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文学科教学改进”
与时俱进精益求精励志清新
——“语文学科教学改进”的思路与策略
摘要:教学改进整体导向在学校,具体实施在教师。关注学生的需求,恢复学习在教学中的核心位置,我们在“语文学科教学改进”的行动研究中提炼了四点有效策略:关注评价,精益求精,推动“学生立场”的评价与评价应用;关注课堂,推陈出新,推动“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多方协作,与时俱进,构建“合作共同体”的教学团队;励志清新,浸润书香,落点“教师素养修炼”。
关键词:语文学科教学改进;“学生立场”的评价;“学为中心”的教学;“合作共同体”的团队;“教师素养修炼”课程。正文:
“教学改进”这个话题,于学校,于教师,都不陌生。但实践中,教师个人的教学改进效果却普遍差强人意,大多停留在表面形式变化带来的细微促动。究其根本,个中缘由较为复杂,这大概是因为教育教学改革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并涉及众多因素的过程。教学改进整体导向在学校,具体实施在教师。关注学生的需求,恢复学习在教学中的核心位置,我们在“语文学科教学改进”的行动研究中提炼了四点有效策略。
策略一:关注评价,精益求精,推动“学生立场”的评价与评价应用 在实践中,许多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是都不够深入的。有的教师可以明显感受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存在,却无法准确地指出不同学生“差异在哪里”;有的教师能对本班级学生的大致情况侃侃而谈,却对具体学生的具体需求不甚了解„„这些失误往往是由于教师们仅根据学生的表象作出判断,或凭借教师的经验去推断学生的发展需求,从而造成主观认识和客观现实之间的差距,导致教育教学的低效或者无效。因此,学生的真实需求需要科学的调查与分析。
基于数据和合作的“框架式集体备课行动研究”,是我们近三年来开展“学生学科素养测评”相关数据后期运用的一种实践措施。学生测评包括配置型学业测评、问卷调查和日常观察。配置型学业测评主要采用ACTS学业水平测试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由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编制问卷,根据数据分析归纳出学生的共性问题。日常观察强调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表现性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计划、听课方法、学习独立性、学习持久性和认知情况。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各项指标,找出影响因素,并据此确定教学对策,开展教学设计。
学期末,教师根据学期末学生配置型学业测评后期的各项数据图表开展解读研究活动。教师对自己行课的班级学生个人及班级整体情况的报告进行分析。年级组根据各班级的具体分项分析,确立各年级下一个学期的教研突破点。学期初,教研组开展“框架式集体备课”活动,教师在认真解读教材的基础上,针对上一期学科学习评价分析中发现的重点问题,进行聚焦式的集体备课活动。学校还将所有的教学研究资源集成册,实现学校教学资源共享。
策略二:关注课堂,推陈出新,推动“学为中心”的教学改革
在学校教学研究中,我们倡导“以学为中心”教学转变,倡导 “创新”主题课研究。围绕“推动课堂转型,提升教学质量”,学校持续三年开展了“开课五分钟”、“晨读10分钟”“小老师上课10分钟”、“主题研究课10分钟”等系列“微课”探索,有效推进了课改步伐,营造了良好的“教学相长”氛围。教师们还根据语文学习的文本特点,践行“以简驭繁”的教学方式,建立了语文阅读教学的常规基本教学模式:记叙文教学基本模式、说明文教学基本模式、散文教学基本模式、现代诗教学基本模式、古诗教学基本模式、古文教学基本模式。“以简驭繁”的语文教学方式的探索实践,不仅给学生留下感悟、体验、回味的余地,还给学生留下了开拓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学生负担轻了,兴趣浓了,课堂更干净了。
策略三:多方协作,与时俱进,构建“合作共同体”的教学团队
为更好发挥教研系统在促进教育内涵发展中的研究、指导和服务职能,语文教研组努力转变校本研修的内容和形式,从以往单纯的学科教研转化为“课程—教学—评价”为主线的整体性教学研究,教研主体从“学校骨干”转向为“合作共同体”,研究方法从基于经验转向为基于经验和证据,研究起点从“理论导向”转向为“问题导向”。
聚焦课堂,提升质量是语文学科的核心任务。为建设语文组“合作共同体”,围绕提升质量这一核心任务,语文组做好了以下几方面的努力:定时教研组活动;定时集体备课;加强听课评课活动;教师阅读讲述活动;阅读评价研讨活动;组织了各项公开课活动,如:同课异构活动、新教师见面活动、语文低段绘本研究课、语文中段课本剧指导研究课、语文高段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教学研究课,电子白板研究课,观摩全国优质课等等。
策略四:励志清新,浸润书香,落点“教师素养修炼”
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落点于“教师专业视角下的教师素养修炼”。坚持两年的全校性“教师专业成长研究行动”,语文组率先聚焦于教师的阅读素养提升。经典阅读、墨香书法等教师沙龙活动成为持续性校本教师课程,深受教师们喜爱。语文教研组创设了“明道读书会”,开展“线上图书馆”活动,将国内优秀的教育者引入读书会,联络全国优秀儿童阅读推广人和知名作家,共享阅读资源和阅读推广经验;组织“线下读书会”活动,定期开展读书分享,组织语文教师参加“文艺沙龙”;搭建高位的发声与输出平台(媒体),让教师的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得到肯定,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助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
第二篇: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
ⅩⅩ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
为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落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更好地推进全市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有效解决当前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彰显不足、经典文学作品阅读量不够、作文教学程式化、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实践整合不够充分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现就改进中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以下意见。
