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8年广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真题
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
一、作答提示
1.申论考试必须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圆珠笔作答,并在答题卡指定的位臵填写自己的姓名及填涂准考证号等信息。
2.申论考试与一般的写作考试不同,它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提出并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测试。
3.请先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然后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4.本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总时限为150分钟,建议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左右,其余时间用于作答。
5.考试结束铃声一响,请你立即放下笔,将试题、答题卡和草稿纸交给监考员验收后方可离开考场。
二、给定资料
“文如山,会如海,领导干部忙剪彩”,这句民谚活画出我们一些地方一些单位的一种现状。“三天一大会,两天一小会”成为很多领导干部工作的真实写照。一年要开多少会?传达文件要开会,讨论工作要开会,总结经验要开会。报告会、表彰会、研讨会、通气会、规划会、讨论会、大会、小会、现场会、务虚会……名目繁多,不一而足。小到地区性会议,大到全国性会议,无不“牵一发而动全身”。根据某省政府办公厅统计,2005年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包括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文)召开的全省性会议111次;某地级市下发通知召开的全市性会议362次,这组数字是什么概念?就是平均2.1个工作日就要召开一次全省性会议;全年每天(含节假日)要召开一次全市性会议!多年来,减少发文、削减会议、改进会风的呼声一直很高,但却收效甚微。在一些人眼里,惟有开会,才能把工作布臵下去;惟有开会,才能把工作总结上来;也惟有开会,才能让上级领导认为其“工作很忙,工作很好”。长期以来,在传统思路的“指挥”下,很多政府职能部门形成了惯有的工作程序。“文山会海”便成为政府工作中久治不愈的痼疾,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对政府的形象产生严重的影响,到了让人深恶痛绝的地步。云阳县泥溪乡人刘忠反映,自己开在乡政府旁的打字复印因大量欠款无法收回被迫关
门。刘忠称,仅4年时间,泥溪乡乡政府总共欠下店里复印、打字款达28700元。刘多次催收无果,打印店被迫关门,刘开始经常去乡政府讨债。在刘多次催款的情况下,泥溪乡政府支付了10000元现金。今年1月26日,泥溪乡乡政府为刘出具了18700元的欠条。记者与泥溪乡乡长谭扬斌取得联系。谭扬斌承认,乡政府欠刘忠的打字、复印款属实。以前乡政府“是开了很多会,复印了很多文件和上报材料”,自己是去年才调到泥溪任职,欠款是上届领导留下的遗留问题,但本届政府正在积极想办法,争取今年内还一部分,明年内还完。某贫困县扶贫办年底总结的一部分摘录:全年参加各类会议498次,收到各种文件74.4斤,召开基层会议125次,发放各类文件135.6斤。全年发放各种文件耗资132075元,会议招待费
用667200……
面对街道要求学校参加社区活动的文件,某省城一所小学的校长吴刚的言语间透着无奈:“都说要给学生减负,谁来给学校减减负呢?”据吴校长介绍,本学期开学至今仅两个月,他参加的校外会议已经将近30场,内容涉及防火、防震、交通安全、语言、廉政建设、精神文明、计划生育、校务公开等。迎接的检查则包括卫生、环保、收费等。此外,遇到社区和街道举办活动,学校还得组织学生和老师出节目或是前去捧场。吴校长告诉记者,学校本来就缺教师编制,不可能有专门的人从事这些工作,只有临时把一些老师抽调出来加班加点来应对。“有时上午刚接到一个文件,下午就有另一个检查,真是感觉分身乏术。这样下
去我们哪有精力组织教学?” 济南某居委会主任王先生说,每年到了年底,事情就特别多,上周他连续两天每天接到四个来自上级部门的开会通知,开会时间都是早上8时30分,而他们居委会仅有三名工作人员,王先生说:“当时也分不出哪个会重要,三个人只好抓阄儿决定去开哪个会了。”据粗略统计,仅两周时间,他们居委会先后接到了二十多个开会通知。会多,需要写的材料就多。王先生说,最近他们接到的各种评比通知不下十种,每个评比都要求附上个总结材料。还有四五个部门来他们居委会检查,每次来人居委会的人都要忙活一番。而王主任早就有了好几个用于社区建设的好主意,但因为应付各种会议、评比等,不得不把这几个有创意的举措推后了。
据2006年12月18日《民主与法制时报》报道,永年县有60多个单位和部门可以制定红头文件,试想,一个县就有60多个单位可以制定红头文件,全国2000多个县又有多少个具体单位有权制定红头文件呢?它们每年要制定多少个红头文件呢?再加上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的数量,那该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数字啊!
我国每年开会“开掉”的费用惊人。不少会议动辄数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其中相当一部分花在了材料印刷上。在“热烈隆重”的思想作祟下,材料越印越精美,装饰越来越高档,会场越来越豪华。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一定级别的机关干部,每年参加的大大小小会议不下50场。在各种会议上,参加会议的人通常会领到大摞大摞的材料,诸如会议文件、领导讲话、交流材料、典型发言稿、宣传资料及画册等等。少则十几页,多则几百页,不管有用没用,参会人员人手一份。一位在大型企业担任办公室主任的王女士说,她最近安排的一次会议,给与会者准备的材料用纸袋装着,足有10多斤重,参加会议的有200多人,1吨纸。可是不少与会者一散会就将大本大本的材料扔进了宾馆的废纸篓。调查显示,我国公务人员的人均纸张占有量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是部分发达国家的10倍。少开会、开短会、讲短话,“敬字惜纸”,这不仅是机关作风建设的需要,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应有之举。
各种名目繁多的会议粉墨登场,轮番轰炸,使得一些基层领导根本无法集中精力抓好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工作,更令人不安的是有些会不开也罢,开了反而适得其反。每逢重大节日各地政府都会组织“送温暖”活动,兴师动众进社区、下农村、访农户,慰问弱势群体,这似乎无可非议,但有些地方官员却把它当成“作秀”的良机,西装革履地坐着高级轿车,在部门与新闻记者等众人浩浩荡荡陪同下,把衣衫褴褛的贫苦农民集中起来开所谓的“慰问会”,排着长队送大米、发钞票,然后展示在电视画面上的是感激涕零的动人场景,甚至还出现请穷苦农民吃高档“年夜饭”、看外国“大片子”的怪现象。这种场景与其说使人感到温暖,不如说令人锥心刺骨。时代发展到今天,送温暖式的慰问会也应与时俱进,转向构建和谐社会,逐步解决群众特别是农民的医疗、养老与最低生活保障等关系到社会稳定的最主要问题。
大概出于招商引资、引进外资的动因,这几年许多地方党政主要官员为了在任职内“有所为”,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不顾当地客观实际,争先恐后、竞相攀比搞起了五花八门的地方节庆,什么“风筝节”、“螃蟹节”、“龙虾节”、“美食节”、“桃花节”……纷纷出笼,还辅之以小则省台、大到中央台执导的“盛大晚会”,所需费用则打着“商业运作”的旗号向单位、企业强行摊派,动辄一两百万付之东流,可签来的是很少到位的意向性投资协议书,一些机关、单位、企业怨声载道,敢怒不敢言。有些官员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和政治前途,不惜弄虚作假,欺骗上级,假报表、假增收、假税收、假情况已司空见惯,更令人憎恨的是还开假会,今天上级来了要开座谈会,便有意钦点“说好话”的参会;明天上级要下乡,便事前“辅导”农民应当“怎么讲”;后天听说要开现场会,便把邻村的牛羊牵来凑数,还厚颜无耻地大吹特吹是如何带领农民致富的。如此弄虚作假,岂不是向上级提供错误的决策信息?岂不是对党、对人民的一种丧尽天良的犯罪行为吗?
新年伊始,更是各种表彰会出场之时。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本也无可指责。可眼下可谓是党政工团齐上阵,各行各业搞评比之风盛行,似乎不搞点评比、检查、表彰就无事可做,无绩可显。名目繁多、内涵几乎雷同的大小表彰活动已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着实令人担忧与震惊。比如谁能说清楚“文明单位”与“文明行业”、“先进单位”与“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有何区别?有的单位差不多有50%以上的职工上了所谓的“光荣榜”,扪心自问这像吗?
