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年第13号“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绩效审计调查结果
2009年第13号:“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绩效
审计调查结果
【时间:2009年10月28日】
【来源:审计署办公厅】
【字号:大 中 小】
“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绩效审计调查结果
(二〇〇九年十月二十八日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有关规定,审计署2008年对“三河三湖”(辽河、海河、淮河、太湖、巢湖、滇池)2001至2007年水污染防治绩效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审计调查涉及“三河三湖”流域内北京、辽宁、江苏等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现将审计调查结果公告如下:
一、“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取得了一定成效
2001至2007年,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投入910亿元财政性资金及国内银行贷款,用于“三河三湖”流域城镇环保基础设施、生态建设及综合整治等7大类共8201个水污染防治项目建设。
以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作为最新水质评价年度,用该期间环境保护部对“三河三湖”347个国控断面水质的监测情况与2000年至2007年的监测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表明,“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情况是:淮河水系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由21.9%上升到33.7%,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由48.4%下降到21%;辽河水系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由6.2%上升到43.2%,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由87.6%下降到32.4%;海河水系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由12.5%上升到24.6%,劣Ⅴ类水质断面比例由47.5%上升到49.2%;巢湖水质由劣Ⅴ类变为Ⅴ类,营养状态指数由57变为60.1;太湖水质一直为劣Ⅴ类,营养状态指数由63变为61.5;滇池草海水质一直为劣Ⅴ类,营养状态指数均为72,滇池外海水质除2004年为Ⅴ类外,其他年度均为劣Ⅴ类,营养状态指数由64变为69。
二、“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从审计调查情况看,“三河三湖”目前整体水质还比较差。环境保护部对“三河三湖”347个国控断面2007年7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的水质监测情况显示:淮河、辽河为中度污染;海河49.2%的断面水质为劣V类;巢湖平均水质为V类;太湖平均水质为劣V类;滇池平均水质为劣V类。
形成这种状况,除环境变化、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等客观因素外,还有以下重要原因:
(一)相关政策措施不够完善。
一是环保审批前置相关制度不够完善。将环保审批作为企业工商注册登记的前置条件是从源头上控制污染的重要手段。但目前法律、行政法规仅对经营危险废物、设置拆船厂以及设立娱乐场所等特种行业有此要求,其他绝大多数行业,包括化工、造纸等重污染行业都未列入。
二是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尚不健全完善。在水污染防治工作中,为保障下游地区的水环境和水资源,上游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往往会受到一定影响,需要对上游地区进行补偿。但“三河三湖”流域内的1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除江苏、浙江两省外,其他地方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大多尚未建立或不完善。
三是水污染防治统计和考核指标体系不够完善。总磷、总氮是反映湖泊污染状况的主要指标,但目前有关部门在水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和环境统计报表中,均未包括这两个指标,不利于对水污染防治工作和水质状况的全面反映和评价。
(二)部分水污染防治工作尚不完全落实到位。
一是水污染防治五年规划落实不力。“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五年规划下达时间比较滞后,部分项目责任主体或资金来源不够明确,造成规划执行不十分到位。
二是部分地区环境执法不到位。如淮河和巢湖等5个流域1199个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验收工作不够规范;海河和巢湖等5个流域的7个省(直辖市)部分地区环境统计数据不够准确;海河、淮河2个流域的4个省(直辖市)部分地区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联网率低,少数单位甚至违规干扰自动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行,以逃避处罚。
三是部分入湖河流及源头地区水污染治理力度不够。如流入滇池流域的29条河流水质目前为劣Ⅴ类。
四是部分地方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薄弱,城镇污水、污泥和垃圾处理不完全到位。如有的地方种植业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养殖业污染物环保处理率低;有的地方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或仅经简易处理就对外排放,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不达标、污泥和垃圾渗滤液未妥善处置,造成二次污染。
