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项目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贡山丙中洛至吉瓦图公路改建工程驻地办
施 工 噪 声 污 染 防 治 管 理 办 法
审 核: 邓中海
编 制: 余义华
建 设 单 位:贡山丙中洛至吉瓦图公路改建工程指挥部
监 理 单 位:云南展旭公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贡山丙中
洛至吉瓦图公路改建工程驻地办 2016年5月18日
贡山丙中洛至吉瓦图公路改建工程驻地办
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防治施工噪声污染,加强对施工现场噪声排放的管理,使施工噪声排放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及《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要求,以妥善解决施工过程中扰民的问题,保障人体健康,促进项目经济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施工噪声污染:一是指在人口稠密处施工中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要求,并干扰他人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的现象;二是指各施工现场受超过国家《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噪声危害的作业人员。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各施工队对施工噪声污染的防治管理。第四条:安全环保科为施工噪声防治管理的具体实施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实施项目施工噪声防治管理措施,购置有关噪声防护用品、设施,处理周围居民对施工噪声污染的投诉。
第二章
管理要求
第五条:在开工前,应对施工线路通过区域进行实地调查,并结合工程施工组织的安排及环境因素识别评价的结果,摸清施工全线人口稠密的地段及强噪声密集的地段,确定本项目施工噪声污染重点控制区域,绘制施工现场噪声监测平面布置图,编制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控制措施。
第六条:在施工项目及施工线路穿过人口稠密地段的噪声的排放应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的要求;在人口稀少或无人区施工地段噪声的排放可参考GB12523-90标准,不作强制性要求,但应以此为基准,考虑噪声污染对现场作业人员及野生动物的影响。
第七条:各项目在开工前,应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噪声污染防治方面的培训教育,以使他们认识到施工噪声污染的危害性,清楚噪声防范措施,提高环保意识。
第八条:项目部环保部门应对第七条规定地段及强噪声(超过GB12523-90标准)区域、噪声密集区域进行定期监测,如监测出噪声超过GB12523-90标准的,对区域内作业人员应配发噪声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耳棉等),对人口稠密地段及野生动物保护区域,应采取降噪措施。
第九条:强噪声作业控制
1、凡在居民稠密区进行强噪声作业的(爆破、打桩、喷锚、土石方作业、搅拌作业、涉及到强噪声的成品、半成品加工作业等),作业队应将作业计划、影响范围、程度及有关降噪措施报项目部环保部门,经环保部门批准后方可施工。适当时,项目部环保部门应将作业计划、影响范围、程度及有关降噪措施等情况向社区居民、环保主管部门通报,取得协作和配合。
2、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晚间作业时间不超过22时,早晨作业不早于6时。但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或者特殊需要必连续作业的除外。
3、需连续作业时,应采取降噪措施。第十条:控制机械噪声的措施
1、项目部在采购或租赁机械设备时,应尽量选择低噪声的设备。
2、对强噪声设备(如发电机、搅拌机、空压机、电锯、电刨等)应选择好设备的摆放位置,采取降噪措施,如可设置封闭的机械棚、使用隔声屏障、使用机械隔声罩,以减少噪声的扩散。
第三章
处罚规定
第十一条:各级环保管理部门在日常监督检查工作中,对违反本办法的行为,根据情节严重程度,有权对责任部门给予警告或处以5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第四章 附 则
第十七条:如项目所在地政府有关部门对噪声污染保护管理有规定要求与本办法有不同之处的,按其规定要求执行。
第十八条:本办法由环保科负责解释。本办法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及管理改进的需要进一步修订完善。第二十条:本办法从二〇一六年五月十八日起实施。
云南展旭公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贡山丙中洛至吉瓦图公路改建工程驻地办
2016年5月18日
第二篇: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工业噪声污染管理
第三章 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管理
第四章 交通噪声污染管理
第五章 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管理
第六章 罚则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控制环境噪声污染,保障人们有良好的生活环境,保护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环境保护条例》,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的称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生活和人们在社会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影响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
本办法所称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排放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标准,妨碍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等正常活动的现象。
第三条 凡本县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县人民政府对本辖区声环境质量负责,应将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合理规划城市、村镇建设,按功能区合理布局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等,防止环境噪声污染,保障生活环境的安静。
第五条 县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是对辖区内的环境噪声污染控制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机关,并督促、协调其他噪声监督管理部门实施本办法。
第六条 对环境噪声污染的日常管理工作,遵照统一监管,分工负责的原则按以下分工实施管理。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并负责工业、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日常监督管理。