文风、会风问题看起来好象是小事,其实是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山会海”泛滥成灾,已经影响到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方面。造成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助长了虚浮不实作风,滋生出官僚主义习气,消磨了创新进取精神。
“文山会海”的盛行,使广大干部整天沉湎于繁文缛节、迎来送往当中,浪费了干部的工作精力,疲于应付各种会议。据调查,某地县、乡两级主要领导干部每年有1/3以上时间用在开会上,各级干部不停地奔波于各种会议,不仅浪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使他们无法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抓工作落实。使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到基层、群众中调查研究。在“会海无边”的同时,各种文字材料也越来越长,领导或“秀才”们写起来绞尽脑汁,会上念起来口干舌燥,基层干部和群众听起来枯燥无味。要参加的会议多,要读的文件多,要看的简报多,使各级领导干部要花费大量时间来阅读和处理文件,不能集中精力谋民事、抓实事,对想办的事没办好,对该办的事来不及办,其直接后果就是使党和政府脱离群众、脱离实际。
“文山会海”的盛行,使一些干部整天泡在“文山会海”里,照本宣科、不动脑子,滋长了惰性,消磨了创新进取精神,影响了各级干部执行能力的提高。开会时,文件、领导讲话材料应有俱有,部分参会干部认为,反正有材料,回去慢慢看。在每次开会时,有的只来人,不来心,有的只带耳朵听,不带手作笔记。甚至于“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台下听得昏昏欲睡”。不仅坏了会风,害了形象,更严重的是久而久之,就会使他们缺乏贯彻执行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能力,不善于结合本地实际想问题、办事情,对如何创造性地抓好本地本部门的工作,找不到好的思路,拿不出好的办法,最终必然影响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文山会海”的盛行,增加了政务工作的运行环节,降低了行政效能。再加上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表率作用不强,对下级的督促检查不力,滋生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风气。现在很多地方的情况是上面开个会,下面层层依样画葫芦开会,其精神却几乎是一个模子。“大会中会小会,会会有我;你说我说他说,说了也白说。”该落实的工作只落在会上没落到实处,该解决的事情只谈在会上没谈在事上,下级找上级时,上级在开会,群众找领导时,领导在开会,许多工作在层层开会、层层等待中丧失了时机,失去了主动,耗掉了时间,其结果是行政运转慢,工作效率低。这不仅坏了党风,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还挫伤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文山会海”的盛行,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增加了财政负担。会议多,材料多,消耗了大量人力、财力、时间和精力,导致基层为会所累,机关为会耗费。据调查,召开一个百人以上的会议,从材料起草、印刷、装帧,后勤人员会场会务准备,参会对象公车来往、吃饭休息,会务成本都在万元以上。有些会议开到风景名胜区,在星级宾馆的会议室召开,还发放纪念品等,其消耗的人力财力、时间精力令人惊叹!据估算,一个地级市每年的大型会议财政经费都在500万元以上。一个县(市、区)每年的会议经费也都在两三百万元。庞大的会议支出令宾馆饭店生意火爆异常,媒体上还出现过宾馆饭店因会议多少而赢利亏损的报道,给地方财政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更有甚者则借会游山逛水,滋生腐败。
一位来自军队的人大代表反映: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很多部队建成了网上办公系统、网上谈心系统、网上视频会议系统,领导机关可以直接向千里之外的官兵们传输文电、部署工作、进行政治教育,开展工作非常便利。然而,技术手段的进步也随之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某旅旅长部署训练,电钮一按,开了3次电视电话会议。事实上,这种情况并非只发生在部队里,很多单位过分依赖网上“键对键”,动不动就召开视频会议,给基层传输文电越来越长,其结果是致使基层忙乱,出现了网上“文山会海”现象,时间长了还会淡化与基层的联系。2007年4月初吉林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经济发展和建设工作会议、社会发展和稳定工作会议,而在以往,这2个会议的主要内容需要通过31个会议来分别完成。吉林市委、市政府进行会议合并,打破了以往靠会议来推动工作的惯例,既节省大笔会议开支,又把干部的精力从会议中解放出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7年10月,河北省委书记张云川同志在省委七届三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提倡领导讲短话、讲管用的话,让干部腾出更多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扑下身子解决实际问题。'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抓落实的具体工作上。要围绕增强各级干部的执行力,严格要求、严明责任、严细管理,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这个要求,的确是讲到了点子上。讲真话,讲管用的话,讲有水平的话,讲有前瞻性的话。是改进党的作风、求真务实、锐意创新的具体表现。
2008年1月9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精简会议文件改进会风文风的意见》,意见指出,从严控制以国务院名义召开会议,会议应尽量少安排大会发言,确需安排的,原则上每次全体会议不超过5个,每个发言时间不超过8分钟。同时,倡导清新简练的文风,做到意尽文止、条理清楚、文字精炼,不搞“穿靴戴帽”。
2008年3月19日《解放日报》报道:上海市人民政府在“中国上海”政府门户网站上发布《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工作运行机制的通知》,“上海新一届政府要求减少领导事务性应酬性活动,将严控全市性大会的数量,积极倡导开短会、讲短话。”具体而言,择要有三:能不开的会坚决不开,可不发的文坚决不发,可长可短的一定要短;原则上不得邀请领导同志参加一般性剪彩颁奖等活动;下基层不预告、不踩点、不扰民、不搞层层陪同。一言以蔽之,说话办事都要高效务实。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张荣臣认为:会是要开的,不开会,一些问题也不可能解决,但不能为开会而开会,更不能放着正经事不做,把开会当作工作。诸如表彰会、座谈会、报告会及开业、奠基、剪彩、各类节庆等活动,特别是各种商业性应酬活动等,领导干部还是少参加为好。张荣臣指出,会风也是一种作风,也是党和党员领导干部形象的反映。
党中央对文风会风问题历来十分重视。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针对开会也有党八股的现象批评道:“一开会,二报告,三讨论,四结论,五散会。”而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大,为全党与全国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近民、亲民、爱民的好会风。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改进学风和文风,精简会议和文件,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弄虚作假。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奢侈浪费”。端正会风当从各级领导干部做起,真正在“恨开会”的同时改掉“爱开会”的坏毛病,尤其不开无目的之会,不开无准备之会,不开无效果之会,让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真正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以更加旺盛的精力投入到社会主义小康建设之中。
三、作答要求(共100分)
1.请用不超过18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及危害。(20分)
2.请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0分)(空格略)
3.自拟题目,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及危害,结合提出的对策和建议,用不少于1200字的篇幅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论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深刻,有说服力。(50分)
第二篇:2010年广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解析
2010年广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解析
一、申论主题分析
2010年广西神论考试尘埃落定,几年的申论主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
我国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自2004年我国正式加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开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就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正如申论材料中所说的,“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有益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益于弘扬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有益于增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提高中华文化软实力”。
客观地说,与近期的其它热点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并非很热的话题,广西将这一主题纳入申论的考核主体,体现了近些年申论考试对最热热点的回避,对考生的备考有着积极的参考意义。
二、给定材料
本次考试共分为11则材料,具体内容如下:
资料
1、从中国源远流长的历史讲述道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通过温家宝总理的讲话和专家观点,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资料
2、简单介绍了何谓非物质文化遗产。
资料
3、通过广西白裤瑶文化的保护工作的阐述,论证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要正确处理好挖掘、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资料
4、中国政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出的努力。资料
5、广西《印象.刘三姐》项目的介绍,以及这一项目的经验与不足。
资料
6、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传承人的保护问题。资料
7、部分地区由于财政投入不足,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经费短缺。
