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气象简答题
第一章、1.农业气象研究对象和方法?
答:对象: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过程对农业气象条件的要求与反应;农业生产对象和农业技术措施对农业气象条件的反馈作用。
方法:分期播种法、地理播种法、田间实验法、植物人工气候室法、统计学方法、数理模拟方法、遥感法
2.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层的依据,可分为哪几层?
答:五层;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3.对流层的特点:
①集中了大约80%的大气质量和几乎所有水份。②气温随高度的增高而降低。③空气具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④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第二章、1.昼夜长短变化和季节更替的根本原因
答:地球昼夜不停地进行着两个基本运动:一是绕自身轴的运动为自转,产生昼夜交替。二是绕太阳的运动为公转,产生了四季轮换!
2.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年变化和随纬度的变化
答:一天中早晨,h最小,然后h慢慢的增大,中午时h最大,然后h又慢慢地减小,到傍晚时h又变到最小。
一年中,北半球在夏至日h最大,然后慢慢减小,冬至日h最小,然后又向夏至日慢慢增大。在南半球则相反。太阳高度角在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极圈和北极圈内最小。
3.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式?
答: h正午=90°-φ+σ(б=23.5sinN’.Ф为观测点纬度。N为距春分日或秋分日最近的总天数)4.昼长随季节、纬度的变化规律?
答:北半球:季节:夏半年(春分---秋分)昼长都>12 小时;冬半年(秋分---春分)昼长<12小时
纬度:夏半年昼长随纬度的增高而增长,在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冬半年昼长随纬度的增加而缩短,在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5.辐射平衡方程,影响辐射平衡的因素?
答:平衡方程:Q=S'+D S'为太阳直接辐射强度,D为天空散射辐射强度,影响因素: 太阳高度(h),大气透明度(P),大气量(m),纬度,海拔,坡度,云 6.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强度的因素
答: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大气量、纬度、海拔、坡度、云、7.太阳辐射和农业生产的关系(光谱成分、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对植物的影响)? 答:紫外辐射:抑制作物生长,杀死病菌孢子。可增加果实含糖量,促进果实成熟
可见光辐射:可见光能被细胞中的叶绿素吸收,进行光合作用。其中的蓝紫光作用下的光合产物,蛋白质较多,红橙光作用下的光合产物,碳水化合物较多
红外辐射:红外辐射对植物的光周期有作用
日照时间与农业:根据对日长的反应可分三类:短日照型、长日照型和日中性植物。短日照品种只有当日长短于某一临界值时,才会开花,否则不会开花。日长越短,发育越快,开花越早,长日照品种则相反
光照度与农业: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有的植物喜欢充足的光照,有的则喜阴凉,有的植物阴阳都可以。第三章、8.地面热量平衡方程,各项的意义?
答:R=P+B+LE R:辐射差额,为土壤吸收的净辐射热量。P:土壤和空气间的热交换量。B:土壤分子传热导通量。
LE:水相变化时地表面得、失的热量。9.影响温度变化的因子主要有哪些?
答:土壤温度、土壤颜色、土壤机械组成和腐殖质、地面覆盖物、地形和天气条件 10.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特点
答: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特点:土表温度日较差最大,越向深层越小,白天吸热越多的地区和季节,向下传递的热量多,日变化消失层深。年变化:土壤的年变化随深层的增加而减小,随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一年地面太阳的辐射总量变化不大,11.比较:山顶与山谷温度的日变化,水体与陆地温度的日变化
答:水体:日变化中,水面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15—16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后2—3h。年变化中,水面温度极值出现的时间,深水湖和内海要比陆地滞后一个月左右。水面最高温度出现在8月;最低温度出现在2—3月。水面温度日较差和年较差都比地面温度要小。
地面:白天日出后温度上升。12时,地面储存热量还在增加,地温继续升高到了午后一定时间以后,地表温度开始下降。13时地面温度最高。
12.用地面热量平衡方程解释沙漠空气温度变化特点
答:在干燥的沙漠地区,因蒸发耗热少,白天和夏天温度高,温差大。13.温度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植物的三基点温度、农业界限温度植物的影响)
答:三基本点的影响:植物,变温动物和微生物都是在某种适温下生命活动最为活跃,在最低,最高温度以外生物停止生长发育,但能维持生命。超出这范围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和死亡。农业界限温度:其标志着某些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开始,转折或终止的日平均温度。14.积温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
答:应用:1农业气候热量资源的分析。2作物引种的科学依据。3农业气象预报服务
局限性: 第四章、15.土壤蒸发的过程、影响因素及防止蒸发的方法
答:土壤蒸发的过程是通过两种不同过程来完成的,一种是蒸发直接发生在土壤表面,另一种是水分在土壤中某层次进行蒸发之后,水汽通过土壤的空隙到达表面逸出土表。影响因素: 主要取决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结构。防止蒸发:保持土壤有效水分,在土壤变干以前可以扒松表土,以切断毛细血管,使土壤水分的蒸发由第一种过程变为第二种过程,以保持下层的土壤水分。为了进一步保持土壤水分,在表土扒松后,在进行镇压,将松土层压紧,又减少了表层的孔隙度。16.降水形成的条件和过程、答:降水形成的条件: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使气块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三是要有较多的凝结核。过程:水汽在上升过程中,因周围气压逐渐降低,体积膨胀,温度降低而逐渐变为细小的水滴或冰晶漂浮在空中形成云。当云滴增大到能克服空气的阻力和上升气流的顶托,且在降落时不被蒸发掉才能形成降水。水汽分子在云滴表面上的凝聚,称为凝结增大,大小云滴在不断运动中的合并,称为碰并增大。
17.霜、雾形成的有利条件
答:霜、雾形成的有利条件:晴朗、微风的夜间
18.水分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水分对植物的作用、空气湿度和降水对植物的影响)
答:(1)水分环境的好坏对植物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用大气相对湿度来衡量,75%-80%最适宜.(2)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只有在水分的参与下,作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3)水是作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4)水分起着植物体内养分和有机物质的输送作用。
(5)水分可调节植物的体温。
(6)水分能维持植物细胞及组织的紧张度,使植物各种生理活动得以正常开展。
(7)空气湿度主要影响作物蒸腾速率。
(8)土壤湿度影响作物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
第五、六章:
19.单一热力环流摸式的形成过程(山谷风、海陆风的形成过程)
答:
一、海陆风的形成过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不同,白天,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地上的气温比海洋高,因而形成局地环流,下层风由海风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间,陆地降温快,地面冷却,而海面降温慢,海面气温高于陆地,产生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自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海风与陆风一天之内的风向交替形成海陆风。
二、山谷风的形成过程:在山区,白天日出后,山坡受热,其上空气增温快,而同一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距地面较远,增温较快,于是暖空气沿山坡上升,风由山谷吹向山坡,形成谷风;夜间辐射冷却,气温迅速降低,而同一高度山谷上空的空气冷却缓慢,于是山坡上的空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山谷,形成山风,谷风与山风一天之内的风向交替形成山谷风。
20.季风的形成过程
答:在不同的地球表面中,海洋和陆地面积大,物理性质极不相同,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大陆温度变化快,海洋温度变化慢,同纬度地区冬季海洋比大陆温度高,夏季大陆比海洋温度高。这种海洋和陆地之间冬夏季的热力差异,从而形成季风。
21.三圈环流的形成,并解释赤道地区多雨,沙漠多分布在副热带地区的原因
(1)
答:三圈环流指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由于赤道地区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高空气压较高,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又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运动至北纬30度时便堆积下沉,使该地区地表气压较高,又该地区位于副热带,故形成副热带高压。赤道地区地表气压较低,于是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表,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低纬环流。在地表,副热带高压地区的气压较高,因此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在极地地区,由于气温低,气流收缩下沉,气压高,气流向赤道方向流动。来自极地的气流和来自副热带的气流在60度附近相遇,形成了锋面,称作极锋。此地区气流被迫抬升,因此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气流抬升后,在高空分流,向副热带以及极地流动,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2)赤道两侧的气流是上升的,因而这里是地球上云、雨最多的地带。30°附近副热带地区的气流是下沉的,因而这一带少雨又干旱,多沙漠分布。29.解释“通风”在种植业中的重要性
(1)风能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等成分的交换,使作物群体内部的空气不断更新,对植株间二氧化碳、温度、水汽的调节有重要作用。适当的风,还能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2)适当的风速能提高植物的蒸腾作用。
(3)作物的种植结构、密植程度等与通风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论何种作物,适度的风力对密植作物群体中水分输送、热量输送及二氧化碳输送都有着中意的条件作用。(4)风作为载物还对植物花粉受精有一定的辅助作用。第七章、22.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气团,各气团影响下的天气征?锋的分类,各锋面天气特征? 答:(1)来自西伯利亚、蒙古地区的变性极地大陆气团,或称变性西伯利亚气团。(2)来自热带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海洋气团,又称热带太平洋气团。
(3)来自欧洲大陆副热带地区的热带大陆气团,在夏季影响我国西部地区,有时也可影响到华北。
(4)来自印度洋的赤道气团,又称季风气团,夏季可影响到我国华南地区,并造成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大量的降水。
23.气旋、反气旋天气特征?