五是部分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对环保工作重视不够。如淮河、海河等4个流域部分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污水直接排放或超标排放,对当地水污染防治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三)部分水污染防治资金管理和使用不够规范。
一是挪用和虚报多领水污染防治资金5.15亿元。其中:7省市的一些部门和单位挪用水污染防治资金4.03亿元;4省的一些部门和单位虚报项目和虚报投资完成额等多领水污染防治资金1.12亿元。
二是少征、挪用和截留污水处理费及排污费36.53亿元。其中:9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征未征、单位欠缴污水处理费和排污费21.43亿元;13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相关企业、单位和部门挪用、截留污水处理费和排污费15.10亿元。
三是水污染防治资产闲置和部分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能力未达到设计要求。其中:10省(自治区、直辖市)存在水污染防治项目资产闲置的问题,涉及金额8.06亿元;“三河三湖”流域有206座污水处理厂实际污水处理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
三、审计调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审计调查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已依法转送有关部门和地方处理。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审计调查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建议,积极采取措施,认真加以整改。截至目前,整改工作取得较好效果。
(一)关于“相关政策措施不够完善”的整改情况。针对“环保审批前置相关制度不够完善”问题,环境保护部等正在研究将环境影响评价作为高污染、高能耗行业企业登记的前置性行政许可。针对“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尚不健全完善”问题,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在安排项目中央补助投资时,加大了对生态环境重点保护区域的投入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财政部正会同环境保护部,以试点方式推动建立跨省流域水环境补偿机制;河北、河南等省已在本省范围开展了流域生态补偿试点工作。针对“水污染防治统计和考核指标体系不够完善”问题,环境保护部准备开展将总磷、总氮纳入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和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范畴的研究工作。
(二)关于“部分水污染防治工作尚不完全落实到位”的整改情况。针对“水污染防治五年规划落实不力”问题,环境保护部正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在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的编制、审批、执行和考核等各个环节改进工作方法,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操作性,加快推进规划项目建设进度;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环境保护部会同发展改革委、监察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等有关部门制定的《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考核暂行办法》,将水质状况、水污染治理项目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强化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考核评估。针对“部分地区环境执法不到位”问题,环境保护部正在进一步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和验收、环境统计以及污染源自动监测的相关管理制度和规定,加大执法督查工作力度,推动各地环保部门严格依法管理。针对“部分入湖河流及源头地区水污染治理力度不够”问题,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一方面严格跨界考核,切实落实地方政府责任;另一方面,通过推广生态治污技术,建立“清水产流机制”,保障湖库生态健康。针对“部分地方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薄弱,城镇污水、污泥和垃圾处理不完全到位”问题,农业部将在“三河三湖”流域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高效施药器械,应用生物农药,淘汰高毒高残留农药,控制化肥和农药的过量不合理使用,并大力推进农村户用沼气和畜禽养殖场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努力解决畜禽养殖污染;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和地方政府将进一步加快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相关措施,解决污水处理厂和垃圾渗滤液二次污染问题。针对“部分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园区对环保工作重视不够”问题,环境保护部将继续督促各地环保部门强化对工业园区的环境监管,加强园区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
