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阶段护理模式对腹膜透析患者手卫生教育中的干预作用

时间:2019-05-14 22:49: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阶段护理模式对腹膜透析患者手卫生教育中的干预作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阶段护理模式对腹膜透析患者手卫生教育中的干预作用》。

第一篇:五阶段护理模式对腹膜透析患者手卫生教育中的干预作用

五阶段护理模式对腹膜透析患者手卫生教育中的干预作用

摘要:目的 应用五阶段护理模式探讨腹膜透析患者手卫生教育的方法,减少透析并发症。方法 选择100例腹膜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五阶段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评价干预前后患者手卫生状况。结果 本组腹膜透析患者干预前手卫生认知得分为(54.7±5.7)分,干预后为(84.9±4.6)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55,P<0.01);干预后患者手卫生执行率从46.8%提高到85.7%,洗手正确率从5.2%提高到80.9%,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4.064和99.762;P<0.01)。干预后腹膜透析患者手部细菌培养平均菌落数为(5.62±3.6)cfu/cm2,明显少于干预前(112.0±12.4)cfu/cm2,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6,P<0.05)。结论 运用五阶段护理模式能有效改善腹膜透析患者手卫生状况。

关键词:五阶段护理模式;腹膜透析;手卫生教育

腹膜透析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营养不良等多种原因,发生感染的机会远高于普通人群,是导致其死亡的第2位原因[1],是院内感染的易感人群。研究发现,腹膜透析患者自身的手卫生状态对于减少医院感染、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少住院率和病死率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2],其手卫生问题可能已经成为医院感染质量控制的隐患。如何提高腹膜透析患者手卫生的依从性,改善其手卫生状况是亟待解决的临床护理问题。本研究运用五阶段护理模式对腹膜透析患者手卫生情况进行干预,探讨干预前后腹膜透析患者手卫生状况的改善情况。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2014年在我院行腹膜透析患者100例。入选标准:病情平稳、规律性腹膜透析≥3个月;年龄18~80岁,其中男57例,女43例;年龄18~75岁,平均(35±12.0)岁;原发病:糖尿病肾病3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39例,高血压肾病14例,肾衰竭16例。

1.2方法 ①组建手卫生教育团队。团队成员认真学习五阶段护理模式,根据行为改变的不同阶段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②根据TYM设计干预计划。第1阶段:干预时间1w,即处于行为意图期和准备期时。使用《腹膜透析手卫生认知和行为调查表》,观察患者手卫生的实际操作情况及对手卫生的认知情况;第2阶段:干预时间为3w,腹膜透析患者进入行为转变理论中的准备期,根据手卫生的薄弱环节进行教育培训,采用多媒体形式,发放相关材料,实行集中培训;第3阶段:干预时间8w,经培训腹膜透析患者进入行为转变理论中的行动期,在每次透析前必须用洗手液将双手及动静脉内瘘侧手臂彻底清洗干净,透析后当日穿刺部位避免接触水;第4阶段:干预时间为12w,在腹膜透析患者手卫生的维持期,采用持续督导、及时反馈的方法。干预时间共6个月。

1.3观察指标 干预结束后检测手部皮肤菌落采样标本,并调查手卫生知识掌握情况及手卫生依从性等。①腹膜透析患者手卫生认知和行为调查表[3]:在腹膜透析患者手卫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表的基础上设计,包括4个维度,分别为洗手的意义(3个条目)、洗手的指征(9个条目)、正确的洗手的方法(15个条目)共27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填空形式,回答正确得3.7分,否则得0分,满分100分;各维度得分根据每个维度包含条目数计算平均分值,满分100分。②手卫生依从性:采用手卫生依从性调查表[4],比较干预前后手卫生现场执行率和洗手方法的正确率。手卫生指征包括9项,手卫生现场执行率指实际执行手卫生次数与应该执行手卫生次数之比的百分率;洗手方法正确率指正确洗手次数/洗手次数之比×100%。手卫生依从性采取在患者腹膜透析当日现场观察,干预前后各调查1次。③手部细菌培养:干预前后各调查1次,对患者手部和手臂采样并送培养。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干预前后认知总得分和各分项目得分、手部细菌培养菌落数结果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1干预前后腹膜透析患者手卫生认知情况比较 干预前腹膜透析患者对手卫生的认知水平较低,干预后各项目认知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干预前后腹膜透析患者手卫生依从性比较 干预后腹膜透析患者手卫生执行率、洗手方法正确率及各项手卫生指征现场执行情况均有提高,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2.3干预前后腹膜透析患者手部细菌状况 干预前腹膜透析患者手部皮肤菌落状况较差,干预后培养的平均菌落数比干预前减少,手卫生合格率提高,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4。讨论