一、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加强学段间衔接
第一条 小学1-2年级重点关注学生正确掌握拼音、笔顺、握笔姿势等基础内容。3-4年级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初步学会默读、略读,乐于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5-6年级重点培养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初步能力。
第二条 初中加强词句的理解和使用,强化学生语文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力。高中突出基础性和选择性,全面提高读写能力、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点评:课程标准对各个学段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及综合性教学,都有比较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是有层级梯度的。这2条集中提到几点要求,课标中也是有要求的,但是教学中贯彻不好,“意见”有所强调。各地各校的学情不一,但都应当按照课标来组织实施教学。我注意到虽然经过“国培”等培训,仍然有很多老师未曾研读过课标。所以我赞成“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组织教学”这一提法。“意见”突出学段之间的衔接,很有针对性。现在的问题就是各管一段,备课往往都是现炒现卖,或者就在课件设计上下功夫,缺少总体视野。)
二、传承经典,把传统文化经典、革命历史题材作为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基本素材
第三条 在教学中重视对国学经典文化的学习,重视历史文化的熏陶,加强与革命传统教育的结合,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使语文教学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之一。
第四条 小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可以通过讲故事、阅读连环画等形式,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和革命英雄人物事迹。为学生精选蒙学读物和古诗词等优秀国学经典,通过熟读成诵,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
第五条 初中积极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通过与课内古诗文相关联的作家、作品,增加学生国学经典的阅读数量。为学生推荐表现中国人民为了解放事业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的革命历史作品,有效对学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第六条 高中积极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可以采用专题学习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中华璀璨国学文化、悠久历史文化的了解,教育学生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发扬传统美德。可以基于校本课程,选择经典国学作品以及重要革命文献,有重点地指导学生进行研读。
(点评:这4条都在强化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在语文教学中的分量。但“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革命历史题材作为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基本素材”这个提法,仍需斟酌。另外,不宜提“国学经典文化”。“国学”这个词现在用得很滥,其实含义不清。第4条“精选蒙学读物”给学生熟读成诵,这“蒙学读物”的提法也欠妥。不能把“三百千”等当作经典,也不宜在中小学生中盲目提倡“读经”。对于古代文化传统,一是要继承,二是有批判有选择的继承,目的是古为今用,面向未来。现在这方面有点乱。基本的价值标准不能丢。)
三、切实加强学科思想、经验培养,在运用中学习语文
第七条 重视汉字书写、书法、楹联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小学低年级通过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中、高年级培养学生掌握语言应用规律,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应用的实际效果。
第八条 初中要聚焦语言运用,引导学生掌握随文学习的基本词汇、语法知识、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实际运用效果。要重视听说读写的结合,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应用的联系。
第九条 高中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反思批判的习惯,课堂上提倡以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为特征的多重对话,注重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
(点评:三条要求都符合课标,也比较具体。但“聚焦语言运用”不只是初中的任务,应当贯彻到整个中小学语文教学。课标中曾提出“随文学习”,主要是针对那种把基本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方法“扣”得太细、反复操练的办法。虽然不宜做应试式的反复操练,但总还是要有一个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要有训
练,每个学段、单元,或者每一课到底要学到哪些语文知识、进行哪些能力训练,老师必须心中有数。“随文学习”是一种主要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小学阶段,可以多用。但“随文学习”不等于放弃教学系统,讲到哪算哪。现在一线教学中“教什么”的问题比较混乱,需要有所整理和澄清。这并非走回头路。过去太死板,后来又太随意,现在需要略加调整,多注意语文教学的规律。)