(三)关于“部分水污染防治资金管理和使用不够规范”的整改情况。针对“挪用和虚报多领水污染防治资金”和“少征、挪用和截留污水处理费及排污费”问题,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和相关省市正按有关规定,采取有效措施,一是尽快追回被挪用和虚报多领的水污染防治资金以及被挪用和截留的污水处理费和排污费,强化污水处理费和排污费征缴力度;二是依法依纪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三是完善相关管理办法。针对“水污染防治资产闲置和部分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能力未达到设计要求”问题,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已要求地方进一步完善项目前期工作,提高项目论证的科学性;住房城乡建设部和环境保护部已出台办法,推动各地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四、审计调查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水污染防治政策措施。环境保护部和农业部应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的调查研究,完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政策措施。环境保护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明确环保审批方面的职责,完善相关法规,推进完善环保审批前置制度,强化水污染的前期预防。中央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将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落实情况作为主要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环保部门应加强对水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严肃处理违法违规问题。
(二)进一步加大水污染防治资金投入。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应结合当前扩大内需的要求,加大“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资金的投入力度,尽快制订切实可行的生态环境补偿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加强对排污费和污水处理费等水污染防治资金征缴和使用的管理,切实提高资金效益。
第二篇:渤海水污染防治审计调查结果
“渤海水污染防治审计调查结果”
为了贯彻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强海洋水污染防治,促进渤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审计署于2008年3月至9月,对环渤海地区2006至2007年水污染防治情况进行了专项审计调查,重点调查了天津、大连、营口、盘锦、锦州、葫芦岛、唐山、秦皇岛、沧州、滨州、东营、潍坊和烟台13个市。现将审计调查结果公告如下:
一、渤海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基本情况
审计调查结果表明,“十五”以来,国务院各部门和13市政府高度重视渤海水污染防治工作,采取多项措施加强渤海环境保护,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国家有关部门重视污染治理工作的综合协调和指导检查。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国家海洋局等有关部门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工作的总体部署,先后编制和实施了《渤海碧海行动计划》和《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组织对渤海环境治理工作效果进行了中期评估,加大了对渤海水污染防治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和检查力度。
二是环渤海13市政府积极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组织实施了《渤海碧海行动计划》和海河、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落实了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任务分解到重点行业和单位,将目标完成情况纳入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政府和辖区企业投入治理污染资金351.13亿元,其中,建成污水处理厂78个,形成污水处理能力466.8万吨/日。
三是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取得进展。尤其是一些大型企业,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加大污染治理投入,取得明显成效。如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搬迁到唐山市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后,通过提高工业用水循环率、回收钢铁废渣和剩余能源再利用等措施,节约了资源,降低了能耗,减少了污染。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胜利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大连和辽河石化分公司等企业,投入6.48亿元引进污染治理先进技术,优化生产工艺,有效地降低了污染物排放量。
调查也发现,部分地方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到位,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工业和生活污染还比较突出,对一些小型企业的污染监控由于成本过高而难以实现,水污染防治资金使用效益不高以及海域使用管理粗放等问题突出。
二、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
(一)水污染防治措施落实不完全到位。
一是污水处理能力不足。13市“十五”期间计划投入63亿元建设86座污水处理厂,截至2007年底,有14.5亿元没有到位,23座污水处理厂尚未开工建设。“十一五”期间计划建设的146座污水处理厂,有71座未开工建设,仅完成计划投资的21%。2007年,7个市的城市污水处理率低于全国60%的平均水平。与2005年相比,2007年13市城镇生活污水中排放的化学需氧量(COD)增长7%。
二是部分污水垃圾处理不达标。审计调查的51座已运行污水处理厂中,有18座(占35%)处理后的水质和污泥不达标。审计抽查的10座垃圾处理场,有6座将收集的62万吨垃圾(占收集总量的31%)简易填埋或露天堆放。
三是部分重点监控企业超标排放。2007年,13市正常生产的180户国家重点监控废水排放企业中有41户废水超标排放,其中35户属于石油化工、造纸和印染等污染物排放大户。一些县乡企业污染依然十分严重。
