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症医学科行风评仪
重症医学科行风评议整改措施
我院在《昆明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卫生行风评议第三方满意度调查》中由第一期的综合排名第三下降到第二期综合排民第六,针对全院存在的问题,我科对上一阶段工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如下。一.要真正认识行风评议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我们要从思想上彻底消除行风评议活动的开展只是完成上级任务,搞形式,走过场的错误认识,充分认识到开展这项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也要深刻认识到我们医疗工作中自身还存在的不足。“只有病人来求我,主动服务意识淡薄”。同时也要认识到这项活动的开展既是组织的关心,群众的帮助,又是个人进步的现实需要。开展行风评议活动,把医疗部门推入“第一线”,置于群众的监督中去,与群众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推动了基层转变作风,为病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二.树立良好的行风关键是树立并强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
良好行风的形成,关键是增强宗旨观念。我们重症医学科,收治全院的危重病人,并承担医院危重急救的任务。部门形象的好坏来自于群众对我们行风的印象,来自我们工作的每一个细节,甚至是一项操作,一句话,在工作中,我们只有时刻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融入工作,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工作中的重点,把病人“满意不满意”作为我们工作的评价标准,“换位”思考,以病人为中心,多为病人考虑,要做到主动服务,和增加服务的附加值,真正使病人满意。我们每位员工都从端正自身工作作风做起,常怀为民之心,为民之责,多为病人办实事。以高效的工作效率和诚实的工作态度,获取病人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形成医疗系统良好的行风。三.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才能使群众感受到行风改进的成果
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的态度,以务实,为民的良好行风,加强监督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切实解决好存在的各种问题,建立健全方便为民的一套长效机制,让病人真切感受到行风改进的成果。
总之,我们要在这次活动中,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真正纠正不正之风,改进工作作风,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和激励机制,为创造现代和谐的医患关系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四、参照其他科室存在的问题,对照我科的实际的工作情况,在医疗质量、优质服务方面改进我们的工作。
五、重视与病人的沟通交流,关注病人和家属的需求,根据需求提供不同内容、针对性的服务。科主任、护士长深入病房了解患者和家属的意见建议,为管理和提高服务提供依据。并了解医务人员服务方面思想上存在的负面思想,不断加强服务意识。
2015.3.15
第二篇:重症医学科自评
重症医学科自评
4.8.1.1重症医学科布局合理、设备配置设备设施符合《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基本设备要求。检验、影像等医技科室可及时提供相应检查结果。符合【C】; 每床使用面积大于15平方米,床间距大于1米,配备一个单间,和一个隔离间。符合【B】; 重症医学科与手术室影像科、输血科同在门诊楼内,有直达电梯,距离半径短。符合【A】。4.8.1.2重症医学科床位占医院床位的3%。医师人数与床位之比>0.8:1,护士人数与患者之比达到2.5:1,床位使用达到50%。医护人员经过专业培训,掌握重症医学基本技能要求,具备独立工作能力。医护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各种抢救设备。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指南的操作技能,定期评价对紧急事件处理的反应性。符合【C】?; 科主任为副主任医师,护士长为主管护师。符合【B】。
4.8.2.1有重症医学科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有上述制度、流程、规范的培训。患者入科、出科符合指征>90%。符合“危重程度评分”标准>30%,有储备药品,一次性耗材管理和使用的规范和流程,工作人员掌握重症医学科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医务科、护理部、质控办定期检查。符合【A】。
4.8.3.1对医师与护士实行资格、技术能力准入管理,达到《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基本技能要求》。对医护人员进行重症医学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考试合格,护理人员、保洁员经过相关知识培训考核后上岗。对中心静脉穿刺术、气管插管等高风险操作每半年考核一次,考试合格后在授权。符合【A】。
4.8.3.2重症医学科实行三级查房制度,诊疗活动由3年以上主治医师及副主任医师主持负责。符合【C】。
实施重症患者联合查房制度,患者诊疗活动由3年以上主治医师及副主任医师主持与负责。术后病人手术科室术者联合查房,疑难病例实行医务科参与的多学科会诊,对诊疗持续改进提高。符合【B】。
符合转出的病人能及时转出。符合【A】。
4.8.3.3设备、药品配置达到《重症医学科设备》的要求,处于完好状态。医务人员能够熟练、正确使用各种设备。符合【C】。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操作技能。符合【B】。每月评价紧急处理的反应性。符合【A】。
