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劳动人事部关于颁发《技工学校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
【发布单位】劳动人事部 【发布文号】劳人培(1986)9号 【发布日期】1986-04-02 【生效日期】1986-05-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劳动人事部关于颁发
《技工学校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
(1986年4月2日劳人培(1986)9号)
为了保证技工学校教学和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根据中央有关机构改革,紧缩编制,提高工作效率,合理使用人员的指示精神,必须加强对技工学校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的管理,为此,特制定《技工学校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标准暂行规定》。现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区、各部门的情况组织实施。
附: 技工学校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标准暂行规定
为了加强技工学校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保证教学等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中央有关精简机构,紧缩编制,提高工作效率,合理使用人员的指示精神,对技工学校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作如下规定:
一、机构设置
1.技工学校的机构,一般可设学校办公室、教务科、政治工作科、总务科和实习工厂(场、店)。实习工厂规模大,生产经营财务管理任务较重的学校可增设财务科。
2.技工学校各级领导班子的人数,可根据学校规模,确定校长一人、副校长一至二人,包括党委(总支、支部)专职正、副书记在内共三至五人。每个科、室一般设正、副职一至二人,任务较重的科、室可增设副职一人。
二、编制标准
1.编制标准表
─────┬──────┬────────────────────┬─────
学校规模│教职工人数与│ 其 中│实习工厂(│ ├──────┬──────┬──────┤场、店)工
(学生 │ │文化理论课教│生产实习课教│教学辅助人员│作人员占学 总人数)│学生人数之比│师与学生之比│师与学生之比│ 与学生之比│生人数的% ─────┼──────┼──────┼──────┼──────┼─────
200-1000 │1:4-1:4.2 │1:12-1:14 │1:16-1:18 │1:40-1:42 │5-10 ─────┼──────┼──────┼──────┼──────┼─────
601-1000 │1:4.2-1:4.5 │1:14-1:16 │1:18-1:20 │1:42-1:45 │5-10 ─────┼──────┼──────┼──────┼──────┼─────
1001-1600 │1:4.5-1:5.5 │1:16-1:18 │1:20-1:22 │1:45-1:50 │5-10 ─────┴──────┴──────┴──────┴──────┴─────
2.“技工学校教职工”包括下列各类人员:(1)教学人员,系指文化理论课教师,生产实习课教师,以及从事教学工作为主兼作党、政工作人员;(2)教学辅助人员,系指实验技术人员、图书资料员等;(3)行政人员,系指党、政、工、团专职工作人员,以及在各级职能机构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4)工勤人员,系指从事后勤工作的技术工人、司机、炊事员和勤杂工等。
“实习工厂(场、店)”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技术工人,以及其他辅助工人等。
三、各主管部门和学校应根据事业发展规划,重新核定各学校的规模,并按照本规定对现有机构和人员编制,认真进行调整和整顿。
四、学校在具体安排人员时,在不超过编制总额的前提下,对专职教师和教学辅助人员应根据需要和规定的比例,予以保证。对行政人员和工勤人员应严格掌握,两类人员之和不得超过教职工总数的35%。对少数民族地区、远郊区和由学校单独组织教职工的生活物品供应,以及集体福利设施的学校,可适当增加人员编制,但一般不得超过教职工编制总数的5~10%,对承担生产经营任务的实习工厂(场、店)增加的人员的工资等费用,应从生产收入中开支。
五、某些设置特殊工种(专业)的技工学校,可根据本规定的原则,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拟定人员编制,由学校主管部门会同编制部门确定。
六、各技工学校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由学校的主管部门按本规定的原则审批,报当地同级劳动,编制部门备案。
七、要积极做好超编人员的安置工作。对有超编人员的学校,主管部门应督促并协助学校做好减少超编人员的计划和具体安置措施。
八、本暂行规定自一九八六年五月一日起执行。一九六一年五月十五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颁发试行的《技工学校人员编制标准(草案)》同时作废。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关于颁发《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研究所职能机构和研究室管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关于颁发《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研究所
职能机构和研究室管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93)社科人字49号1993年6月14日
院属各单位:
