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顾客投诉管理促进锡材、锡化工产业发展

时间:2019-05-14 22:49: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顾客投诉管理促进锡材、锡化工产业发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顾客投诉管理促进锡材、锡化工产业发展》。

第一篇:加强顾客投诉管理促进锡材、锡化工产业发展

加强顾客投诉管理促进锡材、锡化工产业发展

摘要:本文结合云南锡业股份公司质量管理工作的实际,通过对公司顾客投诉进行管理,识别改进机会,提出具体改进措施,促进锡材、锡化工产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顾客投诉 分析 改进 发展

前言: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创立至今,在保持锡总量稳定发展的同时,加大人力、资金、市场的投入力度,卓有成效的推进锡材、锡化工的产业化进程,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产量,锡材、锡化工已经逐步成为云锡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但顾客投诉时有发生,本文对公司的质量工作现状作了简要介绍并对近年的顾客投诉进行细分和原因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促进锡材、锡化工的发展。

一、公司质量工作现状

云南锡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世界最大的锡生产、加工基地,公司的主要产品有锡锭、铅锭、焊料、锡材、锡化工产品等。公司在长期的生产经营经营实践中遵循“精益求精 永葆一流”的质量理念和“客户至上 真诚服务”的服务理念大力推行质量文化建设,公司各级各部门通过加强质量规范性文件建设,建立质量工作机制,强化质量监督管理,深入开展质量兴企活动,使全司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增强。全司产品质量、过程质量、服务质量水平稳步提高。连续多年,全国用户委员会根据市场调查和评价,评定公司为“全国用户满意企业”

1、产品质量

锡锭产品荣获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称号;锡锭、锡铅焊料、锡酸钠评定为云南省名牌产品;锡锭、锡铅焊料、锡基轴承合金产品评定为有色金属产品实物质量认定金杯奖;铅锭产品评定为有色金属产品实物质量认定金杯奖,产品的知名度进一步扩大。“云锡牌”锡锭、锡铅焊料在国内被许多大型生产厂家确定为首选合格、AAA级、免检供应商。国内许多大、中型浮法玻璃生产厂只认定“云锡牌”浮法玻璃专用锡。

2、过程质量

公司重视过程质量控制,公司生产的主导产品锡锭、锡材、锡铅焊料、铅锭、锡基合金、锡化工等产品的出厂合格率达100%,产品内控达标率稳定提高,内控达标率和过程质量、技术指标逐年提高。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质量控制从事后检验向事前预防转变,突出过程质量控制。通过云南省CQC的年度监审、换证审核、质量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供应商对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第二方的审核,以不断提高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性和有效性。对涉及股份公司存在的不符合,坚持“举一反三”、“三不放过”的原则及时加以整改。坚持持续改进和PDCA循环的工作程序,公司每年对冶炼、化工材料分公司、高新分公司体系覆盖的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质量进行审核。通过审核对产品形成过程的受控程度、资源的满足程度和实现程度进行评价;通过审核发现产品和过程质量控制存在的不符合,予以改进和预防,使产品实现过程和产品质量得到有效的控制及提高。

冶炼、化工材料分公司、高新分公司加强过程质量控制,确定本单位的关键工序和主要技术、质量指标并每月进行检查考核,主要过程质量指标达标率平均为92.80%,基本上实现过程的稳定和控制

3、服务质量

(1)顾客满意度

公司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质量管理为中心环节,创新质量观念,创新质量服务水平。公司要求全体员工、全过程都要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观念,用最经济的办法提供相关方都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公司在加大软硬件建设,加强了内部质量管理的同时,对锡锭、锡材、锡铅焊料、铅锭、锡基合金、锡化工等产品的顾客发出满意度调查表。通过对产品质量、产品外观、包装、化学成份、运输/供货、售后服务、标识/证明书、合同执行、异议处理、公司形象及信誉项目的调查,结果表明,顾客的综合满意度得到逐年提高。

(2)顾客投诉

公司制定《顾客投诉管理办法》,建立规范的顾客投诉处理程序,明确了责任部门和工作人员,确保顾客投诉得到有效快速的解决。对于顾客投诉,无论问题的大小,按照严重性、安全隐患、复杂性、影响面,立即采取措施,制定不同的解决文案,并组织实施。2010~2013,公司共收到顾客投诉119件,处理119件,投诉处理率达100%,顾客投诉的主要内容有产品质量、产品运输包装、产品标识、产品防护等质量问题。

二、顾客投诉管理

顾客投诉是企业面临的挑战,同时也是机遇。研究表明,遇到问题不投诉的客户再次交易的意向很低,只有9%;而投诉了,即便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客户再次交易的意向也会提高到19%;那些投诉后主要问题获得解决的客户再次交易的概率是54%,那些投诉后而且主要问题马上得到解决的客户再次购买的概率提高到了82%。因此我们必需对顾客投诉进行管理,关注顾客的每一个投诉并对之进行分析,识别改进机会,力争满足顾客需求,减少并努力避免投诉发生,促进企业的更好发展。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顾客投诉涉及单位中高新、化工分公司是顾客投诉的主体。

三、顾客投诉原因分析:

分析一

属公司责任的顾客投诉的构成如下:

1、产品质量问题。化工分公司产品质量问题主要是氯化亚锡产品出现无法敲碎的结晶、结块现象,有红色结晶。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产品本身的物理性质导致,在夏天温度高时,氯化亚锡会溶于自身结晶水而形成结块现象;高新分公司的球形焊粉球形度不好、锡阳极运输过程发生断裂、挤压条表面有气泡、SnAgCu焊条Cu含量超合同标准等问题产生的原因涉及设备、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最终检验标样、工作人员不认真等方面的因素。

2、运输包装标识质量问题。发生问题的原因主要是:

(1)产品包装过程控制不严,操作人员质量职责未认真落实和执行,如供汉高乐泰产品的包装箱上出现缺产品批号、牌号事件质量方面问题的发生。

(2)产品最终检验没有严格执行规定及工作人员的马虎,导致问题的发生,如供深圳唯特偶公司的球形焊粉的颜色、粒度、质量证明书等质量事故。

(3)运输过程失控,无法追究承运单位责任,公司承担经济损失。

1、顾客对产品检验的结果与生产单位的检验报告存在差异。生产单位对留存样品进行分析及检验过程追溯的结果与原结果基本一致,无法判定问题出在哪一方。如成都宏明公司反映公司二氧化锡产品在检验时发现盐酸不溶物>3.3%,超过<0.6%;北京千住锡磷铜合金含磷超过0.2~0.8%的标准;日本丰田的SnCu合金在使用时发现Pb、Cu超标;广东台山众城化工公司硫酸亚锡产品在其检验时发现盐酸不溶物和Fe元素超标等等。

2、顾客在使用某一批产品的过程中出现异常,所投诉的问题超出了产品技术标准的范围。生产单位对留存样品的分析、生产过程追溯及实验,没有发现顾客反映的异常情况。找不到问题产生的原因,无法判定问题出在那一个环节。如成都开华公司多次投诉氧化亚锡产品在用甲磺酸溶解时,发现溶液不清亮,不溶物多,气味异常;上海肯腾贸易公司氯化亚锡结块严重,电镀产品的镀色不明显、色度浅、不均匀、反应比较慢;锡酸钠产品没有达到广州鼎源化工公司提出的晶体形状、PH值低于

12、溶液清亮、没有杂质的要求,批量产品与样品不一致;重庆渝州电器有限公司反映我司60A条产品渣多、消耗大等等。

3、顾客投诉后,生产单位无法找到问题产生的真实原因。甲基锡客户反映在使用中导致制品发黄;出口日本的Sn99.99锡阳极棒产品经检测Cu、Fe、Sb元素与质量证明书标示值有差异;天津客户Sn99.99φ25mm锡半球产品表面有黑色不明沉积物,其电镀产品颜色发黑等等。