资料
8、通过广西“歌*”和“歌王”两个事例,突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群众参与的不足。
资料
9、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恢复非物质文化的原生态与文化与时俱进的矛盾。
资料
10、阐述了保护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与经济利益的矛盾。
资料
11、通过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普及工作的重要。
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可知本次考试的申论给定材料体现了如下几个特点:
(一)理论与事实结合紧密
与其它省市申论考试的给定材料不同,广西的申论材料大多理论和事实结合极为紧密,其最常见的形式是第一自然段用来阐述相关政策或理论,之后用具体事例证明前面的观点。
如材料3种第一自然段,引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主席潘琦的话,建议正确处理好挖掘、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之后饮用了广西白裤瑶文化保护工作的事例,证明了保护与利用关系的重要性。
(二)问题性
近些年政府和社会各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中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是广西申论在选取材料的过程中并没有主要选取成功的一面,而是重点就现阶段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这也符合申论开始的一贯特点——突出问题并予以解决。
(三)地方性
广西申论考试突出了地方性这一特点,在选取材料的过程中,重点针对本自治区的突出问题,材料也主要涉及本自治区的情况。
三、作答要求分析
今年的作答要求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与几年前的作答要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体体现为如下几个特点:
(一)沿用三题模式
与2009相同,2010年广西申论依旧采用了三题模式,作答字数控制在1800字左右,可以说形式上还是沿用了一贯的风格。
(二)变更试题类型
与以往“概括——对策——论证”的试题形式不同,今年的广西申论考试采取了新的试题类型,即“概括——分析——论证”,同时试题的定位更加模糊,重在考查考生的各项能力。这也意味着考试难度的大大提升了。
四、作答思路及答案要点
第一题:请根据给定资料概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20分)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250字。解析:
第一题:立足材料 概括简明
答题思路:
该题主要考查归纳概括能力,属于概括类试题,要求考生概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应处理的关系。
材料中除了材料3中提出的“正确处理好挖掘、保护和利用的关系”以外,并未明确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总应该处理的其他关系,这就需要考生立足材料,从给定资料中提炼归纳,通过阅读给定资料可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需要处理的关系很多,如政府和社会群体、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状与创新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艺术价值和经济利益等,这些要点主要分布在资料、资料
8、资料
9、资料10中,考生在阅读和作答时应注意分析提炼。答题要点:
一是资料3中“正确处理好挖掘的、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二是从资料8中可以分析提炼出处理好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的关系;
三是阅读资料9中可以分析出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生态与文化与时具进的关系;
四是从资料10中可以整理出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价值与经济利益的关系。
第二题:请根据资料5,就《印象?刘三姐》项目的开发,列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功经验与不足。(50分)
要求:
1、紧扣资料,针对性强、条理清楚、逻辑严密。
2、不超过360字。解析:
第二题 读透资料 分析综合
答题思路:
本题属于综合分析类试题,主要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考生分析社会现象成功与不足。
本体考察仅限于给定资料5中《印象?刘三姐》项目的开发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取得的很大成就,主要体现在资料5的第一、二、三段中,主要包括表现形式的突破和探索出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两个方面;同时,该项目也存在不足和缺陷,主要体现在资料5的第四段中。考生在作答时 应要紧围绕材料展开,注意提炼加工,综合分析。答案要全面、精炼、针对性强。答案要点:
《印象?刘三姐》项目的开发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一是项目突破了传统的艺术表现手法,将刘三姐文化全新演绎;二是该项目成功探索了文化产业于旅游相结合的新路。
该项目也存在不足和缺点:一是缺乏内涵;二是主题有待提高。
第三题:假如你是一名公务员,应邀参加“文化遗产日”的宣传活动,请结合给定资料,以“保护非物质遗产,我们共同的使命”为主题,自拟题目,拟写一篇演讲稿。(50分)要求:
1、紧扣主题,格式规范;
2、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3、总字数1200字左右。
解析:
第三题 确认格式 展开内容
作答思路:
从作答形式上看,特别要注意演讲稿的格式要求。一般的演讲稿的结构由标题、称呼和正文三部分构成,标题无固定格式,最好简明易懂、直击文章论点;称呼要另起一行顶头写,加冒号,根据受听对象和讲演内容需要决定称呼;正文部分又分为开头语、主体和结语三部分,必须将其一一写到,才算是一份完整的演讲稿。
从作答内容上看,其一,演讲稿的内容特点是文字表达力、煽动力较强,要求在短时间内能与听众形成共鸣,因此,在写作时,要更加注重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略为淡化机关用语和规范化用语。其二,要准确理解主题内涵。题目要求以“保护非物质遗产,我们共同的使命”为主题,因此在作答过程中,必须紧扣从“共同的使命”这一主题,着重写与之紧密相关的内容。
第三篇:2008年广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2008年广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
一、作答提示
1.申论考试必须在答题卡上用钢笔或圆珠笔作答,并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及填涂准考证号等信息。
2.申论考试与一般的写作考试不同,它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提出并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测试。
3.请先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然后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4.本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总时限为150分钟,建议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左右,其余时间用于作答。
5.考试结束铃声一响,请你立即放下笔,将试题、答题卡和草稿纸交给监考员验收后方可离开考场。
二、给定资料
“文如山,会如海,领导干部忙剪彩”,这句民谚活画出我们一些地方一些单位的一种现状。“三天一大会,两天一小会”成为很多领导干部工作的真实写照。一年要开多少会?传达文件要开会,讨论工作要开会,总结经验要开会。报告会、表彰会、研讨会、通气会、规划会、讨论会、大会、小会、现场会、务虚会„„名目繁多,不一而足。小到地区性会议,大到全国性会议,无不“牵一发而动全身”。根据某省政府办公厅统计,2005年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包括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文)召开的全省性会议111次;某地级市下发通知召开的全市性会议362次,这组数字是什么概念?就是平均2.1个工作日就要召开一次全省性会议;全年每天(含节假日)要召开一次全市性会议!多年来,减少发文、削减会议、改进会风的呼声一直很高,但却收效甚微。在一些人眼里,唯有开会,才能把工作布置下去;唯有开会,才能把工作总结上来;也唯有开会,才能让上级领导认为其“工作很忙,工作很好”。长期以来,在传统思路的“指挥下”,很多政府职能部门形成了惯有的工作程序。“文山会海”便成为政府工作中久治不愈的痼疾,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对政府的形象产生严重的影响,到了让人深恶痛绝的地步。
云阳县泥溪乡人刘忠反映,自己开在乡政府旁的打字复印店因大量欠款无法收回被迫关门。刘忠称,仅4年时间,泥溪乡乡政府总共欠下店里复印、打字款达28700元。刘多次催收无果,打印店被迫关门,刘开始经常去乡政府讨债。在刘多次催款的情况下,泥溪乡政府支付了10000元现金。今年1月26日,泥溪乡乡政府为刘出具了18700元的欠条。记者与泥溪乡乡长谭扬斌取得联系。谭扬斌承认,乡政府欠刘忠的打字、复印款属实。以前乡政府“是开了很多会,复印了很多文件和上报材料”,自己是去年才调到泥溪任职,欠款是上届领导留下的遗留问题,但本届政府正在积极想办法,争取今年内还一部分,明年内还完。
某贫困县扶贫办年底总结的一部分摘录:全年参加各类会议498次,收到各种文件74.4斤,召开基层会议125次,发放各类文件135.6斤。全年发放各种文件耗资132075元,会议招待费用667200元„„
面对街道要求学校参加社区活动的文件,某省城一所小学的校长吴刚的言语间透着无奈:“都说要给学生减负,谁来给学校减减负呢?”据吴校长介绍,本学期开学至今仅两个月,他参加的校外会议已经将近30场,内容涉及防火、防震、交通安全、语言、廉政建设、精神文明、计划生育、校务公开等。迎接的检查则包括卫生、环保、收费等。此外,遇到社区和街道举办活动,学校还得组织学生和老师出节目或是前去捧场。吴校长告诉记者,学校本来就缺教师编制,不可能有专门的人从事这些工作,只有临时把一些老师抽调出来加班加点来应对。“有时上午刚接到一个文件,下午就有另一个检查,真是感觉分身乏术。这样下去我们哪有精力组织教学?”
济南某居委会主任王先生说,每年到了年底,事情就特别多,上周他连续两天每天接到4个来自上级部门的开会通知,开会时间都是早上8时30分,而他们居委会仅有3名工作人员,王先生说:“当时也分不出哪个会重要,3个人只好抓阄儿决定去开哪个会了。”据粗略统计,仅两周时间,他们居委会先后接到了20多个开会通知。会多,需要写的材料就多。王先生说,最近他们接到的各种评比通知不下10种,每个评比都要求附上个总结材料。还有四五个部门来他们居委会检查,每次来人居委会的人都要忙活一番。而王主任早就有了好几个用于社区建设的好主意,但因为应付各种会议、评比等,不得不把这几个有创意的举措推后了。
据2006年12月18日《民主与法制时报》报道,永年县有60多个单位和部门可以制定红头文件,试想,一个县就有60多个单位可以制定红头文件,全国2000多个县又有多少个具体单位有权制定红头文件呢?它们每年要制定多少个红头文件呢?再加上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的数量,那该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数字啊!
