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优质均衡迎查名词解释与统计口径..(定稿)
县(市、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指标
名词解释与统计口径(试行)
自评数据统计总要求
1.自评数据原则上按照国家统计口径执行,并与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督导统计口径一致。
2.有关区域社会和经济的常态数据按上年年末统计数据填报,优质均衡发展的数据按即时状态填报。如即时数据与年报数据有差异的,要具体说明。
3.所有数据应有根有据,或年报数据,或学籍平台数据,或汇总数据,切忌弄虚作假,也不能马虎出错。
4.列入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的数据,除注明统计范围的,均涵盖辖区内所有公办与民办、直属与他属、普通学校与特殊教育、独立与一贯制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在相关指标里应分拆统计、核算。
5.严格按公布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指标名词解释与统计口径》和《自评表》限定的时段、对象统计,不能随意变动。
6.《自评表》所指近三年,包括指从当年向前推算的两年。如2012年申报,当年指2012年,上年指2011年,前年指2010年。
7.自评评分应严格按照《评估手册》“评估实施”中的“评分细则”客观评定。8.凡表格列项而又无法提供数据的应在相应位置以“0”表示。9.所有汇总数据应与相关学校的台账数据一致,并有案可稽。10.凡特殊情况样表不能容纳的情况可在相关表格中增加行和列,予以补充。
江苏省教育评估院 二〇一二年十月十七日
县(市、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指标
名词解释与统计口径(试行)
江苏省教育评估院 二〇一二年十月十七日
自评数据统计总要求
1.自评数据原则上按照国家统计口径执行,并与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督导统计口径一致。
2.有关区域社会和经济的常态数据按上年年末统计数据填报,优质均衡发展的数据按即时状态填报。如即时数据与年报数据有差异的,要具体说明。
3.所有数据应有根有据,或年报数据,或学籍平台数据,或汇总数据,切忌弄虚作假,也不能马虎出错。
4.列入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评估的数据,除注明统计范围的,均涵盖辖区内所有公办与民办、直属与他属、普通学校与特殊教育、独立与一贯制学校,九年一贯制学校在相关指标里应分拆统计、核算。
5.严格按公布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指标名词解释与统计口径》和《自评表》限定的时段、对象统计,不能随意变动。
6.《自评表》所指近三年,包括指从当年向前推算的两年。如2012年申报,当年指2012年,上年指2011年,前年指2010年。
7.自评评分应严格按照《评估手册》“评估实施”中的“评分细则”客观评定。
8.凡表格列项而又无法提供数据的应在相应位置以“0”表示。9.所有汇总数据应与相关学校的台账数据一致,并有案可稽。
10.凡特殊情况样表不能容纳的情况可在相关表格中增加行和列,予以补充。
1.普及巩固与机会均等(1-1)
【主要指标】
1.每名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9%以上,辍学现象基本消除。
【评估要点】
(1)适龄健康儿童少年按时入学率达到100%。
(2)控制儿童少年辍学措施落实,成效显著,小学、初中义务教育巩固率均达到99.9%以上。【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适龄”儿童少年:指的是区域内户籍人口中,符合《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2010)所指“凡当年八月三十一日之前(含八月三十一日)年满六周岁的儿童”。
2.“健康”儿童少年:指的是非残障儿童少年。
3.“按时入学”:指的是符合法定入学年龄的儿童少年不得延迟入学。适龄儿童少年确因身体状况等原因需要延缓入学的,根据有关规定,“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提供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身体状况证明,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4.“入学率”计算原则上按普九统计口径执行。入学率=起始年级入学人数÷适龄儿童数(不含残障儿童)*100%。
5.“巩固率”计算原则上按普九统计口径执行。参考公式:巩固率=本年6年级(9年级)在校生数÷(当年起始年级入学人数+转进人数-转出人数)*100%。分子分母均含保留学籍外出借读或休学人数,所有数据均以学籍平台记录和基层单位年报表为依据。
2.普及巩固与机会均等(1-2)
【主要指标】
2.公办学校(含区域内市属学校)实行划区招生、免试就近入学,每所公办学校择校生比例低于招生总数的10%。【评估要点】
(1)区域内所有公办学校“学位”不少于适龄儿童少年数的90%,区域内所有公办学校均实行划区招生、免试就近入学,民办学校规范招生、免试入学。
(2)区域内每所公办学校选择性招生比例控制在招生总数的10%以内(主要面向具有个性发展需求的学生),无收取择校费等违规行为。
(3)不得要求学生提供各种学科竞赛成绩、奖励和各类考级证书并将其作为入学条件和依据。【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公办学校”:就是由教育行政部门利用财政拨款主办的学校,它是区域义务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包括目前由省辖市教育行政部门直接主办主管的“市属学校”。凡国有资产投资主办的、控股的,公办学校出资控股并管理的,均视同公办学校列入评估。
2.公办学校“学位”应依据现有学校总量、既定的办学规模和现代化办学标准规定的班额计算。3.“择校生”:是指未按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划定的学区就学而自行选择其它学校就读的学生。符合入学条件的外来务工子女就近入学、安置入学不在其内。本项评估包括一年以上的借读生。表1-2-2《小学、初中学校本年择校情况统计表》中“择校生数”指本校在校生数中的择校生人数。“择校生占比”的计算为“择校生数/实际招生数”。
4.“主要是面向具有个性发展需要的学生”中的“主要”:数量要求即指比例不低于择校生总数的80%,其余20%以内的择校对象可以是政策性照顾、有其他特殊情况的学生,且不得收取择校费用。
3.普及巩固与机会均等(1-3)
【主要指标】
3.留守儿童少年、残疾儿童少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的助学体系完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以上,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率达90%以上。【评估要点】
(1)留守儿童少年、残疾儿童少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的助学工作有稳定的政策措施,有长效的管理制度,有充足的经费保障,受益面达到90%以上。
(2)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8%以上,随班就读儿童少年享有个别化教育指导。
(3)符合入学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90%以上在公办学校就读。【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留守儿童少年”: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儿童少年。
2.“残疾儿童少年”:主要是指视力、听力、语言、智力等有残疾的儿童少年。该类学生一般须有地方有关部门的名册为据。
3.“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指城乡低保家庭或持《特困职工证》人员的子女;无生活来源和无法定扶养人或社会福利机构收养的孤儿;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人员、革命烈士或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等。
4.“学习困难学生”:是指那些因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在学习、锻炼、生活等方面处于困境的学生。
5.“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是指当地政府明文规定的入学对象,一般指父母离开户籍所在县(市、区),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在本市(县、区)从事相对稳定(一年以上)工作(不包括在设区的市的行政区域内区与区之间异地居住),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流入地暂时居住有学习能力的6至14周岁(7至15周岁)儿童少年。
4.普及巩固与机会均等(1-4)
【主要指标】
4.平等对待每名学生,所有学校招生公开、均衡编班,没有分重点班、快慢班、特长班、实验班等违规和各种变相违规行为。【评估要点】 种变相违规行为。【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所有学校”:包括区域内的所有招收中国籍学生的完全小学(教学点)、独立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初中部、十二年一贯制小学初中部等,无论公办还是民办,直属还是他属,独立还是一贯制。
(1)所有学校均衡编班,不分重点班、快慢班、特长班、实验班等,无各5.普及巩固与机会均等(1-5)
【主要指标】
5.四星级普通高中等优质学校将70%以上的招生指标均衡分配到所有初中学校。【评估要点】
(1)区域所属四星级高中均按70%的比例分配招生指标并第一批录取,凡在本区域内招生的他属四星级高中均能执行。
(2)所有初中学校按规定公布分配指标、推荐条件、录取程序、录取结果,综合衡量、规范推荐。【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70%的指标生分配比例:均以江苏省学籍平台、基层单位年报表、年度招生计划文件的数据为基础计算,如有变化需详实佐证。
6.规划布局与办学条件(2-1)
【主要指标】 6.合理规划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新农村建设、城区改造、新城建设按规定配建中小学。【评估要点】
(1)合理规划、设置公办学校,民办学校纳入区域学校布局统一规划,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的需要。
(2)按照教育部“逐步实现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学校的分离” 的要求规划并促进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独立办学、均衡发展。
(3)新农村建设、城区改造、新城建设按规定配建符合《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的中小学,并交教育部门办学。【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高初中实行分离办学:主要依据相关学校的独立法人证书、财政经费独立账户、土地房产证书、校长任命文件、基层单位年报表等。
7.规划布局与办学条件(2-2)
【主要指标】
7.学校规模适度,与基本办学条件相适应,实行标准班额,原则上小学班额不超过40人,初中班额不超过45人。【评估要点】
(1)学校规模适度,小学一般不超过6轨、初中一般不超过8轨,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班级总数一般不得超过60个且与基本办学条件相适应。制定并启动超大规模学校分流生源的计划。
(2)实行标准班额办学,小学班额不超过40人,初中班额不超过45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占本地生源30%以上并以公办学校吸纳为主要形式的地区,每班可适度放宽,但不超过10人,并有规划保证3年内逐步达到标准班额。
【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数占本地生源总数30%以上”的计算:以相关学校的年级为单元,以当年本地生源总数为分母、当年入学的随迁子女数为分子。
2.关键数据2-2“学校规模”的统计对象包括区域内所有学校。
3.班额的计算:特殊教育学校除外。普通学校以学籍管理系统中全部年级的学生数为分子、班级数为分母分别计算小学初中班额。
8.规划布局与办学条件(2-3)
【主要指标】
8.所有学校基本符合“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小学之间、初中之间生均办学条件大体相当。【评估要点】
(1)所有学校及办学点的办学条件基本符合《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达标学校超过80%,且未达标学校的达标项目数不低于80%、不达标项目的实际水平不低于80%。
(2)小学、初中的生均占地面积、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台数、生均图书册数等6项指标的综合差异系数低于0.55。【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所有学校及办学点”: 包括区域内的所有招收中国籍学生的完全小学(教学点)、独立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初中部、十二年一贯制小学初中部等,无论公办还是民办,市属还是区属,独立还是一贯制。
2.“所有学校及办学点的办学条件基本符合《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中的“基本”的含义:就是评估要点(1)中设定的三个80%:达标学校超过80%;未达标学校的达标项目数不低于80%;不达标项目的实际水平不低于80%。
3.小学办学条件优质均衡6条基本要求:(1)生均占地面积达到20平方米;
(2)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校舍)面积达到4.5平方米;
(3)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到8.5平方米;田径运动场不低于200米的环形跑道;
