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补充意见(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4 22:58: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云南省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补充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云南省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补充意见》。

第一篇:云南省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补充意见

云南省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补充意见 2005-04-26 各地、州、市党委组织部,人民政府人事(人事劳动)局,省级各委办厅局组织、人事处,省属各大专院校及科研事业单位:

自《云南省事业单位聘用制试行办法》和《云南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云人[2000]42号)下发以来,各地、各部门积极组织开展了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也提出了许多问题。为推动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全面展开,现对实施中的相关问题补充意见如下:

1、关于政府人事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在改革中的职责问题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政府人事部门的职责是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进行政策指导、宏观管理和牵头协调,研究确立改革的基本原则、方针和政策;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责是对本行业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进行领导和组织实施。

2、关于当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

当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一是改革传统用人制度,打破干部身份终身制,建立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核心的用人制度;二是搞活内部分配,打破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三是改进和加强监督管理制度,改变用管理党政机关干部的办法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的作法,建立符合事业单位 特点的宏观管理和监督约束机制。

3、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问题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应遵循公开平等,民主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以单位和行业内部消化为主,妥善安置未聘人员的原则。

4、关于聘用制与聘任制的理解及其应用问题

聘用制是相对于终身制而言的以合同形式确定事业单位与职工基本人事关系的一种用人制度,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本单位的身份属性通过与单位签订聘用合同确定。聘任制是相对于委任制而言的事业单位内部具体工作岗位的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对某一职工要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其基本用人关系,同时也可通过聘任明确其具体岗位职务。

5、关于首次实施聘用制的程序问题

事业单位首次实施聘用制的主要程序为:(1)聘用单位在人事编制部门下达的人员编制定额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内,依据行业特点和单位实际,合理设置内设机构;以重点保证专业技术岗位为前提科学设置内部岗位,并明确岗位职责。(2)在科学设置岗位基础上,公布岗位职数、岗位职责、聘用条件及有关事项,宣传、动员并组织单位人员报名竞聘。(3)竞聘人员按照条件和要求,结合本人情况,申请应聘岗位;聘用单位对申请竞聘人员组织民主公开的评议、考试和考核。(4)根据群众评议和考 试、考核结果,单位党组织考查后择优聘用,由聘用单位的法人代表或法人代表书面委托的代理人与受聘人签订聘用合同。(5)只对中层以上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进行竞争上岗的单位,在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结束后,对其他人员可实行“双向选择”的办法确定岗位,然后再签订聘用合同。

6、关于“竞争上岗”与“双向选择”的基本程序和适用范围问题

事业单位在确定人员岗位时,应实行“竞争上岗”或“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是指按照规定的程序取得岗位,其中包括笔试、面试、演讲、民主测评、组织考核、拟任职公示等主要形式。“双向选择”主要是对某一岗位采取个人报名、领导提名以及群众推荐等上下结合的方式择优确定人选。竞争上岗原则上适用于中层以上管理岗位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聘用,其他岗位则一般以双向选择为主。对重要岗位及多人要求从事某一岗位的可实行竞争上岗。人员不多、改革基础较好或人员超编的单位也可实行全员竞争上岗。

7、关于聘用候选对象的确定问题

事业单位在首次实施合同聘用制时,应主要以现有在编在职人员为候选对象。如现有在编在职职工中确无合适人选,可在核定的人员编制和计划数额内,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批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竞争择优选聘人才。

8、关于签订聘用合同的期限问题

聘用合同的期限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特定工作为期限三种。事业单位正式职工在同一聘用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含10年)以上,或原固定制职工连续工龄满10年以上,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连续工龄不满10年的职工,应签订有固定期限合同,合同期限一般不超过5年,具体期限可根据本单位实际确定;有固定期限合同已满,双方协商一致,可续签合同。为吸引和稳定专业技术骨干,事业单位可从实际出发,对工龄不满10年的的特殊人才,如各类专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重大科研成果的主要负责人等,也可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对接近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聘用期限不得超过其法定退休年龄。对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而本人要求签订有固定期限合同的,可签订有固定期限合同。

9、关于事业单位聘用新职工的试用期问题

事业单位聘用新职工应规定试用期,试用期的长短由单位根据各类人员的不同情况及聘用期限的长短确定,一般不超过1年。单位内部对聘用期相同的人员,试用期应当一致。试用期应计算在聘用期之内。

10、关于聘用合同书的签订问题

聘用合同书由事业单位法人代表与受聘人员签订。单位管理层次和人员较多的,中层以下人员可由法定代表人书面委托的代理人与之签订。事业单位法人代表的聘用合同与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签订,或以上级任命作为签订聘用合同书的依据,由任免机 关委托其主管部门与之签订。事业单位领导副职的聘用合同与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或单位法人代表签订;属于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任命的事业单位副职的聘用合同的变更、中止或解除,应按干部管理权限先报任免机关批准。

事业单位党组织主要负责人的聘用合同,以上级任命为依据,按干部管理权限由任免机关委托其主管部门与之签订。

11、关于签订有效聘用合同的问题

事业单位签订聘用合同使用全省统一制作的《云南省事业单位聘用合同书》文本;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应按照聘用程序并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聘用合同;聘用合同书签订后30日内可到同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办理鉴证。

12、关于原已签订劳动合同的职工是否改签聘用合同的问题

在首次推行聘用制改革中,改革前原已与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的职工,在单位推行聘用制改革时,经当事人双方协商一致,可改签聘用合同,建立单位与职工的基本人事关系。劳动合同一时不能改签聘用合同的,待劳动合同期满时,换签聘用合同。

