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指导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实施指南
编辑:翟超、崔瑞鹏 审核:薛为革 批准:董云利
淄博汇佳橡胶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2016年9月
目 录
1.适用范围...................................2.编制依据.....................................3.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4.职责分工......................................5.术语和定义..................................6.风险点识别方法................................7.风险评价方法...............................8.风险控制措施策划...............................9.风险分级管控考核方法...........................10.风险点识别及分级管控记录使用要求.............1.适用范围
本实施指南适用于淄博汇佳橡胶新型材料有限公司范围内的风险识别、评价、分级、管控。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共安全生产法》
《山东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规定》(省政府令第303号)《化工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通知》鲁安办发【2016】10号
其他安全生产相关法规、标准、相关政策以及淄博汇佳橡胶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等相关规定等要求。3.总体要求、目标与原则
根据上级政府主管部门的指示要求,结合淄博汇佳橡胶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实际,公司着手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
3.1总体要求:按照“全员参与,领导负责,职责明确,落实到位”的原则进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各部门在安环部的组织下按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编制大纲要求,结合各部门实际情况,严格落实,做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模式。
3.2 工作目标:自本指南发布之日起,至2016年12月份完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同时,每三年开展一次风险分级工作,并通过建立风险管控体系做到有效遏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产财产安全。
3.3基本原则:坚持“统一指导、标杆示范、标准先行、分级推进,全面实施、持续改进”的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各部门基层专业技术人员的主导作用,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4.职责分工
成立淄博汇佳橡胶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支持宣传推广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确保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风险管控。
领导小组如下: 组长:温超
副组长:隗银萍、董云利、温凤河
成员:程明阳、司淑亮、苏军、毕研国、薛为革、崔瑞鹏、翟超 组长职责:负责安排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安排办公室成员做好组织、协调、计划、实施、总结、归纳、汇总、上报、专家审核等过程的工作,负责考核各责任人责任落实情况。
副组长职责:具体负责《淄博汇佳橡胶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指南》的编制,负责体系建设工作组织协调、过程培训、技术指导,完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文件编制,对体系建设过程中各部门提出奖惩建议。
其他部门:按照“分级管理、风险负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公司生产、工艺、设备、电气等部门及人员积极按照公司部署,完成本部门、本业务范围内的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评价结果负责。
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办公室设在安环部。5.术语和定义
5.1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其中,根源是指具有能量或产生、释放能量的物理实体。如起重设备、电气设备、锅炉、压力容器等等;行为是指决策人员、管理人员以及从业人员的决策行为、管理行为以及作业行为;状态是指物的状态和环境的状态等。
5.2危害因素:危害因素是指生产过程中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四类,分别是“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
5.3危害因素辨识: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危害因素并确定每个危害因素特性的过程。
5.4风险:是指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组合。风险有两个主要特性,即可能性和严重性。可能性,是指危险情况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危险情况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大小和程度。
5.5风险评价(也称风险评估):是对危害因素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5.6风险度(也称危险性):是指危害因素辨识完成后,需要将危险程度量化,即需要计算每项危害因素的风险大小,其计算出的风险值称为风险度或危险性,据此分析认定风险等级。
5.7风险点:通常指风险存在的部位,又称危险源。
5.8风险辨识:风险辨识是识别组织整个范围内所有存在的风险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5.9风险分级:采用科学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划分等级。
蓝色风险5级风险:稍有危险,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员工应引起注意。蓝色风险4级风险:轻度(一般)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车间、科室应引起关注。黄色风险3级风险:中度(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公司、部室(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
橙色风险2级风险:高度危险(重大风险),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公司对重大及以上风险危害因素应重点控制管理。
红色风险1级风险:不可容许的(巨大风险),极其危险,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5.10风险管控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不可接受的风险,制定并落实控制措施,将风险尤其是重大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企业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⑴可行性;⑵安全性;⑶可靠性;应包括:⑴工程技术措施;⑵管理措施;⑶培训教育措施;⑷个体防护措施。5.11风险信息
是指包括危险源名称、类型、存在装置、当前状态以及伴随风险大小、等级、所需管控措施等一系列信息的综合。5.12重大风险
是指具有发生事故的极大可能性或发生事故后产生严重后果,或者二者的结合的风险。5.13重大危险源
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单元是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生产经营单位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6.风险点识别方法 6.1 风险点识别范围的划分要求
风险点识别根据我公司实际情况以生产区域工段进行划分;其中每个工段按照作业区域或者作业步骤等不同进行进一步划分,确保风险点识别全覆盖。6.2 风险点识别方法
建议以安全检查表法(SCL)对生产现场及其它区域的物的不安全状态、作业环境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进行识别;以作业危害分析法(JHA)并按照作业步骤分解逐一对作业过程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进行识别。7.风险评价方法
按照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MES)进行风险等级判定。在完成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负责本工段风险等级进行评定,报公司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办公室,办公室组成风险分级小组共同审核和逐项评定,最终完成风险分级。