(4)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500元(有关部门按“十二五”教育装备标准2类标准测算的数值);
(5)生机比达到14:1;
(6)生均图书数达到20册,年生均购书1册。4.初中办学条件优质均衡6条基本要求:(1)生均占地面积达到25平方米;
(2)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校舍)面积达到6平方米;
(3)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到10平方米;田径运动场不低于300米的环形跑道;
(4)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2200元(有关部门按“十二五”教育装备标准2类标准测算的数值);
(5)生机比达到10:1;
(6)生均图书数达到30册,年生均购书1册。5.关于校舍面积与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面积:
按照教育部、城乡建设部标准,学校建筑分为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三块。鉴于小学和初中非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体量较小,有些用房又难以区分功能,“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面积”一项评估数据暂按年报统计口径中的“校舍面积”填报。省优质均衡发展具体指标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保持一致,按小学4.5平方米、初中6平方米核算。
6.非独立小学初中各类资源计算:
(1)对九年一贯制学校,先根据小学、初中各自规模,按照“一个小学生:一个初中生=1:1.1”的比例对学校办学条件进行拆分,再按小学和初中各一所纳入统计。
(2)对完全中学、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先根据初中、高中各自规模,按照“一个初中生:一个高中生=1:1.2”的比例对学校办学条件进行拆分,再将其初中部分按一所学校纳入统计。
7.小学(初中)各评估指标的差异系数计算方式(具体计算可下载江苏教育评估网——项目公告中的差异系数计算器):
小学(初中)各指标的标准差
小学(初中)各评估指标的差异系数= —————————————
小学(初中)各指标的平均数
即,其中s为标准差,X为全县平均数。
ni
S(PPN)XiXi 28.网上上传材料:(1)“县级《现代化办学标准评估办法及评估指标》”,指县级政府或教育部门等按照《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制定的评估办法、评估指标或评价细则。与23条“网上上传材料”目录中的“县级政府制定的《《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实施办法和评估细则”一致。
(2)表2-3-1《县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均衡情况分校统计表(小学)》和表2-3-2《县区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均衡情况分校统计表(初中)》中的“省级标准达标度”是指学校实际数据与表格中省级标准之比。可以到“江苏教育评估网”上“项目公告”栏中下载计算器来计算。
(3)表2-3-1和2-3-2,删除最后一列“综合差异系数”,在每个表格最后一行加两行,一行为“县区单项指标差异系数”,一行为“县区综合差异系数”。
9.规划布局与办学条件(2-4)
【主要指标】
9.所有学校实现基于教育城域网的“班班通”,共享网络课程、虚拟实验室、数字图书馆等优质教育资源。【评估要点】
(1)所有学校(包括教学点)实现光纤或高速无线网络接入教育城域网、互联网,节点达到每个班级和其他学习、活动场所。
(2)所有学校的每一个师生能通过教育城域网等共享网络课程、虚拟实验室、数字图书馆等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可以市、县为单元共建共享)。
【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所有学校”包括辖区内所有义务教育学校,无论办学体制、隶属关系,包括完全小学(教学点)、独立初中、一贯制学校的1-9年级、完全中学初中部等。
10.规划布局与办学条件(2-5)
【主要指标】
10.校舍安全工程全面完成,所有校舍达到国家抗震设防要求,校舍安全监控、质量鉴定、维修改造长效管理机制健全,教学设施设备的维护与更新制度完善。
【评估要点】
(1)完成“校安工程”目标任务,加固、新建、改扩建校舍达到国家抗震设防要求,无D级危房,所有正在使用的校舍无安全隐患。
(2)对校舍安全监控、质量鉴定、维修改造,地方政府有稳定政策,有规章制度,有职责分工,有经费保障,有考核措施。
(3)教学设施设备有维护、更新制度并认真实施,做到经费有预算,破损有维修,更新有保障。
(4)按要求单独设置县级校舍档案室、校舍档案资料齐全,管理制度健全;中小学校舍安全信息管理系统基础信息、照片、视频完整,工程进展与工程实施实现同步录入、同步更新。【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目标任务”即县(市、区)政府与省政府签订的责任书中确定的数量和时限要求。
11.师资配置与教师素质(3-1)
【主要指标】
11.根据编制标准与教育教学需要配齐配足每所学校教职员工,生师比达省定标准。【评估要点】
(1)按照省定编制标准和学校岗位设置方案配齐城乡学校的教师,年龄结构、学科结构、职称结构等基本均衡。
(2)按照要求配备实验室、图书馆专业专职人员和卫生保健、安全保卫、师生食堂、生活管理等人员(用工形式由地方政府统一确定,人员经费由地方财政统筹解决)。
(3)中小学生师比达到省定标准,小学一般不低于15:1,初中一般不低于12:1,差异系数小于0.55。
(4)教师结构合理,音、体、美教师按规定配备。【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编制标准”:暂指2002年版《编制标准》,初中、小学学生与教职工比分别为初中13.5: 1,小学19:1。这只是教师配备的底线要求。
2.省定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生师比标准:小学一般不低于15:1,初中一般不低于12:1。
3.年龄结构基本均衡:指校际不同年龄段的教师数大致相当(青年教师35岁及以下,中年教师36-49岁,老年教师50岁以上)。
4.学科结构基本均衡:指不同学科专业出身教师数与课程设置需求基本匹配,特别是音体美、史地生等科目教师的配备。
5.职称结构基本均衡:指教师中初级及未定级、中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大致合理。
6.表3-1-3及表3-1-4全县学科教师分布情况表中的“编制合计”这一行,如无分校分学科数据,可只填第一个单元格,即每个学校的编制数。
7.附表3-1-2 《全县(市、区)初中教师年龄和职称情况》中,有的县区中学阶段的教师职称分为“教授级”、“高级”、“一级”等。请在表中注明。
8.本项评估标准关键数据及附表均包括区域内所有学校。只统计直属公办学校的应注明。
12.师资配置与教师素质(3-2)
【主要指标】
12.实施校长定期流动任职制度,校长在同一学校连任一般不超过两届。【评估要点】
(1)校长任用符合省定任职资格,有健全的公开选拔制度、培养制度,校长专业化水平高。
(2)建立城乡公办初中、小学校长定期流动任职制度,有明确的任期、流动的原则和年度流动的比例。
(3)校长流动任职制度实施情况良好,流入学校师生满意率高。【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校长任期:按照《关于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示范区建设意见》,校长在同一学校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公办初中、小学校长的任期,通常每届为三年。
2.“流入学校师生满意率高”:数据来源于县级部门规范组织的专项民主测评结果或综合民主测评中的相关结果,满意率高一般需达到90%以上。
13.师资配置与教师素质(3-3)
【主要指标】
13.根据实际动态均衡配置优秀教师,每年15%左右的骨干教师、专任教师按规定在区域、城乡、校际流动。【评估要点】
(1)地方政府有规范性文件指导和保障骨干教师、专任教师在城乡校际之间流动。
(2)骨干教师、专任教师城乡、校际流动率年均达到15%左右(不低于12%)。(3)教师流动实行信息公开制度,公开学校编制,公开在岗专任教师和骨干教师,公开流动规则程序,公开流动结果,公开流动人员考核结果。【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每年15%左右的骨干教师、专任教师按规定在区域、城乡、校际流动”:这一指标的对象要求包括专任教师和骨干教师两个层面,流动方式包括轮岗调动、一年以上的支教。主要指好学校与一般学校、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的流动。2.“骨干教师”:本次评估中指取得中级以上职称、担任学校中层干部、获得县级部门以上表彰的教师;或市、县明确定义的“骨干教师”。
3.专任教师、骨干教师流动率年均分别达到15%左右(不得低于12%):在县(市、区)范围内城乡之间、学校之间流动的专任教师为分子。作为分母的“专任教师” 是全部在编专任教师(年报数)。
4.学校流动率统一以本校近三年流出人员为分子计算,不包括调动到其他县(市、区)及高一级学校的人员。
5.公办学校教师按地方规定到民办学校支教、到农村学校支教一年以上均计入交流总数。
14.师资配置与教师素质(3-4)
【主要指标】
14.教师分级分层培训体系健全,教师培训经费达到省定要求,县、校教科研工作卓有成效。【评估要点】
(1)教师研修的层级体系、专业模块、管理制度健全,适应区域教师专业发展需要。
(2)县级财政用于教师培训的专项经费支出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的1.5%,学校年度公用经费教师培训支出不低于5%。
(3)县、校教科研工作围绕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开展,有效提高教育质量。【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教师培训经费达到省定要求”:“省定要求”就是“评估要点”所提出的“县级财政用于教师培训经费支出占教师工资总额的1.5%以上”和“学校年度公用经费总额中用于教师培训部分不低于5%”两条。
2.“教师工资总额”包括教师的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两个部分的总和,以工资年报为据。
3.教科研成果的关键数据和汇总表3-4-1,同一课题、同一文章如分获不同等级奖励的就高不就低,不重复计算。集体奖、团体奖参评时有明确人员的按实际人数计算,无明确人员按1项计算。
15.师资配置与教师素质(3-5)
【主要指标】 15.师德师风建设良好,教师综合素质整体较高,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量占专任教师的15%以上。【评估要点】
(1)在职教师无有偿家教、校外培训兼职及违法乱纪等行为。
(2)注重师德师风师能建设,整体水平良好,学生和社会对教师队伍的满意度达到80%以上。
(3)重视各类骨干教师队伍的发展,培养有规划、评审有制度、认定有文件、配置有规范,县(市、区)级以上骨干教师总量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15%以上,并达到所属省辖市平均水平。【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学生和社会对教师队伍的满意度达到80%以上”:是衡量“教师综合素质整体较高”与否的指标。调查主题可以是学校,也可以是教育等主管部门。
2.“骨干教师”:统计口径与第13条一致,指取得中级以上职称、担任学校中层干部、获得县级部门以上表彰的教师,或市、县明确定义的“骨干教师”。“网上申报上传材料”表3-5-1“骨干教师情况统计表”中,有省、市正式文件确认的骨干教师,分别归入省或市级统计,中级以上职称、担任学校中层级以上干部的一律归入县级层次统计。同一人拥有不同等级称号的不重复统计,就高不就低。
3.“骨干教师总量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15% ”,依据基层单位年报表核算区域骨干教师与专任教师的百分比。“专任教师” 是全部在编专任教师(年报数)。
16.师资配置与教师素质(3-6)
【主要指标】
16.小学专任教师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90%以上,初中专任教师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80%以上,学校之间中高级职称教师比例大致相当。【评估要点】
(1)小学专任教师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95%以上、初中专任教师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比例达95%以上(获得国民教育系列双学历可视同高一级学历统计)。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差异系数低于0.55。
(2)区域内城乡校际之间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差异系数低于0.55。
【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专任教师具备高一级学历的比例:“评估要点”与“主要指标”不一致,这是因为省政府文件发出后,省教育厅有关处室修改“督导评估指标”时,从江苏教师学历现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评时按“评估要点”明确的比例核算。
2.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差异系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差异系数低于0.55 的计算:包括区域内城区、乡村不同地域的学校,包括公办学校也包括民办学校,包括中心学校也包括一般学校,包括独立学校也包括教学点、九年(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原第3点,已删除)
17.素质教育与学生发展(4-1)
【主要指标】
17.优质高效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所有学校开齐开足国家课程,开发开设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评估要点】