13、关于不愿签订聘用合同又不属于缓签范围的职工的处理问题

事业单位职工不愿与单位签订聘用合同,又不属于云人[2000]42号文件规定的缓签范围的,聘用单位应给予其3个月的自行流动期,期满后仍不与聘用单位签订聘用合同,也不提出调动或辞职的,原用人关系自行终止,单位有权予以辞退。

14、关于原固定职工的内部待聘问题

事业单位原固定职工未受聘,在聘用单位内部待聘的时间为12个月。待聘期间不参加本单位的晋升职务及年终考核,由聘用单位组织转岗、上岗培训,并至少提供2次上岗机会。单位12个月内未提供2次上岗机会的,延长未聘人员待聘期6个月。待聘期间的生活待遇由各单位按月发放最高不超出本人月工资的固定部分,最低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30%的生活费。

15、关于对内部待聘期满仍未能上岗的原固定职工的管理问题

事业单位原固定职工内部待聘期满仍未能上岗的,由原单位向政府人事部门所属人才交流服务机构申请托管;托管期限为2年。人才交流服务机构、事业单位和受托管人员签定协议,明确三方权利、义务及有关事项,对托管对象进行管理。受托管人员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医疗保险按国家及我省有关规定,由事业单位按比例向有关机构交纳;受托管人员的生活保障,由原单位按月发给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30%的生活费。受托管人员实现重新就业的,应及时解除托管协议。

16、关于履行聘用合同争议的处理问题

因履行聘用合同发生争议的,当事人双方应当协商解决;协商无效的,当事人可向行业主管部门申请调解;调解无效的,当事人可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有管辖权的人事争议仲裁机 构申请仲裁。

17、关于受聘人员档案工资待遇的确定问题

实行聘用制改革后,受聘人员的档案工资待遇按国家和我省的有关工资政策执行。具体办法是,按照执行的工资标准分类(即:职员职务、专业技术职务、工人技术等级三种工资标准),受聘职务(岗位)与原职务(岗位)一致的,档案工资不变;受聘职务(岗位)与原执行的工资标准一致但职务(岗位)变动的,晋升职务就近就高、降低职务就近就低进入新任职务工资标准;受聘职务与原职务执行的工资标准类别不一致的,按同职务、同条件人员重新确定工资。但对受聘专业技术职务(技术等级)高于本人实际具有的专业技术职务(技术等级)任职资格的低职高聘人员,其档案工资不变。

18、关于实行工资统发的单位如何搞活内部分配的问题

实行工资统发的单位,要按照省人事厅、省财政厅联发云人工[2001]18号文件规定,把工资统发和搞活内部分配有机结合起来,既保证工资统发,又切实搞活内部分配。可按照本单位的分配方案,与统发工资的银行协商确定具体的考核发放办法,使内部分配真正与受聘人的实际岗位和贡献挂勾。

19、关于事业单位搞活内部分配的形式问题

事业单位搞活内部分配必须坚持按劳分配、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与受聘人员的实际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工作职责、贡献大小和工作纪律等紧密挂钩。搞活内部分配没有固定模式,各单位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分配模式和办法。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搞活内部分配的形式:

(1)实行岗位工资。将国家规定计发的工资、津贴及单位创收中用于个人分配的资金捆在一起,制定岗位工资分配办法。按照确立的岗位及岗位职责,制定不同的岗位工资标准,严格按岗位分配。个人按国家规定计算的工资、津贴,作为档案工资留存,只在调动、离退休时使用。

(2)搞活津贴分配。将工资中按国家规定比例计算的津贴及单位创收中用于个人分配的资金捆在一起,制定津贴发放办法。根据单位实际情况,设立若干津贴种类,例如:课时津贴、项目津贴、职务津贴、关键岗位津贴、加班津贴、全勤津贴等等。在基本办法以外,设立两部分作为补充:一是奖励部分。二是扣罚部分。根据任务完成及考核情况,奖励或者扣罚。

(3)其他分配形式。如:按项目收益分配、入股分配(即以科技成果或专有技术作为投资股本)等等,并对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科技人员进行项目补助,对特殊优秀人才实行分配倾斜。

20、关于改革中未聘人员的安置问题

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中未聘人员的安置,主要在单位、行业内部进行消化,有条件的可在地区或行业间调剂解决。可结合行业和单位特点,通过兴办发展新的产业、新的实体或进行转岗培训等方式,为未聘人员重新上岗创造条件;鼓励未聘人员依据云人[2001]69号文件精神以带薪、辞职或提前退休的方式从事个体 和私营经济活动,为我省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各单位还要引导鼓励富余人员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企业,为他们到这些行业、部门、单位去工作创造条件。

自本文下发之日起,事业单位未聘人员中距国家法定退休年龄5年以内、确因身体或能力等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工作、未能聘用上岗的原固定制职工,经本人申请、单位同意和人事部门批准,可以办理提前退休手续。为保留业务骨干,稳定人才队伍,防止人才流失,各地、各部门对具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提前退休,要按有关政策规定严格控制和审批。

21、关于事业单位职工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手续办理和待遇确定问题

事业单位职工要求以带薪、提前退休、辞职等方式从事个体、私营经济活动的,须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并提供其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相关证明材料,按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经组织研究批准后方可离开原单位。其从事个体、私营经济后的待遇确定,按省人事厅、省财政厅联发云人工[2001]69号文件规定办理。

