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新密市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促进土地整治工作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363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暂行办法的通知》(豫政办„2009‟124号)等法律法规及郑州市有关土地整治项目管理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市级专项资金及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自筹资金安排的土地整治项目,主要指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和使用新增费开展的基本农田整治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第三条 项目的实施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进行,并成立由市政府领导和发展改革、国土资源、财政、城乡规划、农业农村、林业、水务、交通运输、教育体育、卫生、电业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土地整治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 1 办公室(以下简称“市整治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新密市国土资源局。
第四条 市整治办公室、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具体负责项目管理和实施工作,市国土资源局为全市土地整治的业务主管部门,市政府有关部门按各自职能分工做好项目的资金投入、技术指导和施工管理等工作。使用新增费进行的基本农田整治项目由市国土资源局承担实施。第五条 项目的确定和管理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二)坚持以土地综合整治为重点;
(三)坚持土地整理复垦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
(四)坚持维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
(五)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实现数量、质量和生态管护相统一;
(六)坚持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第六条 项目实施要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公告制、竣工验收制及建后管护制等制度。
第七条 市政府对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土地整治工作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进行督查考核,落实奖惩兑现,实施责任追究。
第二章 选 址
第八条 项目区由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水务、林业等部门相关人员按照项目选址要求和各项控制指标进行,选址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和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等相关规划。第九条 项目区选址原则
(一)完整性原则。项目选址应尊重自然规律,以流域、水系和灌区为基础,并充分考虑乡、村行政界限;
(二)与重大工程相衔接的原则。项目的选址要尽量与当地实施的农业、水利等重大工程相衔接,以利于整合资源、协作推进;
(三)先易后难的原则。将自然条件较好、有一定基础设施条件、实施难度较小、增产潜力较大的区域,优先纳入项目区范围;
(四)规模整理的原则。项目选址坚持相对集中,连片推进,做到建成一片、收益一片、发展一片;
(五)维护权益的原则。尊重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尽量保持土地权属的稳定性,保障项目区土地所有权人和土地使用人的合法权益;
(六)效益最大化原则。项目选址应充分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力争使综合效益最大化。第十条 项目区选址的基本条件
(一)自然资源条件。主要考虑地形地貌、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土壤等因素。项目区应满足:坡度在25度以下,地质条件稳定,土壤适合农作物生长;
(二)生态环境条件。项目区应具备农业生产活动承载力,适宜从事农业生产活动;
(三)基础设施条件。项目区应具备项目实施所必须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
(四)社会经济条件。村两委重视,支持项目建设,群众拥护,班子团结,有协调施工和对项目进行后期管护的能力;
第十一条 项目建设规模的控制指标
(一)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土地综合整治实行整村推进,拆旧区应相对集中,拆旧复垦面积占所在行政村农村建设用地面积比例不低于30%,拆旧区复垦面积要大于安置区面积的一倍以上。
(二)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项目安置区面积必须小于拆旧区复垦面积。
(三)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项目。项目区相对集中连片,项目规模原则上不小于1公顷。
第十二条 项目选址应充分征求有关部门、村民委员会和项目区群众意见,并提供如下书面材料。
(一)项目所在地村民会议参会人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的会议记录及代表签字资料;
(二)涉及居民点搬迁的,须附当地政府的搬迁方案和承诺书,以及搬迁户的明确意见,涉及挂钩的要提供拆旧与安置、建新挂钩初步方案,(三)项目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对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确认意见,以及群众对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的意见。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能划入项目区:
(一)项目内土地有权属争议的;
(二)地质灾害频发区,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裂缝等地质灾害隐患区域;
(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和地质公园、森林公园等;
(四)水务部门划定的行、滞洪区,城镇发展规划预留区。
第十四条 整理复垦开发后的项目区原则上不得调整为建设用地。
第三章 立 项
第十五条 申报项目应按照国家、省、郑州市有关规定进行。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应抽派熟悉土地整治工作业 6 务和工程建设管理人员组建土地整治办公室(以下简称乡镇整治办公室),全力抓好辖区内项目立项申报工作。第十六条 市、乡两级土地整治办公室根据土地整治专项规划和耕地后备资源状况,建立项目储备库。对未利用地的开发,应申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对空心村、砖瓦窑场、工矿废弃地等老建设用地应申报增减挂钩或土地综合整治项目。
第十七条 项目立项前,由市整治办公室对乡镇整治办公室选报的项目进行审查,主要审查土壤、水源、生态范围、土地利用现状、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投资、新增耕地面积、挂钩情况,确保项目申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审查有异议可组织人员实地踏勘,审查同意后才能申请立项。第十八条 申请项目立项应提供下列材料:
(一)项目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申请书;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规划设计及预算(加盖编制单位公章,所有图件上应有图签和设计人员签名),并附电子文档;
