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课程改革教育科研工作方案(范文模版)
土城小学新课程改革工作方案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积极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深化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育科研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的指导服务作用,全面实验,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我校基础教育质量,特制定此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以及《纲要(试行)》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坚持教育科研为全面推进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服务,以教育科研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契机,把我校课改实验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二)、基本思路:
实施1236工程。一个中心:坚持教育科研以新课程改革实验为中心,与时俱进,做好新课程的实验工作。两个改变:彻底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彻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三个增强:增强教师的教改意识;增强教师的育人意识;增强教师的前沿意识。六个改变:改变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通过改革,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改变目前中小学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同时积极鼓励从实际出发,适应当地情况和学生发展需求,灵活设置校本课程;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改变目前中小学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目前中小学课程评价中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评价办法和方式单一等问题,提倡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过程性评价、多样性评价、激励性评价和全方位评价;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创造性地进行学校课程的开发与管理形成比较成熟的三级课程
管理体系,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目标规划与主要任务
(一)、目标规划:
以科研兴教为总体目标,坚持课改实验科研先行的原则,积极推进教育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用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我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使之上升为理论,坚持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逐步完善教科研网络建设,改革教科研管理体制,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培养一支具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高素质的适应新课程改革实验的教师队伍,建设高质量的课改实验基地,推出多个有成果的课改实验课题,使我校的课改实验工作走在全区的前列。
(二)、主要任务:
1、按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教导处要对全校新课程改革实验进行监控与指导。帮助全校教师不断完善工作思路,制定工作方案,强化工作措施,与时俱进,勇于探索力争通过实验,创造出自己的成果,使学校成为全学区、全县的先进校。
2、积极贯彻《纲要(试行)》精神,研究制定学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方案,开发课程资源。加强教学教研工作,推出优秀实验教师,为整体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挥作用。
3、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按照新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设计及比例》、《农村新课程的设置安排》安排学校教育教学活动,试用国家新的《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同时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使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在教学中发挥作用。
4、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如何进行新课程教学改革上,要制定本校教科研工作制度。定期召开课改问题“研讨会、总结会”,定期邀请有关专家来校讲课示范或举办专家专题讲座,每学期都要对教师、学生、进行新教材方面的问卷调查,并及时进行信息的反馈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每学期要组织本校教师外出听课参观学习,要形成教师个个都参与,人人搞科研的新局面。
5、教导处要发挥研究指导的作用,抓好学科教研组的教科研活动,特别要抓好教学评价的研究考试改革的研究,教研活动要做到研究有专题,分析
有报告,案例有资料,形成教师——教研组——教导处,自上而下的教研网络,充分发挥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的作用,达到教与研的统一。
6、新课程的教改实验要和我区的“三名工程”联系起来,从此推动学校的课改实验工作。教导处要抓好实验年级,进行具体指导,共同研究,取得成效。
7、形成与新课程要求相适应的学校管理制度,彻底改变教师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被动接受学习及机械训练的现状,鼓励教师从实际出发,敢于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在学习中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动手的好习惯,探索出适应素质教育的教育模式。