(1)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课时总量符合课程计划要求,无随意停开国家课程、减少教学课时、变更质量要求的行为。
(2)学校均能有规划、有条件、有质量地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性的校本课程。
(3)全面探索、推广、应用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优质高效实施义务教育。【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开齐开足”国家课程:指的是课时总量符合课程计划和内容要求,不随意停开国家课程、减少教学课时、变更质量要求。
2.“校本课程”:统计对象应符合下列条件,即:
(1)“有规划”(区域有校本课程开发开设的总体规划,并列入学期、年度工作计划组织实施);
(2)“有条件”(有组织力量、指导专家、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3)“有质量”(学校规划经过论证,课程计划经过审定,开课师资经过培训,课程质量经过评价);
(4)“多样化”(有一定数量,一般每个班级不少于一门校本课程)(5)“可选择”(课程公开、师资公开、学分公开,学生自选、走班教学、专业评价)。
18.素质教育与学生发展(4-2)
【主要指标】
18.实施义务教育质量标准、监测制度和课业负担监控、问责制度,学生课业负担适度,学校无违反国家和省“减负”要求的现象。【评估要点】
(1)认真实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标准和课程标准,县(市、区)建立与省相适应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制度、反馈体系、指导机制,对教学质量低下的学区、学校、年级有改进措施和显著成效。
(2)建立课业负担监控、问责制度,中、小学均无在校超时、教学超标、作业超量现象,无违规推荐、使用教辅材料的现象。【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学生在校集中教学活动时间:小学、初中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分别不得超过6小时、7小时。
2.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小学中高年级、初中学生每天书面家庭作业分别控制在1小时、1.5小时以内。
3.中小学生每天在校体育活动时间:不得少于1小时。
4.学生每天睡眠时间:小学、初中分别不少于10小时、9小时。5.考试次数:小学、初中不得组织市、县(市、区)统一的文化课考试;小学每学期考试原则上不超过1次,科目不超过3门;初中每学期考试不得超过2次。
6.学业负担调查主体可以是学校,也可以是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等。
19.素质教育与学生发展(4-3)
【主要指标】
19.教育管理者、教科研人员听课评课和教育研究制度健全,课程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评估要点】
(1)健全教育管理者、教科研人员听课评课和教育研究制度,掌握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主动权。
(2)定期总结、考核听课评课和教育研究制度执行情况,不断研究新问题、实施新策略、推进新课改。【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正校级领导的教学工作量应不少于同学科普通教师任课量的四分之一;副校级领导的教学工作量应不少于同学科普通教师任课量的三分之一;中层管理人员的教学工作量应不少于同学科普通教师任课量的二分之一。
2.学校领导要坚持听课评课,校长一般每年需听课40节以上,其他领导每年需听课60节以上。
3.数据表按挂网的《自评表》填写。
20.素质教育与学生发展(4-4)
【主要指标】
20.德育与课堂教学和各类活动有机融合,体育教学和“阳光体育”活动多样,艺术、科技等教育活动富有特色。【评估要点】
(1)年度教育工作计划充分体现德育为先、五育并重的指导思想,促进德育与课堂教学和各类活动的有机融合,体育、艺术、科技等教育活动富有特色,为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精神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
(2)开齐开足上好体育课、艺术课,阳光体育活动形式多样,持之以恒,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体育器材使用率100%。
(3)学生体质监测、健康教育和预防近视等学生常见病工作制度化,学生体育成绩和体质状态评价工作科学、规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达90%以上,优秀率达10%以上。【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学生每天一小时锻炼时间:可包括课间操、眼保健操、体育课,课余时间户外运动,放学后学校组织的跑步、打球等体育锻炼。学校自评数据应对一小时分项统计说明锻炼内容。
2.体育器材使用率:应对照体育课程标准和教学、活动需要计算实际使用率。4-4-1附表中的器械数由学校对照省《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如实填报。
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合格率、优秀率:按教育、体育、卫生部门的规定统计。
4.附表4-4-1 中的“省辖市以上获奖”单位由“人”改为“人次”,团体奖的按实际参加的人员填报,现场须有原始佐证。
21.素质教育与学生发展(4-5)
【主要指标】
21.每所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优良率达90%以上,学生学业合格率达95%以上,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0%以上,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评估要点】
(1)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学生评价标准、管理机制、信息系统、分析制度;学校规范实施学生素质发展评价体系,特别关注学习困难学生的发展。
(2)每所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优良率达90%以上,学业合格率达95%以上,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0%以上。
(3)每个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每所学校:包括区域内的所有招收中国籍学生的完全小学(教学点)、独立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初中部、十二年一贯制小学初中部等,无论公办还是民办,市属还是区属,独立还是一贯制。
2.“学业合格率”:可统一按各校学业考试成绩统计,也可用近三年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统计结果。
3.“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学校合格率=(优秀人数+良好人数+及格人数)÷应参加测试人数。数据来源于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实施办法规范进行并按规定时限上报的数据。因病或残疾免予执行本标准的学生,需填写《免予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申请表》。
22.素质教育与学生发展(4-6)
【主要指标】
22.积极推进学校文化建设和特色建设,校内外教育资源丰富并充分利用,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体系健全。【评估要点】
(1)所有学校在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不断创新、形成特色。
(2)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班级活动、社团活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
(3)重视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家长委员会普遍建立并发挥作用,学校教育与社会、社区、家庭之间的联系密切。【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图书馆(室)实行开架借阅学校比例:计入比例的学校要具备开架借阅的基本条件,如计算机管理图书,学生人人有借书卡,合理规定开架借阅时间,学生自主选择图书等。
2.校务委员会:这是体现教育社会化、现代化的一种学校管理机构,包括名称为学校发展指导委员会、社区教育委员会、学校家长委员会等。
3.附表4-6-1中“文化建设与特色建设水平”自评可以是ABC评价,也可以按县级评价的实际数据填报。
23.素质教育与学生发展(4-7)
【主要指标】
23.区域教育质量优良且校际之间大致相当,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评估要点】
(1)地方政府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根据《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组织实施小学、初中办学水平综合评价。
(2)区域内义务教育质量(学生综合素质、学业合格、体质健康、体艺2+1水平)优良,校际水平基本均衡,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
【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区域教育质量优良”:自评的关键是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优良率、学业合格率、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是否达到省定优质均衡发展标准,看城乡学校之间、中心学校与一般学校之间的质量差异度,看教师发展水平、学校管理水平、设施设备利用水平、学校文化建设水平的高度与均衡。
2.“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本项指标要求地方政府或委托第三方专门进行区域义务教育满意度调查。省级评估也将委托第三方专门进行区域义务教育满意度调查,现场考察进行抽样调查。调查对象应包括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
3.“满意度”:包括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三类比例。
4.“网上上传材料”目录中的“县级政府制定的《《江苏省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办学标准》实施办法和评估细则”与第8条“网上上传材料”目录中的“县级《现代化办学标准评估办法及评估指标》”一致。
24.教育管理与经费保障(5-1)
【主要指标】 24.义务教育管理“以县为主”,政府统筹推进县域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部门、乡镇(街道)、社会力量促进改革和发展的职责明确。
【评估要点】
(1)义务教育管理“以县为主”,实现教育布局统一规划,教师资源统一配置,教育教学统一管理,教育经费统一保障,公共服务统一提供,并对薄弱学校实行倾斜、帮助。
(2)部门、乡镇(街道)、社会力量协调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职责落实,尊师重教、支持办学的成效显著。
(3)小学、初中由县(市、区)管理。【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以县为主”:关键看区域内所有公办学校有没有实行“五个统一”,即义务教育布点规划由县统一编制并组织实施,校长任免和师资调配由县统一负责,教育教学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教育经费由县财政统一标准予以安排,公共服务(如基本建设、技术装备等)由县统一提供。
2.小学、初中由县(市、区)管理:看区域内所有小学、初中是否由县(市、区)统一行政管理、统一经费供给、统一人事调配、统一计划招生、统一质量监控。原则上区域内不再有市直属初中、小学、一贯制学校、完全中学,尚未交县、市、区管理的应有明确规划。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同样属地管理。
3.附表5-1-2近三年乡镇财政用于教育的经费,指本级财政收入用于本乡镇所在地义务教育学校的经费,不包括代支的教师工资、学校公用经费、上级财政转移支付和教育费附加返还、捐资助学款等。
25.教育管理与经费保障(5-2)
【主要指标】
25.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县级财政保障范围,县级财政教育拨款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省基准定额且逐步提高。【评估要点】
(1)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县级财政保障范围,上级人民政府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资金专款专用,并不得抵消同年财政已安排经费,中小学教师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制度。
(2)县级财政教育拨款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比例,教育财政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达到或超过省定考核要求。(3)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高于省规定的基准定额且逐步提高。【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县级财政保障范围:所谓“全面”,就是包括教师工资、生均公用经费、贫困学生资助经费、校舍维修经费等全额纳入县级财政保障范围,不留缺口,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上级下拨的义务教育转移支付资金专款专用,中小学教师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制度。这是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基础性要求。
