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村长是贪污腐败领域政治风险最小的官

时间:2019-05-14 23:14: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的村长是贪污腐败领域政治风险最小的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的村长是贪污腐败领域政治风险最小的官》。

第一篇:农村的村长是贪污腐败领域政治风险最小的官

农村的村长是贪污腐败领域政治风险最小的“官”!?

农村村长贪钱方便,政治风险小。

1,农村的群众一般不太懂或者那么快知道国家政策及法规。2,农村的中壮年群众忙于外出打工赚钱,无暇顾及村里的情况。3,本位心理,感觉反正不是我一个人,就高高挂起,不闻不问。4,村里的账目不公开,就是上面要公开的,也往往以各种理由搪塞。

5,不怕被查账,就是被查出了些问题,就说是“招待费”反正村民也不会去问上面领导来吃过几次饭。6,村里有一帮“吃货”或利益共同体,在关键时候就会以“群众”的身份来为相关人员解围,或阻扰。

以前,村里的公款不是很多,村长贪污的表现还不是很猖狂,近几年,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扶持,农村的集体资产逐年增加。农村村长的油水越来越多,而胃口也越来越大。比如农村未分配的集体耕地和房产,就成立村长的小金库。这些农田租给其他个人一租就是几十年,而且价格不公开。更有甚者还改变了耕地的用途。我们村就是这样,集体的27亩农田租给他人20—30年,用了6年后遇到地方政府要建高速公路要占用农田,要收回土地。租地人向村里提出了98000元的索赔,让村民承担。最后,村民给算了一笔账,此人不但白用了6年的土地,还尽赚了钱。这一切都是村长所为,村民一概不知。更有甚者还改变了给耕地的用途,隔壁村的集体农田租给他人建成了“公墓”。农村的集体房产也是一样,租给他人成了养鸭场。这可能只是其中的沧海一栗。问了其他的几个村,得到的信息是“天下乌鸦一般黑”。

难道村长都这样不给力吗?那生产大队的队长那?。我觉得政府应该查一查,乡村的群众是最底层的农民。国家要是帮“三农”就应该帮农民组织和安排好干部。不要让害群之马歪曲了党的执政方针和方向。

第二篇:政治纪律是党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

政治纪律是党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纪律严明是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的重要保障,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在党的纪律中,政治纪律是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基础。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对严明党的纪律特别是政治纪律作出明确规定,提出具体要求,这为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提升党的凝聚力战斗力,解决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提供了遵循。

党的纪律是刚性约束。政治纪律是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为方面必须遵守的规矩。但是,一些党员干部却无视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了自己的“仕途”,为了壮大自己的“队伍”,搞任人唯亲、排斥异己的有之,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的有之,搞匿名诬告、制造谣言的有之,搞收买人心、拉动选票的有之,搞封官许愿、弹冠相庆的有之,搞自行其是、阳奉阴违的有之,搞尾大不掉、妄议中央的也有之,有的人甚至已经到了肆无忌惮、胆大妄为的地步。而这些问题往往没有引起一些地方和部门党组织的注意,有的发现了问题也没有上升到党纪国法高度来认识和处理,导致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破坏党群干群关系,恶化政治生态,给党的事业带来极大损害。

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中国共产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是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重要法宝,也是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力量所在。对党员,纪律是“带电的高压线”;对党组织,纪律是生命线。守住了纪律,党员个人才能不触雷、不踩线,党组织才更有凝聚力、战斗力。每一个党员对党的纪律都要心存敬畏、严格遵守,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违反。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要坚决同一切违反党的纪律的行为作斗争,使各项纪律真正成为党员“带电的高压线”、党组织的生命线。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这就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全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始终保证全党令行禁止。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不是一个空洞口号,而是一个重大政治原则。党员干部要增强“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做到表里如

一、知行合一,落实在各个方面、各项工作中;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既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也在生活小节和平常小事上守规矩、作表率,真正做到令行禁止,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是全党的共同任务。党的各级组织要担负起执行和维护纪律的主体责任,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坚持纪律面前一律平等,遵守纪律没有特权,执行纪律没有例外。党的各级组织和纪律检查机关要加强对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问责,对责任落实不力的坚决追究责任,防止和纠正“宽松软”的问题,推动管党治党不断走向“严紧硬”,形成全党团结一心、奋发进取的强大力量。

第三篇:艰苦奋斗是党员干部最鲜亮的政治本色

艰苦奋斗是党员干部最鲜亮的政治本色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强调,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同时指出,全党要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毫无置疑,艰苦奋斗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也理应是党员干部最鲜亮的政治本色。

