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好家风成就好人生(正稿)
张家界市家长学校三年级面授课--传承好家风 成就好人生
张家界市家庭教育讲师团 吴愈才
一、开讲部分:
(一)导语--各位家长:大家好!很高兴能与一起大家探讨家庭教育这个话题。开讲之前,我想先请大家一起分享一篇博文。
(二)博文分享—
这篇博文的题目是《老师不能把你怎样,但外面的世界可以》:
这是一个真实的事情:两名高中男生围殴老师,还对着镜头嘶吼:“我是学生,你们能把我怎样?”这就是被《未成年人保护法》喂得无知无畏的初生牛犊!
对此,我想说:孩子,老师是不能把你怎样,但外面的世界可以的!
我有一个学生,喜欢钻研奥数,但走路慢慢吞吞总爱迟到,同学给他起了个雅号叫“奥特慢”。后来他被父母送到英国念高中。有一次回国,他给我们讲了个经历,却对自己感触很深。
原来他假期去一家华人开的中餐厅打工,结果第一天上班就迟到了五分钟,于是被解雇了。他没有想到,第一次因 为迟到所受到的严厉惩罚,竟是丢了饭碗。而最令他醍醐灌顶的,是那个华人老板的最后忠告:“小伙子,如果我不解雇你,你就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残酷!”
由此,我要说:在中国式教育的娇宠之下,让学生罚站犹如走钢丝,迟到自然可以逍遥法外。但多年以后,因一种积习所引发的重创,那该是多么痛的领悟啊!
有个新闻:一名中国留学生为了和女友约会,未经同意,私自闯入女友的寄宿家庭,被警察以“私闯民宅”的罪名逮捕了。这个热恋中的大孩子怎么都没有想到,一次浪漫的约会竟会约来荷枪实弹的警察。
校园里的温和与包容,让我们的孩子们已经习惯了肆无忌惮地侵犯别人的领地,可以把同桌的课本藏起来,可以在别人的背后画乌龟。但外面世界的秩序和文化却各不相同,所以,这次你不是被警告了,你被捕了!
记得多年前,当班主任,处理过一起校园单车失窃案,案情很快就水落石出,主演就是班上的一个熊孩子。单车物归原主后我将他和他的家长叫来,准备好好聊聊,他的父亲却说:“我们家不差钱,孩子就是一时贪玩,说多了会伤害他的自尊。”
也许,这位天真的爸爸认为,有钱即不算窃,贪玩就不犯法。如果有一天,当比尔盖茨突发奇想去难民营行窃,那就只能当做过家家吗?
其实,在这里我只是想叮嘱一句——孩子,长大之后没 有儿戏,校园之外没有温室!请记住,外面的世界不会轻易原谅你!
是的,亲爱的孩子,老师是不能把你怎样,但外面的世界可以。家长,你可以原谅孩子,但外面的世界不会轻易原谅。孩子的成长没有儿戏。
我们总希望孩子学习高精尖的东西,但我们可能不知道,在这些希望的背后损失的常常是家教和门风,是做人的常识与底线。
有一次聚餐,朋友带着孩子,孩子爬上桌,像飞轮一样转动菜盘,什么好吃就往自己嘴里抢,大人根本没办法伸筷子。我问朋友,你怎么不管管孩子?他说,现代教育要解放天性,不能拿老一套束缚孩子。
朋友的回答似乎很有道理,但他有没有想过,一个孩子最后是要成为公民的,是要进入社会的,如果漠视别人的存在,当别人的权利受到伤害的时候,他的天性能保证他一生的幸福吗?如果一个孩子没有被自己的爹妈管教,那他被社会修理的时候会付出怎样的代价?
(三)问题思考
读了这篇博文,我想问在座的各位家长,你有些什么要说的吗?
结语:读了这篇博文,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思考:好家风能教我们做人的涵养。好家风一代一代的传承,能让我们在这个迅疾变化的时代里,找到内心不变的温暖,找到属于 自己的真正的人生价值和秩序。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和家长的责任是配合学校并超越学校,为孩子不断实现自己的人生超越提供机会、创造机会。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就是在为孩子提供或者说是创造超越的最好机会!
今天我想与大家分享交流的主题是—传承好家风 成就好人生。分五个观点展开。
二、主体部分
(一)家风是什么
央视曾开辟过专栏引导国人讨论:当问及“家风是什么”,很多的人不知所以。其实人皆有家,有家就有家风。什么是家风?简单地讲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从教育学的角度讲,家风是一种无形的潜在的力量,是最基本、最靠谱的家庭教育。在一个家庭中,孩子的一举一动都会打上家风的烙印。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什么样的家风,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家风正,子孙兴,人才辈出] [那么,怎样的家风才是好家风呢?]
(二)好家风的内涵
古语云:德积百年元气厚。好家风应注重修性养德。以《朱子治家格言》为例,“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倡导家风从“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倡导家风从“善”;“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倡导家风从“孝”;“家门和顺,亦有余欢”,倡导家风从“和”。[那么,家风究竟对孩子的成长有着怎样的影响作用?]
(三)好家风的影响作用
好家风,往小里说,可营造父慈子孝、婆媳和睦、子孙出息、人才辈出的幸福家庭乃至家族;往大里说,可影响社会,造福民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正能量。因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千千万万的家庭家风好,就会促进全社会的风气好;各级领导干部的家风好,就会带动和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保持良好的家风。所以说,家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社会风气和党风的好坏,而社会风气和党风的好坏在某种意义上又依赖于家风的好坏。
我们的教材,开篇就以我国古今三位名人“家风兴家” 的案例,具体阐述了好家风对于培养人才、兴旺家族的重要性。其“读书明理、防染纨绔气”“家和万事兴”“家风正子孙兴”“人无品格,下笔无方”,等等表述不一的家教观、育儿经,都是好家风。教材中的这三位名人,左宗棠、李嘉诚、李苦禅,他们或从政或从商或为学,无疑都是成功的,尤其作为父亲,他们在塑造和传承好家风上更是成功的,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后辈所以会名人辈出。
反思当代家庭,为什么会有不少的官员、富豪面临“官二代”“富二代”的种种问题以及“聪明只保得一人,富贵只保得一家”“富贵传家,不过三代”的尴尬结局?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没有形成好的家风,家庭教育不到位。
本地择媳嫁女有“看人家”的习俗,有“选根盘”的说 法,其意思就是一个,实地考察对方的家庭家风。大家在骨子内都或多或少的相信“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的说道。
大家再静下心来想一想,当一个孩子缺乏教养,在外惹是生非,遭人憎恶时,别人常常会怎样指责他?我想无外乎是“娘老子没教好”,更甚者是“有娘养,无娘教”,绝对不会说他是“老师没教好”“学校没教好”“亲戚没教好”吧。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家风对子女的教育影响作用是很大的,家风不好家中就会出恶人、出歹人,家风不好就是家门不幸。
[好家风对孩子的影响如此之大,那么,我们该怎样培养好家风呢?]