四、制定改进措施,促进锡材锡化工产业发展

(一)更新质量观。效益靠质量,质量靠技术,技术靠人才,人才靠教育。全司员工必须树立“市场是领导、客户是上帝、下道工序是用户”的思想。一切为了客户,满足客户的要求就是质量的一切。

改进措施:

1、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通过系统的质量管理知识、典型质量案例的学习,增强员工的质量意识,树立市场(顾客)意识、竞争意识和改进意识,坚持开展以顾客满意为目的的质量活动,不断增进顾客满意。

2、重新认识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对照客户要求和存在的问题,深入理解标准。把原来满足于形式、应付审核、不切合实际的管理性、技术性文件、记录进行修改、完善。

3、认真自觉地贯彻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在落实上下功夫。一是把执行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作为日常的、必须的工作;二是改进质量管理体系日常的检查、考核的项目、内容和方法,提高检查效果。对不按体系文件运作的人员决不能姑息迁就,达不到要求人员的必须离岗进行培训,直到培训合格后再上岗。通过检查、考核达不到要求的部门(单位),在给予必要处罚的同时,还必须进行补课直到合格。把精细化管理、规范化运作的要求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具体的行动。

4、用对自我的永远不满意,来换取顾客的永远满意的质量理念构建产品评价体系。通过对产品是否满足了顾客明示的或潜在的要求;产品使用是否方便、快捷;是否便于识别、装卸、运输、储存等的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

(二)高度重视信息工作,成立专业机构,制定信息收集、分析、反馈程序和制度,加大投资,搭建信息平台,充分发挥市场对科研工作的引领作用。加强质量信息管理工作,收集国内外锡材、锡化工产品实物样品、技术标准、包装、物理性能指标,建立公司产品质量信息库。通过比较分析,做到知已知彼,找出锡材、锡化工产品与国内外先进产品的差距。“今日质量,明天市场”只有提高和改进产品质量,才能有卖点和亮点。

好的产品,还要有好的宣传。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向市场及顾客提供真实可靠的信用和产品质量信息,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透明度。通过培训教育和提供信息(如产品使用说明书等)使销售人员和顾客充分了解和掌握锡材、锡化工产品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使用方法、分析方法等方面的信息,加强相互间的了解、沟通和信任,减少因沟通、交流不够而导致的顾客投诉。

改进措施:

1、设立机构,设置专(兼)职信息员。

营销单位信息员要充分利用贴近市场、了解同行业和竞争对手情况的有利条件,尽量收集锡材、锡化工产品的国内外先进产品技术标准、实物质量、包装、生产工艺、设备等方面的信息。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并及时经销分公司领导和有关部门进行传递(反馈)。参与重大信息的分析,提出分析意见或建议。

锡材、锡化工产品生产单位信息员,负责收集国内外先进产品技术标准、实物质量、包装、生产工艺、设备等方面的信息,分类建立信息台帐。通过信息的统计分析,对现行产品的质量状况对照顾客要求及投诉有关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找出存在的问题或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2、信息的传递和反馈,要遵循“始于信息源,终于信息源”的闭路循环原则,做到于信息的准确、及时、完整、适用。

(三)开展产品的检测和试验工作

要做强做大锡材、锡化工产品,首先必须做强产品质量。因此,针对用户投诉较多的锡材产品外观质量、产品的物理性能问题;锡化工产品的粒度、色度、溶解度、结块、个别杂质元素不稳定的问题,以及产品包装材料、包装方法、产品运输等方面开展检测试验。只有充分满足顾客的要求,锡材、锡化工产品才可能获得市场。

改进措施:

1、公司质量监督部牵头召开检测试验工作会,对如何开展检测试验工作进行研讨,编制检测试验工作计划。

2、根据检测试验工作计划开展锡材、锡化工产品、包装材料的物理性能指标、技术数据、应用方法等的检测试验。

3、对检测试验数据进行分析,为锡材、锡化工产品生产工艺、技术参数、检测指标的改进提供依据

(三)加强过程控制、产品检验和质量监督工作

“好产品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通过顾客投诉分析,不难看出许多问题产生的原因是过程的失控和最后把关不严。因此,加强过程控制、产品检验和质量监督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工作。

改进措施:

1、加强过程管理,变事后把关为事前控制。对影响过程的因素(人、机、料、法、环、测)进行细化并形成管理办法;对过程(工序)产品(中间产品、半成品)必须有明确的检测要求,不合格的一律不得流人下道工序;下道工序对上道工序的产品进行监督并负责提出改进建议。做到“不接受不合格品,不制造不合格品,不交付不合格品”,最大限度地把质量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2、严把产品出厂关,杜绝任何有质量隐患产品出厂。生产单位最终产品的取样、检验仪器(设备)、检验项目、检验内容、检验方法要定期进行检查或评审,对不适宜市场要求或与顾客要求不相适应的,要及时调整、补充或修订,确保最终产品质量100%合格。

3、产品防护是产品的组成部分,各生产单位要充分重视和加强产品防护工作。产品防护要对原材料接收、生产工艺、设备设施、工具用具、输送管道、容器储罐、标识(包括运输标记)、搬运(包括内外部运输和装卸)、包装材料、包装方法、贮存和保护(包括隔离)、复核、放行、交付直到预期目的地的所有过程进行控制,防止产品在上述过程中受到污染、损坏、变质和错用。

(四)加强产品服务工作

产品质量满足顾客要求是我们的工作目标,追求顾客满意是企业永恒不变的宗旨。《产品服务质管理办法》创建了售前、售中、上接第58页

售后服务的框架,认真贯彻执行售前、售中、售后服务程序,按程序进行调查、沟通、技术服务、产品退换货等,有利于提升服务水平和提高顾客度。

营销单位要发挥点多面广靠近用户的优势,定期走访顾客,收集顾客对产品质量、服务以及同类商品、同行业等方面的质量信息,建立顾客档案,为改进服务,在服务中树立企业信誉,增强用户信心,增进顾客满意提供依据。

1、为适应市场发展和做强做大锡材、锡化工产业的需要,必须加强营销队伍和技术服务队伍建设。

(1)、强化外站销售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工作技能、服务水平及专业技术。通过培训,使营销人员成为既是产品的推销员,又是新产品的宣传员;既是新产品研发和项目投资的信息员,又是售后服务的工程技术人员。各销售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工(如信息员、锡材销售员、锡化工销售员等)并明确各自的职责。

(2)、充分挖掘、利用社会人力资源,招聘曾经从事锡材、锡化工产品应用方面的专业人员(如退休的技术人员、技术工人),充实营销队伍。

(3)、从生产单位选拔工程技术人员或技术骨干学习、研究锡材、锡化工产品的应用技术。使其既是产品制造工程师,又是售后服务工程师,配合营销单位为用户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帮助用户实现产品效益的最大化,扫清产品应用过程中的诸多问题给用户带来的负面影响。

2、销售人员具备任职资格才能上岗。目前在岗人员,通过一定的教育培训后,经考核不合格的应调离岗位。加强对销售人员检查考核,实行优胜劣汰。

3、编制“产品使用说明书”,使顾客了解产品的性能、特点、使用方法、分析方法、注意事项及常见故障的解决方法。

(五)品牌推进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品牌是一个企业竞争力的象征,是一个企业经济实力的综合体现。发展品牌,实施名牌战略,对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锡材、锡化工产品要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扩大市场占有率,必须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成为品牌。因此,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通过市场调研,将具有发展潜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产品进行定位。

