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第三讲

时间:2019-05-14 22:01: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第三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第三讲》。

第一篇:2011年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第三讲

第三讲 5个考察视角——班级是什么?

本讲内容简介少第三个

尽管人人都知道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但从不同角度看,班级可以呈现出多种可能的特点,也就有可能被看作不同性质的单位。因此,有必要超越笼统地将班级看作一种单位的认识,辨析看待班级的不同角度,由此辨析出不同的班级管理和班级教育的思路。

本讲重点是理解:从学校教育实践和教育学理论的角度,班级应该被看作一种教育性组织;其中,学生应该成为班级教育(班级管理、班级建设)的主体。

本讲难点是理解班级可以被看作不同性质的单位,从而超越不分具体视角、笼统谈论班级管理和班级教育的观点。

本讲要求学员结合案例,判断它们是从哪一种视角来看待班级。

本讲教学内容

(注:本讲内容主要依据教材第二章,但作了一定调整,可相互参阅。)

讲座3-1:班级是社会基本单位

尽管人人都知道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但从不同角度看,班级可以呈现出多种可能的特点,也就有可能被看作不同性质的单位。因此,对于“班级是什么?”这一问题,也就有不同的回答。

一、班级是社会基本单位

这是从社会学角度来看待班级。其中,就教育社会学的相关研究来说,主要有四种情形。

(一)班级作为社会体系

1、社会体系的特征。

2、班级被看作社会体系:班级由一位或几位教师、一群学生共同组成,经由师生交互作用而实现某些功能(如社会化、筛选)、达到教学目标,可被视为一种社会体系

3、班级作为社会体系的功能 ①社会化功能。②选择功能。③个性化功能。

(二)班级作为初级群体

1、将班级看作初级群体的依据

2、班级作为初级群体的特殊性。

①班级中的互动方式具有一种情感和理性的双重性。②班级具有较统一的目标、较为整合的行为。③班级具有形式上比较正规的群体结构。

3、将班级看作初级群体的意义

①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发展。②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③促进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

④可以使班级中的各种非正式群体获得比较合理的对待,从而更好地发挥不同学生的特色和优势,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加强学生对班级的认同和归属感。

(三)班级作为社会组织

1、将班级看作社会组织的依据(可分三层考察)。

2、班级作为社会组织的特殊性

(1)作为学习者组织的班级,它具有自功能性。(2)作为非成人组织的班级,它具有半自治性。

3、班级组织的结构分析(1)正式结构。(2)非正式结构。

4、将班级看作社会组织的意义(也相应分三层考察)。

(四)班级作为学习集体

1、定位班级的主要参照系

(1)集体——学习集体——班集体(2)所属集体——参照集体

2、分析班级的主要维度

(1)支持型气氛与防卫型气氛(2)集体效率与个体成长

讲座3-2:班级是社会心理共同体

二、班级是社会心理共同体

苏联社会心理学区分群体发展水平是以彼德罗夫斯基创立的人际关系的活动中介理论作为依据的。主要指标有二:(1)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是怎样受共同活动的内容、目的与价值意义所制约;(2)这些目的与价值意义是促进社会的发展过程还是阻碍社会的发展过程。

据此,前苏联心理学把群体分为从低级到高级的各种水平:(1)松散群体;(2)联合群体;(3)集体。

以此为背景,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一些典型的、社会心理学视角的班级研究。

(一)“班集体建设与学生个性发展”研究

1、主要依据

(1)维果茨基的“三主体”的教育思想(教育过程不仅有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的积极作用,还有学生群体这一小环境的“主体”的积极作用);

(2)现代社会心理学关于群体与个性的理论;(3)彼德罗夫斯基关于集体的心理学理论。其中,最主要的依据是维果茨基的教育思想。

2、主要思路

(1)在社会环境、教育教学与学生个性形成的关系方面,提炼出较为系统的观点,并以之作为整项研究的理论基础。

(2)将班集体建设、人际关系、班集体共同活动、课堂教学这四方面作为主要的研究领域,提出整项研究的基本主张。

(3)从班集体建设操作步骤、目标确立、舆论建设、规范及机构建设、班集体评估等具体方面着手,提出整项研究的实施途径。

3、理论基础

(1)以培养学生个性作为重要目标。

(2)学生个性形成的基本原理。首先,它的自然前提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其次,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它标志着个性形成的水平。再次,个性形成离不开外部条件——社会因素。对学生而言,班集体是最重要的微观社会环境。

(3)教学(与“教育”等同使用)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第一,班集体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对个性的作用。第二,个人对集体的态度对其发展的作用。

4、班集体建设研究的基本主张(1)班集体是学生个性发展的熔炉(2)人际关系是个性发展的依托

对于一个超越松散群体、合作群体的班集体来说,班集体的人际关系有三方面的特点。①以亲社会的价值定向为基础的强大的凝聚力,是班集体人际关系最主要的特征。②责任依从关系的形成使人产生归属感。③民主平等,人人都有稳定地位的主人翁感。

在班级教育中,应该关注优化师生关系与同伴关系、关注情感的作用;同时,应注意让学生在班集体中找准自己的角色。可以采取的教育措施有:①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在班集体中找到满意的角色;②发扬民主,让每个学生在岗位轮换、竞选和非正式群体中主动定位;③加强教育,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使每个成员都自觉自愿为集体服务,体验到自己是集体不可缺少的角色。

(3)共同活动是班集体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要求:①组织共同活动要体现时代精神,使班集体教育从传统的“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②根据不同年龄孩子的心理特点开展活动。③要使活动对孩子们具有强烈的情绪吸引力,需要贯彻求新、求知、求实、求趣、求乐的原则。④发扬民主,让学生自己成为活动的主人。⑤安排好活动的各个环节。⑥活动有计划性,要做到经常化、系统化与系列化。

(二)班集体教育实验研究

1、班集体教育实验研究的理论背景

从教育主体的高度改造传统教育学的理论预设,科学地认识班级授课制的班(组织)、课(活动)、书(媒体和对象)与人(集体及其成员)的关系,确立班集体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揭示教学过程中主体(集体)与活动(课)、组织(班级)交互作用的关系及其规律,探索激励教育主体积极性的动力机制,从教育社会心理学意义上,重新界定班集体科学范畴的本质内涵及其要素、结构和功能。

2、班集体教育实验的理想模型

(1)班集体教育实验的定义是:以集体主义价值为导向,遵循儿童集体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科学地建设班集体,开发班集体的教育潜能,优化集体对个人的积极影响,在集体建设中发展个性。作为其中的核心概念,班集体是“一个以学生亚文化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教育目标、教学结构、管理规范组织起来的,以课堂教学的共同活动为中介的、以直接性的交往和人际关系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

(2)班集体教育实验的模型。班集体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最主要、最本质的因素和变量(包括集体目标、组织机构、人际关系、纪律、舆论等)是实验的自变量,班集体与环境交互作用显示出的功能(包括组织和管理功能、教育和自我教育功能、个性社会化功能等)是实验的倚变量(应变量),实验旨在揭示自变量与应变量的因果关系及其规律性。

3、班集体教育实验的工具性理想模型 研究者在“理论范型”、“问题情境”和“经验模型”的相互参照、渗透、融合中形成一组可操作、可测评的具有工具性应用功能的理想模型。

这包括6个方面:班集体科学管理实验、教学集体课堂教学实验、课堂集体心理气氛实验、学生集体民主管理实验、班集体社区教育实验、班集体教育实验评价。它们既以班集体建设的经验原型为基础,又是一组可观测、可操作的班集体教育实验的理想模型。

例如,班集体科学管理实验的主要内容是:

(1)创造性地设计集体目标,使集体中每个成员“都抬起头来走路”。

(2)建构“开放、多维、有序”的共同活动体系,包括自主性的课堂教学活动、选择性的课外活动、创造性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发每个成员的身心素质潜能。

(3)组织交往,设计和构造班集体人际关系的新结构。

(4)指导学生参与民主管理,使集体中每个成员都担当成功的角色。(5)以集体主义价值为导向,使集体中每个成员的个性健康发展。

讲座3-4:班级是教育管理单位

四、班级是教育管理单位

这是从教育管理学视角看待班级和班级管理。这可以三类研究为例来理解。

(一)班级管理学

1、班级管理的内涵 一般有三方面:

(1)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2)建设班级文化,强化班级的影响力。

(3)开展多种多样的班级活动,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加速班集体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班级管理对象

(1)班级学生集体及其管理

可把班级发展区分为五个阶段:班级初建阶段、班级形成阶段、集体形成初期、集体形成阶段、良好班集体阶段。

班集体管理的重点:

①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形成共同的奋斗目标。②培养积极分子,形成班级领导核心。③优化人际关系,增强集体凝聚力。④建立集体规范,形成良好班风和传统。⑤培养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2)班级学生个体及其管理。

可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将学生区分为优秀生、后进生、中等生、家庭特殊生等类型,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3、班级管理内容

(1)第一种思路:以班级教育所涉及的领域——德智体美劳为框架。

(2)第二种思路:从班主任工作本身来理解,包括:①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②搞好班级的组织纪律工作;③组织和培养班集体;④组织和领导课外活动。

(3)第三种思路:从班级管理目标体系看,如将班级管理总目标(第一级目标)分为人际目标管理、工作目标管理、财物目标管理、信息目标管理4个分目标(第二级),然后再下分两层目标:第三级11个,第四级18个。这样,最后落实为一些具体项目。

4、班级管理过程

(1)班级管理计划的制定(2)班级管理计划的执行

(3)班级工作的总结(可再分为评价、总结等环节)。

(二)班级经营

这主要是我国台湾地区中小学的班级教育研究。

1、班级经营的意义

“班级经营,乃是教师或师生遵循一定的准则,适当而有效地处理班级中的人、事、物

等各项业务,以发挥教学效果、达成教育目标的历程。”

2、班级经营的架构

(1)就人的方面来说,着重在人际关系的管理。

(2)就事的方面来说,着重在教育活动的管理,而推展教育活动,必要有适当的行政管理、课程与教学管理和常规管理。

(3)就物的方面来说,着重在教室环境方面,偏于硬体方面的教室设备、布置和整洁卫生之维护,这些偏于物理层面。

(4)就人、事、物等三方面交互作用来说,也属教室环境管理,着重在软体方面的班级气氛,这是偏于心理层面。

3、班级经营的功能

(1)维持良好班级秩序。(2)提供良好学习环境。(3)提高学生学习效果。(4)培养学生自治能力。(5)增进师生情感交流。(6)协助学生人格成长。

4、班级导师的任务

(1)教育辅导,这包括学业辅导、职业辅导、生活辅导。(2)师生互动。(3)教师修养。

(4)行政管理。这包括:班级领导、级务处理、教务经营、训育经营、辅导服务、校务推展、社区协调。

(5)综合性任务。

(三)“全面课堂管理”

1、美国“全面课堂管理”的背景 美国并没有如苏联和我们所说的“班集体”之类的概念,也没有“班主任”这个概念。美国大部分的中学和少部分的小学有“顾问”(counselor)——这样,“课堂管理”也就成为每一位教师必须从事的管理活动;换言之,这属于每一位教师自己所进行的教学管理活动。

2、全面课堂管理的内涵

“出色的课堂管理不仅意味着,教师已经使不良行为降到了最低程度,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并能在不良行为发生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而且意味着,课堂总是持续着有意义的学习活动,整个课堂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教师维持纪律的措施),都是为了使学生参加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达到最高程度,而不只是为了将不良行为降到最低程度。”

换言之,“课堂管理不单单是管理学生的行为,更要创建互相扶持的集体”„„也就是说,要用各种策略来创建相互扶持、相互尊重、促人奋进的环境,让学校成为一个能够提高人的尊严,对学习自我指导、自我负责的场所;这种环境可以鼓励所有的学生满怀信心地看待自己、看待学习。

3、全面课堂管理的实施策略(1)理解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

(2)创建课堂里良好的人际关系。这包括: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与家长合作等。

(3)采用提高学习动机的教学方法(4)有效地组织与管理课堂(5)矫正学生不良行为

4、值得我们关注的两点。

(1)班会。它是集体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2)全校学生管理计划。这是学校制定的一份全面的纪律规定,列出种种问题行为和相应的惩罚;这是为有行为问题的学生建立明确、公平并使人人各尽其职的制度。

讲座3-5:班级是教育性组织

五、班级是教育性组织

这是本课程主张的、从教育学视角进行的研究。

1、班级是一种社会组织

(1)在这里,我们虽然借用了社会学的概念,但已经开始采用教育学视角。

(2)班级是一种适应个体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组织,它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正式的组织机构、清楚的组织规范(尽管这些因素在“明确”、“正式”、“清楚”的程度上会有差异);这使得更多人可以通过这种正规的组织形态获得更为系统的教育,而不再只让少数人在个别师生组合形式或其他非正式群体中获取更具随意性的教育。

2、作为一种社会组织的班级,既不同于个别教育中的师生组合,也不同于学生入学前就已身处其中的群体(家庭、同辈群体等)。

3、与其他社会组织(如经济生产组织、政治管理组织)相比,班级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所具有的教育性;它之所以得以形成和编制,正是为了根据社会所理解的教育要求给儿童提供更丰富、更系统的教育资源,以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

4、因此,可以进一步将班级定位为一种教育性组织。(这是本课程的核心观点之一,也是后续相关内容展开的前提)

第三讲 5个考察视角——班级是什么?

从班级教育的目标来看,本讲所介绍的5个视角有什么异同?

美国的课堂管理流派

(一)先后出现的三种管理流派

我们在第一章第四节介绍“班级教育的发展现状”时就已提到最近几十年中美国班级管理(实为“课堂管理”)中的三种理念,它们也就是在美国中小学出现的三种课堂管理流派。

1、心理咨询方法

在20世纪30年代,儿童心理学的鼻祖斯坦利•霍尔(G.Stanley Hall)的儿童心理病理学问世,人们开始特别关注儿童行为或心理问题。此后,随着精神分析分析理论的发展,人们采用心理分析方法研究儿童问题行为。其中有三个基本假设:第一,问题性行为是潜在原因的表征;第二,治疗方法是允许儿童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第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成功治疗的基本前提条件。二战后到50年代,各种心理咨询机构遍设美国各地;60年代末、70年代初,随着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人们非常强调人格发展和自我意识,心理咨询治疗法开始用于课堂管理,其重点是纠正学生的违纪行为,管理方法着眼于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并和成人合作形成积极的行为。其中,应用最广的是格拉瑟(William Glasser)提出的“现实疗法”(Reality Therapy)。它的理念是:青少年需要有真心实意的专业人员来帮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并制定改变不良行为的计划。德雷克斯(Rudolf Dreikurs)认为,儿童因为不知道如何让别人认清自己的基本需要才会惹是生非;他主张通过各种策略和有条理的程序(如家庭和班级会议)了解儿童需要、建设一种民主的班级生活氛围和教学风格,以帮助学生获得归属感。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研究最强调学生的“自我概念”,关注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与其学习和行为之间的联系;由来,由此延伸出一个可供教师使用的方案,包括开诚布公的沟通、共同解决问题的尝试等应对学生不良行为的技术。[可惜:停留在技术层面!]

2、行为矫正方法

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于心理咨询法效果并不明显,儿童问题行为却更多;此时,行为主义心理学已兴起并提出自己的主张,从而与心理咨询法相抗衡。行为主义心理学关注外显行为,强调将不良行为作为问题行为来矫正(而不是将它看作病理行为来疏导);相应地,课堂管理也从关注儿童的内心需要转向了教师控制。于是,大多数教师培训课程都以帮助教师运用行为调节技能处理儿童的不良行为;教师被告知可以忽视不恰当的行为,但要强化恰当的行为,和学生签定约法三章,使用暂时停课程序等。坎特夫妇于1976年出版的《严明纪律》(Assertive Displine,又译为“钢性纪律”、“武断纪律”)最为完整而系统地介绍了各种控制方法,如明确表达对基本行为的期望、不动声色而又决不手软地惩戒捣乱行为、大力强化集体中面向学习任务的行为;琼斯(Fredric Jones)也在1987年出版的《积极的班级纪律》、《积极的班级指导》等书中强调行为控制,特别要求教师使用身体语言,使用奖惩措施,使用解决学习问题的个别指导。

3、教师效能研究

在20世纪70年代,正当上面两派相争之时,一种新的课堂管理流派异军突起。它不是强调教师如何对付学生已发生的不良行为,而是研究教师如何预防学生不良行为的过程。这个流派后来被贴上了“教师效能研究”的标签,特别注意从三个方面研究教师行为如何影响学生行为。

(1)教师的组织和管理技能

这一方面的研究包括前后相继的三种研究方案。第一个是库宁(Jacob Kounin)及其同事的研究。他们对两种班级活动(秩序井然的、学生捣乱的)进行了上千小时的录像并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有效的课堂管理者和无效的课堂管理者在对付不良行为的办法上没有显著差异,但他们在学生不当行为发生前的所作所为却有明显差异。这就说明:有效的课堂管理者经常适应预防学生捣乱行为的教学方法。第二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是“德克萨斯州教师效能研究”。研究者花了2年时间观察了59位教师,并根据他们所教学生在标准化考试中的成绩优劣而把这些教师分为两类,以便考察他们以前的行为是否与有效的教学相关。这项研究印证了库宁的结论:能够预防捣乱行为、促进学习的教师行为,才是管理课堂的有效行为。第三个研究是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教师教育研究发展中心的研究者开展的有效教学研究项目,拓展并印证了前面两项研究。研究发现,有效管理班级的良好运营状况主要归因于开学几周内的有效安排与组织。在最初几周内,有效的课堂管理者往往给学生理想的行为表现提出明确的指导,并认真调控学生行为表现;一旦学生没有充分掌握行为要领,就会反复进行教诲;而且说到做到,执法如山。

(2)教学技能

这一方面的研究也有三个典型方案。第一个是亨特(Madeline Hunter)的研究。她的贡献在于让教师理解认识到:有必要制定明确的教学指导目标,让学生也了解这些教学目标,提供有效而直接的教学指导,并把握学生的进步状况。后来的一些“过程—结果式”(探讨教学过程与学习结果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拓展了亨特的课题,但被人指责为在教师行为和学生成绩之间进行简单的线性对应。第二个研究是考察竞争教学、合作教学和个别教学三种方式的相对得失。研究表明:合作学习能取得更为理想的学习结果,学生在合作中常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对待同学、对待学习,并能学到更多知识。第三个研究探讨学生怎样学得好、教师怎样适应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研究表明,当教师提供一个越来越激发学习的环境,学生能够使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问题:让学生学会反省、总结、提炼最好的学习方法——班级文化可为之提供机会、资源]时,学习更有成效。