(四)怎样培养好家风
怎样培养好家风?我的理解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第一、家庭成员要和谐友爱。家庭成员之间长幼有序、长惠幼顺、相互尊重、相互体贴,是好家风的具体体现,同时这也是教育孩子的先决条件。家长的关怀,家庭成员彼此间的爱护,民主平等的关系,文明礼貌的风气,奋发向上的精神,对孩子健康成长都是积极的动力因素。就如孔融让梨这个故事一样,孩子懂得了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才会形成一个大气的性格,会懂得理解别人,包容别人,这无论是对家庭的每一个成员或是对周围的朋友邻居都是无形的财富(展开:诺比尔将获得者的“幼儿园收获最大”之说;新 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俞敏洪的成功之道)。
所以,为了孩子的进步,为了孩子的不断超越,我们每个家庭都要少一些争吵,多一些尊重和理解!父母要做好榜样,尤其是我们做父亲的更要率先垂范。大家说,男人的“男”怎么写?上“田”下“力”吧。由此意会,男人干的就是力气活儿。我们是男人,一双肩膀一边扛起的是事业,一边扛起的是家庭,所以我们要牢记“屋檐水滴现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些古训,时刻做担待、包容、负责任的的好榜样;我们是母亲,就要勤俭持家,做温良、贤惠,敬老爱幼的榜样,千万不能手提一柄锣,人前人后说婆婆,让“奶奶的岩钵留给你用”的悲剧在我们身上发生。
第二、“笃学修行,不坠门风”,好家庭要有浓厚的读书学习氛围。家庭不只是休息的场所,更应该是学习、进步的主要场所之一。一个家风好的家庭应该时时充满读书学习的浓厚氛围。古语云:书经三代雅人多。腹有诗书气自华。父母要带头读书学习,营造浓厚的终身学习氛围,让孩子从小就融入一种爱学习、求上进的家庭氛围中,萌发一种自发学习、自觉进步的需要,直至形成一种千金难买的学习、上进的自觉行动。
为了孩子能安心读书,静心学习,有条件的家庭,要尽量为孩子安排单独学习、休息的房间,并尽量把房间布臵得有书香气。要尽量避免电视声、会客声干扰孩子。住房条件 不太好的家庭,要尽可能在孩子学习时做到不看电视、不会客。
故事分享:文盲奶奶每天拿着书等孙子下学回家。总结:在这样的奶奶影响下长大的孩子能不上进吗?!古语云: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为了培养孩子们养成好的读书习惯,我们学校每学期都组织了很多不同形式的读书征文活动,我真诚地希望各位家长要积极配合,并乐意参与其中。此前有些家长听到孩子要买书就烦,老是抱怨,又要买书哪里那么多钱。对此我就想不明白了,试问我们男性家长,你一天一包烟,或是几天一餐酒,花的不是钱?再问爱玩牌的家长,你坐在牌桌上,一把出去的是多少钱?你花钱吃喝玩乐和孩子花钱买书,孰轻孰重?俗话说舍得父母的钱学得儿女的乖,所以孩子读书我们要舍得花钱。有的家长可能又要说了,只看到他买没看到他读。这我又要说你了,孩子小自制力差,买了书来他不读,你为什么不检查不督促?退一步讲就算他没读,你了解过是什么原因没读的吗?总之,我要说,在一个家庭中书多总比跑胡、麻将这些赌具多要好,为孩子买书总比为孩子买零食要好,更比你吃喝玩乐有意义!
[古人言“尽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在我国悠久的家风传统中,“勤俭”堪称古今第一家风。所以--] 第三、好家庭要倡导勤俭持家、艰苦奋斗之风。首先,我们在物质生活方面要避免奢华。古人云,要想小儿安三分饥和寒。奢华的物质生活,一会影响孩子身体的健康成长,二会扭曲孩子们的心理。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穷养儿,富养女”的做法是绝对不符合当代社会发展要求的。
今天的孩子难教,是今天的很多父母没有想到的。所谓的初中阶段的叛逆期也是近些年才出现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要我讲,所有这些都是因为家长们对孩子一味的娇惯、娇宠酿成的,是我们家长自己做的孽。我们这代人小的时候,根本没听说这叛逆那叛逆,更少有什么学生跳楼、自杀。为什么?因为那个时候,在家庭家长是勤劳的楷模,在学校老师们是实心实意为学生服务,孩子们接受的都是正能量;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整个社会条件都不怎么好,孩子们想在学校吃餐饭,都是由老师带着,自己上山砍柴火。
再看当下,我们的孩子上学不用背书包(家长充当了书童),回到家内连饭都只差喂了(其实,孩子上学背书包就好比到了年纪要成家,父母年纪大了儿女要赡养一样,那是他应尽的责任,所以学校要求家长接送孩子不进校园,不帮着孩子背书包,大家要配合,书包重了要孩子自己学会清理,有的可以放在教室内,有的可以放在家内,上下学只带要紧用的,否则以后上高中、上大学那就要用卡车驮了;再有的家长抱怨孩子回到家内不吃饭,吃餐饭像赶碾的,这是为什么?家长平时惯的,是你自己造的孽)。
试想,这样惯着长大的孩子今后会出息吗?要我讲,他 们绝对经不起社会的折腾,走入社会后能力肯定不会太强,人缘关系也不会太好,如果一个人连自身最起码的生活起居都照顾不好,那他还有能力帮助别人吗?你既然不能帮别人,别人凭啥会帮你。因此可以说,这样宠着惯着长大的孩子会让做父母的一辈子不得安心。
案例分享:我生养的是个女孩子,一年级……上中学…….下雨天…….大一冰冻…….自主选择职业岗位。
强调:所以,我要请在座的家长朋友们牢牢记住一句话:你对孩子千好万好,不如传承一个好家风好;留给孩子金山银山,不如帮助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
在此,我还要告诫我们的家长:第一、我们不能凡事都由着孩子的性子来,当孩子使性子耍脾气的时候,对其适度的惩戒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不正当的要求,我们该拒绝的要坚决拒绝。比如零食玩具不能孩子一要你就满足他,有家长说,他要哎。那我问,凡孩子要的你都能满足吗?(孙子玩猫捉老鼠的游戏勒死奶奶的案例;中学生拿着菜刀比父亲多给零花钱)。
第二、我们的教育要与学校老师的严格要求要一致,尤其在道德教育、如何做人上,切忌出现“5+2=0”(案例:家长带孩闯红灯)。
[那么,我们家长尤其是父母该怎样做呢?]
(五)家长怎么做
1.管控好情绪,做有修养的好家长 “冲动是魔鬼”。现实生活中,因父母情绪管理失控而家破人亡的悲剧可以说是举不胜举。这一点务必引起我们尤其是年轻的父母们的高度重视,大家血气方刚,一定要学会克制,管控好自己的情绪,不断提高自己的堪忍能力。
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的问题主要是情绪问题,学习不好大多是因为受负面情绪困扰,很少是因为智力问题。家长内心的焦虑与浮躁,比孩子有学习问题更可怕。“心烦意乱”“宁静致远”“静能安神”“静能生慧”,这些成语告诉我们,孩子只有内心平静,才有可能吸收、沉淀、理性思考,才能有远见、卓识,才会发现、创造,才能真正的优秀!
生活在在一个安静愉悦的家庭中,孩子是心安的、是快乐的,你们的亲子关系才是平等和谐的。而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对孩子性格的形成,品质的培养,意志的磨练,与人交往模式的建立,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亲子关系好,孩子才会和家长有良好的沟通,与孩子沟通顺畅,家长才能够很好地掌握孩子的动态,随时掌握孩子的不良行为、思想变化以及孩子的安全问题。
如果我们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对孩子大吼大叫,甚至动以武力,孩子对你有的只会是是畏惧、害怕,大家想一想:你会对一个令你望而却步的长者或领导无话不谈吗?由此推理一个十分惧怕你的孩子能和你无话不说吗?