22、关于职工带薪从事个体私营经济期间或带薪期满后达到条件能否办理提前退休的问题

事业单位原固定制职工申请从事个体、私营经济,只能在带薪、提前退休、辞职三种方式中任选一种,不能同时或连续享受两种。选择带薪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人员,在带薪期间或带薪期满经批准回原单位工作后,五年内不能办理提前退休,但对到达 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可为其办理退休手续。

23、关于改革后事业单位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人员的问题

事业单位聘用制改革后,凡财政定额补助的事业单位,除上级任命领导干部、安排政策性安置人员,以及单位引进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和特殊岗位的人才外,今后新进人员原则上实行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制度。按照“有编制、有岗位、有计划”的原则,由各级政府人事部门牵头,会同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统一组织面向社会的公开招聘,可采用笔试、面试和考核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实行公平竞争,择优聘用。对新招聘人员一律通过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实行人事代理。

24、关于聘用制改革后的干部交流问题

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改革后,对干部的管理应按照聘用合同和岗位目标责任书进行。但根据工作需要,按干部管理权限提拔任用受聘人员或进行干部跨单位交流,可经聘用单位与受聘人协商一致,变更或解除原聘用合同。

25、关于事业单位职工解除聘用合同后的人事代理问题

事业单位职工辞职或被聘用单位辞退、解除聘用合同后,可由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实行人事代理。

云南省委组织部

云南省人事厅 云南省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从事个体私营经济活动有关待遇的处理意见 2005-04-26

各地、州、市人事(人事劳动)局、财政局,省直各部、委、办、厅、局人事处:

根据《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云发〔1998〕9号)、《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的补充规定》(云发〔2000〕29号),以及省人事厅《关于印发〈云南省人才人事工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个体私营经济服务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云人[2000〕52号)精神,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就我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从事个体私营经济活动后的待遇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含工勤人员),均可在本人自愿,组织批准的前提下,离开原单位去从事个体私营经济。

除事业单位中的项目负责人和重要课题组骨干、学校骨干教师,以及掌握重要技术的科技人员,组织应根据工作需要掌握确定外,其余人员要求去从事个体私营经济活动的,各部门和单位均应积极支持,并给予办理有关手续。

二、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从事个体私营经济,可采用以下方式办理手续并享受相应待遇:

1、带薪:自组织批准之次月起,五年内由原单位发给基本工资(不含按国家和我省规定执行的各种津补贴);在五年内,与原单位在职人员享受同等增加基本工资待遇。

带薪人员如在五年期间内要求回原单位工作,由单位视编制、工作需要等情况决定;有其他单位需要的,可以调动到需要的单位。带薪期满后回原单位办理辞职手续,不办手续的,按自动离职处理。

2、提前退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从事个体私营经济要求提前退休的,退休条件按《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掌握;工龄计算到法定退休年龄,在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前按在职人员办法增加基本工资(但要按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的工龄折算为退休费后发给)。其余各项津贴、补贴等,按退休人员办法处理。享受云办发〔2000〕8号文件规定的提前退休待遇的,只限于纳入省级党政机关机构改革范围单位的人员。执行时间为2000年5月13日起至2003年5月12日止。

地、州、市、县以下机关是否参照云办发〔2000〕8号文件执行,由当地党委、政府(行署)决定。但参照执行的时间只能从当地开始实施机构改革起算,截止时间为2003年5月12日。

云办发〔2000〕8号文件执行截止后,机关工作人员提前退休去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按省委云发〔1998〕9号文件第27条规定办理,不再执行云办发〔2000〕8号文件的规定。

3、辞职:要求辞职的,按辞职当月本人工资(含国家和我省规定执行的各种津、补贴)为基数计算,发给相当于本人三年工资的辞职金。但带薪从事个体私营经济期间及期满后辞职的,辞职时不再发给辞职金。

三、职工要求以带薪、提前退休或辞职等方式去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所需经费按原渠道解决。

四、转业军官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保留两年安置资格;两年内如要求重新安置,有接收单位的,按安置当年的接收条件办理,并享受同条件转业军官的工资福利待遇。

五、在《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云发〔1998〕9号)下发后,符合带薪、辞职和提前退休条件,确属去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自其经组织批准下月起,享受本文件规定的相应待遇。但享受云办发〔2000〕8号文件规定优惠待遇的,只能按本文第二条第2款的规定处理。

六、享受本文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待遇,必须以职工从事个体私营经济为前提。各地各单位应制定政策对此予以规范。

七、审批:省直机关、事业单位要求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有享受本文规定的辞职、退休或提前退休政策待遇的人员,报省人事厅审核后办理。

地、州、市如何审批,由各地、州、市自行决定。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从事个体私营经济活动有关待遇的处理意见

云人[2001]69 各地、州、市人事(人事劳动)局、财政局,省直各部、委、办、厅、局人事处:

根据《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云发〔1998〕9号)、《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的补充规定》(云发〔2000〕29号),以及省人事厅《关于印发〈云南省人才人事工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个体私营经济服务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云人[2000〕52号)精神,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就我省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从事个体私营经济活动后的待遇问题提出以下意见:

一、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含工勤人员),均可在本人自愿,组织批准的前提下,离开原单位去从事个体私营经济。

除事业单位中的项目负责人和重要课题组骨干、学校骨干教师,以及掌握重要技术的科技人员,组织应根据工作需要掌握确定外,其余人员要求去从事个体私营经济活动的,各部门和单位均应积极支持,并给予办理有关手续。

二、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从事个体私营经济,可采用以下方式办理手续并享受相应待遇:

1、带薪:自组织批准之次月起,五年内由原单位发给基本 工资(不含按国家和我省规定执行的各种津补贴);在五年内,与原单位在职人员享受同等增加基本工资待遇。带薪人员如在五年期间内要求回原单位工作,由单位视编制、工作需要等情况决定;有其他单位需要的,可以调动到需要的单位。带薪期满后回原单位办理辞职手续,不办手续的,按自动离职处理。

2、提前退休: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从事个体私营经济要求提前退休的,退休条件按《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掌握;工龄计算到法定退休年龄,在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前按在职人员办法增加基本工资(但要按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的工龄折算为退休费后发给)。其余各项津贴、补贴等,按退休人员办法处理。

享受云办发〔2000〕8号文件规定的提前退休待遇的,只限于纳入省级党政机关机构改革范围单位的人员。执行时间为2000年5月13日起至2003年5月12日止。

地、州、市、县以下机关是否参照云办发〔2000〕8号文件执行,由当地党委、政府(行署)决定。但参照执行的时间只能从当地开始实施机构改革起算,截止时间为2003年5月12日。

云办发〔2000〕8号文件执行截止后,机关工作人员提前退休去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按省委云发〔1998〕9号文件第27条规定办理,不再执行云办发〔2000〕8号文件的规定。

3、辞职:要求辞职的,按辞职当月本人工资(含国家和我省规定执行的各种津、补贴)为基数计算,发给相当于本人三年工资的辞职金。但带薪从事个体私营经济期间及期满后辞职的,辞职时不再发给辞职金。

三、职工要求以带薪、提前退休或辞职等方式去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所需经费按原渠道解决。

四、转业军官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保留两年安置资格;两年内如要求重新安置,有接收单位的,按安置当年的接收条件办理,并享受同条件转业军官的工资福利待遇。

五、在《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决定》(云发〔1998〕9号)下发后,符合带薪、辞职和提前退休条件,确属去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自其经组织批准下月起,享受本文件规定的相应待遇。但享受云办发〔2000〕8号文件规定优惠待遇的,只能按本文第二条第2款的规定处理。

六、享受本文规定的各项优惠政策待遇,必须以职工从事个体私营经济为前提。各地各单位应制定政策对此予以规范。

七、审批:省直机关、事业单位要求从事个体私营经济的,按干部管理权限审批,有享受本文规定的辞职、退休或提前退休政策待遇的人员,报省人事厅审核后办理。地、州、市如何审批,由各地、州、市自行决定。

二00一年七月二十日

第二篇:云南省人事厅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补充意见(定稿)

云南省人事厅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补充意见

(云人[2002]7号 2002年1月20日)

各地、州、市党委组织部,人民政府人事(人事劳动)局,省级各委办厅局组织、人事处,省属各大专院校及科研事业单位:自《云南省事业单位聘用制试行办法》和《云南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云人[2000]42号)下发以来,各地、各部门积极组织开展了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同时也提出了许多问题。为推动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全面展开,现对实施中的相关问题补充意见如下:

1、关于政府人事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在改革中的职责问题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要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政府人事部门的职责是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进行政策指导、宏观管理和牵头协调,研究确立改革的基本原则、方针和政策;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责是对本行业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进行领导和组织实施。

2、关于当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

当前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

一是改革传统用人制度,打破干部身份终身制,建立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核心的用人制度;

二是搞活内部分配,打破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三是改进和加强监督管理制度,改变用管理党政机关干部的办法管理事业单位人员的作法,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宏观管理和监督约束机制。

3、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应遵循的原则问题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应遵循公开平等,民主公正,竞争择优的原则;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以单位和行业内部消化为主,妥善安置未聘人员的原则。

4、关于聘用制与聘任制的理解及其应用问题

聘用制是相对于终身制而言的以合同形式确定事业单位与职工基本人事关系的一种用人制度,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本单位的身份属性通过与单位签订聘用合同确定。聘任制是相对于委任制而言的事业单位内部具体工作岗位的管理制度。在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中,对某一职工要通过签订聘用合同确定其基本用人关系,同时也可通过聘任明确其具体岗位职务。

5、关于首次实施聘用制的程序问题

事业单位首次实施聘用制的主要程序为:

(1)聘用单位在人事编制部门下达的人员编制定额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内,依据行业特点和单位实际,合理设置内设机构;以重点保证专业技术岗位为前提科学设置内部岗位,并明确岗位职责。

(2)在科学设置岗位基础上,公布岗位职数、岗位职责、聘用条件及有关事项,宣传、动员并组织单位人员报名竞聘。

(3)竞聘人员按照条件和要求,结合本人情况,申请应聘岗位;聘用单位对申请竞聘人员组织民主公开的评议、考试和考核。

(4)根据群众评议和考试、考核结果,单位党组织考查后择优聘用,由聘用单位的法人代表或法人代表书面委托的代理人与受聘人签订聘用合同。

1(5)只对中层以上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进行竞争上岗的单位,在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结束后,对其他人员可实行”双向选择”的办法确定岗位,然后再签订聘用合同。

6、关于“竞争上岗”与“双向选择”的基本程序和适用范围问题

事业单位在确定人员岗位时,应实行“竞争上岗”或“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是指按照规定的程序取得岗位,其中包括笔试、面试、演讲、民主测评、组织考核、拟任职公示等主要形式。“双向选择”主要是对某一岗位采取个人报名、领导提名以及群众推荐等上下结合的方式择优确定人选。竞争上岗原则上适用于中层以上管理岗位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聘用,其他岗位则一般以双向选择为主。对重要岗位及多人要求从事某一岗位的可实行竞争上岗。人员不多、改革基础较好或人员超编的单位也可实行全员竞争上岗。