研究发现,腹膜透析患者自身的手卫生防范可能在减少院内感染,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少住院率、病死率等方面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5]。五阶段护理模式是一个复杂、渐进、连续的过程,可分为5个不同的阶段,即无意图期、意图期、准备期、行动期和维持期。无意图期是指人们在近期没有进行行为转变的打算。意图期是指人们在某种程度上考虑过改变行为,但不在近期,也没有任何行动和准备的迹象。准备期是指人们已形成在近期改变行为的坚定想法,进行一些最初尝试。行动期是指人们已经实践了新的行为,行动应该有明确的标准来判定是否已经达到目标。维持期则是指新的行为已坚持了最低限度的期限,通常指持续6个月以上。鉴于腹膜透析患者的手卫生的重要性,我们将五阶段护理模式引入到腹膜透析患者的手卫生的教育中,把个体的行为变化作为一个过程来描述,根据该理论对其制定长时间、渐进和连续的干预计划,在不同阶段对腹膜透析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本文发现,经过6个月的干预,腹膜透析患者手卫生的认知状况得到明显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明显改善,无论洗手的指征的掌握还是洗手的正确率均大幅度提高。干预前后手部细菌的菌落数明显下降,手卫生合格率明显提高,提示应用TYM理论进行护理干预可改善腹膜透析患者手卫生状况。此外本研究中患者经过五阶段护理模式的教育强化后能有效地改变自身的行为习惯。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仍将继续关注这些患者的手卫生状况。

总之,五阶段护理模式对于改变腹膜透析手卫生习惯,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和理念。对于进一步建立起必要的洗手管理和监测制度,保证长期透析患者自我管理措施的落实,严格控制血液净化中心医院感染的发生均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靓,张立元,许勤.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及预防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85-88.[2]顾美红,夏虹,张耀全.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手卫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6):3131-3133.[3]詹晓英,王亚霞,刘亚新,等.行为转变理论促进实习护生手卫生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7):593,396.[4]肖远莉.腹膜透析室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预防与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11):1356-1357.[5]Gnn mu弓Z,Erci B.Transtheorethical model-based education ven for smoking cessation in hisher school studen~[J].SoutheastAsian J Trop Med Public Health,2012,43(6):1548-1559.编辑/成森

第二篇: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腹股沟疝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后患者中的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在腹股沟疝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

后患者中的效果

[摘要]目的 探?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股沟疝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所有患者采取TEP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护理满意度及血清中CRP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 h两组患者的血清中CRP水平有所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观察组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腹股沟疝TEP患者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恢复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血清CRP水平。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腹股沟疝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9(a)-0179-04

Efficacy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n inguinal hernia patients with laparoscopic total peritoneal hernia repair

FAN Yue-xiu LIAO Qiu-mei FAN Hui-qin HU Xian-yan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Fogang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in Guangdong Province,Fogang 5116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fficacy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on inguinal hernia patients with laparoscopic total peritoneal hernia repair(TEP),and the influence on serum level of C-reactive protein(CRP).Methods 82 patients with inguinal hernia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5 to Dec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with 41 cases in each group,all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TE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with routine nursing care,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The 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off-bed activity time,length of hospital stays,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complication,nursing satisfaction and serum CRP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The 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off-bed activity time,length of hospital stays and postoperative recovery tim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12,24 h after operation,the level of serum CRP in two groups were all increased,and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operation,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Clinical nursing pathway;Laparoscopic;Total peritoneal hernia repair;Inguinal hernia

临床护理路径是针对特定患群的一种住院护理模式,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接诊时诊断、检查、用药、护理、治疗、活动、饮食指导、教育以及出院指导等为纵轴,根据需要给予相应干预措施,为患者提供一套系统、标准、连续且针对性强的护理措施,增强患者自我护理意识和能力,利于患者康复[1-2]。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疾病之一,调查显示其发病率约为3.6%[3]。Meta分析显示,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获得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4]。本组研究选取接受腹股沟疝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的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护理和常规护理进行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本院住院并拟行TEP的腹股沟疝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57~68岁,平均(60.62±8.85)岁;体重62~66 kg,平均(64.17±8.05)kg;类型:直疝11例,斜疝30例;位置:左侧疝17例,右侧疝15例,双侧疝9例。观察组男27例,女14例;年龄58~69岁,平均(60.33±8.71)岁;体重:61~67 kg,平均(63.83±8.12)kg;类型:直疝10例,斜疝31例;位置:左侧疝16例,右侧疝16例,双侧疝9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得到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诊断标准