四是开发区新增污染控制不力。2007年底,13市的34个经济开发区中,有17个未设立环保机构,有的开发区仅有1至2名兼职人员;有15个开发区未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2007年有4000万吨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有358个建设项目(占项目总数的8%)未按要求进行环评,727个已竣工项目(占竣工项目的26%)未进行“三同时”验收。
(二)海域监督管理比较粗放。
一是渤海海域整体开发利用控制计划不完备。目前,我国对渤海海域的用海规模、开发进度等实施规划或计划控制不够,尤其是对一些环境影响比较大的围填海项目的开发利用控制底线还不完备,规模越来越大的围填海活动改变了海岸生态环境,加剧了海洋环境污染,影响了重要渔业资源。
二是一些地方违法违规用海问题突出。2006至2007年,由于渤海沿岸一些地方政府拆分项目审批、海洋部门违规批准和用海单位违法使用等,违法违规用海面积达189平方公里,欠缴海域使用金48.7亿元。
三是有的地方和单位对海洋倾倒废弃物的管理比较薄弱。截至2007年底,渤海16个临时性海洋倾倒区中,有7个已超过使用期限而未按规定封闭。个别地方存在政府干预海洋执法、主管部门违规审批倾倒和单位擅自倾倒等问题。
(三)部分资金征管使用不规范。
一是有的单位排污费、污水处理费征缴问题比较突出。据不完全统计,13市少征排污费和污水处理费5.78亿元,占应征额的15%。其中,主管部门和代收单位违规减免2.95亿元,缴费单位欠缴2.83亿元。
二是部分专项资金未完全按规定用途使用。审计调查发现违规使用资金6.07亿元,占审计调查资金总额76.46亿元的7.9%。由于地方财政对环保部门的经费保障能力不足,污水处理费未按要求纳入财政专户管理,被挪用的5.3亿元主要用于补充环保部门经费和污水处理费代收企业的生产经营。
三是部分资金使用效益不高。审计调查排污费补助的471个企业污染治理项目中,有151个未按期完成。盘锦市将1611万元排污费平均分配到152个项目,每个项目10.6万元,难以形成治理合力。
四是海域使用金制度不完善。由于目前对海域使用金具体用途的规定不十分明确,13市2006至2007年安排使用的3.44亿元海域使用金中,有2.22亿元返还给用海单位,7072万元用于弥补海洋部门经费,只有5194万元用于海域保护和管理。
三、审计调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审计调查结束后,审计署将有关情况分别通报给了国家有关部门和13市政府。国家有关部门和13市政府高度重视审计调查发现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现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完善相关制度。《渤海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08—2020年)》已于2008年底报经国务院批准。该规划中,进一步明确责任,提出加大工作力度,加快海洋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陆域污染源控制和综合治理、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综合管理与整治、环境保护科技支撑和海洋监测五大系统的建设,以及建立陆海统筹的污染防治体系。发展改革委正会同国家海洋局起草关于加强围填海管理的意见,将对围填海等实行严格管理。天津市及时下发文件,出台管理办法,结束了该市主城区污水处理费长达8年未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的局面。盘锦市制定了市级环保专项资金使用有关规定,完善了环保专项资金管理使用制度。
二是加强环境执法。国家海洋局开展了全海域倾废管理工作自查,对7个超期使用的临时性海洋倾倒区分别作出了立即封闭、按要求申请转为正式海洋倾倒区等处理决定。该局下属北海分局在渤海海区组织68个海洋执法单位,抽调近600人开展了为期42天的联合执法行动,发现和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用海项目,并对2007未处理的25起非法填海项目进行督促整改。唐山市加强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环境保护工作,成立了环保机构,编制的用海总体规划已获得国家海洋局批准,规范了项目用海。
三是加快项目建设。天津、大连、营口、沧州、滨州、东营、烟台等市加大投入,加快污水处理厂建设,升级污水处理工艺。营口市针对造纸行业落后、产能淘汰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将以前列入关停范围而未关停的19户造纸企业全部关停。唐山市加大造纸厂污染治理力度,关闭了唐海县国信造纸厂。玉田县投资1400万元建设造纸企业专用输水管道,所有造纸企业都已开工建设污水处理、白水回用和中水回用系统,减少了对双城河的污染。
四是追缴(归还)资金。天津市已追缴海域使用金109 892万元;辽宁省和大连市两级海洋管理部门,已全部追缴因违规发放海域使用证导致欠缴的海域使用金8836万元。天津、锦州、葫芦岛、沧州、秦皇岛、烟台、潍坊等市加大排污费和污水处理费征收和追缴力度,有关单位已补缴和归还挪用资金15 877万元。
四、审计调查建议
(一)国家发展改革、环保、海洋等部门和环渤海各省市政府应按国家规定和国务院要求,进一步高度重视、统筹规划渤海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和完善严格的渤海海域保护制度和机制,建立起跨部门、跨地区和跨流域的渤海环境治理协调机制,统筹区域和流域环境治理工作。研究制定有关海域使用金用途的规定,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污染治理力度。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应根据渤海的环境和资源承载能力,制定调整实施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和布局的具体措施。加大对点源尤其是经济开发区新增污染源的控制,加强对重点监控企业监测和河流断面监测。加强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和监管,确保达标排放。
(三)抓住扩大内需有利时机,加大环渤海地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应大幅度增加已列入“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污染治理项目的投入,重点是新增污水处理厂建设、污泥处理装置、配套管网建设、技术改造和再生水利用等。
(四)加强排污费、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力度。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应严肃查处违规减免、挤占挪用等违规行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污水处理制度建设和收费改革,多渠道解决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费用;建立健全财政对环保部门的经费保障机制。