公安部门负责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的日常监督管理。
第七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噪声监督管理部门,有权对管辖范围内向环境排放噪声的单位和个人进行现场检查,被检查者必须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
第八条 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应当使用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机电设备或器械,减少噪声对生活环境的污染。
第九条 凡排放噪声超过规定标准的,应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缴纳超标排污费,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理。
第十条 受到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有权要求减轻或排除噪声污染的危害。
各环境噪声监督管理部门应及时受理受害单位和个人的举报和投诉,督促造成噪声污染者减轻或排除噪声污染,采取保护受害人权益的措施。
第二章 工业噪声污染管理
第十一条 在人口稠密区以及在医院、学校、风景旅游区等区域及其附近,不得规划新建和扩建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企业或项目。
第十二条 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建设项目必须对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作出环境影响评价,制定防治措施并按照规定程序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建设项目投入生产或使用前,其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必须经过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拆除或闲置已安装使用的噪声污染防治设施,应当征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第十三条 排放噪声污染实行申报制度。
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工业噪声的单位,应当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登记,提供噪声污染的有关资料,按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查意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噪声,使其符合环境噪声厂界排放标准。
使用通风、排风(气)、降温、发电、锅炉等设备,对周围生活环境可能造成噪声污染的,应当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登记,并按照审查意见,采取措施降低噪声污染。
第十四条 对超标排放噪声,造成严重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责令限期治理。对难于治理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报请县人民政府对其实行关、停、并、转、迁。确因经济和技术条件所限,短期内难于通过治理噪声源消除噪声污染的,必须采用消声、隔音等有效措施,把污染危害减少到最小程度,取得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认可,并与受其污染的居民组织或有关单位协商达成协议,采取其他保护受害人权益的措施。
第三章 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管理
第十五条 建筑施工单位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应当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
第十六条 建筑施工单位,应在开工15日前,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说明其工程项目、场所及可能排放的噪声强度和所采取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等。
第十七条 在人口稠密区、学校、疗养院(医院)禁止夜间11时至次日6时进行强噪声建筑施工作业,抢修(抢险)作业除外,但应当及时报告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因生产工艺需要必须连续作业,须经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八条 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建筑施工噪声,超过排放标准,严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责令其消除噪声污染,确因经济和技术条件所限,难于通过治理噪声源消除噪声污染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限制作业时间,并由施工单位与受其污染的居民组织或有关单位协商达成协议,采取其他
保护受害人权益的措施。
第四章 交通噪声污染管理
第十九条 凡在本县行政区域内行驶的机动车辆(含过境车辆),应当安装完整有效的消声器和符合规定的喇叭,整车噪声应符合机动车辆噪声排放标准。严禁使用音量超过105分贝的喇叭。
第二十条 设有禁鸣标志的路段和地区,昼夜24小时禁止机动车辆鸣喇叭(执行紧急任务的特种车辆除外)。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根据安全设施和交通指挥标志的完善情况,逐步扩大禁止机动车辆鸣喇叭的路段。
第二十一条 机动车在允许鸣喇叭的路段一次鸣喇叭的时间不得超过0.5秒钟,连续鸣喇叭不得超过三次。严禁鸣喇叭唤人。
第二十二条 特种车辆安装的警报器除执行紧急任务外不得使用。
第二十三条 车站、码头等交通本枢纽使用广播喇叭,应当控制音量,减少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第二十四条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将机动车辆整车噪声和喇叭噪声的监督管理,纳入新车入户审查和在用车年检,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不予发牌或不予办理年审。第二十五条 城市建设管理和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保持路面平整,消除障碍,降低车辆行驶噪声。
第五章 社会生活噪声污染管理
第二十六条 单位或个人开办有噪声污染的饮食、娱乐、服务业经营项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需要申报登记的,应首先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噪声污染情况和治理措施,经审查合格后,凭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环境保护申报表,向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办营业执照。