2.教育财政支出占一般预算支出比例达到或超过省定考核要求:依据《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加强对市县2011-2012年财政教育收入状况分析评价的通知》及每年省政府下达的比例自评。
3.财政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按省下达当年的基准标准执行。2012年为每生每年小学550元、初中750元。
4.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分别按3%、2%的比例足额征收,并及时足额拨付教育行政部门按规定用途进行使用。
5.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教育资金:按《省财政厅、教育厅关于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教育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苏财综〔2011〕48号)要求,足额计提教育资金,并及时足额拨付教育行政部门使用。
26.教育管理与经费保障(5-3)
【主要指标】
26.教育经费的分配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寄宿制学校、小规模学校、留守少年儿童较多的学校倾斜。【评估要点】
(1)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寄宿制学校、小规模学校、留守少年儿童及接受外来工子女较多的学校的发展得到重视,专项经费、生均教育经费明显高于其他学校。
(2)农村学校、薄弱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寄宿制学校、小规模学校、留守少年儿童及接受外来工子女较多的学校无经费短缺问题,对教育经费分配的满意度较高。
【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薄弱学校:由县及教育主管部门自行定义。
2.教育经费分配的满意度较高:自评应了解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对学校现状及倾斜政策带来的变化是否满意,是否以经费投入为推动力,促进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办学质量的提高。“满意度较高”的要求,一般不低于80%。
27.教育管理与经费保障(5-4)
【主要指标】
27.教育经费和资产管理制度完善,经费使用绩效评价体系建立,实现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评估要点】
(1)制定并实施教育经费管理办法、教育资产管理办法、教育经费使用绩效评价办法,完善教育经费公共服务体系,无乱收费或挪用、乱支教育经费等违规现象。有关部门和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
(2)做好市县年度财政教育投入状况分析评价工作,建立教育投入年度预算和决算情况公告制度。【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市、县、区年度财政教育投入状况分析评价工作:依据《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加强对市县2011-2012年财政教育收入状况分析评价的通知》及每年省政府下达的比例自评。市辖区未单独进行年度财政教育投入状况分析评价工作并上报材料的,请参照《通知》精神和要求自评并提供经市财政局审定的书面材料。
2.财政教育投入分析和决算公告制度:一是定期,至少每年一次;二是定向,必须向每年一次的人代会报告,并通过区域内的公开媒体公告人民群众。
3.5-4评估要点达成数据“上年财政教育投入评价4项指标得分”指依据《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加强对市县2011-2012年财政教育收入状况分析评价的通知》精神,对区域财政教育支出增幅、财政教育支出比例、教育附加征收率、土地出让收益教育资金计提率4项考核实绩。本项工作是由各地财政部门负责的。
28.教育管理与经费保障(5-5)
【主要指标】
28.学校教育秩序依法保障,所有学校安防、消防设施配套到位,校车按规定配备且管理制度健全,校园周边环境安全、稳定、无污染。【评估要点】
(1)认真贯彻落实涉及学校教育秩序的各项法律法规,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和应急机制。
(2)所有学校安防、消防设施配套到位,建立定期检查、更新等制度,学校食堂符合管理要求。(3)地方政府统筹管理校车安全,各部门职责明确,按规定及标准配备校车,健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4)地方政府及部门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和环境保护,两年内未发生安全、稳定、污染等严重责任事故。【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两年内未发生安全、稳定、污染等严重责任事故”:两年内一般指申报前两个年度,或24个月内。规定时间段内发生的相关事件是否属于“严重责任事故”,以县级及以上政府、部门处理决定或通报为准。
29.教育管理与经费保障(5-6)
【主要指标】
29.学校发展指导、教师成长服务、学习资源供给、信息技术支撑等服务平台全面建成,县级义务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评估要点】
(1)教育财政逐步提高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投入,生均公用经费有一定比例用于本校公共服务体系的运行。
(2)学校发展指导、教师成长服务、学习资源供给、信息技术支撑等服务平台体系健全、运行顺畅、发挥效益。【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学校发展指导体系”:主要包括促进学校发展的制度、组织、运行机制和评价标准等。
2.“教师成长服务体系”:主要包括服务教师发展的人才开发、人事调配、岗位管理、继续教育、科研指导、网络资源、职称聘评、教师评价、后勤保障等工作制度、运行机制和保障措施等。
3.“学习资源供给体系”:主要包括图书报刊阅读资源、网络信息资源、电化教育资源、课程学习资源、社会实践资源等的开发、供给、维护制度、实施、保障及评价。
4.“信息技术支撑体系”,主要包括技术队伍建设、信息技术培训提高、教育局域网内涵提升、教学场所信息化普及、校园信息化水平评价等方面的制度和机制建设。
5.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包括教育财政投入,生均公用经费按比例使用,均不包括按规定标准装备硬件的经费投入。
30.教育管理与经费保障(5-7)
【主要指标】
30.城乡一体化义务教育格局初步形成,区域内城乡、校际差距基本消除,学校和社会对县级政府的满意度达到90%。【评估要点】
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城乡学校校际差距基本消除,学校和社会对县(市、区)级政府教育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0%。【名词解释及统计口径】
1.“区域内城乡、校际差距基本消除”:指 “七个一样”,即城乡学校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全、公用经费一样多、教师素质一样好、管理水平一样高、学生个性一样得到弘扬、人民群众一样满意。
2.“学校和社会对县级政府教育管理工作的满意度达到90%”:自评和省级评估均通过第三方抽样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90%的满意度包括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三类比例。
第二篇:石湖中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查接待方案
固镇县石湖中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检工作
接待方案
根据县教育局的相关文件,为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级评估验收工作,进一步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根据我校实际特制定《固镇县石湖中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检工作接待方案》。
一、学校迎检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陈德明 副组长:年夫怀
组 员:蒋 勇 赵 东 石 路 王志杰 邱长城
韩 鹏 王少华 刘 军 徐从宇
分工安排如下:
功能室陪检组:年夫怀(总负责)
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室、留守儿童之家:王志杰 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多媒体教室:邱长城 班班通、值班室、医务室:石 路 实验室、宿舍楼、食 堂:赵 东
负责督促完善各功能室的布置,资料、器材齐全、规范,功能室卫生的打扫与功能室的使用和器材的使用,对功能室管理人员的培训。陪同检查时回答领导提问,做到数据准确、声音响亮、不卑不亢。
接待组:蒋 勇 王 玲 负责会议室茶水及引导服务。资料组:蒋 勇 王少华 负责提供各种软件资料。
宣传报道组:石 路 校内迎查宣传设计实施,迎查过程报道。家长座谈组:王志杰 通知家长及问卷培训。教师座谈组:韩 鹏 通知教师及问卷培训。学生座谈组:刘 军 通知学生及问卷培训。环境卫生组:徐从宇 负责检查学校清洁卫生和保洁。
安全保卫组:石 路 负责指挥车辆停放、门卫管理和学生文明礼仪管
理。
教学常规组:邱长城 负责教学秩序管理。后勤保障组:赵 东 硬件设施环境整治、物品采购配置。
二、检查路线设计 线路预案一:
校门口迎接并全程陪同(陈德明 年夫怀)—→理化生实验室(赵东、曹长记、徐奎)—→音体美教室(王志杰)—→初中部教室班班通(石路)—→阅览室(张素梅)—→多媒体教室(邱长城)—→图书室(田恒民)—→微机室(熊国连)—→留守儿童之家(顾秀河)—→运动场地—→食堂(赵东)—→男生宿舍(赵东
徐秀芹)—→女生宿舍(赵东吕雪梅)—→会议室(蒋勇 王少华 王玲)。【值班室、医务室(金恩保 杜美玲)视情况安排】 线路预案二:
校门口迎接并全程陪同(陈德明 年夫怀)—→会议室(蒋勇 王少华 王玲)—→多媒体教室(邱长城)—→图书室(田恒民)—→微机室(熊国连)—→值班室、医务室(金恩保 杜美玲)—→理化生实验室(曹长记、徐奎)—→音体美教室(王志杰)—→初中部教室班班通(石路)—→阅览室(张素梅)—→运动场地—→食堂(赵东)—→男生宿舍(徐秀芹)—→女生宿舍(吕雪梅)—→留守儿童之家(顾秀河)—→会议室(蒋勇 王少华 王玲)。
固镇县石湖中学 2014年10月10日
第三篇: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口径与统计报表的规定
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口径与统计报表的规定
为进一步明确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重点,强化统计业务管理,提高统计工作水平,促使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计生工作科学决策提供客观、真实数据,根据《统计法》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令第2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统计原则
(一)人口数字档案唯一性原则
确保建立的全员人口数据库人口个案数字档案具有唯一性。全员人口数据库的入库对象为本省户籍人口和外省籍流动人口。本省户籍人口全员人口个案数字档案由户籍地人口计生部门(以下简称户籍地)负责建立,现居住地人口计生部门(以下简称现居住地)负责对本省户籍人口个案数字档案进行补充完善和更新。外省籍流动人口个案数字档案由现居住地负责建立。确保入库对象的人口数字档案资料不重、不漏。
(二)统计属地唯一性原则
确保各类统计对象的统计属地具有唯一性。本省户籍人口的计划生育情况由户籍地统计上报;外省籍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情况由现居住地统计上报。现居住地还应统计上报省内流动人口在当地的生育、节育及其它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情况。
(三)统计责任与服务管理责任适当分开的原则 坚持统计责任与服务管理责任适当分开的原则。本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以现居住地为主,统计则以户籍地为主。现居住地也要按规定将当地流动人口统计上报。流入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现居住地还要作为常住人口统计上报。
二、统计区域
(一)以县(市、区,以下简称县)级行政区域为界作为统计区域。省内户籍人口在县内流动,视为县内户籍人口的人户分离对象,不作为流动人口。
(二)同一地级以上市的市辖区之间视为同一行政区域。省内户籍人口在同一地级市辖区跨区居住的仍视为当地户籍人口,不作为流动人口。
(三)东莞市和中山市视同为县级统计区域。本文所称“本地”均指上述统计区域。
三、统计对象
按对象户籍地与居住地的相互对应关系及居住时间将全省统计工作对象区分为户籍人口、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三种类型,具体如下:
(一)户籍人口
1、指本省公民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在本地公安机关登记了常住户口的人。包括: 户口在本地,常住在本地的人。‚户口在本地,离开户口所在地的人。
ƒ户口待定人员,包括手持户口迁移证、退伍证、转业证、劳改劳教释放证及在任何地方都未办理户籍登记手续而常住本地的人口。
2、全员人口个案数字档案(简称个人卡)由本省户籍地建立;全员人口夫妻数字档案(简称夫妻卡)按下列要求建立: 夫妻中女方为本省户籍,由女方户籍地建立; ‚夫妻中女方为外省户籍,由本省男方户籍地建立。
(二)流动人口