4.8.4.1医务人员遵循手卫生规范,有感应洗手设备及快速手消。有84消毒液、酒精使用规定,物品浸泡时间、和浓度有明确规定。医疗废物处理有明确规定,并由专人负责回收,集中、统一处理。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所致的血行性感染、留置导尿所致的泌尿系感染的制度。落实抗菌药物使用规定,分级管理,并制定了惩罚措施。符合【C】。科室每月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院感进行分析,并制定整改方案。符合【B】。
院感版、医务科、质控办每周进行院感及病历质量进行检查,制定整改措施,能体现院感控制成效。符合【A】。
4.8.5.1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职责、工作计划、和工作记录。有ICU工作制度、岗位职责、诊疗规范与质量安全指标。符合【C】。
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履行职责,每月自查评估、分析、整改。医院定期检查。符合【B】。科室能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质量管理,有完整的管理资料和持续改进成效。符合【A】。
4.8.5.2有防范意外事件的措施与处置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落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无责上报制度;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包括: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非预期的24 /48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性感染率、导管相关的泌尿系感染率、重症患者预期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各类导管管路滑脱与再插率、人工气道脱出例数。符合【C】。
有落实相关指标的具体措施,并根据相关指标的分析改进质量与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定期进行评价、分析和反馈。符合【B】。
5.1.4.1有全院护理管理目标机各项护理标准并实施;相关人员知晓上述内容并履行职责。符合【C】。
科护士长负责落实本科室护理管理目标及并按标准实施护理管理;护理部对科室管理目标、护理质量/数据执行有定期的检查、评价、分析、反馈,有整改具体措施。符合【B】。对护理管理目标及各项护理标准落实中存在问题与缺陷有追踪和成效评价,有持续改进措 施。符合【A】。
5.1.4.2有护理常规和操作规范并及时修订;对护理核心制度和岗位中职责有培训、考核;相关护士掌握上述内容并执行。符合【C】。
护理单元对护理常规、操作规程、护理核心制度落实情况有自查、分析、反馈及整改护理部履行监管职责,有定期检查、分析、反馈,有改进措施。符合【B】。
护理常规、操作规程、护理核心制度落实到位;对存在问题与缺陷持续改进有成效。符合【A】。5.1.4.3各护理单元有能体现专业和适用性的专科护理常规;护士掌握本专业的专科护理常规并执行;有专科护理质控措施。符合【C】。
在实施专科护理常规过程中,定期补充、修改于完善;相关人员均知晓,执行到位。符合【B】。专科护理落实到位,能体现对质控措施有评价;对开展的新项目、新技术有相应的专科护理常规补充完善和培训。符合【A】。
5.1.4.4有修订制度、职责、常规等相关文件的规定与程序;修订后的文件,又试行-修改-批准-培训-执行的程序。符合【C】。
相关护理人员知晓修订规定与程序;护士知晓修订后的相关制度。符合【B】。对修订的制度的执行情况有追踪与评价,持续改进有成效。符合【A】。
5.3.5.1护士具备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抢救技能、生命支持设备操作、患者病情评估与处理、紧急处置能力;护士经过危重症患者护理理论和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有针对危重症患者病情变化的风险评估好安全防范措施;护士掌握上述相关的理论与技能;符合【C】。有具备上述技术能力的护士对危重患者实施护理;职能部门有护士培训、训练的考核评价机制。符合【B】。
5.3.5.2有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有危重患者风险评估、安全护理制度和措施;护士知晓并掌握相关制度与流程的内容。符合【C】。
密切观察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有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据专科特点使用恰当的质量监测指标并实施监测;职能部门对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分析,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并体整改建议。符合【B】。
应用质量监测指标,体现持续改进危重症护理质量。符合【A】。
第三篇:重症医学科工作制度
规章制度 | 枝江市人民医院 重症医学科工作制度 | 版本 | 第 2 版 |
一、所有工作人员均应穿上工作服并换鞋入内,尽量减少人员流动,严格控制人员入室,探视者应换上探视衣服及鞋套入内。
二、所有人员要坚持手卫生。
三、无菌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无菌手套。
四、每个病人使用的血压计、听诊器、床头物品、供氧吸引 装置等不可与别人交叉使用。病人出室后需彻底清洗消毒后方可 给别人使用。
五、各种抢救物品与监护仪器在转换使用时必须规范消毒。
六、上班时不得戴戒指、手镯,不能留长指甲;ICU 工作人员的手定期作细菌培养。
七、加强床单位的终末消毒。
八、定期对病人的分泌物、引流物作细菌培养,发现或疑有 感染应立即采取措施,上报感染管理科。其他消毒隔离参照医院 感染管理制度。
九、消耗性物品一次性使用,不再回收,如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静脉留置针、一次性吸痰管、鼻塞、手套等用品均一用一丢弃。护士在使用一次性物品前一定要检查物品包装的严密性,并查看物品的使用有效期,一旦发现或怀疑均不能使用。