为了贯彻落实1993年院工作会议关于人事制度改革精神,特制定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研究所职能机构和研究室管理的暂行规定》,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执行中有什么问题,报告人事教育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关于研究所职能机构
和研究室管理的暂行规定
(1993年6月12日院务会议通过)
为了贯彻执行1993年院工作会议关于人事制度改革精神,使人事制度更加适应科研工作的需要,更有效地促进科研工作的发展,本着简政放权、方便科研的原则,特制定研究所(含相当机构,下同)职能
机构和研究室管理的暂行规定。
一、体制
1.研究室与行政级别脱钩。研究室作为研究所下设的研究机构,不纳入行政系列,不作为处级单位。
2.每个研究室必须有5名以上研究人员,其中至少有两名高级研究人员。
研究室的设立、撤销和调整,由研究所根据学科发展和研究工作的需要,征得主管院长同意后决定,报人事教育局、科研局备案。课题组是临时性的科研组织,不作为一级科研机构对待。
3.研究所职能机构仍按行政处级单位管理,其设置审批权在院部。职能机构设置原则为:编制在100人以内设办公室,100-200人设办公室、科研处,200人以上设办公室、科研处、人事处。人事处同时为党委办公室。
二、职数设置和审批程序
1.研究室主任、副主任的聘任或解聘,由所长办公会议研究提出意见,所党委审批,报人事教育局备案。
2.办公室主任、科研处长、人事处长和副处长(含不设人事处的单位分管人事的负责人)由所长办公会议研究提出意见,经所党委审议,报人事教育局办理审批手续。办公室和科研处副职由所长办公会议研究提出意见,所党委审批,报人事教育局备案。
3.单设办公室的设正职1人、副职1-2人;设办公室、科研处的和设办公室、科研处、人事处(党委办公室)的均设正、副职各1人,人事处处长、副处长亦为党委办公室主任、副主任。
4.超职数、破格提拔和对人选意见有重大分歧的,报人事教育局审议决定。
三、待遇和任职条件
1.研究室和行政级别脱钩后,研究室正、副主任的待遇按以下办法处理。
(1)现任研究室主任、副主任凡任职满5年的,保留处级待遇;任职未满5年的研究室主任、副主任,实行本规定后继续任职的,累计任满5年享受处级待遇。本规定实行之后新任职的研究室主任、副主任不再按行政干部定级。
(2)本规定实行后,各研究所可以根据院关于实行岗位津贴的办法,依据按劳分配的原则,设立研究室主任、副主任岗位津贴。
(3)不享受处级待遇的研究室主任、副主任的奖金参照行政处长、副处长奖金额执行。中共党员担任研究室主任、副主任的视同党员处级干部听报告、看文件。
2.研究室主任、副主任任职条件:
(1)坚持并认真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以及各项方针和政策。作风正派、具有奉献精神。
(2)熟悉本学科研究状况及发展趋势,能按照院、所科研规划,提出本室的科研计划和课题。
(3)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能组织本室科研人员团结协作,圆满完成科研任务。
(4)具有副研究员(含相当)以上专业职务。为有利于优秀中青年干部成长,经人事教育局批准,研究室副主任也可破格由J科研成果突出、有培养发展前途的助理研究员担任。
(5)研究室主任、副主任年龄不得超过60岁。新聘任的主任和副主任应注意年轻化。
3.处长、副处长的任职条件:
(1)坚持并认真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正确地执行上级决定。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2)熟悉本职工作的有关政策和规定,善于总结经验,指导工作,能够办理本处工作范围内的各类公文。
(3)工作积级,有开拓精神,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组织领导能力。能科学地管理本处工作,圆满完成工作任务。
(4)善于团结同志,广泛联系群众,能够主动做好思想工作。
(5)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处长一般须有10年以上工作经历,副处长一般须有8年以上工作经历;新提任处级职务的应注意年轻化,对表现优秀的年轻干部,工作特殊需要,经院人事教育局审批,工作经历方面的规定可适当放宽,但一般应具有担任下一级职务两年以上的经历。
四、附则
1.本“规定”的制定和修改权在院务会议;由人事教育局负责解释。
2.本“规定”自1993年6月12日院务会议通过之日起实行。
第三篇:劳动人事部关于颁发《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的通知
劳动人事部关于颁发《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许可
证实施细则》的通知
【法规分类号】L35301198843
【标题】劳动人事部关于颁发《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的通知
【时效性】有效
【颁布单位】劳动人事部
【颁布日期】1988/01/05
【实施日期】1988/01/05
【失效日期】
【内容分类】干部保险福利
【文号】劳人护(1988)1号
【题注】
【正文】
现将《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并将执行中的情况和问题及时告我部。
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国发〔1984〕54号文发布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试行条例》,国家经委经质〔1984〕526号文发布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和劳动人事部劳人护〔1987〕3号文颁发的《特种劳动防护产品监督检验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为了加强对劳动防护用品的安全性能、质量的监督管理,促进产品质量的提高,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申请国家生产许可证的各类劳动防护用品生产企业及
所有检验、使用、管理劳动防护用品的单位。