第二十七条 饮食、娱乐、服务业经营项目的经营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噪声,其边界噪声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噪声排放标准。在住宅楼内,不得兴办产生噪声污染的娱乐场点和加工场。
第二十八条 禁止在商业活动中使用广播喇叭和发出高大声响招徕顾客。禁止在人口稠密区架设和使用高音喇叭,未经公安部门批准禁止使用广播宣传车。
第二十九条 单位或家庭使用家用电器进行娱乐或悼念活动、制作家具、装修(维修)房屋,应当控制音量,禁止夜间10时至次日6时产生噪声干扰他人。第六章 罚则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按《文成县环境保护奖励与处罚办法》处理:
(一)拒绝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监督管理部门现场检查或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
(二)拒报或谎报噪声污染排放资料的;
(三)不按规定缴纳噪声超标排污费的;
(四)未经批准擅自拆除或闲置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的;
(五)逾期未完成限期治理任务的;
(六)不遵守规定的作业时间,对生活环境造成危害的;
(七)有噪声污染的建设项目,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建设或污染防治设施没有建成或未达到规定要求投入生产使用的。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规定,进行强噪声施工作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施工,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可并处1000元至10000元罚款。
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机动车辆行驶噪声、喇叭音量超过标准或使用警报器的,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50元以上100元以下的罚款,没收超过规定标准的喇叭装置,情节严重的可并处吊扣一个月以下驾驶证。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未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其噪声污染超过国家规定标准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3000元以下罚款,并责令限期整改。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二十八、二十九条规定,危害周围生活环境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批评教育,责令限期改正,可处50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的,处50元以下200元以下罚款并可限制营业时间。
第三十五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三十六条 噪声污染监督管理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所在单位或监察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给他人造成损失的应依法赔偿。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办法执行中的具体问题,由文成县环境保护局解释。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自
****年**月**日起施行。《环境噪声管理试行办法》
第三篇:建筑施工噪声污染及防治措施
建筑施工噪声污染及防治措施
摘 要: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的噪声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城市人口稠密地区的建设项目施工中产生的噪声污染,不仅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而且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形象.工程施工单位与周围居民因噪声而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群众投诉日渐增多.如何加强城市建筑施工噪声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噪声污染,给居民一个宁静的生活环境,已成为环保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城区建筑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建筑机械,其产生的噪声一般都超过国家施工临界噪声限值,影响周围居民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噪音控制在技术上虽然现在已经成熟,但由于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规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场所为数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问题上,必须从技术、经济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旧城改造力度不断加大,随之而来的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针对如何有效控制建筑噪声,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关键词:建筑施工,建筑施工,危害,防治对策
一、概述
随着城市的进程及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施工的噪声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城市人口稠密地区的建设项目施工中产生的噪声污染,不仅影响周围居民的正常生活,而且严重影响城市环境形象.工程施工单位与周围居民因噪声而引发的纠纷时有发生,群众投诉日渐增多.如何加强城市建筑施工噪声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噪声污染,给居民一个宁静的生活环境,已成为环保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噪声: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噪音是一类引起人烦躁、或音量过强而危害人体健康的声音.噪声是一种主观评价标准,即一切影响他人的声音均为噪声,无论是音乐或者机械声等等.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凡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统称为噪声.如机器的轰鸣声,各种交通工具的马达声、鸣笛声,人的嘈杂声及各种突发的声响等,均称为噪声.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城区建筑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建筑机械,其产生的噪声一般都超过国家施工临界噪声限值,影响周围居民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因此,针对如何有效控制建筑噪声,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二、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现状