第三篇:三河三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关于印发《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财政专项 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
财建[2007]739号
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及国务院关于“加大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的要求,为确保“十一五”减排目标的实现,中央财政决定设立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补助资金。为规范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我部制定了《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根据此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加强专项资金管理。
附件: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财政部
二〇〇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
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
财政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及国务院关于“加大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力度”的要求,为确保“十一五”减排目标的实现,中央财政决定设立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专项补助资金。为规范专项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财政专项补助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是指由中央财政设立的用于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等三河三湖以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的专项资金。
第三条 为明确责任,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专项资金实行中央对省级政府专项转移支付,具体项目实施管理由省级政府负责。
第四条 专项资金管理实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接受社会监督。
第五条 专项资金管理根据国务院节能减排工作部署、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进展情况等适时调整。
第二章 补助范围
第六条 专项资金补助范围是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确定的项目和建设内容。其中已享受中央财政其它专项补助资金的项目,原则上不再安排。
第七条 具体项目包括:
1、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以及配套管网建设项目;
2、工业污水深度处理设施,清洁生产项目;
3、区域污染防治项目: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治,规模化畜禽
养殖污染控制,城市水体综合治理等。
4、规划范围内其它水污染防治项目。
第八条 专项资金不得用于以下项目:
1、不属于规划范围内的项目;
2、未履行基本建设程序的项目。第三章 补助原则和标准
第九条 专项资金采用因素法进行分配,不再另行组织项目申报。
第十条 专项资金分配将综合考虑国家规划确定的项目投资需求、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COD削减任务量两个因素,其权重各占50%。
第十一条 专项资金分配计算公式:
某地区应分配专项资金额=[(该地区规划项目中央投资需求
额÷全国重点流域规划项目中央投资需求总规模×50%)+(该地区COD削减任务量÷全国重点流域地区COD削减任务总量×50%)] ×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规模。其中:
中央投资需求额=城镇污水垃圾项目总投资×中央财政补助比例40%+区域污染防治项目总投资×中央财政补助比例30%+工业污染治理项目总投资×中央财政补助比例20%。
考虑太湖、松花江流域是水污染治理的重点,太湖、松花江流域规划项目中央财政补助额,在按上述公式计算的基础上,再提高20%。
第四章 拨付与使用
第十二条 中央财政将专项资金拨付到省级财政部门后,省级财政部门会同本级环保、建设、发展改革等部门做好相关工作,确保专项资金全部用于规划确定的项目。
省级财政部门在收到专项资金后,会同有关部门在二个月内将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并将具体项目清单报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等备案。
第十三条 地方安排专项资金,应根据轻重缓急及项目前期工作准备情况,进行合理排序。并根据国家下达的减排任务、专项资金补助规模等,统筹地方机动财力,确定具体实施项目,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拨付资金。
第十四条 对具体项目的投入方式,由省级财政部门会同环保等部门视本地区减排工作和规划项目具体情况确定。可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改进资金运行管理机制,努力实现投入方式创新,确保专项资金安排使用的规范、安全和有效。
第十五条 地方财政、环保等部门要督促有关部门抓紧组织项目建设,积极筹措落实配套资金,确保项目建设按照规划稳步实施。
第十六条 地方财政部门要积极增加规划确定的污染治理项目投入,原则上不低于中央财政专项资金补助规模。其中财政困难地区,主要由省级财政统筹考虑。
第十七条
专项资金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建设内容和标准安排使用,并纳入地方同级财政预算管理。各地区、各单位不得以任何方式挤占、截留、滞留、挪用,也不得用于平衡本级预算。结余资金,可结转下安排使用。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财政部会同国家环保总局,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减排任务完成情况、配套资金落实情况、规划项目建设实施情况等,在下一采取适当的奖惩措施。对于完成情况较好的地区,采取适当奖励;对于完成情况较差的地区,扣减或取消下一专项补助资金。