发放生产许可证的劳动防护用品分为七类:
(一)头防护类;
(二)呼吸器官防护类;
(三)眼、面防护类;
(四)听觉器官防护类;
(五)防护服装类;
(六)手、足防护类;
(七)防坠落类。
第三条 全国劳动防护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设在劳动人事部,负责全国劳动防护产品生产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和监督工作。其它各部门、地区和单位不得另行发放劳动防护产品生产许可证。
劳动人事部劳动防护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中街12号,劳动人事部劳动保护局。
电话:4213431转生产许可证办公室。
第四条 企业取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许可证必须具备的条件:
(一)企业必须持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营业执照,企业生产的产品必须与营业执照相符合。
(二)申请生产许可证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分别达到各自有关的国家标准的要求,具体标准见附件6。
在上述标准执行的过程中对新制订的标准允许有规定期限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仍可执行原标准,过渡期满后一律执行新标准。自新标准公布实施之日起,新设计、制造的产品一律执行新标准。
(三)申请生产许可证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必须有按规定程序批准的正确、完整、统一的产品图纸和技术文件,并付诸实施,能指导生产。
(四)申请生产许可证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企业必须具备保证该产品质量的生产设备、工艺装备和计量检验与测试手段。
(五)申请生产许可证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企业必须有一支足以保证产品质量和进行正常生产的专业技术人员、熟练技术工人及计量、检验人员队伍。并能严格按照图纸、生产工艺和技术标准进行生产、试验和检测。
(六)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过程必须建立保证质量稳定控制系统,并须按本细则附件1的有关规定考核合格。
第五条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许可证的申请与审批
(一)生产企业必须具备本细则第四条的有关规定条件后,方可填写“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许可证申请书”(附件3),申请书及附件(见附表)一式五份报省、市劳动部门,同时抄报地方(省、市)经委及生产许可证机构,企业主管部门和劳动人事部生产许可证办公室各一份。新建和转产企业可按以上程序随时提出申请。
(二)由当地(省、市)劳动部门组织有关单位对申请企业的必备条件进行初审,初审合格后,将五份申请书及附件报劳动人事部生产许可证办公室,初审内容见附件1。
(三)劳动人事部生产许可证办公室在接到地方劳动部门上报的企业申请文件后,进行审核,对具备申请取证条件的企业,派检验单位对企业进行质保体系审查及产品的抽样检验检测(按附件1、2的规定进行)。审查合格后,由劳动人事部颁发生产许可证,并报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统一公布名单。
(四)经审查不符合领取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许可证条件的企业,允许企业进行限期整顿,限期为三至六个月。第二次检查仍不合格者,取消申请资格。
(五)申请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对现场审查结论或产品确认结果有异议时,可以书面形式按隶属关系向发证办公室提出意见,发证办公室在收到函件一个月内予以处理。
第六条 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许可证的使用和管理。
(一)取得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必须在产品和产品合格证上标明国家统一规定的生产许可证标记和编号以及批准日期和有效期,标记和编号方法见附件4。
(二)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许可证从批准之日算起,有效期为四年。
企业在许可证期满后,继续生产该产品时应在有效期满前六个月按本细则规定的程序提出申请更换许可证。经重新检验评审合格后,决定其延长许可证有效期或重新颁发许可证。若发证产品的国家标准作了重大修改时,生产厂应按新标准执行,并重新进行检查和评审。
(三)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伪造、转让或冒用生产许可证,违者除吊销生产许可证外,按国务院颁发的《工业产品质量责任条例》追究有关工厂和当事者的法律责任。
(四)对领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在有效期内,部生产许可证办公室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复查,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注销其生产许可证:
1.产品质量下降,经抽查、复查不符合细则的要求,限期三至六个月整顿后,检验仍不合格者;
2.国家已公布淘汰或决定停止生产的产品;
3.企业生产方向改变,不再生产该产品者;
4.由于产品质量问题造成重大人身、设备事故者。
已被注销的生产许可证应交回部生产许可证办公室。
第七条 申请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许可证的检验工作,由部生产许可证办公室审定。检验单位为北京、武汉劳动防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站,以及劳动人事部认可委托的其它检验单位。