1、建筑施工施工噪声污染状况
近年来,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房地产开发、旧城改造力度不断加大,随之而来的建筑施工的噪声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城市人口稠密地区的建设项目施工中产生的噪声污染, 已经成为环境投诉的热点问题.就新城区而言,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投诉已经占所有环境信访量的80%以上,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虽然在治理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方面,执法人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坚持每天24小时值班随时处理投诉的基础上,还不定期集中力量在施工季节进行拉网式检查,但效果并不理想,未经备案的违法夜间施工屡禁不止,工地周围的居民颇有怨言.如何加强城市建筑施工噪声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噪声污染,给居民一个宁静的生活环境,已成为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2、本地施工噪声污染情况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近几年厦门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如火如荼,房地产开发、公共设施等建设项目遍布城市各个角落.以厦门市区为例,2013年在影响市区声环境的各类噪声源中,生活噪声源占58.8%,交通噪声源占20.6%,工业噪声源占7.4%,建筑施工噪声源占3.1%,其他噪声源占10.1%.2013年影响厦门城市声环境质量的主要噪声源仍是生活、交通噪声源.与2012年相比,厦门城市环境噪声源构成变化不大,各噪声源强度变幅不大.生活、其他噪声源的所占比例都略有下降,交通、工业和建筑施工噪声源的比例略有上升,其中建筑施工噪声源所占比例上升了0.3个百分点.据了解,2013年各种噪声投诉521件,占所有环保投诉的45%.其中,建筑施工噪声投诉81件,占到了所有噪声投诉的15.5%,较上一增加16件.另外,高考前夕,噪声投诉的人比较多,最多时一天能接到80多个投诉电话.虽然在治理建筑施工噪声污染方面,执法人员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坚持每天24小时值班随时处理投诉的基础上,还不定期集中力量在施工季节进行拉网式检查,但效果并不理想,未经备案的违法夜间施工屡禁不止,工地周围的居民颇有怨言.如何加强城市建筑施工噪声管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噪声污染,给居民一个宁静的生活环境,已成为环境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三、建筑施工噪声产生的原因
1、宏观法制建设方面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自1997年3月1日起施行的,其中第四章对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作出了规定,虽然在我国的现行法律法规系统中对一些防治与治理原则作出了规定,但在相关法律法规中并没有提及承包商采取噪声污染防治措施而发生费用的承担原则,造成工程有关各方互相推诿扯皮;对建筑施工作业人员的上岗环境知识培训制度,也没有明确的要求.现在施工噪声标准采用的是2012年7月1日实施的《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GBl2524-90),随着城镇建设的迅速发展,城镇结构与布局同上世纪相比已有了很大的变化,低矮的建筑逐渐被中高层建筑取代,使噪声建筑施工的等效高度提升,过去单一的场界控制己不能适应现有的环保管理要求;而施工工艺的改进等各方面因素使原有的标准和监测方法已不能满足相应的需要,这些均使建筑施工噪声排放状况有所改变.2、建设单位方面
由于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侧重强调建筑质量和工程安排,两者与施工时间发生冲突时,自然会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导致出现夜间施工现象的大量出现,其中只有少部分符合《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三十条规定的经批准允许进行连续作业的情况,造成了建筑施工噪声污染并严重影响周围居民的休息,从而引发大量的环境投诉.建筑施工单位普遍存在对施工噪声污染危害认识不足、相关法律知识欠缺、主观上缺乏噪声污染防治意识等问题.从日常管理情况看,部分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往往对施工安全、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等环节十分重视,但对施工噪声污染的防治却十分不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施工组织安排不科学,往往不能在22时前完成当天的作业任务,造成施工延期,影响周围群众的休息;二是施工场地设置不合理,没有考虑将高强度噪声污染放置在距居民区相对较远处;三是在噪声防治上不愿投入,未设置必要降噪屏障,减少噪声;四是对施工人员管理不到位,大声喧哗,车辆鸣笛现象多有发生.工程监理单位环境监测工作不到位,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监理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不能保证对施工场地噪声的有效监督管理,不能及时发现建筑施工噪声超标污染现象,造成一些建筑施工场地的噪声污染恶性循环.3、环境监督执法方面
环保部门在查处违法施工行为过程中存在困难,影响了治理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效果,不能根治污染问题.根据《噪声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在城市市区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夜间进行禁止进行的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的,由环保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并处罚款,惩处手段单一,且难以执行.由于噪声是瞬时性污染,且没有残留物,如不能及时发现施工噪声超标现象,调查取证和处罚都将十分困难.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现在的法规要求是由在施工环节中最低一级的具有法人资质的施工企业承担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的法律责任,然而在实际过程中往往出现多处分包、层层转包、主体不明等现象,造成了建筑工地的排污申报制度不能有效地落实.4、建筑施工技术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一些实用专利发明的应用,建筑施工技术得到了有效的整合提高、新型施工机械设备也不断进入建筑施工市场,一些高强度、高风险的人力作业如今都能被新型机械机器代替,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环境有了进一步的改善.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单位受施工管理人员的水平的制约以及承包商出于工程利润的考虑,往往不能或不愿采取降噪的新工艺、新技术,特别是一些的小施工队、小分包商由于缺人员和资金更是无力采用降噪的新技术、新工艺;一些老化严重并产生高噪声的施工机械设备,由于受人为因素和经济条件的制约,使用单位不能或不愿淘汰更换新型机械设备,使得原有老旧的机械设备还在不停的工作,目前已逐渐成为施工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一些带病带伤的施工机械设备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和养护,也增加了施工场地的噪声污染.四、建筑施工噪声的危害
