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排查治理制度

时间:2019-05-14 22:39: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职业危害排查治理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职业危害排查治理制度》。

第一篇:职业危害排查治理制度

职业危害排查治理制度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实现我矿所确定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经公司研究决定,结合我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职业病:是指企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第二条 适用范围

本公司从事有职业危害的职工。

第三条 防治方针

职业病的防治工作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为劳动者创造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并保障劳动者获得职业卫生保护。

第四条 防护措施

(一)作业场所防护措施:

1、安全办根据我公司的具体情况识别、确定本公司的职业病危害种类,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2、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人员,严格要求佩戴防护用品。

(二)个人防护措施:

1、加强对有职业危害的职工的职业病危害教育,提高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了解其危害,掌握职业病防治的方法。

2、电气焊操作工在作业中应注意作业环境,使作业场所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浓度控制在国家卫生标准之下,在难以改善通风条件的作业环境中操作时,必须佩戴有效的防毒面具和防毒口罩。

3、进行噪声较大的作业时,离心工要正确佩戴防护耳罩。

4、从事职业危害作业的职工应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安全办应将检查结果告知本人,并将体检报告存入档案。第六条 安全检查措施

1、安全办除进行的经常检查外,每年还定期组织其他部门进行联合检查,这种检查包括普遍检查、专业检查和季节性检查,这几种检查可以结合进行。

2、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必须有明确的目的、要求和具体计划,并且必须建立由项目主管负责、有关人员参加的安全生产检查组织,以加强领导,做好这项工作。

3、安全生产检查应当始终贯彻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依靠群众,边检查,边改进,并且及时地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有些限于物质技术条件当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也应该定出计划。

唐山宝丰管桩有限公司

安全办 2011-3-20

第二篇:职业危害排查治理制度

职业病危害防护管理的规章制度

职业卫生安全责任制

1,用人单位必须履行职业卫生防治主体责任,对本单位产生的职业危害承担责任.所有劳动者享有依法维护自身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2,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责任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的方针,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原则.3,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 业卫生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具备职业卫生防护条件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接受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4,及时,如实申报产生职业病危害的项目,并接受监督.5,将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后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按规定应设置职业危害公告栏和在醒目位置设置中文警示标识.6,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评价.7,单位负责人,职业卫生管理人员接受职业卫生培训,组织本单位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职业卫生培训,并建立职业卫生档案.8,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的人员,组织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9,为作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落实各项职业卫生防护措施,保障作业人员的健康档案.10,制定职业危害事故应急预案,每年组织进行一次事故应急演练.1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 控制措施,并及时按规定报告有关部门.防护用品发放和防护设备维修管理制度

1,为作业人员发放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确保作业人员正确使用.2,不得以货币或其它物品替代应当按规定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3,单位应建立健全劳动防护用品的购买,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更换和报废等管理制度,保证劳动防护用品质量和正确使用.用人单位应按照产品说明书要求,及时更换,报废过期和失效劳动防 护用品.4,职业危害防护设备应当进行经常性的维护和检修,并定期检 测其性能和效果,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5,对职业中毒危害防护设备维修时,现场应严格设置防护标志,并安排相关人员做好现场的职业卫生监护工作.6,职业危害防护设备,设施不得擅自拆除或者停止使用.职业危害排查治理制度

1,职业卫生管理机构,制定本单位职业危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并对职业危害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2,每月组织车间,班组进行一次职业危害排查,每季度进行一 次职业危害大排查,建立排查治理台帐.3,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和班组长,对作业岗位职业危害的日常排 查治理工作负责,排查情况记录存档.4,作业人员负责本岗位岗前,岗后职业危害排查,建立排查记录.5,对排查发现的不安全因素要及时上报,及时治理,避免职业 危害事故的发生.6,对排查发现的职业危害事故隐患和问题,要及时查清危害因 素的来源,制定正确的治理方案和措施,明确隐患治理责任人和治理 时间,消除职业危害事故隐患.职业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

1,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强度或者浓度应当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2,发现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 要求时,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和要求的,必须停止存在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3,职业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4,实施由专人负责的职业危害因素日常监测,确保监测系统处 于正常运行状态.职业危害因素监测的监测记录应当准确,完整并归档保存.5,按照规定定期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存入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定期向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部门报告并向从业人员公布.6,使用高毒物品的作业场所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因素检测,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中毒危害控制效果评价.7,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由依法取得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资质的机构承担.5.2.5 职业卫生培训管理制度

1,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培训计划,建立健 全作业人员职业卫生培训档案.2,单位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的作业场所职业卫生培训,并具备相应的职业卫生知识和管理能力.3,对从事接触职业危害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4,作业人员要认真遵守职业防治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具备与本岗位相适应的工作能力.5,未经职业卫生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人员,不得安排其从事接触职业危害因素的作业.6,对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卫生培训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每次不得少于8学时.7,不具备培训能力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能力的机构或者单位进行培训.