第八条 申请生产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的企业应按规定交纳生产许可证费用(见附件5)。
第九条 本细则由劳动人事部劳动防护产品生产许可证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第四篇:劳动人事部、国家商检局关于颁发《进出口锅炉压力容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劳动人事部、国家商检局关于颁发《进出口锅炉压力容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劳动人事部、国家商检局关于颁发《进出口锅炉压力容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为了加强进出口锅炉、压力容器的管理,维护我国经济权益和信誉,我们制订了《进出口锅炉压力容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现发给你们,请从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一日起试行,并请事前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做好准备工作。
试行过程中有什么问题,请及时告知劳动人事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和国家商检局。附:《进出口锅炉压力容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进出口锅炉压力容器监督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进出口锅炉、压力容器的管理,维护我国经济权益和信誉,根据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条例》(以下简称《商检条例》)和《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以下简称《锅炉监察条例》)的规定,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根据对外贸易合同、各种契约、协议等(以下统称合约)进出口的锅炉、压力容器,但不适用于船舶、铁路机车、飞行器和军事装备上的锅炉和压力容器。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进出口商品检验局(以下简称国家商检局)是统一监督管理全国进出口锅炉、压力容器检验工作的主管机关。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出口商品检验局及其分支机构(以下统称商检机构)监督管理本地区的进出口锅炉、压力容器检验工作。
第四条 劳动人事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局(以下简称锅炉监察局)主管全国进出口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性能的监督检查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部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以下简称省级锅炉监察机构)负责管理本地区进出口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性能的监督检查工作,对于重大的监督检验项目,省级锅炉监察机构也可以商请劳动人事部锅炉压力容器检测研究中心进行监督检验,并报锅炉监察局备案。
第五条 一切进出口锅炉、压力容器必须经过检验。凡列入国家商检局制定的《商检机构实施检验的商品种类表》(以下简称《种类表》)的进出口锅炉、压力容器都必须经过商检机构和省级锅炉监察机构的监督检验。未列入《种类表》的锅炉、压力容器,由有关部门自行检验,检验结果报商检机构和省级锅炉监察机构备案。未经上述机构监督检验的或检验不合格的锅炉、压力容器不准出口,未经上述机构监督检验的进口锅炉、压力容器不得在我国安装使用。
凡需要对外出具商检证明的,均由商检机构统一出具商检证书,其中安全性能的检验报告由省级锅炉监察机构审核盖章后提供。
第二章 进口锅炉、压力容器的监督检验
第六条 外贸经营单位和收用货单位应对进口锅炉、压力容器的先进性、合理性和可靠性负责。外贸经营单位在签订进口锅炉、压力容器(包括成套设备中的锅炉、压力容器)合约时,应选派熟悉锅炉、压力容器业务的人员参加谈判,合约或其附加技术条款中必须明确下列各项: 1.设计、制造、安装、检验依据的规程、规范和标准;
2.产品随机文件中应包括:总图、主要受压元件强度计算书、产品质量证明书、使用安装说明、安全阀和爆破片排量计算书; 3.是否需在制造国进行监造; 4.索赔期限、保证期限。
外贸经营单位签订合约后,应及时将上述内容报送省级锅炉监察机构备案。
第七条 凡列入《种类表》的进口锅炉、压力容器,收用货部门或代理接运部门必须向口岸或到达站的商检机构报检。货抵安装现场后,由当地商检机构和省级锅炉监察机构按照各自的分工分别组织检验。第八条 进口锅炉、压力容器的安全性能监督检验项目包括: 1.校核第六条第2款所提出的技术文件;
2.进行产品安全性能检验。具体检验项目和数量由检验单位提出,省级锅炉监察机构核定; 3.合约中其他需要检验的安全性能项目。
第九条 进口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性能的监督检验由进口设备安装所在地的省级锅炉监察机构授权的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或委托具备检验条件的其他单位(以下统称检验单位)进行。
第十条 进口锅炉、压力容器进行安全性能检验后,由检验单位出具检验报告,经省级锅炉监察机构审核盖章后,提交收用货单位。需要对外索赔的,由收用货单位根据检验报告提出索赔要求,由商检机构审核后,出具商检证书。
第十一条 对于进口成套设备中由国内代外商加工制造的锅炉、压力容器的监督检验,原则上应在产地进行,由制造单位所在地的省级锅炉监察机构确定检验单位。货到安装现场后,可不重复检验。
第三章 出口锅炉、压力容器的监督检验
第十二条 出口锅炉压力容器设计、制造单位应对产品性能和产品质量负责。