根据《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4年版)》[5]制定。

1.3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腹股沟疝及相关诊断标准者;②年龄20~70岁;③首次发生腹股沟疝者;④患者或患者家属知情,且签署同意协议者。排除标准:①伴心、肝、肾等严重功能不全者;②精神病者;③急诊手术者;④依从性差者。

1.4治疗方法

1.4.1 TEP 常规全身麻醉,脐下做―个长约1.5 cm的纵行切口,在腹直肌前鞘的中间位置纵行切开,逐步分离至腹直肌后鞘,再分离腹直肌后鞘间隙;建立人工气腹,置入Trocar和腹腔镜,推镜法游离腹膜外间隙直达耻骨联合,在脐与耻骨联合间处置入5 mm Trocar;分离髂窝间隙(Brogos间隙)和耻骨膀胱间隙(Retzius间隙),显露耻骨梳韧带、耻骨结节等,斜疝钝性将疝囊从精索分离,直疝将疝囊和腹壁剥离,用5 mm Hemlok夹闭后横断疝囊,自内环口及其后方的精索血管和输精管分离5~6 cm,使精索完全腹壁化;常规置入巴德3D补片,将内环口和直疝三角覆盖后逐层关闭腹腔。

1.4.2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术前嘱患者清淡饮食、禁食、禁饮,术前晚清理肠道。术前至少戒烟2周,对已出现者应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嘱患者清洁身体,尤其是脐部清洁,术前30 min 常规备皮。术后头偏向一侧,去枕平卧6 h,低流量持续吸氧,术后6 h内禁食,术后6 h后予流食,术后2 d后逐渐正常饮食。对术后出现便秘、疼痛等并发症者给予相应护理,并针对性处理。在整个围术期,护理人员需全程监测,做好记录,尤其对切口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等。

1.4.3观察组 采取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干预[6]。①术前。对患者行入院评估,遵医嘱予以相应级别护理;发放疾病健康手册,使患者了解诊治和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建立良好医护患关系,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增强信心;按医嘱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和手术准备;术前1 d根据手术通知单行术前访视,全面评估患者的心理、生理状态,讲述手术配合注意事项等;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或反馈给医生。②术中。调整手术室温度为22~25℃和湿度为50%~60%;安慰和鼓励患者,以缓解其不安、焦虑等不良心理;根据手术情况保持患者舒适体位,全麻后注意保护双眼。③术后。用温盐水擦拭皮肤、穿衣等,取低枕平卧位,术后6 h半坐卧位,适当进食、下床活动;密切观察切口症状如出血、感染等,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对症处理;对患者进行疾病相关宣教,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鼓励其早期恢复锻炼、防止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④出院指导。嘱患者出院后注意切口护理,尽量减少出汗和避免沾水,出?F不适应立即就诊;嘱患者注意休息,保持大便通畅。

1.5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3周后进行检测指标和疗效分析。①观察两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恢复时间。②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③两组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参照相关文献[7]自拟《护理质量满意度调查表》,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爱伤观念、护理操作水平、解释的合理性、基础护理、健康教育等问题进行评分,每个问题按非常满意、满意、可以接受、不满意4级评分,满分100分。非常满意为100分,满意为≥80分,可以接受为50~79分,不满意为<5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例数/总例数×100%。④两组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水平。样本采集:晨起抽取患者的外周血,室温内离心取血清,-20℃储存备测;采取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于术前及术后12 h、24 h测定。⑤疗效评判。根据《妇科疾病诊断与疗效标准》[6]制定。痊愈:阴道流血等症状完全消除,基础体温维持在黄体期水平,B超提示胚胎发育正常,妊娠达28周以上或已正常分娩。有效:阴道出血等症状明显好转,基础体温维持黄体期水平,B超提示胚胎发育正常。无效:阴道出血等症状无好转,甚或加重,基础体温波动较大,B超提示胚胎发育异常或停止发育。总有效率=(痊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术后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1)。

2.2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3)。

2.4两组患者血清中CRP水平的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血清中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24 h两组患者的血清中CRP水平有所提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观察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4)。

