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市积极探索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无害化处理
衡阳市积极探索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无害化处理
随着规模养殖的发展,出现了养殖业污染物汇积,畜禽养殖业污染源已成为我市农村主要面源污染之一,畜牧水产部门高度重视,将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无害化处理列入重要工作内容,并在实践中探索推进。
一、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无害化处理情况
(一)畜禽粪污的无害化处理。我市养殖业污染物主要是畜禽粪尿、冲栏污水。我们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生态化原则,以管促治,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将畜禽粪污转化为种植业可利用的资源和可供人类利用的能源,实现种养配套、农牧结合,促进了养殖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经测算,今年上半年全市共出栏生猪456.48万头,产生粪污802.79万吨;存笼蛋鸡405.49万羽,产生粪污15.66万吨;出笼肉鸡4415.32万羽,产生粪污109.60万吨;出栏牛3.63万头,产生粪污74.37万吨。养殖业粪污总量为1002.42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0.68万吨,粪污综合利用537.7万吨,比上年增加了61.66万吨,粪污排放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72.34万吨。
(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我们指导和监督畜禽养殖场(户)严格按照农业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3]24号)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要求规模养殖场建设防渗漏的化尸窖,要求专业养殖户和散养户对病死动物进行掩埋,并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严格执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现场监督和登记记录制度,养殖场(户)进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 必须有乡镇动物防疫员或村动物防疫员到场监督,并建立无害化处理档案,对于未经动物防疫人员现场确认的或没有无害化处理记录的,不能享受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补助,从源头上杜绝了病死动物随意丢失污染环境。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以科学的规划布局为前提推进无害化处理。我们协助各县市区政府制定了养殖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合理设立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对饮用水源地、湘江干支流、风景名胜区和居民居住区进行重点保护。我们制定了《衡阳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规模养殖场无害化处理实施方案》(衡牧渔字[2012]84号),提出了对现有的畜禽规模养殖场污染源无害化处理实施“3155”工程计划,明确用五年时间完成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家禽500羽以上、牛5头以上、羊50只以上养殖场污染源的无害化处理工作,分步制定实施方案,逐年与各县市区签订责任状,分批实施畜禽养殖场污染源无害化处理。对新建的畜禽养殖场提出了严格的准入条件,要求新建的养殖场应当建到远离城市、工业区、人口密集区、主要交通干道、水源地、湘江支干流,距离农田、果园、菜地、林地或鱼池较近,便于粪污就近利用的地方。建议新建的畜禽养殖场在发展模式上,把畜禽养殖与种植业、林业结合起来,实现生态养殖;在养殖场建设上,按照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要求,建好标准化猪舍,并同步建设好雨污分离、干湿分离、多级沉淀、沼气工程、生物氧化塘等无害化处理设施。
(二)以有力的项目实施为抓手推进无害化处理。2012年以来,我市从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中拿出30%专门用于粪污治理。2013年全市共实施了98个养殖业粪污治理项目,总投资 2 2887.35万元,截至10月份,已经完成投资2040万元,新建排污沟65000米、排污管道9500米、污水处理池19850立方米、氧化塘26口、化尸窖2850立方米,建成雨污分离猪舍87栋、封闭防渗漏干粪池14500立方米。项目实施带动了畜禽养殖户主动治污的积极性,促进了全市养殖业污染源无害化处理工作的开展,全市53.4%的畜禽养殖户采用了干清粪工艺,25.6%的规模养殖场实施了雨污分离,29.8%的规模养殖场建设了沼气工程,76.5%的规模养殖场建设了沉淀池,49.6%的规模养殖场建设了干粪池。