2、根据名牌产品评定条件进行分析,找出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

3、利用各种媒介进行产品的宣传,提高产品的知名度。

4、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尽最大努力提高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外领先水平;健全、完善质量、计量、服务体系,杜绝产品质量事故、提高顾客满意度;提高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能力,提高产品的经济效益,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结语:顾客投诉是每一个企业皆会遇到的问题,它是顾客对企业管理和服务不满的表达方式,也是企业有价值的信息来源,它为企业创造了许多机会。顾客投诉一方面有利于纠正企业营销过程中的问题与失误,另一方面还可能反映企业产品和服务所不能满足的顾客需要,仔细研究这些需要,可以帮助企业开拓新市场。因此,认真分析并处理好顾客投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二篇:关于加强区域合作 促进滨海新区化工产业集聚发展的建议

关于加强区域合作 促进滨海新区化工产业集聚发展的建议

时间:2014-11-15 9:05:46 作者:东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浏览量:636 为探索区域合作的有效形式和途径,促进滨海新区化工产业尽快做大做强,我们分析了国外知名化工园区和国内跨区域合作的成功案例,结合滨海新区实际,提出了加强跨区域合作,创新园区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模式,推动滨海新区化工产业集聚发展的对策建议,供领导参考。

一、世界知名化工园区基本情况及主要特点

(一)知名化工园区的基本情况

1、德国路德维希巴斯夫化工园区。位于德国莱茵河畔,占地7.11平方公里,已有130多年悠久历史。该园区是由巴斯夫化工公司独资建设的一体化特大型生产基地,是巴斯夫公司全球六大基地之一。区内集中了250多家工厂340余套装置,共生产5大业务12大类产品,年产产品8500多种,包括化学品、催化剂、染料、农化产品等,年产量超过1600万吨。原料为石脑油和天然气,没有炼油装置,外购石脑油,蒸汽裂解制乙烯,产能约60万吨/年(估计为烯烃产能),产品为各类化学品,没有聚烯烃。同时,以联运码头(30万吨/年)为基础,形成了具有1000万吨吞吐量的现代物流中心。

2、德国勒沃库森Chempark化工园区。成立于1891年,占地4.5平方公里,入驻企业200余家,共生产5000多种化学品,主要为硝化和氯化产品、芳香类产品、精细化学品及硅化学品。除园区内拜耳公司和朗盛公司两家最大企业外,其它企业均以支付租金的方式租用土地、厂房进行生产。园区内高度现代化的比里希废物处理中心可有效处理和利用化学污染的特种垃圾。

3、德国鲁尔工业区化工集群。鲁尔工业区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和利珀河之间地区,总面积4593平方公里。该工业区以采煤业起家,50年代以后,随着石油消费量的增加,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条件,炼油工业和石油化工工业迅速发展,焦炭产量达到全国的90%,硫酸、合成橡胶、炼油等产业均在全国居重要地位。

4、比利时安特卫普港化工区。毗邻欧共体总部布鲁塞尔,是距离欧洲各主要消费和生产中心最近的港区,港区面积140平方公里,其中化工区面积35平方公里,是一个基础化工区,其中炼化产业居主要位置,区内拥有4家炼油厂,生产能力为4000万吨/年,4套蒸汽裂解乙烯装置,合计产能为246万吨/年,是欧洲最大的乙烯生产中心和化工产业集聚地,可为下游石化产业深加工和产品链延伸提供充足的基础原料。区内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港口条件和高效的仓储服务、便捷的管道系统,形成了符合市场化规律互相分工的“一体化”运营模式。

5、荷兰鹿特丹港化工区。鹿特丹港位于莱茵河和玛斯河交汇处,是欧洲第一、世界第三大港口,港区总面积105.56平方公里,其中石化工业区面积31.54平方公里,区内现有5家年产量千万吨级的炼油厂(壳牌、埃克森美孚、BP、科威特石油、道达尔)、43家化工和石化公司、4家工业煤气生产企业、4家食用油和油脂生产厂、6个原油码头、19家独立石油和化学品储罐和分销码头、1500公里管线。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是鹿特丹临港工业中的主导产业,5家大型炼油厂年原油加工能力8500万吨以上,化学产品覆盖无机化学品、有机中间体、聚合物、精细与专用化学品等几乎所有化工领域。

6、荷兰切梅洛特化工园区。位于荷兰南部林堡省,地处荷兰、德国和比利时的交叉地带,是荷兰最大最现代化的化工园区之一。该园区有良好的原材料供应资源和公用工程服务,如天然气、合成氨、电力、蒸汽、氮气、压缩空气、给排水和一体化管线系统等,交通设施一流。已入驻众多世界级企业,如帝斯曼公司、沙特萨比克公司、Medtronic、Granental、Eurogentec等20多家公司。区内化工产品年产量超过550万吨,大部分用作园区中联合装置或其他公司的原材料。

7、美国墨西哥湾化工区。以休斯敦为中心,东至路易斯安那州,西至得克萨斯州,是世界第一大化工生产基地,是世界惟一同时具备油气资源、大型炼厂、淡水和港口等四大优势条件的石化产业基地。全美逾45%的基础石化工业活动和全美能源公司200强中有45家在墨西哥湾地区。规划面积约100平方英里,园区企业主要分布在休斯顿航道(美国墨西哥湾地区主要的输油航线)附近。园区内共有逾340家制造工厂和60家跨国企业。工业园内部的化工和塑料生产企业在生产中所需的大量原料,均可通过园区铺设的管线互相传输,形成园区企业之间特有的产品流。

8、新加坡裕廊岛石化园区。由本岛南部的7个小群岛以填海造陆方式连接而成,总面积32平方公里,目前已开发约14平方公里,入驻企业超过150家。在园区发展之初,集中于上游和通用化学品生产,现在大多投资下游领域,尤其是特种化学品生产,并初步形成岛上的化工产业生产一体化,是全球第三大石油炼制中心和十大乙烯生产中心之一。目前,区内拥有2家炼油厂,炼油能力约4300万吨/年,乙烯生产企业2家,生产能力420万吨/年,规划能力600万吨/年。区内已有95家世界领先的石油、石化和专用化学品公司进驻,包括法国液化空气集团、壳牌化学、巴斯夫、埃克森美孚、阿克苏诺贝尔、旭化成、大日本油墨化学品公司、杜邦、三井化学、住友化学、亨兹曼公司、帝人公司、塞拉尼斯和伊斯曼等跨国公司。

9、法国上诺曼底化工园区。位于巴黎西北部,在世界20个最大化学品生产地中名列第15位,是法国主要化学和医药生产中心。该园区在法国医药和化学品出口中占第7位,占法国化学品和医药生产能力10%以上。该园区的炼油能力占法国的1/3,拥有世界规模的石化联合企业和较好的基础设施。拜耳、雪佛龙、埃克森-美孚、壳牌、路博润和道达尔公司在该园区的产品产量占该地区工业总产量的30%。法国60%的润滑油、50%的聚合物和弹性体均在此生产。园区还是法国第三大医药生产中心,聚集了众多医药生产商。

10、韩国丽川化工区。根据韩国政府发展重化工的计划,于1967年开始开发建设,总面积30平方公里,目前已成为韩国最大的炼油和石油化工生产基地,主要利用进口原料,发展化肥、炼油、乙烯等石化产品,石化产品占韩国的35%以上,现有炼油能力3168万吨/年,乙烯能力275万吨/年。