我国每年开会“开掉”的费用惊人。不少会议动辄数十万元,甚至数百万元。其中相当一部分花在了材料印刷上。在“热烈隆重”的思想作祟下,材料越印越精美,装饰越来越高档,会场越来越豪华。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一定级别的机关干部,每年参加的大大小小会议不下50场。在各种会议上,参加会议的人通常会领到大摞大摞的材料,诸如会议文件、领导讲话稿、交流材料、典型发言稿、宣传资料及画册等等。少则十几页,多则几百页,不管有用没用,参会人员人手一份。一位在大型企业担任办公室主任的王女士说,她最近安排的一次会议,给与会者准备的材料用纸袋装着,足有10多斤重,参加会议的有200多人,这样一算,一次会议就用了1吨纸。可是不少与会者一散会就将大本大本的材料扔进了宾馆的废纸篓。调查显示,我国公务人员的人均纸张占有量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是部分发达国家的10倍。少开会、开短会、讲短话,“敬字惜纸”,这不仅是机关作风建设的需要,也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应有之举。
各种名目繁多的会议粉墨登场,轮番轰炸,使得一些基层领导根本无法集中精力抓好本地区、本单位、本部门工作,更令人不安的是有些会不开也罢,开了反而适得其反。每逢重大节日各地政府都会组织“送温暖”活动,兴师动众进社区、下农村、访农户,慰问弱势群体,这似乎无可非议,但有些地方官员却把它当成“作秀”的良机,西装革履地坐着高级轿车,在部门与新闻记者等众人浩浩荡荡陪同下,把衣衫褴褛的贫苦农民集中起来开所谓的“慰问会”,排着长队送大米、发钞票,然后展示在电视画面上的是感激涕零的动人场景,甚至还出现请穷苦农民吃高档“年夜饭”、看外国“大片子”的怪现象。这种场景与其说使人感到温暖,不如说令人锥心刺骨,时代发展到今天,送温暖式的慰问会也应与时俱进,转向构建和谐社会,逐步解决群众特别是农民的医疗、养老与最低生活保障等关系到社会稳定的最主要问题。
大概出于招商引资、引进外资的动因,这几年许多地方党政主要官员为了在任职内“有所为”,急于求成、急功近利,不顾当地客观实际,争先恐后、竞相攀比搞起了五花八门的地方节庆,什么“风筝节”、“螃蟹节”、“龙虾节”、“美食节”、“桃花节”„„纷纷出笼,还辅之以小则省台、大到中央台执导的“盛大晚会”,所需费用则打着“商业运作”的旗号向单位、企业强行摊派,动辄一两百万付之东流,可签来的是很少到位的意向性投资协议书,一些机关、单位、企业怨声载道,敢怒不敢言。有些官员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和政治前途,不惜弄虚作假,欺骗上级,假报表、假增收、假税收、假情况已司空见惯,更令人憎恨的是还开假会,今天上级来了要开座谈会,便有意钦点“说好话”的参会;明天上级要下乡,便事前“辅导”农民应当“怎么讲”;后天听说要开现场会,便把邻村的牛羊牵来凑数,还厚颜无耻地大吹特吹是如何带领农民致富的。如此弄虚作假,岂不是向上级提供错误的决策信息?岂不是对党、对人民的一种丧尽天良的犯罪行为吗?
新年伊始,更是各种表彰会出场之时。表彰先进,鞭策后进,本也无可指责。可眼下可谓是党政工团齐上阵,各行各业搞评比之风盛行,似乎不搞点评比、检查、表彰就无事可做,无绩可显。名目繁多、内涵几乎雷同的大小表彰活动已到了泛滥成灾的地步,着实令人担忧与震惊。比如谁能说清楚“文明单位”与“文明行业”、“先进单位”与“目标管理先进单位”有何区别?有的单位差不多有50%以上的职工上了所谓的“光荣榜”,扪心自问这像吗?
文风、会风问题看起来好像是小事,其实是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山会海”泛滥成灾,已经影响到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方面。造成大量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助长了虚浮不实作风,滋生出官僚主义习气,消磨了创新进取精神。“文山会海”的盛行,使广大干部整天沉湎于繁文缛节、迎来送往当中,浪费了干部的工作精力,疲于应付各种会议。据调查,某地县、乡两级主要领导干部每年有1/3以上时间用在开会上,各级干部不停地奔波于各种会议,不仅浪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使他们无法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抓工作落实。使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到基层、群众中调查研究。在“会海无边”的同时,各种文字材料也越来越长,领导或“秀才”们写起来绞尽脑汁,会上念起来口干舌燥,基层干部和群众听起来枯燥无味。要参加的会议多,要读的文件多,要看的简报多,使各级领导干部要花费大量时间来阅读和处理文件,不能集中精力谋民事、抓实事,对想办的事没办好,对该办的事来不及办,其直接后果就是使党和政府脱离群众、脱离实际。
“文山会海”的盛行,使一些干部整天泡在“文山会海”里,照本宣科、不动脑子,滋长了惰性,消磨了创新进取精神,影响了各级干部执行能力的提高。开会时,文件、领导讲话材料应有俱有,部分参会干部认为,反正有材料,回去慢慢看。在每次开会时,有的只来人,不来心,有的只带耳朵听,不带手做笔记。甚至于“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台下听得昏昏欲睡”。不仅坏了会风,害了形象,更严重的是久而久之,就会使他们缺乏贯彻执行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能力,不善于结合本地实际想问题、办事情,对如何创造性地抓好本地本部门的工作,找不到好的思路,拿不出好的办法,最终必然影响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文山会海”的盛行,增加了政务工作的运行环节,降低了行政效能。再加上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表率作用不强,对下级的督促检查不力,滋生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风气。现在很多地方的情况是上面开个会,下面层层依样画葫芦开会,其精神却几乎是一个模子。“大会中会小会,会会有我;你说我说他说,说了也白说”,该落实的工作只落在会上没落到实处,该解决的事情只谈在会上没谈在事上,下级找上级时,上级在开会,群众找领导时,领导在开会,许多工作在层层开会、层层等待中丧失了时机,失去了主动,耗掉了时间,其结果是行政运转慢,工作效率低。这不仅坏了党风,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还挫伤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文山会海”的盛行,造成了极大的浪费,增加了财政负担。会议多,材料多,消耗了大量人力、财力、时间和精力,导致基层为会所累,机关为会耗费。据调查,召开一个百人以上的会议,从材料起草、印刷、装帧,后勤人员会场会务准备,参会对象公车来往、吃饭休息,会务成本都在万元以上。有些会议开到风景名胜区,在星级宾馆的会议室召开,还发放纪念品等,其消耗的人力财力、时间精力令人惊叹!据估算,一个地级市每年的大型会议财政经费都在500万元以上。一个县(市、区)每年的会议经费也都在两三百万元,庞大的会议支出令宾馆饭店生意火爆异常,媒体上还出现过宾馆饭店因会议多少而赢利亏损的报道,给地方财政造成了巨大的负担(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更有甚者则借会游山逛水,滋生腐败。
一位来自军队的人大代表反映: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广泛应用,很多部队建成了网上办公系统、网上谈心系统、网上视频会议系统,领导机关可以直接向千里之外的官兵们传输文电、部署工作、进行政治教育,开展工作非常便利。然而,技术手段的进步也随之带来一些新的问题:某旅旅长部署训练,电钮一按,要开电视电话会议;政委布置教育,又按了电钮;副旅长布置行管工作,也按了电钮,一个下午,这个旅开了3次电视电话会议。事实上,这种情况并非只发生在部队里,很多单位过分依赖网上“键对键”,动不动就召开视频会议,给基层传输文电越来越长,其结果是致使基层忙乱,出现了网上“文山会海”现象,时间长了还会淡化与基层的联系。
2007年4月初吉林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经济发展和建设工作会议、社会发展和稳定工作会议,而在以往,这2个会议的主要内容需要通过31个会议来分别完成。吉林市委、市政府进行会议合并,打破了以往靠会议来推动工作的惯例,既节省大笔会议开支,又把干部的精力从会议中解放出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07年10月,河北省委书记张云川同志在省委七届三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进一步精简会议和文件,提倡领导讲短话、讲管用的话,让干部腾出更多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扑下身子解决实际问题。‘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抓落实的具体工作上。要围绕增强各级干部的执行力,严格要求、严明责任、严细管理,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这个要求,的确是讲到了点子上,讲真话,讲管用的话,讲有水平的话,讲有前瞻性的话。是改进党的作风、求真务实、锐意创新的具体表现。
2008年1月9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精简会议文件改进会风文风的意见》,意见指出,从严控制以国务院名义召开会议,会议应尽量少安排大会发言,确需安排的,原则上每次全会会议不超过5个,每个发言时间不超过8分钟。同时,倡导清新简练的文风,做到意尽文止、条理清楚、文字精练,不搞“穿靴戴帽”。
2008年3月19日《解放日报》报道:上海市人民政府在“中国上海”政府门户网站上发布《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工作运行机制的通知》,“上海新一届政府要求减少领导事务性应酬性活动,将严控全市性大会的数量,积极倡导开短会、讲短话。”具体而言,择要有三:能不开的会坚决不开,可不发的文坚决不发,可长可短的一定要短;原则上不得邀请领导同志参加一般性剪彩颁奖等活动;下基层不预告、不踩点、不扰民、不搞层层陪同。一言以蔽之,说话办事都要高效务实。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张荣臣认为:会是要开的,不开会,一些问题也不可能解决,但不能为开会而开会,更不能放着正经事不做,把开会当做工作。诸如表彰会、座谈会、报告会及开业、奠基、剪彩,各类节庆等活动,特别是各种商业性应酬活动等,领导干部还是少参加为好。张荣臣指出,会风也是一种作风,也是党和党员领导干部形象的反映。党中央对文风会风问题历来十分重视。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针对开会也有党八股的现象批评道:“一开会,二报告,三讨论,四结论,五散会。”而刚刚结束的党的十七大,为全党与全国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近民、亲民、爱民的好会风。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改进学风和文风,精简会议和文件,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反对弄虚作假。倡导勤俭节约、勤俭办一切事业,反对奢侈浪费”。端正会风当从各级领导干部做起,真正在“恨开会”的同时改掉“爱开会”的坏毛病,尤其不开无目的之会,不开无准备之会,不开无效果之会,让广大基层干部群众真正从文山会海中解放出来,以更加旺盛的精力投入到社会主义小康建设之中。