答:反气旋的天气由于所处的发展阶段、气团性质和所在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点。通常在反气旋的中心附近,下沉气流强,天气晴朗。反气旋的外围往往有锋面存在,为阴雨天气。气旋的天气特征:
气旋一般为坏天气,为阴雨天气。
24.副热带高压的天气特征,活动和我国夏季天气的关系? 答:当副高长时间控制某一地区时,往往会造成干旱,如长江流域7、8月份经常出现的高温酷暑和伏旱。当副高的季节性南北移动出现异于常年的不正常变动时,往往造成我国东部地区的旱涝灾害。如1954、1991、1998年副高脊线长时间徘徊于20°~25°N,雨季长期稳定在江淮流域,造成江淮流域夏季洪涝。南亚高压是北半球夏季对流层上部最强大、最稳定的控制性环流系统,对夏季我国大范围旱涝分布及亚洲天气都有重大影响。25.热带气旋的分类、结构和天气、形成条件
答:热带气旋是根据接近风暴中心之最高持续风力加以分类的。分为六类: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烈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热带气旋的结构一个成熟的热带气旋有以下的部分:地面低压、暖心、中心密集云层区、台风眼、风眼墙、螺旋雨带、外散环流。热带气旋形成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广阔的暖洋面,海水温度在26.6°C以上,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2)对流层风速的垂直切变小,有利于热量聚集(3)地转参数f大于一定值(纬度大于5°的地区),有利于形成强大的低压涡旋(4)热带存在低层扰动,提供持续的质量、动量和水汽输入。26.热带气旋的源地、移动路径、危害及防御措施?
答:主要发生在三个海域,北半球有北太平洋西部和东部、北大西洋西部、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南半球有南太平洋西部、南印度洋东部和西部。热带气旋移动路径随季节而有所不同,一般盛夏季节多为西北路径,春秋季多为西移路径和转向路径。有的在移动过程中有左右摆动、停滞、打转等现象,称为特殊路径或异常路径。台风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登陆后常造成风灾、洪涝灾和风暴潮,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均居全球主要自然灾害之首。台风的防御和减灾措施主要有:1.利用卫星遥感和雷达加强监测预报,修筑完善海堤防风系统,营造沿海防护林,减轻海浪的拍击,保护海堤安全。2.营造完整的农田防护林网,提高农田林网防风效能。3.台风危害多发区应加强农田排水渠系建设,减小由于台风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发生机率。4.采取防风栽培,合理布局作物以避开台风的影响,选择抗风矮秆品种,减轻台风损失。5.建立相应的防御台风的机构,指定应急和防灾措施。第八章、27.我国干旱的地区分布规律、指标及防御措施
答:地区分布规律:黄淮海地区的受灾面积约占全国受灾和成灾面积的二分之一,是干旱最频繁和最严重的地区;其次是长江流域和西南。西北地区降水量稀少,但主要是绿洲灌溉农业,受当年降水多少影响不大,干旱次数和面积反而较小。
指标:气象上通常将降水量的多少作为干旱的指标,其中常用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来表示某地某时段内降水量与常年的偏离程度并以此衡量干旱是否发生及干旱的程度。防御措施:很多,在课本213页。
28.我国洪涝的分布规律、指标及防御措施
分布规律:东部洪涝灾害发生最多,云贵、青藏高原,西北、内蒙古等地区最少。其频繁程度与地区降水变率大小及不合理农事活动有关,是自然和社会综合作用的结果。指标:P215.防御措施:P219.29.低温危害的防御措施 措施:P202、P204、P207 第九、十章:
30.气候形成的因素,气候四季的划分方法
答:因素:
1、太阳辐射;
2、宇宙地球物理因子;
3、下垫面;
4、大气环流
5、人类活动
划分方法:
31.比较:海洋性与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的特点
答:海洋性气候特点:夏季凉爽,冬季温和,秋温高于春温。最冷月和最热月落后大陆性气候一个月,年、日气温较差小,云雾多,日照小,太阳辐射弱。降水丰沛,季节分配均匀,变率小。大陆性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春温高于秋温。1月最冷,7月最热,年、日温较差大。日照丰富,相对湿度小,云雾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变率大。季风气候的特点:风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高温多雨,富有海洋性;冬季寒冷干燥,具有大陆性。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在副热带和暖温带的大陆东岸,尤以亚洲东南部最为显著。
地中海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暖多雨。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区在副热带和暖温带的大陆西岸,以欧亚非三洲之间的地中海周围地区最为鲜明。32.中国气候的特点
答:①季风性显著;②大陆性强烈(主要表现为:气温的年、日变化大;冬季寒冷,南北温差悬殊,夏季炎热,全国气温普遍较高。最冷月多出现在1月份,最热月多出现在7月份;南、北温差冬季远大于夏季;春温高于秋温。)第十一章、33.气候资源的特点
答:①人类共有、②易变化、③空间分布不均匀、④目前人类以适应和利用气候资源为主 34.农业气候资源的特征
答:①无限的循环性与单位时间的有限性;②波动性和相对的稳定性;③具有区域差异性和相似性;④农业气候资源是一个综合概念,要素之间具有的整体性和不可取代性;⑤二重性;⑥农业气候资源的可改造性;⑦有值无价性
35.作物气候资源分析的内容
答:①分析不同作物对光,热,水的要求和反应,以及当地气候资源的满足程度的分析评价。
②进行农作物光能潜力和光热生产潜力或气候生产力的分析,并提出发挥作物生产潜力提高气候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以措施。
③进行作物生育动态和群体结构与气候资源关系的规律性分析。为稳产高产提供科学依据。
④进行农业措施的农业气候分析。如播种期,收获期,中耕和灌溉的气象效应的农业气候分析。
⑤进行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的气象效应分析。36.对农业气候资料的一般要求
答:①准确性。就是资料的可靠性、精确性。可靠性是指资料能反映真实的客观情况;精确性是指资料的精确程度。
②均一性。资料的一致性,连贯性。
③代表性。资料要能反映所研究地区的一般情况。
④比较性。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资料进行比较时,要能真正反映地区间和时期间的差异。实验部分、37.使用照度计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
(一)光电池的方位保持一致;
(二)避免外界环境对光电池的影响;
(三)光电池不能放在光下太久。38.照度计测量光照度的原理
答:光电效应原理。当光线投射到光电池上时,光电池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反映在电流表上,电流强度与光照度成正比。
39.最高温度表与最低温度表的调整方法
答:①最高温度表的调整方法:用手握住表身中部。球部向下,手臂伸直,稍离身体向前后甩动,直到毛细管水银柱示数接近当时的普通温度。
②最低温度表的调整方法:将感应球部向上抬起,表身倾斜使游标滑动回到毛细管酒精柱的顶端。40.温度观测的注意事项
答:熟悉仪器的刻度;避免视差;动作迅速(同时注意务使头、手等接近温度表感应球部,并尽量不要对着温度表呼吸);复读;保持仪器清洁。41.干湿表法测空气湿度原理
答:空气未饱和时,湿球纱布水分的蒸发;空气湿度越小,湿球纱布水分蒸发越快,反之越慢。42.保证率定义及意义
答:①定义:在某一时段内,某一气象要素值高于或低于某一界限的频率的总和。
②意义:用于说明
第二篇:气象简答题1
第一章、1.农业气象研究对象和方法?