11、韩国蔚山工业区。位于韩半岛东南沿海,与日本隔海相望,海上距离仅100英里,以连接蔚山湾的蔚山港、温山港、方鱼津港、还有在港口内岸丘陵地带上形成的约1900万坪工业用地为基础,1962年被认定为第一个特定工业区,占地约300平方公里,拥有包括BASF、DuPont、SK、三星等世界知名化学企业在内的120多个精密化学及石油化学企业。

12、日本千叶、水岛、鹿岛三大化工区。日本化工园区集中设在便于大型油轮停靠和原料、产品进出的太平洋沿岸地区,一方面依托东京和关西两大日本主要市场,另一方面便于出口海外市场。其中,日本千叶、鹿岛、水岛三大化工园区,是日本国内石化中心,也是世界知名的石化基地。

(二)知名化工园区的主要特点

1、园区占地规模较大。这些化工园区占地少则几平方公里,多则几十平方公里,适宜化工产业集聚发展。如荷兰鹿特丹工业园,沿江两岸几十公里长,面积31.54平方公里,集聚了几乎世界所有知名化工公司的石油化工生产装置。比利时安特卫普港化工区占地面积35平方公里,为下游产业链续接和延伸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形成了符合市场化规律互相分工的“一体化”运营模式。

2、园区区位交通优势明显。这些化工园区大部分沿江、沿海,靠近深水码头,或靠近原料产地或产品市场,原料供应或产品销售便利,运输成本低,便于原料或产品大进大出、就地转化或销售。如:鹿特丹是世界第一大港,安特卫普港市欧洲第二大港,路德维希港与莱茵河对岸曼海姆港紧密配合,韩国丽川、蔚山港和日本千叶、水岛、鹿岛港都是世界知名港口。

3、园区项目设计、公共服务集约化程度高。基本实现了五个“一体化”:项目设计一体化,利用化工产品上下游关联的特点,形成化工产业链;公用工程一体化,对园区能源供应进行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形成一体化的“公用工程岛”;物流传输一体化,通过输送管网、仓库、码头、铁路和道路等,形成园区内一体化的物流运输系统;环境保护一体化,园区内设立环保中心,统一处理废水、废气、废渣。园区管理服务一体化,为驻园业主提供一站式办公,寓管理于服务之中。

4、园区原料供应实现“隔墙供应”。园区内一般都聚集了全球知名的石化企业和世界最先进的生产装置,但不管是否同一个公司的化工项目,都按产品上下游关联进行规划布局和建设,上下游化工项目装置之间基本是管道连接,相互配套和谐,生产规模匹配,资源配置优化,确保了生产原料“隔墙供应”,减少了运输、贮存和营销费用,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一举多得。

5、园区企业生产强调供应链管理。化工园区便于化工产业链的形成,利于供应链管理。如:实行产业链装置准时制生产,实现原料的零库存,减少物流成本(增加第三利润源);物料、资金和交易“三流合一”;信息共享等。产业链上的利益相关者共同营造效益环境,规避风险,实现装置系统最优化、生产成本最低化、生产效益最大化。21世纪企业之间的竞争必然导致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加强供应链的管理是园区企业需要掌握的一项很重要的内容。

6、园区发展有着悠久历史。国外知名化工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大多都有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是经过不断的摸索、总结、改进才取得今天的成就,二、共建工业园区的理论依据与成功案例

(一)“飞地经济”发展模式。“飞地经济”是指两个互相独立、经济发展存在落差的行政地区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通过跨空间的行政管理和经济开发,把“飞出地”方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方的工业基地,通过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合作机制,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的一种区域经济合作模式。“飞地经济”始于我国沿海经济特区。改革开放之初,伴随着外资加工产业的逐步形成,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日渐成为国外企业的“飞地”。

“飞地经济”发展是由点对点的企业转移转变为区对区的产业转移,由单纯的资金承接转变为管理与项目的复合承接,是保持现有的行政区划、又突破区域分割、实现区域间合作的一种新形式,也是工业园区发展的一种新模式。“飞地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比较优势。一是能够解决投资瓶颈。园区建设投资大,不确定性高,以往的基地建设完全由当地政府进行投资,财政压力大,也不利于市场化运作。由于飞地经济的税收共享,在基地前期建设中也必然引入政府的投资;也更有利于吸引民间资本加入基地建设投资的队伍中来,有利于多元化投资主体的形成。二是能够解决招商瓶颈。基地建设完成后,最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招商引资,只有以各个项目为依托,基地经济才能蓬勃发展。完全由基地当地政府引资,一方面信息资源、人力资源有限,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吸引发达地区的企业。“飞地经济”模式的引入,通过利益机制的完善,激发了飞出地政府的积极性,充分借助飞出地政府对转出企业的引导,来解决招商项目不足的问题。三是能够解决管理瓶颈。“飞地经济”工业基地在管委会的机构设置、人员引进中,加深地区的合作,引入先进的基地管理经验,革新服务理念,完善基地服务。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坚定了转出企业迁移的信心,解决了基地管理的瓶颈。

(二)共建园区成功案例。

1、江苏苏州:第一个跨国共建园区。1994年,我国与新加坡签署了合作开发建设苏州工业园区的协议,成为我国跨国界发展飞地经济的一个范本。目前,“新加坡苏州工业园”以不到苏州市4%的土地、人口和5%的工业用电量,创造了全市16%的工业总产值、17%的固定资产投资、31%的进出口总额。

2、福建永泰:“飞地经济”最早表现形式。永泰县是福州山区农业县。2001年,福州市提出在永泰县城关建工业集中区—马洋工业集中区,规定永泰县境内各乡镇引来的项目都得安排在该集中区。落地的新项目,引进投资地与项目落地方实行7:3分成。这种模式探寻了山区经济发展新思路,找到了一种平衡各行政区域间利益的方法。

3、辽宁普兰店:优势互补型的一种“飞地经济”。2005年,土地资源紧缺的大连市海岛县、长海县出资,在隔海相邻的普兰店市购买一块4平方公里的“飞地”,围绕自己的海产品资源优势建设产业园。飞入地和飞出地经济发展水平近似,但各自资源禀赋能够形成很好的优势互补。

4、安徽皖江:2010年初,安徽在皖江示范区内与长三角合作共建飞地经济园区。安徽与苏浙沪主要采取共建园中园或共管园,利益分享施行一园一策。由安徽方将“净地”交给苏浙沪政府,由其组织开发建设与管理,独立经营、封闭运作。安徽方面则连续6年将飞地园区新增增值税和所得税市、县留成部分全额补贴给园区,并安排不少于1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示范区发展。

5、淄博市:2010年5月,淄博与宁夏石嘴山市政府签署协议,淄博市在石嘴山建设占地1.5万亩的淄博工业园,淄博在石嘴山有偿取得50年的土地使用权,形成以建筑陶瓷、玻璃、冶金、化工为主体的“淄博飞地工业园”。协议规定,淄博市对园区独立规划、建设和管理,实行50年税收分成,分成比例为前10年淄博60%、石嘴山40%,后40年各为50%。目前,淄博市15家企业落户宁夏,已完成投资近60亿元。

三、滨海新区承接共建化工园区的条件

首先,滨海新区具有发展化工园区的一般条件。化工园区的建设遵循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化工产业不会盲目聚集。从国外知名化工园区的发展来看:土地、原料等生产要素供应相对充足、交通运输条件(特别是港口)较为便捷、具有可供化工生产适度排放的环保容量和较强的化工污染物处理能力等,是发展化工园区所具备的一般条件,滨海新区基本能够满足。