(三)项目踏勘表;
(四)项目实施前的土地权属证明材料;
(五)村民意见(需2/3以上村民同意);
(六)涉及土地综合整治、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的,县级规划部门出具符合村镇规划的审核意见;
(七)项目实施前影像资料(照片、光盘)及其他相关资料;
(八)实施前土地利用实测图(比例尺不小于1/2000)并附测量单位资质证书;
(九)项目所在乡镇、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和土地利用现状图(局部彩图,标注项目区所在位置)。第十九条 对符合条件并经市整治办公室审查同意申请立项的项目,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按规定委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勘测、可研、规划设计及预算编制,规划设计应在实测的1:2000土地利用现状图上进行,要求做到方案可行、措施合理。
第二十条 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由市整治办公室组织发展改革、国土资源、财政、住房和城乡建设、农业农村、水务、交通运输、电业、城乡规划等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全面审查,申请立项的全部资料经审查无异议后加盖市国土资源局公章上报省、郑州市有关部门申请立项。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报市政府同意后上报。
第四章 项目实施
第二十一条 项目批准后,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是项目实施的主体承担单位(业主),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一)成立项目实施机构,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二)进行土地清查,完善《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并进行权属公告及异议处理。《土地权属调整方案》经公告并征求意见后,报市整治办公室备案;
(三)组织编制施工设计图及施工设计图预算;
(四)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五)组织项目工程、监理招标和合同签订;
(六)发布项目公告、下达开工令,组织协调项目实施。第二十二条 项目实行招投标制。项目工程、监理承担单位的确定,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的原则,严格执行有关文件规定,并在市整治办公室、监察、检察等部门的监督下进行。第二十三条 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制。项目监理单位依照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技术标准、工程设计和相关合同,受项目承担单位委托对工程实施全程监理,并承担监理责任。监理单位要选派具备相应资格的监理人员进驻施工现场,按照工程监理规范的要求,履行“三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两管理(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一协调(组织协调)”的监督和管理职能。
第二十四条 项目实行合同制。勘察、设计、代理招标、监理、施工、供货、权属调整、承包、移交管护等都要签订合同,合同的签订必须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防止无效合同。
第二十五条 项目实行公示制。项目建设必须设立公示牌,明确项目规模、投资数额、项目承担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开工时间、竣工时间、责任人、监督员等内容,以接受社会监督和项目区的群众监督。项目基本情况、权属调整等可通过张贴公告、广播电视、报纸刊物等形式进行公告公示。
第二十六条 项目实行法人制。承担单位为法人单位,对项目建设的全过程负总责,项目承担单位应派驻工地代表,负责对项目施工的领导、监督以及协调施工过程中的 10 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和设计执行中出现的问题。要对项目实施进行全程监控,并按工程进度组织阶段验收。第二十七条 项目施工单位按照项目设计和技术规程进行施工,不得擅自调整项目实施范围及工程建设内容。项目施工单位必须树立“质量第一,安全为重”的施工理念,建立健全质量及安全保证体系,“五大员”(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材料员、安全员)必须到岗到位,做到安全、文明施工。
第二十八条 设计变更。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与实际不符确需变更的,施工单位应当及时提出书面意见和建议,报监理及承担单位核实后报请原设计单位作出设计变更并出具相关手续,形成正式变更材料,报有批准权限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批后作为工程结算依据。
第二十九 对隐蔽工程,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承担单位工作人员要现场认定,并作好隐蔽工程的验收及签证。某单元工程完成后,经监理单位签署意见,项目承担单位验收后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第三十条 工程施工中涉及的占地、青苗补偿、各种纠纷等群众工作,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所在村组、居委会负责解决。第三十一条 建立定期报告和通报制度。项目承担单位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整理、汇总项目开展情况、资金使用情况、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等信息资料,向市整治办公室报送。对重大事项实行报告制度。
第三十二条 项目区要按照国土资源部统一要求,规范设立土地整治标志牌和标识。标志牌内容应包括项目区所在位置、建设内容、投资金额、新增耕地面积、责任人、示意图等。
第五章 竣工验收
第三十三条 项目竣工实行三级验收制度。项目竣工后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自验,确认合格后申请市整治办公室初验,初验合格后上报省、郑州市终验。第三十四条 申请项目验收应提交以下材料:
(一)施工单位应提交的资料:
1.综合部分:施工管理工作报告、乡镇街道自验报告、完成工作量清单、工程移交清单、施工日志、竣工图,工程 12 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影像资料、施工合同、中标通知书及历次拨付款依据;
2.结算部分:工程结算及相应签证单;
3.工程质量评定部分: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原材料及中间产品检测合格证。
(二)项目承担单位提交资料: 1.验收主件材料
(1)验收申请报告和项目验收申请表;(2)《项目竣工报告》;(3)项目资金结(决)算报告;
(4)土地权属调整报告、项目建成后运行管护措施报告(其中权属调整报告需附当地村集体和项目涉及村民2/3以上对调整结果的确认意见及签名);(5)工程质量、监理报告;
(6)县级以上相关主管部门对堤防、桥涵、泵站、排灌渠、道路等工程质量的检测、验收及工程质量等级评定报告;
13(7)图件包括:A.项目竣工图(比例尺不小于1/2000);B.项目区位置图;C.项目实施前土地利用现状实测图(比例尺不小于1/2000);
(8)表册包括:A.《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经费收支情况表》;B.《土地开发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表》;(9)提交有资质的单位出具的《项目资金审计报告》。2.验收附件材料
(1)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附论证意见);(2)监理单位提供的监理日志;
(3)项目实施前的土地权属证明材料(《集体土地所有权证》复印件,加盖县级土地登记专用章)和村民意见(需2/3以上村民同意);
