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为“三不”干部治“病”(共5篇)

时间:2019-05-14 23:33: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习近平为“三不”干部治“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习近平为“三不”干部治“病”》。

第一篇:习近平为“三不”干部治“病”

【学习进行时】习近平反复强调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他对为政之要深察洞悉,对当前各级领导干部的知行得失了如指掌。在习近平的论述中,领导干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新华网《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习近平为“三不”干部治“病”》,为您一一解读。

2015年1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李涛摄

改革越到紧要关头,事业越到十字路口,就越需要领导干部在位有责、挺身发力。这正是习近平反复强调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原因。

古语说:“择卒不如择将,任力不如任人。”遴选、培养大批能谋善断、会干实干的领导干部,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带来极大的推力;反之,只能是增添蛮劲、虚劲、反劲。

丰富的从政经验和人生阅历,让习近平对当前各级领导干部的知行得失尽知其要。他总是能用平实形象的话语一针见血地指出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在各种场合的讲话论述中为一些干部“不善为”“不能为”和“不作为”三大问题开出了“治疗良方”。

“创新针”和“理论液”治疗“不善为”

领导干部“不善为”不同于主观上“不想为”。很多人是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的,但在新形势下,仍习惯沿用老思路老套路工作。许多“不善为”的领导干部也有干劲,做了大量工作,还把自己搞得很辛苦,但由于不对路子,往往陷于蛮干盲干,最后事与愿违。习近平曾形象地形容这种现象为“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勇气可嘉,却是莽撞和不可取的。

那些“不善为”的领导干部既花费了上上下下的时间与精力,又浪费了大量的公共资源,尤其还贻误了更加宝贵的发展时机,终因“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而拖累了大局。

面对新问题,只有坚持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才能增强领导和决策中的科学性和预见性,从而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习近平正是站在这样的战略高度讲创新问题。他说,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其中首先强调的就是创新。

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着重强调了用新发展理念衡量工作、指挥行动、训练干部,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寻找机遇、打造亮点、拓展优势。对于脱贫攻坚、东北全面振兴、供给侧改革等几场“硬仗”,习近平都从创新方面布局支招,令人眼前一亮。

创新是解决“不善为”问题的关键,而科学的理论指导则是前提和保证。一些领导干部的“不善为”正是因为忽视了党长期以来积累的执政经验、工作方法和政治规矩,需要重新“回炉”,重温著作、重学讲话,对照改进工作方法。

习近平前不久就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作出重要批示,对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重温这篇著作提出明确要求。其深刻用意,就是要让领导干部在学习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学习掌握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上下功夫,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真正解决好“不善为”的问题。

“学习剂”和“制度贴”消祛“不能为”

领导干部的“不能为”,主要表现在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知识、缺乏本领,工作中显得能力不足。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出了“本领恐慌”的问题,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习近平强调,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针对领导干部,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

习近平说,领导干部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如饥似渴地学习,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跬步以至千里。

要解决“不能为”的问题,离不开制度机制的健全。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制度性的安排,导致领导干部一旦任职达到一定的行政级别,除非出现严重违法违纪行为,行政级别一般就不会下降。这让一些“不能为”的干部产生了侥幸心理,也让更多能干会干的干部只能“熬资历”,难以更好地施展才华。

2015年6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既要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准用好,又要把那些存在问题或者相形见绌的干部调整下来。强调要坚持推进制度改革,通过激励、奖惩、问责等一整套制度安排,保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

在中办印发的《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试行)》中特别提到,对不能有效履行职责、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单位工作或者分管工作处于落后状态等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应当进行调整。

这一机制让机关不养“庸人”成为一种政治生态,督促了领导干部自觉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解决自身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

“问责刀”和“教育钳”剜除“不作为”

“平平安安占位子、舒舒服服领票子、庸庸碌碌混日子”,群众对一些“太平官”长期尸位素餐反映强烈。

领导干部“不作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该办不办,直接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让政策空转,失信于民。其次,该管不管,放任了工作中的瑕疵和漏洞,甚至出现违纪违法乱象。再次,该闯不闯,日复一日,手脚僵化,遇到重大问题,必然手足无措。因此,领导干部“不作为”绝不只是让工作停滞,更会让事业蒙受巨大损失。