第十九条 财政部会同国家环保总局,对专项资金安排、使用情况及项目完成情况,进行不定期或重点监督检查;财政部将授权驻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或委托财政投资评审机构等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核查。
第二十条 对于违反规定,截留挪用、骗取专项资金或其他违规行为,将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的规定进行处理,并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二十一条 地方财政、环保、建设等部门要建立健全监管制度,重点对资金到位、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建设管理,以及完成减排任务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二条 使用专项资金的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要汇总上专项资金安排使用和结余情况、地方财力增加治污投入与中央财政专项补助统筹安排情况,以及规划项目建设进度完成情况等,于每年9月底前报财政部备案。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四条 相关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可以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报财政部备案。
第四篇:关于水污染的调查结果
关于水污染的调查问卷
1、你生活的附近存在水污染的问题吗
中国民意调查网温馨提醒:到目前为止,本题样本量为45个。
序
答题选项 号A.存在,而且非常严重
投票数
百分比 53.3% 31.1% 15.5%
24B.不存在 14C.没注意到
72、你知道水体污染源是怎样分类的吗
中国民意调查网温馨提醒:到目前为止,本题样本量为45个。
序
答题选项 号 1 A.知道
投票数
百分比 62.2% 37.7%
28B.不知道
173、你知道"世界水日"是那一天吗
中国民意调查网温馨提醒:到目前为止,本题样本量为45个。
序
答题选项 号 1 A.知道
投票数
百分比 57.7% 42.2%
26B.不知道
194、你通常是怎样处理污水的中国民意调查网温馨提醒:到目前为止,本题样本量为45个。
序
答题选项 号 1 A.倒掉
投票数
百分比 46.6% 44.4% 8.88%
21B.再利用 20C.其他
5、你觉得我国目前的水污染情况重要
中国民意调查网温馨提醒:到目前为止,本题样本量为45个。
序
答题选项 号A.水污染严重
投票数
百分比 57.7% 31.1% 11
26B.水没有被污染,水体较好 3 A.水污染不太严重
5.1%
6、你觉得我国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
中国民意调查网温馨提醒:到目前为止,本题样本量为45个。
序
答题选项 号A.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
投票数 27
百分比 60% 33.3% 6.66%B.生活排放的废水 15A.突发性水污染
7、针对我国的水污染状况,应该
中国民意调查网温馨提醒:到目前为止,本题样本量为45个。
序
答题选项 号A.充分发挥政府的监管作用
投票数
百分比 62.2% 24.4% 13.3%
28B.改进生产设备 11C.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68、您的性别
中国民意调查网温馨提醒:到目前为止,本题样本量为45个。
序
答题选项 号 1 男 2 女
投票数 27 18
百分比 60% 40%
9、您的收入
中国民意调查网温馨提醒:到目前为止,本题样本量为45个。
序
答题选项 号1000-2000元
投票数
百分比 48.8% 24.4% 20% 6.66%
222000-3000元 113000-4000元 94000元以上
10、您的年龄
中国民意调查网温馨提醒:到目前为止,本题样本量为45个。
序
答题选项 号 1 15-25岁
投票数
百分比 44.4% 40% 15.5% 0%
2026-35岁 1836-45岁 745岁以上
第五篇:2011年第36号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保护专项资金审计调查结果
2011年第36号: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保护专项资金审计调查结果
【时间:2011年08月01日】
【来源:审计署办公厅】
【字号:大 中 小】
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保护专项资金审计调查结果
(二○一一年八月一日公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的规定,审计署于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对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7省区(以下简称7个省区)以及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2008年至2010年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与水资源保护专项资金及相关工作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现将审计调查结果公告如下:
一、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工作情况与取得的成效
审计调查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等部门和流域内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工作,出台了《黄河中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06—2010年)》(以下简称《黄河规划》),认真实施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工程,严格取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监督检查,推动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工作取得较好成效。据水利部、7个省区发展改革等部门提供的资料,至2010年底,黄河中上游地区投入224亿元用于《黄河规划》实施,占规划投资319.93亿元的70.02%,其中:中央财政33.23亿元,地方财政74.02亿元,企业资金116.75亿元。从这些资金的投向看,用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146.24亿元,占65.29%;工业污染防治项目68.14亿元,占30.42%;重点区域污染防治项目9.62亿元,占4.29%。同时,7个省区在2008年至2010年还投入27.84亿元用于淤地坝等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其中:中央财政16.97亿元,地方财政9.29亿元,其他资金1.58亿元。