1、根据国务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条例》的规定,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县、县级市或者市辖区,以工作、生活为目的异地居住的人员。但是,下列人员除外:
因出差、就医、上学旅游、探亲、访友等事由异地居住、预期将返回户籍所在地居住的人员;
‚在直辖市、设区的市行政区域内区与区之间异地居住的人员。
2、按流动空间划分的统计类型如下:
“省外流动人口”,是指户籍登记地在省外,因工作或生活等原因离开其户籍登记地到本省内居住的人员。
‚“省内跨县(市)流动人口”,是指本省户籍人口因工作或生活等原因跨县(市)居住的人员。
3、按流动时间划分的统计类型如下: 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在本地居住一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
4、外省籍流动人口的个人卡由其现居住地建立;外省籍流动人口的夫妻卡由女方现居住地建立。
(三)常住人口
1、在本地有长期居住趋势(半年以上)的人口。包括: 常住在本地,户口在本地的人。‚常住在本地,户口待定的人。
ƒ户口不在本地,在本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
④本省户籍人口在同一地级市辖区跨区居住的,视同为现居住地常住人口。
⑤本省婚嫁人口户口未随迁的,女方在男方(或男方在女方)户籍地长期居住,不作为流动人口,视同为现居住地常住人口。
2、常住人口的统计规则如下:
户籍地与居住地在同一村(居)委会的,由户籍地统计。
‚本省户籍人口在同一县内跨村(居)委会居住的,由现居住地统计。ƒ本省户籍人口在同一市辖内跨区居住的,由现居住地统计。
④本省婚嫁人口户口未随迁的,女方在男方(或男方在女方)户籍地长期居住,由现居住地统计。
⑤常住在本地,户籍待定的人,由现居住地统计。
⑥户籍不在本地,在现居住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由现居住地统计。⑦离开户籍地所在县半年以上的户籍人口,户籍地不作常住人口统计。
(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的现役军人以及其它保密单位内的有关人员不作为以上三类人员统计。
四、统计和统计要求
(一)统计
1、我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报表按自然统计,即每年1月1日0时至本年12月31日24时为一个统计。其中半年报表统计时限为每年1月1日0时至本年6月30日24时;月报表统计时限为统计内每一个自然月。
2、国家人口计生委统计一报表为跨统计,具体为上年10月1日0时至本年9月30日24时为一个统计。其中半年报表统计时限为上年10月1日0时至本年3月31日24时。
(二)统计要求
1、村委会(社区、居委会),每月初采集汇总本辖区内育龄妇女的婚嫁、怀孕、生育、节育等和人口及户籍变动情况,及时填写月信息变更报告单,有条件的同时录入全员人口信息系统,没有条件的须在每月3日前上报乡镇(街道)人口计生办录入,本级不出报表。
2、乡镇(街道),负责审核下级上报的个案信息。信息系统生成的统计报表于次年1月5日前上报县级人口计生局。
3、县级,每年的5月15日和11月15日前将当国统表上报国家人口计生委Padis系统;于每年的1月7日将系统生成的统计报表上报市级人口计生局。
4、地级以上市,统计报表于次年1月10日前上报省人口计生委。
五、统计报表
(一)报表类型
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报表分为ABC三大类,A类按户籍人口口径统计,B类按流动人口口径统计,C类按常住人口口径统计,并在表名处标注A、B、C类型。每类报表只须上报全年报表,月报表及半年报表各地自行保管。国统表1、2按常住人口统计,须上报半年报及全年报表。
1、A类报表细分为A1表和A2表,A1表统计全部户籍人口,A2表统计户籍在本地,但外出半年以上的人口。
2、B类报表细分为B1表和B2表,B1表统计流入居住一个月以上的流动人口,B2统计流入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
(二)报表格式
1、月报表
201×年1月至201×年×月人口和计划生育情况统计表(省计育统1表)。
2、(半)全年报表
201×年1月至201×年(6)12月人口自然变动及女性初婚情况统计表(省计育统2表)。
‚201×年1月至201×年(6)12月已婚育龄夫妇节育情况统计表(省计育统3表)。
ƒ201×年1月至201×年(6)12月分孩次落实节育措施情况统计表(省计育统4表)。
3、国统表
国统表分半年报及全年报,由县级直报国家Padis平台,具体如下: 201×人口与出生情况(国人口统1表)。‚201×节育情况(国人口统2表)。
六、填报单位及数据来源
(一)起始填报单位为乡镇(街道)计划生育办公室,县级及以上人口计生局逐级汇总、上报,直至国家人口计生委。
(二)乡镇(街道)计划生育办公室填报的数据来源于其所管辖的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和有关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日常服务管理工作中获取的人口相关信息;或相关部门共享信息。
(三)县级以上人口计生局所填报表的数据,来源于下一级人口计生局(办)上报的报表数据。
(四)上报国家人口计生委报表数据包括省级汇总数据、分市数据、分县数据。
七、统计指标
(一)出生人数,统计期内所有统计对象所生育的活产婴儿的总数。出生胎儿只要脱离母体时有过呼吸、心脏跳动、脐带搏动或随意肌收缩等任何一种生命现象的均列入出生人数统计。
1、户籍人口统计如下: 已入户的由户籍地统计。‚未入户的由女方(随母)统计。
ƒ对于原未入户而之后入户的以及户籍发生迁移的,由入户或迁入地在下月改由现户籍地统计上报。其中:
(1)国统表的统计:跨统计发生变动(即9月份才发生变动)的不再改报。
(2)省报表的统计:跨统计发生变动(即12月份才发生变动)的不再改报。④本发现的确属往年出生漏报(含收养、抱养、送养及前配偶子女),由户籍地计入当年出生并统计上报。
2、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的出生统计上报后本内将不再改由其它地方统计上报。其往年出生漏报直接录入全员人口信息系统,不作为当年出生统计。
(二)出生孩次,指婴儿出生时在其家庭所有现存孩子(含收养、抱养、送养及前配偶的子女)中依年龄大小的排列顺序。具体如下:
1、第一胎为双胞胎的,统计一孩、二孩各一人,其它胎次依次类推。
2、对户籍人口往年出生漏报、错报且在本统计发现的,录入信息系统时按实际的孩次录入,但统计时按已报孩子数累加孩次补报。
3、再婚夫妇生育子女的孩次,与男方和女方再婚前所生育子女数合并计算。
4、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生育、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生育的子女,与男方和女方家庭现存子女数合计计算,若男方无法查证的,按女方家庭现存子女数统计。
5、收养子女的孩次与收养人家庭现存子女数合计计算。
6、已经上报的子女死亡的,其孩次随之取消,后面的孩次依次前移。
(三)政策内外出生
1、办理合法结婚登记手续的夫妻,生育的第一胎子女统计为政策内出生。未办理合法结婚登记手续生育第一胎子女,在六十日内仍未补办结婚登记的,统计为政策外出生。
2、符合《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有关可再生育一胎子女的政策规定,并经当地人口计生部门批准而生育的子女,统计为政策内出生。不符合再生育条件,或者虽然符合再生育条件,但未经批准怀孕,生育时仍未补办审批手续的,其子女统计为政策外出生。
3、按规定办理了合法收养手续收养的小孩,作政策内统计,否则作政策外统计。
4、外省籍流动人口生育子女的政策属性按其户籍所在地省(市、区)《人口和计划生育条例》的生育政策确定。
(四)死亡人数,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于各种原因而失去生命的人数之和。
(五)女性初婚人数,指女性初次登记结婚的人数,由女方户籍地统计。女性初婚人数包括早婚(指早于20周岁)及晚婚(指晚于23周岁)。
(六)已婚育龄妇女人数,指已婚且年龄在15至49周岁的妇女人数之和,含离婚、丧偶、未办理结婚登记但已生育(含收养等)的妇女。
(七)本期计划生育手术,指统计期内所有统计对象施行各种计划生育手术的例数(往年手术漏报录入系统但不再统计)。
1、男结扎,指输精管结扎及粘(栓)堵手术。
2、女结扎,指输卵管结扎及粘(栓)堵手术,其中全宫切除和双侧卵巢切除统计为女结扎。
3、放环,指放置宫内节育器。
4、皮下埋植,指将“皮下埋植剂”植于皮下,通过缓慢释放孕激素而达到避孕。
5、补救措施,指已婚育龄妇女政策外怀孕的人流引产。其它情况的人流引产信息必须录入信息系统,但不统计上报。
6、取环,与放环相对的概念,是指在不需要宫内节育环的情况下将其取出的手术。
(八)现有已婚育龄夫妇落实节育措施,指统计时点已经采取各种有效避孕节育措施的有配偶的育龄夫妇对数。节育措施包括男结扎、女结扎、放环、皮下埋植、口服(注射)避孕药、避孕套和外用药。对落实避孕措施夫妇只计算一方,同时采取几种避孕措施的,只统计一种,并以近期(长效措施)为准。
(九)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本期人数,指统计期内新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人数;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期末人数,指统计时点已婚育龄妇女子女未超过14周岁的持有效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人数。该两类指标由女方户籍地统计。
(十)分孩次已婚育龄夫妇人数,指统计时点现有已婚育龄夫妇按家庭现存子女数确定的对数(不含离婚、丧偶等)。其中“无孩夫妇人数”指统计时点该家庭没有子女的已婚育龄妇女对数;“一孩夫妇人数”指统计时点现存一个子女的已婚育龄夫妇对数;“二孩夫妇人数”是指统计时点现存二个子女的已婚育龄夫妇对数;以此类推。
八、特殊统计
1、跨省婚嫁
①男方为本省户籍而女方为外省户籍的,将女方视为本省户籍人口,并由男方户籍地统计。②女方为本省户籍人口而男方为外省户籍的,由女方户籍地统计上报。
2、涉外统计
①夫妻双方均为本省户籍,按政策规定不能再生育的,在境外生育并带回内地入户的,按政策外出生统计,其孩次按现家庭现存子女累计统计。②夫妻一方为本省户籍,另一方为境外的,按政策规定不能再生育但生育后在本省入户的,按政策外出生统计,其孩次按现家庭现存子女累计统计。
③男方为本省户籍,女方为境外人员(含非法入境留居),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生育子女的,女方视为我省户籍人口,由男方户籍地视为合法婚姻并统计。
④涉外夫妻生育的子女不在内地入户的,暂不作统计。
九、统计责任
1、户籍在本县,在户籍地居住的,由户籍地统计上报。
2、户籍在本县,在本县内跨村(居)委居住的,由户籍地统计上报;现居住地按常住人口统计上报,但不统计为流动人口。
3、户籍不在本县,居住在本县的,由户籍地和现居住地分别统计上报。
4、计划生育手术的统计与出生统计采取同一原则,且一地统计后本内将不再改由其它地统计上报。
十、本统计口径于发文之日正式实施。附件1:报表格式
附件2:统计报表有关指标说明 附件1:
报表格式
(一)月报表
(二)半年报表和全年报表 附件2:
统计报表有关指标说明
1、时点指标和时期指标
1)时点指标也叫静态指标,是反映某一时点的某种状况,它所标示的是人口发展连续不断变化过程中的一个瞬间静止情况。例如:总人口(地域范畴,时间范围,人口范畴),年初人口数,年末人口数,人口性别构成(出生人口性别比)等。报表中“现有”即为时点指标。
2)时期指标也叫动态指标,是反映在某一时期里所发生的某种变化情况,例如:平均人口,出生人数,出生率,死亡人数,死亡率,自增人数,自然增长率,机械增长人数,政策生育率,节育率等。报表中“本期”即为时期指标。
2、人口计划和计生工作常用指标
1)人口计划指标有总人口数、平均人口数、出生人数、出生率、死亡人数、死亡率、自然增长人数、自然增长率等。2)计划生育工作指标有:
★反映婚姻状况:女性初婚人数,女性晚婚人数,晚婚率。
★反映育龄妇女育龄情况:一孩率,二孩率,多孩率,政策生育率,一孩妇女比,多孩妇女比。★反映落实节育措施情况:本期四种手术数、一孩上环率、二孩结扎率、现有已婚育龄妇女落实节育措施(指有配偶的育龄夫妇对数,不包括离婚、丧偶,夫妇(或一方)同时使用两种以上节育措施的,只统计一种)、综合节育率(男扎、女扎、放环、药具、皮下埋植)等。
★反映提倡一孩工作进展情况的指标:本期领证人数,期末领证人数,独生子女领证率。
3、常用指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总人口数:又称人口总数,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具体时间、具体条件下有生命人数的总和。它由不同性别、不同年代出生的所有现存人口组成,反映人口发展的规模和水平。通常分为期初、期中、期末总人口数。如果已知年初总人口数,可利用人口平衡方程推算年末总人口数。年末总人数=年初总人数+(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年内迁入数-年内迁出数)
式中:(年内出生人数-年内死亡人数)为自然增长人数;(年内迁入数-年内迁出数)为机械(迁移)增长人数 上一年年末总人口数即为下一年年初总人口数。
平均人口:指某一时期内各时点人口的平均数。用以综合反映该时期的人口规模,是计算通常以一年为时间长度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等基本人口统计指标的必需数据。期初人口数+期末人口数
平均人口数=───────────── 理论上讲,平均人口数准确的计算方法应该是每一瞬间的人口数相加,再除以相应的时间长度,所取时间间隔越小,平均人口数越准确,但实际难以取得相应的原始数据,故一般只能计算平均人口数的近似值。出生人数:出生人数,是指出生时有生命现象(即有心跳或呼吸)的全部活产婴儿数,包括活产后随即死亡的婴儿。年报统计出生人数包括当年实际出生和确属往年出生漏报(包括抱养、收养的婴儿)。
出生率:指某地一年内出生人数与平均人口之比。反映人口的出生水平。期内出生人数
出生率=───────────×1000‰
同一时期平均人口数
由于出生率表现的是一年的平均出生水平,因此分母采用年平均人口。出生率是生育率度量中最基本的综合指标之一。具有计算简单,所需资料少等优点。能较准确地反映生育对人口总数增长的影响。是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出生率也受到人口性别年龄结构的强烈影响。由于不同的人口或同一人口在不同时期性别年龄结构有较大差异,因此难以准确比较人口生育水平,且容易导出错误结论,最好与其它生育率指标综合使用。
死亡人数:指填报单位行政区域内统计时间内由于各种原因失去生命的人数之和。