表4 两组血清中CRP水平的比较(mg/L,x±s)

与同组术前比较,aP<0.01;与对照组术后同时点比较,bP<0.01

3讨论

腹股沟疝是临床普外科常见病,治疗不及时易导致多种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产生威胁[8]。目前,临床治疗腹股沟疝最有效的方法是手术,包括传统开放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以及腹腔镜疝修补术[9-10]。临床实践显示,腹腔镜疝修补术是腹股沟疝常用术式,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及恢复快等优点,其中TEP的技术路线合理性更佳、疗效更好,已成为当前腹股沟疝的首选手术疗法[11]。然而,常规腹股沟疝TEP术后患者易合并多种并发症,如血肿、慢性疼痛不适及少数血管和内脏损伤等[12]。

临床护理路径是依据特定患者群体而设定的一种新的诊疗护理模式[13]。该护理模式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指导、诊断、用药、日常护理、饮食指导以及出院计划等为纵轴,使各项护理工作有序进行,提高了护理的准确性,促进了患者术后的康复[14]。多项研究显示[15-16],在腹股沟疝围术期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降低住院费用,提高健康教育效果,进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利于患者康复。

本组观察了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股沟疝TEP中的应用,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术后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恢复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合既往临床研究报道,提示在腹股沟疝TEP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通过预见性和计划性的护理工作,保证了各项护理措施连续性和完整性,利于腹股沟疝TEP患者的康复。

CRP是肝细胞合成的急性反应蛋白,体内CRP水平可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体的应激反应状况。文献报道人体血清中CRP水平与手术创伤程度呈正相关,手术过程中患者血清中CRP水平在手术早期即有显著变化,CRP伴损伤程度加重而释放增多,随损伤减弱而降低,可客观反映手术对机体的损伤程度,故检测血清中CRP水平可判定手术对组织损伤程度[17-18]。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2 h和24 h,观察组血清中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点(P<0.01)。

综上所述,临床护理路径可减少腹股沟疝TEP患者的损失,降低并发症,促进疾病康复,值得临床借鉴。由于本研究纳入的患者数量较少,观察时间较短,今后将进一步对上述疗效进行探讨。

[参考文献]

[1]罗洪梅.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效果评价[J].重庆医学,2014,43(22):2970-2971.[2]段爱娟.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股沟疝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3):479-480.[3]张莉,顾银燕,吴向阳.腹股沟疝修补术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Meta分析[J].中?A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7(5):499-502.[4]陈能杰.基层医院开展局麻下疝环无张力修补术78例[J].中国乡村医药,2008,15(10):17.[5]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疝和腹壁外科医师委员会.成人腹股沟疝诊疗指南(2014年版)[J].中华外科杂志,2014,52(7):481-484.[6]方丽珍,王爱莲.临床路径-全面新的临床服务模式[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236.[7]罗洪梅.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效果评价[J].重庆医学,2014,43(22):2970-2971.[8]张晶,刘磊.腹腔镜及开放式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32):115-118.[9]卢丽君.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9):129-130.[10]严聪,吴雄辉,严冰,等.传统疝修补术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对比性临床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7):98-101.[11]魏振铨,苏连珠,刘苣莲,等.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21):2949-2951.[12]庞菊芬.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股沟疝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4,21(8):85-86.[13]陈明红.临床护理路径在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中的应用[J].江苏医药,2014,40(12):1483-1484.[14]陈润霞,胡瑜,陈贵静.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9):96-98.[15]易彩文,易宝妹.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股沟疝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0):235-236.[16]商玉环,叶春花.临床护理路径在腹股沟疝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15,9(5):413-415.[17]殷良春,于晓园,刘立新,等.腹腔镜腹股沟疝手术对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内镜杂志,2015,21(4):368-370.[18]杨冠宁,王泽麟.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对患者术后CRP、TNF-α和IL-6水平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8):128-131.(收稿日期:2017-06-01 本文编辑:马 越)

第三篇:PDCA循环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PDCA循环模式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摘 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在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方法 科室成立品管圈,对我院血液透析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成立品管圈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表对血液透析患者实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健康教育的达标率和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成立品管圈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表对血液透析患者实行健康教育,规范了临床护理工作,提高了护理品质,强化了健康教育达标率和提高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临床护理路径;血液透析;健康教育;满意度

品管圈是同一工作现场或工作相互关联区域的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所组成的小组,其优点是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创造性思维,以便提高护理质量[1]。