7、关于聘用候选对象的确定问题

事业单位在首次实施合同聘用制时,应主要以现有在编在职人员为候选对象。如现有在编在职职工中确无合适人选,可在核定的人员编制和计划数额内,经主管部门审核并报同级政府人事部门批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竞争择优选聘人才。

8、关于签订聘用合同的期限问题

聘用合同的期限分为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和以完成特定工作为期限三种。事业单位正式职工在同一聘用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含10年)以上,或原固定制职工连续工龄满10年以上,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连续工龄不满10年的职工,应签订有固定期限合同,合同期限一般不超过5年,具体期限可根据本单位实际确定;有固定期限合同已满,双方协商一致,可续签合同。为吸引和稳定专业技术骨干,事业单位可从实际出发,对工龄不满10年的特殊人才,如各类专家、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重大科研成果的主要负责人等,也可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对接近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聘用期限不得超过其法定退休年龄。对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而本人要求签订有固定期限合同的,可签订有固定期限合同。

9、关于事业单位聘用新职工的试用期问题

事业单位聘用新职工应规定试用期,试用期的长短由单位根据各类人员的不同情况及聘用期限的长短确定,一般不超过1年。

第三篇: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我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提出以下意见。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事业单位特点的人事制度,推进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的转换,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事业单位活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为实现“两个率先”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事人才保证。

基本原则:贯彻落实党的干部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切实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保证事业单位选人用人的公开、公平、公正;坚持积极稳妥、统筹规划、平稳推进的原则。

总体目标:以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重点,以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在我市基本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社会事业发展要求,符合事业单位人才成长规律、权责明确、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的人事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法制化。

二、改革的范围及对象

市、区各级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及工作人员除外),与其建立人事关系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

事业单位党群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在已与单位明确了聘用关系的人员范围内,按照各自章程和法律规定产生、任用。

三、改革的主要内容

1、全面推行聘用合同制度。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的通知》精神,全面推行聘用合同制度,把聘用合同作为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基本依据,建立起以合同管理为基础的用人机制。事业单位各种形式的用人都要签订聘用合同。实行长期聘用与短期聘用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办法。探索采用项目聘用、人才派遣等新型用人方式,搞活用人机制。对关键岗位、骨干人才可按有关规定实行长期聘用,以保持队伍的相对稳定。对在本单位工作已满25年或者在本单位连续工作已满10年且年龄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已不足10年的人员,可订立聘用至该人员退休的合同。

2、建立健全岗位管理制度。岗位管理是事业单位新型用人制度的基础,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工勤人员都要实行岗位管理,用岗位管理取代身份管理,逐步打破职务终身制。

管理岗位实行职员制度。根据我市事业单位实际,建立五级职员序列,分别为:二级职员(副)、三级职员(正)、三级职员(副);四级职员(正)、四级职员(副);五级职员;六级职员。在国家规定的干部人事管理权限范围内,根据工作需要、岗位职责、任职条件等,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任。

专业技术岗位实行职称评聘分开制度。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定与实际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聘任相分离。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竞聘上岗。单位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要按照政府人事部门核定的高、中、初级结构比例,科学合理配置。

工勤岗位实行岗位(等级)聘任制度。按工勤岗位技术含量分别设普通工岗位和技术工岗位。普通工只设岗位,不设等级;技术工岗位在国家规定的工种范围内,设高级技师、技师、高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五个等级。按照工作需要和岗位技术要求,根据工勤人员职业工种、技术等级、实际能力等条件,实行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完善工勤岗位考核办法,进一步规范工勤人员进、管、出等环节的管理。

3、改革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制度。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引入竞争机制,改进管理办法,建立与聘用制度相适应的事业单位领导人员选拔任用方式,逐步改变单一的委任制,根据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不同职务的性质和要求,实行竞聘上岗、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等多种形式的任用制度。建立健全事业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成员任期目标责任制。

4、实行公开招聘制度。各事业单位新进人员,一般都要面向社会实行公开考试、严格考核、择优聘用。公开招聘要打破地域、身份等限制,在公开、公正的基础上,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通过全面实行公开招聘制度,严把事业单位人员进口关,确保新进人员素质。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实行人事代理,逐步实现事业单位“用人”与“管人”相分离。

5、推行竞聘上岗制度。竞争上岗是事业单位内部人员选拔任用的主要方式,是事业单位实行岗位管理的重要内容。推行竞聘上岗制度,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坚持考试与考核相结合,坚持双向选择。要以岗位要求为基础,采取多种方式开展竞争上岗,按照能力和业绩择优聘用。竞争上岗过程中,要规范程序,提高透明度,增强公信力。竞聘实行职业资格准入控制的岗位,必须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通过竞争上岗,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岗位能上能下。

6、健全考核奖惩制度。改进事业单位人员考核办法,建立健全以聘用合同和岗位职责为依据的考核制度。要把工作能力、业务水平以及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重点考核工作实绩。将考核结果作为人员使用、晋升、奖惩、收入分配以及续聘、解聘的基本依据。建立符合事业单位特点的奖惩制度,规范奖惩程序和条件,充分发挥奖惩在人事管理中的激励和惩戒作用。