分级标准参照附件:《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MES法》中表1、2、3相乘后的积对照表4得到风险程度等级。
8.风险控制措施策划
依据《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进行编制,按照《工程控制措施、安全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以及应急措施》四个逻辑顺序对每个风险点进行制定控制措施
9.风险分级管控考核方法
为确保该项工作有序开展及事故纵深预防效果,企业应对风险分级管控制定实施内部激励考核方法。
10.风险点识别及分级管控记录使用要求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构建及运行过程中可能涉及的记录表格详见附件。每个记录表格的按照指南附件规范填写,各项记录保存不低于三年。附件:
附件A 风险点分类标准
附件B 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方法 附件C 风险分级管控程序框图
附件A: 风险点分类标准 A.1 物的不安全状态
A.1.1 装置、设备、工具、厂房等 a)设计不良 —— 强度不够; —— 稳定性不好; —— 密封不良; —— 应力集中;
—— 外型缺陷、外露运动件; —— 缺乏必要的连接装置; —— 构成的材料不合适; —— 其他。b)防护不良
—— 没有安全防护装置或不完善;
—— 没有接地、绝缘或接地、绝缘不充分; —— 缺乏个体防护装置或个体防护装置不良; —— 没有指定使用或禁止使用某用品、用具; —— 其他。c)维修不良
—— 废旧、疲劳、过期而不更新; —— 出故障未处理; ——平时维护不善; —— 其他。
A.1.2 物料 a)物理性
—— 高温物(固体、气体、液体); —— 低温物(固体、气体、液体); —— 粉尘与气溶胶; —— 运动物。b)化学性
—— 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 —— 自燃性物质;
—— 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
—— 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
—— 其他化学性危险因素。c)生物性
—— 致病微生物(细菌、病毒、其他致病微生物); —— 传染病媒介物; —— 致害动物; ——致害植物;
—— 其他生物性危险源因素。
A.1.3 有害噪声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A.1.4 有害振动的产生(机械性、液体流动性、电磁性)A.1.5 有害电磁辐射的产生
—— 电离辐射(X射线、γ离子、β离子、高能电子束等); —— 非电离辐射(超高压电场、此外线等)。A.2 人的不安全行为 A.2.1 不按规定的方法
—— 没有用规定的方法使用机械、装置等; —— 使用有毛病的机械、工具、用具等; —— 选择机械、装置、工具、用具等有误; —— 离开运转着的机械、装置等; —— 机械运转超速; —— 送料或加料过快; —— 机动车超速; —— 机动车违章驾驶; —— 其他。
A.2.2 不采取安全措施 —— 不防止意外风险;
—— 不防止机械装置突然开动; —— 没有信号就开车;
—— 没有信号就移动或放开物体; —— 其他。
A.2.3 对运转着的设备、装置等清擦、加油、修理、调节—— 对运转中的机械装置等; —— 对带电设备; —— 对加压容器; —— 对加热物; —— 对装有危险物; —— 其他。
A.2.4 使安全防护装置失效 —— 拆掉、移走安全装置; —— 使安全装置不起作用; —— 安全装置调整错误; —— 去掉其他防护物。
A.2.5 制造危险状态 —— 货物过载;
—— 组装中混有危险物;
—— 把规定的东西换成不安全物; —— 临时使用不安全设施; ——其他。
A.2.6 使用保护用具的缺陷 —— 不使用保护用具; —— 不穿安全服装;
—— 保护用具、服装的选择、使用方法有误。A.2.7 不安全放置
—— 使机械装置在不安全状态下放置; —— 车辆、物料运输设备的不安全放置; —— 物料、工具、垃圾等的不安全放置; —— 其他。
A.2.8 接近危险场所
—— 接近或接触运转中的机械、装置; —— 接触吊货、接近货物下面; —— 进入危险有害场所; —— 上或接触易倒塌的物体; —— 攀、坐不安全场所; —— 其他。
A.2.9 某些不安全行为 ——用手代替工具;
——没有确定安全就进行下一个动作; ——从中间、底下抽取货物; ——扔代替用手递; ——飞降、飞乘; ——不必要的奔跑; ——作弄人、恶作剧; ——其他。A.2.10 误动作 ——货物拿得过多; ——拿物体的方法有误; ——推、拉物体的方法不对; ——其他。
A.2.11 其他不安全行动 A.3 作业环境的缺陷 A.3.1 作业场所 —— 没有确保通路; —— 工作场所间隔不足;
—— 机械、装置、用具、日常用品配置的缺陷; —— 物体放置的位置不当; —— 物体堆积方式不当; —— 对意外的摆动防范不够; —— 信号缺陷(没有或不当); ——标志缺陷(没有或不当)。A.3.2 环境因素
—— 采光不良或有害光照; —— 通风不良或缺氧; —— 温度过高或过低; —— 压力过高或过低; —— 湿度不当; —— 给排水不良; —— 外部噪声;
—— 自然危险源(风、雨、雷、电、野兽、地形等)。A.4 安全健康管理的缺陷 A.4.1 安全生产保障 a)安全生产条件不具备; b)没有安全管理机构或人员; c)安全生产投入不足; d)违反法规、标准。A.4.2 危险评价与控制
a)未充分识别生产活动中的隐患(包括与新的或引进的工艺、技术、设备、材料有关的隐患);
b)未正确评价生产活动中的危险(包括与新的或引进的工艺、技术、设备、材料有关的危险);
c)对重要危险的控制措施不当。A.4.3 作用与职责 a)职责划分不清; b)职责分配相矛盾; c)授权不清或不妥; d)报告关系不明确或不正确 A.4.4 培训与指导
a)没有提供必要的培训(包括针对变化的培训); b)培训计划设计有缺陷; c)培训目的或目标不明确; d)培训方法有缺陷(包括培训设备); e)知识更新和再培训不够; f)缺乏技术指导。
A.4.5 人员管理与工作安排 a)人员选择不当
——无相应资质,技术水平不够; ——生理、体力有问题;—心理、精神有问题。
b)安全行为受责备,不安全行为被奖励; c)没有提供适当的劳动防护用品或设施; d)工作安排不合理
——没有安排或缺乏合适人选; ——人力不足; ——生产任务过重,劳动时间过长。e)未定期对有害作业人员进行体检。A.4.6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a)没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 b)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有缺陷(技术性错误,自相矛盾,混乱含糊,复盖不全,不实际等);
c)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不落实。A.4.7 设备和工具
a)选择不当,或关于设备的标准不适当; b)未验收或验收不当;
c)保养不当(保养计划、润滑、调节、装配、清洗等不当); d)维修不当(信息传达,计划安排,部件检查、拆卸、更换等不当);
e)过度磨损(因超期服役、载荷过大、使用计划不当、使用者未经训练、错误使用等造成);
f)判废不当或废旧处理和再次利用不妥; g)无设备档案或不完全。A.4.8 物料(含零部件)a)运输方式或运输线路不妥; b)保管、储存的缺陷(包括存放超期); c)包装的缺陷;
d)未能正确识别危险物品;
e)使用不当,或废弃物料处置不当;
f)缺乏关于安全卫生的资料(如MSDS)或资料使用不当。A.4.9 设计
a)工艺、技术设计不当
——所采用的标准、规范或设计思路不当; ——设计输入不当(不正确,陈旧,不可用); ——设计输出不当(不正确,不明确,不一致); ——无独立的设计评估。
b)设备设计不当,未考虑安全卫生问题;
c)作业场所设计不当(定置管理,物料堆放,安全通道,准入制度,照明、温湿度、气压、含氧量等环境参数等); d)设计不符合人机工效学要求。
A.4.10 应急准备与响应
a)未制订必要的应急响应程序或预案; b)未进行必要的应急培训和演习; c)应急设施或物资不足;
d)应急预案有缺陷,未评审和修改。A.4.11 相关方管理
a)对设计方、承包商、供应商未进行资格预审; b)对承包商的管理
——雇用了未经审核批准的承包商; ——无工程监管或监管不力。c)对供应商的管理
——收货项目与订购项目不符;
(给供应商的产品标准不正确,订购书上资料有误,对可修改订单不能完全控制,对供应商擅自更换替代品失察等造成)
——对产品运输、包装、安全卫生资料提供等监管欠妥; d)对设计者的设计、承包商的工程、供应商的产品未严格履行验收手续
A.4.12 监控机制 a)安全检查的频次、方法、内容、仪器等的缺陷;
b)安全检查记录的缺陷(记录格式、数据填写、保存等方面); c)事故、事件、不符合的报告、调查、原因分析、处理的缺陷; d)整改措施未落实,未追踪验证; e)未进行审核或管理评审,或开展不力; f)无安全绩效考核和评估或欠妥。A.4.13 沟通与协商
a)内部信息沟通不畅(同事、班组、职能部门、上下级之间); b)与相关方之间信息沟通不畅(设计者、承包商、供应商、交叉作业方、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应急机构、邻居单位、公众等);
(上两条的“信息”包括:法规、标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危险控制和应急措施,事故、不符合及整改,审核或管理评审的结果等。)
c)最新的文件和资讯未及时送达所有重要岗位; d)通讯方法和手段有缺陷;
e)员工权益保护未得到充分重视,全员参与机制缺乏。
附件B 作业条件风险程度评价——MES法
B.1 风险的定义
指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人们常常将可能性L的大小和后果S的严重程度分别用表明相对差距的数值来表示,然后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度R的大小,即R=LS。B.2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人身伤害事故和职业相关病症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人体暴露于危害(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E1;单纯财产损失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危害(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2。B.2.1 控制措施的状态M 对于特定危害引起特定事故(这里“特定事故”一词既包含“类型”的含义,如碰伤、灼伤、轧入、高处坠落、触电、火灾、爆炸等;也包含“程度”的含义,如死亡、永久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暂时性全部丧失劳动能力、仅需急救、轻微设备损失等)而言,无控制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大,有减轻后果的应急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较小,有预防措施时发生的可能性最小。