三、申论要求
(一)请用不超过18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及危害。(20分)
(二)请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提出对策和建议。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30分)(三)自拟题目,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及危害,结合提出的对策和建议,用不少于1200字的篇幅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论点正确、论据充分、论证深刻,有说力。(50分)
答案(范文)
1.提示
“文山会海”的工作状态已经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泛滥成灾,严重制约了社会的健康发展。其危害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消磨了干部的创新进取精神;
第二,滋生了官僚主义、形式主义风气;
第三,败坏党风,挫伤了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第四,造成大量财力浪费,增加了财政负担。
2.提示
针对行政工作中的“文山会海”泛滥成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文明规范的会议举办程序和制度。如可以严格会议活动的审批程序,建立健全电视电话和专网视频会议平台,减少礼仪性、应酬性活动,严控经费开支和文件印发数量,全文见报的文件不再印发等。审计部门要加大会议经费审计工作。
3.提示
整治“文山会海”建设效能政府
当前我们正面临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任务十分繁重。特殊时期必须有特殊之举。一定要下大决心减轻各级领导、部门、基层和企业的负担,采取硬性规定减少会议、减少文件,保障各级各部门特别是领导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整治“文山会海”已迫在眉睫,“文山会海”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很多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 造成大量浪费,助长不良风气。“文山会海”泛滥成灾,造成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浪费,也增加了财政负担。会风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一种体现,作风决定会风。在一些官员看来,多做一些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不如端坐会堂、走上荧屏风光体面;多解决一些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不如鹦鹉学舌、照本宣科轻松舒适;多办一些为广大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实事,不如口若悬河、夸夸其谈省事省力。这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风气,显然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子是相悖的。
第二,影响了干部的执行能力。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是政府职能的重要方面,管理就是服务,构建和谐社会要求把政府办成一个服务型的政府,与这些新型的职能要求相比,“文山会海”这种传统的工作方式,只能是政府工作的一小部分。少开会、开短会,少发文、发短文既是干部群众的强烈呼声,也是减少会议成本、提高执行力和树立良好作风的内在要求。
“文山会海”已严重地影响了行政工作的务实开展,阻碍了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亟需整治。减少“文山会海”,务实机关工作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首先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在全国人大代表团听取意见时说,“文山会海”的根子在于政府职能转变。要转变政府职能,把应该交给企业、中介机构、市场的事情交出去,政府集中精力抓大事。
整治“文山会海”,建设效能政府,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转入科学发展,走上和谐之路,推进我国节约型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四篇:2013年广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解析(本站推荐)
2013年广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解析
2013年广西公务员考试已顺利举行,小编知道很多考生都非常关注2013年广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特为考生整理了2013年广西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解析,供大家参考!
一、假如你是政府相关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请你对“给定资料1-2”反映的新时代工人面临的种种问题进行归纳,并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20分)
要求:问题全面准确,对策建议具体可行,不超过300字。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阅读题目,首先可以确定作答任务是归纳“新时代工人面临的种种问题”,并需要“对解决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其次,确定作答范围,本题的归纳问题的作答范围是要根据“给定资料1~2”,提出对策建议的作答范围是“给定资料6~7”;最后,要注意作答要求,本题要求答案要问题“全面准确”,对策建议“具体可行”,字数不能超过300字。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给定资料1主要讲述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人内涵的变化。在本条资料的结尾提出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概念。本题中的归纳问题主要来自于给定资料2。给定资料2第二段的“由于植被稀少,工业园区被巨大而又沉闷的灰色笼罩”指出了新工人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给定资料2第四段的李姓男员工和小王两个人的话,“我们四周是高高的围墙,还有铁丝网”“有时我会想,我们是不是和电影中的夏尔洛很像?没有多少人真正关心我们!”“对自由、个人尊重越来越重视”指出了新工人面临的问题:一是工作环境不自由;二是缺少关心。给定资料2第五段的“中国工人获得了美国时代周刊的认同,却没有在中国获得普遍的认同”“中国的工人,现在基本成了流水线操作者的代名词”“中国的工人,需要时代的认同,需要社会的尊重,还需要有发自内心的骄傲”。这说明,新工人面临职业技能低和社会地位低的问题。
给定资料6借助德国的克里斯蒂安的故事,向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启示。给定资料6第二段的“德国制造业很大程度上归功于这个国家高水平的职业技术教育”“另外,企业还提供实习场所”“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种荣誉,当然企业也会享受到国家的经费补贴”“职业培训中心也应运而生”。这启示我们:一是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二是要鼓励企业提供实习场所,以及发展职业培训中心。给定资料6第三段的“无论是联邦政府、地方政府还是企业、工商协会,各司其职,目的只有一个:培养技术型人才,保持德国竞争力”这告诉我们:要建立政府、企业、工商协会协同合作的职业培训制度。给定资料7的两段分别介绍了老梁的自主创新和宝钢集团的依靠职工实现利润的事例,这启示我们:要树立企业职工自身的积极性,建立创新激励体系。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对以上进行合并、加工,梳理作答逻辑,即可得到答案。考生要注意答案既要有对问题的概括,又要明确提出对策,要主要问题与对策的一一对应,同时注意作答字数。
【参考答案】
问题:一是技能不高,大多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职业教育。二是工业园区内戒备森严,工人感受不到自由。三是社会地位低,得不到普遍认同和尊重。
对策如下:
一是提高工人职业技能。发展职业技术学校,扩大职业教育覆盖面;建立职业培训制度,政府提供资金支持,督促企业不断更新培训岗位,对提供培训场所的企业给予荣誉和补贴,由工商协会监管企业,政府、企业、工商协会各司其职,培养技术型人才。
二是引导企业建立人性化管理制度。丰富员工文体活动,加强内部交流,引导企业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加大职工自主创新奖励额度,逐步形成深入的创新体系和协同创新机制。
三是加强舆论引导。改变不健康的社会风气,形成尊重劳动和底层劳动者的社会风气。
二、“给定资料3”反映了我国部分制造业企业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式,请你结合“给定资料”,谈谈这两种方式分别是什么。(15分)
要求:
(1)两种方式分条表述;
(2)内容准确;
(3)不超过300字。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题目要求谈谈“给定资料3”反映的我国部分制造业企业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式分别是什么,从中可以得出以下两点:
一、作答范围为“给定资料3”;
二、作答任务是归纳我国部分制造业企业两种不同的发展方式。要求中含有“两种方式分条表述”,因此要注意答案的条理性。另外,要注意篇幅不超过300字。
阅读材料,提炼要点