习近平对“为官不为”的现象十分重视。他曾说,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

与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习近平也曾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要意气风发、满腔热情干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能干一年、两年、三年还是涛声依旧,全县发展面貌没有变化,每年都是重复昨天的故事。

2014年以来,前后已有数百干部因懒政怠政等不作为典型问题受党纪政纪处分。同时,审计署也加大了对不作为问题的审计力度。制度正在发力,效果已经显现。然而,解决“不作为”问题,除了要用问责机制,也需通过教育,从心理上解决问题,立根固本,挺起精神脊梁。

2014年全国两会,习近平在安徽代表团提出“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对领导干部提出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的要求。习近平也曾强调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如果前热后冷、前紧后松,就会功亏一篑。

因此,中央部署了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断地督促着各级领导干部摆正态度,从严从实要求自己,以实干为责、以实干为本,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领导干部的“不善为”是方法层面的问题,“不能为”是能力层面的问题,“不作为”是态度层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在相当一个范围内存在的,三者之间也并不是孤立的。“不善为”的状态得不到改变,终将成为“不能为”;而“不能为”长此以往也极易变成“不作为”,为党的事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要解决“三不”干部的问题,从严治党的力度和步伐必须不断加大。目前在全党开展的“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学习教育活动,其深意就在于使从严治党“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来源:新华网 记者:王子晖)

第二篇:学习为三不干部治病心得体会

【学习进行时】习近平反复强调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他对为政之要深察洞悉,对当前各级领导干部的知行得失了如指掌。在习近平的论述中,领导干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新华网《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习近平为“三不”干部治“病”》,为您一一解读。

改革越到紧要关头,事业越到十字路口,就越需要领导干部在位有责、挺身发力。这正是习近平反复强调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的原因。

古语说:“择卒不如择将,任力不如任人。”遴选、培养大批能谋善断、会干实干的领导干部,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带来极大的推力;反之,只能是增添蛮劲、虚劲、反劲。

丰富的从政经验和人生阅历,让习近平对当前各级领导干部的知行得失尽知其要。他总是能用平实形象的话语一针见血地指出领导干部身上存在的问题,在各种场合的讲话论述中为一些干部“不善为”“不能为”和“不作为”三大问题开出了“治疗良方”。

“创新针”和“理论液”治疗“不善为”

领导干部“不善为”不同于主观上“不想为”。很多人是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的,但在新形势下,仍习惯沿用老思路老套路工作。许多“不善为”的领导干部也有干劲,做了大量工作,还把自己搞得很辛苦,但由于不对路子,往往陷于蛮干盲干,最后事与愿违。习近平曾形象地形容这种现象为“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勇气可嘉,却是莽撞和不可取的。

那些“不善为”的领导干部既花费了上上下下的时间与精力,又浪费了大量的公共资源,尤其还贻误了更加宝贵的发展时机,终因“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而拖累了大局。

面对新问题,只有坚持创新、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才能增强领导和决策中的科学性和预见性,从而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习近平正是站在这样的战略高度讲创新问题。他说,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其中首先强调的就是创新。

在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着重强调了用新发展理念衡量工作、指挥行动、训练干部,在贯彻新发展理念中寻找机遇、打造亮点、拓展优势。对于脱贫攻坚、东北全面振兴、供给侧改革等几场“硬仗”,习近平都从创新方面布局支招,令人眼前一亮。

创新是解决“不善为”问题的关键,而科学的理论指导则是前提和保证。一些领导干部的“不善为”正是因为忽视了党长期以来积累的执政经验、工作方法和政治规矩,需要重新“回炉”,重温著作、重学讲话,对照改进工作方法。

习近平前不久就学习《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作出重要批示,对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重温这篇著作提出明确要求。其深刻用意,就是要让领导干部在学习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学习掌握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上下功夫,提高领导能力和水平,真正解决好“不善为”的问题。

“学习剂”和“制度贴”消祛“不能为”

领导干部的“不能为”,主要表现在不懂规律、不懂门道、缺乏知识、缺乏本领,工作中显得能力不足。

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出了“本领恐慌”的问题,要求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加强学习的紧迫感,都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习近平强调,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针对领导干部,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