编者/日期 | 蒋飞飞/2021-10-08 | 审核者/日期 | 刘玉华/2021-11-10 | 批准者/日期 | 熊愫兵/2021-12-15 |
第四篇:重症医学科规划
重症医学科规划
结合“二甲复评”情况,拟《重症医学科》规划:
按照《2011四川省综合医院评审标准》、《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的要求,若我院开放床位定为800张为基础,则:
1、ICU床位16张(2-8%)。
2、业务用房面积:2个单间病房(2*18平分米)。14张普通床位(14*15平方米),共计246平方米。
3、办公用房:医护值班室,医护办公室,科主任、护士长办公室,保管室、更衣室、无菌准备间等。(面积待定)
4、医护人员:医生:(床位:床位=0.8:1)13人。
护士:(护士:床位=3:1)48人。
或(护士:床位=2.5:1)40人
5、基本设备:
①、每床配备完善的功能设备带或功能架,提供电、氧气、压缩空气和负压吸引等功能支持。每张监护病床装配电源插座12个以上,氧气接口2个以上,压缩空气接口2个和负压吸引接口2个以上。医疗用电和生活照明用电线路分开。每个床位的电源应该是独立的反馈电路供应。重症医学科应有备用的不间断电力系统(UpS)和漏电保护装置;每个电路插座都应在主面板上有独立的电路短路器。
②、应配备适合的病床,配备防褥疮床垫。
③、每床配备床旁监护系统,进行心电、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有创压力监测等基本生命体征监护。为便于安全转运患者,每个重症加强治疗单元至少配备1台便携式监护仪。
④、三级综合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原则上应该每床配备1台呼吸机,原则上不少于16台。每床配备简易呼吸器(复苏呼吸气囊)。为便于安全转运患者,每个重症加强治疗单元至少应有1台便携式呼吸机。
⑤、每床均应配备输液泵和微量注射泵,其中微量注射泵原则上每床4台以上,原则上不少于64台。另配备一定数量的肠内营养输注泵。
⑥、其他必配设备:心电图机、血气分析仪、除颤仪、心肺复苏抢救装备车(车上备有喉镜、气管导管、各种管道接头、急救药品以及其他抢救用具等)、纤维支气管镜、升降温设备等。三级医院必须配置血液净化装置、血流动力学与氧代谢监测设备。
6、院感方面:院感科设置要求。
7、技术准入:
①医师
A、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现在ICU共五名医生,其中只有一名是专职医,还有两名医生是中西医专业的,按创“三乙”的标准,中西医是不能从事西医专业的。本次“二甲复评”是把他们的毕业证书上的专业改了才过关的,“三乙”检查时就不知道能否过关了。ICU是任何检查的重点部门,是二级临床科室,本次检查就是几个部门(医疗、护理和院感)花了三个多小时,其中第一个问题就是人力资源。
B、掌握重症患者重要器官、系统功能监测和支持的理论与技能,要对脏器功能及生命的异常信息具有足够的快速反应能力:休克、呼吸功能衰竭、心功能不全、严重心律失常、急性肾功能不全、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严重肝功能障碍、胃肠功能障碍与消化道大出血、急性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内分泌与代谢紊乱、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紊乱、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镇静与镇痛、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免疫功能紊乱。要掌握复苏和疾病危重程度的评估方法。
C、除掌握临床科室常用诊疗技术外,应具备独立完成以下监测与支持技术的能力:心肺复苏术、颅内压监测技术、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机械通气技术、深静脉及动脉置管技术、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持续血液净化、纤维支气管镜等技术。
②护士
A、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现在有2名专科护士,一名正在进修。为医院的发展和创“三乙”的需要,还要派出医生和护士进修,拿到专职医和专科护士资格。
B、掌握重症监护的专业技术:输液泵的临床应用和护理,外科各类导管的护理,给氧治疗、气道管理和人工呼吸机监护技术,循环系统血液动力学监测,心电监测及除颤技术,血液净化技术,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监测技术,胸部物理治疗技术,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技术,危重症患者抢救配合技术等。
C、除掌握重症监护的专业技术外,应具备以下能力:各系统疾病重症患者的护理、重症医学科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重症患者的疼痛管理、重症监护的心理护理等。
还有很多细节在设计ICU时,请按满足医疗、护理的相关规定和院感的相关规定设计。
2012.3.5
第五篇:(网络版)重症医学科2011工作总结
重症医学科2011工作总结
ICU 刘 宁
2011年马上就要过去,回顾自今年2月重症医学科独立运转以来,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与各兄弟科室的支持帮助下,在我和ICU全体医生护士的共同努力下,重症医学科的工作得以正常运行。现将一年来我们所做的工作向领导汇报如下:
一、行业作风方面
按照我院党委的部署,为积极推进“修医德、铸医魂、强医能”主题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在创优争先活动中,把三好一满意的标准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去,增强了服务意识,提升了服务水平。针对ICU工作特点,培养和树立爱岗敬业,顾全大局,讲团结,讲奉献的精神。许多医生护士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为工作经常加班加点。结合医院文化讲座,提高综合素质,树立良好的医德风尚。
二.医疗服务方面