通读“给定资料3”,可以提炼出以下要点:主要代工厂;靠的仅是低技术含量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链;随着劳动力优势的逐渐丧失,疲于维持,甚至破产;靠劳动力优势支撑起来的国家经济发展,如同竭泽而渔;以代工制造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产品发展设计、研发和营销向两头延伸;实施中间分离,在现代制造业中拓展现代服务业;助推现代制造业进一步发展,实现产业整体转型升级;剥离主副业,实施二三产拓展分离;走上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发展的道路,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提升了自主创新能力,逐渐塑造起自己的品牌,不再依附于代工模式,最终实现外资、民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翼齐飞。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将以上要点进行合并、加工,按照“总-分”结构组织答案,同时注意分述部分要分条列举二者的内容。
【参考答案】
制造业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分别是以代工制造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和以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追求的发展模式。
以代工制造为主导的发展模式特征如下:1.靠劳动力优势支撑;2.依赖低技术含量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链;3.随着劳动力优势的逐渐丧失,疲于维持,甚至破产。
以产业转型升级为追求的发展模式特征如下:1.产品发展设计、研发和营销向两头延伸;2实施中间分离,在现代制造业中拓展现代服务业,助推现代制造业进一步发展,实现产业整体转型升级;3..剥离主副业,实施二三产拓展分离,使服务业走上专业化、社会化和市场化发展的道路;4.通过转型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塑造自己的品牌,实现外资、民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翼齐飞。
三、假设你是某企业的一名工会干部,在学习了“给定资料7”后,请你写一份倡议书,号召职工爱岗敬业、积极创新。(25分)
要求:定位准确,语言生动,具有号召力,不超过400字。
【解题思路】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本题要求以某企业工会干部的名义,写一份号召职工爱岗敬业、积极创新的倡议书。作答时注意题目的作答要求,即定位准确,语言生动并且有号召力,这与题干中所给出的内容是相符合的。这里的定位是指倡议书的对象是某企业的职工,所以倡议书的语言不能太官方、太生硬,要吸引人,要生动。不过既然是倡议书,所以一定要注意有号召性,号召职工爱岗敬业、积极创新。此外,还要注意字数的要求是不超过400字,不要在字数上面丢分。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从题干中我们得知答案的要点集中在给定材料7中,所以我们重点梳理材料7的有关内容。材料7的第一段主要是讲述一个案例,浙江Z公司的组长老梁,在工作实践中发挥工人的自主创新作用,为企业节省了生产成本。而且,从老梁身上我们能看出来新时代工人的价值观的变化,他们不再把自己当成生产工具,二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个体,在价值观的带动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了新时期工人的新定位。
材料7的第二段就是讲宝钢集团的“蓝领创新”,工人在生产一线中,进行发明创造,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利润。并且,工人之间能够发挥传、帮、带的精神,将“蓝领创新”能够得以推广。而且,企业也能够给工人提供创新的平台,建立激励体系,激发工作创新的积极性和潜能,最好的诠释了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如何依靠职工得到更好的发展。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将上述要点进行整合,突出重点,按照“阐明倡议事由——写明倡议事项——呼吁号召”的形式组织答案,注意用语要有号召性,语言生动准确。
【参考答案】
致全厂工人的一封倡议书
全厂的工友:
爱岗敬业、自主创新不仅可以为企业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同时也能使我们自身摆脱“流水线生产工具”的身份,最大化实现个人价值。目前我厂面临转型升级的考验,亟需高技术水平的人才。在此号召全厂工友,要爱岗敬业,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共同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爱岗敬业、自主创新需要工友转变价值观,将自主创新作为自己的职业目标,实现对自我的重新定位;需要工友不断在岗位中学习,在一线中解决各种疑难杂症,不断开拓创新,为企业创造效益;需要工友带头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发挥团体的跨岗位、跨区域、跨专业的协同机制;需要全厂上下尊重工友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我们会不断完善体制,将创新融入到我们的企业文化之中,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职工是创新的灵魂,岗位是创新的源泉。让我们携起手来,为迎接企业发展新篇章而共同努力!
XX工会
X年X月X日
四、“给定资料2”中提到“他们不仅要安身立命,他们也要有尊严,甚至还要——抬头仰望星空。”这句话引发了你什么思考?请结合给定资料,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中心明确,思想深刻;
(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3)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写作思路】
通读给定资料可知,资料讲的主要是工人与制造业问题,围绕工人与制造业问题谈到了工人的过去与现状、中国制造业危机与转型升级、美国重新重视制造业、日本产业“空洞化”、德国制造业成功经验、德国职业教育情况、工人技术创新、我国加强职业培训几个方面。题干要求根据对“他们不仅要安身立命,他们也要有尊严,甚至还要--抬头仰望星空”这句话的思考,写一篇议论文。因此,写作时要先找到原文,再联系上下文以及整篇材料,确定文章立意。根据给定材料和题目要求,文章立意应为“创造条件,让工人实现自身价值”,题目可设置为“以人为本 让工人实现中国梦”。
例文是按照典型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来写的。
第一段介绍背景: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重要阶段,工人是仅次于农民的第二大主体。
第二段提出问题:进入新时代以后,工人的生存状况却不容乐观:劳动技能低下,薪酬微薄„„
第三段分析原因:中国城乡二元对立;中国制造业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中国职业教育落后;社会保障严重滞后;功利主义盛行。
第四段提出对策:
一、改革不合理的户籍制度;
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三、加强职业技术教育;
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五、加强舆论引导;
六、激励工人提升自身价值。
最后一段总结提升,照应标题和开头,发出呼吁号召,进一步升华论点。
【参考例文】
以人为本 让工人实现中国梦
习近平说过,中国梦是民族的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对于工人来说,他们不仅要安身立命,他们也要有尊严,甚至还要--抬头仰望星空。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重要阶段。要想高质量地实现工业化,必须依靠高素质工人。在我国,工人是仅次于农民的第二主体。只有让工人过上小康生活,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只有让工人实现中国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实现。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加工制造业为我国的迅速崛起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甚至被誉为“世界工厂”。在这段时期,无数农民涌入城市,进入工厂。正是依靠低廉的劳动力,才有了中国制造业的辉煌。可以说,没有工人的辛勤劳作,就没有中国的经济奇迹。然而,进入新时代以后,工人的生存状况却不容乐观:劳动技能低下,薪酬微薄,工作环境恶劣,工作内容单调枯燥,工作压力大、时间长,没有上升空间,在社会上受歧视,无法融入城市„„更可悲的是,他们无法像父辈一样,回到农村。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阻碍我国产业转型升级,而且会破坏社会稳定。
出现以上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长期以来,中国城乡二元对立,户籍制度改革迟缓,自由迁徙受到极大限制;中国制造业处于全球产业链低端,无法为工人提供好的岗位;中国职业教育落后,教育质量差,无力培养高级技工,职校学历得不到社会认可,工人素质普遍低下;社会保障严重滞后,很多工人都享受不到社会福利,尤其是私企的农民工;功利主义盛行,存在歧视底层劳动者的现象。
要想解决以上问题,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采取以下措施:
一、改革不合理的户籍制度,让劳动力自由流动,使农民工有机会在城市立足。
二、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工人创造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机会。
三、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政府要与学校、企业合作,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提升教育质量,认可职校学历,全面提升工人劳动技能。
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基本社会保障全覆盖,严惩不执行社会保障制度的企业。
五、加强舆论引导,改变不健康的社会风气,形成尊重劳动、尊重底层劳动者的社会风气。
六、激励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加强技术创新,不断提升自身价值。
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以人为本,让工人实现中国梦,既是保障社会公正的重要方面,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相信随着户籍制度改革、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职业技术教育等的逐步推进,工人的中国梦一定会很快实现!