(4)项目实施前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实施完成后项目竣工图测量报告(《竣工图测量报告》需附图斑面积表、原土地利用现状与竣工后现状各图斑地类面积变化流向表以及测量单位资质证书);
(5)项目实施前土地利用现状资料(复印件,加盖县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确认章)包括:A.项目实施两年前所涉及 14 图斑土地利用现状图(标准分幅,1/10000);B.项目实施两年前所涉及图斑和登记台帐表;
(6)项目实施前、后土地利用影像资料;(7)项目规划设计资料、图件;(8)项目预算文本、表格;
(9)项目规划设计变更资料及其批复意见;(10)项目招投标资料(复印件,正副本各一套);(11)项目施工合同(复印件,正副本各一套);(12)项目公告公示资料;(13)资金来源证明;
(14)项目立项申请及批复文件;(15)整改意见及整改报告。
第三十五条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验收合格。
(一)出现截留、挪用、挤占、套取项目资金的;
(二)土地整治规模及新增耕地面积未达到批复面积的;
(三)主要工程质量、数量、规格达不到设计和规范要求的;
(四)施工、监理、竣工报告等资料内容相互矛盾,不能正确反映项目施工完成情况的。
第三十六条 项目竣工验收后,项目承担单位要针对验收组提出的意见制定合理可行的整改方案,及时整改到位,形成书面材料上报。
第六章 后期管护
第三十七条 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要按照经批准的“土地权属调整方案”,公平、合理地分配土地权益,并重新确定土地所有权、使用权、承包经营权。项目承担单位要及时与项目所在村组签订工程移交和管护合同,落实好管护主体和管护责任。
第三十八条 管护单位要制定管护制度,明确管护资金来源,责任落实到人,确保项目建设发挥长期效益。第三十九条 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对整理复垦开发后的耕地加强后期管护,坚决杜绝“重建轻管”现象,对已完工验收项目必须督促农民尽快耕种,防止抛荒,不准占用项目新增耕地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和养殖业。
第七章 资金管理
第四十条 项目资金实行“三专管理”,即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帐核算。资金主要来源于用地单位上缴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政府提取的用于土地开发的资金和使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的经营性用地形成的政府纯收益部分。
第四十一条 经批准立项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项目开工前由市政府按预期指标收购金额的30%从耕地开垦费专户中向实施项目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予以拨付启动资金,下余收购资金根据省、郑州市验收合格文件,经市财政、国土资源部门审核后全额予以拨付(或项目实施资金由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先行垫付,项目完工后根据省、郑州市验收合格文件,经市财政、国土资源部门审核后全额予以拨付);对空心村、砖瓦窑场、废弃厂矿等老建设用地的复垦整理增减挂钩项目或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复垦整理的面积与安置区占用耕地面积折抵后才能作为增减挂钩指标。实行增减挂钩指标有偿使用,增减挂钩项目开工前由市政府按预期指标收购金额的30%向实施项目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予以拨付启动资金,下余收购资金根据省、郑州市验收合格文件,经财政、国土资源部门审核后全额予以拨付(或项目实施资金由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先行垫付,项目完工后根据省、郑州市验收合格文件,经市财政、国土资源部门审核 后全额予以拨付)。项目资金要专款专用、单独核算、超支不补、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或挤占;会计科目使用要规范,开支要合理,严禁大额现金支出,白条入账等。第四十二条 市政府向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拨付的收购指标资金,大部分要按照“反哺农村”的原则,投入到农民村庄拆迁补偿、新农村建设、农村公益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生产道路、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第四十三条 报账凭证监督管理。项目承担单位在办理报账时,必须严格审核各种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凡不符合要求和超出规定使用范围的凭证,不予报账。
第四十四条 市整治办公室、财政部门、项目承担单位要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共同做好报账工作,并积极配合审计部门进行资金检查审计。
第八章 指标管理
第四十五条 建立储备库,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经验收入库的指标由市政府统一管理,实施奖惩。
第四十六条 对纳入补充耕地指标储备库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新增耕地指标,市政府按10000元/亩进行收购(需扣除项目总投资费用)。
第四十七条 对纳入增减挂钩指标储备库的增减挂钩指标,市政府按20000元/亩予以收购。
第四十八条 对没有占补平衡指标或完不成市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报批建设用地项目时,所需占补平衡和建设用地指标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另外按10000元/亩从市储备库中购买。
第四十九条 对增减挂钩项目中复垦整理面积与安置(安置指建新农村安置群众)面积相当的,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申报增减挂钩项目后自筹资金对拆旧区进行复垦,市政府不再予以补贴;复垦整理面积与安置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自挂建新(建新指新上的工业项目)面积相当的,由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自筹资金对拆旧区复垦,市政府依据省、郑州市验收文件对建新面积按10000元/亩对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予以补贴。建新安置必须拆旧,不申报项目造成违法占地的,从严追究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有关人员的责任;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中涉及其他相关部门的投资由市政府统一协调解决;建设项目用地时,无补充耕地指标或增减挂钩指标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按10000元/亩从市 储备库中购买。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用本辖区内的挂钩指标建新的,原则上只能使用50%,另外的50%由市政府统一管理。
第九章 档案管理
第五十条 项目档案是指从项目前期工作、实施管理、竣工验收到交付使用等各阶段所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和电子信息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第五十一条 市国土资源局土地整理中心为项目档案管理单位。档案管理单位应将项目档案统一进行管理,并按照有关要求,及时进行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工作并登记造册。
第五十二条 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档案工作负总责,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须认真做好自身产生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移交工作,并加强对参建单位归档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第五十三条 项目档案的保管期限为永久保管。整个项目的归档工作应在工程竣工验收后一个月内完成。项目档案的查阅执行档案管理制度。