(3)师生关系

这一方面的研究可分两部分。其一,师生互动频率和性质对学生学业的影响;其二,师生关系中的个人情感色彩对学生态度和学业的影响。在第一部分中,研究者从罗森塔尔等人所作的“期望效应”研究中得到启发,提出新的问题:教师如何将其对学生过高或低的期望传达给学生?研究者考察了归因理论和教师控制感的有关问题。第二部分的研究已于70年代开展,到了80年代已充分展开。

(二)三种流派的发展与融合

综观上述三大流派的理念和相关研究,似可得到如下两点认识。第一,三大流派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时代背景基本相同,而且教育过程的中心特征是“以知识传递过程为基础”和以教师教学为中心;第二,尽管它们的视角和理论依据不同,但关注的问题点却基本相同,即教师是关爱学生还是控制学生、学生是自主还是服从?下面将它们作一比较。1

班级管理流派

问题点(关爱/控制自主/服从)关爱 服心理咨询法

从 控制 服行为矫正法

从 控制 服教师效能研究(1)组织管理技能(2)教学技能(3)师生关系

从 控制 服

行为主义/技术理性

从 关爱 服从

Good, R.David, R.Dunn R.Rosenthal, LaBenne and Green

J.Kounin, J.Brophy, C.Everston, Emmer M.Hunter, Rosenshine,行为主义心理学

L.Canter, F.Jones

分析学

R.Dreikurs, T.Gordon

人本主义心理学/精神

w.Glasser

理论范畴

代表人物

总体上看,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这些课堂管理流派的发展似乎沿着技术理性的路径一帆风顺;但到了80年代后期,许多人开始了反省和批判,指出传统课堂管理的特征和不足在于:反馈式行为主义管理,技术的、理性的、机械的管理范式占主导地位,没有关注到制度变量对班级管理的影响,儿童在班级生活中缺少平等的机会,羞辱和孤立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给儿童贴标签),在师生、生生、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家庭与学校之间缺乏交流,强调教师的控制等等。同时,已有的三种流派各自也都在发展,其中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融合。

例如,人本主义心理咨询流派开始强调集体(community)的质量、学生与成人之间的密切关系和向学生传授有效的沟通技能,行为主义的控制派也强调任何维持纪律的方法必须扎根在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的师生关系之中,同时70年代初的古典行为主义(强调行为强化和承担后果)已经让位于认知行为主义(重视自我管理和社交技能训练),教师效能研究也在淡化“通过使用技术来行使控制的权力”,而关注“在课堂中形成相互关心、相互照顾关系的重要性”。——在三个流派继续丰富、发展和相互融合的趋势中,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就是:教师通过创建互相扶持的集体,帮助学生了解到自己的责任,使用建构主义的学习方法。同时,美国各种学校的改进方案重点从80年代的提高教学质量转向90年代的为学生学业成功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扶持和自尊。这些都为“全面课题管理”提供了很好的发展背景。

1卜玉华:《20世纪下半叶以来美国班级管理理念的发展趋势分析》,《集美大学学报》2004(2)。

研究项目简介:班集体建设与学生个性发展

(班级是社会心理共同体)

这项班集体建设研究1主要依据三方面理论:(1)维果茨基的“三主体”的教育思想(教育过程不仅有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的积极作用,还有学生群体这一小环境的“主体”的积极作用);(2)现代社会心理学关于群体与个性的理论;(3)彼德罗夫斯基关于集体的心理学理论(P4)。其中,最主要的依据是维果茨基的教育思想。

从《班集体建设与学生个性发展》一书来看,上述理论依据已融合于该项研究的主要思路之中,这就是:(1)在社会环境、教育教学与学生个性形成的关系方面,提炼出较为系统的观点,并以之作为整项研究的理论基础。(2)将班集体建设、人际关系、班集体共同活动、课堂教学这四方面作为主要的研究领域,提出整项研究的基本主张。(3)从班集体建设操作步骤、目标确立、舆论建设、规范及机构建设、班集体评估等具体方面着手,提出整项研究的实施途径。下面依次介绍这项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基本主张。

一、班集体建设研究的理论基础

1、以培养学生个性作为重要目标。新时代的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学生个性。根据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实际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研究者认为,个性的本质是社会的,因为其内容、发展动力、结构、形成与变化都离不开社会。

2、学生个性形成的基本原理。首先,它的自然前提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其次,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它标志着个性形成的水平。再次,个性形成离不开外部条件——社会因素。对学生而言,班集体是最重要的微观社会环境。

3、教学(与“教育”等同使用)对学生个性发展的作用。发展是一个人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步向高级心理机能(个性)转化的过程(P66-68)。在此基础上,研究者着重从品德教育、劳动教育和集体三方面探讨了教育(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机制。就该课题的实质性内容而言,研究者非常关注集体对个性形成的作用。其中又区分了三个方面。(1)班集体良好的社会心理氛围对个性的作用。“只有集体才能良好个性的摇篮,因为集体是人们为实现有公益价值的社会目标、按民主集中制严密组织起来的团结而有纪律的凝聚体。”(P97-98)。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者特别强调集体中要有丰富多样的精神生活,不能受极“左”路线影响、只强调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而应看到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在一般情况下并不矛盾,个人服从集体时也会以集体主义的方式体现个人利益,关键在于集体要具有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他们认为,学生们在为集体利益而贡献自己的力量时,就获得了尊严和培养了个性。(2)个人对集体的态度对其发展的作用。个性在集体中的发展,不仅取决于集体提供的心理背景,也取决于个人对集体的态度,即他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集体、接受集体的影响。

二、班集体建设研究的基本主张

班集体建设、人际关系、班集体共同活动、课堂教学是该研究的四个主要领域。其中,最后一个方面强调改革课堂教学,形成集体性教学模式,建设有效的学习集体;鉴于它较多讨论教学活动,与本书主题联系并非最紧,这里就不再介绍了。下面主要介绍前三个方面。

(一)班集体是学生个性发展的熔炉

1、班集体的发展阶段。传统的教学班(与这项研究所界定的“班集体”不同)存在着诸多局限,如任务的单一性(主要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群体的松散性、学生的被动性、人际关系的情绪性(P113)。针对这些局限,研究者提出建设班集体的主张,并认为其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几阶段:松散型班级群体——合作型班级群体——集体。其中,班集体是班级群体发展的最高、最完善阶段,是班主任工作的奋斗目标。

2、班集体的定义。在界定“班集体”时,研究者区分了几种情形:把班集体与教学班、班级群体等同起来,只作为教学组织形式;把班集体作为教育对象,即教育的客体;把班集体仅仅作为德育的手段,只用于完成德育任务;把班集体作为管理学范畴,班集体建设只是为了管好学生。他们提出:作为社会主义学校的班集体建设,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班集体,也不同于西方教育心理学所界定的那种班集体。班集体的定义应是:“班集体乃是一个以儿童与青少年为主体的具有崇高的社会目标、以亲社会的共同活动为中介、以民主平等与合作的人际关系为纽带并促进其成员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的有高度凝聚力的共同体。”(P125)

3、不同年龄阶段的班集体各有特点。(1)在到幼儿园提出“幼儿园是我家”的口号,让这个家比自己的家更有趣。(2)在小学一年级,主要抓常规教育,培养集体意识。(3)小学二年级可按班集体模式开展工作,使他们遵守集体规范,“小公务员”具有独立工作能力,形成集体荣誉感,开展共同活动,制定达成目标的措施——可成为“半自主型集体”。(4)在小学高年级,班集体各种因素初步具备,在班主任稍加指导下,学生能制定计划、开展工作,班集体已上升为“准自主型集体”。(5)中学的班集体,完全可建成“自主型集体”。

(二)人际关系是个性发展的依托

对于一个超越松散群体、合作群体的班集体来说,班集体的人际关系有三方面的特点。(1)以亲社会的价值定向为基础的强大的凝聚力,是班集体人际关系最主要的特征。(2)责任依从关系的形成使人产生归属感。(3)民主平等,人人都有稳定地位的主人翁感。(P147)

在班级教育中,应该关注优化师生关系与同伴关系、关注情感的作用;同时,应注意让学生在班集体中找准自己的角色。可以采取的教育措施有:①通过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在班集体中找到满意的角色;②发扬民主,让每个学生在岗位轮换、竞选和非正式群体中主动定位;③加强教育,培养集体主义精神,使每个成员都自觉自愿为集体服务,体验到自己是集体不可缺少的角色。

(三)共同活动是班集体与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

共同活动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群体形成、个性发展的基础。该研究要求。(1)组织共同活动要体现时代精神,使班集体教育从传统的“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2)根据不同年龄孩子的心理特点开展活动。(3)要使活动对孩子们具有强烈的情绪吸引力,需要贯彻求新、求知、求实、求趣、求乐的原则。(4)发扬民主,让学生自己成为活动的主人。(5)安排好活动的各个环节。(6)活动有计划性,要做到经常化、系统化与系列化。(P198-200)

除了上述内容外,他们还研究了班集体建设研究的实施途径,包括操作方法、班集体目标制定和舆论建设、班集体规范及机构的建设、班集体建成的评估与验收。其中采用的系统的评估方法包括制定评估标准量表、活动情境冲突法(研究者认为,群体共同活动的目的是多层次、多水平的,有时只是为了本群体的狭隘利益;当“小我”的利益与社会利益产生矛盾时,需要克服小团体的愿望,因此,在活动情境冲突的情况下,最能反映一个群体或一个人真实的认识和道德水平)、个性品质折射法、点题活动验收法(一般在学生没有准备和班主任不得参与指导的情况下,由评估人员随意出题,学生在指定的时间按题目组织活动)、其他方法(如问卷法、师生作品分析法、座谈)。

1这里的主要内容源自龚浩然、黄秀兰著:《班集体建设与学生个性发展》,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本小节中直接引自该书的内容将加括号注明页码。在这项研究中,与“集体”相对应的英文词是collective,班集体在集体分类中属于“学习集体”。(参阅该书第188-189页)。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270页。

“班级经营”

根据我们找到的有限资料,我国台湾中小学的班级教育工作与大陆地区中小学的情形有许多相通之处,如较为关注通过班级形式开展全面的教育,而不仅仅关注学科知识的学习;为班级指派有别于科任教师的导师(相当于大陆地区中小学的班主任),并让他(她)全盘负责班级的各项日常事务和学科教学之外的教育活动。不过,通过多部研究台湾地区中小学“班级经营”的著作,我们也发现它也自有特点。这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启发。下面的介绍,是在研读了多部台湾学者的著述之后所作的整理,并非仅限于一家之言。

一、班级经营的意义

据研究,“班级经营”(Class Management)一词,早期多以“班级管理”或“教室管理”称呼。但自1970年代以来,由于开放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学习的空间和环境都扩大了,不再只限于教室;所以,“班级经营”一词逐渐为大家所接受和通用。1关于“班级经营”这一概念的定义,已有多种表述,下面这一定义似乎较有代表性,即:“班级经营,乃是教师或师生遵循一定的准则,适当而有效地处理班级中的人、事、物等各项业务,以发挥教学效果、达成教育目标的历程。”2

班级经营的架构,主要是环绕在下列几个领域:(1)就人的方面来说,着重在人际关系的管理。(2)就事的方面来说,着重在教育活动的管理,而推展教育活动,必要有适当的行政管理、课程与教学管理和常规管理。(3)就物的方面来说,着重在教室环境方面,偏于硬体方面的教室设备、布置和整洁卫生之维护,这些偏于物理层面。(4)就人、事、物等三方面交互作用来说,也属教室环境管理,着重在软体方面的班级气氛,这是偏于心理层面。3

班级经营的功能,不仅是防止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而且更要提高其学习效果。这可归纳为6个方面。(1)维持良好班级秩序。(2)提供良好学习环境。(3)提高学生学习效果。(4)培养学生自治能力。(5)增进师生情感交流。(6)协助学生人格成长。4

二、班级导师的任务5

班级导师主要负责班级经营,承担者一些与其他科任教师相同的职责,但也有其专门的任务。班级导师的任务大致可从5个方面来看。

1、教育辅导,这包括学业辅导、职业辅导、生活辅导。其中,生活辅导包含个人生活适应的辅导,有思想辅导、品德辅导、社交生活辅导、健康生活辅导和休闲生活辅导等项目。

2、师生互动。教师要承担多方面的职责,诸如:教学者、催化者(激励学生、诱导学生主动学习)、指导者、管理者、示范者;评量者、演出者、执行者、创造者、督导者……

3、教师修养。根据班级经营需要,提高个人修养,如富有爱心、耐心和心理辅导能力。

4、行政管理。这包括:(1)班级领导。班级虽然依例选举自治干部,但导师仍是班级活动的灵魂人物、班级的领袖,经常带领全班参加各项活动。(2)级务处理——这是科任教师与导师明显差异之所在。这包括处理班级的日常事务、维持早自习、上课及自习课、午餐及午休的秩序,组织升降旗及集合、班会、休闲生活、上学和放学、学期末工作等。其中,在班会组织中,导师要负责选拔并训练自治干部,指导学生行使四权(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学习集会议事程序与法则、群体生活检讨与改进、自治活动、心理卫生等等。(3)教务经营,这包括课业辅导、推展学艺活动(设计活动,提供机会,发挥学生潜能和专长,并开展有计划的辅导和培养)、班级图书经营等。(4)训育经营,包括班级常规辅导、班级卫生及儿童健康辅导、班级体育活动、班级休闲活动、民族精神教育等。(5)辅导服务,即通过心理辅导协助学生确立自我观念,建立价值体系。(6)校务推展。(7)社区协调。

5、综合性任务。这包括知识传输、情意涵蕴、技能训练、行为习惯的养成、方法训练(读书的方法、思考的方法)、价值建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合宜的价值体系,以及面对选择、必须做决定时的依据)等等。

三、班级经营的实施

(一)班级行政经营

一般来说,“行政”所指的是团体或机关的组织及其功能。据此,班级中的行政经营有如下一些项目。(1)班级教务行政,涉及干部的组成、人员的进出与编组、簿册的出纳与管理、情境的布置与安排、成果的考核与展示等。(2)班级训导行政。在干部组成上,除班长、副班长外,通常还有风纪股、康乐股、体育股、卫生股等,分别担任班级纪律、康乐活动、体能活动及卫生保健之策划推动工作。在经营内容上,关注个性与群性之兼顾与均衡、行为习惯与团体纪律、人才选拔与干部培育、班级特色与班级荣誉、急难救助与安全教育。其中,对于学生干部或领袖,应鼓励学生成员轮流担任,以普遍吸收领导经验,储备各类领导人才,熟悉民主自治的生活方式。(3)班级辅导行政,即开展心理辅导。(4)班级总务行政,涉及观念的沟通与规范的建立、经费的多元筹措与计划运用、公物维护、人员接待等。

(二)班级教学经营

这与大陆中小学所说的学科教学工作内容基本相近。在此不赘述。

(三)学生自治活动

这主要是对学生社团的管理。首先要研究和区分学生团体的类型及其一般发展历程(如从个体角度有一个“探索—同化—群我一体—团体交托—疏离解退”过程,从团体角度有“萌芽—适应—成熟—推广—老化”过程)。在此基础上,在这方面的经营内容主要如下。

1、学生自治组织的辅导

(1)组织结构的辅导。教师应了解自治组织的类型(有首长制和会议制两种)、组织职位与分工(大体分首长、干部及成员三阶,还可从班级运作性质、对象、功能等角度分工)。这里尤其引起我们关注的是,他们强调“重要的是组织中的职位与分工不是静态的形式,而应是动态的交互作用,不断地修正与调整,以维持组织的平衡及组织功能的全面发挥”。6

(2)其他方面的辅导。班级经营还应关注各学生社团成员及干部的选拔,为此除了确立成员加入手续和在社团形成后帮助选择干部之外,还应确立团体活动分组程序。

2、学生自治活动的辅导。这包括团体活动设计的辅导和团体活动实务的辅导。

(四)班级常规辅导7

研究者提出,班级常规应由教师所订或师生共同约定,用以配合教师教学或指导班级活动的进行,使学生建立一套稳定的生活模式。班级常规辅导,就是导师辅导学生认识并切实遵守班级常规,进而将认知的常规内化成持久的态度,并表现在行为和习惯上的历程。

在考虑建立班级常规的策略时,可考虑如下方面。(1)就建立的方式而言,有自然形成法、引导形成法、强制形成法、参照形成法、替代形成法。(2)就建立的管道而言,有由上而生、由下而生、平行移植、上下交融等选择。(3)就建立时间而言,可考虑分波分批式、重叠增强式、分层渐进式(将某种难度较高的常规分解成数个次级行为)、交互统合式等。

(五)教学情境布置

教学情境布置首先是教室布置。可安排单元重点、作品展示、公布栏、荣誉榜、新闻焦点、生活点滴、图书设置、益智角、装饰类、器材类、养殖类等。其次是教室外的布置,可考虑绿化走廊、柔化走廊(让冰冷的水泥墙闪现人性的柔光)。在布置教学情境时,应考虑师生的共同参与、多元的教育功能、有生命感的布置、发展班级特色等原则;至于具体策略,则可考虑教室内空间的合理规划与运用、配合学生心智发展、分工合作,强调班级团结等。

(六)班级气氛与学习

在这里,班级气氛也就是班风(classroom climate),也有英文名称之为classroom personality,这似乎可以理解成“班级个性”。班级气氛与学生的认知学习、情感意志的发展都有密切联系。从教师这方面来说,应该努力达到以积极指导为主、消极的管理为辅,培养良好行为于先、奖惩及管理于后。从学生这方面来说,应该要有积极的、热忱的学习态度,要主动了解教师的期望并努力完成,对班级有高度的隶属感与荣誉感,能为自己的行为结果负责任,自信且信任别人。

2吴清山等著:《班级经营》,台北: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1990年版,第8页。3朱文雄著:《班级经营》,高雄:复文图书出版社1995年版,第12页。1吴清山等著:《班级经营》,台北: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1990年版,第7页。4吴清山等著:《班级经营》,台北: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1990年版,第9-12页。5吴清山等著:《班级经营》,台北: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1990年版,第51页。

6吴清山等著:《班级经营》,台北: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1990年版,第260页。7参阅吴清山等著:《班级经营》,台北:心理出版社有限公司1990年版,第322-354页。此处直接引用的内容将在括号内注明页码。

第三讲 5个考察视角——班级是什么?