控制措施的状态M的赋值见表B.1。
B.2.2 人体暴露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繁程度E 人体暴露于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越大,发生伤害事故的可能性越大;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越高,发生财产损失的可能性越大。人体暴露的频繁程度或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的赋值见表B.2。
B.3 事故的可能后果S 表B.3表示按伤害、职业相关病症、财产损失、环境影响等方面不同事故后果的分档赋值
B.4 根据可能性和后果确定风险程度R=L·S=MES 将控制措施的状态M、暴露的频繁程度E(E1或E2)、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S分别分为若干等级,并赋予一定的相应分值。风险程度R为三者的乘积。将R亦分为若干等级。针对特定的作业条件,恰当选取M、E、S的值,根据相乘后的积确定风险程度R的级别。风险程度的分级见表B.4。
表B.4 风险程度的分级
表1:作业岗位清单
淄博汇佳橡胶新型材料有限公司作业岗位清单
表2:岗位作业内容清单
表3:风险点(危险源)辨识标准(或依据、风险点排查表)淄博汇佳橡胶新型材料有限公司风险点(危险源)辨识标准
表4:风险点(危险源)辨识结果信息统计表 表5:风险点(危险源)风险评价原始信息表
淄博汇佳橡胶新型材料有限公司风险点(危险源)风险评价原始信息表
第二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
为全面辨识、管控矿井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并结合我矿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安全建设方针,全面推行安全风险分级评估,提升安全风险管控水平,保障安全建设,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本制度所指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双鹰公司内部为保障安全建设自主组织开展的,对建设、管理各环节可能存在或产生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超前辨识、分析、分级评估、管理控制的活动。本制度不包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由中介机构承担的各类安全评价活动。
第三条 本制定适用于双鹰公司所属各单位。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四条 组长负责安全风险分级评估、管控工作的总体组织、协调。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是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工作的牵头部门,负责组织制订老鹰岩煤矿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制度和考核标准,定期协调组织相关业务职能部门对各单位安全风险管控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各业务职能部门是安全风险管控工作专业管理部门,负责本
专业范围内安全风险评估、管控工作的组织协调、业务指导和检查督导。
第五条 副组长是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评估管理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全面负责,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安全风险管控组织机构,明确各级评估责任,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办法或细则,明确组织程序、方式方法、监督管理及考核奖惩等内容。单位分管负责人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副总工程师及业务科室负责实施专业范围内的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区队负责实施现场开工条件安全风险评估管理,班组负责实施重点工序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岗位人员负责实施本岗位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
第三章 安全风险辨识范围
第六条 单位负责人要组织专家和全体员工,采取有效措施,全方位、全过程辨识建设工艺、设备设施、作业环境、人员行为和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做到系统、全面、无遗漏,并持续更新完善。
第七条 单位负责人在新水平、新采区、新工作面设计前、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备设施等发生重大变化时,启闭火区、排放瓦斯、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出现涉险事故或重大事故隐患后等情况,应由单位分管负责人(分管技术负责人)或专业职能部门组织进行安全风险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四种情况:
(一)新水平、新采(盘)区、新工作面设计前,由总工程师组织有关业务科室进行专项辨识,重点辨识地质条件和重大灾害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管控措施;辨识评估结果用于完善设计方案,指导生产工艺选择、生产系统布臵、设备选型、劳动组织确定等。
(二)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重大灾害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由生产副矿长组织有关业务科室进行专项辨识。重点辨识作业环境、生产过程、重大灾害因素和设施设备运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辨识评估结果用于指导重新编制或修订完善作业规程、操作规程。
(三)启封火区、排放瓦斯、过构造带及石门揭煤等高危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连续停工停产1个月以上复工复产前,由安全副矿长组织有关业务科室、生产组织单位开展1次专项辨识;重点辨识作业环境、工程技术、设备设施、现场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辨识评估结果作为编制安全技术措施依据。
(四)矿井发生死亡事故或涉险事故、出现重大事故隐患或所在省份发生重特大事故后,由矿长组织各分管副矿长和业务科室开展1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主要识别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补充完善重大安全风险清单并制定
相应的管控措施;辨识评估结果用于指导修订完善设计方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技术文件。
第八条 基层队现场开工条件风险辨识。连续建设作业的现场每班开工前,由基层队值班员、瓦斯检查员、班组长对作业现场环境、设备、安全设施和工程质量等是否具备安全条件进行评估。
第九条 班组重点工序评估。各作业班组在组织建设、施工、设备安装、检维修等作业过程中,由安全负责人组织对重点工序涉及的环境、设备、安全设施、工程质量、人员和安全措施等情况进行安全评估。
第十条 岗位评估。作业人员每班上岗前,对自身上岗条件和本岗位职责范围内的环境、设备、设施、劳动防护进行安全评估。
第十一条 检维修、临时施工和零星作业评估。检维修作业、临时施工和零星作业前,作业负责人会同安全负责人,对施工材料和工具准备,设备和工器具完好,作业环境,电源、高温、高压源等危险能量源以及有毒有害物质隔离,重物失稳防控及其他安全防护措施落实,作业人员身体状况、精神状态和劳动防护用品佩戴等情况进行评估和确认。
作业完毕试运转前,作业负责人会同安全负责人,对施工质量,材料、工器具回收和人员撤离,安全设施及安全防护以及采
取的安保措施(如短路线、电气接地等)恢复等情况进行评估和确认。
第十二条 特殊施工作业评估。特殊施工作业前,由项目负责人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施工人员等对作业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和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等进行分析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程序步骤、施工工艺及安全措施。特殊施工作业主要指下列内容:
1.涉及高温、高压、有毒、有害等易发生泄露、中毒、爆炸危险的作业;
2.特大重物起吊或井筒内等特殊地点重物起吊作业、高处作业、受限空间作业、危险区动火作业等特殊条件作业;
3.重要设备安装、撤除、改造、维修等特殊作业; 4.其他复杂、特殊施工作业。
第四章 辨识评估方法
第十三条 单位负责人要按照系统、场所、设备设施、作业类型等不同类别,结合专业、岗位特点和评估内容复杂、重要程度,按照“科学、实用、简明、高效”的原则,合理选择安全风险评估的方式、方法(《常用评估方式方法》见附件2)。
