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院临床医生输血权限管理制度、血液出入库的核对、领发登记制度
血液出入库的核对、领发登记制度
制定本制度的目的是保证血液入库、领发过程中的血液质量,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及时、有效,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一、血液入库、领发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且责任心强,工作认真仔细,头脑清晰。
1、血液入库:从县血库交叉配血后取回的血液及其制品,需再次核对接收入库。入库时两人对照交叉合血单核对,核对内容:运输条件、物理外观、包装是否合格,血袋是否有破损,标签字迹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完整。标签上标明供血机构名称及许可证号、供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成分制备日期、效期、储存条件等。核对无误后,签字认可。将血液及其制品放入储血冰箱内储存,作好血液入库登记记录。
2、进入输血科的血液及成分,必须入库登记。登记内容:献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效期、入库时间、入库人等。
3、全血、成分血按A、B、O、AB血型分类储存于血库专用冰箱或专用冰柜不同层内,标识明显。不同日期的血液依先后次序存放,整齐排列,不能倒置,以便发血时观察红细胞和血浆层界面。
二、血液发放
1、发放血液及制品到临床时,一定要问清用血科室名称、所用的血液品种、所需量、并重复三遍给取血人听,双方确定无误后方可发血。
2、做好发放前检查工作,血液及制品发放前应观察有无质量变化,如:颜色是否正常、分界线是否清晰、有无溶血、有无凝块、有无絮状物、有无气泡、是否超过有效期、有无破损,若都无上述情况时,取发血双方签字确认后将血液发放临床。
三、妥善保存血液出入库记录及资料,每年上交档案室保存至少十年。
医院临床医师输血权限管理制度
为规范临床合理用血,实施医师输血权限化管理,根据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有关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临床医师用血权限的准入
临床医师获得中级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后,经医院组织的临床输血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由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授予临床用血权限。
二、临床医师用血分级管理
1、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8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上级医师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2、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在800毫升至1600毫升以下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经上级医师审核,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方可备血。
3、同一患者一天申请备血量达到或超过1600毫升的,由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提出申请,科室主任核准签发后,报医务部批准,方可备血。(以上条款不适用于急救用血,符合紧急用血条件可以不受临床用血申请分级管理权限及逐级审批限制,但需在用血后两个工作日内补齐相关审批手续。)
三、临床医师用血评价
用血评价主要包括:合理用血和输血后疗效评估。
1、用血合理性评价:主要评价是否严格按照输血适应证进行输血,输血适应证按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执行。
2、输血疗效评价:临床科室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分析,并将医师合理用血评价结果用于个人业绩考核与用血权限的认定管理。
3、输血科质量监控:输血科每月对医师合理用血情况进行评价、总结、分析,内容包括:
(1)《临床输血申请单》的填写是否规范;
(2)输血前是否有相关实验室检查,是否有临床输血指征;(3)输 血前患者是否签署《临床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4)是否执行用血分级管理;
(5)是否有患者输血过程和输血后疗效评价情况等,并将评价结果用于科室质量管理评定和医师用血权限的认定管理。
四、临床医师用血的监管
1、临床医师用血权限的暂停及恢复。获得用血权限准入的医师每年至少参加一次临床输血知识培训,连续两年不参加培训的,取消其用血权限。临床医师被查到一年内不合理用血及不合格输血病程记录达2次以上的,由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发出“用血权限暂停通知书”,输血科将不再接受理其输血申请,如需恢复权限应向医院输血管理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经临床输血知识培训考核合格后,当事医师方可恢复用血权限。
2、临床医师用血权限的考核。输血管理委员会授权医务部及输血科定期对全院临床用血情况的进行督导检查,并予以评价及公示,检查结果将直接与医师的用血权限进行挂钩,同时纳入科室和医务人员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第二篇:血液出入库的核对、领发登记制度
血液出入库的核对、领发登记制度
制定本制度的目的是保证血液入库、领发过程中的血液质量,确保临床输血安全、及时、有效,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
一、血液入库、领发人员必须经过严格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且责任心强,工作认真仔细,头脑清晰。
1、血液入库:州中心血站送来血液及其制品,有专人负责接收入库。入库时双方对照送(取)血单核对,核对内容:运输条件、物理外观、包装是否合格,血袋是否有破损,标签字迹是否清晰、内容是否完整。标签上标明供血机构名称及许可证号、供血者条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成分制备日期、效期、储存条件等。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字认可。将血液及其制品放入储血冰箱内储存,作好血液入库登记记录。
2、进入输血科(血库)的血液及成分,必须入库登记。登记内容:血袋形码编号、血型、品种、血量、采血日期、效期、入库时间、入库人、移交人等。