答:对象: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过程对农业气象条件的要求与反应;农业生产对象和农业技术措施对农业气象条件的反馈作用。
方法:分期播种法、地理播种法、田间实验法、植物人工气候室法、统计学方法、数理模拟方法、遥感法
2.大气在铅直方向上分层的依据,可分为哪几层?
答:五层;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散逸层 3.对流层的特点:
①集中了大约80%的大气质量和几乎所有水份。②气温随高度的增高而降低。③空气具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④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第二章、1.昼夜长短变化和季节更替的根本原因
答:地球昼夜不停地进行着两个基本运动:一是绕自身轴的运动为自转,产生昼夜交替。二是绕太阳的运动为公转,产生了四季轮换!
2.太阳高度角的日变化、年变化和随纬度的变化
答:一天中早晨,h最小,然后h慢慢的增大,中午时h最大,然后h又慢慢地减小,到傍晚时h又变到最小。
一年中,北半球在夏至日h最大,然后慢慢减小,冬至日h最小,然后又向夏至日慢慢增大。在南半球则相反。太阳高度角在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之间最大,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南极圈和北极圈内最小。
3.正午时刻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式?
答: h正午=90°-φ+σ(б=23.5sinN’.Ф为观测点纬度。N为距春分日或秋分日最近的总天数)4.昼长随季节、纬度的变化规律?
答:北半球:季节:夏半年(春分---秋分)昼长都>12 小时;冬半年(秋分---春分)昼长<12小时
纬度:夏半年昼长随纬度的增高而增长,在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冬半年昼长随纬度的增加而缩短,在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
5.辐射平衡方程,影响辐射平衡的因素?
答:平衡方程:Q=S'+D S'为太阳直接辐射强度,D为天空散射辐射强度,影响因素: 太阳高度角(h),大气透明度(P),大气量(m),纬度,海拔,坡度,云 6.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强度的因素
答: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大气量、纬度、海拔、坡度、云、7.太阳辐射和农业生产的关系(光谱成分、光照时间、光照强度对植物的影响)? 答:紫外辐射:抑制作物生长,杀死病菌孢子。可增加果实含糖量,促进果实成熟
可见光辐射:可见光能被细胞中的叶绿素吸收,进行光合作用。其中的蓝紫光作用下的光合产物,蛋白质较多,红橙光作用下的光合产物,碳水化合物较多
红外辐射:红外辐射对植物的光周期有作用
日照时间与农业:根据对日长的反应可分三类:短日照型、长日照型和日中性植物。短日照品种只有当日长短于某一临界值时,才会开花,否则不会开花。日长越短,发育越快,开花越早,长日照品种则相反
光照度与农业: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也是不同的,有的植物喜欢充足的光照,有的则喜阴凉,有的植物阴阳都可以。第三章、8.地面热量平衡方程,各项的意义?
答:R=P+B+LE R:辐射差额,为土壤吸收的净辐射热量。P:土壤和空气间的热交换量。B:土壤分子传热导通量。
LE:水相变化时地表面得、失的热量。9.影响温度变化的因子主要有哪些?
答:土壤温度、土壤颜色、土壤机械组成和腐殖质、地面覆盖物、地形和天气条件 10.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特点
答:土壤温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特点:土表温度日较差最大,越向深层越小,白天吸热越多的地区和季节,向下传递的热量多,日变化消失层深。年变化:土壤的年变化随深层的增加而减小,随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一年地面太阳的辐射总量变化不大,11.比较:山顶与山谷温度的日变化,水体与陆地温度的日变化
答:水体:日变化中,水面最高温度出现在午后15—16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后2—3h。年变化中,水面温度极值出现的时间,深水湖和内海要比陆地滞后一个月左右。水面最高温度出现在8月;最低温度出现在2—3月。水面温度日较差和年较差都比地面温度要小。
地面:白天日出后温度上升。12时,地面储存热量还在增加,地温继续升高到了午后一定时间以后,地表温度开始下降。13时地面温度最高。
12.用地面热量平衡方程解释沙漠空气温度变化特点
答:在干燥的沙漠地区,因蒸发耗热少,白天和夏天温度高,温差大。13.温度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植物的三基点温度、农业界限温度植物的影响)
答:三基本点的影响:植物,变温动物和微生物都是在某种适温下生命活动最为活跃,在最低,最高温度以外生物停止生长发育,但能维持生命。超出这范围就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危害和死亡。农业界限温度:其标志着某些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开始,转折或终止的日平均温度。14.积温在农业中的应用及其局限性?
答:应用:1农业气候热量资源的分析。2作物引种的科学依据。3农业气象预报服务 局限性:①积温学说的假定:其他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实际上是既复杂又综合的,另外,温度对发育进程的的影响也不完全是线性的。
②环境因素的干扰:环境因子的差异自然会对积温的稳定性产生较大的影响。日较差、辐射的强弱等。
③生物之间的差异:生物个体之间的差异会造成对环境反应的差异。
④人为造成的误差:人为的影响主要有发育期的观察、温度资料的取得及计算上的误差等。第四章、15.土壤蒸发的过程、影响因素及防止蒸发的方法
答:土壤蒸发的过程是通过两种不同过程来完成的,一种是蒸发直接发生在土壤表面,另一种是水分在土壤中某层次进行蒸发之后,水汽通过土壤的空隙到达表面逸出土表。
影响因素: 主要取决于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结构。
防止蒸发:保持土壤有效水分,在土壤变干以前可以扒松表土,以切断毛细血管,使土壤水分的蒸发由第一种过程变为第二种过程,以保持下层的土壤水分。为了进一步保持土壤水分,在表土扒松后,在进行镇压,将松土层压紧,又减少了表层的孔隙度。16.降水形成的条件和过程、答:降水形成的条件: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使气块能够抬升并冷却凝结;三是要有较多的凝结核。
过程:水汽在上升过程中,因周围气压逐渐降低,体积膨胀,温度降低而逐渐变为细小的水滴或冰晶漂浮在空中形成云。当云滴增大到能克服空气的阻力和上升气流的顶托,且在降落时不被蒸发掉才能形成降水。水汽分子在云滴表面上的凝聚,称为凝结增大,大小云滴在不断运动中的合并,称为碰并增大。
17.霜、雾形成的有利条件 答:霜、雾形成的有利条件:晴朗、微风的夜间
18.水分和农业生产的关系(水分对植物的作用、空气湿度和降水对植物的影响)
答:(1)水分环境的好坏对植物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用大气相对湿度来衡量,75%-80%最适宜.(2)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只有在水分的参与下,作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3)水是作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4)水分起着植物体内养分和有机物质的输送作用。
(5)水分可调节植物的体温。
(6)水分能维持植物细胞及组织的紧张度,使植物各种生理活动得以正常开展。
(7)空气湿度主要影响作物蒸腾速率。
(8)土壤湿度影响作物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第五、六章:
19.单一热力环流摸式的形成过程(山谷风、海陆风的形成过程)
答:
一、海陆风的形成过程: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不同,白天,陆地增温比海洋快,陆地上的气温比海洋高,因而形成局地环流,下层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间,陆地降温快,地面冷却,而海面降温慢,海面气温高于陆地,产生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自陆地吹向海洋,形成陆风,海风与陆风一天之内的风向交替形成海陆风。
二、山谷风的形成过程:在山区,白天日出后,山坡受热,其上空气增温快,而同一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距地面较远,增温较快,于是暖空气沿山坡上升,风由山谷吹向山坡,形成谷风;夜间辐射冷却,气温迅速降低,而同一高度山谷上空的空气冷却缓慢,于是山坡上的空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山谷,形成山风,谷风与山风一天之内的风向交替形成山谷风。
20.季风的形成过程
答:在不同的地球表面中,海洋和陆地面积大,物理性质极不相同,在相同的太阳辐射条件下,大陆温度变化快,海洋温度变化慢,同纬度地区冬季海洋比大陆温度高,夏季大陆比海洋温度高。这种海洋和陆地之间冬夏季的热力差异,从而形成季风。21.三圈环流的形成,并解释赤道地区多雨,沙漠多分布在副热带地区的原因
(1)
答:三圈环流指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由于赤道地区气温高,气流膨胀上升,高空气压较高,受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影响,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又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气流运动至北纬30度时便堆积下沉,使该地区地表气压较高,又该地区位于副热带,故形成副热带高压。赤道地区地表气压较低,于是形成赤道低气压带。在地表,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形成低纬环流。在地表,副热带高压地区的气压较高,因此气流向极地方向流动。在极地地区,由于气温低,气流收缩下沉,气压高,气流向赤道方向流动。来自极地的气流和来自副热带的气流在60度附近相遇,形成了锋面,称作极锋。此地区气流被迫抬升,因此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气流抬升后,在高空分流,向副热带以及极地流动,形成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2)赤道两侧的气流是上升的,因而这里是地球上云、雨最多的地带。30°附近副热带地区的气流是下沉的,因而这一带少雨又干旱,多沙漠分布。29.解释“通风”在种植业中的重要性
(1)风能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等成分的交换,使作物群体内部的空气不断更新,对植株间二氧化碳、温度、水汽的调节有重要作用。适当的风,还能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2)适当的风速能提高植物的蒸腾作用。
(3)作物的种植结构、密植程度等与通风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论何种作物,适度的风力对密植作物群体中水分输送、热量输送及二氧化碳输送都有着中意的条件作用。(4)风作为载物还对植物花粉受精有一定的辅助作用。第七章、22.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气团,各气团影响下的天气征?锋的分类,各锋面天气特征? 答:(1)来自西伯利亚、蒙古地区的变性极地大陆气团,或称变性西伯利亚气团。
(2)来自热带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海洋气团,又称热带太平洋气团。(3)来自欧洲大陆副热带地区的热带大陆气团,在夏季影响我国西部地区,有时也可影响到华北。
(4)来自印度洋的赤道气团,又称季风气团,夏季可影响到我国华南地区,并造成长江流域以南地区大量的降水。
23.气旋、反气旋天气特征?