第十章 监督检查
第五十四条 市整治办公室要建立监督检查制度,组织对项目施工进度、工程质量、资金使用、廉政建设等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第五十五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主动接受上级部门的检查,如实反映情况,提供所需资料。项目立项批准、招投标签订合同、竣工验收等重要阶段必须到纪检监察部门备案。第五十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项目建设工程的质量事故、质量缺陷及有关问题有权检举、控告、投诉。第五十七条 对弄虚做假或不按规划设计的进度和质量要求施工、违规违纪使用资金的项目承担单位将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五十八条 建立项目责任追究制度。项目承担单位负总责,具体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对不严格执行项目设计与预算、资金管理混乱、工程建设质量差的项目,或在招投标、工程监理、签订和执行合 同过程中违规操作的项目以及验收不合格的项目,要追究主要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及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五十九条一年。
第十一章 附 则
本细则自印发之日起施行,试用期暂定为22
第二篇:荆州市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管理暂行办法
荆州市土地整治项目实施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全市土地整治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实施监管,构建土地开发整治新秩序,健全土地开发整治新机制,探索管理新方式,促进土地开发整治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明确土地整治项目管理职责优化项目管理程序的通知》(鄂土资发〔173〕号)文件要求,结合荆州市实际,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章 招投标管理
第二条 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严格按照湖北省国土资源厅下发的《湖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招投标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编制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方案和招投标方案,报荆州市国土资源局审查批准后,组织招投标活动。
第三条 项目标段的划分主要以行政界线或主要线状地物进行划分,标段投资金额原则上在300-500万元之间。
第四条 项目招投标统一进荆州市综合招投标中心,采取“资格审查、明标明投、摇号中标、全程监督”一次性摇号中标的统一模式进行。
(一)资格审查。招标人根据项目及项目区实际情况原则上统一采取资格后审的方式。投标人报名不分标段,鼓励采取无记名报名方式,资格审查专家在荆州市综合招投标中心评标专家库中随机抽取产生,招标人不指派评委或相关人员参与资格审查。
(二)明标明投。项目在招标公告或招标文件中应公布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及合价等相关内容和要求。招标价由招标人在省厅备案的中介机构中选择有资质、信誉度高的单位编制,并经项目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或县(市、区)国土资源局研究、合理确定招标价格。招标价格即为中标价格,投标人必须书面承诺接受招标价格。
(三)摇号中标。招标人在荆州市综合招投标中心对通过资格审查合格的投标人公开采取一次性摇号中标的方式确定中标人。一次性摇号中标即采取二轮摇号,第一轮摇号将投标人平均划分到标段,第二轮摇号直接产生中标单位及中标备选单位。
(四)全程监督。招投标过程全程在荆州市综合招投标中心进行,招标人根据情况邀请纪委、检察、财政等相关部门及荆州市综合招投标中心对全过程进行监督。
(五)招标时限。招标公告发布时间不得少于3天,报名时间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资格审查结果及中标结果公示时间均不得少于3个工作日。
第五条 投标人必须是在省国土资源厅或荆州市国土资源局备案的施工企业。投标人投标时必须作出廉政承诺,出具项目经理、五大员(预算员、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材料员)的资格证书原件,中标后其项目经理资格证原件置押荆州市综合招投标中心,五大员资格原件置押到项目所在地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工程完工后予以退还,中途不得擅自变更,特殊情况确需变更需经项目领导小组集体会商同意报荆州市国土资源局批准后,才能变更,且变更人员不得超过两人。中标人不得转包工程,否则取消其中标资格,不予退还保证金,实行黑名单管理,取消在荆州市范围内承担土地整治相关业务的资格。
第三章 项目实施管理
第六条 现场管理
(一)项目实施前必须成立项目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长由项目所在地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或国土资源局局长担任,常务副指挥长由国土资源局局长或者分管局长担任,项目所在地乡(镇)主要负责人担任副指挥长,县(市、区)土地整理中心主任担任副指挥长或者兼任指挥部办公室主任。项目区乡(镇)所在地纪检监察负责人、规划设计单位代表、工程监理、项目技术负责人、业主现场管理人员(整理中心派驻)为指挥部成员。各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项目效能监察的要求,主动邀请项目所在地纪检监察部门派监督员驻项目建设现场挂牌督办。
(二)项目工程建设指挥部主要负责项目日常管理,对工程进度、质量、资金管理及工程变更等重大事项进行集体研究、决策。制定完善工程建设管理、资金管理、考勤管理等各项制度,明确成员分工及其工作权限。
(三)项目工程建设指挥部在项目实施前应召开群众动员大会,每个标段公选1名作风正派、责任心强的项目区农民义务监督员,参与对项目建设工程质量等全方位工作监督,参与矛盾调解、政策宣传及工程质量验收评定等工作。
(四)项目业主单位或者委托建设单位主要负责人与业主现场管理人员分别签订责任状,年终严格按照责任状考核结硬账。业主现场管理人员对项目建设每天现场巡查,重点巡查隐蔽工程、主要单体工程施工质量;督查工程监理及施工单位履职情况,协调现场施工矛盾;核查监理、施工人员在岗情况;记好管理日志,及时向项目工程建设指挥部汇报。
第七条 从业机构管理
(一)从业单位遴选。可行性研究及规划设计单位、项目监理单位和招投标代理机构的选择,由市国土资源局按照公开遴选的方式统一组织实施。项目测绘、工程造价决算单位,由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在省国土资源厅备案单位中选择。
(二)工程监理管理。工程监理单位应切实履行职责,做好投资、进度、质量、安全四控制,加强项目信息、工程合同管理,做好隐蔽工程旁站记录,记好监理日志,监理月报、监理年报、监理总结,建立工程量统计台账,按照《土地整治通用工程施工质量检验标准》和《土地整治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做好工程质量验收评定工作。总监理工程师驻现场时间每月不得低于20天,总监理工程师及现场监理人员必须具备湖北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上岗《培训证》。(三)施工企业管理。施工企业必须在项目区成立项目部,项目部现场办公条件要达到环境整洁、有序,办公设备的配置应符合合同要求并有完整的制度和施工质量管理保障措施。项目经理及“五大员”等主要管理人员要持证上岗,项目经理必须全程在工地组织施工,每月在现场的时间不得少于20天,五大员要常驻工地。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必须参加指挥部每周工作例会,并要有记载。施工企业要落实质量保证体系,工程管理制度。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不得擅自修改工程设计,不得偷工减料。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约定,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混凝土进行检验或抽样复验,检验应当有书面记录和专人签字;未经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施工人员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以及有关材料,应当在建设单位或者工程监理单位监督下及时留置、养护,并送具有相应资质等级的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检测。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的保证体系,严格工序管理,做好隐蔽工程的质量检查和验收记录等情况。专人负责资料管理,及时分类、整理并按要求归档,档案存放条件符合要求。