习近平说,领导干部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如饥似渴地学习,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跬步以至千里。

要解决“不能为”的问题,离不开制度机制的健全。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制度性的安排,导致领导干部一旦任职达到一定的行政级别,除非出现严重违法违纪行为,行政级别一般就不会下降。这让一些“不能为”的干部产生了侥幸心理,也让更多能干会干的干部只能“熬资历”,难以更好地施展才华。

2015年6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既要把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选准用好,又要把那些存在问题或者相形见绌的干部调整下来。强调要坚持推进制度改革,通过激励、奖惩、问责等一整套制度安排,保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

在中办印发的《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试行)》中特别提到,对不能有效履行职责、按要求完成工作任务,单位工作或者分管工作处于落后状态等不适宜担任现职的干部应当进行调整。

这一机制让机关不养“庸人”成为一种政治生态,督促了领导干部自觉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解决自身本领不足、本领恐慌、本领落后的问题。

“问责刀”和“教育钳”剜除“不作为”

“平平安安占位子、舒舒服服领票子、庸庸碌碌混日子”,群众对一些“太平官”长期尸位素餐反映强烈。

领导干部“不作为”的危害是多方面的。首先,该办不办,直接损害了群众的切身利益,让政策空转,失信于民。其次,该管不管,放任了工作中的瑕疵和漏洞,甚至出现违纪违法乱象。再次,该闯不闯,日复一日,手脚僵化,遇到重大问题,必然手足无措。因此,领导干部“不作为”绝不只是让工作停滞,更会让事业蒙受巨大损失。

习近平对“为官不为”的现象十分重视。他曾说,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

与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习近平也曾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要意气风发、满腔热情干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不能干一年、两年、三年还是涛声依旧,全县发展面貌没有变化,每年都是重复昨天的故事。

2014年以来,前后已有数百干部因懒政怠政等不作为典型问题受党纪政纪处分。同时,审计署也加大了对不作为问题的审计力度。制度正在发力,效果已经显现。然而,解决“不作为”问题,除了要用问责机制,也需通过教育,从心理上解决问题,立根固本,挺起精神脊梁。

2014年全国两会,习近平在安徽代表团提出“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对领导干部提出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决问题的要求。习近平也曾强调过,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如果前热后冷、前紧后松,就会功亏一篑。

因此,中央部署了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不断地督促着各级领导干部摆正态度,从严从实要求自己,以实干为责、以实干为本,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领导干部的“不善为”是方法层面的问题,“不能为”是能力层面的问题,“不作为”是态度层面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在相当一个范围内存在的,三者之间也并不是孤立的。“不善为”的状态得不到改变,终将成为“不能为”;而“不能为”长此以往也极易变成“不作为”,为党的事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要解决“三不”干部的问题,从严治党的力度和步伐必须不断加大。目前在全党开展的“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学习教育活动,其深意就在于使从严治党“保持力度、保持韧劲,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第三篇:“三不干部”剖析材料

“三不干部”剖析材料

按照宜宾县环保局局总支部的统一部署安排,对照宜县环党〔2018〕10号关于印发《“不转作风、不愿担当、不抓落实”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我从以下六个方面对自身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反省,认真思考在工作和生活中存在的不足,查找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现将个人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一)思想与精神方面。在工作中思想上缺乏动力,安于现状,追求安逸,得过且过,对自身工作标准要求不够高。主要表现在第一满足于安排工作完成结果,工作的效率不太高;第二安于现状,没有对工作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没有用发展的心态去看待问题;第三工作涉及面较多,没有进行多方面的深入学习,停留在表面的学习,没有深入专研。

(二)作风方面。主要停留在于做好自己的分内事,不够用主动积极,思想存在惰性,缺乏紧迫感、危机感,工作中偶尔会存在打盹不积极的情况。

(三)责任担当方面。在样品的采集、分析,实验报告的填写、监测报告的编写工作中,能积极完成自己的分内工作,和领导交代的其它临时工作安排。但对于一些比较困难的监测工作,由于自身业务水平还不够高,没能更好的完成任务。