答:反气旋的天气由于所处的发展阶段、气团性质和所在地理环境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点。通常在反气旋的中心附近,下沉气流强,天气晴朗。反气旋的外围往往有锋面存在,为阴雨天气。气旋的天气特征:
气旋一般为坏天气,为阴雨天气。
24.副热带高压的天气特征,活动和我国夏季天气的关系?
答:当副高长时间控制某一地区时,往往会造成干旱,如长江流域7、8月份经常出现的高温酷暑和伏旱。当副高的季节性南北移动出现异于常年的不正常变动时,往往造成我国东部地区的旱涝灾害。如1954、1991、1998年副高脊线长时间徘徊于20°~25°N,雨季长期稳定在江淮流域,造成江淮流域夏季洪涝。南亚高压是北半球夏季对流层上部最强大、最稳定的控制性环流系统,对夏季我国大范围旱涝分布及亚洲天气都有重大影响。25.热带气旋的分类、结构和天气、形成条件
答:热带气旋是根据接近风暴中心之最高持续风力加以分类的。分为六类:热带低压、热带风暴、强烈热带风暴、台风、强台风、超强台风。热带气旋的结构一个成熟的热带气旋有以下的部分:地面低压、暖心、中心密集云层区、台风眼、风眼墙、螺旋雨带、外散环流。热带气旋形成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广阔的暖洋面,海水温度在26.6°C以上,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2)对流层风速的垂直切变小,有利于热量聚集(3)地转参数f大于一定值(纬度大于5°的地区),有利于形成强大的低压涡旋(4)热带存在低层扰动,提供持续的质量、动量和水汽输入。26.热带气旋的源地、移动路径、危害及防御措施?
答:主要发生在三个海域,北半球有北太平洋西部和东部、北大西洋西部、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南半球有南太平洋西部、南印度洋东部和西部。
热带气旋移动路径随季节而有所不同,一般盛夏季节多为西北路径,春秋季多为西移路径和转向路径。有的在移动过程中有左右摆动、停滞、打转等现象,称为特殊路径或异常路径。台风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登陆后常造成风灾、洪涝灾和风暴潮,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均居全球主要自然灾害之首。
台风的防御和减灾措施主要有:1.利用卫星遥感和雷达加强监测预报,修筑完善海堤防风系统,营造沿海防护林,减轻海浪的拍击,保护海堤安全。2.营造完整的农田防护林网,提高农田林网防风效能。3.台风危害多发区应加强农田排水渠系建设,减小由于台风暴雨引发的洪涝灾害发生机率。4.采取防风栽培,合理布局作物以避开台风的影响,选择抗风矮秆品种,减轻台风损失。5.建立相应的防御台风的机构,指定应急和防灾措施。第八章、27.我国干旱的地区分布规律、指标及防御措施
答:地区分布规律:黄淮海地区的受灾面积约占全国受灾和成灾面积的二分之一,是干旱最频繁和最严重的地区;其次是长江流域和西南。西北地区降水量稀少,但主要是绿洲灌溉农业,受当年降水多少影响不大,干旱次数和面积反而较小。
指标:气象上通常将降水量的多少作为干旱的指标,其中常用降水量距平百分率来表示某地某时段内降水量与常年的偏离程度并以此衡量干旱是否发生及干旱的程度。防御措施:很多,在课本213页。
28.我国洪涝的分布规律、指标及防御措施
分布规律:东部洪涝灾害发生最多,云贵、青藏高原,西北、内蒙古等地区最少。其频繁程度与地区降水变率大小及不合理农事活动有关,是自然和社会综合作用的结果。
指标:指标:⑴气候指标 ⑵农业气象指标P215.防御措施:防御措施:(1)健全防汛机构,建立洪涝监测预警系统;要多放集资,开展洪水保险。(2)加强水利基础建设,在有洪涝隐患的地区建立防洪拦蓄、疏浚排涝等重大工程;根治水系,兴建水库,加固堤防,疏通河道,以利排水,减少洪涝。
(3)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良土壤,提高排涝、耐涝能里;要合理开修田间灌排水渠系,防止农田涝灾的发生,或降低涝灾危害的程度。
(4)实行山、水、林、田、路、坡等综合治理,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农田。
(5)根据洪涝和湿害发生规律,因地制宜地合理布局作物,有效利用各种耕作栽培技术,选择耐湿品种,适当调整播灾期,错过洪涝和湿害多发期,避免湿害影响。(6)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尽量减少水土流失。P219.29.低温危害的防御措施 措施:(1)合理安排播期。(2)选用抗寒性强的作物和品种。
(3)选择具有明显暖效应的生态环境,北风向阳坡等。
(4)营造或改善局地小气候环境,建塑料大棚、防护林和风障。
(5)在低温来临前进行抗寒锻炼,培育壮苗,提高值株的抗寒能力 第九、十章:
30.气候形成的因素,气候四季的划分方法
答:因素:
1、太阳辐射;
2、宇宙地球物理因子;
3、下垫面;
4、大气环流
5、人类活动
划分方法:天文四季、气候四季、自然天气季节、二十四节气
31.比较:海洋性与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的特点
答:海洋性气候特点:夏季凉爽,冬季温和,秋温高于春温。最冷月和最热月落后大陆性气候一个月,年、日气温较差小,云雾多,日照小,太阳辐射弱。降水丰沛,季节分配均匀,变率小。大陆性气候特点: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春温高于秋温。1月最冷,7月最热,年、日温较差大。日照丰富,相对湿度小,云雾少。降水集中在夏季,变率大。
季风气候的特点:风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高温多雨,富有海洋性;冬季寒冷干燥,具有大陆性。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在副热带和暖温带的大陆东岸,尤以亚洲东南部最为显著。
地中海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暖多雨。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区在副热带和暖温带的大陆西岸,以欧亚非三洲之间的地中海周围地区最为鲜明。
⑴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是:冬暖夏凉,秋温高于春温,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小,降水丰沛且各季分布均匀;
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夏天酷热,冬季寒冷,春温高于秋温,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降水稀少而且集中。
⑵季风气候的特点:风向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暖多雨。
32.中国气候的特点
答:①季风性显著;②大陆性强烈(主要表现为:气温的年、日变化大;冬季寒冷,南北温差悬殊,夏季炎热,全国气温普遍较高。最冷月多出现在1月份,最热月多出现在7月份;南、北温差冬季远大于夏季;春温高于秋温。)第十一章、33.气候资源的特点
答:①人类共有、②易变化、③空间分布不均匀、④目前人类以适应和利用气候资源为主 34.农业气候资源的特征
答:①无限的循环性与单位时间的有限性; ②波动性和相对的稳定性; ③具有区域差异性和相似性;
④农业气候资源是一个综合概念,要素之间具有的整体性和不可取代性; ⑤二重性;
⑥农业气候资源的可改造性; ⑦有值无价性
35.作物气候资源分析的内容
答:①分析不同作物对光,热,水的要求和反应,以及当地气候资源的满足程度的分析评价。
②进行农作物光能潜力和光热生产潜力或气候生产力的分析,并提出发挥作物生产潜力提高气候资源利用效率的途径以措施。
③进行作物生育动态和群体结构与气候资源关系的规律性分析。为稳产高产提供科学依据。
④进行农业措施的农业气候分析。如播种期,收获期,中耕和灌溉的气象效应的农业气候分析。
⑤进行农业气象灾害及防御措施的气象效应分析。36.对农业气候资料的一般要求
答:①准确性。就是资料的可靠性、精确性。可靠性是指资料能反映真实的客观情况;精确性是指资料的精确程度。
②均一性。资料的一致性,连贯性。
③代表性。资料要能反映所研究地区的一般情况。
④比较性。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资料进行比较时,要能真正反映地区间和时期间的差异。实验部分、37.使用照度计应注意哪些事项
答:
(一)光电池的方位保持一致;
(二)避免外界环境对光电池的影响;
(三)光电池不能放在光下太久。38.照度计测量光照度的原理
答:光电效应原理。当光线投射到光电池上时,光电池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反映在电流表上,电流强度与光照度成正比。
39.最高温度表与最低温度表的调整方法
答:①最高温度表的调整方法:用手握住表身中部。球部向下,手臂伸直,稍离身体向前后甩动,直到毛细管水银柱示数接近当时的普通温度。
②最低温度表的调整方法:将感应球部向上抬起,表身倾斜使游标滑动回到毛细管酒精柱的顶端。
40.温度观测的注意事项 答:熟悉仪器的刻度;避免视差;动作迅速(同时注意勿使头、手等接近温度表感应球部,并尽量不要对着温度表呼吸);复读;保持仪器清洁。41.干湿表法测空气湿度原理
答:空气未饱和时,湿球纱布水分的蒸发;空气湿度越小,湿球纱布水分蒸发越快,反之越慢。
42.保证率定义及意义
答:①定义:在某一时段内,某一气象要素值高于或低于某一界限的频率的总和。②意义:用于说明
第三篇:简答题
简答题:
一、申请入党的条件是什么(资格)?
1、年满18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
2、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
3、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
4、执行党的决议;
5、按期交纳党费。
二、共产党员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1、贯彻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的模范;
2、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模范;
3、遵守党的纪律、国家法律的模范;
4、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
三、党员义务的第一项要求是什么?
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四、如何理解党员义务的第一项要求?
五、党员的基本条件(ppt)
1、第一,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党员标准的本质规定)。
1)共产党员应该是工人阶级队伍中的先进分子,其他阶级出生的人要成为共产党员,就必须放弃原来的阶级立场,自觉地站到工人阶级的立场上来,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2)共产主义觉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先锋模范作用
2、第二,党员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根本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做合格党员的一项基本条件。
