政争议,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参照有关行政规章,就 案件的实体问题制作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
1、按照审判所适用的程序不 同,可以分为:
A第一审行政判决书B第二审行政判决书、再审行政判决书C第一审行政裁定书、第二审行政裁定书、再审行政裁定书。
二十四、第一审行政判决书:是指第一审人民法院在受理行政诉讼案件后,依照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的第一审程序审理终结,依照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参照有关行政规章,就实体问题作出的书面处理决定。
1、行政诉讼的原理包括:A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二十四、行政判决书判决结果的种类有哪些?
答:
1、判决维持。这是肯定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判决。依照法律规定,判决维持,必须是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这山确认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三个基本条件。这三个条件是统一的、缺一不可的。
2、判决撤销或者部分撤销,并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性为。
3、判决被告限期覆行法定职责
4、判决变更具体行政行为。
二十五、行政判决书判决结果的写法有?
答:
1、肯定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判决。依照法律规定,判决维持,必须是具体行政行为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这山确认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三个基本条件。这三个条件是统一的、缺一不可的。
2、判决被告重新作出具体行政性为,判决撤销,是否定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 判决。
3、当被告不覆行或者拖延覆行法定责任时,判决笨被告必须在一定期限你内覆行
4、当行政处罚显示公正时,判决直接改变具体行政行为。
二十六、监狱执法文书;是指我国监狱(含未成年犯管教所)在 对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犯罪执行罪和教育改造过程中,依照法定程序,根据国家法律和监狱规定,制定的具有法律效力或法律意义的文书的总称。
1、依受文对象和处理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监狱内部文书和监狱外部文书
2、罪犯入狱登记:是监狱记载新人监罪犯基本情况的表格类文书。
3、提请减刑建议书:是监狱依法在对服刑改造期间一悔改或立功表现已执行符合法定要求的刑期的犯罪,提请法院审核裁定减刑时而制作的一种文书。
4、诉状:是指各类案件的当事人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依法行使诉讼权利,字数或委
托他人代书的向司法机关提出指控、答辩或申诉等法律意见的书状。
5、民事、行政案件的原告,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向他们法院呈送的指控被告的书状即为民事起诉状或行政起诉状。
6、下例哪里诉状属于行正文诉讼状?
A诉讼请求B事实与理由C证据和证据来源、以及证人姓名和住此
7、民事、刑政案件的原被告双方,不服一审的判决或裁定,在法定的上诉期限内,向原审法院的上一级法院提出的要求改判的诉状,称为民事、行政上诉状。二
十七、上诉理由。上诉理由是上诉状的核心内容。能否写好上诉理由是能否达到上诉目的的关键所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上诉理由必须具有鲜明的针对性。
2、上诉理由必须据实依法说理反驳
3、上诉理由要注
意恰如其分,力剣Y言过其实,无限上纲
二十八、刑事公诉案件的被告人和刑事自诉案件的自诉人、被告人不服一审法院的裁决,在法定的上诉期限内,向原审法院的上一级法院提出的要求重审改判的法律文书,称为刑事上诉状。
二十九、仲裁文书:是指当事人之间根据已达成的仲裁协议,为解决经济合同纠纷、劳动争议而制定的申请仲裁和仲裁机构为处理纠纷、争议而制作的各种一关法律文书的总称。三
十、公证文书包括:公证申请书及各种调查文书。
公证书是由国家公证机构根据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申请,依法出具的有法律效力的证明文件,证明出生、死亡、学历、婚姻、继承、收养以及合同等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