8、继续抓好学校的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把这些行之有效的教学实验课题和教学法方法融于我校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验之中。
9、确立以“课改”为主题的专题实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要针对新课程的目标与功能,内容和结构,进行实施研究,要加强对综合实践课程、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根据我区经济发展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进行开发与管理,形成比较成熟的三级课程体系,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学生的适应性。
10、学校每学期要开展说课、讲课、评课活动。通过这种行之有效的活动,使我校广大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技能,教学艺术得到锻炼的提高,以推动全校课改工作上水平,教学质量上台阶。
三、教科研工作的实施步骤与方法
1、组织培训,提高认识。实验前期,首先组织各科教教师参加培训,通过培训,使大家真正认识到教育科研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先导、引路作用,形成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共识,从而使教科研工作迈上一个教育科学化的平台。
2、确定教科研课题,制定教科研计划。根据我校实际,制定出本校的教科研工作方案,形成教研有课题,人人都参与的课改实验新局面。
3、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03、9——2004、7)准备阶段,组建教科研组织机构,进一步完善教科研队伍的组建。制定方案与计划,组织有关人员参加各级种通
识培训和学科培训。
第二阶段(2004、9——2005、8)进入实验阶段。选定适合本校实际的研究课题,进入探索实验研究状态。新学期前选好课题,上报区教育局教研室审核通过,然后逐步实施,教导处一月一小结,学校一学期一评估。要注重实验课题的指导与督查,对课题中出现的问题,要给予及时的指导调整。
第三阶段(2005、9——2006、10)实施整改阶段。根据一年的实验研究、教科研课题的实验论证,已有一定的初步框架,依据形成的框架具体实施、检验、改进、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和谐。
第四阶段(2006、11——2007、9)实验课题推广阶段。历经一年的探索、实验,教科研课题已发展到一定的可行性阶段,教科研人员和教师应对研究的课题加以验证和推广。在此基础上,聘请有关专家召开听证会、答辩会、座谈会,以求教科研课题科学性和实效性。
四、教科研工作的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教科研工作责任制,做到领导到位,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奖罚分明,学校——教导处——教研组——教师,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具体落实到人。
2、强化教科研工作管理,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首先要抓好重点,突破难点,带动全面。重点抓好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克服教科研中重立项,轻过程,有计划,无成果的空头实验的情况。为此要执行当月汇报、学期评估、年未总结制度,力保工作到位,以点带面形成规模效应,推出教研成果。其次要做好档案资料管理,学校教研机构要在教科研常规管理、教研组活动、教育教学论文、考试考查测评等方面建档立案,做到规范化,标准化。
3、加大对教科研工作的经费投入。教科研工作是直接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学校要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划拔一定比例的经费用于教育界科研,同时要提高经费使用效益,把有限的资源用到刀刃上。
4、教学管理人员要加强自身建设,积极主动地学习,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要做到有新的理念,能经常深入教学,能调查研究适应新的情况,能写出一些有价值的论文,要实行目标责任制,明确职责,严格考核,惩罚分明。充分利用现代网上资源,图书资料等,将有用的信息转化为自身的知识,恰当地应用于教育教学科研之中。
附:
土城小学实施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实验教科研子课题指南
一、课程改革基本理论的研究
1、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课程理论的研究
2、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和课程改革目标的研究
5、基础教育阶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6、基础教育阶段整体改革的实验研究
7、信息技术发展与课程教材改革的研究
8、隐性课程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二、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标准的研究
1、新课程标准体系的研究
2、新课程标准目标体系与教学实践的研究
3、新课程标准教学的研究
4、新课程标准与实验教材协和性研究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
1、课程教材和教学的关系的研究
2、基础教育教学理论的多元化的研究
3、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研究
4、新课程实施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研究
5、主体性教学改革实验的研究
6、综合能力培养的途径和方式的研究
7、教学质量和学业成绩评价方式的研究
8、综合课程教学的研究
四、教育教学评价与考试的研究
1、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2、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