因此可以说,亲子关系糟糕的的家庭,其教育差不多都是以失败告终的,孩子的心理是不阳光的(土家语:心理不 亮索)。这尤其对我们预防校园欺凌,保障孩子生命健康安全是极其不利的。我们的教材中专门讲了怎样“预防和面对校园欺凌”(第二章第7个专题,60页),大家课后一定要读一读,看一看。此前,很多媒体也多次披露过校园欺凌、校园敲诈的案例。在这些案例中遭毒打、受欺凌的孩子,大多家庭亲子关系不好,孩子内向、胆怯,有事不敢甚至不愿向家人说,结果发展到身心长期受到严重虐待,都不敢向老师和家人求救。所以我们说,情绪失控是教育者和为人父母者之大忌。
总结个人几十年的教育实践和调查研究所得,我发现,人的情绪失控,首先是一个人修养差的一种表现,古言“有理不在声高”。大家仔细回想一下,公众场合叫骂吵闹的,有几个是彬彬有礼、满腹经纶的学者、专家?一般都是些肚子内墨水不多的青皮后生仔。前面我们讲了看人看根盘。大家想,有着这样根盘的孩子今后会是个什么样,孩子就是他的翻版。其次,人的情绪失控,一般都是虚荣心和所谓的面子惹的祸。孩子表现好,考试拿了双百,他高兴得不得了;孩子做错了事,考试差了,就是丢了他的面子,于是轻则一顿骂,重则一顿揍。大家想:这是一个称职的父母应该做的吗?我们要知道,孩子虽然小,但他是一个活生生的懂感情,有思想的人,不是为自己争面子的一件工具。孩子好与不好都是你的,这是无法改变的绝对事实,我们绝不能因为那些不值一钱的“面子”,让自己的不良情绪影响伤及到我们可 爱的孩子们。
案例分享:自家孩子中考失利的情形(想死的心都有)。2.学习教育新理念,做懂教育的好家长
这就是说,作为家长,我们要学的不是奥数题的解法,也不是英语单词的发音,而是学习用现代教育理念教会孩子做人、学习的方法。在座的都是三年级孩子的家长。大家说,比较其他年级,三年级的孩子在身心发展、意志品质、兴趣爱好等等诸方面,是否有不同呢?答案是肯定的。
三年级是低年级向高年级转变的过渡时期,与小学一二年级相比,他们在心理、学习、交往三个方面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因为时间的关系,今天这里,我们只谈心理和学习两个方面的差异。
(1)心理方面 ①个性差别大。
◆表现积极(受好的家风影响,亲子关系好)的:大多能从别人的评价中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
◆表现消极(受不良环境、情绪影响,亲子关系差)的:由于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因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会对自己评价过低,甚至对自己失去信心,自卑、自闭,得过且过,甚至破罐破摔。②小大人意识增强,但自控力还不是很强
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少年期,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在学校内,老师的话不再是圣旨。
◆案例呈现:一位三年级孩子受了冤屈,挨了老师的批评,向同学表示,坚决不做他布臵的作业,哪怕关学到天黑。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淘气、讨厌是家常便饭。谚语“七岁八岁狗也嫌”讲的就是这个。对此,家长必须正视它,接受它,正确引导,逐步改变。
(2)学习方面
从三年级开始,学习需要拿出真本事。
常听有些家长说:我孩子一二年级一直考99、100分,怎么到了三年级就只有90来分、八十几分了?
现实就是这样的。比较一二年级,三年级学生的学习成绩的确会出现很大波动,明显的呈现出两极分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因为一、二年级的时候,有的孩子比较聪明,不太认真学习也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进入三年级以后,学习的内容增多了(考试科目增加了3门),学习的难度增大了(阅读、作文、应用题),加上其心理的波动变化,孩子要保持高分,就必须花费更多的力气,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稍有 马虎,成绩很容易大幅下滑。
二是进入三年级,孩子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所增强,但存在个体差异。表现好的孩子自我约束力和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强,加上会安排,方法得当,学习起来会显得轻松自如,事半功倍,而且长期学有余力。而还有一部分学生,自觉性和主动性不能持久保持,教师和家长的管理稍有松弛,就会无法自制,尤其有些自制能力相对脆弱的学生,还会沉迷于电脑游戏、动画,武打电视、光盘,无拘无束的玩耍中不能自拔,把学业抛至脑后,从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
对此,作为家长,我们的责任就是要适度约束孩子,帮助孩子排除干扰,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兴趣、习惯,明确学习的目标,使他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以巩固。如果三年级阶段孩子能保持良好成绩,小学阶段以后几年的学习会变得更加顺利。相反,如果三年级成绩滑下去太多,基础久肯定不会扎实,以后的学习也会越来越困难。
[过渡语:谈到这里,有的家长会说,我的孩子已经落伍了,后面的学习怎么办?
好办。这就是今天我要谈的关于“家长怎么做”的第三个小观点---] 3.学习教育好方法,做会教育的好家长
我国古代宋人《揠苗助长》的寓言故事,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详吧。大家仔细想一想,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是否有类似于这样的做法呢?其实,世界上万事万物的生长成长,其道理是相通的,都要讲求方法,遵循规律。相对三年级孩子来说,无论他学业暂时落伍,还是淘气惹事不听话,我们都要讲求方法,科学施教。有哪些好方法值得学呢?
(1)多赏识
案例分享:周弘教聋哑女儿成才的事例。周老师是一位普通的父亲,他运用赏识教育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留美博士生和首届海内外《中国妇女》十大时代人物。
周老师感言:上天虽然赐给了我一位有缺陷的女儿,但也因此成就了我的事业(上天是公正的:关上一扇门,自然会开启一扇窗)。周老师现为国际赏识教育学会终身荣誉会长、中陶会赏识教育研究所终身荣誉所长、全球热爱生命奖得主,被授予“赏识老爸”称号。主要著作:《赏识你的孩子》、《生命如水,哪一段不美》、《孩子别怕》、《爱孩子更要懂孩子》、《换种方式做父母》、《教你如何做父母》等。
经典名言:教育子女贵在及时转变态度,态度改变,奇迹就会出现。
前面我们讲到了孩子的成绩暂时落伍了怎么办。一句话,靠孩子自身努力,家长正确引导,及时施以援手和帮助。在行政圈不是流传着这么一句笑话吗: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俩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这在行政圈内是一句笑话,但对我们教育孩子来说可能是一句确确实实的真理。别怕夸孩子他会骄傲,如果他没达到第一怎么会骄傲呢,他只会不断进步。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多用 大拇指,千万别用食指。
案例分享:牛津大学选神童的故事。
但赏识不是娇惯任其所为,不是如前面博文中所讲的那位家长一样任凭孩子解放所谓的天性。对孩子目无他人,唯我独尊,任意践踏社会所必须的公平正义秩序的行为是必须予以约束的。否则,他就会被这个社会所抛弃。
(2)用智慧
案例分享:智慧妈妈教子的故事。孩子上幼儿园了。有一天,妈妈参加幼儿园的家长会,老师告诉妈妈,你的孩子太顽皮了,上课坐不了5分钟。回来孩子问妈妈,妈妈说老师说了,你比上学期更听话了,每节课都能安静地坐上5分钟了,要是你能坚持坐上10分钟,那就太了不起了。
孩子上小学了,妈妈去开家长会,老师说你的孩子倒数第二怕是要留级。回来孩子问妈妈,妈妈说老师说了,你再努力点,成绩肯定会超过班里别的同学。
又一次家长会,老师说你的孩子考班级前三还有一定的距离。回来孩子问妈妈,妈妈说老师说了,你的成绩可以超过班里的冠军。
又一次家长会,老师说你的孩子考重点大学有点困难;孩子问妈妈,妈妈说老师说你能考上名牌大学;
又一次家长会,老师把一张清华大学的通知书交给了妈妈……
这位妈妈就很有智慧,每一次都是以鼓励和宽容的话语 温暖孩子,孩子也很争气,用行动回报了母亲。
我们的教材第23-29页,讲述了一位智慧爸爸教浩浩的故事,请大家课后能抽时间阅读,并做一做其中的小测试,看看你教育孩子是不是很智慧。
(3)讲技巧
怎样讲技巧?先请大家听一个案例:
陶行知先生在做校长时,曾经遇到了两个学生打架,当时其中的一个学生正用砖头砸向对方。陶行知先生及时制止了他们,并让拿砖头的学生到他的办公室去。没想到陶先生让学生坐下后,微笑着拿出一块水果糖说:“这是奖励你的,因为我让你来,你反而比我先到了。”学生听后一脸困惑。接着,先生又拿出第二块水果糖说:“这也是奖励你的,因为我让你停下来,你马上就停下了,表示对我的尊重,我应该感谢你。”学生听后更加不解其意。先生又拿出第三块糖说:“与你打架的学生是一个经常欺负女同学的学生,我对你的侠义精神表示敬意。”这时那位学生已经泣不成声了:“先生,不管怎么说,我用砖头打人是不对的……”先生拿出了第四块糖说:“你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咱们的谈话也应该到此结束了……”。
这是教师教育讲技巧的经典案例。其实家庭教育更要讲技巧。怎样讲技巧,我的理解就是“四乐意一善待”:
①乐意蹲下去
这不仅指身体要蹲下去,更多的是心态上要蹲下去。一 个很好的建议孩子不接受,一般的家长都会不高兴。其实,你应该考虑一下你的建议对于孩子来说是否合适。一般的母亲都喜欢逛商场,但孩子不一定喜欢,为什么?你蹲下去看一看,你就会发现:你逛商场是有目的的,你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商品;而孩子不仅无目标,而且他看到的只是四处走动的腿和脚。如果你还埋怨他(她)不听话,这有道理吗?所以,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我们不妨蹲下去,站在孩子的高度去思考,这样教育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点!