第五篇: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范文]
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
给定资料
1.位于山西省南部的安康、汉中、商洛三市,地质条件差,经常遭受洪水、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平均每三年就发生一次洪灾。多点域,突发性,毁灭性的地质灾害给当地居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有关资料,2011年至2010年,陕南地区共发生地质灾害两千多起,造成590多人死亡或失踪,直接经济损失460亿元。2010年7月8日,特大暴雨引发的泥石流灾害导致安康、汉中、商洛三市28个县区中,有24个县区遭受降雨侵袭,受灾人数177万。其中因灾死亡73人,失踪121人,直接经济损失60多亿元,大竹园镇七堰村灾害最严重,道路、通讯、电力、供水等基础设施全部中断,全村22户78间房屋全部冲毁。频发的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陕南人民的生产生活及其发展。2010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在详细勘察陕南灾情后,下定决心对这些地区的居民进行搬迁,要让生活在危险边缘的群众长度摆脱自然灾害的困扰。(搬迁原因)
2010年12月7日,陕西省政府常务工作会议原则通过《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总体规划(2011-2012)》。该规划决定从2011年启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搬迁工程涉及安康、汉中、商洛三市共28个县区。搬迁对象(注重搬迁对象的审查,不遗漏该搬迁的人员)首先是受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或其他灾害影响严重的村庄,特别是要把深山里居住条件最危险的农民搬迁出来。时时离公路超过5公里、人口规模过小的偏远村庄等地也在搬迁之列。到2020年,搬迁居民总数达240万人,超过安康、汉中、商洛三市的总人口数的1/4,也超过了139.76万人的三峡库区移民规模。(人员多)这些居民将按照城镇安置、移民新村安置、小村并大村和自主分散安置等方式选择新住宅建设用地,分期分批迁入新的居住区,根据不同情况,每户居民将获得一定数额的财政补助。(注意搬迁后的安置工作,补助款的发放)
2.1990年,宁夏本省固地区一个叫禹万喜的农民和几个同乡离开了祖祖辈辈生活的老家,准备迁往一个未知的新家,陪他们上路的只有一辆破旧的农用车呵呵一张简陋的地图。西海固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的西吉、海原、固原、泾原、隆德、彭德、同心7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那里是黄土高原面源不断的丘陵区、山大沟深,干旱少雨,水土流失严重,因“苦脊梁甲天下而闻名于世。1972年,联合国将划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区域,然而却又众多居民祖祖辈辈一直生活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直到上世纪70年代,宁夏自治区开始对这里的居民进行搬迁。
40年来,陆续有80多万移民走出了西海固,禹万喜他们是90年代的第一批移民,但是由于受各方面的限制,目前,西海固地区仍居住着100多万人,其中,35万人因自然条件恶劣、交通极为不便而继续扶助。没有发展前途、发展潜力,只能过度的索取,当地的生态环境遭受持续的破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为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彻底摆脱贫困,2010年底,宁夏自治区党委决定实施《宁夏”十二五”中南部地区生态移民规划》按照这个规划,宁夏将用5年的时间,把中南部地区生存条件极差的7.88万户、34.6万人,搬迁安置到较好的近水、沿路、烤城地区,搬迁涉及宁夏山区9个县、91个乡镇、684个建制村、1655个自然村,计划投资105.8亿元。(宁夏的例子,不搬迁不利于脱贫,搬迁利大于弊,避免陷入恶性循环)
3.2011年5月6日,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程正式启动,省委负责同志在移民安置工作会议上强调,陕南地区的移民搬迁,是省委省政府从全局和陕南具有扶贫开发层面和经济发展层面的意义。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关键是要要做到让移民般的出、稳得住、能致富(搬迁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关键)。作为领导干部,要始终对两个方面有敬畏之心,尊重而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也是搬迁中需要注意的)。为此,有媒体在报道陕南移民搬迁时,就用了第一次主动向大自然低头这句话。
陕西省政府办公室印发的《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实施办法(暂行)》规定,陕南地区搬迁安置工作的原则是“政府引导,群众自愿,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合资源、传承特色”,移民安置工作强调要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划分,分步实施,(搬迁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根据搬迁规则,陕南地区共需投资1109.4亿元,按规划中“三四三”的补助方案,意味着陕南地方政府需支出360亿元-420亿元的补贴,其中半数需要市县一级财政自筹,这对地方财政收入仅10多个亿元的陕南地区可谓压力巨大。为此陕西省有关方面组建了陕南移民搬迁工程有限公司,其股东分别为陕西省财政厅和陕西有色金属集团,前者出资10亿元,后者出资20亿元,其余资金缺口将通过银行贷款解决。未来10年,该公司将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在陕南地区移民搬迁工作指挥部的统一安排下,配合陕南三市各级政府,以社会和公益为宗旨,以项目建设的模式,推进移民搬迁安置工作,同时,省政府将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对移民搬迁予以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寻找资金源)
根据陕南移民搬迁的范围和对象,移民搬迁分为地质灾害移民搬迁、洪涝灾害移民搬迁、扶贫移民搬迁、生态移民搬迁和工程移民搬迁等五大类,统称避灾移民搬迁。一位从事扶贫工作三十年的陕南当地老干部感慨的说,对于多灾多难的的陕南地区而言,移民工程足以与废除几千年来的农业税政策相提并论,(移民工程利在千秋)如果一切顺利,这可能是新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移民搬迁工程,它与以往单纯的扶贫救济不同,这一次是彻底的搬迁,搬迁不仅仅是让群众改变居住环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改变一种生活方式。(远离恶劣的自然环境,从山地到平原,从贫穷到小康,从依靠政府救助到自力更生,从等靠要到自谋生路)
4.2011年5月,有媒体调查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的60年中,中国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导致移民总数达7000万以上,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今后仍将会有数百万人因地质灾害、生态环境、扶贫开发、城乡建设征地而成为移民。(移民工程任重而道远)然而迄今为止,我国尚缺乏一部专门的法律,对移民管理机构、管理体制、移民搬迁的规划设计、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国际研究移民问题的某知名专家表示,移民活动对迁入区和迁出区的人口分布、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和趋势、生态环境与土地资源利用方式等都有较大的影响,将在极大程度上改变相当一部分人的生存状态。移民的生活、生产、就业、社会关系都将发生变化,原有的社会经济体系完全瓦解,需要异地回复重建,绝非易事。迁移不当就可能导致灾害搬家,迁入地本来生态环境很好,迁入大量人口之后,资源与环境压力增大,也可能会出现新的灾害。我国内蒙古阿拉善地区草场严重沙漠化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口大量迁入,过度垦殖、放牧,导致原来的生态系统崩溃。(要注意科学移民,生态移民,避免移民后出现对移入地的环境破坏)
也有研究者主张,对于灾害,首要选择不一定是移民,而是建立一种灾害治理和管理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各类灾害普查、重点地区详查、风险评估、预测、预警、灾中救援和应急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强化灾害管理个应急能力建设。(面对灾害应积极面对,寻找解决措施,而不是一味的迁移)
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工程某专家组组长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移民、生态、地质灾害这三个问题最为棘手,因为这些问题是需要长期做工作的,不是一下子可以解决的,这三个问题又是性质不一样的问题”(移民是一项长期工程,切不可操之过急,应理性,科学,务实,严密的进行)
5.搬还是不搬?50多岁的老邓一直在犹豫,老邓家在陕西省乙县甲村1组。乙县历来干旱少雨,全县除了黄河边的一小部分农田可以灌溉外,其余田地的庄家几乎完全依赖雨水,干旱甚至造成许多村庄人畜用水困难,村民惜水如由。所谓“宁给一个馍,不舍一碗水”。