(三)以高效的综合利用为主导推进无害化处理。根据我市养殖场的实际,我们因地制宜进行分类指导。畜禽养殖场在畜牧水产部门的指导下,坚持综合利用优先,设施处理为辅的方针,形成了“果(林、菜、茶)园养猪”、“猪—沼—果(稻、林、菜、茶)”、“猪—沼—氧化塘—鱼塘(稻田)”、“猪—沼—蚯蚓—甲鱼”、生物发酵床饲养、有机肥加工生产、工厂化处理、“果园养鸡,稻田养鸭”、“牛、羊—牧草—鱼(牛、羊)”等九种生态环保养殖新模式。
(四)以实用的节能减排技术为依托推进无害化处理。我们在全市推广应用“源头控制、中间削减、末端处理”节能减排技术。通过科学选址、合理布局,建设雨水收集明渠和污水排放暗沟,从源头上控制污水产生的数量;推行畜禽养殖良种化、饲料配比均衡化等养殖技术,改水冲粪、水泡粪为干清粪,控制冲栏次数和用水量,从养殖过程中削减粪污排放量;建设沼气工程,将收集的污水转化为沼气,用于烧水、煮饭、取暖或发电,沼渣沼液用作有机肥,实现资源化利用,不能完全利用的沼液,通过 3 多级深淀、生物氧化塘处理或者工厂化处理实现达标排放。
(五)以坚强的组织领导为保障推进无害化处理。我们成立了以市农办主任任顾问、畜牧水产局局长任组长,市农办和市畜牧水产局相关业务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养殖业污染源无害化处理工作组。工作组整密配合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在全市农村广泛开展无害化处理宣传、集中整治、督查考核,建立了市、县、乡三级工作协调机构,形成了政府引导、职能部门齐抓共管、人民群众主动参与的良好氛围,促进了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无害化处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我市畜禽养殖污染源无害化处理虽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这项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污染源还末得到根本控制,无害化处理工作还面临资金严重短缺、思想观念转变缓慢、处理技术不完善、养殖场升级改造困难等多方面问题。同时,我们认为畜禽养殖对环境造成污染是养殖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毕竟养殖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老百姓的“菜篮子”,养殖业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也将是一项长期任务。我们将以积极的心态、科学发展的眼光、扎实有效的措施,逐步协调推进养殖业发展与无害化处理工作,达到既不限制养殖业发展,又能实现畜禽污染物无害化处理及综合利用,实现畜禽养殖与农村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第二篇:关于畜禽养殖业污染源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捷产业园区畜禽养殖业污染源的调查报告 根据渤海新区环保局的通知精神,我局工作人员着眼于我区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现状,利用三天时间对我区下辖村队的生猪养殖、奶牛养殖和肉鸡养殖产业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现将我局的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区畜禽养殖产业的基本情况
目前,我区的畜禽养殖产业主要包括肉鸡养殖、奶牛养殖和生猪养殖。
(一)生猪生产现状。近两年来,我区生猪养殖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由于猪肉价格的不理想和猪瘟疫情的影响,养殖户分别减少了生猪的养殖数量或者放弃了生猪养殖。现在中捷地区的生猪养殖产业不能形成规模化发展,养殖户相对比较分散。以五队、王肖庄、刘官庄的养殖数量居多(每个村在400头左右),其余地区养殖户和养殖数量均偏少。
(二)奶牛生产现状。目前我区奶牛的养殖规模和数量相对比较固定,略有减少的趋势。其中较大原因是乳品出售渠道太过单一,乳品加工企业发展不景气,养殖户的信心受到了影响。我区的奶牛产业分布相对集中,大多集中在中捷场部附近的几个村队。
(三)肉鸡养殖现状。近些年来,我区的肉鸡养殖产业取得了平稳较快的发展。目前我区已经建立了4个比较大的养殖小区,每个养殖小区棚数达到了20个左右,虽布局分散,但各成规模。由于肉鸡的需求量持续坚挺,养殖户大多有扩大养殖规模的意向。
二、畜禽污染源现状及治理情况
通过调查,我局发现如下问题:
(一)水体污染。虽然畜禽养殖产业的需水量不大,用水大多用于畜禽的日常饮水和冲洗圈舍,但是畜禽尿液和冲洗圈舍的污水大都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流入了养殖场附近的小河沟。而这些小河沟大多为死水,污水不能排走,长期的排