7、妥善安置改革中的未聘人员。推行聘用制度中,签订聘用合同时未被聘用的编制内职工属未聘人员。未聘人员安置坚持内部消化为主、多种渠道安置、不能简单推向社会的原则,在解决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的基础上,逐步探索扩大社会接纳的渠道和办法,事业单位应根据未聘人员的实际情况实行转岗培训、自谋职业、托管、内部待聘等方式给予安置。单位应积极为未聘人员提供上岗机会,并保证其基本生活。有条件的单位或部门可对未聘人员在系统或行业内调剂安置。

8、建立事业单位人事监督制度。遵循依法监督、按章实施、有利改革、促进发展的原则,加强对事业单位在改革过程中执行人事政策法规、履行人事管理职能等方面的监督,完善事业单位和职工的权益保障机制,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的职能作用,发挥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保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公开、公正、公平。

四、推行聘用合同制度步骤及时间安排

全市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合同制度工作从现在开始,到*年底基本结束,共分两个阶段进行。

1、进行试点(*年3月至*年12月)。选择市文化、卫生系统事业单位作为我市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合同制度的试点单位。各区和各系统可选择下属事业单位开展改革试点工作。教育系统要继续贯彻落实皖人发[2003]90号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

2、全面实施(*年1月至*年12月)。在总结试点单位经验基础上,在我市事业单位全面推行聘用合同制度。各区和各系统主管部门于*年11月底前上报本区、本系统事业单位推行聘用合同制度实施方案,*年1月开始组织实施。

五、几点要求

1、统筹规划,稳步实施。各区、各系统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要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基本情况,紧密联系实际,研究制定改革实施方案。方案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经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并报经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实施。当涂县可参照本意见制定本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防止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主动接受群众和上级的监督,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和单位的用人自主权。要广泛宣传事业单位改革的法律法规,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干部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积极稳妥地把我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2、明确职责,加强协调。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在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进行。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进行政策指导和牵头协调,审核改革实施方案;各区和各系统主管部门的职责是对本区、本系统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进行领导和组织实施。各区、各系统和事业单位要牢固树立服从改革、服从大局的意识,严格执行改革政策,严肃工作纪律,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和配合,齐心协力地推进改革。

3、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为加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综合协调,各区、各系统主管部门也应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并同各系统主管部门密切配合。要认真研究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妥善解决改革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保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第四篇: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难点和关键所在,也是事业单位改革的基础。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人事制度的改革体现了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建立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有利于调动人才的积极性。

我国的事业单位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传统的事业单位与国家机关实行一体化的人事制度,其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同属于国家干部,执行与国家机关相同的干部人事制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任用关系、奖惩考核、工资分配、福利保障等方面基本相似。国家是事业单位的直接用人主体,国家规定统一的人事制度,确定事业单位编制,经费由国家财政统一供给或部分供给。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入,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在某些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法律规定所有的事业单位都不属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没有被赋予行政主体的法律地位,其人员不具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身份,不适用国家公务员制度,因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是一种不同于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殊公职制度。它是事业单位运用特殊的手段和方式,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控人事活动,促进和保障人与事的最佳联合,为实现组织目标提供有效的人力保障的制度总和。近年来,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首先恢复了职称评审工作以后,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逐步实行了聘用合同制和多种形式的聘任制度;其次进行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改变过去单一的分配方式,实行“等级工资制”,提高工作人员的工资标准;第三,形成了事业单位人员分类管理制度,开展了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工作,实现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第四,建立了事业单位社会保障体系,保障项目更加完善,管理体制逐步理顺,管理与服务的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第五,人事监督制度逐步法制化,保障了事业单位聘用制的实施与推行,保障了单位和员工的合法权益。特别是2006年1月1日人事部发布了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是我国首次对事业单位的招聘行为制定统一规范,同年7月8日,人事部又先后颁布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走出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的重要一步,标志着我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展开,人事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回顾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发展历程,通过二十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笔者认为包头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其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坚持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坚持了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整合人才资源,来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而不是简单的通过减少人员以达到减轻财政负担的目的。其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符合了事业单位专业化公共服务和公益性公共服务的特点,建立了有别于党政机关和企业的人事管理制度,逐步形成了事业单位分类管理的体制。其三,兼顾事业单位的性质和职能、区域和层级的特点,实施了分类指导,把全面推行与分行业实施结合起来,做到了积极稳妥,逐步深化,使我市的人事制度改革平稳有序的推进。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人事法制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行政机关有《国家公务员法》,企业有《劳动法》,而事业单位还没有形成一套系统完整的人事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使得事业单位相对独立的人事制度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在人员的录用方面,虽然实行公开招聘,录用时要面向社会公开,但是编制的核定,限制了人才的录用和流动,不利于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转换用人机制的任务还很艰巨。在人事管理上,虽然由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并且有了合法的依据,但是,聘用合同还没有真正成为确定人事关系的依据。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以最重要的养老保险为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前未曾参加过社会保险,没有交纳养老保险,“视同缴纳”的年限有可能会被从零算起,具体由哪级财政“买单”并无刚性规定。在改革发展方面,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和进度参差不齐,分配制度不完善,例如医疗卫生、教育系统实施了绩效工资,而其它事业单位迟迟未动,职称制度上也存在着平台现象以及系统间的人为差异,许多计划体制承继下来的制度制约着改革的深入。在人事监管上,缺乏对事业单位用人的监督管理手段,缺乏工作人员的保障激励机制,不利于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

总之,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改革要有利于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建立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有利于调动人才的积极性,才能达到促进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壮大、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的目的。