判断题

()

1、本课程关注到的5个考察视角分别是:教育社会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技术学。

()

2、在教育社会学视角中,班级被看作社会基本单位,这又分四种情形,分别把班级看作社会体系、初级群体、社会组织、学习集体。()

3、前苏联社会心理学把群体分为从低级到高级的各种水平:非正式群体、松散群体、联合群体、集体。(1)班集体建设。(2)班级管理。(3)班级文化。(4)班级活动。(5)班级教学。(6)班级教育合力。()

5、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1)理解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2)创建课堂里良好的人际关系;(3)采用提高学习动机的教学

6、美国的“全面课堂管理”的实施策略有:方法;(4)有效地组织与管理课堂;(5)矫正学生不良行为。()

1、×

2、√

3、×

4、√

5、√

第二篇:中小学学生法制安全教育第三讲

中小学学生法制安全教育第三讲

校园防火安全教育

(学会报警安全教育歌)

火警电话1 1 9,特殊电话要记清。

遇到火情才使用,私乱报警要严惩。

报警时侯要讲清,门牌街道及号码。

燃烧物质要说明,放下电话去迎警。

争取时间损失小,生命财产有保证。

(宿舍防火安全教育歌)

同学们,别玩火;玩来玩去把祸惹。

火灾无情防为上;各位同学要提防。

遵纪守法服管理;安全常识记心上。

不再校园玩明火;禁点蜡烛和蚊香。

乱接乱拉遭祸殃;小小火灾把您伤。

教室宿舍别充电;小小电器惹祸端。

自防自救靠教养;设施器材要爱护。

血的教训要牢记;平安相伴喜洋洋。

实验室里作实验,化学药品多易燃。

严守规程听指导,穿戴简单莫花哨。

酒精明火不用水,湿布一捂火自退。

严禁乱摸和乱动,以防灼伤或触电

实验室里做实验,按规操作最关键。

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发生了那场震惊中外的大火,325条生命瞬间丧身火海,其中更有288位是豆蔻年华的孩子们。

当燃烧的火团不断地从舞台上空掉下时,克拉玛依市教育局的官员出来叫学生们:“大家都坐下,不要动!让领导先走!”学生们很听话,都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不动。在场的克拉玛依市副处级以上官员有20几个,当时它们的位置离火源最近,离逃生门最远,竟“奇迹般”地无—人伤亡,而且走出剧场门口时还个个衣冠楚楚!

更有一个官员,不但不指挥打开所有安全门和组织学生疏散,而凭借著对友谊馆地形的熟悉钻进了厕所,“她”又凭著成年人的力气,把原本可塞三十人以上的厕所反锁顶上,任凭孩子们哭喊也绝不开门;事后在厕所门外地上发现一百多具学生尸体。它还骄傲地告诉记者,“自己的逃生知识有多丰富”。

案例1:巴拉圭超市火灾死亡人数369人,遇难者名单中,至少有40名儿童。此外,409名伤员仍在医院接受治疗,包括106名儿童。

2008年11月14上海商学院火灾【新民网·独家报道】11月14日上午7点,新民网接到网友报料称,中山西路2271号上海商学院女生宿舍楼今晨发生火灾,并有4名女生死亡。

事故原因:上海商学院学生在宿舍违规使用违规电水壶,引发大火。

宿舍防火常识教育

1.防火要领

(1)使用安全电器,应到正规商店购买电源插座、台灯,认准安全标志、出厂证明和检验合格证。

(2)不使用热得快、电炉、电炒锅、电茶壶、电热毯、电磁路等大功率危险电器;及时制止或举报其他同学使用类似威胁大家安全的电器。

(3)在寝室内不可使用蜡烛等明火、不焚烧信件杂物。

(4)离开寝室前取掉所有充电器、拔掉所有电源插头。

(5)寝室内提倡不吸烟,如吸烟请及时熄灭烟头。请不随地乱扔烟头,更不把烟头扔到垃圾桶内。

(6)留意宿舍楼内的消防器材放置地点和使用方法,熟悉宿舍楼内的安全通道,以防万一。

(7)台灯应放在桌上使用,不能放在床头等处使用。

(8)电源接线板不应放在床上,电线不要与床架等金属物接触。

2.灭火器使用方法

使用手提式1211灭火器时,应用手提灭火器的提把,迅速带到距燃烧处5米左右,先拔出灭火器的保险窃销,一手握住开启提把,另一手握住喷射软关前端喷嘴处,如无软管灭火器则另一手扶住灭火器底圈。先将喷嘴对准燃烧处,用力握紧开启提把,1211灭火剂即

从喷嘴喷出。

如果扑救的可燃液体呈流淌状时,应对准火焰根部由近而远扫射,同时将灭火器快速推出,直至将火焰全部扑灭。如果在容器内燃烧,应对准火焰上部左右晃动扫射,当火焰被赶出容器时,应迅速向前推进喷射,直至将火焰完全扑灭;

如果是容器内液体燃烧时,不能直接喷射在液面上,以防可燃液体溅出;

如果是固体物质的初起火灾,则应对准燃烧最猛烈处喷射; 如果在室外灭火,应选择上风方向。

3、发现着火时怎么办?

不管情况如何,不能见火就跑。俗话说得好,“临危不乱,灾情减半”。因为初期火灾容易扑灭,若能及时扑灭,火情不会扩大。应一边呼救,一边进行扑救。但却要首先估量自己是否有能力,有把握将初期火灾扑灭。如果认为自己无能力灭火,应该立即报告管理人员,由管理人员采取相应灭火措施。

二.消防安全:消防安全教育的工作方针:“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6月16日凌晨2时40分左右,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0号院内的“蓝极速网络”网吧发生火灾,造成24人死亡,13人受伤。

中学生的消防知识

发生火灾的原因:

1.用火不慎发生火灾。

蜡烛照明、蚊烟香、用电器、液化气灶

2.用电不慎发生火灾。

电线老化、乱拉乱接、铜线当保险丝、电热毯、电炉故障

3.用油不慎发生火灾。

油加热温度过高、容器滴漏

4.燃放烟花爆竹。

5.吸烟乱扔烟头。

6.玩火。

学生宿舍火灾预防

第一、不在宿舍内使用电炉、热得快等大功率电器、电热设备以

及煤气炉、酒精炉、液化气炉等明火。学生宿舍内可燃物品多,使用电炉、酒精炉等,稍有不慎或疏忽便能引起火灾。

第二、不乱接电源。乱接电源容易使电流过载,如使用不合格的电器或电线老化,易引起火灾。

第三、不在室内点蜡烛看书。人疲乏入睡后,蜡烛容易引燃蚊帐、被褥,引发火灾。

第四、不在室内燃烧杂物。被燃物飘飞到床上,或者被燃物末彻底熄灭,人离开室内,都容易引起火灾。

第五、人走熄灯、关闭电源。切断室内电源,能彻底保证不发生火灾。

第六、不存放易燃易爆物品,如个别同学顺手带回实验用酒精,藏匿在床铺下,如有滴漏,一个烟头就可能引起起火或爆炸。

火灾应急处理和灭火基本方法

一旦发生火灾,头脑要冷静,任何一起火灾,都有一个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通常分为三个阶段;即初起阶段、发展阶段和猛烈阶段。

1、火灾的初起阶段,火焰面积小,燃烧温度弱,易于扑救,只要及时发现立即用灭火器材灭火,均能将火扑灭。其方法:一是发现初起火灾不要惊慌失措,要勇敢的以最快速、最有效的办法进行灭火,同时呼喊其它同学帮忙。扑救时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进行,如烟雾大要用湿毛巾等捂住口鼻,将灭火器对准火焰根部喷射,并尽量使自己处在上风位置。二是如果是电器导致火灾发生,首先要切断电源,防止救火中触电。

2、火灾的发展阶段,如果火势较猛不能立即扑灭,要一边灭火,一边向学校保卫部门和公安机关报告火情(火警电话119)。报告时要沉着镇定,讲清起火地点、部位(如:某大学某校区某宿舍楼某房间)、火势情况、着火的对象,类型和范围。把自己所用电话号码告诉对方,以便联系,当对方讲“消防来了”,即可将电话挂断,派人到校门口和必经的路口等候,引导消防车迅速到达火灾现场。

3、火灾的猛烈阶段,火灾发生后如被大火围困,头脑要冷静,不要慌乱,应选择最佳的疏散方法进行逃生自救。

(1)争取时间尽快脱离现场

火灾发生后不要为穿衣、找钱财等琐碎小事而延误宝贵的逃生时间,要选择与火源相反的通道按顺序迅速逃脱险境,现场有浓烟时,捂住口鼻,应尽量降低身体或爬行,千万不能直立行走,以免被浓烟窒息。衣服被烧时,不要惊慌,可立即在地上翻滚以使明火熄灭。

(2)选择通道,果断逃离

如果楼梯上起火,但火势并不太猛烈时,可披上用水浸湿的衣裤或被单,由楼上快速冲下,如果火势太猛而不能顺利通过时,可以利用绳子或床单撕成条连接成绳子,将一端拴在牢固的物体上(如:暖气管道)再顺着绳子从窗口滑下。如果火灾威胁严重,有生命危险时,若楼层只有二、三层高,可以将被褥、垫子等扔出,然后挟住窗子尽量缩短高度滑下,要保证脚先落地确保生命安全。逃离时千万不要乘电梯,以防电路断掉后而被困在电梯中。

(3)争取时间,等待救援

当各种逃生的路均被切断,则应退回居室内,采取防烟、堵火措施,关闭门窗并用湿被将门堵严,并不断浇水,以延缓火势蔓延的时间,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做好个人防护,同时打开外窗呼喊或用电话手机同外界联系争取时间尽快得到救援。

火 场 逃 生 四 法

一、毛巾保护法:逃生时把毛巾浸湿,捂住口鼻,尽量贴近地面行进,穿过烟雾,呼吸困难时也不能将毛巾拿开。

二、隔离火场法:大火封门,无路可逃时,可用湿被褥、衣物堵塞门缝,泼水降温,关闭所有窗户,等待救援。

三、绳索滑离法:当各通道被火封死,可用结实的绳子或将窗帘、床单撕成条拧成绳,固定于暖气管道等处,顺绳缓慢下滑。

四、低层跳离法:如被火困于二楼,可向地面扔些棉被、枕头等织物之后,手扒窗台,身体下垂,头上脚下自然下落,切勿高层跳离。

火场逃生要点

1.楼内失火可向着火层以下疏散,逃生时不要乘普通电梯,不要贪恋财物。

2.穿过烟雾逃生应尽量用浸湿的衣物披裹身体,捂住口鼻,身体贴近地面顺墙向太平门和安全出口。

3.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覆盖压灭火苗。

4.当楼梯被烈火,浓烟封闭时,可通过窗户或阳台,逃向相邻建筑物或寻找没着火的房间,或将门窗封闭,防止烟火入侵。如果烟味很浓,客房门已经烫手,说明大火已经封门,再不能开门逃生。

5.在发生火灾时,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条件逃生,建筑物内或室内备有救生缓降器,救生滑道及绳索的,要充分利用这些器具逃离火场.。

几 种 常 见 火 灾 的 扑 救 方 法

一、家具、被褥等起火:一般用水灭火。用身边可盛水的物品如脸盆等向火焰上泼水,也可把水管接到水龙头上喷水灭火;同时把燃烧点附近的可燃物泼湿降温。但油类、电器着火不能用水灭火。

二、电气起火:家用电器或线路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或气体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

三、电视机起火:电视机万一起火,决不可用水浇,可以在切断电源后,用棉被将其盖灭。灭火时,只能从侧面靠近电视机,以防显像管爆炸伤人。若使用灭火器灭火,不应直接射向电视屏幕,以免其受热后突然遇冷而爆炸。

四、油锅起火:油锅起火时应迅速关闭炉灶燃气阀门,直接盖上锅盖或用湿抹布覆盖,还可向锅内放人切好的蔬菜冷却灭火,将锅平稳端离炉火,冷却后才能打开锅盖,切勿向油锅倒水灭火。

五、燃气罐着火: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捂盖火,并迅速关闭阀门。

第三篇:第三讲 中小学教师如何写教学案例(范文)

第三讲 中小学教师如何写教学案例

李铁安(中央教育研究所课程教学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中小学教师如何写教育案例

第一节教育案例概述

一、教育案例的形成与发展

“案例”一词的出现大约有 100 多年的历史了。运用案例对学生进行教学和职业训练 , 最早起源于美国的哈佛大学法学院。在 1870 ~ 1910 年 , 所有的居于领衔地位的法学院都采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紧接着哈佛商学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也应用了该方法进行教学。在 20 世纪 30 ~ 40 年代,案例教学法已经在商业教育中普遍运用,并被广泛用来教授学生实践的主要观点、技能和隐含的原则等。到 20 世纪 70 年代,案例教学法才逐步运用到学校教育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他职业领域也开始运用案例进行教学,以满足自己的教育教学和培训的需要。案例教学法也被用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各个方面,如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继续教育在内的各种教育的范畴之中。特别是在继续教育中,越来越多的教育者认识到,只要掌握了分析案例的方法和技巧,应用案例就可以快速地促进师生专业的提高,从吸收他人的经验中获得更高的学习效率。因此,案例方法、案例教学、案例使用这些词语作为同义词在众多领域频繁出现。

一般而言,案例方法意图进一步发展职业智力和行为,它的问题取向,重点是对现实生活经验的“解读”。然而,课堂与职业实践中的“案例方法”的明确定义在不同职业、不同培训和不同教师中是不尽相同的。

在我国教育领域 , 案例教学等词语的出现则较晚。在 20 世纪 50 ~ 60 年代,就有少许教育工作者从中小学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中 , 提炼出一些经典实例用来阐明某些教育观点或教育教学的方法,但缺乏对教育案例进行系统地专门研究和开发。随着时间的推移,案例方法在我国发展异常迅速,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背景下,加之国内教育界的一些有识之士的大力倡导,全国教师培训系统已形成了教育案例开发的热潮(包括撰写教育案例、运用教育案例教学、结合案例进行反思、开展案例培训等各种活动)。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案例正在兼收并蓄中形成。

对我们而言,案例教学虽然是一种新鲜事物,对其认识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 对其理论还有诸多深入研究的必要 , 对其实践应该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只要我们辩证地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其他领域的丰富经验,努力开发自己的案例资源,那么案例理论与实践将会在教育领域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教师培训的水平、质量和效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二、教育案例的含义与特征

科学地界定教育案例的含义是教育案例规范化的前提和基础。

教育案例是指包括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提升等现象,是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下,对该事件发展的全过程的完整叙述和理性思考。

简而言之,一个教育案例就是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情境的描述,是一个教育实践过程中的故事,其叙述的是教育教学过程中“意料之外 , 情理之中”的事。

再简明概括地讲,教育案例就是叙述一个教育故事。它是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

从这个定义出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育案例作一个确切地解读。

(一)教育案例是与教育实践密切相关的

无论哪种类型的案例都是与特定事物相关联的。它们差不多必然是关于教育的情境、行为过程,即是特定的事物蕴涵于其中的或为达到分析目的而基于实践构建的情境。

(二)教育案例是与教育行为、目的和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密切相关的

教育案例是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目的的载体,是教师的使命意识的再现。案例的描述只需一个完整的故事或片段就能逼真地反映教师的思维动态和人格魅力。

(三)教育案例是与教学变量、理论观点的多元性密切相关的 教育案例蕴涵了教育教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问题性。

教育案例是对某种具体情境的记录,是对“眼前”真实发生的实践情境的描述,它不能杜撰和虚构所谓的“事实”,也不能由抽象的、概括化的理论中演绎的事实来替代。教育案例描述的是具体的、特定的需要进行探求和解决的疑惑问题。教育案例是为了突出一个主题而截取的教育教学行为的一个场景,这些片段场景蕴涵了一定的教育理论。因此,教育案例不是课堂实录,也非教师的教案或教育个案。

教育案例充分体现了一定的教与学的原理或理念。它是以真实的教育事件为基础,但又不是简单而机械的课堂实录,它往往是为了产生一个具有研究基础的教育模式,对教育过程进行剪裁和提炼加工,融合了多个事件的某个方面。不言而喻,教育案例源于实践,但高于实践,因此,它超越了一般指导书的“有效教育行为”和“应该„„”的罗列式所谋求的感觉与实践之间的差距,将大家带到一个充满目的性、不确定性、偶然性和随时要作出决定的环境中,在其提供的分析框架基础上,引起大家进行深刻的思考,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而影响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和教育教学实践。

综上所述,教育案例讲述的应该是一个完整而生动的教育故事,叙述的是一个教育事例。基于此,教育案例应包括如下特征:

(1)情境性教育案例能反映出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即特定的教育情境。(2)完整性教育案例能把事件置于一个时空的框架之中,也就是要说明事件所发生的时间、地点、角色,及对事件的处理策略和处理结果等,生动、完整地叙述教育故事的全过程。

(3)典型性既具体又特殊,有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情节,并包含一些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教育过程中问题的提出必须有典型性。

(4)启示性教育案例能反映教师工作的复杂性与特殊性 , 教育事件始末均能揭示教师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理智、困惑、需求等,给大家以启示和警示的作用。

(5)指导性教育案例对问题的解决方法有较先进的思路,有理性的分析和科学的思考,对大家的实践和教育行为有普遍的指导作用和推广价值。

三、教育案例开发的意义

教师的培训和专业发展是落实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问题是目前师资培训主要是以理论为取向,着眼点一般是理论知识的获得,对教师的技能提高不大,常常出现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两张皮”现象。如何使师资培训更好地适应新课改的需求,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研究与实践证明,教育案例的科学开发与应用是一种十分方便快捷有效的教师校本培训的好形式、好方法。实际上,教育案例就是含有一定主题的教育故事,这个故事有背景、有冲突、有供思考的问题,蕴涵着相关的教育理论,反映教师的典型行为和思想情感。相应地,教育案例的分析,就是通过对一个人具体的教育情境的了解和剖析,引导教师对关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其宗旨是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和分析、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能力。

教育案例的资源积累和再生是教育案例开发的前提。从目前情况而言,教育案例信息的获取有两个渠道:一是从专家整理好的现存的教育案例中直接选取,二是从一线教师的撰写中获取。鉴于教育案例分析在我国刚刚起步,还没有专门的教育案例库,因此,从目前教育界现状出发,后一种渠道则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也是唯一选择。一线教师有极其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对各种教育事件有较完整的体验和感受。教育案例的开发过程不仅是教师积累教育经验的过程,也是对教育理念进一步认识的过程,更是对教育实践自觉反思的过程,是教师职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实际上是一种针对性强、质量高的教师培训活动。

教育案例开发的优越性,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得到显现:

(1)教育案例是教育教学问题解决的源泉。通过对教育案例的开发、学习和应用,直接可以促进每个教师研究自己、完善自己,分享别人成功的经验,吸取别人失败的教训,不断收集和积累反思的素材,自觉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从而全面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

(2)教育案例是教育理论的原点,一个典型的教育案例有时也能反映人类认识实践上的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好的教育案例不逊于一个科研课题。在众多的教育案例中,可以寻找到教育理论遐想的支撑点和反驳性论据。

第二节教育案例的分类

一、教育案例分类的意义

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 , 但是教育实践活动中的偶然因素与必然因素千差万别。为了揭示新课程背景下教育案例的本质特征,更好地驾驭它的规律性,寻求教育案例的开发空间,促使教育案例更具实效性和可借鉴性,根据教育案例的特点和写作目的,从不同视角和侧重面我们可以将案例分为不同的类型,帮助教师将各种不同问题的零散经验进行整合,形成经验链、经验集 , 从而充分发挥教育案例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实际作用。