再看今天的讲座。开讲前,主持人给大家提了三个要求: 一是要保持会场安静,不要随意进出,随意讲话;二是要有心理准备,会议可能在一个半小时以上;三是将手机的最好关上或者调整到会议振动状态。讲座进行到现在,这三点大家做到了吗?作为成年人,我们一个多小时都坚持不下来,还有什么理由来责备你的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呢?你要知道孩子每天在教室里要坐上六七个小时,不要说学习,光只是坐恐怕都不好受吧,可是我们家长能体会孩子的苦处吗?还有的家长今天根本就没来,是不是都是有很紧急的事脱不开身?我看不尽然(不排除有极个别的家长,这个时候正在牌桌上或酒桌上昏昏然、晕晕然)。我希望年轻的父母们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不要习惯于当甩手掌柜。曾经有个家长抱怨为孩子的事,老师经常烦他。这个老师问我怎么回答他,我说简单啦,一句话:怕烦你就不生,养不教就是你的过!②乐意走过去
现实中,不少的孩子不愿与大人交流,为什么呢?主要的原因是我们这些成人不愿意向孩子走过去,平等的以朋友的姿态对待他们。大家回想一下,我们老师也好,家长也好,检查孩子作业时用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是不是“把作业拿过来看看!”大家想一想,这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语气,有谁乐意听呢?
假如我们能够换一种态度,变一种语气,用“我来帮你看看”作为开场白来接触孩子,效果是不是要好得多呢?
对此,我是深有体会的:小学的前三年,我是很不开窍的,各科考试十有八九都是吃鸭蛋,直到一次数学课学两位数的乘法…….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说明了教育贵在转变态度,态度转变奇迹就会出现。
③乐意放开手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差是无可争议的事实。但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呢?问题大多出在我们大人。在家里,不管什么事你都给代劳了,他拿什么锻炼自已的能力?我们家长常常会给自己找一个借口: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了,其他事不用他操心。殊不知我们恰恰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生活的能力与学习的能力是具有相通性的,或者说,是相互促进的。
一个自理能力强的人,就会是一个做事有条理的人,也 会是一个思维有特点的人。这些素质同样会表现在学习中,其潜力是无法想象的。因此,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务,我们应尽量放开手由孩子自己独立去完成,最起码要让孩子背好自己的书包走稳自己的路!古语云:娇儿不孝,娇狗上灶。发生在我国的的独生子女金字塔现象,已经很好的说明了这一问题。这些“千般宠爱集一身”的孩子,诚信度、社会责任感、孝亲敬老意识等等,实在不能让人恭维。这是谁造成的,要我说,是家长。(案例:公交车上,一位母亲斥责老人挤到了孩子的座位)。
④乐意鼓励
家庭教育中,分数诚可贵,鼓励价更高。一个人的健康成长是离不开鼓励的,成人是如此,小孩子更是这样。所以我们要乐意更多地从正面鼓励孩子,但这个鼓励它不是盲目地,而是要讲究方式方法,要以精神鼓励为主。至于物质的鼓励,我们一般应选择为他们买一些学习上的用品,而且一般先不急着给他买,要等到他有了一定的成绩的时候,我们再说:“我看见你们班上好多同学都有了XXX,你想不想也要一个?”这样,就把鼓励变成了一种顺理成章的事情。孩子就感觉不到你是在用物质的东西来鼓励她。否则容易让她产生功利思想,好像你是在花钱请他怎么怎么做。
(案例:一男孩学吹笛子,父亲给钱要他吹,邻居老人给钱不让吹,结果孩子谁多给钱就听谁的)。
⑤善待过错 对于优秀学生来说,考察一下家长,一定会有过人之处;对于问题学生来说,考察一下家长一定会找到原因。甚至有更为直接的论断:问题学生背后必定有问题家长。
也许,以上的说法太偏激,作为家长,特别是作为问题学生的家长不好接受。那么我想是否可以变个说法:家长的高度决定孩子的高度。
为了我们的孩子都有比较理想的的高度,我们做家长的首先要让自己有高度。其实我们的孩子都是很优秀,很可爱的,他们会唱歌会跳舞,会演讲会画画,“六.一”汇演、科技创新、机器人大赛、校运会、文化艺术节、征文比赛、“三独”比赛,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天真、那种可爱、那份聪明、那份顽强、那些出色的表现,那些优秀的成绩,带给我们的那是一份份特别的震撼,我们做老师的都感到特别的欣慰。
我们要知道,我们的孩子们每时每刻都是与我们情相连,心相通的,他们都是善解人意的,我们高兴,他们快乐;我们伤心,他们们难过(两个孩子:元旦朗诵比赛,班级成绩不理想,对老师心理的分析;六.一汇演,成绩不理想自怨自说式的原因分析,遗憾的感受;校运会第一,骄傲的让你猜一猜。他们与老师一起分享着成功的快乐,他们与老师一起承担着失败的痛苦。确实是懂事的)。
但孩子就是孩子,是孩子就会犯错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成人尚有许多需要修正之处,我们怎能要求孩子 去做一个“完人”?孩子们犯错,大多数时候是在尝试生活,不完全是我们父母教养的失误,更不等于孩子的成长有问题。
我们不要害怕孩子犯错。如果孩子小的时候,我们处处严加管教,使孩子变得唯唯喏喏,该犯的错误没有机会犯,到了不该犯错的时候,却用幼稚的行为去付出沉重的代价,那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如果孩子从来不犯错误,那才是需要我们担心的。
面对孩子的错误和不听话,我们只需做好两点:一是必须加强自我情绪管理,积极传递给孩子正能量。二要尽力避免说出错误的话,做出错误的事。
故事分享:在美国民间流传这这样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孩子的父亲十分的喜爱樱桃,他在自己的庄园内栽种一大片樱桃树…… 父亲听了小乔治的话,不仅没打他,还一下子把他抱了起来,高兴地说:“我的好儿子,爸爸宁愿损失一千棵樱桃树,也不愿你说一句谎话。”
总结:这个小乔治,就是后来美国的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这句“我不能撒谎”是他治国理政的经典名言)。
4.理解尊重老师的劳动,师生家长同成长
老师是我们人生的指路明灯,引导我们走向正确、成功的道路,俗话说得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们要学会尊重老师,理解老师的辛苦,要教育、引导孩子乐意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人生三不丑:父母、老师、师傅教育打骂)。作为孩子的父母,要注意保持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沟通是人际交往,消除人与人之间的误解的最有效的渠道,千万不要听信他人的一面之词。
这里我要讲一个发生在我国古代大教育家、一代圣人孔子身上的案例:孔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的地方(缺粮)受困,饭菜全无,七天没吃上米饭了。白天睡在那,颜回去讨米,讨回来后煮饭,快要熟了。孔子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一会,饭熟了,(颜回)请孔子吃饭,孔子假装没看见颜回抓饭吃的事情。孔子起身说:“刚刚梦见我的先人,我自己先吃干净的饭然后才给他们吃。”颜回回答道:“不是那样的,刚刚碳灰飘进了锅里(弄脏了米饭),丢掉又不好,就抓来吃了。”孔子叹息道:“(按说)应该相信眼睛(看见)的,但是眼睛也不一定可信;应该相信自己的心,自己的心也不可以相信。你们记住,要了解人本来就不容易啊。”
现实案例展开:《教师节之后调整座位》;结论:缺乏沟通,存在误解。
在平时的接触中,我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孩子换班了,XX老师怎么怎么不行,孩子怎么怎么不喜欢,非转班不可。是不是真的如此?此前,我曾经就经历过这样一个家长强行为孩子转班的案例。
案例分享:四年级孩子强制转班(三次)
具体分析:大家看,这个案例错在老师吗?不是的。错在孩子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错在家长偏听偏信。很多时候,家长口中的这些不行的老师,实际上是学校的骨干教师。问题是他的孩子身上原来有着这样那样的不良习惯,之前的老师一般都迁就了他,而新换的老师可能严格了一些,加之其教学风格又有些不同,于是孩子就不自在了,于是在家长口中“老师就不行”了。在这一点上,我们姑且不论“师道尊严”,大家想,在一个班集体,面对五六十名学生,是一个老师适应所有的学生容易,还是学生适应一个老师容易呀?