放,使得附近的小河沟大多污浊不堪,有恶臭。
(二)固废污染。毫无疑问畜禽粪便是畜禽养殖产业最大的污染源。目前肉鸡养殖户和生猪养殖户处理粪便的方式就是贩卖给羊儿庄等地的收购商贩,由商贩经过加工后贩卖给山东等地的菜农。而奶牛粪便由于其有机物质相对较少,粪便大多用于黄骅港等地的园林绿化,或者由养殖场附近的农户拉走用做农业用肥。虽然都有处理粪便的途径,但是由于清运的不及时(生猪养殖和肉鸡养殖平均每两个月清走一次;奶牛粪便的清运主要看需求,粪便堆积时间相对较长一点,清理时间不固定),粪便在养殖场附近堆放期间,很容易发酵,产生难闻的气味。在夏秋季节还容易滋生蚊虫、苍蝇,再加上养殖场大多建立在村队的周边,对附近的居民多少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三)监管缺失。目前中捷建立的畜禽养殖场大多未在我局备案,建立养殖场之初也未在我局履行环保手续,这就为以后的环境监察执法和环境治理上留下了隐患:一是,畜禽养殖场成立之初未对养殖户进行限制,成立之后再限制会很难;二是,环保部门在畜禽养殖场成立之初未涉及养殖场的审批,使得养殖户对环保部门很陌生,对环保执法很陌生,环境保护意识淡薄。
三、下一步措施及其建议
通过以上调查,我局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刻思考,提出如下合理化建议:
(一)针对粪便清运的不及时的状况,渤海新区或者中捷产业园区是否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畜禽养殖粪便的收集、加工和出售,使得粪便能够得到日日清理。
(二)是否可以为养殖户免费安装沼气设备。对于为什么“免费”,我局认为有以下两点原因:一是,目前畜禽粪便可以出售,安装沼气的益处是否能做到与粪便出售一致。拿肉鸡养殖为例,一个棚养一批鸡产生的粪便可以卖到800元左右,按一年养5批鸡算,一个棚一年的粪便收益在4000元左右;二是,由
于我区的地理位置,冬季特别寒冷,这就影响了沼气设备的产气量,安装沼气设备后的养殖大棚是否可以不用锅炉设备还是一个疑问。
(三)针对目前我区养殖产业的分布比较分散、发展无序的状况,是不是能制定一个合理的规划,使得养殖产业能够形成规模化发展。
(四)针对环保监管的缺失,是不是能够要求以后新建的养殖场经过环保审批后再行设立。
第三篇:畜禽养殖业成为农业污染源之首
环境保护部:畜禽养殖业成为农业污染源之首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2010年12月05日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呼和浩特12月5日电(记者 张玥)12月5日,环境保护部组织全国各省区市环保部门代表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召开全国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培训班,共同探讨统筹农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专业户)的畜禽粪便产生量为2.43亿吨,尿液产生量为1.63亿吨,已居农业污染源之首,且已成为部分水体水质恶化的重要污染源,严重影响村镇人居环境和人体健康。
据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资料,动物传染给人的人畜共患传染病达90多种。
环境保护部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司的黄小赠处长介绍说,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现阶段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相关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滞后,管理机制不健全;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无法实施有效治理和监管;技术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基层管理人员缺乏等。目前,开展对农村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和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减排已纳入“十二五”重点规划,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地方性法规和制度,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治理行动。
第四篇: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制度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制度
1、规模养殖场应该严格按照动物无害化处理规程进行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
2、病死和死因不明的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应该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