3、档案袋与学生成长的研究
4、学生、教师自我实践反思的评价研究
5、学科测验与考试改革的研究
6、学分制管理的研究
五、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1、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关系研究
2、地方课程研究与开发的研究
3、校本课程体系和结构的研究
4、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发和使用的研究
5、基础教育阶段选修课程设置与开发的研究
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的研究
2、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特点和实施方式的研究
3、研究性学习课程的指导与管理的研究
4、科学探究与科学教育的研究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研究
6、体育与健康课程及其教学的研究
7、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七、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
1、教师角色概念转变及教师的专业技能的研究
2、综合课程与复合型教师的研究
3、教育科研与教师的专业成长的研究
4、提高教师素质的改革、途径、方法的研究
5、师德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的研究
第二篇:中学教育科研工作方案
中学教育科研工作方案 伴着新学期教育作业步入正轨,本学期的教育科研也行将起 步。结合教育局学期初教育作业的整体要求及校园实践状况,特拟定 20nn 年教育科研作业方案如下:
一、辅导思想 本学年校园教育科研作业将以 “ ”科学展开观“ ”为辅导,以 X XX 市 教科所 20nn 年作业关键为指针,以全面遵循和执行科 研方针为导向,紧密结合新时科研型教师(办理者、训练者)
课题申报为关键,坚持教育科研 “ ”以人为本、重视学生、接近教师、走进讲堂、生长师生 “ ”的准则,兢兢业业地做好以校为 本的教育科研作业,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展开,进步教育 教育质量。
二、作业安排 (一)、突破性作业 本学期依照教科所 20nn 年作业关键断定的方针,首要完结 研讨型教师、办理者的科研课题立项作业,努力完成教师 “ ” 人人有课题 “ ”(掌管或参加)的方针,一起此项课题立项后更要 做好课题运作进程中的各项办理作业,保证此项作业任务执 行到位,具有时效性。
(二)、当前作业 1、进一步研读《 XX 市教育科学研讨所 20nn 年作业关键》,了解教科所全年作业部署状况,为我校进一步拟定本教 育科研作业方案把关定位。2、拟定并修正校园教育科研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教育科研奖 赏细则。3、安排执行好 “xx”中期教育科研效果评选作业和 “ ”课题研讨 课“ ”的校内评选作业。4、在拟定好校园教育科研作业方案的基础上重在辅导课题 试验教师拟定本学期教育科研阶段性作业方案。
(三)、要点作业 1 1、依照 “XX 市校本科研三期工程 ” “方案的具体安排,结合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变革和展开大纲》(修正稿)的学习,环 绕 ” “调和校园建造研讨与实践 ” “这一活动主题,设计好我校 三期工程 ” “校本科研的标题,仔细编撰试验研讨方案,及时上 报。一起 20nn 年 8 月份今后还要将教师学习《国家中长期 教育变革和展开大纲》(正式稿)这一活动落到实处,在此基 础上做好总结和各项材料的归档作业,力求在上级查看中受 到好评。2、加强校本科研进程办理,进步科研实效 依照校园校本课题的施行方案,规范进程办理,要求试验教 师做到 ” “五个一 ” “:写一份切实可行的研讨方案;一本以讲堂 实践为主的能记录下试验脚印的进程记载(科研手册);一份 最有收成的评课材料;一个最有试验特征的教育事例;一篇 最有推行价值的试验总结(论文)。课题研讨要做到 ” “四个结合 ” “:一是与校
情相结合,做到安身讲堂抓科研; 二是与课改相 结合,做到环绕课改抓科研; 三是与教师的专业生长相结合,做好联络专业抓科研;四是与教育相结合,做到效劳教育抓 科研。在研讨中还要上好常态课,表现一个 ” “实 ” “字;材料堆 集,表现一个 ” “质” “字;经历推行,表现一个 ” “效 ” “字。3、展开 ” “科研兴教、科研兴师、科研兴课 ” “活动。
活跃安排教师展开校内 ” “课题研讨课评优 ” “活动。经过这一活 动载体促进教师生长,进步教师科研水平,真实到达 ” “科研兴 教、科研兴师、科研兴课 ” “的意图。4、强化 ” “双写 ” “,展现特征 本学期将进一步加强校园 ” “双写 ” “作业的展开,在办好校园每 年一次的 ” “双写 ” “比赛的基础上,重在加强对学生平常写字和 写文的办理,要求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辅导 和监督,一起还持续加强学生小字的操练,班级学生每月要 进行一次小字展览,每学期进行一次书法小比赛,校园每学 年进行一次书法比赛,在此基础上选拔优秀学生参加教科所 安排的第十九届 ” “金城之秋 ” “书法比赛活动,让 ” “双写 ” “效果尽 展金城。
(三)、惯例作业 1 1、加强理论学习, ,进步教师本质 本学期,持续安排教师学习党的教育方针、方针,学习上级 文件精力,学习先进教育科研理论及新课程规范,将教育经 历与科研技术相结合,不断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 断进步教师科研本质和作业能力,鼓舞教师建立决心,发扬 勇于攀爬的科研精力。进一步学习校本教材的构建和施行办 法,进步特征教育的质量和影响。为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全面深化新课程理念辅导下的讲堂教育变革,校园每月都由 教校园长或科研主任进行一次专题讲座,教师要团体参加,仔细学习,做好笔记,写出反思。一起还要定时安排读书沙 龙、专题研讨等活动,进而增浓学术研讨空气,进步科研水平。2、以协作促沟通,以沟通促生长 要加强同市教科所和教研室的沟通和联络,走出去、请进来 校园将延聘市教育局教研室和科研室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引 导教师学习先进的课改、科研办法,改善和完善我校教育科 研作业。以课改拉动教师的学习,着力展开学习性安排的创 建活动。本学期学习要点的是以教研组教师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学习课程变革的相关理论,特别是加强 校本研讨的理论与实践内容的学习。别的咱们还将持续安排 教师展开 ” “每周一读 ” “阅览活动,坚持每月写好一篇有必定质 量的读书笔记或教育跋文。定时沟通读书学习体会,不断进 步教师的认识水平。3、做好教务与科研和谐作业 教育科研与日常教育密不可分,而教育作业又促进了科研作 业的进步,因而本学年要将科研与教务办理完成有机结合。