(一)污染防治项目全面实施。至2010年底,《黄河规划》的528个项目中,有446个项目已完工,占84.47%,其中: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完工197个,占253个规划项目的77.87%,新增399.79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工业污染防治项目完工240个,占263个规划项目的91.25%;重点区域污染防治项目完工9个,占12个规划项目的75%。黄河主要支流渭河、汾河流域关停造纸、焦化企业271家,占规划要求关停企业298家的90.94%。
(二)水土保持工作积极推进。2008年至2010年,7个省区投入水土保持的资金持续增长,2009年比2008年增长10.53%,2010年比2009年增长40.95%;共修建淤地坝1800座,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4251处,形成拦泥库容3.8亿吨,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012.47平方公里,完成计划治理面积10900平方公里的101.03%。
(三)黄河干流水质总体好转,水资源统一调度得到加强。2008年至2010年,《黄河规划》中的18个干流国控断面中,达标断面数量由2008年的17个上升为2010年的18个,水质状况3年均为优。流域管理机构和7个省区地方政府加强了取水管理和水资源统一调度,实现了黄河连续11年不断流,基本满足了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用水需要。
二、审计调查发现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
从审计调查结果看,“十一五”期间,黄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和水资源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但部分地方及有关部门和企业在资金征收管理使用、水污染防治、水资源保护管理和部分堤防工程建设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情况是:
(一)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河南、山东6个省区的4个省级、10个市级和20个县级水利、环保、建设等主管部门或自来水公司等代征单位欠征水资源费2.16亿元、污水处理费3581.90万元、垃圾处理费57.35万元、排污费81.76万元;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6个省区的256家企事业单位欠缴水资源费2.16亿元、污水处理费1926.60万元、垃圾处理费9099.95万元、排污费2.06亿元;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4个省区的1个省级、5个市级、1个县级财政部门未按规定将水资源费4972.95万元上缴中央财政;甘肃、宁夏、陕西、山西4个省区的5个市级财政部门或代征单位未将水资源费1303.14万元、污水处理费2100.43万元、排污费306.35万元纳入预算管理。
审计调查指出上述问题后,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山东等省区补征补缴水资源费、污水处理费和排污费4281.46万元,纳入预算管理资金1764.46万元。
(二)截至2010年底,《黄河规划》要求建设完工的253个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项目中,仍有56个未完工,占规划要求的22.13%;302.21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未形成,占应形成702万吨/日污水处理能力的43.05%。审计抽查已建成并运行的96家污水处理厂中,甘肃兰州雁儿湾污水处理厂、山西太原殷家堡污水处理厂、陕西宝鸡凤翔县污水处理厂等10家污水处理厂存在超标排放的问题。
审计调查指出上述问题后,陕西等省区积极采取措施,要求加快规划治理项目建设进度,对排放不达标的污水处理厂督促进行技术改造。
(三)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6个省区的45项水土保持项目资金总缺口2.77亿元,占规划工程总投资5.04亿元的54.96%,其中有1.91亿元是地方配套资金,占资金总缺口的68.95%,影响了水土流失治理任务的完成。
审计调查指出上述问题后,内蒙古等省区责成有关地方组织整改,地方配套资金也在落实中。
(四)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7个省区的24个建设项目违规占用河道面积1.47万亩,其中丰乐农庄、府谷县河滨公园、大清河水上乐园工程、神泉生态旅游区、宝鸡市渭河生态公园、银滩湿地公园、万荣黄河度假村、兰州水车博览园、“龙”园公园一期、“龙”园公园二期、金马河公园、白塔山黄河索道、塞上江南博物馆、包头市九原区兰柜村25家餐馆等14个项目为旅游休闲设施,温县工业集聚区、焦作多尔克司奶牛养殖园、孟州市一普酒精有限公司、孟州市第一卫生纸厂、平安航运公司昭君分公司等5个项目为企业和工业园区,保德县堤防扩建、和榆平汾高速公路建设、龙城高速公路建设、大运高速铁路项目、天水渭河河道内27座临时建筑等5个项目为基础建设设施。这些项目开工建设前均未按要求进行防洪评估,也未取得相关河道主管部门的批准,部分建筑设施不符合行洪要求。此外,审计调查还发现,黄河下游防洪工程建设中,有的标段存在违法转分包行为,有的勘察(测)设计合同未公开招投标,有的企业违规借用其他企业资质投标。
审计调查指出问题后,黄委出台了进一步加强黄河水行政许可管理工作等2项规章制度,下发了要求对违规占用河道项目进行核查、整改等5项通知,并对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进行了通报批评或处分。
上述尚在整改中的事项,审计署将督促有关地方抓紧整改并适时公布最终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