这样简单的道理大家都懂,可为什么事情到了头上你就不讲道理呢?这是不是家风差的一种表现呢?对此有些人还振振有词,什么保护孩子的天性啦,发展孩子个性啦。一派胡言,照你这样说,保护孩子的天性,发展孩子的个性,就可以不要三纲五常、长幼尊卑、法令规矩啦。如果这样行的话,哪一天孩子觉得你们不行了,是不是也可以把你们这些娘老子也给换换啦;今后他工作了,如果哪一天看自己的局长不顺眼了,是不是也可以要求县长换局长啦!
那么,老师会不会犯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老师也是人,也会有不足或缺点,甚至会犯错误的。家长如发现某个老师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在恰当的场合进行善意的批评指正,是无可非议的。但少数家长不是这样,自己的孩子学习搞不上去,或者在行为表现上出现了什么问题,他不仅不从主观上找原因,反而迁怒于老师,简单地认为是老师的失职,没有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如果有些微词,仅仅是放在心里也就罢了,而个别家长常常感情用事,当着孩子的面议论, 甚至吵吗老师。这样做很不合适。
首先,这样做很不利于孩子的教育。在孩子眼里老师应该是神圣的,是完全可以信赖的。只有这样,老师的话学生才会听,教育才会有效。而你的行为,只会损害老师的威信,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是“老师也不过如此”,我为什么要听他的呢?父母的话绝没有错,我不好是老师的责任。孩子有了这种想法就会我行我素,老师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孩子身上的毛病也越就不容易改掉。
其次,这样做会挫伤老师工作的积极性。自己的劳动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与理解,对教育工作就会缺乏信心,甚至畏首畏尾,害怕咸吃萝卜淡操心吃力不讨好,不如干脆睁一眼闭一眼。
一位有名的大学教授说过这样一句话:永远不要在孩子面前说老师的不是。我们常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一个整天不信任,甚至鄙视老师的孩子,是不会自觉接受老师的教诲的。即使孩子懂事勉强自己,那样的学习过程也是非常艰难枯涩的,其效果比之孩子愉快的积极的接受教育也会大打折扣。
三、结束语
家长朋友们:德国教育家、世界著名的幼儿园运动创始人福禄培尔有这样一句名言:“(一个)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握在当权者手中,不如说是握在母亲手中。”我们每一个家庭都是一所没有黑板,没有讲台,没有教室的学校,家庭教 育责任重大,家风的好与坏涉及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为此,请让我们一同携手同行,好好经营并不断创新我们的家风,共同为我们的孩子铺就一条通向成功人生的康庄大道吧!
谢谢大家!
第二篇:好家风成就好人生
好家风成就好人生
一户人家,一条家训;一户人家,一种家风。家风、家训,不管多么简单,它们也是不平凡的。因为它们经过多年的传承,伴随了一代代人,启迪了一代代人,也影响了一代代人。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与鞭策,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中国的每一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训、家规、家风,我家自然也不例外。我家的家训是:尊敬长辈、老师;勤劳节俭懂得持家;远亲不如近邻,与邻居好好相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些家训,是自古以来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但真正做到的,却少之又少。长辈们把它们定为家训,是为了让后人牢记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璀璨,我会努力做到,同时也会用实际行动来影响周围的人。我家的家规是:主动向长辈问好;彼此互相尊重;捡到钱包等贵重物品必须上交给有关部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完作业才有娱乐时间;当天的事当天完成,不能拖拉;每天都要适当运动。我家这些越来越完善的家规更是让我了解到了中国文成就了我现在的成绩。我家的家风是:以德立家,以德化的进步。从小,父母就对我严格要求,好的规矩,治家。良好的家风对社会而言,是一种道德的力量。家风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下去。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重提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第三篇:好家风成就好儿女
好家风成就好儿女
吴忠二中 洒金龙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所特有的风气,家风的好坏决定着孩子以后的成就,而家风的形成取决于家庭的主要成员-----即孩子的父母。
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很赞同。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纯洁的心就是一张白纸,我们要怎样做才能让他们描绘出美丽的蓝图呢?作为一个80后,我也在努力继承父辈好的家风之中,养成更适合当代年轻父母的家风。
作为一个80后,我很庆幸我生活在这样的 一个家风优良的家庭里。我的父母是50后,那时的他(她)们生活在一个拮据、人口较多的家庭,作为老大的他们都没有进过校门,早早的承担起了家庭的重负,那时的父亲感觉生活没有了盼头,一直到后来我的诞生才为这个家带来了希望。从我记事起,父母就没有吵过架、闹过别扭。他们给我的感觉是他们很恩爱,家庭很和睦,后来父亲告诉我,恩爱是必须的但需要的是夫妻双方彼此的尊重与信任。
在我小时,家里没有电视,每晚我和妹妹都会坐在父亲 的身边,听他讲他打工时的故事。父亲告诫我:“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几个能吃苦耐劳的。你要从小学会能吃苦,否则不能干成什么大事!”父亲虽然没有文化但我很佩服他,因为他每次故事讲完都会或多或少的映射出一些道理,有的很浅很容易理解,有的很深一时之间还理解不了,但慢慢的有些道理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就明白了,现在想想那些道理其实就是父亲一生生活经验的结晶所在。
父母是一个好客的人,每次家里来客人,母亲总是沏茶做饭,虽然是粗茶淡饭却总是殷勤招待,父亲则是和客人亲切交谈,而我和妹妹则在旁边静静地坐着,有问必答,不问从不插嘴,而且大人吃饭从不上桌,这些都给客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客人也夸我们有教养,其实父亲并没有教我们这些,而是父母言传身教的结果。
父母很重视我的学习,每天晚上我写作业父母总是默默的陪在我的身边,尽管他们并不知道我写的对与错,但他们就这样默默的陪着我,让我感觉他们就在我的身边,让我觉得学习不是在为某一个人学习,而是为了我更是为了他们而学习。每天晚上作业写完都还很早,父亲就对我开始进行“思想教育”,如此日复一日,最终我没有辜负他们的期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跳出了他们那个生活的圈子。转眼我已经成人也成立了家庭也有了自己的小孩,而我所要做的是在我的这个小家庭中营造良好的家风,继续发扬父母的优良传统。
现在我的小孩已经三岁,我也很注重小孩子的礼貌的培养,每次我们带他出门,不管碰的是亲戚还是邻居,我都会主动的问好,同时他也会主动地向人家问好,久而久之这就成为了他的习惯,每每听到别人夸奖我儿子时我的心里倍感欣慰。当然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随着小孩的年龄的增长,我会陪着他读书,慢慢的培养他读书的习惯,因为书本是人类最好的老师,我们从书本中可以窥见整个世界,我还会教给他一些做人的道理:比如要有一颗善良的心,要尊敬老人,爱护幼小,要有同情心。再比如要有一颗正直的心,不贪小便宜,不做损人利己的事,不在背后说朋友坏话。再比如要有一颗宽广的心,男孩子心胸要开阔。不要计较一时得失,多看别人的优点;出问题时多找找自己的原因。不要因为别人比你优秀就嫉妒,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等等。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也应该多学习新的知识,能够在与时俱进的当今,给孩子上好第一课,养成一个好的家风,让我们的孩子代表中国的新时代,为我们培养一代有中国特色的“家风”。