从建党之日起,艰苦奋斗就是我们党始终秉承的历史责任。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从艰难起步到艰苦创业,直到改革开放成就辉煌的今天,艰苦奋斗可以说是我们党名符其实的“传家宝”,也正是在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熏陶下,磨砺和锻炼出一批又一批党的优秀儿女和党的模范干部。从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到新时期党的好干部、好儿女焦裕禄、牛玉儒、雷锋、李国安等等,他们身上无不闪耀着中华民族艰苦奋斗的高贵品格和伟大党性的光辉,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和艰苦创业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励精图治、奋发图强。

无论何时,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决不能丢,艰苦奋斗的高贵品格决不能丢。特别是党的各级干部,面临新形势新要求新机遇,更应该继往开来,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当前经济发展形势良好,社会全面建设形势喜人,繁荣、富强、文明的具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正日益形成,人民的生活也从温饱逐渐走向富足。越是这个时候,越不能淡化优良传统,越是发展形势良好,越不能忽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对于每一名党员干部来说,是否真正掌握艰苦奋斗的实质内涵,是否真正理解艰苦奋斗的时代意义,是否真正自觉践行艰苦奋斗的精神,即是党性的根本体现,也是道德素养的具体体现。

艰苦奋斗,贵在奋斗。今天重提艰苦奋斗,并不是要求党员干部固守清贫而去自找苦吃、自找罪受。其实就是让更多的党员干部学会忆苦思甜,学会珍惜各种资

源,珍惜现在的发展机遇并把握美好未来。尤其是对年轻的党员干部来说,生在红旗下,长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中,面对快速发展的新形势,特别是利益调整形成的新格局,很容易耐不住寂寞、抵不住诱惑,从而丢掉党艰苦奋斗的“传家宝”。因此说,大兴艰苦奋斗之风,进一步重申艰苦奋斗的时代意义,是我们党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弘扬党的优良作风、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根本需要。

培养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必须要在党员干部中搞好党的基本路线和国情教育,在治标治本上下功夫。要通过教育,使广大党员干部认识到,我国目前虽然发展形势较好,科技、教育、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有所改善,但我国仍就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还不是很高,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尽完善,经济和文化还不发达,人民生活水平还不高。所以,建设社会主义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切实组织好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努力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远大理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培养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吃苦耐劳的作风,在工作上向标准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向标准低的同志学习,不盲目攀比,不讲排场、摆阔气,不超标准使用公款和公交车,勤政为民、甘愿奉献,不求索取、艰苦创业。

培养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各级领导干部是关键。领导干部是“风向标”,是党的优良作风的“显示器”,更是年轻党员干部的“导师”和“样板”。因此要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廉洁奉公,处处做出榜样。要身教重于言教,从每时每刻、一点一滴做起,带头创建“节约型机关”和“学习型组织”,节约一滴水、一页纸、一度电、一粒米,处处精打细算,勤俭节约。同时要搞好职业道德教育,坚持原则,立党为公,为党和人民把好关、理好财,让有限的财力发挥最大的效用,坚决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个人主义和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大力表扬和表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廉洁勤政、一心为民的先进人物和模范集体,扶正祛邪,弘扬正气,使艰苦奋斗的优良

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

第四篇:村民自治论文政治领域论文:村民自治在农村政治领域的利益功能

村民自治论文政治领域论文:村民自治在农村政治领域的利

益功能

摘要:村民自治是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实行的基层民主制度,是农村经济体制深化改革后带来的必然的历史进程,是农村治理的有效选择。它一改过去农村政社合一、单一行政命令式的传统治理方式,建立了一种依法自治和直接民主的新型管理方式。试图从农村社会入手,对村民自治这一伟大实践及实行村民自治后农村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已取得的实际效果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从而探究村民自治在政治领域给农民及农村社会带来的实际利益功能。

关键词:村民自治;政治领域;利益功能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政治体制的伟大创新。实行村民自治,是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解决农村社会问题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有效途径。对于推动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促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协调发展,实现政治现代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在农村政治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利益功能。

一、实现农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

长期以来,广大农民无法实现真正的当家做主,村委会成员都由上级任命,村里的事情都由少数村干部说了算。村民自治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不

断实践,激发了农民当家做主的政治热情,培养了民主意识和能力,使民主和法制观念深入人心。广大农民开始认识到民主权利与自身利益息息相关,并形成维权意识,养成了民主习惯。实行村民自治后,广大农民拥有了对村委会的选举权、监督权和罢免权,对村中重大事务的决策权,对村规民约的制定和修改权等,拥有了切实的民主权利。广大农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真正当家做主,管理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项事业,建设新的生活。