简单系统、车间、班组、工序、检维修和岗位作业可采用安全评估表法,工艺装臵可选择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法,煤矿复杂建设系统、“四新”试验、工程项目等可选择集体检查
分析或专家综合评估法,车间、班组应选择“三位一体”评估法,岗位应选择“五步”评估法。
第十四条 安全评估表制作要结合安全管理经验和建设实际,尽可能完整列举危险危害因素,按照危险因素对人员、系统、装备危害程度不同,分成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种类型,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重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主要系统损坏的。较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但不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一般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但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低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损坏的。第十五条 采用评估表评估时,要逐项检查确认,评估人员签署评估结论和姓名,并牌板公示或告知作业人员评估情况。
第十六条 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集体检查分析或专家综合评估方式评估时,必须编写评估报告书,明确评估内容、范围、条件、环境、结论、建议等内容,参与评估人员签名。评估报告书必须报上一级业务管理机构审查,不得直接按照评估报告结论进行建设作业。
第十七条 岗位评估采用评估表方法时,可以采用评估卡片或评估活页表,必须将涉及到的班组、工序和本岗位的评估结论和要求记入记录中,被通知岗位整改作业的必须经班组长签名复查确认。
第十八条 单位负责人对现场评估出现的不同类别安全风险,必须明确汇报、处臵程序。经评估存在不可控风险的,必须立即停止作业或停止运行,发出预警,撤出危险区域人员,并报告上一级管理部门和单位值班人员,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进行评估;存在中等可控风险的,必须通知岗位人员,同时明确整改措施、落实复查验收责任;存在可控风险的,采取预防性措施直接“手指口述”进行作业。
第十九条 对安全风险的控制应遵循消除、减弱、隔离、联锁、警示、个体防护的先后顺序原则,优先考虑和采取可靠的控制措施。
第二十条 各级评估得出的结论及存在的安全风险因素能现场公示的应在明显位臵予以公示,不能公示的应及时告知相关人员。
第二十一条 各类评估报告、评估表、检查记录等资料的内容,必须符合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规范和上级规定制度要求。
第二十二条 确定安全风险评估方式方法和编制规程措施时,应充分听取基层单位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确保作业方法的可操作性、安全风险评估的全面性和防范控制措施的针对性。
第二十三条 单位负责人应定期对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管理程序、方式方法、管控措施的实际运行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根据上级新要求和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修订。
第二十四条 单位负责人应建立安全风险评估专项档案,各类评估报告、安全评估表以及检查记录等文字资料,应做到谁评估、谁签字、谁负责,根据实际需要确定保存期限,存档备查。
第二十五条 单位负责人应每年至少对全员进行一次以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估为主的教育培训。
第五章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基本要求
第二十六条 根据安全风险评估,针对安全风险类型和等级,从高到低,分为“矿、队、班组、岗位”四级,逐级分解落实到每级岗位和管理、作业员工身上,确保每一项风险都有人管理,有人监控,有人负责。
第二十七条 由矿长亲自组织实施,针对重大、较大安全风险,采取设计、替代、转移、隔离等技术、工程、管理手段,制定管控措施和工作方案,人员、资金要有保障,并在划定的重大、较大安全风险区域设定作业人数上限。
第二十八条 由矿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月对评估出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检查分析,识别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季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臵下一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
第二十九条 由分管副矿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旬各专业系统针对本系统存在的每一项安全风险,从制度、管理、措施、装备、应急、责任、考核等方面逐一落实管控措施,组织对月度安全风险重点管控区域措施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落实管控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不断完善改进管控措施。
第三十条 由安全副矿长牵头,“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办公室负责严格对照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管控措施,抓好日常监督检查,确保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到位。
第三十一条 矿领导带班过程中,严格跟踪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第三十二条 各业务部门要突出管控重点,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系统、生产区域、岗位实行重点管控,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等日常管控工作。
第三十三条 实时动态调整,高度关注生产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实时分析风险的管控能力变化,准确掌握实际存在的风险状况等级,并随着风险变化而随时升降等级,防止出现评级“终身制”,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第六章 考核办法
第三十四条 未按规定进行安全风险辨识活动的单位,罚单位主要负责人各500元;风险辨识不认真,辨识内容不清晰的,罚主要责任人300元;
第三十五条 各系统针对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未按规定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并汇总造册的单位,罚单位主要负责人各500元;编制内容不全,编制不合格的,罚单位主要责任人200元。
第三十六条 各系统未按规定编写系统安全风险综合评估书的单位,罚单位主要负责人500元;编制内容不全,编制不合格的,罚单位主要责任人200元。
第三十七条 本单位作业区域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编制不认真或弄虚作假的,罚单位主要负责人500元,罚主要责任人200元。
第三十八条 现场值班员、班组长每班交接班前未组织本班组岗位员工对重点工序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或未严格按照《班组、岗位安全管控现场检查考核表》现场监管的,罚现场值班员、班组长各200元。
第三十九条 岗位员工上岗前未严格按照《安全确认单》对上岗区域进行安全风险辨识的,罚责任人100元;凡发现安全风险未及时处理并汇报的,罚责任人100元。
第四十条 岗位员工汇报的安全风险值班人员未在岗位工种值班日志中记录的罚当班值班干部100元。
第四十一条 各业务部门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的结果未按要求进行跟踪落实闭合管理的,罚责任单位正职各500元。
第四十二条 各相关未按规定在井口或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臵,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的,罚责任单位正职各200元。
附件1:常用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方法 附件2: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流程
附件1:
常用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方法
一、定性评估法
定性评估法也称经验评估法,是按建设系统或建设工艺过程,对系统中存在的各种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定性的分析、研究、评估,得出定性评估结论的评估方法。
本方法通常采用安全评估表,根据经验将需要检查评估的内容以列表的方式逐项列出,现场逐条对应评估。安全评估表内容还可根据项目危险程度,将评估项目内容划分为安全否决项(不可控危险)和可控项(中等或可控危险)两部分,存在否决项时,停止评估,向上一级管理层报告;不存在否决项时,对可控项进行赋值,得分不低于规定的临界值,定性为具备安全建设条件;
可控项得分低于临界值,停止作业,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进行重新评估。
本方法适用于简单系统、大型装备,工作条件和环境相对稳定的区队开工和岗位的评估。
二、专家评估法