死亡有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正常死亡主要指自然死亡和疾病死亡;非自然死亡则指意外事故、自杀、他杀等。最易造成漏统的是出生后随即死亡的新生儿。事实上,凡有过呼吸、心跳等生命现象的活婴,不论其生存时间长短,那怕仅只一瞬间,只要是在活产后死去的均应既统计出生又统计死亡。注意,死亡统计不能把死产统计在内。因为死产是指胎儿生下时根本就不存在有生命现象,既不统出生也不统死亡。
死亡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全部死亡人数与同期内平均总人口之比,说明该时期人口的死亡强度。计算公式为: 某时期内全部死亡人数
死亡率=────────────×1000‰
同期的平均总人口数
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人口的自然增长数于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用于说明人口自然增长的水平和速度的综合性指标。期内人口出生数-期内人口死亡数
自然增长率=───────────────×1000‰
该时期平均人口数 =出生率-死亡率
政策生育率:指某地区某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符合政策生育政策要求出生的所有活产婴儿数与该地同期出生活产婴儿总数的比率,即在一定时期内的每出生100个婴儿中,符合政策要求的婴儿比重。计算公式为: 某年政策内出生人数
政策生育率=────────────×100%
同时期出生总人数 符合政策要求的活产婴儿数,是指政策内一孩出生数和按政策规定经过批准再生育的小孩。不符合政策要求(其中符合再生育的还需要计生部门批准)出生的婴儿数是政策外出生数。政策外出生数与同期出生总数之比称为政策外生育率。
政策外二孩占二孩百分比:指某地区某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内,在出生的二孩中政策外二孩所占的比重。计算公式为: 属于政策外二孩人数
政策外二孩占二孩百分比=───────────×100% 同期二孩出生人数
出生人口性别比:指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出生婴儿中,男婴与女婴的人数之比。一般表示为每100个活产新生女婴对应多少个活产男婴。活产的男婴人数
出生人口性别比=──────────×100
活产的女婴人数
出生婴儿性别比值一般都在103~107的范围内波动。出生人口性别比还分孩次、分政策内外进行统计。
领取独生子女证“本期领证人数”:为填报单位行政区域内填报期内新领取独生子女证的人数,“期末领证人数”,为统计时点母亲系已婚育龄妇女并且子女年龄未超过14周岁的持有效独生子女证总人数。领取独生子女证数
独生子女领证率=──────────×100%
已婚育龄妇女人数 在计算领证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领证后夫妇又有了新的子女(生育、收养等),已领取的独生子女证即失效,计算时应从分子中扣除。
(2)独生子女年龄达到15周岁后,计算时应从分子中扣除。
(3)分母取已婚育龄妇女总数,不用现有一孩家庭,主要是已婚育龄妇女数相对稳定,便于进行各地区不同时期的比较。
(4)由于分母明确规定是已婚育龄妇女总数,因此,即使有丧妻或离婚男子领证,分母中也不计算在内。
现有已婚育龄夫妇落实节育措施:指统计时点已经采取了各种有效避孕节育措施的有配偶的育龄夫妇对数,对于夫妇(或一方)同时使用两种及以上节育措施的,只能填报其中一种(选近期的、最长效的)有效措施。
现有已婚育龄夫妇落实避孕节育措施
节育率=──────────────────×100%
已婚育龄妇女人数
长效措施落实率:某一地区、某一时点(通常为调查时点),已婚育龄妇女采取长效措施(结扎、上环、皮下埋植)的人数占应采取长效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的比率(已经签定知情选择书的不计入分母,以下同)。
已采取长效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
长效措施落实率=────────────────×100% 应采取长效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 长效措施及时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某地区按时间要求(三个月内)及时采取长效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与当年应及时采取长效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的比率。
当年按时间要求及时采取长效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 长效措施及时率=──────────────────────×100% 当年应及时采取长效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
意外怀孕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某地区政策外怀孕(政策外怀孕人流引产、政策外生育)的已婚育龄妇女占该地区已婚育龄妇女的比例。
当年政策外怀孕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
意外怀孕率=─────────────────×100% 已婚育龄妇女人数
已婚育龄妇女查环查孕率:一定时期内某地区按规定应查环查孕(凡使用药具或上环、结扎不满一年和应采取而未采取任何避孕节育措施)的已婚育龄妇女中,实际接受查环查孕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期内接受查环查孕已婚育龄妇女人数
已婚育龄妇女查环查孕率=────────────×100% 同期该地区应该接受查环查孕的已婚育龄妇女人数
已婚育龄妇女登记(建卡)率:某一时点(通常为调查时点)、某一地区在居住满一定时间(一个月)的已婚育龄妇女中,实际做好管理与服务工作并登记造册的人数。已婚育龄妇女登记造册人数
已婚育龄妇女登记(建卡)率=──────────×100% 已婚育龄妇女人数
第四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迎评培训2018.4.13
“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
迎评培训
现就“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迎评工作进行解读。
一、关于数据
“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统计分两类数据,一类是迎评数据,这个数据进行了技术处理。在迎评过程使用三次:第一次是教育统计年报(每年9月份,由计财科组织进行,结果报到教育部)、第二次是“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申报表(报到教育部),第三次是市省国家来实地验收(带着上报数据验证准确程度)。关于数据问题。省市要求,申报数据要与事业统计年报,财务管理平台,学籍管理平台,教师队伍管理平台,校舍管理平台,学校实际验证数据相一致,不一致的,要根据变化提升情况,及时做出合理解释。第二类是推动工作所需数据,这个数据要求是实事求是的数据,以利于领导决策,真正推动我们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前面我们进行了科室的闭门会、到校的面对面调度、认领梳理的30个影响创建的问题、下周将进行的“校校到”专项督导,都是为了摸清我们的家底,向领导汇报一个真实的教育现状。通过刚才市政府对“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创建的安排部署,大家也看出来了,基于准确的数据,局领导、市领导做出系列决策:为提升学校内部装备设立专项资金;为破解大规模学校、大班额学校,要求推进未完工学校建设进度,进一步挖掘存量资源优先教育使用,同时又开工多个学校建设项目;为破解师资结构性缺 编问题,要求进一步统筹专任教师数量,加强交流和走教力度。这就是基于我们上报的真实数据,领导做出的正确决策。
二、关于指标
“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指标体系分为资源配置、政府保障程度、教育质量、教育工作社会认可度4大方面,分别是包括32项约束性指标和6项否定性指标。现逐个进行解读。(本次解读因国家、省正在进行评估标准的研究,现仅供参考。科室、学校在迎评时务必发挥各自的创造性,从学校实际出发,灵活处理,一定要彰显学校的实绩、实情和特色,忌照搬硬套)。
(一)资源配置。
资源配置评估下设7项指标,重点评估县域义务教育学校在教师、校舍、仪器设备等方面的配置水平,同时评估这些指标的校际均衡情况。
1.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评估标准: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2人以上、5.3人以上;(办公室)
说明: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学历,小学是专科及以上,初中是本科及以上。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学生数×100。
*学生数为实际检查时,打开学籍系统看到的学生数(下同)。
全市统算:每百名学生拥有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我市小学为9.44人、初中为8.06,高于标准要求。
专家组实地验收要看各单位教职工花名册、学校专任教师学历情况统计表、按照统计表顺序排列的教职工学历复印件(原件更好,也可待省评估组来前再收齐原件入档,下同)。
(二)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1人以上;(教学研究中心)
县级以上骨干教师:只要具有县级以上荣誉均可列为骨干教师。
全市通算: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小学为2.05人、初中为2.62人,高于标准要求。
实地验收:教职工花名册、学校教职工县级以上骨干教师统计表、教职工县级荣誉证书复印件,并按照统计表顺序排列。
(三)全市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艺术)专任教师数:小学、初中均达到0.9人以上;
教师是否是艺体专任教师主要看是否专业毕业、是否有专业教师资格证(最好两者都有,底线是有一样)。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专任教师数=体育、艺术(包括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学生数×100 全市通算:每百名学生拥有体育、艺术(美术、音乐)专任教师数:小学0.64人、初中0.69人,不达标;
本项是我市的弱项。全市初中缺70人(音乐28人、美术24人、体育18人),小学缺176人(音乐81人、美术49人、体育46人),下一步的工作中,要充分利用学校之间艺术教师不平均及高中段还有200多人的专业教师的现状,对专业教师人数计算依次按照社区、镇域、高中管理区的范围来通算,通过交流或走教的形式来开齐课程、开足课时。
实地验收:一是专业教师的教师资格证、教师统计表、学历证书复印件并按照花名册顺序排列。(办公室)二是学 校的课程总表及班级课程表,标明开课情况。三是专业教师上课的过程资料。(课程管理中心)
(四)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小学、初中分别达到4.5平方米以上、5.8平方米以上;(总务处)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评估办法规定: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 学校中教室+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语音室面积之和。我们填报要依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规定,即1.教室包括普通教室、机动教室或选修教室。根据情况设置的适量教师休息室。2.专用教室包括科学教室、理化生实验室、音乐教室、舞蹈教室、器乐训练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史地教室、计算机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技术教室及相应的辅助用房。
3.公共教学用房包括多功能教室及辅房、合班教室、图书阅览室、自动录播教室、学生活动室、心理咨询室、德育展览室、体质测试室、体育活动室、体育器材室及辅助用房。可选择配备心理活动室、创新实验室(中学)、学科拓展实验室(中学)科学探究活动室(小学)、室内游泳池及相应的辅助用房。及独立的留守儿童活动室、特殊教育资源教室。
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教学及辅助用房校舍总建筑面积×系数(平房0.8,楼房0.6)÷学生数
全市通算: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小学7.15m、初中8.86m,达标;但具体到学校有45所学校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不达标,其中小学33所(开发区张鲁小学、大王庄小学、张鲁集小学;密水街道周阳小学、卞家庄小学、崇实小学、东关小学、康成小学;醴泉街道北关小学、尧头小学、倪家庵小学、钟家屯小学;朝阳街道朝阳小学;夏庄镇夏庄
22小学、伏家庄小学;柏城镇柏城小学、夏家沟小学;井沟镇井沟小学、呼家庄小学;阚家镇双羊小学、高戈庄小学、徐睦小学、坊岭小学;大牟家镇大牟家小学、周戈庄小学;胶河祝家庄小学;柴沟柴沟小学;注沟刘戈庄小学;第一实验小学、一实小永安校区、二实小红旗校区、恒涛双语实验学校、孚日小学)、初中12所(银鹰文昌中学、豪迈学校、四中文慧学校、向阳中学、立新中学、拒城河初级中学、古城中学、朝阳中学、夏庄中学、呼家庄中学、咸家工业区学校、初家学校)。
这些学校,有的确实面积不足,如双羊小学,1326人,面积为1888M2,生均仅1.4M2,有的属于学校规模过大、学生过多造成的,如朝阳中学,校舍面积不小,10890M2,但照现规模2431人一平均,生均仅4.4M2。所以各学校要根据学校实际,统筹学校校舍布局,按照先教室,再是功能教室,最后办公用房的顺序,合理调整。
实地验收:一是学校校舍档案,两证齐全,历史清楚;二是学校建设工程的所有手续,施工图纸、施工合同等材料,按顺序打印好目录装盒;三是学校固定资产账和固定资产账中的相关数据要求一致。
(五)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 小学、初中分别达到7.5平方米以上、10.2平方米以上;(总务处、艺体中心)