3、无害化处理措施以尽量减少损失,保护环境,不污染空气、土壤和水源为原则。
4、无害化处理方式一般为高温、深埋和销毁。
5、采取深埋的无害化处理场所应在感染的饲养场内或附近,远离居民区、水源、泄洪区和交通要道,并严格执行各种病死畜禽的技术处置规程。
6、对污染的饲料、排泄物和杂物等物品,也应喷洒消毒剂后与尸体共同深埋。
7、无法采取深埋方式处理时,采用焚烧处理。焚烧时应符合环境要求。
检 疫 申 报 制 度
一、为有效防控动物疫病,维护公共卫生安全,规模养殖场的动物在离开养殖场前必须实行产地检疫申报。
二、规模养殖场的动物在出场前2-3天应向当地乡镇畜牧兽医站申报动物产地检疫。种畜禽调运前应当提前15天申报检疫并实行严格的隔离观察制度。
三、申报检疫的动物必须经强制免疫和佩戴动物标识,养殖档案、免疫档案健全,方可申报。
四、规模养殖场的动物经乡镇畜牧兽医站检疫人员检疫合格后方可出场。
五、运输动物的车辆装载前和卸载后应清洗消毒,并取得动物运载工具消毒证明。
六、货主凭动物产地检疫证明和消毒证明运输、经营,调离黎城县的动物需凭动物产地检疫证明到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换取动物出县境检疫证明。
七、未经检疫的动物禁止调离本场,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实行隔离观察、治疗。
八、申报产地检疫数作为项目申报核定出栏数的重要依据。
九、违反上述规定将按《动物防疫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罚。南贾镇动物防疫消毒制度
为了加强动物防疫消毒管理,规范消毒程序,防止动物疫病传播,保护人体健康,根据《山西省动物防疫条例》和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生产、经营动物、动物产品的单位和个人,按照防疫要求、建立健全消毒制度,并认真执行。
二、生产、经营动物、动物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定期进行预防性消毒。畜禽养殖场要对圈舍、用具、仓库、通道每周进行一次预防性消毒。场地、待屠宰圈、隔离场所、屠宰场加工车间、工作台面、屠宰用具每周消毒一次。畜禽交易市场每半月消毒一次,消毒程序严格按照《山西省动物防疫消毒操作规程》进行。
三、运输动物、动物产品的车辆装前、卸后消毒由当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负责实施。
四、发生动物疫情时,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按照一、二类传染病发生的消毒规程,赴现场进行消毒。
五、防疫消毒药品和器械必须从正规生产厂家购进。必须使用2种以上消毒药品交替消毒,并定期监测消毒效果。
六、每次消毒完都要详细记录好,消毒日期,消毒药品名称等。
七、对违反本制度的单位和个人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山西省动物防疫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免 疫 制 度
1.畜牧兽医中心站包村包场户人员及村级动物防疫员具体实施畜禽免疫工作,按部位、剂量、程序实施免疫。
2.免疫工作开展的同时要加施畜禽标识、发放免疫证卡及填写免疫档案;
3.强制免疫所需疫苗由疫控中心统一供应,免疫程序按照农业部要求进行,免疫剂量、免疫部位等要符合技术要求标准;
4.强制免疫应免率要保证常年维持在100%;
5.强制免疫过敏死亡的畜禽畜牧兽医站包村(场)人员要及时拍照、畜主要及时开具村委会证明,同时上报县疫控中心。
南贾镇动物免疫标识使用制度
一、动物免疫标识,包括耳标、免疫证明(卡)和免疫档案。
二、免疫耳标由县畜牧兽医中心统一发放,固定在牲畜的左耳上,拆卸后决不能重复使用。
三、免疫证明(卡)统一使用农业部规定的《动物免疫证》,由防疫人员认真填写、编号、签名。
四、免疫档案应及时、规范填写,妥善保存。
五、牛、羊、猪必须进行免疫标识。认真实行一畜一标一证一档,做到县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场(户),场(户)不漏畜。在实际操作中根据具体情况对怀孕母畜、仔畜、病畜适当缓免。
六、在实施检疫时,检疫员必须凭免疫证明和免疫标识办理产地检疫证,严格执行一畜一证,证随畜走。对没有免疫标识或者不符合规定的,不得出具检疫合格证明,没有免疫标识的动物禁止屠宰、运输和上市交易。
七、所有饲养、经营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国家规定的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及时进行动物免疫接种和消毒,并进行免疫标识,畜主要主动配合工作,不按规定进行计划免疫的畜主,将根据《动物防疫法》及《山西省动物防疫条例》有关规定依法进行处理。
兽医室管理制度
一、坚决服从县级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贯彻执行公司的一切规章制度。
二、恪守职业道德,养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三、保持室内外清洁、卫生,医疗器械及时清洗消毒。