第五篇:玉溪市建设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玉溪市建设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实施意见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创新机制、调整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建立事业单位新型的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市建设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充分发挥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根据中组部、人事部、建设部、省建设厅有关建设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精神和《中共玉溪市委、玉溪市人民政府关于玉溪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玉发〔2002〕18号),结合我市建设事业单位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1、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管干部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及德才兼备的原则,以优化城市建设人才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为核心,理顺政事职能,引入竞争机制,搞活用人制度和分配机制,为推进我市城市建设改革和促进城市建设事业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2、改革的目标:力争用3—5年或更长一点时间,逐步建立起符合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特点的政事职能分开,政府依法监督,单位自主用人,人员自主择业,科学分类管理,配套措施完善的管理新体制。在2003年6月30日以前,全市所有城市建设事业单位基本建立和推行聘用制度,实现单位用人向社会用人转变。建立一套适应城市建设管理事业单位特点、符合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职员和工勤人员各自岗位要求的具体管理制度。

3、改革的原则: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标准;坚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坚持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二、改革的内容

(一)改革管理体制

1、城市建设管理事业单位要以市编委核定的人员编制为依据,根据业务工作需要,合理调整内部机构,科学设置业务科室(国家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的除外),对职能相近相似,工作量不足的要精简合并。

2、城市建设管理事业单位继续实行并完善院(站)长负责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任期目标责任制,明确院(站)的责权利。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依靠职代会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建立有效的监督保障机制。逐步取消事业单位行政级别,根据单位的性质、规模和岗位责任,实行职员等级序列管理。

3、内部岗位设置,要重点保证专业技术岗位的比例,岗位职责界定要贯彻“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明确岗位责任、任职条件、聘用期限以及相应的选聘、奖惩制度,做到职责明确,权限清晰,条件合理。

4、按照事业单位不同的经费来源及管理情况,分步进行改革。财政全额供给和差额补助单位要盘活各类人才,节约经费开支。

5、领导干部的任用,应改革单一的委任制,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实行聘任、选任、考任、委任等多种形式选拔任用干部。要加大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力度,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

6、单位行政副职,在民主推荐的基础上可由正职提名,实行公开竞争上岗聘任;单位科室及中层干部的产生,可采取公开竞争上岗的方法,也可由行政领导提名聘任;单位党组织负责干部和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负责干部的选拔任用,按党章和有关规定选举产生。主管部门要按照单位建设和业务发展的任务目标和工作要求,实行聘期目标管理。对不胜任工作,完不成聘期任务,或在聘任期内出现违法违纪行为及重大责任事故的,主管部门可根据其性质及造成的影响解除其聘任职务并追究有关责任;对政绩突出的要给予奖励,并可连任。

7、完善事业单位行政领导负责制,明确行政领导的责、权、利,建立和完善任期目标

责任制。实行聘期制,每届任期不超过五年。现已任用的领导,要经过考核后制定任期目标,进一步明确责、权、利;今后单位领导班子出现职位空缺或新增职位时,一律采取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办法选拔任用。

8、事业单位领导干部竞争上岗,由建设局组织,政府人事部门参与指导,监督实施。开展竞争上岗前,应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内容包括竞争职位数额、资格条件、竞争范围、竞争方式、组织领导等内容。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依靠职工实行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建立有效的监督保障机制。严格执行离任审计制度。

9、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后勤社会化的改革,逐步将后勤部门从事业单位中剥离出来,形成面向社会的独立经济实体。暂不具备条件的后勤部门要实行单独核算、自收自支、自负盈亏,相对集中的单位可联合组建后勤服务实体。

(二)改革用人制度

1、城市建设事业单位实行全员聘用制。单位根据岗位设置情况,按照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协商一致的原则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单位与被聘人员的责、权、利等人事关系,确保双方的合法权益。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单纯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由行政依附关系向平等人事主体转变,由国家用人向单位用人转变。聘用的具体规定和程序按照《玉溪市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度实施意见(试行)》(玉政办发〔2002〕147号)文件的规定执行。总的原则是要打破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实行聘用制以后,事业单位聘用人员打破干部与工人的身份界限,统称为工作人员,实行能上能下,竞争上岗,按岗位享受待遇。专业技术职务的聘任要实行评聘分开,淡化评审,强化聘任,并可实行高职低聘,待遇与聘任职务挂钩,最终达到由身

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转变。

对新进人员实行公开招聘和人事代理制度。各事业单位在补充人员时,应公布缺员岗位的用人条件和职责,实行公开招聘。招聘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择优聘用。应聘专业技术岗位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学历或规定的资格条件,非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参加应聘进入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已在专业技术岗位的必须转岗。

凡新招聘的人员全部实行人事代理,按照“新人新办法”的原则,严格执行聘用(聘任)合同管理规定,在聘期内双方履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聘期满后双方可根据自愿的原则续聘或不再续聘。

试用期间或聘用合同期内因违反合同或工作表现不好而终止聘用合同的人员以及合同期满未被续聘的人员,与聘用单位聘用关系随即一并解除,被终止合同人员可自愿申请将其人事档案关系委托人才服务中心托管,进入人才服务中心自主择业。

2、各单位要在编制、人事部门批准的编制数额和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限额内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单位业务开展及发展方向,坚持精简高效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自主进行定岗、定员、定责,防止“因人设岗”,并根据单位自身承担的任务,自主确定高、中、初级专业技术岗位的设置,单位业务科室的设置不强求统一。

3、一部分特殊岗位和技术骨干可采用公开招聘和单位之间协商的办法,聘用部分兼职人员,聘用兼职人员需经所在单位同意,未经单位同意,私自到外单位兼职者,一经发现,单位可解除聘用合同。