(1)、合作教务处参加 ” “校内开门课 ” “听课活动。听课能够及时 发现教育教育傍边存在的首要问题,然后科研处在和广阔教 师讨论的进程中
构成解决方案和办法,然后促进科研处办理 水平的进步。
(2)、” “一听 ” “、” “二讲 ” “、” “三计 ” “、” “四课 ” “活动。
依照校园教育方案,在每学期要在各年级进行校内 ” “一听 ” “、二讲 ” “、” “三计 ” “、” “四课” “活动。各项教育活动,由教研组成员 和科研组成员共同对出课教师依照 ” “红石中学讲堂教育点评 规范 ” "进行量化,将教师参加活动状况的量化成果,作为科研 教师考核成果的一项。一起科研处还要及时总结活动展开进 程中的长处和缺乏,并进行试验反思。4、做好材料收拾作业 根据《X XX 市教育科研作业点评规范》的相关要求,对我校本 学年行将结题的科研课题进行材料的归类、收拾,尽早查缺 补漏,为科研课题的判定做好前期衬托。
((四 四))、未来想象 1 1、调集校园实践特色,逐步完善校园教育科研网络,进一 步探究乡村中学教育科研作业新途径。2、持续走进讲堂、深化办公室捕捉最新教育动态、科研信 息为我校确立新的科研课题收集信息。3、组成校园教育科研信息库,真实完成科研资源共享。
第三篇:基础课教育课程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吴建新 1009155014
4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主要有三种理解的方式
第一,课程即科目或学科。认为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特指一门学科。其特点是把重
点放在科目的罗列,教科书的编写上,主张知识中心、学科中心,重视知识的选择与结构,重视学科专家对课程的作用,但忽视了教师与学生,认为教师只是教材的使用者、执行者。不是发展者、开发者、而学生也只是被动的接受着。
第二,课程及目标或计划。认为课程应是教学过程所要达到的目标、教学预期的结果或教
学的预先计划。其特点是,课程是事先预期的、计划的,而非事后报告的,课程的工作重点在课程目标的选择、组织、实施及评估等,但此观点认为的割裂了目标与手段、计划于过程的关系。把课程视为教学之外的东西。
第三,课程即经验。认为课程包含学生在学校指导下的所有经验,特点是,课程不是预先编制好的物品,而是学生与学习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这样,工作重点由“教”转向了“学”,是学生为中心,但是却降低了系统知识的学习。
对课程改革理念的理解是制约课程改革实践的重要因素,是推动课程改革理论创新的重要前提和精神动力。如果没有课程理念的创新,课程改革就很可能停留在技术层面而缺乏文化的创新。课程理念的改革需要包括六个方面:
1.学校观的改革。学校是学习型组织,是培养人的机构,而不是官僚机构,不是公司,不是附属品。学校应该成为课程理论和课程实践的前沿阵地,成为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加强与社区和科研机构的联系,丰富对学校教育和学校课程的认识,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实现学校的特色化发展之路。
2课程观的改革。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的内容和意义在本质上并不是对所有人都相同,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每位教师和学生对课程文本的理解,总要融入个人的经验,形成不同意义的生长域,从而对课程作出一定生产性或创造性的改变。课程成为一种动态的生成的“生态系统”。课程不可能完全以非制度文本的方式运作,要使课程真正成为学生个体生命表现和体验的文本,成为学生个体精神生命成长的不竭资源,必须确立一个信念──课程即生命历程,并拓展有效的途径,辅以制度化的保障。
3.教材观的改革。教材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引起学生认知分析,理解文化,反思、批判和建构意义的中介,是案例或范例。不仅如此,教师其实就是一种最好的活教材,教师的学识、人品深深地影响着学生。
4.教学观的改革。教学不只是教学生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是师生富有个性化的生命活动。
5.教师观的改革。教师应该由传统意义上的传授者向批评者、反思者、建构者、促进者、合作者、引导者等转变。
6.学生观的改革。应该尊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在进行各个方面的改革的同时,我们要充分认识新课程目标及价值取向。
课程目标是指通过具体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某一时间内将发生的性质不同和程度不同的变化结果。它具体包括以下内涵:1.目标的对象是指唯一的学生,而不是教师或教科书编者,教师是课程目标达成的促使者;2.指向最终取得的结果,而非指发展变化的过程和学生体验的过程;3.课程目标是分层次和类别的。课程目标价值取向的选择的考虑。其一,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所导致的劳动力结构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及其对人才素质的新要求,来考虑课程目标的价值选择。其二,从我国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区域性发展实际出发,考虑课程目标如何适应多样化的人才规格需要和区域适应性要求。其三,面对市场经济带
来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课程目标价值选择如何处理好传统与现代、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在继承与改造、创新中推进现代社会的发展。其四,关注全体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正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关于课程改革的六方面的要求一样,它反映了国家对课程内部运行系统的整体要求,对课程改革与发展具有明确的指导性和规定性。微观目标就是具体学科课程标准中的目标,它是宏观和微观课程目标的一种具体化,具有更强更直接的操作性和现实性。总之,课程目标的设计,要注意内部构成的层次性、完整性,要加强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完美统一和平衡,要兼顾课程目标数量与质量两方面的要求。