(四)突破攻坚方面。有时会按部就班,缺乏积极性,面对改革发展攻坚任务,不敢啃“硬骨头”,缺乏攻城掠地、敢闯敢试的劲头;谨小慎微,缺少大刀阔斧、奋力开拓的精神,遇到问题有时会打退堂鼓,缺乏积极性。

(五)动力激情方面。工作激情一般,能完成自己的份内工作和领导安排其他零时工作事宜,但是相较于其他优秀员工,在工作动力和积极性方面有一定的距离。

(六)政令执行上。能不打折扣执行上级决策部署,工作能跟上节奏。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深处剖析自己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政治修养不到家。一是没有把理论学习练习实际,只停留在表面的理解,没有付诸实践行动,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自身要求不够高导致学习积极性不强。二是学习缺乏系统性,学习存在片面性,没有进行深入浅出的理解和掌握缺,对问题的了解不够深入。

2、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工作中为群众服务意识不够强,仅仅限于自身工作的完成,满足于工作中所学专业知识的表面学习,宗旨意识欠缺,公仆意识淡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还不够。对工作没有创造性,仅停留于工作的一般完成。

三、改进措施:

1、进一步加强政治思想观念,增强服务意识。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用理论武装自己。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自觉实践党员的职责,真正体现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2、加强业务学习,提高业务素质。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务实基础,灵活运用方法和措施,热爱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

第四篇:要当三不干部

当“三不”干部

[ 2010-04-26 ]

胡龙虎 张城

“没功劳还有苦劳呢!”时常听到有干部这样报怨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令自己满意的回报。对此,有位领导同志在一次讲党课时鲜明地提出,干部要做到“有功劳的时候不伸手,有苦劳的时候不计较,有疲劳的时候不抱怨”。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三不”呢?

“有功劳的时候不伸手”,就是要做到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就是要在工作中常怀感恩之心,在生活上常保满足之感。然而,现实中,一些党员干部难免会陷入名和利的纷争之中,从而渐渐地丢掉了自己的职业操守和人格品质,令人扼腕叹息。老子讲“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与世无争,天下莫能与其争”,就是让我们恪守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品德。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要乐当无名英雄,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个人得失,不求名、不图利、不揽功。只有具备了这种泰然处之的态度,才能真正做到“有功劳的时候不伸手”。“有苦劳的时候不计较”就是要保持平和心态,乐于奉献,就是要在工作中多作为,时时刻刻保持荣誉感。党员干部要牢记宗旨,自觉地把工作看作是党和人民对自己的信任,这份信任既是一种荣幸,也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压力。党员干部要始终牢固树立宗旨意识,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争做“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模范。惟有常怀“先天下之忧而忧”的胸襟,才能真正做到“有苦劳的时候不计较”。

“有疲劳的时候不抱怨”,就是要善于自我调节,爱岗敬业,就是要在工作中多自省,时时刻刻保持责任感。从事某一项工作时间久了,必然会失去新鲜感。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中有不少是程序性、指令性的基础工作,要持之以恒,长年累月地坚持才能创造出成绩。“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党员干部要自觉地把工作当做一种精神追求,当做一种人生境界,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只有以坚韧的毅力对待工作中的每件小事,才能产生质的飞跃。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党员干部只有时时以充满激情的行动来践行宗旨,才能真正做到“有疲劳的时候不抱怨”。

第五篇:坚决不做三不干部发言稿

坚决不做三不干部

“三不”干部,是群众形容某些干部的老词,既有褒义也有贬义。几年前,它一方面指“有功劳不伸手,有苦劳不计较,有疲劳不抱怨”的优秀干部,另一方面也指那些“写不了、说不了、做不了”的庸碌干部。

那么在瑞能公司实践中,我们眼里的“三不”干部又指下面一类人:有些干部不担当、不思考、不努力。毫无职业精神、专业精神、敬业精神。

在全面从严治党深入党心、民心背景下,当前各级党员干部普遍立起“严”字标,纪律意识、规矩意识明显增强,胡作为、乱作为等现象大为减少。但值得注意的是,个别干部的担当意识却有所弱化,出现了因“害怕担责不敢作为、缺少激励不愿作为、本领欠缺不会作为”的“三不为”苗头。