临床护理路径是指医院里的一组医护人员共同针对某一疾病的监测,治疗护理,康复训练制定的有严格工作顺序和准确时间要求的治疗计划[2]。我科自2014年1月成立品管圈并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到透析患者健康教育工作中,收到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科自2014年1月成立品管圈组织,选取我科血液透析患者56例,其中男32例,女24例;年龄23~81岁,平均52岁;透析时间均从起始开始,透析计划均为每周3次规律透析,4h/次;均意识清醒,能配合护理人员进行健康教育。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8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情、文化程度、治疗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实验组成立品管圈组织并为患者制定健康教育路径图,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具体方法如下:

1.2.1 成立品管圈组织 组织护理人员认真学习品管圈活动相关知识。以护理小组为单位自发成立“品管圈”组织。圈员7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1名。其中由护士长担任圈长,负责组织开展圈内的活动,如组织学习临床护理路径相关知识;2名主管护师担任辅导员,负责活动内容的监控;记录员1名为护士,担任圈内工作记录。

1.2.2临床护理路径的制定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患者及家属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查阅资料,共同制定标准化健康教育路径表。

1.2.3活动步骤(1)P―计划拟订:确立并制定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路径表。

(2)D―执行阶段:确认患者病情需要透析,即进行健康教育,并将临床护理路径表放入病人病历中,当班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此表的作用及意义,讲解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必要性及为该病人制定的透析方案,认真按临床护理路径表指导病人,每次执行后已执行的用笔打勾,并签上执行者姓名,未执行的不做标记,但必须记录未执行原因,并严格交接班。对文化层次低的患者宣教时尽可能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反复指导并就前一次透析时的问题进行反问式提问以评估效果,如果回答不出或不完整,就进行再教育,直到完全掌握为止。排班要新老搭配,保证每班有圈员上班,以保证工作持续有效进行。

(3)C―检查阶段:圈长和圈内辅导员根据临床护理路径表每天检查并在相应的栏目上打分,进行督促、跟进,对存在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进行再教育,确保健康教育的效果。

(4)A―巩固阶段:圈长坚持每周2-3次组织圈内成员学习临床路径表和血液透析专业知识,必要时请科室医生培训,更深入的了解临床护理路径,做好质量持续改进。

1.3评价方法 利用问卷形式对两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达标率及满意度调查。健康教育达标率即患者及家属掌握宣教的血液透析知识程度,全部为选择题,不能书写的病人由护士组长提问题,病人进行回答的方式完成,采用百分制,得分≥85分为达标,<85分为不达标。满意度调查由护士长发放自行设计的“病人满意度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包括科室环境,护理质量,服务态度,居家护理指导4个方面,每题的选择有满意、较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问卷调查表审核后结果分类比较,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两组健康教育达标率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健康教育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两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3讨论

血液透析患者属于居家透析,每周来院透析3次,4h/次,需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由于受疾病的折磨加上透析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以及疾病对社会家庭的影响,易产生负性心理。常规的健康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全面性,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应付检查,患者健康教育的依从性比较差。我科导入临床护理路径后,简便快捷的记录方式,节省了护士大量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利用健康教育路径对患者实时系统、动态、连续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患者能主动配合医务人员,遵医行为大有改善。

4小结

我科开展品管圈活动以来,经过每个圈员的参与、讨论、实施和完善,制定了临床护理路径表应用于血透患者健康教育中,该方式提高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及参与管理的意识,发挥其管理潜能,加强上下级沟通[3],同时提高了护士对护理问题学习、观察、分析及解决的能力[4],有利于护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和护理质量改进。临床护理路径是护士进行健康教育的时间表和计划表,使护士知道做什么,怎么做,逐项落实,责任到人,减少漏项[5],增加了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满足了患者及家属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李旺君,王利香.“品管圈”活动在护士长夜查房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07,7(5):55-56.[2]李萍,赖红梅,程薇,应用护理路径对顾客住院病人进行健康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11)832-833.[3]谢文,周凤婵,郑志惠,等.品管圈活动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护士进修杂志,1999,14(12):15216.[4]方桂珍.在护理人员中推行品管圈活动的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8,4(22):1103-1104.[5]李萍,赖红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骨科住院病人进行健康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2001,11(36):11.