3、全血、成分血按A、B、O、AB血型分类储存于血库专用冰箱或专用冰柜不同层内,标识明显。不同日期的血液依先后次序存放,整齐排列,不能倒置,以便发血时观察红细胞和血浆层界面。
二、血液发放
1、做好发放前检查工作,血液及制品发放前应观察有无质量变化,如:颜色是否正常、分界线是否清晰、有无溶血、有无凝块、有无絮状物、有无气泡、是否超过有效期、有无破损,若都无上述情况时,才可将血液发放临床。
2、发放血液及制品到临床时,一定要核对科室名称、病人信息、所用的血液品种、所需量、并重复三遍给取血人听,双方确定无误后方可发血。
3、遵守先进先出原则,发放血液及其制品时,应按血液先后日期发放,先发效期短的,后发效期长的。
4、严格遵守先出库后发放原则,先登记出库,再开用血凭证、发血单或发票,再发放血液。
三、妥善保存血液出入库记录及资料,每年上交档案室保存至少十年。
第三篇:血液及成分入库、贮存、发放和输血核对制度
安康市中心医院
血液及成分入库、贮存、发放和输血核对制度
(试行)
为了进一步规范临床科学、合理用血,确保临床用血安全,现根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规定,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血液及成分入库、贮存、发放和输血核对制度。
一、血液及成分入库制度
1、血液及成分入库前要认真核对验收。核对验收内容包括:运输条件、血液外观、血袋密封及包装是否合格,标签填写是否清楚齐全(供血机构名称及其许可证号、献血者姓名或条形码和血型、血液品种、容量、采血日期、血液成分的制备日期、有效期、血袋编号/条形码、贮存条件)等。
2、血液验收合格并核对无误后,双方签名确认。
二、血液及成分贮存制度
1、血液及成分按不同品种、血型、规格、采血日期(或有效期)、温度和环境储存在专用冰箱里。
2、血液红细胞成分储存按血型分别竖立放置于篮中或金属架上,在专用冰箱不同层内或不同专用冰箱内存放,并有明显的标识。家用冰箱不宜用于贮血液及其成分。
3、其他成分血按规定要求存放在相应冰柜中。
4、血液及成分保存温度和保存期如下:
浓缩红细胞 4±2℃ ACD:21天,CPD:28天,CPDA:35天。少白细胞红细胞 4±2℃ 保存期同浓缩红细胞。红细胞悬液 4±2℃ 保存期同浓缩红细胞。洗涤红细胞 4±2℃ 24小时内输注。冰冻红细胞 4±2℃ 解冻后24小时内输注。
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 22±2℃ 24小时(普通袋)或5天(轻振荡、专用袋制备)。机器单采浓缩血小板保存同手工分离浓缩血小板。
新鲜液体血浆 4±2℃ 24小时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 -20℃以下一年。普通冰冻血浆 -20℃以下四年。冷沉淀 -20℃以下一年。全血 4±2℃(同浓缩红细胞)。其他制剂按相应规定执行。、当冰箱的温度自动控制记录或报警装置发出报警信号时,要立即查明原因,及时解决并记录。
6、贮血冰箱内严禁存放其他物品;每周消毒一次;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无霉菌生长或培养皿(90mm)细菌生长菌落<8CFU/10分钟或<200CFU/m3为合格。
三、血液发放制度
1、交叉配血合格后的血液,由医护人员持能够确认受血者身份的凭据(如已交费的记账单或填写完整的取血单或取血专用处方笺),并携带符合血液贮存要求的容器(如保温瓶或血液转运盒或取血箱)到输血科取血。血液与《交叉配血单》同时出库。
2、取血者与发血者双方必须进行“三查七对一确认”,准确无误后,双方共同签名方可发出。三查七对一确认内容:一查患者血标本;二查献血者血标本、血袋上标签;三查配血报告单。一对血型;二对姓名;三对性别;四对床号;五对病案号;六对《临床输血申请单》;七对诊断。最后确认患者血型与配血报告单上的血型是否相符。
4、凡血袋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律不得发出(八不发):
标签破损、字迹不清; 血袋有破损、漏血; 血液中有明显凝块; 血浆呈乳糜状或暗灰色; 血浆中有明显气泡、絮状物或粗大颗粒; 未摇动时血浆层与红细胞的界面不清或交界面上出现溶血;红细胞层呈紫红色;过期或其他须查证的情况。
5、输血科工作人员应按照保存日期的先后次序、先存先用的原则发血,临床医护人员不应拒领。
四、护士输血核对制度
1、输血前由两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及血袋标签各项内容,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正常。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带病历共同到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急诊号、住院号/病室、床号、血型等,确认与配血报告相符,再次核对血液后,用标准输血器进行输血。
3、取回的血应尽快输用,决不允许将血液长时间地放在室温下或置于无温度监控的冰箱中。除手术室、急诊室、监护室外原则上逐袋领取。输用前将血袋内的成分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献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连续进行血液成分输注时,输血器应至少每12小时更换一次。
5、有多种血液成分需要输注时,应优先输注血小板。输注血小板最好采用双头输血器,当血小板快要输完时,将30ml左右的生理盐水通过Y型管移入血袋内冲洗,以使粘附在血袋内壁上的血小板也输注给患者。
6、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尤其是开始输血的15分钟内要慢,不超过20滴/min,然后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
7、全血或红细胞要求在离开2~6℃的贮存温度后30分钟内开始输注,一袋血要求4小时内输注完毕。一袋血4小时内未输注完毕应废弃。
8、浓缩血小板在取回后尽快输注,要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每袋血小板应在20分钟内输注完毕。
9、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在融化后应尽快输注,要求以患者可以耐受的较快速度输入。
10、对输血患者的监测应在输血开始前、输血开始时、输血开始后15分钟、输血过程中每小时、输血结束后4小时对患者进行监测并记录。监测指标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体温、脉搏、呼吸速率、血压、体液平衡情况。
11、输血完毕应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至少保存一天。
13、对有输血不良反应的患者,应督促经治医师逐项填写《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并返回输血科保存,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