第四篇:好家风正能量
征文活动紧紧围绕“好家风”“正能量”这一主题展开,以学生、家长为切入点,以本地、本家族或亲朋好友家中世代传承的经典家训、约定提炼的现代家规,以及相关的一个故事,一段记忆为主线等进行创作。(可以是亲身经历、切身感受,也可以讲述其他人的经历故事)
好的“家风”是一种向上的正能量
近日,中央电视台推出了一档《新春走基层之家风是什么》的节目,从电视,网络,再到现实生活中,激发了民众的广泛讨论和热议,从普通群众到公务员引发了一场有关家风的深刻讨论。
“爱国就要爱岗敬业,节日更要坚守岗位,更要干好做好”;“国是最大的家,家是最小的国”;“不啃老,不坑爹”;“凭良心做事”;“尊老爱幼”;“穷人的孩子要早当家”;“团结和谐”;“上梁不正下梁歪,德行是根本”;“心胸要宽,做事要执著”;“大鸭有大路,小鸭有小路,如果不游什么路也不会有”„„等等,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但无论何种家风,我们都可以从中体会出一种积极,一种向上,一种健康,一种和谐的正能量。
家风是什么?家风一个家庭长辈教育子女和后代的方式;家风是一种长辈激励后代前行的鞭子;家风是长辈对后代的殷殷期盼;家风更是一种长辈如何教育子女做人处世的态度!家风反映一个家庭的文化内涵,反映一个家族的精神传承,同时也反映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要义!
从“爱国就要爱岗敬业”到“国是最大的家,家是最小的国”体现的是一种舍小我记大我,将爱家提升到爱国的高度,虽然没有那种“虽九死而其犹未悔”和“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大义凛然,但从平凡朴实的家风我们也能读懂其朴素的爱国情怀,从春节坚守岗位,从上九天揽月到下五洋捉鳖的实际行动中,更能体会到爱国就是从这些朴实无华的实际行动做起,从这些朴实的家风中激发出的正能量。
从“不啃老,不坑爹”,到“穷人的孩子要早当家”体现的是一种对自立自强自尊的敬仰,梁启超曾言,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富则中国富。曾几何时,拼爹成为了新一代青年人的代名词,更激发人们对少年一代新青年一代的担忧,这些家风就是对拼爹的最好批驳,股神巴菲特曾有句名言“我想留给子女的东西,应该是足以让他们能够一展抱负,而不是多到最后让他们一事无成”。这都是一脉相承的家风,都是一种勉后辈奋发图强,自立自强的家风,是一种积极的正能量。
从“团结和谐”到“凭良心做事”体现的是一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的精神,体现的是一种厚于德,敏于行,诚于信的诚实守信,德行为本的社会风尚。建设和谐的新中国,实现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这种家风,离不开人人凭良心做事的基本行为准则。团结和谐需要每一个家庭,需要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从一言一行做起,从细枝末节做起,小事讲风格,大事讲原则。只有人人都凭良心做事,德行为本,我们的社会就会少一些不稳定,多一份团结和谐。
从“心胸要宽,做事要执著”到“大鸭有大路,小鸭有小路,不游什么路也不会有”体现的是一种不守成,要创业的思想,体现的是一种激励后代既要传承先辈的事业,更要积极创新的开拓的精神,体现的是一种要持之以恒,要一以贯之的毅力和恒心。不一定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栋梁之材,但每一个人都可以做一个小小的火柴,将每一根火柴汇聚起来,也能燃起熊熊火焰!不一定每个人都能走上康庄大道,但每一个都可以做一颗小小的鹅卵石,汇聚起来也能铺成平坦的大道!宰相肚里能撑船是对心胸要宽的最好解释,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一种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精神传统,延伸到个人宽广的胸怀更能帮助个人搭建更多的社会交往平台,拥有更多的朋友,拥有更多的相助,给自己的事业增加更多胜算的筹码。
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一言以蔽之,殊出而同归,它们都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一种道德的支撑。是激励一个人前行的力量,是牵引一个民族成长的标杆,是引领一个国家成熟的方向!是一种积极,向上,健康的正能量!(罗雄武)
好家风正能量
1、不同的家庭氛围会塑造出不同的性格和处事之道。有的家训处事公道,积德行善;有的则自私自利,背信忘义。因此,家风的纯正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风气。
良好的家风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如果一个人的家风严谨、朴实,那么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往往受到家风的熏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人也不会走上邪路;如果一个人的家风不好,家长不注意管教孩子,任由孩子胡作非为,那么这样的孩子很有可能变成“问题少年”,更有甚者受到外界的影响而走上犯罪道路。我很庆幸我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爷爷很重视读书,家里崇尚读书的风气也很浓。我记得小时候,爷爷给我买的最多的不是玩具,也不是零食,而是书籍。爷爷经常说:“一个人最可怕的不是缺乏物质,而是精神上的贫乏。”
自从我懂事起,爷爷就教我读《三字经》、《百家姓》,“人之初,性本善„„”爷爷在教我读的时候,也告诉我其中蕴含的道理。记得有一次,爷爷告诉我:“‘百行孝为先’这句话说的是,我们做人要懂得尊敬长辈,对长辈要尽孝道,一个人对自己的父母不孝,这种人也不能指望他去爱别人。”正因为如此,每当家里吃饭的时候,我们总是把好的东西留给爷爷奶奶吃。有一次,我生病了,妈妈帮我炖了条鱼,还煮了个鸡蛋,我把东西端到爷爷房里,爷爷抚摸我的头,“乖孙,你生病了,这个还是你吃,给你身子补营养。”我回答:“爷爷,我壮得很,没事。”那时,我看到爷爷眼里有一丝泪水。
爷爷不仅要求我读书,还让我坚持锻炼身体,爷爷常说:“没有好的体魄,将来怎么为国家做贡献?”爷爷爱看历史书籍,经常告诉我一些名人伟事,他说的最多的就是周恩来总理,周总理在读书的时候,老师就问他读书的目的,周总理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爷爷经常教导我,一个人一定要把自己所学的东西投身到社会建设当中,要做对国家有益的事。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爷爷在给我讲“嗟来之食”时,说故事里的主人公不吃别人施舍的东西,最后饿死,这个人很有骨气,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我一直将这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
记得有一次,家里的米用光了,母亲让我去堂婶家借点,堂婶一副势利的表情,直接把我轰出门,“你们家不是很有钱吗?怎么跑来跟我这个破落户借米,真是笑话,就是有也不借。”我回到家,把这些告诉母亲,母亲把我搂在胸前,这时爷爷来了,“乖孙,你做得对,既然你堂婶不肯借给咱,我们也不必低声下气,男儿膝下有黄金,人家陶渊明都不为五斗米折腰哩!但是你要记住,以后长大了,碰到需要帮助的人,你一定要尽力帮助别人。”爷爷这段话对我以后步入社会工作影响很大,在单位里,每当碰到单位为灾区募捐或者到医院义务献血,我都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因为我知道与人为善,就是于己为善,能够帮助别人,自己也活的开心,总之一句话:“人善天不欺。”
高三那年,我高考失败,整天在家唉声叹气,仿佛眼前只有高考一条路,当我决定复读一年,再次参加高考的时候,我把自己关在屋里,整天拼命读书做题。那一天,当我收拾好行李准备去学校的时候,爷爷来送我,我们一路走一路聊天,“乖孙,人生不止一条路,高考只是人生一个片段而已,读书却是伴随你一生的,你要记住,千万不要为考试而读书,要为自己的人生而读书,多读书,学会做人的道理,这才是正道。”在经过村里的状元泉的时候,爷爷说道:“乖孙,这是我们村里的状元泉,你喝一口吧。”我捧起一口泉水喝,泉水甘甜清凉。参加工作以后,我依然保持读书的习惯,偶尔也写写文章,当我看到身边有一些朋友误入歧途,去吸毒、去赌博,搞得倾家荡产,我很庆幸自己一直谨记爷爷的教诲。
爷爷,在你有生的日子里,我会依旧敬你、爱你、恋你,你给我一生的感动,永远都是心弦上那道不逝的风景!