四、积极拓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能力
第十条 小学1-2年级通过讲故事、游戏、诵读、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3-4年级指导学生读懂单篇文章,理解重点内容。5-6年级注意篇章整体阅读,品读重点段落,基本理解作品内涵。
第十一条 初中扩大学生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倡整体阅读、主题阅读、比较阅读,读懂一般科技类和说明类文章。高中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品味优秀作品,感受作品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提倡专题阅读、比较阅读,读懂社科类和评论类文章。
(评点:第11条很好,但要有措施来拓展阅读面,保证最基本的课外阅读。课内教学要重视指导课外阅读,往课外延伸。几种读书形式中,尤其要强调读整本的书。)
五、不断丰富阅读资源,加强方法指导
第十二条 小学1-2年级精选适宜的启蒙读物,采用诵读、讲述和背诵等形式进行学习。3-4年级推荐不同文体的单篇短文、优秀传统文化读物。5-6年级推荐并配备中、长篇文章及适宜的多体裁文学名著。小学阶段每天安排一定时间组织学生独立阅读,着力培养阅读习惯。
第十三条 初中每学年阅读3部以上经典文学名著,高中每学年阅读5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教师要注重阅读方式和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提升阅读品位,增加文化积淀,丰富精神世界。
(点评:注意到分级阅读的要求,很好,有些量化的要求,也是必要的。名著的阅读范围可以宽一点,不宜死板规定全市学生都只读哪几种。学生最好能在一个建议的书目范围中有自己的选择。阅读方法的教学是要加强的,现在常见那种精读精解授课方式,不能取代阅读方法。建议分清精读、略读和课外阅读三种课型,把三个方面结合起来。语文教师读书少的现象也堪忧。如果语文老师自己
不是读书种子,他的学生就很少可能会喜欢读书。)
六、有效加强学生写作能力培养
第十四条 小学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社会生活、乐于表达内心思想。1-2年级训练学生文字表达意思清楚、通顺规范。3-4年级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积累的语言素材,注重写作的条理性。5-6年级指导学生根据写作目的构建文章框架,做到较为熟练准确地表达真情实感。
第十五条 初中培养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鼓励以日记、随笔等形式积累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丰富情感体验,积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反映生活。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适应现实生活需要的实用类文章的写作能力。
第十六条 高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指导学生运用“微写作”等形式反映、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鼓励教师当面批改学生习作。提倡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结合,实现相互促进。
(点评:这3条都是关于写作教学的,大致上都是课标的要求。问题是现在的写作教学普遍不受重视,认为不需要教,也很难教。加上教材的写作教学内容缺少系统,缺少方法,老师教写作也心中没有底。高小和初中一二年级可能好一点,到了初三和整个高中,很多就是满足于应试式的考场作文技巧训练。这3条都很好,但需要有个东西把它“托”起来。我在最后一方面的点评中将有建议。)
七、扎实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倡导开放学习
第十七条 积极拓展、整合教学资源,促进语文和其他学科教学的衔接。提倡把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内容作为语文学习的依托和背景,加强学习过程的开放性、体验性和实践性,构建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语文教与学方式。
第十八条 加强教学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将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以语文应用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听说读写能力。鼓励学校和资源单位合作研发校本课程,走进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实践基地,引进高校及研究机构优质语文教学资源,多渠道补充教育教学资源。
第十九条 支持设立学生读书俱乐部、辩论俱乐部、写作俱乐部等各类语文社团,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跨年级、跨校常态化开展活动。鼓励社会单位和个人参与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开放性语文学习
模式。
第二十条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推动各类语文主题俱乐部开展网上交流,利用网络系统记录俱乐部活动过程、积累活动成果。中学生活动成果记入学业评价档案,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点评:这4条都是在具体落实课标的精神,实践开放的语文学习。第18条要求“将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以语文应用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听说读写能力。”这就给出一个课量比重的要求了。但恐怕仍然难于落实。小学可能好一点,高中基本上做不到。而所谓综合性实践活动,如果设计不好,往往流于形式。这也是至今没有解决好的难题。第19、20条建议支持“语文社团”,以及语文活动成果计入综合素质评价,都是很好的主意。至于鼓励社会资源参与语文教育教学,需要有更具体的措施。)
八、不断深化学习评价方式改革