(四)规划设计单位管理。规划设计单位应成立规划设计工作小组,制定规划设计工作方案,并与项目所在地国土资源局沟通。3万亩以上项目规划设计工作小组人员不少于6人,现场踏勘不少于30天;1万亩至3万亩项目规划设计工作小组人员不少于4人,现场踏勘不少于20天;1万亩以下项目规划设计工作小组人员不少于3人,现场踏勘不少于10天。规划设计要形成现场踏勘工作记录及影像资料,工作小组要配备土地管理、农田水利、工程概预算方面专业人员,缺一不可。规划设计方案要召开村民大会,征询村民意见不少于3次,并在项目区公示5天以上。单体工程设计要做到一点一图,并负责工程细部测量。规划设计单位要固定设计人员跟踪服务,配合项目所在地进行规划设计变更等相关工作。
(五)招标代理管理。招标代理机构在合同委托的范围内办理招标事宜,对提供的项目招标方案、招标文件、招标价格等方面的科学性、准确性负责,并不得向外泄露可能影响公平竞争的有关信息。
第八条 项目检查
(一)土地整治项目纳入全市“十二五”期间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巡视督查内容。市国土资源局土地整治管理部门负责全市土地整治项目监督检查,重点检查项目的招投标管理、工程监理、工程建设质量、实施进度、资金管理、施工队伍管理、规划设计执行、档案资料管理及“五制”(法人制、公告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执行等方面的情况。
(二)每年年中和年末定期进行两次全面检查,检查对象为所有在建项目。全年进行不定期抽查。对所有检查采取考核评分的方式记录检查结果,纳入年终考核考评。(三)检查督办主要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查勘现场、走访群众、调查问卷、交换意见等方式进行。检查组由市国土资源局土地整治管理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邀请有关专家参加。
第九条 资金管理
对国家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款专用、单独核算”;依法、科学、合理地设置会计帐簿和编制会计报表,及时、准确、全面地登记和记录各种会计资料和数据,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管理纪律和财务制度,坚持“一支笔”审批原则,依法办事,杜绝一切违反财经纪律和不符财务手续的行为。资金拨付由县(市、区)财政部门向施工企业直达,由施工企业提出申请,监理负责审核,现场管理人员签字确认,分管领导把关,项目建设法人审批,财政部门审定。
第十条 项目审计
项目审计要与项目开工建设、审计决算同步跟进,全程跟踪,全程服务。做到工程完工一项,审计一项,决算一项,确保资金依照合同按时拨付。提前发现问题,提前整改问题,有效防范资金风险。
第十一条 项目工程变更
规范项目变更审批程序,严格按照群众有要求、乡(镇)有意见、专家有论证、集体有会商、变更有公示和上报有审批“六个”程序。任何一方提出工程变更必须首先征得项目区群众同意后由村级基层组织提出申请,并征得项目所在地乡(镇)领导集体协商同意,规划设计人员及技术负责人员方可到现场进行实地论证,拟定变更方案,上报指挥部集体讨论,通过后,要在项目区进行变更公示,并同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第十二条 项目监督
(一)公众监督。项目开工前,项目工程建设指挥部要将项目的投资、建设内容、业主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审计单位、纪检监察、举报电话及资金使用等事项编印《项目建设管理指南》,发送到农民手中。项目区必须设立永久性公示牌。切实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部门监督。项目建设中,项目建设单位要回访纪检监察、农业、林业、水利、交通、环保、建设等部门及群众代表,征求对项目建设内容、资金使用等方面的意见,广泛采纳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三)社会监督。项目建设全程在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门户网站上开辟土地整治专栏,广泛征求意见;利用荆州市主流媒体作为监督平台,接受社会各界的评议;主动邀请人大、政协参与项目监管指导;完善信访制度,接受群众来信来访和咨询。
第四章 后期管护及竣工验收
第十三条 项目后期管护
工程完工后,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应会同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按程序办理工程移交手续,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移交详细的设施设备固定资产清单,并签订后期管护合同。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落实管护主体、管护人、管护方式、管护措施和管护经费,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要整合管护资金,切实做好道路、林网、涵闸、泵站等工程配套设施设备的管护工作,搞好土地权属调整,充分发挥土地整治工程的最大效益和长远效益。
第十四条 项目验收
各县(市、区)在项目竣工后应及时向湖北省国土资源厅申请竣工验收。项目竣工验收按照《湖北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管理暂行办法》执行。项目所在地县(市、区)国土资源局组织财政、农业、水利等有关专家对项目进行初步验收,并将初步验收结论报荆州市国土资源局备案。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应申请市国土资源局对初步验收进行现场监督及指导。完成初步验收后,项目承担单位应向省国土资源厅提出竣工验收申请,荆州市国土资源局协助省国土资源厅做好项目竣工验收工作。项目区干部群众应当参与项目验收,被验收单位必须录制项目建设纪录片影像资料备查,验收时必须提供项目效益评价报告。
第五章 制度建设
第十五条 廉政制度
针对土地整治工作的关键岗位、核心业务、重点部位和环节,全面查找管理漏洞、廉政风险点和履职风险点,制定和完善各项廉政制度,预防腐败,制定风险防控实施细则,强化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结合纪检监察机关效能监察,建立互动机制,对项目实施全程严格执行集体会审制度、民主决策制度、项目督查制度,形成廉政建设的长效机制。
第十六条 信息管理及发布制度
(一)建立信息报备系统。对全市所有项目的建设规模、投资金额、建设进度、资金拨付、建设效果、图片资料做到实时入录、及时更新,确保数据准确、情况真实。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对辖区内的项目要实行月报制度,明确专人,每月25日前通过互联网向荆州市土地整治管理部门上报。实现全市所有项目动态管理。
(二)实行信息发布制度。以荆州市主流媒体为平台,发布土地整治工作信息,加大宣传力度,增强项目建设透明度,争取群众广泛参与和监督。
第十七条 考核考评制度