四、必须经常保持兽医室的卫生,任何人不准在内吸烟。
五、严格执行例会制度,所有从业人员按规定定时学习,集中讨论专业知识。
六、实行专人分管制度,分管人员每日必须认真巡视所分管圈舍,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对于处理有困难的要及时请示报告。
七、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坚持认真登记病历。工作人员应仔细查对处方药品,注意配伍禁忌。
八、兽医全体工作人员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不准迟到早退、无故旷工,有事外出时要把自己手头遗留的问题向主管交待清楚,以免耽误工作。
九、树立良好的道德风范,爱护公共财物,对医疗器械要妥善保管、精心使用,以免损坏丢失,节约使用药品,不得将领用的药品随意乱扔乱放。
十、齐心协力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把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
兽药使用管理制度
一、严格遵守《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饲料生产企业审查办法》、《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严把兽药饲料产品质量关,对所使用的兽药饲料产品要从正规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企业购进,进货时严格审查产品相关生产许可证、质量检验合格报告、产品标签等内容,确保产品质量。
三、建立健全兽药饲料产品进货、使用登记备案制度,对兽药饲料的购进、使用和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如实记录下来,为溯源制度的实施打好基础。
四、不使用假劣兽药、人用药物、违禁药物、非法兽用生物制品和其它违禁物质。不使用假劣饲料和“瘦肉精”、“蛋白精”、安定等违禁物质;发现有使用、经销“瘦肉精”、“蛋白精”、安定等违禁物质和假劣饲料的行为,及时向兽药饲料主管部门举报。
五、严格执行《农业部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农业部193号公告)、《部分国家及地区明令禁用或重点监控的兽药及其它化合物清单》(农业部265号公告)、《兽药国家标准和部分品种的停药期规定》(农业部278号公告)、《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农业部168号公告)、《兽药地方标准废止目录》(农业部560号公告)、《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农业部658号公告)等兽药饲料管理规定,确保安全用药。
六、严格依法使用兽药饲料产品,自觉接受上级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和质量抽检。
疫苗使用管理制度
一、认真贯彻执行《兽用生物制品管理办法》
二、严格按照疫苗说明的要求条件进行保存,并按不同品种、有效期分类存放,不得混杂乱放。
三、要具有与贮存疫苗数量相适应的冷藏设备(低温冰箱、普通冰箱、冷库),防疫员必须配备便携式疫苗箱。
四、坚持疫苗入库、发放登记制度,认真填写好疫苗来源、生产厂家、批号、规格、生产日期、领用人签字、领取发放日期等内容。
五、强制免疫疫苗供应由县畜牧兽医中心统一供应,不得擅自购入和使用。
六、严禁使用过期、失效和假劣疫苗。
七、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规定使用疫苗。
八、对违反以上规定的,县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一经查实要严肃处理;对引发疫情的,严格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第五篇: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制度
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制度
为保障奶牛的健康安全和牛奶的质量安全,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防止动物疫病的传播,制定本制度。
一、严格按照动物无害化处理规程进行病死畜(禽)的无害化处理。
二、病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的无害化处理应在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
三、无害化措施以尽量减少损失,保护环境,不污染空气、土壤和水源为原则。
四、无害化处理的方式一般为高温、深埋和销毁。
五、采取深埋的无害化处理场所应在感染的饲养场内或附近,远离居民区、水源、泄洪区和交通要道。
六、对污染的饲料、排泄物和杂物等物品,也应喷洒消毒剂后与尸体共同深埋。
七、无法采取深埋方法处理时,采用焚烧处理。焚烧时应符合环境要求。
常州红梅乳业有限公司
奶牛事业部
201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