第二十一条 对每一个小学生的成长作个性化动态记录。初中开始完整记录学业成绩,突出评价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语文综合素养。中、高考语文试卷中增大古诗文、现代文阅读量,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考查,适当增加主观题的比例,设置“可选择性”作文命题。
(点评:最后一条是关键。阅读也好、写作也好,课外读书也好,都必然受中考和高考“指挥棒”的指挥。所以要想办法利用好“指挥棒”,让它反过来,尽量朝正面去“指挥”。办法就是中、高考增大阅读题的量,题量可以增加50%甚至80%,有10%到15%的考生做不完试题,那也正常,因为是选拔性考试,需要拉开分距。有些题就是考阅读面和课外名著阅读的,还可以多来些“非连续文本”的考题,文言文则不只是考读懂,还要考文化的思考,等等。这样,高考语文难度系数上去了,就会“指挥”整个阅读教学受到高度重视,语文教学的效能也就提高,改变语文教学被边缘化的颓势。作文设置“可选择性”命题是可行的,可以给学生更多空间。但这不一定能改变作文教学程式化的弊病。关键还是要让中、高考作文的阅卷评分拉开分差,对高分、满分作文不必控制过严,而所谓“保险分”,也就是二等分,不能过分集中。现在有些省市高考作文的二等分达到75%左右,属于畸高,不正常。这样,再努力也难得高分,马马虎虎就是二等,谁还会在作文教学上花气力?当然,也要有一套办法来控制评分的科学性与公平
性。只有做到这一点,前面要求的写作教学诸多要求,也才会在教学中得到重视和落实。所以第21条是最重要的,希望能有具体的办法跟上。)
第三篇: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
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
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意在有效解决当前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彰显不足、经典文学作品阅读量不够、作文教学程式化、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实践整合不够充分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
一、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加强学段间衔接
第一条小学1-2年级重点关注学生正确掌握拼音、笔顺、握笔姿势等基础内容。3-4年级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初步学会默读、略读,乐于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5-6年级重点培养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初步能力。
第二条初中加强词句的理解和使用,强化学生语文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力。高中突出基础性和选择性,全面提高读写能力、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传承经典,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革命历史题材作为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基本素材
第三条在教学中重视对国学经典文化的学习,重视历史文化的熏陶,加强与革命传统教育的结合,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使语文教学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之一。
第四条小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可以通过讲故事、阅读连环画等形式,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和革命英雄人物事迹。为学生精选蒙学读物和古诗词等优秀国学经典,通过熟读成诵,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
第五条初中积极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通过与课内古诗文相关联的作家、作品,增加学生国学经典的阅读数量。为学生推荐表现中国人民为了解放事业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的革命历史作品,有效对学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第六条高中积极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可以采用专题学习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中华璀璨国学文化、悠久历史文化的了解,教育学生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发扬传统美德。可以基于校本课程,选择经典国学作品以及重要革命文献,有重点地指导学生进行研读。
三、切实加强学科思想、经验培养,在运用中学习语文
第七条重视汉字书写、书法、楹联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小学低年级通过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中、高年级培养学生掌握语言应用规律,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应用的实际效果。
第八条初中要聚焦语言运用,引导学生掌握随文学习的基本词汇、语法知识、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实际运用效果。要重视听说读写的结合,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应用的联系。
第九条高中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反思批判的习惯,课堂上提倡以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为特征的多重对话,注重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
四、积极拓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能力
第十条小学1-2年级通过讲故事、游戏、诵读、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3-4年级指导学生读懂单篇文章,理解重点内容。5-6年级注意篇章整体阅读,品读重点段落,基本理解作品内涵。