(一)土地资源较为丰富。我县利北地区总面积36.18万亩,其中国有未利用地28.64万亩(不含陈庄草场附近4万亩),占全县未利用土地的63.3%,且与全县其它乡镇相比,未利用土地分布较为集中,便于集中连片开发建设。同时,利北地区3万余亩未利用地已纳入《黄河三角洲(东营)高效生态区未利用地开发规划》,为加快推进未利用地开发建设创造了条件。2012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决定全力打造滨海新区,总规划面积207平方公里,前期规划面积64.87平方公里,目前共收回国有未利用地和工矿用地10万亩,包括建设用地2.4万亩,为承接园区建设和项目落地提供了空间。

(二)交通区位优势日趋明显。滨海新区处于全县东北部沿海,处于“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的交汇处,临近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和滨州北海新区两个省级开发区,距离东营港50公里,距天津港、龙口港、大连港海上距离都在100海里左右,是环渤海从龙口至黄骅1000公里海岸线上的区域性重要节点,在渤海湾西南岸及山东省港口布局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全省距离环渤海经济区中心区域最近的未被开发的沿海区域。其中,距离最近的东营港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目前拥有7020米引桥和1个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1个3万吨级液体化工品码头、2个5万吨级液体化工品码头、2个2万吨级燃料油码头、4个5千吨级兼顾1万吨级精细化工品、成品油码头,成为环渤海地区液体化工品运输的重要港口。目前,连接滨海新区与东营港的河埕路正在进行拓宽改造,规划中的环渤海高等级公路穿境而过,连接港口、环渤海及内陆地区的公路运输大通道逐步打通,交通区位优势日趋明显。

(三)石化资源较为丰富。滨海新区地处胜利油田主产区,油气资源丰富,原料供应相对充足。周边地区石油炼化、精细化工产业蓬勃发展,经初步统计周边东营、滨州、潍坊3个地市14个县区29家较大型石油炼化企业情况,原油一次性加工能力共计达到8020万吨,液化气产量373万吨,丙烯产量162万吨。其中,我县利华益集团一次炼化能力达到650万吨,并沿丙烯、芳烃、C4(丁烷)产业链发展下游化工产业;东营港经济开发区500万吨/年含酸重质原油综合利用项目、中海油106万方油库区、万通海欣200万方油库区、宝港精细化工品罐区等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园区内已落地广悦160万吨/年重油加氢、泽丰160万吨/年重油改质等石油炼化项目,为滨海新区建设炼化一体化项目或承接石油炼化工业下游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发展化工产业的比较优势明显。

(四)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经过近几年的开发建设,滨海新区已形成4纵8横的道路框架,建设道路总里程34.9公里,现用油田水源充足,拥有35千伏变电站1处,110千伏变电站正在加速建设,预计明年可建成投用,工业燃气供应企业正在考察洽谈。同时,滨海新区计划明年建设1万吨/日污水处理设施一处,并根据项目落地情况预留扩建空间,适时进行扩建,为发展专业化工园区提供了污染物处理条件。

其次,滨海新区存在发展高水平化工园区的“瓶颈”。市场竞争的加剧要求化工生产必须采用最经济的发展模式。从国外知名化工园区的发展来看:基础设施投资相对充足,项目引进和落地能力相对较强,具有先进的园区规划、项目设计、建设运营、服务管理能力等,是发展高水平化工园区应具备的条件,而滨海新区暂时不具备这些条件。

因此,如果能与国内外知名化工园区合作共建园区,既能取长补短,突破发展“瓶颈”,也能形成产业发展“增长极”效应,促进滨海新区化工产业集聚,带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四、促进滨海新区化工产业集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一)明确园区发展定位,找准产业发展方向。在发展化工园区一般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滨海新区应进一步明确打造高水平化工园区的定位,采取高起点、开放式的区域协作发展模式,立足黄三角、面向环渤海,坚持经济发展与环渤海地区同向,产业发展与环渤海地区同步的原则,针对环渤海地区特别是黄三角地区石油及精细化工产业资源丰富、链长量大的特点,依托港口、土地等优势,重点培育和发展石油炼化和精细化工两大产业,特别是突出发展以石化为龙头的精细化工及后续产品加工产业,力争主导产品的规模和档次要逐步在全国占有一定比例,产业集群规模和档次要逐步在环渤海地区乃至华北地区形成一定的影响和控制力。

(二)突破传统观念束缚,树立区域合作发展理念。多年来,我县园区基本处于规划一片地、建设几条路、配套水电气、随机落项目的发展状态,项目落地较为随意、产业布局不甚合理,招商难、产业集聚发展更难。在“园区化、基地化、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已成为全球产业发展的首要条件和必然趋势的大背景下,要想实现滨海新区化工产业的集聚发展,必须转变工作思路、突破传统观念,立足原料资源优势、土地优势和交通区位优势,与国内外知名化工园区搞好区域合作,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取长补短,尽快打破发展瓶颈,实现快速发展。否则,在自身条件存在不足,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不甚明晰的情况下,急于招商、仅看眼前的做法势必会对今后长远发展埋下隐患。可以借鉴德国路德维希巴斯夫化工园的做法,由一家具备整体开发实力的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整体开发,也可以招引跨区域合作伙伴分区块开发,同时注重引导乡镇、街道新上化工项目有序聚集到滨海新区。

(三)运用“一体化”模式,打造高水平化工园区。在共建“共建园区”时,要在项目设计、公用工程、物流传输、环境保护中严格按照国外知名化工园区“一体化”模式,制定好发展路线图、高水平编制化工园区规划。特别是要坚持环境保护一体化,力争打造绿色化工、生态化工;要坚持“相互配套协调、生产规模匹配、资源配置优化”的原则,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有序聚集安置,力求做到上下游项目生产装置相互配套、通过管线相连、生产规模相互匹配,上游项目产品作为下游项目原料全部被消化,园区统一建设初始原料和最终产品物流区,企业不建设储存罐区,装置不配备暂储罐,整个园区原料供应形成“隔墙效应”,大幅增加企业“第三利润增长源”(企业减少物流成本和储存成本带来的收益),尽快形成化工产业链,促进企业供应链管理,确保装置系统最优化、生产成本最低化、生产效益最大化,加快打造高水平“共建园区,”最终实现化工产业集聚发展。在此基础上,要根据法国经济学家佩鲁提出的“增长极理论”,充分发挥“共建园区”的“增长极”效应,带动滨海新区打造高水平化工园区。

(四)创新园区服务管理,促进园区快速崛起。发展专业园区、飞地经济是新生事物,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规律,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和完善。要突破传统园区管理模式,按照权限集中、统一高效的原则和“小政府、大服务”的要求配置工作机构和职能,建立适应专业园区发展模式的管理体制,是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滨海新区成立后,在运营模式上暂由刁口乡管理,人员有限,职能有限,淡化了专业园区的“服务管理”功能和“经济发展先行区”的主题。建议参照国内外专业园区的管理模式,高规格配置园区管理机构和职能,实行独立的财政体制,县直各职能部门下移管理权限,便于园区自主管理和快速发展。在发展“共建园区”时,参照国内外成功经验,按照“资源共用、基础共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各合作方要明确各自职责,建立相应的投入、分配机制。当地政府要为“共建园区”搞好全方位服务,不要过多干涉园区的生产经营,力求形成控股方主导、共建方参与的“飞地经济”管理模式。

(信息来源:利津县发改局网)

第三篇:上海市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试行办法

上海市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规范本市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的通知》(沪府发„2009‟24号)、《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本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府办发„2009‟16号)和财政部、商务部《关于做好2009支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发展资金管理工作的通知》(财企„2009‟44号)等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资金来源)

本市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服务外包专项资金”),由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安排,专项用于全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补助性资金,并鼓励各区(县)结合实际,安排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配套资金。

第三条(使用范围)

服务外包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本市服务外包发展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促进本市服务外包产业健康快速发展,重点支持离岸、高端、总部型服务外包发展。具体用于以下方面:

(一)支持服务外包人才培训。

1鼓励服务外包企业开展人才培训。

对已获国家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专项资金支持的本市企业,在国家给予支持资金的基础上,按国家核准的人才培训支持人数,每新录用1名大学(含大专)以上学历员工从事服务外包工作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给予企业每人不超过500元人民币的定额培训支持。对列入本市重点服务外包企业名录的企业,再追加给予每人不超过500元人民币的定额培训支持。

对未获国家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专项资金支持但符合本办法第四条第(一)项规定的本市服务外包企业,每新录用1名大学(含大专)以上学历员工从事服务外包工作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给予企业每人不超过3500元人民币的定额培训支持。

对被录用人员提前解除合同,并在原合同规定的一年期内,与其他服务外包企业或原企业签订新的《劳动合同》的,不再给予上述企业定额培训支持。

2鼓励培训机构从事服务外包人才培训。

对已获国家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资金支持的本市服务外包培训机构,在国家给予支持资金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核准的人才培训支持人数,每培训1名从事服务外包业务人才(大专以上学历),通过服务外包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考核,并与服务外包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给予培训机构每人不超过100元人民币的定额培训支持。

对未获国家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专项资金支持但符合本办法第四条第(二)项规定的服务外包培训机构,每培训1名从事服务外包业务人才(大专以上学历),通过服务外包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考核,并与服务外包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给予培训机构每人不超过400元人民币的定额培训支持。

(二)引导服务外包企业取得国际资质认证。

对未获国家服务外包专项资金支持的本市服务外包企业取得的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CMMI)、开发能力成熟度模型(CMM)、人力资源成熟度模型(PCMM)、信息安全管理(ISO27001/BS7799)、IT服务管理(ISO20000)、服务提供商环境安全性(SAS70),以及质量管理标准(ISO9001),实验室管理标准(ISO17025/JISQ17025)等相关认证及认证的系列维护、升级给予支持。每个企业每年最多可申报3个认证项目,每个项目按照不超过认证项目实际发生费用的30%给予支持,最高不超过30万元人民币。

(三)鼓励开拓离岸服务外包市场。

本市服务外包企业参加国际性服务外包展览会、服务外包博览会(须经市服务外包主管部门认可),按照不超过企业实际参展费用的30%给予补贴。每个企业每年限报一个项目。单个项目最高补助不超过10万元人民币。

(四)鼓励建立服务外包培训基地和实习基地。

对每年接受服务外包实习生20名以上,并与相关大专院校签订两年以上实习生协议的服务外包企业,按照每接受一名在校学生(有大专以上学历、实习期须超过3个月),给予企业每人补贴1500元人民币。

(五)鼓励总部型服务外包企业在上海发展。

对资产总额不低于10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不低于5000万元人民币,境内外分支机构不少于3个的总部型服务外包企业,给予不超过100万元人民币的一次性开办支持。

(六)推进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对建设本市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包括技术、信息、培训、研究、知识产权保护和统计等公共服务平台),按照《上海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给予支持。

(七)已由其他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不得重复申请。

(八)上述第(一)至第(四)项由市级服务外包专项资金给予支持;第(五)项由市级服务外包专项资金和区(县)财政各承担50%。

第四条(申报主体资格)

(一)申请服务外包专项资金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

1在本市辖区内注册登记,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且经营场所在上海。

2从事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业务流程服务外包、知识流程服务外包等相关服务外包业务。

3已登录“服务外包及软件出口信息管理系统(www.xiexiebang.com)”进行企业信息登记和日常统计数据上报。

4大专以上学历员工占员工总数70%以上。

5对承接本市国际金融中心、航运中心建设相关业务的服务外包企业,年服务外包业务收入不低于800万元人民币;其他服务外包企业离岸年服务外包业务收入应占业务总收入70%以上,且年离岸服务外包业务收入不低于150万美元。

(二)申请服务外包专项资金的培训机构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服务外包人才培训的从业资格;

2具有符合条件的场地、设施、专业教材和师资力量;

3具有为承接服务外包企业提供定制培训的经验;

4具有健全的财务制度和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

5所申报的培训项目原则上为非盈利培训。

第五条(申报和审核程序)

申请服务外包专项资金支持的单位应在规定期限内,向所在区(县)商务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各区(县)商务主管部门应对申报材料认真审核,在规定期限内报送至市商务委。

市商务委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组成评审小组,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并提出评审意见。

第六条(资金拨付)

市财政局根据评审意见,根据国库集中支付的有关规定,将服务外包专项资金拨付至相关单位。

第七条(申请提交的材料)

(一)申请服务外包专项资金支持需提交下列基础材料:

1上海服务外包专项资金申报材料目录清单;

2企业营业执照正本及组织机构代码证书正本复印件;

3企业就近两年在进出口业务管理、财务管理、税收管理、外汇管理、海关管理等方面无违法行为及申请过程无虚假行为的法人承诺书;

4相关费用开支汇总表;

5申报单位开户银行帐号;

6对已获国家服务外包专项资金支持的本市企业、培训机构无需重复提供材料。

(二)申请服务外包专项资金支持需提交的专项材料分别为:

1申请服务外包人才录用支持的企业需提交以下材料:

(1)上海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资金支持申请表;

(2)上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汇总表;

(3)上末全体员工名单(含序号、姓名、学历、岗位);

(4)上财务审计报告及损益表复印件;

(5)上离岸外包收入汇总表;

(6)上服务外包银行外汇收汇凭证、或外汇核销单或主要合同登记证书复印件;

(7)上新录用大学生(含大专)的身份证明及学历证明复印件;

(8)被录用人员与服务外包企业签订的1年以上《劳动合同》复印件。

2申请服务外包人才培训支持的培训机构需提交以下材料:

(1)上海服务外包人才培训资金支持申请表;

(2)具有服务外包人才培训的从业资格证书复印件;

(3)被录用人员的身份证明及学历证明复印件;

(4)被录用人员与服务外包企业签订的1年以上《劳动合同》复印件。

3申请服务外包国际资质认证支持的企业需提交以下材料:

(1)上海服务外包行业资质认证资金支持申请表;

(2)服务外包企业行业资质认证证书复印件;

(3)服务外包企业行业资质认证缴费凭证复印件;

(4)服务外包企业与行业认证评估顾问公司签订的合同协议复印件。

4申请开拓离岸服务外包市场支持的单位需提交以下材料:

(1)上海开拓离岸服务外包市场资金支持申请表;

(2)国际服务外包展览会入场门票、展位费、布展费、注册费等费用开支凭证复印件。

5申请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和实习基地支持的单位需提交以下材料:

(1)上海服务外包人才实习资金支持申请表;

(2)与本市大专院校签订的两年以上接收实习生合作协议复印件;

(3)上实习生的身份证、学生证或三方就业协议或学校证明及实习鉴定(包括实习期限、实习内容等)复印件;

(4)市商务委颁发的上海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和实训基地认定证书。

6申请服务外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的单位需提交的材料,按照《关于申请本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有关工作的通知》(沪发改服务„2009‟004号)要求执行。

7申请总部型服务外包企业支持需提交以下材料:

(1)上海总部型服务外包企业资金支持申请表;

(2)总部型服务外包企业认定证书复印件。

8各区县商务主管部门需提交以下材料:

(1)上海服务外包申报材料区县审核目录清单;

(2)上海区县服务外包企业人才录用(培训)、实习和国际认证资金支持申报汇总表;

(3)上海区县服务外包开拓离岸服务外包市场资金支持汇总表;

(4)上海区县总部型服务外包企业资金支持汇总表;

(5)上海区县专项资金支持申报单位开户银行帐号汇总表;