二、密切村委会与村民之间关系

随着农村经济形式多样化、利益关系多元化,各种矛盾和问题也更加突出和复杂,干群矛盾尤为突出。干群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村民与村干部之间还没有形成制度化的利益协调关系,村委会形成了特殊利益集团,村干部谋取私利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村民的利益。主要表现为:一是个别干部滥用职权、腐化堕落等现象日益严重,经济犯罪案件上升,造成集体财产流失,引起村民强烈不满。二是个别村干部作风不民主、主观臆断,决策时凭想象乱拍板,搞各种标准化、规范化达标活动等,不能为村民提供应有服务,还加重了农民负担。而且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引起村民的反感和抵触。三是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工作透明度不够[1]。四是个别村干部任人唯亲,每遇民事纠纷,处事不公,损害群众利益。

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让农民在农村社会真正的当家做

主,使干部融入到群众中,拆除了干群之间的隔心墙,探索了一条密切干群关系、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的有效途径。

第一,民主选举促使干群关系得以密切。首先,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村民可以用法律赋予的权利选出自己满意的带头人,心愿得到了体现,消除了上级任命干部带来的逆反心理,化解了干群之间无形的隔阂。村民们对自己选出的干部感情更融洽,拉近了干群之间的距离。其次,竞争性选举可以将那些行为不良、能力不强的干部选下去,新的有见识有责任感的精英取而代之。选举后的村干部认为,自己是村民选出来的,应该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有效地扭转了村干部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局面,增强了责任感。不少新选出的村干部,上任后立即制定为民办事计划,沟通与村民的联系,干群之间形成齐心协力的新局面。再次,每三年举行一次的竞争性选举,对在任村干部构成了巨大的压力。为了能够连选连任,许多村干部遏制各种利益冲动,消除了官僚主义和特权现象,做各种决策时尽量照顾最多数人的利益,得到广大村民的支持和拥护,绝大多数村民都愿意配合村委会干部将大家共同关心的事情办好。

第二,村务决策避免和减少了村民因村干部决策失误而产生不满。通过村民会议或村代表会议的形式决策,农民有了充分表达意见的机会,为干群之间沟通交流开辟了组织渠道。村务决策还构成了对村干部决策的有利监督,防止其以

权谋私,促使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村干部遇到大事首先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形成决议后,代表们带头执行,使党的意志和国家的政策转化为群众的意志和自由行动,使广大村民又被重新组织起来,同时,通过村民代表的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改善了干群关系。”[2]220 第三,民主监督有助于制约和规范村干部的行为。村务财务公开制度的实施,增加了农村工作的透明度,村干部的各种行为都被直接置于村民的监督之下。干部中贪污浪费、滥用职权的行为在压力下自然也就大为减少了,促进了村政廉洁。由此也消除了村民因为不了解村务状况而产生的对村干部的怀疑和不信任,干群之间关系更密切了。

由此可见,村民自治可以有效地化解干群矛盾,使农村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调整。但在一些地方,仍有少数村干部的统治能力建立在家族势力甚至农村恶势力的基础之上。个别村干部甚至蜕化为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村霸、地头蛇,严重损害了干部形象,破坏了干群关系[2]222。

三、为农民提供利益的制度化表达渠道

利益表达是农民反映需求的重要渠道,也是农民权利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对化解矛盾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村民自治组织是村民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的群众自治组织,有利于实现村民的利益整合、利益代表。村民自治实质上就是村民的利益表达机制,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

督,都为农民进行利益表达提供了重要渠道。

第一,村民自治为村民表达要求和愿望,宣泄不满情绪,通过制度维护自身权益提供了正常、合法、通畅的渠道。实行村民自治后,每个村民的利益主张都能得到有效的表达,村民自治组织能够真正了解组织成员的利益需求,平衡协调各个体利益的关系,使个体农民利益表达群体化,农民群体利益表达一致化,并将农民个体利益表达控制在合法范围内,避免不正当的利益表达。村民自治组织对农民个体的利益协调不是仅仅建立在利益对象、社会制度的供给基础上,而且建立在农村社区文化、道德、伦理的基础上,这样就降低了农民个体之间的信息收集、判断、分析和处理成本,使农民个体的利益在低成本的基础上实现利益整合、利益导向。因而有更强的信息收集、分析、判断处理能力,能够更好地实现利益识别和利益判断,进而使代表的农民利益更加广泛、全面、系统。

第二,通过村民自治的实施,持续的民主参与对村民形成通过制度化参与来维护自己权益的习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村民会逐步习惯于以制度化的办法来提出要求、维护权益和扩大影响,因而也就自动放弃了暴力参与[3]。制度化的参与将可能积累下来的矛盾一一化解,防止矛盾的激化,大大缓解了农村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四、促进基层党组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长期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习惯于“替民做主”,大事小事由村党支部讨论决定,缺乏一套民主程序,村务工作也因缺乏村民的支持而完成得不好。在广大农村地区,党支部负有领导本地区工作的责任,而村民委员会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拥有对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自我管理的权力,这就导致在同一个村社区中实际上同时存在两个公共事务管理组织[4]。因而,如何处理村委会与村支部的关系一直是村级工作中现实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村民自治推动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机制创新。村民自治的实施唤起了村民民主意识的产生,而村支书记毕竟只是党支部内若干党员选举产生的,村民对党支部权利的合法性产生了怀疑。为了确保党的领导地位,许多村党支部开始探索合法性的行动,更关注自己的民意基础。如山西河曲县首创了“两票制”,山东威海市和广东顺德市的办法是“两委合一”,将村民选举的机制导入了党支部的建设,获得了充分的合法性和权威性,促进了党内民主,也有利于解决村委会与村支部长期以来的矛盾状况,夯实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基础。