第十一条初中扩大学生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倡整体阅读、主题阅读、比较阅读,读懂一般科技类和说明类文章。高中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品味优秀作品,感受作品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提倡专题阅读、比较阅读,读懂社科类和评论类文章。
五、不断丰富阅读资源,加强方法指导
第十二条小学1-2年级精选适宜的启蒙读物,采用诵读、讲述和背诵等形式进行学习。3-4年级推荐不同文体的单篇短文、优秀传统文化读物。5-6年级推荐并配备中、长篇文章及适宜的多体裁文学名著。小学阶段每天安排一定时间组织学生独立阅读,着力培养阅读习惯。
第十三条初中每学年阅读3部以上经典文学名著,高中每学年阅读5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教师要注重阅读方式和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提升阅读品位,增加文化积淀,丰富精神世界。
六、有效加强学生写作能力培养
第十四条小学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社会生活、乐于表达内心思想。1-2年级训练学生文字表达意思清楚、通顺规范。3-4年级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积累的语言素材,注重写作的条理性。5-6年级指导学生根据写作目的构建文章框架,做到较为熟练准确地表达真情实感。
第十五条初中培养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鼓励以日记、随笔等形式积累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丰富情感体验,积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反映生活。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适应现实生活需要的实用类文章的写作能力。
第十六条高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指导学生运用“微写作”等形式反映、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鼓励教师当面批改学生习作。提倡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结合,实现相互促进。
七、扎实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倡导开放学习
第十七条积极拓展、整合教学资源,促进语文和其他学科教学的衔接。提倡把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内容作为语文学习的依托和背景,加强学习过程的开放性、体验性和实践性,构建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语文教与学方式。
第十八条加强教学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将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以语文应用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听说读写能力。鼓励学校和资源单位合作研发校本课程,走进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实践基地,引进高校及研究机构优质语文教学资源,多渠道补充教育教学资源。
第十九条支持设立学生读书俱乐部、辩论俱乐部、写作俱乐部等各类语文社团,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跨年级、跨校常态化开展活动。鼓励社会单位和个人参与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开放性语文学习模式。
第二十条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推动各类语文主题俱乐部开展网上交流,利用网络系统记录俱乐部活动过程、积累活动成果。中学生活动成果记入学业评价档案,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八、不断深化学习评价方式改革
第二十一条对每一个小学生的成长作个性化动态记录。初中开始完整记录学业成绩,突出评价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语文综合素养。中、高考语文试卷中增大古诗文、现代文阅读量,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考查,适当增加主观题的比例,设置“可选择性”作文命题。
第四篇: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全文
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全文
根据2014年10月13日北京市教委发布的《北京市中小学语文学科教学改进意见》,北京市中、高考语文试卷将增大古诗文、现代文阅读量,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考查,适当增加主观题的比例,设置“可选择性”作文命题。
意见提出: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革命历史题材将更多地成为中小学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基本素材。语文学科还将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以语文应用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听说读写全方位的能力。
为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立德树人方面的重要作用,落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更好地推进全市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有效解决当前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彰显不足、经典文学作品阅读量不够、作文教学程式化、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实践整合不够充分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现就改进中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以下意见。