4、各事业单位要积极做好改革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妥善做好未聘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未聘人员要以内部消化为主,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一是鼓励和支持未聘及待岗人员从事个体私营经济。二是安排转岗前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熟悉和掌握新的工作技能,调换到空缺工种岗位。三是组织和支持未聘人员以各种形式开展服务工作;通过转岗、移交人才服务中心托管等方式分流安置未聘人员。同时,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社会化安置方式。

未聘人员的转岗、待聘期为6个月,单位对待聘人员至少提供两次上岗机会,6个月内

单位未提供两次上岗机会的,延长未聘人员待聘期6个月。待聘期间由单位发放不得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的生活费。待聘期满未被聘用上岗的人员,由单位将其转入托管期,托管期为12个月,期间由人才服务中心保管人事档案,发给生活费,所需费用由单位承担。托管期满后单位与其终止关系,待聘人员进入市场自谋职业。

5、建立和完善岗位考核制度,加强聘后管理。各项考核必须以单位的设岗定责和聘约规定的内容为依据,量化考核指标,定性与量化相结合,建立健全适合各类人员的简便、易操作的考核评价体系。坚持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进行平时考核、考核和任期考核。按照谁聘任谁考核的原则,事业单位主要领导由主管部门考核,其他人员由单位进行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续聘、晋级、分配、奖惩和解聘的主要依据。

6、事业单位可以按聘用合同解聘职工,职工也可以按照聘用合同辞聘。畅通出口,促进人员流动(解聘、辞聘办法按《玉溪市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度实施意见(试行)》执行)。

(三)改革工资分配机制

1、各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要按照按劳分配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结合城市建设管理的特点,在逐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的条件下,进一步搞活内部分配,扩大各事业单位的分配自主权,根据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的精神,建立起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要建立单位分配约束监督机制。单位内部分配方案,应广泛征求职工意见,经单位职代会讨论通过,报主管部门审定,人事、财政部门审批。并自觉接受财政、税务、审计等部门的监督。

改革工资分配制度要同“全员聘用、竞争上岗”相结合,在完成岗位设置和明确岗位责任后,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客观、科学、便于操作的各类岗位分配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

要正确处理单位发展与职工收入的关系,首先要满足单位发展资金,要在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前提下搞活内部分配,使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健康发展。

2、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财政拨款单位),结合经费自给率和财政能力,实行工资总额包干、工资含量包干和工效挂钩等办法,增人不增工资总额,减人不减工资总额。财政全额供给单位要对活的工资部分进行重新分配;有条件的单位或差额补助单位可将创收中用于个人分配的部分与工资总额捆起来搞活内部分配;经费完全自理的事业单位要通过工资含量包干、工效挂钩等办法,坚持工资总额增长幅度低于经济效益增长幅度,职工实际平均工资增长幅度低于本单位劳动生产率增长幅度原则的前提下,自主确定工资分配办法。

3、积极探索新的分配机制。积极开展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改革试点。根据不同岗位的责任、技术劳动的复杂和承担风险的程度、工作量的大小等不同情况,将管理要素、技术要素、责任要素等分配因素,结合本单位的特点,自主决定不同形式的分配方法。可将科技成果创新取得的效益按规定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奖励项目完成人。对有重大科技发明创造、贡献突出的杰出人才实行重奖机制。

4、建立事业单位档案工资管理办法。实行新的内部分配办法后,工作人员的工资按单位新聘岗位和内部分配办法执行,国家规定调资晋级时,要及时为其办理档案工资调整、申报、审批手续,并作为事业单位人员计发退休费和人员流动时的依据。

5、完善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改革。按照国家、单位、个人之间三方共同负担的原则,逐步形成基本社会保险、单位补充保险、个人储蓄保险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既体现事业单位特点,又与机关、企业保险制度相协调的养老、失业、工伤、医疗、女职工生育保险相配套的社会保险制度。

三、加强组织领导,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城市建设管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城市

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单位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先抓试点,逐步推广。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安定团结。主管部门应及时协调解决改革中出现的争议,依法保护双方合法权益,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下载云南省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补充意见(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云南省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补充意见(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1-1

    过去二十多年的事业单位改革,始终围绕财政来源而扩张、缩减。在财政补助(全额或差额)和经费自理的原则性区分下,单位内部的创收则往往与拨款混同一块。而“公共服务”这个基本属......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考察报告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考察报告站领导:3月25日至30日,人保科罗旭萍参加了由广州市人才培训中心组织的赴重庆进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学习考察。本次考察主要是与重庆市人事......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考察报告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考察报告站领导:3月25日至30日,人保科罗旭萍参加了由广州市人才培训中心组织的赴重庆进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学习考察。本次考察主要是与重庆市人事......

    浅谈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改革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战略任务,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将成为继国有企业改革和党政机构改革之后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又一个新热点。今后五到十年是完善社会......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2-1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问题与路径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滞后性及问题 干部人事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的组成部分,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改革开......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考察报告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考察报告站领导:3月25日至30日,人保科罗旭萍参加了由广州市人才培训中心组织的赴重庆进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学习考察。本次考察主要是与重庆市人事......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考察报告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考察报告范文 站领导: 3月25日至30日,人保科罗旭萍参加了由广州市人才培训中心组织的赴重庆进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学习考察。本次考察主要是与重庆......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3-5

    事业单位改革的发展方向 乔世珊 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十六大精神,必须认真贯彻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规定》,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