专家评估法是指集体检查分析、专家综合评估或两者相结合的评估方式,依据现场条件、检测结果、临界指标,运用类比分析等方法,对系统运行环境、设备设施、工艺和人员技术能力、安全措施、制度、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估的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复杂的系统、工艺、装臵以及“四新”试验应用等方面的评估。
三、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法
该方法是通过分析建设运行过程中工艺状态参数的变动和操作控制中可能出现的偏差,以及这些变动与偏差对系统的影响及可能导致的后果,找出出现变动及偏差的原因,明确装臵或系统内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危险、危害因素,并针对变动与偏差产生的后果提出应对安全措施的评估方法。
本方法主要分析步骤是:
1.建立研究组,确定任务、研究对象。一是建立一个有多方面专家组成的研究组,研究组的人员应包括设计、管理、使用和监察等各方面人员。二是明确研究组的任务,如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系统安全问题,还是产品问题、环境问题,或者是综合问题。三是充分了解分析对象,准备有关资料。
2.划分单元,明确功能。将分析对象划分为若干单元,明确各单元的功能,说明其运行状态和过程。在连续过程中单元应以管道为主,在间歇过程中单元应以设备为主。
3.定义关键词表,按关键词,逐一分析每个单元可能产生的偏差。
4.分析发生偏差的原因及后果。5.制定对策。
本方法适用于地面建设及工艺作业线、化工工艺装臵等评估。
四、预先危险分析(PHA)法
该方法是在危险物质和装臵设计、施工和建设前,对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性类别、出现条件、导致事故的后果进行分析评估的方法。
本方法主要步骤: 1.危害辨识
通过经验判断、技术诊断等方法,查找系统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2.确定可能事故类型
根据过去的经验教训,分析危险、有害因素对系统的影响,分析事故的可能类型。
3.针对已确定的危险、有害因素,制定预先危险性分析表。4.确定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等级,按危害等级排定次序,以便按计划处理。
5.制定预防事故发生的安全对策措施。
本方法适用于固有系统中采取新的方法,接触新的物料、设备和设施的危险性评估。
五、故障假设分析法(WI)
该方法是由熟悉工艺的人员对系统工艺过程或操作过程,通过提问(故障假设)的方式来发现可能的潜在的事故隐患(实际
上是假想系统中一旦发生严重的事故,找出促成事故的潜在因素,在最坏的条件下,这些因素导致事故的可能性)的分析评估法。
本方法适用于工程项目的各个阶段的评估。
六、“五步”评估法
本方法是作业人员按照“停、想、评、定、做”五个步骤,对本岗位职责范围内的环境、设备、设施和自身上岗条件进行安全评估的方法。本方法中的“停”即停止作业,实施评估;“想”即辨识、排查危险危害因素;“评”即评估危险程度,及时汇报;“定”即制定安全措施,消除或管控危险;“做”即按照规程、措施和“手指口述”进行作业。
本方法适用于各岗位作业人员上岗作业前的安全评估。
七、“三位一体”评估法
该方法是基层队的跟班人员(值班人员)、班组长、瓦斯安全员三人进行现场安全建设条件评估的方法。煤矿单位一般由跟班值班员、安全员、班组长负责,通常采用安全评估表,对作业现场环境、设备、安全设施和工程质量等逐项进行评估。
本方法适用于岗位作业人员上岗作业前的评估。
附件2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流程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工作流程分为准备、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评估、制定并执行管控措施、月或旬检查分析5个步骤,见图1。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准备工作,煤矿成立工作组,制定工作制度。对矿领导成员进行责任划分,根据业务分工划分各自的辨识单元,组织工作组人员学习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相关知识,收集资料(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规程、标准;煤矿生产作业计划、相关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作业规程、事故案例、隐患排查记录及档案等)。
第二步:安全风险辨识,各分管矿领导组织对分管范围内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
第三步:安全风险评估。根据发生可能性及后果严重性等评价风险等级,确定重大风险。
第四步:制定并执行管控措施,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等制定技术、工程、管理措施,对安全风险进行管控。
第五步:月或旬检查分析。矿长每月、分管矿领导每旬对管控措施的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检查分析,发现安全风险辨识不全面、评估不准确应及时进行完善,管控措施执行不到位、执行效果不好及时进行改进。
准备工作安全风险辨识安全风险评估制定并执行管控措施月或旬检查分析否辨识评估是否全面准确是否管控措施是否有效是结束
图1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管控工作流程
第三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加油站“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
为全面辨识、管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部门、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根据公司要求并结合加油站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进行超前辨识、分析评估、分级管控的管理措施。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各安全员是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
(一)成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
组 长: 陈金森 常务副组长:段仕龙 副 组 长:曾图
成 员: 梁建忠,卢彬,柳细茹,张德敏,匡翠,段学敏 领导组职责
1、组长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全面负责。
2、常务副组长负责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的监督、管理、考核。
3、副组长具体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成员负责具体实施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
1、辨识评估
每年由组长亲自组织,制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方案,抽调各系统技术人员和专家,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结合加油站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部位和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对辨识出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作业场所、受威胁人数、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2、月度辨识评估
每月由各安全员牵头组织相关业务部门进行一次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及隐患排查,并于当日下午召开本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会,结合本系统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以及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进行一次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
3、周辨识评估
副组长负责人每周组织加油站人员,对作业区域开展全面的安全风险,由安全员根据辨识情况编写作业区域安全风险综合评估报告,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
4、日辨识评估
加油员每班交接班前对重点工序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严格按照《安全管控现场点检表》现场监管,全面掌控作业现场班组、岗位人员的风险辨识情况;岗位员工上岗前严格按照风险分级管控对上岗区域内的环境、设备、设施、劳动防护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发现安全风险后及时向当班班组长汇报,若发现存在不符合项应立即处理,处理不了的及时汇报本班班组长,安全员,站长,逐级上报。
(二)专项辨识程序
1、全国其他其他发生重特大事故后或加油站发生涉险事故、出现重大非伤亡事故隐患,由站长组织各安全员,工作人员,从汲取事故教训和消除事故隐患的角度,开展一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识别之前的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指导修订完善设计方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
2、新工艺、新设备安装使用前,由安全员、技术员,重点对地质条件和隐蔽致灾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完善设计方案,指导生产工艺选择、生产系统布置、设备选型、劳动组织确定等。