2、“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润物无声地影响孩子的心灵”,这是中宣部部长刘奇葆的感言。是的,家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也是一种有形的传承。家风一般通过家规、家训等有形的行为遵守,形成一个家庭或家族无形的道德精神氛围。自古以来,文化家庭都讲究“家风”传承,很多历史上曾经显赫长久的家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训和家教。泱泱华夏文明中,很多经典古籍都留下了家风传承的影子,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如《国语》、《论语》等许多典籍中都蕴含家风家教精神,《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更是成为家教典范。
不同的家庭氛围会塑造出不同的性格和处事之道。有的家训处事公道,积德行善;有的则自私自利,背信忘义。因此,家风的纯正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风气。
以家规为载体,诠释正能量。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是长期积淀而成的外在风格和内在风味,并非一人之言、一时之感。提到家风,我脑海里不禁跳出小时候的三个画面:吃年夜饭时,爷爷告诫孙辈“夹菜只夹自己够得着的”、注意自身礼仪;爸爸用自己的艰辛勉励我遇到困难咬咬牙就能坚持下去;妈妈连续四个昼夜不眠不休照顾重病的姥姥,回家后告诉我其实爱就是不求回报、不计过程的付出。时过多年,这些教诲仍对我影响至深。家风,在我看来,就是长辈言传身教传授给后辈的行事为人的方法和道理,并且代代传承、完善和丰富。
家风无言,却可以规范做人做事基本原则。我很幸运在一个有着好学、勤俭、孝顺家风的家庭里成长。这样的好家风,无疑是我今后人生道路上的无价之宝。
好家风正能量征文600字三
每个好的家庭都要有好的家风„在每个美好幸福的大家庭中,都会因为爸爸妈妈的陪伴而温暖,同时也伴随着家风的和谐气息。
一个好的家风可以让一个孩子很好的成长,而我就生活这样一个很好的家风中。在家中父母难免会因为一些磕磕碰碰而吵架,但他们从不会互相指责、斥骂,更多展现在我面前的是他们理性的一面。平时在家中妈妈也会常常唠叨在学校应该怎么尊重老师同学,更会讲一些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时间久了我脑海中也会时不时的出现这几句话,与其说她是生我养我的母亲,不如说她是我人生的第一个导师。
每次饭桌上的话题都是最多的,我总是觉得每天的这个时候都是对一天的总结,当然饭桌上的礼仪是一定要遵循,妈妈常常对我警告的有这几点:
1、吃饭不要狼吞虎咽,嘴巴不能发出吧唧吧唧的声音。
2、吃饭时严禁边吃饭边大声说话。
3、不能翘腿。等等......虽然还有很多条的规矩但是正是因为有这些束缚着我让我更好的成长。而我和妈妈之间也不仅仅只有这些法则。
“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该玩的时候玩!”母亲嘴中也总是挂着这句话。是的,该学习的时候学习:我和妈妈做了一个作息表,周一至周五毫无疑问的是学习,一直到周六下午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加上课外的练习。该玩的时候玩:每个周日妈妈都会带我出去玩,虽然名义上是“玩”,但是每次出去都会遇上一些形形色色的人,这也算是让我“长了见识了”。
常常会听到旁边的人会被这么赞扬“这个孩子真有修养,看上去就很乖的样子。”我想之所以这个孩子会被人这么夸奖是因为她长期处于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一个人的修养是一时装不来的。就好比街上的一些小混混他们何尝不是处于一个不好的社会环境中,而且他们大多数家中都不会有一个良好的家风,才会导致他们这样,相反如果他们的家人更多一点关爱他们,家中也没有什么不好的风气,他们也不会迈出小混混的这一步。
所以我们要建构和谐家风,父母在家中要学会树立好榜样同样也要与孩子保持亲密无间的关系,在孩子面前更要学会抑制住自己不好的情感;孩子也要学会设身处地的去理解父母,尽量做最好的自己,展现在父母眼前。
第五篇: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 ——中班年级组家长培训会内容
第一篇:习惯养成的重要性
一、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
1、习惯:所谓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实践中,经过环境的影响,特别是教育的训练所形成的稳定的行为方式或行为倾向。
2、行为习惯包括道德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对于小班幼儿来讲,生活自理的培养也很重要。
二、幼儿期培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1、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这可以主宰人生。
一个学生生活、卫生习惯好,就有益于身体健康成长;文明礼貌习惯好,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定能取得好的学业成绩,习惯对人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的成功至关重要。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不好,则终身受其害。”许多名人的造诣与他们的良好习惯密不可分,孔子的博学与他的“每事问”的习惯;诸葛孔明的神机妙算与他“一生唯谨慎”的习惯,鲁迅的“随便翻翻”习惯,孙中山的“天天读书”习惯、毛泽东的“多思”习惯等,都是极有说服力的典范。
2、幼儿时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黄金时期
A、2.5-6岁是儿童习惯培养的最佳时期。这就象陶艺,在泥的状态下,你把它塑造成完美的,他就是完美的,你扭曲他,他就是扭曲的状态,等到烧制成了,再也无法改变。上海外国语学院一个博士生导师专门做了一个课题研究,最后得出结论,同等智商幼儿园、小学开始学外语的孩子和初中学外语的孩子到了大学二年级,他们的英语水平几乎就一样了。
B、良好的行为习惯、思想品格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我们举个小例子,就比如说教孩子说“对不起”“请”等礼貌用语,这些看似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却导致我国每年因琐事纠纷而发生近六十万起刑事案件,占全国每年刑事发案总量的85%。也就是说现在的青少年,成人因为从小没有人教他们学会尊重别人,没有教他们做错事要说对不起,没有人教他们在别人做错事时要学会宽容,结果每年都有近百万人因此被关进牢房,被判几年,几十年甚至被执行死刑。同样有近百万人被伤害,有的甚至致残,乃至死亡。所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容小视。
三、家庭教育对幼儿行为习惯形成的影响:
孩子能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学业和事业能不能成功,能不能成为对社会和人类有用的人才,家庭教育至关重要。家长的教养观念、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教育技巧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孩子的未来,从某种意义上讲,家庭教育甚至比学校教育还要重要。
经过权威机构的调查,我们发现,幼儿生活自理能力与幼儿家庭结构有很大的关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幼儿中有85%是生活在三代同堂的家庭里,爷爷、奶奶事事不舍得放手让孩子做,这样孩子既得不到学习和锻炼,又养成了懒惰的坏习惯,所以生活自理能力极差;在培养幼儿礼貌待人良好习惯方面:占被调查总数96%的幼儿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尊老教育,这些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尊敬老人方面的表现也是比较好的,另外4%的家长没有想过教育幼儿尊敬老人这个问题,自己在家中的表现也比较随便,结果发现这些家庭中的幼儿在尊老方面表现较差。
四、家长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
“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你对他笑,他对你笑;你对他好,他对你好”,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的言行、态度,都在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大人睡眠时间晚、吃饭时间不固定或边吃边看电视、用完东西随手放臵、在家鼓励孩子学习孔融让梨,而在公共汽车上却与老人、儿童抢位子,或者在“禁止入内”的牌子下让孩子爬到雕塑上摆pose等等,都或被孩子模仿。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第一个镜头,是一位年轻的妈妈给年迈的婆婆端来洗脚水,为婆婆洗脚。跳过镜头,则是一个可爱的小男孩,端着一盆水,很费力、却很开心地朝自己年轻的妈妈走去。然后是从幕后传来的话外音:中华美德,代代相传。广告中的妈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孩子:该怎样对待父母,该如何尊敬老人;孩子也就立即从妈妈的行动中,学到了孝敬父母的良好品德。“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家庭教育的好坏,就如这春雨一般,都是“润物细无声”的,所以作为家长,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用自身良好的行为去引导孩子,就能更多体会到这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了。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具有良好性格的人,父母就要时时检查自己,努力克服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如排队购物、让座、不随地吐痰等到细节都是如此,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父母一定带头不做。