第二,村民自治促进党员素质的提高。经过民主选举,一大批年富力强的精英人物成为村委会干部,而有些党支部成员确存在文化程度低、综合素

质低、年龄老化的特点,不能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这就促使村党支部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其在农村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如有的地方实行了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的“三培养”政策,引导党员干部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通过制度建设和技能培养等方式,党员素质不断提高,增加了带领群众致富和管理村务的能力,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第三,加快农村基层党组织转变领导方式。长期以来,农村党支部实行“一元化”领导体制,习惯于搞“家长制”、“一言堂”,包办代替本属村民自治范畴的事务。实行村民自治后,村民、村委会、上级政府和国家法律的多重压力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改进领导方式,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村民自治促使党支部在村民自治和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转变思想观念,主动把党支部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增强政策观念,提高政策水平,努力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改进工作作风。努力学习和掌握农业实用技术和现代管理知识,把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作为自己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实行村民自治以来,农民的法律意识、民主参与意识明显增强,更多地要求参与村务大事的决策。这就要求村党支部必须把村务决策建立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凡是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都要

由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实行民主决策。通过民主议事、民主决策制度的推行,党支部的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水平不断提高,而且大大激发了村民参与和支持村干部工作的热情,从而实现了为民执政和靠民执政的统一。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民主监督制度提高了办事透明度,加强了对党支部的监督制约,有效地防止和遏止了腐败现象的滋生,也增强了村民与村干部之间的信任关系,大大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5]。

村党支部领导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创新,以及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对整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尤其是党政关系的调处及党的领导地位和领导方式的改革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仲田、詹成付.乡村政治[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218.[2]肖唐镖、李昌金,等.中国乡村报告[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3]仝志辉.村委会选举与乡村政治[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309.[4]蒋传光、张或、张文友.中国农村民主与法制进程[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54.

第五篇:致富指南之种植相关抗旱减灾是当前我国农村最紧迫最重要任务[最终版]

近一段时间,我国部分地区出现较严重的旱情,对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受灾地区的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做好抗旱减灾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把抗旱减灾作为当前“三农”工作中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争取今年农业有个好收成。

目前,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开始出现新的旱象同时,北方的旱情还在发展。记者在内蒙古部分地区采访看到,八月的内蒙古大地,旱象丛生,旱情遍及。部分重旱区出现草地不见绿色,农田不见作物的景象。农业大市赤峰市遭遇了夏秋连旱,很多坡耕地颗粒无收,仅松山区就有近10万人面临人畜饮水困难。

受灾地区千方百计抗旱减灾,首要任务是保障灾区群众生活,尤其是要优先保障生活用水,加快实施饮水安全工程,努力解决人畜饮水困难,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洁净的水喝,确保灾区社会稳定。

千方百计抗旱减灾,迫切需要把工作做细做实。要确保农作物应收尽收,对受旱严重但仍有望收获的农作物,继续抓好抗旱保收工作,确保颗粒归仓;水田地区要因地因品种搞好水肥管理,及时晒田,确保作物安全成熟。要注意天气变化,采取措施防止早霜危害。要认真搞好粮食精收精储,适时引导农民尽量晚割晚收,提高籽粒成熟度和饱满度。

在严峻的旱情形势下,受灾地区应全力开拓农牧民增收渠道降低灾害损失。包括积极组织农民外出务工,通过劳务输出促增收;玉米主产区要把青贮作为抗旱救灾的一项重要措施,推动农区养畜步伐,促进传统养殖方式转变;通过发展牧业促增收,抓紧时间多补栏、争取多出栏;加快建设蔬菜大棚,通过发展设施农业促增收;同时加快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专业合作促增收;加快落实信贷、保险政策,通过金融扶持促增收。

空前严峻的旱情使我们看到,目前我国水利等农业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薄弱,不少地区由于连年遭受自然灾害,群众自筹资金能力十分有限。政府要千方百计增加投入,进一步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干旱缺水地区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蓄水、引水、提水工程,搞好雨水集蓄利用,想方设法增辟水源,采取多种形式调动群众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

下载农村的村长是贪污腐败领域政治风险最小的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的村长是贪污腐败领域政治风险最小的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