一、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加强学段间衔接
第一条 小学1-2年级重点关注学生正确掌握拼音、笔顺、握笔姿势等基础内容。3-4年级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初步学会默读、略读,乐于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5-6年级重点培养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获取和处理信息的初步能力。
第二条 初中
加强词句的理解和使用,强化学生语文阅读和写作的基本能力。高中突出基础性和选择性,全面提高读写能力、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二、传承经典,把中华传统文化经典、革命历史题材作为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的基本素材
第三条 在教学中重视对国学经典文化的学习,重视历史文化的熏陶,加强与革命传统教育的结合,使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悠久历史,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使语文教学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之一。
第四条 小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可以通过讲故事、阅读连环画等形式,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了解重大历史事件和革命英雄人物事迹。为学生精选蒙学读物和古诗词等优秀国学经典,通过熟读成诵,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程度。
第五条 初中
积极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通过与课内古诗文相关联的作家、作品,增加学生国学经典的阅读数量。为学生推荐表现中国人民为了解放事业前赴后继、英勇斗争的革命历史作品,有效对学生开展革命传统教育。
第六条 高中积极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可以采用专题学习的形式,加深学生对中华璀璨国学文化、悠久历史文化的了解,教育学生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发扬传统美德。可以基于校本课程,选择经典国学作品以及重要革命文献,有重点地指导学生进行研读。
三、切实加强学科思想、经验培养,在运用中学习语文
第七条 重视汉字书写、书法、楹联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学习。小学低年级通过活泼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中、高年级培养学生掌握语言应用规律,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应用的实际效果。
第八条 初中
要聚焦语言运用,引导学生掌握随文学习的基本词汇、语法知识、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实际运用效果。要重视听说读写的结合,加强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应用的联系。
第九条 高中鼓励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反思批判的习惯,课堂上提倡以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为特征的多重对话,注重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
四、积极拓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能力
第十条 小学1-2年级通过讲故事、游戏、诵读、角色扮演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3-4年级指导学生读懂单篇文章,理解重点内容。5-6年级注意篇章整体阅读,品读重点段落,基本理解作品内涵。
第十一条 初中
扩大学生阅读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倡整体阅读、主题阅读、比较阅读,读懂一般科技类和说明类文章。高中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品味优秀作品,感受作品的思想和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提倡专题阅读、比较阅读,读懂社科类和评论类文章。
五、不断丰富阅读资源,加强方法指导
第十二条 小学1-2年级精选适宜的启蒙读物,采用诵读、讲述和背诵等形式进行学习。3-4年级推荐不同文体的单篇短文、优秀传统文化读物。5-6年级推荐并配备中、长篇文章及适宜的多体裁文学名著。小学阶段每天安排一定时间组织学生独立阅读,着力培养阅读习惯。
第十三条 初中
每学年阅读3部以上经典文学名著,高中每学年阅读5部以上文学名著及其他读物。教师要注重阅读方式和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提升阅读品位,增加文化积淀,丰富精神世界。
六、有效加强学生写作能力培养
第十四条 小学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社会生活、乐于表达内心思想。1-2年级训练学生文字表达意思清楚、通顺规范。3-4年级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积累的语言素材,注重写作的条理性。5-6年级指导学生根据写作目的构建文章框架,做到较为熟练准确地表达真情实感。
第十五条 初中
培养学生乐于表达、善于表达,鼓励以日记、随笔等形式积累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丰富情感体验,积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反映生活。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适应现实生活需要的实用类文章的写作能力。第十六条 高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指导学生运用“微写作”等形式反映、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鼓励教师当面批改学生习作。提倡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的结合,实现相互促进。