(6)区县审核合格的企业申报材料。

第八条(使用监督)

各申请单位应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负责。

市商务委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等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对服务外包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和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服务外包专项资金必须专款专用,资金使用单位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会制度,严禁骗取、截留或挪用资金。

对违反本管理办法的单位,由市商务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全额收回资金,取消其以后申请资格,并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予以处理;情节严重或触犯国家法律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或单位的责任。

第九条(附则)

本办法由市商务委会同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试行。

第四篇:湖北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激励性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湖北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激励性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暂行办法.txt男人的承诺就像80岁老太太的牙齿,很少有真的。你嗜烟成性的时候,只有三种人会高兴,医生 你的仇人和卖香烟的。

湖北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激励性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2008年11月05日 16时06分192

主题分类: 财税审计 计划物价

“产业集群”

“转移支付”

湖北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激励性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为了提高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省财政厅会同省经委联合制定了《湖北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激励性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湖北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激励性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湖北省财政厅

湖北省经济委员会

二○○八年十月二十七日

附件:

湖北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激励性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快我省新型工业化进程,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07]69号)精神,省财政设立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激励性转移支付资金(以下简称奖励资金),对特定产业中相互关联、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若干企业和支撑体系组成的产业集群给予支持。为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奖励资金来源于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由省财政厅、省经委共同负责管理。省财政厅负责奖励资金预算管理和资金管理,省经委负责产业集群的规划、指导和考核。

第三条 奖励资金安排坚持以下原则:

1、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原则。以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2、突出重点原则。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主要扶持列入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集群以及产学研合作重点项目。

3、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奖励政策公开、考核指标公开、计算方法公开,根据各地考核情况计算确定奖励资金额度。

第四条 奖励对象:主要奖励市、州、直管市、林区、县(市、区)(以下简称市县)政府扶持产业集群发展。奖励资金的90%用于支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发展,10%用于支持其他成长型产业集群发展。每年重点产业集群名单由省经委会同省财政厅报省报省政府审定。

第五条 分配方式:奖励资金采取激励性转移支付方式计算分配。

第六条 考核指标:考核指标由业绩指标和工作指标两部分组成。

1、业绩指标,是指市县产业集群内新增企业户数、新增销售收入、新增就业人数、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和新增上缴工商税收等五项指标完成情况。

2、工作指标,是指产业集群所在市县政府对产业集群的工作规划及组织实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园区建设、政策环境、集群品牌、产学研合作和资金管理。

第七条 考核依据:业绩指标主要以省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为依据进行考核,工作指标由省经委根据工作目标总体要求和各地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每年第一季度对上年产业集群业绩指标完成情况和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第八条 计算方法:奖励资金分业绩考核激励性转移支付和工作考核激励性转移支付两部分,所占权重分别为80%和20%。奖励资金根据业绩考核和工作考核情况分别计算确定,具体计算公式为:

市县产业集群激励性转移支付额=市县业绩考核激励性转移支付额+市县工作考核激励性转移支付额

1、市县业绩考核激励性转移支付。根据市县产业集群内新增企业户数、新增销售收入、新增就业人数、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和新增上交工商税收等五项指标考核情况计算确定,五项指标所占权重分别为25%、25%、10%、15%、25%。具体计算公式为:

市县业绩考核激励性转移支付系数=(市县当年产业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数-市县上年产业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数)÷全省产业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比上年增加数之和×25%+(市县当年产业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市县上年产业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全省产业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比上年新增销售收入之和×25%+(市县当年产业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数-市县上年产业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数)÷全省产业集群内

规模以上企业比上年新增就业人数之和×10%+(市县产业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市县上年产业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全省产业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比上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之和×15%+(市县当年产业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上缴工商税收-市县上年产业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上缴工商税收)÷全省产业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比上年新增上缴工商税收之和×25%

市县业绩考核激励性转移支付额=(市县业绩考核激励性转移支付系数÷市县业绩考核激励性转移支付系数之和)×省对市县产业集群激励性转移支付总额×80%

2、市县工作考核激励性转移支付。根据市县产业集群规划及组织实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园区建设、集群品牌、政策环境、产学研合作和资金管理等7个方面工作指标考核情况计算确定,具体计算公式为:

市县工作考核激励性转移支付额=(市县产业集群工作考核量化得分÷市县产业集群工作考核量化得分之和)×省对市县产业集群激励性转移支付总额×20%

工作量化考核采用百分制进行,具体为:

(1)集群工作规划及组织实施,满分20分。按规定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得5分,组织机构健全得5分,认真组织实施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得10分。

(2)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满分30分。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平台得15分,公共服务平台正常运转得15分。

(3)园区建设,满分10分。工业园区雏形基本形成得5分,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得5分。

(4)政策环境,满分10分。制定支持产业集群发展政策措施得5分,服务环境好、无投诉5分。

(5)集群品牌,满分10分。集群内企业获省级名牌或著名商标得5分,获中国名牌或弛名商标得10分。

(6)产学研合作,满分10分。产学研合作项目签约数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得5分,产学研合作项目有效实施得5分。

(7)资金管理,满分10分。资金管理制度健全得5分,资金按规定使用得5分。

第九条 奖励资金的审核与确定:省经委负责市县产业集群工作量化考核并提供市县产业集群工作量化考核得分,会同省财政厅审核市县产业集群内新增规模以上企业、新增销售收入、新增就业人数、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新增上缴工商税收;省财政厅负责计算市县业绩考核激励性转移支付系数,会同省经委确定奖励资金额度。

第十条 资金使用范围:奖励资金主要用于扶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龙头企业扩张、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集群环境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增强

自主创新能力等。包括支持服务产业集群发展以企业为载体的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心、创新服务平台、新产品研发应用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培训中心、产品展示及交易中心和信息中心建设等;支持龙头骨干企业扩大生产;支持产业链延伸配套企业发展;支持产学研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各地用于产业集群内产学研合作项目资金额度可按本地产业集群奖励资金总额的20%安排。对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较大的,可连续支持两年。奖励资金不得用于政府部门和个人发放奖金,也不得用于福利开支,不得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第十一条 支付方式:省财政厅根据确定的奖励资金额度通过转移支付方式下达到市县财政局(同时抄送经委)。奖励资金实行当年预拨、次年清算办法,每年第一季度根据上年业绩考核和工作考核情况将当年奖励资金预拨给市县,次年第一季度根据实际考核情况进行清算,多退少补。其中:重点产业集群内的重点项目,每年2月份预拨资金。

市县财政局按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将奖励资金拨付到经同级政府审核并报经省经委、省财政厅审定确认的项目。

第十二条 项目申报:产业集群项目采取一次申报、分批下达的方式进行。每年10月底前,各地将下拟支持的产业集群项目经同级政府审核后,报省经委、省财政厅审核,11月底前,省经委、省财政厅将下拟支持的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内的重点项目报省政府批准后,下达项目文件;其他支持项目,于下4月底前经省政府批准后下达项目文件。申报项目须提供以下资料:

1、项目申报文件;

2、项目申报表(见附件);

3、法人执照副本及章程(重印件)。

第十三条 资金监管:省财政厅、省经委对产业集群奖励资金的使用情况实施监督和检查。

各级财政部门和经委要加强对奖励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获得奖励资金支持的企业和单位应按财务制度规定进行财务处理,并向所在地财政部门报送财务信息资料,各地财政部门会同经委应于每年12月31日前将资金使用情况书面报送省财政厅和省经委。任何地方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截留、挪用资金。对弄虚作假骗取资金、不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的地方,视情节轻重,扣减、停拨或追回财政资金,并取消下一享受奖励的资格。对违反规定的责任人,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经委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省财政厅、省经委关于印发《湖北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激励性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鄂财企发[2007]13号)同时废止。