(一)土地整治任务完成情况是年终目标考核及综合评比的一项重要内容,荆州市土地整治管理部门对县(市、区)的土地整治工作情况进行年终考评及综合评比。年终考核分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对不合格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制,取消评先、评优资格。综合评比对领导重视,措施得力,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质量优良,成效显著,群众满意度高的,要给予奖励;对组织不力,项目建设进度缓慢,质量达不到标准的,要督促整改;对整改不力的,要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负责人的责任。(二)参照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对施工企业及中介机构的考核考评办法,对全市土地整治项目的施工企业及规划设计等相关从业机构进行考核考评,建立施工企业及中介机构信誉备案库。单个项目考核由日常考核和年终考核组成,考核成绩采用百分制,按考核得分评价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考核成绩90分以上的,评价等级为优秀;60至90分的,评价等级为合格;低于60分的,评价等级为不合格。日常考核考评工作由各县(市、区)负责,考核成绩待项目竣工后由各县(市、区)上报荆州市土地整治管理部门,年终考核由荆州市土地整治管理部门负责,考核成绩由荆州市土地整治管理部门建立施工企业及中介机构信誉备案库统一管理。不合格企业及中介机构纳入黑名单,今后不得在荆州市范围内承担土地整治项目相关业务。
(三)市国土资源局每年对在荆州市范围内从事土地整治相关业务的规划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以及项目所在地的乡(镇)的工作情况进行评选,对优秀单位给予奖励。对在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地方政府领导重视,全力支持项目建设的乡(镇)列为土地整治项目重点申报乡(镇)。
第十八条 责任追究制度
(一)县(市、区)人民政府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成立土地整治工程建设领导小组,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全程参与项目建设。县(市、区)人民政府对项目建设负总责。乡(镇)人民政府在项目前期工作阶段,要对项目选址、勘测和规划设计方案征求意见等工作严格监督把关,同时要加强各项具体事务的协调力度,对在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推诿扯皮,不主动服务的乡(镇),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设置障碍的有关部门,经调查核实,按照有关规定启动问责程序,实施问责。
(二)对土地整治业务单位进行严格管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将取消其从事土地整治业务的资格,今后不得在全市范围内承担土地整治项目业务。造成经济损失的,要给予赔偿,情节严重的,移交纪检监察机关,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
(1)假借资质、围标、串标。(2)转包。
(3)出现重大工程质量问题、安全事故,私自更换项目经理、五大员。
(4)存在重大设计缺陷,不派驻设计代表,不承担设计变更业务。
(5)不严格履行监理职责,致使工程管理失控、工程原材料质量把关不严、工程变更控制不严、工程质量不达标。
(三)项目业主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对项目管理人员、农民监督员进行严格管理。项目管理人员、农民监督员不履行职责,弄虚作假的将参照《公务员管理办法》等进行查处,触犯刑法的,移交检察机关。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市范围内使用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投资的国家及省级土地开发整治项目;其他土地整治项目可参照执行;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荆州市国土资源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二〇一一年四月二十一日
第三篇:实施土地整治整村项目
实施土地整治整村项目
推进新农村建设
本报讯 南陵县紧紧围绕“强工兴县促跨越,统筹城乡促发展”这一主题,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实施土地整治整村项目,同时将公共服务不断向农村延伸,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奠定扎实的基础。
围绕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和“千村百镇”、“百村整治”、“十村示范”工程的要求,该县针对农村居民点数量多,村庄内部布局不合理,空闲土地、闲置房屋较多、集约利用潜力大的实际情况,加快规划编制步伐,先后编制完成了《南陵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一系列总体和专项规划,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指导工作。各镇也加快了村庄布点规划的编制工作。全县列入村庄整治试点的大浦、张桥、丫山等28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全部完成并已按规划实施建设。在规划实施过程中,严格农民建房审批程序、规范宅基地管理,逐步加大农村居民点整理力度,实行建设用地置换、挂钩,拆并空心村和零星居民点,引导农民居住向集镇和中心村集中。
按照“资金性质不变、管理渠道不变,统筹使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各记其功”的思路,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把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新农村建设、中低产田改造、退耕还林、现代农业等各类涉地、涉农资金进行整合使用,综合发挥各项资金的叠加效益,确保项目资金落到一处、带动一片、发挥效益。
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作、村企共建、项目组合、政策扶持、产业带动”模式建设的大浦新农村建设试验区,通过实施土地整理、建设用地置换、小农水、农业综合开发、新农村建设补助等项目和资金,重点扶持大浦试验区开展土地整治和现代农业产业化经营,为社会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平台。目前,该试验区以企业为主体,大力实施居民点项目、基础设施项目和现代农业等项目,将试验区的居民迁移到安置点居住,并以流转、入股、租赁等方式,大力培育现代农业,大幅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通过教育培训将农民转变为“少有所学、壮有所为、老有所养”的新型农民;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让广大农民感受到开展这项工作带来的好处。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积极探索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出台了相关政策,完善了低收入农民最低生活保障、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孤寡老人集中供养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城乡教
育均衡化,不断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育水平。刘斌
第四篇:土地整治项目竣工验收管理浅析
土地整治项目竣工验收管理浅析
【摘要】土地整治项目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的,对为合理利用土地的整理,因生产建设破坏和自然灾害损毁土地的修复,以及未利用土地的开发等活动。
【关键词】土地整治;竣工验收;管理
1.引言
按照类型划分为农用地整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土地复垦、宜耕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土地综合整治等项目。具体工程涉及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其他等方面。其资金主要来源于统筹安排的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以及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收入、耕地开垦费、土地复垦费和其他涉农资金。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主要指项目的申报立项(申请、可研)、设计(专家论证、财政初审)、政策处理、招投标、实施(施工、监理)、验收(初验、阶段验收、终验)、审计、后续管理等。项目是指一个过程,而不是过程完成时形成的成果,项目管理就是项目管理者对项目进行管理的行为。土地整治项目管理是将土地整治知识、专业技能、工具与技术应用到项目各项活动中,以实现或超过项目利益相关方的要求和希望。