(三)风险辨识评估方法
1、安全风险等级标准
由组长牵头组织,在“企业安全风险预控”辨识标准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标准、规范以及公司规章制度确定的重大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标准,结合加油站实际,制定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标准,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其中:
重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主要系统损坏的。
较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但不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一般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但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低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损坏的。
2、安全风险评估
(1)每次风险辨识结束后,分别由组长、副组长,安全员组织,针对各系统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按照加油站制定的安全风险等级评定标准,建立一整套安全风险数据库、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汇总造册。要完善本系统安全风险档案,明确级别、管理状况、责任人、管控能力等基本情况,实行“一风险一档案”,并按照风险等级,用红、橙、黄、蓝等色彩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对现场辨识出现的不同类别安全风险,必须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经评估存在不可控风险的,必须立即停止区域作业或停止设备运行,撤出危险区域人员,督促责任单位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重新进行评估并进行实时监控。
(2)每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定级结束后,要组织编写安全风险综合评估书,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
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1、由组长亲自组织实施,针对重大、较大安全风险,采取设计、替代、转移、隔离等技术、工程、管理手段,制定管控措施和工作方案,人员、资金要有保障,并在划定的重大、较大安全风险区域设定作业人数上限。
2、由组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月对评估出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检查分析,识别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季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下一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
3、由安全员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周各专业系统针对本系统存在的每一项安全风险,从制度、管理、措施、装备、应急、责任、考核等方面逐一落实管控措施,组织对月度安全风险重点管控区域措施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落实管控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不断完善改进管控措施。
5、实时动态调整,高度关注生产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实时分析风险的管控能力变化,准确掌握实际存在的风险状况等级,并随着风险变化而随时升降等级,防止出现评级“终身制”,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五、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及培训
1、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加油站要在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各安全员负责做好日常监督检查。
2、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培训科每半年至少组织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人员进行辨识评估专项培训;每年对加油站所有人员进行以、综合、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与本岗位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为主的教育培训,确保每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风险的基本特征及防范、应急措施。
3、各业务部门要探索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安全风险的记录、跟踪、统计、监测和预警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
第四篇:2017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制度
为全面辨识、管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部门、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根据公司要求并结合我厂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进行超前辨识、分析评估、分级管控的管理措施。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各业务科室是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组织机构
(一)成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
组 长: 常务副组长: 副 组 长: 成 员: 领导组职责
1、组长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全面负责。
2、常务副组长负责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的监督、管理、考核。
3、副组长具体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成员负责具体实施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
5、段长负责人负责本作业区域和工艺工序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
6、班组长负责本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岗位人员负责本岗位的安全风险辨识管控。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辨识程序、评估方法、综合辨识程序
1、辨识评估
每年由厂长亲自组织,制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方案,抽调各系统技术人员和专家,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结合我厂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部位和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对辨识出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作业场所、受威胁人数、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2、月度辨识评估
每月由各车间主任牵头组织相关业务部门进行一次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及隐患排查,并于当日下午各车间组织本系统骨干精英,召开本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会,结合本系统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以及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进行一次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
3、周辨识评估
段长负责人每周组织本段人员,对本工段作业区域开展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由本工段技术主管根据辨识情况编写作业区域安全风险综合评估报告,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
4、日辨识评估
班组长每班交接班前组织本班组岗位员工对重点工序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严格按照《安全管控现场点检表》现场监管,全面掌控作业现场班组、岗位人员的风险辨识情况;岗位员工上岗前严格按照风险分级管控对上岗区域内的环境、设备、设施、劳动防护进行安全风险辨识,发现安全风险后及时向当班班组长汇报,若发现存在不符合项应立即处理,处理不了的及时汇报本班班组长,安全员,车间主任,安全科,逐级上报。
(二)专项辨识程序