在进行课改的同时,我们也应该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从总体看,目前我国课程理论研究者和课程改革实践工作者的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课程理论研究同课程改革实践之间应进行积极的互动。一方面,课程理论研究的发展应促进并指导课程改革实践;另一方面,课程改革实践的深入进行也呼唤和推动课程理论的突破和创新。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之间应保持一定的张力是必要的,理论研究不仅是开处方,它还给人们提供思想和智慧的启迪。但是,理论本身的建设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例如,新课程改革中许多概念术语有的是直接从外国搬来的,内涵上存在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令人迷惑不解,所以教育者应当注意 “概念术语,精确为上”。
了解了课改的最基础的目标和理论,就需要更一步深入改革,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对地方课程的改革,地方课程是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中的一级,它有自己独特的丰富内涵。在地方课程的开发上,地方课程应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要突出针对性、地域性、开放性、实用性。值得我们警惕的是,搞地方课程并不是从“大一统”走向“小一统”,并不是推行地方保护主义,并不是权利的争夺,而是要充分加强地方和学校在课程开发方面的责任、义务、质量意识以及教育创新能力等。地方课程目标应定位在:满足地方或社区发展的实际需要,通过加强学校、学生与社会现实及社区发展的联系,注重校内教育与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进而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在生活中学习,在实践中求知,在社会中成长。地方课程要关注学生的发展,树立回归生活的设计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才能有科学的课程目标。其实,地方课程开发的关键在于抓管理。地方课程改革应当做到:一是切实抓好国家课程计划、方案的贯彻落实;二是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课程开发、评价的具体法规、办法;三是建立健全地方课程方案实施水准的督导、评估制度,确保基础教育的基本质量规格的落实。
(二)校本课程改革
校本课程改革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因此校本课程改革必须坚持规范性、注意灵活性、强调创新性。所谓规范性,就是要求校本课程开发者按照校本课程形成的法则和课程设计、试验、评价、管理的基本要求进行课程开发活动。所谓灵活性,是指校本课程的开发要考虑各校的不同情况,因生、因师、因财、因物、因时、因地灵活开发。校本课程课程开发的创新活动大致有三个层次:一是对未知领域进行前所未有的开拓性创新;二是继承性创新,即在已知领域有所突破的发展性创新;三是有新意的创新。要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要求,至少要加强两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加强学校行政的领导与管理;另一方面加强教师小组的课程设计和课程试验。除此之外,还要有必要的对策,比如,有组织地开展课题研究式的校本课程试验;指定并执行相关的政策、法规;成立支持和监督课程开发的中介机构。
(三)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改革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或课程是一种实践性课程,不是以系统知识为主要内容,也不是以听讲为主要学习方式,它有自己特定的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它的本质特点突出表现在:以多种信息和直接经验为主要内容,实践性很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是基于两个原因。一是外在的原因,即国家现代化发展和科学文化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核心理念。二是内在的原因,即课程三个基本成分的独特要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构成不能过于庞杂,否则不利于学校和教师实际操作。
同时在课程改革的基础之下,教师的专业化也要求与时俱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关键在教师,最终看教学。教师的专业地位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成为当前我国教师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课程改革,教师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和挑战。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新挑战主要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师要理解、领会并能够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高新课程的实施能力;二是教师课程开发能力的发展,这种课程开发能力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是他们职业生涯中新要求和新发展方向;三是课程与教学评价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学生评价和教师自我评价能力和评价方式的更新。应该看到,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教师既可以成为课程改革和实施的助力,也可成为阻力或阻抗因素。这就要求我们冷静地理性地看待教师专业发展。由于课程改革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课程改革的实施受到基础教育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不顾实际地把新课程改革成败与否的全部砝码压在教师身上无疑是不公平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统筹考虑改革的要素和条件。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还应该做的就是深入贯彻这一政策,并更好地管理。
(一)课程政策