3、第三、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强调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是要求共产党员要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永远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防止和克服党员滋生特殊化思想和脱离群众;强调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在于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六、党员权利是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保障(ppt)
1、党员权利是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
2、是党员发挥作用的有力保证;
3、行使权利是履行义务的保证。论述题:
一、作为一名党员如何履行义务,行使权利?
八项义务、八项权利
要认真学习党章中有关党员义务与权利的规定,深刻理解并时刻铭记在心中。这是一个共产党员认真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利的基本条件。
二、为什么说“党员义务是党员应尽的责任”?
1、党员履行义务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需要;
2、党员履行义务是提高党的战斗力的需要;
3、党员履行义务是保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贯彻执行的需要。
三、邓小平说:“一个共产党员,第一,他是普通人,第二,他是普通中的先进分子。”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强调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是要求共产党员要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永远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防止和克服党员滋生特殊化思想和脱离群众;强调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在于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共产党员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即贯彻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的模范,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模范,遵守党的纪律、国家法律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
四、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是共产党员标准的本质特征。
工人阶级立场;共产主义觉悟;先锋模范作用 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这是对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做合格的共产党员的首要条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因此,它的所有成员都应当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这就要求每一个党员必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根本标志,也是做合格共产党员的首要条件。党员在入党的时候就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以高度的革命热情,脚踏实地,艰苦奋斗,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力,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自觉地抵制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侵蚀,努力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思考题:
一、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应用。
二、如何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积极推进党内民主:
1、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
2、发挥党员积极性,增强党员的创新活力;
3、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保证社会和谐; 坚决维护党的集中统一:
必须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办事,严格遵守党章规定的”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委员会“的纪律原则。
三、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有哪些?结合实际谈一下如何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1、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2、“两个务必”的优良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3、“三严三实”: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如何做?(不确定)
1、认真遵守党的纪律;
2、以党的纪律和国家法律为准绳,严格要求自己;
3、要自觉同违法乱纪现象做斗争;
4、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学习和生活实践中。
第四篇:简答题 - 副本
1、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师为何由知识的传播者转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教学研究是提高和成就教师的有效途径。作为一名教师,你如何认识教研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3、什么是乳酸能?
4、体育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5、近年来,体育教学原则主要包括哪八个方面?
6、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7、体育锻炼应遵循哪些原则?
8、简述体育运动对运动系统的影响?
9、学校体育应从哪些方面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10、体育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11、青少年时期是速度素质发展的最佳时期,简述提高快速跑能力的练习方法.12、简述耐久跑的作用
13、分腿腾越动作要领是什么?请用简笔画描绘动作过程。
14、什么是运动外伤?说出其中两种。
15、中学生体质综合测试和评定的工作是由谁来完成的?它包括哪几个方面?
16、中学体育教学的目的任务是什么?
17、简述前滚翻动作要领。
18、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9、根据《新课标》选择教学内容要符合哪些要求? 20、怎样预防体育活动发生运动损伤?
21、谈一谈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后教师角色的转变?
22、简述坐位体前屈的测试方法(10分)
23、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落实课程标准中确定的社会适应目标?
24、简述在支撑跳跃的教学评价中,对优等动作质量的评价标准。
25、什么是“极点”现象?
26、怎样克服“极点”现象?
27、学生体育健康标准测试项目有哪些?
28、简述体育课课堂常规
29、怎样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30、有利于人体生长发育的营养素有哪些?并说出三种营养素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
31、列举六项发展跳跃能力的方法,并写出急行跳远的动作过程。
32、撰写体育的科研论文(实验报告),一般应包括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33、学校每均要举行一次以田径为主要项目的运动会,现将编制一本运动会的秩序册。请你简述学校田径运动会秩序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34、简述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关系。
35、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36、简述体育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
38、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内容选编的原则
39、简述轮滑直线滑跑的动作要领? 40、乒乓球攻球引拍动作的技术要领?
41、水平一学生的身体健康领域的水平目标有哪些?
42、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包括哪六个方面的开发?
43、体育健康课程的课程目标是什么?
44、如何写好新课程标准下的课时计划?
45、体操的含义以及包含的项目。
46、简述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场地器材布置几点要求
47、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注意事项
48、开发和利用体育与健康课程资源时应注意的问题
49、教师制订教学方案时,选择教学内容要符合那些要求? 50、如何对教师专业素质进行评价?
51、试述如何对体育设施资源进行开发?
52、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时应遵循那些原则?
53、体育锻炼前后为什么要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
54、说出侧向原地推铅球的技术动作要领,并画出一个铅球场地示意图。
55、在弯道上起跑,你应站在什么位置上?如何克服弯道跑中的离心力?
56、根据新课程精神结合教学实际,你是如何加强学生学法指导的?
57、在投掷教学中,最应注意的是安全,你在实际教学中是怎样做的?
58、请就“怎样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谈谈你的做法?
59、组织一次小型体育比赛,需制订一个比赛规程,制订比赛规程必需具备哪些方面的内容?
60、教育教学研究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意义的认识活动,它与一般的工作总结不同,需要经历一个科学而严密的思维过程,一项具体的课题研究,从选题到获得成果,一般需经过哪几个步骤?