1、全国其他其他发生重特大事故后或厂发生涉险事故、出现重大非伤亡事故隐患,由厂长组织各事业部、科室,从汲取事故教训和消除事故隐患的角度,开展一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识别之前的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指导修订完善设计方案、作业规程、操作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
2、新工艺、新设备安装使用前,由车间负责人、业务科室,重点对地质条件和隐蔽致灾因素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辨识,辨识评估结果用于完善设计方案,指导生产工艺选择、生产系统布置、设备选型、劳动组织确定等。
3、在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隐蔽致灾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由车间负责人、业务科室,重点对作业环境、生产过程、隐蔽致灾因素和设施设备运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一次专项评估,辨识评估结果用于指导重新编制或修订完善作业规程、操作规程。
(三)风险辨识评估方法
1、安全风险等级标准
由厂长牵头组织,在“企业安全风险预控”辨识标准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标准、规范以及公司规章制度确定的重大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标准,结合我厂实际,制定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标准,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其中:
重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主要系统损坏的。
较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但不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一般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但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低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损坏的。
2、安全风险评估
(1)每次风险辨识结束后,分别由厂长、各车间负责人,业务科室组织,针对各系统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按照厂制定的安全风险等级评定标准,建立一整套安全风险数据库、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汇总造册。要完善本系统安全风险档案,明确级别、管理状况、责任人、管控能力等基本情况,实行“一风险一档案”,并按照风险等级,用红、橙、黄、蓝等色彩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对现场辨识出现的不同类别安全风险,必须明确应急处置程序和措施,经评估存在不可控风险的,必须立即停止区域作业或停止设备运行,撤出危险区域人员,督促责任单位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重新进行评估并进行实时监控。
(2)各车间每次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定级结束后,要组织编写安全风险综合评估书,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
四、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1、根据安全风险评估,针对安全风险类型和等级,从高到低,分为“厂、车间、班组、岗位”四级,逐级分解落实到每级岗位和管理、作业员工身上,确保每一项风险都有人管理,有人监控,有人负责。
2、由厂长亲自组织实施,针对重大、较大安全风险,采取设计、替代、转移、隔离等技术、工程、管理手段,制定管控措施和工作方案,人员、资金要有保障,并在划定的重大、较大安全风险区域设定作业人数上限。
3、由厂长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月对评估出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检查分析,识别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季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下一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
4、由车间负责人牵头组织召开专题会,每周各专业系统针对本系统存在的每一项安全风险,从制度、管理、措施、装备、应急、责任、考核等方面逐一落实管控措施,组织对月度安全风险重点管控区域措施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落实管控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不断完善改进管控措施。
5、实时动态调整,高度关注生产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实时分析风险的管控能力变化,准确掌握实际存在的风险状况等级,并随着风险变化而随时升降等级,防止出现评级“终身制”,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五、安全风险公告警示及培训
1、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全厂要在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各车间安全员负责做好日常监督检查。
2、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培训科每半年至少组织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人员进行辨识评估专项培训;每年对全厂所有人员进行以、综合、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与本岗位相关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为主的教育培训,确保每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风险的基本特征及防范、应急措施。
3、各业务部门要探索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实现对安全风险的记录、跟踪、统计、监测和预警等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由各车间安全员及时将安全风险区域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受风险危害的相邻作业区域工段、班组、岗位。
六、考核办法
1、未按规定进行安全风险辨识活动的单位,考核主要负责人各200元;风险辨识不认真,辨识内容不清晰的,考核主要责任人100元;
2、车间针对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未按规定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并汇总造册的单位,考核主要负责人各200元;编制内容不全,编制不合格的,考核主要责任人100元。
3、各系统未按规定编写系统安全风险综合评估书的单位,罚单位主要负责人500元;编制内容不全,编制不合格的,罚单位主要责任人200元。
4、车间作业区域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编制不认真或弄虚作假的,罚单位主要负责人500元,罚主要责任人200元。
5、上岗段长、班组长每班交接班前未组织本班组岗位员工对重点工序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或未严格按照《安全管控现场点检表》现场监管的,考核段长、班组长各50元。
6、岗位员工上岗前未严格按照《安全管控现场点检表》对上岗区域进行安全风险辨识的,考核责任人20元;凡发现安全风险未及时处理并汇报的,考核责任人20元。
7、各车间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的结果未按要求进行跟踪落实闭合管理的,考核主要负责人100元。
9、各相关未按规定在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区域的显著位置,公告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管控责任人和主要管控措施的,考核责任主要负责人100元。
第五篇: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办法
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辨识、管控安全风险,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生产、建设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进行超前辨识、分析评估、分级管控的管理措施。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所属生产、建设单位(以下简称生产建设单位)。各生产、建设单位是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四条 各生产建设单位要成立以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辨识程序、评估方法、管控措施以及层级责任、考核奖惩等内容。
第五条 工作职责
(一)主要负责人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全面负责。