2.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随着土地整治工作的全面深入展开,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突出表现在:
2.1项目规划缺乏综合性和科学性
部分地方没有对土地整治工作进行认真谋划,规划思路、规划原则、规划目标不明确,落实措施不够得力,规划综合性不强。土地整治与村庄、交通、水利、电网、林业等相关规划没有很好地衔接,“统”的功能不够; 规划与当地实际不符,现实性和准确性不能满足指导项目选址和设计的要求,项目选择随意性大,难以实现规模效应; 同时土地整治项目设计也存在不科学性,比如灌溉水源多引用地下水,甚至在具有地表水源的情况下依然开采地下水,而又不及时对地下水进行补源,造成地下水位大幅下降。
2.2项目进度相对滞后,资金使用效益显现不充分
进度缓慢是当前项目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客观上讲,项目的招投标等前期准备需要一定时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施工进度,但主要原因在主观上是地方政府重视不够,没有将项目当做主要工作来抓,造成到期的项目仍未竣工,该验收的没有及时验收,验收后整改落实不到位,验收合格文件下达不及时等。从以往对已建成项目的检查中发现,项目的建设成效没有充分显现,主要表现在项目没有亮点,耕地质量等级提高和农民增收不明显。这些项目的延期效果显现不够充分都与地方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工作安排不合理有很大关系。
2.3市以下管理队伍难以满足当前项目管理的需要
项目管理机制改变后,规模整治项目的立项审批、实施日常监管、验收等权限全部下放到市级,省级仅是备案。市级的权力和责任大大加强,也做到了责、权、利的统一。但随着土地整治项目资金量的增加,规模的扩大,社会关注度的提高,工作量也越来越大,市级监督和县级土地整理机构与各局委及乡(镇)、村等各方协调任务十分繁重。但部分市、县(区)没有正式成立土地整理机构,或者成立的土地整理机构不是独立事业法人单位,管理人员少、办公设备落后,在项目管理责任大、任务重的情况下,严重制约了项目的规范化管理水平,不能满足土地整治项目管理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从而也导致项目监管和实施管理工作不到位。
2.4庭承包责任制对项目实施和管护形成制约
由于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制约,项目建设过程中占地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田间渠系建设过于迁就工程用地问题,造成农田水利建设过于破碎和零散,不能发挥灌溉效益。项目竣工验收后,虽然签署了后期管护协议,但是由于家庭承包责任制等原因,造成项目后期管护流于形式,特别是对田间渠系的破坏,成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发挥效益的致命伤。
3.竣工验收管理措施
3.1高起点规划,确保项目规划的综合性与科学性
高起点规划就是要加强项目与村庄、交通、水利、电网、林业等相关规划的衔接,统筹考虑田网、水网、路网、林网、电网和村庄建设。与相关农业发展规划相结合,规划应与时俱进,充分考虑集中连片、聚合资金、综合治理,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要用项目作支撑,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各项建设,科学整合,叠加实施,形成综合效益。要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克服随意选址、按行政命令选址的问题,严格按规划实施项目,不受人员变动和机构变化的影响。
3.2 加强对工程实施的监管力度
①认真研究制订项目建设监管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具体措施;
②建立项目建设的推进机制。抽调土地、农业综合、公安、规划设计等精干人员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有业务指导组、农民质量监督组、监理等组织。同时,建立重大示范项目,推进工作周例会、月通报、季考评、年总评及定期督查等,坚持联审联批制度,完善考核奖惩机制;
③明确项目责任分工。对基础设施建设、土地复垦整理、拆迁、服务均确定分包领导、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更好地推动项目工程建设顺利进行。
3.3加强土地整治管理队伍建设
随着土地整治项目投入不断增加,土地整治管理队伍必须加强。市、县两级土地整理机构需理顺关系,进一步改善管理人员素质较差、办公设备落后的现状。因此,成立和规范市、县两级土地整理机构建设,加强市、县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为承担繁重的土地整治事业奠定基础。
3.4 利用土地流转破解后期管护难题
2014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指出农业用地在土地承包期限内,可以通过转包、转让、入股、合作、租赁、互换等方式出让承包权,鼓励农民将承包的土地向专业大户、合作农场和农业园区流转,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发展农业规模经营正是解决土地整治项目规划破碎、管护难题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条件具备的地方,根据群众意见进行土地流转,从而建设系统化的农田水利工程系统,通过“谁承包、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加强项目后期管护,确保项目长期发挥效益。
3.5 国外农村土地整治经验
世界各国普遍存在城乡二元结构,但是各国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过程中,大多也是通过土地整治来提高劳动生产率、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农业技术、农业基础设施等配套体系建立从而增强农业竞争力,提高国家的农业自给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结语
制定工程后期管护具体方案、措施和奖惩机制。工程后期管护是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工作的关键,对于整治项目工程设施能否发挥预期的效用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了使得工程设施能够很好地发挥应有功能、延长使用寿命,应由整治工程所在地的相关管理部门根据工程设施的实际情况制定土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工作的具体方案和措施,颁布可行的工程管护方案,明确规定管护主体、原则、内容、方式、资金来源以及工程主体的清理和责任等内容。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奖惩机制,对工程管护好的单位和农户给予一定程度的奖励,有利于调动整治工程管护工作的积极性,此外还应对于那些破坏工作的农户进行惩罚,切实保证后期管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李华蓉.浅析土地整治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华北国土资源,2013(6):81-82.[2] 王芳.浅谈铁路基本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管理.科技视界,2014(28):
[3] 郧文聚,杨晓艳,石英.土地整理概念的科学界定[J].资源与产业,2008,10(5):1-2.[4]韩育强.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整治策略分析[J].企业研究,2012(8):182-183.