62、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64、简述课外体育锻炼的意义。
65、什么是课程评价?课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66、小垫子在体育课教学中经常使用,请你举出4种在不同教学内容中合理使用小垫子的方法。
67、篮球运球的练习方法有哪几种?(要求答四种以上)68、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 69、体育运动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70、影响体育教学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有哪几方面? 71、体育锻炼对促进身体健康有哪些益处?
72、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73、学生评价内容?
74、请列举五种发展学生快速跑能力的练习方法。75、终身体育的概念
76、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 77、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78、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的总目标是什么?
79、运动技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形成规律)。80、学校体育工作的最高法规性文件是什么?
81、什么是竞技体育?什么是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的关系如何? 82、矩阵组织的含义是什么?矩阵组织的优点都有哪些? 83、体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84、武术的特点和作用85、什么是体育手段?体育手段的特点有哪些? 86、少数民族体育的特点。87、体育与教育的关系
88.在课程改革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主体作用,这与“放羊式”教学有什么区别,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89、“身心全面发展原则”的基本依据、基本要求是什么? 90、简述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几种方法。91、简述足踝关节扭伤的急救处理方法。
92、简述教师示范的基本要求?93、浅谈情境教学法?
94、确定体育结构的理论依据是什么?95、简述排球双手传球的动作方法:96、简述篮球运球的动作方法:97、骨骼肌的收缩形式有那几种? 98、民族、民间和乡土体育项目有哪些特点?本市有哪些民间体育活动? 99、举例说明学校体育对学生身体发展的良好影响 100、一个具体的学校体育目标描述应包括哪些内容? 101、举说明学校体育目标对学校体育实践的重要影响 102、试述体育课程编制与体育课程设计的区别
103、试述在体育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提高体育教师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104、举例说明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对学生的认知策略进行有效的指导。105、为什么在体育课程学习评价时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 106、简述体育教师应具有哪些职业道德和素养? 107、如何培养创新型体育教师?
108、你认为创新型体育教师应具有哪些特征? 109、你如何看待体育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110、什么是课堂教学质量观?
111、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112、体育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哪些问题?
113、教学评价按功能、评价基准可分为哪几种类型的评价? 114、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主要有哪些功能? 115、为什么要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 116、学生体育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什么?
117、发展性评价的特点?118、体育教学评价的基本构成要因是什么? 119、如何用五个维度去衡量教材的质量?
120、体育教学的特点是什么, 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
121、请写出队列和体操队形中的五个基本术语,并对其中三个进行名词解释。122、根据所任学段的教学特点,谈谈田径或体操教材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方面的功能与价值。123、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具有的基本职责是什么? 124、什么是体育教学方法?说出其中三种。
126、你认为《体育》与《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价的重点有哪些不同? 127、你是如何认识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
128、说出上挑式与下压式传接棒的动作要领,并阐述其动作技术在比赛过程中的优缺点。
129、谈谈你对目前中小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这一现象的看法。
第五篇:简答题
1.制药工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答:(1)药品质量要求特别严格。药品质量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标准和GMP要求。(2)生产过程要求高。在药品生产中,经常遇到易燃、易爆及有毒、有害的溶剂、原料和中间体,因此,对于防火、4.我国制药工业的发展方向有哪些?(1)化学制药工业应向创制新药和改进生产工艺方向发展(2)开发新剂型,改造老剂型
5. 针对当前我国化学药品生产所面临的问题,如何提高我国医药企业的研发能力? 答:(1)仿制创新是必经阶段。针对当前我防爆、安全生产、劳动保护、操作方法、工艺流程设备等均有特殊要求。(3)药品供应时间性强。社会需求往往有突发性(如灾情、疫情和战争),这就决定了医药生产要具有超前性和必要的储备。(4)品种多、更新快。2.制药工业的特点有哪几方面?
答:(1)高度的科学性、技术性(2)生产分工细致、质量要求严格(3)生产技术复杂、品种多、剂型多(4)生产的比例性、连续性(5)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 3.新药研发的内容是什么?
答:(1)新药研究与开发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化学、药学、生物学、药理学、毒理学、药剂学、临床医学等各学科,经历新药设计、工艺制备、药理筛选、安全评价、临床研究、质量控制和中试放大等较多步骤。(2)新药研究与开发应包括新药从实验室研究到生产上市,扩大临床应用的整个过程,是制药工艺学研究的一个基本内容。(3)创新药物的研究开发是一项多学科、跨行业、投资高、周期长、风险大、回报颇丰的技术密集型系统工程,必须以大的制药企业为背景才能持续下去。新药研发的特点(1)高投入(2)高风险(3)高利润(4)周期长(5)竞争激烈(6)专利保护严密(7)品种更新迅速(8)发展潜力巨大(9)制药工业是一个以新药研究与开发为基础的工业。
国化学药品生产所面临的新形势,首先在战略上要把化学药品研究从仿制为主转变到以创新为主的轨道上来。(2)改进创新是主要途径。目前非专利化学原料药国际市场竞争日趋剧烈,要在这一市场上取得一席之地,必须提高劳动生产率,拥有创新的先进技术路线、生产工艺和高效率的生产线,具备经济合理的生产规模,才能立于不败之地。(3)完全创新是发展方向。自主创新,发挥优势,有条件的领域实现原始创新,有的是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实现再创新,也包括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6.世界排名前10的药物是什么?他们属于哪类药物?
答:化学药:抗溃疡药,抗抑郁药,钙拮抗药,抗精神病药,细胞生成素,AC抑制药 生物药: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药物,非甾体固醇抗风湿药,口服抗糖尿病,头孢菌素及其组合。
7.化学药,生物药,中药近年来增长情况怎样?
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发展,世界正处于新药开发过程中,化学药,生物药和中药增长迅速,起着主导作用,尤其是生物药在治疗疾病中占据主要作用,为人类提供了更加有效作用。
8.从重磅炸弹药物出发,分析未来的制药工
艺的趋势?
答:重磅炸弹药物:是指年销售收入达到一定标准,对医疗产业具有特殊贡献的一类药物,趋势为:研发投入增加;企业并购与重组将促进未来制药工艺的统一化;主要药物类型的增加;重磅炸弹药物数量增加。1.药物工艺路线的设计要求有哪些? 答:(1)合成途径简易;(2)原材料易得;(3)中间体易分离;(4)反应条件易控制;(5)设备条件不苛求;(6)“三废”易治理;(7)操作简便,经分离、纯化易达到药用标准,最好是多步反应连续操作,实现自动化;(8)收率最佳、成本最低。2.药物的结构剖析原则有哪些?
答:(1)药物的化学结构剖析包括分清主要部分(主环)和次要部分(侧链),基本骨架与官能团;(2)研究分子中各部分的结合情况,找出易拆键部位;(3)考虑基本骨架的组合方式,形成方法;(4)官能团的引入、转换和消除,官能团的保护与去保护等;(5)若系手性药物,还必须考虑手性中心的构建方法和整个工艺路线中的位置等问题。3.药物生产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的一般程序:
答:(1)必须先对类似的化合物进行国内外文献资料的调查和研究工作。(2)优选一条或若干条技术先进,操作条件切实可行,设备条件容易解决,原辅材料有可靠来源的技术路线。(3)写出文献总结和生产研究方案(包括多条技术路线的对比试验)(4)确证其化学结构的数据和图谱(红外、紫外、核磁、质谱等);(5)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或残留的杂质、质量标准;(6)稳定性试验数据;(7)“三废”治理的试验资料等等。
4.药物工艺路线设计的意义是什么? 药物工艺路线设计的基本内容,主要是针对已经确定化学结构的药物,研究如何应用制备药物的理论和方法,设计出适合其生产的工艺路线。它的意义在于:①有生物活性和医疗价值的天然药物,由于它们在动植物体内含量甚微,不能满足要求,在许多情况下需要进行人工合成或半合成。②根据现代医药科学理论找出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药物,必须及时申请专利和进行合成与工艺路线设计研究,以便新药审批获得新药证书后,能够尽快进入规模生产。③引进的或正在生产的药物,由于生产条件或原辅材料变换或改变药品质量,都需要在工艺路线上改进与革新。因此,药物的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是非常重要的,它将直接关系到药品的质量。
5.药物工艺路线设计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追溯求源法、类型反应法、分子对称法、模拟类推法、文献归纳法、6.工艺路线的改造途径有哪些?