课程政策是推行课程改革的外部保障因素。例如,我国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这一政策体系中的价值特性构建了新课程改革的倾向所在。新课程改革政策的价值基础集中体现在权利、义务、平等、机会等方面。这些观念是当下社会的主要价值追求在课程中的体现和反映,也是教育和课程发展过程中的内在诉求。
(二)课程管理
课程管理,像课程政策一样,是在宏观上引领课程改革与发展,不直接对具体门类的课程施加影响。我国新课程改革突破了以前过分集中的课程管理模式,现在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地方和学校可以在国家课程的框架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设适应自身实际、有自己特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运用三级课程管理,使课程改革对增强学生对课程的适应性,满足学生之间差异性。
总之,我们的基础课程改革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去慢慢摸索,去探究。只要我们把每一个环节做好了,相信,我们的基础教育改革才会达到真正的改革。
参考文献:
《教育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21世纪中国课程研究与改革》(第二集)
从立新。《普通高中课程结构改革的可行性分析[J]》
李进忠。《什么才是有效的教学》
彭泽平。《培养公民还是人才-》
第四篇: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总结汇报材料:坚持科研先导,促进课程改革
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总结汇报材料:坚持科研先导,促进课程改革
潍南区第一实验小学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下,牢固树立“科研兴校,质量立校”的理念,构建 “以新课程实施为立足点,以优化课题过程管理为切入点,以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相结合为生长点”的教科研发展模式,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以教学提质量,以质量求生存。教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有力地推动了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呈现出勃勃生机。
一、加强管理,构建科研网络
为确保教育科研工作在全处各校踏实有效地开展,我们着力于健全组织,加强管理,形成教育科研网络。成立教科室,配备教科员,具体负责全处的教科研工作,并先后修改完善了《教育科研工作实施方案》、《教育科研课题管理制度》和《教育科研工作奖罚条例》。全处以教科室为主导,以科研组为主体,以各校各科研小组为阵地,形成三层组织相辅相成的科研管理体制,做到一层抓一层,层层有人抓。在研究过程中,学校教科室负责决策部署,定期组织学习理论,举办科研沙龙,交流研究情况,举行读书汇报会,指导每位教师把课题研究贯彻到每一堂课,每一项教育活动中,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在实践中得到可持续的提高。教科室人员认真组织和指导全处的教育科研工作,负责课题的申报、立项、开题等,切实进行管理、指导、督促,加强对课题实验过程的管理:一是规范课题的立项、论证工作,指导教师善于从教学实际中发现问题确定课题,进行研究;二是组织实验教师定期召开课题研讨交流会,定时参加下级课题组的研讨会,研究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三是每学期末要求各课题负责人在总结调查的基础上撰写出高质量的阶段总结和原始材料积累整理,并对下学期实验进行计划;四是建立健全课题研究档案,做好课题成果原始材料的积累,包括:课题立项论证,有关文件资料,研究过程中的实践材料和原始数据分类整理;五是及时总结推广实验过程中的阶段成果。使课题研究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
二、专业引领,丰富科研理念
造就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具有较强科研实践能力的教师骨干队伍,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促进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是学校科研工作的重要方面。专业引领在促进教师可持续发展方面优势独特,它可以使教师少走弯路而直奔主题,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收效。
1.专题学习。优秀的教育教学专著具有专业引领的作用,以“快乐教育”为轴心,突出专题性学习。时间上,让学习贯穿整个工作;形式上,集中、自学等多种形式并举。让老师们在学习、交流、体会中,在与理论书籍、专家、同事的思想碰击中不断进取。
2.骨干讲座。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实行骨干教师“三个一”活动:一堂示范课、一次专题讲座、一篇教学论文。形成一位骨干影响一片的辐射格局。从教学思想、教学实践上不断地影响、指导其他教师,实现共进,促使教师教科研能力同步提高。
3.专家引领。继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方法,与专家亲密接触。学校先后派出多名教师赴青岛、烟台、济南、威海等地学习,接受教改前沿理论的洗礼。没有机会出去的教师则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拜名师,拉近与名师的距离,学一技之长。
三、拓展路子,增强科研意识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抓好过程管理是搞好教科研活动的中心工作。但如何管理才能出成效?我们的做法是以内需入手,树立“以人为本”的教科研思想,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促进教师自主提高。
1.铺“路子”。我们不回避我们的教师现状,要让教师自觉、自愿地参与教研,唯有在教研安排中,把握教师实际,找准切入点,铺好适合教师发展的路子,有层次、有目标地开展活动。几年来,我们编印了一系列的教科研材料,开展了一系列专题活动,从最基本的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入手,引导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并相应地开展了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小专题讲座:有形式剖析,有精品展示,有自主设计。有了广泛的参与,教师的设计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2.结“对子”。新课改面前,人人都是生手。如何做?如何提高整体优势?如何加强教师间的沟通?我们倡导了“中青年教师教学合作组”形式,学校牵头组织,为教师提供交流平台,让中老年教师与青年教师结队子,互帮互学;利用青年骨干教师理念新、中老年教师经验足的优势,互动互促,共同提高。具体做法是:(1)相互听课、评课;(2)定期交流、研讨;(3)定期互访交流,相互进行教学检查;(4)经验总结互阅、交流。