例如,从教育案例使用范围出发,我们可以将教育案例划分为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和教育管理;从教育案例的写作方式出发,我们可以将教育案例划分为事件、现象、活动、个人描述与研究;从教育案例的特点出发,我们可以将教育案例划分为探求、思索、质疑、正反、经验等;从教育案例的内容出发,我们又可以将教育案例划分为德育类、实践类、课堂教学类、教育反思类、创新类等类别。

教育案例分类并非绝对化,它们之间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根本无法相互割裂使之孤立地单独存在。对教育案例进行合理地归纳和分类,使之系列化、科学化,有利于教师形成案例理念。

(一)有利于教师更清晰地把握教育案例的形成规律

教师要掌握教育案例的本质特点,为在工作实践中去更好地把握、应用、开发教育案例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二)有利于帮助教师诠释与研究教育案例,并从对教育案例事件多角度的归纳分析中受到启发

不同类别的教育案例所体现的主题和内容不同。它既包括了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也包括了作者对事件利弊得失的看法与分析,这些均可引起教师的思考和借鉴,从而能进一步揭示教育案例的意义与价值。

(三)有利于教师的学习和积累

有经验的教师往往谈起自己的教学经历,都有许多成功的事例与体会,却因为局限于具体的做法,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育案例的分类过程也是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的过程。教师通过反思,从中提炼并明确有效的教育行为及其理论依据,从而学习和借鉴各种经验,不断丰富教师的积累,使之更有效地指导自己今后的教学实践。

教育案例也是教师梳理、记录、传播自己教育教学生涯中教育教学经验的一种很好的形式。教育案例不仅记录了教学行为,同时也记录了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它既是个人的教育教学档案 , 也是一种教育史,因此,具有特别的保存和研究价值。教育案例可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规律和解决问题运用的策略手段,以及解决不同类型问题的零散经验 , 以主题为系列进行归纳整合,形成供人借鉴的信息流和经验串,更便于其他教师学习及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再运用。

(四)有利于教师的自我培训和专业发展

教育案例是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的极好载体。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和课堂的教学教育情境中,每时每刻都会产生许多值得大家思索、研讨或回味的人和事。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所碰到的这些问题、矛盾、疑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些想法、思路、对策等,和就这些问题开展的交流与研讨,对教师分析能力和专业能力的提高都是非常有益的。

此外,撰写教育教学案例的过程也是进行校本研究过程的一部分,是教师进行自修、自研的过程,也是教师对自己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对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的过程,是对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分类整理和理论提升的过程。它能将教师内在的感性经验显性化,将成功的经验固定化,供其他教师共享。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课改的实际,围绕一个专题收集材料,撰写教育教学案例,以教师撰写的教育教学案例为主题,组织教师进行交流与讨论,通过信息交流和不同观点的碰撞,从而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帮助教师加深对问题的认识,最后形成共识。同时结合研讨的问题,引导教师学习有关的教育理论,不断进行实践反思,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科研素质,使校本培训和校本研究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教育案例的类别与举要 教育案例在分类的过程中,因着眼点不同、侧重面不同均可分为若干类。但不管怎样分类,因不同类型的案例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所以不可能截然分开。

为帮助教师更清晰地把握和认识各种不同类型的教育案例以供大家学习、借鉴和应用,现将教育案例的主要类别归纳如下:

(一)依照教育的任务可划分为:教育类、课堂教学类、品德修养类、音美类、教育活动类、教育管理类、教育科研类、教师培训类等

[教师培训类案例] 寻找数学复习课的新与乐

——在自修与反思模式研修中与新课程共成长 韩素玲

从事了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一直以来我对数学复习课都是心有余悸,力不从心。主要原因是站在学生的立场出发,学生认为复习课无非是炒剩饭,教学内容没有什么新意,教学方法没有什么创新,教师多半是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知识是怎样的?”学生碍于教师权威式的指令,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回想新知生成过程,而不是发自内心地去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形成一定的思维方法。这种课上起来无疑是走过场,清汤寡水,学生与教师均无激情。自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汹涌而来,课改便成了我心目中的救星。我想:只要自己走进课改,更新观念,关注学生,改进教法,我的数学复习课堂一定会绚丽多彩!于是我开始留意新教材关于复习课的结构特点及编排意图,逐步搜集有关复习课的相关文章,并且认真学习《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新教材给我们的启示》以及与课改联系较紧的杂志《小学数学教育》等,通过学习与积累,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使我学会了如何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构建小学数学复习课堂上的新与乐,达到师生共同梳理知识、发展思维、形成技能之目的。

数学教学中重视训练学生思维逻辑的严密性与灵活性,即发展思维,特别是复习课,学生将已学知识全面综合,然后系统化,最后形成学生较为熟练的一种思维分析方式,这是极为重要的。一次,我在教学六年级《分数应用题》单元复习时,写给学生这样一道应用题:一辆客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 10 小时到达;另一辆货车从乙地开往甲地,需要 15 小时到达。现在客车与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2 小时后两车共走 240 千米,问甲乙两地全长多少千米?学生很快解出:列式 240 ÷[(+)× 2 ]。此时我立即提问:如果将“ 2 小时后两车共行 240 千米 ”改成“ 2 小时后中间相距 240 千米 ”,你会做吗?学生说出关键要找出 240 千米 与全长的对应分率,列式: 240 ÷[ 1)× 2 ];还有的说,两车共行 8 小时后,中间相距 240 千米,求全长,列式: 240 ÷(+-1),等等。这种由教师提供一份材料,然后以此材料为思维触点,学生一触即发,掌握了分数应用题的本质特点及基本解题规律,并在学习过程中极大地体验了思维训练乐趣以及改编应用题创新之乐,课堂再也不像原来那样枯燥乏味了。

有时我也想:数学复习课如果能够像新授课那样,对于思维发展,变式开放题型也让学生动手操作一下,帮助他们开启心智,未尝不可。因此,我请教名师,并翻阅有关书籍,寻找理论支撑点,大胆尝试,而且在平时的数学复习课中还小有成效。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圆柱与圆锥》这一单元总复习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侧面积、体积它们三者之间的联系时,我将一个活动的圆柱体(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带到课堂上,学生在解答“一个圆柱体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后,体积为 628 立方厘米,已知圆柱侧面积为 314平方厘米,求拼成的长方体比原来圆柱体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的表面积?”时,因为没有直观教具作演示,学生凭空想象感到困难,但当我让一名学生具体对照题目条件与问题将这个圆柱体拆开后再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后,学生经过观察,终于恍然大悟,再经过简短的讨论与思考,学生很快提出以下三种方法:

尤其是第三种方法,令人叫绝,连我也预料不及,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的潜力是无止境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为学生创造学习机会,提供学习的平台,教学相长此时此刻得以真正体现。记得我归纳总结这三种方法特点时,学生们都由衷地为自己的成功而鼓掌,也更为数学复习课知识的奥妙无穷而喝彩,从此学生更加喜爱数学了。

有位专家说过:“新课程将改变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将改变教师的教学生活。新课程中的学生可能会改变他们的一生,新课程中的教师也将焕发新的生命,教师将与新课程同行,将与学生共同成长。”确实,通过新课改,我在自修与反思模式研修中寻找到了乐趣,为学生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同时我自己也焕发了生机,教学上得到了充实。在未来课改道路中,作为第一线教师,我将立足于教学实际,做到在教中学,在学中悟,使自己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课堂教学类案例] 反弹琵琶标新立异

——《田忌赛马》教学片段及反思 湖北省秭归县高姑坪小学乔德志

教师在用扑克牌演示完两次赛马过程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

师:如果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马强很多,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田忌还能反败为胜吗?为什么?

生讨论交流得出:如果快出许多,田忌就没有希望获胜了。师:你还有没有其他的调换方法使田忌获胜? 学生一片愕然。

这时本班的一位调皮小男生杨雪同学冒出这样一句话:

“老师,如果我是齐威王的好朋友,那么田忌就永远没有获胜的希望。” 这冷不丁的一句话激起了千层浪,课本上不是已经写明,田忌听取孙膑的建议后第二次已取得胜利了吗?老师刚才问的意思已包含了“还有取胜的方法”的话语前提,他的话不仅是对教师的挑战,也是对课本的挑战,甚至是对权威的挑战。

我觉得他的话很有意思,就让他说来听听:

“只要不用齐威王的上等马对田忌的下等马,就不会输。” 紧接着我让学生讨论分析,看他的话是否有道理,学生讨论得出: 齐田齐田齐田 上上上下上中 中中中上中下 下下下中下上 ∶ 0 1 ∶ 2 2 ∶ 1 只要不出现第二种情况——用齐威王的上等马对田忌的下等马,齐威王就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至此教师总结:在同级马的比较中,齐威王是占绝对优势的,但孙膑的建议能以巧取胜,说明认真观察、科学分析、正确思考往往能创造奇迹。杨雪同学的话说明,只要保持冷静的头脑,沉着应战,不让别人钻自己的空子,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反思]

杨雪同学的发言不啻于晴日一声响雷,从事物的另一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实际上从另一个方面帮助同学突破了老师所提出的难题,深得异曲同工之妙:只要齐威王不贸然用上等马对下等马,是不会失败的。这从另一个方面给教者本身带来启示:在阅读教学中,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在基本把握句子本意后,反其道而行之,从原文的相反面来分析句子意思、人物形象、思想感情,把握事物的内涵与本质,比遵循司空见惯的顺向思维效果要好得多。在尝到甜头后,我在阅读教学中,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多方面作出了尝试: 一分为二,科学分析 例如:人们通常认为狐狸是狡猾的、贪婪的、诡计多端的。但《狐假虎威》中,塑造了一只聪明灵活、面对凶悍的老虎镇定自若、将计就计、降 伏暴君的狐狸。它是智慧的化身,它也教育人们要善于自卫、巧于自卫、勇于自卫,使人们对狐狸的看法经历了由贬到褒的过程,再不能用《狐狸和乌鸦》中“狐狸是个大骗子”的老眼光来看待它。同时教育学生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科学地多方位地分析问题,处理问题。

在《赤壁之战》一文中,要让学生掌握以少胜多的史实,还要正确分析昔日双方的战略部署,准确挖掘主要人物形象,同时还要教育学生认识到纵然在赤壁,曹操的 80 万大军被周瑜付之一炬,自己也冒险死里逃生,留下了千古笑柄,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曹操仍然是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枭雄。在赤壁之战中只不过是“天要灭曹”,在寒冬腊月里连船练水军,刮了几阵东南风,难道这不是天意吗?由此可推想到文中关于“诈降”成功和“借东风”的故事,读了《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这些是离不开诸葛亮这位神人的。

通过以上事例,要教育学生善于从正反两个方面去深化理解许多传统的偏见,促进辩证思维的形式,培养创新能力。迁移类比,激活思维

在同组课文中或在同体裁课文中,在同种人物形象的分析中,故事情节、场景、背景、人物情节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和可比性,在阅读教学中,可引导学生进行迁移类比,展开丰富的想象,加深理解,激活思维。如在执教人教版第十册 25 课《夜莺的歌声》一文时,先学习了《王二小》一课,将中国的王二小与苏联的小夜莺进行对比,挖掘他们的异同。共同的是他们都是游击队员,都很机智勇敢,都为革命斗争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但不同的是王二小遇到的是大规模扫荡的队伍,无法脱身,最终献出了宝贵而年轻的生命;而小夜莺遇到的是小股德国兵,加上他本人的机灵、大智大勇、善于掩饰、行为老练,既成功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又安全脱离虎口,更加凸显出他作为专业情报员的临危不惧、泰然自若、应变自如的品质。两文并讲,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底蕴,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抓住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抓准了人物形象及思想内涵。

另外在执教《丰碑》一文中最后一句话时: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又会属于谁呢?我教这一句时,着重讲解了“这样的队伍”是哪样的队伍,让学生从“并案处理”中吸取经验来“并文处理”,“这样的队伍”中有方志敏同志一样不为钱财的红军领导人,有用胸口堵机枪而英勇牺牲的黄继光,有烈火烧身、纹丝不动、严于律己的邱少云,有为了解放事业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有舍己为人、一心为公的军需处长,有浴血奋战的狼牙山五壮士,有不顾天险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有这些人物形象在眼前闪过,理解这句话已不是难事了。反弹琵琶,标新立异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求异思维,它要贯穿于创造性活动的始终,它往往表现为对司空见惯的现象和已有的权威持怀疑的、分析的、批评的态度,而不是轻信和盲从。求异思维在多数时候要求“反弹琵琶,别出心裁”,在质与量、深度与广度上对正向思维提出挑战。《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就是一篇很好的范文,教师要以此为契机教育学生要敢于“从鸡蛋里挑骨头”,善于钻牛角尖,大胆向教师、教材、权威说“不”,拓展思维,拓宽思路,培养学生的积极探究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依照教育案例研究的对象可分为:描述性案例、说明性案例、证实性案例、探索性案例等

[描述性案例] 教学相长

——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反思 湖北省潜江市刘岭中学何立成王立新

今年四月,在一次市组织的新课验收考试中,有这样一道题:列举人体上的物理知识: 例:人的手臂是一个费力杠杆,可以省距离。

考试结束后,在进行质量分析时,我发现该题得分情况并不如想象中的理想。由于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同时又带有很强的实践性,于是在讲评试卷时,我并没有把它作为一个习题来处理,而是把它作为一个实践探究课题布置了下去。学生对此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流露出兴奋的神情。

我让学生们采取了分组学习的方式,采取自愿组合、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原则。同时给学生们提出了三条指导性建议: 要求各小组通过网络、电子百科全书、图书、教科书、调查、请教等渠道了解人体上的物理知识。归纳整理出本小组感兴趣的知识点,而且这些知识点是有进一步探索价值的。3 要求各小组在小组日志中将每一步活动都详细记录下来,为最后的评价提供资料。三四天后,各小组陆续交来了他们收集到的有关人体上的物理知识。有的详细,有的简略,有的是已学的知识,有的则是现在还未涉及的内容,表明各小组都很积极,有很高的求知欲和一定的探究能力。然后,师生共同对选题进行了分析归纳,共选定下面三个课题:

(1)科普小论文:①谁主沉浮——人溺水原因的分析。②人脑磁觉。③安全用电常识。

(2)实验:①中学生心率的测定。②人体身高的变化。(3)科普报告:人体杠杆系统。

两周过后,各小组交来了自己的论文和实验报告以及演示文稿。

作为教师,我怀着兴奋的心情仔细审核了他们的论文,将有的知识点根据他们提供的资料来源仔细反复推敲了一遍,事实上,有的地方,他们看到的材料比我掌握的要多。看到他们的所写和所学,我突然认识到国外的教学常以问题随机切入,而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在反复学习思考后,我对学生提交的论文等材料提出了修改意见,与各小组反复磋商,和他们一起进行了修改。最后,同学们向全校作了成果展示,博得师生一致好评,尤其引起了七年级同学的极大兴趣和热情,获得极大成功。一位同学在自我评价中写道:物理原来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物理不只是解题,原来它还这么有趣,还可以这样学,这次研究性学习让我明白的东西太多了,以往觉得很深奥、很难的物理与我亲近了许多。同时我又想起了爱因斯坦所说的一段话:“用一个大圆圈代表我所学的知识,圆圈之外有那么多空白,对我来说这就意味着无知,圆圈越大,它的圆周长就越大,它与外界空白的接触面也就越大,由此可见不懂的东西还多得很呢„„”

我对电脑只限于初一教师在课堂上讲的一点理论知识,在这次活动中,我还学会了上网,如利用其搜索功能,在“雅虎”、“新浪”、“网易”等网上获得了很多相关的资料和图片„„

这次最有收获的是,我学会了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找资料自己来解决问题,自己动手去验证自己的猜想,不像以往上课前死记硬背一些条条,只等老师上课提问。

„„

古人云:“教学相长”。通过指导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自己也有很大的收获,对自己以前的教学也进行了很好的反省。教学思想要与时俱进 长期以来,物理教学形成了以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教学为主线的思想,注重系统的物理基础知识,并通过大量练习(书面练习)形成学生“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而忽视了科学方法(过程)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想”和“做”,所以学生一谈物理,就说“难”。科学方法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本身蕴涵着巨大的智力价值,学生一旦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仅能更透彻地理解物理知识,还有利于他们的智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的发展,从一定意义上说,物理是一门开放的积极的研究科目,物理学习也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探索过程。因此,物理教学应从学生感兴趣也比较熟悉的现象入手,给学生提供参与研究过程的机会,让他们亲自去探索,去修改错误,验证概念,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使他们学会学习和思考,真正由“带着知识走向学习”,向“带着学习走向知识”转变。确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

研究性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能生动、活泼地探究;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且是激活知识,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要让学生在探究中展现才智,体验成功,增加自尊和自信;而学生的乐趣也正是来自教师对学生的热爱、理解和尊重。模糊学科界线,注重学科交叉

科学、技术、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而分学科教学在相当程度上远离了现实世界,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和经验。模糊学科界线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各学科的联系、把握知识、把握世界。在这种形势下,教师要具有学科间的知识交叉授课能力,模糊学科界线,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让教师充满时代精神。提高素养

加强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养,通过研究性学习,开阔学生的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知道如何开展物理活动,如何运用掌握的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意识到科技通过什么途径影响了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积极合作的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三)依照教育案例的介入属性,又可将其划分为:意外式案例、主题式案例、综合式案例等

[意外式案例]

英语教学反思案例——意外收获 湖南省岳阳市第九中学严芙蓉 以往我给学生们讲解英语周报上的练习题时,习题中常常遇到一些上新课时未讲到的词汇、短语或句型,影响学生做题。每次上这样的练习课,我总是边讲解这些教材中没有出现的新知识,边让学生记笔记。一节课下来,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认真,总觉得教学效果应该不错,可往往事与愿违。练习中讲过的这些新知识,学生们下次碰到时仍然感到陌生。

于是我尝试着钻研教材时,自己先把这些与教材配套的辅助习题全部做一遍,遇到课本上未涉及的知识,我就把它们圈出来,写在我的教案中,并有机地贯穿在新授课中教给学生,下节课上又把这些知识复习巩固一遍。这样一来,学生基本上都能掌握,并能较好地运用这些知识做题。如:七年级下册英语周报中常碰到一些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是教材中未出现过、但又影响学生做题的,如 got、bought、met、gave、told 等,我提前在新授课时教给了学生,他们在做练习题时碰到了这些词汇,因为已经掌握了,所以做起题来就得心应手,不再有畏难情绪。除此之外,我还把周报中遇到的学生暂时未学但以后要学到的常用词组和句型提前教给他们,并反复练习,直到他们巩固、掌握,并能熟练运用这些知识为止。学生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学好英语的信心也就更足了。

同样的知识,用不同的方式教给学生,效果截然不同,这就是我教学中一点意外的收获。并且,上新课时,我让学生把这些教材中未出现的知识记在专门的笔记本上,不时拿出来复习,学生们慢慢养成了积累的习惯,一个学期下来,笔记本上记得满满的,他们的知识面也拓宽了,英语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厚了,这更是学生们的“意外收获”。

[主题式案例]

让作文教学闪耀着“人文”的光辉 湖北省武汉市建九小学姚燕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句名言——世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多么有哲理的一句话呀!我们一齐来读读吧!(生齐读)

师:谁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生纷纷回答)

师总结:是呀,美丽的风景,美丽的物品,美丽的心灵。我们的生活处处都充满着美就看你会不会发现。你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吗?