第三篇:职业卫生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职业卫生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为建立职业危害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职业卫生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职工生命和公司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的要求,制定本制度。

1、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公司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2、公司经理对本公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3、公司任何部门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公司经理、分管经理、安全科和所在车间、班组报告。

各级负责人接到事故隐患报告后,应当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核实并组织整改。

4、公司当保证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所需的资金,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资金列入安全投入费用。

5、公司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排查职业危害事故隐患。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进行登记并建立职业危害隐患排查治理台账,并按照职责分工实施监控治理。

6、隐患排查登记内容:隐患排查参加人员、时间、排查发现的安全问题和事故隐患的部位、发现安全问题和事故隐患的内容、整改措施、整改负责人、整改期限、整改完成后的验收情况等内容。

7、公司对排查发现的一般事故隐患,通过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责成有关部门和人员按整改期限进行整改,整改通知书要有整改单位责任人和下发整改批准负责人签字;对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由公司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并实施事故隐患治理方案,并及时向县安监局和有关部门报告。

8、排查发现的一般事故隐患按期限整改完成后,整改责任人要向下发整改批准责任人书面汇报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并在整改回执上签字,整改批准负责人收到整改回执应组织有关人员对整改情况进行验收,在隐患整改通知书以及隐患排查登记台帐上签字,一般事故隐患隐患消除;重大事故隐患按事故隐患治理方案整改完成后,由公司主要负责人组织验收,并登记建档,同时向安监局和有关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情况,重大事故隐患隐患消除。

9、事故隐患整改责任人在整改过程中,要及时向公司主要负责人报告整改进度、整改存在问题等情况,公司主要负责人要及时指挥、协调、解决隐患整改中存在的问题,确保事故隐患按期限完成整改。

第四篇:职业危害治理方案

职业危害整治方案

加大对职业危害的了解认识,做到安全健康,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水平,切实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与安全,根据“统筹安排、量力而行”的原则,以便集中力量及时解决严重影响职工健康、安全的问题,制定本计划。

一、工作目标

吸取往年教训,加大职工对职业危害的重视,通过开展专项行动,切实提高公司在职业危害防治的主体责任意识,促进我公司对职业危害防治工作的管理,全面治理职业危害防治的薄弱环节,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综合防治能力,切实改善工作场所作业环境,建立职业危害防治机制,保护我公司作业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二、组织机构

成立职业危害防治小组: 组长: 成员:

三、治理的内容

以建立职业危害防治的体系,落实逐级负责制为主要内容,1.建立并落实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

2.职业健康(卫生)管理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及管理; 3.建立并落实职业危害防治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程;

—1— 4.组织从业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前职业健康体检,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5.主要负责人、职业健康(卫生)管理人员、接触职业危害因素从业人员的职业为害防治知识的培训与教育;

6.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7.及时如实申报存在的职业危害;

8.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检测和评价以及结果公布情况; 9.告知从业人员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及其危害后果,并在作业场所设置职业危害警示标识;

10.设置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并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和保养情况;

11.淘汰落后,采用先进技术、工艺、材料、设备的情况; 12.职业健康防护用品配备和从业人员的管理; 13.职业危害事故的处置和报告情况; 14.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履行的其他法定义务;

四、组织与分工

各科室要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切实履行职业危害防治工作职责。

安全科负责制定防治工作规划和方案,定期组织开展对职业危害健康监护情况的督查工作;具体事宜包括牵头组织落实上述“治理内容”中的“1、2、4、5、8”等5项工作;安全科负责职业为害场所监督管理,职业危害场所技术治理措施的组织实施、做好— 2—

职工劳动保护工作、组织事故的调查及违规行为的查处,具体事宜包括牵头组织落实“治理内容”中“7、9、10、12、13、14”等6项工作;财务科要规范工伤保险管理,组织落实“治理内容”中的第“6”项职工参保工作;安全科负责职业病危害防治技术服务工作,开展人员培训,进行检测评价;后勤部建立健康监护档案,指导危害治理和防护,开展职业健康体检和职业病诊疗工作。

五、推进计划

(一)对规自查、整章建制阶段(2016年1月~3月)1.制定具体的整治方案,明确职业健康管理机构,设置的专(兼)职人员,制订职业卫生管理制度。

2.组织职业卫生的人员学习班,对单位主要负责人、管理人员及相关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危害知识的学习培训,内容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等有关有害物质知识。

3.设置职业危害公示栏和警示标识。各车间按照规定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防治工作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危害程度和应急措施;对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要设置警示标识和说明;对已损坏和丢失公告栏、警示标识的工作岗位要重新设立。

4.开展职业性健康监护。后勤部是职业危害防治的责任主体,要严格按照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

—3— 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

(二)问题集中整改及检查验收阶段(2016年4月—9月)安全科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对公司的自查、问题的整改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跟踪落实,对验收结果进行通报。