第四篇:运用PRECEDE—PROCEED模式对骨质疏松患者知信行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运用PRECEDE—PROCEED模式

对骨质疏松患者知信行护理干预效果分析

一、核心概念界定

1、PRECEDE—PROCEED模式:由Green等于1980年提出。其中,PRECEDE是Predisposing,Reinforcing,and Enabling Causes in Educational Diagnosis and Evaluation(教育诊断评价中倾向、强化及促成因素)的缩写;而PROCEED是Policy,Regulatory,and Organizational Constructs in Educational/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教育/环境发展中政策、法规及组织因素)的缩写。不同于应用在具体健康干预活动中的其他健康理论模式,如Orem自理模式,PRECEDE—PROCEED模式提供了一个系统的框架。在该框架指导下,各种健康理论模式及干预措施可被恰当地应用于健康干预活动的不同阶段。PRECEDE—PROCEED模式提供了全面系统、持续动态的指导,对促进健康教育、科研及临床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PRECEDE—PROCEED模式包含9部分:社会性评估(social diagnosis),流行病学评估(epidemiologieal diagnosis),行为环境评估(behavioral and environmental diagnosis),教育组织评估(educ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diagnosis),管理政策评估(administrative and policy diagnosis),实施(implementation),经过评价(process evaluation),影响评价(impact evaluation),结果评价(outcome evaluation)。这9个步骤前后呼应,形成一个连续循环的过程。

2、骨质疏松:骨质疏松症是以骨组织显微结构受损,骨矿成分和骨基质等比例不断减少,骨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险度升高的一种全身骨代谢障碍的疾病。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内:从廖雪梅等对社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干预中发现,社区护理对老年人群的药物、心理及生活方式的指导和监督可减少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提高其生活质量。王乔等对社区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做了进一步的说

明,性别、年龄、体重、职业类型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间接或直接的成为了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苏小芳等阐述了做好绝经后妇女的护理干预对降低骨质疏松的发展和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国外:Philip N Sambrook认为,在澳洲骨质疏松已经成为了其国家沉重的负担。Eric J MacLaughlin对骨质疏松的年龄和相关骨折的预防做了研究。重点对药物引发的骨质疏松进行了阐述,如对口服双膦酸盐的风险做了评估。他特别提示可对养老院老人及男性的骨质疏松需做进一步的研究。Margaret L.Gourlay对45岁以上人群的调查发现,被调查者认为骨质疏松的预防保健很重要,可仅有一半65岁以上的人群曾做过骨密度筛查。他还发现,种族的不同也会影响骨质疏松发生。

三、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根据2011年国家发布《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中显示,跌倒是我国伤害死亡的第四位原因,而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则为首位。老年人跌倒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急剧上升。跌倒除了导致老年人死亡外,还导致大量残疾,并且影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老年人骨质疏松会使与跌倒相关的骨折危险性增加,尤其是跌倒导致髋部骨折的危险性增加。

通过此项研究,提升相关护理人员对社区老年人知信行的护理干预,让社区老年人得到更好的骨质疏松的健康教育,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生率。

四、研究目标

描述目前上海市某地区老年人骨质疏松的现状,为骨质疏松患者采取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对骨质疏松的干预措施提供可靠的指导,并为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五、研究内容

骨质疏松的发病现状、影响因素、目前的社区干预方式方法、PRECEDE—PROCEED模式的运用。

六、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目前,我国骨质疏松的社区干预研究专注于分析社区医护人员应在哪些方面进行干预,但未对于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分类,如告知医护人员在骨质疏松的干预中有哪些注意事项,对于社区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的健康宣教较多的维持PRECEDE—PROCEED模式知信行中的知,对于老年人的信与行不甚了了。最终可能导致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护理干预,PRECEDE—PROCEED模式在国内骨质疏松患者中的运用还未查到相关文献;国外文献,运用PRECEDE—PROCEED模式进行骨子疏松干预的文献也不多见。故未查到全面的系统分析PRECEDE—PROCEED模式在骨质疏松中应用的相关文献。

PRECEDE—PROCEED模式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通过此项研究,分析骨质疏松的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根据各因素之间的联系制定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为今后PRECEDE—PROCEED模式在社区骨质疏松护理中的推广提供借鉴。

七、研究方法

专家访谈法、问卷法、文献法、实验法。

八、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查阅中外文献资料,撰写综述,回顾总结国内外骨质疏松的社区干预措施。

2、走访社区医院,通过与社区专家访谈,了解上海市老年人最易患骨质疏松的原因及干预方式。

3、把收集的资料进行总结,制作调查问卷,问卷内容涉及PRECEDE—PROCEED模式骨质疏松干预中的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