生(异口同声):有。师随即请班上一名平时特调皮、学习成绩也不太好的学生站起来问:你们发现他身上的“美”了吗?(面对如此一个调皮的学生和突如其来的提问一时间孩子们沉默了)

师马上说:我就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他虽然调皮,但很喜欢助人为乐,上次„„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起手。

生 1 :他的模仿能力很强,有一次他表演„„

生 2 :他胖乎乎的,多可爱呀!平时,他很乐观,总爱笑。

生 3 :他还很爱班集体呢。昨天,别的班的同学在我们班包干区扔垃圾,他还去找那位同学评理呢„„

生 4 :他很大方。有一次我们献爱心捐款他„„

(被请起来的学生脸上乐开了花,随 后老师请他也说说自己的优点。这名调皮的学生激动得满脸通红)

师按照同一方式又请一名默默无闻的学生站起来。(这次学生发言更加踊跃了)师:其实,我们班的同学优点很多,特点与众不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现在就请你去发现一下班上的同学的“美”吧。(学生下位寻找“美”,学生情绪高涨)

师:刚才的一幕多带劲呀!你“发现”了谁?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想?请同学们先在座位上说一说,再进行四人小组交流。(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并进行交流)

师:谁上台来说?(学生上台进行全班交流,老师适时点拨引导,归纳写作顺序:首先,点明“发现”了谁?其次,具体叙述“发现”了什么?侧重于事例。再次,写自己“发现”后的感想。最后,学生写出习作草稿)

[反思] 引导学生追求人性之美

《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作文是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语文学科鲜明的人文性在作文教学中应有突出的表现。我们只有引导学生在凝重而厚实的人文气息里接受熏陶,学做真人、追求真知、吐露真言、抒发真情,让课堂充满人文的灿烂的阳光,才能使作文成为一种真正提高人素质的活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做真人、求真知、抒真情、吐真言,就须让学生懂得追求人性之美,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现人性之美。《我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以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为载体,不但很好地顺应了学生被认同、被赏识的心理需求这一心理趋向,同时也很好地暗示了学生评价人的方法:应学会正面欣赏他人,要善于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立体地评价他人,不要用挑剔的眼光看待他人。教师充分地挖掘作文隐含的人文价值,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引导学生在张扬个性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人文个性和人文精神,这正是一次做人与作文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充分展示个性

在教学中引导展示学生个性,是作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写出自己的感受、独特的见解,真切地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有自己特色的作文。就需要教师创造一种精神振奋、生气勃勃的课堂气氛。《我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节习作课,学生兴致高涨、思维活跃。不少学生的习作几乎是一气呵成,一扫平时习作的畏惧、为难。这是为何呢?就是由于教师引导得法。

(1)迁移效应。

教师把封闭、枯燥的作文指导迁移到现实的情境中,使学生通过看、听、想、说的过程,把直观感受和抽象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达到“乐于表达,言之有物”的目的。

(2)椰壳效应。

一个小孩吃饭总是吃不多,家长哄、骂要孩子多吃点,总不见效。一次,家长出差带回一只别致的椰壳碗,家长用椰壳碗盛饭,那天孩子饭量大增,家长喜出望外。这就是椰壳效应,其本质就是改换一种新颖的方式,满足人类求新、求异的思维需求,以获取较好的效益。《我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其内容无非是写同学的优点和特点,和《我的同学》《记一个熟悉的人》等常规习作内容并无二致。但为何会有两种不同的效果出现呢?究其原因,《我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就是运用了“椰壳原理”,对习作教学方式进行大胆的创新,进行了适度包装,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优点、评说优点,学生自然兴趣盎然。

(3)参与效应。

《我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很好地引导了学生参与活动、习作的全过程,从引出素材到呈现素材,从理解素材到表达素材,学生亲身经历,感受颇深,写出来的文章也就有血有肉,感情也真挚可信。

(四)从传统学科分,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教育学案例、心理学案例、教育管理案例、教育经济案例、教育立法案例等

[心理学案例] 收获成功

湖北省秭归县职教中心王恩军

一、案主资料:

案主姓名:江波(化名)性别:男 年龄: 17 岁籍贯:湖北

学校:秭归县职教中心班级: 04 机电(1)班

辅导时间: 2005 年 10 月 16 日 ~ 2006 年 5 月 10 日

个案来源: 2005 年 10 月 16 日 早餐时,该生用铁撮箕把他人砍伤致其住院,班主任调查时他极不配合,态度恶劣,并威胁受伤者。班主任将其移送到学校心理咨询室。

二、主要问题概述(由班主任送来的案主以前写的 11 份检查,以及班级民主生活小结归纳)该生自我约束力差,组织纪律观念淡漠,常有赌博、抽烟等恶习,曾多次打架。2 作为学生,但不把学习当回事,即使是专业课也无所谓,经常无故迟到,动辄请病假在校外瞎逛,考试时睡觉或在试卷上写歌词,成绩无法统计。性格异常,易冲动,并有自残行为(曾用小刀在手腕上划出血痕,并 留有一道道伤疤)。屡教不改,在现有班级影响极坏。2005 年 6 月曾因打群架等违纪行为而受到记大过处分,班主任建议学校开除该生。

三、背景资料

(一)家庭背景(案主姑姑到校讲述)父: 39 岁,纸厂下岗职工,无业游民,吸毒,亲戚避之如瘟神,系案主的法定监护人。

母: 36 岁,与案主的父亲于三年前离婚,已改嫁,是案主目前的主要经济依靠。(案主母亲结婚时还未达到法定婚龄),二人离婚时,孩子判给了父亲。

案主平时与奶奶生活在一起,但奶奶总是抱怨儿子不争气、媳妇心狠、孙子可怜,对案主有些溺爱。另据了解,案主初中只读到初三的前半学期,后半学期装病在社会上混,参加中考时只凑了个人数。

(二)社会背景 1 社会环境

案主居住地系移民前老县城,曾是该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相对于班内其他学生来说,知识面开阔,接受新鲜事物多,比如网络、社交等,但由于特殊的家庭背景,家教的匮乏,隔代亲的溺爱,破碎的家庭造成其心理与社会格格不入,社会的阴暗面被其心理放大,社会抵触情绪严重。学校环境

学校系职业教育学校,生源主要来自于农村山区,绝大多数学生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同时专业课教师在管“道”方面稍有欠缺,故对于案主来说,不良习惯尤其是初中阶段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状况并没有改善。随着年龄的增长,青春期心理的不成熟使得案主越陷越深。少数没有主见的学生的盲目追随使得案主更加放纵,违纪的时候能有心理满足,吆五喝六的感觉能让他忘掉家庭的阴影。

四、个案诊断

(一)需要的不满足 归属和爱的需要的不满足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A.H.Maslow)提出的人类五种基本需要之一就是归属和爱的需要 , 它是在人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出现的高一级的需要。

对于案主来说 , 破碎的家庭造成其父爱、母爱需要得不到满足。相反,父亲的游手好闲、母亲的改嫁抛弃,更加造成其心理压抑,就像迷途的羔羊一样孤独无助。在爱的需要缺失后,无家可归的他极需对群体的归属满足,个别学生的追捧使他与群体之间的距离更大,绝大多数学生的厌恶助长了他与群体的对立情绪,故行为放纵就顺理成章。自我实现需要的缺乏

由于案主初中就没有念完,学习成绩一塌糊涂,文化基础知识不足,专业课的学习就更加艰难,学习中无成功体验使得他无处宣泄情感。相反,作恶之后的快感刺激他变本加厉,纪律的约束对他来说完全不起作用,受处分之后使他变得更加无所顾忌。

(二)性格特征的异常

案主所出现的易冲动,伴有赌博、打架不计后果、自残行为等都表现出性格的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以及理智特征的异常,心理与行为存在较为严重的障碍。

五、心理辅导与矫正过程

辅导策略:一是在一定程度上使其需要得到满足;二是矫正其性格特征中的非正常特征。

(一)开家长协调会

时间: 2005 年 10 月 16 日

参会家庭成员:母亲、姑姑、案主、班主任 会议内容归纳:

(1)听取家长意见:母亲痛哭近半小时,要求再给学生一次机会;陈述案主小时候聪明、听话,现在自己生活的不易以及对案主父亲的声讨(目的是唤回案主的良知,使其学会理解和宽容)„„

(2)学校处理意见:一是全额支付受伤学生的医疗、营养等费用(帮助案主树立责任意识);二是留校察看。考虑到家庭状况的特殊性,暂不把案主推向社会(案主表情异常);三是签定家长教育协议,由于案主姑姑离学校较近,委托其每周一次到校共同教育(适当满足案主对亲情需要的满足)。

(3)案主自述:开始意识到作为即将成人的男孩子所应该有的责任意识;认识到其行为给他人所造成的伤害,包括受伤学生及其母亲;并表态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不再违纪,不走父亲的老路,但流露出对父亲的怨恨。

(二)对案主的个别辅导

第一次辅导:(10 月 25 日)案主姑姑、班主任参与(给案主泡了一杯茶,坐着谈)。案主自述:一周内无大的违纪,早操迟到一次,上课打瞌睡无法控制,晚上就寝后有讲话现象,打扫卫生不彻底造成班级被扣分,抽了两次烟(据暗访,抽烟始终未断)。辅导:肯定了案主表现,较过去有较大转变,把案主所出现的问题轻描淡写地说成习惯,班主任表扬在搬实验室的过程中其表现积极。(案主面露羞色,证明他人的认可使案主体验到自我实现的需要满足)

第二次辅导:(11 月 5 日)姑姑到校给案主买了一件外套,称了几斤苹果。当场试穿,都说很帅。(很有满足感)

案主自述:近段时间没有违纪,但感觉很无聊,一上课就集中不了注意力,上机械课时看了课外书,有一天晚上抽了别人装的烟(据查抽烟恶习未改)„„辅导时肯定了做得好的,(对于别人来说应该是微不足道的),并帮助他分析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克服办法,指出抽烟的害处,教给他情绪转移的方法。

第三次辅导:(11 月 8 日)案主与外班学生打架。

核实:晚上买夜宵时案主不小心撞了他人,对方以为他是故意的,转过身就推了一掌,二人发生推搡。辅导时肯定了案主未用武器,结合前面的进步软硬兼施,当场二人握手言和。另据班主任反映,案主与班级内同学关系大有改善。

第六次辅导:(12 月 4 日)(案主母亲到校)根据期中学分制评定,只有两门课不合格,辅导时予以了充分肯定,但指出案主抽烟恶习未改,周末外出有喝酒行为,要求案主做到诚实守信,男孩子应该耿直„„

第八次辅导:(12 月 27 日)案主主动来到咨询室,称准备参加学校校园歌手大奖赛,但怕唱不好。帮助其放松恐惧心理,告诉他拿出过去天不怕地不怕的精神状态轻松上阵。案主释然,表态:今后一定努力表现,对得起姑姑 和老师。(12 月 29 日晚 获得了三等奖)

第十二次辅导:(2006 年 3 月 20 日)厂家来学校面试,案主被上海达丰电脑厂录取,欣喜若狂,表态不再抽烟,不再与社会闲杂人员亲近。

第十三次辅导:(2006 年 5 月 10 日)学校与电信合作,鼓励学生参加“家校通”活动,由学生给家长写一封信。案主主动给母亲写了封信,请老师帮忙修改,字里行间催人泪下。当场鼓励他忘掉过去,越飞越高。并将辅导记录交给案主保存。

六、后记

“德困生”在学校是一个常见的群体,师生都轻视他们,但他们更需要帮助,只要找到突破口他们也是可以变好的。个案辅导的能力是有限的,对于大多数“德困生”,需要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学校环境,需要用正确的思想去引导,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鼓励。挽救一个“德困生”就是挽救了一个家庭,转化一群“德困生”就是为和谐社会做出了最大的贡献。

(五)从应用角度出发,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研究用案例、教学用案例

[教学用案例] 激趣呈现交际朗读背诵

——对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反思 湖北省秭归县实验中学谢海凤

我国中学生学习英语大多数处于起始阶段,是初学者。他们对英语语言的感知非常有限,学习主要以每天的一两节课为主,加上师资、教学条件和英语学习氛围的原因,学生很少自然地、地道地输入语言信息,缺乏英语习得的环境,这给他们学习英语带来很大的困难。久之,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信心,课堂上不爱发言和思考问题,不参与教学活动,以致课堂教学效果不好。那么如何才能搞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呢?通过认真反思英语课堂教学的几个重要环节,我认为一个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要认真做好以下几点:

一、激发兴趣,启发思维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了兴趣和期待,就会不自觉地形成一种渴求接受新知识的内在需要和强大动力,从当前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来看,学生容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产生疲乏感。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时刻都能设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当教学能吸引学生兴趣时,就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集中注意力,对语言材料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与能力。如教师在教初二英语第 80 课 The tiger and the monkey 时,就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喜欢动物的童趣,通过提问、朗读、分角色表演、评比等活动,始终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教学和总结让学生懂得弱者可以用智慧反败为胜的道理。

二、多角呈现,激发参与意识 呈现是英语新教材“五步教学法”的一个重要环节,称作介绍或导入。一个善于引导的教师应当精心设计呈现方案,运用各种手段将要教学的语言材料恰当地呈现给学生,扮好“示范表演者”的角色,在意思明了的情境中自然而然地呈现新的语言,从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为其他教学环节作好铺垫。

呈现的方式有很多,最常见的有如下几种:(1)直观呈现,即用实物、卡片等呈现生词,运用图画、幻灯片或其他电教设备介绍新的语言项目。(2)态势语呈现,即充分合理地利用身体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语言的效果,使所呈现的内容简洁明快,通俗易懂,达到表情达意、事半功倍的功效。如在呈现“ laugh, cry, sleep, run, drive, happy, angry ”等词时,教师只需用手势动作或面部表情,就能使学生一看便知,一听就懂,一练就会,从而激发学生的模仿参与意识,活跃课堂气氛,缩短师生间的距离。(3)提问呈现,即通过问几个循序渐进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新学语言材料。如教师在教初二英语第 78 课 A page from a student’s diary 时,教师可为学生设计以下问题: Do you like babies? Have you ever looked after a baby before? What will you do if the baby is crying? 这样,学生就能迅速理解这节课要教学的内容,从而促进自我参与意识,更加有信心地投入到后面的训练中去。(4)故事呈现,即利用讲故事引出所学新知识,这样学生的注意力就会十分集中,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也就会随之加强。初中英语教材中有一些讲人物、说事情、谈经历的对话或短文,教师在呈现时就可以紧扣教材内容,用极简单的英语编成短小精悍易懂且生动有趣的故事,再配以简笔画边画边讲,就可以把训练学生的听力和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情境操练,内化交际能力

根据新的中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中学英语教学应“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能较好地体现这种主体性,要让学生更多地、更直接地参与课堂教学,关键是创造更多的交流机会和活动。初中阶段的英语课堂教学绝大多数是围绕教学内容,旨在培养学生听说交际能力的各种听说活动,教师应积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多开口说英语的机会,使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交流和合作,锻炼听说交际能力。各项课堂活动的开展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既要从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化难为易,步骤合理,又要考虑其趣味性、参与性和一定的竞争性,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乐于参与,并且通过这些活动能真正学有所获,学有所乐。课堂活动的类型有:两人对话、角色扮演、表演自编短剧、猜谜、游戏、唱歌、对话、朗读、讲故事、讨论、演讲和辩论等。

四、加强朗读,激活情感教育

语言的本质特征就是其交际功能,即发展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在口头上、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要达到这种目的,就必须进行大量的朗读训练。好的朗读使原文的思想、感情、态度、风格等全面内容在有声语言中再现,使文字复活,促进学生听觉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协调发展,帮助学生增强对词汇和语言结构的理解和记忆,更能克服来自母语的干扰,培养语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英语知识。经常朗读课文及相应的阅读材料,就会增加与生词多次见面的机会,这对训练学生灵活运用常用词尤其是动词短语十分有益。朗读前,教师要讲解课文中的某些生词、词组、难句,使学生懂得语言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朗读后要提示学生理解语言的社会文化含义,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风格,并从一些有意义的文章中受到教育。如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初三英语第 26 课 The man who never gave up,就能懂得如何写人,通过课文了解爱迪生的生平,并激发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坚定信念。

五、注重背诵,延展学习目标

要熟练掌握一种语言就必须注意长期的学习和积累,这就离不开背诵成篇成段的好文章。任何语言的学习在初学阶段都必须有一个模仿的过程,而模仿必须先有大量的语言信息输入,必须以丰富的目标语语料积累为基础。学生要发展自然、地道、准确的英语表达,尤其需要采取有效手段,集中大量地输入语言信息,积累大量可以模仿的英语语料,而背诵正好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好方法之一。因此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不宜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题海战”,而应该花气力教学生积累背诵语言材料。为避免背诵活动简单化,以致不能发挥其在语言学习中的作用,应采取优化背诵策略:(1)选择合适的背诵材料,其标准为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话题具有现实性和实用性,贴近生活,语言规范、自然、地道,易于模仿。(2)确定不同的背诵目标,即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目标。从最低层次的原文背诵到做与原文有关的练习。不同层次的目标既可帮助较低水平的学生树立信心,有成就感,又可以帮助较高水平的学生不断锻炼提高口头组织语言的能力。(3)加强背诵后的活用练习,如改变人称或体裁,根据实物、图形、情境或一连串的词和词组组成的线索复述材料的主要内容,扩展或压缩课文,模仿作文,补全填空,角色转换,翻译等。如学生在反复朗读并能背诵初三英语第 66 课 Who stole the necklace 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分角色表演或将对话改写成一篇短文等。这些练习既源于原材料,又高于原材料,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归纳、判断、整合等综合能力。

总之,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应充分体现语言的交际功能,因此教师必须精心备课,结合教学内容利用丰富的图片、实物、情境设计和表演,在开放、融洽、愉悦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氛围中自始至终保持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参与意识,这无疑对提高课堂效果、发展学生能力、巩固教学成果大有裨益。

(六)从内容覆盖面的宽窄,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一事一例的专题案例、多侧面描述的综合案例

[专题案例]

宽容,赏识——给学生一片爱

浙江省德清县新安镇勾里中心学校张芬

有一次,周记交上来后,我发现一位女同学的题目竟是“检讨”,她写道:“在语文课上,我偷偷地做数学作业,老师走到近处,我猛然发现,脸火辣辣的,手忙脚乱,不知怎么办好„„老师,您也许看到了,也许没看到,可是我觉得只有写出来,说出来,心里才舒服„„”看了周记,我想:课堂上听讲时间做作业,而且做其他课的作业,实属“大逆不道”,但对一个五年级学生来说,自制力差,偶尔为之,也可理解。这位同学勇敢地写出来,说明她对此事的危害已有了初步认识。于是,我抓住这个机会,提笔写下了:“你是一个好学生,一个诚实的学生,你上课做其他作业,我没看见,但我可以告诉你,我做学生时,也这样做过。但远没有你如此觉悟,相信你今后知道应该怎么做!”