附表:湖北省产业集群发展激励性转移支付资金项目申报表(略)

第五篇:湖北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激励性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湖北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激励性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2008年11月05日 16时06分 192 主题分类: 财税审计 计划物价

“产业集群”

“转移支付”

湖北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激励性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为了提高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省财政厅会同省经委联合制定了《湖北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激励性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湖北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激励性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湖北省财政厅 湖北省经济委员会

二○○八年十月二十七日

附件:

湖北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激励性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快我省新型工业化进程,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07]69号)精神,省财政设立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激励性转移支付资金(以下简称奖励资金),对特定产业中相互关联、在地理位置上相对集中的若干企业和支撑体系组成的产业集群给予支持。为规范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奖励资金来源于省级财政预算安排,由省财政厅、省经委共同负责管理。省财政厅负责奖励资金预算管理和资金管理,省经委负责产业集群的规划、指导和考核。

第三条 奖励资金安排坚持以下原则:

1、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原则。以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为指导,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2、突出重点原则。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主要扶持列入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集群以及产学研合作重点项目。

3、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奖励政策公开、考核指标公开、计算方法公开,根据各地考核情况计算确定奖励资金额度。

第四条 奖励对象:主要奖励市、州、直管市、林区、县(市、区)(以下简称市县)政府扶持产业集群发展。奖励资金的90%用于支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发展,10%用于支持其他成长型产业集群发展。每年重点产业集群名单由省经委会同省财政厅报省报省政府审定。

第五条 分配方式:奖励资金采取激励性转移支付方式计算分配。

第六条 考核指标:考核指标由业绩指标和工作指标两部分组成。

1、业绩指标,是指市县产业集群内新增企业户数、新增销售收入、新增就业人数、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和新增上缴工商税收等五项指标完成情况。

2、工作指标,是指产业集群所在市县政府对产业集群的工作规划及组织实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园区建设、政策环境、集群品牌、产学研合作和资金管理。

第七条 考核依据:业绩指标主要以省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为依据进行考核,工作指标由省经委根据工作目标总体要求和各地实际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每年第一季度对上年产业集群业绩指标完成情况和工作情况进行考核。

第八条 计算方法:奖励资金分业绩考核激励性转移支付和工作考核激励性转移支付两部分,所占权重分别为80%和20%。奖励资金根据业绩考核和工作考核情况分别计算确定,具体计算公式为:

市县产业集群激励性转移支付额=市县业绩考核激励性转移支付额+市县工作考核激励性转移支付额

1、市县业绩考核激励性转移支付。根据市县产业集群内新增企业户数、新增销售收入、新增就业人数、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和新增上交工商税收等五项指标考核情况计算确定,五项指标所占权重分别为25%、25%、10%、15%、25%。具体计算公式为:

市县业绩考核激励性转移支付系数=(市县当年产业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数-市县上年产业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数)÷全省产业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比上年增加数之和×25%+(市县当年产业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市县上年产业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全省产业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比上年新增销售收入之和×25%+(市县当年产业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数-市县上年产业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数)÷全省产业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比上年新增就业人数之和×10%+(市县产业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市县上年产业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全省产业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比上年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之和×15%+(市县当年产业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上缴工商税收-市县上年产业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上缴工商税收)÷全省产业集群内规模以上企业比上年新增上缴工商税收之和×25%

市县业绩考核激励性转移支付额=(市县业绩考核激励性转移支付系数÷市县业绩考核激励性转移支付系数之和)×省对市县产业集群激励性转移支付总额×80%

2、市县工作考核激励性转移支付。根据市县产业集群规划及组织实施、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园区建设、集群品牌、政策环境、产学研合作和资金管理等7个方面工作指标考核情况计算确定,具体计算公式为:

市县工作考核激励性转移支付额=(市县产业集群工作考核量化得分÷市县产业集群工作考核量化得分之和)×省对市县产业集群激励性转移支付总额×20%

工作量化考核采用百分制进行,具体为:

(1)集群工作规划及组织实施,满分20分。按规定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得5分,组织机构健全得5分,认真组织实施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得10分。

(2)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满分30分。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平台得15分,公共服务平台正常运转得15分。

(3)园区建设,满分10分。工业园区雏形基本形成得5分,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得5分。

(4)政策环境,满分10分。制定支持产业集群发展政策措施得5分,服务环境好、无投诉5分。

(5)集群品牌,满分10分。集群内企业获省级名牌或著名商标得5分,获中国名牌或弛名商标得10分。

(6)产学研合作,满分10分。产学研合作项目签约数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得5分,产学研合作项目有效实施得5分。

(7)资金管理,满分10分。资金管理制度健全得5分,资金按规定使用得5分。

第九条 奖励资金的审核与确定:省经委负责市县产业集群工作量化考核并提供市县产业集群工作量化考核得分,会同省财政厅审核市县产业集群内新增规模以上企业、新增销售收入、新增就业人数、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新增上缴工商税收;省财政厅负责计算市县业绩考核激励性转移支付系数,会同省经委确定奖励资金额度。

第十条 资金使用范围:奖励资金主要用于扶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龙头企业扩张、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集群环境建设、促进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等。包括支持服务产业集群发展以企业为载体的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中心、创新服务平台、新产品研发应用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培训中心、产品展示及交易中心和信息中心建设等;支持龙头骨干企业扩大生产;支持产业链延伸配套企业发展;支持产学研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各地用于产业集群内产学研合作项目资金额度可按本地产业集群奖励资金总额的20%安排。对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较大的,可连续支持两年。奖励资金不得用于政府部门和个人发放奖金,也不得用于福利开支,不得用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第十一条 支付方式:省财政厅根据确定的奖励资金额度通过转移支付方式下达到市县财政局(同时抄送经委)。奖励资金实行当年预拨、次年清算办法,每年第一季度根据上年业绩考核和工作考核情况将当年奖励资金预拨给市县,次年第一季度根据实际考核情况进行清算,多退少补。其中:重点产业集群内的重点项目,每年2月份预拨资金。

市县财政局按国库集中支付方式将奖励资金拨付到经同级政府审核并报经省经委、省财政厅审定确认的项目。

第十二条 项目申报:产业集群项目采取一次申报、分批下达的方式进行。每年10月底前,各地将下拟支持的产业集群项目经同级政府审核后,报省经委、省财政厅审核,11月底前,省经委、省财政厅将下拟支持的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内的重点项目报省政府批准后,下达项目文件;其他支持项目,于下4月底前经省政府批准后下达项目文件。申报项目须提供以下资料:

1、项目申报文件;

2、项目申报表(见附件);

3、法人执照副本及章程(重印件)。

第十三条 资金监管:省财政厅、省经委对产业集群奖励资金的使用情况实施监督和检查。

各级财政部门和经委要加强对奖励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确保专款专用。获得奖励资金支持的企业和单位应按财务制度规定进行财务处理,并向所在地财政部门报送财务信息资料,各地财政部门会同经委应于每年12月31日前将资金使用情况书面报送省财政厅和省经委。任何地方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任何理由截留、挪用资金。对弄虚作假骗取资金、不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的地方,视情节轻重,扣减、停拨或追回财政资金,并取消下一享受奖励的资格。对违反规定的责任人,按有关规定处理。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会同省经委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省财政厅、省经委关于印发《湖北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激励性转移支付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鄂财企发[2007]13号)同时废止。

附表:湖北省产业集群发展激励性转移支付资金项目申报表(略)

下载加强顾客投诉管理促进锡材、锡化工产业发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顾客投诉管理促进锡材、锡化工产业发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