噪声污染被视为一种无形的污染,它是一种感觉性公害,具有局部性、暂时性和多发性的特点,由于其危害性大,噪声又被称为“致人死命的慢性毒药 ”.长期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下而有没有采取任何有效的防护措施,必将导致永久性的无可挽回的听力损失,甚至导致严重的职业性耳聋.国内外现都已把职业性耳聋列为重要的职业病之一.强噪声除了可导致耳聋外,还可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心血系统、消化系统以及生殖机能等产生不良的影响.特别强烈的噪声还可导致神经失常、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由于噪声易造成心理 <恐惧以及对报警信号的遮蔽,它又常是造成工伤死亡事故的重要配合因素.一般来说,1分贝是人类耳朵刚刚能听到的声音,15分贝以下的我们就可以认为它属于“死寂”的了,20分贝以下的声音,我们认为它是安静的.20-40分贝大约是情侣耳边的喃喃细语.40-60分贝属于我们正常的交谈声音.60分贝以上就属于吵闹范围了,70分贝我们就可以认为它是很吵的,而且开始损害听力神经,90分贝以上就会使听力受损,而呆在100-120分贝的空间内,如无意外,一分钟人类就得暂时性失聪(致聋).五、建筑施工噪声的控制与防治对策
1、建筑施工噪声控制的原则
噪音控制在技术上虽然现在已经成熟,但由于建筑业施工规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场所为数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问题上,必须从技术、经济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当然,具体问题应当具体分析.在控制室外或职工长期工作的地方,噪音的强度要低;库房或少有人去车间或空旷地方,噪音稍高一些也是可以的.总之,对待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性质与不同持续时间的噪音,应有一定的区别.2、建立健全噪声防治法律法规以及环境噪声标准
有关部门要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以及建筑施工条件的变化,及时地对施工噪声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修正、修编、重编,各地更是要根据本地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在国家法律法律规及标准的指导下出台适合本地执行的办法、细则,确保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的与时俱进和可执行性.今后应该将建筑施工噪声污染的法律责任的承担者调整为建设单位,而不再是具体承担施工任务的建筑企业,这样就可以落实建设单位在建设期的义务,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的要求相一致,实现环保部门、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权利、义务的一致,有利于解决建筑施工噪声污染.《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已于2012年7月1日颁布实施.3、增强建设单位的防噪意识,提高治噪积极性
在建筑施工现场,是随着工程的进度和施工工序的更替而采用不同的施工机械和施工方法的.例如在基础工程中,有土方爆破,挖掘沟道,平整和清理场地,打夯,打桩等作业;在主体工程中,有立钢骨架或钢筋混凝土骨架,吊装构件,搅拌和浇捣混凝土等作业.这些噪声的产生在正常作业中是避免不了的,而且这些噪音的强度非常大,如在夜间作业噪音尤为突出.为了有效控制施工单位夜晚连续施工作业,就应该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在特殊情况下更应该缩短或暂停施工作业,昼间尽量将施工作业时间与居民的休息时间错开.在施工现场特别是狭小无富余空间的时候,应科学有效地对施工设施和设备布局选址,一些产生噪声较大的施工设备工作位置尽量靠场地中间,远离敏感点.市区的建筑工地应强制使用商品混凝土,使用商品混凝土泵时,应使用工地电源,不使用自带发电机,减少噪声源.4、加强噪声监测,提高监督执法的力度
加强施工现场环境噪声的长期监测,采取专人管理的原则,根据测量结果填写建筑施工场地噪声测量记录表,凡超过《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的,要及时对施工现场噪声超标的有关因素进行调整,达到施工噪声不扰民的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噪声污染防治法》对建筑施工噪声管理,作了具体的规定.主要内容包括: a)施工前,在工程投标时,应将建筑施工噪声的管理措施列为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并科学规定工程期限.工程开工15日前,必须向工程所在地区的环保局办理建筑施工场地噪声申报登记手续.b)施工时,应在建筑施工工地显着处悬挂建筑施工工地环保牌,注明工地环保负责人及工地现场电话号码,以便公众监督.在施工过程中,向周围排放的建筑施工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若超标排放,则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避免或减少建筑施工噪声扰民,并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排放费.对夜间施工有特殊规定:禁止夜间(晚22∶00至次日晨6∶00),在居民区、医疗区、科研文教区等噪声敏感物集中区域内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同时规定,确因施工工艺要求或特殊需要,必须夜间连续作业的应在5个工作日前提出申请,经市建设部门预审,所在地的区环保局批准后实施.并且,经批准的夜间施工工地,应在夜间施工3天前,公告工地周围的居民和单位.对违反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拒报或者谎报建筑施工噪声排放申报事项的,不按国家规定缴纳超标排污费的,拒绝环保部门现场检查或者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夜间进行明文禁止的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的,由环保部门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将在新闻媒体曝光,直至建议建设部门吊销建筑施工许可证.5、施工噪音的控制内容
噪音控制的内容包括:
(1)、控制噪声源