从此以后,我再也没看到她课堂上做其他作业了。[反思]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若故意给某人确定一项品德特征,并明确告诉本人后,就容易导致本人产生与心理学家确定的特征相一致的行为。心理学家称此现象为“贴标签效应”,换而言之,相当于“赏识教育”。作为教师,决不能吝惜自己的赞语。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大力表扬。对学习进步大或表现好的学生要公开表扬,对学习困难或有小毛病小进步的学生也要公开表扬。在这几年“德育导师制”实践过程中,我不断摸索,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方法: 活动法

老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尤其对在学习等方面缺乏自信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大胆参与,充分展示其一技之长,使其找回自信,重塑自我。总结法

教师要有计划地适时以总结的形式,让学生为自己找优点,同时要组织其他学生给学困生找优点,老师要以喜报的形式向他们的家长通报这些优点,使学生充满自信地面对和克服一切困难。想象法 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愿望要求,通过谈话、写小作文等较轻松的形式,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美好的设想,轻松地提出实现这些设想的步骤方法。学生生活上有方向、有目标,信心自然大增。如果能通过多种形式,给学生贴上有利于其成长的“标签”,将会有效地控制学生的心理活动和思想动态,使其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

[综合案例]

品德课的精彩,源于生活资源的有效利用 ——听品德与社会《 谢谢老师》一课教学有感 湖北省宜都市陆城第一小学邓正平

让生活资源走进课堂,让课堂更具人文气息和生命力,这是新课程特别强调的教育理念。如何创造性地使用现行新教材,让生活资源走进品德课堂,我们从理论到实践,从专题讲座到课堂教学研究,从集体备课到相互听课议课,组织了形式多样的系列校本教研活动,促进了品德课教师的专业成长。随着校本教研的不断深入,“生活化”这一教学理念,也逐步被教师们接受和认同,并在教学中得以充分体现。这是笔者随堂听的一堂四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课题是《 谢谢老师》。本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尊师的情感,懂得怎样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了达成上述教学目标,执教者 陈敏老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教材中远离学生生活较远的内容换成了班本、校本鲜活生动的生活化“尊师”教育材料,教学效果非常好。整个课堂朴实真挚,高潮迭起,精彩有加,生动感人。一、一枝鲜花,感激学生——激情开课的导语

开课伊始,陈老师拿着一枝鲜花走上讲台,激动地说: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想从这枝鲜花说起。这是‘母亲节’那天,李晓晓同学送给我的。我非常感动,这枝花一直放在我的办公桌前,当我备课或批改作业疲倦时,看到这枝花,我会顿感身上的责任,精神倍增;当我看到有同学做错了事,我想厉声批评时,看到这枝花,我会冷静地告诫自己,对学生的教育可要有耐心哟。这虽是一枝寻常的花,却时时激励着我——要努力做一位好老师。为了让老师更了解同学们,也让同学们更深刻地了解自己的教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谢谢老师》这一课”。

教师借助这支平常而朴实的鲜花,用简洁朴实而充满激情的导语,引导孩子们进入新题的学习。

二、叙说往事,感恩师长——孕育情感的引线 如何突出本课的教育主题,陈老师引导孩子们充分回忆和叙说生活往事,激发孩子们感恩师长的情感。

师:我想问问李晓晓同学,“母亲节”那天,你为什么要送我这枝花呢?

李: 陈老师,我很感激您,我妈妈在外地打工,平时,就是您像我的妈妈一样教育关心我。前天是母亲节,所以我用平时节省下来的零花钱,买了这枝花,想让您能在“母亲节”这一天过得快快乐乐的。(话音落,一阵热烈的掌声响起)

师(感动):能具体说说 陈老师怎么关心教育你的事吗?

李:去年儿童节的那天,您送给我《上下五千年》《名人传记》两本书,当时您说,“读中国历史,学名人精神,你会变得更聪慧。陈老师祝你节日快乐!”我手捧着您送的书,听着您说的话,我好感动。

师:关心教育同学们,是我们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其实在你们成长的路上,不只 陈老师是这样,还有许许多多的老师都是这样。你们最感 谢哪些老师? 能说说老师关心你们、且最让你们难忘的一件事吗?

生 1 :我最感谢幼儿园的 王老师,我爸爸妈妈是开公汽的,妈妈又在枝城上班,经常不能按时接我,每次 都是王老师陪着我,有时送我回家。我在 王老师班上学习了两年,两年中,王老师一直是这样的。

生 2 :我最感 谢杨老 师和赵老师,那是读二年级的时候,我在一次课间不小心摔倒了,膀子还骨折了,当 时杨老 师和赵老师一边通知我的家长,一边把我送到医院治疗。我住院了,两位老师经常去看我,还给我讲上课的内容。

生 3 :我要感 谢黄老师,我家离学校较远,离 黄老师家很近,黄老师经常骑车带我上学、放学。今天还是 黄老师带我来的。

„„

师:我真为你们遇到这么多好老师而高兴,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些关心、教育你们成长的好老师吧。(掌声)

一件件生活往事的叙说,是孩子们感恩师长的真情倾诉;一阵阵热烈掌声,是孩子们对师长热心教育的感激。

三、民主平等,师生互助——共同进步的起点 师生互助互学、共同进步,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关系,既是本次课程改革关注的焦点,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所在。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巧妙设计实施了“共话互助情”的环节,引导孩子们领悟新型师生关系的内涵。

师:教育帮助学生,是老师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帮助教师,体现了学生对教师的真诚。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就发生了许多师生互助互学的事。现在我们一起说说老师和同学之间相互帮助的事吧。是同学们先说,还是老师先说呢?

生:老师先说。

师:好吧。记得有一次,李兰同学晕倒了,杨老师连忙把她扶到办公室,胡老师帮忙冲糖水给她喝,李老师连忙给她家长挂电话。上次周迪同学默写的一首古诗中,出现了好几个错别字,陈老师把他叫到跟前,认真地指导他理解古诗的意思和当时的意境,帮他在理解的基础上纠正了错别字。

师:不过老师也有很多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或许也有犯错的时候,每当这个时候,作为他(她)的学生应该怎么去帮助老师呢?现在轮到你们说了,谁先说呢?

生 1(坐在最后的一个男孩):我先说。有一次,不知为什么 陈老师显得不高兴,我就讲同学们开心的事,后来还讲了个笑话,帮陈教师忘掉不愉快的事。

师:那次,我真的好感谢你哟。

生 2 :上次语 文老师在黑板上写错了一个字,我大胆地给老师指出来了,帮助她改正了那个错字,老师还夸我是“小老师”呢!

生 3 :三年级的时候,有一次数学考试,李老师给我改错了一道题,多给了 3 分,我发现了就跟 李老师提出来了,把分也改过来了。李老师夸我是诚实的孩子。

„„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代表老师们感谢大家的真诚友好。我相信,民主平等、友好真诚的师生关系,一定会促进我们有共同的、更大的进步和收获!四、一封书信,传递真情——贴得更近的师生心

最近一段时间,正逢这个班教数学的 段老师生病住院,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学校特意为这个班请了一位代课教师。段老师虽人在医院,心却在孩子们的身上,躺在病床上的 段老师为孩子们写来了一封信,这节课恰到好处地用了这难得的生活资源,掀起了课堂的又一个高潮,让师生的心贴得更近。师:同学们,从你们刚才的发言中,我知道了你们 都很爱老师,其实老师也非常爱你们。生病住院的 段老师,虽然不能为你们上课,可她非常想念你们,昨天,还专门请人带来了一封信。你们想知道 段老师在信中写了什么吗?

生:想——(孩子们齐声答道)师:现在我就替 段老师读读这封信吧。

四(5)班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 段老师,离开你们已经两个星期了,我非常想念你们。此时你们正在干什么呢?新老师的课你们都习惯吗?在病床上的我,一闭上眼睛,就会看到你们那一张张可爱的小脸。唐黎阳、向思旭同学一定在非常认真地听讲吧,周颖迪一定坐得很端正吧,何颖、江奥、张爱文同学一定有新的进步吧,还有很多很多的同学,肯定都很有进步,得了不少的星星吧。非常抱歉,因为我生病而耽误了你们的学习,请你们相信,我会尽快回到你们身边的,愿我回来时,你们都会自信地对我说:“我没有辜负老师的希望!”

最后,让我祝福每一个同学:好好学习,天天进步。

永远爱你们的 段老师 2005 年 5 月 23 日

陈 老师念这封信的时候,很多孩子哭了,陈老师顺势育情。师:同学们,听了 段老师写来的信,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 1 : 段老师真好,我一定要认真学习,不辜负 段老师的期望,用最好的成绩 向段老师汇报。

生 2 : 段老师在住院的病床上都没有忘记我们,还给我们写信,我建议我们一起给 段老师写一封信,让她好好养病,不要牵挂我们,等 段老师病好了,我们一起去接她吧。

„„

一封真实的书信,让师生的心贴得更近。“ 谢谢老师”的尊师情不言而表,主题教学目标不期而至。

五、总结升华,心理沟通——真诚知心的交流

本课接近尾声,老师安排了师生共同总结,写“知心卡”真诚互动交流的环节。师: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很有收获吧?请说说你有哪些收获? 生 1 :通过学习,我知道老师工作很辛苦,老师很爱我们。

生 2 :我懂得了我们要 和老师互相帮助,和老师一起进步。(掌声)生 3 :我还知道了感 谢老师的最好办法是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

师:同学们,你们的学习收获可真大。还有没有想对哪个老师说几句心里话呢? 生:有。

师:请大家把自己想对哪个老师说的心里话,或是祝福,或是希望,或是建议都行,写在“知心卡”里,这样可以吗?(注“知心卡”是我校专门设计的学生间、师生间、学生与家长间心灵沟通的小卡片)

生:可以。

师:就请同学们开始写吧。是写给哪位老师的,写好之后,可利用课余时间直接交给这位教师,若不方便,也可请 陈老师转交。我相信,老师收到同学的知心卡后,一定会非常感动的。

孩子们都一个个认真地写起来,我巡回看了坐在后面几排的同学写的“知心卡”,虽不长,但都很感人。

“ 段老师,身体好些了吗?您生病住院,同学们都很听新老师的话,数学作业也都做得很好,新老师经常夸我们。您放心治病吧,祝您早日康复,回到我们的身边。”

“ 陈老师,您的嗓子不太好,经常嘶哑,您可要多吃咽喉片啊,还要注意不要感冒。” “ 王老师,真是对不起,前几天,您叫我重写作业,我还态度不好,其实您也是为我好,今天我向您道歉,您能原谅我吗?”

“ 陈老师,您待我们真好,我很喜欢您,希望您下课后多和我们一起做游戏,还希望五年级您还教我们。”„„ 一张张小卡片,一句句发自内心的知心话,表达了孩子们的纯真与善良,这是心的交流、情的共鸣,达到“润物无声,教育无痕”的效果。全课在这非常真诚的交流中结束。

纵观这节常规课,浓烈细腻的师生情贯穿全课始终。教师借助了大量的生活资源,没有空洞说教,没有生硬灌输,全课凸显出来的是生活感化和真情沟通。这让笔者再次感悟到:品德课的精彩,缘于教师对校本、班本、生本等生活资源的有效利用。只有当生活资源走进课堂时,课堂教学才会精彩;只有当教学富有生活意义时,育人的教学价值才会显现。

(七)从内容性质上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经验型案例、问题型案例

[经验型案例]

如何进行有效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湖南省岳阳市九中谭丽如

在日常教学中,许多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一节课自己认为备课充分,知识讲解透彻,应该有好的教学效果,而事实上呢?学生一个个无精打采,兴趣不浓,教学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经科学证明,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持续地高度集中,如果课堂乏味,很容易导致学生精力涣散。第二,老师一节课从头讲到尾,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导致学生大多处于事不关己的淡漠心态之中。第三,老师没有利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在教学中采用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课堂生活化,即教师应在《新课标》指导下,努力创设生动和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中逐渐产生对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在动态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让生活走进课堂。

一、凭借生活创设生动、真实的语言环境

我在教学 Unit 7How much are these pants? 时,我带了 shorts,socks,a hat,a sweater,a bag,T  shirts,shoes 这些用品,并给每样东西标明价格,自己当店主,学生当顾客,要求学生能熟练运用 How much...?这个句型,学生兴趣很高,在真实语境中完成了英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还有一些节日如: Mother ’ s Day, Teachers ’ Day, Christmas Day...让学生为这些节日策划活动,学生在期待这些日子到来的同时,对英语学习充满了兴趣和渴望。

二、运用实物、挂图、简笔画、卡片等巧设情境 初中英语中的大部分单词是表示具体事物的,表示想象内容的很少。教师应尽量使用实物、挂图、简笔画、卡片等进行直观教学,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直接兴趣,从而掌握有关的单词和知识。

比如教授 Unit 9Do you want to go to a movie? 时,可以用不同电影种类的海报进行教学。电影种类有 action movie,thriller,documentary,comedy 等。当学生看到恐怖片的海报时,都有点害怕了,教 师马上教授单词 scary。教师在教这些表示电影种类的单词的同时,描述性的形容词也教了,从而完成了教学任务。当然巧设这种良好的语言情境,作为教学的示范者、组织者、监督者,对英语老师的要求将更高、更具挑战性,他必须具备协调、促进、指导等整体作用,才可能创设好情境,从而保持课堂的动态平衡,激活学生主体,活化课堂教学。

三、利用角色扮演、模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

初一学生天真可爱,善于模仿,很容易进入角色。为此,在英语课上,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能使所学的语言材料显得更加真实,使扮演者身临其境,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表演能力。学生学了有关表情的词汇(如 sad,happy,worried,nervous,afraid 等)后,教师可以让一位学生做一个表情,其他学生说出表示该表情的英语单词。这些角色的扮演,不但使学生复习了有关词汇,也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寓教于乐。

四、组织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活动、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巧设教学游戏,把游戏运用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课堂上不感到拘束,乐于参与学习,能提高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享受到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学生做自己喜爱的游戏可以使沉闷的学习变成有趣的学习。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合作精神是孩子们心理健康成长的要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开展游戏活动。例如:教师告诉每一小组的第一个同学一个刚学的单词,八个同学在教师的指令下同时将这个单词告诉自己后面的那个同学,一个传一个,最后一排同学中最先知道单词的站起来,大声而准确地告诉全班同学是什么单词,这一组就获胜了。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要求学生通力合作、精诚协作,才能获胜。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

中学英语教学生活化是《新课标》强调“在做中学、在学中用”的最好体现,生活化教学使教学活动置于真实的生活背景之中,激发学生听、说、读、写的强烈愿望,而且使学生在学会用英语的同时,学会了做人,将合作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对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有着深远的意义。

(八)按篇幅大小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短篇案例、长篇案例(1500 字以上)

[短篇案例] 十八朵郁金香 黄凤玲

我向大家讲述一个让我终身难忘的故事。

那是今年“三八”节发生的事。当天上午第三节课,当我走进教室时,看到了几个神秘的眼光。开始上课了,纪律很好,突然最后一排的两个男生打了起来,并破口大骂,这时教室就像开了锅一样。我很生气地罚他们出去,其中一个叫刘超的学生乖乖地站了出来,但另一个叫陈然的竟对我怒目而视,一动不动。我重复道:“陈然出去!”谁知他竟又坐回到位置上。全班同学都看看我又望望他,弄得我很尴尬。我当时眼泪都快出来了,但陈然仍无动于衷。我讲课的心情一扫而光,开始给学生讲鲁迅的故事,讲着讲着,我发现陈然低下了头。

下课后,我径直走出教室,没有解决当时的事,也没有找他到办公室。这时几个学生尾随我到办公室,安慰我说:“ 黄老师,您别生气,我们让他给你道歉,您身体不好,一定要保重!”说着说着,又进来一群学生,同样是关怀的话语,我突然发现了孩子们那金子般的纯洁的心在闪光。人性中善良、真诚、执著的优点都表现了出来,让我非常感动。这时我发现陈然站在了办公室门口,但后面跟了几个男生,看得出来他是在同学们的帮助下来承认错误的。此时此刻,我已不再生气,开始反思我自己是不是也错了。我为什么不能像朋友一样与学生沟通?虽然我平时工作很努力,但效果却一般,是不是我与学生沟通的方式不妥?

我忽然改变了自己的主意,不让陈然向自己承认错误,而是我主动向陈然承认自己的不妥。这时同学们都露出了快乐的笑容。陈然更加愧疚,眼泪都出来了。同学们忽然从怀里拿出来一朵鲜花,是真正的郁金香,整整十七个同学拿了十七朵花。每个同学都激动地将花送到我手里并说:“ 黄老师,节日快乐!”

这一朵朵鲜艳的花朵,不正像孩子们的笑脸一样:可爱、纯洁、真诚?郁金香是送给妈妈的,我为什么不能像妈妈一样去包容他们、爱护他们,做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好老师? 第三节课下课了,我发现陈然又站在了办公室门口,手里捧着一朵郁金香和一份检讨书。我和他谈到了放学,问清了事情的原委,谈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学习的方法。他对我也像朋友一样倾诉了自己的心声,原来他没有妈妈,他希望我像妈妈一样为他遮风挡雨,成为他心灵的港湾,而我却没有做到。望着办公桌上这十八朵鲜花,我真是又激动又羞愧。

我想我一定要改变自己的态度,注意师生地位的变化,让学生更加喜欢我,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我相信只要有付出就会有回报。

[长篇案例] 交流就有心动的感觉

——《一株紫丁香》教学案例及反思 湖北省孝感市玉泉小学周静英 片段一

师(我在教学第 3 小节时通过指名读“理解一天的疲倦”后提出):老师在什么时候会疲倦?