七、扎实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倡导开放学习
第十七条 积极拓展、整合教学资源,促进语文和其他学科教学的衔接。提倡把历史、地理、政治等学科内容作为语文学习的依托和背景,加强学习过程的开放性、体验性和实践性,构建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语文教与学方式。
第十八条 加强教学和社会实践的联系,将不低于10%的课时用于以语文应用为主的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听说读写能力。鼓励学校和资源单位合作研发校本课程,走进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实践基地,引进高校及研究机构优质语文教学资源,多渠道补充教育教学资源。
第十九条 支持设立学生读书俱乐部、辩论俱乐部、写作俱乐部等各类语文社团,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跨年级、跨校常态化开展活动。鼓励社会单位和个人参与中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开放性语文学习模式。
第二十条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推动各类语文主题俱乐部开展网上交流,利用网络系统记录俱乐部活动过程、积累活动成果。中学生活动成果记入学业评价档案,纳入综合素质评价。
八、不断深化学习评价方式改革
第二十一条 对每一个小学生的成长作个性化动态记录。
初中开始完整记录学业成绩,突出评价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等语文综合素养。中、高考[微博]语文试卷中增大古诗文、现代文阅读量,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考查,适当增加主观题的比例,设置“可选择性”作文命题。
第五篇:体育学科教学改进计划
体育学科教学改进计划
Xxx中学 xxx 通过参加山东省初中教师远程研修学习,使我在对于初中体育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对于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新的体会。经过新课程改革培训,教学上有了明确的目标,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给体育教师来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方法,对体育教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给体育教师工作的创新提供了很大的空间,也为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注入了新的动力。推进课程改革,教师是关键,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新课改的成效。因此,在新课改下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谈谈我对体育学科教师在专业成长方面的一些改进。
1、从教师培训中的改进
参加教师培训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我们除了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体育教师培训之外,我们还定期组织体育教师科组内部互相培训。做法是:先通过科组教师的集体讨论,确定需要进行内部培训的内容,并根据给每位教师的特长布置相应的学习和研究任务,然后我们再利用晚上或节假日的时间进行科组内部教师培训,有时我们还邀请了其他兄弟学校的老师来参加我们的培训活动。
2、从互动交流中的改进
互动交流是教师获得专业成长的捷径。我校一直很重视外出交流学习活动。
在学习交流过程中,我们重点对新课程教学情况进行探讨。通过与同行们开展平等、坦诚的专业切磋、交流、探究,互相学习,彼此借鉴,共同分享经验。每次的交流活动都让我们有所收获、有所提高。除此之外,我们还经常参加网上的体育教育论坛的讨论,从中倾听专家的教导,学习同行们的经验。
3、从集体备课中的改进
集体备课是实现经验共享,优势互补,开发潜能,生成智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我校集体备课以年级学科组为单位,全体任课教师参加,备课组长组织落实,并做好集体备课情况记录。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的多校之间的集体备课模式,更大范围实现经验共享和优势互补,让更多的教师从中获得专业成长。
4、从课堂教学中的改进
课堂是课改的主阵地,也是教师成长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在促进学生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感觉到教师最大的变化是要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问题推动教学。努力实践“用智慧打造充满活力的新课堂”。
同时,我们每堂课下来都要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通过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行为,教学过程及其结果作深入的反思,反思该堂课的成功之处,巧妙之举或失误、疏漏的地方。通过反思去吸取精华,直面缺点,使之成为今后教学过程中改进、借鉴的资源。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应以科学的精神,以研究的姿态,在不断的学习、研究、反思中自觉运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探索教育规律,这是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也是促进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前提条件。新课程给教师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我们只有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提高,才能融入新课程,与新课程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