降低声源噪音,建筑施工业可以选用低噪音的施工机具和改进生产工艺,或者改变噪音源的运动方式(如用阻尼、隔振等措施降低固体发声体的振动).(2)、阻断噪声传播
在传音途径上降低噪音,控制噪音的传播,改变声源已经发出的噪音传播途径,如采用吸音、隔音、音屏障、隔振等措施,以及合理规划城市和建筑布局等.(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受音者或受音器官的噪音防护,在声源和传播途径上无法采取措施,或采取的声学措施仍不能达到预期效果时,就需要对受音者或受音器官采取防护措施,如长期职业性噪音暴露的工人可以戴耳塞、耳罩或头盔等护耳器.6、积极采用新材料,在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
(1)、人为噪声的控制
声在传播中的能量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的,因此使噪声源远离需要安静的地方,可以达到降噪的目的.施工现场提倡文明施工,建立健全控制人为噪声的管理制度尽量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因此,针对如何有效控制建筑噪声,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2)、消除共振噪声法
只有电动调节阀共振时,才有能量叠加而产生100多分贝的强烈噪声.有的表现为振动强烈,噪声不大,有的振动弱,而噪声却非常大;有的振动和噪声都较大.这种噪声产生一种单音调的声音,其频率一般为3000~7000赫兹.显然,消除共振,噪声自然随之消失.(3)、消声降噪法
消声器是一种既能使气流通过又能有效地降低噪声的设备.通常可用消声器降低各种空气动力设备的进出口或沿管道传递的噪声.例如在内燃机、通风机、鼓风机、压缩机、燃气轮机 以及各种高压、高气流排放的噪声控制中广泛使用消声器.不同消声器的降噪原理不同.常用的消声技术有阻性消声、抗性消声、损耗型消声、扩散消声等.(4)、采用吸音材料法
这也是一种较常见、最有效的声路处理办法.可用吸音材料包住噪声源和阀后管线.吸声降噪是一种在传播途径上控制噪声强度的方法.物体的吸声作用是普遍存在的,吸声的效果不仅与吸声材料有关,还与所选的吸声结构有关.这种技术主要用于室内空间.(5)、串联消音器法
本法适用于作为空气动力噪声的消音,它能够有效地消除流体内部的噪声和抑制传送到固体边界层的噪声级.对质量流量高或阀前后压降比高的地方,本法最有效而又经济.使用吸收型串联消音器可以大幅度降低噪声.(6)、隔音箱法
使用隔音箱、房子和建筑物,把噪声源隔离在里面,使外部环境的噪声减小到人们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把产生噪声的机器设备封闭在一个小的空间,使它与周围环境隔开,以减少噪声对环境的影响,这种做法叫做隔声.隔声屏障 和隔声罩是主要的两种设计,其他隔声结构还有:隔声室、隔声墙、隔声幕、隔声门等.(7)、控制噪声的传播方向法
声的辐射一般有指向性,处在与声源距离相同而方向不同的地方,接收到的声强度也就不同.不过多数声源以低频辐射噪声时,指向性很差;随着频率的增加,指向性就增强.因此,控制噪声 的传播方向(包括改变声源的发射方向)是降低噪声尤其是高频噪声的有效措施.(8)、消除共振噪声法
对于固体振动产生的噪声采取隔振措施,以减弱噪声的传播.电动调节阀共振时,能量叠加而产生100多分贝的强烈噪声.有的表现为振动强烈,噪声不大,有的振动弱,而噪声却非常大;有的振动和噪声都较大.显然,消除共振,噪声自然随之消失.(9)、强噪声作业时间的控制
凡在居民稠密区进行强噪声作业的,严格控制作业时间,晚间作业不超过22时,早晨作业不早于6时,特殊情况需连续作业(或夜间作业)的,应尽量采取降噪措施,事先做好周围群众的工作,并报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施工.(10)、强噪声机械的降噪措施
牵扯到产生强噪声的成品、半成品加工、制作作业(如预制构件,木门窗制作等),应尽量放在工厂、车间完成,减少因施工现场加工制作产生的噪声.尽量选用低噪声或备有消声降噪声设备的施工机械.施工现场的强噪声机械(如:搅拌机、电锯、电刨、砂轮机等)要设置封闭的机械棚,以减少强噪声的扩散.(11)、加强施工现场的噪声监测
加强施工现场环境噪声的长期监测,采取专人管理的原则,根据测量结果填写建筑施工场地噪声测量记录表,凡超过《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的,要及时对施工现场噪声超标的有关因素进行调整,达到施工噪声不扰民的目的.7、加强环保宣传,提高人们的防噪意识
在建筑施工噪声管理过程中,应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的原则,经常不断地对施工单位进行有关环保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向施工单位传达国家、省、市有关噪声管理的规定,增强施工队伍的环境意识,使他们真正意识到治理噪声所带来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从而在工作中采取一切可能降低噪声的措施,自觉进行噪声治理,将施工噪声污染降到最低水平.积极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建立举报奖励制度,给予施工噪声污染举报人一定金额的奖励,以经济手段鼓励、促进群众的举报积极性.六、建筑施工噪声防治案例分析
近些年来,随着公众自身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各地建筑施工噪声扰民诉讼案件不断出现.如厦门某工程建设规模地上18层,地下一层,总投资3000多万元,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厦门市区中心位置,该项目于2010年开工建设,2012年通过竣工验收,工地周边环境复杂,工地现场施工场地较小,且处在市区之内,施工噪声污染防治工作相当严峻.施工单位针对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组织技术人员编制了专门的施工特别是对夜间施工制定降噪治噪方案,在施工过程中把防噪治噪纳入施工人员的日常培训教育;考虑到浇筑混凝土连续作业可能产生的施工噪声,根据规定采用预拌混凝土,在连续浇捣混凝土时采取留置科学合理的施工缝,尽量缩短连续浇捣的时间;对于可以场外加工制作的施工成品、半成品、构件、材料都尽可能安排非现场作业;在工地明显处悬挂建筑施工环保牌,注明工地环保负责人及工地现场电话号码;在混凝土连续浇筑前,项目部按照法定程序向环保部门申请夜间施工许可证,并在施工前在工地出入口张贴夜间施工安民告示.事实证明,施工单位通过采取卓有成效的降噪治噪措施和手段,能够在施工条件并不理想的情况下,给整个项目从开工到竣工营造良好的环保施工氛围,在两年多的施工期内未发生施工噪声污染事件,群众噪声投诉记录为零.进而也得到了业主和相关主管部门的肯定和认可.七、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步伐的进一步加快,各地都有大规模的商品房、基础设施、商业休闲等多种多样的工程项目建设,但是项目建设不能以噪声扰民作为代价,当前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现有制度,并积极创新防噪治噪新设备、新材料、新方法,最大程度减少城市建筑施工噪声的污染.要增强防噪意识,提高治噪积极性,除了有关部门要加大力度采取相应的措施外,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守国家地方法规,采取得力措施保护和改善施工现场环境,尽量减少对施工现场周围环境的影响,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干扰,使整个施工过程在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指导下,严格按施工程序办事,真正做到文明施工.参考文献
[1] 福建环保局项目环境管理法律汇编.1994.11