生:老师眼睛红肿时,看上去很疲倦。生:老师深夜在台灯下备课,批改作业。生:老师耐心地辅导我们学习。

生:当我们不听话,老师生气时最疲倦。

生:我上次只考了 51 分,在班里是倒数时,老师看上去很疲倦,我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老师。

生:有一次,我和郑洁为一件小事而争吵,最 后老师知道了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互相帮助。”老师,在这里我要向你诚恳地说声:对不起。(孩子说着说着就哭了,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生(激动不已地站起来):老师,我们再也不会让你疲倦了,我们每天都要让你过得开开心心的。

师(含着泪点点头):你们一定会的。生(表现一向不是很好的罗思瑞快速站起来):老师,我保证上课专心听讲,认真完成您布置的作业,把成绩搞上去!

生(为小事和郑洁争吵的同学也站起来):我再也不打架骂人了。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老师就不觉得疲倦了。(坐下来又激动地说)周老师,你看我的行动吧!

(听了孩子们的一句句肺腑之言,我情绪激动,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顿时班里掌声阵阵,在热烈的掌声中,在开心的笑声中,在声声的愿望中,这节课下来,孩子们学得认真,情绪高涨)

师(学习第 5 小节时,提问):老师做了一个什么样的又香又甜的梦?(学生都在下面纷纷猜想,突然小手如林立般地举起来)生:梦见老师拿着紫丁香在闻着香甜呢!生:梦见孩子们认真读书!

生:梦见老师生日我们 都给老师送去了礼物。生:我想 周老师一定梦见我们毕业时灿烂的笑脸。生; 周老师,你一定梦见我们长大后的样子!

师:是啊!周老师梦见你们长大后成为科学家、医生等对社会有用的人。

生: 周老师,你一定梦见我长大后成了科学家,造出宇宙飞船,把你也带上太空。生: 周老师梦到了我们班成了文明班级,个个是三好学生。

生:我们考上了名牌大学,教师节那天我们开着大巴来看望 周老师。

生(一个调皮的孩子满怀希望地望着我):老师,您肯定也梦见我变成了一个老师爱、同学亲、爸妈疼的好孩子。

生:梦见了紫丁香在被老师轻轻地抚摸。

生(迫不及待,焦急):老师,您梦见我爸爸回到我身边来了吗?(她爸爸于一年前同妈妈离婚)

(那一刻,教室里静极了,我蹲下身子,婑婉地与她对话,想极力抚平她幼小的创伤)师:孩子,我梦见了爸爸妈妈有说有笑地牵着你的小手在散步呢!生(高兴得手舞足蹈):啊!我好幸福,终于可以和他们团聚了。(看着孩子天真、淳朴的样子,我忍不住流下了眼泪)[反思]

多有意义的一堂课,通过课堂,师生彼此走进对方的心灵。孩子们对老师的工作更理解了,对老师也更尊重了,他们也会更加努力学习了。课堂上,用心聆听孩子们的心声,意味着心与心的碰撞、爱与爱的交流、情与情的融汇;课堂上,用心聆听孩子们的心声,意味着孩子思维的自由、还孩子表达的自由、还孩子心灵的自由;意味着对孩子个性的尊重,对孩子标新立异的青睐。让孩子走进心灵的沟通,才能唤起内心的共鸣,产生心灵的碰撞。只有这样才能进行人文教育,孩子的情商、智商才能得到提高,教学对话才能在心灵深处真正进行。

片段二

小组讨论完“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下一株紫丁香”后,同学们更进一步地明白了诗中“我们”的良苦用心,明白了“紫丁香”为老师所做的一切,大家似乎沉浸在那种美妙的景象之中。

生(突发奇想):为什么课文没把那些小朋友一同画上呢?

(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没等他说完,同学们就各抒己见,踊跃发言)生:画不下了呗!

生:夜深了,小朋友都已回家了。

生:窗前的那株紫丁香是小朋友种的,就好像是那些小朋友一样。生:啊,对呀!

(此刻,我已经深深体会到孩子们对紫丁香的深层的理解)

生:老师,那句“老师,休息吧!”是谁说的呀,小朋友不是都睡了吗?

(我正想直接告诉这些可爱的孩子,可孩子们却极其热情,小手举得老高,我又有些不忍心打击他们的积极性)生:应该是星星和月亮说的。

生:我觉得应该是小朋友要星星和月亮姐姐告诉老师的。生:不对,应该是小朋友把心里想要对老师说的话托绿叶说的。生:小朋友栽的紫丁香也可以告诉老师呢!生:太晚了。

生:小朋友都入睡了,只好托梦给星星和月亮姐姐。生:那可以写封信,给老师放在桌上,老师就看得见了嘛!生:对。

(学生终于在争论中达成一致,脸上露出了兴奋的笑容)师:那你们把想对老师说的话写下来好吗? 生:好的。

(学生纷纷拿出手中的笔,兴致盎然地写了起来,师生之间的浓浓情谊荡漾在彼此心间)

[反思]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就是把教过的东西都忘掉之后剩下的东西。”我想,要让每一次语文教学在孩子的心中留下轨迹甚至成为孩子们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只有让情感去感染情感,让心灵去点燃心灵,让生命去感动生命。《一株紫丁香》代表的是孩子们诚挚的心愿,是对老师的爱,是体验师生情、感悟诗歌美的绝佳教材。

“为什么课文没有把那些小朋友一同画上呢?”是学生思想的疑点。如果当时一味地忙着完成教学任务、一味地跟着教案走过场的话,学生就不可能会深入思考,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而像这样有价值的生发点在我们的课堂中处处存在。如何将它挖掘出来,引发思想的共振使学生有所得,我想教师应放开手脚,让孩子畅快淋漓地、大胆地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独特的见解。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这一问,使大家情绪高涨,课堂成为学生主动探究的天地,这也许打破了老师原来设计的教学计划,但是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使课堂充满了浓浓的创新气息和多姿多彩的童心情趣。我觉得这才是最珍贵的课堂资源,再者需要教师敏锐地抓住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引发课堂的交流讨论,从而把学习引向深入。

(九)从表现形式上我们可将教育案例分为:提示型案例、研究型案例、实录式案例、摘要式案例、点评式案例、书面文字案例和影视表演实录案例等

[实录式案例] 感悟美体验美创造美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与评析 湖北省老河口市仙人渡镇林岗小学张俊丽

《小小的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认识 9 个生字,会写 4 个。认识 1 个偏旁“门”。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晴朗夜空的美丽,生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

朗读、背诵课文和识字、写字。教学难点:

感受夜空的美丽,生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准备:

弯弯的月亮道具 CAI 课件 教学实录:

一、情境导入 1 谈话导入

CAI: 以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为背景 , 认识聂海胜和费俊龙两位航天员 , 讲解有关知识。

师 : 现在让我们一同坐上飞船到太空上去看看美丽的景象吧!(同学们欢呼雀跃)2 走一走

(我们到了 , 请上月亮船吧!)

CAI: 以蓝色背景为基调 , 呈现蓝蓝的天、弯弯的月儿、闪闪的星星的夜空图。学生在《小小的船》的音乐伴奏声中走进教室 , 在摆成半圆形的座位上坐下。

师 : 小朋友们的表现就像刚才的两位宇航员叔叔一样勇敢 , 为了奖励你们 , 老师带来了好多礼物。

二、引导掌握 1 学习课文

师 :(出示弯弯的月亮道具)小朋友们看 , 这是什么呀 ? 像什么呢? 生 : 像眉毛、像香蕉、像镰刀、像月亮„„

师 : 这只像月亮的小船多美呀 , 现在请大家借助拼音读读课文 , 要读准字音 , 读通句子。看谁读得最认真 , 老师就奖给他一只月亮船。

(生自由读)

师:谁愿意来朗诵这首儿歌?(请一人上台朗诵)

师:你朗诵得真不错!声音洪亮、真有感情,像一位小诗人!(再请 1 ~ 2 名学生朗读,及时评价)

CAI: 出示夜空图,放《小小的船》歌曲。师:大家听,会唱吗?那我们随着音乐一块儿来朗诵一遍吧!看谁朗诵得最投入。2 学习句子

师:小朋友们朗读得真棒!老师也想为你们表演呢!(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学生评价)

师:大家刚才的表现真棒,现在你认识这些句子吗?谁能读对两个,老师就给他一只月亮船。(指名读,及时奖励)

CAI: 出示下列句子: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师:小朋友,让我们来变身,变成你想变的美丽的月儿、星星吧!(生随音乐伴奏边读边动)

师:(邀请一位刚才表演得出色的小朋友上台)老师觉得他的动作很美,我们一块来学学他的动作怎样?

(全班模仿这位小朋友的动作,边学动作,边学句子)师:还有没有不同的发现,请想一想: 弯弯的()小小的()闪闪的()蓝蓝的()

(请学生创新想象,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评价)学习生字

CAI :出示夜空图。

师:闪闪的星星多美呀,他们都有自己的名字,你知道他们分别叫什么吗?(点击课件,星星上显示出要认识的生字,学生抢读)

师:谁 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生 1 :我是这样记住“坐”的:两个人背靠背坐在地上。生 2 :我使用组词记住“见”的:看见、再见。

师:小结记字方法。教给学生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人+门 = 闪,从而让学生认识“门”字框。

指导写字 星星快要睡了,老师这儿有一座座漂亮的房子,我们怎样才能让这几个星星舒舒服服地的睡好呢? 师范写,指导要点:

“白、田、由”三个字的“口”都要写得上宽下略窄。学生描红,并认真临写。选择有代表性的作业,评一评。拓展想象 1 引导想象

师:(来到学生中间,有感而发)看看同学们把星星放进了房子里,我仿佛来到了仙境般的太空中,飘啊飘,碰到月亮,遇到还没睡觉的星星,他们都在向我问好„„

师:(睁开眼睛)刚才,你们仿佛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美吗?(生畅所欲言)齐背课文。

动动手,画一画。(课后举行画展)

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手指画纸、画笔)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绘画的工具,你们喜欢画画,就把你们想象的美丽的大自然夜空的景象画出来吧!

(生自由选择,现场作画。师巡视中,发现具有特色的作品,及时进行表扬)[研究型案例]

赏识,让孩子扬起自信的风帆

——人教版品德与生活《成长的脚印》例谈 浙江省湖州市德清洛舍中心学校张芬

一、案例——一堂《成长的脚印》课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是被人欣赏的渴望。”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著名赏识教育家周弘,凭着感天动地的父爱和独特的赏识教育方法,把双耳全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全国十佳少年,中国第一聋人大学生,留美博士。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是至关重要的,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树立自信心。在实际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是促使学生自身充分发展的最好方法,是促使孩子性格开朗、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其所能达到的教育效果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

前段时间,我上了一堂《品德与生活》课——《成长的脚印》,其中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有谁愿意把自己近两年来的变化讲给大家听听? 生:我跑步更快了。

师:是比上学期跑得更快了吧?可真是个进步生呀!生:我变聪明了,老师提出的问题我都能答出来了。师:老师也注意到你这个变化了。

生:我以前的字写得不好,现在写得好多了。师:能把你写的字展示给大家看吗?

生:行!(孩子出示了以前和现在不同的作业本,现在的作业本上整洁、端正的字赢得了同学们的掌声)

(孩子们在回答和展示中,在教师充满赏识的目光和言语中体验到了成长的快乐,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而又自信的微笑)(这时,一个女孩子站起来了)

生:(满脸自信)老师,我会拉二胡,还得了奖呢!

师:(竖起了大拇指)呀,你可真了不起。你能不能现场演奏一回给同学听听? 生:好!(生拿起二胡拉起来,二胡声断断续续,有音阶变化但并不成调)(下面的孩子笑了起来,孩子们议论纷纷:“拉得一点也不好。”“你拉的什么曲子呀?太难听了。”听了这些话,那个女孩子停止了演奏,低下了头,不知如何是好)

师:(看着那些哄笑的孩子,亲切地说)你们笑什么? 生:(争先恐后)拉得不好,难听。师:哦,那你们中间有没有会拉的? 师:不会拉也不要紧,上来试试吧!

(在老师的“盛情”邀请下,几个孩子上台了。他们拿着二胡,要么不知如何下手,一脸茫然;要么拉不出声音,干着急;有的拉出怪声音,弄得全班孩子哈哈大笑)

师: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现在才知道拉二胡可真难呀!

生:(看着最初演奏的同学)我先前以为拉二胡是件很容易的事,现在看来,你比我们行!

(听了他的话,那个小女孩的眼睛亮了)生:坚持下去,你的二胡一定会拉得很棒的。(听了他的鼓励,那个小女孩笑了)

师:(面对最初演奏的小女孩)大家说得对,你今天拉得不错,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你一定会拉得更好的。(面对全班同学)让我们为她的进步鼓掌!

(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那个小女孩在同学 和老师的赞许声中,头抬得更高了)我在课堂上始终贯穿赏识教育,关注、赏识、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从跑步快了、字写得好了等细微处入手,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尤其是当孩子自信地拉二胡时遭遇尴尬,积极地创设了“试拉二胡”的情境,用我的赏识,保护了孩子的自信心,提升了孩子的自信心,小女孩的表情由“低下了头”到“眼睛亮了”,到“笑了”,到最后的“头抬得更高了”。同时,也使许多孩子在实践中获得感悟,使他们欣赏自己的同时,也学会欣赏别人。课堂教学非常成功。

二、反思——有感于赏识教育

这堂品德与生活课,我最大的收获应该是一堂成功的课,背后蕴涵着的教师赏识教育的思维,是它引导着学生认识着自我,发现着自我,培养了乐观、自信、积极的人生态度,引领着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我觉得执教者可以在以下几方面对赏识教育进行有效的实践: 源于对学生深深的师爱

教育是一种高尚的职业,要求我们教师不仅要有知识、有文化,而且还要有无限的耐心和爱心,还要有发展的眼光、有诲人不倦的情怀和能识千里马的慧眼等等。而这一切都源自于教师对学生深深的爱。本堂课上,无论是我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点滴进步,还是欣赏地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还是到最后课堂上孩子满脸自信的微笑,无一不是师爱作用的结果。它在孩子心中种植下希望、依赖、感激,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进行了心与心的交流

记得不久前台湾亲民党主席 宋楚瑜先生访问大陆时曾这样说过,心灵相通,一通百通。联系我们的思品教学工作,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本堂课上,面对这一群天真烂漫的孩童,我放下了师道尊严,走进了孩子们的心中。真诚的交流,发自内心的喜悦,设身处地的换位思考,还有那赏识的目光和亲切的问答,使学生和我打成了一片,在心与心的互动中,我赏识着学生,学生享受着我的欣赏,课堂在和谐的氛围中培养着孩子的自信、不断地自信。对孩子的闪光点及时地捕捉、鼓励和鞭策

教师若能用敏锐的目光及时地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赏识性的话语给予学生以鼓励、表扬,那么就会使优秀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一般生奋发进取,后进生后来居上。在《成长的足迹》这堂课上,我及时地发现、捕捉着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如学生说自己的字写得好了的时候,我作出回答“我也注意到了你的变化了”,并及时地予以表扬鼓励,同时马上用言语或其他方式进行有效地巩固和鞭策,使学生产生积极地不断进取的动力。

三、探索——践行赏识教育 有人说,一次反思便是一次提高。我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认为进行赏识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赏识——读懂孩子

一个儿童就是一本宝贵的书,书里记载着人类所有的梦想,书里揭示了人世间的至真、至善、至美,书里跳动着生命的活力„„儿童是小草,嫩绿而娇柔,充盈着生命的灵动,特别需要阳光、雨露的呵护。关爱儿童就是关爱人类的未来。霍懋征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丁有宽说:“爱心是根。”

儿童是宝藏,有无限的生命潜能。打开儿童这本书,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小人物”有新思想,有作为,他们是人类的精灵。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用欣赏、肯定、期望去激活儿童身上的潜能,让这些潜能增值。赏识——贴近孩子

赏识孩子,就是要始终贴近孩子,努力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分数低,你可以看到他的诚实;会打架,你可以看到他的勇敢;搞小动作,你可以看到他的精力旺盛。曾经获得诺贝尔奖的爱德森在小学时笨拙、呆板。有一次他竟然在川流不息的车流中站着不动,原来他正思考着一个简单的问题,他的父亲惊喜地看到他能专注地想问题,认识到自己的孩子不是别人所嘲笑的那样:“是个蠢猪”,于是满怀信心地指导孩子成长。魏书生也有这样的教育经历,有一次,有两个全校最差的学生进了魏书生的班。魏书生说,你们先做一件事,每人找出自己的优点。他们说自己没有优点。魏书生说,不可能,我都已替你找出两条了。后来有个学生红着脸说,老师,我学不好的,只考了 8 分。魏书生说,你一上课不听讲,二不写作业,三又不看书,还能得 8 分,这是天赋哪!自那以后,那名学生竟然来劲了。赏识——走进孩子

孩子心中有一个全新的世界,只要我们放下成人的“架子”,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俯下身子走进去,你就会发现那儿是多么奇妙、有趣。最近听到一个幼儿园的故事:在幼儿园,老师为了让孩子认识金鱼,特地买了个鱼缸,养了几条活泼可爱的金鱼。可是下午老师回来后,竟发现金鱼被摊放在地上。老师生气极了,对着全班同学大声说:“怎么会有这么不听话的孩子?究竟是谁干的?”小朋友面面相觑,一个小朋友走出来说:“老师,是我。”老师正想狠狠地批评一下,小孩赶快说:“老师,金鱼游了一整天,她累了,我想把她放到地上休息一下。”老师搂着这个孩子,庆幸自己没有把话说完。她当着同学们的面,表扬了孩子的善良。爱迪生被老师骂作劣等生,不就是因为他上课 时质问老师为什么 2+2 等于 4 而不等于 5 ?然而只有他的母亲对他说:“孩子,学校把你当低能儿,无法教育,我要在家里教育你,无论如何我要你成为世界上第一等人物。”结果,她成功了!

四、赏识——在批评中留下你的鼓励和期待

就像一个班主任在学期结束时给一个调皮的孩子留下的评语:虽然常常有同学跑来向我告你的状,说你的坏话,可是在老师心目中你并不是个坏孩子。记得每次值日或者劳动,你总是那么积极认真,直至完成任务为止。可是你在学习上就没有那份热情了,成绩并不理想。老师希望你上课与别的同学一样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回答问题,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写好每一个字,准确完成每一道题,认真温习功课,争取好的成绩,做一个好学生。当孩子看到这样的评语,心里会是多么地感 谢老师这样看重自己。

赏识教育的倡导者周弘说:“你想让孩子聪明吗?那么找出孩子聪明的‘星星之火’,吹风鼓气,它就会成‘燎原之势’;你嫌孩子写的字不好吗?那么他哪天有进步,您就‘小题大做’,无限夸大地表扬他,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身为教师,一定要确立这样的信念:没有不可造就的学生,对教育者而言,学生身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它的眼睛。只要我们能够真正理解孩子、尊重孩子、赏识孩子,那么,孩子一定会扬起自信的风帆,去迎接未来的挑战!