工作中时刻牢记“生命之托,以心相许”的院训,工作中做到了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改善服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情服务,注重细节。对患者关心,热心,善心,耐心,处处用心做事,处处体现真诚。ICU的护理工作繁重而且繁琐,我们的护士不怕脏累,真正做到了优质护理,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
三.完善病房设施,加强病房管理
ICU是危重病人进行抢救和严密监测的场所,要求病房环境合理、简洁、方便,利于观察和抢救,病房的抢救设施齐全。在院领导的支持下,完善了各项设施和仪器,一年当中,增设了呼吸机2台,床旁气管镜1条,鼻饲泵2台,物理降温毯1台,空气波压力治疗系统1台。完善的设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我们严格执行:早会制度,探视制度,患者外出检查制度,危重病人转运制度,交接班制度,药品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一年来,有效的病房管理保证了ICU的日常工作。
四.业务技术方面
1.严格执行十三项核心制度
高尚的医德医风,精湛的医疗技术,是医院良好发展的根本。严格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危重症病人抢救及会诊制度。学习和了解“四新”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使医师护士不断从繁重的临床工作中总结经验并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规范病历书写,强化医患沟通,强调医疗安全,1年来无医疗纠纷发生。
2.提高业务水平
ICU面对的都是危重症患者,准确判断和正确决策要求ICU的医生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极高的责任心以及更高的专业水平。因此,在ICU里工作的人员,必须具备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应变能力强,并能掌握复杂仪器的操作。针对ICU的工作特点,我们制定了以下各项技术操作规范及抢救流程:心肺复苏术、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机械通气技术、深静脉动脉置管技术、血液动力学检测技术、持续血液净化技术、纤维支气管镜技术等。
我们更加注重治疗细节的合理化和规范化,如:容量管理的正规化、合理应用机械通气、营养支持、血糖监测与控制、镇静评估、APACHE评分的应用等。
我们应用PICCO(脉搏指导的持续心输出量监测)监测技术对患者的血流动力学进行严密监测。特别适用于休克病人的抢救工作,挽救了许多危重患者的生命。应用CRRT技术(持续血液净化技术)救治多名危重患者。
我们认真对待每一位重症患者,每天进行病例讨论,鼓励每个人发言,鼓励争论,使每个人在辩论中提高。定期进行科内专题讲座,操作培训并对成绩进行记录备案。经过不断学习实践摸索,对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能力进一步提高。
2011我科收治重症患者160余例,成功抢救了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E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急重症胰腺炎,急性有机磷中毒、颅脑外伤,心肺复苏后,多发伤等危重症患者,还配合心外科顺利完成了16例心外手术后的监护任务。
3.加强感染控制工作
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及对特殊感染患者的隔离。严格执行预防、控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所致感染的各项措施,加强耐药菌感染管理,对感染及其高危因素实行监控。积极配合院感处工作,参考其他医院经验并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了我院ICU感染监控表,导尿管、深静脉置管、气管插管感染监测与评估表,并应用临床工作,较好地控制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五.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
危重患者生命支持的技术水平,直接反映着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因此学科建设是重中之重。
1.2011年ICU派出医生进修
1、护士进修4人;并多次外出参加各种学习班。2.本我科完成卫生厅科研课题并取得科研成果2项;共发表核心期刊论文6篇。3.在研课题3项并顺利进行中。
六.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科室协作
针对ICU工作特点,培养和树立爱岗敬业,顾全大局,讲团结,讲奉献的精神。许多医生护士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为工作经常加班加点。ICU的护理工作繁重而且繁琐,我们的护士不怕脏累,真正做到了优质护理。
一年来我科为全院各科室提供会诊近200次,参与抢救130余次,在关键时刻为各个科室抢救危重症患者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严格执行转入及转出制度。尊重转来科室,绝不说对医院及转来科室不利的言论;积极与各位主任沟通患者及家属情况,及时发现医疗纠纷隐患,将矛盾扼杀在萌芽状态,一年来无医疗纠纷发生。
六.缺点与问题
重症医学科是我院年轻的科室,学科的发展有赖于领导的关心扶持。在此基础上,我们需进一步做到:
1.苦练内功,提高全体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医疗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 2.继续发展完善新技术:如PICCO技术,CRRT技术等; 3.进一步与各科室加强协作沟通;
4.加强与其他各大医院ICU及专家的联系,提高我院知名度。5.注重科研,鼓励年轻医师进行科研课题研究,多出成果。
2011年一路走来,有辛酸和汗水,也有成功和喜悦。我知道我做得还远远不够,有的时候存在畏难情绪,今后要尽量克服。ICU的发展仍然需要领导的大力扶持,需要各位主任的支持。我将为医院发展尽百分努力,向领导交上一份满意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