在深化改革、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党员干部压力大、责任重是在所难免的;但如果因怕担责而因噎废食、因过于计较个人得失而袖手旁观、因本领不足而不思进取,就极易出现慵懒散问题,出现所谓的“软腐败”。对此,需要我们对症下药,逐个击破。

强化责任担当,杜绝“不担当”。当前,一些部门之所以存在党的领导弱化、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薄、纪律松散等问题,根本原因就在于某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责任担当缺失,搞好人主义、一团和气。从这个角度看,要有效唤醒并持续强化责任意识,需要用严谨的制度压实责任、落实责任。一方面,要建立健全问责条例,打造促进责任担当的压力机制和倒逼机制,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划出担当底线、问责红线,层层传导压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党治党良好局面。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只有领导干部在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牢固树立“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的观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才能心系使命、扛起责任,用“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担当向党和人民交出满意答卷。

强化学习教育,杜绝“不思考”。当前,“不思考”主要表现在不懂门道、缺乏知识,其往往会滑向两种不良后果。一是在任务压顶、形势逼人的情况下,瞎决策、乱指挥,相当于“乱作为”;二是面对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时,畏首畏尾,推而不动、拖而不决,结果贻误了战机,无异于“不作为”。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不能把“不思考”仅仅当做是个人能力水平问题,而是要作为影响公司发展大局的问题同等重视。

完善激励考核,杜绝“不努力”。当前,有的党员干部安于现状,看摊子、守位子,推着干、看着干,工作热情减弱,进取意识淡化;有的党员干部仍习惯在办公室里看材料,在会议室里听汇报,不愿亲临一线调查研究,不求用功但求无过。究其实质,还在于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补齐奖惩“短板”。一方面,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激励机制。在强调权责对等的前提下,给有想法、愿作为的党员干部提供更大的晋升和发展空间,给想干事、愿干事的党员干部提供更广阔的施展平台,真正体现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优越性。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容错机制。制度容错制度并严格划定边界,消除干部的后顾之忧,为那些敢闯、敢试、敢拼的干部打气撑腰,为“愿作为”者保驾护航。

需要指出的是,治理三不党员干部,不只是提出具体的对策和办法,关键是敢于动真碰硬。我们希望,各级党员干部能够以更高的站位、更新的理念、更宽的事业、更大的格局审视谋划地区发展和进步,勇于解决思想、转变观念、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绝不在困难面前当逃兵,绝不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2018.7.2

下载习近平为“三不”干部治“病”(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习近平为“三不”干部治“病”(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组工干部要做到“三不”

    组工干部要做到“三不”组工干部要做学习的表率,要努力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创新思维,不断提高能力,要做到知识不老化,思想不僵化,能力不退化,努力做一名想干事,会干事,能成事的干部......

    治未病实施方案

    嘉祥县中医院“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治未病”理念和实践,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全民健康意识......

    2012年度治未病工作总结[本站推荐]

    新沂市中医医院 中医“治未病”服务工作总结2012年,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院领导的关怀和帮助下,在相关科室的通力配合和全院干部职工协助下,中医 “治未病”科顺利......

    治未病工作总结2012

    2012年基层指导科工作总结基层指导工作是医院核心医疗工作的外延,树立中医院的品牌形象,传播中医文化思想,宣传中医药科普知识,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为群众提供简便验廉的中医药服......

    治未病课件

    中医体质辨识与养生主讲人:谭启东单位:龙山县中医院 体质辨识有助实施个体化诊疗及养生西医反映个体差异体质辨识实施群体干预中医辨病辨证尚未实现个体化诊疗有效指导临床,但......

    治未病工作计划

    “治未病”工作理念 “治未病”是祖国医学对预防思想的高度概括,在疾病的预防、诊治方面都有重要意义,这种强调防患于未然的思想同样适用于学生管理,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提前......

    治未病实施方案

    阿旗中医医院“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治未病”理念和实践,是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宏伟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增强全民健康......

    治未病相关政策

    治未病相关政策及工作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战略部署,落实吴仪副总理关于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的指示精神,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特色和优势,国家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