第五篇: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方案
庄墓镇2014年土地整治项目
实施方案
为改善农村居住和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节约土地资源,增加耕地有效面积,提高耕地实际利用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产业调整、实现规模经济效益,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为确保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顺利有效实施,切实保障项目区农民根本利益,加快项目组织实施进程,规范操作、科学管理、提高效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安徽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及省、市、县有关建设用地置换相关规定,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着力提高农村经济质量和效益,着力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着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设施能力,扎实推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努力实现农村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良好社会局面。
二、基本原则
(一)因地制宜原则
项目选址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长丰县土地整治规划,要选择群众积极性高、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强的行政村作为项目实施的行政村。
(二)项目实施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项目规划、设计补偿标准要充分征求项目区群众意见。规范操作,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保障群众权利。
三、项目实施方法
(一)明确职责
1、民为主。项目实施坚持村民自愿原则,召开项目所在地村民会议,征求意见,确保做到户户都表态同意,并签订同意实施的意见书,充分调动项目区群众的积极性,保证项目实施按规划设计顺利实施。
2、村负责。要明确“村两委”在项目实施中的责任,确保项目所在村班子健全,有战斗力、号召力、有威信,充分发挥村“两委”在房屋拆迁、土地整理和新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3、镇指导。镇政府要充分发挥指导协调作用,统一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具体落实项目实施任务,确保项目顺利开展。
(二)严格标准
1、统一拆迁标准。房屋丈量、登记、标准要一把尺子量到底,要严格按照镇制定的标准执行,要公平、公正、公开,切实保护群众利益。
2、统一宅基地整理。旧村拆迁后,依据项目规划,宅基地统一整理成耕地,归还到原权属单位。
四、组织实施
(一)筹备阶段
1、成立组织
镇政府成立庄墓镇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领导组,组长:党委书记马家圣 第一副组长:镇长王世德 副组长:分管领导甄茂力 领导组成员:国土规划所长邓卫伍
财政所长闫媛媛
农办主任孙本龙
党政办主任郑浩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国土规划所,国土规划所所长孟令球任办公室主任,成员:孟祥玲、严彩霞、李瑱、谢军。
2、工作职责
工作组及村两委职责:房屋丈量登记、协议签定、房屋拆迁、宅基地面积丈量登记、提供净地供整理、施工环境保障、工程质量监督。村书记、主任为第一责任人。
国土所职责:制定方案、资料收集、技术指导、质量把关、招投标、竣工验收等工作。
3、宣传动员
召开项目涉及的村民组代表大会,介绍项目基本情况,宣传项目实施原则、方法、目的和意义,表明政府态度,争取群众响应、支持、配合。
4、召开专题会议
镇党委、政府召开项目专题工作会,研究讨论项目实施有关政策、措施,确定工作思路和流程,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在项目点成立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村民理事会组织。
五、拆迁采取货币补偿
(一)拆迁范围
庄墓镇已批准的项目区内。
(二)拆迁补偿标准:
要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坚持补偿标准合理适当、要求从严、落实从紧的原则,切实把补偿资金发放到位。具体补偿标准严格按照省市县文件规定执行。必须据实与涉及农户充分协商签订协议,按时发放。各村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确保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奖惩措施
1、对拆迁户奖励:鼓励农户自行拆迁,自协议签订之日起在5日内拆除完毕,经验收合格,一次性给予拆迁费的10%奖励,逾期不再奖励。在拆迁过程中,安全责任自负。拆迁对象户如放弃自行拆迁房屋,在签订协议之后,按上述时间主动清理完自家室内外财物及附属物,将房屋及附属物交付给镇领导小组,由镇政府统一组织拆除的,参照以上奖励政策执行。
拆迁户在规定时间内主动搬迁并交房、交宅基地的,建房过渡期间一次性补助拆迁户每户1000元房租费,作为临时安置费。
七、复垦整理
项目区的宅基地,通过复垦整理后,要切实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增加可用耕地。按照“田平、路直、林配套”的要求,做好项目区土地复垦整理工作。
(一)土地平整
根据地形地貌特点,机械施工,分层次整平,符合设施农业精耕细作要求。田块和格田面积根据地形而定。
(二)道路 结合项目区内地形和原有农村道路,布置生产道和田间道。便于农户生产,满足小型农用机械操作。
(三)资金
土地平整所需的费用均由政府统筹安排,无需群众自筹。
庄墓镇人民政府 2014年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