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包括学校中的体育馆面积和运动场地面积之和,运动场地面积是指学校专门用于室外体育运动并有相应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
全市通算:我市体育运动场馆面积小学7.8m、初中10.6m,达标;但具体到学校有11所学校不达标(主要集中在城区),22小学9所(第一实验小学、孚日小学、东关小学、崇实小学、北关小学、卞家庄小学、康成小学、阚家镇高戈庄小学、朝阳街道第二小学),初中2所(立新中学、向阳中学)。
不达标学校在迎评过程中要合理增加场馆面积,如在楼前屋后、露台、小广场等建设使用乒乓球场、羽毛球场等。
实地验收:一是准备本单位所有场、馆汇总一览表;二是列出每一块运动场、馆的具体位置、使用面积。使用学校建设图纸进行标记。三是提高运动场地标准,不能出现土质、砂石场地,不能出现高低不平、雨天不能用的情况。篮排球场地尽量不要与运动场套用。
(六)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000元以上、2500元以上;(总务处、实验中心)
教学仪器设备值是学校固定资产中用于教学、实验等仪器设备的资产值。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不仅包括实验室仪器设备,还包括除校舍外与教学相关的所有装备、设备。教学仪器设备总值=教学仪器值+教学设备设施值。
全市通算: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小学1759元,生均差额241元;初中2293元,生均差额207元。另外,受近年课程改革和教材调整影响,部分实验仪器与教学内容不匹配,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的橱柜、桌凳等设备陈旧;微机、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设备多为2013年以前装备,运行缓慢。下一步微机、多媒体、实验室等装备要全市组织招标采购。其他一般性教学器材由学校根据缺口情况补齐。课桌凳,橱柜,教师办公桌椅等陈旧的,由各教管办、学校组织更新。
实地验收:一是学校教学仪器设备统计数据,要求固定 资产账目及实有仪器设备必须一致。二是低值易耗品账目要清晰,管理严格。三是中小学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统计表填写完整,合计出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和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四是实验室设置、仪器设备配备,图书馆(室)装备情况统计表要封档入盒待查。
(七)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小学、初中分别达到2.3间以上、2.4间以上。(电教中心)
网络多媒体教室指接入互联网或校园网、并可实现数字教育资源等多媒体教学内容向全体学生展示功能的教室。即我们日常所说的多媒体班班通。要想保证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达标,每校的各类功能教室多媒体班班通也要全覆盖。
全市通算:我市每百名学生拥有网络多媒体教室数:小学2.35间、2.43间,达标。本指标虽然有部分老旧的设备,但我市在去年的校改力度大,新建设的校舍基本都上的触摸一体机,在潍坊市领先。
实地验收:所有设施都要保证使用率与完好率,各室课表、制度、管理员要求张贴明显,卫生整洁,记录完善,安全设施配备齐全。学校固定资产帐目要账物相符。二是学生用计算机配备齐全,信息技术课程开设完善。不完全小学仅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的学校配备学生用计算机。
以上七项指标,每学校至少6项指标达到要求,余项不能低于要求的85%;所有指标校际差异系数,小学均小于或等于0.50,初中均小于或等于0.45。回去后,每个学校再自查一遍,进行核对。我市近年来,学校调整较大,教育事业年报上报数据多年未调整,如上报朝阳学校、初家学 校是九年一贯制,与事实不符,这些均可实事求是的上报。对我市16处不满50人的村级小学,应该进行年报数据调整,因这些学校学生不多,但校产遗留的多,生均大,如密水东施家屯小学有5名学生,其生均教学与辅助用房面积为76M2(标准4.5M2),生均运动场馆面积60M2(标准7.5M2);经济开发区南曲小学、大牟家和顺小学的学生分别为27人、34人,其生均教学仪器值分别为6426元、6030元(标准为2000元)等等,这些均严重影响了我市均衡系数。对这些学校要进行处理,或合并到附近大的学校作为其教学点出现,或在年报上不予上报。这事由年报科室负责。
(二)政府保障
政府保障程度评估包括15项指标,重点评估县级人民政府依法履职,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要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工作成效。这些指导属定性指示,不应有不达标。
(一)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规划布局合理,符合国家规定要求;
应有学校布局规划和学区划分等红头文件;(总务处)学校布局规划图;解决择校问题的相关文件及印证材料;近三年学区划分范围内常住人口学龄人口统计表(公安部门配合提供有关数据);学校最大容量和目前在校生情况统计表;近三年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暂住和无户籍)就学情况统计表(附花名册)。小学、初中各一份。(教导处)
实地验收:一是查看档案材料。二是与学校干部座谈。看是否熟悉学校的服务范围。是否了解本区域的新规划学校。
(二)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教师编制标准统一、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
义务教育学校以县为主管理实施情况,我市在90年代未即出台义务教育“以县为主”进行管理的文件,2012年又出台《关于完善农村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的意见》。四统一落实到位。全市学校建设标准统一,按照标准要求给各级学校配置专用教室,按标准做好相关功能室器械配置;全市统一核定编制,小学生师比为19:1,初中为13.5:1。年级学生数达不到标准班额数的,小学按照年级(教学班)配备2.4名、初中按照年级(教学班)配备3.7名教职工的标准核定编制。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统一,均按照小学810元/生,初中1010元/生,按时足额拨付使用。全市基本装备配置标准统一,各学校统一按照《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鲁教基发[2017]1号)标准II装备实验仪器、按照省标准Ⅲ配备计算机教室、专用教室、生均建设、生均土地面积。
实地验收:一是有学校布局图,标注各室使用情况(总务处、各室管理员),二是学校新进教师统计表,(办公室)三是经费拨付使用凭证,包括到财政局和教育局及学校查看:公用经费管理文件;上级拨款文件、拨款凭证、财务账册、财务开支等资料。四是装备配备的明细。
(三)所有小学、初中每12个班级配备音乐、美术专用教室1间以上;其中,每间音乐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6平方米,每间美术专用教室面积不小于90平方米;
全市小学缺音美教室57个,分别是第一实验小学
7、东关小学
5、阚家镇双羊小学
5、恒涛双语实验学校
5、孚日小学
2、柴沟小学
2、卞家庄小学
2、醴泉街道尧头小学
2、崇实小学
2、康成小学
3、开发区大王庄小学
2、北关小学
2、醴泉街道倪家庵小学
2、钟家屯小学
2、关爷庙小学
2、夏庄小学
2、伏家庄小学
2、柴沟于戈庄小学
2、东流口子小学
2、新赵小学
2、朝阳街道东栾小学2。初中缺11间,立新中学
5、崇文中学
4、向阳中学2。
实地验收:学校要有专用教室分布图,标记出专用教室位置以及面积数。早建的校舍,功能室面积不达标暂时忽略不计。(总务处、教导处特室管理员)
(四)所有小学、初中规模不超过2000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十二年一贯制学校义务教育阶段规模不超过2500人。
我市大规模学校有9所,分别是:立新中学2645人、向阳中学2604人、朝阳中学2431人、第一实验小学3448人、第二实验小学3508人、恒涛双语实验学校2788人、东关小学2667人、崇实小学2525人、朝阳小学2310人。下一步通过优化学校布局、加快新校建设、缩小学校规模,来进一步解决大规模学校问题。一是实行集团化办学,在做好第一实验小学与永安小学组成第一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第二实验小学与红旗小学组成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基础上,今年再将恒涛双语实验学校与姜家屯小学组建成恒涛双语实验学校教育集团。二是新建一批学校。建设第一实验小学永安校区、香港花园校区和崇文小学、朝阳街道育英学校等。三是盘活现有资源。如职教中心二期工程建成后,将技工学校搬迁至职教中心,其校舍改建为初中学校,搬迁后的豪迈 高中改为一处小学等。通过以上措施解决小学尚缺5250个学位、初中尚缺1925个学位的问题。同时,推进2017年未完工的四中文慧、特校等24个校舍改造项目,尽快交付使用。
实地验收:到校实地查看为主。查看近三年在校生情况统计表和就近入学情况统计表;近三年在校学生花名册。同时辅以学籍系统查看。
(五)小学、初中所有班级学生数分别不超过45人、50人;
目前,我市现有大班额学校2处,分别是第一实验小学和密水小学。第一实验小学现有55个班,一年级已破解大班额,二年级平均班额60人,三至六年级平均班额70人,最大班额73人。密水小学现有12个班,各班级均为大班额,平均班额53人,最大班额64人;学校新建教学楼计划于五月初竣工,投入使用后,能够满足正常教学需要。此外,我市还有少量学校的个别班级存在大班额现象。
(六)不足100名学生村小学和教学点按100名学生核定公用经费;
潍坊各县市中,我们高密存在的这类学校比较多,也影响我们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下一步应该逐个重点解决。
实地验收:分别到财政局和教育局及学校查看:公用经费管理文件;上级拨款文件、拨款凭证、财务账册、财务开支等资料。
(七)特殊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不低于6000元; 特教学校不仅是特校,也包括有随班就读的学校和送教 上班的学校,这些学校都应有公用经费管理文件;上级拨款文件、拨款凭证、财务账册等资料,来支撑经费不低于6000元以及残联确定的残疾生名单。
(八)全县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按规定足额核定教师绩效工资总量;
我们已经达到了这个标准,没有疑问,但我们需要有教师工资待遇落实情况统计表和实际落实情况;教师绩效工资情况统计表;上级拨款文件、财务账册(原始支撑材料)来支撑这个标准。
实地验收:主要看一是全市教师岗位工资、薪级工资提高10%部分;二是按规定足额核定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查看部分教职工工资明细。三是近三年绩效工资总量核定表(已由各镇街教管办统一核定,各学校复印后存入学校档案)(总务处)。
(九)教师5年360学时培训完成率达到100%; 我市教师5年360学时培训完成率达到100%。工作时间不足5年的,按照每年72学时,每学期36学时计算。
实地验收:有关继续教育的文件、通知;近三年培训统计表、花名册、培训证书复印件等。(教师发展中心)
(十)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和岗位总量内,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
评估应有有关教师核编的文件和资料等。有关教师准入制度的文件资料;近三年新进教师统计表、花名册。市教育局统筹分配各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近三年职称评审公布文件。(办公室)
(十一)全县每年交流轮岗教师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不低于交流轮岗教师总数的20%;
符合交流教师指已聘任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职称改革前小学高级以上)且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超过6年的专任教师。不包括法定退休年龄不足10年的教职工以及处于孕期、哺乳期或重大疾病治疗期(已在市教育局请假备案)等特殊情况人员。
我市交流轮岗教师的比例小学、初中分别为百分之17、11左右,骨干教师占比分别为49、28左右。
实地验收:查看一是近三年调编人员指调信、介绍信。(2017年调整的教育干部未开信,近期人事科会补开)。二是镇域内近两年印发的交流轮岗的文件(教管办将交流轮岗正式文件盖章后,报人事科)。三是应有县域内校际间教师近三年交流情况统计表和交流教师花名册。(办公室)
(十二)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上岗率达到100%; 专任教师数泛指担任教学课程的教师(破解大班额个别学校聘的教师尚未有教师资格证,要重点关注,要有学校抽中后的预案)。
实地验收:主要查看专任教师的教师资格证。要有教职工画名册、专任教师统计表、按照统计表顺序排列的专任教师教师资格证复印件。(办公室)
(十三)城区和镇区公办小学、初中(均不含寄宿制学校)就近划片入学比例分别达到100%、95%以上;
上报材料,我市落实标准比例为100%。
实地验收:应有近三年在校生情况统计表和就近入学情 况统计表;近三年在校学生花名册。及近三年学校招生意见(明确招生范围)。及学校干部教师要了解我们按100%落实的就近划片入学。(教导处)
(十四)全县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比例不低于50%,并向农村初中倾斜;
上报材料,我市落实标准比例为60%。
实地验收时应有全市普通高中招生的有关文件;近三年高中指令性招生计划、招生方案文件;近三年高中招生计划性文件。各初中学校近三年升入高中学校学生名单(以高中学校为单位分类)。
(十五)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健全,全县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民办学校就读的比例不低于85%。
上报材料,我市落实标准比例为100%。
实地验收: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要有保障入学有关文件或制度、措施;近三年各校外来务工子女统计表、花名册、基本情况登记表;近三年进城务工就业的农民工子女享受与城区学生接受义务教育同等待遇情况汇总表。