选用更好的反应原辅料和工艺条件; 修改
合成路线,缩短反应步骤;改进操作技术,提高反应收率;新反应、新技术的应用。
7.选择药物合成工艺路线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①所选单元反应不要干扰结构中已有的取代基,使副反应尽可能少,收率尽量高;②尽量采用汇聚型合成工艺,如果只能采用直线型工艺,尽量把收率高的反应步骤放在后面;③原料应价廉、供应充足;④反应条件尽量温和,操作宜简单;⑤多步反应时最好能实现“一锅法”操作;⑥尽量采用“平顶型”反应,使操作弹性增大;⑦三废应尽量少。1.现代有机合成反应特点有哪些? 答:(1)反应条件温和,反应能在中性、常温和常压下进行;(2)高选择性(立体、对
映体);(3)需要少量催化剂(1%);(4)无“三废”或少“三废” 等 2.反应溶剂的作用有哪些?
答:(1)溶剂具有不活泼性,不能与反应物或生成物发生反应。(2)溶剂是一个稀释剂,有利于传热和散热,并使反应分子能够分布均匀、增加分子间碰撞和接触的机会,存在的副反应,然后,根据不同的化学反应类型的特征进行考虑。一般可根据以下几方面来进行综合考虑。(1)凡属可逆反应,可采用增加反应物之一的浓度,通常是将价格较低或易得的原料的投料量较理论值多加5%~20%不等,个别甚至达二三倍以上,或从反应系统中不断除去生成物之一以提高从而加速反应进程。(3)溶剂直接影响化学反应的反应速度、反应方向、反应深度、产品构型等。
3.用重结晶法分离提纯药物或中间体时,对溶剂的选择有哪些要求?
答:(1)溶剂必须是惰性的(2)溶剂的沸点不能高于被重结晶物质的熔点(3)被重结晶物质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在室温时仅微溶,而在该溶剂的沸点时却相当易溶,其溶解度曲线相当陡。可画图表示。
(4)杂质的溶解度或是很大(待重结晶物质析出时,杂质仍留在母液中)或是很小(待重结晶物质溶解在溶剂里,借过滤除去杂质)。(5)溶剂的挥发性。低沸点溶剂,可通过简单的蒸馏回收,且析出结晶后,有机溶煤残留很容易去除。(6)容易和重结晶物质分离。(7)重结晶溶剂的选择还需要与产品的晶型相结合。
4.在进行工艺路线的优化过程中,如何确定反应的配料比?
合适的配料比,既可以提高收率,降低成本,又可以减少后处理负担。选择合适配料比首先要分析要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类型和可能
反应速度和增加产物的收率。(2)当反应生成物的产量取决于反应液中某一反应物的浓度时,则增加其配料比、最合适的配料比应符合收率较高和单耗较低的要求。(3)若反应中有一反应物不稳定,则可增加其用量,以保证有足够的量参与主反应。(4)当参与主、副反应的反应物不尽相同时,可利用这—差异,通过增加某一反应物的用量,增强主反应的竞争能力。(5)为了防止连续反应(副反应),有些反应的配料比宜小于理论量,使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停止。5.在进行工艺路线的优化过程中,如何确定物料的加料次序?
某些化学反应要求物料按一定的先后次序
加入,否则会加剧副反应,降低收率;有些物料在加料时可一次投入,也有些则要分批慢慢加入。对一些热效应较小、无特殊副反应的反应,加料次序对收率的影响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应从加料便利、搅拌要求或设备腐蚀等方面来考虑,采用比较适宜的加料次序。对一些热效应较大同时也可能发生副反应的反应,加料次序则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影响着收率的高低。所以必须针对引起副反应的原因而采取适当的控制方法,必须从使反应操作控制较为容易、副反应较小、收率较高、设备利用率较高等方面综合考虑,来确定适宜的加料次序。
6.反应溶剂对化学反应的影响有哪些? 反应速度、反应方向、反应深度、产品构型
等。
7.影响药物合成工艺的反应条件和影响因素有哪些?
配料比与反应物浓度、溶剂、催化、能量的供给、反应时间及反应终点的监控、后处理、产品的纯化和检验
1、中试放大的目的是什么?
答: 中试放大的目的是验证、复审和完善实验室工艺(又称小试验)所研究确定的反应条件与反应后处理的方法,以及研究选定的工业化生产设备结构、材质、安装和车间的布置等,为正式生产提供设计数据、以及物质量和消耗等。同时,也为临床试验和其它深入的药理研究提供一定数量的药品。
2、中试放大的研究内容主要有哪些?
答:中试放大(中间试验)是对已确定的工艺路线的实践审查。不仅要考查产品质量,经济效益,而且要考察工人劳动强度。中试放大阶段对车间布置、车间面积、安全生产、设备投资、生产成本等也必须进行审慎的分析比较,最后审定工艺操作方法、工序的划分和安排等。中试放大的研究内容有:(1)生产工艺路线的复审(2)设备材质与型式的选择(3)搅拌器型式与搅拌速度的考查(4)反应条件的进一步研究(5)工艺流程与操作方法的确定(6)原辅材料和中间体的质量监控(7)安全生产与“三废”防治措施的研究(8)消耗定额、原料成本、操作工时与生产周期的计算
3.在中试工艺放大中针对工艺条件的考察,必须注意和解决哪些问题?
答:(1)原辅材料规格的过渡试验(2)反应条件的极限试验(3)设备材质的耐腐蚀性实(4)原辅材料、中间体及新产品质量分析方法研究(5)反应后处理的方法研究。4.中试放大的重要性及意义是什么? 答:中试放大是产品在正式被批准投产前的最重要的一次模型化的生产实践。它不但为原料药的生产报批/新药审批提供了最主要的实验数据,也为产品投产前的GMP认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试放大是链接实验室小试与工业化大生产的桥梁。5.物料衡算的作用有哪些?
答:根据所需要设计项目的年产量,通过对全过程或者单元操作的物料衡算,可以得到单耗(生产1kg产品所需要消耗原料的量,kg)、副产品量、输出过程中物料损耗量以及“三废”生成量等,使设计由定性转向定量。
物料衡算是车间工艺设计中最先完成的一个计算项目,其结果是后续热量衡算、设备工艺设计与选型、确定原材料消耗量定额、进行管路设计等各种设计内容的依据。
1、简述制药工业污染的特点?
答:化学制药厂排出的污染物具有毒性、刺激性和腐蚀性等工业污染的的共同特征外,化学制药厂的污染物还具有数量少、组分多、变动性大、间歇排放、ph不稳定、化学需氧量(COD)高等特点。
2、何为环保的三同时制度,防止污染的“三
步骤”,防治废渣污染的“三化”原则呢? 答:三同时制度: 第一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设计规范的要求,编制环境保护篇章,并依据经批准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在环境保护篇章中落实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措施以及环境保护设施投资概算。第二建设项目的主体工程完工后,需要进行试生产的,其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投入试运行。第三建设项目试生产期间,建设单位应当对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情况和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监测。第四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第五分期建设、分期投入生产或者使用的建设项目,其相应的环境保护设施应当分期验收。第六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申请之日起30日内,完成验收。第七建设项目需要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经验收合格,该建设项目方可正式投入生产或者使用。
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的“三化”原则是指对固体废物的防治采用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战略。“减量化”是指通过采取有效手段减少固体废物的数量和减小其体积,以及尽可能减少其种类、降低有害成分的浓度、减轻或消除其危害特性。“资源化”是指对产生的固体废物进行回收、加工、循环利用或其他再利用,使废物经过综合利用之后直接变为产品或转化为可供再利用的二次原料。“无害化”是指对已经产生又无法或暂时尚不能进行综合利用的固体废物,进行对环境无害或低危害的安全处理、处置,以防止、减少或减轻固体废物的危害。“三化”原则目前已跨越固废领域,成为环保工作共同准则。
3、采用绿色生产工艺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1)重新设计少污染或无污染的生产工艺:在重新设计药品的生产工艺应尽可能选用无毒或低毒的原辅材料来代替有毒或剧毒的原辅材料以降低或消除污染物的毒性。(2)优化工艺条件:化学反应的许多工艺条件,路原料纯度、投料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压力、溶剂、ph值等,不仅会影响产品的收率,而且也会影响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3)改进操作方法:在生产工艺已经确定的前提下,可从改进操作方法入手,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形成(4)采用新技术:使用新技术不仅能显著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而且有时也十分有利于污染物的防止和环境保护。
5.简述常用废水处理方法的基本原理?