第三节教育案例的撰写

一、教育案例与其他教育文体的区别

在案例的撰写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少数教师将教育案例与其他教育文体混同,其主要原因是他们对案例的含义、特征及结构等把握不准。为了让大家辨析和区分教育案例与其他教育文体的异同,我们分别作以下介绍,使教育案例的概念在大家头脑中有更清楚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掌握撰写教育案例的方法。

(一)教育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从文体上看,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可举不同的事例,但都是为了论证同一个观点,案例则以归纳总结规律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从写作的思路看,论文是为理论找事例,是从抽象到具体的演绎思维过程,案例是通过事件找理论,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是对已发生的教育过程的反映,是写在教育教学之后,是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思维过程。

(二)教育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即将发生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与说明,重在预测;而案例是对已经发生的教育事实的追述与思考,重在反思。

(三)教育案例与教学实录的区别 教育实录是有闻必录,从一上课(或活动)到下课师生的语言、动作、效果要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出来,是针对一节课(或活动)的全程记录;而案例是根据案例主题和案例问题有所选择地记录教育教学的一个或几个片段。案例事件的记述必须有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而课堂实录却没有这一规定。

(四)教育案例与教后记的区别

教学后记是教师在上完一节课后及时记下课堂上发生的事件或自己的感受,这只是教学事件,可作为案例写作的素材,但并不是每篇教后记都值得作案例,还要加以选择。案例是围绕主题、经过选择和取舍、更系统的教学后记。

(五)教育案例与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的区别

教学随笔写作形式比较灵活,通常是作者一节课后(或活动)的有感而发,不像案例那样有规范的几部分要求,可以说是写教育故事的散文。教学反思一般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或自己的困难,目的是为了引起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和教学行为的改进;而案例的指向可以大到分析几节课,也可以小到分析一堂课或一节课中的一次活动;可以详细叙述事件发展的长期过程,也可以着重说明某个情境片段。

(六)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的区别

教育案例可以说是由教育叙事和案例分析与问题讨论三部分组成,教育叙事就是案例中的案例事件部分。案例中的一个案例事件可能包含有一个教育叙事,也可能包含有几个教育叙事。

(七)教育案例与教育叙事研究报告的区别 1 两者所包含的要素差异

案例一般有这几个要素:案例题目、主题背景、情境描述、问题研究、评析反思,而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只有三个要素:

(1)有鲜明和引人入胜的问题。(2)有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

(3)有解决问题过程中或过程后的理性反思。2 在综合性方面的差异 教育叙事研究报告不像案例那样一定要有主题,只需要有问题即可。教育叙事研究报告通常只有一个典型教育事件。教育案例通常有反映与主题有关的不同问题不同案例事件。目的是为了对同一个主题、几个小经验进行串联和整合。在内容结构方面的差异

教育叙事研究报告只需要有反思,而案例除有反思(即案例分析)外,还要在反思基础上提炼出“启示”。案例还要提供一批需要讨论的问题。

二、教育案例的结构

案例作为一种文体,有它自己的写作结构,只有优化案例的结构,才能增强案例的可读性和整体水平。教育案例必须基于真实的教育活动和课堂教学实践 , 要撰写一篇好的教育案例,在结构上必须有比较完整的设计。教育案例的基本结构要素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案例题目、主题背景、情境描述、问题探究、评析反思(如有需要注明参考文献、网络资源)。

从收集到的案例材料看,有些老师对案例的结构特征并不了解,具体表现为:写成教学设计,有的在一篇文章中包括了“教学内容、备课思路、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方法、课前准备、教学过程”等部分;写成教学实录,把一堂课从头到尾详尽地记录下来,再写上作者的看法;重记录轻分析,在过程描述时用了很大的篇幅,分析却只有寥寥数语,看不出案例研究的问题;等等。我们在写作教育案例时,只有认真构建好它的结构,弄清各部分要素的核心,才能写出一篇成功的教育案例。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案例的结构要素,现具体分析如下:

(一)案例题目

案例题目是概括案例内容的词句。一个好的题目是一篇优秀教育案例的必备条件,它往往能反映作品内容的核心。题目要有艺术性、教育性、新颖性才能打动人,才能引起读者的兴趣。如:一切皆有可能;美丽,并非只要发现;两点之间的直线并非最佳途径;乘着歌声的翅膀;一次意外、一分收获;简洁也是美;批评也要悦耳动听等。

(二)主题背景

所谓背景就是对人物、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境或现实环境。而主题指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内容的核心。每篇案例都应有鲜明的主题,它通常应关系到教育教学的核心理念、常见问题、困扰事件,或者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典型事例,要富有时代意义,体现改革精神 , 因此对突出主题有帮助的历史情境或现实环境就是教育案例的主题背景。教育案例需要交代教育环境中的主题背景。主题背景的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教育事件的发生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原因或条件,应是对研究对象基本情况的客观描述,也是为主题服务的。

如写一篇课堂教学案例,就有必要说明这堂课是在什么背景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轻的新教师,是经过准备的“公开课”还是平时的“常规课”,等等。

(三)情境描述

情境描述是案例的构成主体,是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向读者交代特定的内容。情境要真实具体,有细节,特别是关键性的细节一定要交代清楚,不能从“预设目的”到“结果”,中间应当有从“预设目的”到“结果”的历程,让人明白结果从何而来。情境描述不仅要说明思路,描述过程,还要交代结果——某种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等。情境描述可以是一个或多个案例,反映纵向的变化或横向的比较,恰如其分地再现当时的情境。

(四)问题探究

一个高水平的案例必须有高水平的案例问题,这些问题不仅要能够阐述案例的主题,揭示案例中的各种困惑,更重要的是应该有启发性,能够激发案例使用者的反思和讨论。

问题探究多种多样,从性质来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开放性问题、诊断性问题、搜索性问题、挑战性问题、行动性问题、排序性问题、预测性问题、假设性问题、扩展性问题、普遍性问题;而从问题探究的内容上看,也可以像本书一样分为:教学内容问题、评价学生的思维、教学法问题、背景问题、扩展„„

就教育案例而言,探究的问题可以从三个层面加以构建:

(1)学科层面问题,这些问题的探究有助于教育案例的深入分析;(2)操作层面问题,主要探究教育中的一些技巧问题;(3)理论层面问题,对实践中的操作策略进行理论分析。

问题探究可以促使教师更为深刻地认识到自己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案例所引发的思考,往往是教师工作中难以化解的难题。教师自己在对教学经历的梳理过程中,头脑中印象深刻的常常是那些自己感到困惑不解的事实材料,写案例首先要考虑这个案例所要反映的问题,是说明如何转变后进生,还是强调怎样启发思维,或者是介绍如何组织小组讨论等等,作者应该在案例中加以阐述。同一件事,可以引发不同的思考。

(五)评析反思

教育案例不仅要描述当时的情境,还要交代教育的结果与反思。反思也是自我反思,是一个层层反思与整体反思的过程。对于案例所反映的主题和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结果,以及利弊得失作者要有一定的看法和分析。这种看法和分析如果是写作者本人提出的我们称之为反思,如果是他人提出的我们则称作评析。评析是在记叙基础上的议论,可以进一步揭示事件的意义和价值。评析反思可以是就事论事、有感而发,也可以是理论阐述、诠释与研究,是案例写作者或研究者从理性的角度对之进行总结和反思,也可以提出建议供读者借鉴或参考。评析反思时要注意围绕主题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形式可灵活多样。可以综合评析反思、对比评析反思、专题评析反思等。例如,同样一个后进生转化的事例,我们可以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的理论角度切入,揭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和科学的规律。总之,一篇案例中必须有评析反思,它能够揭示案例所要反映问题的本质,道破问题的要害,引起人的共鸣,给人以启发。

另外,在具体安排案例的结构时应该灵活多样。除完整的结构形式:“案例题目—主题背景—情境描述—问题探究—评析反思”外,常用的表现形式还有:“背景—主题—细节—结果—评析”、“案例背景—案例描述—案例分析”、“案例过程—案例反思”、“案例—问题—分析”、“主题背景—情境描述—问题讨论—诠释研究”。

三、教育案例的选材

教育案例的选材范围是十分宽泛的,但就目前的许多教育案例来看,在选材上还是存在一定的误区,若不加挑选地将任何事件都作为案例,其意义也就十分有限了,成了一个纯粹事实的描述和罗列;若选择的事件极为罕见,案例的意义同样会变得缺乏普遍性。从内容上看,目前很多案例大多是有关课堂教学甚至只局限于一节课的研究,这说 明老师们对教育情境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认识还不够,还没能真正理解教育案例的内涵,这样也容易导致在撰写案例时选材范围过于狭窄。

(一)选材的范围

教育案例均来自日常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十分贴近教师工作,与教师有着天然的联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都会碰到许多实际问题,于是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大量的研究和思考,由此就会积累很多经验与教训,这些便成为撰写教育案例的素材。这些典型事例让教师有事实可说,有道理可讲,由此可见,撰写教育案例的实质就是教师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故事。其实教育案例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这里所说的案例是要针对具体的教育问题发表有针对性的意见,既无需涉及很多的人和事,也不需要作高度的概括。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领域来进行研究: 对活动的研究

这里指的不是仅仅只把活动过程描述出来再加上分析,而是应当研究组织开展活动的各项具体问题:如活动的主题设计、组织形式、资源开发、环境支持、学生的参与、教师的指导等。

[案例]

“你”傻瓜,我聪明

湖北省武汉市青山区吉林街小学陈伟 [设计理念]

摄影是摄影者利用相机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记录社会和自然现象的一种形象化手段,也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一种手段。每一幅摄影作品,都凝注了摄影者的生活理想、审美观点与对生活的爱憎评价,具有一定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所以摄影实践活动为少年儿童的成长创造了一个充分发展其个性、有效发掘其潜能的良好条件,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增长技艺才能,还会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满怀激情地去摄下一幅幅精彩的画面,成为学生时代最忠实、最生动的记录者,大大丰富美好的校园生活,并使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感受美、捕捉美、创造美,陶冶情操。

本活动以培养知觉感性为主要教育理念,并且强调艺术的实际创作,认为艺术教育主要的精神在于让学生获得心智发展,使得学生从艺术过程中,将媒材转变成为象征化意义。从个人、社会环境、媒材象征意义的三者互动关系中,获得心智发展的机会。这样的互动关系,是创造性艺术经验的基本内涵,经由学生将媒材赋予结构意义与表现特质,让学生整理出自我与世界的关系。摄影的艺术创作过程是一个结合了知觉、情意、知性的心智过程。

[案例描述] 片段一

小朋友:假期里你有什么安排?你要做些什么事呢? 陈老师在这里提供给你一些好点子,“用傻瓜相机来拍照,让摄影替你自己说话”。因为,你只要对准目标,按下快门,就能完成一切摄影动作。

第四篇:大学生骨干培训第三讲

大学生骨干培训第三讲

(记者 龚衡,毛翔)2011年12月9日下午,城乡建设学院大学生骨干培训第三讲在7101如期举行。本次培训由刘玲老师主讲,主题是“社交礼仪”。

刘老师首先就社交礼仪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作了介绍,她指出社交礼仪是在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能力,我们能从中获得支持和帮助。从刘老师的讲述中我们了解到社交礼仪分为基本社交礼仪和公共社交礼仪,在公共社交礼仪方面,我们应该注重外表与言行。同时,刘老师分享了几个案例,并指出其中欠缺。最后,刘老师鼓励同学们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重视社交礼仪,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编辑:何玲,责编:刘佳磊)

第五篇:团校培训第三讲听后感

心得体会

听了江老师的课,感触极深,也许是他的思想深深的震撼着我吧;也许正是我这方面能力的缺乏而让我意识到什么叫渴望;也许是他那一路走来的艰辛与收获让我心中涌出一股无限敬佩之情吧;、、、。总之,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更让我想提笔,跟着江老师的实践历程,来抒写我心中的那份感想与体会。

首先,在提到班级团组织与院系、学校人才培养目标间的关系时,江老师回顾他在学生时的经历,说他在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是用怎样的方式来调整班级团组织与院系、学校之间的关系。听着他的叙述,让我感动,也让我惭愧自己做得不足。在担任团支部这半年期间,自己除了在班级组织了几次团组织生活以外,就没有再做什么事,更别说在班级与院系、学校之间组织什么活动。而在传达学校的命令时,自己也是很被动的执行,就像江老师说的一样,像一个“传话筒”,而没有真正去理解学校所要表达的意思。从而导致自己在团组织建设上,没有取得实质性的成果。而在班级分工上,自己也没有定好自己的位置,没有在班集体引导方面起到一个带头作用。并且团支部书记在现实生活中,要敢于指出同学们的缺点,让一些同学的真实面目显现于现实,以致在一些评比中,真正做到公正、公平。当江老师说到这一点时,感觉自己在这一点上感触很深,在大学里,同学们都积极争取拿奖学金,积极入党,但在做这些有个前提条件,就是要对其同学进行综合测评,而在测评这方面,我们很多班领导,没有正当使用同学们予以的权利,做到公平、公正的进行评比,而只是不加思考的在一些不合格的同学评比上写上合格。从这一点上看,这也许也是中国现在官僚盛行的原因吧。

其次,在谈到团支部书记应具备的能力时,江老师恰当的举“彼得”之例,引出团支书应具备的九大能力。第一,团支部书记要有一个远景规划能力,在这观点上,江老师例举中国革命中毛泽东的事例,说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意义,然后在结合他自己,给我们阐释远景规划的重要性。说到远景规划,我以前根本没有想到一个团支部怎么会有远景规划了,一个小小团支部,就四年,并且在此期间还不一定是你一直担任,所以重来没有去考虑过,而在听了江老师的讲解后,才觉得自己很愚昧,自己居然没有意识到到,一个集体,即使再小,也要有目标,才有动力,才有希望走下去。就像一艘在汪洋大海中航行的船,没有方向,就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而在讲解团队建设能力时,江老师首先就说到要“志趣相投”,我很赞成他的说法,一个团队只有统一思想,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这个团队才有凝聚力,才有共同前进的动力。而团队建设的一个重要作用就需要团支部书记了解成员之间的不同特点、不同的个性,合理利用其特殊方面,让其团队建设能力加强。在团队建设里,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团支部书记一定要具备一种精神激励能力,我们都知道在团队建设上,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或挫折,这就需要团支部书记用一种激励方式来提起团队成员内部的动力,克服种种困难,我们要让成员明白团队建设重在坚持;重在我们的配合;重在建设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一个团队建设需要志趣相投;需要精神激励;更需要分工协作、沟通协调,分工可以让团队协调发展,有机合理的运行,更让我们在不断的协调中,找到一种和谐、一种自信,领悟到一种成就所带来的喜悦,团支部书记在此两种能力中,不仅要带头提高这两方面的能力,而且还要做到权责分清,让每位成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其所能,善于与队员沟通,了解其特点,看到每个队员的优点,让自己不仅赢得别人的尊重,而且还在团队中树立一种好的风气。除了上述五点能力之外,团支部书记还应具备系统思考能力、情绪控制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在讲这四点时,江老师都例举自己的实际经历,再加上自己的思考、理解,来向我们清楚表达他的意思。听了他的讲解,自己对这四点,在脑海也有了一定的概念。可以说这四点,不仅适合团支部书记,更适合每一个在为国家贡献的公民们。人有思考才有进步;人有情绪控制能力才能和谐、有条理的前进;任由调查研究能力,才能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人有自我学习能力,才能不断更新自己,朝更明智的方向发展。

最后,在谈到团支部书记工作中的几大关系时,江老师耐心的给我们讲解应怎样处理个人工作与全体学生间的关系、工作与学习间的关系、当前工作与长远工作的关系、、校内工作与校外工作的关系、庸俗文化与先进文化之间的关系。在这里,我想谈点自己对工作与学习间关系的理解,在当班干部之前,很多同学都跟我抱怨过,当班干部是如何的忙、如何的影响学习,但我却坚信自己在这个岗位上不仅会做好工作,更不会落下学习,我相信江老师的那句话,当班干部可以相当于你学习过程的一个兼职,你虽不能拿到报酬,但它能给你学习之余带来无穷无尽的乐趣,并且还能提高你的处事能力,让你在四年大学后,你会很自豪的对自己说“大学里,我过得很充实”。

上面的叙述就是我这次的心得体会。再次回顾江老师的精彩演讲,还记忆犹新心中频闪现出满满的感动,提笔之际,心中无限感概,落在纸上,却是那样简单的文字,我有时在想,是不是让人泪眼婆娑的文字都来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是不是这些小事都蕴含着无限的生机、无限的希望。也许是吧,自己有时把一些事看得过于复杂,以致在茫茫人海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定不好自己的目标,更做不好自己所预先安排好的事。但愿自己在听了江老师的讲解后,能卸下自己心中的一些胆怯,甩掉一些愚昧、无知的想法,拾起有目标是方案,向充满灿烂阳光的明天出发。

社会科学系 团支部书记

江月

2009年6月5号 星期五

下载2011年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第三讲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中小学班主任培训第三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学院党课培训第三讲

    教育学院举行“党的组织原则纪律原则”培训讲座10月30日上午,教育学院第十五期分党校“党的组织原则纪律原则”培训讲座在文渊楼A301教室举行。校组织部副部长王先民主讲本次......

    第三讲关联词

    新起点文化培训中心 第三讲关联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关联词的种类吧。 (1)并列关系。各分句间的关系是平行并列的 既„„又„„,不是„„而是„„,一边„„一边„„, 又„„又„„,......

    第三讲 城市总体规划

    第三讲 城市总体规划 一 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背景 城市规划在编制的过程中应突出综合性、政策性、超前性、长期性和科学性的特点,这些特点决定着城市总体规划一方面解决着城......

    初中英语第三讲

    力轩教育初中英语 一、 句子成分 句子成分:组成句子的各个部分叫做句子的成分。句子的成分有:主语、谓语、表语、宾语、状语、定语和宾语补足语。 主语:主语是一句话的主体,表明......

    写作第三讲

    第三讲写作聚材 ·材料的含义·材料的分类·材料的生成 ·聚材的途径·材料的积累 一、材料的含义1 一)材料与聚材 1.材料:指写作主体用以形成、提炼和表现文章主旨的事实现象......

    第三讲心得

    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不知不觉三次的干部培训已经结束了,第三次的培训是由外国语学院的党委副书记姜老师带来的,虽然说培训时间不长,但可以说为我们这次的培训划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第三讲 《水浒传》

    第三讲 《水浒传》《水浒传》是一部描写中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章回体长篇小说,产生于元末明初,其作者一般确认为施耐庵。 一 宋江起义及“水浒”成书 《水浒传》描写的宋江起......

    阜宁县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培训

    阜宁县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培训“心得体会” 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 朱保龙 我有幸参加教育局举办的全县中小学800多名班主任培训班的学习,难得的机会,专家的讲座、我们学员间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