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个性;播种一个个性,收获一个命运。的确,一个人的行为习惯对其性格塑造和后天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处在幼年期的孩子,大人榜样引导是促使孩子健康成长的催化剂,我们应该成为孩子的引路人和导航灯。
第二篇:行为习惯养成的原则及方法
下面我就针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应把握的原则和如何培养并巩固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几点建议与各位家长共同学习、共同探讨:
一、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应把握的原则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成人和幼儿不断的努力,成人对幼儿的要求要严格、始终一致,不能朝令夕改,要常抓不懈,这样好的习惯才容易形成。家长朋友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要把握一下几个原则:
1、注意第一次的原则:
2、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原则:幼儿因其年龄小,能力差,开始学习某种动作、习惯时,不宜提出过高的要求,以免幼儿一时达不到要求,而损害起积极性,宜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3、坚持正面教育原则:成人对幼儿表现出的良好行为要给予肯定,并用表扬和激励进行强化。
4、榜样示范原则:成人要以身作则,要求幼儿做的事情,成人一定要首先做到,对幼儿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5、一致性原则:习惯的形成需要一定时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在一个阶段内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和幼儿园是否一致,家里成员对孩子的要求是否一致,都会影响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因为孩子还缺乏判断力,成年人对他要求不一致,会让孩子不知该怎么做,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
6、持之以恒原则: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一般来说,是要经过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的一个过程。需要家长坚持不懈,反复强化的训练才能形成。
7、整体性原则:从孩子生活、学习的整体性,也就是要把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放在幼儿一日生活中。
二、如何培养并巩固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几点建议:
1、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些锻炼的机会和条件。
﹡家长应去掉心疼、怕添麻烦的心理,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放手让孩子去做,不溺爱,不过度保护,不包办代替。
﹡有这样一例,家中来了客人,孩子也去“添忙”拿碗筷摆放,家长一顿喝斥,让孩子站在了一边,这样孩子失去了锻炼机会,也失去了兴趣,直接导致孩子日后不愿意干活。
﹡此外,在家里,家长要把生活安排得有条理、最好为孩子设臵固定的格子、抽屉,放他们自己的衣物、用具、图书等,让孩子“从哪里拿的放回哪里去”,不断督促,久之就形成了随时整理物品的好习惯。
凡事为孩子代劳,会弄得成人疲惫不堪,严重妨碍孩子的健康成长。因为“一切都让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所能给予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2、要纠正孩子已经形成的不良习惯。
﹡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比如说谎、骂人、打人、不讲卫生、胆小等)
﹡当孩子表现差甚至退步时,要立即指出来,明确表示失望、悲伤、焦虑、生气等态度,让孩子为自己重犯错误感受到羞愧。明确告诉孩子父母希望他改变什么,只要他改正错误,就是好孩子。
﹡要随时表扬孩子的好行为和为改掉不良习惯而做的努力。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告诉他:“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是爸爸妈妈的骄傲”“你长大了”……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爱。
﹡遇到困难时,让孩子学会说“让我自己来!”“我长大了,让我试试吧”!等话语,激励孩子充满自信、充满勇气和干劲。
﹡在孩子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可能表现时好时坏,这就要求家长要以极大的耐心去监督检查,帮助孩子逐步改掉不良习惯。
3、家长要经常和老师沟通,保持家园同步。
4、必要的惩罚是习惯培养的辅助手段。在孩子不听话或做错了时可以不准他出去玩、不准看动画片、不准玩电脑游戏、冷漠孩子、不和他说话等。
5、家长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体会到一个好的行为习惯对自己、对他人都是有益的。﹡在日常生活中,该碰的钉子要让他碰,该绕的弯路要让他绕,该受的苦累要让他受,该动的脑子要让他动。
﹡还可有意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通过体验来理解“做什么和为什么要做”的道理。比如,坐火车、坐公共汽车时,拥挤的人群和有秩序排队的人群比较哪个更文明更令人舒服;行人乱丢东西,环境会变成怎样?不讲卫生蓬头垢面的人,大家会敬而远之。按时吃饭、休息就会少生病等等,使孩子学会理解、体谅和关心人和事物,自觉地学习和保持好习惯。
6、家长要为孩子起到榜样的作用。
﹡“不要以为你们在同孩子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在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孩子。
﹡模仿是孩子最早的学习方式,父母如何待人、如何做事、如何学习等行为,对孩子来说,就是一本没有字的生动教材。所以父母的良好习惯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主要前提,父母对人热情、诚恳、文明礼貌,孩子就不会对人冷漠、粗鲁;父母爱读书,经常看书,逛书店,孩子也会爱看书。
﹡有位母亲平时说话声音很大,一次她女儿和她说话声音也特别大。母亲说:“跟我说话,嗓门为什么这样大。”女儿的回答是:“跟您学的。”
﹡一位刚上幼儿园小班的男孩,中午午睡时总把脱下的外衣叠得很整齐。当老师表扬他时,他说:“我妈妈每次睡觉时总把衣服一件件叠得很整齐,放在一边。”
可见,父母的言行在无形中构成了孩子学习的榜样,这就是无声胜有声。
7、一旦决定对孩子采取一项合理的教养措施,就必须全家一致,说到做到,否则会降低父母在孩子心目的威信。习惯也很难形成。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如果我们真爱孩子,那就静下心来,为他播种一种良好的习惯吧。
三、行为习惯方面的至理名言:
下面我们带着各位家长来听一听许多教育家对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至理名言,希望与各位家长共勉:
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习惯。”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将不断地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享受着它的利息。”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福,习惯养不好,则终身受其害。”
总之,亲爱的家长朋友:“少年若天成,习惯如自然”。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好习惯的养成将使孩子一生受益无穷,坏习惯的形成祸害孩子终生。幼儿期既是容易接受教育的时期,也是人生诸方面的奠基时期。为了让孩子成为栋梁之材,还需要家长的配合,让我们家园同步,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抓好这个教育的黄金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