出口锅炉的设计图纸,必须经省级锅炉监察机构批准。承担出口压力容器的设计单位,必须持有设计批准书。承担出口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的单位必须持有制造许可证。
第十三条 出口锅炉、压力容器的检验一律在产地进行。由制造厂所在地的省级锅炉监察机构授权或委托的检验单位按合同规定检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第十四条 设计、制造、安装、检验依据的规程、规范、标准应按合约规定执行。合约中未作规定的,执行我国现行的规程、规范和标准。
第十五条 凡列入《种类表》的出口锅炉、压力容器,出口前,外贸经营单位必须持有指定的检验单位出具并经省级锅炉监察机构审核盖章的安全性能检验报告,向产地商检机构报检。无此报告者,商检机构不接受报验。
第十六条 列入《种类表》的锅炉、压力容器,出口合约规定出具商检证书的,外贸经营单位须持产地商检机构出具的合格检定单,向口岸商检机构报验。经查验合格,出具商检证书(放行单或在报关单上加盖放行章),由海关监管放行。
第十七条 出口锅炉、压力容器安全性能检验内容,除合约另有规定外,均按《锅炉监察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中有关制造厂产品出厂监督检验的要求进行。
第四章 监督检查
第十八条 商检机构和省级锅炉监察机构按照各自分工对检验单位的检验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九条 外贸经营单位、生产、收用货单位对进出口锅炉压力容器的质量情况,索赔情况要及时提供给商检机构和省级锅炉监察机构。
第五章 罚 则
第二十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应根据情节轻重,由商检机构和省级锅炉监察机构给予通报批评、罚款,或建议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应提请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按本办法进行检验时,应按有关规定收取商检费和安全性能检验费。
第二十二条 进出口锅炉、压力容器检验人员在执行检验任务时,有关单位必须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第二十三条 受检单位对进出口锅炉、压力容器的检验结果有异议时,可向省级锅炉监察机构和商检机构申请复验。对复验结果仍有异议的,可向锅炉监察局和国家商检局提出申诉,由锅炉监察局和国家商检局共同组织检验,并做出结论。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劳动人事部、国家商检局制定,未尽事宜按《商检条例》和《锅炉监察条例》及其实施细则中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五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人事厅、局(劳动局)和各地商检局可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措施。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自一九八五年十一月一日起执行。
第五篇:劳动人事部、国家教委关于颁发《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的通 知
劳动人事部、国家教委关于颁发《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的通 知
(1987年3月9日)
劳人编[1987]32号
现将《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发给你们,请在试行中注意以下事项:
一、该《标准》系根据全国一般情况所制定,各地可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参照《标准》的原则规定和定员幅度,制定实施细则。
二、国家机关所属幼儿园的具体编制,由各地编制主管部门参照《标准》或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制定的实施细则审定。
三、参照《标准》需增加或减少人员的,可视本地区的财政、编制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分逐步实施。
附件:
《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试行)
(试 行)
为提高幼儿园编制的科学性,进一步发挥幼儿园在教育体系中的基础作用,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特制定本标准。
一、班级的规模
小班(3~4岁):20~25岁人。
中班(4~5岁):26~30岁人。
大班(5~6岁):31~35岁人。
二、教职工与幼儿的比例
全日制幼儿园:1:6~1:7
宿舍制幼儿园:1:4~1:5
三、主要教职工的配置比例
园长:3个班以下的幼儿园设1人;4个班以上的幼儿园一般设2人;10个班以上的寄宿制幼儿园可设3人。
专职教师:全日制幼儿园平均每班配0.8~1人;寄宿制幼儿园一律平均每班配2~2.5人。保育员:全日制幼儿园平均每班配0.8~1人;寄宿制幼儿园平均每班配2~2.2人。炊事员:每日三餐一点的幼儿园每40~45名幼儿配一人;少于三餐一点的幼儿园酌减。
医务人员:全日制幼儿园一般配1人,幼儿超过200名的酌情增加;寄宿制幼儿园一般配2人,幼儿超过200名的酌情增加。
财会人员:3个班以上的幼儿园设专职会计1人;出纳视幼儿园规模大小设专职或兼职1人。上述专职教师、保育员和炊事员的配置比例幅度在具体掌握时,一般以6个班180人为中间数,多于此数者向低比例方向浮动,少于此数者向高比例方向浮动;
幼儿园所需的其他工作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在总统制内调剂安排。
四、示范和实验性幼儿园教职工人员编制,由编制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参照上述标准具体掌握。
五、本《标准》自颁发之日起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