(三)工作总结(2016年10月—12月)要做好职业危害治理工作全面总结。

六、工作要求

1.公司各部门、科室、车间按职责分工制定工作流程,分工协作,密切配合,切实做好职业危害治理专项行动各项工作。

2.实行定期信息沟通和通报,各部门、科室、车间要按阶段做好职业危害治理工作总结。

— 4—

第五篇:职业危害防治制度

职业危害防治制度

第一条

为了提高职工的预防意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职工的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职业病是指企业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第三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属公司各部门和生产单位。第四条

在接受建设项目时,应向建设单位索取该项目的可行性论证报告(含职业卫生专篇)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

第五条

生产单位依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中确定的职业病危害类别向工程所在地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申报职业病危害项目。

第六条

生产单位应配备有效的通风、排毒、除尘、消音、防振、降温、保暖、供氧等职业病防护设备和应急救援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防尘毒口罩、耳塞、防护服(鞋帽、手套、眼镜)等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并将其发票复印件及发放清单报公司质安监部。

第七条

生产单位应有专人负责对职业病防护设备、应急救援设施、个人防护用品的经常性的维护、检修,保证其性能和效果。并将其详细资料报公司质安监督部。

第八条

在醒目的位置设立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在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设置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救治措施)。

第九条

生产单位应主动联系工程所在地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检测评价的项目、频次可根据工程项目首次检测结果确定,检测评价的结果存入职业卫生档案,专人保管,每年10月底汇总一份报公司质安监督部,内容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施工工序或工艺流程、生产人数、职业病防护设备运转和个人防护用品佩带情况、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和检测时的气温、气压、风速、相对湿度。

第十条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项目部应当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使其达到标准和要求。

第十一条

项目部不得将产生职业危害的作业转移给不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单位或个人。

第十二条

生产单位负责人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并组织劳动者参加上岗前、在岗期间的定期(每年一次)职业卫生培训,学习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发现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及时报告,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表每年10月底报公司人力资源部一份。

第十三条

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

第十四条

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第十五条

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应当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如实告知劳动者,主动联系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每年一次)、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告知劳动者。

第十六条

将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连同劳动者的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职业病诊疗有关个人健康等资料归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公司由人力资源部负责,项目部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并于每年10月底将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的结果造册,报人力资源部一份,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参加工作时间、既往史、工种、接触职业病危害时间、当年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浓度、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负责体检的医疗卫生机构。

第十七条

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应当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对遭受或可能遭受急性职业危害的劳动者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

第十八条

一般危害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伤及10人以下的。

第十九条

重大危害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伤及10人以上50人以下或者死亡5人以下的; 第二十条特大危害事故: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伤及50人以上,或者死亡5人以上的;

第二十一条

生产单位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一般危害事故应于2小时内向公司人力资源部、质安监督部报告,特大和重大危害事故立即向公司人力资源部、质安监督部报告。报告时应说明危害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现场情况、伤亡人数、发生危害事故的可能原因,已采取的有效措施和发展趋势。

第二十二条

一般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由公司领导带队,人力资源部、质安监督部调查处理;重大及以上职业病危害事故由企业主管部门会同企业所在地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第二十三条

劳动者可以在单位所在地或者本人居住地的取得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有异议的,可以向做出诊断的医疗卫生机构所在地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鉴定,对鉴定结论不服的,可以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再鉴定。

第二十五条

生产单位和负责职业健康检查的医疗卫生机构发现职业病人或疑似职业病病人时,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告知劳动者本人,确诊为职业病的,生产单位应当及时向所在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每年10月底汇总报公司人力资源部备查,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工种、工龄、职业接触史、诊断结论、诊断日期、诊断胸片或/和CT片号、诊断机构名称等。

第二十六条生产单位应当将职业病病人调离原岗位,妥善安置,并安排他们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每年一次);

第二十七条

生产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给予适当的岗位津贴。

第二十八条

职业病病人的诊疗、康复费用、伤残以及丧失劳动能力的职业病病人的社会保障,按照国家有关工伤社会保险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九条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工作场所卫生检测、健康监护、职业卫生培训、职业病诊断和鉴定等费用由项目部承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安全技术措施经费中列支。

下载职业危害排查治理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职业危害排查治理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

    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职业危害申报制度 总则 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有......

    职业危害制度大纲

    建立健全下列职业危害防治制度 1.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 2.职业危害防治计划和实施计划 3.职业危害防治告知制度 4.职业危害防治宣传教育培训制度 5.职业危害防护设施管理制......

    职业危害防治制度

    职业危害告知制度 为了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切实保护公司员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制度。 1. 公司所属各单位应......

    职业危害预防制度

    职业危害预防制度 一、目的 1、为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加强对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管理,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切实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根据《中华人民......

    职业危害防治制度

    江油市李白故里酒厂有限公司 职业危害防治制度 编 制 人:坤世辉 法人代表:石勇 安全管理人:张明润 管理部门:生产事业部 批准日期:2014年3月21 执行日期:2014年3月21江油市李白故......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1.目的 为建立公司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公司广大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安......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1目的安全检查主要是为了防患于未然,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消除安全隐患,监督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实施,保证公司安全生产。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及时发现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