[2]高桂荣.建筑施工噪声扰民的防治对策.城市管理与科技.2005年03期
[3]游庆.建筑施工噪声的调查分析及防治对策.噪声与振动控制.2006年05期
[4] 赵凤强、李广强.城市环境噪声预测与分析的研究进展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田玉军、巨天珍、任正武.国内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研究进展.重庆环境科学2003(03)
[6]向敏.如何防止建筑施工的噪声污染.工程技术2009(11)
[7] 陈龙英 建筑节能与建筑噪声控制.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5期
[8] 冯燕华.谈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的现场实施及动及动态管理.建筑安全;2012年12期
[9] 彭龙喜.徐士波;建筑机械振动噪声分析.建筑安全.2012年07期
[10] 谢燕玲.建筑施工噪声污染与控制分析.《经营管理者》.2013年19期
[11]建筑施工噪声环境污染与防治对策.《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年27期
[12]《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 12523-2011.2012年7月1日实施
第四篇:防治施工噪声污染的措施
防治施工噪声污染的措施
为减少噪声等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施工中采取措施或改进施工方法,使施工噪音、振动达到施工场界环境标准,其措施和方法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靠近居民区的作业辐射噪音强的施工机械(如桩机、搅拌机等)在夜间停止施工作业,夜间施工时大型运输车辆尽量绕开村庄行驶。
合理安排工序,夜间施工要尽量降低噪音;搭设机械棚,将施工中声音较大的机械放入室内。
夜间施工机械车辆经过居民区附近时尽量不开大灯;场内照明灯的照射方向也要注意不要直射居民区。
桥梁预制场、砼拌合站等高噪音作业场地设置尽量避开居民集中区,合理安排临近城区、居民区、学校和医院等噪声敏感地带的施工时间,必要时可采取隔声罩等临时隔音措施。
第五篇:昆明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昆明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索 引 号:530100-008981-20081114-2243 发文日期:2008-11-14
名 称:昆明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标题】昆明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
【题注】《昆明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已经2007年3月13日市政府第4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
【文号】昆明市人民政府令第72号 【颁布单位】昆明市人民政府
【时效性】有效
【颁布日期】2007/03/1
3【实施日期】2007/07/0
1【失效日期】
【内容分类】建口
【执法主体部门】昆明市环境保护局 昆明市公安局
【正文】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防治环境噪声污染,创造安静适宜的人居环境,保护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本办法所称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声音。第三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向周围环境排放噪声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市、县(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所辖区域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并具体负责工业、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的日常监督管理。
公安部门具体负责交通噪声、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的日常监督管理。
规划、建设、文化、工商、交通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第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有权制止、检举、控告。
环境噪声监督管理部门对于环境噪声污染的检举、控告,应当及时受理,依法查处。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六条 产生环境噪声的建设项目以及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应当符合经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昆明市环境噪声功能区划》要求。第七条 规划部门在确定建设布局时,应当依据市人民政府批准的《昆明市环境噪声功能区划》及相关的规划、建筑设计规范,合理划定建筑物的防噪声距离,并提出相应的规划设计要求。第八条 产生环境噪声污染,按照国家规定需要申报的单位,应当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排污申报登记。
已办理排污申报登记的单位,其噪声源的种类、数量和噪声强度有重大改变的,应当提前15日到原登记部门办理变更登记。第九条 拆除或者闲置噪声污染防治设施的,应当提前10日向所在地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经批准后方可实施。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申报之日起5日内作出同意或者不同意的决定。
第十条 排放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缴纳超标准排污费,并采取措施进行治理。第十一条 对于在医疗区、文教科研区、机关办公区、居民住宅区等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造成严重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责令其限期治理。限期治理的决定权限,按照国务院的规定执行,其中,对小型企事业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的限期治理决定,可以由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作出。
被责令限期治理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按期完成限期治理任务,并应当定期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治理进度情况。
对于排放的噪声对周围生活环境造成污染、又缺乏有效治理措施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其停业、搬迁、关闭。
第三章 工业噪声污染防治
第十二条 工业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向周围生活环境排放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