3.搭“台子”。青年教师是教科研的生力军。帮助他们快速成长是摆在面前重大问题,为此,我们制定了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几年来,每学期每个教师努力做到“做一次讲座、评一次课、做一次集体备课中心发言人、写一篇教学论文、上一堂公开课”,如此循环,教学水平日益提高。为青年教师搭子,我们有如下举措:(1)帮带制度。每一位教师的研究课,论文都要有专人负责指导。(2)分层目标制度。教师依据自身状况,制定一个个短期目标,不好高鹜远,做到切实可行,也易落实到位,让教师感受在不断成功中前进。(3)推新制度,只要有机会,就积极推荐青年教师参与观摩课、参与论文评比。
四、课题带动,提升科研品位
课题研究是教科研工作的有效载体,是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我们提出“人人有课题,课题促发展”的口号,号召每位教师参与课题研究,提高充实自己。
1.突出重点抓龙头,深化课题研究
近年来,我们在抓好常规性教科研活动的同时,把立项的《生活化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小学数学生活化研究》 等课题确定为科研“龙头”,通过规范课题研究过程,抓龙头课题的研究,来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用龙头课题的研究来带动其它研究,形成了一种以工作促科研,以科研带工作的良好科研局面。
2.围绕课堂抓课改,突出主体研究
伴随着教育事业向纵深不断发展,我国的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课程改革时代。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课程改革的实验和推广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也是摆在教科研面前的重要课题。因此,我校提出了“以科研促课改”的口号,以教科研工作作为推动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整合各方面力量,以教科研带动课改,为课程改革实验在学校的深入开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围绕困惑抓课题,解决疑难研究
为了保证教育科研的广泛性,结合我校教学工作实际,在教师中深入了解教学疑难,从教学困惑出发,我们组织教师开展了《小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小学数学动态生成研究》等以教学困惑为课题的问题化课题研究,充分挖掘了教师中焏待解决的教学问题,从而在校园内形成了“主从结合,多元互补”的课题研究群,切实做到了科科有实验,人人有课题。
五、评估促进,建立持久机制
为了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保证教科研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学校制定完善了《教科研成果考核评价方法》、《教科研成果奖惩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了分期分层考核评价机制,按课题研究网络分为:学校(教科室)——科研小组(课题组)——个人(实验教师)三个层面。采用逐级自评考核的方法,对课题研究进行学期初认定、期中初评和期末总评,及时对研究中的问题进行调控,使研究工作进入良性循环。教师在学期初制定课题目标计划时,必须自己分析现状,定出切实可行的研究发展目标,在终结性评价时,给自己提供评价的依据(研究成果与第一手资料),由学校核实认定后给予奖励,有效地激励了不同层次的教师。在考核评价过程中,我们不仅以教师的科研成果是否有价值作为标准,而且注重教师与学生是否得到提高和发展。这种动态评价方式的试行,促进了教师不断学习,不断进取。
学校还把科研成果的评价考核结果与奖惩、职称评定等挂钩。学校逐年增加对教科研奖的投入,设立科研成果奖,对在讲课、论文、课题研究中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提高教师积极性,有效地保证了教育科研的推进。
我们重视教育科研工作的大力开展,激发了广大教干教师投入教育科研的热情。近几年来,已有8项实验课题在省市区级鉴定,给予结题,其中“成长档案袋评价研究”、“小学合作英语研究”等课题已在全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我校的小学生成长评价手册已经在全区推广使用。共有100余篇教科研论文在各级评选中获奖或发表。学校先后被评为省、市级“重点课题实验基地”。
以上是我校在开展教科研工作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还很不成熟。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沿着“继承、创新、超越”之路,继续扎扎实实地抓好教科研工作,促进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实施,使学校更具活力。
第五篇: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考核评估方案
三原县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
考核评估方案(试行)
为了进一步推进全县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实效性和整体水平,通过考核评估促进教育科研事业的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三原县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考核评估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纲要》精神为指导,遵循教育规律,更新教育观念,加强全县教育科研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落实“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战略思想,全面深入地推动教育科学研究,强化教育科研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的先导作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引导学校走内涵发展之路。