答:物理法是利用物理作用将废水中呈悬浮
状态的污染物分离出来,在分离的过程中不
改变其化学性质,如沉降、气浮、过滤、离
心、蒸发、浓缩等。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
原理来分离、回收废水中各种形态的污染
物,如中和、凝聚、氧化和还原等。物理化
学法是综合利用物理和化学作业除去废水
中的污染物,如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膜
分离法等。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
用,使废水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污染
物转化为稳定、无害的物质,如H2O、CO
2等。
4.简述好氧和厌氧生物处理法的基本原理,(CH4)等优点。其主要缺点是反应速度较慢,区别和特点?
答:好氧生物处理:是在有氧条件下,利用好氧生物的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分解为H2O、CO2,并释放出能量的代谢过程。优点:好氧生物处理的反应速度较快,所需的反应时间较短,故处理构筑物容积较小。且处理过程中散发的臭气较少,缺点是:对于高浓度的有机废水,要供给好氧生物所需的氧气(空气)比较困难,需先用大量的水对废水进行稀释,且在处理过程中要不断地补充水中的溶解氧,从而使处理的成本较高。所以,目前对中、低浓度的有机废水,或者说BOD浓度小于500mg/L的有机废水,基本上采用好氧生物处理法。在废水处理工程中,好氧生物处理法有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两大类。厌氧生物处理是在没有游离氧存在的条件下,兼性细菌与厌氧细菌降解和稳定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方法。在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中,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降解、转化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能量。在这个过程中,有机物的转化分为三部分进行:部分转化为CH4,这是一种可燃气体,可回收利用;还有部分被分解为 CO2、H20、NH3、H2S等无机物,并为细胞合成提供能量;少量有机物被转化、合成为新的原生质的组成部分。由于仅少量有机物用于合成,故相对于好氧生物处理法,其污泥增长率小得多。厌氧生物处理过程不需另加氧源,故运行费用低。此外,它还具有剩余污泥量少,可回收能量
反应时间较长,处理构筑物容积大等。但通过对新型构筑物的研究开发,其容积可缩小。此外,为维持较高的反应速度,需维持较高的反应温度,就要消耗能源。对于有机污泥和高浓度有机废水(一般B005≥2 000mg/L)可采用厌氧生物处理法。5.生物处理对水质有哪些要求?
答:
1、温度: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繁殖的一个重要的外界因素
2、pH值:微生物生长繁殖都有一定的pH值条件
3、营养物质:微生物生长繁殖需要多种营养物质,如碳源、氮源、无机盐及少量的维生素等
4、有毒物质:废水中凡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有抑制作用或杀害作业的化学物质均为有毒物质
5、溶解氧:好氧生物处理需要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溶解氧不足将导致处理效果明显下降,因此一般需要从外界补充氧气(空气)
6、有机物浓度:在好氧生物处理中,废水的有机物浓度不能太高,否则将会增加生物反应所需的氧量,容易造成缺氧,影响生物处理效果。
6.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各自有哪些控制指标?
答:活性污泥是由好氧微生物(包括细菌、微型动物和其他微生物)及其代谢和吸附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生物絮凝体,具有很强的吸附和分解有机物的能力;生物膜法是依靠生物膜吸附和氧化废水中的有机物并同废水进行物质交换,从而使废水得到净化的另一种好氧生物处理法。生物膜不同于活性污泥悬浮于废水中,它是附着于固体介质(滤料)表面上的一层粘膜,同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膜法具有生物密度大,适应能力强,不存在污泥回流与污泥膨胀、剩余污泥较少和运行管理方便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生物净化方法。活性污泥的性能指标有:污泥浓度;污泥沉降比;污泥容积指数。
7.简述活性污泥法的曝气方式、生物滤池的类型和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和设备? 答:曝气方式:普通曝气法、逐步曝气法、完全混合曝气法、纯氧曝气法、深井曝气法 生物滤池的类型:普通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
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和设备:传统厌氧消化池、厌氧接触法、上流式厌氧污泥床。8.简述化学制药的工业的废气分类,各类废气的处理方法及原理
答:化学制药的工业的废气可分为三类:即含尘(固体悬浮物)废气、含无机污染物废气和含有机污染物废气。
含尘(固体悬浮物)废气:机械除尘,是利用机械力(重力,惯性力,离心力)将固体悬浮物从气流中分离出来;洗涤除尘,又称湿式除尘,它是用水(或其它液体)洗涤含尘气体,利用形成的液膜、液滴或气泡捕获气体中的尘粒,尘粒随液体排出,气体得到净化;过滤除尘,是使含尘气体通过多孔材料,将气体中的尘粒截留下来,使气体得到
净化。
含无机污染物废气:吸收法,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不同组分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或者与吸收剂发生选择性化学反应,从而将有害组分从气流中分离出来的过程;吸附法、催化法和燃烧法
含有机污染物废气:冷凝法,是通过冷却的方法使废气中所含的有机污染物凝结成液体而分离出来;吸收法、吸附法,是将废气与大表面多孔性固体物质(吸附剂)接触,使废气中的有害成分吸附到固体表面上,从而达到净化气体的目的;燃烧法,是在有氧的条件下,将废气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使其中的可燃污染物发生氧化燃烧或高温分解而转化为无害物质;生物法,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废弃中所含的污染物转化成低毒或无毒的物质。
9.简述化学制药的工业的废渣分类,各类废渣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方法及原理 答:分六类:对环境无有害影响的惰性废渣,如建筑废渣;对环境有轻微、暂时影响的废在一定时间内对环境有较大影响的废渣,如生活垃圾; 在较长时间对环境有较大影响的废渣,如大部分工业废渣;在很长时间内对环境有严重影响的废渣,如危险废渣;
在很长时间内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有严重影
响的废渣,如放射性废渣等; a.综合利用法:用作本厂或他厂的原辅材料
用作饲料或肥料用作铺路或建筑材料 b.化学法:利用废渣中所含污染物的化学性
质,通过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稳定、安全的物质,是一种常用的无害化处理技术。c.焚烧法:被处理的废渣与过量的空气在焚
烧炉内进行氧化燃烧反应,从而使废渣中所含的污染物在高温下氧化分解而被破坏。
d.热解法:在无氧或缺氧的高温条件下,使废渣中的大分子有机物裂解为可燃的小分子燃料气体、油和固态碳等 e.填埋法:到目前为止,土地填埋法仍然是应用最广泛的废渣最终处理方法。
分类:填埋深度:浅地层填埋、深地层填埋
请采用甲苯为起始原料设计出合成塞莱克西的工艺路线:1.简述制备对甲苯乙酮的工艺过程。2.简述制备对甲基乙酮的反应条件及影响因素?
答:1.将干燥的甲苯和粉状无水AlCl3加入反应瓶内,搅拌下加入乙酸酐,温度逐渐升至90度,反应放出大量氯化氢气体,反应至不再产生氯化氢气体,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倒入碎冰和浓HCl的混合物种,搅拌至铝盐全部溶解为止,分出甲苯层水洗,用10%NaOH溶液洗涤至碱性再水洗,经无水硫酸镁干燥,减压蒸馏得对甲基乙酮。2.甲基的Friedel-Crafts乙酰化可发生在对位,也可发生在邻位,由于邻位的位阻效应,如果反应温度过高,会增加邻位乙酰化副产物的生成;催化剂的作用在于增强乙酰基碳原子的正电性,提高其亲电能力。Lewis酸的催化能力强于质子酸,常选择AlCl3,BF3,SnCl4等为催化剂最常用的是AlCl3;Friedel-Crafts酰化反应常用溶剂有二硫化碳,硝基苯,石油醚,四氯乙烷二氯乙烷等,其中硝基苯和三氯化铝可形成复合物,反应成均相,应用较广,甲苯乙酰化反应中,过量甲苯兼做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