第十三条 禁止在下列区域内新建、扩建排放环境噪声的工业企业:
(一)医疗区、文教科研区、机关办公区、居民住宅区;
(二)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旅游度假区、重点文物保护区。第十四条 禁止在医疗区、文教科研区、机关办公区、居民住宅区等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从事机械加工、汽车维修等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经营活动。
本办法实施前,前款规定区域内已从事经营活动且噪声排放不达标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采取相应治理措施进行治理。
第十五条 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工业企业,应当对设备进行合理布局,采用低噪声设备,改进工艺,并采取吸声、消声、隔声、隔振和减振等治理措施,减轻环境噪声污染,达到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
第四章 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
第十六条 建筑施工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施工噪声污染,所排放的建筑施工噪声,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
第十七条 主城建成区内,建筑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设备,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施工单位应当在工程开工前十五日向工程所在地的县(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该工程的项目名称、施工场所和期限、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以及所采取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的情况。
第十八条 主城建成区内,禁止在12时至14时、22时至次日6时进行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作业和因混凝土浇灌、桩基冲孔、钻孔桩成型等生产工艺需要连续作业的除外。
其他需要禁止建筑施工作业的区域和时间,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决定,并向社会公告。
第十九条 因混凝土浇灌、桩基冲孔、钻孔桩成型等连续作业必须进行夜间施工的,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前三日持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证明,到所在地的县(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登记,并在施工地点以书面形式向附近居民公告。
第二十条 中考、高考前七日内和中考、高考期间的18时至次日8时,禁止在文教科研区、居民住宅区进行产生噪声的建筑施工作业。
中考、高考期间,考点周围500米范围内,禁止所有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
第五章 交通噪声污染防治
第二十一条 按照后建服从先建的原则,医疗区、文教科研区、机关办公区、居民住宅区等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与城市道路之间应当保持一定的退让距离。退让距离不能保证的,建设单位应当采取设置隔声屏障等有效措施减轻、避免交通噪声污染。第二十二条 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行驶的机动车辆,应当安装完整有效的消声设备和符合规定的喇叭,整车噪声应当符合机动车辆噪声排放标准。
第二十三条 主城区二环路以内的区域,禁止机动车鸣喇叭,但执行消防、救护、工程抢险、公安警备等任务时的特种车辆除外。机动车在禁止鸣喇叭的区域遇紧急情况时,一次鸣喇叭的时间不得超过0.5秒钟,连续鸣喇叭不得超过三次。严禁长鸣喇叭。其他需要禁止鸣喇叭的区域,由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决定,并向社会公告。
第六章 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
第二十四条 禁止使用高音喇叭或者其他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方法从事商业经营活动。在主城建成区内,禁止经营者将商场、门市、店、堂、摊点及影剧院等商业文化经营场所的音箱和喇叭置于街面播放。第二十五条 禁止在主城建成区、各县(市)区政府所在地的医疗区、文教科研区、机关办公区、居民住宅区等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内使用高音喇叭。
第二十六条 居民家庭使用音响设施、各类乐器、饲养动物等产生噪声的,不得干扰他人正常生活。
已安装防盗报警设备的机动车,应当确保报警设备正常运转,报警器不得长时间鸣响,干扰他人正常生活。
第二十七条 在已竣工交付使用的居民住宅楼内,禁止在12时至14时、18时至次日8时使用电钻、电锯、电刨、冲击电钻等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工具进行室内装修等作业。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九条第一款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并处以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四条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并处以5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对于难以治理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请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其停业、搬迁、关闭。
第三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一款、第十九条、第二十条规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并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不采取设置隔声屏障等有效措施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的,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三条第一款、第二款、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第二十六条、第二十七条规定的,由公安部门处以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在禁止区域擅自新建、扩建工业企业的,由规划、国土、环境保护、工商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依法查处。
第三十四条 环境噪声污染监督管理人员利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7年7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