二、考评内容
1、组织领导和教研机构
学校重视教科研工作,有一名领导具体负责;定期研究并认真落实教科研活动计划。学校成立教研处、学科教研组、学科备课组,并有专人负责,同时配备专职或兼职教研员。
2、教研制度
(1)规章制度建设与落实: 有较完善可行的教育科研工作规章制度和奖惩措施,并在工作中较好地贯彻执行;有教
研处、学科教研组、学科备课组人员的岗位职责,内容明确,定期开展考核评估。
(2)工作计划与总结: 有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中长期规划,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可行;有学年、学期教育科研工作计划和总结。
(3)教育科研档案管理: 学校教育科研资料入档完整,分类整理,条目清晰,管理规范,便于查阅与使用。
3、校本教研
(1)校本教研制度。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校本教研,形成较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定时间、地点、人员、主题,有中心发言人和活动记录,并以不同的形式计入教师工作量。
(2)校本教研模式。学校大力支持教师业务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坚持个人与集体备课相结合,建立听课、评课制度;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教研模式,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3)教师业务培训。学校创造条件,鼓励教职工参加相关业务培训。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考察、交流,聘请外地教育专家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努力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对教学工作有明显促进作用。
4、教学管理和质量
(1)教学常规管理。学校有教学管理常规制度,对教师的教学计划、备课、上课、辅导、作业批改、检测考试、实验实践、总结、考评等都有明确的要求,符合教学规律,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检查。有常规检查评分细则,检查后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归档。并将常规检查结果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
(2)课程开设。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科课程,保证艺术、体育、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的开设。根据学校实际开设地方和校本课程。
(3)教育教学质量。依照有关规定,对各类不同层次的学校,参照教育教学质量检测的统计结果。名次处于后五名或位次下滑在3个名次的学校当年评估不得评为优秀。
5、课题研究
(1)制度建设。学校大力支持教科研课题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建立健全课题的选题、申报、立项、研究、保障、奖励机制。
(2)研究过程。学校所承担立项的国家、省、市、县级课题能够按时进行开题,按计划组织研究、实验。研究人员根据课题研究规划及时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按时将课题阶段性研究成果和阶段总结上报相应的课题管理部门,按规定时间进行结题鉴定。
6、教科研成果
(1)交流、发表或出版论文(含优秀教案设计、教学案例研究、调查报告、教育叙事等)、论著等。学校鼓励教职工经常研读教育教学理论专著,提高教科研理论水平,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论著,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教研部门组织的相关活动中交流、获奖,在正式刊物发表或出版社出版。
(2)教学教改实验研究。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教学教改实验,取得明显成效,或在外地教学经验本地化的过程中有创造性的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及时总结、提升典型教改经验,召开现场研讨会,及时进行推广。
积极参加课题管理部门组织的优秀课题评选,获省、市级教育科研课题成果奖,其研究成果得到及时宣传、推广,形成较大辐射作用,产生良好效果。
(3)优质课。学校积极组织教职工参加国家、省、市、县教育主管部门、教研部门组织或认可的优质课、录像课、典型课例教学等评选活动,促进教师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4)教师结合教学实际制作的教具、课件等,在辅助教学中发挥良好作用。
7、执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教科研活动情况
(1)学校及时转发或传达教育主管部门开展教科研工作的文件,组织学习,并按要求认真落实,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
(2)学校经常总结教科研活动经验,并及时把活动情况上报教育主管部门。
8、教科研保障
(1)学校每年有一定数量的教育科研专项经费。
(2)学校教育科研类报刊杂志、图书资料比较丰富、实用,基本满足教师学习和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需要。
(3)学校给教师提供开展教科研活动的场地、计算机及其它必需的设备。
三、考评方法
1、学校根据教育局考评细则进行自评,并将自评结果及相关材料报教研室。
2、教研室组织考评组,对学校通过听取汇报、查阅资料、开座谈会、问卷、实地核实等途径进行考评,然后综合评定。
四、考评结果的运用
1、县教研室对考评结果进行全面总结,并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受评单位和教育局。
2、考评最终结果将在教育系统通报,并作为评选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重要依据;对考评成绩较差的学校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
3、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考核评估每年举行一次。
4、评估结果将作为校长绩效工资考核依据。
三原县教育教学研究室 二〇一〇年八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