2005年12月,国家发改委出台以《以工代赈管理办法》,提出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以此取代直接救济。乙县因属于典型的旱作农业县,成为陕西省最早一批试点县。县里自2009年开始组织村民整体搬迁,老邓找亲戚凑了4.5万元交给村里,几个月后,在县城附近泰勒移民新村盖的移民楼因为违章推倒了,此后房子的事情就一直搁浅,一位太乐村的王姓村干部证实说,原来太乐村的一片耕地,2009年以每亩6万元的价格卖给了甲村作为移民房的宅基地,但只要买卖不合法。2009年8月,因为太乐村私自卖地,(移民活动不规范,违反法律的规定)乙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公安、城建等部门对在建移民房进行了强拆,并在县电视台曝光,按照最初的计划,甲村准备将老邓所在的1组整体搬迁往6里之外的路井镇旁,但后来由于2.3两个组村民的参与,搬迁地点改到B县城附近,举家搬迁往40公里之外的B县城,地怎么办,以后的生活怎么办?老邓说,刚开始1祖德村民极力反对,但几番讨论下来,人数多点的2.3组村民占了上风,村委会决定搬迁到B县城去。“有钱人才愿意到B县城去”老邓说,搬到路井镇是最实际的方案,一来村民可以回来种地,二来孩子在镇上读书也更方便。这几年,孩子越来越少,连上幼儿园都要到6里之外的路井镇,很多人只好在镇上租房,专门照顾孩子,如果能搬迁得近一点,可以省下一笔不小的费用。“主要是计划跟实际脱节。”Z县经济发展局以工代赈办公室的负责人说:搬不搬,搬到哪里去,一村民自愿为原则。但项目批下来,却没有土地指标可用。实际搬迁中,同一个村内进行安置,土地基本上不成问题,但是跨村跨乡镇就艰难。太乐村的地在县城规划中有预留的工业用地,作为移民搬迁肯定不行,加上两个村私底下买卖,因此最终被叫停,这样的问题并不是孤例。一份Z县以工代赈办提供的内部调研报告显示,土地已成为异地扶贫搬迁工作的瓶颈,国家严禁在耕地上建设住宅,各村又没有公共用地,搬迁中的土地搬迁的另一个尴尬是补助少,个人出资的部分太重。结果是有钱的搬了,没钱只能等,每户4-5万元的住房建款,在靠天吃饭的农村是一笔巨款。甲村22户村民中,就有13户引交不起房款无法搬迁,77岁的李大爷就是交不起钱的住户之一。老人有两个儿子,老伴去世后,先是跟着大儿子住,后来大儿子去渭南工作,小儿子也成了家,最后就只剩下他一个人。“能搬走的都是那些交得起房款的人,剩下的村民怎么办?虚报和私下转让等不法行为,据陕西省发改委《关于Z县2008年以工代赈异地扶贫搬迁试点工程实施方案的批复》统计,路井镇乳羊村1组50户、230人,集中安置在该村1.5公里公路边42户、184人,插花安置8户、46人。该村民称,多出来的指标被2组或另村村民冒名顶替,有的搬迁户甚至私下转让指标套取补助款,更有甚者,一些吃皇粮的国家工作人员也借村民的名义占用宅基地。2003年8月,Z县遭遇历史罕见的长时暴雨,位于县城10公里的乙村村东和东北方沟堤大面积滑坡崩裂,沿沟边居住的6组居民房屋倒塌世纪间,就连院子也出现了大裂缝。2008年,Z县决定将原来住在沟延边的6组整体搬迁到村南1公里出的空地上,作为数量不多的避灾移民,这次搬迁建房采取的是村民自建、政府补助的方式。按当地政府规定,房子建好后,经验收合给国家将给每户1万元补助款,但两年之后,村民的房子陆续建成,不仅补助没有全部到位,每户还额外收取了2500元的宅基地费,一位姓张的居民说,政府承诺每户一万元的补助,实际上每户仅拿到7500,部分原来的老房子没来得及腾出来的,甚至只领到了3000元,远远低于国家的补偿标准。搬迁户还要自购地皮?大部分人对此表示不解。张姓村民反映,村里用来安置的土地本身就是6组的土地,并没有新占用土地,而且新建房每户占地面积4分多,村民们原先住宅占地大多比这个面积大,搬迁后原宅基地交给了村集体复耕,耕地不仅不会减少反而增加了,为什么1万元反而缩成了7500元?以工代赈办搬迁负责人解释称,国家建房补助的标准是按人口计算,但自建房一般按户补助,县里便将该村的建房补贴平均分摊以后每户给1万元,但是由于集中居住需要基础设施投入,因此最终定下来的标准是每户8000元。至于村是收每户的2500宅基地费,是在项目实施之前,以工代赈办曾要求全数退给农户,但由于以村村委会干部长期空缺(村上事物由一位镇上副书记代管),这个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到解决。与乙村补助款缩水不同,在Z县丙村、丁村等移民点,补助款被以宅基地平整费、管理费、押金等方式克扣。定村村委会甚至给每户都配上了大铁门、不锈钢护栏和朔钢窗。“没多少钱,只说等发搬迁补助时一起扣,补助款变成了唐僧肉,人人都想咬一口”Z县以工代赈搬迁负责人对此深有感触。(存在问题,搬迁过程中没有考虑群众意见,贴合实际,存在一刀切的做法,另外补偿资金落实不到位,甚至被侵吞,没兼顾好各方面的利益群体。)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陕南地区旬阳县的做法颇有亮点。多数农村地区的富裕程度不同,相对富裕的农民有比较迫切的进城愿望,因而这部分人成为当地搬迁的首要群体,经过摸底调查,旬阳县采取了统一编制的住宅规划、统一征用调配土地,统一安排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办理各类手续,房屋由农民分户建设的四统一分法,在八个集镇统证土地,以最低价为农民进镇建房提供用地,旬阳县发展计划局负责人表示,从市场开发、社区建制、居民管理、公共设施建设等方面综合比较,满足农民进城需要的最佳选择无疑是集镇。集镇承接着城市和乡村,最易于发挥集聚效应、产生发展效能,镇域经济将是未来农村经济发展方向,是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最大突破口。(大力发展镇域经济)而对于一定数量的贫困人口,旬阳县也把他们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予以关注,近年来,旬阳县已有近万户农民进入集镇,其中有6000多户还保留了在农村的住宅,这就使得农村出现了大量闲置房屋,这些闲置房屋比平困户在的位置、材料、设施等方面都要好,使用价值较高,同时,进镇村民还在部分遗留的土地、全厕、沼气等生产生活设施也处于闲置状态。因此,旬阳县提出将农村闲置资产向贫困农户转移,由政府为贫困户购买进镇农户的闲置房,再以极低的价格甚至免费转卖给贫困户居住,这一办法受到了卖房户、买房户的共同支持,实施一年来,迁入新居的贫困户绝大多数都提高了生活水平。(妥善利用资源)
旬阳生态工业园位于县城近郊,是一个包含有矿产开采加工、水泥生产、汽车制造培训、魔芋种植以及烟草生产等多种行业的县域工业园区。如水泥生产线,依靠配套产业尤其是下属公司解决了广大农民的就业问题。据悉,县域工业园先后给1万多名城乡居民提供了就业岗位,成为移民解决就业、实现增收的重要渠道。(提供就业,稳定移民的生活)
7.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是35万生态移民工程的重点区县,5年内要完成移民任务6万人。区委F书记对记者说,既要让移民搬出去,更要关心移民有没有致富的路子,我们采取的办法,是移民搬迁住房和蔬菜温棚两把“要是”一齐交,目的是让他们真正做到既安居,又乐业。针对移民长期受到旱作农业耕作方式束缚,短时间内难以适应温棚种植技术的状况,原州区委举办培训班,邀请技术人员实地讲解等方式,强化对移民实施生产技术和技能培训。(集思广益,切实解决问题,因地制宜)
对原州区的做法,陕南地区商洛市Y市长非常认同,他坦言,商洛市以前的移民搬迁中,确有搬迁后的居民最终又返回了家乡。“因为以前的搬迁只是简单地把大家从一个地方移民到另一个地方,新地方没有配套设施,生活很不方便。”Y市长分析,“缺乏收入的方式,新生活自然难以为继。尤其是农民搬迁进城后,生活成本比农村高,不想办法拓展他们的收入,肯定还会返乡。”此次商洛市移民搬迁将集中安置作为搬迁的主要方式,“这样做主要便于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和卫生院、幼儿园、学校等配套设施的统一建设。”Y市长说“首先让搬迁群众生活方便,他们才愿意长久住下去。”(做好移民后的配套措施的跟进,确保移民住的下去,住的安心)
8.“难别那童年欢闹的河洲,难别河洲那喂饱的老牛,难别那老牛翻过的黑土,难别那黑土种下的乡愁。。”这是一首有关故土情节的歌曲,确实,故土情节,在每一个心中,移民尤其难舍故土。
移民的搬迁不仅仅是居住地的改变,更加是生活方式的改变,这需要一个漫长的适应和事例的过程,其中一些人因为无法适应全新的环境,重新回到故土,称为移民返流,移民返流现象有增多,伴生很多新的社会问题,A教授是长期研究移民问题的专家,针对于移民搬迁中难以回避的返流现象,他表示:移民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千万不能根据某些好的例子就说他好,一些不好得例子就说他不好,这需要很慎重。”他提出:“在理论和政策上面,首现要让移民有一个合法的身份,不能永远是移民的身份,否则社会怎么管理,不要长期用“移民”这个词,没有好处,像新安江的移民,都已经过了50年,你好叫他移民,就很麻烦,他没有归属感了,因此要淡化移民概念,要让他们感觉和当地居民已经一样了,归根结底,要让移民有归属感和认同感。”(心理情感很重要,要注意在情感上贴近移民,让他们有归宿感,淡化移民概念,做好移民文化的搜集整理工作)
三、作答要求:
1、认真阅读给定资料,概括政府在移民搬迁安置工作中需要着重解决哪些问题?(20分)
要求:准确,简洁,不超过150字。
2、“给定资料3”提到,“搬迁不仅仅是让群众改变居住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改变一种生活的方式。”请你结合对全部给定资料的理解,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20分)
3、针对“给定资料5”所反映的移民搬迁中各种具体问题,从Z县主管部门的角度,提出改进工作的具体建议。
要求: 1.问题定位准确;2.建议措施具体可行3.不超过900字。
4、参考给定资料,以“新的生活 新的希望”为题目,围绕“移民”问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1.观点鲜明,论述深刻;2.联系实际;3.条理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800-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