4、采用实验法对上海市某区县骨质疏松健康教育的干预。

(1)对象:随机抽取某区县年龄>45岁的老年人200人。男女不限。分为2组各100人。一组为实验组,另一组为对照组。干预前先进行骨密度测定。

(2)干预时间:6个自然月。

(3)干预方法。实验组从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等3个方面制订干预措施。对照组则采取一般的护理健康教育方法。具体如下:实验组给予骨质疏松护理知识培训、对老年人对于预防或已患骨质疏松的态度给予必要指引,指导其对于骨质疏松的预防;对照组给予常规骨质疏松干预的培训。2组均采取多种教育形式,如讲座教育、视听教育等形式。干预前后分别对2组老年人进行骨质疏松护理的知信行调查及评估。

(4)研究工具及内容采用自行设计调查评估表,内容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一般情况;有关骨质疏松护理方面的知识了解(临床表现、生活护理、用药常识等);对于预防或已患骨质疏松的态度;对于预防骨质疏松将采取的措施。取20份调查表进行预调查,用重测法检验其信度。

5、最后,对实验对象再次进行骨密度的测定,未实验前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果,观察PRECEDE—PROCEED模式是否对于骨质疏松的健康促进起到了效果。

6、统计的分析软件为SPSS11或更高版本。

第五篇:浅谈对骨科患者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中观察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

浅谈对骨科患者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中观察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应用效果

我院对2012年6月~2014年2月收治的140例骨科患者采取了两种不同形式的护理干预措施,现将这两种护理方法所取得的效果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将我院于2012年6月~2014年2月收治的14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7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其中男38例,女32例,年龄13~59岁,平均(38.2±14.3)岁;观察组70例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其中男39例,女31例,年龄15~61岁,平均(39.4±14.3)岁。对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骨折类型等基线资料进行比较,发现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所有骨折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患者有明显的骨折常见临床症状及表现,且经X线检查确诊为骨折,需采用手术治疗手段进行治疗[3]。排除骨肿瘤、骨结核及严重感染等疾病患者,以及其他精神疾病、严重的脏器疾病和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3 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相关检查,在患者治疗期间,对照组患者采用饮食、体位、生活、睡眠、治疗等多方面的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具体护理内容如下:(1)入院教育:患者抵达医院后,热情微笑迎接患者,向患者及其家属介绍医院、病房环境及注意事项,传授作者怎么使用呼叫铃;(2)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在骨折患者办理住院手续后,向患者宣传导致骨折的原因、目前治疗骨折的方法及住院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知识,同时强调预防骨折再次移位的重要性及如何有效预防并发症和疾病的相关注意事项;(3)病情的诊治及治疗:服务理念为:以患者为中心。医务人员在调整夹板时,应该询问患者自身感受,不宜过松或过紧;在患者自我愈合阶段时,注意留适当空间位置给患者有合适的活动范围,并进行定期X光检查;在康复过程中,医务人员先了解患者是否有疼痛情况,观察患者是否有明显肿胀,观察其他肢端是否有障碍;(4)心理疏导:患者在治疗期间,活动受限及骨折带来的剧烈疼痛,会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烦躁、易怒等不良情绪,而这些不良情绪如得不到有效解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骨折愈合的速度。所以医护人员论文发表球球2043944129在进行护理时,应当和蔼、有耐性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的变化,并及时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情况及病情进展。适当的时候,向患者讲述一些治疗成功的案例,以缓解患者紧张的心理压力,帮助他们树立起治愈的信心。此外,医护人员还可让患者听轻松的音乐,看励志电影或电视剧来转移患者注意力,以达到更好、更快的治疗效果。(5)饮食护理:在饮食上,让患者多食用含钙量较高的食物和蔬菜,如牛蹄筋和骨头汤等,并嘱咐患者定期进行日晒,以便提高钙的吸收,加快骨骼的愈合,使患者早日康复。(6)康复锻炼:医护人员根据每位患者特征情况,指导患者进行肌肉收缩训练,且在每次锻炼后对自身肌肉进行按摩。(7)出院护理:在患者出院时,相关护士交代患者相关注意事项,并给患者制定后期的康复方案,教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并在后期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1.4 疗效评价指标1.4.1 患者满意度评价指标[4] 使用患者满意度对满意度进行评定,满意率=满意例数/总例数×100%。1.4.2 患者骨骼愈合情况评价指标[5] 无效:骨折临床症状没有好转,患者机体功能没有恢复,X光片检查显示患者骨折愈合情况很差;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好转,机体功能恢复到一定水平,X光片检查显示骨折愈合情况还不错;痊愈: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全部,且其相关机体功能彻底恢复,X光片检查发现患者论文发表企鹅号2798419225骨折部位愈合情况很好。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1.4.3 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评价指标[6] 按照国家规定的关节功能评价方法对患者的关节功能进行判断,低于50分为差,50~74分为一般,75~89分为良好,90~99分为优秀,100分为完全恢复正常。优良率=(完全恢复例数+有效例数+良好例数)/总例数×100%。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用SPSS17.0软件进行录入与分析,计量资料组间、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比较 术后采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70例患者中,满意69例,满意率为98.6%;术后采用常规护理的70例患者中,满意58例,满意率82.9%;观察组对护理的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26,P=0.001)。2.2 两组患者骨骼愈合情况对比 比较两组患者骨骼愈合情况显示,观察组痊愈66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98.57%;对照组痊愈48例,有效11例,总有效率84.29%;观察组骨折愈合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33,P=0.021)。详见表1。2.3 两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对比良好10例,优良率95.71%;对照组优秀42例,良好14例,优良率80.0%;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6.49,P=0.011)。详见表2。讨论 骨折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受损部位出现疼痛、局部肿胀,肢体功能部分或者全部丧失,严重者甚至出现肢体畸形[7-8]。骨折患者因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对康复程度造成影响的因素也很多,因此对骨科患者进行科学的护理评估、并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案帮助患者顺利恢复尤为重要[9]。在对骨折患者进行的常规护理方法中,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但对患者的关注还不够仔细,尤其是不能较多的考虑患者的心理状态[10-12]。为克服常规护理方法的不足,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越来越成为临床上使用较广且非常有效的护理方法。所谓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是指以患者为中心,强调基础护理的同时,全面落实护理责任制,深化护理专业内涵,整体提高护理服务水平,主要是让医护人员从思想上和医疗行为上,真正做到把患者放在第一位,向患者提供“优质、满意、放心”的医疗服务。3.1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实行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 在本研究中,观察组70例患者中,满意69例,满意率为98.6%;术后采用常规护理的70例患者中,满意58例,满意率82.9%,表明了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实行可改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这可能是因为: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特点,制定出适合患者的个体化的最佳护理模式,该模式在满足患者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还保证了患者的安全、舒适度,也充分考虑到患者心理的变化,体现出了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享受到就诊的服务,就诊的安全,就诊的质量,也就无形中提升了患者与社会的满意度。