(二)分管负责人具体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三)安全负责人、安监部门具体负责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监督、管理、考核。
(四)专业副总工程师及业务科室负责具体实施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
(五)区队(车间)负责人具体负责作业区域的安全风险管控,班组负责实施重点工序的安全风险管控,岗位人员负责实施本岗位的安全风险管控。
第三章 安全风险辨识
第六条 综合辨识
(一)由主要负责人亲自组织,每季度抽调安全、技术、生产、机电等技术人员和专家,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结合本单位生产系统、设备设施、施工场所、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重点部位和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
(二)由分管负责人牵头组织,各专业系统每月结合本系统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以及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进行一次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
(三)区队(车间)负责人每周对作业区域开展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
(四)班组长每班对重点工序开展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五)岗位员工每班对上岗区域内的环境、设备、设施、劳动防护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第七条 专项辨识
(一)发生伤亡事故、涉险事故、出现重大事故隐患或全国其他煤矿发生重特大事故后,以及连续停工停产1个月以上复工复产前,由主要负责人亲自组织,从汲取事故教训和消除事故隐患的角度,开展一次针对性的专项辨识。
(二)生产系统、生产工艺、主要设施设备、地质条件、重大灾害因素等发生重大变化时,由分管负责人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对作业环境、生产过程、重大灾害因素和设施设备运行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开展一次专项辨识。
(三)特殊作业实施前,新技术、新材料试验或推广应用前,由分管负责人组织相关副总工程师、业务科室以及区队(车间)负责人对作业环境、工程技术、设备设施、现场操作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风险开展一次专项辨识。
第八条
安全风险辨识过程要突出遏制较大以上事故,煤矿要高度关注瓦斯、水害等重大安全风险或隐蔽致灾因素,对矿井管理、技术、装备、工艺、材料以及防范、应急措施等进行综合辨识评估分析;非煤要重点聚焦电力、化工、建筑施工等行业、领域的重大危险源、劳动密集型场所、八类特殊作业等进行辨识评估分析。
第四章 评定安全风险等级 第九条 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组织,依据国家标准、规范以及集团公司各专业委员会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标准,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标准,从高到低,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识。其中:
重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主要系统损坏的。较大风险: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但不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一般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但会降低主要系统性能或损坏的。
低风险:是指不会造成人员伤害和主要系统损坏的。第十条 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组织,依照安全风险等级评估标准,对辨识出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作业场所、受威胁人数、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确定安全风险类别、确定安全风险级别。
第十一条 由分管负责人组织,针对系统、场所、设备设施、作业类型等不同安全风险类别,结合本系统、本专业评估重点和重要程度,采用相应的风险评估方法确定安全风险等级。
第十二条 针对本系统安全风险和安全隐患,建立安全风险数据库、重大安全风险清单、绘制“红橙黄蓝”四色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汇总造册。对重大安全风险和重大安全隐患要及时汇报集团公司安委会和相关专业委员会办公室。
第十三条 对现场辨识出现的不同类别安全风险,必须明确应急处置程序,经评估存在不可控风险的,必须立即停止区域作业或停止设备运行,撤出危险区域人员,制定措施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再重新进行评估。
第十四条 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定级结束要编写安全风险综合评估书,明确辨识的时间和区域、存在的风险和等级、管控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做到“谁辨识、谁签字、谁负责”,存档备查。要完善安全风险档案,明确级别、管理状况、责任人、管控能力等基本情况,实行“一风险一档案”,并按照风险等级,用红、橙、黄、绿等色彩对档案进行分类管理。
第五章 实施分级管控
第十五条 科学划分管控等级,分级、分层、分类、分专业进行管控。要根据安全风险评定等级结果,针对安全风险类型和等级,逐一明确管控层级,从高到低,分为“主体单位、区队(车间)、班组、岗位”四级,建立可能引发事故的安全风险清单,逐级分解落实到每级岗位和管理、作业员工。第十六条 由分管负责人牵头,针对本专业系统每一项安全风险,从制度、管理、措施、装备、应急、责任、考核等方面逐一落实管控措施,并监督落实。
第十七条 检查分析
(一)由主要负责人牵头组织,每月对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和管控效果进行一次检查分析,识别安全风险辨识结果及管控措施是否存在漏洞、盲区,针对管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调整完善管控措施,并结合季度和专项安全风险辨识评估结果,布置下一月度安全风险管控重点。
(二)由分管负责人牵头,每旬组织对月度安全风险重点管控区域措施实施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分析,落实管控措施是否符合现场实际,不断完善改进管控措施。
(三)由安全负责人牵头,严格对照每一项安全风险的管控措施,抓好监督检查,确保管控措施严格落实到位。
(四)领导带班过程中,要跟踪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八条 突出管控重点,对重大危险源和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生产系统、生产区域、岗位实行重点管控,有针对性地开展监督检查等日常管控工作。
第十九条 实时动态调整,高度关注生产状况和危险源变化后的风险状况,动态评估、调整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实时分析风险的管控能力变化,准确掌握实际存在的风险状况等级,并随着风险变化而随时升降等级,防止出现评级“终身制”,确保安全风险始终处于受控范围内。
第六章 安全风险公告警示
第二十条 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公告制度,要在醒目位置和重点区域分别设置安全风险告知栏、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标明主要安全风险、可能引发事故隐患类别、事故后果、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报告方式等内容。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要设置明显警示标志,并强化危险源监测和预警。
第二十一条 加强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每季度至少组织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技术人员进行辨识评估专项培训;每半年至少对全员进行一次以安全风险、危险源辨识评估为主的教育培训,确保涉险岗位每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安全风险的基本特征及防范、应急措施。
第二十二条 加强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及时将安全风险区域的有关信息及应急处置措施告知相邻作业区域区队(车间)、班组、岗位。
第七章 检查考核
第二十三条 由集团公司安委办牵头组织,依照本办法,对生产经营建设单位进行百分制考核,考核结果与月度安全绩效工资挂钩,占月度基础工资的5%,月检查、月考核,经领导组审核后兑现。
第二十四条
考核以90分为基准分,每增减1分,奖罚月度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资的2%。
奖罚金额=基础工资×5%×(得分-90)×2%。
第二十五条 子公司生产建设单位的奖罚从子公司安全保证金中列支,直属、直管生产建设单位奖罚从本单位工资中列支。
第八章 附则
第二十六条 各子公司、煤矿、非煤生产单位依照本办法,建立本单位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办法,认真推进。
第二十七条 解释权属集团公司,2017年1月1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