留守儿童:要有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方案和计划;留守儿童档案(含电子信息档案)和联系卡;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档案材料(师生结对、生生结对);.班主任与留守儿童谈心记录卡;留守儿童关爱活动,如“七个一”工程档案材料;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档案材料;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档案材料;留守儿童关爱室建设标准(硬件如各功能区的建设,软件如制度建设)。以上材料包括文字、图片和视频材料。
(三)教育质量 教育质量评估包括9项指标,重点评估县域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学校管理水平、学生学业质量、综合素质发展水平。具体包括:
(一)全县初中三年巩固率达到95%以上;
巩固率为初中毕业人数与在校生数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初中三年巩固率=(毕业生数—毕业年级三年转入学生数+毕业年级三年转出学生数)/(毕业年级三年前初一时在校生数—毕业年级三年死亡学生数)*100% 全市通算初中三年巩固率为98%。(教导处)实地验证:1.要有学校控辍保学机制、学籍管理过程性材料;从省学籍平台上核实好三年期间的转入、转出、休学、复学学生,准备好相关单据(如死亡需有死亡证明);去职校的学生需有录取通知书、缴费单据、就读学校证明;要按照“人随籍走、人籍一致”的要求,不允许有借读生的出现;
2.初一建籍人数应以入学登记表为准,人数与2014年事业报表初一人数一致。初三毕业生数与2017年事业报表毕业生人数一致。
3.要有近三年适龄儿童少年在校情况统计表;近三年初中学生辍学情况统计表;在校学生花名册。
(二)全县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 残疾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等。
残疾儿童数=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学校就读+送教上门的残疾儿童少年。
我市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为96%。
实地验收:应有教育部门(学校)对保障残疾儿童少年 入学的有关文件或制度、措施;近三年各校有关残疾儿童少年的帮扶机制、帮扶活动资料;近三年各校残疾儿童少年花名册、基本情况统计表;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情况统计表;市残联的残疾儿童统计表。
不在特校的残疾学生:要有随班资源残疾儿童、送教上门儿童的个人成长档案,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工作实施方案;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关爱制度、教师妈妈配备名单、每周一次的关爱措施材料;送教上门学生(16周岁以内)的每周一次送教上门活动档案材料;拥有随班资源教室学校对该室的管理使用情况及相关记录。
(三)所有学校制定章程,实现学校管理与教学信息化; 按照《关于印发<潍坊市中小学办学章程制定实施规程>的通知》(潍教字〔2017〕31 号)规定,完善章程制定过程材料,学校干部教师学生均能了解。学校网站运行正常,学校管理服务平台与教学资源平台建设与应用良好,内容充实,更新即时,教学应用度高。网络系统支持和满足“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需要,建立学校校本资源库。
实地验收:一是理顺章程制定过程材料,并配有目录。(办公室)二是学校平台管理分工明细及相关制度、细则及网络维护记录。以上两项装档案盒。三是实地查看学校网络硬软件建设。网站运行、无纸化办公情况。(电教中心)
(四)全县所有学校按照不低于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的5%安排教师培训经费;
这个项目,潍坊评估一年一次进行检查,如何迎评财务人员应该都明白,主要是理顺上级拨款文件、财务账册(原 始支撑材料)、相关培训经费支出材料及教师培训经费情况统计表,各类材料配有目录装档案盒。
(五)教师能熟练运用信息化手段组织教学,设施设备利用率达到较高水平;(电教中心)
主要查看:一是教师人手一机,要看教师花名册、固定资产帐、微机数量,要做到三统一;二是教师运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教学过程材料积累丰富,方式方法多样化。要看教师微机内的教学资源、个人的备课及课件数量;三是学校及教师信息化手段应用标志性成果,配有目录装档案盒。
(六)所有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水平达到良好以上;(学生发展中心)
良好水平要体现在:一是德育工作领导机构和实施方案、制度规范,二是德育工作相关文件和通知随要随取。三是德育工作反思、总结和汇报性材料等总结齐全,如实践活动、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研学旅行总结等。四是丁关图片资料明确、五是校本课程体现德育课程一体化的纵向课程和横向课程。六是有学科育人研究工作室,各学科育人典型案例。七是宣传报道到位,如纸媒、网络、电视、自办工作简报、德育之窗等。八标志性成果,如论文专著、论文等。
(七)课程开齐开足,教学秩序规范,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开展;(教导处)
一是综合实践活动室配备达标,室内配有与开展活动相关的工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门类齐全,有教材、有教案、有活动记录,有音像电子档(种植:);二是各班级课程表张贴在墙,各类过程材料可支撑。
(八)无过重课业负担;(教导处)一是有规范教学行为的方案、制度、规范等文件(课程齐全、课堂高效等),二是有各科作业布置的标准,三是有减少测评次数的规定、措施等减负机制和减负评价机制的建立情况。四是加强教辅资料管理的规定。五是教师有偿补课治理措施、处理规定及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的治理和引导措施。六是课后延时看管服务的设施、制度、内容、形式等。六是给教师减负,对教师培训提高素质,注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七是制定科学、民主、公平的评价制度。
(九)在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相关科目学生学业水平达到Ⅲ级以上,且校际差异率低于0.15。
义务教育阶段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在语文、数学、科学、体育、艺术、德育等学科中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数据来源: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我市未参与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
(四)社会认可
社会认可度调查的对象包括:学生、家长、教师(到校集中问卷),校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前集中问卷)及其他群众。
调查的抽样数量,按常住人口的1.5‰确定。问卷调查对象中,学生家长的比例不低于50%,其他各类调查对象数量大体相当。即我市为1343人,家长672人,学生、教师、校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130人左右。
调查内容包括:县级人民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落实教育公平政策、推动优质资源共享,以及义务教育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实施素质教育、考试评估制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取得的成效。除以上四个方面32项约束性指标,“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的认定,又设了六项一票否定项:存在以考试方式招生;存在违规择校行为;存在重点学校或重点班;存在“有编不补”或长期聘用编外教师的情况;教育系统存在重大安全责任事故和严重违纪违规事件;有弄虚作假行为。
三、关于迎评
2013年,我们迎接的基本均衡县验收是,主要是落实在校舍场地、内部配套等硬件方面的要求。“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这些标准要求体现在三个文件上:一是要落实2017年省里出台的《山东省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这是硬件方面的基本要求;二是要落实2017年教育部出台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这是学校管理方面的基本要求;三是要落实教育部出台的“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督导评估办法中的评估内容和标准,就是刚才解读的这些内容。
为全面做好创建准备工作,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学习掌握标准。三个文件。教管办,学校,局机关,相关人员都要学习掌握。
二是梳理掌握校情。根据创建标准,全面梳理学校情况,逐一列出整改事项,建立工作台账。
三是抓住关键环节。
1.大规模学校和大班额问题:这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刚性要求,国家的评估办法非常明确,潍坊市教育局也专门下发了文件。也是我们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结合省市要求,关于大规模学校,已经存在的,要尽快研究整改(九 年一贯制,分两处学校设置)。今后不允许再规划设计超规模学校,对已经开工或即将开工建设的学校要进行排查,超规模的要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完善,不得超过国家规定办学规模。关于大班额问题,能分的一定要分开,短时间内不能解决的,要有解决办法和工作预案。主要采取新建学校分流、设置独立校区、调整招生片区、合理分流学生的方式来应对解决。
2.校舍布局:要统筹学校校舍布局,合理调整设置,按照首先安排好教室,其次功能教室和活动室,最后才是办公用房和辅助用房的顺序进行规划。对于功能用房缺口较大的,适宜建设平房、板房的,要尽快拿出规划,尽快组织建设,确保各类主要功能室达到评估要求。校舍面积暂不考虑,原则上要能实现相应功能。校舍、围墙陈旧的,需要修缮的抓紧维修,需要粉刷的抓紧落实。适宜绿化美化的抓紧组织实施。
3.功能教室:主要是美术教室、音乐教室、综合实践活动室、微机室,技术教室、史地教室等。目前来看,这些功能教室是我们比较突出的薄弱环节,设置不规范,设施不完善,使用不经常,特点不明显,体现不出相应的学科特色和育人功能。
4.运动场地:要提高运动场地标准,不能出现土质、砂石场地,不能出现高低不平、雨天不能用的情况。篮排球场地尽量不要与运动场套用。体育器械要安装规范,坚固安全,体现相应学段特点,如小学要有小篮球架,没有的要填置。
5.教育教学装备:关于教学仪器设备及图书,微机、多媒体、实验室和图书等拟设立专项资金进行采购。其他一 般性教学器材由学校根据缺口情况补齐。课桌凳,橱柜,教师办公桌椅等陈旧的,由各教管办、学校组织更新。
6.教师队伍:从统计摸底情况来看,我们的师资还不够均衡,一是师生比过高、过低的问题较为突出,二是音体美教师配置达不到规定标准;三是教师培训管理不规范,这些问题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整改。
7.学校管理:学校管理、内涵发展、文化建设方面是我们教育的强项,迎评要体现出我们的优势和特色。
一是要落实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
二是要提高工作标准(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来历)。在全市范围内实行“十个统一”的工作要求,即:
1统一标牌。所有办公室、普通教室、专用教室、仪器室、图书室、实验室等需要悬挂标志牌的,一律统一制作,统一标牌名称、规格、尺寸、颜色等,统一悬挂高度和位置。
2统一标签。所有橱柜上粘贴的标签统一制作,统一大小、内容、材质、颜色、字体、型号等,做到美观实用,统一指导粘贴位置、高度。统一更新有关设备。
3统一更新有关设备。统一更新破旧的桌椅板凳和橱柜,教师办公桌椅、学生课桌椅整洁完好,同一室内原则上不准有两个规格的桌椅存在;橱柜陈旧破损的要进行更换。各类仪器装备要按标准进行配备,过于陈旧或数量不足的要进行补充。
4统一校园文化宣传。校园内所有标语口号要刷新;破旧墙壁要处理并粉刷;院内要统一美化绿化,不留死角;宣传栏要统一设计制作,更新内容。
5统一摆放办公用品。所有教师办公室办公桌要统一规 划布局,办公用具、用品统一摆放风格,要彰显干净、整洁、大方的为人师表风范。
6统一卫生标准。要统一规范室内外卫生标准,要特别注重厕所、伙房卫生,禁止胡乱存放物品,禁止放置要丢弃的物品。
7统一台账。统一仪器台账和图书台账,做到账册齐全,账实相符。
8统一档案文本设置。统一档案文本的纸张要求、标题正文字体字号、文中不同层级标题字体字号、文中数字字体、页面设置等。
9统一档案材料。要建立统一的档案材料目录,指导各学校按照目录准备好各种材料,统一装订,统一档案盒,统一标签格式。
10统一搞好培训。校长及迎查人员要熟悉学校情况,做到有问必答,数据一口清,如:学生数、教师数、班数、最大班额等。对照评估标准,凡是涉及的所有管理方面的问题,统一编写问题须知,每一个项目联络员都要熟悉本项目的有关要求,熟练回答问题)。
三是要提升校园环境文化。校园环境建设要体现管理品位、优化育人环境的显性标志,本着“一校一品、突出特色”的原则,要精心设计,标准要高,要有特色。无论固定板面还是活动板面,无论室内还是室外,都要充分展现一个区域、一个学校的教师科研成果、学生培养成果和学校发展成果;要高度重视学校卫生工作,既要抓好环境卫生,又要抓好食宿卫生,既要抓好校内环境建设,又要抓好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建立长效机制,消除卫生死角(厕所、宿舍、食堂、警 卫室等)。室内卫生管理要突出文化特色,墙面张贴规范,物品摆放整齐,地面卫生整洁。
关于非职级小学,今年五月份进行专项督导,将结合优质均衡县验收一并进行,督导指标也主要以优质均衡验收标准。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