3.2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实行可以积极改善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不仅仅是对患者进行基础护理、满足基本需求,更重要的是对患者进行专科护理,这样可以积极促进患者骨折愈合。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骨折愈合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中,每位护士分管2~10例患者,使护理人员能够有更多的时间照顾患者,能及时监督患者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从而促进骨折愈合。优质护理服务模式使患者获得比基础护理更全面的护理,可以减少甚至避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临床护理质量。3.3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实行对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起到积极作用患者骨折后,最困难的不是骨折愈合,而是受损肢体的机体功能的完全康复,因为骨折会给患者带来生活及行动上的不便,因此患者在希望骨折完全愈合的同时,也希望可以早日恢复机体功能。本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时,责任护士能够更方便帮助患者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可以随时观察患者功能恢复情况并进行相关调整。

观察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骨科患者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的应用效果,为提高护理质量提供参考。将140例骨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骨科住院常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观察组除了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外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骨骼愈合情况、满意度及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满意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效果及关节功能恢复能力均明显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骨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加快了骨折患者的骨骼愈合和功能恢复的速度,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因暴力作用或其他因素破坏了骨骼的完整性,使正常的骨骼部分断裂或完全断裂的一种疾病,具有较高发病率,疼痛是其首发症状[1]。骨折造成的剧烈疼痛,不仅造成患者生理上的不适及痛苦,还易产生焦虑、抑郁、烦躁、易怒等不良情绪[2]。如何选择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骨骼愈合率及改善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一直是医护人员关注的重要问题。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服务可以提高估值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加快患者骨折愈合速度及功能康复进度,值得在临床上运用及推广。

下载五阶段护理模式对腹膜透析患者手卫生教育中的干预作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阶段护理模式对腹膜透析患者手卫生教育中的干预作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